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三吏三别赏析

时间:2023-07-20 08:30:5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杜甫三吏三别赏析(共11篇)由网友“buvivuffnm”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杜甫三吏三别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三吏三别赏析

篇1: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7岁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过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他在这时期写的诗只有二十几首流传下来,主要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诗。《望岳》便写在这个时期。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结下深厚的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长安时期:从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居住,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同时,他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也比较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他的足迹从贫乏的坊巷走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高阁互竞豪华的曲江走到征人出发必须经过的咸阳桥畔,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天宝十一载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天宝十四载冬,杜甫探视寄居在奉先的'妻子,写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深情,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概括了社会上尖锐的矛盾,又描绘了“入门闻号□,幼子饥已卒”的家庭景况,这是他十载长安生活的总结,也标志着唐朝盛世最后的总结。这时期流传下来的诗约一百余首,其中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从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禄山起兵后,长驱南下,很快就攻陷了洛阳、长安。杜甫不幸被叛军截获,送往长安。杜甫陷城中将近半年,看着庄严整饬的京城一片荒凉,生灵涂炭,听着唐军两次反攻,先后在陈陶、青坂两处都全军覆没的消息,满腔悲愤,写出《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八月,完成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后媲美的长诗《北征》。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上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展转走上艰难的蜀道,后来到了成都。

漂泊西南时期:从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宝应二年春,延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迸发出内心的欢悦,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快乐的高歌。

大历四年至五年是杜甫生活的最后两年,他没有定所,往来于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他在大历五年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杜甫死后,灵柩停厝在岳阳,43年后即宪宗元和八年(813),才由他的孙子杜嗣业移葬于河南首阳山下。

篇2:杜甫的三吏三别

杜甫的三吏三别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新婚别》

莬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 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 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 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 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 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 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 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 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 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 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黎!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 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 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篇3:杜甫三吏

杜甫三吏

1、《新安吏》

作者: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2、《石壕吏》

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潼关吏》

作者: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篇4: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

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

杜甫的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这六部经典作品,也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

1、《新安吏》

作者: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2、《石壕吏》

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潼关吏》

作者: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4、《新婚别》

作者:杜甫

莬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5、《无家别》

作者: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6、《垂老别》

作者: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篇5:杜甫三别

杜甫三别集锦

1、《新婚别》

作者:杜甫

莬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2、《无家别》

作者: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3、《垂老别》

作者: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篇6:杜甫三吏三别是哪些

杜甫三吏三别是哪些

“三吏”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

唐大历四年(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阳,次年四月病故。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 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葬于杜甫墓。

“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早已经被史学家证明是造谣诬陷,贬损杜公形象,何以引为史实?望改之。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篇7:杜甫三别原文

杜甫三别原文

《新婚别》

莬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篇8:杜甫的三吏原文

杜甫的三吏原文

新安吏原文

作者: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注释

客:杜甫自称。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

点兵:征兵,抓丁。

更:岂。

府帖:指征兵的文书,即“军帖”。

次:依次。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

绝短小:极矮小。

王城:指东都洛阳。

伶俜(pīng):形容孤独伶仃的样子。

白水:河水。

眼枯:哭干眼泪。

天地:暗喻朝廷。

相州:即邺城,今河南安阳。

岂意:哪里料到。

归军:指唐朝的败兵。星散营:像星星一样散乱地扎营。

就粮:到有粮食的地方就食。

旧京:这里指东都洛阳。

壕:城下之池。不到水:指掘壕很浅。

王师顺:朝廷的军队是堂堂正正的正义之师。

抚养:爱护。

仆射:指郭子仪。如父兄:指极爱士卒。

译文

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人声喧哗,原来是吏役点名征兵。

于是便问新安吏:新安是个小县,人口不多,连年战争,还会有成丁的青年可以入伍吗?

“兵府的文书昨夜才下达,命令没有壮丁就依次抽中男。”

“抽来的中男实在太小了,怎能守住王城呢?”

肥胖的青年有母亲来送行,瘦弱的青年孤零零的无人陪送。

河水日夜向东流,时至黄昏,青山里还留着送行者的.哭声。

把你们的眼泪收起吧,不要哭干了眼睛,徒然伤了身体。

官军去攻取相州,日夜盼望着平定它。

可贼心难料,官军溃败,归来的兵士像星星一样散乱地扎营。

就着原先的营垒就食,练兵也在东都洛阳近郊。

他们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这一场战役里朝廷官军是正义之师,一切必然顺利。主将对于战士的爱护,也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的人们,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郭子仪像你们的父兄一样爱着这些士卒。

石壕吏原文

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注释

逾:越过

啼:放声哭

致:表达

戍:防守边疆

附书至:捎信回来

室:家

一何:多么

且:姑且

存者:活着的人

惟:只

衰:衰老

归:回去

应:应征

绝:消失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夜里有官吏来捉人。

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看。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多么凶狠,老妇啼哭的情形是多么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对官吏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把守邺城。

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另外两个最近战死了。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已经永远逝去!

家中再也没有什么男丁了,只有个仍在吃奶的小孙子。

儿媳妇因为孙子还没有改嫁,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裙在。

我虽年老力衰,请允许我跟从您夜归。

赶快应征河阳,兴许还可以为军队做早饭。“

入夜了,说话的声音渐渐消失了,但好像还听到低声哭泣抽咽的声音。

天亮,我要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得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潼关吏原文

作者: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注释

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草草:疲劳不堪之貌。何:多么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

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

要:同“邀”,邀请。

连云列战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关吏的答话。连云言其高,战格即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艰难:战事紧急之时。奋:挥动。

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

哥舒:即哥舒翰。

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疲劳艰辛,潼关要筑一座城关。

城墙比铁还坚固,有万丈多高。

我问潼关吏:“修道是为了防史思明军吗?“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指着山隅说:

”潼关高得与云相连,城上的堡垒把城墙分成一格一格的战栅,就连飞鸟也不能逾越。

胡贼来犯,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

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艰难时刻就拿起长戟防守,因形势险要,利于防守,万古守关也只用一人。“

”悲哀啊!桃林塞那一仗,哥舒翰潼关战败,兵士死伤极多,很多惨死黄河。

请嘱咐防守潼关的将领,谨慎啊!千万别重蹈哥舒翰仓卒促应战的覆辙。”

篇9:杜甫三吏原文及鉴赏

杜甫三吏原文及鉴赏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也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1新安吏

原文

客行新安①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②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③选中男行。”

“中男④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⑤。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⑥,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⑦。

掘壕不到水⑧,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⑨如父兄。”

作品注释

①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

②更:岂。

③次:依次。

④中男:唐玄宗时期,定十八岁为“中男”。

⑤伶俜(pīng):形容孤独。

⑥相州:即“三男邺城戍”之“邺城”,今河南安阳。

⑦旧京:指东都洛阳。

⑧不到水:指掘壕很浅。

⑨仆射:指郭子仪。如父兄:指极爱士卒。

译文

旅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按户籍册点兵。

请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府帖昨夜才下达,命令没有壮丁就依次抽中男。”

“抽来的中男实在太小了,如可能守住王城呢?”

好一点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运气不好的中男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可就孤苦伶仃。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着哭声呢!

“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天地都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终归是无情的。

我们官军(指九节度使)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可是贼心难料(指史思明已归唐,又支援安庆绪),致使官军溃败。

就去原先营垒就食(因离洛阳不远),练兵也依凭著洛阳。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指劳役不重),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长官(指郭子仪)本像你们的父兄。”

2石壕吏

原文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看。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多么凶狠,老妇啼哭的情形是多么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对官吏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把守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另外两个最近战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已经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男丁了,只有个仍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还没有离去(改嫁),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裙在这里泛指衣物)。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从您夜归。赶快应征河阳需要的劳役,兴许还可以做早饭。”

入夜了,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渐渐消失了,但好像还听到(儿媳妇)低声哭泣抽咽的声音。

天亮,我要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注解

逾:越过

啼:放声哭

致:表达

戍:防守边疆

附书至:捎信回来

室:家

一何:多么

且:姑且

存者:活着的人

惟:只

衰:衰老

归:回去

应:应征

绝:消失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创作背景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篇10:杜甫三别原文及鉴赏

原文

莬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 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

篇11:杜甫三别原文及鉴赏

一开头,诗人就把老翁放在“四郊未宁静”的时代的**气氛中,让他吐露出“垂老不得安”的遭遇和心情,语势低落,给人以沉郁压抑之感。他慨叹着说:“子孙都已在战争中牺牲了,剩下我这个老头,又何必一定要苟且偷生!话中饱蕴着老翁深重的悲思。战火逼近,官府要他上前线,于是老翁把拐杖一扔,颤巍巍地跨出了家门。“投杖出门去”,笔锋一振,暗示出主人公是一个深明大义的老人,他知道在这个多难的时代应该怎样做。但是他毕竟年老力衰了,同行的战士看到这番情景,不能不为之感叹唏嘘。“同行为辛酸”,就势跌落,从侧面烘托出这个已处于风烛残年的老翁的悲苦命运。“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牙齿完好无缺,说明还可以应付前线的艰苦生活,表现出老翁的倔强;骨髓行将榨干,又使他不由得悲愤难已。这里,语气又是一扬一跌,曲折地展示了老翁内心复杂的矛盾和变化。“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作为男子汉,老翁既已披上戎装,那就义无反顾,告别长官慷慨出发了。语气显得昂扬起来。

接下去,就出现了全诗最扣人心弦的描写:临离家门的时候,老翁原想瞒过老妻,来个不辞而别,好省去无限的伤心。谁知走了没有几步,迎面却传来了老妻的悲啼声。他唯一的亲人已哭倒在大路旁,褴褛的单衫正在寒风中瑟瑟抖动。这突然的发现,使老翁的心不由一下子紧缩起来。接着就展开了老夫妻间强抑悲痛、互相爱怜的催人泪下的心理描写:老翁明知生离就是死别,还得上前去搀扶老妻,为她的孤寒无靠吞声饮泣;老妻这时已哭得泪流满面,她也明知老伴这一去,十成是回不来了,但还在那里哑声叮咛:“到了前方,你总要自己保重,努力加餐呀!”这一小节细腻的心理描写,在结构上是一大跌落,把人物善良凄恻、愁肠寸断、难舍难分的情状,刻画得入木三分。正如吴齐贤《杜诗论文》所说:“此行已成死别,复何顾哉?然一息尚存,不能恝然,故不暇悲己之死,而又伤彼之寒也;乃老妻亦知我不返,而犹以加餐相慰,又不暇念己之寒,而悲我之死也。”究其所以感人,是因为诗人把“伤其寒”、“劝加餐”这类生活中极其寻常的同情劝慰语,分别放在“是死别”、“必不归”的极不寻常的特定背景下来表现。再加上无可奈何的“且复”,迥出人意的“还闻”,层层跌出,曲折状写,便收到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土门”以下六句,用宽解语重又振起。老翁毕竟是坚强的,他很快就意识到必须从眼前凄惨的氛围中挣脱出来。他不能不从大处着想,进一步劝慰老妻,也似乎在安慰自己:“这次守卫河阳,土门的防线还是很坚固的,敌军要越过黄河上杏园这个渡口,也不是那么容易。情况和上次邺城的溃败已有所不同,此去纵然一死,也还早得很哩!人生在世,总不免有个聚散离合,哪管你是年轻还是年老!”这些故作通达的宽慰话语,虽然带有强自振作的意味,不能完全掩饰老翁内心的矛盾,但也道出了乱世的真情,多少能减轻老妻的悲痛。“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眼看就要分手了,老翁不禁又回想起年轻时候度过的那些太平日子,不免徘徊感叹了一阵。情思在这里稍作顿挫,为下文再掀波澜,预为铺垫。

“万国”以下六句,老翁把话头进一步引向现实,发出悲愤而又慷慨的呼声:“睁开眼看看吧!如今天下到处都是征战,烽火燃遍了山冈;草木丛中散发着积尸的恶臭,百姓的鲜血染红了广阔的山川,哪儿还有什么乐土?我们怎敢只想到自己,还老在那里踌躇徬徨?”这一小节有两层意思。一是逼真而广阔地展开了时代生活的画面,这是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真实写照。他告诉老妻:人间的灾难并不只是降临在他们两人头上,言外之意是要想开一些。一是面对凶横的敌人,他们不能再徘徊了,与其束手待毙,还不如扑上前去拼一场。通过这些既形象生动又概括集中的话语,诗人塑造了一个正直的、豁达大度而又富有爱国心的老翁形象,这在中国诗史上还不多见。从诗情发展的脉络来看,这是一大振起,难舍难分的局面终将结束了。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到狠下心真要和老妻诀别离去的时候,老翁突然觉得五脏六腑内有如崩裂似的苦痛。这不是寻常的离别,而是要离开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家乡。长期患难与共、冷暖相关的亲人,转瞬间就要见不到了,此情此景,老翁难以承受。感情的闸门再也控制不住,泪水汇聚成人间的深悲巨痛。这一结尾,情思大跌,却蕴蓄着丰厚深长的意境:独行老翁的前途将会怎样,被扔下的孤苦伶仃的老妻将否陷入绝境,仓皇莫测的战局将怎样发展变化,这一切都将留给读者去体会、想象和思索。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杜甫的三吏三别原文

2.杜甫三吏三别赏析

3.杜甫三吏三别是哪些

4.杜甫三吏三别

5.杜甫的三吏三别

6.杜甫三别

杜甫三别原文及鉴赏

杜甫的三吏三别

为志倾情议论文

杜甫诗《潼关吏》原文

《新婚别》杜甫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无家别注释

唐代诗人杜甫的新安吏及赏析

《石壕吏》等诗词教学设计示例

《新婚别》杜甫诗鉴赏

新婚别杜甫诗词鉴赏

杜甫三吏三别赏析
《杜甫三吏三别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杜甫三吏三别赏析(共11篇)】相关文章:

杜甫《石壕吏》诗词歌鉴赏2023-08-13

杜甫诗随堂练习2024-01-27

古诗赏析:谭嗣同的《潼关》2023-04-01

无家别 杜甫2023-08-05

杜甫的作文:千秋诗圣2023-06-18

《无家别》杜甫唐诗赏析2022-10-28

古典诗歌常见的结构形式(教师中心稿)2022-07-24

杜甫诗教学计划2022-08-11

石壕吏教学设计2022-12-03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诗人202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