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的随笔

时间:2023-07-22 07:45:0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视角的随笔(精选16篇)由网友“lamimin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新视角的随笔,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新视角的随笔

篇1:目标管理理念新视角论文

目标管理理念新视角论文

一、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目标管理”概念后,目标管理理论得到完善和发展。概括起来目标管理理论思想集中体现在下列几点:首先,目标管理强调目标的导向性。德鲁克认为,“每个职务都要向着整个企业的目标,才能有所成就。特别是,每个管理人员必须以整个企业的成功为工作中心。管理人员预期取得的成就必须与企业成就的目标相一致。他们的成果由他们对企业成就所做的贡献来衡量”。他进一步指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惟一能够做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统一的管理原则”。其次,德鲁克目标管理的自我控制。德鲁克指出:“(目标管理)能让追求共同福祉成为每位管理者的目标,以更加严格、精确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再次,他着重强调目标的定位。德鲁克对此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即分别确定每个领域内要衡量的指标以及这些指标衡量的标准。他分别从目标的具体性、预测性、均衡性、逻辑性阐述了目标定位原则。然后,目标管理重在“参与式管理”。美国管理学家乔治·S.奥迪奥恩指出,目标管理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组织的上级管理人员和下级管理人员共同确定组织的目标,根据对每一个人所预期的结果来规定他们的主要责任范围,并且利用这些指标来指导他们所管部门的活动和评价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最后,目标管理是以绩效为目的。在X-Y理论的基础上,行为学派重要代表人物道格拉斯·M.麦克雷戈认为目标管理试图将管理的重点从寻找弱点转移到绩效分析上来,以区分人的能力和潜力。为了实现这目标,个体必须确定短期绩效目标和行动方案,从而可以自我衡量绩效。下属可以和监督人员共同讨论他们的自我评估结果,并确定新的目标和方案。麦克雷戈进一步提出目标管理中管理者的重要角色在于沟通,而不再是监督。但在目标管理普遍存在目标分解困难的问题,他没有进一步指出目标管理的适用范围。

目前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随着人际关系行为学派的发展逐步成熟,近年来,心理契约理论受到管理界的重视,文章试图从心理契约的视角重新理解目标管理理论。

二、目标管理理论的心理契约视角

目标管理理论从人性假设、实践中总结而来,但是它的微观基础并没有很好地解释。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从事脑力劳动的员工越来越多,目标管理中的目标分解与测量越来越困难;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并且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人们的目标趋于多元化,员工的需求越来越难把握,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沟通变得更加困难;而且人性假设也面临更多挑战。

我们有必要从员工的心理对目标管理理论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心理契约理论是理解目标管理理论的新基础。

学者们大多从心理契约的概念界定、结构维度、形成过程、违背及后果4个方面研究心理契约。等人证明了心理契约确实存在以及定义了心理契约的概念,心理契约的概念基本达成共识:它是以不完全契约为基础的长期交易关系中,存在于契约双方主观意识中且各自对双方所享有权利和所承担义务的一种未成文的、内含的心理感知或知觉。

人们能否有效地工作,能否会对组织及其目标萌生出忠诚心、责任感和热情,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列两个条件:其一,雇员对于组织的期望以及组织对他们的期望,这两种期望互相匹配的程度如何;其二,双方实际上交换的东西的性质:是用钱来交换花在工作上的时间;用社交与安全需要的满足来交换努力工作与忠诚心;用自我实现的机会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来交换提高了的生产率、优良的工作质量和在为组织的目标服务中的创造性努力;或是这些以及别的一些东西的各种各样的组合。简而言之,心理契约的前提是要明白期望的匹配性与期望的性质。

在目标管理中,雇主与雇员的期望(目标、责任、权利等)常常出现偏差,这偏差可能造成心理契约破坏。等人认为组织有意违约、无力兑现和契约双方对承诺或责任的理解不一致是造成心理契约破坏的三大主要原因。其一,当个体感到组织是故意违反对员工的承诺时,会导致心理契约破坏的产生;其二,有时组织代理人虽然清楚地知道组织破坏心理契约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但是在无法预料或控制的经济或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组织没有能力兑现当初对员工的承诺,因而也会导致心理契约破坏的产生,如在经济危机时期,组织不得不采取限薪、裁员、重组和并购等措施来维持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其三,当契约双方对于契约中承诺或责任的理解不一致时,也可能会产生心理契约破坏。员工在被雇佣前,由于与组织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因而与组织代理人在雇佣协议的理解上可能存在着分歧。这种分歧越大,心理契约破坏产生的可能性也越大。因而除了组织因素以外,员工自身的主观因素在心理契约破坏产生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造成心理契约破坏因素和心理契约的交换条件是目标管理成功实施的前提。目标管理中,员工满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采用欺骗的一次博弈,所以员工的期望以及破坏这些期望实现的因素是目标管理研究重要而困难的内容。

从心理契约违背及后果角度研究中,由于在目标管理中员工自己设定分目标,设定目标的过程就是组织与员工的期望相一致的过程,所以可以减少雇佣双方的心理契约的破裂与违背,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心理契约对目标管理理论的启示

心理契约理论从前提条件以及心理契约违背两方面认识目标管理理论,开阔了研究者的视角,本文认为它对目标管理理论有如下启示:

(一)目标管理主要适合非脑力劳动的企业。在从事脑力劳动的行业中,目标分解相当困难,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环境是随顾客需求而不断变动,顾客需求只能有限预见而难以支配,所以它是一个随机变量,脑力劳动者履行其承诺(目标)变得更加困难;其次,目标分解的参数难以确定与测量。如现代公司的研发部门,本身是一个风险部门,其产品的研发成功与否是不确定的,其中员工的创意也不能预料,他们的工作很难通过制定目标和计划,然后层层分解来完成;而且影响研发的`成功因素至今不清楚,无从谈及这些因素的量化;最后,员工对自身能力的估计不准确。大多员工对自己能力估计偏高,使得他们偏向于较高难度的目标,这与目标的激励程度有很大关系,高难度目标成功完成的奖励高,员工就会制定高难度目标,反之,也成立,所以分解的目标完成的难度较大。

(二)目标管理需实现全员沟通。先有目标然后再制定计划,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层层分解下来,它是由上级与其直接下级参与,并且在上一级目标范围内讨论而产生的,所以既体现了“参与式管理”的特征,又体现了目标由上而下细化的科学过程。目标管理应是连续循环的过程,而不是雇主与雇员一次性的心理博弈,所以企业必须着眼未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产出满意的产品。由于雇主与雇员双方信息缺乏,产生了心理契约破坏的三大主要原因,要解决信息缺乏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只有让双方充分的沟通,了解双方心理期望是否匹配以及期望的性质(情感或物质)。

(三)目标管理应考虑成本与收益。目标管理中的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监督,而主要通过沟通产生激励,这也是目标管理最成功之处。在传统制造业等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行业中,经理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和控制,因为这些体力劳动者的成果容易量化,便于监督,于是经理分享工人创造的收益。而在现在企业,脑力劳动者越来越多,他们工作难以量化和监督,经理的主要职责从监督转向激励,而激励主要通过沟通的方式,使雇主与雇员目标隔阂减小,完成企业总目标。所以目标管理要考虑企业的沟通成本与激励的收益,收益只能在事后得知,它预先为未知数,但沟通成本能控制,沟通的强度与目标实现的概率成正比,但与成本也称正比,所以沟通的强度与沟通的成本一定有个平衡点,企业可以找到这个平衡点来权衡是否采用目标管理。

篇2:多元化,音乐课堂新视角

多元化,音乐课堂新视角

课改之事,史无前例,无本可套,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何在教学改革中发挥自身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我的做法是把相关内容引进音乐课堂,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教学主题,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延伸教学。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是怎样实施课堂改革的。

一、表演进课堂

学生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总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择优鼓励。或者,在教完一首歌曲时,让学生担当相应的角色,可以是童话角色,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这种即兴表演不但能使学生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总之,只要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只要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表演形式,都可以引入课堂。

二、创编进课堂

“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我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迁移。低中年级学生进行自编歌词,自编动作表演等,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节奏、旋律设计,或者简易词曲创作。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连平时怕羞、胆小的学生也变得积极了。尽管课在学生的喜悦中划上了句号,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会在课后得到延伸和发展,我也在组织和参与中分享学生的成功和快乐。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在没有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得到了发挥。

三、图画进课堂

音乐和绘画是姐妹艺术,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可以用图画表达;许多让学生难以想象的事物,可以靠图画再现。《外面的景致多么好》这首歌曲调虽简单,但要真正唱出西藏民族曲调的风格却很难,这时,可以利用一些描绘西藏风光的图片或录象,特别是大草原和成群牛羊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西藏的辽阔,然后体会这首歌的长音该怎样唱。这样学生就能发自内心地唱好这首歌,并把歌曲的广阔表达出来,而不是“依葫芦画瓢”,数着拍子唱歌曲中长音。如此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四、简笔画进课堂

教师用生动的、形象的简笔画能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歌曲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我也经常鼓励学生用简笔画把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描绘出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这个活动,积极地展开想象,把美妙的音乐变成了流动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我鼓励他们说:“你们要大胆些,哪怕只是一条曲线,一个色块,也表达了你们对音乐的理解。”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用绿色表现了广阔田野的勃勃生机,用红色表现热烈欢快的喜庆场面……艺术是相通的,一幅幅五彩缤纷、显得有些稚气又不失大胆创造力的画从他们手中随着歌声与音乐流淌出来,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五、器乐进课堂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和学生兴趣爱好,由简单到复杂,由简易打击乐器到吹奏乐器、拉弦乐器,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将各类乐器引进课堂教学。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自制“土乐器”,比如,一个空易拉罐,几只碗碟或者几块竹片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当然器乐进课堂应该注意不可脱离教材,不可在课堂上自由练习,不可重理论轻实践,不可用同一种要求对待所有学生。

六、实验进课堂

实验不应该成为小学自然课或者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教学的专利,音乐课同样可以进行实验教学。比如用玻璃杯盛不同刻度的水进行音阶教学实验;将乐音与噪音进行比较,让学生在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体验不同的感受……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将一些精密仪器搬进课堂,让学生通过波形的变化观察音乐。

同时,音乐也可以容入其他学科的课堂,还可以采取到室外上音乐课,在班级不定期召开小小音乐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多种形式,创新和搞活课堂,多元化的课堂可以找到音乐教学的新视角。

篇3:幸福:教育目的新视角

幸福:教育目的新视角

幸福与人生的联系证明对人生信仰的`追求与幸福追求不可分离,而人们追求的目标告诉我们现在应该是明确教育之幸福目的和探询教育目的新视角的时候了.

作 者:于皓瑜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咸阳,712081 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年,卷(期): 11(12) 分类号:G41 关键词:幸福   教育目的   幸福感   幸福品质   幸福观  

篇4:农村劳动力转移新视角

农村劳动力转移新视角

三峡大学副校长谭志松教授的`<湖北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一书,以民族教育为视角,为中国劳动力转移研究带来了显豁的视野.

作 者:谭志松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民族出版社 刊 名:建筑 英文刊名: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 “”(1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5:办学的新视角新思考

办学的新视角新思考

“校长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处理好学校与社区、家长的关系”

“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启发提问,倡导讨论”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这个炎热的夏日,记者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探访十几位海外学习归来的中小学校长,听他们讲述海外学习的故事。透过这一个个故事,人们不仅可以更多地了解美国的基础教育,还会隐约地触摸到来自校长心底深远的回声----对基础教育改革敏锐的观察、思考、矢志不渝的追求。

1.社区成为办学的重要伙伴

如何处理好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使学校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而是向社会延伸,充分享用社区的教育资源,这是许多校长多年办学思考的一个问题。此次在美国学习期间,他们对这个问题做了较深入的调查。

据北京房山区窦店中学校长柳立涛介绍,在美国,办学校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组织----社区。居民居住地以社区为单位,校长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要处理好学校与社区、家长的关系。校长们都深刻认识到只有使自己的学校成为整个社区人们注目的一个中心,而不是一个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学校才能被人们所关注和支持,学校发展就快,前途就好。学校善于从社区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引导学生为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加强学校管理,协助学校工作,这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如请政府官员、学生家长、普通百姓来校作报告,和学生交流沟通,加强学生在社区的责任意识,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社区和社会中去。校长常通过各种形式把社区的各界人士、学生家长甚至亲戚朋友吸引到学校来参观访问,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争取社区的理解,调动社区支持学校办学的积极性。

对此,怀柔区渤海中学校长王海鸥也有同感,他说:“美国中小学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美国各地都有配套一流的社区教育设施,如科技馆、航空博物馆、艺术馆、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所等,这些教育设施大都向学生甚至公民免费开放。学生和老师非常善于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育学生服务,这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非常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想这也许是为什么美国很多中小学生都能写出很有价值的论文的原因。在这当中,社区也对学校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每个学期,社区都要为学生活动做出安排,每个学生参加完活动,社区都要给学生开具证明,并加以评价,使学生在社区的活动不流于形式。而且,这些证明是学生结业、毕业和升学的有力依据。”

不仅如此,美国还很重视学生对社区的责任和义务。据北京育才学校副校长张军介绍,在查看一本美国学校的《学生及家长手册》时,我们发现,学校对学生和家长的要求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更强调了学生发展与社区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别强调了学生对社区的责任。这些规定,使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社区的概念,开始具备为社区和社会服务的意识。

在美国加州的阿纳汉姆学区《学生及家长手册》中,我们体会到了这一点,阿纳汉姆学区的《学生及家长手册》包括五部分内容:家长的权利,学校年历,学生毕业要求,重要提示和转学须知。在手册的封面,明确指出:“请仔细阅读手册里面重要文件的内容,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后,于学生注册日交回学校。”这意味着家长和学生须承认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而且,为社区做事,是学生们乐于参与的活动,这在美国很普遍,但遵守社区法规,维护社区秩序,更是学生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美国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给中国校长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发现,美国学校其实都很小,而且资源十分有限,然而当他们对学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便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做得很好。学校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学校很朴实,没有专门的接待室,餐厅平时是学生活动的地方,他们这种朴素的品质,简约、高效,很值得我们学习。

据北京怀柔区杨宋中学校长滕利君介绍,在美国,我们所在的大学、社区的设施都向社会免费开放,资源共享的工作做得很成功。学校只要登记好使用设施的时间,学校或社区安排好时间表,就可以按照指定的时间使用有关的设施了,当然有些设施是要收费和收抵押金的。我尤其欣赏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图书馆里的各项服务全可以在网上办理,使用者可以在任意有网络的地方登记,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方便了用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有专门供残疾人使用的停车场、楼梯通道、洗手间,尽管来的残疾人不是很多,但确实给残疾人查阅资料带来方便。

滕校长接着分析,美国公共设施的配置和服务对我们学校资源的整合很有启发,我们学校的设施和配置是否真正体现了以教师、学生为本呢?我们的计算机房、图书馆、校本课程等资源的整合是否做得很好?我想,最根本的是资源要为师生的发展服务。

他说,也许有人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没有那么多钱,现在提倡“以人为本”是否有些“超前”?学校的资源如何整合?以什么理念去整合?我觉得标准就是以促进学校的每一位成员的发展为宗旨去配置和优化。尽管我们的学校资金还比较短缺,但我们可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考虑资源的配置,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去努力,我相信是能够逐渐实现的。在美国我曾参观过一所中学,这所中学的特色竟是养鸡、养猪、养羊。在其过程中体现科技的现代化,体现学习知识、从事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培养人才的不同模式。这个案例对我们很有启发,其实类似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办得更好,关键是我们如何利用丰富的资源,以什么样的理念整合教育资源。

西城区教工委书记(原北京159中校长)台峰插话,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室”(教室和实验室)的综合利用,例如在高中,没有固定的教学班级,只有固定的教师和教室。比如美术课教室,由美术教师精心创意设计、布置,教室里有各种模型、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参考资料、名家作品、学生作品等。教室既是传授知识的课堂,又是实验场所、车间、作坊、陈列展览室,还是学生交际的场所。不少学校都是教室与实验室合二为一的,其风格表现为美观、实用、方便。教师把对教室的安排布置作为吸引学生选修这门课的招牌和磁铁,使学生一看就从直觉上产生爱这门课的冲动。学校所有功能室和场馆都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培养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习惯品质和探索精神。

3.审慎地选聘教师

多年从事学校管理的北京昌平三中校长潘静波告诉记者,“美国校长审慎地选聘教师”是我们在学校访问时,校长多次谈到的一个概念。据我们的了解,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选聘教师,二是对教师的管理与培养。在美国,校长对每位教师都要做教育教学评价,评价的手段不是通过统考来衡量教学的质量,而是以教师上课质量作为衡量标准。校长要通过听课以及了解学生和家长所反馈的意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评价,但评价意见不能作为解聘教师的理由。

据北京顺义一中副校长李冬介绍,在美国,教师在学校任教的第一年相当于试用期,表现不佳,校长可以轻易地辞退他,但是,教师一旦被留用,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进了保险箱,即使他的表现不太令人满意,校长想辞退也是难上加难,这要花费很多时间,通过很多程序,开很多听证会,准备很多文字材料。因为,老师的权益是由教师工会所保护的,从联邦政府到州、县、市的各级教育工会几乎是无条件地保护教师的权益不受侵犯。这样,就增加了校长在选聘教师方面的压力。校长必须第一年全面地考核新教师,力争选准、选好。而校长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比我想象的简单。一所学校中,只有校长才有资格对教师进行评价,而评价的手段和途径基本是通过听课。通常校长一年当中听一名教师的课也只有一到两次,虽然通过这一到两次的听课,就对教师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较为简便易行。校长要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被评价的教师,以利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

4.合作精神的培养无处不在

令中国校长感受最深的是,在美国社会,普遍认为竞争是人的本性,而团队精神是需要培养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团队精神都是很重要的。学校会在很多的节日举行教师的聚餐活动,一般是自助餐。在聚餐前大家通常要唱歌和表演节目。美国人很放得开,所以常可以看见美国教师在表演节目中趴在地上,甚至在地上爬行。在这样的活动中,人们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对学校的发展会很有好处。教师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教师经常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处理。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团队精神逐渐形成,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很好的基础。

谈到合作学习,北京怀柔区杨宋中学校长滕利君谈了自己的亲身体会,在美国的学习中,多数课程都有小组作业,小组作业要求每个学生承担不同的任务,发挥自己的特长,小组各成员分享每个人的信息、经验,共同商讨,集体决策。在完成小组作业时,每位成员都可以从组员中吸收营养,取长补短,发现自我的价值,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学会了民主、协商、合作。我特别欣赏他们对小组作业的处理方法,第一步,学生本人自改;第二步,同伴互改;第三步,小组研讨。这样既可以防微杜渐,又可以资源共享。

北京陈经伦中学校长助理王松感慨颇深,在美国你不论走到学校的图书馆、餐厅、教室、学生中心,还是在学校的草坪上,运动场馆等校园的各个角落,你都可以看到小组活动的情景。许多学生还经常到校外的咖啡厅进行小组活动。小组学习的形式多样,有小组讨论、小组课堂展示、小组角色扮演、小组采访、小组创作等,并且最后的评价也是按小组的整体表现给分。他们的分组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些方法能确保分组的随机性,并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很耐人寻味。

5.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贡献

“美国教师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善于提问,倡导讨论。”北京市八一中学教科研主任李峰对此十分感慨,他说,当我们来到朴实而又明亮的教室时,一位美国校长满面春风地在那里迎候,他介绍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让学生有一个“安全”的.环境,不害怕提问,他还说,“没有一个问题不可以提,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对班集体的一个贡献。”只要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教师首先回答的是:“好问题。”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决不批评,而是启发引导他们用另一种方法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中不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相反,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上课轻松愉快,积极举手提问,踊跃发言辩论,善于独立思考,勤于动手,富有创见。

北京昌平三中校长潘静波谈到,从美国50年来教育改革的过程来看,其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消除差距,促进平等”。因此,他们特别强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特别关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学区给每位校长发的工作记录本上,每页都有一句话:要切实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质量。

北京陈经伦中学校长助理王松每周都要到学校听课,他这样描述自己听课的情景:激励式教学常挂在嘴边,如果你向老师提出问题,“Good Question(好问题)”是老师常挂在嘴边的。如果你提出一个想法或一个创意,“Good Idea(好主意)”、“Good(好)”、“Very Good(非常好)”和“Perfect(太棒了、太优秀了)”这些赞美的话教师将毫不吝惜地送给你。即使你答错了老师的提问,你只要说话,老师也会把“Good Idea(好想法)”送给你。你只要积极努力,你就会得到鼓励;反之,如果上课一声不吭,那你的成绩一定会受到影响。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的时候,我觉得很不习惯,但细想起来,它对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激励使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日久天长它将使学生养成问问题的好习惯,并且使他们懂得如何提出问题,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语言上的激励只是一个方面,每个老师还用其他有特色的方法激励学生。如许多老师喜欢用盖各种图章的方法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鼓励,不同的教师又会结合他们所教学科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印章。在一所初中,一个教英国文学的教师喜欢用各种卡通图案和各种历史人物图案的印章。在一所高中,一个教生物的教师喜欢用各种动植物图案的印章,据他说,他有这种类似的图章达一百多种。与这位生物教师同校的一位教英文的教师则喜欢用各种花的图案的印章。我还见到两位教师利用数码相机给那些表现好的同学拍照,然后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并且还发给那些同学一份,以此来鼓励和表扬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

总之,老师想方设法激励学生,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信,说实话,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你会感到很舒服,压力虽大但不会失去兴趣,而且学习热情会越来越高,信心会越来越足。6.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美国中小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的许多做法颇耐人寻味,这几乎是赴美学习校长们的共同感受。北京陈经伦中学校长助理王松举了一个例子,他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课堂展示、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在我们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所经历的各种课堂展示就不下二十多次,其中我们的多元文化课,一门课就有各种课堂展示达六次之多。我曾经问过一个美国的大学生:“你做过多少次各种各样的课堂展示?”他告诉我:“太多了,已经记不得多少次了。”我又问他:“你还记得你的第一次课堂展示是什么时候吗?”他告诉我:“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向我的小朋友介绍我的玩具。”

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他们采取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当我在一所中学听课的时候,我看到一位教科学课的老师让他的学生做汽车模型,并且汽车要有动力装置。当学生把他们的劳动成果交上来的时候,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真是让人佩服。首先是做车的材料什么都有,可乐瓶、纸盒、木头、铁片、塑料等。再看动力装置,有用电池的、有用皮筋的、有用酒精的、有用风扇的。同样在这所初中,一天我发现许多学生穿着睡衣上学。这是怎么回事呢?等到了中午我才知道,这一天是学校的“睡衣日”,听着新鲜吧?还有更新鲜的,到了中午,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在一个台子上展示他们的睡衣,并且当场用报纸和其他东西做睡衣,还评奖呢。

北京怀柔区渤海中学校长王海鸥发现,在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机会特别多,不但自然科学学科中有制作、实验、栽培、饲养等内容,而且文理学科也特别注重应用,如让学生写调查报告、做结合社会实际的应用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还有不少的参观、访问、远足、军训、手工制作和劳动技能训练等。我参观了洛杉矶哈港学区一所中学,这所学校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太阳能汽车在美国乃至世界都是很有名的。从太阳能汽车的设计到画图纸到制作到实验,都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独立完成的。

学校还特别强调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美国把学生的领导才能、运动才能、艺术才能和社会实践经历作为大学录取的重要条件之一。高中阶段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这样才能报考大学。因此,不管是学校、社区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学生自觉为社区服务,每次公益活动或者劳动都要有服务单位的意见和记录。

王松接着分析,不仅如此,在美国,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区都有多个俱乐部,也叫做社团,相当于我们的课外活动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愿参加。并且规定,如果学生想参加某个俱乐部,不管他的条件和水平如何,俱乐部人员不得将学生拒之门外。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一个社团,否则的话,这个学生是不能拿到中学毕业证的,也是不能上大学的,至于参加哪个社团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

另外,还有数不清的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活动,这些信息都张贴在指定区域的广告栏上,在广泛的接触和合作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从小到大都获得了无数次发表自己看法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见的场面多了,锻炼的机会多了,向别人学习的机会也就多了,再加上周围良好的氛围,学生在任何场合下都不会怵阵,都能准确地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表达出来。

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课外活动小组的组建、活动、经费的来源都与我们的情况完全不同。学校基本不介入社团的活动,只是在社团成立时,根据社团提交的报告,经过校长会议的批准,给予基本设备、服装费用,各社团的运转资金主要通过义卖、募捐活动和家长筹资解决。各个社团的指导教师主要是本校的,也有外校聘的。学校充分重视各个社团的活动,激励教师做出贡献。参加社团的家长,要选出家长委员会,负责活动的筹资、活动内容的安排。通俗地讲就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出个好主意。家长委员会全部成员都是义务工作,他们之间有专门分工,有的小组监督财务、有的小组负责安排活动,这种方式大大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减轻了学校的管理负担。

【采访后记】

短暂的采访结束了,令记者十分感慨的是,这些活泼、开朗、健谈的留洋校长,不仅仅是眼界大开,他们还有很多的思考,也有很多的变化。在北京中关村一小采访时,记者发现楼道里的画都挂得很低,奇怪地问:“为什么?”刘畅校长告诉记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美国的一所小学,发现墙上到处挂着世界名画和学生的美术作品,但与我们学校的布置迥然相异,画挂得很低,有些甚至低到成人腰部的位置,成人必须蹲下来才能看清楚。‘为什么挂这么低呀?’我们不解地问。他们说:‘对于大人来讲,是吃力些,但对于儿童而言,却是正好呀。你们可曾想到,一般学校把画挂到适合成人欣赏的高度,对儿童来讲是多么辛苦呀。既然是给儿童看的,就要以他们的高度为准则。’这番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回到学校后,我们将楼道墙的下半部镶上瓷砖,贴上警句、格言,孩子们随时可以看见,而且还可以将他们的作品贴在墙上,现在,这里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

同样地,在美国学习的日子里,美国教师的素质高,专业水平高,给刘畅校长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怀着一种渴望,一个梦想,回到学校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了教师发展规划。学校定期给教师列出书目,鼓励教师读书,每周向老师推荐一篇文章,每人订阅一份专业报纸,使教师持续地学习。

聆听着留洋校长的讲述,记者发现,每一位校长都很有想法,也很有创建。一年半的学习,可谓给校长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美国教育的机会,他们不仅在理论知识上得到了充实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办学的思考更为深邃,视野更为宽广。正如有的校长所感慨的:人们常常对中西方教育进行比较,发现的多是不同。在许多人的眼中,美国的基础教育好像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当你真正走进美国中小学,去探寻那诱人的谜底时,才会发现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是多么地一致,承担着同样重要的责任,对下一代抱有同样深切的关心,都在积极探索更加合理的教育手段,就此而言,我们又是多么惊人地相似。

【链接】

9月至3月,北京市选送了50名中小学校长赴美国希望国际大学,进行为期18个月的MBA(公共事务方面)和教育管理硕士学习,这次学习,使他们有机会近距离看美国的基础教育。这是一批多年活跃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校长,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更具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在美国学习期间,他们深入中小学课堂,接触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独特的视角,感受国外的基础教育,他们的所思、所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同时也折射出当今中美基础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篇6:学校管理的新视角----知识管理

学校管理的新视角----知识管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唱主角的新时代。经济形态的重大变革,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来了新的重大的课题,学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要求。20世纪末,知识管理理论的兴起及运用为学校知识管理提供了思考的方式与背景,学校知识管理真正的本质应当是对信息与人员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对教育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从而提高管理绩效。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学校知识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学校知识管理(以下简称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学校应变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管理活动。它的出发点是把知识看作最重要的资源,把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学校总体实力的关键。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体现了未来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知识管理本身有其不同于以往管理的独特之处,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知识管理重视对教职工的精神激励。学校中的教职员工之所以重要,并不是他们已经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和技能,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不断创新和创造新的有用的知识的能力,即他们是学校创新的主体。因此,如何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员工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就显得异常重要。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中,虽也强调精神激励,但更多的是物质激励。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尤其重视精神激励,不只是那种给予赞赏、表扬或荣誉的传统式精神激励,而是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导向和精神激励,即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使教职工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者的一员,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能以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对知识分子来说,精神激励尤为重要。

2、知识管理重视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未来知识经济下的学校之间的竞争取决于学校的整体创新能力,即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力和创新力,增强学校的竞争能力。因此,有效的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的培训。它要求学校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教职员工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给予鼓励。

3、知识管理高度重视知识和人才。在学校中,拥有知识的是人,人是组织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人才是极其重要的,而这种重要性就体现在人才所拥有的知识上。学校要有效地管理知识,需要高度重视拥有和培育大量新型知识人才。学校教职员工对于显性知识的获得、分享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化和软件系统实现。对于隐性知识,除了重视教职员工自身的潜能发挥外,学校更应重视人才智力的高效能发挥,进行大量创新。总之,对知识的重视,使得学校作为典型的“学习型组织”,要求教职员工不断地获取知识和自学成才,发挥知识团队的整合效应。

4、知识管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与传统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建设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知识管理强调组织文化建设。每一个成功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学校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教职员工,独特的组织文化全面地影响着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以及集体效力的发挥。

5、知识管理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型。同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相适应,学校知识管理需要有新的领导公式,即让每个成员都有参与领导的机会,领导层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扩展成员的能力。未来学校领导应是集体领导,集中教职员工的智慧、统一教职员工行为的领导,领导必须以身作则。

6、知识管理重视社会整体目标。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在追求学校自身价值目标的同时,还追求整个社会的发展目标。因为社会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学校是在与社会的相互促进中成长壮大的。学校要适应社会现实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管理中更强调快速反应、机动灵活、超前领先和开拓创新。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目的和价值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更希望他们能够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案,使他们成为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的推动器。所以,教师也是知识的创造者,他们持续不断地积累起了丰富的课堂经验。学校不仅要推动教师不断地开发新知识、积累新经验,还要保证这些新的隐性的经验能够共享,而以往的那些传播方式已经不敷应用;与此同时,学校管理还必须确保教师知道新知识在哪里并在需要时可以在某一地点获得,并要支持学校从外部获得新知识并提高其消化吸收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要确保新知识能够在学校内部迅速地扩散,以此来促成显性知识的传播与转化。知识管理为我们达成以上的目的提供了新的思路,使我们意识到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确保知识交流畅通,其目的是激发在学校中教师在吸纳与整合中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所以说,学校知识管理真正的目的就是对教育知识的创新、生产、储存、转移和共享,它是一个知识投入、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的复杂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运用集体的智慧,增强学校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并且提高学校的教育绩效。学校知识管理的最终结果是将学校转型为知识型组织,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知识实施体系和管理模式。以往学校管理对象系统中的“组织”,侧重于职权、职责、上下级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组织机构,集中体现为“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强调教职员工为学校服务,缺乏灵活性,缺乏终身学习与共同学习,使学习与工作分离。这已完全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发展的需要,必须以“学习型组织”、以知识、技术和专业人才为核心的简约型结构取而代之。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把自己当作人员、财务等的管理者,更要把自己当作知识管理者。

知识管理作为影响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一种管理模式,正日益受到时人们的关注。知识管理对于学校的价值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1、有利于加强管理者的危机意识。主要表现在:首先,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时间的价值变得日益明显。谁创新快,谁就能在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谁创新慢,谁就将被排挤或淘汰。这在客观上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危机意识,树立“不创新,就灭亡”的观念,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把自己置于危机管理之中。其次,与传统管理容易出现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之类的短期行为相反,掌握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使得管理者懂得怎样负责任地工作,统筹兼顾,减少短期行为,以高度的责任感搞好学校管理工作。

2、有利于提高学校工作成效。主要表现为:首先,知识管理强调集中教职员工智慧,发挥集体力量来齐心协力管理学校,这样就能有效在减少少数领导因长官意志做出盲目性的决策而造成的工作失误或短期行为导致的损失。其次,知识管理要求学校敏锐地觉察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并根据自身特点迅速做出调整以致更改,保证在外部环境有利于发展时,学校能及时采取加以利用,而当环境出现不利因素时,学校能灵活有效地采取对策,趋利避害。

3、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特色化。主要表现在:其一,知识管理要求重视学校独特的组织文化氛围的建设,强度学校应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去寻找。创立一种适合本校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即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从而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化提供了保证。其二,在学校管理系统中,管理的客体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整体素质较高、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较强的人。面对这一特点,知识管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强调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措施激发每一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校发展特色化成为可能。

三、学校知识管理的实施与策略

学校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其实施与策略在于建立激励教职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培养学校创新和集体创造力。为此,学校知识管理的实施与策略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明确责任,调整结构,强化知识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影响知识管理成效的关键之一,是选任负责推动和实施知识管理的人员。学校应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学校知识管理事务,担负实施知识管理的职责,从而大多使有专门的组织或人员负责统筹与协调此项工作。但实际上,好多学校并没有专门的科研部门,所有的工作都安排在教务处,造成了职责不清,措施不力。即使设有科研部门的学校,大多数时候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做的都是一些评比、检查性的工作,且部门人员大多数是兼职。其实,科研部门的人员应该是专业人员,他们拥有知识管理者、知识长、知识改革者等多种职称,肩负规划、实施、评估、研究、教育等多项任务。

另外,传统的学校内部组织结构极不合理,教职工与领导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等级差别。教职员工的信息、意见和建议要通过逐级汇报,不能超越。知识管理要求打破这种设计,建立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知识型学校组织结构,任何一个教职员工的信息、意见或建议都可以直接传输到学校管理领导那里,从而建立有利于学校所有成员之间进行合作的创造性方式。学校知识管理是一项新的管理理念,而且也是一项需要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工程。因此,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建立直通车式的组织结构,重视和采纳成员的意见,加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知识管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学校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

2、创造条件,建立设施,促成显性知识的转化与吸收

学校发展要依靠显性知识,所以学校知识管理首先是工具性管理层面,最基本的是建立一个能为公开交流提供完好基础设施的网络。比如说建立教育资料库、形成教育知识网络、与高等学校保持合作与信息交流等。当代信息科技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个人电脑成为信息形成、处理、发布和传输的主要角色,提高了人与人之间交换信息及协调合作的水平,使众多电脑组成的网络得以在各种活动中完成最佳媒体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互联网,进行网络化管理,为学校知识管理提供物质基础。

为将显性知识转化吸收成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学校知识管理可以捕捉和整合新的显性知识,如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技能技巧等等,然后通过演讲、会议等形式传播显性知识,使知识在成员中扩散,将其纳入学校成员的思维、文化规范、学习等领域,成为组织和成员发展的一部分。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将所得的新知识通过反复地实践、行动、学习、培训、练习等而使其逐渐具体化为隐性的知识、系统的知识。

3、营造氛围,建构生态,加快隐性知识的共享和发展

教师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使其取得良好教学绩效的支撑,学校知识管理不能流于浅层技术的运用,应当致力于促成组织成员隐性知识的共享。在一个知识主导的社会中,个人和少数人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是有限的。我们可以通过讨论,集思广益,使知识发挥它的最大效应。那么怎样使教师的隐性知识得以传播和交流呢?我们可以通过校务会议、行政会议或学科会议、教学研究室的交流等正式的对话形式,也可以通过非正式的对话机制,如网络、人际对话等,还有如“师徒式”的教师之间的传、帮、带等活动来使知识得以共享。

需要指出的是,知识管理强调隐性知识共享的基础是组织成员皆具加强与完善知识管理的信念与价值观,并为之承担责任和义务,进而塑造起的共生协同的组织文化。知识管理崇尚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不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制度加以控制的工具性客体,而是具有精神文化属性和自由意志的主体。因此,在学校知识管理中,要真正形成一种有利于知识创新和共享的协同模式,仅有技术支持系统更新、组织结构再造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内在激励机制,而这种机制的关键就是管理者与相关的主体共同创建一种以创新、共享和协同发展为内涵的组织文化。激发教职员工的创意是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这必须成为学校领导的共识。学校领导应在教职员工有了工作成绩后给予必要的庆祝表扬;应想方设法使教职员工把学校的发展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事业;送表现优良的教职员工出去进修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使教职员工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激励他们不断创新。

学校应采用多种领导形态,使学校成员负起自我领导的责任,树立自我负有学校知识管理职责的信念。学校管理宜利用多种途径和时机在共同的实质性的活动中,提供学校成员共同合作的机会,培养合作的意愿和经验、形成共同的语言和共享的信念,从而建立起协力合作的机制和模式,形成一个强烈地鼓励教师进行交流的组织文化环境,为推动学校隐性知识的共享和发展建立统一、和谐的管理生态环境。

4、加强联合,增加交流,促进校际知识的互动与整合

学校知识管理必须突破一种偏见,即认为知识管理仅是自我组织的知识管理,只强调在本校内部下功夫营造知识管理体系。事实上,知识管理不仅专注于营造本校内部,更重要的是要整合本校与外部环境及社会群体互动而形成的“知识联盟”。

对学校来说,首先可以将高等学校作为知识互动的强劲学术背景。其次,可以建立与同级学校间的互动整合,建立“知识联盟”,达成校际间隐性知识的共享。在这个联盟中,鼓励创造良好的成绩;提供专业训练的机会,促进成员专业的更新;从而促进联盟内部形成良好的交流与学习的氛围。而且,这还形成与单个学校内部管理完全不同的新的教育管理形式与技巧。

但是,知识的交流常常并不总是要求一种监督或管理体制,在自愿结合的组织中知识的交流会更加畅通。学校知识管理也可以尝试建立由具有共同学习与提高要求的成员组成的团体,创造一种自发的以“发现学习”为方式的联合体,如可以以网络为交流工具。学校管理者之间也可以建立以探求改进“学校知识管理”为目标的团体,彼此协作、互动、共同创造与革新,比如说可以选拔优秀教师进行校际间的知识交流。事实上,不仅课程经验、教学经验甚至管理知识也可以在学校之间交流。这种协作可以帮助学校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校之间形成一种创业关系和革新精神。

总之,知识管理是知识社会中管理的新方向与新模式,而且将其运用于企业管理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将知识管理运用于学校管理尚属尝试阶段。在理论上,与学校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这些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讨论;在实践上,学校知识管理的具体策略与模式也还没有实例性的案例。但知识管理是学校管理发展的方向与必然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篇7:《音乐教学新视角》的读后感

《音乐教学新视角》这本书从音乐思维、情感与文化的角度对音乐教学进行了新的阐释,运用形象思维的理论,在研究音乐特性的基础上对音乐思维、音乐情感、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文化中的音乐教学”的观点,主张在文化的大背景中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发展音乐思维,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进入21世纪,世界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正如管建华在《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从当今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来看,已经不把”美育“、”技术“作为音乐的目标,音乐教育的目标主要放在人的发展上。如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音乐教育的目标从重”艺术作品“转向重”文化中的音乐“。

美国在音乐教育基础中强调的六个方面,也是将音乐作为文化来定位的。这六个方面包括:学习音乐是学习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学习音乐是学习世界上各种民族,学习音乐是学会学习的过程,学习音乐是学习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学习音乐是学习的`基础,学习音乐是学习艺术。”这是当代音乐人类学的基本思想,文化的理解将成为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

这种音乐教育理念促使我们对传统的音乐教学进行反思,也为我们进行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即从音乐思维、情感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音乐教学。如果能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思维,通过音乐思维丰富音乐的情感体验,并在文化的大背景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那么就能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善于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学习音乐,这既是音乐审美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有效方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创造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体现个性,让他们在游戏之中、在愉悦之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8:《音乐教学新视角》的读后感

《音乐教学新视角》本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个系列丛书,是《中国特级教师文库》中的一本,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可见其后面强大的师资阵容队伍,这套系列从书。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多年来许多特级教师把他们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实践经验整理成文或撰写成专著发表,出版,为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很好的材料。

本书的作者吴文漪,系江苏吴江人,1994年评为特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音乐教师,音乐课程标准课题组成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会员。被聘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小学)的副主编。在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潜心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欣赏中中心的综合音乐教学”和“文化中的音乐教学”的教学特色,在我翻看了几页后立即意识到这位特级教师这个称号绝不是“水”的,含金量极高。从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等各个方面对本书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生动详实地讲解,给人以意犹未尽的畅快。

《音乐教学新视角》全书共有十个章节。在前言部分,作者就直面主题: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更重要的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他借用管建华在《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从当前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来看,已经不把美育,技术作为音乐的目标,音乐教育的目标主要放在人的发展上”。这一观点打破了音乐作为教育的附属这一不全面的观点,把音乐提升到了一个更为重要而具体的位置之上。

作者提出人的情感与丰富的文化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知识越丰富,情感也越丰富,人的素养也就越高,音乐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重视文化知识的提高,特别是文学知识,因为文学与音乐的联系十分密切。另外如美术,历史,哲学,政治,自然科学等知识都应该懂一些,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情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过:“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宇宙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而一旦瞧见美的事物,就一定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中,作为息的滋养,因此也变成了高尚和优美的性格。”

可见艺术文化对塑造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上这些观点给予每一位爱乐者都有很大的启发。书中的一些观点解开了我心中多年的疑惑,也许是自己认识太浅薄了一直没有搞明白什么是审美,认为审美只不过是人们口头上高喊的优雅的口号,真正做起来其实是很抽象的,在本书中第10页处作者就“音乐审美到底怎样来提升音乐的价值”?这个问题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音乐是听觉艺术的另一个含义是,只有把音乐的音响转化为人的审美过程,才能实现音乐的全部意义。”

的确,很多人说自己对音乐没有感觉,不来电,那是因为在音乐中,人是一种客观的形式,如果没有审美主体人去接受她,音乐也就失去了他自身存在的意思与价值,这需要欣赏者具备必须的音乐知识和欣赏能力,这样才能将物质的声音转化为具有内在精神表现力的音乐。作者尤其提到了,听觉表象积累,社会实践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是音乐思维的基础,音乐思维对激发情感,丰富想象力,提高智力和记忆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让我们意识到音乐对人自身的更深层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这本书在细细品读后,感受到了此书不同其它以往的音乐类书籍:他摆脱了以往纯粹的案例教学,投入了更多的人文理念来充实书的内涵,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人以更深层次地文化思索,对于那些喜爱文学的音乐教师会更容易产生共鸣。以往的著作基本上从理论到理论,从技术到综合地编写,过于抽象,平庸。

那些以案例为主的教材则缺乏理论性,经验大于与科学,无法让人产生深刻的反思;而《音乐教学新视角》这本书则更多地从音乐与文学方面来阐述,对于喜爱文学的教师来说更能激起共鸣,同时给重视音乐技能忽视审美教学的老师来说有给予了深刻的启示,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教学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音乐人文类书籍。

篇9:读书坊: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读书坊: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读书坊: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口金文琴

如何深化阅读教学改革,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儿童阅读素养?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引入“读书坊”,是促进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对“读书坊”包含的几个具体内容予以说明。

一、导读窗――精彩内容的引领

导读就是在阅读前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有效的导读可以“先声夺人”,一下子蓄积学生的阅读期待,促成学生自发自主的阅读。导读窗主要是指呈现导读内容与形式的窗口,是教师或学生进行好书推荐的主要载体。

(一)教师导读:编印导读刊

一般学校在阅读推进的时候,喜欢以年级组为单位来进行书目的推荐。因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各年级的阅读必读书和选读书来为学生编印导读刊物。

比如绘本《彩色的乌鸦》是三年级的必读书目。我们就利用三年级的班级导读刊物向学生推荐:这本书的画面非常美,而且寓意不凡。天下乌鸦一般黑,其实很久以前,它们却有着五彩缤纷的羽毛,是世间最美的鸟。不过正因为如此,为了争论谁最好看,它们排除异己,拉帮结派,甚至厮杀。终于,一场黑雨平息了所有的争吵――乌鸦全部变成了黑色,没有了差别就没有了冲突。这就是图画书《彩色的乌鸦》带给我们的寓意……

这则导读,是以这本书的精彩情节、文本意义以及写作风格来吸引读者的。此外,还可以根据书的特色,采用精彩书评、片段赏读等方式来呈现一本书的精彩看点。在导读刊物内容不断创新的同时,导读的渠道也逐渐开辟出来,如教室阅读广角、班级阅读博客、学校阅读橱窗、雏鹰电视台、校园广播电台等等。

(二)学生导读:好书推荐展板

师生在阅读兴趣倾向上有一定的差别,老师喜欢读的学生不一定喜欢。因此,导读的过程也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进来,因为学生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时会更专注,更投入。

我们每年定期向学生征集“好书推荐展板”。学生的创意总会带给我们惊喜:《神奇校车(光与植物)》无须文字,学生将文中最能反映出情节发展的三个画面组合成一幅图造成了视觉上的强大冲击;《夏洛的网》,学生选取一则最经典的书评,引导大家到书中探究获此殊荣的原因:《小飞侠彼得,潘》用情节留白制造悬念,以猜读进一步激趣……如此这般,学生参与导读的过程就是主动阅读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形成自己阅读品位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导读是引领孩子亲近阅读、爱上阅读、学会阅读的第一步。

二、交流单――讨论话题的设计

“交流单”是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前所设计的话题单。在学生共同阅读某部作品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适当地进行话题设计,这样有利于相互讨论与分享。交流单是阅读讨论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因为话题的指向决定了讨论行进的方向,话题的质量影响着学生阅读思考的宽度与深度。

(一)统领性话题

在讨论的一开始,提出一个统领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本。比如《爱心树》交流的第一个话题:“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爱与被爱的故事。有人说,这是一则关于给予的寓言。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二)复现性话题

优秀作品的魅力,往往在于所刻画的人、事、物对读者诱发的共鸣。在一本书的交流之初,总需要进行主要情节的复现。最常用的话题常常是:“这本书的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这本书的哪一部分你印象最深刻?”有的时候,也可以从人物引入。比如交流《特别女生萨哈拉》时,就问学生:“这本书的主角是谁,是萨哈拉还是波迪小姐?为什么?”由此唤起学生对书中主要情节的记忆。

(三)体验性话题

体验情境应成为阅读活动的应有之义。比如交流《小猪唏哩呼噜》时,有位教师就选取了《小猪和蛇》这一章节组织学生交流。教师请班里的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小猪”和“花花”,以他们扮演的角色设置话题,引导与其余学生展开互动。

关于小猪的话题:第一次听到“我”的名字“唏哩呼噜”时,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我”的名字叫“唏哩呼噜”?你曾经有没有因为个子太矮等自卑过?“我”和花花之间的故事,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有意思或者什么地方你印象最深?你曾经有没有被别人取笑过?

关于花花的话题:你知道我都帮助了谁,我为什么愿意忍受巨大的痛苦去帮助小猪,帮助猪太太?在你的身边或你看过的故事书中,有没有这样的故事?

(四)连接性话题

连接是一个重要的阅读策略。所谓连接性话题,就是通过话题实现文本与读者自身的连接、文本与文本的连接、文本与生活的连接。有些连接性问题是适合于各种文本的,“你曾经读过类似的故事吗?”“有没有什么是你在其他书上没看到过的?”等。这样的话题适合安排在讨论深入部分。比如交流《生于天空》,教师可问学生:“你想不想成为像这两只雕这样的人?”再问家长:“你们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这两只雕?”通过这么一问,就促使学生以及家长从书中读到书外,思考这本书带给自己生活上的启示。

三、聊书会――阅读思想的碰撞

聊书会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一本书进行阅读交流的活动。讨论是聊书会的核心要素。在聊书会上,教师和学生同为读者进行平等的阅读分享,师生或分享阅读的热情,或分享阅读的发现、思考。如果把聊书的过程比作一首歌的话,那指挥这首歌演奏的教师必须掌握好歌曲的节奏。

(一)教师别急着发表高见

理想的聊书会应自在、融洽,师生真诚分享被文本激发的想法和热情。它和闲话家常一样,没有严谨的架构组织,更不是专家口中的全面性论述。因此,它不需要特定的发问程序,也没有打算追究出精确的答案。下面是笔者组织的《特别女生萨哈拉》的一个聊书片段:

师:故事主角是谁?

生:萨哈拉呀,书名是《特别女生萨哈拉》,封面上写的这是一个孩子的特别成长经历。

生:这个孩子也许是德里,他也是一个特别的人。

生:那书名怎么不是特别男生德里呢?

生:就像《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这个故事可是女生版的。

师:怎么说呢?

生:女生萨哈拉的故事已经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男生德里的故事还不知道会怎样呢。

师:也许作家的下一部作品就是《特别男生德里》呢。

生:我觉得谁是主角要争论的不是萨拉哈和德里,而是波迪老师。

师:何以见得?

生:我觉得这本书其实是写给老师们看的。每个老师看了这本书,都能成为像波迪这样的老师,那我们学生就幸福了。

师:我也是这样想的,每个老师都会向往成为波迪。

生:我知道这本书为什么被称为“美国版的窗边小豆豆”,波迪老师就像小林老师一样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真正地尊重学生。

师:书中波迪老师曾谈到如何判断故事的主角,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知道怎么分辨哪些是主要人物吗?不是你非常喜欢的那个,而是总在变化的那个。”这么看来,波迪是我们喜欢的,萨哈拉才是那个总在变化的人吧。

师:如果萨哈拉的故事里没有波迪老师,你觉得会怎样?

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在阅读讨论中,虽然每个人的意见都弥足珍贵,但经集思广益所理解的文本,大多比个人的诠释复杂且深刻。有效的阅读讨论中,教师不要急着发表高见,应按兵不动,直到学生充分各抒己见之后才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的意见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讨论,这样的讨论是开放的。

(二)教师是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指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是阅读循环的中心点。如果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小读者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们的阅读经验,那么孩子将可以轻易地排除横亘在他眼前的各个阅读障碍。在《我的儿子皮卡》“读书坊”中,一教师的指导与回应,将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协助学生和家长在聊中深入思考,成为一位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在学生交流“印象中皮卡是个怎样的孩子”后,教师小结道:“皮卡是可爱的,他的一言一行都让人觉得好笑;皮卡是独特的,他的‘突然袭击’‘不讲原则’更会令你哭笑不得,从一波三折的出生经历、无休无止的半夜啼哭,到莫名其妙的执着偏好、毫无头绪的荒诞行为,在这个真实、可爱,令人难忘的皮卡身上凝聚着作者深沉的爱与关注。在创作这套小书时,曹文轩不止一次地强调他的写作意图:‘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写一本关于我儿子和关于他作为别人儿子的一个故事。’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儿子皮卡>在作者饱含着深情的笔下,是一个独具特色,让人不可思议的男孩。”这段文字虽然有点长,但它既是对学生交流的提升,又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话题――“不可思议的皮卡”的交流,可谓一举两得,很有价值。

学生充分交流“不可思议的皮卡”,却并没有涉及别人给予皮卡的爱。教师于是说:“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周围人都在说的一句话:‘不要把皮卡吓坏了。’”然后引导学生重温皮卡的四姑抱着他,不断摸他的`后背安慰皮卡的一个细节。“皮卡之所以能给大家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我觉得在更大程度上,皮卡的成长离不开周围人对他的爱,特别是爱中的宽容”。由此,教师又引出关于皮卡“不可思议的出生”的讨论。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和启发下,学生一步步感受到了作者在皮卡身上蕴含着的深沉的爱。

可见,在聊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会利用概括性和特定的问题帮助学生说出徘徊在嘴边的重点,帮助学生理清原本只是模糊的想法,还要适时向学生提供他们不知道但应该知道的信息。

四、展示厅――文本意义的延伸

“展示厅”是学生进行阅读成果展示的舞台。阅读成果展示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群体参与的,也可以是个人独立的。常用的展示方式有读书笔记的撰写、读书小报的采编、剧本改编表演等。

(一)话题展开中的读写实践

实践告诉我们,“读书坊”的聊书过程并非都是一个话题接一个话题的单纯讨论交流,与话题推进穿插进行的还应有诵读、默看、表演、想象、描述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时这些甚或就是话题展开的重要策略手段。

比如《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大冒险”这一章节是围绕着“树”来写“人”的――大树见证了小豆豆和伙伴的故事。于是,在读书坊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一棵树的聆听”作话题,引导学生交流“你(也就是大树)都听到了孩子们的什么悄悄话”,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的话题,因为拟人的风格贴近学生的趣味,让他们乐于接受;其次,这个话题的空间很广,几乎包容了整个文本的蕴涵,能够有效促进孩子与文本的再度对话。

(二)意义建构后的创造表达

在一个文本阅读后,可以根据对作品的整体感悟,针对有兴趣的议题开展一些与书相关的书写活动,练习表达。由于学生阅读的很多作品都来源于他们真实的生活,在情感上很容易产生共鸣。于是,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段或是进行续编故事,将之改编成剧本并进行创作表演。通过这样的成果展示,以阅读能力为核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得到协同发展。

如《爱心树》这故事的结尾。小男孩坐在树墩上。这一充满韵味的结局体现了故事中的留白这一写作手法的伟大成功。教师抓住这个特点,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结尾。学生们用简单的线条和朴实的文字表达了他们对大树与男孩的情感,也写出了他们对“爱心树”的深刻理解。

“读书坊”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一个平台,意在为学生打造一个理想的阅读环境,协助他们去发现文学中自由而充满想象力的精神。当班级读书会的新理念在“读书坊”的实践中进一步生动演绎,那么学生的文学经验将会更加丰富,他们将逐步成长为一个有感受力、会阅读的成熟读者。自然,教师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有协助能力的会带领阅读的大人。

(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中心小学317500)

篇10:新课程下课外阅读的新视角

新课程下课外阅读的新视角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

那么在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怎样来看待课外阅读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于是母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教授文字章法的学科,语文世界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文情怀的陶冶,有精神世界的奠基等。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当然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他所关注的不是一个单纯方面,而是要注重孩子整体语言语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要能激发孩子一生的向往。从“终生学习”的观念来看,传统的“一张文凭,终生管用”的旧观念已经改变,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来获得,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阅读的态度,对人生的信念,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成尤为重要。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以新课程的理念去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

一、“问泉哪得清如许?”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越来越重视“兴趣”二字,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那就是只要孩子感兴趣的都可以读。这本来是特别有道理的。但一旦面对孩子,这种道理有时会变得挺无力,因为孩子似乎除了对那些我们认为益处不大、趣味不高甚至有些无聊的东西感“兴趣”外,死活不能获得我们所期望的兴趣。于是我们就有必要“引导”,于是我们就会当然地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交给孩子,我们的理由是: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不可能真的有自己的兴趣,他们的兴趣依赖我们的培养。于是,就有了十几年长盛不衰的“读书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活动”。偶尔,学校、老师也会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可那绝大多数都是老师们小时候的畅销书,其中当然不乏经典,但是远离今天的

[1] [2]

篇11:对话: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对话: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阅读是什么?在不同层次的概念框架结构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答案: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解释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美国阅读心理学家吉布森等人认为:“阅读乃是从课文中提取意义的`过程.”按以上两种说法,人们在阅读中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和归纳信息等思维活动获得文本的意义从而达到对文本的理解.这些观点尽管揭示了阅读活动的要素和矛盾性质.

作 者:吴建勇  作者单位:扬州科技学院(筹)高邮学院,225600 刊 名: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12:定位新视角完全四轮定位(上)

2009定位新视角完全四轮定位(上)

一、后轮定位及计算机定位系统 直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多数美国的汽车都还是后轮驱动的,这些车辆大多有整体式桥壳和车架,这种设计没有给后轮定位带来较多的问题,而且当时也很少考虑到后轮定位.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国外的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承载式车身(也称一体化车身)的前轮驱动轿车.当时的石油危机以及联邦合作平均燃油经济性法案的`采用,使得汽车制造厂开始大量生产轻便、省油的前轮驱动轿车,其中相当多的汽车采用了四轮独立悬架系统.随着承载式车身的大规模推广,转向及轮胎磨损问题的后轮定位故障也逐渐增多.

作 者:文东  作者单位: 刊 名:汽车维修与保养 英文刊名:MOTOR CHINA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3:电子商务解决三农问题新视角论文

电子商务解决三农问题新视角论文

农业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产品则是农业的核心。近几年,农产品“买难卖难”的情况时常见诸媒体。究其原因,流通环节多,损耗大是首要因素。如何打通这条流通渠道、快速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成为当前“三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日益受到各类平台的重视,包括阿里巴巴B2B、淘宝网、天猫、京东、当当等均将农产品作为重要业务拓展。 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以及经济发展的创新方式,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农业领域,涉农电子商务(指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商务模式)将在未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农产品销售新时代

据测算,在农产品买卖交易中,蔬菜从田间到达消费者餐桌一般要经过4—6个环节,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成本都将增加。同时,由于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外调蔬菜还面临气候变化、路途拥堵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造成大量损耗。在此背景下,农产品网上销售成为减少流通环节的一种新探索。

涉农电子商务同信息化息息相关。以来,我国的村通工程成功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农村通信服务水平迈上历史性的新台阶。截至,全国行政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的比例分别达到100%和94%,实现了全国100%乡镇能上网,其中99%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基本具备了宽带接入能力。

据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底,以淘宝网(含天猫)为例,正常经营的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数为163.26万个,其中注册地在村镇的为59.57万个;经营农产品类目的网店数为26.06万个,涉及农产品商品数量1004.12万个。

虽然相比于其他门类,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从近3年的数据来看,农村电商的开店数量在快速增加,交易额也急剧上升。调查显示,目前农村村镇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网购总额加网销总额)为209亿元,交易商品数量达到了1862万件。农民收入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人均月收入大部分集中在—5000元之间,而未上网农民的电子商务收入主要集中在无收入和1500—2000元之间。

网络销售模式多样化

电子商务的跨地域特性,能够帮助农村居民打破有形市场的物理局限,有效拓展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三四级城市及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者可以购买到只在一线城市销售的品牌商品。如甘肃、青海、贵州、内蒙古等省的消费者在淘宝全网的消费金额中超过67%都是跨省购买的;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如新疆、内蒙古、四川等地超过70%的销售都是销往外省。

涉农电子商务从起开始快速增长,销售模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最开始主要的销售模式为零散农户在网上卖土特产,著名的有在B2B平台上批发活牛活羊的孟宏伟,在淘宝平台上零售土特农产的王小帮,以及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的赵海伶、杜千里。他们基本上采取“网络(平台)+公司(网商)+农户”的模式,农产品生产主体“农户、农业合作社或涉农企业”变身网商,或依托网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与大市场的对接。

20,浙江省遂昌县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整个销售过程起主导作用的,不再仅是农户和网商,而是遂昌县网店协会。在遂昌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样本中,传统涉农网商的销售流通模式已经升级为“网络+协会+公司+农户”,协会既为网商做好服务,也为网商们争取更大的`利益,同时制定标准对接生产方,实现品质监控和集约化营销。遂昌县网店协会在成立后的两年中,该县淘宝网店数量由350家发展到了超过2000家,其中会员1300家,皇冠店20余家。年,各会员单位在淘宝网上的销售额达到了1.5亿元。

多重因素制约电商扶贫

尽管涉农电子商务前景看好,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在宽带基础设施、物流配送服务、农民学习机会等方面均较为滞后,导致在现有的农村扶贫的主流模式中,电子商务模式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农民上网不方便,主要原因是没有宽带、没有电脑、上网费用高。同时数据显示,农村网民上网更依赖手机终端,农村新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60.45%。

除此之外,农民网商认为从事电子商务最重要的因素是物流交通,解决不了这一问题,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就无法完成。

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特殊属性,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也对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至关重要。资料显示,北美90%的农产品用冷链物流,欧洲这一比例为60%,而中国则只有18%。

国家政策助推涉农电商发展

目前,我国有70多万个行政村,农村网民总人数超过1.65亿人,未来或将有越来多的村、镇加入到电商大潮中,产业辐射范围还将继续扩大。同时,政府层面也对涉农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12年12月19日,商务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交易创新,引导鲜活农产品经销商转变交易习惯,鼓励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发挥网上交易少环节、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激发传统农产品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形成以农批对接为主体、农超对接为方向、直销直供为补充、网上交易为探索的多种产销衔接的流通格局。

8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清理涉及信息消费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大财税和金融支持等,到使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政府层面对涉农电子商务的重视,加之农产品市场广阔、需求量大,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涉农电子商务势必将成为未来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视角。

篇14:看校园招聘的新视角

今年3月,有幸和主管一起去了一趟东北进行校园招聘,这是我进入公司后第一次参加校园招聘,所以当主管告诉我准备出差去东北时,我既惊又喜。惊的是我去年7月份才进的公司,今年就有机会参加公司组织的校园招聘,尽管我只是整个招聘行程中的后勤保障人员,但对我来说这仍是一个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喜的是主管让我参加校园招聘,说明主管对我进入公司后的表现还是很肯定的。另外,这次出差的目的地是东北那个我曾经生活了四年的地方,没想到这么快我将又一次踏上那片我深爱着的土地。想到那熟悉的东北话、令人垂涎三尺的东北菜还有那让人流连忘返的雪景,我的内心就无比的激动,恨不得立刻就飞到东北去。

好了,还是言归正传吧。校园招聘已经说了很多,而且也不乏真知灼见,也许今天我这个菜鸟说出来的未必是对的,但是我想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也会不同,由此而得出来的结论也会不同,也希望我今天的随想可以给诸位开展校园招聘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下就是我这次校园招聘的几点感悟:

公司方面:

1.活动前制定周详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同时,又不失灵活地随机应变是确保整个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此外,制定计划时应尽可能将所有影响计划实施的因素考虑进去,确保活动最大限度地按原计划实施。

尽管在出发前,我们制定了周详的计划,而且还专门召开了几次行前会议,针对招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了假设,并且还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但是在这次招聘过程中,我们还是出了一点小意外。这次去东北一共有三位主管再加上我,一行共有四人,我和其他两位主管是从深圳直接飞往沈阳的,另一位主管则要从郑州飞往沈阳。由于我们飞机到达沈阳的时间前后相差半个小时,所以我们到达沈阳时得在机场等那位主管到达后再一同前往酒店。如果一切按照计划进行的话,我们就能在3月11号17点之前赶到沈阳理工大学召开宣讲会。但是,当我和其他两位主管赶到机场时,机场工作人员却告诉我们飞机不能按时起飞,至于什么时候才能起飞等候通知吧。四十分钟后,机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飞机可以起飞了。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到达沈阳桃仙机场,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了,可是那位主管仍旧没有到。没办法,我们只能坐在机场等他了。半个小时后,那位主管终于下飞机了,我们急忙打了一辆出租车赶往酒店,在车上,我算了一下时间,五点半之前肯定是赶不到学校了,和其他几位主管协商后,我马上跟学校就业办的老师打电话,告诉他,我们已经到沈阳了,但是由于飞机晚点,我们可能难以准时到达宣讲会现场,请他帮忙给现场的同学解释一下,我们很快就会赶到学校。晚上六点的时候我们终于赶到了学校,离原定宣讲会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在过去的半个小时已经陆陆续续有五十几位同学离开,不过还好现场还有150多位同学,我们按照事先的分工立刻开始了工作,整个过程进行得还是比较顺利。在回酒店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假如当初制定出行计划的时候能将飞机晚点、难打车的因素都考虑进去,那么今天的事情是不是不会发生了?但人算不如天算,尽管我们已经将飞机晚点的因素考虑了,但还是没有想到我们都会晚点,而且没有想到沈阳这么难打车, 幸运的是,同行的几位主管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鸟了,要不是他们的临危不乱,我想我这只菜鸟早都歇菜了。

2.校园招聘宣讲PPT一定要根据受众群体的特点对PPT的内容、宣讲形式作出适度的调整。

现在很多公司的宣讲PPT仍是围绕公司历史简介、公司主要产品简介、公司主要的文化活动、公司的薪资政策几个大的方面展开的,其实这种内容的PPT没有错,但这种千篇 一律的宣讲内容加上填鸭式的宣讲方式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现在的学生更注重自我的表达,与他们的学哥学姐相比,他们更喜欢一种互动式的宣讲方式,虽然有的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增加了与学生互动这一环节,但在与学生互动时仍旧很难摆脱一种用人单位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一些学生提出的比较尖锐的问题,要么是避而不答,要么是外交辞令式的回答,这种互动让公司形象在学生心中大打折扣。因此,在这里也建议那些将要组织校园招聘的HR们,在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时,一定要坦诚回答,切不可以外交辞令式的回答敷衍他们。同时在制作宣讲PPT时,可以增加一些优秀学长在公司成长的事迹、公司对于新人适应公司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等等,这些可以消除学生对于新环境的恐惧心理。

3.在与学生签约前,一定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考虑并让其与家长沟通,可以避免做无用功。

这次校园招聘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HR深思。那就是很多学生缺乏一种决断的能力,当他们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不知道怎么去选择,所以这个时候家长的意见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记得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时,有一位同学的行为让我记忆犹新。这位同学表现非常优秀,而且他也有意愿加入公司,但当我说下午就要签约时,他却犹豫了,他说要和家里先沟通一下再答复我们。我想,这也很正常,毕竟以后要去这么远的地方工作,和家里商量一下也是应该的。下午当我再一次问他和家里商量得怎么样时,他却不说话了,我知道,他肯定是不愿签约了,我也不想勉强他,但还是想了解一下他不愿意签约的原因。终于,在我的一再追问之下,他终于说出不愿意签约的原因:原来他们的父母、叔叔、甚至是姨父姨妈一听说公司的名字立刻就火了,说你不想活命就去那家公司吧,我们绝对不拦你。他一听就吓着了,马上答应他们说不签约了。听了这个原因之后我真的很告诉他:“你是一个男人,你可以参考你父母的意见,但是你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但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吧,强扭的瓜不甜,即使他今天签约了,明天他就会毁约,那样还会白白占了一个名额,于是我笑着跟他说:“既然家里不同意你签,那就不签吧,还是祝你找到更理想的工作。”

学生方面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当机会来临时要善于抓住机会,没有机会时也要善于创造机会。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当机会来临时要善于抓住机会,没有机会时也要善于抓住机会。”以前一直对这句话没有多深的感触,但是这次校园招聘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触。记得是在沈阳工业大学时,一位会计专业的女生在我们筛选简历的时候把她给筛掉了,笔试名单里没有她。这位女孩非常聪明,她先是混进考场参加了我们的笔试,然后在我们要求她交卷时不断地向我们展示她对这份工作的渴望以及她胜任这份工作的理由并且拿出了她参加会计比赛获得的证书。看她这么真诚,主管答应让她参加我们下午的面试。果不其然,她在下午的面试中表现非常出色,在我们与她签约时,她将早已准备好的资料交给了我们,而且一直协助我们完成当天的面试。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机会真的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当机会来临时要善于抓住机会,没有机会时也要善于创造机会。假如那个女生在我们筛掉她简历时就选择了放弃,而不是机智地参加我们的笔试并且不失时机地推销自己,那么她就会错过那个属于自己的机会。当然,这里说的创造机会不是说你一味地缠着公司的HR,乞求他们给你一个机会,如果你真那样做的话,我想,绝大多数HR不会给你样的机会,相反,他们会更加厌恶你。要知道,泪水不是博得同情的理由,只有奋斗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你要做的就是向HR们展示你就是他们需要的人,你有他们所需要的所有特质,你足以胜任这份工作,如此就足够了。

学校方面

1.学校对于学生就业的重视不能停在口头上,而是要拿出实际行动支持校园招聘活动。

说到学校对校园招聘的重视和配合程度,相信很多HR对此深有感触,这是因为学校对校园招聘试否重视、是否配合直接影响到校园招聘的成败。很多时候,往往是学校的不重视、不配合导致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校园招聘活动化为泡影,这更是伤了众多HR 的心。虽然这些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学校也已经意识到了支持企业的校园招聘活动是提升学校就业率的重要举措,因此在企业组织校园招聘活动时也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如:免费给企业供笔试和面试地点等,来配合企业的招聘活动。但是,仍有一些学校对企业的招聘活动的支持也仅仅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比较重要,忙起来不要,甚至有学校对招聘活动的重视程度要根据企业名气的大小来决定,这些行为严重伤害了那些中小企业HR 的自尊。一方面,学校对于企业招聘时设置名校与非名校的门槛非常不满,另一方面却又是根据企业名气大小来决定配合程度,这何异于五十步笑百步?当然,我们需要的支持不是说只有学校宴请我们公司的招聘人员吃饭才叫重视,而是说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学校能够派一到两个学生予以全程跟进就足矣。因为我们毕竟对学校不了解,有些教室难以找到、有些设备使用不是很顺畅,如果这时候有学生协助我们,那么我们的招聘效率就会提高很多。同时,这也是学校展示自己形象的绝佳机会,又何乐不为呢?此外,在公司工作人员与学校联系时,学校若能主动将学校各专业的毕业人数、考研人数、以往学生就业情况反馈给公司,那么这将极大地提高公司的招聘效率。

2.学校应学会将招聘信息与周边单位共享,因为就业是全社会的事。

我不知道其他人对于学校不愿将招聘信息与周边高校共享这一行为怎么看,但是在我看来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杀。也许这话说得有些严重了,但是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希望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我们选择一个学校开展校园招聘并不是说那所学校比其他学校有多好,而是觉得这所学校在某些资源可能优于其他学校。我们希望招聘活动面向的不仅仅是本校的学生,也希望可以面向其他周边学校的优秀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周边院校的学生能够到本校参加校园招聘活动就足以证明这些学生的主动性与收集信息的能力要好于一般学生。在这里,有人会说,将招聘信息告知给周边院校会影响本校学生的就业率,进而影响到教育行政部门对本校的考核,所以不将招聘信息与周边院校共享是应该的。我想说的是,你今天不愿意将招聘信息共享,那么明天其他院校也不愿将招聘信息共享,

[看校园招聘的新视角]

篇15:强调手段分类的新视角

强调手段分类的新视角

传统上对语言强调手段的.分类基本遵循一种思路,即按照不同表达方式把它分为语音强调、词汇强调、语法强调和修辞强调.文章指出了这种传统的分类法的不足,认为言语交际中存在着“直白强调”和“隐含强调”两种基本强调方式,并从这一新视角,对英语的各种强调体现手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作 者:张辉松 ZHANG Hui-song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北,黄石,435002 刊 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9(3) 分类号:H315 关键词:直白强调   隐含强调   体现手段   分类  

篇16:池沸腾传热基础理论新视角探讨

池沸腾传热基础理论新视角探讨

以平衡热力学为基础的单个活化核心的成核理论、以单个汽泡为基础的汽泡动力学理论和以线性叠加为基础的池沸腾传热模型是经典沸腾传热理论的基础.本文用动力学过程直接参与热力学过程而导致沸腾形态演化的观点,分析复杂沸腾系统的`非线性和随机性,指出沸腾系统是存在自组织作用的耗散结构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产生复杂沸腾现象的根源,并提出计算核态沸腾传热的新思路.本文从实际的沸腾现象出发,试图从更广和更深的层次上拓宽传统的沸腾理论.

作 者:柴立和 彭晓峰 王补宣 CHAI Lihe PENG Xiaofeng WANG Buxuan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100084 刊 名: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ISTIC EI英文刊名:JOURNAL OF BAS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1999 7(1) 分类号:O1 关键词:沸腾传热   动力学   非线性   随机性  

盛夏亦是最美的时光杂文随笔

初三培根随笔阅读笔记

时光串烧杂文随笔

给另一个丑陋的自己生活随笔

当我们正热情时-随笔

莫言《冰雪美人》赏析

培根随笔300字

金洲随笔:教育观念变革系列

蜗牛牵我丢散步的教育随笔

季节与颜色杂文随笔

新视角的随笔
《新视角的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视角的随笔(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关于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2022-05-04

教学随笔的写法2022-05-02

幸福不过是一场幻觉生活随笔2023-09-24

金陵古城一日游杂文随笔2023-10-07

动物故事随笔: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2022-09-04

一场情爱一场痛生活随笔2023-09-10

关于教师责任的教学随笔:责任在肩不敢懈怠2023-05-08

教育随笔搭建区2024-02-05

当我们在谈论道德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杂文随笔2023-03-12

随笔有标题吗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