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的阿卡”为你分享12篇“山旮旯里的笑声优美散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山旮旯里的笑声优美散文
山旮旯里的笑声优美散文
雅林村,凹在高山峻岭的山坳盆地里。
初识雅林,仿佛置身于梦幻的桃源仙境。这里,山青青,水秀秀,风爽爽,光灿灿,这里,几千亩庄稼地,肥肥沃沃,水泥硬板化沟渠,纵横交错;这里,座落18个古老、纯朴的小村,椰树高风亮节,翠竹簇拥环绕……
然而,深入下去,让人心惊,让人肉跳。解放了近半个世纪,这个“盆”里,既没掬金,也没掬银。黎族同胞年年月月凝视日出日落,阅尽青山沧桑,仍然过着没丰衣没足食的贫困生活。正如一首歌谣里吟唱的那样“一枝竹竿挂衣裳,二只泥腿爬山梁,三个石头搭个灶,世代居住茅草房”……
不把贫穷带进21世纪。这召唤,荡人心魄激活了神州大地。
古话曰:“哀莫大于心死”。人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志短、意怠、心死。扶贫不在乎于给钱给物,更重要的要治“愚”、扶“志”、启“智”。人类不是向预定的世界移动。而是积极地参与创造未来世界。因此,在雅林村的扶贫工作队注重了对贫困农民的宣传教育,注重了山旋水转人的思想观念更应该转的启导。
稻田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基。过去,在这红土地上种的是劣种的常规水稻,亩产年年在300斤徘徊。汗水与心血浸透了的土地得到的是低微的回报,有些农户常常陈粮接应不上新谷。
为了唱响今年晚造科技兴农这支歌,工作队经过深思熟虑,聘请了中国三亚种子公司的高级农艺师深入田头,给农民传授“傅优64号”水稻品种的.浸种、催芽、播种、插秧等技术,同时及时购买了几百斤种子、化肥,把党的温暖送上了千家万户。
人们辛勤而结实的脚步,穿过了风风雨雨,终于靠近了金秋十月。田间里,稻谷摇风,一层厚实的金黄色铺开了大丰收的画图。饱满的稻穗弦耀着撩人的色彩,放射出了爆满浓情,含羞地低垂了头向主人和土地虔诚的谢意,欣然地接收了秋风的检阅。
黎族农民收割的那天,心中鼓荡起了一股如潮的激情,两行混浊的老泪慢慢爬出了眼睚。一位老农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笑吟吟说:“亩产最高的有1000斤以上,平均每亩可达800斤。”
此时此刻,与丰收图相比,我的思索落入了这样的一个主题——今天,农民收割的不仅仅是人生的严肃,生活的甜蜜,更是科技扶贫的理性与韧性!
在雅林村采访,我的耳边眼前一片豁亮:512亩“博优64号”水稻清清爽爽增产25.6万斤谷子,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多。大家都说,这是雅林村有史以来最辉煌、最富有、最美丽的秋天!金甸甸的谷子喂实了木板谷仓,老人和孩子的笑声是那样的爽朗、生动,确实都是从心口里冒出来的。山旮旯里的笑声,挟着一个“偷谷换种”的故事。红岛二队一户姓韦农家,丈夫执拗不愿种“博优64号”种子。妻子却三日六夜和他磨牙斗嘴,工作队员三番四次登门,说破了天说破了地,全然是满嘴抹石灰。最后,妻子和高队长忖度后只好“偷谷换种”。这个小故事虽为平淡,但平淡之处意含了扶贫洽“愚”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呢!
晚造水稻的创收,留下了科技女神顾盼的美丽,同时也大大拨亮了农民的目光。为此,当海南中外合资黄帝椒公司亮出招牌时,从农民那明亮的目光和欢悦的表情上,看得出了扶贫工作队引进的种椒致富的战役又打响了。冬晨的田野上,农民主动犁地、耙地、垄畦、抠肥,热气腾腾。那闪动的人群,那“牛铃摇春光”,那飞舞的银锄,充满激情,蕴含期待,躁动了深山坳里“一年之计在于冬”,展示了更明媚、更灿烂的明天!
篇2:外婆住在山旮旯散文
外婆住在山旮旯散文
外婆年纪耄耋,住在距镇十多里的山旮旯,走的是一条坎坷不平,石头又多的羊肠小道。年轻人走一趟都感到疲困,而她却还能常常出街入市,不拄拐杖呢。
外公前年仙逝,活到九十九,着实令人惊叹。我想,这与他住宿深山,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有关,也与他长年行走山路,日月劳作胜于锻炼有缘。
外公在世时,他曾跟我说过,他原来不住在这里,而是住在一个很大的村子,他娶外婆那年,一帮流寇想抢外婆卖往高州,为安全起见,外公心一横,便带外婆来到这深山荒野之地,搭寮定居,才逃过流寇的目光。
父亲能娶到深山闺秀的母亲,也是缘分。据说是一个会艾火的远房亲戚行医时认识母亲,然后介绍给父亲的。
小时侯,我去寻访外公,走过那一段山路,穿越那一片树林,常常被蚊子叮得奇痒,被山蚂蝗咬得流血不止,至今还胆寒。但是,林间鸟语花香,狐哀禅寒的情景也难忘记。也许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外公一家住在这深山已经适应了。他们还掌握了一套捕捉飞禽走兽的本领。山鸡、竹鼠、狐狸、野猪都是他们的家常便菜。
他们有多种捕猎工具:铁锚、沙枪、杀鼠器、捕鸟箕……还养着几条凶猛的狗,令人生畏。外人根本不敢踏近他家门半步,就连我们寻访,也是老远就高声呼喊外公外婆,等他们出来赶狗才敢进屋。
我曾与舅舅带着两条狗去探看铁锚,到埋铁锚的地方一看,铁锚不见,周围滚得很熟烂,留下一摊血迹和许多野猪毛。舅舅断定拉断链的野猪不会走很远。两条黄狗狂吠着往山里钻,我和舅舅追着黄狗的'尾,不顾荆敕芒割,追了几百米后,终于看到了那头受伤的野猪卡在树杈上,有五六十斤重。两条黄狗猛扑上去撕咬,舅舅砍来一根酒杯大的木棒迎野猪头狠击几下,野猪死了。舅舅背起野猪往回走,我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甭提心里多高兴。
回到家后,舅舅把野猪放在地坪上,让大狗小狗一起来撕咬吃血,说是让狗咬野猪吃血壮胆,以后才会闻膄认路追禽咬兽。劏野猪开肚后,舅舅又把那些肺、肠、等内脏给狗吃。我问舅舅:“这些内脏人吃不得吗?为什么给狗吃呢?”舅舅笑着说:“狗也辛苦,算是犒劳,再说狗吃了,以后更勤快更听话。”看来,无论是人还是狗,有付出都应
该有回报呀。
捕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拿着捕鸟箕到荒地里,打开,在机关消息上串下红薯或玉米,鸟儿来啄食,消息针脱落,鸟箕自动着地,鸟儿便笼在箕中。有时,成群的鸟儿一起来抢食,一次可笼好几个,真是过瘾。
八十年代,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有些动物濒临绝迹。但是,像竹鼠、野猪、狐狸之类,外公舅父们有时还能捕到,但是,由于山精野味价格的飙升,舅父们也舍不得留吃,拿去出卖换钱,我们也少了许多口福。
前几年,外婆那里通了电,建了饮水池,白花花的清水流进了家,夜间灯火通明。舅父们也很少上山打猎了,他们在山里种下八角肉桂和甜竹,房前屋后也种了许多芭蕉果树,年间收入可观,可是,那条路、那条崎岖不平弯弯曲曲的山路,何时才能变坦途?
篇3:留在乐曲里的笑声现代散文
留在乐曲里的笑声现代散文
现在五六十岁的人大都熟悉两首儿歌:《我是公社小社员》和《火车向着韶山跑》。这两首歌的曲作者均是薄兰谷先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师范学校任教。那时,学校里正在开展征集校歌的活动。领导交给我一项任务,以已经征集到的作品为素材,写一首校歌歌词,找薄兰谷老师谱曲。我没见过薄老师。按我当时的经验,看姓名,以为是女性。几天后,我拿着领导集体审定的歌词,来到音乐组办公室。偌大的一个房间里,空荡荡静悄悄的。只有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老师,趴在靠墙边的'一张桌子上聚精会神写着什么。我估摸,这不是我要找的人,正想着转身默默离开。那老师突然抬起头来,轻轻地问:“找谁啊?”“找薄兰谷老师。”我应道,心里正很有把握地料定着他接下去的“不在”两字回话。谁知,他站了起来,乐呵呵地说:“我就是,我就是……”看我愣神的模样,他热情地把我拉到桌前,从桌面上随手拿起几个信封,“你看,薄兰谷阿姨,薄兰谷姐姐……这都是写给我的啊,你不相信?”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一来二去,我与先生渐渐熟悉起来,成了他宿舍的常客。每周四晚上,他有手风琴辅导课,必定是住校的。一过八点,完成任务后,他会哼着曲从楼梯上来。听到声音,我几个住校青年教师就会陆陆续续到他的宿舍,围坐在一起听他聊天。听薄先生聊天实在是件愉快的事。他随意,健谈,风趣,而且常喜欢拿自己开涮,兴奋起来还会手舞足蹈,自导自演一番。闲聊中,自然离不了音乐的话题。有一次,他问我小时候唱过哪些儿童歌曲。我一一报出,当说到《我是公社小社员》时,他要我唱几句。听了,他却连连摇头,“不对不对,太沉了,像弓腰曲背的老社员唱的,应该是活泼欢快的。”旁边有人故意逗他,冷冷地插话说:“唱无定法嚒,哪有那么多教条!”薄先生伸出手来,装出一副像是要打人的模样,“小阿弟,你太无知了。这是本大人的大作,容不得亵渎,懂吗?”那时我们还不知道他有作儿童歌曲的擅长,以为他在开玩笑,便一起起哄:“瞎说,瞎说!”他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歌谱,翻开,“你们看。”一看上面写着“作曲播谷”,我们又嚷了起来,“那是你吗?”“我就是播谷,”这回他有点一本正经,转而却又扮起了鬼脸,压低声音,“我就是一只布谷鸟,会唱好听的歌。”说着摆了一个飞翔的动作,得意地笑了起来。
薄先生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我问过薄先生:“你怎么每天总是乐呵呵的?”他说,他的所有的痛苦都在未成年前消耗光了,现在只剩下快乐了。我知道,薄老师生于战争年代,从小跟着父母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光上过的小学就有七所。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全靠母亲在街道生产组的收入维持。用他的话说,一家人是泡在苦水里生存的。
薄先生身体不好,患有心血管、肠胃和肾等多种疾病。他常在同事面前乐呵呵地调侃自己:“我是烂心烂肺烂肚肠,一个坏透了的人。”有一次,我写了一首词给他看。他笑嘻嘻地说:“抽空能不能写写我薄兰谷?”“写什么?”我有点不解。“用写词的形式写一篇薄兰谷同志的悼词啊。”“开什么玩笑!”我一下子激动地跳了起来。他却斯条慢理地跟我解释:人固有一死。与其死了被人歌颂,一点都不知道,不如活着享受一下被人歌颂的快乐。“写好了,说不定我会谱上曲,天天吟唱歌颂自己一番呢。”说着,嘿嘿笑了起来。
薄先生病发住院了。我去看他,他从床上爬起来,拉着我的手,又开起了玩笑:“你来干什么啊,你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昨天晚上梦里,阎罗王说我这个人是个废物,派不什么用,所以还不想要我。看来,一时半会还死不了。”说着,又哈哈大笑了起来。
可没过几个月,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薄先生毕生从事儿童歌曲创作,留下了数百首歌曲。几十年过去,他的作品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我走近一些小学门口,常常听到《火车向着韶山跑》等旋律。伫立凝听间,我感觉,那些活泼明快的乐曲里凝聚着薄先生爽朗的笑声。
篇4:山之子优美散文
山之子优美散文
泰戈尔说得对,人在他的历史中表现不出他自己,他在历史中奋斗着露出头角。本文的主人公麦永理,原来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黎族汉子,由于他能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把一个亩产粮食不到300斤、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的小黎寨——三用二村,带过了世代渴盼的温饱线,便成为享有“海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三亚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的新闻人物。
这里要讲述的,就是这位“泥腿子”,带领全村劳苦大众斗穷奔富的艰辛历程和光辉业绩。
一嶂隘重重的高峰山区,像屏风一样坐落在三亚市的西北角。在那莽莽无际的万绿丛中,掩藏着一个仅有22户、170人口的三用二村,麦永理从小生长在这个与外界隔绝的村子里。
村子后面都是山,抬头见山,出门见山,山遮住人们的视线,隔断了村民与山外的联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麦永理常常一个人站在山脚下,对着那死寂一般的三用二村焦思苦虑,心潮起伏:解放几十年了,可瞧瞧村里22户父老乡亲,还天天在等待救济粮、救济款和城里人凑集的旧衣服过日子;他还看到有人找信用社申请5元贷款买盐。他流泪了!
土生土长的麦永理,多么希望有一个像黎族传说中寻找太阳的英雄,能带领乡亲们踩出一截路来。可是,在他思虑之间,乡亲们经过“瓜里选瓜”,竟把他推上了“寨主”的位置。
“我能当好这村长吗?”三十不出头的麦永理内心感到了压力。
然而,在同胞爱、民族情、山乡恋的驱使下,这位年青人只好别无选择地挑起乡亲们的希望和苦盼进行了艰难的跋涉……
山是绿的,可山里人的.生活却很穷,穷的原因在哪里?麦永理上下求索,山穷水尽就在面前。可他不甘心哪!他坚信:山村有路通小康。
盘算,实践,探索,一个“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构想,须臾间在他的心中运筹:目前全村人均不足7分地,即使把地种得像绣花一样,也治不了乡亲们的穷病。村子周围都是山,如果把眼光从地头转到山上,走以山富村、以集体经济带动个体经济的道路,不要多久,全村群众就能丢掉吃不饱肚子的忧愁。
发现了山的特色,找到了山的价值,麦永理悠悠然地报以会心的微笑。
“咬定青山”这盘棋定下来后,麦永理就及时进行了从“围地转”向“围山转”的引导工作。
可是,当他挨家挨户敲门动员群众上山时,一个个都象惰性气体一样动不起来。这也不奇怪,分田到户后,“集体”对大多数村民来说,已经成为很遥远、很陌生的词了。
如何把一颗颗被历史埋人泥土的心灵激活?这个问题深深地拧在麦永理脑门上的皱纹里。蓦地,一个念头如电光石火,叩击他的心扉:1974年,村里的群众曾经在附近的三汤山上集体种植了3000多株槟榔,收入过2万多元。土地承包后,以化整为零的办法分给了各家各户。现在,死的死,丢荒的丢荒,挂果的也被偷得七零八落。要是能说服群众把这些槟榔收回集体经营,不但能够改变单家独户难管理、难发展的状况,也能对群众进行一次同走致富路的教育。一石数鸟,何乐而不为?
人常说,为了春作,更为秋实。麦永理根据群众的意见改进了管理方法:挂果时节,以户为基数,每个劳力管理11天计算,分组分批管理,被偷一串罚当班者100元。为了让管理出效益,他寄宿嵩山岩洞,日夜厮守着那块无异于生命的槟榔园。
天不负人。收回集体管理的那2600株槟榔,长得茂茂实实,第二年挣得了4万多元,凭借集体力量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个空壳村一下子充满着亘古未有的活力。
三
群众尝到甜头,苦也心甘。1988年,全村合力开山辟岭大干一年,种植槟榔5000株,橡胶2.3万株,椰子130株,其他经济作物种了180亩。集体经济的优势初露端倪,山的概念,被重新赋予新的内涵。
可是,成绩却使一些人产生了小满足的情绪。要不要歇一歇?麦永理曾经有过考虑,但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急促地催促着他:“不能歇,要乘势而上!乘势而上!!”
超前的激情本身就是一种资源。麦永理把目标定得高高的:到了,全村集体和个体种植的槟榔发展到15000株,橡胶发展到50000株,椰子发展到5000株……
目标更高更远。
这话说起来轻松,实践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没有人心、人力的超常组合,没有同大自然抗争的苦干、实干精神,没有带头人的气魄和胆略,别说攀登高峰,就是向前挪动半步也难呀l是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麦永理这个带头人倾注全部的心血和感情,运用灵活的手段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带领群众以动真格去开拓,去拼搏!
1990年,大开放、大发展的形势催人奋进,麦永理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带领群众在村子后面的凤头岭上开展了治山、治坡的“第二次革命”。
麦永理的拼搏精神,再一次唤起全村群众“挖掉穷根栽富根”的内聚力。经过240多天的艰苦奋战,全村群众再种上橡胶1.2万株、槟榔5000株……谱写了一个个强烈、动听的绿色音符。可以想见,三、五年后,村集体每年就会有几十万元收入。
四
一匹驮负着重荷的骆驼,它只要能够站起来,就一直走下去,直到把它的脊梁磨出鲜红的血也不会停下来。1992年,麦永理又按照乡党委的指示,举全村之力,攻贫困之坚。
第一主攻点,突破群众收入少的难关。
帮助群众增加经济收入是个硬仗,他经过充分考虑后,推出了“山上与山下共谋,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双线开发”的方略。这步好棋,人们称之为“一篙撑活两条船”。
他是怎样提携着来自心灵深处的泉水,浇灌这株个体经济之花呢?
带。麦永理了解到,群众不敢发展个体经济的原因是,怕大政策不稳,怕“土”政策变卦。他动员麦永贵等5名党员带头先干。这几个人平均种植槟榔1200株,其他经济作物也种了不少,产生了很好的带动效应。
推。山村人对“商品经济”不了解,仍然无所企求地耕耘着祖宗留下的那片星空。麦永理以心为桥,慢慢沟通他们与市场的联系。麦玉头一家13口人,8个劳力,在麦永理的启发和推动下,安排2个搞运输,2个办小零售店,2个搞饲养,其余的务农,每年收入40000多元,还种植了槟榔1800株。1992年盖了幢300平方、6房3厅的平顶房,价值3万多元。有点经济头脑的人也默默地跟着他走出了“老思路”的沼泽。
扶。启动型的农户虽然有一股早富快富的冲动,但是资金、种苗缺乏,大大制约了他们发展商品经济的行动。村里先后给19户农民无偿提供槟榔苗(果)1750斤,价值8900元,拿出4000元资助8户农民买耕牛8头,同时还帮助贫困户麦亚海买碾米机一部,价值2700元。对于一分钱都能捏出水的穷山村,这笔开支可不是一个小数。
憨厚有余而精明不足的三用二村人,在带、推、扶三力的驱动下,一步步跨进了商品经济的乐园。1992年全村人均收入比1987年提高了7倍。
不少人购买了彩电、摩托车、录音机,有的还购卡车、面包车用于发展交通运输业。
第二主攻点,解决长期缺粮的问题。他一方面引导群众进行科学种田,改变“种了一山坡,收不到一箩”的落后习惯,一方面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发动村民大力种植各种杂粮作物。1992年全村人均粮食达到了720斤,五保户每个月得到二、三十元的生活补贴费,群众把返销粮、救济款甩到了脑后。
第三主攻点,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
1987年前,村里人长期蜗居在难以遮风挡雨的茅草寮里。1988年后,群众的经济收入虽然有了好转,但尚缺乏“治窝”的经济实力。为了消除怕住瓦房会死人的封建迷信思想,麦永理自筹资金,盖起了第一间瓦房,并与村干部商定,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30%的钱用于民房改造,规定谁盖一幢瓦房村里就拿万元补贴。到了1992年,全村70%的农户建起了钢筋水泥结构的平顶房,19全村实现了瓦房化。
过去,每当夜幕降临,不少人家“打瞎摸”,村民们看见城里人用电灯,眼很馋。1990年,村里买回发电机自己发电,大伙高兴极了。
第四主攻点,提高村民素质。
因为填不饱肚子,村里人不愿喝“墨水”,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30%,不少穷人家的孩子,读不完五年级就辍学了。青少年窝在村子里、打架、盗窃。为了“治愚”,他取得村委会干部的同意,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3500—4000元,作为本村小学的办学经费,并认真做好适龄儿童入学的发动工作。现在村里有了2名大学生、1名中专生和10名高中生。为了对村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争做“四有”新人的教育,村里每月放映l一2次电影。他还打算,将来集体经济收入多了,要建造一个农民文化宫,用精神的富足弥补生活的艰辛。
踏平坎坷成大道。至年,全村先后种下橡胶580亩,槟榔800亩。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大发展,人均收入达到了2500元。水通、路通、电通,群众的衣、食、住、行大为改善。
现在,麦永理又在党的十五大精神鼓舞下,豪情满怀地同三用二村人一起,在新的起点上开辟美好的未来。
篇5:山娃优美散文
山娃优美散文
那远远的地方,那是世界的尽头么——那是一带远山。
那远山在梦中是深绿色的略带朦胧感的一条带子。那带子是否能够托着山娃到思绪锁定的远方呢?那或许仅仅只是一带山脉,是静止的不可能有任何举动的一带远山。
那一带远山的另一边是世界的尽头么——那或许是另一个世界,另一个崭新的,令人目不暇接,灿烂夺目,五彩纷呈的另一个所在。
山娃凝视着远山的葱茏,托颌沉思着,他多么想去山的另一边,去那另一个陌生的或许更趋完美的世界走走。
他的父亲没去过,他的祖父没去过,他的遥远的祖先均是在这片土地上——也仅仅只是在脚下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辛苦地劳作过;也仅仅是在脚下这片土地上与天上的骄阳作着周而复始地游戏。
祖父佝偻的身躯,父亲佝偻的身躯,那沉甸甸的太阳仿若一个懒惰的孩子伏在祖父与父亲黝黑的背上嬉皮笑脸,这是对被征服者的嘲笑么?
那么他呢?山娃是否有朝一日也要同祖父、父亲一样驮着那沉甸甸的太阳而重复这乏味的游戏么?他不禁打了个寒噤——他实在是不想!
他只是一味地想探究出远山之外的'世界——远山之外的那个世界到底是何等模样?
他真的想去,真的。他的祖先也曾经与他一般有过这样的一个梦么?有过这或美或丑不得而知的一个梦么?山娃痴痴地想。
爷爷咬着旱烟袋不断重复的故事里从来都没有山外的世界,那古老的神话里神灵们所居住的地方,永远都跟山娃所处的环境那么相似——甚至相同;那万能的、神通广大的神灵们所居住的也若山娃所住的草屋一般么?当然或许要好一些——若山脚下的那所庙宇——山娃痴痴地想。
那是山娃所见的最最宏伟的建筑。
祖父背着太阳,背了那么久,终于以八斗麦子领回了祖母;父亲却是十六斗甚至还要多的麦子领回了母亲,那么他呢?
他是否也得为或三十二斗抑或更多的麦子而奋斗,以求将来领回一个女人而传宗接代,是否也得若祖父、父亲一般背着太阳,佝偻着身子一边甩着流至下颌的汗珠,以便踏着上辈的足迹,无所谓创新,无所谓遗憾,只是一味地重复着祖辈的故事。
多少年后,咬着祖父传下的刻满皱纹的旱烟袋对着自个的子孙重复着,不知重复了多少辈的故事——这故事也永远只是涵盖着这大山内狭小的世界。
山娃在这十八岁多梦的季节为自个的思绪所困。
太阳依然从山的这头爬至山的另一头。小河依然唱着重复的一成不变的歌谣从西往东流着,日子依然无所谓创新的一日复一日地过着。
山娃却在某一日不见了,宛若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一般,找不到踪影。
太阳又在山头露出笑脸,日子又将像以前以往的日子一般过着。
山娃却不见了。
父亲:给娃娶妻的钱准备得差不多了。
祖父:这孩子不安分。
篇6:写山优美散文
山是大海留给大地的签名留给大地的照片是大海的龙骨大海的精魂是大海的诗心挥毫泼墨抒发诗情画意是大海的化石精雕细琢鬼斧神工诉说着冲天的心曲是登天的台阶是天地的锦绣衣裙云霞为其舞袖风雨为其放歌
山是大海干涸的泪珠沸腾的血脉是跳过龙门的鲤鱼大闹天宫的石猴是大海高昂的头颅探看天庭的眼睛是大海把酒问青天的宝剑刺杀妖龙的长矛澄清万里玉宇的金箍棒是大海的青波花海涌向大地给大地送去花袄绿被
山汹涌澎湃是流向高处的大河倒卷天庭的清波是海洋掀起的巨浪飞冲天宇的激流是大海的点金指拥抱大地的臂膀爱恋苍天的飞吻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是海洋最高最大最美的浪花最大的浪潮笔走龙蛇直通龙宫是飞流直上三千尺的银河引来群星在海底沐浴日月在水中漫游是开天辟地的金钥匙开出青青白日朗朗乾坤
山奔腾咆哮一泻千里是纵横天地间的巨龙口衔太阳红珍珠把月亮宝石星星钻石送上天庭
山是撑天的巨柱补天的五彩石是地球的脊梁是地球追星摘月的巨手怒放云霞放歌清风挥洒云雨笑傲苍穹。
篇7:写山优美散文
人心中总要有座山。孔子登泰山,发现了世界的大与小;李白有敬亭山,即使在云飞鸟尽之时,还能“相看两不厌”。 在保山火瓢牛肉馆出来,我们计划经楚雄去元谋看土林。
她说:“有时间呢,干嘛非要走高速?小道风景或许另有风味。”
那座山这样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由南向北从高速拐进普通公路不多时,车就在深山峡谷中颠簸,越进,山越大,坡越陡,峡谷随之越来越深,海拔越来越高。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要想亲近到它们,似乎都要以漫长而艰险作为代价。我看看她,她看看我,相视一笑之后,继续前行。我们就是这样被西北东三面的高山包围,红土壤上的树林,葱茏、挺拔、俊秀、蔚为壮观。在阳光下,不同层次的绿色愈加分明,或稚嫩、或深浓、或浅淡,可以细分无数。同一棵树上的颜色又各有所别,新枝老枝,新叶老叶,可见资历。和她说我们来对了,进入阿诗玛的家乡了。于是不再担心路径对不对,只顾哪儿风景更美就往哪儿跑。一路上彝族村寨蘑菇般散落在四周,若隐若现,炊烟袅袅,羊声咩咩。白云在头上飞,鸟儿在山涧鸣,有说不出的神秘感。又像熟睡的婴儿,镶在密林中,那么恬静,那么悠然。空气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树脂的气息混合着百草的清香塞满胸腔。左眼看山,右眼看水,一种熟识涌上心头。我不大喜欢诸如大峡谷那样的景点,它会让人在峭壁、巨石、激流中,突觉自身的渺小,而且骤不及防,不知所措。而那些形态各异的小桥流水,田园风光,就像在婺源、宏村、周庄,即使垂柳依依,溪水流红,鸡犬相闻,千年的文化一脉相承,千年的思想熠熠生辉,可总让人走来走去就是走不进风景,走不进那山那水,感觉它们于我是那么的遥远,对于它们的美,我永远只是个看客。至于名胜古迹,纵然底蕴深厚,可是人为因素很多,一不小心,就跌入一段历史,让人沉重的喘不过气来,乐山乐水的心情也就随名人史迹翻了过去。而这座不经意闯进来的山,却是陌生中透出几分熟悉,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像是一个梦境的延续,亦真亦幻,让人有些恍惚,有些轻飘,还有些许躁动。就像被突然勾起了儿时含在嘴里舍不得吞下去的糖果的味道。她说:是不是有种宝玉见到黛玉的意味?当然,“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
就在这时,一泓碧绿的溪水蜿蜒展开。停车驻足,那股绿就那么乖巧的穿梭在大小鹅卵石之间,裂开铺天盖地的金色阳光,落落大方、从从容容的流转在青枝绿叶中。而那些郁郁葱葱的树木似乎没有独享那泓绿水的意思,总能让人在青枝绿叶的空隙处,看到水的柔动的魅力,那被反射的阳光,一闪一闪的,散开来,像少女闪眨着羞涩的大眼睛。草木的清香,溪水的泽润,直透骨髓,仿佛整个人都清透无尘了。她说:不去元谋看土林了,我们就在这里。你看那溪水不因为我们的到来而虎虎声威,也不会因为我们的离去而失去龙的神韵。你见或者不见,它都那么自信的流着、欢快着。
这里没有风景处常见的红楼雅舍、回廊亭榭,没有刻意建筑的小桥,没有文人雅士激情的石刻文字,甚至不知王维柳永姓甚名谁,就是苦行僧的足迹估计也是罕见,不像中原,名山胜水寺庙多。一切司空见惯的生硬的人工介入,在这里完全不存在,它就是不规则的,随性的,甚至是漫不经心的。泥土潮湿而芬芳,青草漫漫而自由生长,叫不出名的各色野花,三朵五朵,东一簇西一簇散落在灌木丛、草丛中尽情开放。黄色的,粉红的、乳白的大小成群色彩斑斓的蝴蝶,蜻蜓,蜜蜂振翅其中,时不时有一两声鸟声掠过寂静,划破湛蓝湛蓝的天空,渺渺的荡开来,渐远渐杳,最后被宁静彻底吞没,正如那股绿水,淙淙消失在密林中。静得空灵,静得平和。
也许是我出生在大山里的缘故,爬过华山、登过黄山后除了感概自然的'鬼斧神工,就是不动心。我需要的只是一种似曾相识的山水,一种似梦非梦的境界。谢灵运说“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走在王维的“清溪石上流”,一种“此山即我,我即此山,此水如我,我即此水”的感触布满全身。遥望四周,青山隐隐,层层山峦淹没在青烟轻雾中,山拥着山,绵连的曲线就像大海的波浪均匀而适度起伏,没有生硬的间断,直到山的边际消隐于高天远方。湛蓝的天空下,白云被野风吹荡的云浪浮涌,银辉熠熠。随她手指之处,一主山峰像极了披发静思的少女,那周围随风拂动的树林,就是那少女飘洒的秀发。她说假若我们是那其中的一颗挺拔的树,就是少女的一根秀发了,就能陪少女静思默想了。
我懂她的意思,我们向往的不仅仅是奇山异水,更关注生态的延续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在这人迹罕至的山野,每一种生物都有尊严的自由的活着,不像城里的风景树、花花草草总是被人为地修剪着,按人的意志生长。高大挺拔的杉树,细小的附着在岩石上的芝麻粒大的菌子,美得让人窒息的彩蝶,丑陋的让人不敢瞩目的蟾酴,舞着曼妙的身材的青竹,岿然不动的巨石,它们都以本真的方式体现自己,不张扬,不卑微。土有土的尊严,石有石的执着。于是倒地而卧的树干,任那藤蔓缠绕,随菌类、苔类布满全身,这时你会感悟到,即使是一具消失了的生命,也有着轮回的光灿,完成了自我成就了他人。物种也许就是这样彼此搀扶,彼此容纳,才青青翠翠的光彩。也因为如此,在这块红土地上,随时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清新淳朴,俯拾皆是的亲切温馨,随处可见的天真烂漫,无处不在的快乐和谐。无论哪个民族,当你走近他们,那单纯无邪的笑脸一下子就贴在了你的心窝里。
可是在这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中,大多数人心浮气躁,害怕孤独,害怕失去,哪里还有如这少女峰般静静独处、感受天人合一的耐心?哪里还有那树干般的接受轮回、默默奉献的无悔?人有时候是需要独处的,就像现在,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忘记一切纠缠在心头的忧恼,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让灵魂彻底的净化。岁月静好,我心安然。在宁静中谛听,在宁静中感悟,在宁静中冥想,就会有一股力量从心底升起,感觉自己就像这大山般坚实稳固。
张爱玲曾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啊,你也在这里?’”我觉得我和这偶遇的不知名的山也是如此。相遇在有限的时间里,相会在无限的空间中,我的情思一下子就缔结在那纵横交错的青枝绿叶间。纵有一千种愿望,一万种设想,这时候,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对着少女峰长啸数声!啊--呵--呵,啊--呵--呵!张爱玲说:“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少女峰懂得我们的心思,默默地带领群峰回应我那不加修饰的感概,越过山山岭岭,直达天的尽头……
篇8:正月里去看山散文
正月里去看山散文
周末,还有两天要开学的娟子儿子要在家宴请同学,他委婉地告诉老妈,可以去姥娘家吃午饭,饭菜是每个同学做一个。娟子心血来潮,约我去看桃林大山。
娟子刚拿到驾照不到两个月,我搭她的车却是第三次了。第一次陪我去我的老家看我的母亲,女儿同行。娟子想走环河路,三拐两拐,就拐上西行的公路,女儿提醒,去姥娘家要北行,娟子哈哈一笑,打车回头,顺利抵达我的老家。第二次是和康、云、云的老公,我们四个人去饭店吃酒,娟子喝水,我们三个人喝掉一瓶我带去的七度葡萄酒。
听说看山,我的心情兀自激动起来,好像山和我有不解之缘,每次去山里,我既是雀跃,又是热血滚滚。娟子的车是我喜欢的那种灰色,我坐在副驾驶上,和她闲扯着。天空像一个满脸郁闷的男人,车窗外闪过的楼群像使了过多脂粉的女人,一双双眼睛疲惫不堪,行人川流不息,一个冬天没有正儿八经地下过一场雪,雪花零星地来过两次,这个冬天就无趣多了。所有的东西在干燥中越发地暴躁。
娟子开车很稳。记得老公刚会开车时,他晃车的时候,我是胆战心惊,可是我不说出来,说出来会更害怕,我也不坐副驾驶,坐在那里,简直是心惊肉跳。
去桃林大山是条直路,出黄华大桥,通向日照的外环,一直前行,都是娟子告诉我的,我是路盲。出市里,天空就明净起来,鱼鳞似的云朵,如果细看,有的云朵像几条盘起的蟒蛇,一声惊雷之后,万物蛰起,该是春天了。黄华大桥两岸布置了园林式的假山石,有点造作,但眼感很好。南去,河汊子的水细流着,前几天温度高,河水融化,忽地天气大寒,一个个坝口结了冰凌,那冰凌是类似石笋样的,像大象的长鼻子,一根根挨在一起,又一层层叠着,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明晃晃的光,我喊娟子快看,娟子说我不敢乱看,我必须细心看路。
我想让她停下来,拍下那我久已没有见到过的冰凌,娟子说回来的时候拍吧,我的眼睛就转向了河汊的上游。马路干净的像刚洗过脸的孩童,看一眼,心中就通透起来,路边的树,在没有叶片的世界中陶醉着,不几天,会有鹅黄的嘴巴探出来,眼角扫上去,心就温柔了好多,春月的时光,美如春水。如果是秋季,树叶会变
得魅黄,还有那种黄中带红的树叶,颜色对人是一种痴情地召唤。我喜欢大树光秃秃的感觉,我觉得此时它是自由的,像小时候的我们,拥有一颗没有牵累的心。我也喜欢枝干直立着的感觉,隐隐的芽孢像一个个小炮手,随时会在生命的呼唤中,发射自己的青春和能量。
又一个坝口,冰凌子像天外的世界,一端纠成一个高高的冰层,一个小缺口冲开一道缝隙,凌子变成一把把刺刀;一端的水流大一些,缺口就多一些,凌子相对变小,像老人参差不齐的牙齿,把水流咬下去,万物会苏醒,老人是有这种力量的。稀稀的坝床上,好看的石头堆积着,挡住一些水草,水流的两边堵住一些横截的树枝,夏天水草茂盛的时候,该是多美的景致。没有打开车窗,鼻孔就清凉起来,道路是干净的,空气是干净的,河流是干净的,冰凌子是人间美景。
一路上,娟子的儿子来过两次电话,一次问怎么做“大虾炖白菜”,一次问家中的红椒放在哪里了。娟子一边开车,一边慢语地告诉儿子,还和我谈起儿子的一些趣事,一脸的幸福感。我们说起儿子的同学,说起我们的同学,感叹岁月的无情,感叹孩子成长的困惑。其实,每一个人都在成长,成长就有痛苦,每一个人都在痛苦中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关键看你感悟到什么,领悟到什么。感悟了、领悟了,也就成熟了。每次进山,山给我的都是一种自然式的教诲,在山的怀抱里,我感到自己的弱小和无助,行走在大山,我的心是空的`,走出大山,就塞得满满的了。
树上的鸟窝多起来,有的树上搭着两个鸟窝,多数是黑喜鹊的房子,枝条错综复杂,且是粗细很一致的枝条,搭建的也是精致有序,我观察过很多次鸟窝,一直震惊于它们的耐心和深远的头脑。鸟窝搭在不高不矮的树杈上,离市区远些,离繁华远些,离污染远些。现在的人想做鸟,把自己送到半空中,越是繁华,越是喧闹,越是密集,他们就群起而居。人类的房子居然比鸟的房子还高,可是鸟有翅膀,它会飞,人类会飞吗?
有鸟窝的地方,村庄的房子偏小,像小时候我老家的住房,一种久远的亲切感拥着我,我的头伸着,眼睛伸着,心也伸展着。娟子说,过了那个“五一”饭店,就可以进山了,我在欢喜中期待着。远处的山开始披上阳光的颜色,望过去是一层金色。在层层的金色里,那些小而齐整的土地在料峭的春风里,令我讶异,大山的创造力和活力顿时感染了我。
西拐,就是桃林大山的盘山路,没等进入,一种大山的宽宏和包容就袭击了我,我在它的体内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彷徨张望。
进山的通道边有一间小屋子,路上拦着横杆,娟子鸣响喇叭时,一个精干的小伙子告诉我们,周末封山,春燥防止烟火,不准通行。我撒谎说进山串门的,小伙子说去谁家串门,我就哑口无言了。娟子和颜悦色地说,就让我们进山看看,我们来一趟不容易。不管我们说什么,小伙子就是不让我们进山。
我们继续磨蹭,小伙子没办法,就说我们可以找找领导。说到领导,娟子告诉我,我们的男同学“得”年前刚调来桃林党委,这件事情我不知情。娟子打电话给得,他要我们回去吃好饭再来看山,他陪我们。看山要的就是清净,如果去打扰人家的清净,看山的情趣就会大减。可是我们进不去山,必须去镇子,娟子调回车头时,告诉我,几个同学年前的时候来找得玩过,我说他的工作很忙吧。
桃林镇里,我只是路过几次,一次是去金沙滩,司机走错了路。一次是去琅琊台路过,一次是去日照路过。桃林镇是茶叶之乡,没到镇里,铺天盖地的茶叶条幅拥入眼帘,茶香弥漫在空气中,又要同学相聚,心里自发地惬意。
得,早站在路边等着我们,劳驾领导有点不好意思,我们说客气话时,得说,你们就别“酸”了,同学用着客套吗。得,来桃林镇也就不到一个月,大山的风情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陪我们走着,镇子里的每一条街道都缠结着茶香和山里的朴实。饭馆是上次娟子他们来过的地方,老板是个清瘦的男人,和得简单地打过招呼,没有城里饭店老板的势力和讨好,知闲守淡的笑容嵌在脸上,菜也是山里特有的土产,得,让我和娟子点菜,我点了毛哈,娟子点了肉丸炖白菜,得,又点了两个,我和娟子说,够了够了,我们吃不了。得,是个随性的男人,听从了我和娟子,问我们喝不喝酒,娟子开车,必须喝水。我是一贯地喝水,得,自己要了一瓶啤酒,哈哈笑着说:“我喝酒陪陪喝水的女生。”大山情怀,正是我在桃林侯个正着的感受,这种感受来自路边的村子,来自街道上茶的气息,来自我男同学山的胸怀。
饭后,我们三个人进山,男同学驾车,娟子坐副驾驶,我在后座。看山的小伙子认识得,打个招呼就放行了。刚进山就是一个山村,十几户人家,分布在朝阳的山坡上。村子中间是一条小河,河里没有水。如果在夏天,穿单衫的女人在河边淘洗青菜,孩童在近在咫尺的院子外玩耍,劳作回来的男人们挽起裤腿,站在河中央和洗菜的女人打讳,树上的知了看热闹似的,在树上鸣叫,忽地玩耍的孩童手中扬起一块石子,知了就惊跑了。这份在闹市难得一见的大山柔情,是我一直想依傍终生的精神家园。
得,开车飞快,山体像幻灯片一样从我的眼里飞过,坦陈的柿子树、意气风发的橡子树、虎头虎脑的栗子树,还有一些略带黄色的树苗,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树种,静静的山和静静的村庄,在无言中与自然亲密、厮磨。斜劈的山体,像一部古书,紧挨着山体的是一家大院子,相必是哪个乡人荣归故里,口袋里饱饱的,就在家乡修建依山傍水的房子,假期过来渡渡假,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就攥紧了家乡的气场。
篇9:潮人物之太阳与月亮旮旯里的青春散文
潮人物之太阳与月亮旮旯里的青春散文
“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唱的歌谣,道出了蜜蜂的勤劳与无私。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有一群如工蜂一般的人物。他们起早摸黑,不畏辛劳,日日夜夜奋战在工作的最前沿。他们,就是城市文明服务窗口里的一线公交驾驶员。我曾经在《一个人的两端》中这样写道:“一个人在风雨中沉浮,很容易就触摸了时光的流转、季节的轮回。一个人在深夜里静坐的时候,很容易丈量出自己内心欢愉与悲伤的尺度。”他们的生活跟工作一样,很普通,普通得几乎无人知晓。但我要说,他们是平凡中的伟大!
一、带上爱,和着月亮前行的工蜂
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卧室里,没有灯光。木制板的床铺上躺着一位银丝老太,在咳嗽。一位三十左右年纪的女人蹑手蹑脚地靠近了床铺,为老太翻了身子,拉拽了被褥。然后,她靠着窗,看着外头昏暗灯光下的人来人往。子夜,她终于听到开门的声响。于是,她冲出了卧室。
“我要工作,要工作!我不能在上辈子照顾你父亲,下辈子又来照看你外婆中度过。”
曾洪山感受到了妻子的迫切,愣住了,然后随手扔下饭盒,上前紧紧抱住眼眶湿润的妻子:“对不起,下辈子找个好老公吧。”这就是曾洪山对妻子的“承诺”,也是无奈,说这话的时候,他想哭,只是哭不出来而已。
其实,曾洪山是一名驾龄的五星级公交老兵。他抱着一颗普通人干平凡事的心态,积极投身于公交事业的洪流当中。5年的司龄,累计上了近16万安全公里,获得了诸多荣誉,如的集团标兵;的集团先进等等。
他认为,干一行就要热爱一行,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家住民生路,却要每天骑着电动车赶到40公里以外的南昌大学钱湖校区停车场取车,开始一天的劳作。每天,天还没亮,他就拎着妻子为自己准备的饭盒出门了。晚上十一点多,寂静的停车场里经常能看见他的车厢灯亮着,那是他在清洁车辆卫生。但风雨兼程中,击不垮他那颗坚韧的为人民服务的心。他常说,我要每晚清洁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安心回家,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是我的第一要务,也是首要责任。而当兄弟线路要支援时,他第一个请缨上阵。有时,他刚打完吊针,又急匆匆地上线路跑班次了。
至于家人,于他来说是有愧的。前些年父亲因之癌症去逝,没能让他老人家过上好日子;这会儿外婆需要人照料,没能让她过上舒坦的日子;而妻子,因之上辈人需要照料,不能与旁人一样工作,他总是笑着问妻子,家里这个月的钱够日常开支吧。说起这些,他总是长吁短叹,内心充满了自责。唯有能够做到的,就是在有限的休息日里,陪儿子到处逛逛,紧了自己,得适时地宽着孩子。
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认为家人是自己工作的力量与精神源泉。公交的服务性质,彰显了爱,平时,就得用爱的方式去温暖大家,无私奉献,不计较。当听到同事身体抱恙时,他就主动申请多跑一个班次,好让同事休息;当听到同事家里经济困难时,他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
二、骑着车,触摸太阳光辉的工蜂
相较于皮松青,又是一番模样。
他,一米七几的个头,微驼,脑门光秃。平时,他总是带着一顶鸭舌帽,穿着工作服,用绑带绷紧松开的裤筒,骑着山地自行车。他说,他喜欢骑行,也是一种锻炼的好运动。每天天还没亮,他就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出门了。运气好的时候,他会与地平线上的太阳光辉不期而遇。每当这时,他会停下来,向着东方凝望,看那红彤彤的太阳光,想象那“半江涩涩半江红”的美景。
大约二十几分钟过后,到达了南昌大学钱湖校区停车场,他开着车辆,载着自行车朝着调度室开去。他是第一个到达车队的。他将调度室内的电脑、排班显示屏打开,然后,烧了一壶开水。来的早的同事,看得到他清洗拖把的身影;来的晚点的同事,要么看得到他擦拭仪表台时的情景,要么就是看见他静静地坐在门外的石头墩上。俨然,他把车队当成了家。
他寡言少语,逢人只是笑笑,显出憨态,喜欢浏览网页。他虽然还有房贷,但是膝下有俩子。性情上来的时候,他也会在QQ上留言“老婆,我好爱你”的温馨情话。
有一次,柔和的太阳光照进了车厢,他坐在方向盘前,打起了盹。记者悄悄地靠近他,故意问:“老皮,累了!”
他睁开了眼睛,显得疲倦,笑了:“累,船工的儿子,能咋办?”
“干多久了?”
“十多年了,”见记者唠嗑,他来的兴致,“当我刚进公交开车的时候,开着车兜了一圈又一圈,怎么也不觉得累。”
“喜欢开车!”
“那敢情,自己就是阳光下,一头草原上奔跑的牛儿……”
三、旮旯里,尽情抒写青春的工蜂
而工作已四个年头,安全公里累计达到150000多公里的万华江,人温和友善,工作兢兢业业,偏瘦的矮个头,上岗证上的`照片总堆满了笑容。每天早晨,他都要围着车辆转一圈,检查车辆的外部部件,玻璃及边角;查水电气;查轮胎气量、量机油以及给车辆预热等等,这一连串的琐碎规程做完之后,他才开着车辆驶进了始发站台。
他除了逢人爱笑之外,不爱说话,但是心却很细。他会蹲在电瓶旁,用一根细细的牙签通电瓶的透气孔,也会用细细的牙签小心翼翼地剔除风扇叶子上的尘埃。别人会误以为他疯了,但机务员会说:万华江爱车如命!
有一次,他发现车子的后保险杠的边角处,脱落了油漆。于是,他掏出手机将其拍了下来,立即在网上查找相同的手喷漆、腻子灰以及砂纸之类的东西。轮休的时候,他一个人拿着在网上备齐的物件,自己动手,为后保险杠着色翻新。
然而,万华江又是一位爱思考的年青人。他在洪城大市场买来厚而大的金锡箔纸,将GPS终端机罩住,不至于让它烤着冻着而工作不稳定。而他的这一发现,很快就被集团普及,只是没人知道,这是他的功劳。
当无理的乘客要他退还不小心多投的硬币时,他显得无奈,不停地说“对不起”,并耐心地解释钱投进了钱箱是退不回来的。之后乘客破口大骂,他只好沉默是金。后来,另一位好心乘客帮忙之后,无理乘客才不纠缠了。好心乘客对他说,你太老实了。其实,他既老实,又秉承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服务理念。行管员总说,万华江服务很优秀,没有一起违章,红色锦旗倒得了不少。
平时,万华江一心一意地工作着,很少谈及家人。大家只知道他有房贷。去年年终的时候,车队为他申请了文明之星。朴实无华的他得知消息之后,疑惑道:“我很普通啊!”
的确,万华江很普通,做人很低调,做事却很高调!
篇10:暖冬观山优美散文
暖冬观山优美散文
冬天翩然而至,冰冷流淌了全身。课间下课,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总爱在一区三楼的大阳台上(据他们说,很有当年泰坦尼克号的风采)沐浴温暖的阳光,晾晒心情。他们的欢笑声如早晨林中鸟鸣般响个不停,似乎即要将寒冷冲破而汇成暖流。而我,更喜欢独自一人站立于阳台边角享受这份和煦的天赐,远望群山则成了我喜爱的姿势。
“桂林山青水秀”远扬天下!峭峰突兀拔地而起、嶙峋嵯峨、清雅绝俗;状物传神、姿态横生、幽淡灵动,大有“不着笔墨,尽得风流”之精妙!
我们的新校区如被宠幸的婴儿仰躺在群山的怀抱里。站在三楼大阳台上,远眺群山,别有生趣———这样一种视觉的享受,谁忍拒绝?可见,小山煞是可爱,小巧玲珑的,快乐地坐于天的边际,那番快乐,可想定会自心底流淌!而较远的连绵小山与较近的连绵小山还经常相互交错,这一下子,远望的'淡,近看的浓,朦朦胧胧的居然勾勒出一副清润明快写意的山水墨画,好一幅自然杰作!咦———这些远近交叠的小山还真调皮呐!像在嬉闹、你追我赶呢!也还记得一次氤氲缭绕时,细看,朦胧中的群山一片黛墨,清幽淡远,空寂超旷,像挂在天垂的绿丝带,在风中飘舞着,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而一眼横掠,则是另一番魅力!远山茫茫一片,朦胧,诡异,似远而近,似是而非,拨不开,挥不散。突想,神仙眷侣肯定会在里边拨云雾、沁清凉、探神秘、谈心情……最临近学校的那座山最为雄伟,有同学称之为作“佛山”。仔细一瞧,它像一位祥和而沉稳的长者,不俗媚,不欺世,还真的像一尊佛泰然稳立耶!但轮廓也很柔和,似母亲般亲切。也许是因为它最亲近我们,色彩就最是浓重了!据称那是“母亲山”,那远方的连绵小山就是称为“小儿山”了!“慈母凝其儿”,那景象就象是一位温柔慈爱的母亲正微笑地环视着她膝边的调皮小儿,“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多么有艺术感的一幅大自然温馨之作!
无须挂画,天地亦有绝画!其名曰:“自然”!毋庸烦闷,每每眺望这一群山,顿时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淡然间,天地纯美得不沾半滴尘埃!
篇11:山非山,水非水优美散文
山非山,水非水优美散文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看那前途漫漫,道路茫茫,不知今生应该何去何从,到最后只能发出一生长叹,感叹那没有目标的落寞。不自觉抬头仰望星空。突然间想起一首诗来形容自己浑浑噩噩的这几年:“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虽然并没有楚腰纤细的佳人,却真的存在着落魄的江湖和那十年一觉的扬州梦。想想那落魄江湖,可歌可酒,可醉可梦,只有落魄一人。自己路过山的时候山不说话,自己路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给人感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渐渐地懂得了事情该怎么做,渐渐地知道了这样的原理,知道了背后的意思。山中还有别的,山并不全都是山的本身;水中还有鱼儿,水也并不是全都是水。可是渐变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也始终坚持走下去,可以改变,只为了不悔自己的初心。也有那种花非花,雾非雾的朦胧感,可是眼前的一些事物都可以忍受,只为了最长远的那一目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貌似任何事物都有好几面的性质存在着,一种是展现的'表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虽然经历了许多,看透了许多。但是还是走完了自己人生的一条路。暮然回首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貌似眼里的山容纳了许多,眼里的水包容了许多。但是山依旧挺拔,水依旧东流。貌似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改变。朦朦胧胧之间眼前一亮,茅塞顿开了许多。
记得曹雪芹有句很有名的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学问和文章是我们用生命来体现的,有时观察一下,也会颇感有趣。人生三大境界,也是生活的三部曲,经历过后或许才能颇有体会。最近听到这句话,随笔感悟。
篇12:天留山优美散文
天留山优美散文
家乡渭南的天留山我半年之中去过四次,而我发现它的时候也就是第一次和它相识。
去了四次,每次我都有动笔写它的冲动,而每次都因各种原因搁笔。越是不写它就越是惦念它,同学邀约的聚会我念头一闪极力推荐它;女儿国庆假日回来探望我我又带她故地重游。就好像冬季里忽然碰见了一个百年老店的羊肉泡,一而再,再而三地频繁光顾,怎么吃都不烦。
第一次去天留山是和同事们。工作之余,闲谈之间,一人提议说:“渭南桥南的天留山不错!咱们去看看。”梦一样的名字,家乡的门口,我竟然不知,心里和口头一致的统一极力应和,其他几人也和我一样随声附和。天气也作美,末夏,骄阳竟然躲进了云层,天空明亮而不燥热,正是适宜出行的日子。
在关中道上东部,以渭南为中心划分为三块,渭南市紧邻渭河南,以北称为渭北也就是渭北平原,以南就是秦岭山脉,临山的凸出地带当地人称为“塬”。天留山就隐藏在桥南镇的秦岭山脉下,是一个山塬,好似一个俊美的婴儿依偎在母亲的怀抱。
一进入塬上,恍如走进另一个世界,蔚蓝的天,清新的空气,蓬勃茂盛的林木,人工造就的大片碧绿草坪,绿水环绕,自然和人工的完美结合展现在你眼前和喧嚣的都市恍如隔世,心情格外的欢畅,尘世的俗事顷刻抛之脑后,由不得人想大声呼吸,大声欢呼。这片偌大的渭南塬上分布着大小三个乡镇,路过的风景秀美红色旅游景点就是著名的“渭华起义”地点----高塘镇,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陕北红军就是从“渭华起义”失败后转移到陕北的。所以,为了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渭华起义遗址,几年间,周围的绿化出奇地美丽,一年一个变化,过去我们也去瞻仰过先烈们的事迹,几年不见,变化太大,感叹塬上真是适宜人们居住的好环境。真想在此拥有一间农家小院,“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
从高塘镇上高速,十几公里路就到了桥南镇,未及登山,脚步踏入山下的乡村小路,情绪就被感染的一塌糊涂,沿山而建的乡村,被划入旅游景点,家家粉白的墙上画着各种民间壁画,挂红灯笼的朱红大门写着各种各样农家客栈的名字,一条小河从山上自高而低穿过村庄向下流过,村庄也沿着小河蜿蜒而上。我们去时,早上九点,游人稀少,静谧,恬淡充斥了整个村庄,思想就被带到了悠闲的田园生活,时光好像也慢了下来。出村庄就登山,大片竹林立于门口,苍翠蓊郁和山间的树木连成一片,亭亭阁阁隐于其间,极致走进才看见是各种门店,山不高,但登山的路特别漂亮,夹于林间的曲径通幽,人工造就的错落有致,不论你走到哪里,都有一种休闲放松的心境,可能就是自然和人工结痕顺畅的原因吧,其中有一段区域标示“负氧离子吧”不知是受语言文字提醒,也确实是此处山清水秀,我们每个人都感觉神清气明,空气比别处清新了许多,每吸一口都沁人心脾。山无典故,每一处也少有其他旅游景点吸引眼球而起的名字,就是树木、花草、石头、溪流、修竹隐于其间,清清爽爽却让人留恋往返,她就是一个大山处走来的素颜女子,淡雅、淑静、透着一种天然美。
天留山不是名山,着笔点也不是很多,我也不想多写我们喝摔碗酒时豪爽、欢快的场面,登各种人工造就的楼阁、造型时拍照的感受,但秀美不输任何名山,她有着一种静美,一种素雅,我怎么描述都写不出她的气质来,只有你亲身来过才会看到她不一样的娇媚。
天留山不一般,我们渭南人打扮自己的山川也不一般。如果说名山大川出自豪门---雍容华贵;我们天留山就是出自平民---小家碧玉。高颜值的`平民孩子有我们的穿着,在天留山的山下,打造了一个薰衣草庄园,紫色的薰衣草开的正艳,一片连着一片一眼望不到边,人在其中,犹如徜徉在紫色的海洋里,蝶飞蜂舞,天蓝地阔,我不由得想起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种意境正符合了此时我对薰衣草庄园的想法。薰衣草园区的东南角,巧妙的建了木制结构的休闲住宿房间,下边是薰衣草,房子用木柱子撑着离地三米左右,用木地板连成一片逶迤隐没于薰衣草中,传统的尖形两边低房型,隔一段木板路上就会放置桌椅板凳供人休闲赏花,薰衣草庄园装扮了天留山,天留山给了薰衣草一个家,它们给了我们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第一次归来,我意犹未尽,兴致盎然,酝酿着想写写它,终究未动笔。
一次,在西安同学们聚会时,同学们提议出去走走,我邀请同学们到我们渭南来,心里就规划好了路线;瞻仰渭华起义遗址,游高塘古镇竹溪里,登天留山赏薰衣草。中途,据说薰衣草被收割了一季,我在同学未来之前,特地踩点,在山下一家农家乐“小桥流水人家”就餐,并联系了下次住宿。薰衣草仅有花骨朵,回来,我也就未邀约。随着季节的变化,同学们却等不及了,电话里告诉我要来。
九月份的一个礼拜,十个同学从西安赶来,我带着他们走过高塘古镇的竹溪里,仿古型的建筑,雕梁画栋,关中各种小吃应有尽有,融入南方风格的河流、小桥、小船增色添彩,园内舞台上正演着川剧变脸,诡异绝妙,曲调悠扬。瞻仰了渭华起义遗址,渭华起义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塔。爆发于1928年的渭华起义,是大革命陷入低谷时沉重地打击了反革命气焰,渭华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为党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和领导人物,并将革命火种引向陕北,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在高塘小学的渭华起义指挥部里,院子中的几个字“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短短的话语使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们热血沸腾。赏游了薰衣草庄园,同学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晚,住宿就餐于“小桥流水人家”农家乐,在农家小院门口,摆一桌佳肴,坐一圈老同学,我们喝着西凤酒,谈着上学时的风花雪月八卦人生,感叹着时光的流逝,此情此景,至今仍然在眼前闪现。第二天,我们开始登山,天留山依然是那样的美,同学们兴致勃勃,精神饱满,爬完了人为规划的景点后继续朝山里走,一路上,到处都是毛栗子树,满地的毛栗子我们捡拾着砸开了吃,新鲜的毛栗子脆甜可口;还有一种果实,我们没见过,询问当地人才知道是“八月炸”,外形半月形,紫红色,成熟后表皮炸裂里边是果实,所以叫“八月炸”。我与同学们的情谊就洒满了天留山的角角落落,沉淀在第一次品尝八月炸的欣喜中,看见满地毛栗子的欢乐中。
下山后,在赤水古镇又观看了赤水桥上桥,品尝了赤水扯面,都是明桥名小吃,我送走了同学,留下了同学们的深厚情谊。
第四次去天留山,是女儿国庆节回来的时候,我给女儿介绍了渭南这几处美景,我讲的欣欣然,她听的淡淡然。渭华起义遗址她说去过,高塘竹溪里游完也没发表感言,薰衣草庄园也一笑而过,天留山她懒得怕登,我也就遂了她意。或许处于奋斗中的年龄无意于游山玩水,我们这些中年人才有一些闲情逸致,但愿女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也要有一颗童心,这一代年轻人工作的精神就是奋不顾身。
人生若只如初见,赏景一样,第一次看见天留山我就被她吸引,而后,我一次一次地去看她,一次一次地向朋友们推荐她,天留山在我心里犹如初恋。
★ 货担郎经典散文
★ 那个冬天有你散文
★ 往事难追忆散文
★ 悠悠槐花情散文
★ 悠悠铁路情散文
★ 停电的日子作文
【山旮旯里的笑声优美散文(共12篇)】相关文章:
灵魂远去的村庄阅读答案2023-06-16
四月呢喃散文2023-07-16
雪现代散文2024-04-02
那年春天里散文2023-12-27
散文优美段落摘抄2023-05-29
北京冬天里的那场雪作文2022-10-24
故乡情感作文2022-08-30
我的野菜情结作文2023-10-23
腊月感怀散文欣赏2023-02-21
冬晚,冬晚王维,冬晚的意思,冬晚赏析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