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大计》高中文言文阅读题(共6篇)由网友“远方的远”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存亡大计》高中文言文阅读题,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存亡大计》高中文言文阅读题
(宋)洪迈
国家大策系于安危存亡。方变故交切,幸而有智者陈至当之谋,其听而行之,当如捧漏瓮以沃焦釜。而愚荒之主,暗于事几,且惑于谀佞孱懦者之言,不旋踵而受其祸败,自古非一也。曹操自将征刘备,田丰劝袁绍袭其后,绍辞以子疾不行。操征乌桓,刘备说刘表袭许,表不能用,后皆为操所灭。唐兵征王世充于洛阳,窦建德自河北来救,太宗屯虎牢以扼之,建德不得进,其臣凌敬请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逾太行,入上党,徇汾、晋,趣蒲津,蹈无人之境,取胜可以万全,关中骇震,则郑围自解。诸将曰:“凌敬书生,何为知战事,其言岂可用?”建德乃谢敬。其妻曹氏,又劝令乘唐国之虚,连营渐进,以取山北,西抄关中,唐必还师自救,郑围何忧不解。建德亦不从,引众合战,身为人擒,国随以灭。唐庄宗既取河北,屯兵朝城,梁之君臣,谋数道大举,令董璋引陕、虢、泽、潞之兵趣太原,霍彦威以汝、洛之兵寇镇、定,王彦章以禁军攻郓州,段凝以大军当庄宗。庄宗闻之,深以为忧。而段凝不能临机决策,梁主又无断,遂以致亡。石敬瑭以河东叛,耶律德光赴救,败唐兵而围之,废帝问策于群臣。时德光兄赞华,因争国之故,亡归在唐,吏部侍郎龙敏请立为契丹主,令天雄、卢龙二镇分兵送之,自幽州趣西楼,朝廷露檄言之,虏必有内顾之虑,然后选募精锐以击之,此解围一策也,帝深以为然。而执政恐其无成,议竟不决,唐遂以亡。皇家靖康之难,胡骑犯阙,孤军深入,后无重援,亦有出奇计乞用师捣燕者。天未悔祸,噬脐弗及,可胜叹哉!
(选自《容斋随笔·续笔卷一》)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宗屯虎牢以扼之 扼:扼制 B.徇汾、晋,趣蒲津 趣:奔赴
C.建德乃谢敬 谢:感谢 D.胡骑犯阙 阙:都城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体现决策者“临机无断”的一组是( )(3分)
①且惑于谀佞孱懦者之言 ②绍辞以子疾不行
③建德亦不从,引众合战 ④庄宗闻之,深以为忧
⑤因争国之故,亡归在唐 ⑥天未悔祸,噬脐弗及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洪迈认为国家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到安危存亡的大事,而愚君的败亡,除了受奸猾怯懦的人的话迷惑外,看不清事情的关键也是原因之一。
B.唐兵讨伐王世充时,窦建德率兵援助,凌敬提出迂回进军,避开唐兵的建议;窦妻也劝他乘虚而入,令唐兵回师自救,窦建德最终采纳了妻子的建议。
C.靖康之难时,金兵孤军南侵,后无有力后援,宋朝统治者未吸取历史教训,没有采纳出击燕地,引金兵反北自救的计策。
D.文章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记述了五桩因愚昧的决策者在变故交织时没有依从智者的谋略而导致败亡的历史教训,表达了对后世的警戒。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不旋踵而受其祸败,自古非一也。(3分)
译:
(2)而执政恐其无成,议竟不决,唐遂以亡。(3分)
译:
【参考答案】:
2.(3分)C(谢:推辞、拒绝)
3.(3分)C(④庄宗闻之,深以为忧 讲的是后唐庄宗听闻梁国君臣的计策很担忧,而这段故事中临事没有正确决断的',是梁国国君;⑤因争国之故,亡归在唐,讲的是耶律赞华因争夺王位失败,逃亡到后唐,跟临事决断无关。)
4.(3分)B(窦建德最终既没有采纳凌敬的建议,也没有采纳妻子的计策,而是和唐军正面交锋,而被俘虏。)
5.(6分)(1)受奸猾怯懦的人的话的蛊惑而迅速走向灭亡,自古以来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3分)
(2)可是执政的大臣怕没有把握,到最后也没有决定是否采纳这个主张,后唐于是因此而亡国了。(3分)
篇2:文言文阅读题节选
文言文阅读题节选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日:“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日:“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日:“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患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①。运上疏日:“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②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日:“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
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日《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B、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C、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D、运对日/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日/我知之矣/遂妙选官官以匡弼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文中指古代经典。有时特指儒家经典,如《易经》《书经》《诗经》等。
B、通籍,文中指记名于门籍。籍,竹片,把姓名刻在上面,挂在宫门外,可以进出官门。
C、朕,文中为皇帝自称。朕,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或有身份的官员专用的自称。
D、幸同州,文中指皇帝到同州。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被写进《孝义传》。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受到武帝嘉奖,令他奏报不利于时政的大小事。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从小立志做一名谏官,然而他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奉皇帝的命令编纂《谏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5分)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5分)
篇3:经典文言文阅读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①是日更定( )
②余拿一小船( )
③长堤一痕( )
④客此( )
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
①文章的`文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相公的“痴”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完了,结束;②撑,划;③痕迹;④客居。
2、(1)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
(2)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意对即可)
3、①痴;②由面到点。
4、大雪天半夜去看雪等。
篇4: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附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 刺客列传》
[注]灊(qián):古水名,在今四川境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 如:到 往
B. 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致:到达
C. 公子光详为足疾 详:通佯假装
D. 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 擘 :掰开
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公子光能自立为王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光真适嗣,当立 ②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 ④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伍子胥来到吴国,他游说吴王攻打楚国,被公子光说成是为了报私仇,动机不单纯,因此他的建议不被采纳。对此伍子胥并没反驳。
B. 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想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C.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的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方面设宴邀请王僚,王僚最终上当被杀。
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还是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5分)
参考答案:
1、(3分)B(致:传递)
2、(3分)B(①为阖闾向专诸表白自己是王位继承人的话,非成事之因。③夹立侍者为王僚用来保护自己以防万一的卫士,显然非成事之因。)
3、(3分)B(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非专诸认为,而是公子光自己的看法)
4.①这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继承人,应当立为国君,季子札即使回来,也不会废掉我呀!(求、虽、不吾废也各1分,翻译通畅2分)
②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而国内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这样王僚还能把我们怎么样呢。(于、骨鲠、是何各1分,翻译通畅2分)
参考译文: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楚国大将伍子胥因父兄被楚王枉杀,逃离楚国来到吴国,知道专诸有本领。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大弟弟叫余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札子。诸樊知道季札子贤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传递下去,最后好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季札子。诸樊死去以后王位传给了余祭。余祭死后,传给夷眛。夷眛死后本当传给季札子,季札子却逃避不肯立为国君,吴国人就拥立夷眛的儿子僚为国君。
公子光说: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札子当立;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话,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立我为君。所以他常秘密地供养一些有智谋的人,以便靠他们的帮助取得王位。
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这年春天,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谮城,派延陵季子到晋国,用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余、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归还。
这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即鱼肠剑,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亲手所铸五大名剑中的三把小型宝剑之一。)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鱼肠剑,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毕命。他的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吴王僚手下的众人此时混乱不堪。公子光趁机放出埋伏的武士,诛杀吴王僚的部下,将其全部消灭。
剪除了吴王僚,公子光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将鱼肠剑函封,永不再用。
篇5:高中文言文实词练习的阅读题
高中文言文实词练习的阅读题
文言实词突破经典练习100题(附详细解答)
(共100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答题时间80分钟)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
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
6.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
12.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
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
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14.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
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
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
16.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
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
C.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
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
18.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
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20.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
21.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
23.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篇6:高中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语文考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31.献曲求诗
元丰①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③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导读:这是一则写文人闲情逸趣的小品,写得清朗明快、情趣盎然。苏东坡生日宴饮,踞高峰,临大江,宾朋满座,举桌皆欢,这是情趣之一。李委知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以笛声贺寿,作进见之礼,别出新裁,这是情趣之二。李委吹笛,技艺超群,“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堪称出神入化,醉倒满座,这是情趣之三。没想到李委“抛砖引玉”,借此求诗,而且并非偶发求诗之想,而是“袖出嘉纸”,原来早有图谋;他的祝寿新曲《鹤南飞》捧得苏东坡心花怒放,虽然与李委素不相识,但东坡也就欣然从命了,这是情趣之四。读这样的小品,有一种超凡脱俗、耳目清凉、心旷神怡之感。注释 :①元丰:北宋神宗赵顼年号。②东坡: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下文“坡”,是作者自称。③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精练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酣 俗 腰 既 袖 从
二、翻译:
1.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
2.坐客皆引满醉倒。
三、李委仰慕苏东坡的诗名,遂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并以此求诗。请用一个四字格成语概括这件事。 。
四、李委“得一绝句足矣”。试查阅、抄写、背诵苏轼的两首著名绝句:《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 饮湖上初晴后雨 题西林壁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2.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①,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②,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③,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④,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导读:唐太宗治下的“贞观盛世”,其主要成因就是他能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治理天下是这样,读书上进不也如此吗? 注释 :①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②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③务:事务。⑩数延见:经常召见。数(shu ),屡次。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 )
2.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3.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 )
4.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
5.联少好弓矢( )( )、
二、翻译
1.自谓无以加。
2.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三、唐太宗说:“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1.“识之犹未能尽”指的是什么?
2.从这段话评价唐太宗的为政。
原文33.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①,领京兆尹②。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③,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④,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⑤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导读:王猛严肃执法,不避权贵,是国家的重臣,苻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苻坚怎么能没有法,只是没有执法的决心,没有必行之法罢了。《韩非子·有度》云“刑过不避大臣”,而不是“刑不上大夫”。注释:①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内史,官名②领京兆尹:兼京兆尹之职。③奏未及报:上报了皇帝不等批示。奏,奏请。报,批示。④疾恶纠察:疾恨坏人,纠查案件。⑤刑免:判刑、免官;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
2.特进、光禄大夫强德( )
3.猛下车收德( )
4.与邓羌同志( )
二、翻译
1.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2.坚驰使赦之,不及。
三、根据文义,试对王猛、秦王坚作简要评价:、
王猛
秦王坚
参考答案
31.献曲求诗 宋神宗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是苏东坡生日,生日酒席摆在赤壁矶下。人们坐在高高的山峰上,可以低头看到树顶上的鹊巢。大家酒兴正浓的时候,江面上响起了笛声。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得音乐,他们对东坡说:“笛声很有新意,决不是一般的乐工。”派人去询问,原来进士李委听说是苏东坡的生日,专门作了一支南曲《鹤南飞》献给东坡。大家呼喊他,让他来到跟前,原来是个戴着青头巾、穿着紫色皮衣、腰间插了一支笛子的人。他吹奏完新曲,又畅快地吹了几个曲子,笛声嘹亮,就像要穿透云层崩裂山石一样,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李委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很好的纸,说:“我没有什么要求您的,如果能得到您的二首绝句就很满足了。”苏东坡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 一、酣(喝得痛快,酒兴正浓) 俗(一般、普通) 腰(腰间插着) 既(已经,以后)。 袖(从袖子里) 从(听从,答应) 二、1.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人,很懂音乐。2.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而纷纷醉倒。 三、抛砖引玉四、《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2.唐太宗论弓矢 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少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数十张,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给造弓的工匠看,却说‘都不是良材’,我问那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则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弓虽然强劲,但射出的箭不直。’我这才明白先前的分辨不精了。我凭弓箭平定天下,辨别它还不能详尽,何况天下的事务,能够都知道吗?”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多次召见,向他们询问民间的疾苦、朝政事务的得失。一、1.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2.从前 3.不正 4.事务 5.皇帝自称 箭二、l.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 2.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省值班休息,经常召见,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国家政事的得失。 三、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这段话说明唐太宗不但能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且善于触类旁通,从自己的不足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执政手段,这样他治天下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这也是形成唐代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吧。
33.王猛为京兆尹 秦王苻坚从河东回来,任命中央禁卫军营的将领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任命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之职。特进、光禄大夫强德是太后的弟弟。他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财物、子女,成为老百姓的患害。王猛刚一到任就把强德拘捕了,上报皇帝后不等批示,就已把他杀了,陈尸于市;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已来不及。王猛与邓羌志趣相投,疾恨坏人,纠查案件,没有什么顾虑,一个月左右,被杀掉、判刑、免官的权豪和贵戚有二十多人,朝廷震惊,邪恶的人连大气也不敢出,路上丢失的东西无人拾取,治安很好。苻坚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天下是有法治的!”
一、京城最高的地方官长 2.朝廷中一种特殊的官号. 3.初到任 4.志趣相同二、1.醉酒闹事、倚势横行,抢人家财物、子女,成为当地百姓的祸患。 2.苻坚派臣下快马传旨赦免,没有来得及。三、1.王猛不怕权贵,严格执法,是国家的重臣。 2.秦王坚在王猛严肃执法之后,叹道;“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他岂能无法,只是无必行之法,袒护亲属是“刑不上大夫”。
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三、成语 出自本文,比喻 。
原文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不然 (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 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 ,意义是 ,形容 。
参考答案
4.南辕北辙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5千里之马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一、1.派遣、差遣 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3.一年,周年
二、1.用 2.认为 3.因为 4.用来
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 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轻重倒置
★ 出师表教学设计
★ 时评类文章范文
★ 出师表教学课件
★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
【《存亡大计》高中文言文阅读题(共6篇)】相关文章:
《出师表》教案学案10套2023-05-17
课文《孟子》两章教学设计2022-09-30
《五十步笑百步》的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2022-09-28
探究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2024-03-06
《出师表》阅读题答案2023-02-04
陈涉世家教案2022-08-11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2022-09-08
出师表教案2023-09-03
《出师表》《容斋随笔》比较阅读答案2022-11-29
出师表 阅读及答案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