小学生逻辑思维游戏

时间:2023-05-01 07:43:2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生逻辑思维游戏(锦集10篇)由网友“踢踢”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生逻辑思维游戏,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小学生逻辑思维游戏

篇1:小学生逻辑思维游戏

思维是人脑以理性形式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有力保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小学生逻辑思维游戏

1.整理与收纳:要在晚上睡觉之前,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数一件,放一件,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也从而培养孩子的数学智能。

2.会认路与门牌:当带孩子出门后,可充分利用回家的这段时间,让孩子分辨并记忆周围的马路与建筑,找出各条路的特点及不同之处,学会利用参照物来认路,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还可以指导孩子数门牌号码,分清哪边是偶数,哪边是奇数,能强化孩子的数字概念,对提升数学逻辑智能很有帮助。

3.测量与记录:准备好测量工具让孩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再测一下,看看是否发生了变化。

4.看商品标价:逛商场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商品的标签,让孩子知道每样商品都有它的标价。然后再和孩子算一算,买几件要多少钱。这能可以使孩子对金钱有个最初的概念,也能提升孩子的数学智能。

这些只是平日里简单的逻辑思维训练活动,您也可以为孩子报一些专业的逻辑思维训练课程,让孩子具备较强的总结归纳能力,让孩子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也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本文中,就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几个重点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具体而言,教学中加强思维过程的组织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启动,是小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渐次开始。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性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先演示把“10个苹果放在2个盘子里”,然后顺序演示把“9个、8个、7个苹果放在2个盘子里”。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盘子里和盘子外苹果的数量,并比较盘子外的苹果个数与盘子个数的大小。学生后发现商是盘子里的苹果的个数,余数是盘子外的苹果个数,还会发现盘子外的苹果个数比盘子的个数要少。这样他们就会知道,余数要小于除数。这种抽象概括过程的展开,完全依赖于“观察----思考”过程的精密组织。

其次,要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知识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也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小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挖掘这种因素,沟通其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同化到旧知,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为此,一方面在教学新知时,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知。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要唤起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图形的旋转平移”等有关旧知的重现;另一方面要为类比新知及早铺垫。如帮助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要在教学整数时就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再次,要强化练习指导,促进学生实现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练习设计要力求巧妙:一是要加强基本练习,注重基本原理的理解;二是要加强变式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意境中实现知识的具体化,进而获得更一般更概括的理解;三是要针对易混易错的知识设计对比练习,使学生获得更为具体更为精确的认识;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和体验学习,帮助学生把人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去,具体途经有:有目的的观察、测量、作图、试验与操作等;五要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

第四,要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使学生的认识组成某种序列,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

二、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是要注意思维训练要从起步时做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特别是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分数、小数的意义及一些与之有关的基本性质;三是要在游戏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设计灵活多样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要加强语言训练,要让学生用不同的叙述方法来叙述,例如要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增加、减少、降低、提高、节约等数学用语;五是要巧妙设计练习,既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要重视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问题。我们都知道,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顺向性。这种思维方式是以问题的某一条件与某一答案的联系为基础进行的,即在思维时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其方向只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对问题只寻求一种正确答案。

二是逆向性。与顺向性思维方法相反,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

三是横向性。这种思维方式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

四是散向性,即发散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进而产生多种、新颖的设想和答案。

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精心设计思维感性材料。思维的感性材料,就是指以实物直观或具体表象进行思维的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例如教学质数、合数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写出几个大于1的自然数,在寻求其约数个数时,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后,可以“发现”约数的个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有1和本身,另一种是除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约数,从而便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二是要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例如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作三角形的高,这时应当怎样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呢?很简单,就是先弄准什么是三角形的高,“高的概念”明确了,作起来也就不难了。

三是要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

四是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四、要重视对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会对思维能力的强弱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这方面,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要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思维灵活是思维的灵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也可这样算”、“我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我发现”我还发现“等提示,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二是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起分数应用题。通过这种训练,可以调整和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再到百分之几的“几”,使之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而且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是要注意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教材的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起指导、铺垫作用的,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起巩固、加深作用的。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即适当放手或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操做,以便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教学中还要重视从直观形象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获取多方面感性认识,并借助于形象思维的参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篇2:小学生逻辑思维

我们知道,一方面,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较中学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有不少的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说,在小学尤其是中高年级,正是帮助小学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学校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因为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趁早抓起,从一年级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如教学生关于数的知识时,我们做教师的就要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1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其一、教师借助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出示下列情景:草地上原有五只鸡,这时,又来了三只鸡。这时,就可以问学生:那么,一共有几只鸡?其二、教师仍借助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出示下列情景:小花家的院子里有六只羊,小军家的院子里有三只羊。这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对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补充什么问题?(答案可以是:1、小花家比小军家多几只羊或小军家比小花家少几只羊?2、小花和小军家一共有几只羊?)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要见缝插针,要尽可能地贯穿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动手操作时,我们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教学正方形概念时,不应由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后,就告诉学生老师刚才画的就是一个正方形;而应让学生先看一些正方形的实物,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边和角分别有什么特点,最后再在黑板上画几个正方形,并对正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

至于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则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教师不应刚举一个例字,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至少举两三个例子,而且,每举一个例子,就设法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4+5)+8=4+(5+8),先把4和5相加,再和8相加,与先把5和8相加,再和4相加,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相同。做了上述铺垫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前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予以归纳,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但便于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透彻,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不完全归纳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常抓不懈,要尽可能地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或是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教师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答出得数,还要让他们尽可能地说说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当学生答的得数有误时,让他说一下自己心里的想法,这很可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凑十”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又如,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或计算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方法。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本人认同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看法,目的无非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篇3: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

中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各方面还不够成熟,缺乏对几何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几何问题的经验,学习几何的困难的较大。其具体表现为:

1、不理解题意。读题时不能借助图形很好的读题,或者读完后抓不住关键,不能找出题目中的一些关键条件,不能有效地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2、逻辑推理差。部分学生不能清楚、较为准确地表达思路。

3、对推理过程书写不规范,过程欠缺严密性,总是出现很多的错误。

4、对几何语言的转换能力弱,重要的定理掌握不熟,综合运用能力差,以至于无从下手。

要学会有理有据地推理证明,而简明准确地表述推理过程有一定难度。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关键是:

一、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开始阶段,证明的方向要明确,过程要简单。做法是:(1)写好证明过程,让学生在括号内注明每一步的理由。还要学生象学写作文一样背记一些证明的“范句”,熟悉一些“范例”,做到既掌握证明方法步骤和书写格式,也努力弄清证题的来龙去脉和编写意图。2)让学生论证一些写好了已知、求证并附有图形的证明题,先是一两步推理,然后逐渐增加推理的步数,主要是模仿证明。(3)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并自己画出图形来证明,每一步都得注明理由。通过例题、练习向学生总结出推理的规律,简单概括为“从题设出发,根据已学过的定义、定理用分析的方法寻求推理的途径,用综合的方法写出证明过程。

二、让学生学会数学语言与日常语言之间的转换. 在数学教学中的描述都是数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混合使用来表达的,很多关键的条件往往用日常语言表述.而数学推理证明则更多使用数学语言,造成学生在推理证明过程的困难,许多学生明明知道如何判断数学结论,却不能准确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语言和数学语言的相互转换的长期训练.(1)要求学生理解和熟记几何常用语。几何教材开始就明确地给了一些常用语,如“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A”、“直线AB经过点C”,经过即通过,对某些字“咬文嚼字”,加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熟记“几何常用语”,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和学说,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2)给出基本语句,要求学生画出图形,把语句和图形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熟记语句。(3)将定义、定理等翻译成符号语言,并画出图形,符号语言能将文字语言与图形结合起来。讲课时,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化。

三、注意记忆公理、定理。 教学时要求学生牢记概念、公理、定理,并弄清每个重要数学结论中是描述哪些方面的数学性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哪个?应该让学生仔细分析,特别是它的结论,它是推理证明的探索过程中的灵感来源.如”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研究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结论是线段”相等”,也就是指明了这个结论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当需要符合”有平行四边形”的背景,而需要证明的线段必须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的两个线段。

四、加强思维训练。 在讲课时按逻辑程序,层层深入,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注意精心创设思维情境和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五、几何证明题的常用分析法 证明几何题,关键要会分析题。分析得当,则证明会顺势利导,迎刃而解。常用的分析法有以下几种: 1、综合法 2、分析法 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必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向上逆推,直到已知的条件为止。 3、两类结合法 将分析法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综合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之间的距离,直到完全沟通。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训练题

1. 765×213÷27+765×327÷27

解:原式=765÷27×(213+327)= 765÷27×540=765×20=15300

2. (9999+9997+…+9001)-(1+3+…+999)

解:原式=(9999-999)+(9997-997)+(9995-995)+……+(9001-1)

=9000+9000+…….+9000 (500个9000)

=4500000

3.×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解:(19981998+1)×19991998-19981998×19991999

=19981998×19991998-19981998×19991999+19991998

=19991998-19981998

=10000

4.(873×477-198)÷(476×874+199)

解:873×477-198=476×874+199

因此原式=1

5.×1999-1999×1998+1998×-1997×+„+2×1

解:原式=1999×(2000-1998)+1997×(1998-1996)+„

+3×(4-2)+2×1

=(1999+1997+„+3+1)×2=2000000。

6.297+293+289+„+209

解:(209+297)*23/2=5819

7. 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的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解: 7*18-6*19=126-114=12

6*19-5*20=114-100=14

去掉的两个数是12和14它们的乘积是12*14=168

8. 有七个排成一列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 30,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3。求第三个数。

解:28×3+33×5-30×7=39。

9. 有两组数,第一组9个数的和是63,第二组的平均数是11,两个组中所有数的平均数是8。问:第二组有多少个数?

解:设第二组有x个数,则63+11x=8×(9+x),解得x=3。

10.小明参加了六次测验,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几分? 解:第三、四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4分,比后两次的成绩和少4分,推知后两次的成绩和比前两次的成绩和多8分。因为后三次的成绩和比前三次的成绩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

11. 妈妈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 5天要去一次百货商店。妈妈平均每星期去这两个商店几次?(用小数表示)

解:每20天去9次,9÷20×7=3.15(次)。

12. 乙、丙两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3∶7,求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 解:以甲数为7份,则乙、丙两数共13×2=26(份)

所以甲乙丙的平均数是(26+7)/3=11(份)

因此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与甲数之比是11:7。

13. 五年级同学参加校办工厂糊纸盒劳动,平均每人糊了76个。已知每人至少糊了70个,并且其中有一个同学糊了88个,如果不把这个同学计算在内,那么平均每人糊74个。糊得最快的同学最多糊了多少个?

解:当把糊了88个纸盒的同学计算在内时,因为他比其余同学的平均数多88-74=14(个),而使大家的平均数增加了76-74=2(个),说明总人数是14÷2=7(人)。因此糊得最快的同学最多糊了

74×6-70×5=94(个)。

14. 甲、乙两班进行越野行军比赛,甲班以4.5千米/时的速度走了路程的一半,又以5.5千米/时的速度走完了另一半;乙班在比赛过程中,一半时间以4.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另一半时间以5.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问:甲、乙两班谁将获胜?

解:快速行走的路程越长,所用时间越短。甲班快、慢速行走的路程相同,乙班快速行走的路程比慢速行走的路程长,所以乙班获胜。

15. 轮船从A城到B城需行3天,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

解:轮船顺流用3天,逆流用4天,说明轮船在静水中行4-3=1(天),等于水流3+4=7(天),即船速是流速的7倍。所以轮船顺流行3天的路程等于水流3+3×7=24(天)的路程,即木筏从A城漂到B城需24天。

16. 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走52米,小强每分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处相遇。若小红提前4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小红和小强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

解:因为小红的速度不变,相遇地点不变,所以小红两次从出发到相遇的时间相同。也就是说,小强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走4分。由

(70×4)÷(90-70)=14(分)

可知,小强第二次走了14分,推知第一次走了18分,两人的家相距

(52+70)×18=2196(米)。

17. 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两人按原定速度前进,则

4时相遇;若两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多1千米/时,则3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每时多走1千米,两人3时共多走6千米,这6千米相当于两人按原定速度1时走的距离。所以甲、乙两地相距6×4=24(千米)

篇4:小学生逻辑思维培养

我们知道,一方面,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较中学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有不少的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小学尤其是中高年级,正是帮助小学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学校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因为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另一方面,在教学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也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然而,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鉴于上述原因考虑,具体的操作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其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趁早抓起,从一年级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如教学生关于数的知识时,我们做教师的就要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1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其一、教师借助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出示下列情景:草地上原有五只鸡,这时,又来了三只鸡。这时,就可以问学生:那么,一共有几只鸡?其二、教师仍借助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出示下列情景:小花家的院子里有六只羊,小军家的院子里有三只羊。这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对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补充什么问题?(答案可以是:1、小花家比小军家多几只羊或小军家比小花家少几只羊?2、小花和小军家一共有几只羊?)

其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要见缝插针,要尽可能地贯穿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动手操作时,我们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教学正方形概念时,不应由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后,就告诉学生老师刚才画的就是一个正方形;而应让学生先看一些正方形的实物,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边和角分别有什么特点,最后再在黑板上画几个正方形,并对正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

至于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则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教师不应刚举一个例字,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至少举两三个例子,而且,每举一个例子,就设法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4+5)+8=4+(5+8),先把4和5相加,再和8相加,与先把5和8相加,再和4相加,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相同。做了上述铺垫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前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予以归纳,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但便于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透彻,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不完全归纳的方法。

其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常抓不懈,要尽可能地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或是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教师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答出得数,还要让他们尽可能地说说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当学生答的得数有误时,让他说一下自己心里的想法,这很可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凑十”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又如,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或计算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方法。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本人认同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看法,目的无非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篇5:小学生超强逻辑思维

思维是人脑以理性形式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有力保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显得特别重要。怎么让小学生形成超强的逻辑思维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小学生超强逻辑思维一、结合内容,培养逻辑思维学生很多知识的掌握都是来源于教学内容,因此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较为关键的。我们教师结合小学数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要有意识、有目的。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除了应该考虑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个单元时,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这个单元教参中所规定的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外,还定出了以下几条在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和方法。1、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通过长方形、正方形、平形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引导学生分组加以比较这些图形求法的异同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培养学生概括推理能力。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在学生按照数方格的方法算出面积的基础上,然后提问,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总之,数学教材处处体现逻辑性,教师千万不能基于教材的表面,只讲数学知识,只有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本身的逻辑因素,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超强逻辑思维二、重视过程,培养逻辑思维重视思维过程从内容方面讲,要求教师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算理讲解。如讲小数加减法,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的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而且要讲清算理,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二是注重推导过程。如讲圆柱的体积时,教师不仅使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要讲清怎样切拼推导公式的过程,事实上讲清推导过程,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公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三是注重数量关系分析。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出解题思路,所以应用题教学要注重数量关系分析,客观上,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训练和运用的过程。重视思维过程从训练方面讲,要教师让学生除了练法则、公式的应用外,还要让学生练思维的方法和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我就结合实例:哥哥有9本课外书,弟弟有5本课外书。哥哥比弟弟多几本课外书?训练学生如下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先想:谁与谁比,谁多谁少(哥哥与弟弟比,哥哥多弟弟少);再想:多的是由哪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跟弟弟同样多的5本,另一部分是比弟弟多的)最后说要求问题怎么办?(要求哥哥比弟弟多几本课外书?只要从哥哥的课外书本数里去掉同样多的5本课外书,剩下的就是哥哥比弟弟多的本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先想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然后从这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就能算出比另个数多的。这样训练不但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而且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小学生超强逻辑思维三、鼓励质疑,培养逻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肯质疑问难,这是学生勤于思考问题的一个重要体现,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教师只有鼓励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须知学生不敢质疑问难将严重影响班级学习气氛和学生智力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呢?积老师们的经验,首先教师不能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学生敢于提问或发表意见是一个极好的苗头,即使是错误的意见或者问倒老师的问题,教师都应予以重视和欢迎,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千万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其次,教师要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我在教学和倍应用题“学校有足球和排球共30个,足球的个数是排球的4倍,足球和排球各有多少个?”(列方程解答)。大部分学生都是把排球的个数设为x解答,我进行讲解时,也是把排球的个数设为x。临下课前有一个学生问:“老师,这道题把足球的个数设为x,行吗?”学生的这种质疑,我表示极度的赞赏,对着全班同学说:“老师先要感谢这位小朋友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大家要向他学习,上课肯动脑,敢提问,大家说,这道题把足球的个数设为x,行吗?大家课后要好好研究一下,我们下一堂课再进行讲解。”总之,只要我们老师多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就一定能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

小学生超强逻辑思维四、理性思考,培养逻辑思维数学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条理性,因此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说明理由。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思考的前提。试想,一个概念不清、法则不知、公式不懂的学生是难以进行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即使是解答一道简单的式子题,如果不掌握有关数的运算法则,不能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也是难以求出正确结果的。所以,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应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作前提,要教好、教活基础知识,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好基础知识,主要指基础知识要教得正确、扎实,让学生切实掌握。注意不断提高思维的逻辑性是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思考的关键。逻辑思维是一种有步骤有根据有条理的思维。要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必须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例如,用比例方法解答: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可引导:(1)这道题涉及哪三种量?哪种量是一定的?(2)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3)怎么列出比例等式进行解答?这个过程一方面表明,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必须做到分析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即要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只有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才有助于学生有根据有条理要思考。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要靠教师长期地科学地训练和培养。培养和训练首先要注意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其次,要注意分层要求、逐步培养。低年级可多采用边让学生操作,边说思路或教师先说出关键性指导词,然后由学生接着说的方法进行。中高年级教师讲完后可逐步让学生自己有根据有条理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并说明理由。例如,教分数连乘、除应用题时,每一步可让学生说说单位“1”是谁,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数量关系是怎样?当然,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一下要求学生说得有条有理,也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说得有条有理。但只要坚持训练,逐步地会有较多的学生能够进行有根据的思考和有条理地说明问题。总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只要我们教师能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善于思考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规律,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培养出逻辑思维能力出色的好学生。

篇6:锻炼儿童逻辑思维的游戏

锻炼儿童逻辑思维的游戏

数字头脑风暴

适宜年龄:3——4岁

数字是开启幼儿逻辑思维的钥匙。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物品或者喜欢的游戏来激发孩子对数字的兴趣,引导孩子一边用嘴数,一边用手触摸物品,手脑并用,让孩子感知思维空间,建立数理认知。

NO.1

狗狗跨栏赛:谁跑得最快?

操场上,一群可爱的小狗正在赛跑,小朋友们都在加油助威,快来看看哪只狗狗跑得最快?

亲子问答:

1、共有多少只狗狗参加了跨栏赛,哪一只最快?

2、第4名的狗狗是哪一只?告诉妈妈它长什么样。

3、跑道上白色的狗狗现在是第几名?

温馨提示:

数字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一开始就丢给孩子复杂的数学计算,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上面这道成人看起来很简单的题目,却是孩子建立顺序概念的开始,在玩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孩子开口说,表达是一种重要的强化方式。

中级

空间思维

适宜年龄:4——6岁

孩子不可能天生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间概念,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让幼儿体验行走的路线,认明标志物,如熟悉幼儿园和公园里的路线;或者提供各类积木,让孩子在搭建中形成对前后、上下、远近等有关空间的概念。

NO.2

合影留念:哪一张是我的照片?

放假了,爸爸带着古立古豆去公园玩耍,他们玩得很开心,爸爸正在帮古立古豆和小丑合影,可是照片被风吹乱,邀请孩子找出来哪一张才是爸爸拍的。

亲子问答:

结合上图中大家拍照的方位,让孩子猜猜下面哪一张才是爸爸拍的照片。

温馨提示:

孩子也许不能一眼找出正确答案,家长可以先让孩子找出明显的错误,帮孩子建立信心,并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级

逻辑推理

适宜年龄:5——6岁

幼儿如果已经可以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正确的推理,但由于经验欠缺导致推理经常不合逻辑,甚至表现出用自己的主观愿望来替代事物和现象本身客观逻辑的特点。下面这个推理游戏,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推理能力。

NO.3

侦探推理:谁动了我的行李箱?

朋友古立和古豆刚刚在火车站把行李箱弄丢了,好心人告诉他们是被别人不小心误拿了,好心人还留下了4个线索,小福尔摩斯,你能帮忙找到吗?

线索:

1、这个人还没有上车。

2、这个人戴着帽子。

3、这个人留着长头发。

4、这个人拖着行李箱。

温馨提示:

这个游戏对宝宝来说比上面两个要复杂,需要家长更有耐心地陪着孩子解答。建议根据每一条线索让孩子按图索骥,一步步找出正确答案。

儿童思维发展的三阶段

1、直接动作思维阶段(0至3岁)

桌上放着一个苹果,宝宝够不着,这时他发现旁边有凳子,于是搬凳子爬上去,成功拿到苹果。这一阶段的儿童学会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具体形象思维阶段(3至6岁)

儿童到了3至6岁,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还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家长可在儿童拆装积木时,帮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和儿童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让儿童从具体中学会归纳和抽象;利用儿童的好奇心,经常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

3、抽象逻辑思维能力(6至11岁)

6至11岁则是培养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一只猫有4条腿,两只猫有8条腿,三只猫有多少条腿?这种问题属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题。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现成的答案。

篇7:50个逻辑思维游戏题及答案

50个逻辑思维游戏的答案

【1】

1、先把5升的灌满,倒在6升里,这时6升的壶里有5升水

2.再把5升的灌满,用5升的壶把6升的灌满,这时5升的壶里剩4升水

3.把6升的水倒掉,再把5升壶里剩余的水倒入6升的壶里,这时6升的壶里有4升水

4.把5升壶灌满,倒入6升的壶,5-2=3

【2】

把第二个满着的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五个空着的杯子里

【3】

小黄。因为小李是第一个出手的,他要解决的第一个人就会是

小林,这样就会保证自己的安全,因为如果小黄被解决,自己理所当然地会成为小林的目标,他也必定会被打死。而小黄如果第一枪不打小林而去打小李,自己肯定会死(他命中较高,会成为接下来的神枪手小林的目标)。他必定去尝试先打死小林。那么30% 50%的几率是80%(第一回合小林的死亡率,但会有一点点偏差,毕竟相加了)。那么第一回合小黄的死亡率是20%多一点点(小林的命中减去自己的死亡率)。假设小林第一回合死了,就轮到小李打小黄了,那么小李的命中就变成了50%多一点点(自己的命中加上小黄的死亡率)。这样就变成了小李小黄对决,

第二回合的小李的第一枪命中是50%,小黄也是。可是如果拖下去的话占上风的自然就是小黄了,可能赢得也自然是小黄了。至于策略我看大家都领悟了吧。

【4】

甲分三碗汤,乙选认为最多和最少的倒回灌里再平分到剩余的两个碗里,让丁先选,其次是甲,最后是乙

【5】

假如先前N个中没有重叠且边上的都超出桌子的边上且全都是紧靠着的.那么根据题意就可以有:

空隙个数Y=3N/2 3(自己推算)

每一个空都要一个圆来盖

桌面就一共有圆的数为:

Y N=3N/2 3

=5N/2 3 <=4N(除N=1外)

所以可以用4N个硬币完全覆盖.

【6】

用绳子围球一周后测绳长来计算半径(用纸筒套住球来测更准)

借助排水法测体积后计算半径

【7】

要两人才能做到,

先在平面上摆放一枚,再在这枚硬币的正面立着放两枚(这两枚是侧面接触的),这样,这三枚硬币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空隙。剩下的两枚在空隙处交叉就行了,注意这两枚同样是平躺着,但可能需要翘起一定的角度。

【8】

方块5

【9】

经过第一轮,说明任何两个数都是不同的。第二轮,前两个人没有猜出,说明任何一个数都不是其它数的两倍。现在有了以下几个条件:1.每个数大于02.两两不等3.任意一个数不是其他数的两倍。每个数字可能是另两个之和或之差,第三个人能猜出144,必然根据前面三个条件排除了其中的一种可能。假设:是两个数之差,即x-y=144。这时1(x,y>0)和2(x!=y)都满足,所以要否定x+y必然要使3不满足,即x+y=2y,解得x=y,不成立(不然第一轮就可猜出),所以不是两数之差。因此是两数之和,即x+y=144。同理,这时1,2都满足,必然要使3不满足,即x-y=2y,两方程联立,可得x=108,y=36。

这两轮猜的顺序其实分别为这样:第一轮(一号,二号),第二轮(三号,一号,二号)。这样分大家在每轮结束时获得的信息是相同的(即前面的三个条件)。

那么就假设我们是C,来看看C是怎么做出来的:C看到的是A的36和B的108,因为条件,两个数的和是第三个,那么自己要么是72要么是144(猜到这个是因为72的话,108就是36和72的和,144的话就是108和36的和。这样子这句话看不懂的举手):

假设自己(C)是72的话,那么B在第二回合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下面是如果C是72,B的思路:这种情况下,B看到的就是A的36和C的72,那么他就可以猜自己,是36或者是108(猜到这个是因为36的话,36加36等于72,108的话就是36和108的和):

如果假设自己(B)头上是36,那么,C在第一回合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下面是如果B是36,C的思路:这种情况下,C看到的就是A的36和B的36,那么他就可以猜自己,是72或者是0(这个不再解释了):

如果假设自己(C)头上是0,那么,A在第一回合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下面是如果C是0,A的思路:这种情况下,A看到的就是B的36和C的0,那么他就可以猜自己,是36或者是36(这个不再解释了),那他可以一口报出自己头上的36。(然后是逆推逆推逆推),现在A在第一回合没报出自己的36,C(在B的想象中)就可以知道自己头上不是0,如果其他和B的想法一样(指B头上是36),那么C在第一回合就可以报出自己的72。现在C在第一回合没报出自己的36,B(在C的想象中)就可以知道自己头上不是36,如果其他和C的想法一样(指C头上是72),那么B在第二回合就可以报出自己的108。现在B在第二回合没报出自己的108,C就可以知道自己头上不是72,那么C头上的唯一可能就是144了。

【10】

15%*80%/(85%×20%+15%*80%)

【11】

f(x)=(60-2x)*x,当x=15时,有最大值450。

1820元设是X公里处赚最多钱。问题就成是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大值,求得是在15公里处赚钱最多,450元。一共240公斤……

【12】

6种结果

大、中、小:(2\30\68)(5\25\70)(8\20\72)(11\15\74)(14\10\76)(17\5\78)

【13】

因为1=5,所以5=1

【14】

本题可用递归算法,但时间复杂度为2的n次方,也可以用动态规划法,时间复杂度为n的平方,实现起来相对要简单得多,但最方便的就是直接运用公式:排队的种数=(2n)!/[n!(n1)!]。

如果不考虑电影院能否找钱,那么一共有(2n)!/[n!n!]种排队方法(即从2n个人中取出n个人的组合数),对于每一种排队方法,如果他会导致电影院无法找钱,则称为不合格的,这种的排队方法有(2n)!/[(n-1)!(n 1)!](从2n个人中取出n-1个人的组合数)种,所以合格的排队种数就是(2n)!/[n!n!]-(2n)!/[(n-1)!(n 1)!] =(2n)!/[n!(n 1)!]。至于为什么不合格数是(2n)!/[(n-1)!(n1)!],说起来太复杂,这里就不讲了。

【15】

2元

【16】

M=5 C得第二名

因为ABC三人得分共40分,三名得分都为正整数且不等,所以前三名得分最少为6分,40=5*8=4*10=2*20=1*20,不难得出项目数只能是5.即M=5.

A得分为22分,共5项,所以每项第一名得分只能是5,故A应得4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22=5*42,第二名得2分,又B百米得第一,9=5 1 1 1 1 所以跳高中只有C得第二名

B的5项共9分,其中百米第一5分,其它4项全是1分,9=5 1=1 1 1.即B除百米第一外全是第三,跳高第二必定是C所得

【17】

房子 黄 蓝 红 绿 白

国籍 挪威 丹麦 英国 德国 瑞士

饮料 矿泉水 茶 牛奶 咖啡 啤酒

宠物 猫 马 鸟 鱼 狗

香烟 DUNHILL 混合烟 PALLMALL PRINCEBLUE MASTER

【18】

1 2 3 4 5

蓝房子 绿 黄 红 白

北京人 上海 香港 天津 成都

茅台酒 葡萄 矿泉水 茶 啤酒

豆腐 面条 牛肉 比萨 鸡

健牌 希尔顿 万宝路 555 红塔山

马 狗 蛇 猫 鱼

【19】

A家先打:55

B家如果打:TT的话.

C家随便他吃不吃..

A家都不跟.(反正B家跟C家哪家有吃55的话,都不跟.除非A家88可以出就跟)

如果刚才是B家吃的话,就B家出牌:你看.B家最多也出44然后C家吃他66.如果他是出两个99那地主也不跟!;如果B家出单的话.地主还有一个2可以压!(反正B家跟C家肯定是会打对子的!)

照刚才那样.A家牌下面应该剩:2 K Q J T 9 777766 3333

B家:大王 小王 2 A K QQ JJ 9 8 55

C家:22 AAA K Q J T 99 8 44

A家吃完88后.B家吃JJ(反正无论如何.都会打单的.)要是打单的话.A家就用2压.B家双王不可能会压吧.(即使压了也没事.)

A家用2压完后就打:K Q J T 9

B家如果用双王吃的话.那等他出牌的时候.马上用3333吃他.如果B家没吃的话.C家会吃:A K Q JT

然后A家可以用3333压下A K Q J T 如果B家用双王吃的话.那正合我意了哈.!A家反正只剩下7777 66了等他打什么..都用7777吃他.最后打66

【20】

先拿下第一楼的钻石,然后在每一楼把手中的钻石与那一楼的钻石相比较,如果那一楼的钻石比手中的钻石大的话那就把手中的钻石换成那一层的钻石。

(因为“只能拿一次”是在外文翻译过来的,所以是总共只能拿一次,还是每层只能拿一次?无法知道。但如果这个和“在稻田一直走,不能回头,请你捡出最大的一个稻穗”这样的题目一样的话,那么上面的就是正确答案!)

【21】

假设这四个人分别为甲(1分钟)乙(2分钟)丙(5分钟)丁(10分钟)

第一次去:甲和乙 (2分钟)

第一次回:甲(1分钟)

第二次去:丙和丁(10分钟)

第二次回:乙(2分钟)

第三次去:甲和乙(2分钟)

总计 :17分钟

【22】

1/3

(因为你知道一共有两个小孩 其中一个是女孩 而你已知的那个女孩并不知道是她第一个孩子还是第二个孩子所以它的概率是1/3

如果题目换成 已知第一个是女孩 那么第二个是女孩的概率就是1/2了)

【23】

主要是因为如果是方的、长方的或椭圆的,盖子很容易掉进地下道!但圆形的盖子嘛,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了。另外、圆形的盖子可以节省材料,增大洞口面积,井盖及井座的强度增加不易轧坏。

【24】

1. 天平一边放7 2=9克砝码,另一边放9克盐。

2. 天平一边放7克砝码和刚才得到的9克盐,另一边放16克盐。

3. 天平一边放刚才得到的16克盐和再刚才得到的9克盐,另一边放25克盐。

【25】

把第一块芯片与其它逐一对比,看看其它芯片对第一块芯片给出的是好是坏,如果给出是好的过半,那么说明这是好芯片,完毕。如果给出的是坏的过半,说明第一块芯片是坏的,那么就要在那些在给出第一块芯片是坏的芯片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找到好的芯片为止。

【26】

12个时可以找出那个是重还是轻,13个时只能找出是哪个球,轻重不知。

把球编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13个时编号为⒀)

第一次称:先把①②③④与⑤⑥⑦⑧放天平两边,

㈠如相等,说明特别球在剩下4个球中。

把①⑨与⑩⑾作第二次称量,

⒈如相等,说明⑿特别,把①与⑿作第三次称量即可判断是⑿是重还是轻

⒉如①⑨<⑩⑾说明要么是⑩⑾中有一个重的,要么⑨是轻的。

把⑩与⑾作第三次称量,如相等说明⑨轻,不等可找出谁是重球。

⒊如①⑨>⑩⑾说明要么是⑩⑾中有一个轻的,要么⑨是重的。

把⑩与⑾作第三次称量,如相等说明⑨重,不等可找出谁是轻球。

㈡如左边<右边,说明左边有轻的或右边有重的

把①②⑤与③④⑥做第二次称量

⒈如相等,说明⑦⑧中有一个重,把①与⑦作第三次称量即可判断是⑦与⑧中谁是重球

⒉如①②⑤<③④⑥说明要么是①②中有一个轻的,要么⑥是重的。

把①与②作第三次称量,如相等说明⑥重,不等可找出谁是轻球。

⒊如①②⑤>③④⑥说明要么是⑤是重的,要么③④中有一个是轻的。

把③与④作第三次称量,如相等说明⑤重,不等可找出谁是轻球。

㈢如左边>右边,参照㈡相反进行。

当13个球时,第㈠步以后如下进行。

把①⑨与⑩⑾作第二次称量,

⒈如相等,说明⑿⒀特别,把①与⑿作第三次称量即可判断是⑿还是⒀特别,但判断不了轻重了。

⒉不等的情况参见第㈠步的⒉⒊

【27】

首先求解原题。每道题的答错人数为(次序不重要):26,21,19,15,9

第3分布层:答错3道题的最多人数为:(26 21 19 15 9)/3=30

第2分布层:答错2道题的最多人数为:(21 19 15 9)/2=32

第1分布层:答错1道题的最多人数为:(19 15 9)/1=43

Max_3=Min(30, 32, 43)=30。因此答案为:100-30=70。

其实,因为26小于30,所以在求出第一分布层后,就可以判断答案为70了。

要让及格的人数最少,就要做到两点:

1. 不及格的人答对的题目尽量多,这样就减少了及格的人需要答对的题目的数量,也就只需要更少的及格的人

2. 每个及格的人答对的题目数尽量多,这样也能减少及格的人数由1得每个人都至少做对两道题目

由2得要把剩余的210道题目分给其中的70人: 210/3 = 70,让这70人全部题目都做对,而其它30人只做对了两道题也很容易给出一个具体的实现方案:

让70人答对全部五道题,11人仅答对第一、二道题,10人仅答对第二、三道题,5人答对第三、四道题,4人仅答对第四、五道题

显然稍有变动都会使及格的人数上升。所以最少及格人数就是70人!

【28】

十年可能包含2-3个闰年,3652或3653天。

19这个闰年就是28天,1898~1907这就是3651天,闰年如果是整百的倍数,如1800,1900,那么这个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有29天,比如1900年2月有28天,2月有29天。

【29】

下行是对上一行的解释 所以新的应该是3个1 2个2 1个1 :312211

【30】

一,一根绳子从两头烧,烧完就是半个小时。

二,一根要一头烧,一根从两头烧,两头烧完的时候(30分),将剩下的一根另一端点着,烧尽就是45分钟。再从两头点燃第三根,烧尽就是1时15分。

【31】

第一个瓶子拿出一片,第二个瓶子拿出四片,第三个拿出十六片,……第m个拿出n 1的m-1次方片。把所有这些药片放在一起称重量。

【32】

取出标着15便士的盒中的一个硬币,如果是银的说明这个盒是20便士的,如果是镍的说明这个盒是10便士的,再由每个盒的标签都是错误的可以推出其它两个盒里的东西。

【33】

最少10,最多130

见下表,表中蓝色部分服从2为底的指数函数规律,红色部分的数值均为其左边与左上角的两个数之和。

x

0 1 2 3 4 5 6 7 8 9

x个点最多能把直线分成多少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x条直线最多能把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1 2 4 7 11 16 22 29 37 46

x个平面最多能把空间分成多少

【34】

第一步:游到水池中心。

第二步:从水池中心游到距中心R/4处,并始终保持鼠、水池中心、猫在一直线上。

第三步:沿与中心相反方向的直线游3R/4就可以到达水池边,而猫沿圆周到达那里需要3.14R,所以捉不到老鼠。

【35】

表示为880,接下来,将一个大桶的水倒入小桶中,倒满,表示为853,(第2个大桶减3,小桶加3)则过程如下:

880——853:将3斤给第1个人,变为850(此时4人分别有水3-0-0-0)

850——823:将2斤给第2个人,变为803(此时4人分别有水3-2-0-0)

803——830——533——560——263——281:将1斤给第1个人,变为280(此时4人分别有水4-2-0-0)

280——253——703——730——433——460——163:将1斤给第3个人,变为063(此时4人分别有水4-2-1-0)

063——081:将1斤给第4个人,变为080(此时4人分别有水4-2-1-1)

080——053——350——323:将2斤给第2个人,将2个3斤分别给第3、4个人,(此时4人分别有水4-4-4-4)

【36】

7点x分:(7x/60)/12=x/60 x=7*60=420/11=38.2

第一次是7点38分,第二次是8点44分

【37】

马3600 牛2800 羊1600

【38】

100

【39】

砝码将以与猴子相同的速度上升,因为它们质量相同,受力也相同

【40】

旋转看速度,金的密度大,质量相同,所以金球的实际体积较小,因为外半径相同,所以金球的内半径较大,所以金球的转动惯量大,在相同的外加力矩之下,金球的角加速度较小,所以转得慢。

【41】

分成10+13两堆, 然后翻转10的那堆

【42】

作图如下:

●●●●●●●●●C●●●●●●●●●●

● ●

● ●

● ●

A C B

● ● ●

● ● ●

● ● ●

● B ● A ●

● ● ●

●●●●●●●●●●●●●●●●●●●●

答题完毕.

【43】

温度,先开一盏,足够长时间后关了,开另一盏,进屋看,亮的为后来开的,摸起来热的为先开的,剩下的一盏也就确定了。

四盏的情况:设四个开关为ABCD,先开AB,足够长时间后关B开C,然后进屋,又热又亮为A,只热不亮为B,只亮不热为C,不亮不热为D。

【44】

1, 改变赋值号.比如 ,-,=

2, 注意质数.

3, 可能把画面颠倒过来.

4, 然后就可以去考虑更改其他数字更改了

247-217=30

【45】

如果轮到第四个海盗分配:100,0

轮到第三个:99,0,1

轮到第二个:98,0,1,0

轮到第一个:97,0,1,0,2,这就是第一个海盗的最佳方案。

【46】

第一个人选择17时最优的。它有先动优势。他确实有可能被逼死,后面的2、3、4号也想把1号逼死,但做不到(起码确定性逼死做不到)

可以看一下,如果第1个人选择21,他的信息时暴露给第2个人的,那么,1号就将自己暴露在一个非常不利的环境下,2-4号就会选择20,五号就会被迫在1-19中选择,则1、5号处死。所以1号不会这样做,会选择一个更小的数。

1号选择一个<20的数后,2号没有动力选择一个偏离很大的数(因为这个游戏偏离大会死),只会选择 1或-1,取决于那个死的概率小一些,再考虑这些的时候,又必须逆向考虑,1号必须考虑2-4号的选择,2号必须考虑3、4号的选择,... ...只有5号没得选择,因为前面是只有连着的两个数(且表示为N,N 1),所以5号必死,他也非常明白这一点,会随机选择一个数,来决定整个游戏的命运,但决定不了他自己的命运。

下面决定的就是1号会选择一个什么数,他仍然不会选择一个太大或太小的数,因为那样仍然是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2-4号肯定不会留情面的),100/6=16.7(为什么除以6?因为5号会随机选择一个数,对1号来说要尽可能的靠近中央,2-4好也是如此,而且正因为2-4号如此,1号才如此... ...),最终必然是在16、17种选择的问题。

对16、17进行概率的计算之后,就得出了3个人选择17,第四个人选择16时,为均衡的状态,第4号虽然选择16不及前三个人选择17生存的机会大,但是若选择17则整个游戏的人必死(包括他自己)!第3号没有动力选择16,因为计算概率可知生存机会不如17。

所以选择为17、17、17、16、X(1-33随机),1-3号生存机会最大。

【47】

这堆桃子至少有3121只。

第一只猴子扔掉1个,拿走624个,余2496个;

第二只猴子扔掉1个,拿走499个,余个;

第三只猴子扔掉1个,拿走399个,余1596个;

第四只猴子扔掉1个,拿走319个,余1276个;

第五只猴子扔掉1个,拿走255个,余4堆,每堆255个。

如果不考虑正负,-4为一解

考虑到要5个猴子分,假设分n次。

则题目的解: 5^n-4

本题为5^5-4=3121.

设共a个桃,剩下b个桃,则b=(4/5)((4/5)((4/5)((4/5)((4/5)(a-1)-1)-1)-1)-1)-1),即b=(1024a-8404)/3125; a=3b 8 53*(b 4)/1024,而53跟1024不可约,则令b=1020可有最小解,得a=3121 ,设桃数x,得方程

4/5{4/5{4/5[4/5(x-1)-1]-1}-1}=5n

展开得

256x=3125n 2101

故x=(3125n 2101)/256=12n 8 53*(n 1)/256

因为53与256不可约,所以判断n=255有一解.x为整数,等于3121

【48】

这堆椰子最少有15621

第一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3124个,还剩12496个;

第二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2499个,还剩9996个;

第三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个,还剩7996个;

第四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1599个,还剩6396个;

第五个人给了猴子1个,藏了1279个,还剩5116个;

最后大家一起分成5份,每份1023个,多1个,给了猴子。

【49】

答案应该是9月1日。

1)首先分析这10组日期,经观察不难发现,只有6月7日和12月2日这两组日期的日数是唯一的。由此可知,如果小强得知的N是7或者2,那么他必定知道了老师的生日。

2)再分析“小明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强肯定也不知道”,而该10组日期的月数分别为3,6,9,12,而且都相应月的日期都有两组以上,所以小明得知M后是不可能知道老师生日的。

3)进一步分析“小明说:如果我不知道的话,小强肯定也不知道”,结合第2步结论,可知小强得知N后也绝不可能知道。

4)结合第3和第1步,可以推断:所有6月和12月的日期都不是老师的生日,因为如果小明得知的M是6,而若小强的N==7,则小强就知道了老师的生日。(由第

1步已经推出),同理,如果小明的M==12,若小强的N==2,则小强同样可以知道老师的生日。即:M不等于6和9。现在只剩下“3月4日 3月5日 3月8日 9月1日

9月5日”五组日期。而小强知道了,所以N不等于5(有3月5日和9月5日),此时,

小强的N∈(1,4,8)注:此时N虽然有三种可能,但对于小强只要知道其中的一种,就得出结论。所以有“小强说:本来我也不知道,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对于我们则还需要继续推理

至此,剩下的可能是“3月4日 3月8日 9月1日”

5)分析“小明说:哦,那我也知道了”,说明M==9,N==1,(N==5已经被排除,3月份的有两组)

【50】

如果我问另一个人死亡之门在哪里,他会怎么回答?

最终得到的回答肯定是指向自由之门的。

篇8:小学生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小学生具有直观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三种基本形式。一般来说,学生对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形式较有兴趣并运用比较娴熟,对逻辑思维觉得比较抽象且运用比较不那么轻车熟路。由于小学生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对学生进行逻辑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渗透和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由浅入深地训练。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一方面,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较中学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有不少的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小学尤其是中高年级,正是帮助小学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学校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因为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另一方面,在教学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也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然而,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鉴于上述原因考虑,具体的操作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其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趁早抓起,从一年级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如教学生关于数的知识时,我们做教师的就要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1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其一、教师借助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出示下列情景:草地上原有五只鸡,这时,又来了三只鸡。这时,就可以问学生:那么,一共有几只鸡?其二、教师仍借助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出示下列情景:小花家的院子里有六只羊,小军家的院子里有三只羊。这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对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补充什么问题?(答案可以是:1、小花家比小军家多几只羊或小军家比小花家少几只羊?2、小花和小军家一共有几只羊?)

其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要见缝插针,要尽可能地贯穿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动手操作时,我们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教学正方形概念时,不应由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后,就告诉学生老师刚才画的就是一个正方形;而应让学生先看一些正方形的实物,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边和角分别有什么特点,最后再在黑板上画几个正方形,并对正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

至于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则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教师不应刚举一个例字,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至少举两三个例子,而且,每举一个例子,就设法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4+5)+8=4+(5+8),先把4和5相加,再和8相加,与先把5和8相加,再和4相加,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相同。做了上述铺垫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前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予以归纳,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但便于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透彻,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不完全归纳的方法。

其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常抓不懈,要尽可能地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或是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教师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答出得数,还要让他们尽可能地说说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当学生答的得数有误时,让他说一下自己心里的想法,这很可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凑十”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又如,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或计算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方法。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本人认同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看法,目的无非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生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也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就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几个重点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具体而言,教学中加强思维过程的组织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启动,是小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渐次开始。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性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先演示把“10个苹果放在2个盘子里”,然后顺序演示把“9个、8个、7个苹果放在2个盘子里”。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盘子里和盘子外苹果的数量,并比较盘子外的苹果个数与盘子个数的大小。学生后发现商是盘子里的苹果的个数,余数是盘子外的苹果个数,还会发现盘子外的苹果个数比盘子的个数要少。这样他们就会知道,余数要小于除数。这种抽象概括过程的展开,完全依赖于“观察----思考”过程的精密组织。

其次,要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前人间接知识的过程,而指导学生知识的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也是学生继承前人经验的一条捷径。小学数学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潜含着共同因素,因而使它们之间有机地联系着。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挖掘这种因素,沟通其联系,指导学生将已知迁移到未知、将新知同化到旧知,让学生用已获得的判断进行推理,再获得新的判断,从而扩展他们的认知结构。为此,一方面在教学新知时,要注意唤起已学过的有关旧知。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要唤起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图形的旋转平移”等有关旧知的重现;另一方面要为类比新知及早铺垫。如帮助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要在教学整数时就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再次,要强化练习指导,促进学生实现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练习设计要力求巧妙:一是要加强基本练习,注重基本原理的理解;二是要加强变式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意境中实现知识的具体化,进而获得更一般更概括的理解;三是要针对易混易错的知识设计对比练习,使学生获得更为具体更为精确的认识;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和体验学习,帮助学生把人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去,具体途经有:有目的的观察、测量、作图、试验与操作等;五要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

第四,要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使学生的认识组成某种序列,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

二、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是要注意思维训练要从起步时做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特别是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分数、小数的意义及一些与之有关的基本性质;三是要在游戏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设计灵活多样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要加强语言训练,要让学生用不同的叙述方法来叙述,例如要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增加、减少、降低、提高、节约等数学用语;五是要巧妙设计练习,既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要重视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问题。我们都知道,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顺向性。这种思维方式是以问题的某一条件与某一答案的联系为基础进行的,即在思维时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其方向只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对问题只寻求一种正确答案。

二是逆向性。与顺向性思维方法相反,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

三是横向性。这种思维方式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

四是散向性,即发散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进而产生多种、新颖的设想和答案。

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精心设计思维感性材料。思维的感性材料,就是指以实物直观或具体表象进行思维的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例如教学质数、合数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写出几个大于1的自然数,在寻求其约数个数时,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后,可以“发现”约数的个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有1和本身,另一种是除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约数,从而便引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二是要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例如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作三角形的高,这时应当怎样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呢?很简单,就是先弄准什么是三角形的高,“高的概念”明确了,作起来也就不难了。

三是要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

四是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四、要重视对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会对思维能力的强弱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这方面,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要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思维灵活是思维的灵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也可这样算”、“我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我发现”我还发现“等提示,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二是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起分数应用题。通过这种训练,可以调整和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再到百分之几的“几”,使之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而且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是要注意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教材的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起指导、铺垫作用的,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起巩固、加深作用的。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即适当放手或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操做,以便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教学中还要重视从直观形象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获取多方面感性认识,并借助于形象思维的参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篇9:训练小学生逻辑思维的书

训练小学生逻辑思维的书籍

1. 小学生最喜爱的300个逻辑游戏

2. 哈佛给学生做的1400个思维游戏

3. 脑筋急转弯6册

4. 清华北大学生爱做的1500个游戏

5. 脑筋急转弯 思维逻辑训练智力益智开发

6. 一分钟破案

7. 逻辑思维训练1000题

8. 哈佛学生喜欢玩的智趣游戏

9. 提升逻辑思维的200个益智游戏

10. 逻辑思维训练1200题(单卷)

11. 和福尔摩斯一起学思考:脑筋急转弯

12. 训练逻辑思维的16种经典趣题

13. 全世界优等生都在做的个思维游戏

14. 小学生灵动思维密码全解:我是数学逻辑高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一方面,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较中学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有不少的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小学尤其是中高年级,正是帮助小学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则是学校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因为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另一方面,在教学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也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然而,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鉴于上述原因考虑,具体的操作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其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趁早抓起,从一年级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如教学生关于数的知识时,我们做教师的就要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1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其一、教师借助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出示下列情景:草地上原有五只鸡,这时,又来了三只鸡。这时,就可以问学生:那么,一共有几只鸡?其二、教师仍借助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出示下列情景:小花家的院子里有六只羊,小军家的院子里有三只羊。这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对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补充什么问题?(答案可以是:1、小花家比小军家多几只羊或小军家比小花家少几只羊?2、小花和小军家一共有几只羊?)

其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要见缝插针,要尽可能地贯穿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动手操作时,我们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教学正方形概念时,不应由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后,就告诉学生老师刚才画的就是一个正方形;而应让学生先看一些正方形的实物,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边和角分别有什么特点,最后再在黑板上画几个正方形,并对正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

至于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则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教师不应刚举一个例字,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至少举两三个例子,而且,每举一个例子,就设法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4+5)+8=4+(5+8),先把4和5相加,再和8相加,与先把5和8相加,再和4相加,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相同。做了上述铺垫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前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予以归纳,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但便于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透彻,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不完全归纳的方法。

其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常抓不懈,要尽可能地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或是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教师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答出得数,还要让他们尽可能地说说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当学生答的得数有误时,让他说一下自己心里的想法,这很可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凑十”的计算方法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又如,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或计算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方法。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本人认同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看法,目的无非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篇10:小学生逻辑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1、取五斤水,倒入三斤的桶中, H# }+把三斤桶的水倒了,然后把五斤桶中的二斤水倒入三斤桶中;再取五斤水,倒满三斤桶,则五斤桶的水即为四斤。

2、甲乙先过,用时两分钟;乙返回,用时两分钟;丙丁过,用时十分钟;甲返回,用时一分钟,甲乙返回,用时两分钟。

3、首先,顾客给了小赵50元假钞,小赵没有零钱,换了50元零钱,此时小赵并没有赔,当顾客买了20元的东西,由于50元是假钞,此时小赵赔了20元,换回零钱后小赵又给顾客30元,此时小赵赔了20+30=50元。

4、鸡妈妈数数是从后向前数,数到她自己是8,说明她是第八个,她的后面有7只小鸡;鸡妈妈又从前往后数数,数到她她自己是9,说明她前面有8只小鸡;鸡妈妈的孩子总数应该是15,而不是17,鸡妈妈数错的原因是她数了两次都把她自己数进去了。

5、最多能将西瓜切1024次块,就是2的10次方。最少切11块。

6、先用40元钱买20瓶饮料,得20个饮料瓶,4个饮料瓶换一瓶饮料,就得5瓶,再得5个饮料瓶,再换得1瓶饮料,这样总共得20+5+1=26瓶。

7、此题易混淆人的做题思路。多数人认为青蛙一次跳3m,两次就可以跳6米,超过了井的深度,两次就可以跳出井。这是错误的。因为题中说“井壁非常光滑”,说明青蛙在跳到3米高度时,会因为触到井壁而重新落回井底,所以无论这只青蛙跳多少次,它都跳不到井外去,除非它一次跳的高度超过井的深度。

8、这本书的价格是4.9元。小红口袋里就没有钱,小丽口袋里有4.8元。

9、先把狗带过河,返回带一只小羊过河,顺便把狗带回,再把另一只小羊带过河,返回,再把狗带过河。

10、第1个袋装1个,第2个袋装3个,第3个袋装5个,然后把已装有乒乓球的三个袋装在第4个袋里。

逻辑思维训练书籍

1. 小学生最喜爱的300个逻辑游戏

2. 哈佛给学生做的1400个思维游戏

3. 脑筋急转弯6册

4. 清华北大学生爱做的1500个游戏

5. 脑筋急转弯 思维逻辑训练智力益智开发

6. 一分钟破案

7. 逻辑思维训练1000题

8. 哈佛学生喜欢玩的智趣游戏

9. 提升逻辑思维的200个益智游戏

10. 逻辑思维训练1200题(单卷)

11. 和福尔摩斯一起学思考:脑筋急转弯

12. 训练逻辑思维的16种经典趣题

13. 全世界优等生都在做的个思维游戏

14. 小学生灵动思维密码全解:我是数学逻辑高手

经典逻辑思维训练

1.世界级的马拉松选手每天跑步不超过6公里。因此,如果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公里,它就不是一名世界级马拉松选手。

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方法相同?

(A)跳远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如果早晨有人跑步,则他不是跳远运动员。

(B)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后第5小时。

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运用分析论文

改变学习方式 促进思维发展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论文

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教学的新教育论文

对于思维游戏训练的心得

信息化教学在中学体育的运用的论文

《游戏化思维》读后感1000字

学前教育语言领域说课稿范文

动物游戏之谜优秀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生逻辑思维游戏
《小学生逻辑思维游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生逻辑思维游戏(锦集10篇)】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生字教学论文2023-11-04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分析论文2023-06-2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数独2022-12-27

《动物游戏之谜》教学反思2023-05-30

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的论文2022-05-06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推理》说课稿2023-04-27

逆向设计教学2022-08-05

小学汉语拼教学中愉快教学法的运用2022-05-08

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2023-12-11

高职英语课堂分组教学探析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