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饥饿的记忆散文

时间:2023-08-02 08:05:0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饥饿的记忆散文(精选12篇)由网友“漏雨漏漏电”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对饥饿的记忆散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对饥饿的记忆散文

篇1: 对饥饿的记忆散文

对饥饿的记忆散文

六月六,担新谷。当田野里的稻谷,被农历六月灿烂的阳光和温暖的风,在几天之间吹染成金黄色的时候,叫我们这群小孩子盼望已久的尝新节,就伴随着第一绺金黄的稻谷被父亲母亲们收割,如期而至。

江南三月好风光,草儿肥,苗儿长,桃红李白油菜儿黄。可是,在我的少年时代,这大好的春光,总是抵挡不了饥饿带来的惊慌。先年在生产队上分得的不多的稻谷,差不多已经见底,今年的早稻,还刚刚插下去,离收割还早着呢。在这个时候,在地里和田野的各个角落蓬勃生长的菜蔬,甚至野菜,就几乎成了我们的主粮。先是牛皮菜,在冬令蔬菜将尽、春季蔬菜还没有开花结果的时候,牛皮菜就被母亲变着花样,盛在了我们的碗里。牛皮菜将将吃完,新春的当令蔬菜便如及时雨般地接上了,四季豆,豆角,运气好的话,南瓜的瓜花儿也有了。从农历三月到五月底,盛在我的碗里的,几乎没有几粒米,翻来覆去,就是这些蔬菜在打转。这些绿色的菜蔬吃呀吃,吃得我们的脸皮都是绿的。饥饿从每天清早醒来开始,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直到晚上在饥肠辘辘中又睡过去。

终于,当阳光越来越热烈的时候,我们迫不及待地等来了尝新节。

具体哪一天过节,是没个定准的。在六月初的某一天,大人们审视一眼正在田野里茁壮成长的水稻,觉得哪一片田,在某个日子可以开镰了,就将第二天第三天,定为尝新节。这开镰的日子,往往是提前的,地里的稻谷,还没有熟透呢。但乡亲们已经等不及了,已经饿了多久了啊。开镰的那一天,队上所有的乡亲,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七八岁的小孩,全部站在田埂上。队长迎着清晨嫩嫩的阳光,轻轻地说一声:“开镰吧。”几位年轻的婶娘,就走进稻田,“沙沙沙”地将稻子刈倒,整整齐齐地码着。当打稻机转动的声音,在空旷的田野里清脆地响起的时候,我们这群十来岁的小孩子,便忍不住地欢呼雀跃起来。能够吃饱肚皮的那一天,终于快来了呀。

大人们也在欢呼雀跃着。新收的稻谷,当天就均匀地倒在晒谷坪里晒干了,晚上的时候,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每家每户便都分到了新鲜的稻谷,散发着清香的稻谷。尝新节一大早,队上的精壮劳动力们,就被队长一个个派去塘里捞鱼。大草鱼,大鲢鱼,在一片吆喝声中,被捞了上来,集中到了大木盆里。而鲤鱼、鲫鱼和小鱼小虾,则是谁捞着归谁啦。到了中午时分,眼见得差不多了,就将鱼儿归到一处,每家分那么一条两条。也不精细,有个大致就行,谁也不去计较的。高高兴兴提了鱼回去,母亲在家里做的新米饭,早已经香遍了整个屋子。那久违了的醉人的饭香啊!带着田野里淡淡的泥香、幽幽的花香,带着六月的阳光香,也带着乡亲们的汗香,在柴火的炙烤下,在满屋子里打转,直冲鼻子,再顺着鼻子,冲击肺腑。除了饭香,还有鸡肉的香味,还有过年时节留下的腊肉的香味。要是整个村上都在同一天过尝新节,那说不定还有新鲜猪肉的香味。各种各样的香味,在整个村子里飘荡,叫我们觉得,尝新,竟比过年还要令人神往。

过了尝新节,盛在我们碗里的,不再是青青的蔬菜甚至野菜,而变成了喷香的'大米饭了啊!

每年的尝新节,就是我们从饥饿到温饱的渡口。它把我们送到了幸福的彼岸,让我们的身体,在米饭的滋润下,褪出菜色,茁壮成长。我们能感到体内的骨头,在“吱咯吱咯”地拔节,我们能感到殷红的血液,丰满地布满我们的脸颊。尝新节,那是我们在饥饿得内心发慌、全身发软的时候,久久盼望着的节日啊!

是的,根据记载,尝新节并不是汉民族的节日,只是南方苗、瑶、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的节日。那多数也是对由对食物的敬畏而衍生的节日吧?我的故乡,离苗、瑶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不远,入乡随俗,在饥饿的年代,也就有了这个节日了。由于没有固定的日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故乡饥饿问题的解决,这个节日,已被乡亲们渐渐淡忘了,也被我淡忘了,只在记忆中如一面旗帜,在那儿隐约地飘摇。就在前两天,一个老家新化山区的朋友对我说,六月初五,他母亲叫他回家,过尝新节。我才清晰地回忆起来,当年,少年时代的我,是那么热切地盼望着这个节日的到来!

我突然觉得,我已经那么长时间,没有品尝过饥饿的感觉了!

篇2: 曾经的饥饿记忆散文

曾经的饥饿记忆散文

岁月流逝,许多事淡忘了,一些事已从记忆里退去。但也有一些事,虽说过去了几十年,我却依然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一辈子忘不了。

那最忘不了的,就是曾经的饥饿记忆。

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农民生产的粮食国家统一收购,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都由国家供应。但供应的量少,很多人家不够吃,尤其多子女家庭。我家兄弟三个,米不够吃,靠瓜菜代,代得最多的是番薯。可是,番薯吃多了,烧心、胀气、吐酸水,胃不舒服,不懂事的我们就嚷嚷着“不要吃番薯”。小弟弟更是成天哭闹着“要吃米饭”,后来又得了病,本来身体就孱弱的他,更加骨瘦如柴,可怜三岁多就死了。记得妈妈把断气的小弟弟紧搂在怀里,哭着说“三崽,你不是说要吃米饭吗,妈妈给你蒸了一大碗饭,还没吃呢,你怎么就走了呀!”

与三年困难时期的大饥荒比,这只是发生在我家的一次粮食困难。

这次粮食困难,对我母亲来说,是参加了一次应对饥饿的预演。但在预演中,她失去了自己的“三崽”,是个痛苦的失败者。因为失败,她对粮食紧缺、一家人没有饭吃的日子感到十分的恐惧;因为失败,她更加拼死拼活地辛勤劳作,总想多收成点番薯、豆子,以备荒时;因为失败,她更加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以避免或应对家中可能发生的缺粮危机。“常把有时当无时”,是我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别说荒年,就是年景不错,收成好的时候,她也是节俭度日。她说“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米明日忧”,“丰年要想到欠年,要细水长流,不能家无隔夜粮。”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经历过那段没饭吃的可怕日子后,我母亲几乎总是不忘为家里备粮备荒。

1959――1961年,饥荒席卷中华大地,人们都笼罩在饥饿的恐怖气氛里,那些年,时有某地又饿死人和某地方人相食的传闻。我虽未曾亲见路边饿殍,却的确看到不少由于营养不良而全身浮肿的人,也常常看到来自安徽、湖南出来乞讨的饥民。因为我老家赣西与湖南湘东的茶陵、攸县交界,所以从湖南那边过来的饥民更多些。1960年底前,我老家的饥饿情况还不很严重,比湖南要好些,那边来的饥民还能在我们村子里要到一些吃食。进入一九六一年三月后也不太行了,村子里各家的存粮越来越少,一些人家已经没有饭吃了,大家开始感到饥饿的威胁,自身都不保了,便无以施舍。外来路过村里讨不到吃食的饥民饿得没办法时,看到谁家的菜园里有可吃的蔬菜,就偷偷地溜进去采摘。

一次,有一个妇女带着一个小男孩正在我家菜园里采菜,我便喊来了妈妈,可妈妈一看,不但没有喊停她们,反倒转身进屋装了一大碗半干不稀的烂巴饭出来,递到那个女的手上,说:“你们都吃一点吧。”那个女的当即“扑通”一声在我母亲面前跪下,眼泪夺眶而出,说:“大姐,救命恩人啦!”,后来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样做,她说:“那孩子饿慌了,你没看见他吃生菜叶,恐怕两天没吃饭了,太可怜啦!”说着,妈妈竟伤心地抹起了眼泪。我母亲是个苦命人,她对穷苦人特有同情心。

1961年5月后,这是最困难的时期,不少人家的存粮都吃得差不多,快顶不住了,怀孕快要生产的龙田姑姑家,情况怎么样?那天我和爸爸拉车路过龙田,爸爸带着我去姑姑家看看,只见煮好的稀粥里没有几粒米,爸爸回家就对妈妈讲了这事。第二天,妈妈就叫我和弟弟背二十斤米送去姑姑家,同时反反复复叮嘱我们:“到姑姑家放下米就转身回来,千万不要在姑姑家吃饭。”二十斤米值不了几文钱,但在饥饿和死亡的威胁面前,这可是救命的粮啊!

为了应对持续饥饿带来的死亡威胁,我妈妈是早有思量、安排的。当邻居家还在吃香喷喷的大米干饭时,我妈妈就开始用大米拌合着杂豆或番薯在一起煮烂巴饭了;当人家的孩子还在放开肚皮任吃饱的时候,妈妈早就让我们只吃“七分饱”了。妈妈这样做的良好效果,一年多以后就显现出来了。当邻居家的孩子端出来的是照得见人影的稀粥时,我们家却还能吃上能称之为烂巴饭的饭。再后来,村里头一些人家,已陆续出现了断粮的情况,不得不挖蕨根回家磨粉当粮,甚至上山挖野菜回来充饥。我们家每个孩子,一餐还能吃上一碗还算浓稠的稀饭,每隔三、两天,妈妈还会煮一餐大米和杂豆混合在一起的`干饭吃。但是,一餐一碗稀饭,对于我们几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哪里够啊。我们还是成天饥肠辘辘,有时候头晕眼花,饿得发慌,那饥饿的滋味真不好受。

我父亲拉板车,干的是重体力活,一碗稀饭怎么能顶得住,想来他更是饿得慌啊!对于我父亲,饥饿的滋味,不仅是胃里的不适感觉,更有心理和感情上的隐痛。一天到晚,累死累活地干,孩子们连饭都吃不饱,他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婆孩子,有点心灰意冷,我曾听他对母亲说:“天天挨饿,万事休矣。”不过,父亲说归说,实际上,为了孩子为了家,他忍着难耐的饥饿和心中的隐痛,自己就像一匹可怜的老马,天天早出晚归,默默地拉着车、“驮”着货。

妈妈当然知道,孩子们一碗稀饭不够,丈夫一碗稀饭更不够。家里虽然还有点粮食,煮个把月的大米干饭,让孩子们和丈夫天天吃个饱也没有问题,但吃完这个把月又怎么办呢,谁知道这可怕的饥荒还要拖多长时间呢,我妈妈的想法是“只要能吊住这口气”,就要尽量省着吃,才能多对付几天,只有熬过饥荒,全家人才有活路。

为了在饥荒中能多熬些日子,母亲只能不舍地让我们在死不了的饥饿中“吊住这口气”艰难度日。在长久的饥饿中,有时候做梦饱餐了一顿,也觉得挺过瘾的。那时,是多么渴望能好好吃上一餐饱饭啊,觉得能如此那就很幸福了。我们公社有个敬老院在山上,里面有二、三十位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他们都是无子女的军烈属和五保户。每个月,我父亲要上山几次,给老人们运送油盐柴米和一些生活用品。那两年,我最爱跟父亲推车去敬老院。原因无它,就因为中午能在那里饱饱地吃一餐大米饭。为了让我和弟弟能去那里吃上一餐饱饭,父亲就让我和弟弟去那里送货。敬老院的老人,对我们很好。每次去,饭菜给得足足的,好像就怕我们吃不饱似的。而我和弟弟当然也不客气,不吃到打饱嗝、肚子撑,是不会放下碗筷的。其实,当时也没有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记得几次去,都是辣椒炒豆腐,一个青菜,或是一个南瓜什么的(这些菜都是敬老院的老人在山上种的,豆腐也是自己做的),但我们吃得很香。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食物最香的原因,不是出自多好的厨子之手,不是多么优良的食材,而是――只有在饥饿时,你才会觉得,食物会让人感恩,也会让人流泪,更会让人铭记。”

那场梦魇般的饥荒终于过去了。那个时候,我家兄妹四人,都在长身体,妈妈常用“宰条牛都吃得下去”来形容我们的能吃。在那场大饥荒中,我们都能安然地活下来,多亏了我母亲的思量和安排。因了她的睿智和努力,才使我们战胜了饥饿,能够熬到政府开仓放粮的那一天,迎来了改革开放、92年取消全国粮食统购统销和今天真正的幸福时光。那场持续三年的饥饿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它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也是我们这代人的集体饥饿记忆。对于这个世界来说,饥饿并没有离去,还有近10亿人没有摆脱饥饿。如今的中国市场上,虽然农产品琳琅满目、供应充足,但是天灾与人祸,都可能造成饥荒。现在,酒醉饭饱后的人们,到底有多少人还记得住那种饥饿的感觉呢?如果忘记了饥饿,不把它当回事,我们稍有不慎,应对不当,都可能铸成大错,至饥荒重来,饥饿再现,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啊!

唤醒饥饿的记忆吧,因为饥饿离我们并不遥远。

篇3: 说饥饿散文

说饥饿散文

前几天突然想起以前吃过的青麦仁,老家人称为“冷冷”,青麦仁是小麦已经饱满但还未熟,吃起来清新爽口。有朋友说,饭店里偶尔有,速冻加工,放在冰箱里。有朋友说,五月里老家有人卖这个。有朋友谴责,纯粹是糟蹋农民的粮食。我对朋友的愤怒不以为然,心里非常想念那清香的味道,希望有机会能一饱口福。

如今食品极为丰富,在大家追求各种舌尖上的美味和担忧食品的种种不安全之时,我却经常想起就在三十年前,很多人还吃不饱。听说1980年分田到户,之后农民才能四季都能吃饱。我父母是教师,小时候我是城镇户口,有国家供应粮。老公家在农村,他是兄妹四人中的老大。婆婆说:“他们小时候经常吃不饱,稀饭能照见人影,孩子们很懂事,从不说自己没吃饱。”婆婆当时对子女们最强调的'一点就是不得眼馋邻居家的食物。她说很多孩子盯着别人手里的食物流口水,很丢人,她不容许自己孩子也这样。每年春天,家里没粮了,公公就去姨夫家借粮食,姨夫家日子比较好,借了粮等秋天收了庄稼再还回去。他们一直很感激姨夫一家,姨夫不仅在他们困难时帮助他们,还往往借出多,收回少。

我听了后,心里总是对吃不饱这件事挥之不去。吃不饱该有多难受,吃不饱还不说出来,看到别人吃东西,还不得“相嘴”,老家称之为“相嘴”。听说以前青黄不接之时,有人把嫩玉米磨碎煮了吃。还听过一个很悲的故事:1942年有一个人快饿死了,他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二十年后他出生后碰上灾荒,又饿死了。

我经常喊“饿死了,快饿死了!”结婚那天很忙,我又开始喊饿。婆婆听了先没吭声,后来忍不住说,结婚这天不能喊饿,有喜神保着。我暗暗吓一跳,不喊了,可是真的很饿。

有一次,妹妹家仓库货物被盗。我老公立马过去,我跟着去了。他们忙碌一夜,天要亮时,我快饿昏了。妹妹没有手边放零食的习惯,她仓库里的办公室找不到一片饼干。附近店铺还没开门,我转来转去,恨不能在仓库的老鼠洞里掏一点食物出来。我是1942年饿死的吗?怎么这么扛不住饿!

《1942》电影播放时,我想带婆婆去看,后来还是算了,怕她受刺激。婆婆说她父亲是饿死的,饿死的人最后只想着各种好吃的。一次我乘长途车回老家,中午一直等司机停车吃饭,一直等,一直等。车上几十个人,大家都没提出停车吃饭,我想反正会停车的,等吧!那天我上午匆匆忙忙去车站,早饭吃的少,没到中午就饿了。到一点钟司机停车时,我已经饿的出现幻觉,似乎闻到我最喜欢的菜粥的味道,那次真是饿狠了。

前两天儿子生日,晚上七点老公回来说,知道我扛不住饿,他事情没办完就回来和我们一起吃饭了。其实那天我手忙脚乱一直忙着做饭,倒没着急他回家,再说我在家里,能怎么饿呢?老公知道我扛不住饿、知道我饭盛的多,吃得少,经常吃我的剩饭。小学时候,舅妈坐月子,小姨带我去看刚出生的小表妹,当地坐月子的人家里有很多馓子。舅妈母亲给我们泡馓子时问我,一碗吃得了么,我看着香喷喷的馓子,使劲点头。结果油炸的馓子在开水里浸泡后,越吃越多,放了很多糖,又甜又油还泡开来很多,我怎么也吃不下了,小姨只好吃完自己的,又吃完我剩下的。那天回来的路上,一路挨小姨好一顿埋怨。小时候在外婆家,我几乎每次碗里剩饭,小舅舅只大我几岁,经常端着我的小洋瓷碗,绕着屋子追我,让我把剩饭吃完。结婚后,老公吃我的剩饭已经习惯了。唉!吾日三省吾身!省完了怎样还怎样。我老是盛那么多饭,是怕自己吃不饱吗?听说有一位大姐,经历过饥荒,差点饿死,后来她有钱了,但是家里一直备两大口袋面,吃完就补上。她说钱再多,没有看着两口袋面心里踏实。

昨天和朋友去泰州溱湖一日游,导游说下午的采菱活动提到上午,中饭延迟到两点。大概周六游客多,定点饭店忙不过来吧。我们6点前起来,7点出发,10点到溱湖,然后在中午又热又饿去采菱。虽然我们带了很多零食,可是体力消耗很大,没正经吃饭总觉得少了一件事。在湿地公园我买了一碗豆腐花,买了一份油炸小鱼。朋友是个讲究人,她觉得豆腐花需要某种材料凝固,不健康。油炸小鱼担心地沟油,也不健康。她不买,不吃,只吃带来的零食。我看着摊位上的玉米和红豆汤,都想买,可是手里拿不下,朋友又催我走。唉!我这是有多饿啊!后来我还是饿,很后悔没买一个玉米。

周围遍布吃货、吃货君、纯洁有爱吃货君,我却只想着别挨饿。我的追求是否很让人鄙视呢?

吃好吃坏,吃饱就行,有得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篇4:饥饿的雪散文

饥饿的雪散文

这夜里,雪在下,零零星星的雪花落在面颊上,有点冰冷。

雪是白的,夜空里的大地也是雪白的。雪白的路面上,就留下无数的脚印,深深浅浅,踏上去,还咯吱咯吱地响。

那会是谁的脚印!留在了雪白的路面上,歪歪扭扭,这里面还印着一行小些的印迹,很轻很浅,像是个孩子。

遁着这些脚印走下去,我竟然在寻找着另一个雪天。

是几十年前的一个大雪天。那场雪下得很大,一夜间,这雪就埋掉了整个山村。寂冷的世界中似乎没有了生命。

我们拉开窑门,门槛已被积雪淹住,我们拼命地用扫把推去,畅开一条通往院门的小路。正当打开门时,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声。我们奇怪!这死寂了一夜的雪地里,怎么会有人语!而且还像在我们的门外。

眼前的一幕,让我终生不敢忘记。那是近尺厚的雪地里,孤冷冷地立着三个人。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父亲是窑头上住着的兴子,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大女儿才八九岁,小儿也就六七岁。在这雪花纷飞的雪地里,他们木呆呆地立着,孩子的头发上已经彭松着一团冷雪,兴子的脸依旧是半透明的浮肿着。听到开门的声音,那父亲便咕咚一声跪了下去,孩子也随着扑伏在地。

我们吃了一惊,慌忙跑上前去,想扶起他们,兴子就是不起,拉着孩子又去磕头,嘴里颤巍巍地说:谢谢救命之恩呀!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们。他们的眼里含着泪,泪中也融进了雪花。望着孩子那冻的通红的'小手,我们的眼里也滚出了泪珠。

总是一个饥饿的冬天,没有粮食,他们便去挖野菜,连根须都煮了水,没有钱去买盐,黑苦的野菜竟使他们浮肿成了透明的脸,失却了人形。我们于心不忍,将剩下不多的高粱分出一斗,包上一袋土盐送去救命。

大雪的清晨,他携着儿女抱恩磕头。我们那里能受得这样的拜呀!在这饥饿的雪天里,我们都在承受着生命的考验,拿出的也就是维持他和孩子生命的一点口粮。

他们恋恋不舍地离去,扯着孩子的手冰冷的像一块石头。望着他们艰难地爬上那道雪坡,在纷纷扬扬的雪花里,那爷儿三的身影渐渐被雪融化了去......

留下了,就是那歪歪扭扭,轻轻浅浅的脚印。

我的泪一直在流。仰望天空,灰蒙蒙的天上,有千千万万个灰色的点子在狂舞。那还是轻飘的雪花吗!倒象一群狂魔,飞舞着万千支冰冷的利剑,不停地刺着我的肌肤,伤痛我心。

这,就是黄土地哪!就是在这块土地上世代生存着的人哪!我无法宣泄内心深处那种伤痛,便张大了嘴,仰面向天,任凭那刺骨的寒剑刺其肤,让那冰冷的雪花与泪水洗面。

这饥饿的冬天,饥饿着的雪。

我仍踏在歪歪扭扭的雪印中,那是一大一小的脚印。兴子,那满脸浮肿透明的痛苦模样和那两个孩子的眼泪,让我心感觉到了冰冷。几十年去了,兴子还在这个世上吗?那两个饥饿的孩子呢?!

在这冰冷的雪夜,我还能想到什么!

望着这零零星星的雪花从空中落下,我又感觉到了饥饿,仿佛又看到了那饥饿着的雪和雪里歪歪扭扭的脚印......

篇5:饥饿与脾气散文

饥饿与脾气散文

一个人在饿肚子的情况下最容易生气,即使是最温和的人,饿肚子也能让他火冒三丈,所有的事情如果处在饿肚子的情况下开始,那么就会搞的一团糟,一句话,所有的问题都是饿肚子搞出来的。

这里有内在的原因,就是肚子在饥饿状态的时候体内会分泌一种寻求食物的动机,这时候身体内各个细胞包括神经细胞都在全心全意的催促胃部补充多种能量以供所需,此时人已变得不再感觉理性,所有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补充食物。

即时的补充即好,否则一时未能补充到或者被其他人或事情耽误了补充食物,那么神经细胞会毫不留情的发出一种阻挡这种外界影响进食的因素,代之以发怒、嚎叫、无理取闹,甚至砸桌子、踢椅子,乃至捶胸顿足,这时候只需有一点在手的食物得到“进账”,那么所有的怒火将凭空消失。

饥饿给人带来的影响就是如此之甚,甚至是过之而不及,难怪有心计的女人会在男人的胃这件事上下功夫,这无疑是明智的。

吃饱喝足使人心情愉悦,任何人都难以在饱腹的状态下发脾气,脾气一般来说是产生于不满足,而胃方面的不满足是排在首位,只要首先将即时的饥饿排除了,其他一切事情都能顺利化解。

总体上而言,一个人并非确实火气大,实在是因为他太饥饿了,饥饿下带给人的`气概是勇猛的,他能不怕任何困难,全心全意听从内在的指引,是最容易翻脸不认人的,对此我们不需对此进行责怪,须知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同样如此。

由此引申开来,我们不难发现,不满足对人造成的影响具有显而易见的强大,从人的需求程度来看,使肚子填饱的只是金字塔最底层的内容。

人是欲壑难填的,当他这方面吃饱了又将眼光瞄准下一方面了,如果下一方面不得满足,即使是这一方面吃的撑死了也无济于事。

也就是说即使满足不了下一个层次的需求仅仅满足这一层次需求,脾气还是不能得到改观,一样要生气、砸桌子、踢椅子,捶胸顿足。

这些需要被满足的依次是消除饥饿、得到安全感、被尊重、心灵上的满足,一层一层直到没有一个是被落下的,除非那时天下太平,否则争斗永不止息。

女人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极具攻击性,这一点笔者曾经在学校的时候深有体会,因此较少一点的接近女人是很有必要的。

别人痛苦的时候不要在他们面前谈笑风生,即使是你很有高兴的事情的时候也要假装伤心,否则轻者被斥骂,重者遭追打,当然有修养的处在痛苦中的人即使在你当着他们的面谈笑风生时也不会当场对你干什么,那万一碰到的不是这类好修养的人那你岂不是遭了。

由此还可以引申到一个企业、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

故此可以说明,要让和平与发展更好的得到实施,关键要调节好饥饿与满足两者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极为高雅的手段,轻易的难以到位,但明智的人很容易的就能搞好这一点。

篇6:对村庄的记忆散文

对村庄的记忆散文

我离开村庄已经十五年了,可是每当我遇到人情冷漠的时候,就会想起村庄里的婶子,嫂子,姑姑,朋友,还有许多人。他们和我一起走过的岁月,就像烙印一样,雕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成为我生命里的波澜,随着岁月的增长,在我的心里泛起层层涟漪,荡起心海深处的记忆,在我的眼前一次次的刷新,随时警告我,不管你面对什么困难,你的血液里流淌着村庄人的性格,脚踏实地的做人,就像脚下的土地,淳朴,实诚。--题记

我们的村庄,南北两条小河环绕着,每年夏天,小河跳着欢悦的水花,唱着歌蹦向远方,小鱼跳出水面奏出欢快的曲子,河岸上葳蕤的大杨树,树叶绿的发亮,随风舞动着,发出唰啦唰啦的声音,唱着乡村从贫穷走向富强的歌,特别是树上的蝉,随着水声,更加的清脆悦耳,丝毫没有刮刮的噪音,整体来听,小河一直像我们的祖父母一样守护着我们的村庄,唱着优美的乡村之歌。最美的还是我们的童年,它是欢闹的。我们光着脚丫,踩在河岸边的浅水地上,踩下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不一会,脚印里就会看到小鱼,在里面玩水,我们高兴地拿来小缸子,把小鱼抓起来,放进去,我们玩地不亦乐乎,高兴地撒欢,泥巴甩在脸上,你追我赶的,脚窝踩乱了,鱼也没有了,我们拿着鱼缸子,上了岸上的土坡。尤其是秋天的土坡,杂草都干了,我们拾起很多草杆,还有一种长满刺的,椭圆形的小种子,我们叫它“急了狗子”,长在粗粗的植物杆上,我们把草杆点燃,然后围着火堆取暖,跳舞,唱歌,舞剑(草杆),累了,坐在地上,包“急了狗子”吃,最神奇的是,这种植物结的果实长满刺,就像刺猬的身体一样,它会粘在衣服上,当我们包开果实的时候,我们才明白,原来满身的刺是为了保护里面的两颗象瓜子仁一样形状的果仁,因为这层膜一生都不得相见。于此让我想起那年,因为和小伙伴——霞打架,惹得双方家长吵架,从此不相往来。我和霞也好久不在一起,日子久了,我就想霞了,因为我们孩子小时候常常打打闹闹,从来都是不过三天就好了,这回隔着大人们碍于面子的问题,我们有很长时间,不在一起玩了,真的很难受。想到这里,我看着霞说 :“我们永远不做“急了狗子”里的两颗果仁,我们长大了也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霞不大喜欢说话,听我这样一说,光是笑了。

那个时候我们的村庄里的人,除了四季侍奉土地,几乎很少有人出去挣钱,所以靠着树根呆着,是最平常的事,尤其是家家门口两颗大槐树,槐子开花的时候,庄上到处弥漫着香甜的槐花香,特别是通向村外的一条小路,两边都是槐花树,这一路走来,我们骑着“二八”自行车,笑声洋溢在槐花开满的乡间小路上,这个时候,是我们村上最美的季节。如今,我们都长大了,这一切都烙在我们的心里,不管岁月如何变幻,那里都是我们记忆里最温暖的故乡,充满着朴实的乡情,面对如今冷漠,猜疑多的社会问题,我们的村庄成为我们寻找温情的港湾。

那个时候,我饿了,只要走进邻居嫂子家,嫂子就会笑着让我去吃晒的红薯干。嫂子特别的`巧,她每年秋天把收起来的红薯,晒在太阳下,等红薯把身体里的淀粉都转变成糖以后,就洗干净,放在大灶里,点燃劈柴,火苗呼呼的燃起来,一小会锅里就冒出白雾茫茫的水蒸气,整个屋子都是满了,特别像在天上。我和伙伴刘燕(嫂子的闺女)高兴地在屋子里跳来跳去的,说自己驾云了。嫂子从来不嫌我们烦,也不说我嘴巴馋,她一直热情的如我的母亲,其实她对谁都那样,在我们的村庄里,每一位婶子,嫂子都非常的淳朴,省吃俭用的过日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虽然不算富有,但是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欢声笑语,彼此关心,帮助,坦诚的相处,那时候的氛围,就像互相包容的一家人。对门二嫂子,丈夫死得早,家里缺少农用的家具,干啥活都要向邻居借。邻居们也不富裕,庄上的人流传着一句话:宁买不值,不买吃食。所以家家把口挪肚赞的钱买干农活用的家具。二嫂子从来不犯愁,只要去借,都会毫不吝啬的拿出来,借给她。她家的庄稼忙不过来,只要说一声,都会去帮忙,干完活,饭不吃,水不喝,拍拍屁股,走了,并且还说下次有困难,还叫我们。

那个时候,我最喜欢我们村庄里的人,和他们在一起,从来不觉得隔山雾水,说起话来,明朗朗的透彻,不用掖着,藏着,直来直去,所以培养了我直爽的性格。尤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更加教会了我对人讲诚信,言之必做,否则不说。最让我开心的是,我有一个老姑,她高中毕业以后,一直在家里呆到25岁,她比我大一轮,所以我常常和她在一起,她教我学习,手把手的教我骑自行车,她非常的朴素,除了喜欢看书,从来不乱跑,这形成了后来我的性格。老姑在家里照看爷爷和奶奶,因为我爷爷有八个孩子,老姑25岁的时候,爷爷奶奶已经八十岁了,爷爷最喜欢听评戏,所以很小的时候,就受爷爷的影响,对唐山地方戏曲有一些了解和爱好,所以培养了我爱唱,爱跳的文艺细胞,上学以后,一直到中学时代,我一直都是班上的文艺委员。要不是因为身体的状况,那年早就是县评剧团的角了。

我还有一个大姑,性格软弱,特别善良,就是没有主心骨,常常不知道遇到事情怎样处理,总是傻哈哈。今天和那个兄弟好,明天又和那个兄弟好,谁对她好,她就向谁靠近,所以搞得和谁都不亲不近的。毕竟是一个妈养的,不多日,就和兄弟们又在一起了,谁也不计较谁,多了少了的,嘴上唠叨,心里不记着。她的身体很高,很硬朗,走起路来特别像我奶奶,一路小跑,赶夜路,小孩子跑都跟不上。我和奶奶只要去她家,她就会拿出家里最好吃的给我们,她总是笑眯眯的说,快吃,快吃,吃够了,都给你。我们家和她住得近,所以我和她相处的机会也特别多,日子久了,直到我出嫁,她还送我呢,我有一种依在她怀里,喊她妈妈的感觉,心里一直都觉得暖暖的。

日子过得可真快啊,转眼到了不惑之年,经历过的岁月,在事态沧桑面前,我们的村庄越来越清晰,甚至过滤成一种最澄明的印象,成为我们一生里最暖的镜头。

从童年到成年这个阶段,在我的心里形成了两个鲜明的对比,所以我的梦里都是村庄的景,村庄的人。所以我怀着一份古老的乡情,回到我们的村庄,我们久违了的村庄,可是你们在哪里?马路上,一个驼背的老妇人推着一个苍老的男人,走起路来蹒跚前行,前脚尖几乎踩到后脚跟了,我定睛一看,心里泛起丝丝痛意,眼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我把车子放下,站在他们的面前,她看着我,然后颤巍巍的哭了出来,叫着我的小名。生命啊,你如此的憔悴,时光啊,你如此的薄情,怎么改变了我的眼睛,改变了姑姑的容颜。嫁人,过日子,所以很少抽身回家,因为父母已经离开这里了,住进了高楼。我买了很多吃的,送给他们,看着他们感动的样子,我挪不动脚步,走不出村子。

车子穿行在乡间小路上,我们的村庄变了,走在路上的人,仿佛见过,却不是当年的模样,就像那首诗说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小路也铺成了水泥路,没了以往的车行尘飞十里扬的场面了,家家户户盖起了大瓦房,地震以前的危简老屋都渐渐隐退,留着的都成了后人们瞻仰的古董。听说,村里这几年,也都学着外地民工,出去打工,做买卖,挣了很多钱,然后有的开了工厂,把我们的村子也绿化了,建起了老年健身所,人们虽然老了,可是在脸上的笑多了。

这一路走来,村庄里的犄角旮旯都会跳出我们童真的笑声,眼睛里都会跑出当年的小伙伴。那情景惹人亦幻亦真,惹的我情绪高涨,想念你们啊,我的小伙伴们,你们不知道都在哪里?偶尔看到一个熟人,他却变得大肚翩翩,面容臃肿,似乎相识,又不敢相认。所以回来以后,我找了几个小时候最好的朋友,叫上她们去游玩。可是一个意外,让我心里的那种暖,冷了。当我们游至大崇山顶的时候,过来一对父子,骑着登山车,从我们身边穿过。可是其中的一个伙伴的6岁孩子,玩扔石子,差点冲到他们,还没等孩子说话,就破口大骂孩子,骂的特别磕碜,我们还在孩子很远的地方,那个人一直骂,骂的孩子大哭,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了一句端公的话,语气客气,只是让他别和小孩子一般见识,没想到,那个骑山地车的竟然朝着我们扔起了大石头,一块一块的,吓得他们谁也不敢说话,石头就落在我的脚下,他看我们不再说话,骑上车子还是破口大骂,脏话连篇的走了。他走了以后,就听孩子的妈妈小声的在身后骂。其中的一个就说了,你当着他怎么不骂?他骂的那样狠,况且孩子也没把石子扔到他身上,你就会马后炮。孩子妈妈气呼呼的问,你怎么不管啊?就听其中的朋友说:“和我没关系,我不多管闲事。”我一听,心里非常的难过,你们和我都是从小长大的朋友,怎么会这样啊?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只要那个伙伴受欺负,我们都会出手,毫不畏惧,今天的你们是怎么了?难道是生活改变了你们吗?还是世道让你们随波逐流啊?我心里对他们产生了陌生感,我们再也找不回曾经纯真的情感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从此以后,我想起那个让我爱的老姑,她为了父亲兄弟之间的事情,竟然连我的婚礼都不参加了,直到现在,我们都成了陌路人,难道这也是因为岁月吗?还是因为世故?

如今我所想念的,都变了,我所寻找的,都远了,甚至最亲的人,因为钱财也变得薄情寡意。有时候,为了追寻内心的平衡,我倔强的做我自己,用我们村庄人的性格为人处事,怀揣着村庄人的品格走路,做人,有时候会遭到伤害,可是我无怨无悔,因为问心无愧,就是因为我喝了我们村庄的水长大的,我学着村庄上的人说话,办事的,我是我们村庄的孩子,我永远不改村庄的味道,我更爱,更珍惜村庄渗透在我骨子里的东西,让我的人生见过真善美,懂得善行于世,懂得感恩社会。

我们的村庄,随着父亲母亲的离去,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慢慢的不复存在,人们住进新楼区,尤其是村庄里的那些树,有的比我的父亲都大,就像我的爷爷直骨扎根于地下,守护村庄一辈子,有的甚至几辈子,见证了村庄的发展历史,他们也会随着倒下去;倒下去。还有母亲盖在树下的鸡窝,从此,鸡打着鸣叫太阳升起来的声音,在我们的村庄里也渐渐地弱下去,弱下去。有一种战士打仗和平以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依依不舍的感觉,可是我们的村庄永远种在我们的心里,像一颗大树长在祖祖辈辈人的心里。

篇7:对雨的记忆散文

对雨的记忆散文

撒旦宠儿说她那儿这两天都有雨。我和撒旦宠儿是在江山认识的,她仙居广州。她说她有一定的惰性,需要借力才能激发创作的热情。于是,我们相邀写雨。关于雨的记忆太多了!我的人生过半,说起来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也不过是隔着一层薄薄的雨帘,往事历历,湿润依稀。

1、穷雨。

童年记忆里的雨是不分季节的穷雨。在我的童年,祖国也是立足未稳的初婴,一穷二白!老百姓的日子还是雨水煮着的贫穷,缺吃少穿!所幸的是,我的长辈里的男人个个都是生产能手;女人都是勤俭持家的好手!那时候在我的家乡还流行有这么一句土语——穷到一堆儿了!这句话折射出的是无数个大家庭。我最初的记忆里,那时爷爷奶奶才60多岁,父亲弟兄四个除四叔外都已经成家生儿育女,我读高小时全家已经有20多口人仍然吃的是一锅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辈们的骄傲,男人的骄傲就是,家里没有饿死的孩子!女人的骄傲就是子女有衣穿不露肉!

穷雨富雪,生活让我听懂了奶奶说的话。大人教给孩子的最简单道理就是,雨水脏不能喝;白雪是干净的可以吃。雨不能与雪比的好处还有就是雪淋不湿衣服。

由于家里穷,人多伞少,雨天没农活可干大人小孩就都窝在家里。孩子们耐不住寂寞,一把红油纸伞就争来夺去,比赛似的站到院子里撑雨。而夺伞最好最多的理由就是装着要屙屎拉尿,大人也会帮着把伞夺回来;为了阴谋不被戳穿,没屎没尿也要到茅厕里蹲上一时半刻的。后来上学了,一遇雨天就犯愁,没有伞遮雨,小雨就冒雨跑着往学校奔,湿润的衣服很快被身上的热气暖干。要是大雨,还要瞅准略小些的时辰串着房檐走。但放学时下雨,就是男生们逞勇夸胆的好机遇,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进雨幕奔回家。衣服被雨淋湿了,就脱了钻进被窝,等妈妈在煤火上把湿衣服烤干,因为那时候很多孩子没有两身能穿出门的衣服啊。后来供销社有了防雨的黄油布卖,家里添置了几块,我上学才有了遮雨的工具。

2、字雨。

关于雨字,我不知道是小学一年级还是二年级学会的。从雨字解应是让人发泄的。语出《易.解》:“天地解而雷雨作。”就是说春天来了,天地开通,阴阳交流,气暖冰释,才有雨降。记得我的启蒙老师叫牛小瑞,她是富农家的女儿,做人一贯很低调。因为那时侯以阶级斗争为纲;因为她的大伯是村里的恶霸地主被政府镇压了。记得她对雨字的解释是,地上的水被阳光蒸发为云,云聚多了落下为雨,雨字是变形天字下面有四滴水。记得我们班同学李钢蛋很调皮,蔑视老师的家庭成分高而不服管,经常给牛老师出难题刁难她。一次放学后我忘了一件东西就回去找,看到了惊人的一幕:李钢蛋和牛老师蹲在讲台左侧的煤火炕前,两双手紧拽着四目怒视!我吓坏了,问老师您咋了?牛老师好看的眼眶里溢出两行热泪说:你回家吧,老师没事儿。此后不久,牛老师就不教学了嫁人了。我从那时起就想到了泪如雨下这个词;而且一路坎坷走下来,每每难为伤心得泪如雨下时,脑海里就会映现牛老师那般委屈的泪雨。

我喜欢这个雨字,是因为我刚学会写它时还引起了一场家庭大讨论。父亲说,雨字是钱币的币字里有四个元宝。爷爷说,雨字上面的一横是直的,就是拿一条毛巾来擦汗!奶奶说,雨字是两间小屋子,她的四个儿子钻在里边捉迷藏。妈妈却悄悄地告诉我说,是你的两个姐姐和两个姑姑不想出嫁,钻在小屋里哭鼻子呢!

我喜欢这个雨字,还因为汉字里有很多带雨字头的字,青春年少被好奇心引领钻进雨字里想一探究竟,好学上进就成为我良好的生活习惯。雨下的动静大就有了雷;光打闪电的雷叫雳;光听到响声没看到闪电的叫霆;连打雷带闪电的就叫霹雳;响声掀动了窗棂叫震。有个词叫雷霆震怒,形容人的火气了得,颇具有皇家气派!雨未成形前在天叫云(繁体雲),薄云称为霄;一层层荡开的薄云称为雯;在地叫雾,远处的薄雾又称为霭;远处的薄雾或是流云被光线照耀着像披了彩衣便称作霞;雾或地表的水汽碰到物体会结成水珠,称为露;雾在冬凝结成冰则称为霜;冷雨冷到一定程度就成了雪;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的样子叫霏;再冷的雨就像包子一样自然叫雹;小包子叫霰;雨停了,称为霁;雨后有彩虹叫霓;雨下了很久,空气很潮,东西都长毛了,这叫作霉;避雨等雨停,这种状况叫作需,需本义为等待;在雨中打斗这就叫作霸!如果天上什么也没有往下落,就是零,零字的本义为小雨。

真是无雨不成字,字字且有趣!我为创造这些汉字的祖先而骄傲而感恩不尽。

3、听雨。

听雨读书或者遐想是一种境界。雨点击打屋顶瓦片,声如美妙乐器,雨急如古筝,断金切玉,铮铮叮叮;雨缓如琵琶,嘈嘈切切,珍玉落盘;雨大似鼓点,千军万马,铿锵有力;雨小如二胡,如泣如诉,宛转悠扬!伴着门外沙沙作响的雨声,一书在握,思接寰宇,灵通三界!

听雨是对自然的崇拜!雨是自然的宗教。我们的祖先有许多祈雨的故事,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无比神圣。记得小时侯久旱无雨,全村人的心情就像干裂的土地一样焦渴。有一天突然降了一阵小雨,大人也会像孩子一样冲到雨里对天呐喊:下吧,下吧,我要播种;我要发牙;我要开花。。。。。。喊声真是五花百门,竭尽虔诚,震天撼地!

听雨是对英雄的崇拜!记得小时侯读过一本画书就是小英雄雨来,至今心里还存有书中小雨来智斗日寇的清晰画面。立志学英雄当英雄的梦想把我送进了军营,风雨哨所十四年的经历,铸就了我像雨一样自由不羁的个性和无坚不摧的韧劲、意志。

听雨是对四季的崇拜!春天的雨细如牛毛缠绵悱恻,于无声中给人心无尽的暖意。北方小镇的春雨是在人们的期待中很矜持的来的,它一开始是蒙蒙的,像是刚从浅浅的睡眠中醒来还打着呵欠的美少女般可爱。夏天的雨多是急风暴雨,狂野奔放,它率真的像个孩子。我喜欢在夏雨里天浴,把一腔热情浇湿淋透,把一己的浅薄自鸣得意尽情冲刷,喜欢雨毫不理会我心情的哀愁,喜欢雨毫不计较我莫名的暴躁和苦涩。秋天的雨如烟如雾,时而紧密,时而舒缓,天籁般一曲美妙的音乐。凄雨冷风中曾经的万紫千红随风而去,让人感慨多少繁华如梦!而冬天关于雨的记忆是断续的,像剪接的没有连贯性的镜头,冬雨就像变幻的魔术,缤纷多姿。尤其是现在多是暖冬,家居中原的人们欣赏冬雨的机遇就多起来。

听雨是对文学的崇拜!漫卷诗书,有浏览不尽的风雨佳句,移人心性,醉人灵魂。观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读史,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感想,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思亲,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连还是文盲的农民顺嘴都能溜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句子来。

雨将万里江山冲刷得无比清净明媚,雨更为诗人激发出无限的创作灵感!

4、心雨。

大自然的雨尽管气象万千,但与人类的心雨相比就根本不值得一提。有人把雨比作人生的.四季,确是恰当不过,春雨温柔如少女,夏雨滂沱似壮士,秋雨忧伤如村妇,冬雨深沉似老翁!有一首《心雨》的歌词是这样的——我的思念是不可触摸的网/我的思念不再是决堤的海/为什么总在那些飘雨的日子/深深地把你想起/……想你想你想你想你/最后一次想你/因为明天我将成为别人的新娘。每个人的心灵天天都是梅雨季节,时时刻刻都在淋漓着多愁善感的生命,心雨连着每个人的爱恨情仇,剪不断,理还乱啊!

在江南的烟雨里,有梁祝的十八里相送;有陆游让人掩卷叹息的《钗头凤》,有李白情谊厚积深千尺的桃花潭水!在北国的雨岚上,有秦皇汉武的春秋大梦;有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有岳飞怒发冲冠让人热血沸腾的满江红!

我喜欢雨天里陡生的淡淡忧伤,如雨如雾又如风;我喜欢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也喜欢雨的缝隙间射出的阳光带来光明无所不在的美好感觉!喜欢走在蒙蒙细雨里放逐浩浩淼淼的单相思;喜欢静静的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落雨心灵独自狂舞!

也许,喜欢的只是雨的自由和沉淀;也许,喜欢的只是雨的弥漫和漂流;也许,喜欢的只是雨的广漠和突然!雨在梦就不会干枯;雨在魂就不会涣散;雨在思就不会浮浅!

心雨是不竭的不灭的不朽的!风流云散,一别如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雨蒙蒙仁者自爱;雨纷纷义者自尊;雨飘飘礼者自重;雨潇潇智者自强;雨绵绵信者自在!

日前,携爱人森林公园游,看到地上有尚未干涸的雨泽,心思一下子飘飞到如昨的童年:一样的在雨后的路沟逮过水牛;一样的在雨后的杏树下拣过酸杏;一样的在雨后的树干上捉过幼蝉!也忘不掉那遥远得仿佛是梦景的屋漏偏逢连阴雨的故乡老宅,夫妻相视一笑,仿佛就是意念里的青梅竹马!

篇8:饥饿的雪散文欣赏

饥饿的雪散文欣赏

这夜里,雪在下,零零星星的雪花落在面颊上,有点冰冷。

雪是白的,夜空里的大地也是雪白的。雪白的路面上,就留下无数的脚印,深深浅浅,脚踏上去,还咯吱咯吱地响。

在这许多的脚印里,我注意到三双脚印,中间的大,两面的小。小的脚印是歪歪扭扭的,很轻很浅,时儿还有滑雪的痕迹。可以看出这两行轻浅的雪印一定是两个孩子,孩子很调皮。

一股冷风吹过,冰冷的雪花窜进脖颈,我打了一个寒颤。就是这种浑身的一抖,头脑里突然的显现出一个场景,一个冰天雪地里,一条汉子拉着两个孩子蹒跚在雪窝子里的情景。

我无法廻避这样的记忆,便循着这行脚印走去,去寻找着那一个令人伤心的风雪天。

……

是几十年前的一个风雪天。那雪下得很大,一夜间,这雪就埋掉了整个山村,只有漆黑的树在大雪中孤立着,寂冷的世界似乎没有了生命。

我们拉开窑门,门槛已被积雪埋住,我们拼命地用扫帚推去,畅开一条通往院门的小路。眼前的这场大雪,让我们这群城里长大的孩子异常兴奋。我们开始堆起雪人,打起雪仗,叽叽嘎嘎的笑声不断,似乎这场风雪给我们送来了无限的欢乐。正当我们要返回宿舍时,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声,脚步就在大门前停下。我们奇怪!这样冰冷的风雪天,怎么会有人来!而且就在门外。

……

我们开了门,眼前的一幕,让我们终生不敢忘记。那是半尺深的雪地里,孤冷冷地立着三个人。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父亲是村里的弥中兴,我们叫他兴子,就住在我们的窑头上。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大女儿八九岁,小儿也就六七岁。在这天寒地冻的风雪中,他们木呆呆地立着,孩子的`头上已经落满冰棱似的雪花,兴子的脸依旧是半透明的浮肿着。看到我们开门出来,兴子便咕咚一声跪了下去,孩子也随着赴倒在地。

我们吃了一惊,慌乱着跑上前,想扶起他们。兴子就是不起,拉着孩子又去磕头,嘴里颤巍巍地说:“谢谢救命之恩呀!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们。”他说着,眼里流着泪,泪中也融进了雪花。看到这种情景,我们的眼里也滚出了泪珠。

……

这是一个饥饿的冬天,连年旱灾就没有粮食,寒冬腊月里那些饥饿的农户为了生存,便去挖野菜,连根须都煮水充饥,没钱买盐,黑苦的野菜竟使他们浮肿成了透明的脸,就像充大了的蚕茧一样。看到兴子的两个孩子已经没有气力从炕上爬下,眼睁睁的在那里等待死亡。我们心痛不忍,便将自己仅有的一斗高粱和一袋土盐送去救命。兴子满眼热泪,低声抽泣起来,孩子们静静地躺在炕上,眼神木呆而绝望。

……

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兴子领着儿女报恩磕头。我们哪里能受得住这样的叩拜啊!这饥饿的风雪,让我们都在承受着生存的煎熬,拿出的也仅仅是维持生命的一点口粮。在饥饿与生死关头,谁也不忍心让幼小的生命闭上眼睛,尽管我们也还年轻,但孩子绝望的眼神让我们无比震动。我们选择了忍受饥饿,让孩子们度过饥饿的鬼门关。

……

他们婉言不舍地离去,扯着孩子的手冰冷的像一块石头。望着他们艰难地蹒跚在那道雪坡里,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之中,爷儿三的身影渐渐融化了去......

留下的,就是那歪歪扭扭,轻轻浅浅的雪印。

……

我们的泪一直在流。

仰望天空,雪雾蒙蒙,千千万万个灰色的雪点子在那里狂舞。我们满腔的热血被这铺天盖地的风雪蹂躏着,就想那还是美丽飘扬着的雪花吗!此刻感觉到的,倒像一群狂魔,飞舞着万千支冰冷的利剑,在不停地刺痛着我们的肌肤,刺伤我们那颗年轻的心。

这,就是那个年代的黄土地,就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之上世代生存着的人们哪!我们无法宣泄内心深处的那种悲痛,便张大了嘴,仰面向天,任凭那刺骨的寒风刺其肤,让那冰冷的雪花与泪水洗面。

这便是饥饿的冬天,饥饿的风雪,一个饥饿的年代啊。

……

我仍踏在歪歪扭扭的雪印中,思绪如那空中纷飞的雪花,慢慢地落着落着,终于落在了眼前,在那行幸福、快乐的雪印上融化了。是啊,饥饿让年轻的我懂的了生活,富足却让如今的孩子们感受到幸福。这正是岁月送给每个人的礼物,应该很好的珍重它。

篇9:一双饥饿的眼散文

一双饥饿的眼散文

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一幕了。我们一家与朋友组团到湖南郴州看小东江的云雾。

在列车上,我目睹了一张小脸。

那是一张纯真的脸,圆圆,似一面铜镜,被太阳抹上了黑红的颜色。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从乡村来的孩子。她旁边的一群孩童,或坐或站,差不多的年纪,一样的脏乎,瘦乎,闹乎,衣衫不整。眼珠却一律黑溜溜的,充满狡黠的机智。我们一群人吃饼了。那一张小脸开始转向我们,眼睛不定期地扫过来,双手紧紧地揪住一个男人的裤腿。那人,一个木讷的中年男子,是她的父亲吗?我见状递了一块饼过去,那一双小手,想接,却犹豫着,双眼向上搜索着那男人的表情。男人没有察觉小女孩的眼睛询问,手,怯生生地缩了回来。我向她微笑着,招她过来拿,小女孩却一动不动,一会儿,把脸深深地埋在那男人的双腿间。

我不再理会那一张脸,在列车上,看我们的一群孩子吃东西。一共是四个孩子,两大两小,他们把车厢的桌面当成了自家的`饭桌,摆开了一溜食品:饼儿,糖儿,果儿,奶儿……他们互相递着,交换着吃。吃完饼,吃桃,吃完桃,吃牛奶,吃完牛奶,吃巧克力……半小时过去了,大概吃饱了,他们开始玩扑克游戏了。他们的妈妈赶忙帮他们收拾残局。我一直眺望着车厢外的远山、绿野,心神跑得很远。猛回头,瞥见了男人裤裆间的那一双眼,我震撼了!那一双眼充满了渴望,余光几乎是随着我们孩子的母亲收拾残余食品的手的方向移动,从桌面,到塑料袋,到垃圾篓,然后,在垃圾篓的上方停住了!我清楚地知道,那垃圾篓的塑料袋里,有刚才我们孩子吃剩的饼儿,糖儿,果儿,奶儿……它们尽管已经成了废品,但在另一个孩子的眼里,却成了一个梦想。几步之遥,仿佛隔着一条大河,河的两岸,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此岸的孩子,任情任情,快乐、富足;彼岸的孩子,羞涩拘谨,迷惘、贫穷。此岸的孩子,享受文明的教育;彼岸的孩子,辍学家中,或过早成为一个劳动力;此岸的孩子,会熟练使用苹果电脑;彼岸的孩子,读书还没有象样的书桌……

我后悔刚才没有继续招引那一双眼睛,那一只小手。大腿缝的那一双眼,仿佛会说话。饿,是那双眼睛传递我的第一个信息;慕,是那双眼睛传递我的第二个信息;惧,是那双眼睛传递我的第三个信息。她,其实是有机会得到我们的食品的,我尝试给过她,她没有挪动那一双仿佛钉在那里的腿。她为什么不敢?也许是不熟悉。但,别的同龄人可以有的,她没有。而她,毕竟也是孩童,而馋,是孩童的天性,加上是条件并不好的村童,那种馋,夹杂着饿,通过眼神的传递,就催人泪下了。

以前曾读过一首诗《在山的那边》,山的那边有什么?有海。而海,就是梦想,就是希望,就是伊甸园,就是童话。我们大山里的孩子,知道山那边的世界吗?当向往还是一种本能的时候,是永远改变不了现状的,只有让向往成为一种自觉的时候,海的阔大、浩瀚、湛蓝才有可能接近。

眼前这一双眼睛,对命运尚未有清醒的认识,它只透露了想望,不知道世界原来有贫富之分,有不公平。而这个不公平,除了需要某些机构的扶持去改变,作为弱势群体之中的自己,也要有觉醒的意识,用自身的力量,向命运抗争,通过读书,通过创业,通过其他途径,寻找出路……

所幸目前国家在不断缩小城乡的差距。多少年以后,车厢里的孩子的童年是一样的呢?

篇10: 寻找饥饿的感觉散文

寻找饥饿的感觉散文

饥饿,是生物体缺乏食物补充时的感官反应,对人来说,严重的饥饿感不仅是肉体的磨难,而且是一种精神折磨。八零前出生的人都有过这种感受,有着十分苦涩的记忆。但这对 八零后出生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中几乎很少有人能说出那是一种什么滋味。

我是从六十代过来的,深知一茶一饭来之不易,虽然现在我自己对饥饿的印象也渐渐淡忘了,但每当用饭时,仍然总会习惯地对餐桌上雪白的馒头深情地瞟上一眼,要么就掰一小块放到嘴里嚼嚼。但女儿却对那用精粉蒸出的馒头都不屑一顾,只看盘子里哪样菜好吃才懒懒地动动筷子。

唉,时过境迁,真的很难想象,如果让现在的.年轻人再去经受那饥饿难熬的岁月,他们会怎么样。真的好想试着断炊一天,让孩子也体悟一下饥饿的感觉,想想他们的父辈们那时备受饥饿煎熬的滋味。

在我上中学的年月,全靠娘下地劳动挣工分糊口。那时小麦产量很低,年底生产队分给我家的粮只用一条土布袋就拎得回来,以故只能逢年过节大方些,蒸些白面馒头之类的;要么就是家里来了亲戚吃面条,才舍得动动白面。玉米粥则成了娘全年的主食。“糠菜半年粮”这句民谚,就是那年月生活光景的写照。我上中学时,每当过完周末返校,第一件事就是把一周的主食玉米面馍备好,带到学校往周末按顿数着吃。那时正处于长身体的年龄,爱动、爱闹,但活泼不起来,一活动就得预支下顿的干粮――要么课间一般不敢回寝室呢,因一回寝室总想从那用于打发下顿的一个完整的馒头上拧下一小块来解解馋――说这话真让现在的年轻人见笑,吃口馒头叫解馋!

就这还算好的呢。奶奶常给我讲起老早以前的事,在解放前,她是只知道什么叫饥饿,不知道什么叫饱。她吃过谷糠、草根、树皮,吃过庄稼的秸秆、秧蔓;也熬过三五天甚至半月二十天不沾一粒粮的日子;也曾经让我爹拿把笤帚去赶庙会,我爹那时才五六岁,他蹲在卖花生的摊位旁,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吃过花生离去后,赶紧把留下的花生壳打扫一下,然后带回家用石磨磨成粉熬粥喝。那是什么年月呀,我唯一的姑姑就是在那时被卖掉的,那时姑姑才三岁,已经会说话,姑姑哭着对奶奶说:“我就只值那一块银元吗?”奶奶对我爹说:“要么你跟人家走吧?”爹哭着说“我也不能只值二块钱吧,我长大了会挣钱的!”最后在一家人的哭声中卖了姑姑,保住了我爹,保住了这一脉香烟,可让我遗憾终生的是,至今不知道我那因饥饿而骨肉离散的可怜的姑姑去了哪里。

饥饿已经离我们远去,温饱也已又上了档次,讲究吃好,吃得营养、健康。肉蛋奶吃腻了,吃菜吃草吃树叶成了时尚。菜香了说那油腻,家常饭说那没胃口;吃猪肉怕增肥,吃鸡蛋怕胆固醇高……怪不得巧妇于炊都挠头呢,怪不得那不算饭的街头小卖小吃能火呢!现在人都嘴不馋了,嘴尖了!唉,再不找找饥饿的感觉,让现在的年轻人记住历史、培养健康的人生观,真难想象他们今后怎么过日子――这并非杞人忧天!

篇11:那些记忆散文

那些记忆散文450字

又是一个深秋,独自走在学校小路边满眼望去满地都是散落的黄叶。再抬起头看看,树梢已不是枝繁叶茂,停驻在树干上的也只会是零零散散的片片残叶。

天凉好个秋,进入深秋时节更是平添了几分寒意,随着季节的变化人自然也就变得念旧起来。走着走着,看看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竟有种莫名的伤感。那个远方的你(你们),还好吗?

高中生涯结束半年多了,偶然间看见学弟学妹们发的'动态学校有了小学部,学校草坪里的核桃早已被打完了,学校里银杏树的叶子黄了,煞是好看…………

好想回去看看,好想再去学校后街的达吾手抓城吃碗河沿面片。好想再去听一次老何骂我们,听他课就是在牛嚼牡丹。好想再听一遍校园广播中的那首《匆匆那年》。属于我们八个人晚上聊每个老师的课怎样怎样的好,已成了我心底最美好的回忆……仿佛我又一次感觉你们来到了我身边。

秋意浓,离愁别绪也就显得更浓。捡起一片落叶,在上面捎着我深深地思念,随秋风飘向那个远方……

篇12:一些记忆散文

一些记忆散文

生活里,有很多的记忆,如果不记取,如果记忆永远的往前回溯,而忘记从前,那所经历的就会一去不复返,甚至消失于曾有的记忆。

生命很短,人生却漫漫,一些记忆的碎片应该记得的还是要记得,一些小小感触、一些好玩的瞬间片段写写又何妨呢?

出版城。他看他的,我看我的,一本邓丽君的传记一页页的翻完了,主要看她的相片,感慨是红颜多薄命。看完了又在别的地方翻书看,林林总总的,我竟然不知看哪一本好,而周围的人全是聚精会神看书的人。遂发觉,这有来到这里,走进这书的世界中,方觉世界是那么的宽广辽阔,而心的世界相对也宽广了很多。

去出版城之前,与他一起到近处的洪山社保局咨询一些情况,在关着的透明的门外等了一下,一个年轻女子示意可以从边门进。

向她问询了一些问题,她一一简单通俗的作答着。我一直看着她,偶尔与他交流下眼神。很年轻的女子,看着也给人一种很不错的`感觉。我看着她的同时,她似乎也关注着我。离开后,不放心的问他,我看着是不是很难看啊,这大年纪的女人还穿着一双红红的鞋子,围着同样红红的围脖还戴了一副大耳环?

他说还好,是啊,暂且信他的话吧,或许那女子的眼神也是一种欣赏与认同呢。今天确实是着意这样的穿着,戏言与他在一起,就要把自己穿成小姑娘的模样。

而那天早晨,出门在外,也是这样的装束,竟然博得三个人的不同赞美。对门住的,一看见我,远远的露出惊喜的模样,说我这样搭配着真好;后来出门口遇到王,她说我越来越怎么了,后来回家在院中又碰到熟人,她说我的鞋子好好看,秀气,皮质看着也好。回家颇有些得意的与他说起这些,他说别人说肯定是专捡好话说了。啊,意即她们的话并不可太信?!哎,罢了罢了,无所谓了,做自己喜欢的自己就行了。

难得的清静,因为电脑不属于我。翻开堆了一大堆的未看过的报纸,发觉报纸改版了,增加了每天读吧,很是欢喜,另外的挑出放着,有空时好好欣赏。很长时间没好好看一份报纸,觉得变化大了,还有电视里正播放着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也觉得是那样的新奇。李翊君依然在动情的唱那首“雨蝶”,显得丰满的脸,是宽屏电视的原因,还是人自然的发福?

突然感觉讶异,这些所有,这报纸,这书,这丰富精彩的电视节目,似乎跟我有太遥远的距离,我似乎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的经历了。没有坐下来看哪怕几分钟的电视节目,没有在电视里看一首完整歌曲的演唱,书很长时间没有翻阅,报纸在楼下报箱越集越多,等记得下去拿的时候,里面已经放不下了,而拿回也只是往沙发里一扔,再也不管了。

这所有的一些我都没有做,我的日子究竟是怎么过过来的呢?两边的路途,家里琐事,再就是网络。

这一切奇怪的感慨令我诧异,也在情理之中。

生命里,欢愉的时刻应该占据大多数的,要不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如果不欢愉了,如果悲伤忧戚突袭了内心的静谧,那只能说那一刻心理敏感脆弱到了极致,而这之后,一切注定都会回复以往,因为人终究是向往光明与正能量,人终究是渴望欢乐的生,而不是忧郁的活。正能量传播开去,会带给人一些快乐与心安,而负面情绪带给人的则是压抑与不安。当然的,更会选择快乐与心安了。

所存在的生活里,还有很多很多这样那样的小小情绪的发生与故事的演绎吧,只可惜现在就只记得这一些了。以后慢慢的再继续吧。快乐的写字吧,因为这确实能给人带来一些快乐。

饥饿的雪散文欣赏

《母亲 莫言》阅读答案

莫言我的母亲阅读答案

散文《母亲》阅读答案

优秀抒情散文参考

莫言《冰雪美人》赏析

莫言母亲的阅读及练习

饥饿年代的生活回忆故事:姥姥家的秋天

梁实秋《雅舍小品》瓦块鱼、溜黄菜、佛跳墙、糟蒸鸭肝

水边城最美的遇见散文

对饥饿的记忆散文
《对饥饿的记忆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对饥饿的记忆散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杜甫的悲悯心肠散文2023-01-01

热爱生命教案2023-07-19

梁实秋《雅舍谈吃》散文集:《溜黄菜》2022-04-29

羊脂球中学生摘抄笔记2023-07-12

以母之名的青春散文2022-05-07

挖荠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4-04-18

冬日历险的经典散文2022-07-31

洋芋里煮沸的故乡散文2023-09-20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2022-10-17

淡忘了作文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