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为你分享10篇“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论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数学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也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心理特征培养其竞争意识,确保数学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就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合理运用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竞争意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运用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础的思维转变能力,并且掌握一定的基础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往往抱着“求知、摸索、思考”的心理学习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利于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抓住心理特征,创造竞争氛围
许多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素质,教师可充分把握学生这一特征有效实施教学工作。比如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可多设置一些巧妙的问题引导其思考;而对于好胜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努力为其创造竞争的条件,使其在与其他学生争论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如在讲解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告诉了学生长方形周长为18m,让学生尝试分配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并要求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方案陈列出来。问题一提出,一学生提出“(4+5)×2=18m”方案可行,教师表扬了这位学生。这时其他学生似乎不肯服输,立刻抢答:“(3+6)×2=18m也可行。”随后,(2+7)×2=18m、(1+8)×2=24m等多种方案被提出来。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了竞争的环境,促使不甘落后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竞争中,得到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互相进步。
二、巧施教学方法,激发竞争意识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开展学习竞赛。由于在竞赛中,学生受到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动,往往喜欢争第一,从而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活动中往往更努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当然,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数学题目时,教师可通过拓展例题形式,规划学生的竞争方式,确保例题的趣味性,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为往后的竞争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比谁算得快又准”、“看谁的解题方法更巧妙”,“比谁的解法多”等,都能使学生各尽所长。对于教材中简单的几何图形,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方面的'教材为学生创造竞争条件。比如:讲解长方形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内有什么物体与长方形相似,让学生抢答等,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气勃勃。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部竞赛;可以分小组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也可以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组比赛。比如在教学中,教学先按男女同学分为两个组,然后精心设计一些数学式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讲到加、减、乘、除算术题时,教师给出24×18算术题,并让A、B两组的学生快速解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解题。A组立即给出24×18=24×3×6、24×18=24×6×3两种方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又得出了24×18=24×2×9、24×18=4×6×18、24×18=24×10+24×8三种方案,由此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一定程度上树立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分组合作,促进竞争
一个合理分组、分工协作的学习小组,,往往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合作任务。然而在合作学习中,为了使每个成员在合作中都能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合作小组的组建显得很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采取竞赛的形式上课。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部竞赛,可以分小组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也可以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组比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先按男女同学分为两个组,然后精心设计一些数学式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讲述到加、减、乘、除算术题时,教师给出24×18算术题,并让A、B两组的互相讨论并解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解题。A组给出24×18=24×3×6、24×18=24×6×3两种方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又得出了24×18=24×2×9、24×18=4×6×18、24×18=24×10+24×8三种方案。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合作内容的难度,随时进行调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表现、锻炼和提高。由此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一定程度上树立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丰富了数学知识的教学。
四、师生互动学习,创设竞争情境
师生互动学习能够使师生之间默契配合以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只有使学生感受到“活跃式”教学带来的乐趣后,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尝试自己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看看是什么图形,大多数同学按照课本那样沿圆柱的一条高线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而有的同学却有争议:在圆柱的两底面圆周上各任取一点,沿着这两点作直线,展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想法有新意。这时,又有一位同学说: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此时教师及时表扬学生动脑思考,想法新颖。接着继续提问:那么什么样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呢?学生顿时思维活跃起来,把课堂学习活动推向新的高潮。最后,同学们不难发现,不论展开后得到什么图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这一原理。这样教学使学生充分开动脑筋,不仅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学习交流调动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彦飞.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11).
篇2:试论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试论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竞争意识 师生互动 心理 教学
论文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学科。为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心理特征并学会从心理学角度展开教学工作,以保证数学教育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心理角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等各个方面改善教学工作。
小学生是一群充满好奇心理的孩子,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抱着“求知、探索、思考”的心理去面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竞争意识”是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而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带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一、结合心理特点,营造竞争气氛
小学数学教育不仅仅要依赖于教师的“教”,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素质,教师可把握这一特点来实施教学工作。比如:对于喜欢“猜想”的学生,可多设置一些奇妙的问题引导其思考。而对于“争强好胜”的学生,则应该把握这一心理特征,为其创造竞争的条件,在与其它学生争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在讲述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课程时,我则在黑板上写出一个长方形周长为24m这一数字,然后提出怎样分配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方案设计出来。学生在思考几分钟后,一男学生提出:“老师(10+2)×2=24m,这个方案可行。”我随即给予了表扬,但其它学生似乎不愿服输,立刻举手回答:“(7+5)×2=24m也可以的。”而后,(4+8)×2=24m、(3+9)×2=24m、(1+11)×2=24m等多个方案被提出。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创造一股竞争的气氛,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将促使其参与到课堂竞争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改进。
二、丰富课堂教学,提供竞争条件
数学教育除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外,例题训练也是教师需要重视的一部分,这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验证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在编排数学题目时,教师可扩展例题形式,来调整学生的竞争方式,从多个方面积极树立竞争意识,丰富数学知识的教学工作。而教师设计例题时的`关键一点,就是要保证例题的趣味性,给学生创造广阔了思考空间,为后面的竞争学习创造条件。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一场“算术大比拼”活动,精心设计了一些数学式子,让A、B两个小组的学生快速解答,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形成“你超我赶”的学生氛围。讲述到算术加、减、乘、除题时,我则给出了25×24算术题,并且要求学生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解题。A组率先给出25×24=25×4×6、25×24=25×6×4两种方法,B组则在A组的基础上又提出了25×24=25×8×3、25×24=25×2×12、25×24=25×20+25×4等三种方案,由此打开了学生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创造理想的学习效果。数学世界是千变万化的,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精心设计例题,实施拓展训练是既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需要,也是为学生提供竞争条件的有效方法Ⅲ。除了算术教学外,对于简单的几何图形,教师也应该灵活运用各方面的教材来为学生创造竞争条件。又如:谈到:长方形”时,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内有什么物体与正方形相近,让学生抢先回答等。
三、师生互动学习,创设竞争情境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根普曾经说过:“师生互动是数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积极性提高的有效策略。”教学互动中,师生之间能够彼此默契配合以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当学生们感受到了“互动式”教学带来的乐趣后,其将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而在整个课堂气氛被带动之后,教师再采取“竞争式教学”将会变得轻而易举。如:在教授到“量的比较”这一知识点时,我则就地取材,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出了“我们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学生经过统计后,给出“男生28人,女生23人,女生多。”让学生先从实际问题着手。感触一下“量”的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工作创造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形成竞争意识的基础,在学生对量的比较有初步认识后,我则和学生们玩起了“问题抢先答”的游戏,谁先回答正确得到的分数越多。如:两个数相差2,大的是5,小的是几?两个数相乘是1,相除也是1,这个数是几?两个数相加相减都是它本身,这是哪个数?等多个趣味问题,让学生抢先回答,并对每个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评价。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良好的学习气氛,更多的是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会在大脑中形成竞争意识,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效率。
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课程,以保证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锦明,关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7-19
[2]李文信,简论数学课程改革的活动化、生活化与个性化取向[J],数学教学,,13(5):9-11
[3]张玲秀,现实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缺失的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12(4):3-5
篇3:创新教育在数学中的应用论文
创新教育在数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教师创新意识是前提
(一)优化学生创新心理
初中生由于自身生理特点,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教师要正确地抓住初中生这一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领其去发现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开动脑筋,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知识点的导入方式,要突破原来直接入题的方式,选择悬念式导入法或者兴趣式导入法这一类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心理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更深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应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应当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要急于批判学生,而应让学生开放思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创新性思维。教师的目的不是去完成一道题目,不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具备独立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本领。
(二)鼓励学生多多提问
古语有云:“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对于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是其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在通常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先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某些知识点存有疑问,然后学生再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听课,这就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地倡导学生提问、鼓励师生讨论、共同探索问题。学生提问的过程也是多种能力的锻炼过程,打破了原来固化的思维,使学生开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在站起来张口提问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二、学生创新兴趣是关键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有激发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欲望才能正确引导他们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想将创新很好地应用于数学教学中,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一)因材施教——发展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求学的关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够让初中生具备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此时,我们就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十岁出头的学生对于这个未知的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们不再局限于小学时对知识的简单了解,而是希望可以获取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教师此刻就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与创造力,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二)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仅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是区别人与人的关键。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往往不局限于现有成果,而是另辟蹊径。数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因为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之下,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其不仅可以使他们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还能够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独立思考、开放思路、大胆猜想、突破常规、积极辩证,能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探究问题的本质,从而获取更轻松简捷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案。
(三)正确引导——培养创新兴趣
对于个性张扬、蓬勃向上的初中生来说,其自身生理特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关键。这个时候的学生敏感而脆弱,又具有叛逆心理,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怀柔政策”。对于学生的低级错误,教师应当耐心地加以指正,不应当急于批评与纠正,而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到正确的做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简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去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去创造无限的教学价值。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傅丽 单位:江西省分宜县第三中学
篇4:浅谈数学应用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数学应用意识是我们对于客观物质世界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应用的反映。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发展趋势, “现实数学”的思想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的现实,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生活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这种意识将成为学生终生受用的财富。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那么何为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应用意识是我们对于客观物质世界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应用的反映。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是学生将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二是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第二,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第三,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的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究竟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 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教师就必须要有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过程少一些纯数学问题,多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以《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准绳,用以指导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航灯。其次,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数学素养;再次,在平时的业务培训及自学中,有意识地学习有关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内容,用以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 精心设计课前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已有的生活常识、经验往往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阶段的许多数学知识,如概念的产生、计算法则的由来、几何形体的特征及有关公式等,无不渗透着数学在现代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而今使用的教材版本多,内容丰富、呈现方式也极具生活化,充分体例现了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之前,精心设计课前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活动中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不仅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数学,同时,也为学生知识的构建积累必要的经验。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课前我布置了这样的调查任务:1、预习课本第13至14页的内容;2、观察并收集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并把其中的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带到课堂上来,以便上课的时候用。这样布置后,学生在预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生活去寻找去发现,一方面在观察、收集、比较中了解物体的特点,另一方面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学知识,由于学生课前充分的调查,课堂上,学生的情绪高涨,学得积极主动,纷纷汇报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并且在小组交流讨论中找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总结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如下图):
这样的学习,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需要以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数学的应用价值不可能会有很全面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关注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而且还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开阔的视野,了解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价值,特别是它的应用价值。例如: “包装的学问”中(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如下左图),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接口处不计)
本内容不但是综合运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包装中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作为教师,我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条件让学生到超市参观了各种商品的包装,特别是最常用的餐巾纸(餐巾纸的包装最接近教材内容),还让学生每人准备了四小包的餐巾纸,带到课堂上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活教具,接着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活教具自己进行包装,本环节学生可以直接模仿教材提供的包装方法进行包装(如上右图所示),并计算出每一种包装所用的包装纸的面积。
方案①的表面积:20×15×2+15×5×4+20×5×4= 1300(平方厘米)
方案②的表面积:20×15×4+15×5×4+20×5×2= 1700(平方厘米)
方案③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
通过计算比较,学生发现:第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紧接着让学生尝试(四人小组合作):将三盒这样的糖果包装成一包,怎样才能节约包装纸?(接口处不计)学生在动手包装时我提出了要求:请你一边包装一边想一想,不用计算,你能知道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吗?随着包装活动的进展,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反思中悟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要节约包装纸,就要使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要使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在包装的过程中就必须得把要包装的物体的最大的面重叠起来。看到学生在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脸上洋溢出的成功的喜悦,我顺势让学生二度合作,把四盒磁带包成一包(如下图)。要求:并分别计算出每一种包装所用的包装纸分别是多少,并画出相对应的草图。在包装、计算、画图的过程中,学生又一次验证了:要使包装节约包装纸,就要把物体最大的面重叠起来即:尽量“减少”面积最大的面的结论。
如此的数学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更真切体会到了数学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同时,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 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平台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以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粉刷墙壁”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以下面的步骤进行:
一、测量计算
小组合作(一):
1、教室前后黑板共有多少块?分别测量每块黑板的长和宽; 2、分别测量教室的长、宽、高; 3、教室左右两面墙共有多少个窗户,多少个门?分别测量每个窗户的长和宽,每个门的长和宽。
小组合作(二):
1、如果想粉刷除地面以外的五面墙,“粉刷墙壁”测量数据记录表(200 年 月 日)
长
(米) 宽
(米) 高
(米) 面积
(平方米) 合计
(平方米)
教
室
黑
板 1
2
门 1
2
窗
户 1
2
3
4
5
6
需要粉刷的面积(平方米)
那么要粉刷的墙面积是多少? 2、计算后完成下面的表格。(如左图)
二、购买涂料
如下图,某种涂料分大桶、小桶两种规格包装,根据经验,第一遍粉刷时,每平方米约用涂料0.5千克,此时粉刷教室共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如此从课堂到实践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最有效的办法。数学实践活动,是学与做的结合,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认识数学的价值,逐渐形成数学应用意识。从课堂到实践,需要学生动手测量、查找大量有关数据资料,找出实际科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一些数学知识来进行方案设计。要解决问题,学生需要通过自己搜集信息、处理数据、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甜头,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
● 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
信息技术的社会化,数学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教学“中位数和众数”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在了解平均数产生应用的基础上,我通过教材提供的材料向学生介绍了中位数和众数的产生的必要性、必然性及实用意义,使学生懂得了在平时的一些比赛中,计算选手的最后得分时为什么不能直接计算平均分,而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下的得分的平均数的原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发展趋势, “现实数学”的思想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的现实,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学习数学就应通过熟悉的数学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并逐步具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的意识。
南和县大郝小学刘社民
、9、11
篇5: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寓教于乐”是众所周知最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教育游戏即将教育融入到游戏之中,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大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在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使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各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升。教育游戏顾名思义,兼具教育性和游戏性两方面内容,数学作为小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教育游戏,不仅适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还能够让小学生自觉地发现游戏中隐藏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游戏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教育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使小学生在体验游戏成功的同时收获知识,从而打造游戏和学习双赢的局面,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游戏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都能够尝试到学习的快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育游戏中不仅蕴含着数学知识,通过游戏可以使小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不仅能够展现教育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育游戏既具有游戏性,同时也具有数学特点,小学生通过游戏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小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5.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教育游戏更加生活化,而且具有戏剧性特点,它能够反映人们的理想,在故事情境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作为游戏者需要融入到故事角色之中去体验情感变化,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逐渐学会换位思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教育游戏的对策
不是所有的教育游戏都适用于课堂教学,要想使教育游戏充分地发挥其应用价值,教师首先要精心地设计教学计划,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教育游戏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能够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教育游戏要具有目的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的目的在于能够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毫无目的地进行游戏化教学。教师在应用教育游戏时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使教育游戏能够促进教学内容的展开,围绕着教育目标最终实现教学任务。
2.坚持教育严谨性
游戏之所以受学生们喜爱,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但教育是严谨的,要想使教育游戏充分地实现其应用价值不能忽视教育的严谨性。所以在运用教育游戏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不要使学生偏离教育的轨道,从而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要让学生在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启发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解决相应的问题,教师要能够掌控游戏的进度,以充分挖掘教育的潜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即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
教育游戏并不是让学生去漫无目的的自由探索,教育游戏一直服务于教学,其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性。在运用教育游戏时,教师既要给学生营造一个亲身体验的环境,也要做好教学的主导者,当学生进入游戏情境后,教师要能够帮助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教育游戏。教师既要做好游戏的管理者,也要和学生一样成为游戏的参与者,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换位思考,更帮助学生解决其在游戏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收获更多的知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游戏活动的控制权交给学生,可以将游戏设置成不同等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进度去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观察、反思、体验和感悟,最终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在教育游戏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游戏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教育游戏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游戏,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师既要做游戏的组织者、引导者,也要做游戏的参与者,同时还要做好游戏的控制者,从而达到游戏与学习双赢的和谐局面,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使学生从喜欢数学、学习数学到最后能够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6: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1.在教学目标上, 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
“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一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
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
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篇7: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强化的论文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强化的论文
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习题和考题多半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解现成数学题的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重建的数学课程应该注意将民族的数学应用成果及时纳入教育内容。在课程中及时增加反映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知识,并研究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对策,从而达到数学课程改革与社会进一步相一致。数学课程中强化“应用”既是一个复杂问题,又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好的问题“应用”在数学教育中有许多解释,有些人为的非现实生活的例子,也可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也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不能一概否定。还有一类传统的例子是过分“现实”的,如直接从职业中拿出来的簿记、税收;如联系特殊地方工业的`“三机一泵”。这就有一个“谁的现实”问题,这些例子只是社会的一些特殊需要,不足取。数学的重要性主要不在于这样的“应用”,它不可能总是结合学生的“现实”。
前面说的都是“现实”例子用来为数学教学服务,当数学用来为现实服务时,即当我们用数学解决问题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它是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这种问题不仅有社会意义,而且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还要用到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在这方面英国数学课程设计中的课程交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所谓课程交叉就是在某学科教学过程中,突出该学科与现实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的联系。英国的数学课程交叉主要表现为:从现实生活题材中引入数学;加强数学与其它科目的联系;打破传统格局和学制限制,允许在数学课程中研究与数学有关的其它问题等。
数学课程中强化“应用”意识,落实到具体,必须在教材、教学、考试等方面都要增加用数学的意识。用数学的什么呢?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①用结论用数学的现成公式,这是最低层次,人们最容易看到的地方。②用方法如方程的方法、图表的方法、分析与综合逻辑推理的方法等。③用思想研讨问题的一般过程,观察、分析、试验。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考虑问题;逐步逼进;分类与归一;找特点、抓关键;从定性到定量等。通过用数学,学生才能理解知识、掌握知识;通过用数学,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
值得指出的是,与课程中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允许非形式化。首先,应恰当掌握数学理论形式化的水平,加强对理论实质的阐述。我们非常赞同“允许非形式化”的观点,“不要把生动活泼的观念淹没在形式演绎的海洋里”,“非形式化的数学也是数学”。数学课程要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出发,开展知识的讲述,最后落实到应用。例如,极限概念可以在小学圆面积公式、初中平面几何中圆周率的近似值的求法、高中代数等比数列求和等处逐步孕伏,在学微积分时正式引入。只要不在形式化上过分要求,学生是不难接受并能加以运用的。其次,应恰当掌握对公式推导、恒等变形及计算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二十一世纪对手工计算的要求大大降低。从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讲,也应降低对公式推导与恒等变形的要求,否则没有时间来讲应用。要充分利用几何直观,形象地加以说明。否则应用的重点难以突出,生动活泼的思维会淹没在繁难的计算和公式推导中,“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就会落空,学生思维水平也不会提高,新内容的引入将障碍重重。
在此笔者要强调的是,要使数学课程中应用意识的增强落到实处,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数学课程应对数学建模必须给予极大的关注。数学模型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对现实原型作抽象、简化后所得的数学结构,它是使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以及数量关系对现实原型简化的本质的描述。而对现实事物具体进行构造数学模型的过程称为数学建模。也就是说,数学建模一般应理解为问题解决的一个侧面、一个类型。它解决的是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把实际问题归纳成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数学建模是对所需研究的问题作一个模拟,舍去无关因素,保留其数学关系以形成某种数学结构。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建模则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
数学课程内容应是数学科学内容的“教育投影”,数学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迫切要求数学课程作出反应。人们发现,这些应用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非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借助于数学方法获得解决。因此,数学模型作为一门课程首先在一些大学数学系里被提倡。后来,人们又发现,传统的中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应用仅仅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商业、贸易和手工业中的问题用一定程序表达,内容只涉及计数、四则运算和测量等。这种应用无论是方式还是内容,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相比,相差甚远。于是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中小学受到重视,通过“做数学”达到“学数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之一就是数学课程应强化应用意识,允许非形式化,这是我们改革数学课程的关键之处。数学课程贯彻此精神,可望缩短学生发展必经的历程,尽快进入现代化前沿,适应21世纪对学生的要求。
篇8: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企业对社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深化了教育改革。主要从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原有的高职数学教学观念、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和构建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意图、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三个方面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了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育;应用意识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高职数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它不仅是学生完成专业学习的工具,而且在学生处理专业问题的时候还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数学应用意识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就当前高职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主要是由于受到我国整体教育大环境的影響。
一、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原有的高职数学教学观念
在实践生活中,人们对周围事物所形成的认识集合体就是观念,观念能够在人们分析、总结、实践、计划、决策等活动中产生引导作用,在正确的观念下,人们所做事情的正确性自然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一直以来,在数学教育中都坚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思想,而在这一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教育教学观念特点是“知识本位”[1]。在这一教育教学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大多都是应该如何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不是从专业需求方面来考虑教学方法。这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在专业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进而导致难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而在数学应用意识中,就会将学生社会职业胜任力的提高作为教学观念中的基本目的。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将提高学生数学方法、技术、知识等能力作为最终目的,积极改进和完善原来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而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和构建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意图
数学教育教学意图指的是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材料,帮助学生获得与专业相符合的数学能力。在不同的教育教学意图下,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构建教育教学意图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在构建教育教学意图的时候,需要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需要根据专业基本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预期的教学能力[2]。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数学应用主要包括实用、应用、创新几个方面,其中实用指的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指的是学生能够根据相应的专业知识、模型解释、基本结论来处理相应问题;创新指的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具有创造性、新意的行为能力和精神意识,并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处理质量[3]。对于这三个要求来说,它们不仅仅相互依存,同时也相互独立,教学意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都大大增强。
三、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而人才培养目标受到办学方向的影响。其中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中需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第一线服务、管理、建设、生产需要,并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需要将培养应用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前提,细化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且对高职数学教师来说,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在自己的教学中凸显出来,并强调“应用性”,将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理清,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应用性”的重要意义和作用[4]。
总的来说,高职数学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主要载体,同时在不同的专业中也强调对数学教育教学意识的应用。因此,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这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欧笑杭.高职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32(11):106-107,110.
[2]田颖辉,宫莉.高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34(4):98-100.
[3]徐梅.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学的结合研究[J].才智,(6):114.
[4]陈杰.渗透数学文化完善高职数学教育功能的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6):29-31.
篇9: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的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的论文
摘要:本文以光明实验小学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小学生学习空间,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平台,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个性发展;小学教育
相对于书本知识而言,行为习惯、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主动独立解决问题的愿望与方法等已经成为小学生更为重要的素养。小学教育者越来越多地在思考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扩展学习的平台、更新学习工具,思考如何有利于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脱颖而出,为新时代的小学教育插上了双翼。
一、信息技术拓宽小学生学习空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在小学素质教育中,信息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让教学丰富多彩
首先,实物投影、交互电子白板、局域网、班班通等信息技术无限拓宽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空间。无论是资源的丰富还是手段的多样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新颖、更加有吸引力。比如用实物投影,能及时展示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观点、不同作品的对比分析,让传统学习中呆板单一的内容充满“观察的魅力、动手的喜悦”。而低年级识字,利用电子白板,不仅能清晰呈现每一笔画的顺序、写法,还能让学生在与白板交互中亲历写字的神奇。其次,信息技术优化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讲授法主要特点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演示,学生在座位上听、写、记、背,严重扼杀了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2]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不再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课堂变教师主导为以生为本,教师的关注点也变成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知识结构,发现学生个性成长需求,组织合作式学习活动。学生的主动求知与探索把四十分钟的课堂与社会生活有机融合。这一切,没有信息技术是不能实现的。
(二)信息技术让学生思维活跃
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绝不是要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3],而是要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呈现思维过程、构筑一个跃动的思维场,让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精神。例如“鱼儿游游”一课,各种各样的图形拼成各种各样的鱼儿,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在白板上自由选择图形、灵活拼接图形,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设计出了不同造型、不同颜色的鱼儿作品,无限的想象空间、无拘无束的创造动力,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鱼儿展现出来,让灵动的抽象思维得以直观体现。
二、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小学生的发展往往很不平衡,小学教育担当了让学生初步建立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的重任。下面以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光明实验小学实例说明信息技术如何为小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服务。
(一)利用信息技术综合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
以“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新时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深入人心,信息技术也已经融合到各种学科教学、各种教育活动中,实现了各种课程的资源共享。光明实验小学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科资源的载体主要有:学科主页、主题网站等。学科主页由各科教师把学科学习内容按不同年级分类上传,除了课本要求掌握的.知识,更注重课外知识的扩展与学科兴趣的培养。比如音乐学科主页,除了各年级教学大纲要求的音乐目标,还增设了“名曲欣赏”“音乐常识”,为热爱音乐的学生打开一扇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另外还通过“小荷风采”“舞动瞬间”把课上课下学生们的音乐表现随时展示,让学生自己的收获成为其他人学习的资源,鼓励先进、带动全面,在学生间营造了浓浓的音乐学习氛围。主题网站则是校本课程的融合与共享。光明实验小学是河北省校本课程实验学校。坚持“以学生生命发展为本”的基本方针,包含三十六项校本课程。比特实验课,是动手拼组、创意想象、科技运用三项功能完美结合的学习实践活动。航模创新课,从简单的模仿拼组飞机模型到网上模拟空中飞行,最后发展到真正的遥控航模翱翔蓝天,航天的神秘点燃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网页制作课程,光明实验小学校园网能成为全国优秀校园网站,学校的网页制作课程小组功不可没。这一课程的开设集结了校内的电脑小高手,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校园网各个栏目的设计、内容的上传得到了验证。其他如国画、书法、舞蹈、合唱、足球、武术、实验等课程都经历“制订方案”“研究内容”“实施论证”“教学准备”“活动实践”“评价反思”“整改优化”七个阶段而开发。所有课程均有课本、课程计划、课时安排、作业、反思等,既选取了本课程的学生学习的素材,也拓展了其他相关的知识。利用主题网站,学校把校本课程呈现给所有人,真正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要使丰富的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让每一个生命个性发展,小学生还需要教育者协助,这也是把以上资源共享在家长、教师、学生面前的又一原因。对于教师来说,每一个资源的阅读次数与回复率、评价语是他们更新学科资源、选择最佳教法的参考标准。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在浩瀚的资源面前,分析学生的优势与长处,找准适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种交流机会,让展示与互动成为生命成长的学习方式
光明实验小学把学生互动与个人展示作为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开设在校园网上的“学习园地”是主要平台。[4]分为“音乐之声”“书法丹青”“神奇鼠标”“文学天地”“运动之美”“小小书虫爱读书”“光明榜样”等栏目。把学校四大节日“健康光明体育节”“多彩光明艺术节”“创新光明科技节”“书香光明读书节”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好习惯培养”的“校园明星”展示在全校师生与家长面前。学校的“光明榜样”评价体系规定:在校级四大节日、“好习惯培养”德育活动中获得优胜的学生被命名为“光明之星”,如“健康星”“艺术星”“科技星”“读书星”“礼仪星”等,这些校园明星要在“学习园地”中开设个人主页,有个人宣言、日常点滴、最佳作品与表现、受欢迎度等栏目。教师们、家长们、学生们要在主页上浏览、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就某些主题进行讨论并评选出心中最佳,这些最佳就成为校级最高荣誉的获得者——“光明榜样”。这种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把出现在“学习园地”当成自己进步的标志,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家校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学生们就能在交流中进步,在展示中提升,在互动中纠正言行,体会成长的快乐。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接触资源—挖掘潜力—自我发现—个性发展四步走的成长轨迹,真正实践了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06-08)[2016-06-21].
[2][3]韩万青.让梦想在多媒体的世界中放飞[J].中国体卫艺教育,,(3):37-38.
[4]刘伟.多彩校本让每一个生命精彩跃动[J].课程教育研究,,(22):8.
篇10: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数学教学在这个教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起着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的作用,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符合目前教学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符合新阶段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提供更多有利的信息资源,帮助老师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课堂上,更能够克服传统数学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符合新课改的一些客观要求。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情境,而且信息技术能够搭建一个更加优化的平台,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交流的学习的平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情境;信息资源;教学模式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逼真的数学教学情境,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有利于老师讲解,学生消化知識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书上很多抽象数学符号,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如果老师这是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一段视频或者展示几张图片,变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的图画,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从而不再认为语文是一门枯燥的课程。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教学中,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更好的融入课堂,也有利于老师做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不仅对学生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好处,而且对学生以后解决其他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老师要积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者。老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引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数学信息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信息资源。小学课本上提供的知识有限,要将数学课程教好,仅依赖课本中的内容远远不够。老师要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语文课程资料,帮助语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如何将有限的信息资源扩大化,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而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很多学生都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运用,并且很多学生都喜欢用一些网上聊天工具,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找到乐趣,并且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无处不在,课堂只是学习的一个场所,还有很多场所等待着学生自己去探索。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数学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始终扮演者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也一直扮演着知识被传授者的角色。传统教学中,学生很害怕老师,老师始终处于一种较高的姿态,学生永远是老师命令的服从者。这种相处模式无疑对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种相处模式也存在着弊端,就是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不利于学生及时传达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对学习始终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中。很多学生都会产生这样一种心理,老师的教导听者就行,也不去进行思考,这样老师的传授的知识实际上并没有被学生有效的吸收、消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有了更多自己的学习感受,变得更加主动学习,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老师通过播放教学视频、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展示教学课件,学生更能够从教学中获得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加入思考学习的过程中。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充满问题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往往有很多的问题,而师生的沟通则成了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老师除了在课堂上要讲授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布置作业,回答小部分同学的问题。但老师难以回答全部学生的问题,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在这一平台中实现师生的沟通。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师生之间可以互通信息、同学和同学之间也可以互通信息、老师和老师之间也可以进教学经验的传达。学生在课上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将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通过对学生问题及时的讲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和学生直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沟通,有利于学生之间增进友情,更有利于同学之间共同进步。老师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搭建了一个更加和谐便捷的沟通平台,课堂也大大拓展,课堂不仅局限于教室里的一隅之地,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今天的客观要求。只有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加获得更多更加精彩的学习资源。老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基本为零,理解能力也相对而言较弱。如何将书本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运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材料。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更加灵活的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和老师的相处模式也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得到了质的改变,老师更像是学生的朋友、亲人,这种关系更加有利于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
参考文献:
[1]赵卫江.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189-189.
[2]郑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0):178-178.
[3]朱小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2).
【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论文(合集10篇)】相关文章: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设备设计教学改革研究分析的论文2022-04-30
学导式教学法医学教育论文2022-04-30
小学游戏教学法的相关论文2023-06-21
游戏化教学的论文题目2023-04-02
数学两级分化开题报告2023-12-08
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2023-03-02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论文2022-05-05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实施论文2022-11-19
数学专业的毕业论文2023-10-19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论文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