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时间:2022-10-19 07:11:0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共15篇)由网友“墨子渔”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欢迎阅读与收藏。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篇1: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当前,各类学校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分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其综合反映便是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

作 者:祝爱民  作者单位: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637800 刊 名: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2:也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也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也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邳州市八路镇小学   吴荣刚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又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保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根据自己的尝试,以下也谈几点做法: 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体验过程,它通过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亲自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富有创造性的问题,就可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寻找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富有针对性、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通过自我探究,陈述矛盾,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在体验学习中逐步解疑,在尝试获取知识过程中领略了自我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如指导学生探讨课文《火烧云》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以学者身份到课文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中,学生没有思想压力,纷纷打开思维闸门,萌发奇特的创造力。小组研读课文之后,有生质疑:“为什么马跪着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在肯定学生这一发现后,我适时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释疑途径,可查阅,可讨论,可走访,让学生时时以发现者姿态进行角色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纷纷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充分感受学习主人的自豪感之后,还体验了获取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 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多思、善问,破除常规思维的心理障碍,避免思维定势影响,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甚至相反方向对传统观点进行大胆怀疑,进而推陈出新。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要立足实际,悉心梳理、筛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新问题反复辨析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研读《跳水》一文时,有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救护孩子的多种方法,这时,教师可选取几种典型方法,组织学生反复比较讨论其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比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品尝了发现的愉悦,懂得船长的方法是救护孩子的最佳方法;比较,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集智取长――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知识的日新月异,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发显得突出和重要。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已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养。新的语文教学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这无疑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提出了更多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认知、思维的差异,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互助释疑,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让小组内的成员互助、互促、互相启发,最后达成共识,共同解决个体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如研读《烟台的海》时,我大胆实施此法:分三步组织实施教学,首先创设情境,以“开合作学习交流分”激发学生探究心理,相机提出学习要求,组织小组成员领取学习任务,然后分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达成共识,最后集体交流,师作效果评价。实践证明,探讨过程中,组员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收到了生生、师生和谐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智取长的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和提高。 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思维。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冲破知识经验的局限,引导学生深刻地探究教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训练,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翅膀,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如学习故事

[1] [2]

篇3: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小学生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呈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就是雕琢的过程.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富实效的.

作 者:周永华  作者单位:贵定县昌明镇凌武小学,贵州,贵定,551300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2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素质教育  

篇4:也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也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也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邳州市八路镇小学   吴荣刚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又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保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根据自己的尝试,以下也谈几点做法: 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体验过程,它通过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亲自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富有创造性的问题,就可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寻找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富有针对性、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通过自我探究,陈述矛盾,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在体验学习中逐步解疑,在尝试获取知识过程中领略了自我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如指导学生探讨课文《火烧云》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以学者身份到课文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中,学生没有思想压力,纷纷打开思维闸门,萌发奇特的创造力。小组研读课文之后,有生质疑:“为什么马跪着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在肯定学生这一发现后,我适时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释疑途径,可查阅,可讨论,可走访,让学生时时以发现者姿态进行角色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纷纷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充分感受学习主人的自豪感之后,还体验了获取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 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多思、善问,破除常规思维的心理障碍,避免思维定势影响,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甚至相反方向对传统观点进行大胆怀疑,进而推陈出新。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要立足实际,悉心梳理、筛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新问题反复辨析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研读《跳水》一文时,有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救护孩子的多种方法,这时,教师可选取几种典型方法,组织学生反复比较讨论其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比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品尝了发现的愉悦,懂得船长的方法是救护孩子的最佳方法;比较,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集智取长――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知识的日新月异,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发显得突出和重要。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已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养。新的语文教学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这无疑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提出了更多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认知、思维的差异,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互助释疑,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让小组内的成员互助、互促、互相启发,最后达成共识,共同解决个体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如研读《烟台的海》时,我大胆实施此法:分三步组织实施教学,首先创设情境,以“开合作学习交流分”激发学生探究心理,相机提出学习要求,组织小组成员领取学习任务,然后分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达成共识,最后集体交流,师作效果评价。实践证明,探讨过程中,组员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收到了生生、师生和谐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智取长的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和提高。 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思维。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冲破知识经验的局限,引导学生深刻地探究教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训练,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翅膀,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如学习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引导学生大胆改编原文情节,或续编结尾,然后让学生开展故事演讲赛;对古诗,可根据诗句描述意境,据诗作画,然后配乐介绍自己的诗画;对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可根据情节编写课本剧。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探究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创新实践能力。 逆向思维――锻炼学生反向思考能力 逆向思考的特点是注重对传统思维模式作反方向的思考,它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思考力,从反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一些可促使学生逆向思考的典型,引导学生探究讨论,从反方向寻求答案,然后组织学生论证、辨析,让学生在自我发现中锻炼自己的反方向思考能力。如教学“邯郸学步”一词时,可引导学生针对词语愿意(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连自己原来的一点本领也丢了)和燕国寿陵人的做法进行反方向思考,让学生探究讨论、逆向辨析,然后召开辩论会。学生各自陈述已见:(1)寿陵人不顾路途遥远前往邯郸学习,这种执着的精神应予以肯定,不能嘲讽。(2)寿陵人虽学步不成,故事结局意在嘲讽,但也提醒我们,凡事不可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至弄巧成拙。(3)寿陵人身上体现出的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精神值得现代人学习。辩论会上,学生讨论热烈,教学过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当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能仅仅囿于小小的课堂,教师还应立足现代语文教学观,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个性,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

篇5:谈小学语文写作中随笔训练的相关开展论文

谈小学语文写作中随笔训练的相关开展论文

在小学语文阶段开展随笔训练的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随笔训练是灵活而自然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方式,能够给学生一些想象和写作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另一方面,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极其活跃,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与写作练习相结合,训练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从而创造出更真实的作文。以下是我在开展小学语文的随笔训练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拿来和大家分享。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小学生学习阶段,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指导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随笔训练时,首先确立随笔训练的目标,要遵循学科总目标以及训练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其次,教师在制定好目标之后,还要提前选择好教学方式及策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进行,从而达到随笔训练目标。我在实际操作时发现,学生的完成情况与我想象的有很大差别,即便是小学生,也经历了太多的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因此,他们很难展开想象,无从下笔。这时,要想让学生对随笔产生兴趣,保持写作的热情。第一,我会经常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作文,让学生积累、模仿甚至是摘抄,这样的过程是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模仿的过程中发现写作并没有想象的困难。第二,我在课堂教学中会开展对话、角色扮演之类的活动,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写作当下的感受或者面对同样问题时自己的应对策略等,参与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学习情境还可以有效启发学生思考,从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为启发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随笔训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现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记录下自己的感受,这都是日后写作的素材。针对这一情况,我会适当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记录下当时感受,可多可少,只要真实即可。经过这一系列的训练,事实证明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是有帮助的。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书中有《猴王出世》这一篇课文,小学生对孙悟空都有一定的认识,充满神奇力量的孙悟空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完这一课文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相关的任务,“你想成为师徒四人中的哪一个?为什么?如果你成为他,你会让取经之路发生哪些变化呢?”,这一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学生很快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课堂进行的也很顺利。

二、筛选优秀作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很多学生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的一大原因就是积累少,可利用的素材很少,因此学生往往会畏惧写作。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早读或者是课余时间我都会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作文,或者是结合当下最流行的、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来展示与之相关的文章段落,组织学生记忆。还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想提高随笔写作的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可以先从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导学生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可以让学生观察社会,从路边的行人、超市的购物者以及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课本上的文章是权威的、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也应该从课本着手,通过增加课内阅读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参考经验,将课本的中的写作技巧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有素材的基础上培养写作技巧,齐头并进,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所积累的素材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我在进行这一教学过程中,还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平等相待,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保留学生的性格特点,提供更丰富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自己对比文章中的差异,感受文字与文字之间、技巧与技巧之间的差异,从而总结出的自己的写作的技巧,为日后的随笔写作奠定基础。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这一课中,里面介绍了小作者童年时对新鲜事物的认识以及生动地描写了小作者对发现未知事物的热情,在这一课结束之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童年趣事的作文,也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时发生的事情,展开写作。在这一过程结束之后,我发现,学生们的作文都很真实,感情也很充沛,他们对未知事物也同样有极大的热情,因此,这一过程下来,学生不仅积累了写作素材,还启发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

三、针对写作技巧,展开随笔训练

随着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提高,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运用熟练的写作技巧将所积累的材料的组合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在随笔训练的过程中,展开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题目,根据话题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写作题目;其次,要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写作的方法,包括写作文体以及写作手法;最后,结尾要注意首尾结合,保证结尾简洁有力、令人深入思考。作文中,最重要的便是开头和结尾,可以在两个地方加强练习,可以通过展示优秀作文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开头结尾的写作方式。我在学生写作之前,通过展示了一篇优秀作文来讲解各部分的写作技巧,同时,又举出大量的例子来证实这一方法的有效性,让学生信服。最后,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写作,找出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努力让自己的作文能够让人耳目一新,使人印象深刻。

例如在作文课上我提出了一个“机器人”的话题,学生也很感兴趣,随后我展示了一篇有关该话题的优秀文章,分别讲解了开头要实现“龙头”的效果,结尾要实现“凤尾”的效果,紧扣主题,简洁明了,引人深思。鼓励学生摆脱畏难情绪,大胆写作,同学们也很积极,虽然第一次写作效果并不完美,但是随着训练的增加,学生的写作技巧也不断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笔训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方式,它能让学生自由想象,大胆发挥,在天马行空的年纪创造出更新颖的文章。在进行这一教学步骤时,我首先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水平,然后在布置任务,尽量减少要求,最后,对学生的作品多肯定,少否定,表扬对于小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切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我这次教学的心得经验,希望对我自己下次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大家教学有帮助。

篇6:也谈语文积累

也谈语文积累

也谈语文积累

朱红梅

语文积累是个老话题,其实也是个新课题。不可否认,语文积累离不开多读、多背、多看。但是,面对中学阶段八九门功课的学业任务,面对从未真正得到有效减轻的考试压力和升学竞争,这“三多”如何保证?学生们何来时间?何来动力?何来兴趣?不要总是简单地讲大道理: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学习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事情,为了好的语文成绩你就应该多看书!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肯挤时间多积累,更应该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提高语文积累的效率,让学生的语文积累尽可能大、尽可能快地显出成效。

一、积累不是机械的累加堆积,而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

许多人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为不求甚解的读书辩护。殊不知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有很大区别。

语文积累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的确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但语言积累绝不只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

理解、感悟、鉴赏是积累的基本条件。没有理解、感悟、鉴赏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切断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势必会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而人为地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理解、感悟、鉴赏、记忆四个环节不能绝对分割,它们如调色板上的颜料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理解中往往有感悟,有鉴赏,也有记忆;记忆中又会有新的理解、感悟、鉴赏。从理解到记忆、积累,往往需要循环往复多次,而不是一次完成。要真正比较好地实现以上这些目标,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多次运用,在运用中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加强学生记忆的效果。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鉴赏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

最简单的例子是新词语的积累。比较简单原始的办法是拼读、抄写。不管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对将词语抄写几遍这样重复机械的学习任务大多比较反感。但是聪明的老师就因为采取创造性地教给学生简便的识字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词语教学的兴趣和效率。比如“合手拿,人门闪,土里埋”,“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这样的儿歌编写法不仅让枯燥的生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理解性重组培养了想象力,增强了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将新学词语连词成句这样的练习,也同样既能使学生在正确运用中加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感悟,又能让学生在有趣的片段练习中培养想象和联想思维,锻炼写作能力。

二、积累不是简单的硬性灌输,而是在有效的情境对话中激发内驱力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习得新信息――这种新信息常常是与一个人已有信息相悖的,或是已有信息的替代,或是已有信息的提炼;转换――这是一种处理知识以便使其适应新任务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外推、内插或变换等方法,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评价――检查自己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合于这项任务,如概括是否恰当,外推是否合适,运演是否正确,如此等等。

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完形一顿悟说”也认为,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长期记忆系统中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这种完形倾向具有一种组织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使有机体不断发生组织和再组织,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完形。格式塔“完形一顿悟说”强调模拟场景,讲师引导,学员顿悟,而不是死记硬背,拼命练习。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学习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

现代课程论的观点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交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沟通方式的两代人,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碰撞,从而提供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契机。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每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实际上都是一个新的情境,老师的作用就在于能不能将这新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结合起来,创设更富有激励作用的情境对话,让学生习得新信息,实现新完形。

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应该设法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来实现对新知识的顿悟或者习得,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这样积累才具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积累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技术手段和方法策略。当然我们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因特网技术来实现我们的目标:可以搜寻大量的背景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利用音频视频资料帮助他们识记文本。要充分地意识到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对他们的所喜所恶因势利导、比如在教学《诗经・蒹葭》时,为了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我抓住学生普遍喜欢唱歌的特点,在课堂上反复播放这首涛的古音唱曲。浅吟低唱中、学生不仅感受到诗经重章叠句的音韵美,更是在师生同唱的情境中喜欢上这些本来佶屈聱牙的远古诗歌,并产生学习的兴趣、背诵的热情和吟唱的冲动。再比如对于《诗经・蒹葭》中“伊人”形象的理解,绝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伊人”就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老师就建议大家把《蒹葭》中的“伊人”和初一已经学过的屠格涅夫散文《蔚蓝的王国》中的那个“她”进行比较。在老师创设的讨论环境中,在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面前,学生对“伊人”形象的理解顿时宽广了许多,有同学说“那是追寻者心目中的理想”,有同学说“她和伊人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它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们孜孜以寻”。

三、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导向、价值判断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眼力

教师经常会碰到家长咨询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其中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孩子爱读书?该给孩子买什么样的书和杂志?怎样才能让孩子的阅读很快发挥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语文需要积累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共识。家长认识到积累的功效固然重要,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积累,却还是要着眼于每个孩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孩子,还给学生,让孩子在导向指引、自主选择下培养阅读的兴趣,体悟日积月累的功效,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甄选优劣、价值判断的眼力。

有时候,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对积累的理解都有失狭窄,过于功利:或非文学书籍不读,或读了书就要摘抄,或以自己的好恶左右孩子的阅读兴趣,或误以为积累就是阅读中外名著。其实,语文积累途径很多,语文积累的内容更是无所不包。

语文积累不仅包括语言层面。还包括文化层面、生活层面。看文学作品是积累,摘抄好词好句是积累,上因特网,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参加活动,出门旅游,与人交谈……一切有言语交际的场合、一切与语言文化有关的生活方式也都是积累。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一定要有强烈的“大语文”意识,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把选择的机会交给孩子。如果孩子喜欢军事,就鼓励他广泛阅读军事类书籍,接触与军事有关的事物,参加与军事沾边的活动。随着孩子积累的深入,老师和家长可以在孩子军事爱好的基础上慢慢引导,逐渐打开孩子的视野,由军事拓展到历史、社会、文化,这样孩子的知识面加宽了,阅读量增加了,语文能力自然也提高了!千万不要孩子喜欢军事,却非要让他读《红楼梦》,以为只有读《红楼梦》这样的文学作品才能发挥语文积累的功效,其结果往往是孩子阅读兴趣全无,拿起书本就如受罪,甚至让孩子厌恶书本,惧怕语文。

语文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一个感悟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一定不能带着立竿见影的功利之心。那种逢看书就要摘抄好词好句,逢旅游就要写作文的机械做法,往往会使孩子感觉阅读也是负担、旅游也有压力,其结果是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语文更是敬而远之。所以,我们要以一种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来对待语文积累,要在语文积累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文化精神,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阅读和表达的愉快,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广泛涉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积累。

四、积累既要注重知识的扩充。又要加强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和方法、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得到语言的积累,还要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意识,提高他们语言积累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等。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自主读书、积累。

积累是一个可做纵向考察的立体化工程,摸清其内在规律,对于帮助学生高效积累非常重要。首先,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点滴积累中自我发现积累的快乐,收获积累的好处,从而在态度和意识上重视积累,积极参与与积累有关的活动。其次,鼓励学生在日常积累中养成梳理、思考的习惯。比如,引导学生进行目标明确、主题集中的积累活动,有方向地对自己的信息库展开分类和分组,从而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再比如说,对于名篇佳作的阅读,不要简单使用摘抄法,不妨从泛泛而读到简单勾画,再到闲言碎语点评,再到札记积累、日记积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

对于积累的方法,教师更应该做深入研究。比如有老师借鉴英语单词的学习方法,提出一种“星火式”词语积累法,即利用音形义的相同或相近,进行星火式发散,将相关字词因某种相同之处而串联在一起,比较、辨析,从而达到记忆的准确性和辨误性目的。还有老师鼓励学生借助电子手段采用“分类法”积累名篇佳作,或以时代分类,或以地域分类,或以作者分类,或以作品内容分类等等。

为了促使良好习惯的培养,有老师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发现汇报会”“习作交流会”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在经常性的交流中相互评价,相互促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习惯。

语文积累是知识积累,也是技能积累、习惯积累,更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它涉及语言、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需要家长、老师、学生、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其中值得注意、值得探索的方面还很多,但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作为语文老师,把握好积累的原则,积极探索,就一定能为学生找到适合各自特点、富有各自个性的语文积累之道。

篇7:也谈写作900字作文

也谈写作900字作文

坐在键盘前敲打着往昔的回忆,文字织成的叮咛,一点一点地渗透全身,细碎地从生命中迸出。

我并不是对写作有着由衷的偏爱,写作似乎是个很玄的文字游戏,看不见,摸不着,需要用心去感受,抒写灵魂。有时,我爱写写,不,应该是玩玩文字,几个字连成一句话,几句话连成一段,一段段地写下来后,一篇文章就这样完成了,尽管作品不佳,但此时也颇有一番成就感。写随笔也许就是随便写两笔,把自己的感受倾吐于文章之中,字斟句酌一番,字里行间都渗透了某种情感,凝练清新的文字,可谓是字字珠玑啊。从小学到初中,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为何写作?总是很懵懂。都说写作不能带任何功利性,我以为非也,巴西作家索萨对于为何写作的问题以少有的老实态度回答:写作是我的职业,我不写作便收不到版税,而我便无饭可吃。中国作家巴金回答:我以文学改造我的生命、环境以及精神世界而写。不带功利性写作的思想在如今看来是僵硬化、古板化的`。每位作家对于写作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私欲,正因为这些私欲,他们才会把这种文字游戏玩得很好。尤记得第一次与它邂逅的经历,那是念小学一年级时,第一次,第一次老师要求我们对春天的景物描写一番。仅仅是一段话,就让我在家苦思冥想,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完成,交上罢,却被老师批了个不及格。也就是自那一天起,要强的我心中便播洒了一颗文学的种子,之后作文的一次次获奖让我尝到了甜头,也时刻为自己小小的成就而颇有些沾沾。一次次的失败与一次次的成功,让我悟得一个道理:最初写作时,不能希冀着写得很好,更不能奢望与名家之笔沾上边,只要忘我地写下去,随心所欲地写着,就会于失败中孕育出成功。多次从报刊中了解到文章是为思想而写,我不敢肯定一篇好文章有思想,但我敢肯定,有思想的文章定是篇佳作。多名作家的文章中也含有这种思想。然,他们的写作特色却是五花八门,林清玄的散文里充斥着散逸和明丽;安妮宝贝的日记里充斥着自信与坚毅;鲁迅的文章中则充斥着高雅与正义。有时写作总觉文思衰竭,只因平时读书甚少,殊不知,刹那间的灵感总比酝酿长久来得眩目。花季的少年对万物总是有着莫名的感伤,因此,写出来的文字似乎也带几分忧伤气息。那些文字游戏如同水晶饰品般晶莹明丽,虽脆弱,但永恒。

于是乎,闲暇之余,总是在满载斑斓的清幽寂静中,翻一卷诗书,书香袅袅,袭人的书香沁人心脾。

至于写作,阅读的同时也就这样爱上了。

对于写作有着很深的感触,便想写下来,遂有以上文字,当然不能称之为感悟评论,权当心得体会罢。

篇8:“美文”写作训练摭谈

所谓“美文”,一般指用词华丽、大量采用修辞手法的文章。这种文章一般都写得绚丽多姿、神采飞扬,深得中学生喜欢。课标要求学生写感情真挚、朴素自然的文章。由于初中生知识储备较浅,写作能力参差不齐,生活阅历很不丰富、要求他们写感情真挚的文章,看似简单易行,实则很难完成。特别是那些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写这类文章也只能是胡编乱造。我曾经用过许多方法,效果均不理想。

在一次名篇佳作推荐活动中,全班60名学生有54人推荐的是朱自清的《春》,郭沫若的《石榴》和郑振铎的《海燕〉中关于海天图景描写的文字等等。相反,对那些文风朴实,用词平淡的名篇佳作很少有人推荐。仔细一分析,前一类文章大都采用巧妙的修辞和华丽的词藻进行描写,后一类文章则刚好相反。于是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们为什么对“美文”情有独钟,而对朴素自然的文章视而不见?

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现在不是正在倡导课改吗?既然学生喜欢这种“美文”,何不因势利导,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引导呢?尽管报刊杂志上在批评那种只求用华丽词藻来包装内容空洞无物的写作风气,但大多数学生写不出那种真情实感的文章又该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将学生求新求美的愿望给予抹杀。因此,教学中我向学生大量推荐名家的经典美文,自己也尝试着写给学生看,鼓励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词和大量的修辞手法去包装自己内容贫乏的作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下面谈谈在教学中的一次尝试。

在一个基础特别差的班级里,学生们刚欣赏完王尔德的童话〈巨人和孩子〉中关于巨人花园景色的描写后,当场进行了一次口头作文训练,仿造文段进行访写。老师说了一句总体描绘的文字:“我们学校的小树林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下面要求同学们分别从小树林春天的阳光、空气、鸟儿、树枝、树干以及地上的小草、鲜花等方面描述。下面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进行口头想像描写的句子:“阳光从树叶间探下头来,亲吻着我们的脸,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它爬到我的书上也想读书。”“空气非常清新,一阵轻风吹来,捎来了远处的清香。我沉浸在忘我的境地里。”“鸟儿也来凑热闹,它在我的头顶上欢快地歌唱。看到我在认真的读书,它还树枝上跳上跳下,为我跳起了舞蹈。”“树枝上长满了浓密的树叶,就像为我们撑了一把大伞。”“树杆笔直笔直的,就像一位站岗放哨的战士,渴了就喝一口凝结在树叶上露水。”“地上的小草还在睡觉,被阳光照醒了,睁开双眼一看,被光线刺得泪水直流,还发出五颜六色的光。”“鲜花开得真艳。红的黄的白的都有,它们穿着五彩的衣裙,在微风的吹拂下,争着搖头摆尾,比比谁的容貌最美。”最后由成绩最差的同学作结:“我们都喜欢到小树林来读书。”如果将这段文字写下来,就是一段优美的写景文字。

加强初中学生美文写作指导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培养了学生对真善美追求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时代,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他们的权利。如新的流行歌曲、服装款式、发型以及某种新的时尚或词藻华丽的篇章等等。我们加强对学生“美文”写作的指导,正是为了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不应该把他们追求华丽词章的行为视为洪水猛兽。一些老师见到学生写内容空泛的“美文”就横加指责。认为这是华而不实的绣花枕头。我们固然反对那种粉饰外表、不重实质的风气,但我们没有权利抹杀学生求新求美的心里需求。应该在“导”字上下功夫。其次是能促使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和修辞技巧的学习与运用。基础差的学生写作文除了内容空洞之外,主要原因还在于词语积累太少,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所致。久而久之,他们不但对平淡无奇的文章生厌,生动形象的“美文”也会离他们远去。三是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在考场上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评卷中,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改完成千上万份试卷,那些神采飞扬的“美文”往往能赢得改卷老师青睐的目光,在恹恹欲睡的气氛中使人为之一振。在评价机制尚不完美的今天,我们不能光靠朴实真诚来赢得别人的赞赏。

作文教学之路坎坷不平,要尽快走出死胡同,只有另辟蹊径,才能踏上作文教学的快车道。“美文”写作既然是学生向往的目标,我们应该给予重视。

松烟中学  龚继方

篇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例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例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例谈

刘杏敏

怎样才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而又无须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面临的任务就是: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背诵铭记后化为己有,需要时能灵活运用。

在默读中理清思路。

叶圣陶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作者的思路,可采用默读,因为默读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冷静地思考。要求默读时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先弄清这是什么类型,板书时点明:人、事、活动、景、物。比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在弄清是写事的文章之后,深入反问:写谁?谁怎么样?与教科书有什么关系?然后串成课文内容: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英勇地牺牲了,接着继续在默读中弄清写作的顺序,列出几种顺序,教给几种分段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珍贵的教科书》是写事的,肯定按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分段,先分三大段,再把事件的经过分两段:取书、护书。至于写景的文章如《颐和园》,可以在默读的基础上先找出头尾两个自然段来说说是写什么?与中间部分是什么关系,理清了总、分、总关系再学习游览部分,并向学生说明既是游记,肯定是按方位顺序写。这样一边默读,一边点拨学生,思路一清,分段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在朗读中理解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方法,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比如《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又是以现代诗的形式出现,而诗的语言本身就极简练、含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弄清今昔变化(昨天、今天、原因)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在读中了解深圳的昨天是什么模样?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昨天的贫穷落后,贫穷落后体现在什么地方?对一些词语如:“遥远、渺茫、夕阳”,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遥”就是远;“渺茫”讲水势辽远看不到边,在此要灵活理解为非常落后根本看不到现代文明;“夕阳”,要发挥想象力,说明是挑回的溪水中映着夕阳。在朗读“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时,要读出父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艰辛,口气略带悲伤;读到小孩子和姑娘时,要读出因无书可读任光阴流逝的惋惜,口气要充满无奈。在悟情的基础上自然地理解深圳的昨天是贫穷落后的,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地朗读分析明天和原因两部分,特别是读到深圳的巨变时,要以惊喜、自豪的口气读,学生就会清楚课文是采用对比的写法,就能轻松地找出“焕然一新”和“改革开放”这两个词语。最后以三个中心词提纲挈领地串连全诗,复述诗句,达到以读悟情、以读解词、以词概文的.目的。

在理解中及时运用。

仅仅理解词语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刻”在心中,这只有强化背诵默写。可以利用早读、课前五分钟、课余五分钟重复背诵,背到如同记乘法口诀那样。如能天天坚持,肯定水滴石穿,到时满腹文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写作能力也会水涨船高。同时,还要减轻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活用词语、句式、写法。比如教《高大的皂芙树》的1―4节,可以板书:位置、好大、茂盛、小而密这些词,进行复述皂芙树的练习,讲清写作是按干、枝、叶来写的,然后拍一些树的照片或就窗外的树进行口头练说、详讲,这样就不会孤立地学习课文和掌握词语,也为第四单元的写植物做准备。教《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可以采用今昔对比的写法,用三个中心词来进行口头练说,领悟家乡的今昔变化。

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路会逐步清晰,阅读能力会随之提高。在积累了大量词句后及时练说练写再加以创造性想象,将来就能挥洒自如地应对考试、

[1] [2]

篇10:也谈估算教学

也谈估算教学

也谈估算教学

估算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课标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然而在农村小学,估算教学很少在数学教学中“登台亮相”,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与新课标倡导的强调估算教学大相径庭。落实估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行动上研究起来,从方法上指导起来,从意识上培养起来。基于此,我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数学虽然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生每天都接触到数学,但由于受以往数学精确性、严谨性的影响,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让他们知道10比11少一些,比8大一些;知道28在20与30之间,但更接近30等等。训练他们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如春游时,同学们想坐游船玩,每条游船限乘5人,12人需要租几条船?每条船要租金20元,带50元够不够?像这样,从低年级开始,不失良机地让学生估算,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让学生从精确计算中“走”出来,做估算的有心人。

二、巧妙运用“三变”,提高估算技能

1.变“可有可无”为“无处不在”.

长久以来,估算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一直作为选学内容,且由于这部分内容在编排时,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没能体现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的完整意图,充当着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原来教材中没有要求估算的地方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估算,活化教材,让学生感到估算无处不在。

在数与代数领域,估算要渗透到计算的每一个环节中。如教师引导学生在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分析解出的得数取值大概在什么范围内。如在计算2613÷13时,学生容易漏掉商中间的0,如果先估算一下,2600÷13=200,所以2613除以13的商肯定比200多。计算中进行估算,对于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在计算的过程中,既要观察运算的顺序是否正确,还要对每一步单独运算的结果进行估算,看是否符合计算的有关规律。计算后进行估算,就是对照分析解出的得数是否在估算的取值范围内或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从而判断出在计算过程中有没有错误。

2.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可行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和计数器代替完成,有很多生活事件不可能也不必要去进行精确计算。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对计算进行验算,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有些教师无论什么问题一律要求学生用笔算按逆运算的关系或再算一次严格验算。这样不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使学生变得死板。其实,有些错误用估算很容易发现,不要每一题都用笔算去检查错误。在教学中通过估算的这些作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对估算由被动变为主动。

3.变“单一估算”为“多样估算”.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活动,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它虽然不需要精确计算,但也要讲究一定的准确度,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估算的能力,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教给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技巧,让他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感悟、内化,形成较熟练的估算策略。常见的估算方法有:

(1)化整估算法。在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时,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保留到整数,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如3.14×7.21,学生就可以根据3×7=21从而估算出它们的积大概是21左右,进而算出准确结果。

(2)数位估算法。计算整数的多位数乘、除法时,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算积或商是几位数。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如456×64,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经验推出它的积是四位或五位数。

(3)循规估算法。根据教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如计算小数乘、除法时,可根据一个因数(零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的规律进行估算。

(4)联系实际估算法。比如动物的只数,树的棵数,租船的数量一定是整数;飞机飞行的速度比人行走要快得多;发芽率、出勤率不可能超过100%……

(5)以小估大法或以大估小法。在估算时,如果遇到数过大或过小,难以估算,就先估计单位数量,再根据单位数量估算过大(或过小)的数,即整体数。例如,估计一颗花生的重量,我们可以先估计100颗花生重多少,再除以一个100,就能估算出一颗花生的重量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由此,教师应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数学估算应该有原则可循,它必然是采用口算形式,在允许的范围内,越简单越好。但它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需要教师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更需要教师长期有效科学地培养。

篇11:也谈汉语拼音教学

也谈汉语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一年级的重头戏,它最直接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能为初学儿童打下坚实的语文启蒙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基础,它贯穿一年级学习的始终。不过,它的内容多而且枯燥,许多教师为这部分的教学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教学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于是我就想是否可以尝试着改变一下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让学生把现有的`经验和新的事物联系起来

在教学汉语拼音的形时,我除了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拼音相似之处外,还让学生回忆一下在家里、在幼儿园里、在街上、在公园里等实际生活中见到的与拼音部件相似的事物。此话一出,学生的小手都举起来了。他们有的说,“i”像高尔夫球杆;有的说,“y”像妈妈晾衣的撑杆;有的说“m”像麦当劳的标记;还有的说,“k”和柯达彩色胶卷的标记一样……当单个的拼音字母与实际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已牢牢地记住了拼音部件的样子。同样,在教学拼音第2课整体认读音节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音节组词,学生一下子组出了:āyí、èyú、yǔyī、yìyì、wǔyī、yǔwù、èyì等7个词,试想,孩子们在学习拼音第2课时,一下子会了7个音节词,他们的成就感会是多么强烈,他们的眼里、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二、充分利用拼音教学丰富学生的语言和内心感受

学了一段时间的拼音后,我发现孩子们已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和组词,于是我想是否可以用音节来训练学生说话。在教学ao ou iu 这一课时,学完字母和规定的音节之后,我出示了以下几个词语:“xiǎokēdǒu”“qìqiú”“我”“piāo”“jiào”“sǎo”“yóu”。随意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连线,然后用连起来的词语来说一句话。这个练习的确有一定难度,教室里安静了好一会儿,孩子们茫然地望着我,很明显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我给他们做了一下示范,把“qìqiú”和“piāo”连在一起,说:五颜六色的气球在天空中飘荡。霎时,孩子们的眼睛一亮,小手纷纷举起。我趁热打铁,赶紧叫他们回答。一学生把“我”“jiào”和“sǎo”连在一起,说: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老师表扬了我。学生能说出这么完整的句子,我太高兴了。这时有更多的孩子举起了小手。

生:(把“我”“jiào”和“qìqiú”连在一起)我想叫妈妈给我买一个大气球。

生:(把“xiǎo kēdǒu”和“yóu”连在一起)小蝌蚪快活地在水里游来游去。

生:(把“我”和“yóu”连在一起)我和舅舅一起去游泳,好开心。

……

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活动给

[1] [2]

篇12:词语训练教学谈

词语训练教学谈

许多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年龄及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于学生的释词方法,常让学生翻开字典(词典)说出要理解之词的`意思.如解释“雄伟”的意思是“雄壮而伟大”,这样释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有几个能真正理解?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采用深入浅出、学生易于理解及掌握的方法去释词.

作 者:朱新彦  作者单位:灵寿县三圣院学区 刊 名: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3:也谈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教学

也谈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较多的古诗篇目,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文学形式,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诗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教好古诗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作 者:杨加平 作者单位:海安县南莫镇中心小学,江苏,海安,22668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9)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14: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训练论文

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训练论文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必要的语文素养,通过增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实现听、说、读、写四大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认清语文教学的本质,明确教学的目的,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加强小学语文训练,我们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说:“语文就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所以,不管我们有再多的不同意见,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学习,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解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正确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教材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不断发展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特点来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深挖教材,努力寻找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感性认识强,所以他们更喜欢直观的东西。同时,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强。接受知识的速度也很快,想象能力丰富。这些都是小学生年龄段的优势,他们的劣势就是对知识中抽象的部分理解力不够。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特点。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训练。

一、正确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明确语文的教学任务

叶圣陶先生说过:平常说口头语言,写到书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吕叔湘先生也对此作过明确的解释: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言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的教学本质其实就是加强学生的文字和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地进行阅读表达,准确地书写。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功,不仅要教会他们这些,而且要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但目前有一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以“分析课文”为语文的教学目的,省略了说和写的部分,如果长期这样做,那对小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是非常不利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不断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读说写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分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部分,这两部分也都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它是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帮助小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努力让小学生直接感悟到语言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改进,利用各种教学教具,引导小学生去感受文字背后的含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切不可抛开语言去分析课文和中心思想的教学。这样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的,也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

三、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是语文老师和小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必要的交流,让小学生掌握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学会更多的字词句。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加课堂教学,给小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在有必要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再介入其中,参与他们的学习。

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小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和学习欲望。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或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等,来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组织和提高相关的学习资料。正确地引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并且提倡学生先学习,教师随后点评的方式,这样也可以按照新课标的提倡做到教师和学生课堂角色的相互转化。

总之,要提高和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能忽视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训练的重要性,要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就必须有明确的训练目标,并且要在语文课上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尽量省出时间来让他们多读、多说、多思、多写、多背、多记、多练。只要我们在扎实的训练上下功夫,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一定会有更高发展。

篇15: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点的训练论文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点的训练论文

一位体育老师曾说过,要想让学生学会游泳,首先得推他们入水。让他们通过在水中的沉浮翻腾,逐渐掌握水性,并试着站立起来以自救。至于老师,所要做的是在岸上教会他们基本的动作要领,看着他们在水中扑腾,必要时拉一把而已。作文亦是同理,学生才是作文的主角。作为老师,教的是写作的方法。但就目前学生写作的情况来看:学生为了应付总会东拼西凑,乱抄一气,往往词不达意,或者想说“心里话”却又苦于词语贫乏,有口难言;有的作文像是“流水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分不清主次,夯不到点子上去。写作不是随意的涂写,而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谋篇、确定中心思想,由“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交互进行的循环过程。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

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不“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又不“熄灭学生的思维火花”,却又能行文流畅、中心明确。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认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科书中有的可作学生的范文,这就需要老师利用好教材,抓住点,做好“下水”的示范,从而辐射到面。

一、在关键点处下水

1. 标点处的下水

标点符号是一种虽微小却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它的价值并不亚于一个文字。有了标点符号,文字才能眉目清爽,易于理解。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在最新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 年级)写作标点的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经常出现不重视标点,不加标点,或不懂得正确运用标点的现象,特别是对引号的用法上错误多,造成语句不通,读来费力。所以要使学生明确标点的意义,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①从课例中寻找

人物对话引号的使用、提示语位置的变化是学生习作中的一个难点。仔细翻阅,课文中不乏学习的范例。如:

●提示语在前的句式:《学会查“无字词典”》

爸爸突然问聪聪:“你知道‘骄阳似火’是什么意思吗?”

●提示语在后的句式:《小露珠》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亮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式:《小稻秧脱险记》

“我是喷雾器大夫。”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从“找”中让学生明白,其实方法就在自己的身边。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也降低了学习的心理抵触度。

② 在发现中总结

发现是学习的开始,也是学生体会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在比对中发现,人物所说的话语都应用上引号。但是,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后面的标点也相应改变。提示语在前用冒号,提示语在中用逗号,提示语在后用句号。发现使学生捕捉到了学习的乐趣,总结又促使对于标点的内容进行深化。

③在练习中提升

行,才是知的最终形式。进行句子标点的练习,从而让学生在练习实践中得到巩固提升。

郭沫若老先生说:“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无足轻重。”一篇作文是由一句句通顺的话语和一个个恰当的标点符号组成的。因此,我们应注重对标点的“下水”指导,在循序渐进地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标点使用正确率。

2. 重点句式处的下水

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看我们学生的句子,语句总是简单、干瘪,缺少形象生动地描述,缺乏精彩的词汇,缺失完整的结构搭配。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应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从课文中学习个例是句子训练的“点”,点要推广到面上去,才能最终掌握某种句式,形成语文能力。

如在教学《军神》时,请学生仔细留意课文这段文字:他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汗如雨下。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引导学生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出了伯承的疼。再深入研读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伯承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剧痛。学生从“汗如雨下”、“紧紧”等词语体会。再往深处延伸,文中没写“疼”这个字,但是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疼。出示练习:“夏天天气真热!”写一句话,但句中不能出现“热”这个字。形象的描绘来写具体。先指导学生回忆一下天气热与哪些自然现象相关联。学生会依次说出“太阳、天空、云、大气、地面、动物、植物、人、建筑物……”然后再让他们按顺序一一说出太阳、大地、动植物以及人的不同表现,最后连句成段就有了生动而形象的描绘。

引导学生从个例的学习中发现某种规律,是由点到面的中介,是句子训练的核心,也是学生真正掌握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在关键段处下水

张志公先生曾说:“一段是一篇的具体而微。”“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够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夹缠不清了。”有此可见,抓住重点段落进行“下水”,理清段落结构,从而明确段落的写作方法。

如《海底世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总分结构的段落结构的特点。先让学生读懂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又是围绕哪一个词语来写的?领会总分构段的方法)再看后两句话都在写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意思有什么不同?(初步了解从不同角度进行叙述的方法)接着改变第二句话的排列形式,边读边体会,哪里写得好?(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

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

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

还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最后请学生以“傍晚的云霞真是让人陶醉。”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由扶到放的方式,从三个环节逐层深入、从而突破难点,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总分结构,行之有效巩固方法。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由词句转向篇章的重要环节。一篇文章就是根据思想表达的大小层次连句成段,缀段成篇,最终完成 全篇的中心思想的表达任务的。

三、在篇章结构处下水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文章还是要写得合格合调为好,杂乱无章、语无伦次总不行。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写文章前对文章的层次结构及写作顺序进行构思,列作文提纲是件难事。不少学生初写的文章一段到底,全无层次、结构、顺序可言。最初的训练还是要从阅读开始,利用教材,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课文的层次结构、写作顺序、开头结尾、段落大意等等,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所认识,并在习作练习时参照并列写提纲。

《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三篇课文里都有对景色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处景色,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学习按总----分的结构写,学习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石榴》课文里有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石头书》《小稻秧脱险记》等课文里人物对话写得很好,可以指导学生写人物对话的片断。

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叶圣陶老先生有两句话说得很好:“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捕捉和挖掘文中读写结合之点,抓准、抓巧、抓实、抓妙,老师“下水”做示范、学生“戏水”来尝试,在作文教学的“汪洋”中尽情享受习作的无穷乐趣。

也谈英语情感教学

面对阅读,春暖花开--也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赏读(必修教学论文)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也谈德育素材的开掘

兴发教学预习导航心得作文

教育心得:也谈教育的剧场效应

高考作文辅导

插上数字化的翅膀--也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也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于高考作文如何稳中求胜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共15篇)】相关文章:

也谈人的追求和价值 (教师随笔)2022-05-06

也谈送礼议论文2022-10-17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2022-05-07

也谈幸福-散文2022-06-03

也谈高校的科研档案管理2022-05-08

也谈喝酒散文2023-12-11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稳中求胜2022-05-08

什么是读书笔记2023-04-24

也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实施愉快教育2022-05-02

谈立志作文1000字2023-10-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