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之浅谈渗透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精选10篇)由网友“企鹅disc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逆向思维之浅谈渗透过程中的角色转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逆向思维之浅谈渗透过程中的角色转换
渗透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很多难啃的骨头,确实,有时候做好了安全设置后,我们很难直接从正面下手,当然,有ODAY的牛人除外了。这时候,有些毅力坚韧 不拔的童鞋,还是会选择从常规手段入手,不断的寻找目标可能存在的弱点,虽然最终也有可能拿下,但是,我们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本文亦只是围绕这个问题 而展开讨论,无技术含量,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自己更好的想法
通常我们渗透一些安全度较高的网站,比如 赌博之类的,从脚本方面入手,会耗费大量时间,当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常规手段去攻击目标,但还是没有收获 导致思路闭塞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继续我们的老路,亦或者是?或许,我们转换一下自己的身份,再去考虑从哪儿下手,或许更合适。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定位 成一位入侵者呢?
夫妻之间吵架的时候,换位思考,会很快的相互体谅而化解双方的矛盾,避免进一步升级。渗透亦是如此。假如你是一位站长,你会对自己的网站做什么呢?你会对别的网站站长做什么呢?又假如,你是一位网监大队的基层民警,你又会对一位站长做什么?亦或者做什么?假如你是一位域名投资商,你会对一位站长说什么呢? 再假如,你是一位企业老总,你需要寻求广告合作伙伴,你又会对一位站长说什么呢?类似的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我们可以发现,转换一下自己的角色, 我们所要做的,所要说的,就和我们以前一直扮演的入侵者完全不同了,
或许,你会问我,这有什么用呢?记得,社工,不但是只是用搜索引擎去搜索信息,而且,我们还常常需要交流。在渗透进入死胡同的时候,我会经常对我的伙伴说,“别自己瞎猜了,等我下,我去问站长,他知道的比我们多的多”
打破常规思维,我们常常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从事渗透工作的人,别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入侵者,这是大忌。
91ri.org 注:这里存在一个问题:虽然转换思维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就拿企业老总做例子,假如你是个外行,从未接触过这类人,甚至在你的朋友的朋友当中也没有人是当企业老总的,那么你即使知道你应该将你的思维转变成他的,但实际上你未必能想其所想,因为你并不了解,那么你所想出来的那些无非只能称作YY(意淫)。如果你的所有思维都是你YY出来的,那只能用在纸上谈兵,真正付诸于行动时往往会失败。
假如你想成为一个社工师,亦或者想将社会工程这门技术运用到炉火纯青,那么应该做的就是多接触人,接触不同的人,多去尝试从事不同的角色,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像某些人号称社工师却总是不停的在重复做某个动作或者行为。(例如百度人家QQ呀,查查数据库这样)要知道,社会工程不是门单纯的技术,纸上谈兵或是不跟其他技术结合使用的话,那永远得不到进步。
过几天小编将发一篇本文作者写的角色转换的案例,大家可以期待一下.现在给大家推荐两篇社工的案例供学习:《海外人士社工特选经典案例》《社会工程学渗透某知名企业》
篇2:写作过程中怎样运用逆向思维
写作过程中怎样运用逆向思维
古人写落花,往往慨叹“惜春常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而龚自珍则面对落花吟出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奋人心的诗句。古人写黄昏,常常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叹息,而叶剑英却写到“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一写乌鸦,人们习惯上总是想到它丑陋的外表,难听的叫声,而作家祖慰则极力赞美乌鸦具有“诚实的报祸精神……”
这些例子在构思上都成功地运用了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它要求在作文构思时违反常规,提出与世俗传统迥然有别的观点。这样,文章的构思立意就会不同寻常,表现出新颖深刻的思想。
写作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景状物、审题立意、材料取舍时的标新立异。
世上,大概很少有人喜欢冬天的严酷无情,但如果我们能以冬的种种景观活跃我们的思维,由冬天的白雪想到洁白无瑕,想到人们与严寒的拼搏,想到正孕育着的春天,并因而高声赞美“冬的伟大,不朽……”,就可以通过逆向求异思维使颂冬之情脱颖而出,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审题时,对题眼做逆向思维,往往会使自己的文章别具一格。围绕“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一话题作文,大多数人会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中心,写自己从容安定、平淡安稳的生活。但如果逆向思维,围绕“平平淡淡未必真”,写生命的奋斗历程,写经过大风大浪的热情奔放,写历经风风雨雨的考验登上辉煌灿烂的自己的舞台。这样逆向立意选材,可以使题材新颖,避免雷同化、一般化。
二、人物或事件评价上的'破旧立新。
自从有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句俗语,若是谁自己说自己的长处,便难免有王婆自吹自擂之嫌了。其实,只要瓜甜,王婆为何不能公开宣传呢?因此,对“王婆卖瓜”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强调要革除陈旧观念,建立现代意识,这样就为王婆卖瓜注入了新的内涵。
“管宁割席”这个故事,赞颂了管宁不慕虚利,专心攻读的思想。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和分析,我们便会明白这样的道理:对待犯错误的朋友,既不能姑息迁就,漠然待之,有意包庇;也不能象管宁那样“割席分坐”,自命清高,应满腔热忱地帮助。
三、对成语、格言、流行观念唱出反调。
“言者无罪”指提出意见的人并没有罪,这是我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则之一。但从另一角度看,言者未必无罪。如诽谤好人之言,挑拨离间之言,甚至反动宣言,不但有罪,还应绳之以法。这样说,在情在理,发人深思。
对“忠言逆耳”的古训,是否可以提出“忠言未必都刺耳”的观点,常板着面孔训人、提意见,其结果常常会事与愿违。
四、文章写作技巧上的逆向思维。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一位作家悼念文友英年早逝的文章中,不正面写失去文友的悲痛,而着力写他是在与一位远行的朋友告别;不写死亡的凄冷,墓地的孤寂,却写死者是在另一个乐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安居之地,仍然有许多亲朋好友去关心他,照顾他。这种以乐写哀的方法,使哀愈深,情愈浓。
写法上反常,可以避免平铺直叙,想到别人可能用正笔,自己用曲笔,别人用正面描写,自己就用侧面描写,这样的文章往往含义深刻,会令人掩卷不忘。
《三国演义》中写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就不从正面去描绘,而是从帐下将士听到刮骨声战战兢兢、掩面失色来衬托关羽的神武。因此,写法上逆向思维,往往是神来之笔。
当然,反常规性思维的写法,必须符合实际,言之成理,不能生拉硬扯,任意杜撰。评论人物,不能美化敌人;标新立异,不能违背情理;观念翻新,不能曲解本意;写法反常,不能故弄玄虚。
篇3:大学生受骗的逆向角色转换研究
大学生受骗的逆向角色转换研究
在诈骗案中,受害人与加害人之间客观上存在一个角色转换的普遍规律,这一转换呈现正向转换和逆向转换两种状态.大学生因其固有的心理特征,一旦受骗后,易朝着逆向转换.文章分析了被害人与加害人的角色转换和受骗后客观存在着逆向转换的`心理特征,提出了预防大学生受骗后角色逆向转换的对策.
作 者:郝桂艳 HAO Gui-yan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刊 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G641 关键词:大学生 加害人 被害人 角色篇4: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篇5:逆向思维
司马光砸缸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性命。
电磁感应定律
18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通过多次实验存在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大陆后,吸引了许多人参加电磁学的研究。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怀着极大的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果然,只要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立即会发生偏转,他深深地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
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
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开始做磁产生电的实验。无数次实验都失败了,但他坚信,从反向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继续坚持这一思维方式。
十年后,法拉第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电流产生了!
随后,他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
法拉第十年不懈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
如今,他的定律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法拉第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定律,是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一次重大胜利。
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去达到“制胜”。因此,逆向思维的结果常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别有所得。
篇6:角色转换的
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沉思,为什么,我不能像一个正常的男人一样,对全世界喊:我是男人,为什么我不能做哥?为什么!
清澈的小溪渐渐地流淌着,我望着那激流勇进的小溪,内心一阵澎湃,是时候,生命该结束了,我哭着,我喊着,我无力的纠结着。
我闭上眼,做好向下跳跃的姿势,突然,天空中闪现了一道神一样的光芒,一个男人,对,纯的,骑着那看似羊驼似的生物,从彩云边,慢慢的向我走来。
“年轻人,我是春哥”那天使般的笑容,让我感觉到一丝温暖,她竟然是如此的熟悉,竟然是如此的让人着迷。“年轻人,我知道你为什么而烦恼,因为现在的你,就是当时的我。”说完,春哥叹了一口气,身旁的羊驼似的生物发出了仰天长啸。我感觉到了,那是一种悲伤,真真切切的悲伤。
“年轻人,在一个月以后,你会变成和我一样的哥,但是,我的内心又有谁懂?”春哥再一次叹了口气,身旁的羊驼似的生物再一次发出了仰天长啸。
随后,春哥消失在了我的眼前。“春哥纯YM……”我发自内心的感叹。“年轻人,好好活下去。我期待与你再见面的那一天”
在和春哥的偶遇后,我不再颓废,某日,我经过菜市上门前,发现有人在买芒果,其实那芒果真的很糟糕,但那人却说,这里是纯YM的世界,如果谁能在我面前唱一首歌,让我们泪流满面的,他就是我们的`哥。
这下我来了兴趣,我抬起脚步,定了定神,卖力的走向了讲台中间,楼下传来了不屑的笑声,我不理会,我就是一个想唱歌的男人,没人能阻挡的了我,我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人生的胡乱演唱:“咩,一个人的时候,咩,不是不想你……”
一曲完毕,台下的人皆泪流满面,随后便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于是,我终于有了和春哥一样的荣耀:曾哥
现在,我变成了哥,这是我多么想要的啊!可是,在变成哥后,我又深深地陷入了苦恼之中,我的信徒最喜欢听我唱歌,我每天唱,嗓子都哑了,可是还要唱,因为我不唱,四害不灭绝,妖精不死,仙后不死,东方神起不死,为了大义,我只能每天唱歌,但这不是我要的生活!
“年轻人,你体会到我的痛苦了吧”天空中传来了那熟悉的声音。“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普通人,我也很喜欢爆J,可是在成为哥了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再那么随心所欲了。”我仿佛找到了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原来,角色的转化,注定了寂寞的上演。我终于体会到了这一点,突然,我发现,我的头上开始出现一轮光圈,我成仙了!于是,我毫不犹豫的飞上了天际。“春哥,我来了,我来给你解决寂寞”我默默地喊着。“这辈子,我和春哥再也不会分离。”
天空中,春哥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信春哥者得天下!今起与哥携手,明天共创辉煌!
篇7:角色转换心得体会
转换角色换位思考日前,“汶河小学教师体罚学生”一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在社会、家长中掀起轩然大波,“挺老师派”和“倒老师派”各执一词,不少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表示“老师是弱势群体,现在做老师真的很难。”??其实,作为教师,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如果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无法改变现实,何不改变自己的心态:只要问心无愧,何苦在意别人的看法?当然我们也要有积极的行动: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加修养,努力提升自己,不妨常常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想起陶行知先生说的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是的,我们只有变换自己的角色,才能客观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平时我们可以经常试试“两问”。
第一问:“如果我是学生,我需要什么?”学生也有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他们从心底里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承认、尊重和赞赏。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倘若这种需要总是被忽视、否定,甚至有意剥夺时,他们不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还会出现攻击性言行。所以,老师要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来推断他们的想法。
第二问:“如果我是学生,我不希望什么?”我们不妨经常这样反省一下自己:当你犯了错误时,希望别人批评你吗?当你做得不好时,希望别人嘲笑你吗?当你遇到挫折时,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当你情绪低落时,希望别人冷落你吗?你一定会说:“我不希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自己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就会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篇8:角色转换心得体会
人们常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角色扮演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普遍的行为方式,我们在生活中扮演形形色色的角色,也许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或者应该扮演的角色,也许你已经积极投入到各种角色中,体验和感悟着生活的每一天。人在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调适,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协调,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
人在角色转换之间都存在不同的心里问题,如焦虑心理,抑郁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偏执心理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以及行为方式无疑是个人在面对社会角色转换时遇到的难以回避的问题。而我们要做的,是学会自我调适,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协调,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客观的认识社会,正确透视和评价自我。每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而社会在进步,在变革,在社会无法达到我们的心理预期时,必须接受客观现实,正确透视和评价自我。
增强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展示自我,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它是一种勇于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自信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能随波逐流,即使暂时失败了,也不能悲观气馁,要迅速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并积极调整自身定位,对自我做出客观的分析。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自我转化不良情绪。兴趣是人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使人增加知识、开阔眼界,把生活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当不良情绪不易控制时,可以采取转移情感和精力到其他活动中的办法,使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求心理平衡。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倾诉衷肠,分忧愁,解苦闷,使人情绪开朗,返回理性的自我,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
社会化的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要不断地扮演或转换各种角色,而角色的扮演或转换往往伴随着角色冲突的发生。对于角色的转换准备不足、群体社会化不一致、角色人格与自然人格的冲突等都会引发角色冲突。可以通过个体心理的准备、规定角色行为特点规范化、角色合并法、角色地位变换法、将角色按其重要性进行分层、在生活中学习扮演角色的技巧、举行某些仪式等方法实现角色的转换。
篇9:角色转换心得体会
一个班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有许多性格迥异的孩子,而班主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有“班妈妈”的雅称,孩子们也总喜欢把老师描述成“母亲”一般的人,尤其是对女老师们。那么是不是当好一个称职的“母亲”就够了呢?当然不是,班主任还应有“父亲”的影子。
那么在一个班级中,面对那么多不同背景、不同喜好、不同性格的孩子,怎样才能同时担当好“慈母”与“严父”的双重角色呢?
一、“严父”般树立威信,“慈母”要杜绝过度威严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几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教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事半功倍,具有很高威信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因此,在工作中班主任要像“严父”一般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树立威信。只有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才会形成好的班风,但需注意严而不凶,爱而不溺,严爱相济,在爱中求严,在严中见爱。俗语说:“响鼓敲重锤,笨鸟促先飞”,针对不同性格、性别、气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胆大脸厚”的可当众批评教育,自尊心强的则要个别谈心,属学生隐私的还要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但是,有许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征服、打动不了学生时,往往把握不住尺度,容易形成专制主义,通过高压手段来让学生害怕、屈服自己。就此,班主任也就扮演了一个居高临下、威风凛凛的角色: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不论任何场合都扳出一副严酷面孔。过度威严迫使学生处于被动和绝对服从的地位。班上的大小事,班主任一人说了算,从不征求班干部意见。对犯错误的学生严厉斥责、无情责难,不容许争辩,执着于“棍棒底下出人材”的信念,大搞家长式的“管、卡、压”并以此强化自身威信让学生敬畏。这种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常常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切断了师生交往的纽带。学生只好对班主任关闭心扉,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也就无从谈起因材施教。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做到“一分严格之水加上九分感情之蜜”。因此,班主任既应通过正确渠道树立自己的威信又要把握好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火候,真正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在该严时,爱在细微处。
二、“慈母”般充满信心,“严父”般认清现状因材施教
“信心是基于对事件前景的分析而确立的一种倾向,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努力做好一件事的前提”。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树立做好班主任的信心,不仅对教育事业要有信心,对自己的工作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像“慈母”般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培养不好的儿童,没有哪个儿童天生不可教;只有不能教的老师,没有不能教的学生。”学生的进步与退步,品行的良否,能力的高低,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极大关系,只要方法得当,教育是能成功的。有了这个信心,才能认真耐心地探索合适的方法。对学生有信心主要表现在要充分信任学生,特别是对后进或犯过错误学生,更要有信心,更要给予充分信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的转变。
但是,对学生充满信心,并不等于全部放手,也不等于抱以过高期望,作为班主任不能被“慈母”的感性思想占据上风,还应像“严父”般保持理性,看清班级现实。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易出现强求学生得高分,争第一,考名校,为此不惜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势头。可是,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班主任确按单一的目标和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最终事与愿违,以此完全对学生失去信心,甚至“恨铁不成钢”。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完全忽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别,强求学生接受老师过高的期望,则是一种“偃苗助长”的行为。部分学生始终品尝不到成功的满足与喜悦,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误入歧途,出现逃学、出走等极端行为。因此,要由基础定起点,由现实定目标,只有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解渴,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努力,若目标太高,则会使人产生挫折感,进而失去信心。
所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既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又不能对学生有过高期望,要从实际出发,灵活机智地因材施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担负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社会人才的重任。
三、“严父”般教之依法,拒绝“慈母”般过细指导
对于班主任工作,我们要勤动脑思考,古人云“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首先,班主任要勤于了解学生情况,勤动脑想班级的事情,更要勤动脑寻找比较好的教育契机和方法措施来教育管理学生。其次,要勤于疏导。要求班主任有一张”婆婆嘴"。要经常表扬先进,指出问题,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学生,还要经常
找学生谈话,个别疏导。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双方都受益匪浅。
再次,勤于调查。班主任不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而只是几十个孩子的“孩子王”,这就决定了当班主任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只有和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接触到学生的真实思想。因此,班主任要勤下班级看看,无论是自习、间操还是其它活动。同时班主任还要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与各科老师联系要勤,从而真正架起一座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互相配合、共同提高的桥梁。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大至教育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为此班主任要勤观察,勤交流,勤鼓励,勤记录。在工作中以“勤”字当头,才是当好班主任的一条最有效途径,但又要把握“勤”的度,不能对学生的生活加以过细指导。
在我初任班主任工作时,每天起早贪黑,严格盯班,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严密组织,毫发不爽。集会时,亲自整列排队;劳动时,指手画脚,督战到底;学校安排的文体竞赛活动也都是亲自拟计划、订措施,作部署,唯恐不周。就是这样,班级多少获得一些奖牌,但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却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才干的机会,一个班级只有一个大脑、一双手,久而久之,学生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缺少创造性,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在老师面前一样表现,老师背后又一样表现。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后,我本着一个原则:学生能干的事,老师绝对不干。把任务下放到班委手中,班会组织过程中也是由学生自己拟定主题、组织、排练。班级各类事项都有专人负责管理,而班主任只是个幕后导演者和领导决策人,出现问题时班主任要及时解决,对班委会工作鼎力相助。久而久之,班级的事情有人管理,学生们遇事主动去做,积极性、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同时我也为他们增加了锻炼才干的机会,培养了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因此,班主任既要以班为家,以教育好每个学生为已任,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同时又不能对学生加以过细指导,使学生形成依附人格。
四、“严父”般培植爱心,拒绝“慈母”的过分关心
中小学时期儿童每天在学校占用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个性不够稳定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这是爱心培植的依据。中国有句古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以心相交,以诚相待,如此,即使愚顽如石也能感化。班主任在工作中若能用心去征服学生的心,用爱去唤醒学生的感知,对学生的成功与失败皆以诚相待,以父母、以朋友、以姐妹身份相交,必能拉近师生关系,增强教育感化的力量,收感化“金石”的效果。记得我初当班主任时,班级有一个“让人爱不起来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不良习惯特别多,我凭着一颗做教师的责任感和良心,对这个学生投入无限的爱,跟他耐心谈心,但对方仍听不进去,并质问我“您为什么总跟我过不去?”他的这句话使我幡然醒悟:他对我给他的爱不理解,产生反感。从此我改变了我的教育方法,由一味的批评改为每周表扬他一次细微的进步或微弱的闪光点,并安排他管理班级纪律。在帮助他的过程中,我和他主动交心,交朋友,让他知识班主任对他的一片赤诚的爱心,现在,他各方面发展都很快。可见,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尽管工作尚不够尽善尽美,但确已尽心尽职,就没有解决不了问题。
但是,有些班主任对“爱心”理解很肤浅,认为只是在学生生病期间或生活有困难的特殊情况下偶尔一显“师恩”,我认为那不是爱心的真正含义。同时过分的关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严重误区,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大事、小事都操心。例如:天冷了,叮嘱学生多穿衣服;生病了,亲自送水送药;受了挫折,立即安慰;学生有困难,马上解囊相助。总之,洒向学生都是爱,这种过份的关心和爱护,更加强了学生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更加滋长了学生贪图安逸,不敢吃苦。我认为,班主任不能温情地剥夺学生接受生活考验的机会。相反,要利用各种契机,让学生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独立照顾自己,不断磨炼经受风雨袭击后的顽强意志品质,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总之,从实践中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艰辛的,既要像“慈母”般关心、爱护学生,同时还要像“严父”般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学生;但同时班主任又是幸福快乐的,当看到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看到班级逐渐生成的凝聚力,作为班主任我深感欣慰。我们每天接触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不同的世界,
我们在应用不同模式,不同套路去实施教育的同时,也应把握好分寸注意火候,“爱过则溺纵,严过则凶暴,信过则奢求,细过则越俎代庖”。只有适当、适中、适路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篇10:美文:角色转换
最新美文:角色转换
今天下午上的是体育选修课,我选修的是乒乓球。本想日子像往常一样活在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里,波澜不惊、安安稳稳的,却不料闯进了一个人,一个别的班的不认识的女生邀请我做她的搭档,因为乒乓球考试是对打的。我答应了,其实我是不太会拒绝人。她长得很普通,体形偏矮偏胖,谈不上漂亮,所以这也算不上艳遇。
打球之后发现她的球技也不怎么样,虽然我打球谈不上好,但也比她好上许多。这时我便不乐意了,跟比自己差上许多的人打球会觉得空有实力却无用处之地,挺痛苦,好像闹着玩似的,虽然嘴上没说,但神态已经出卖了我。不由自主地,身体扭扭捏捏的,时而东张西望,时而双手撑在球桌上,根本无心打球。
“你累了吗?要不休息一下?”她见我这样,说道。她这是以为我累了吗?
“不,我不累。”我答道。内心挺纠结的,觉得有点对不起她,可就是无法专心打球。
“你累了吗?,要不休息一下?”过了一阵子,她的声音又幽幽响起了。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离开不了,但又不能控制自己专注打球,我这倒底怎么了?
在苦不堪言之时,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那一天我和我舍友去打羽毛球,去后发现没场了,便请求别人能否加入,进行双打。对方同意了,但打球时候扭扭捏捏的,很不情愿很不专心的样子,这不是跟我现在一样吗?“他们根本看不起我们。”舍友事后评价道。我现在也一样看不起她吗?怎么可能,我为人虽然不算很好,但也没到以貌取人的地步。我这到底是怎么了?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些愤怒了。
还有在宿舍里,我打羽毛球也是垫底的。其中有一个人打得挺好的,跟我打时,他也显示出了不情愿,打起很散漫,根本就没尽力。被人轻视我也能理解,就当作视而不见,认真打自己的就是了,因为我确实打得不咋的。
如今角色却换了,我站在不同的位置审视这这种变换。看她就像看当初的'的自己一样,一种羞愧直卷而来,难道现在我对她就只能像当初他们对我一样吗?就这么无力吗?我有些接受不了,内心挣扎着“你以为你就打得很好了么?跟她打你一点进步也取不到,太自以为是了,外界都是次要的,只要善于找到自己的不足、有一颗进取的心,任何情况都可以进步,既然她球技不如你,那么你就努力做到完美,尽量不失一个球吧。”终于在自我暗示下,我终于摆脱那种消极的态度,鼓足勇气和热情,认真打起球来。这和她一打就是一个半小时。
人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就像曾经尽管年少没心没肺,可能到了为人父母时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变换角色,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也就学会理解,端正了自己的态度。
★ 师范生教学小论文
★ 教学小现象论文
【逆向思维之浅谈渗透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精选10篇)】相关文章:
东方文化与东方思维作文2023-09-15
简析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论文2023-12-22
实习教研论文范文2022-05-12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论文2022-07-01
文学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2022-07-27
谈数学教学设计的观念的更新策略2022-09-23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2022-11-29
引导学生课间反思2022-07-31
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通话的训练论文2022-11-21
因学而教:教学思路转折点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