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野菜情结作文(共8篇)由网友“diyzhe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我的野菜情结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我的野菜情结作文
我的野菜情结作文
又是一年春草绿,看着这在春风中摇晃的鹅黄的绿,我的心禁不住诱惑,蠢蠢欲动,我要偕同丈夫孩子一同进山踏青,看新草展绿,听泉水丁冬,只有在空旷的大山,我们才能看见展翅的鸟儿自由地飞翔,听它们欢快的鸣叫,当然也可以顺便采点野菜,尝鲜之余,回味一下我苦涩的少女时代。
丈夫总爱笑我是没有完全进化的人类,对他的取笑,我一笑置之,他怎么会理解我对野菜的那份情呢?我爱野菜,其实是在追忆我的年少时光。小时候,家家都很穷。整个冬天,我们只能吃到白菜土豆和白菜淹渍的酸菜,到了春天,家家都没了下饭的菜蔬是常有的事。这时候,妈妈的能干便显露出来,她常常和别人结伴去采山菜,暖风吹拂的'傍晚,我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里帮妈妈挑山菜,妈妈教我认各种山菜,清香的荠菜,去火的苦菜,以及猴腿、猫爪子,刺嫩芽,妈妈知道的野菜很多。听妈妈讲山里的故事,倾慕妈妈对山的了解之余,我对上山就存了一份悠然的向往,那个未知世界对我的吸引太大了。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对谁没有诱惑呢?我和小伙伴们偷偷的进山了,由于没有经验,我们迷路了,被撂在夜晚荒凉、恐怖的大山上,直到第二天傍晚,大人们才找到我们。我从此再没了进山的机会。多年的渴望,直到自己成家后,才成了可能。
童年的贫穷是普遍的,家家都一样,没有歧视,贫穷不是罪过,而妈妈的能干和巧手改善了我们的餐桌,野菜做的包子,菜团,炖野菜,至今想起还觉得嘴角生香。别人的羡慕,极大的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啊,带给我快乐荣耀和无限遐想的野菜哟!那时,我最愿意给同院的邻居送山菜,至今我还能清晰地记起前屋马叔接过菜马上就用手指挑起一棵放在嘴里的情形,对门王婶总会塞给我几块糖、或是一把瓜子,后院的孙奶奶则爱眯缝着眼睛慈爱的摸摸我的头。成长让那甜蜜的一幕消失殆尽,曾经那么熟悉的伙伴天各一方,是生活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我的孩子早已没了我少年时的烦恼,她不愁吃不愁穿,愁的是没有食欲,野菜的滋味才是孩子应该品尝的,我常这么想,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带孩子进山。平时,对孩子的说教她都认为是唠叨,不屑听。可是到了山里,美丽的大自然吸引了她,她变得虚心起来,专心的听你教她认花草,识野菜,听你娓娓道来的童年趣事。让我恐慌的代沟仿佛消失了,母女间的和谐默契多了起来,日常的分歧不快没有了,大山带给我的太多太多,我爱大山,我爱野菜。
不惑将至,我却越来越喜欢回忆过去,经历了众多无奈之后,童年的无忧生活成了我最真的向往,又是野菜飘香时,怎能冷落我亲密的野菜呢!
篇2:我的野菜情结抒情散文
我的野菜情结抒情散文
野菜,顾名思义,也就是非人工种植的天然蔬菜。它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繁衍生息在苍茫大地,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那些纯净、本真的鲜香,是大自然赐予的珍贵厚礼。它含着浓浓的绿色生活气息,闯进我们的生活,与人们息息相关,同时它又是可供人们医治各种疾病的良药,为广大农民群众排解了许多忧患。野菜也是我家乡常见的“亲人”,在山上山下,田间地头,涧谷溪畔……都有它们娇美的身影,它就像我儿时的好伙伴陪我度过了苦难的童年
那时,我们兄弟几个还小,母亲忙着赶队里的生产,荒芜了菜地,奇怪的是,自种的菜没见长,却长出了一地的野菜。以马齿苋为最,还有蕨菜,鱼腥草,蔬桐杆……不胜枚举,有的状若蝴蝶,有的.好似鸡翅,有的犹如爬虫………是满地满陇,各式各样的野菜花红叶绿,远远望去如一张盛典上铺的华美地毯,走近一瞧,个个娇羞欲滴,千姿百态,秀色可餐,不忍踩踏。但耐不住饥肠辘辘,在几番伸手缩手,举步退足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忍痛割爱”,就地取材,在葱茏的地方“修剪”一番,很快就装满一网兜了。拿回家,洗净,或煮或炒,或炖或煎……做成各种佳肴。有的虽略带甘苦,却是我们当时最可口的佳肴,对于贫困的我家,真是“莫道寻常无佳肴,只要适口即家珍”啊! ?
我们家乡流传下来最好采野菜的时节,要属五月“端阳节”,据说五月节采的野菜可驱鬼祛邪,除瘴避疫,叫“百样菜”。凡是山间田野的植物花草大都可做菜入药,所以百样菜也叫“百样茶”。
于是每年一到端午,人们便赶前一夜备好网袋子或蛇皮袋置于床头,早早躺在床上,约好与谁结伴,美美想着明朝往哪个山头或哪条沟圳进发。
次日大早,公鸡“喔喔”一啼,便听见村里各家各户“吱吱呀呀”的打门声,“悉悉索索”的脚步声,连脸也顾不上洗、牙也顾不得漱就悄悄上路,好像怕被人采走似的朝各条沟沟壑壑奔去。
瞬间,嘈杂声、喧闹声打破了山的沉寂,鸟儿也被惊得四处扑楞楞飞鸣,好像责备人们惊扰了它们的清梦,鸣虫也忽然闭口,生怕恐怖的灾难会降临自已头上。
满山遍野都是影影绰绰的人影,隔山隔溪有人遥相呼应。
有的问:“阿二麻,你那边有没有啊?”
那边答:“涯这里有是有,就是很单一,全是鱼腥草!”
这边回:“你鱼腥草多采滴,我这里多地胆头,两种草细人子寒烧感冒用得着,回去我们互换些哦!”那边应:“好啊,好啊,就这样讲好个啊!”
有的则边采边抱怨:“涯昨天还看过今朝又被鬼足先登咩!唉!”
有的却为一朵百合争得面红耳赤,一个说:“我先看到个!”
另一人毫不示弱:“我还更先看到!我先见先摘,食露水子的植物是阿公的须大家都捋得!”
这时情景有点像“五子夺莲”,人人一个心肝百个肺,常常是顾此失彼.
于是就有人打趣道:“百灵喳喳叫空肚,黄哏咕咕得肚饱”!那意思有“蟹蚌相争,渔翁得利”之意。引得满山满坡的人哈哈大笑,笑声在山旮旯里一遍遍回荡。
有激情的热辣山妹子就放声山歌:
五月五日是端阳,
家家户户采草忙。
采得菖蒲配雄黄,
采得艾叶插门框。
采得莲花并蒂香,
采得菱角两头长。
采得葛藤缠阿郎,
采得后生心又痒。
后生若是有心肠,
摘把粽叶裹衣裳。
衣裳送妹披身上,
乐得妹妹喜洋洋!
这山歌一唱啊犹如带路公鸡啼天光,满山会唱的不会唱的,雅的俗的到处是山歌,处处震天响,真个鬼都会被人吓走呢!
家乡的野菜就是如此的诱人啊!
还有一种令我记忆犹深的野菜叫“毛冷”,是根茎滕蔓植物,果实埋土里,形状像“药胡”,藏在花草树木间,一般难觅其踪,但懂行的就只要拔开草芒树叶就可见其节节枝叶上长有“小葫芦籽”。然后顺滕摸瓜揪出“毛冷王”,浑身根须犹如捕获只“小土鼠”,就用根须倒吊着它往家飞奔。
母亲死后,我们尚幼,常常没米下锅,特别是青黄不接之时,左邻右舍都借遍了,又放不下面子去讨饭,兄弟几个只好提着砂锅来到溪畔,就地取材,用几块石头支起沙锅当炉灶,拾些柴火,在溪中舀一锅水,在田坎上扯些车前草、蒲公英、大水前、鱼腥草……
下锅煎滚后撒把粗盐,清香扑鼻,我们兄弟几个围着砂锅,从身边折两段树枝当筷子,戏称“兵”,几兄弟异口同声“一二三!”就像小猪拱食手扒手拽,一不小心碰歪锅,汤流了一地……
大哥一边吃一边给我们讲起了“红军长征过草地吃野菜”的故事,见锅歪汤倒,喜欢吟打油诗的我就即兴来了首“顺口溜”:
兄弟合围一孤城,
一心想把敌将捉。
谁料冷炮把城摧,
城内乱成一锅粥。
水将仓遑把命逃,
草兵被我兄弟捉。
恰逢弟兄腹内空,
一枪一个挑肚中。
不嫌野菜甘和苦,
只道肚饱文章出。
二哥一听哈哈大笑:“不押韵,不押韵!听我的:
黄毛鸡子假老成,
胸无墨水作诗魂。
牛头不接驴嘴唇,
罚你研墨诗才成!
接着四兄弟笑翻了场,那情那景浸透到了骨髓里了。
家乡的野菜啊!一枝枝一叶叶,一条条一根根!根深蒂固铭刻在心中,把山村的田野装点得格外鲜艳美丽。时时蛊惑游子的乡愁。哪怕走遍天涯海角,也要在记忆的心壁上烙下野菜的影子,让我像牛反刍那样反复咀嚼回味,几许梦回,依稀浓浓的野菜暗香浮动。
哦!家乡的野菜,我曾经的“好伙伴”,你让我久久地思念久久地回味……
篇3:我的情结作文
我的情结作文
清闲午后,落日黄昏,一杯清茶。翻开手中书卷,看亲情如灯,品人生似棋;看云卷云舒,观花开花落。冥冥之中,寄一份情思,得一片豁然,过百味人生。
你寂寞,泰戈尔对你说:“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你自卑,一个声音告诉你:“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那只是因为你跪着。”你痛苦,牧师悄悄告诉你:“人比神伟大,因为神不懂得痛苦。”你违心,有人提示你:“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全部意义。”你懊悔,聂鲁达在《太阳颂歌》中说:“过去我不了解太阳,那时我过的是冬天……”你焦急,大仲马对你讲:“人生就是不断的等待与希望。”闲暇时的翻阅,使你在不经意间和作者进行交流,他们的话在悄无声息中照亮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在日月更替、时钟滴答间度过百种人生。
人在喧嚣尘世,心必隐居山林。这才是读书时应有的境界。此时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一泓湖水,微澜阵起,恰是共鸣所激起的浪花,你正在品味另一种人生。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人生的沉浮,不知亲人离世后的痛苦,不晓颠沛流离、四处逃亡的艰辛,不懂超越时空的孤独,不解国愁、家愁、情愁的滋味,就不妨走人那一首首或清新活泼、或凄婉哀凉、或内秀如竹、或大气如虹的宋词,重温李清照的坎坷人生。她“秀面芙蓉”从月光花影中走来。“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好个天真无邪的调皮少女。岁月的流转,使李清照满载着闺中所得的一切幸福,步人了爱河,留下了被后人称颂的《一剪梅》和《醉花阴·重阳》。当你在充满相思的秋季,吟诵着:“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时,是否能体会到这是一种对甜蜜的偷偷咀嚼呢?人们常渴望长久的幸福,但往往是一些不幸造就人生另一个巅峰。面对丈夫去世、金兵南犯的局面,李清照开始了她的流离生活。面对这残存的半壁江山,李清照不禁临风感慨:“千古风流人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她已“载不动,许多愁”。曾学富五车、词动京华的`她,到头来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无人能读懂她的心。李清照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这首浓缩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读她的诗,如同在走一条崎岖的人生之路;品她的诗,如同在品哀怨缠绵之中的阳刚之气。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坚毅女神。
篇4:我的圣诞情结作文
在一年这么多节日里,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最让我向往和期待的竟然是圣诞节。每年的圣诞节前夕,我都会莫名的兴奋,妈妈说我这是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圣诞情结”。
今年的圣诞节在我一天一天的期盼中又如期到来啦!学校里的圣诞气息可浓了,每个班级都精心布置了一番,不论是窗户,还是门,都粘上了有关圣诞节的装饰,连校门口,都放上了圣诞老人和圣诞树。就因为这样,上周去上学的路上我都偷着乐呢!
当然了,我可以偷偷地告诉你们,我有这么特别的“圣诞情结”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圣诞节可以看到各种漂亮的装饰,而是因为圣诞节我可以收到圣诞老人送我的心仪的礼物。坦白说,看到所有有关圣诞节的装扮的开心和收到礼物的兴奋比起来,其实都不足挂齿。这几天,只要一有空,我都会在那儿幻想,幻想着圣诞老人给我的礼物,是书包?是书?是文具?还是玩偶?去年的圣诞节我想要一本书,可圣诞老人却送我了一个大苹果。虽然这个苹果很大,很诱人,但我还是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而大哭了一场。后来,还是妈妈那句“苹果是平安果,圣诞老人是希望你能一辈子平平安安,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才使我不哭了呢!
今年,我早早地写好了给圣诞老人的信,也精心准备了给圣诞老人的礼物,我的目的很简单:讨好圣诞老人,希望他能送我一份心仪的礼物,让我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圣诞节。
平安夜那天,我早早地挂好了圣诞袜,安静的爬进了被窝里,等待着圣诞老人的到来。第二天,我早早起了床,第一件事就是爬起来想看看圣诞袜里面装了什么礼物。圣诞袜看起来好像瘪瘪的,还没看我就有点小小的伤心了,因为我今年已经写信告诉圣诞老人了,我想要的是一个漂亮的书包,我看遍了圣诞袜的四周,也没有看到。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迫切想知道“无情”的圣诞老人给我送了什么礼物。我小小心心地打开圣诞袜,哇!里面是两个可爱的麋鹿小玩偶,在小麋鹿的下面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用英语写着:“There is a gift on the table!”看到这句话,我顾不上穿衣服,大步冲向客厅。我看见一个紫色的、有扣子、功能齐全的“牛津大学”牌书包在“朝我微笑”。我最最爱的圣诞老人,你如果此刻还在我家,我一定送你一个大大的吻。我再也等不及了,迅速换了书包,我一定要带它去显摆显摆,我想象着自己背着书包,同学们看着我,露出羡慕的眼神。
感谢圣诞老人,感谢圣诞节!
篇5:我的文学情结作文
我的文学情结作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我人生的好朋友,爱书是缠绕我一生的情结。
我爱读武侠小说。最爱读金庸古龙黄易的小说,我喜欢在江湖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中寻找侠客们的另一面。看,《侠客行》中狄云怒杀花铁干,这是正义;看,《碧血剑》中袁承志二刺皇太极,这是爱国;看,《血蝙蝠》中沈胜衣勇闯蝙蝠寨,这是勇敢;再看段誉妙破玲珑棋局,这是武侠世界的智慧。我爱这武侠世界千变万化,情仇纠结幕幕传奇。
我爱读文学名著。无论是中华古典亦或是外国名著,他们使我阅读积累,充实自己。身处《海底两万里》,其中的“我”在逃生时遇到漩涡,我会为阿隆纳斯生死一线而紧张;神游《伊利亚特》中著名的“木马攻城战”时,我会为一举破城而兴奋。当读到《骆驼祥子》中祥子三起三落,堕入黑暗时,我会为这个小伙子惋惜。而投身《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我会为一夜巧得十万箭拍案叫绝。这些经典名著,让我欢喜让我忧,促我逐步成长。
我还爱读历史典籍。如果说“武侠”“名著”是一个泡沫,美丽而虚幻,那么历史典籍就是一块原石,初时平淡无奇,但是当你剖开细看就会在其中发现暗有光彩。
你看,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过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屈原不愿做亡国之奴,以身殉国,投身汨罗江。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三国鼎立之势呕尽了拳拳老臣心。岳飞精忠报国,征战沙场,捍卫大宋疆土。袁崇焕戎马边疆,抵御满金,千刀万剐不改初心。还有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无畏之举;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豪情。这些历史人物的种种言行、品格,让我时时感动,满腔激情。
书籍,就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情结,缠绕着爱书的我,使我欲罢不能。它们促我成长,让我进步。
篇6:我的上海情结作文
我的上海情结作文
地球人都知道,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既繁华又时尚。大家都想成为上海人,外地人纷纷来上海打工。
作为上海人本应感到自豪和庆幸,但我并不觉得上海有什么好,空气不清新,人多口杂。不象桂林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不久前我终于和爸爸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桂林,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一点都没错。这里山水相依,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这里山峰连绵起伏,湖水清澈见底,看着这清的不能再清的湖水,我想起了上海的黄浦江,浑浊、肮脏、还有数不尽的垃圾。而漓江是春水碧于天,还能渔船听雨眠。我不禁感叹:人人尽说桂林好,梦娇只合桂林老!
不知不觉,天已黑了。我和爸爸想去看看桂林的夜景,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桂林哪有什么夜景啊?黑乎乎的一片,只有湖水受月光的照射,而发出的微微亮光而已。他没有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没有照来照去的探照灯,只有昏暗的路灯而已。我们失望极了,想想还是上海好,南京路上那不断变化的霓虹灯,外滩上,东方明珠和金贸大厦高高的矗立在那儿,多么雄伟!而这里只有单调的黑山,桂林的夜晚真的不能和上海比阿!桂林的人们早早就睡了,而现在上海的人们一定还在南京路上Shopping呢,或者是在外滩上观赏着这不夜城的美丽夜景,或是在某个KTV飚歌。“咕噜噜”是什么在叫?啊呀,是我的肚子,好饿啊!我突然想起了家乡的小笼包和小馄饨。我和爸爸马上去找吃夜宵的店,可是找了很久都找不到。我们只能饿着肚子回宾馆了,边走边想:还是上海好,这里一点都不方便,吃个宵夜都没有地方,这个时候上海有多少小餐厅还在营业?回答一定是:数不胜数!
第二天,又是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却只能仰望着蓝天,天依然那么蓝,却少了一丝宽广;云依然那么白,却少了一份自由;空气依然清新,却少了一点自然……这一切都是那么令我感到孤独、寂寞,我那颗寂寞的心,早已不由自主地飘到了故乡,来到了一个带着熟悉气味的地方—上海!
桂林除了山就是水,没有大型的商店,没有美丽的夜景,没有雄伟的大桥,没有小笼包,没有方便的交通,没有。
我呆不下了,我好想念上海阿,想念小笼包,想念大型的商店,想念美丽的夜景,想念雄伟的大桥,想念方便的交通,想念。
啊!带着急切地想念我终于又回到了故乡—上海,他还是那么繁华,那么时尚!古人云:“水是故乡清,月是故乡明”是啊,我此时才体会到这句名言的含义!
篇7:我的新华情结作文
现在沈阳的新华书店规模大、功能全、数量多,大小书店星罗棋布,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人们购书非常方便,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消费需求。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沈阳,新华书店屈指可数,人们想买本书往往要走十来里路。
记得当时沈阳最大的新华书店坐落在太原街,是市一级的书店,再有就是区一级书店。沈阳区新华书店在中街附近,也就是现在的荟华楼对面;皇姑区新华书店在北行南边,位于长江街与岐山路交汇处的东北角;大东区新华书店在小津桥路北,大东区政府西侧;铁西区新华书店在兴华街上,与和平影剧院毗邻;和平区不愧为沈阳的文化区,除了太原街新华书店外,区内还有马路湾新华书店、北市新华书店,在西塔东边还有一家朝鲜族书店。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些书店都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留下了我渴望文化、渴望知识的足迹,我的上千册书藉都是在这些地方购买的。
我当时不论是买书还是杂志,都会在扉页上写下“购于XX新华书店或报刊门市部”字样,并记下年月日。上周在家整理书藉刊物,看着那扉页上的字迹,往事如烟,涌上心头,一幕一幕,如在眼前……
我买的第一本书是《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是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用当时的话讲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的威风。当收音机里播放卫星传回的《东方红》乐曲时,年少的我和父母一样沉浸在自豪的喜悦中。当时我在沈河区团结路第二小学读四年级,那天放学后我去三角地附近的百货商店买作文本,偶然看见了那本《人造地球卫星》小册子,我让服务员拿给我,我翻了翻,非常想买,一看定价两角五分钱,我兜里就两角钱,即使不买作文本也不够,只好作罢。晚上和母亲要钱说想买本书,母亲听说是买课外书就没给我钱,我很失望,闷闷不乐。父亲看在眼里,没有说什么,趁母亲去井院投洗衣服的空隙,父亲问我买什么书,我如实说了,父亲未加思索就从兜里掏出三角钱给了我。次日,我去百货商店买书,书竟卖完了。我只好赶到离家最近的北市场新华书店,如愿以偿地买到了书,从这本书里我了解了地球,知道了什么是卫星,对太阳系也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燃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望。
上中学后,我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在北市新华书店陆续买了《宇宙的秘密》等自然科学读物。当时再版发行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总共有十六七册。想拥有这套丛书成了我的梦想,但全买下来得六七块钱,父母肯定是舍不得的。那时学校遵照毛主席“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指示精神,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工务农劳动。1974年暑假,学校让我们来到小北关街附近的红旗开关厂劳动,厂里每天给我们补助6角钱,这使我们的劳动热情格外高涨,一个月的辛勤劳动,我挣了18块钱。用现在的时髦话讲应该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我用这笔钱给父母买了两盒牡丹牌香烟,剩余的17块钱全部买了书。我首先想买的是买《十万个为什么》,我冒着酷热来到北市书店,但没有整套的,只好有哪册买哪册了。我又赶到太原街书店,拾遗补缺又配上了几册,但还是不全,为了配成套,我中午饭也没吃,饿着肚子一咬牙,花一角钱乘环路电车来到了中街书店,也许是我的执著感动了上天,缺的那几册这里竟全有,真让我喜出望外,当即开票付款,服务员帮我把书捆扎起来,我就乐得屁颠屁颠地回家了。这套书的阅读,拓展了我的眼界,也扩大了我的知识面,我没事就给同学出问题,最后还是我自问自答,让同学对我刮目相看,有人还给我起个绰号“万事通”。这年在我加入共青团的审查会上,班主任王老师对我的评价是“爱读书,知识面宽。”
1978年春,我来到沈阳市第一住宅建筑公司,当了一名建筑工人。同我一起入厂的青工学会了吸烟,还经常和老师傅们出去喝酒,但我有点不随乡入俗,显得有点另类,即不吸烟,也不喝酒,而是把钱省下来买书。班组里有位1974年入厂的青工叫潘英华,还有一位下乡返城的知青李月来,我们仨儿都爱读书、爱文学,成了工段里的文学青年。工余和午休时,我们就在一起交流读书体会。遇到雨休或下班后,我们就结伴来到附近的书店转转,往往都不会空手而归。尤其是发了薪水后,咱仨儿每人都会买三四本书,我的那些中外文学名著大都是这个时期买的。当时再版的中外文学名著都是畅销书,常常供不应求。1979年夏天,我们来到亚洲电影院对面的朱剪炉工地施工,为了第一时间买到新出版的书,咱仨儿几乎天天去中街新华书店,一来二去竟和卖文学类书藉的胖大姐成了朋友,后来胖大姐不但向我们通报最近要有什么新书上架的信息,还把对我们想买的书留下来,有了这个“后门”,我们买书就方便多了。我的《复活》、《红与黑》、《高老头》、《巴黎圣母院》都是在胖大姐的关照下购得的。现在想起来对胖大姐还心怀感激之情。那些年工地在哪里,工地附近的新华书店就会留下我们的足迹。高尔基说书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阶梯上留下了我们向上攀登的足迹,我们无怨无悔,有趣有乐!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图书市场的放开,书刊批发市场的成立,大大小小的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沈城,买书难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从那以后新华书店去的确实少了,但我对她的感情依然如故,时间抹不去记忆,凝结在知识里的书店情结挥之不去!
篇8:我的新华情结作文
“从南京中山路55号到管家桥65号,我走了25年!”这是2000年江苏经济报加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时,我发出的一番感叹。
记得第一次跨入新华日报大门是1975年4月初。当时,我作为第五期工农通讯员学习班成员,从苏北石油勘探工地风尘仆仆地闯进中山路55号那油墨飘香的大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三个月的专业培训,是新闻启蒙,也是道德熏陶,22岁的毛头小伙,从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当年参加培训的24名通讯员天各一方,每个人的结果都不尽相同,其实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正是由于这一过程,使我们的人生从这里拐了个弯。30多年来,我们组织过多次同学聚会,尽管一些同学已经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工作岗位,但对这个聚会绝不敷衍。“没有新华日报,我们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多少年来,我以新华日报通讯员为荣,笔耕不辍,一旦有重要新闻总忘不了给新华日报投稿。采用不采用都无所谓,权当给家人捎封信。1985年,我赴京就读于中国新闻学院,得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在北京没有派驻记者,出于对新华日报的一片深情,同时也为了自己练练笔,我向报社领导主动请缨,“自投罗网”当了两年“编外记者”。在这期间,我积极和江苏省驻京办事处“攀亲”,与江苏驻京代表保持热线联系,获取了不少新闻线索,利用课余时间采写了180多篇消息、通讯、人物专访,拍摄了大量新闻图片,其中80%为江苏发生在北京的新闻。创刊不久的扬子晚报,头版不时以“本报北京专电”、“新华社供本报专稿”名义发表我的报道,以至一些朋友误以为我已另攀高枝。
著名记者李普曾经说过:“一个人一旦被网住了,他就摆脱不掉,不是别人拉住了他,而是他自己一往情深,舍不得离开。”对此我有同感,既然“自投罗网”,为了那份承诺,我就得像职业记者那样磨练自己,拼命地跑、用心抓新闻。好在从第二学期学校下午很少安排课程,我便买了月票,揣上北京交通图、采访本、照相机,利用下午和晚上到处抓新闻。为了给新华日报采写《江苏轻纺产品在北京》,我几乎跑遍了北京各大商场;为了抢一条“东海‘小萝卜头’塑像在京揭幕”的快讯,我在中国青少年宫转了三天;为了采访江苏藉在京文化名人,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冤枉腿;由于没有记者证,享受不到新闻稿三分钱一个字的优惠,在邮局我不得不花七分钱一个字发电报,抢发当日新闻,稿费还没发报费多,但我乐此不疲。同学问我,你哪来的这么大干劲?我坦言:有“家里人”在背后撑腰。当时,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先后有两位领导在中央党校学习,写什么、怎么写,我可以“现买现卖”。有时参加一些重要活动,他们都将我作为“家里人”介绍给对方,从而更好地拓宽了我的报道面。
有道是“山不转水转”,十几年后我转到了江苏经济报,紧接着江苏经济报加盟了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这回成了真正的“家里人”,我归属感油然而生。情系“新华”25载,我也成了“新华人”!
★ 故乡的情结作文
★ 清明记事
★ 散文剜野菜
★ 梦回家乡作文
★ 故乡情怀范文
★ 春天的野菜的散文
★ 清明记事的作文
【我的野菜情结作文(共8篇)】相关文章:
家乡情结-经典美文2022-11-02
野菜风情散文2023-10-07
高一关于家乡的味道作文精选2024-04-07
人间有味是清欢杂文随笔2022-04-29
挖苦菜散文2023-06-22
陆游的美食情结2022-10-06
古老的乡村初一作文2024-04-25
初三关于分别的作文2023-05-06
乡愁之香樟礼赞散文2022-12-17
土地帖散文202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