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散文(精选8篇)由网友“Mimimaku”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姑姑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姑姑经典散文
姑姑经典散文
罗艳来自农村,是个“超生”的女孩,自从她生下来后,大家都教她喊妈妈为“姑”。就这样,在她的记忆中,从未喊过一声“妈妈”。
姑不识字,也不擅于表达感情,以至于从小到大,她感受不到姑对自己的爱,有时候甚至怀疑,姑真的不是自己的妈妈。但在心中,知道姑对她的好,那么无私,那么不求回报,她的心,瞬间温暖了许多。
时光匆匆,飘然而去。不经意间,罗艳度过童年,步入中学,开始接受封闭式教育,成绩明显提高,个头长高,很有苗条淑女的气质。
可是该来的,还是来了,谁挡得住呢!初一下半学期,她心爱的父亲突然意外去世。一切毫无预示,她心里满是悲伤,大哭,大闹,抱着棺材,呼喊父亲,抱怨上天对自己的不公,可是天无语,风依旧,花儿凋零一地。任她伤心,任她落泪,而一切再也无法挽回。
那段时间,没有了父亲,罗艳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没有一丝云彩,心总是沉甸甸的,放不进一点新鲜空气,白茫茫大地,看不见一点希望,吃饭没有胃口,睡觉也常常失眠。姑总是安慰她,让她好好学习,一切有姑,再艰难的事都会过去的。其实,她也知道姑的忧伤,只是姑在她面前努力克制罢了。
姑和父亲相守几十年,早已习惯彼此,而今父亲飘然而去,姑没了依靠,心中一定悲伤无助。夜深人静,常常听见姑悄悄哭泣。她听着,心犹如被针扎一般疼,却无可奈何。姑一个人把所有的事做完之后,忙里忙外,招呼朋友,人瘦了一圈,也添了好些白发,没有了往日的精气神。
姑是爱她和哥哥的,但有时对他们也非常严厉。有一次,为一个洋芋,她和哥哥吵起架来,争论不休,姑好好讲他们不听。一怒之下,姑快步出门,从门外竹林里找来一棵竹条子,使劲抽打他们兄妹两个,整整打了几分钟,直到哥哥落泪。晚饭到了,她赌气不吃饭,只觉全身酸疼,埋怨姑太用力,不想理姑,和姑永远不说话,耍起小孩脾气。可那天晚上,她半夜醒来,听到身旁的姑在小声啜泣。她轻轻摸了一下枕头,是湿的,再摸被子,也是湿的。她不敢发声,不敢打扰姑,闭着眼睛,开始愧疚起来,不应该和哥哥吵架,让姑伤心,让姑落泪,她静静的想着,却无法进入梦乡。从那以后,她听话了,懂事了,她发誓,不再让姑伤心落泪,为儿女忧心。
哥哥和她在县城读书,家里负担加重,经济紧张。姑一人在家干活,早出晚归,非常辛苦,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他们每个月回家拿一次生活费,每一次都要带回一千多元。冬天到了,天气寒冷,姑又穿得单薄,饱经风霜,每次回家,都会看到她的手越来越粗,不再纤细,有时候还有了裂口,疼痛无比。看着姑战战兢兢,不停忙碌,她心里在流血,唯有努力,才能报答姑的恩情。邻居对姑说:“你姑娘儿子都长胖了,又聪明,成绩又好,就你还是骨瘦如柴,该多休息休息了。”姑总笑着说道:“我呀,老了,长不了了。”其实那时候她才37岁,还很年轻,只是太劳累了。有时候想来,真的不得不承认,原来这么多年,他们的长大是建立在姑的衰老之上的。他们一天天长大,而姑却在渐渐老去……
岁月磨练,流年似水。辛勤付出,不停努力,不觉间,六年过去,经历中考,高考,她如愿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但高昂的学费却让全家人忧心忡忡,快乐不起来。姑思来想去,到处借钱,还是差很多。没有办法,姑只好带着她去银行贷款,以完成她的学业。
夕阳余晖,静美有趣。那一天,忙完地里的活,打证明,盖章,老师签字,网上答题,她终于和姑一起去县里教育局贷款。人影稀疏,城市繁华,一切手续办好,姑居然像小孩子一般天真地挽着她的手,头偏靠她的肩上,缓慢走过县城每个地方。她愣了,原来姑是那么需要依靠,需要温暖,原来她成了姑一切的支点。她心里满是温暖,真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女孩,那一天,她一辈子也难以忘记,那一刻,她铭记于心。
要开学了,心里着急。临走的前几天,姑把她叫到床边,从床铺下拿出一块帕子,轻轻打开,似乎像对待一个宝贝一般温柔。一层层打开,原来是古多年来的积蓄和亲戚借的几百块钱。姑开始数钱给她,一叠一块的,一叠五块的,还有一叠十块的。钱很旧,可以看出来之不易,历史悠久,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拿出来呢?可能长期夹在床铺下的原因,钱很难整理,数了很多遍,还是不清楚。姑把钱弄得很直很直,数了七次。最后说:“终于数对了,你拿去存你的卡上吧!”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餐,打着雨伞,她匆匆跑去县城银行,准备将姑的积蓄存入银行。走进银行,刚到柜台,却被银行职员大吼几下:“这钱都快发霉了,很难存进去,下次早点拿来存。”她点了一下头,拿着卡,匆匆离开。其实,她知道,哪怕姑给的不够好,没有其他同龄父母给孩子的多,但那已是姑的全部了,她已经很知足,暗暗感激了。
秋风气爽,落叶飘飘。上学的日子终究是到了,天还没亮,姑就把她叫起来,急忙帮她收拾东西,准备早餐。当她起来时,洗脸盆里已倒好热水,毛巾已经放在盆中,她很快洗好,姑只是在忙碌,不一会儿,姑从厨房里端来一碗面给她,她只是大口大口吃完,快快上车赶路。看着她狼吞虎咽,姑笑了,那么难忘而慈祥的笑,是她见过最美的。
准备走了,她想说几句告别话:“姑,我要走了,来不及了,你在家照顾好自己喔!”而姑只是在厨房里说:“再等等,再等等。”然后拿出三个鸡蛋,温馨的说,“吃了这几个鸡蛋再走,路程遥远,要下午才能吃到。”她不想吃,但拗不过姑,不得不把所有都鸡蛋都吃完。姑早已将鸡蛋轻轻剥好,然后一个个慢慢放在她的手里,那鸡蛋是那么晶莹剔透,她含着泪吃完,一点也没有剩下。她本不想让姑送自己的,而姑依旧坚持要看着她离开。就这样,姑提着行李,她拉着密码箱,轻松将她送到车站。临别之时,姑紧紧握着她的手,就像保护自己的小绵羊一般。她流泪了,她感觉姑的手好粗好粗,但却好温暖好温暖,胜过世间一切!
美好时光,新的向往。来到大学,一切那么新鲜,心中挺高兴的。离家读书那么多年了,也习惯了学校的生活。她牵挂姑,每个周末都打电话回家,简单交谈,闲聊,却满是欢乐。姑白天都去干活,晚上睡得又早,所以她一般在晚上七八点左右打去。那时候,姑吃过晚饭,刚好能接上,听见她的声音。有一次,同学聚会,玩得太开心,不觉间,回寝室较晚,倒头就睡了。差不多十点了,电话响起,瞬间一接,是姑。她以为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要不然姑不会这么晚不睡的。她匆忙就问,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而姑淡淡地说:“没事,就是今天星期天了,你还没打电话来,我问一下,听听你的声音,你说话了,我就放心了。”她才想起***惯,这才记起今天是周末,玩得忘记姑了。这一晚,她心里愧疚,居然忘记打电话,极其不宁静,很晚才进入梦乡。
飞雪满天,草木萧瑟。寒假到了,她买了票,给姑打了电话,就匆匆踏上回家的列车。坐车需要8个小时,有时候早上出发,晚上才能到家。而每当她提着行李下车,姑早已在车站守着,她本想跑过去抱抱姑那一阵风就能吹倒的身子,但姑伸手就把她的行李提过去了,另一只手挽着她,嘘寒问暖。她也跟着走了,笑语不断。在路上,遇见熟人,姑就笑着说:“我闺女回来了。”人家也会相应的答:“哟,姑娘都这么大了呀,真有出息!”姑笑着,满心自豪。
回到家里,姑依旧在厨房忙碌,她在看电视,不一会儿,她就吃上热腾腾的饭菜,酸菜豆米,红烧茄子,腊肉鸡蛋。姑不停往她的碗里夹腊肉和鸡蛋,而她饿坏了,总是忘记给姑夹菜,姑却没放在心上,只是让她慢点吃。吃完了,她洗碗,姑扫地,姑叫她一起看电视,她同意了,和姑一起坐在凳子上!姑高兴地给她介绍电视剧情节,说这个人是坏蛋,那个是好人,她虽不爱看,但表面也还是装着很喜欢的样子陪着姑。很晚了,她们才睡觉,姑轻声说:“今晚和我一起睡吧。”她点了点头。在姑的床头,她发现了自己那张发亮的照片,照片里的自己笑得非常灿烂,对,就像姑今天的笑容一般。
新年快乐,喜气洋洋。她玩得很开心,可是有一天,出去玩耍,衣服穿少了,在家待了几天,她就生病了。姑很着急,叫她呆在家里看电视,烤火,别出去吹冷风,等她去给她开药。待到姑回来,手里拿着给她开的各种药,又问这问那,倍加温馨。那段时间,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摸她的头,再摸摸自己的头,看她宝贵姑娘发烧没有,退烧没有,发现没事之后才起来做早餐,煮猪食。然后监督她吃饭吃药和做作业。之后再去干活,直到晚上才回来。她洗衣服的时候是用手洗,因姑一人在家,舍不得买洗衣机。她顺便去找姑的衣服一起洗,没想到姑的衣服就以前那么几件,有点破旧了,而她的衣服却显得那么格外的刺眼。她真不知道她吃了多少苦,而能让姑承受这一切的动力就是——她爱她!所以,她得好好学习,将来好报答姑。
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姑干完活回家吃饭时,她盯着姑那长满皱纹的黄脸看,然后又看看她那一丝丝白发,忍不住轻声叫了声“妈”,姑愣了很久,没回她,可能是以为自己产生错觉了吧,继续吃饭了。她没有再喊了,因为那毫无意义。“妈”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正如姑所为她付出的一样,并不需要道出来,也许喊“姑”会更亲热些,永远不会陌生。
她已经大三了,好像没学到什么东西,以后求职,简历空空的。所以为了姑,为了自己,她得好好学习,用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争取学好专业知识。
通过努力,她过了普通话二甲,也成为班上的优秀学生干部。走在校园小路上,虽然不是周末,她还是拨通了姑的手机号码……
篇2:姑姑散文
姑姑散文
去年寒冬腊月的第一个雪夜,姑姑在尝遍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后,平静地去了另一个世界。
一、命运多舛的姑姑
姑姑五岁时,爷爷去世了。奶奶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我家的老屋就是当年奶奶带过来的嫁妆,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奶奶的娘家先后遭遇抢劫和失火,家道迅速中落。爷爷临终前拉着奶奶的手,央求她哪怕怀里抱一个、背上背一个、手里牵一个地去乞讨,也一定要将三个孩子拉扯大。奶奶踩着“三寸金莲”,无法将七岁的大伯、五岁的姑姑和三岁的父亲拉扯大。奶奶认为,姑姑迟早是要嫁出去的,与其饿死,不如早点把姑姑嫁了,于是,就将姑姑送给了邻村的王姓人家当童养媳。
姑姑嫁的是王家的老大,比姑姑大一岁,底下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王家的日子也不会比奶奶家好多少,王家收姑姑当童养媳主要出于家里可以添一个长久的劳动力,可以省去日后娶媳妇的聘礼和大操大办的费用。
奶奶给姑姑扎好头发,给她换了一件干净的遮不住肚脐眼的褂子和不及腿肚子的裤子,姑姑打着赤脚就被带走了。
姑姑虽然年龄小,但到了王家,两三年的时间,所有的家务她都学会了。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生火做饭,洗衣扫地,喂猪喂鸡,伺候一家子吃饭。吃过早饭,公公婆婆带着午饭下地干活了,姑姑就背上小弟弟,拎着妹妹,手里拿着镰刀,赶着牛到山坡吃草。牛儿吃草时,姑姑就在一旁拔猪草。中午回到家,喂饱几个孩子,然后剁猪草,煮猪食,用单薄得只剩下骨头的肩膀去挑水。水缸满后,便动手做晚饭,给弟弟妹妹们洗澡。公公婆婆回来了,一家大小都围坐在八仙桌旁等着吃晚饭。吃完饭,收拾好碗筷,姑姑还要打水给公公婆婆、弟弟妹妹、丈夫洗脸洗脚。
解放前,媳妇的地位是很低的,特别是童养媳。每餐饭,儿媳要给桌上的每一个人盛饭,要不停地放下碗来给每一个人添饭。如果公公婆婆吃完了饭,他们一放碗,其他人也不允许再继续吃了。最惨的就是媳妇,一顿饭自己没顾上吃几口,净忙着为别人盛饭添饭了。一直以来,姑姑都处于半饱的状态。
在那个年代,挨打挨骂对儿媳来说,对童养媳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婆婆交代姑姑去割番薯藤,那密密匝匝、纵横交错的番薯藤铺得整个菜园密不透风,十岁的姑姑还很瘦弱,拔拔扯扯,一个上午她才割了一畦番薯藤。婆婆回来,二话没说就给了她几个耳光,并且,中午不许她吃饭。
姑姑每天马不停蹄地忙活着,根本没有空闲笑一笑,没有空闲说说话。当然,她也根本不敢说笑。那些年,姑姑好像只会讲几句话,“爹,吃饭了。”、“娘,洗脸吧。”……
姑父读了几年书,家里就供不起了,也回家干农活了。姑父对姑姑非常好,知冷知热。虽然,姑父帮着姑姑喂猪、挑水、洗碗等,总会遭来婆婆的呵斥,但姑父总是当着没听见。几年后,姑姑出落成一个俊俏的大姑娘,十五岁时,姑姑和姑父圆房。一年后,姑姑的肚子大起来了,公公婆婆对姑姑和善了许多,姑父对姑姑更是疼爱有加。
姑父犁田,姑姑在一旁做田梗。大黄牛突然发疯了,用尖尖的牛角朝姑父顶去,姑父被撞翻在地,疯牛接着要用它锋利的牛角去挑地上的姑父。姑姑一边大声吆喝,一边上前拽牛绳,大黄牛扭头转向了姑姑,疯牛用牛角把姑姑挑起老高,姑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姑父没有受重伤,姑姑流产了。
一天清早,姑父吃了两碗开水泡冷饭就出门烧木炭了,从此,姑父不知去向,再也没有回来。
姑父不知去向后,同村的刘姓后生不断向姑姑示好,并对外扬言,他和姑姑两情相悦,谁阻扰他和姑姑相好,就是和新中国作对。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倡导男女平等、解放妇女、婚姻自由,禁止虐待童养媳,并且鼓励没有成亲和婚姻不幸的童养媳回娘家。公公婆婆怕惹麻烦,劝导姑姑改嫁给刘姓后生。
姑姑在王家做了十三年的童养媳,对王家的每一个物件就像对自己的身体一样熟悉。嫁到刘家后,她发现了一条熟悉的扁担,那是姑父失踪的那天早晨带在身边的扁担。姑姑起了疑心,把刘姓告到政府,在办案人员的审训下,刘姓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他对漂亮的姑姑觊觎已久,他和他哥哥瞄准时机,在炭窑附近把姑父杀了,并把姑父拉到其它地方埋了。
二、善良能干的姑姑
刘姓兄弟被执行了死刑,奶奶把姑姑接回了娘家,姑姑为冤死的姑父天天哭,眼睛都哭瞎了。父亲把她送到乡镇卫生院,为她看病的医生是个女大夫,大夫见她干净利索,又同情她的遭遇,不但治好了她的病,还为她申请了赤脚医生的指标,并且亲自带在身边培训。
两年后,姑姑当起了我们村的赤脚医生。那一年,姑姑才二十一岁。姑姑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再加上她是一个“克丈夫”的不祥女人,姑姑不愿回娘家住,逢年过节,她从不回娘家,村里任何一家办喜事,她也总是远远地避着。从医院回来,她一个人住在村里一个暗潮湿、四处漏雨漏风的破旧祠堂里。
当时的赤脚医生不但要治头痛脑热等小病,还要接生,村里大部分孩子都是姑姑接生的。母亲生我的那一天上山砍柴,扶了一棵死竹子,摔跤了。当天夜里,母亲就生下了我,我就是姑姑接生的。那时候,母亲只怀了我七个月,我生下来的时候,全身黑紫,没有了呼吸,更不会啼哭。姑姑左手抓着我的两只脚,倒着把我拧起来,右手在我屁股上使劲拍,终于,我发出了微弱的哭声。
姑姑一辈子没有自己的孩子,她对村里的孩子们特别好。姑姑经常会出山到乡镇医院去学习,每次从山外回来,她总是要买回很多花花绿绿的糖果,遇见孩子就给一两颗。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到姑姑家里玩,每次孩子们在她家窜上窜下打闹时,她总是微笑着在一旁看着。
姑姑不仅经常到乡镇医院学习,还买回了很多医书,一有空她就自学。姑姑毕竟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自学西医是很艰难的,但她自学了很多中医知识。她不但从书上学,她还特别注重学习民间经验。不管走到哪里,不管男女老少,她都虚心地向别人请教,收集了很多民间偏方和验方。
姑姑最擅长的是治疗蛇毒、白内障、肝炎、痔疮和烫伤。方圆百里,村民们患上了这几种病,都会来找姑姑看病。
姑姑治疗白内障非常神奇,只要找一味草药的几片叶子,把叶子揉碎,用一个圆形方孔钱把揉碎的叶子固定在手腕上的脉搏处。如果是左眼不舒服,草药就包扎在右手的脉搏处;如果是右眼不舒服,草药就包扎在左手的脉搏处。躺着闭上眼睛,敷七八个小时,睁开眼睛,眼睛就明亮了。用过姑姑的方子的人,白内障从不复发。
姑姑治疗白内障的技术是从一个叫花子那里学来的。一天,一个饥寒交迫的叫花子晕倒在村口,姑姑捡起三块砖头,放进灶膛里烧热,然后在烧热的砖头黢上一勺热水,用毛巾把三块砖头分别包裹好,两块放于两边的腋下,一块放于脚下。不一会儿,叫花子苏醒了,姑姑给了一大钵粥给他喝,叫花子很快恢复了体力。叫花子为答谢姑姑,把他家祖传的治疗白内障的技术传给了姑姑。叫花子特别交代姑姑,这项技术不可以轻易传给他人,不可以用这项技术来赚钱。
市里有个官员,得了肝炎,已经腹水了,所有的大医院都跑遍了,医院都说,已经回天无力了。市领导找到了姑姑,姑姑到山上挖了一些栀子树根、金钱草根,把它们煎水,配上上等的香墨汁一起给领导服用。很短的时间,姑姑就治好了他的病。市领导感激不尽,问姑姑想要得到什么报答,姑姑说:“如果您方便就在我们村建一所村小吧。”
市领导满口答应,不久,我们村建起了一座村小,虽然每个年级的学生数量很少,实行的是复式教育,但它却是一所完小,邻村的孩子都要到我们村读书,大大方便了村里的孩子就学。村里还在村小旁边专门盖了两间砖瓦房给姑姑当诊所,姑姑就此搬出了那个破旧的祠堂。
姑姑替村民们看病,只有用了从医院进来的西药,才会收取少量的'医药费。如果用的是自己采的中草药,姑姑不会收取病人任何的医药费。姑姑从乡镇医院出师时,她的师父送给她一把雨伞和一把手电筒,希望她为百姓看病能做到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姑姑做到了,她不摆架子、不摆谱,只要村民需要,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三更半夜,她都能做到随叫随到。一个冬天的雨夜,姑姑到邻村看病,回来时,滑落到了路边的沟崖里,手臂都摔断了。
三、忠直厚道的姑姑
大集体时代,生产队统一劳作、统一分配,种子粮的保管历来是个头疼的问题,因为不管是谁来保管,种子粮总是会少很多,严重影响第二年的春耕。
仓库里的种子粮总是对不上账,总是有很大的缺口,
后来,大队长就把种子粮都交给姑姑管理了。刚开始,村民们都很不满,因为这不仅是个有油水可捞的肥差,而且是个轻快活,保管粮食和精壮男劳动力记同样的工分,这样的美差谁不垂涎三尺呢?
仓库就设在村小二楼一个密闭的房间里,姑姑白天在诊所工作,晚上就到仓库里看管。按规定,种子粮是允许有一些折损的,但第二年春耕时,姑姑总是分厘不差地把种子交给生产队。
三年严重困难时期,村里有一户人家的孩子饿得晕死过去,都已经放在门板上准备把他埋了。但孩子的叔叔不忍看着孩子就这么活活饿死,他找到姑姑,要求动用种子粮。孩子的叔叔站在诊所门口,跳着脚把任何难听的话都骂绝了,姑姑都没有答应动用种子粮。姑姑只是默默地在自家的瓦罐里抓了一把米熬了一小碗粥,灌给孩子喝下去,保住了孩子的性命,让孩子的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向姑姑连声致歉。
四、凄凉悲苦的姑姑
我们村多山少地,只有巴掌大,村头打个屁村尾闻屁臭,田土异常珍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村开始分田到户,队里认为,姑姑已经是嫁出去的媳妇,不能分田分土分山。父亲要为姑姑据理力争,但被姑姑制止了。姑姑在河岸滩头等一些狭小的地方开了几块菜地,靠她背在肩上的药箱度日。
前些年,国家对医疗卫生进行大力整顿,姑姑没有行医资格证,诊所被关了。虽然还有人来找姑姑看病,但姑姑年龄确实很大了,不宜再看病了,我们都建议她不要再行医了,她答应了。后来,她把她的医学技术无偿地传给了邻村的一家私人诊所。
姑姑越来越老了,动作越来越不利索了。我们要接她进城和我们一起生活,但她满口拒绝。她总是说,她能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她会打电话给我们。我们都知道,她还是把自己看成了是一个“克丈夫”的不祥女人,她不愿意把自己身上的“晦气”带给别人。逢年过节,我们想接她一起吃一餐团圆饭,她都不答应。
去年冬,邻居打来电话,告诉我们姑姑家一天没有开门了。我们赶回老家时,姑姑已经咽气了。她穿着那件“过老”的衣服平整地躺在床上,满脸的平静与祥和,手腕上戴着一只翠绿手镯。这只手镯是姑姑救了姑父,婆婆感念她的好,就把祖传的一只手镯给了她。这是她在王家当了十三年童养媳带出来的唯一的东西。
我们想把姑姑安葬在姑父的坟边,但王家拒绝了,我们就把姑姑和她手腕上的镯子一起安葬在了遥望姑父家村子的一座山头上。
此刻,雪花像扯碎的棉花,大团大团地飞舞着,山川一片缟素。我相信,这一定是天神在用最纯净的方式迎接姑姑纯净的灵魂。我更相信,在美丽的天堂里,姑姑一定能够安息的!
篇3:姑姑语录散文
姑姑语录散文
我姑姑说话有一种清平的机智见识,我告诉她有点像周作人他们的。她照例说她不懂得这些,也不感到兴趣——因为她不喜欢文人,所以处处需要撇清。可是有一次她也这样说了:“我简直一天到晚的发出冲淡之气来!”
有一天夜里非常的寒冷。急急地要往床里钻的时候,她说:“视睡如归。”写下来可以成为一首小诗:“冬之夜,视睡如归。”
洗头发,那一次不知怎么的头发狠脏很脏了,水墨黑。她说:“好像头发掉色似的。”
她有过一个年老唠叨的朋友,现在不大来往了。她说:“生命太短了,费那么些时间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太可惜——可能,和她在一起,又使人觉得生命太长了。”
起初我当做她是说:因为厌烦的缘故,仿佛时间过得奇慢。后来发现她是另外一个意思:一个人老了,可以变得那么的龙钟糊涂,看了那样子,不由得觉得生命太长了。
她读了苏青和我对谈的记录,(一切书报杂志,都要我押着她看的。她一来就声称“看不进去”。我的小说,因为亲戚份上,她倒是很忠实地篇篇过目,虽然嫌它太不愉快。原稿她绝对拒绝看,清样还可以将就。)
关于职业妇女,她也有许多意见。她觉得一般人都把职业妇女分开作为一种特别的类型,其实不必。职业上的成败,全看一个人的为人态度,与家庭生活里没有什么不同。普通的妇女职业,都不是什么专门技术的一性一质,不过是在写字间里做人罢了。在家里有本领的,如同王熙风,出来了一定是个了不起的经理人才。将来她也许要写本书关于女人就职的秘诀,譬如说开始的时候应当怎样地“有冲头”,对于自己怎样地“隐恶扬善”……然而后来她又说:“不用劝我写了,我做文人是不行的。在公事房里专管打电报,养成了一种电报作风,只会一昧的省宇,拿起稿费来太不上算了!”
她找起事来,挑剔得非常厉害,因为:“如果是个男人,必须养家活口的,有时候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怎么苦也得干,说起来是他的责任,还有个名目。像我这样没有家累的,做着个不称心的事,愁眉苦脸赚了钱来,愁眉苦脸活下去,却是为什么呢?”
从前有一个时期她在无线电台上报告新闻,诵读社论,每天工作半小时。她感慨地说:“我每天说半个钟头没意思的话,可以拿好几万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说着有意思的话,却拿不到一个钱。”
她批评一个胆小的人吃吃艾艾的演说:“人家唾珠咳玉,他是珠玉卡住了喉咙了。”
“一爱一德华七世路”(一爱一多亚路)我弄错了当做是“一爱一德华八世路”,她说:“一爱一德华八世还没来得及成马路呢。”
她对于我们张家的人没有多少好感——对我比较好些,但也是因为我自动地粘附上来,拿我无可奈何的缘故。就这样她也常常抱怨:“和你佐在一起,使人变得非常唠叨(因为需要嘀嘀咕咕)而且自大(因为对方太低能)。”
有一次她说到我弟弟很可怜地站在她眼前:“一双大眼睛吧达吧达望着我。”“吧达吧达”四个字用得真是好,表现一个无告的男孩子沉重而潮一湿地(目夹)着眼。
她说她自己:“我是文武双全,文能够写信,武能够纳鞋底。”我在香港读书的时候顶喜欢收到她的信,淑女化的蓝色字细细写在极薄的粉一红拷贝纸上,(是她办公室里省下来的,用过的部分裁了去,所以一页页大小不等,读起来浙沥煞辣作脆响。)信里有一种无聊的情趣,总像是春夏的晴天。语气很平淡,可是用上许多惊叹号,几乎全用惊叹号来做标点,十年前是有那么一派的时髦文章的吧?还有,她老是写着“狠好”,“狠高兴”,我同她辩驳过,她不承认她这里应当用“很”字。后来我问她:“那么,‘凶狠’的‘狠’字,姑姑怎么写呢?”她也写作“狠”。我说:“那么那一个‘很’字要它做什么呢?姑姑不能否认,是有这么一个字的。”她想想,也有理。我又说:“现在没有人写‘狠好’了。一这样写,马上把自己归入了周瘦鹃他们那一代。”她果然从此改了。
她今年过了年之后,运气一直不怎么好。越是诸事不顺心,反倒胖了起来。她写信给一个朋友说:“近来就是闷吃闷睡闷长。……好容易决定做条裤子,前天裁了一只腿,昨天又裁了一只腿,今天早上缝了一条缝,现在想去缝第二条缝。这条裤子总有成功的一日吧?”
去年她生过病,病后久久没有复元。她带一点嘲笑,说道:“又是这样的恹恹的天气,又这样的虚弱,一个人整个地像一首词了!”
她手里卖掉过许多珠宝,只有一块淡红的披露,还留到现在,因为欠好的缘故。战前拿去估价,店里出她十块钱,她没有卖。每隔些时,她总把它拿出来看看,这里比比,那里比比,总想把它派点用场,结果又还是收了起来。青绿丝线穿着的一块宝石,冻疮肿到一个程度就有那样的谈紫红的半透明。襟上桂着做个装饰品吧,衬着什么底子都不好看。放在同样的颜色上,倒是不错,可是看不见,等于没有了。放在白的上,那比较出色了,可是白的也显得脏相了。还是放在黑缎子上面顶相宜——可是为那黑色衣服的本身着想,不放,又还要更好些。
除非把它悬空窝着,做个扇坠什么的。然而它只有一面是光滑的,反面就不中看;上头的一个洞,位置又不对,在宝石的正中。
姑姑叹了口气,说:“看着这块披霞,使人觉得生命没有意义。”(原刊1945年5月《杂志》月刊第15卷第2期)
篇4:南京的姑姑散文
南京的姑姑散文
一、
第一次去南京是在盛夏,那年,我十岁。相比于同学当中,还算是比较早的一个出新疆的了。这还要感谢我的姑姑,如果她们不在那儿,我是没机会去那里的。那一年,对我来说,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出新疆,第一次坐三夜两天的火车,第一次吃肯德基,第一次拜谒中山陵……
在这之前,小学课本上学过一篇文章,叫做《南京长江大桥》,画面上,一座大桥横跨长江,气势恢宏,桥面上是一列列整齐排列的红旗小轿车。那时候,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去南京长江大桥呢?没想到,没过几年我就去了,而且是亲自从桥下穿过。我趴在列车的窗户上仔细的看着涛涛江水,直至今日我还觉得自己有点后怕,第一次面对滚滚长江,好像我抓不紧列车,江水就会把我吞掉一样。等过了桥之后,我就在想,咦?语文书上整洁的桥面呢?这时候,来接我的姑父姑姑说,别慌,等会儿我们就从桥面上走。
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现在这个很有天赋的弟弟。那时候,弟弟才五岁,记得一接上我们,弟弟就吵着吃肯德基。说实在的,当时我连这三个字怎么写都不知道,当时,在遥远祖国西陲小县城的食谱上,似乎只有拌面,炒面和大盘鸡这三种食谱,不像现在好歹有了好多馆子,能做点川菜和湘菜了。可以说,当时我是满怀好奇的心理走进当时南京的肯德基店的。然后,我就第一次喝到了加冰块的来自美国绝密配方的冰镇可乐,第一次吃着带奶油的菠菜鸡腿的汉堡。感觉什么都是新奇的。不过,新奇是要付出代价的,吃完了后姑父去结账,170元!
现在也许不算什么,可在当时,那可是我父亲一个月的工资。
这算是一个简短的接风宴。由于小姑家住的是江北的江浦,所以还要经过长江大桥回到江北。这时,我才第一次从桥面看了看这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桥梁。从桥头堡起,一直到工农兵雕像,一直到桥中间,感觉车慢慢的融入了长江。我也是第一次感觉长江是那么宽,在我那个县城,就有一条额敏河,最宽的宽度大概在二十米左右,深度嘛两三米吧。而长江,感觉一眼望不到边。
姑父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接风宴,那也是我从小到大所见的最丰盛的晚餐。席间,姑姑和父亲都回忆了在新疆的那些年和在小姑在南京的这些年,还有姑姑如何认识姑父的,以及相隔万里亲情……最后,大家都醉了,我和弟弟还小,显然不会喝酒,所以还算清醒,我们就把沙发堆在了一起,睡在了客厅。感觉,一见如故。
后来的几天里,姑父姑姑带我们到了南京当时许多有名的景点,有中山陵,大屠杀纪念馆,夫子庙,明孝陵,梅园新村……在当时,在我那个小县城,这些景点,只有从学校发的《社会》课本中去寻找、了解了。害怕留下什么遗憾,姑姑又带我们去了苏州,记得在沪宁高速公路上,弟弟一直喊着,“到迪士尼太远,去苏州乐园。”说实在的,当时我还是很土的,迪士尼乐园也是不甚了解,到了后发现,原来是个类似于公园的乐园,以我当时的词汇,也许该叫它大公园或者超级公园吧。同时,也去了一趟苏州的虎丘园林,只是,记忆没那么好,现在都有些忘记了,但有一点没忘,那就是南方的热。
出了苏州,离上海就已经很近了,现在想想自己还是很幸福的,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去过了世界性的大都市。当汽车驶入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的时候,我的'知识库猛然间开始扩充了一个词汇,钢丝锁拉桥,并且疯狂的爱上了这种桥梁。
回来的时候,是姑父姑姑给买的软卧票,这使我认识到姑姑对父亲感恩的心,父亲只是尽了哥哥应该做的义务,姑姑却一直记在心里,一直报答着我们。这一直影响着我,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那次出行的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分别多年的姑姑,认识了很有生意头脑和责任心的姑父和帅气及其有艺术细胞的弟弟。而且,我觉得,小学时候《南京长江大桥》的那篇课文,讲了三个课时,不如自己亲自去上去走一圈。书本上的爱国教育远没有现实中亲身体会的真实。
二、
那年,我初中毕业,第二次踏上了T54次列车,去南京姑姑家。只是这次,没有了父母的陪伴,只有我一个人。当时我也不知道旅途中会是什么样子的,父母在我上车前也没交代什么,反正好人坏人不写在脸上,起码能感觉出来,所以,路上小心点就行了。最主要的是在我心中,感觉姑父姑姑在南京能独当一面,一旦在火车上出什么事,那边总能解决的,所以心里一点儿担心都没有。那时候,我第一次整个夜晚在火车上度过,周围都是陌生的人、陌生的世界。不论你在家乡如何左右逢源,可是在这里,谁认识谁呢?顿时一种孤独的感觉伴随着心里。
不过,让人欣喜的是,这次火车提速了,从原来的三夜两天到那时候的两天两夜。几年的变化,在家乡不怎么能感觉到,却在火车上感觉了个淋淋尽致。
到达南京的时候,是中午十二点。一下车,就闻到了久违的、6年前的味道,这种泥土夹杂着树叶暴晒后的味道,在我的心中,就是天堂的味道。来接我的姑父,相比几年前给人感觉多了几分时代的沧桑,不过也是,商海打拼多年,献出了多少宝贵的青春,又丢弃了多少合家团圆的乐趣,种种辛酸,都镌刻在了脸上。
到了姑姑家,姑姑已经做好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记得当时呼呼啦啦的吃完就睡觉了,尽管路途千里,但火车上毕竟有那么多不同经历的人,世界观完全不同,所以在睡觉的时候还是绷着弦的,那样,只能越睡越累,不像这回到家了,终于可以好好的睡一个囫囵觉了。
那一年,正值弟弟学电子琴的年月,每天反复的练习,导致弟弟的兴趣一点点的丧失,可是,每天姑姑仍然孜孜不倦的教导着他,鼓励他继续去练。后来,弟弟终于到南京过了级,收获了证书。姑姑的这种做法教育着我,有的事情,不是仅仅靠兴趣就能达到终点的,除了这些,还要有恒心,毅力去完成它,即使前面布满荆棘,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去完成它,才能站在梦想的彼岸,微笑着回首这段拼搏的路。
有一次听说我要买书,姑父姑姑专门开车,带我和弟弟去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南京书城。整个书城就如同我上初中的教学楼一样,三层全是书,这种知识的储备已经超出我脑子所能想象的范围了,所以我经常是看完这本,舍不得放下,又去拿另一本。结果可想而知,买了很多书带回去。姑父姑姑看到都很高兴,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走进大学的校门,所以就期待我们晚辈更多的学习知识,完成他们未完的梦想,同时,也是圆了自己一个梦。
那段时间,我的确也消沉过,因为在那个小县城我并没有如愿考入重点班。而考不进重点班就意味着在老师配置上就要次于平行班,所以和大学就基本没什么缘分了。那时候,姑父姑姑并没有小瞧我什么,并且还鼓励我说,“小龙,多加努力。争取考入南京大学。”尽管今天看来,他们高估了我,但他们那种信任、期待的眼神,一直鼓励着,让我不要放弃,即使今天没有考出新疆,并且准备毕业于这所很多人都认为是修地球的大学,我都不会放弃。感谢姑父姑姑的鼓励,否则,我不会那么心情轻松的走入高中的。
后来进了高中,姑姑几乎每周都要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如果学习不理想就问我生活上的,在她眼中,我就是最优秀的,成绩不理想,是老师太年轻,没经验;成绩不高,是题太偏。真的感谢姑姑的这种爱,否则高中三年不会走的那么快乐。
高考结束后,姑姑带着弟弟亲自来到新疆祝贺,我十分愧疚,一直没敢正眼看她。姑姑这么多年的辛勤付出,我却还以这么一张普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姑姑没说什么,在旅行社报了名,带我和弟弟去了喀纳斯湖。一路上,姑姑并没有责备我什么,只是要带我去好好玩玩。要登观鱼台了,那是喀纳斯最高景点,姑姑鼓励我努力向上走,结果,我第一个先上去的,姑姑和弟弟后来也赶到了,她拍着我的肩膀:“这就是年轻。”
是的,姑姑并没有因为我的高考失利而责备我什么,因为我年轻,只要我有理想,肯去努力追求梦想,升华自己。姑姑都是支持我的。一些失利都算不了什么,姑姑要看着我成功的笑脸,而不是我哭丧着脸怨天怨地。
就是上大学临行时,我摒弃了所有人的白眼,扎好行李,踏上了征程。我知道,即使全世界都不理解我,至少我亲爱的姑姑,一直会支持我的!
三、
那年元旦,大学已经上了第三个年头。突然觉得这么多年了,姑姑每年都寄来好多东西,这回,应该去南京陪姑父姑姑过一个年。于是,在1月2号这天,再次邂逅上T54次列车,仔细看着乘务员,好像和几年前的都不一样了。
这回走的是冬天,而南方冬天是没暖气的,所以,显然是不习惯的。这可忙坏了姑姑,只见她又是开空调,又是开油烃。见我还是冷,就加盖被子。结果手上还是起了冻疮。姑姑拿来药水,给我涂上。她说,那时候,她刚来南京的时候也有,没办法,从小生活惯了北方,到了南方有很多的不习惯,都是自己克服过来的,过去在家吃面,馒头,到了南方,顿顿米饭,吃的肚子难受,最后还不是习惯了?姑姑再次为即将工作的我上了一课。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都一帆风顺,这之中也许会有大风大浪,也许会有小磕小绊的,如果一味的抱怨只能带来无尽的烦恼,我们必须去克服它,如果克服不了,我们就要改变自己。左右逢源的秘诀就是克服加上包容。
快过年的几天,姑姑买来了红豆,就是王维诗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那种红豆,同大枣熬在一起,煲了好几次红豆汤给我喝,也许姑姑也懂得诗句的下两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不过,我并没有相思,姑姑无微不至的照料,亲切如家。
今夜塞北的明月下,我又想起了远在南京的姑姑。姑姑的伟大,不在于她能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如何铺平我前面的路,而是她能把自己人生的每一段时光所遇到的事和感悟,都化作一点一滴的关爱和呵护,毫无保留的奉献给我们这些晚辈,她的爱,就像一双隐形的翅膀,伴我一步步走向梦想的彼岸!
篇5:姑姑的菜地散文
姑姑的菜地散文
姑姑家的那片油菜地一到花开的季节总是一片金黄,有如花的海洋,粉蝶轻舞。月儿的心总是无端地被吸引,所以总爱往那里跑。有时只是在路旁看看,摘几束回家插在自己简陋的闺房里,就好象满屋的浪漫,那年她才十七岁。
一天,姑姑叫月儿三姐弟去帮忙给油菜施肥,那么大的一片地就是要人手做事,因为喜欢那块油菜地。月儿爽快地答应了,到姑姑家吃饭时,她竟看到了姑姑家在城里读书的三小子也回家来了。几年没见,竟然人高马大,俊朗挺拔。看到月儿时的那相视一笑。让月儿心头如鹿撞,赶紧埋头吃饭。
施肥劳动时,月儿总是有意无意地抬头寻找表哥的身影。这时表哥也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她身边。可能表哥总是挨着她做事的缘故吧。远看油菜花很美,欣赏时心情轻松愉快。但对于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来说,施肥却是件不轻松的事,蚊叮虫咬的,又是体力活。要坚持做真有点累。但月儿却觉得有使不完的劲。还哼着歌曲,满脸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汗珠儿挂在脸上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光环。衬着她青春红嫩的脸蛋别样的美。所以三表哥好几次都有点傻呆着看。
三表哥送她回来时。一路上也没说几句话,表哥问一句她就简单地答一句,不敢轻易的说话,她怕那不成语调的声音会暴露心里的秘密。第二天表哥又到城里去读书了,她也只能常站在油菜地边上发呆。好象听那花海里的轻声细语。
再见到三表哥时,是他奶奶去世的殡葬礼上,在农村有个风俗,就是要哭丧,吹吹打打的唱戏,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人越多说明死者越有福气,子孙满堂。那天晚上很冷,在看戏时他端来热气腾腾的茶,让月儿暖暖身子。在月儿心里的压抑情绪一下子弥散开去了。抬头看到表哥热切的眼神,她有一丝的慌乱,那此时的她忘记了忧伤,装满了甜蜜……
她随着表哥又到了那油菜地。她总是盯着那金黄的油菜花发呆,表哥问“喜欢吗?”她不知如何回答,也不知表哥到底是问她喜欢什么,就紧张地“嗯”了几声……
其实月儿是个很惹人喜欢的姑娘,姑姑一家人都很喜欢,每次过去玩,都舍不得她走。姑姑也看出了小丫头的心思,也托人找算命的先生合过他俩的生辰八字。
月儿二十岁的那年中秋节,她又到姑姑家去了。她知道表哥今年一定会回来的。可能是她去早了,没看到自己意中的人,姑姑好象有些歉意,轻声地说:“他去接女朋友了”就那样轻的语调,却象惊雷震荡在月儿的心田里。她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三年了,她都有点以准儿媳的身份自居了。突然,她有种莫名的痛楚,她逃也似地跑到那片油菜地里,再也忍不住地大哭也来……
那天她看到那位表哥的女朋友,相貌平平,肯定是没有她的美丽,也看到了表哥不敢正视自己的表情。看着他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的样子,月儿有点绝望……
走过那片油菜地。她的心好疼好疼……
这以后姑姑非常热心地操着月儿的婚事。也千挑百选地为她介绍着好的人家。同样是一个非常帅气的小伙子,带到月儿面前时,月儿的心已深锁起来了。但对姑姑的情,她还是领的,这些年来真当姑姑是婆婆了。心灰了也就由姑姑张罗了。姑姑也是出了名的女能人,没有谁敢说她办事不稳当。那小伙子就是月儿现在的丈夫。
月儿答应婚事的那一天,表哥找过她,那痛苦的样子让她也感到难受。他喃喃地说:“不要嫁,不要嫁……”但他能给月儿什么呢?因为他已经先结婚了,在他身上月儿也看到了懦弱。
月儿也让丈夫在自家的门前种了一大片的油菜花。尽管那时的油菜花已没什么人爱种了。但月儿坚持的事,丈夫还是照做了。也没问为什么……
又一年的中秋节,表哥给月儿送来了一盒月饼,丈夫刚好到油菜地里做事去了,表哥突然泣不成声:“都是爸妈不同意我们的婚事呀,说我们的生辰八字相冲,你的命硬会。我又刚考上警官学院,怕以后找个农村户口也不合适……”
那美味的月饼在月儿的嘴里一下全淡了,变成了苦涩,原来她的爱是如此简单地被葬送掉。有如油菜花因为卑微被风一吹片片零落,成了一地的金黄。
月儿是倔强的,她也没有抱怨也没有责怪,因为她一样看到了丈夫也爱上了那块油菜地,在那块地里她又看到自己喜欢的花海,好象又能听到了那熟悉的轻声细语。
篇6: 天堂的姑姑散文
天堂的姑姑散文
我的父亲有五姊妹,姑姑排行第四,是五人中唯一的女性,用三个字来概括姑姑,就是“真、善、美”,所以姑姑从小就有了“娇娇”的昵称。
姑姑是长辈里读书最多的人。上世纪五+年代,就读于江西抚州师范学校,那时家境窘困,为了节省路费,有几次开学,是邀同学-起步行七十余华里的小路,中途还要坐船过一道河,才到的学校。我自小就打心眼里敬佩姑姑。
听姑姑说过,她在师范学校参加运动会时摔伤了膝盖,因此终生落下了膝关节肿痛的毛病,经常影响行走的方便,加上还会晕车,所以姑姑平时少有外出。
师范学校毕业后,姑姑被分配到曾巩的故里--江西南丰县城的一所小学教书。当年的姑姑年轻貌美,才华出众。虽出身寒门,但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质,可惊艳了小小县城,身边不乏众多追求者。
姑父祖藉抚州农村,是姑姑的同们师兄,早于姑姑毕业几年,也在南丰县城另一小学任教。论外貌、长相、家境都不如姑姑,但他为人忠厚、诚实、正直,业务能力、上进心强,再加上领导同志们的撮合,所以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
姑姑教语文兼班主任,对教育工作尽职尽责,对学生循循善诱。她经常顾不上自己休息,多次不厌其烦地把学生带回家辅导。即使担任了县城重点小学校长后,仍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她常说,自己喜欢孩子,舍不得离开孩子,只有教学才和孩子有更多接触的机会。尽管姑姑自己也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但她对别的孩子仍爱之情深,不少家长想方设法也要把孩子放到姑姑班上读书。
姑姑教学水平和综合工作能力在县城屈指可数。几年后,就被提任为重点小学的校长。她是多年县、市、省乃至全国的优秀模范教师,并赴京参加了授奖大会。她家墙壁上的像框就挂有“全国优秀模范教师表彰大会”的合影照和她抱腿患之躯、登上八达岭长城顶端的单人照片。“不到长城非好汉”,姑姑是个意志坚硬的人。
正因为姑姑的杰出才能和校长之职,“文革”中竟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和“走资派”的'黑帽而遭受批斗打击,那是姑姑最憋屈最痛苦的日子。后来,每提起那段荒诞无稽的经历,姑姑总是淡然自若。s见曾批斗过自己的同行,也是胸无芥蒂,“一笑抿恩仇”。姑姑是位遇事提得起、放得下的宽宏大度之人。即使因为热衷于教育事业而遭受过莫大冤屈,但她的敬业之心依然故我,无怨无悔,且引以为豪。
姑姑对我很关心,在我读中学期间,经常会过问我的学习成绩,希望我能考取重点大学。我受到姑姑的激励,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拔尖,只因始料不及的“文革”,才使我的大学梦化为泡影。
自姑姑工作后,我单独几次去了南丰玩,瞻仰过“唐宋八大家”曾巩读书的故地,对子固亭、墨池、读书岩留有深刻印象。在子固亭的栏杆边,姑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读书能如曾子固,何愁成绩不优秀。
姑姑三十八年的尽心竭诚,可谓桃李遍天下。每逢假期,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遇到昔日教过的学生、而今返乡探亲的游子,一个个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那是姑姑最开心的时侯。一声“桂老师好”的亲切问候,顿会使姑姑饱经沧桑的脸庞,绽放出最真最美的微笑。
姑姑有多次调离南丰到更大城市去工作的机会,但她早已视南丰为第二故乡,对其爱之深沉,难于割舍,终生不离不弃。她说,南丰是蜜桔之乡,人情就如蜜桔样甜,在这里一辈子都挺开心。
姑姑养育了三儿一女,除老大退伍复员在省城工作外,其它都在南丰坚守。
姑姑心地善良,极重亲情。在我们家下放农村最艰难的时期,她毫不犹豫地接纳了我的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去南丰读书,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为他们z后来的人生之路,做了最好的基础铺垫。
姑姑退休后,不少学校抛出了高薪聘请的橄榄枝,但均遭婉拒。姑姑说,人到年纪退休了,就该让位于年轻人。正是颐养天年享福的时候,谁知厄运在悄悄降临。她因一段时间的血尿症状,经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膀胱癌,请省-附院泌外科主任来南丰做了手术。手术很理想,家人暗自庆幸。但不幸的是两年后,残存的癌细胞转移到了肝脏。-位天娇,香消玉殒,11月13日永远离开了家人。我们兄弟姐妹和叔叔等数人赶去南丰参加了姑姑的丧礼。出殡那天,县城自发的送行者密密匝匝,挤M了街道,为这位德才双馨的老教育工作者扼腕痛惜,送上最后-程!
人生就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沟沟坎坎、风风雨雨;不会总是-马平川、-帆风顺、-路福星、一厢情愿。福耶?祸耶?孰喜?孰忧?躲不开,避不及,藏不住,逃不过。也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虔诚地祝愿天堂的姑姑永远快快乐乐!
篇7:姑姑月英散文
姑姑月英散文
很早以前,姑姑月英就嫁在我们村东门口的石家。
姑姑并非祖母的亲生女儿、也非父亲的同胞姐姐。不过,从我记事起。家人便让我称她为姑姑。这多年来,两家也是按照乡俗作为亲戚关系,过节过年更是互相走动来往,尤其是遇有双方家庭的婚丧嫁娶的大事,也是作为主要亲朋来行事,这些作为也是村人都早已认可的事实。这都因为月英姑姑是一个苦命的人儿,从小失去了父母亲,从小就长期得到祖母的关爱,成为了祖母事实上的女儿。
在我们村里,月英姑姑是一个非常聪明伶俐的人。上世纪50年代,她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农村接生员培训班,在这个接生培训里,她学到了孕妇生产和产前保养、护理、检查等有关知识。两个月的培训结束后,她便在一个名叫风莲的女医生的指导下,做起了村里的接生员。这一职业,她一干就干了五十多个年头。今年的正月初一,我同妻子回村看她。看到姑姑却是很苍老了,她已进入古稀之年,过了这个年就76岁了。不过,姑姑的精神头还很好,见了我们的到来,很是乐呵高兴,同我们热情的说着一年来的喜事或者伤心的往事。但我明显地看到,姑姑在过去的一年的心情还是很快乐的,喜气的事情要比让她伤心的事情多得多。
年前,姑姑最小的孙女出嫁了,按姑姑的说法就是:“这些孙子孙女们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就是老了,真离开这个世界也放下心了。”姑姑的一生中只生了表姐这一个女儿,我很小的时候,表姐找了个翼城县名叫石江红的小伙子做为倒插门的女婿结了婚。但这样的结局,对于一生争强好胜的姑姑来说,心里总难免是个终生遗憾的事情。所以,在姑姑的一生中,始终把我当做她一个亲人来对待。或许,她的一生中没有个儿子,这也便使她对我这个侄儿倾注了更多的深情。
这些年来,因为常年在外工作,同姑姑的平时接触就比小时候在村里时少了许多。但这些年来,在我的生命里却一时一刻也没有放弃对姑姑的亲情。曾经面对我妻子谈到姑姑对我的关怀和深情时,动情地泪流满面。姑姑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好女人。因为,我们兄妹五人及我的两个孩子和弟弟的孩子都是姑姑接生的,也就是说她亲手接生了我们这个家两代人的生命。那次,姑姑很是兴奋和自豪的对我说:“村里还有我接生过的一家三代人。”听到这里,我就用很是崇敬的目光注视着姑姑那张憔悴苍老的面容、那头经过岁月磨砺而变成霜色的头发。很难想象姑姑的一生中共接待了多少个小生命。因为姑姑的接生手术做得好,所以,不仅仅是我们西海村,就是邻近村的东海、南韩、羊舌、王村等村的人家,遇到要生孩子时也专门来请姑姑接生。
有时候静下心来,便回想起同姑姑往日的记忆。又深深地感受到姑姑是这个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女人。因为,她是一个迎接了新生命50个年头的女人。
姑姑的一生接生了无数个小生命,但姑姑却不能像现在的妇产医院,接生一个小生命就收取产妇家数百元的手术费。这么多年来,姑姑每接生一个孩子,也不过只收主人家送给的二尺布料,仅能给自己做两双鞋的面料。生活宽裕些的主人家也不过给姑姑扯上一件衣服就算事了。对于每个接生的'人家,无论人家送她点什么礼物,甚至不送她任何的东西,姑姑都从不计较。她认为这只不过是主人家以这样方式承认她的劳动和付出就行了。她并非就要用这种付出来为自己或自己的家庭带来多么巨大的收入。
这些年来,姑姑付出的是自己的青春和有限的生命。因为,每接生一个新生命,姑姑都要伴着监盆的母亲渡过一段相当长的时光。
姑姑说:“七十年代,有一回给村里一个年轻媳妇接生,但那个媳妇的胎位不正,为了摆正胎位,顺利生产,整整在那个人家待了两天两夜,才算安全生产。”那是个天气非常炎热的夏季,但怕产妇受风着凉,屋中的窗和门都遮掩得很紧,不到一天下来,她的浑身上下就起了一身痱子。更别说,在那两天两夜里,姑姑流过多少的汗水,耗费多大的精力。听过姑姑的话,我就想:姑姑每一次的经历,都付出了她更多的心血。因为,如果是一次顺利的接生,姑姑是不会怎样的记忆犹新。但不知那位当年姑姑为他辛勤付出,拯救了他的生命,如今已经娶妻生子做了父亲的人,还可曾记得姑姑这位农村接生人为他当年的付出。
这多年来,姑姑就是在用自己的双手,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生命。但姑姑也在这样充实忙碌和艰辛的日月里渐渐的衰老了。
今年的正用初一,当我与妻子与姑姑面对而坐时,看到她的头发全白了。虽然,她对我们谈笑风声,但从她的语气里,还是可以看出她这一生走过来的不容易。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经济的所限,在广大农村根本没有增设过专职接生员,所以姑姑平常的日子里,还得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当时的生产队里劳动。在我的记忆中,姑姑同姑父二人,很长时间里就是为生产队里饲养牲口。七十年代初,姑姑和姑父就在村东南山岭上的饲养处住了四年多时间。
因为,我们村80%的土地为山坡地,加之那时的使用化肥还不普及,交通运输能力又非常差。要想往坡地施些牲畜粪那就太难了。所以,生产队就决定把原在村里的饲养处搬到远离村庄的坡上去。这样一来,就给饲养员们增加了巨大的劳动强度。首先是解决人畜吃水的问题。就见姑姑或姑夫每天都要架起牛车,装上一个汽油桶改装的大水桶艰难的到远离住处几里远的滩地的泉水边往坡上运水,常年累月就是以姑姑和姑夫不懈的努力,解决了这些牲畜们的用水,又窄又长的土坡道上,留下了牛车辗扎过的深深印迹,更留下了姑姑、姑夫透着艰难的脚印。
运水只是姑姑、姑夫日常劳作的一个环节。他们还要每天抓紧时间给这些牲畜们铡草。只见,姑父把人腰粗的草把塞进铡口时,姑姑就得猛力的压下铡刀柄。那力气是一个一般农村妇女难以做到的。上小学的时候。每逢星期天我总要到东岭上的饲养处里看望姑姑和姑父。那一回,看着姑姑单薄的身影,在艰难的压下铡刀木柄时,我拉着她的衣角悄悄地说:“姑姑,等我长大了,我来给你铡草。”姑姑听后,一下抱得我的头,一边扶摸着,一边低声地对姑父说:“今天就铡这些草吧……我带娃到凡店集上喝羊汤去。”抬头时,姑姑的眼泪滴落在了我的脸上。那天,姑姑用二角钱给我买了一碗羊汤和一个白面饼子,但她自已却没舍得喝上一碗。现在想起来,不是姑姑不想渴上一碗羊汤,而是姑姑那时的口袋里可能就没有更多的钱。
今年的正月初一,当我给姑姑留下一点零花钱时,姑姑还是说:“姑不要,姑知道我娃在外也不容易,还有两个儿子要上学哩。”我听后,心一热,眼泪就要流下来。我在心里想:“姑姑,您这一生总是想着别人,哪里真正想过自己吃和穿?”姑姑的一生就是这样过渡到今日。其实,姑姑的一生何止是这些呢?
曾记得姑姑说过,七十年代初,一个风高夜黑的冬夜,村里南头石家一媳妇要生孩子,家里人急忙前往东岭的饲养处去请姑姑接生。冬夜里,姑姑听到来人的叫喊声,就像一个战士听到了上前线的命令一般,迅速的起床,收检好接生用具就同来人往村里回,想不到下坡拐弯时一个闪失,一失足便跌到路边一个被雨水冲涮的一米多深的水沟里,脸被沟槽的酸枣刺划破了,头发也被水沟边的酸枣刺刮下了一束。但姑姑从水沟里爬起来,继续咬着牙忍着痛,同来人向村里走。这些年来,每当回想起这些情景时,我就想:“姑姑那个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她”。
姑姑现在已经是七十六岁的古稀老人了。我真心的希望姑姑在有生之年能够快乐人生,渡过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因为,姑姑的一生迎接过无数个新生命。这些茫茫众生都会在保佑着她,都会在为她的人生祈祷,都会在为她的幸福祝愿,我同我的家人更是祝愿姑姑人生快乐,更惦记着在她来年的寿辰时,我将很是虔诚的给她磕一个头,以表达她这一生对我无尽的关怀和深情。
篇8: 又见姑姑时散文
又见姑姑时散文
姑姑家和娘家相隔仅二里路,我只是偶尔在回娘家时顺便去看望她一下,一年也就一两次。但是,她知道我搬到新楼后乘公交车匆匆地赶到了县城。
当姑姑出现在我面前时,她高大的身躯看起来显得枯瘦,走起路来步态还有点蹒跚。姑姑今年花甲有余,由于腰疼,背明显得驼了,每上一层台阶看上去都十分吃力。我清楚得看见她脸上的皱纹深深地嵌进额头被汗水浸润,眼角的微笑也被鱼尾纹挤得满满当当,再加上耳朵的不灵便,我们交流起来很吃力。我在一边只能当听众。看到这一切,真是心酸填满胸啊……
今天,姑姑还和以前一样,她笑眯眯地坐在沙发上和我拉起了家常:“三个闺女和外甥女都安顿好了,也不用我操心了!丑三(儿子小名)的大孩子念书、小孩子喝奶粉都得花钱,开销太大了!我们就出些力、受些罪帮帮他。孩子们也都知道孝顺。闺女给买下了助听器(来我家没有戴),外甥女给买了衣服。她们知道我腰疼时,还多次争着要带我到医院牵引,都被我谢绝了:“人老了该是这样了,又不影响下地干活。等冬天不忙了,有空了再去看吧!”此刻,她的脸上像盛开的山桃花,连额头上的皱纹也染上了红晕。是啊!天下母亲都一样:孩子们好,自己就会更开心。
姑姑从来都是这样苛刻自己的。她为了孩子起早贪黑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一年四季忙忙禄禄的只求孩子们个个生活过得舒心快乐;只求孩子们个个平安健康幸福久长;只求……她勤俭持家,生活简朴。穿的鞋是上高中的外甥女退下来的胶鞋;平时穿的用的也都是一省再省,省下来添孙子、给外甥……
姑姑不但勤劳,还对文化更加热爱。由于我的奶奶在她10岁时就去世了,姑姑小学毕业后就过早地承担了家务,所以她把对知识的渴求都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她育有三女一男。由于早年小姑子全家遭到不幸,她就把年幼的外甥女也收养在自己家中。在她心里孩子们始终第一,无论自己再苦再累,在孩子们的学习上她总是给予大力支持。三个女儿不负期望个个脱颖而出,有了自己稳定的工作:医生、教师、警察;外甥闺女嫁在榆次也过得很好;唯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儿子。他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收入少,要养活一家四口,是有些不太宽裕。于是姑姑扛起了家里的重担,让有木工技术的姑父安心外出打工。过重的负担,让姑姑的身体提前透支。但她从没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反而每天笑眯眯地面对一切。
虽然姑姑的身体都这样了,但她总是舍不得去休息一下。听父母常常说起姑姑:地里、家里都是一把好手。无论冬夏春秋,每天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做饭,喂鸡、狗、猪、猫;农忙时,每天只知道扛起农具下地劳作;天阴雨下,她就在家做点零碎营生。太阳初升到日暮西山,总是忙忙碌碌停不下勤劳的脚步;还听说前些年,她利用家中的缝纫锁边机为乡民缝衣锁边,挣点零用钱填补家用。她的勤劳有目共睹,就连走亲戚都是来去匆匆,亲戚挽留也不肯留下来吃一顿便饭。她总是说:“家里走不了,没人照看那些长嘴的。”
此刻,面对满脸沧桑的姑姑,往事一幕幕地在我的眼前闪现:姑姑虽是典型的农村妇女,但她总是把全都的感情都倾注在别人身上。只求奉献,只讲包容,不曾居功,不图索取。她终年劳碌却不舍得买一件新衣服,不舍得花一分钱,不舍得吃自己家鸡下的一颗蛋……记得,有一次去姑姑家,临走时,她给我拿出一些笨鸡蛋,伸出满是老茧,缠着胶布、粗糙的、骨节有点变形的双手递给我:“给你小儿吃了吧,十来块也不卖,孩子们分开吃了好,自家鸡下的,没喂饲料。”接过姑姑递过来的鸡蛋,我感到喜忧参半!喜的是姑姑对我的`温情依旧,忧心的是岁月留给她苍老的印记,让我感到无限的心酸。
还清楚地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和同龄的表妹一起玩。因为彼此年龄一般,又离得近,所以我们不是她来我家就是我到她家小住。那是八十年代初,农村生活远远不如现在。姑姑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连外甥女在内的五个孩子都需要照顾。让我记忆犹存的是,每次做饭时姑姑总是做两种,她们吃杂面条,给我和她外甥女吃白面条,偶尔还会在我的碗底放颗荷包蛋。临走时,她还会到自家开的小卖部里偷偷地给我拿些学习用具,难怪她的婆婆常常在我们姐弟到她家时,总会死死地盯住我们的口袋,生怕东西都飞进来被我们拿走……
“我得走了,再晚就赶不上公交车了!”姑姑的话把我从往事中拉回来。看着历经沧桑的姑姑,我劝她小住几日,她还是那句话:“家里还有长嘴的等的吃,地里也该忙了。现在条件好了,都不用人工耕种了。有旋耕机、播种机虽然是省事啦,可我也得回去准备化肥种子,自家种上些菜蔬孩子们就不用老花钱去买;米也贵了,我种上他们就省得再买了,在城里居住开销越大了。
望着姑姑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的鼻子酸酸的。人生能有几年,养儿育女,看孙子带外甥,不知不觉就老了。姑姑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是时候放下重担好好歇一歇了!我希望再见姑姑时,她将不再辛劳,而是悠闲地坐在家里享受安逸的生活,幸福地颐养天年。
★ 什么叫你散文
★ 一声响鞭散文
★ 依依夕阳红散文
★ 一只年轻的手散文
★ 墙矮风不阻-散文
★ 记事散文:老梨青
★ 滴泪的文字的散文
【姑姑散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情感散文:躲了谁?远离了谁?2023-06-15
奶奶的散文2023-09-18
读莫言散文有感2022-07-21
私语张爱玲2023-04-01
刁蛮小妖精散文2022-12-26
对饥饿的记忆散文2023-08-02
莫言小说的个性评价2024-02-04
莫言红高梁读后感2023-08-13
莫言《香水》读后感2022-07-30
汪曾祺的散文《花园》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