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出自哪里

时间:2023-05-08 07:37:3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答谢中书书出自哪里(合集7篇)由网友“Rowl1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答谢中书书出自哪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答谢中书书出自哪里

篇1:答谢中书书出自哪里

《答谢中书书》出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作者(陶弘景),(南)朝人,“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

《答谢中书书》是浅易文言文,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全文共68个字,以“美”字统摄全篇。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篇2:答谢中书书出自哪里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bì),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lín)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lè)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qí)者。

朗读节奏

山川/ 之美,古来/ 共谈。高峰/ 入云, 清流/ 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 将歇,猿鸟/ 乱鸣; 夕日/ 欲颓, 沉鳞/ 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 以来,未复有/ 能与/ 其奇者。

篇3:《答谢中书书》选自哪里

一、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四时俱备( ) ②晓雾将歇( ) ③夕日欲颓( )

④沉鳞 竞跃: ⑤五色交辉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实是欲界之仙都 ○

二、按要求回答问题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

2、“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的志趣, 将在山水之中 流露于笔端。

3、作者从、、三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4、《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通明,号。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三、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

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五、课文理解题。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3、文中的静景是:

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6、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7、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8、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9、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六、简答题

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

七、比较阅读

【甲】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吴均《与朱元思书》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 胡不见我于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分) :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

6、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即可看出。(3分)

【参考答案】

二、

1、仰观俯察 山之高、水之净。

2、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 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3、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三、(1)对偶、夸张 (2)借代

四、

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5、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6、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7、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五、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7、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8、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9、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六、

1、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4、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5、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七、比较阅读

4、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6、山水自然;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篇4:《答谢中书书》选自哪里

《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①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②俱备。晓雾将歇③,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实是欲界之仙都⑥。自康乐⑦以来,未复有能与⑧其奇者。

课下注释:

①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四十六。谢中书,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

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

③四时:四季。

④歇:消散。

⑤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⑥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⑦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⑧康乐:指南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

⑨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佳句赏评/《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最后一句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

早晨,群山叠翠、清雾朦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脱俗;雾,似斜披的轻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是一天最美的开始。山,阳光相拥,雾,紧紧依偎。漫步崎岖的山间小路,看舒缓的溪水流淌,品轻巧的小鸟婉鸣,听通灵的猿猴长啸,乐趣无限。山是质朴的、独特的,水是自然的、灵动的。多么清净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际间飘来,顿时让人耳聪目明,如悟禅机。

黄昏、夕阳,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辉铺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荡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辉;调皮的锦鳞,时而在水底觅食、嬉戏,时而跳出水面,搅动阵阵涟漪,圈圈荡漾到远远的岸边。独处如此美景之中,自觉不自觉的融入了自然,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人间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话,为何这般清幽、脱俗,不带一丝人间烟火。语言简明、质朴、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篇5:《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作品原文

答谢中书书1

山川之美2,古来共谈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青林翠竹5,四时俱备6。晓雾将歇7,猿鸟乱鸣8;夕日欲颓9,沉鳞竞跃10。实是欲界之仙都11。自康乐以来1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3。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1] [2]

白话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作品鉴赏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篇6:答谢中书书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备 古义:具备 今义:准备、具备)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篇7: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作品原文

答谢中书书词解

《答谢中书书》扩写作文

答谢中书书作者情感

《答谢中书书》考点

《答谢民师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节选阅读理解

《答谢中书书》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题

答谢中书书重点句

《答谢中书书》教师教学说课稿

答谢中书书教案设计

答谢中书书出自哪里
《答谢中书书出自哪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答谢中书书出自哪里(合集7篇)】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复习纲要2022-07-15

《答谢中书书》课堂实录2023-07-26

答谢中书书单字解释2022-12-06

《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11-05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案优秀2022-11-18

答谢中书书复习教案2022-10-13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2024-03-23

部编版与谢中书书优秀教案2023-05-07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八年级上册)2023-07-31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22-05-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