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断阅读法(精选6篇)由网友“茶壶嘴茶奈”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推断阅读法,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推断阅读法
推断阅读,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寻找关键词,分析语义群和确实意图这三个步骤而达到掌握各段大意、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形成一套要领的阅读方法。推断阅读法的好处是,压缩了文字数量,提高了理解文章的质量。推断阅读法的理论依据是因为大脑具有选择和压缩信息的功能,所以阅读时在必要的条件下不需要通读全文,只需要通过找重点、作判断的办法,就能达到去粗取精、广泛获得知识的目的。
推断阅读的实践依据是一般理解文章的两种方法。一般理解文章的两种方法是:
(一)寻找重点内容法
这种方法是在阅读时,把文章分成几部分,再把每部分按照内容分成几个方面,这样就会形成有利于理解和进一步背诵的重点。所谓重点内容是指某个点而言,这个总的文字虽然十分简短,但是却具有某种更为广泛的内容。理解的目的是抓住全文的基本思想,关键词和某些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理解的过程,是把全文的内容归结成为简短的逻辑性强的几条提纲,从每一条提纲里找同一个统一的、有一定联系的思想。划分重点内容的过程,也就是在文章不丢掉重点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加工和提炼的过程。理解阅读法就是通过这种办法制订出来的。
(二)判断法(或预测法、猜测法)
内行的读者只要看一眼几个句子,就能猜出整段或整页的意思。思维之所以有效,是因为采取了有效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读者把精力主要放在了把握全文的意思上,而不是个别的词的意思上。读者所考虑的主要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所探讨的是作者的基本思想。
上述两种理解方法是多数人经常采用的阅读方法。如果对这两种方法加以综合运用,就能大大提高理解各类文章的效果。在快速阅读的情况下,理解具有它的迅速性、紧迫性。因此,利用上述方法进行思考无疑是有益的。
理解,是人的头脑通过利用现有的知识,在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起一种逻辑联系。在阅读容易的文章时,理解仅仅表现为感知,也就是一下子能够抓住所需要的东西,并把它同新的印象结合在一起。但是在阅读不熟悉和不容易理解的文章时,对所读内容要下一番工夫,就要利用旧知识和新知识建立起新的逻辑联系。
因此,理解不是一字不漏地通读,而要掌握全文精神;并不要通读全文,读其中一部分就行了。这一部分是指文章内容的“精华”。
文章里都包含着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只要读一遍文章便可得知。所以,读书的第一步就是处理信息,信息就是本篇向读者提供的东西。
当然,如果读者在开始时还不理解某篇文章的价值,那么它就不会给他带来任何信息,事后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这个读者得到了新的知识,这时他如果读这篇文章的话,才能从中得到必要的信息。
读者对文章进行研究的结果便产生了一种概念,在这种概念的基础上,又了解了一种意图,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推断阅读的步骤:
找出关键词。即读第一遍时把关键词找出来,刚开始训练时可以用笔把关键词画出来。
确定判断。即把画出的关键词,在头脑里重新编码,形成自己的判断。
理解意图。即通过回忆,根据自己形成的判断,确定所读文章的意图,也就是中心思想。对理解阅读法尚不熟练的时候,可按上述三个步骤分步训练。待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再将三步变为一步,即在阅读时,同时进行找关键词、确定判断、确定意图的工作。也就是既要善于抓关键词,进行快速阅读,又要同时进行思索,以达到理解文章主旨的目的。
自我测试范文:
儿童的大脑
苏·怀亭博士
儿童大脑的早期发展阶段是激烈的神经活动时期,在这一时期,大脑细胞之间的相互连接正在以疯狂的速度形成。因此,大脑开始学习的时间不能太早。
大脑的爆发
与其他器官相比,大脑完全发育成熟所需的时间要长得多,并且它的生长模式也明显不同。其他大多数器官的基本发展是在子宫中完成的,当身体成长时,器官的进一步成长是通过细胞分裂完成的。而另一方面,大脑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其细胞发育过程——那就是为什么儿童的大脑看起来与其身躯的其余部分不成比例。
近所做的研究是以以前的证据为基础的。即当大脑还在子宫里的时候,就通过自发地产生信号的方式开始了细胞之间的复杂连接。在受孕之后大约8个星期,第一次“大脑爆发”开始(术语“大脑爆发”与大脑的不断发展有关)。再过5个星期,大多数脑细胞就形成了。第二次“大脑爆发”在出生前约10个星期开始,并持续到出生之后两年。第二次大脑爆发时期是脑细胞激烈活动的时期:脑细胞之间的相互连接更精致、更协调和范围更大。脑细胞连接率的增长将导致大脑的迅速增长。在出生时,大脑的重量约为其成年重量的25%,在6个月时为50%,在两岁半时是75%,5岁时则为90%。
初来人世
研究显示:孩子出生时,对人类的声音表现出积极和明确的回应。一段新生婴儿的高速影片在慢放和逐帧检查时显示:婴儿某些部位微小的姿势与特定的声调和父母发出的只言片语同步。而其他非人类的声音则不会产生这样的反应。这就暗示着:当他们还在子宫中时就已学会了某些语言技巧。在子宫中听过母亲的心跳声,这种声音能为婴儿识别并具有安慰性的影响。
汤姆·鲍威尔在爱丁堡大学所做的关于幼儿理解的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所体验的是一个三维的世界。他用偏振的遮尘眼镜,使左右眼睛看见不同的图像。他在婴儿面前创造了一个实心物体的视觉图像。鲍威尔发现:即使是新生的婴儿也会伸出他们的手去触摸这个明显的物体,一旦孩子触到的是空荡荡的空气,而不是实在的物体时,他就开始哭叫。这表明:在出生时,婴儿期待的视觉目标应是切实的,并显示出视觉和触觉的简单一致性。
光线和声音
在爱丁堡所做的其他试验表明:光线和声音也有影响,新生儿会把头转向有声音特别是母亲的声音的方向。他们已表明,婴儿生来就具有辨别好闻的气味和臭味的能力,他们会将头恰如其分地转过来、背过去。
新生儿也能认识人类的面孔。罗伯特·弗兰茨是克利夫兰市西里塞夫大学的研究员,他给一个刚出生一天的孩子选择地出示图片:一个人的面孔、公牛的眼睛、新闻纸或彩色圆圈。他发现了孩子对人的面孔的优先选择,大多数孩子看人的面孔的时间比看其他图片多得多。卡内基麦林研究院的马克·约翰逊对刚出生十分钟的婴儿做了类似的试验,并观察到他们明显偏爱人的面孔,而不太喜欢空的椭圆或皱巴巴的面孔。根据约翰逊的试验,这就意味着人类在出生时就有关于面孔的“模板”,这将有助于我们辨明食物来源、温暖和保护。
有人用正常的语言跟他说话,而不光是用儿语哄孩子,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语言。一个丰富的早期环境,如父母一方或双方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提高感觉的体验,会加快和鼓励孩子的发展。早在1952年,艾伦·斯特恩认定一个有意识刺激的环境对他的女儿艾迪斯会有好处。从出生起,他就尽量与她多谈话(不是儿童式的谈话),给她演奏古典音乐,并给她闪动地显示有数字或动物的卡片。这一技术已被无数的父母采纳和应用,并取得了非常积极的结果。
斜坡、阶梯和轮子
为了评估丰富多彩的环境对大脑成长的影响,伯克雷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马克·罗森威格,让一群幼鼠在一个满是斜坡、梯子、轮子、隧道和其他刺激物的笼子里成长。第二群留在一个空荡荡的笼子里。105天之后,检查了两组老鼠的大脑,结果显示:在环境丰富的笼子里,老鼠的脑量上升,并且比对照组有更多的相互连接。大脑细胞也多15%,神经体多15%,也许最重要的是与其他的神经有更多的连接。
程序化的生物学核心知识的信条处在大多数儿童发展研究的核心,这种研究不仅使用数字和物理的方法,而且要使用其他的认识技巧。正是这样一些程序化的核心知识仍然不成熟。从1988年开始,当时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发明了一种多电极装置,才有较大的可能去检测和测量哺乳动物胎儿的大脑细胞在子宫中的相互刺激、形成、协调和相适应的连接。关于这样的神经活动方面的工作表明:脑细胞之间的相互连接是在“大脑爆发”期间形成的,而不是每个神经连接都被储存在我们的基因里面。给定数百万个连接需要在大脑里形成的条件下,根据前面的理论,仅需储存很少的遗传信息。这应该意味着:遗传蓝图只是当儿童在子宫时及幼年起作用。
天性与教育
上述是一些相对比较新的假设,需要做许多工作来发展和论证。这一假设还应加上至关重要的、对天性和教育的新思考。
在那些涉及许多理论、研究和结论的研究领域中,在给定合适的刺激后婴儿所展示的潜力继续鼓舞着父母们。教育的重要影响给了父母们以机会,以他们认为合适和切实可行的方式去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们的儿女们。
无论是出于遗传程序的原因,还是由于在子宫中以及在关键的头几个月中所形成的神经之间的相互连接,我们对婴儿的智力和容量的认识都在增长。无论父母用什么方式去鼓励和加强他们孩子的智力发展,有两个关键点必须考虑:
第一,必须遵循连续性。一个能力比他或她的同学发展要快得多的孩子也许会故意保持在后面,以避免出众或被嫉妒、嘲笑。
第二,应该注意真正地尊重和发展孩子的希望和兴趣。在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感情和希望之后,父母们必须意识到,不要过多地在意自己劳动的成果如何,关键是孩子的幸福和满足,而父母的欢乐在于积极地参与。
现在停下计时器
所用时间:分钟
下一步,用本段的字数(本段为2298字)除以所占用的时间(以分钟计),计算出阅读速度,即每分钟多少字:(WPM)。
快速阅读计算公式
每分钟字数(WPM)=所读数量/时间
每分钟字数:
理解测试
1.人类的大脑:
(a)在受孕时脑细胞就已经完全形成
(b)脑细胞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完全形成
(c)脑细胞在出生一个月后就完全形成
(d)在出生两年之后脑细胞才完全形成
2.第一次“大脑爆发”始于:
(a)受孕时
(b)受孕后8个星期
(c)受孕后4个月
(d)出生前1个月。
3.第二次“大脑爆发”大约开始于:
(a)受孕后8个星期
(b)受孕后10个星期
(c)出生前10个星期
(d)出生前4个星期
4.出生时,人的大脑重量占成年时大脑重量的百分比是;
(a)10%
(b)15%
(c)25%
(d)40%
5.在6个月时,大脑重量占成年时大脑重量的百分比是:
(a)25%
(b)40%
(c)50%
(d)75%
6.在两岁半时,大脑的重量占成年时大脑重量的百分比是:
(a)50%
(b)75%
(c)80%
(d)90%
7.在5岁时,大脑的重量占成年时大脑重量的百分比是:
(a)85%
(b)90%
(c)95%
(d)100%
8.婴儿在出生的当天就能对人类声音的音调作出积极而特定的反应。
真/假
9.爱丁堡大学的汤姆·鲍威尔对新生儿理解能力的研究表明:一个孩子在出生时:
(a)只看见模糊的图像
(b)立即注意他的母亲
(c)能很清楚地听见声音
(d)立即体验到一个三维的世界
10.在爱丁堡大学的其他研究也已经显示,光线和声音也有影响,一个新生儿会把头转向有声音的方向,特别是的声音。
11.罗伯特·弗朗茨和马克·约翰逊发现:新生儿对某种图像有明显的选择性:
(a)他母亲的图像
(b)彩色的圆圈
(c)人的面孔
(d)动物
12.那些“咕咕叫”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掌握语言。
真/假
13.马克·罗森威格用老鼠做的试验表明:在丰富环境里成长的老鼠:
(a)大脑较小
(b)个子长得较大
(c)大脑没有增长
(d)在大脑脑细胞之间有更多的连接
14.婴儿大脑中神经的相互连接是形成在:
(a)“大脑爆发”期间
(b)出生之前
(c)我们基因的储存间
(d)在生命的头两年
15.父母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一个天才
(b)提供良好的学术教育
(c)孩子的幸福和满足
(d)不干扰孩子的自然发展
翻到290页检查答案,然后用得分除以15,再乘以100,换算成理解百分率。
理解得分:/15
/100
答案:
1.b2.b3.c4.c5.c6.b7.b
8.真9.d10.母亲的声音11.c12.假
13.d14.a15.c
篇2:注释阅读法
注释阅读法
在阅读一些论文或专著时, 你会发现文章后头常常会拖有一条条`尾巴', 统称`参考文献', `引文索引', 或`注'、`注释'.这些`尾巴'少则二三条, 多则几十条.有些大部头的论著甚至有上百条的, 在读书时, 这些`尾巴'往往会被人忽视.其实, 这些`尾巴'除了起到持之有据或佐证的作用外, 还有许多学问值得研究.首先, 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尾巴'的提示去阅读被引用的文献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被引文献和引用文献的文章有必然的联系, 有的属于溯源, 有的是提供证据或证明, 有的是批评否定过去的著作, 无论出自哪种原因的引用, 都可能使人更深刻地领会所读文章的精神实质、评论文章的价值.其次, 这些`尾巴'都是某一特定专题的文献信息再生源.在进行某一课题的研究时, 可根据引文出处找到被引用文献, 然后又从被引用文献的引文处再找它所引用的文献, 采取这种`滚雪球'的办法, 循迹追踪下去, 便可检索到某一专题的丰富资料.第三, 由于引文和被引文之间的联系, 不同学科的文章有横的左右连接线, 同一学科的文章有纵的前后连接线, 使某些文章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据此可对学科的相关性和科学结构层次进行分析, 可以探讨学术发展源流, 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第四, 图书资料部门对这些`尾巴'进行一系列的`统计分析, 可在大量的、杂乱无序的动态发展的文献当中发现出某些规律来, 如哪些书刊常被引用, 应为馆藏重点,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图书的供求关系.第五, 利用文章被引用情况了解作者的学术水平, 帮助发现人才, 开发人才资源.国外有人对某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所写的文章被利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他们的文章被利用率要比一般人文章要高得多.
篇3:SO3R阅读法
SO3R阅读法
SO3R阅读法是当代美国大学里一种流行的读书方法.其含义是S(Surrey) ――纵览, Q (Question) ――提问, 3R (Read、Recite、Review) ――阅读、背诵、复习.具体说来.纵览: 就是首先了解书的全貌, 翻看目录, 标题、图表、附录、内容提要等, 对全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提问: 在粗读时设疑, 给自己提问题,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积极思考, 联系自己的知识和原来的观点相比较, 有重点、有分析地阅读, 绝不盲目被动地`输入'.
阅读: 读书的中心步骤, 对重要章节要读得慢而透彻, 做笔记, 写批语, 并不时返回前面去重温某些读过的内容, 争取一遍读下来, 基本掌握全部内容.
背诵: 这种背诵除了对重要的.公式、定理要求一字不差外, 一般只要求提纲挈领地记住主要内容.其程度要达到能回忆起、无差错的水平.背诵在理解基础上进行, 同时又促进理解.
复习: 复习必须及时, 即学完一小段就复习一次, 不要过分依赖总复习.在复习时, 要特别注意清理记忆的`误区'.
一般认为, 工具性知识、需要牢记的知识、逻辑性强的知识, 应采用此法.
篇4:小说阅读法
小说阅读法特指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 1 )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 2 )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 3 )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如 鲁迅 先生在《祝福》里多次描写祝福的情景,并在写景时总是紧扣人物的思想感情来着笔,把写景和叙事揉和在一起,以揭示悲剧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对主题(中心思想)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篇5:勾画阅读法
这是一种边阅读、边勾画标记的阅读方法。
第一步是“初读标记”。在读第一遍时,以读为主,同时用一套自己爱用的符号勾画出要点、难点、疑点。
第二步是“重读整 理”。读完全书后,通过重读整理初读时画的符号,并依据符号复习要点,研读难点,思考疑点。由于读完全书后可以融会贯通地理解,很可能感到先前勾画的难点、疑点已不复存在。经过重读整理,更改符号,便能明显地感到书本由厚变薄,知识已牢记在心。
勾画标记要有各种区别意义的符号,并且一以贯之,逐步形成自己惯用的符号系统。惯常采用的勾画标记有:一要点;二难点; ~~~~~ 疑点;‖重点层次;重点段落;×××谬误;?重要语病; # 待摘录的资料。
篇6:十步阅读法
这是一种适合于自学的精读方法。
第一步,精读。拿到文章,先例览一两遍,了解概貌。
第二步,圈点。将浏览中不懂的地方标识符号,以便进一步查阅,还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勾画出来。
第三步,释难。利用工具书或请教以弄清不懂之处。
第四步,分析理解文章主题。
第五步,归纳。归纳文章的主题、观点。
第六步,评议文章的特点、特色。
第七步,摘录。用卡片或笔记本摘录佳句或主要观点、数据、论据。
第八步,质疑。在阅读时发现问题及时记下来,把解疑的结果简要地记录下来,便于日后复习或查阅。
第九步,注记,记下自己的理解、解释和意见。
第十步,小结。对整个阅读过程作一个全面归纳总结,并重读一遍文章,加深理解。
★ 随机抽样教案
【推断阅读法(精选6篇)】相关文章:
初中英语作文解题技巧2022-08-20
化学答题技巧常用口诀2023-08-04
学好简历的方法2022-11-30
高三化学冲刺方法2022-10-08
托福阅读推断题解题方法及实例讲解2022-08-31
低年级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初探2023-03-09
《动物气象台》教案2023-12-17
清大高考专家 巧解高考答题策略2023-03-04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2024-04-23
高考数学解题思路技巧202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