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时间:2023-05-24 07:30:1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精选10篇)由网友“高渐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篇1: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设想:

本课主要学习新闻的文体知识,掌握新闻的特点,初步学习新闻写作。因其由两篇组成,拟安排两课时,各一课时。

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道:目标2。

教学设想;1、课前准备:

制作学习卡,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

收集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教具:图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54周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几次大回合,渡江战役就是其中之一。(交流有关资料,特别展示图片)

板书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交流读书卡中积累的字、词和预习心得。

三、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展示)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题注,简介新闻。

2、学习新闻的结沟特点。

听录音。要求:听后分别用一句话和一段话说出新闻的主要内容。(师生合作)

自主学习,研究归纳。将自己的答案与课文相对照哪些内容与答案一致?(标题对应一句话,导语对应一段话,其余部分为主体)

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过渡;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在内容上有总分关系。那么,主体部分是怎样对导语部分展开叙述,表现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的?

1、思考:消息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详写了哪层?

为什幺将中路军与西路军放在一起写?先从中路军写起?

2、思考并讨论:句子及加点词语的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3、自主探究。学生举出相似的例子。(言之有理即可)

小结:主体部分从东、西、中三路军锐不可当的渡江气势及敌军的纷纷溃退两方面,重点展示了我军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精神。

六、拓展延伸,锻炼能力。

活动题目:看谁读得好

活动目的:进一步体会新闻的体裁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

七、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体裁――新闻,联系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新闻的'认识。(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英勇无畏 锐不可当

(人民解放军)

西(较详) 中(略) 东(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 ↓ ↓ ↓ ↓ 渡 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江

(国民党反动派)

不堪一击 溃不成军

篇2: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2、比较阅读的方法,活跃思维,扩大视野。

3、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2、3。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设想:

1、课前安排:制作学习卡,解决生字词,初步解读课文。

2、教学方法: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合作。

3、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香港被步步割让,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7月1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离开了祖国100多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新闻,它就是报道这件激动人心的事件的。(板书课题)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实况录象。提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幺?(香港回归的重大和庄严)

2、快速阅读课文,熟悉内容。交流学习卡中的生字词,补充对课文的理解。

3、理清课文内容。思考:

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重点讲了什幺?(教师引导 学生合作)

引出结语。谈谈结语部分在文中起什幺作用?

(作必要的交代,使报道事实完整)

消息除了采用叙述报道事实外,还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三、拓宽思维,比较阅读。(研讨方式)

要求:根据新闻特点,对《人》《中》两篇课文作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

1、默读后讨论。四人小组展开讨论,选取代表发言。(师作点评)

2、师生合作,列表比较。

四、课堂练习。

阅读《语文学习指导用书》p149阅读理解(二),将原文改写成一则消息。(互评)

五、总结课文。(达成学习目标)

六、课后练习。完成书上的《探究与练习》。

板书设计:

篇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百万雄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这篇消息就展示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貌。

二、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简介消息

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背景指的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你能找出这篇消息的导语是什么吗?主体部分可以分成三部分,该如何分?思考后回答。导语和主体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

(三)、阅读消息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

(四)、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一个特点。

这篇消息的语言准确简洁,气势磅礴,实在是大手笔。导语写得简练、明快、不足五十字,就交代了渡江大军的数量,渡江战线的长度,渡江作战的地点以及渡江作战的结果 ;像开头的“冲破”“横渡”等词形象地表现出我军锐不可当气势。写中路军“突破”非常准确,,因为中路军是首先渡江,在敌人千里防线上打开的.是一个缺口。写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为“较为顽强”是贴切的

如果去掉“较为”,则显得过高估计敌人,与只经一天激战把敌军击溃的事实也不相符合。

(五)、课堂拓展

1、毛泽东不愧为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能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写的文章也同样是气势不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霰王。天若有情天变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描绘了一幅我军在炮火纷飞下横渡长江,冲破敌阵,锐不可当的动人画面。诗人豪壮的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步当代。

2、体会课文中议论的思想性。

板书设计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篇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的

1.理解相关新闻知识。

2.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

1.时间:一课时。

2.课型:听读课。

三、预习要求

(课前印发“新闻知识”相关资料、课文背景资料及前―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1.了解资料;

2.收集近期报纸上的短新闻2―3则。

四、教学蓝图

整节课以“听”和“读”为主要手段,从“新闻的内容”“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三个角度来对课文作反复阅读,完成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明内容

1.播放一则电台新闻录音,要求学生用“我听说……”的句式说出自己所听的内容。

2.表扬学生善于听,并顺势点明听新闻要抓住内容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学生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

(明确:浏览、概括事件抓要素。)

(二)理结构

1.听老师读“新闻的结构”知识小短文,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结语。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是新闻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暗含在主体里边,没有明显的标志。标题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导语一般是正文第一句或第一段,它往往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集中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主体则紧接导语进行补充和发展,进一步阐述主题,是新闻的主要部分。

2・,读出新闻的结构。

①请全班同学齐读标题。

②请个体男同学齐读导语。

③请三名同学读主体部分,要求读出主体部分层

(三)析特点

1.听朗读录音或老师的范读,说说读出了什么感情。

2.明确新闻“用事实说话”、感情溢于字里行间的特点。师生分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一些词语。用“从……我听出了……”的句式品析:

从“百万大军”,我听出了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气势。

从“1000余华里”,我听出了战线的广大。

从“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我听出了人民军队所向披靡的辉煌战绩。

队“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我听出了胜利如此之大的豪情。

从“24小时内即日渡过三十万人”中的“即已”,我听出了人民军队渡江的神速。

从“不料”,我听出了对敌军的嘲讽,对我军神勇如天兵的赞扬。

从“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动词的连用,我听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3.男生评析体现新闻语言“及时准确”的句子,女生用播音速度朗读,老师点评。

析:“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中“22日22时”表示报道及时。

读、评:“22日22时”须重读。

析:“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乃,余部23日可渡完”句中“至发电时止”时间确切、及时;“余部”表述简洁明确,不会产生歧义。

读、评:“至发电时止”“余部”要读得清晰突出。

(明确:把握新闻主旨要品析语言)

(四)练能力

1.同桌间交流自己收集的新闻。

要求:听者能概括新闻内容,读者能读出新闻的结构及感情。

2.同桌间相互评价听读能力。

[创意说明]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学会交际”。不会倾听,在交际中便有口难开;不会阅读,在交际中便无言以对。因此这节课的设计便突出了“听”的能力训练,“读”的方法授予。这和本单元“着眼于实际运用”的要求相一致。

这个教学设计的特点是:

1.思路明晰,层次清楚。整节课紧紧围绕“听””‘读”这一条主线,安排了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从能力训练来看,呈“略读能力”“精读能力”“能力迁移”的逐步提升;从知识传授来看,是“新闻内容”“新闻结构”‘新闻特点”的层进理解。

2.活动丰富,训练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是紧张而忙碌的:听,须专心致志,因为每一次的“听”都是为下一环节的“读”作准备的;读,均兴味盎然,因为专注的倾听而成竹在胸,渴望表达。“听”和“读”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因此课堂上呈现出一种万花攒动的美。

篇5:语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全课的教学大致分为两块。

第一板块的教学内容如下:

1、读课文。

2、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3、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组织讨论,认为: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②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③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4、教师顺势讲析:新闻要有标题、要有导语、要有主体。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另外,课文开头括号部分叫电头。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第二板块的教学内容如下:

1、教师组织讨论: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不行。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一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教师组织讨论: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同学位 认为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二: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评析]

这个教例简洁生动、朴实无华而又令人回味,表现出巧妙的教学设计艺术。

这种巧妙的艺术就是:课堂活动既有表象,也有深层次的含义。

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生动而热烈。在第一个教学板块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真正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人。在第二个教学板块中,除了教师讲析,点示有关新闻的知识之外,学生同样也占有大量的课堂时间,正是由于这样的.安排和处理,从学生角度来说,这一节课可以说是”活动充公,积累丰富”。

然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其课堂活动有着含蓄而又明确的目的性。第一个教学板块从表象看,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再表达”――要求学生“分别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其深层含义呢,则是水到渠成地引出关于新闻结构的知识。第二个教学板块从表象看,是对于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而教师的意图则时顺理成章地告诉学生关于新闻的两个特点。

教者这样的教学艺术设计真有点儿像高明的棋手:第一步棋的落子。正是为了酝酿第二步棋有力搏杀的良机。

实际上这就是教学设计中的立意问题。从教师的主导作用看,正是因为教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有了这样立意高远的好课。这也告诉我们:在教材相同的情况下,教师的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语文教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6:第五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第五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全课的教学大致分为两块。

第一板块的教学内容如下:

1、读课文。

2、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3、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组织讨论,认为: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②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③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4、教师顺势讲析:新闻要有标题、要有导语、要有主体。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另外,课文开头括号部分叫电头。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第二板块的教学内容如下:

1、教师组织讨论: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不行。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一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教师组织讨论: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同学位 认为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二: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评析]

这个教例简洁生动

篇7:《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

训练重点:

了解新闻的特点 复习记叙六要素

理清文章层次 训练默读

体会准确、简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步骤:

一课时

1、导入

用最近报纸引入(看新闻版)

2、简介“新闻”

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有教育、认识、移情作用)的事实。 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讲,就是指消息。(今天讲此种)

新闻(消息)的特点:

⑴ 用事实说话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合理”也不行)

⑵ 及时(时间性强)

⑶ 简明扼要

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3、整体感知课文

篇8: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训练重点

一.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

二语言要准确、简明

预习提示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新闻稿。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月20日

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 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这则消息500余字,及时展示了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概貌。文章结构严密,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思想深刻,气势雄浑。

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荻港获得锐不可当当真

溃退歼灭阡陌纤维

要塞阻塞堵塞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理解·分析

一标题、导语 和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所不可少的三部

分。导语 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找出本文

中的导语 ,具体说说它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二本文主体部分结构十分严密。分析一下:

1.它分哪几个层次?

2.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的?

3.这几层意思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来安排?为什么

不先说西路军、后说中路军?

揣摩·运用

三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讲话”,但也可插入简要的议论。

本文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指出一方面是由

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反动派

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两方面议论为什

么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

么?

四本文语言准确鲜明,应深入体会。下列四组句子中,

第②句是原文。试分别对照每组两句中加点部分的

异同,说说第②句为什么胜过第①句。

1.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不同的表达

作用。

①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

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获

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

②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

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2. 提示:注意怎样便于读者准确理解;斟酌词语

的不同色彩。

①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剩

下的23日可渡完。

②至家电中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

2/3,余部23日可渡完。

3.提示:具体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①结果就在 21日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

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4.提示:体会简略笼统和确凿具体说法的不同表达

效果。

①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

日下午,东路军已战胜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

中、镇江、江阴诸县,封锁长江。

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下午至22

日下午和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

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

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积累·联想

五下边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是当时的前线记者阎

、吾所写的。阎吾参加了渡江战役,目睹了那一历史大

进军的雄伟场面,刚刚把这则消息写了一半,便跳上

一条突击船,冒着枪林弹雨驶向南岸,冲过敌人阵

地,从敌人尸体上找到~截蜡烛头,趴在地上,写完

了消息的后一半。同样报道渡江战役,试比较这则消

息和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 1949年4月 23日电前线记

者阐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

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

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

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

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

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

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

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北

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

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

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

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进发出一片欢呼:“过去

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

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

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

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

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

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

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

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

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

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

六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项活

动。要求:1.拟出恰当的标题。2.注意导语 的概括

性和准确性。3.要简明,以300字左右为好。(本题

可参照作文训练一并完成。)

七如有条件,可观看电影《风雨下钟山》或《开国大

典》。”

篇9:《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

⑴ 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荻dŠ 锐不可当dng 溃kuŒ退 要塞s„i

歼jin灭 业已 不含

⑵ 简介背景资料

⑶ 快速默读课文,看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了解新闻的结构及其作用

消息结构为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者必不可少)

标题:新闻内容的提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三标齐全,或只有主标。(前)引标:交待背景,点明中心。(中)主标。(后)副标:概括主要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

导语:一般是正文第一句或第一段,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大都是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较详细了解新闻的内容)

主体:紧接导语进行补充和发展,具体展开事实,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消息的躯干)(更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⑷ 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结合课文让学生理解消息的文体知识)

电头( ):是发布消息、电讯的固定格式,具体交待发布消息的单位、发电时间和地点。

【附】:新华社即新华通讯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总社设在北京,在各省、市和自治区都设分社,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分社或派驻记者,向国内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和新闻图片,并向国外发布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新闻和图片新闻。

本文电头中发电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标题:以凝练的语言,不仅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而且“百万”“横渡”写得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导语:①句概述主要事件(渡江胜利)

②句在地点上作补充

“百万大军”――(人数之多),排山倒海,无坚不摧。

“一千余里”――(区域之广)。

“均是”――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本文导语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它气势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洋溢着胜利豪情。

【思考】:

为什么导语部分不交待时间?

因为在《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4月22日2时电)已作了介绍,本文是报道渡江战役的第二篇,时间仅隔20小时,读者关心的是战役的进展,故时间交待从略。

主体:分别写中(30万)、西(35万)、东(35万)三路大军渡江盛况,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⑸ 再读课文,找出本新闻六要素(即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篇10:《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

时间――从20日夜起24小时内

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

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二课时

1、问题探究

【讨论】:

⑴ 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体会本文材料组织得严谨而自然,条理分明的特点

分三层,分别写三路大军。

有时间上的衔接:20日夜――21日下午5点――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

有渡江部队的衔接:中――西――东路。

有内容上的衔接:(见文中标“――”语句)

⑵ 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

结构顺序的安排是由时间和事件本身特点决定的。本文作者是考虑到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B中西路所遇敌军抵抗甚微,而东路之抵抗较顽强,所以中、西路放一起写。b原本就是中路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在后。c此前已有中路详细报道(《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此处简略交待中路(其渡江战况只用了写时间、地点、神速的一句话)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再写西路。

⑶ 消息主要用概括叙述,有时可在叙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请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在叙述中路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说服力。

⑷ 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 两方面原因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略)

敌军广大官兵厌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详)

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点。而第二方面的原因 则要详议几笔:B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b着重点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我军师出有名。

两方面顺序不能颠倒。因为我军英勇善战是胜利的首要条件,而且从行文的气势和语言的衔接看(下文要写的东面敌军抵抗较为顽固更突出“英勇善战”),也以现在的写法为佳。

东路军由于所遇敌情与中、西路不同,而且上一篇也没报道,因此较为详尽。

⑸ 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准确、简明、富于感情色彩

例:“不含”、“较为”、“很”、

能用单音节词便不用双音节词

做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2、课堂练习

写一条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新事(当堂讲评)

如:我校田径运动场重修,今年九月可交付使用

要求:①标题醒目、恰当②内容绝对真实

③导语有概括性、准确性 ④语言简洁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2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七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范文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错误辨析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七年级下册单元作文马的世界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案3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五单元课件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初一下册语文《新闻两篇》练习试题

七年级下册各单元作文范文

短新闻课后测试题

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别了不列颠尼亚颁奖词2023-08-28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2022-06-03

苏教七年级下语文文学常识2023-03-11

初一期末语文作文下册:美在身边2023-05-31

短新闻教案2022-07-17

初中的小论文2023-09-12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7-06

初中小作文200字2023-01-16

初中小作文300字2022-12-19

关于书香的初一下语文作文2022-06-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