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论文(整理16篇)由网友“著名歌唱家”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论文
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论文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实践证明,不断创新的知识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对教育的强烈呼唤,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下面就我几年来指导学生开展创造发明活动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在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从教学模式上开始。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结论、轻过程,就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正是创造发明的出发点。我在物理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主动探究,讨论交流,质疑解难,练习巩固”的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不断探究、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教学过程归纳为问题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例如讲欧姆定律一节时,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利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等仪器,让学生动手做了一系列实验,最后归纳总结出结论,学生都基本上了解了欧姆定律产生的过程,理解更为深刻正确。
2、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电磁继电器一节时,同学们对书上介绍的利用电磁继电器做成各种自动控制器很感兴趣,我就启发同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能利用它来进行自动控制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讲了许多。张杰同学说,村里养的牛经常被人偷去,若在门口按上自动报警器就好了。我鼓励了他的想法,并帮他找来压力传感器,结果几天的时间,一个自动报警器就制好了。总之,利用学科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适时启发同学,捕捉住学生创造的闪光点,鼓励同学大胆地想、大胆地试,潜移默化中会养成一种创新的思维习惯、意识和能力,会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
3、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变通思维
创新的前提是思维的发散和变通。对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解决方案,不能死钻牛角尖。无发散,无变通,就无创造。在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一道习题可有多种解法,一个问题可有多个解决方案。经过长期训练后,就可形成一种发散性思维、变通性思维,碰到问题,就会通过思考,得出能否变化、能否推广、能否作出新的设想、有什么应用等结论。例如在学习测定小灯泡功率一节时,学生们按书本上的常规做实验后,我又要同学设计只有电压表或只有电流表做这个实验的电路和实验方法。又如让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测一卷细铜线的长度等。 同学们初步掌握了根据不同条件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他们参加创造发明活动是大有益处的。
二、进行发明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也是有技法可循的。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发明技巧和方法的教学,启迪学生的创造意识,自觉地运用发明技法,就会增强创造发明的有序性,提高创造发明的成功率。根据经验,现总结如下:
1、缺点列举法
刚开始时学生都认为创造发明是科学家的事,高不可攀,不知从何着手,于是我就从最简单的缺点列举法着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意识。现有的产品和科学成果,并不都是十全十美的,它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缺点列举法就是对现有产品成果吹毛求疵,找出它们的缺点,然后采用新的工艺、材料或技术、结构进行创造。这种技法简单易学,容易出成果。如学了压强后我启发大家,我们平时睡觉的枕头,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同学们七嘴八舌,列举了一大堆缺点,主要归纳为两点:不能随意改变高低,形状与我们的头颈不相配合,睡在上面不舒服。几个同学受血压计的启发,发明了气囊式可调高低保健枕头:枕芯由橡皮气囊组成,充气多时升高,放气时降低;枕头上面的海绵做成符合头颈的形状。这个发明,在去年创新竞赛中获了奖。
2、逆向思维法
人们习惯顺向思维,受常规束缚,跳不出旧的框框。对某个问题,只往一个方面去思考,因而我们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实际上,很多事如果正向思维无法解决问题,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个逆向思维,就有可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新东西。例如水龙头漏水是常见的毛病,漏水的原因是由于其中的橡皮垫磨损。以往人们都从提高橡皮的耐磨性方面动脑筋,但由于是螺杆旋转止水,磨损问题始终不能很好地解决。我校学生李宁采用逆向思维法,“革”螺杆的“命”,采用上下移动止水,效果很好。
3、整合法
整合法是指改变产品的组成内容或结构方式,以获得新的产品。一是组合,把两样或多样东西组合起来,充分挖掘其潜力,将又是一项新的产品;二是附加,以一种产品为主加以组合,可增加物品的使用功能和装饰性等。如燃气灶熄火后,如继续放气,可造成火灾、人员中毒等事故。我的几个学生学习了双金属片、电磁继电器、电磁铁等知识后,成功发明了燃气灶熄火后自动关闭装置,只要一熄火,双金属片会自动接通电源,电磁铁吸动气阀,自动关闭燃气并报警,安全可靠。
总之,只要我们事事留心、处处细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如既往地开展创新工作,就会让孩子们感受到科技的奇妙,爱上发明,爱上创造!
篇2:试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论文
试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论文
研究表明,人有创造能力的发展是在幼儿时代,每个幼儿都具有潜在的或正在萌芽的创造能力,而这种创造能力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创造力是幼儿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创造能力高的人往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的需求,就应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性的源泉游戏是幼儿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活动,也是表现幼儿创造力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方式。幼儿之所以能够通过游戏发展创造性思维,从根本上讲是由游戏的本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游戏是由个体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和“假装是”的行为。同时,游戏不受外部强加的规则的束缚,它是参加者主动积极地进行的活动。凡此种种都说明在游戏时,幼儿的活动是自发的,也是自由的,也是无拘无束的。而这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理解的创造的基本条件或前提。
心理学家亨特认为给幼儿提供充裕丰富的游戏机会,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益处。亨特根据幼儿对玩具的反应,把他们分成三种不同类型,一是无探究精神者,这些孩子只是看看玩具,但是却不去对玩具进行探究。二是探究者,这些孩子只是对玩具进行探究,但是却不用它来玩,比如说,试图发现怎样才能使铃声再次响起。三是创造性探究者,这些孩子不仅对玩具进行探索,而且用各种具有想象力的办法去使用玩具,去“玩”玩具,从而发展和丰富了各种游戏,他们才是真正地“玩游戏”。
游戏之所以能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是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有自由操作游戏材料的充分机会,这使得他们能够变换各种方式来对待物体或者说自己的玩物,他们可以对同一物体做出不同的动作,也可以对不同的物体做出同一动作,还可以偿试地去做一些儿他们自己发明的动作,从中,体现出动作与物体,手段与目的之间的联系的多种可能性。从而也无形地扩展了他们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范围。因此,有利于儿童在以后类似的创造性测验场景中取得好的成绩。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空间,也提供了大胆想象的机会,又可以养成幼儿乐于探索和想象的性格,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对于创造的.态度与精神的追求。
二、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大胆探索幼儿的好奇心能使他们不停地探究事物。它能激发幼儿认真思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发现、探索生活中的奥秘,从而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卡尔逊提出:教师要积极鼓励由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注意幼儿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发现新的学习经验。比如冬天我让幼儿在雪地里玩雪,和他们一起堆雪人、抛雪团、滚大雪球。幼儿乐得不得了,连平时不爱动、不声不响的幼儿,都变得生龙活虎了。
三、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早上,王欣悦的妈妈送她来幼儿园时,给了我一张画满了各种动态的小鸟的画。她告诉我:“昨晚欣悦像着了魔一样,一回家就找笔和纸,找到后就趴在桌上涂呀画的。她说老师表扬我,说我小鸟画得好,我还要画一张最好最好的交给老师。楼下的小朋友找她玩,她不去,也不来缠我讲故事,只是一个劲地画呀画的。”欣悦妈妈走后,我沉思起来:欣悦是个各方面发展一般的孩子,平时也不太引起我们老师的注意。
昨天美术课我让孩子们画意愿画“春天”,她添画的小鸟很漂亮,我在班上表扬了她,没想到今天她竟然画出了飞翔的小鸟,俯冲的小鸟,吃食的小鸟,唱歌的小鸟,休息的小鸟……
每个孩子的智商、能力都是不同的。而那些各方面发展一般或偏下的孩子,他们在集体中处于不显眼的地位。他们的进步与成绩很容易被老师忽视。因为他们再努力、再进步,做出来的事跟“优等生”相比还是差得远的。他们由于不易得到表扬,老是品尝不到取得成绩的快乐,又易受到批评,就会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一个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孩子,成功和失败对他来说是无所谓的,也就谈不上什么创造精神了。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时,要以正面教育,积极鼓励为主。对于能力弱、控制力较差的孩子和各方面优秀的孩子,要用不同标准来评价,特别要注意发现能力差的幼儿的进步,哪怕某一方面有微小的成绩,都该及时地肯定、鼓励和表扬,来强化这些幼儿因取得成功而欢乐的心理,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主题活动中,利用情境熏陶,并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可以激发、满足幼儿探究欲望的活动材料,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在开展《多彩的服装》主题活动时,为营造一个“服装”的小天地,我在班级的一角布置一个“服装展览室”,陈列服装及布料,在主题墙上粘贴有关服装的资料图片。在幼儿对服装有了充分的认识后,鼓励幼儿制作服装。我为幼儿提供了报纸、纸杯、光盘、扑克盘、彩条、布料等废旧物品及制作工具让幼儿制作服装。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并不对幼儿多加干涉,孩子可以随意地自由制作或找合作的小伙伴一起制作服装。幼儿制作服装的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幼儿用报纸做成小背心、裙子、用彩条做成围巾围在脖子上,有的幼儿用布料把自己装扮成印度人,傣族人,有的幼儿用纸壳兜和方便袋做裙子和上衣,并在上面装饰各种好看的花纹。还有的幼儿用光盘制作头饰……孩子们穿着自己制作的服装,随着音乐走起时装秀,场面真是开心热烈。
五、要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有的幼儿不怕困难,自信心十足,独立性、坚持性强,情绪强烈而稳定,有比较强的探索动机,但这些品质往往被幼儿的顽皮、放任、淘气等超越常规的现象所掩盖,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这些创造性品质,对幼儿给予赞赏和鼓励。幼儿一旦形成这些心理品质,他们将会表现出强大的创造力。
此外,利用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其他活动向幼儿提一系列的发散性思维问题,并鼓励幼儿抢答,看谁答得快,答得多。鼓励多样性,寻求多种答案,长此训练,能使幼儿思想开阔、思路灵活,进而提高其创造性,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篇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首先阐述了创造力的相关概念,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分析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最后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作 者:林莉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东湖分校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212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重要性篇4:例谈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例谈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创新思维方法是可以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通过近几年的创新思维教学的探索,我认为训练中应力求掌握几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发散性思维
从思维的逻辑形式上看,发散思维是收敛思维的发展。一般的说,新思想、新方法的产生都是发散思维的结果。从发散思维特征上看,表现为思想方法单一,不能从各个方面去考虑问题,思维变通性差,不能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创造能力差,很少提出新的方法和独特的见解,从发散思维的.具体形式上看,表现为数学想象能力、数学直觉能力和数学猜测能力较差。所以我们要多加强数学发散思维的训练。
例1.如何用6根火柴摆出4个正三角形?
思路分析:如果在平面上试了又试,摆不成以后,思维要向空间发散,问题就解决了。
例2.某人上班时步行,回家时坐车,在路上共花一个半小时,如果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只需3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需多少时间?
思路分析:若此人用第一种方法往返两次,相当于坐车,步行各往返一次。所以步行时间是1.5×2-0.5=2.5小时。
通过以上类似题型发散思维训练,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达到创新之目的。
二、逆向性思维
由于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很多学生考虑问题习惯于从正面入手,因此要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作用。当正面情况困难多,而反面情况困难较少时,应采用逆向思维。
例3.某次运动会乒乓球单打比赛共81名运动员参加,如果采用淘汰制,那么决出冠军需要安排多少场比赛?
思路分析:对于这个问题,习惯思维方向是从得胜者的角度考虑:第一轮比赛,80名运动员需安排40场比赛,1人轮空;比赛后余下41人进入下一轮比赛;第二轮比赛40名运动员安排20场比赛,1人轮空。比较赛后21人进入第三轮比赛……这就是顺向思维。但这种思维过程比烦琐。如果改为逆向思维即从被淘汰者的角度考虑,每场比赛淘汰1名失败者,决出冠军的过程共80人要淘汰出局,故应安排80场比赛。
例4.计算:(/2+1)·(/2-1)2002
思路分析:此题直接计算无法计算。如果将公式(ab)n=an·bn反过来使用:an·bn=(ab)n,即可解之……
顺向思维解题既麻烦,有时还无法计算,更容易出错,采用逆向思维解题既简便又明了。逆向思维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好处。
千淘万漉虽辛苦,豪华落尽见真淳。创新的汗水总是和思维的优选相伴的。
篇5: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能力例谈
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能力例谈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参与的`积极态度,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情境之中,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作 者:许桂英 作者单位:奉新县冯川一小 刊 名:江西教育 英文刊名:JIANGXI EDUCA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 关键词:篇6: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论文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把“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活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中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掌握语文科知识的重要途径。其教学过程,对教师来讲,也就是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过程。
关键词:以导为主 思维训练 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要以导为主
在阅读教学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灌”,而是“导”。“导”的中心,是为学生提供掌握必要知识的必要思路,使学生循正确的思路去学习,并掌握学习内容,这样才不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一,让学生直接与课文对话。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解给学生听。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创造能力,学生和课文的直接对话是阅读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认真的引导学生预习。首先就是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不能仅仅是敷衍地预习一下。其次,要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为此,阅读期待,自由诵读,应成为阅读教学过程不可缺的起始环节。
为了让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我们甚至可以事先不限定什么目标和目的,完全让学生接近文本,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思维和情感世界,去和作者沟通,去自由的想像,去进行再创造。
第二,有效组织班级集体性思维。
教学中的“集体性思维”,就是以班级为基础,在相互交往中探讨所提示的学习课题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显露出来的大量的创造性意见,鼓励学生继续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应该提出新鲜的课题,引申课文意义。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以提出“贫与富”“钱与情”“我们身边的菲利普夫妇”“约瑟夫长大了会怎样”“假如回来的叔叔是百万富翁”等等话题,引导阅读小说,观照人生,观照现实,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欲望。
二、阅读要借助想像和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情节续写,内容扩写,仿写。改写等是比阅读更进一步的`对原作的再创造。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皇帝的性格进行想象。皇帝在游行完毕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大家有的想象皇帝受骗后恼羞成怒,派人捉拿骗子,但骗子早已逃之夭夭;有的想象皇帝受骗后迁怒于小孩,将他抓来并责问他为何要说真话,显得昏庸愚昧之至;有一个学生则想象皇帝因游行时没有穿衣服而受了风寒,回宫后而发烧求医,谁知医生仍是这两个骗子乔装的,骗子用锅底灰和野草屑做成几颗黑糊糊的药团骗了皇帝的大量金银珠宝,而皇帝服药后上吐下泻,令人捉拿骗子时,骗子早已不见踪影,皇帝也一命呜呼啦。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而且使文章内容得到了再创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训练中就自然得到了培养。
在仿写训练的同时,还可以采用补写事例的方式来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谈骨气》一文中作者用了三个事例分别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个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可以要求学生也从这三个角度各补充一个事例。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丰富他们的积累,可谓一举两得。
三、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语文知识可以延伸到数学、自然、社会,艺术等学科中,借此实现学科与学科的融合、综合性学习,强调运用各学科知识来探寻与求知,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真正实现阅读与听说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先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描述作一幅画,表现边疆生活、边疆风光或送友归京时的情境。学生非常兴奋,创作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画。教王维的《汉江临眺》时,先让学生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再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作画,从学生的画中可以看到汉江浩瀚的水势,以及若隐若现的远山。
这样的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了驰聘想像的机会,大大调动了他们的能动性,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篇7:小学低段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例谈论文
小学低段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例谈论文
在情境中生成在生活中内化――小学低段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例谈■谭峰 李秀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课改后的小学低段语文教材充满童趣,充满想象,具有创新意识。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把学生引领到一个充满情趣、赋予想象、给予快乐的生活殿堂,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创新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语文中学会生活,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故事悟情,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低段的小学生对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这些寓意深刻的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或对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告诉学生一个浅显的道理。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把故事贯穿于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思维、语言表达与想象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1.在创编故事中想象。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字,还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扩词、造句、连话、创编情境故事就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策略。如讲授“九”“头”“牛”“鸟”“角”“口”这几个汉字时,我先让学生扩词、造句,然后根据其中一位同学的扩词“九头”“水牛”“小鸟”“牛角”“一口”,创编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春天到了,草地上的小草嫩嫩的,春始娘邀请了它的好朋友水牛一家到草地上玩,并且把鲜嫩的小草送给水牛吃。水牛妈妈带着九头牛宝宝,高高兴兴地来到草地上,一口一口快乐地吃着青草。这时,一只小鸟飞过来,它停在牛角上对水牛妈妈说:“瞧,你的小牛宝宝长得多健壮呀!”水牛妈妈高兴地说:“是呀,这多亏了春始娘送给我们这么多新鲜味美的青草,才使我的牛宝宝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生动的语言,富有情趣的故事,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带人情境中,学习兴趣高涨,跃跃欲试,都想自己创编故事。这时,我适时地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人扩一个词,然后小组集体创编故事。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创编故事中明理。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生涩难懂的语句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就依照文本主旨创编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如讲授《自立歌》时,其中“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一句学生很难理解,因为在低段小学生的认知世界里,他们的一切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都来源于父母,父母的给予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倘若不靠父母,如何获得?课堂教学中我因势利导,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动物“兔子”和“山羊”创编了一个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秋天到了,动物们的粮食又大丰收了。山羊伯伯家的白菜、萝1、收了一筐又一筐,白兔、黑兔一起到山羊伯伯家庆贺大丰收。山羊伯伯做了一桌子好菜款待客人。临走时,山羊伯伯送给白兔与黑兔一人一筐菜。黑兔收下了菜,而白兔却拒绝了山羊伯伯的菜,反而向山羊伯伯要来萝1、籽与白菜籽。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白兔播下种子并天天施肥浇水,很快地里长出了大大的萝1、和白菜。白兔挑上一大筐菜送给山羊伯伯,而黑兔却饿着肚子再次向山羊伯伯讨菜吃。原来黑兔守着山羊伯伯送给他的一筐菜过了一个冬天,到了春天,菜吃完了,自己没有干活,没有粮食吃,只有饿着肚子了。
同学f门听了这个故事马上明白了,凡事要靠自己的劳动才能得到一切,不能靠天、靠地、靠父母,否则不算是一个能干的人,不算是好汉。在学生明白故事含义的同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黑兔会怎样做?同学们大胆创编故事,交流自己的意见。课堂高潮迭起,学生的想象空间进一步开阔。然后,我在教学上进行延伸和拓展:昨天,同学们买的彩笔是谁给的钱?“老师,我买东西的钱都是妈妈给的,我还是在靠父母,不算是好汉,可是我不会挣钱,怎么办呢?”这时,我就说:“你们虽然不会挣钱,但是你们可以用劳动来换取呀,比如帮妈妈扫地、擦桌子、端茶给妈妈喝,自己的事自己做,让妈妈快乐高兴就可以了。”我这样一说,同学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都积极发言,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回报爸妈的恩情,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汉。于是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课上完了,同学们不仅读懂了内容,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而且明白了自力更生、报效父母的道理。
二、绘画陶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绘画能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改后的小学低段语文教材内容都是以画配文,可以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美,从心灵上得到熏染。因此,在教学中要设置和创造一种美的意境,用美的情景与美的形象刺激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和创作激情,从而达到理解熟记课文内容的目的。
如在讲授《晨光》时,我首先范读课文,边朗读边范画,分别把“晨光”“风”“树”“小鸟”“云”“大海”画上拟人化的表情。以画促读,以读促画,这样图文并茂的教学,使学生很快地熟记了这篇课文,并且把这几个拟人化的图案组编成一幅完美的画。在绘画的同时,学生质疑:“白云怎么会变成雨滴?”这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分组讨论,于是各种不同的充满童趣的话语出来了:“白云变成雨滴是因为白云和太阳生气了,这些雨滴是白云的眼泪。”“白云是在快乐地笑,它把自己多余的水滴分给大海,让大海分享它的甜美。”……同学们无拘无束地绘画着色,一张张满载着童心与情感的绘画作品跃然纸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与升华。在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绘画心得时,我激励学生勇于创新,不仅要画出不同的画面,而且还要说出拟人化的语言并进行人物对话表演。如:晨光是在怎样的情境下用何种语言叫醒风?风又是怎样叫醒树?……在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延展,智力得到提高,知识得以丰富。
三、音乐怡情,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古诗,选取了中国历代诗词中的精华,短小精练,通俗易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音乐引导学生走进诗的意境,通过多层次的感官刺激,声画融合,培养学生对古诗初步的鉴赏能力,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美。
如讲授谜语诗《画》时,我预设一个导入环节:播放一段组合音乐,乐曲里有鸟叫声、流水声、人们的歌唱声。当轻缓柔美的乐曲响起时,我随着乐曲轻吟:春风送柳,花儿绽放,鸟儿在枝头欢唱,人们一起去春游,远远望去,高山连绵起伏,走到近处,听到阵阵流水声。人们沐浴在花香里,听着流水声,鸟叫声,不禁高声赞叹:“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同学们沉浸在音乐声中,被这幅美景深深地陶醉了。我突然停下音乐,接着说:“这样的美景我多想把它永远留下来呀,可是人们的说话声把鸟儿惊走了。春天过去了,美丽的鲜花就会凋谢,怎样才能把美景永远留下来呢?”随着问题的出现,同学们异口同声:“画下来。”于是我继续播放音乐,出示挂图《画》,让学生边欣赏边听我范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然后依次呈现图文并茂的课件,引导学生逐句分层赏析。通过声画结合,形象直观地使学生感悟到古诗的含义,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语言美和韵律美的能力,使教学效果实现了最优化。
四、生活激情,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认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学习语文的舞台。语言是日常生活中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和服务于生活的,语文的学习训练与生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课改后的低段语文教材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让语文生活化,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践行口语交际能力,这种处理正是基于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口语交际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竭尽全力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
1.家庭生活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源泉。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都与家庭生活密不可分,孩子口语交际的启蒙教育与父母息息相关,他们之间的交流对于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我鼓励学生把学校里发生的事讲给父母听,把家里发生的趣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这样一来,既联络了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又加深了老师同学之间的了解,更锻炼了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2.学校生活是巩固学生口语交际的土壤。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土壤,学校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渡过的。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装点校园,美化教室,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是美丽的、快乐的。如在讲授口语交际课《我的手》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结合在家做事的经验以及在学校里扫地、擦桌子、栽花、洒水、画画、写作业等事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手的作用,由自己的手帮自己做事到帮妈妈做事,从美化校园上升到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祖国。这样训练后,学生的语言更丰富了,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巩固。
3.社会生活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养料。社会生活是语言交流运用更广阔的天地,人际交往、自然景物,都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素材。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人们是如何交往的,观察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是如何交替的,然后创设机会让学生交流。如讲授口语交际课《买书》时,我先布置任务,让学生星期天到书店去观察别人买书的过程,然后在学校里创设场景“书店”进行口语交际模拟训练,售货员与顾客均由学生扮演。这样学生自然融入到创设的情境中自由交际,既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阅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其实在每一个孩子心灵最隐蔽处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想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那么我必须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为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为了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教师必须以生为本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在生活中感悟语文,让语文课堂教学灵动而鲜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谭峰武汉市蔡甸区横龙小学 李秀丽 武汉市蔡甸区侏儒中心小学)
篇8: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的论文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的论文
摘要:教育要适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要解放幼儿的创造力,在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同时,教育者要采取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力。画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儿童赋有很强的创造力,为了让儿童发挥这一能力,他提出了“六解放”。
一、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
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充分发挥想象的潜能。
2.解放儿童的双手。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是很常见的。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只要把知识学好就行了,其他的一切他们都应该帮助他们打理。但这却让儿童的双手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其实在处理自己的琐事的时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必备的技能。勤于动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不许学生动手会摧残他们的创造力。
3.解放儿童的眼睛。
儿童其实就想一台摄影机,可以在无意识中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们应该让儿童多多接触大自然,在自然中发现并学习。这有利于儿童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
4.解放儿童的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限制他们。
5.解放儿童的空间我们要给儿童提供的环境不可以局限于家里或是学校,应该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大自然。
6.解放儿童的时间父母喜欢给儿童安排时间,怕儿童不能合理的安排。其实不应该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让他们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让儿童随着自己的意愿、想法,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3~6岁是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
作为教育者,不要用怀疑的口吻去问儿童,这样很容易破坏掉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当儿童兴致勃勃地做某事的时候,我们除了确保他们的安全之外,还要为他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独立、勇敢地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放手让儿童去做。
二、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方法。
1.培养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带领儿童打开想象的大门。
美术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中国美协儿童美术艺委会主任杨永青说:
孩子把画画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自己的所看、所想、所爱。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绘画最易诱发儿童的想象力,也是最为儿童所喜欢的一种形象表现形式,虽然画技不高,但却能表达儿童的思维活动过程。对儿童的画,不要只追求画得多么“像”,而应鼓励他“想”得越多越好。
2.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游戏对儿童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真多家长认为那些价格昂贵的玩具,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但家长很奇怪,为什么很多儿童对这些玩具的喜爱,远远不及那些沙子、泥土、水等。因为儿童开始认识世界,对一切充满好奇,这正是启发孩子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引导。
3.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励儿童主动操作和积极探索。
儿童需要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儿童可以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想法,不受约束。教师要少说“不”,要能容忍。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提供给幼儿不同的材料,使孩子的创造活动有物质基础,孩子自由活动,尽情发挥想象力。再者提供创造的时间,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活动。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作为教育者,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育者要多用肯定,积极向上的言语,让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探索,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下乐于创造性的进行活动。
总之,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培养探索能力和开拓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育者应该从小对儿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李朝娟。幼儿园课程评价与幼儿创造潜能开发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篇9:审美教育创造力培养论文
审美教育创造力培养论文
摘要: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的本源在于创造,审美教育与创造力密不可分。审美教育隐藏于道德教育的功能之下,其价值应从道德教育中彰显出来。教育者应将其还原为生命的自由游戏、审美鉴赏力与创造力的教育,并在审美教育实践中注重游戏的美育功能和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审美教育;创造力;鉴赏力;培养
审美教育是按照现有审美标准、理论打造个性形象的一种情感教育方式,它以某个时代或阶级的审美标准为教育理念,以培养个性形象为途径,以丰富和滋养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审美教育可使人具有美感的情调、道德、素质以及梦想,具有鉴赏与创造美的事物的能力,使受教育者能从审美教育过程中获得自我性格的完善和内在潜能的释放,获得自由与美好的情感和创造力的培养。
一、创造力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
知、情、意是人的心理品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只有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人。德育主要体现人在精神方面,与意志等相关;智育主要培养和完善人的认知与辨识能力,增长知识与智力;美育则直接与人的内在情感相联系。因此,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①蔡元培认为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品德与情操。鲁迅也曾提出审美教育的起始点是培养个性形象,丰富和滋养情感,培养审美观念,陶冶品德、情操,传播文化知识以及辅助道德文化建设。美的创造力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前提条件,教育者需要通过建设、保存和研究三个层次实施审美教育。此种以培养个性形象、丰富和滋养情感为核心的审美教育思想,在国内的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尽管蔡元培和鲁迅皆指出审美教育能赋予人活泼、积极、健康向上的创造享受,也可以培养被教育者在创造方面的爱好、兴趣与志向,但这里所说的“创造”仅仅是一种精神上和人格上的指向,而不是一种能力判定。从中国近现代的审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看,审美教育被遮蔽了其对创造力的培养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审美教育自身的历史溯源,二是西方审美教育思想与模式的冲击和影响。然而,就审美教育自身的历史溯源而言,其在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模式中历来都以伦理道德教育为本位,强调“文以载道”和“政教统一”。西方的审美教育思想则不然,理性逻辑主义占据教育的主导地位。审美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有力途径,而创造力是审美教育的灵魂。
二、创造力在审美教育中的培养分析
我国目前的审美教育以偏重于写实性的绘画教学为主导。近年来,各个教育机构努力地倡导审美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把审美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创造力有机结合起来。但是,我国对于如何实现审美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仍处在教育的初步探索阶段,在思维创新的方法与教学上还未形成主要教育模式。审美教育的写实性绘画教学方法强调忠于客观和现实,即客观和现实表现出何种模样,写实性绘画教学就表现此种模样,表现技术上强调程式化的特定方法和步骤,循规蹈矩地进行描摹。在此种审美教育的教学模式下,从石膏几何体到静物再现、石膏头像描写,再到人物表现,最后到人体刻画,反复描绘此类对象,直到具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为止。写实性绘画教学是众多美术教育机构基础教学的主要环节。然而,审美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培养一专多能和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因此,传统审美教育的写实性绘画教学法只能作为美术基础教学的一种训练方法而不是全部,否则长此以往,会成为束缚受教育者思想、禁锢受教育者想象力发散的枷锁,不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
三、审美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审美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为写实性的绘画教学价值取向所遮蔽,以至于大部分人只要一提及审美教育的某个方面,就会不由自主地与“越像即越好”的想法联系起来。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我们必须明白的前提,这就决定了在审美教育认识上必须进行两个方面的还原:一是把艺术与审美教育还原为生命的自由游戏、美的鉴赏力与创造力的教育;二是在审美教育实践中注重游戏的审美教育功能、创造力的培养。
1、审美教育认识上的两个还原教师要对审美教育形成正确认识。首先,必须使审美教育从写实性绘画教学中显现出来,把艺术和审美行为视为具有生命力的创造。尼采认为,艺术本身就像一种自然的强力一样借这(日神和酒神)两种状态表现在人身上,支配着他,不管他是否愿意;或作为趋向幻觉之迫力,或作为趋向放纵之迫力。这两种状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梦和醉在人们身上释放艺术的强力:“梦释放视觉、联想、诗意的强力,醉释放姿态、激情、歌咏、舞蹈的强力。”这种经由梦境和酒醉引发出来的创造力不但是艺术层面的,也是关于联想和激情的创造能动性。其次,审美教育要把陶冶情操还原为自由游戏和自由创造,把道德判断还原为艺术想象力和审美鉴赏力。艺术创作和审美教育都指向想象力、创造力与自由鉴赏能力,而写实性绘画教学是关于美的非本源的显现,是对美本源的遮蔽。审美教育不能脱离创造的本质,不能把一种自由游戏和自由创造的`教育变成一种乏味的教育。
2、强调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美育功能游戏冲动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康德曾经用“游戏”概念解释艺术与审美的现象,把诗视为“想象力的自由游戏”,把音乐和美术归为“感觉游戏的艺术”,并认为游戏和艺术审美都标志着活动的自由与生命力的丰盈,美感也就是生命力和创造力自由活动的产物。因此,我们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应改变以往单一的写实性绘画教学方法,逐渐向多样化的审美教学转变,多运用启发式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开发受教育者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有些艺术家倡导向儿童学习绘画,马蒂斯就曾经主张“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②。儿童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对生活的认识不带任何感性的偏见,也不受任何艺术或审美法则的制约与束缚,他们拥有丰富而宝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笔下时常会出现千奇百怪的生动画面。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儿童游戏的美育功能。因此,开发和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
3、注重创造力在审美教育中的培养方式审美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审美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受教育者的感知觉、记忆力、想象力和内心的情感,并让其把头脑中的灵感和内心丰富的想象外化为可感知的实际的艺术形象,从而有效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首先,教师要保护、引导、激发和尊重受教育者独特的个性,并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与环境,在审美意识上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尤其要尊重、理解和爱护受教育者不同的观点与审美价值取向,这是培养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基础。其次,尊重受教育者两个不同层面的个性化选择:一是受教育者由于文化基础、成长阅历与兴趣爱好等差异,形成了对审美内容的不同需求的选择;二是审美内容力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受教育者个体最近发展区。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保证,而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是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培养在审美教育中应作为重点培养的核心目标,并不断探索出有利于受教育者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审美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新时代真正富有创新思维与创造力的社会需求人才,这是审美教育不断更新与不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友峰。自由感――康德美学的经验之维。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篇10: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论文
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论文
音乐和诗歌一样都是美丽的语言,优美动听的音乐会陶冶情操,给人享受和熏陶,最为重要的是,音乐教育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由此可见音乐的重要性,本文将对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进行分析探讨。
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引领时代潮流的符号,而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引领,才能广受欢迎处于不败之地。因此音乐教育中,教好专业知识是基本,培养幼儿创造力才是精髓,是重中之重。
笔者将分别从:创造力培养的必要性、音乐教育现状、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对策,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创造力培养的必要性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想,让其思维更加明朗化,同时能让幼儿更好的感受音乐的美,生活的美。但是,很多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开展的教学中,其教学手法以及内容都比较单一,且枯燥乏味,缺少新鲜感,而且其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根本无法有效激发幼儿兴趣。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音乐教学质量也随之降低。为培养幼儿创造力,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幼儿审美。
音乐教育还具有培养幼儿自主性的作用,通过对幼儿的行为作出引导,幼儿能够更好发现美并认识美,从而能够让幼儿的心灵美得到一定升华,让其形成新的思维观念,能够更加有效解决问题,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作出了相应的铺垫。在现在社会环境下,创造力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幼儿作出相应的创造力的培养,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
二、音乐教育现状
我国不论是在哪一学习阶段还是哪一门科目上,其教学模式都完全类似,没有区别,这种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既刻板单调,又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音乐教育也不例外。
本来音乐教学应该是个很轻松快乐的过程,让幼儿能够享受并愿意主动去学习,而目前的音乐教学却把这门课程当做理论课程一样去教,完全没有将音乐的灵魂和精髓讲出来,更别提所谓的创造力的形成,幼儿学得累不说,最终还是没有任何长进,竹篮打水一场空。
另外,很多幼儿园的教师并不是音乐专业出身,有些音乐教师还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这种现象尤其在农村幼儿园十分常见,这一问题也为幼儿音乐素养的形成,创造力的提升起到了阻碍作用,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对策
综上,笔者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行了诸多问题。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幼儿对音乐课程逐渐丧失了兴趣,教学质量也随之降低。针对这一现象,如何有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已经成为了教育界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笔者将就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树立创新思想
要从源头上进行创新,也就是思想。当思想的结被打开不受任何禁锢的时候,思想才可以称之为思想,它像获得了自由、得到了重生一样,可以天马行空大胆发挥,这样一来新的点子或是奇妙的方法都可以想的出来,打破原有的东西让人眼前一亮,极具吸引力,这就是创新。有了创新思想,自然而然就可以发展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这样有了切入口和良好开端。
所谓音乐是不是都是唱出来的呢?唱出来的音乐才是真正的好音乐呢?先放一些唱的比较好听的音乐,举个例子:教师在教授《小雨沙沙》时,教师可以播放下雨的视频供幼儿欣赏,并设置相关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听过小雨唱歌吗?你想知道小雨是怎样唱歌的吗?这是幼儿会积极踊跃,有的说:小雨唱歌是嘀嘀嘀的,有的说:小雨唱歌是啦啦啦的。教师要充分启发幼儿进行思考,并将自己的观点表现出来,不受传统教学所限制,这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伴着音乐节奏玩“贝壳捉小鱼”的游戏。具体来说,教师要先划定一个自由活动的区域范围,并分配好“贝壳”和“小鱼”的角色,在没有响起音乐节拍的时候,幼儿全部都蹲着扮作“石头”。如果响起某种音乐节拍,扮演“贝壳”的学生就要马上去抓“小鱼”,而扮演“小鱼”的学生就要想方设法“躲避”贝壳的抓捕,直至这个音乐节拍结束,学生再次变回“石头”。在一轮游戏中,也就是某个音乐节拍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段内,“小鱼”一旦被“贝壳”拍到立刻淘汰,当然,如果“贝壳”没能抓到任何一条“小鱼”,也会被淘汰。
在结束游戏之后,教师再对“活着的贝壳和小鱼”进行统计,并给予优胜学生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的游戏具有一定紧张感,在游戏中幼儿必须灵活运用自己的大脑、不被淘汰,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
又例如:教师在教授《开火车》这首歌曲时,教师完全可以将游戏策略应用其中,要求所有幼儿站成一排,随着音乐的播放来开展游戏,教师将小铃铛准备好,跟着音乐节奏来摇晃小铃铛,火车开得慢,铃铛敲得慢,火车开得快,铃铛敲得快。通过游戏的应用,幼儿不仅能掌握音乐的节奏,同时还形成创新意识。
结束语
幼儿阶段是幼儿学好音乐的关键阶段,为了帮助幼儿形成创造力,教师必须对传统教学策略及时转变,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开发幼儿头脑,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篇11: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一、紧扣教材,挖掘教材的创新资源
小学语文的课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无不闪烁着创造思维的火花,比如教材中对大量创新性的人、物、事的描写,像“乌鸦喝水”、“田忌赛马”、“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教师可以通过认真挖掘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作者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另外,教材的模糊、空白处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对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价值。如《穷人》一文以“渔夫拉开了帐子”为结束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下去渔夫一家的生活发生什么变化呢?西蒙几个孩子成长过程又是怎样呢……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无字处读出字来,在简略处浮现出丰富的内心想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紧紧围绕教材,通过情境的创设,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并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如对《白杨》这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如此创造情境:“当你到新疆去旅游,坐着火车在那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中行驶,这时,就在你的车窗前出现了高大挺秀的白杨,此时此刻,面对这戈壁滩的忠诚卫士,你会怎样高声地赞美它呢?”
在老师的激情感染和启发下,同学们会联系到课本这样答:“白杨树啊,你从来就那么直,哪儿需要你,你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你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将原文的“它”变换成第二人称“你”的创造性教学方式,不仅给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空间,激发他们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时也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学习
“注入式”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应当摒弃的。学生的学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努力获取知识。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狼和小羊》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程的基础上,表演一段话剧。学生可以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若课堂时间充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现段时间特别流行的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基础上,围绕“喜羊羊掉到陷阱,他会怎么办”这个主题进行创造性地表演。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除开课堂,教师还可以经常在课后设计一些仿写、小练笔、课文发挥性复述提纲,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春夏秋冬系列文集》、《二十一世纪畅想曲》、《虎刺花》、《假如我是》……这些课外练习,不仅能让语文课余味无穷,还能有效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一节课四十分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的状态。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注意教学的趣味性。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找朋友”、“开火车”、“打电话”、“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等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手段,将录音、幻灯、电视、广播、电子计算机等尽其所能地为教学服务。多媒体教学它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图、文、声并茂的画面,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注意力更集中,同时,他们还能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思维创造力。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然后让学生观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通过直观、动画的图片,学生很清楚地明白“刻舟求剑,求而不得”的道理。
四、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甚至是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如在《麻雀》一课作小结时,一个成绩很出色的学生总结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反驳道:“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这时,教师不可以认为学生扰乱课堂纪律而扼杀他独到的见解,而应该肯定他,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讨论。
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还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精神。再比如学习《鲸》一课,一位同学问:“老师,人是不是小动物?”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让他畅所欲言,他继续回答“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人只有一、二百斤,肯定是小动物。”像这样有创新意识的观点,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和鼓励,即使是异想天开,也是孩子头脑中思维的结果,更是创造思维的信号,教师要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下得到相应发展。
小学生语文创造力的培养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质疑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提 出问题的学生,才有创新的欲望。质疑是学生探索未知事物 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多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开展质 疑解惑训练,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 更为活跃,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在相互交流过程中迸 发出创新的火花。当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对身边事物提出 质疑时,正是创新意识萌发的提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肯定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及时给予鼓励,促使 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打造想象空间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课程,是立足于教学整体结构的。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 求,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 文素养,从而促使语文的本质属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体现。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在教学方式上开展创新 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新鲜感,打开学生思维,运用自 身的想象力学习语文。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拓展,就会对语文 有所兴趣,打下创新的基础。
小学生生性好玩爱动,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语文教师 需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 提升他们对语文知识求知欲望,增加学生语文的主动性。同 时,教师要适当给予奖励,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 生模仿,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文 时,学生会有较多问题,威尼斯在哪里?小艇是什么样子?教 师可带领学生朗诵课文,带着问题去认识课文,让学生寻找 描述小艇的句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想 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受到鼓励后会大胆地说出自己对 文章的认识,教师再加以引导,增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 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另外,在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品读时,教师应当消除学 生中存在“快餐式”阅读形式,帮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 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接触。从而使其由浅至深地感受语文知 识的魅力,在情感上乐于学习语文,加强对语文的理解和感 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摆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困 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学习古诗时,根据传统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讲解,学生跟着的 教师朗诵,然后背诵古诗。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开发学生的创 新思维无任何益处,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师应 适当转变教学方式,结合现代教学的设备,增加课堂乐趣,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从学生 角度出发对古诗进行讲解,鼓励学生表达对古诗的看法,将 学习主动权交于学生,让他们自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
三、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重视课堂交流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采用多样化的评 价方式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可实施教师与学生双向评价 方式,引导学生对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课堂上鼓励学生积 极发言,让他们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收获,鼓励学生说 出自己的“新点子”,为他们打造畅所欲言空间的,保护学生 发言权和想象力。教师与学生互动时,对学生提出问题要深 刻思考,引导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使他们形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带给学生的乐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来深入备课、广泛收集各种相关材料、有意识的设计教学活动、有意识的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使其具有探索的欲望,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小组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广泛的讨论、探索,从而使学生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到课程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不断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寻求新的解决办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各种创新因素。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源泉,创新意识是由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批判精神等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质疑,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
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出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
2、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现代化的教学中,多媒体设备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上的单调局面,有效的将视觉和听觉叠加起来,使得课堂内容和形式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有效的掌握知识,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想象的空间,积极地思考问题,大胆的质疑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实施教学。
3、将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所有的理论认识都是来源于实践并且服务于实践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也不能与实践脱节,教师只有将教学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不只是局限在课堂和书本的狭小空间上,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社会实践中,才能发散学生思维,拓宽思路,扩展视眼。因此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组,要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如创办图书角、剪贴资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心得等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的学习和交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个人的发展提供机会,培养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能力。如,采访、办板报、编制童话故事等。其次,还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成立学生兴趣小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篇12: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一、巧妙激疑问难,诱发个性创造。
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新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愿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善于运用教材,挖掘教材。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的载体,离开课本等于无源之水。教材中包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利用教材,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启发,每一堂课都是科学素养的培训课。
三、让老师和学生零距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目中,讲台成了威严的象征,课堂上孩子就会产生紧张的情绪,思维就会失去灵活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想法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是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位听众,成为一名和作者,解除学生恐惧的心理,师生心心相通。总之,我们只有放下教师自己认为的那种所谓神圣的地位才能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在教学中才能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启发创造想象,自主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的功能,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护理和乌鸦》一课时,设计一延伸想象:如果乌鸦再找到一片肉,狐狸还想得到这片肉,情况会怎么样啊?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护理狐狸故伎重演,加倍奉承乌鸦,乌鸦接受教训不再上当,狐狸只好灰溜溜的走了。有的说:狐狸先说好的,乌鸦不理,就破口大骂乌鸦,说乌鸦偷东西、欺负小动物------乌鸦气愤极了,还击说:你胡说!`刚一张嘴,肉片就掉进了狐狸的嘴里。
这位学生的想法极富想象力,他冲破了定势思维的束缚,迈入了更广泛的思维空间,点燃了创意的火花。老师再进一步质疑,对于乌鸦再次上当,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啊?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思想和思维都得到升华。
篇13:例谈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例谈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堂又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渠道.本文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实验操作,设计探究练习,拓宽探究渠道等方面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作 者:雷志荣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新河中学,甘肃民勤,7333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 关键词:数学探究能力 培养篇14: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论文
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论文
思维的灵活性是创造力的基础,它是不可缺少的智力品质。数学教学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力,首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活跃学生思维。教学中怎样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呢?
一、抓好基础知识教学,通过课堂自学活跃思维。
课堂教学要注意从基础知识抓起,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观察、联想,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并通过推理,论证,发现结论。课堂教学不能没有法,但又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方法;有一条原则必须遵循,那就是不能单纯地把数学知识作为结论交给学生,而应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过程,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学会知识,也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如,课堂教学可采劝看,议、分、归”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看书发现问题,根据教学所给题目,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再互相议论、研究。然后由学生分析或教者启发,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思维状态。这样能调动学生积累的全部智慧和热情。最后教者或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练习、作业。这样,学生学得容易、有趣、灵活,既掌握了双基,又活跃了思维。
二、命题的开放型会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
让学生做开放型的题还是做封闭型的题,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开放型的命题,会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联想,消除学生被动地记公式、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有利于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以边长为3和1的矩形ABCD的顶点B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顶点A落在DB上时,矩形旋转扫过的图形面积为多少”?这样给学生创造意境,去探索、去研究图形的形状。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练习了扇形和矩形的面积的求法。又如:可把“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换成“以已知线段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的轨迹是什么?”这样做,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更有利。也可以把一些问题结论给出,去探求已知。
如“过△ABC的顶点A做其外接圆切线,交BC的延长线于D,求证:△ABD面积:△ACD面积=AB2∶AC2=BD∶CD。”题设可换成“作△ABC的外接圆,D为BC的延长线上一点”,结论部分可换成:点D在什么位置时,△ABD的面积:△ACD的面积=AB2∶AC2=BD∶CD”这样可培养学生由求证探索已知良好的分析问题习惯。
三、用一题多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适当变换题目的条件、结论、叙述形式,或变换图形,把一道题变成有关的几道题,这种方法能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审题和解题的能力。如“两圆内切于P点,大圆的弦AD交小圆于点B、C。求证:∠APB=∠CPD”可变换成“两圆内切于点P,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点C,求证:∠APC=∠CPB。再启发学生思考:“上面两题中的两圆相切改为相交又应怎样证出∠APC=∠CPB呢?通过比较,鉴别,进而达到不仅会解一题,而且会解一类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又如:“以任意三角形两边AB,AC向外作正三角形ABE和ACD,BD、CE相交于H。求证:BD=CE”。启发引导学生根据这个图形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能提出(1)AH平分∠EHD;(2)求∠BEC的度数。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引导提出(3)A、H、C、D或A、H、B、E四点共圆。若再添条件:M、N、P分别为EB、BC、BD的中点,MN与PN有何关系?∠MNP=?……。这样的思维训练能使学生展开联想,自己探索解决问题。
篇15: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
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饿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举例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要使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认识和教学方法。
一、加强说理训练,培养学生思维有序。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而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教强的依赖性。教学实践证明,语言能力增强了,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首先加强学生的说理训练,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在计算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述运算过程;在应用题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述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在几何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述观察思考的过程等。
如:在教学小数除法1.69÷26时,要求学生边算边说:“被除数的整数部分1比除数26小,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再点上小数点,16除以26还不够商1,在商的十分位上写0,169除以6,商6,在商的百分位上写6,6乘26得156,169减156得13,在余数后面添0再除,130除以26商5,在商的千分位上写5,5乘26得130,130减130得0。学生在讲述计算过程时,必须要有序的思维,才能表达清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又如,在教学“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教学时,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套,需要知道“剩下多少套”和“剩下的要做多少天,”只知道“剩下的要做3天,”不知道“剩下的套数,”因此要先求“剩下的套数。”要求“剩下的套数”,需要知道“一共的套数”和“已经做的套数”,而“已经做了多少套”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根据题目中“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可求出“已经做的套数”,又根据“一共的套数”和“已经做的套数”可求“剩下的套数”,用“剩下的套数,”和“剩下的要3天完成,”就求出了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做的套数。这样让学生有序的口述分析过程,不但使学生清楚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灵活。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一题多变”,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在教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后,设计这样一组练习题,
①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是黑白电视机的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②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黑白电视机的台数是彩色电视机的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③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比黑白电视机多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④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彩色电视机的台数比黑白电视机少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⑤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黑白电视机的台数比彩色电视机多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⑥电视机厂去年生产黑白电视机36万台,黑白电视机的台数比彩色电视机少25%,生产彩色电视机多少万台?
在解答这一组题目时,学生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灵活的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的解答。
再如:设计一组“看算式,补条件”的题目,果园里有梨树240棵,
桃树多少棵?这组练习,学生必须根据算式的不同特点,灵活的组织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正确的题意,这就要求学生想得细、想得全面,促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发展。
三、重视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求异。
求异思维,是指学生的思维模式具有独立性、新颖性、发散性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想”、敢于“闯”、敢于“与众不同”。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如:
工程队修一条长100米的公路,头3小时修了全长的,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几小时?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不同,解答方法也不一样。
解:设剩下的`还要x小时。:3=(1-):x等。通过一题多解,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再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18÷怎样计算,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小组合作寻求解决方法。学生想出的方法有:
①把除数变成小数0.4来算,
②因为小时行18千米,那么,小时行“18÷2”千米,所以18÷=18÷2×5=45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③18÷=(18×5)÷(×5)=90÷2=45
④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1,18÷=(18×)÷(×)=18×=45,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各种算法的算理,并比较哪一种方法适用性广,而且又简便。从而得出了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四、强化实践练习,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实践练习是应用新知识,发展新知识的过程和手段,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努力优化练习设计,精心设计创造性练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根据教学内容,在练习设计中,充分发掘问题的趣味性和适用性,让学生去实践,去创造。使学生开拓思路、灵活解题,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如: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后,我上了这样一节练习课,怎样利用圆柱体量杯、水、和直尺求出一块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这一问题的设计,立刻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他们经过思考、探索、交流,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①把石块放到量杯里,再倒进水,让水漫过石块,然后再把石块拿出来,量杯中水位下降部分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②先倒入一部分水,水要能漫过石块,然后把石块放入水中,量杯中水位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③先把杯子盛满水,再放入石块,然后把溢出的水收集起来,用量杯量一量,这些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思维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渗透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增强,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篇16:例谈创造性思维的自我培养
例谈创造性思维的自我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式思维方式.
下面具体谈谈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数学思维如何自我培养,供同学们参考.
1.培养发散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出发联想到已知的公理、定理、公式和性质,只从某一方向思考问题,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势”,严重制约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要逐步养成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经常运用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思索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已知a+b=l,a>0,b>0,求的最小值.根据题目的结构特征,可以从三角、数列、不等式、方程、函数、几何以及常数更换等各种背景下进行一题多思,从而一题多解,而且通过比较,寻求最佳解法,例如(常数更换)可能是解决此类题的最佳方法;还可进一步通过改变或调换题设和结论以及将条件和结论拓广进行一题多变训练,例如本题可拓广出:已知(P,Q,R为正常数),且 a>0,b>0,c>0,求ma+nb+c(m,n,为正常数)的最小值.通过训练,同学们可以尝试到用发散思维方法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的全新感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思维能力.
2.善用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是从题给的已知条件出发,按条件的先后顺序,按常规的思路去研究某一数学问题,而逆向思维就是倒过来想问题.解题过程中适时利用逆向思维逐渐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确实可独辟溪径,突破难点,化繁为简.
例如,若函数 y=f(x)的图象上的每一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然后再将整个图象沿x轴向左平移个单位,沿y轴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图象与的图象相同,求f(x)的'表达式.本题若按常规思维,应设f(x)的解析
式,显然较繁.同学们不妨逆向解题,一则可以培养逆向思维能力,二则解题过程简单明了.具体过程如下:
3.构建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是整体原理在数学中的反映.在数学解题中,同学们的思维不一定要集中在问题的个别部分,有时要将问题看作一个整体,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或作种种整体处理后,达到顺利而又简捷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求sinl0°sin30°sin50°sin70°的值.若将整个乘积看成一个整体,可得如下解法:设a=sinl0°sin30°sin50°sin70°,b=cosl0°cos30°cos50°cos70°两式相乘然后运用倍角公式后可解得。当然,若把a转化成:cos80°cos60°cos40°cos20°,则通过对上式整体结构的解剖后,可由“连锁反应”即通过分子、分母都乘以8sin20°多次运用倍角公式来解,显得更为简洁!
又如 2000年
[1] [2]
★ 谈作文写前指导
【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论文(整理16篇)】相关文章:
谈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2022-04-30
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例谈2022-11-27
激发交际动机──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例谈2023-11-27
颁奖词写作技法例谈2022-04-29
议论性散文 范文2022-06-13
润物细无声--谈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022-12-10
以“纲要”课实践教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策略探讨2022-08-05
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的作用论文2023-08-17
考场给材料作文写法例谈2023-01-07
为新时代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立方向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