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并购整合中的薪酬公平问题分析(共8篇)由网友“知我意”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析企业并购整合中的薪酬公平问题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浅析企业并购整合中的薪酬公平问题分析
浅析企业并购整合中的薪酬公平问题分析
关键词:企业并购整合、组织公平、薪酬公平。
摘要:薪酬公平问题是影响企业并购整合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组织公平理论,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三个方面来阐述薪酬公平的内涵,并提出薪酬公平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企业并购整合态势及产生的薪酬公平问题
近些年来企业并购活动日趋活跃,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并购重组作为扩张发展之路。然而,尽管企业懂得通过并购来获取竟争优势,但是并购后的成功却并一定能够如期而至。企业常见的一个困境就是:员工的激励不足,满意度低,甚至消极怠工、跳槽等,而这些往往是“薪酬公平”问题所导致的。企业薪酬激励不公使得具有不同利益的员工之间出现矛盾,有时这种矛盾会激化,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冲击。经历了企业并购的组织,这种薪酬公平问题尤为突出,不同的企业文化、人员的变动、岗位的重新配置、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等等都使得员工更容易产生对薪酬公平的感知冲突。
二、薪酬公平的内容
1、薪酬分配公平。分配公平主要是指人们对分配结果的公平感受,亦称结果公平。员工将自己所获得的回报与个人投人的比率和他人进行比较,如果比率大致相等,则感到公平,如果发现自己的两者之比低于对方,则会产生抱怨或愤怒等消极情绪,并会采取一定的行动,如减少投人。企业并购中的薪酬整合与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薪酬公平体系的建设是人人关注的焦点,如果员工认为薪酬分配结果不公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工作积极性也将受到严重打击。
2、薪酬程序公平。程序公平关注的是决策程序或工具的公平性,关注的焦点从“决策的结果”转到了“决策的方式过程”。程序公平能够增加员工对薪酬分配结果的公平性感受。程序公平满足了并购企业中不同对象不同时间下的一致,代表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避免个人私利和偏见等因素下的不公平行为,通过程序的公平,可以抵消可能的分配不公平导致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3、薪酬互动公平。互动公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人际公平反映的是在执行程序或决定结果时,上司对待下属是否有礼貌、是否考虑到对方的尊严和是否尊重对方等。信息公平是指在程序执行过程或分配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解释。当企业的制度与运作方式发生变化时,员工会更依赖管理人员来解决问题、处理纠纷,管理人员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尊重员工价值和劳动成果,关心员工利益,向员工提供有关企业薪酬决策的信息,会有效增强员工的薪公平感知。
三、薪酬公平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
1、宣传合理的薪酬文化。“薪酬文化”,就是各种影响员工心理状态的贯穿企业薪酬管理整个过程的文化因素,是全体员工对企业薪酬分配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对薪酬公平的看法。由于员工个人对薪酬管理是否公平的理解五花八门,企业必须建立并宣传统一的薪酬文化,以使全体员工对薪酬公平有个统一的认识和标准,进而对员工心理进行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有不公平的现象,领导层应该广开言路,鼓励员工多提建议,这样自然容易在员工心中建立公平的价值观。
2。建立科学的岗位评价系统。岗位评价在薪酬设计中引人了理性分析方法,克服了不同岗位之间由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不同造成的价值对比障碍,使得岗位薪酬的制定可以处于同一标准之下,从而为克服其制定过程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奠定了基础,对保证员工程序公平有着重要作用。常见的岗位评价方法有:排列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配对比较法、市场定位法、评分法等,企业在实际中应选取和设计适当的方法,通过注意一些关键的事项和原则来避免评价的不准确性,根据各种工作岗位的相对价值大小来支付薪酬以实现公平。
3、制定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企业应建立一套与绩效考评相匹配的薪酬体系一一绩效工资制度,让员工的薪酬与业绩相挂钩,这才有利于企业薪酬激励公平性的实现。当用绩效考评决定一个员工的薪资水平时,其公平性体现在考评的合理性、利一学性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建立组织内的绩效考评体系时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考核对象,考核标准,考评者,绩效反馈。完成绩效评价过程后,对考评结果加以有效的利用和处理,并与员工的奖惩、薪酬挂钩,薪酬激励机制制度化,保证员工的薪酬与其对企业的贡献成正比,促进企业薪酬激励的公平性。
4、确定适当的薪酬水平。企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的发展阶段,制定合适的薪酬水平政策,体现薪酬的公平性,减少员工流失。在薪酬体系设计之初进行详细的薪酬市场调查,确定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在社会平均水平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薪酬水平。企业可能采取的薪酬策略就是以各类岗位的社会平均工资为基础,对供过求的人员可以采取低于或与社会平均水平持平的薪酬政策,而对紧缺人才采取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政策,从而留住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薪酬体系的激励性和吸引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5、构建透明的沟通机制。公开、透明和通过与员工的沟通交流确定的薪酬制度有助于员工对企业薪酬公平性的认同,薪酬系统的有效性也会相应提高。在执行决策时,管理者不能高高在上,应多走动管理,将正确的奖酬信息传达给其下属成员,倾听下属成员的意见,让他们有机会发表自己对薪酬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地反馈。有效的反馈机制,能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现象,避免猜疑与误解,在组织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
6、实施员工参与制度。挑选有代表性的员工和主管人员组成方案设计小组,与企业的薪酬专家。起开发激励性薪酬方案,一方面将普通员工的心声传达给主管人员和薪酬专家,一方面将必要的薪酬信息传递到员工中间。与没有员工参与的薪酬制度相比,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常更令人满意且能长期有效。事实证明,许多薪酬方案的失败不是因为方案本身不可行,而往往是在实施时忽略了员工的参与,特别是在新的薪酬方案推行中尤为如此。
篇2:浅析企业并购中的整合问题论文
一、并购整合的含义
在现代产权制度下,不同的企业拥有各自的产权和资源,一家企业要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或控制的资源就要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那么兼并收购即并购就是取得对其他企业控制权和其控制资源的一种投资行为。整合是指对已经拥有或将拥有的资源进行的重新配置,以确保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和利用。那么,并购整合就是指在取得对别的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过程中,使企业本身和被并购企业的资源要素有效配置利用,达到经济活动最优的过程。
二、并购整合的关键点
企业中的并购整合是较为复杂的一个过程。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并购研究结果显示,并购带来的实际效用或成果没有到预期,并购是不理想不成功的,并购要达到预期的效用取决于并购后期有效的并购整合,并购整合环节才是决定并购成败的关键。并购后的企业按既定的并购目标和战略开展经营,达到最优的经营过程,应该对并购的整合包括文化、人力资源、战略、品牌、财务加强关注和管理。
(一)企业文化的整合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文化,它引导着企业的活动和员工们价值观、信念和思维方式,塑造了企业特色的经营理念,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企业并购是一项对并购和被并购企业影响较大活动,这必然影响企业员工的原来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造成尤其是被合并企业员工的不适应,这是不同企业文化相互接纳融合的必然结果。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阐述过:要想成功的通过并购活动达到多元化经营,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共同的团结核心。因此,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整合。
企业并购中文化整合不仅要打破企业本身存在的文化形式,而且要吸收融合被并购企业文化模式。企业和被并购企业两种文化在冲突、认同、协调、整合的过程中达到有效统一,因此企业文化整合应该以原有企业文化为基础,通过对两种文化存在的差异分析,然后不断沟通协调,对两种文化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形成对并购的企业变化和发展有益的文化。文化整合过程要注意事前的新企业文化调研、分析,事中的新企业文化的沟通、推进和事后的企业文化的维护、评审和调整。
(二)企业人力资源的整合
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拥有资源中最具有能动性和潜力的。通过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研究显示:员工在工作情境中存在成就需要、亲和需要和权力需要三种重要的内在动机或需要,在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前提下,员工在工作中就会尽职尽责,发挥自己最大效用,给企业创造巨大财富。企业并购过程经常显现出“资合容易,人合难”的现象,但是人们仍然更多的关注市场、股权、资产、设备、业务等看得见的显性资源上,以这些资源作为并购的主要因素,忽视了那些可以运用指导显性资源发挥作用的无形资源即人力资源。
(三)企业品牌的整合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线,是连接顾客和消费者的桥梁。不同的企业都需要通过品牌的管理实现自身的生存和进一步的发展,品牌是企业的一种软实力。因此,对于并购后的品牌,品牌整合工作必须要重视和关注。并购中的品牌整合是对被并购企业拥有的'品牌与其原来拥有的品牌进行重新筛选整合,进而可以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品牌管理系统,达到优化品牌结构,提升企业拥有所有品牌的合理分布和使用,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品牌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采用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品牌模式,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关键。
并购中品牌的整合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重点发展全国市场还是区域市场,发展符合细分市场需求的产品品牌,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资源。品牌核心价值来源于消费者需求,是发展以特色和质量为主的高端产品还是以规模化和大众为出发点中低端产品品牌。从品牌整合管理的整体出发,品牌整合过程中选择对企业已经存在品牌进行保护还是替换。品牌整合要以企业实际情况作为基础,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清楚不同消费群体的实际需要,结合具体的市场需求,对那些不仅自身对品牌价值高,而且受到消费者普遍认可的品牌要予以重视好培养,不断提高它们的附加价值。
(四)企业战略的整合
不同企业在行业中有自己的定位和战略目标,并购是企业考虑自身的情况后的一种发展战略,被并购企业同样有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因此,企业并购的战略整合需要确定并购后公司的总体战略定位、目标愿景,然后可以分解为阶段性的战略目标,进而对于公司的业务组合以及业务流程提供方向性指导等。
并购中战略的整合要关注竞争战略的整合。竞争战略的目的是针对决定竞争的各种影响力而建立的一个长期可持续盈利和发展的战略。整合中要对变化后的新环境进行分析,同时对拥有的资源、目标市场及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制定阶段竞争战略计划并做好绩效评价。不同行业的并购还涉及业务战略的整合。业务战略的整合要对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要求,确定主要和次要业务,进而合理的分配各种资源,同时对每个业务已经具有的和将要培育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估,提出融合和发展的战略。
(五)企业财务的整合
不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和实际情况的考虑可能选择了不尽相同的财务组织机构和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神经系统,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因此,要从企业管理的整体角度考虑并购后企业的财务进行系统的整合问题。
企业并购财务组织机构整合是对企业存在的财务组织机构基础上与被并购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和调整后,使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与原体系的相互协调,使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组织机构与经营过程、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相适应。财务组织机构的整合要求明确部门和人员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并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使部门和人员更好从事工作。只有形成一个能够统一指挥和有效控制的各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财务组织系统,才能使并购后企业的各项经济资源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并购整合不仅涉及财务机构及人员的整合,而且包括财务制度的整合。财务制度能够对员工和部门的行为进行规范,财务制度的整合主要涉及的是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相关财务事项的业务处理流程和采用的一系列财务政策的选择。财务制度涵盖了财务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投融资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等,因此财务制度的整合也要关注这几个方面的不同。财务组织机构、财务人员和财务制度是公司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主要三方面,只有有效的对这三方面进行整合,才能有利于达到并购后企业的预期效用。
并购整合是一门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艺术,把并购后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各种资源实施有用的整合是并购成败的关键,是达到并购预期目标的必要环节。并购整合不仅仅是关键点的整合,因为各个关键点都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并购的整合更应该是一系列关键点构成的流程的集合。只有做好个关键点的整合工作,并把个关键点的人财物相互融合才能做好并购的整合,才能达到并购的扩大规模,建立核心竞争力并达到预期效用的目的。
篇3:企业并购整合中的协同效应
摘要:本文在有关管理协同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并购整合中协同效应产生的机理模型。从价值链活动的关联出发,研究了并购整合中有形资源的协同途径,讨论了无形资源的协同及整合中的协同成本问题,提出了并购整合中协同效应实现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并购 整合 协同效应 价值链
协同被认为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能产生协同效应的并购才是合理的,但在实践中真正的协同则很难实现。在实证研究中,尽管我们能够发现企业并购后的绩效增长,但是仍不能肯定增长的绩效一定来自于协同效应。如马克・赛罗沃认为,期望通过协同获得与收购成本相匹配的收益是非常困难的。波特(Michael E.Porter)认为,“协同的失败主要源于公司没有真正理解和正确实施它,而不是因为概念本身存在缺陷”。对并购中的协同效应的实现需要探索系统化的实施路径。
一、对管理协同的相关研究
安索夫(H.Igor Ansoff)最早将协同的概念引入管理领域,在多元化的公司里,协同效应指的是“使公司的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组织部分总和的效应”,在涉及到并购领域时,“它被认为是公司与被收购的企业之间匹配关系的理想状态,使得公司的整体业绩好于两个公司的业绩之和”。安索夫认为,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利益,如通过共用生产线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共用采购与销售队伍等,同时也可能来自于规模经济以外,如“经理协同”效应。安索夫对协同的界定具有一般意义,也是并购整合的主要目标。
1、对协同机会的来源与识别的有关研究
伊丹广之(Himyuki Itami)对协同效应进行了比较严格的界定,并把协同效应概念进一步细分为“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两部分。伊丹广之认为,互补效应主要是通过有形资产的共享来实现的,协同效应则主要通过隐形资产的共享来实现的。只有隐形资产才是公司持续竞争优势的不竭源泉,因为它是公司所独有的。在伊丹广之看来,协同是一种发挥资源最大效能的方法。
普拉哈拉德与多兹(C.K.Prahalad&Yves L.Doz)通过分析多元化跨国公司中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来源来发现协同利益,这种依存关系主要来源于纵向整合与技术、后勤、宗主国政府、分销与市场营销、公司形象等几个方面。罗莎贝丝・莫斯・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探讨了后创业型公司的协同效应,认为协同效应可能来源于行政管理和公司服务中的附加价值、公司的重组与业务精减以及多元化公司的业务协同等方面。一个新型的公司模式应该是寻求以更少的资源和更有效的组合实现协同效应。与坎特的工作类似,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和苏曼特拉・戈沙尔(Christopher Bartlett&Sumantra Ghoshal)探讨了跨国公司的协同效应创造,小约瑟夫・L.巴达拉科(Joseph L.Badaracco,Jr.)研究了联盟中的协同效应来源。除了业务本身的协同外,这些研究认为,文化的协同是协同效应的主要来源,而这类大型企业的协同效应的创造对公司经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协同机会的识别方面,克里斯托弗・J.克拉克和基尔瑞・布伦南(Christopher J.Clorke&Kriron Brennan)提出了四分类组合分析法,他们认为,可从公司的四类组合:产品组合、资源组合、客户组合以及技术组合等的联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识别潜在的协同机会。
波特在研究企业竞争优势时在企业价值链的层面上讨论了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他将其称为关联。波特通过对价值链上的关联分析,从微观的层面上揭示了协同效应的来源。
2、有关企业并购中协同效应的研究
运营方面的协同对结构调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马克・L.赛罗沃提出了动态协同效应的观点:协同效应应该是合并后的公司的整体效益的增长超过市场对目标公司及收购公司作为独立企业已有预期之和的部分。John A.Weber与Utpal M.Dholakia对并购的市场协同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市场的协同才是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他们认为,对并购的评估一般都是集中于对股票价值及财务指标的分析,但其重点应包括与市场协同及相关的方面,路径分析法(pathmod)是对核心业务领域进行微观市场分析的主要方法。
郭俊华对并购中知识资本协同的研究分析了并购中知识资本协同演化的规律,追求知识资本的协同是当今企业间并购最重要的动因之一。并购整合的价值是通过对象企业的资源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国内也有多人对并购中资源协同进行过研究,如周琳就应用复杂系统间的自组织理论建立了开放环境下资源协同过程的模型,通过定量化的分析来解释企业并购的起因和结果。但本文认为企业并购后的资源整合是企业管理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因此整合及协同效应产生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他组织过程,在企业内部,资源的种类与数量都没有多到聚集的程度,因而其产生自组织效应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运用自组织理论来定量化地分析这一过程并不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所以,对协同效应的定性分析更为有效。林祥从企业核心资产与核心能力两个维度来定义协同效应,核心资产的协同是为了实现协同效益,提高公司的整体价值;核心能力协同则是为了巩固或者提升核心资产的内在价值。这些研究说明,无论并购企业间业务的关联性如何、资源是否有互补性,协同效应总是存在的。
篇4:企业并购整合中的协同效应
根据前述协同效应的有关研究,本文认为,并购的协同效应来源于整合的过程,在这一复杂的系统演化过程中,参与企业的知识与能力是系统演化的序参量,而协同的过程则是自组织与他组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组织的力量则是来源于企业家和整个管理团队的远见卓识。由于结构调整是在整个行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的,调整和整合的过程希望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所以在这一过程中,管理团队有目的的整合行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过程的资源协同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资源的替代。资源的替代发生于并购企业间拥有相同或相似的资源,整合后的企业只使用其中的一部分即可完成原有的全部任务,从而实现成本的节约与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多余的资源则可进行重新配置。
(2)资源的互补。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对于另一个企业资源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或是在新企业某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两种资源同时投入其效能才能得以发挥,即一方资源的效率以另一方资源的使用为条件,此时资源的互补就发生了。资源互补常见于纵向整合的情形。
(3)资源的转移与共享机制。这是在整合过
程中对优势资源使用的一种方式,如企业的某一关键技术、某一企业享受的一种优惠政策、企业的资质、管理能力等,都可在企业整合过程中实现转移与共享,产生协同效应。
(4)资源冲突的消除机制。将不同企业的资源整合于一个新的企业,资源之间必然会存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现象,严重的冲突甚至会影响到新企业的有效运作。对有形资源而言,可能是由于某一企业的资源不能适应新企业的发展战略,从而成为闲置资源,对这一资源的使用则会耗费较多的投入。资源的冲突更常见于无形资源的整合过程,企业文化的差异、企业管理与运作模式的不同、人力资源的办事风格以及信息系统的差异等都会带来资源冲突,及早地发现并消除这种冲突是协同效应产生的重要条件。
(5)学习与创新机制。学习与创新机制主要产生于知识资源的协同过程,不同的资源拥有者通过共享、学习、互补、替代等多种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企业的知识系统处于一个有效的协同演化过程,在一定的内外环境下会产生新知识,从而形成资源的创新,这一机制比静态的资源重组协同具有更大的优势,也是结构调整中协同效应最重要的.来源。
并购整合中的协同效应产生过程可用图1进行定性描述。
二、基于价值链优化的协同效应分析
企业的并购整合是并购双方的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其协同效应则应体现于整合后新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因此我们选用价值链分析法作为并购整合协同效应的基本分析工具。波特用价值链理论解释了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他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其价值链之间的竞争。“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是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这意味着企业价值链上活动的效率决定了其整体的竞争优势。在并购整合过程中,如果能够在多条价值链上实现活动的共享或关联,则可大幅度地降低活动的成本,增强价值链的竞争优势,进行价值链上活动的共享与关联分析成为识别协同效应来源的基础。
1、波特对价值链中关联的认识
波特认为,价值链之间的各种关联可以成为协同效应的一个重要来源。他将业务单元之间的关联分为三种类型:有形关联、无形关联和竞争关联。这三种关联对竞争优势的影响都很重要,但并不互相排斥。所谓有形关联指的是由于共同的客户、渠道、技术和其他因素的存在使相关的业务单元之间的价值链的活动有可能共享。如果共享可以降低成本或者使其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化程度增加到足以超过共享成本的程度,那么有形关联就产生了竞争优势。无形关联通过基本技能或技巧在不同业务之间的传播产生竞争优势,尽管有些业务之间没有可共享的活动,但其基本的经营要素则可能相似,这使得产生于某一业务的技能或技巧能应用于相关的业务,从而在相关业务中赢得竞争优势。无形关联常常体现于企业在多个业务单元中采用同一竞争战略,这反映出在执行某一特定战略时的管理技巧。竞争性关联指的是由于多点竞争对手的存在,多元化公司必须将自己在多个行业中的业务连接成一个整体。虽然竞争关联并不依赖于有形或无形关联,但竞争关联常常与有形或无形关联是并存的,这是因为它们能为多角化经营提供基础。竞争关联使得发掘有形与无形关联更为重要,一家企业要么使自己的业务相匹配,实现竞争关联,要么面临竞争劣势。从波特的分析来看,前两种关联是竞争关联的基础,也是协同效应产生的基础。在此,我们分析并购整合中有形资源的协同效应。
2、并购整合中的价值链协同分析
价值链分析认为,一个业务单元可以与同一个企业内的其他业务单元共享任何价值活动,包括基础性和辅助性活动。在并购整合过程中,由于多家企业的整合,多条价值链就同时存在于一个企业之中,这为有形资源的协同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价值链的比较来发现这些共享的机会。图2所描述的就是价值链的横向比较,在并购整合过程中,有形资源的协同主要存在于:共享技术开发、共享采购、共享后勤、共享运营、共享市场营销等各项职能中。通过对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比较则可发现无形资源协同的来源。
价值链的横向比较可以帮我们发现并购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关键增值环节,及其支持这些增值的战略资源,以评价其可能存在的协同机会。综合考虑图1中所描述的五种资源协同机制则可实现并购对协同效应的预期。
对价值链上的比较,张秋生还提出了纵向比较,通过纵向比较可以实现企业产品价值链环节的重新组合,或是对某一关键环节实现替换,从而提高整条价值链的效率。价值链的纵向比较还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企业资源与能力的转移、扩散、吸收与融合,即实现双方价值链系统的相容性,形成消除冲突的机制。本文认为,价值链的纵向比较可以帮助整合企业发现潜在的协同机会,而横向比较是发现协同效应的基础,通过横向比较可识别活动的效率,这是进行价值链优化决策的标准。
3、基于无形资源的协同
在协同机制基础上的价值活动比较分析实现了并购企业间有形资源的优化与协同。从价值链理论来看,作为一个组织用来设计、生产、营销、交付与支持产品和服务的各种活动的集合,为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当剔除不产生价值增值的活动,而优化价值增值活动,从提高增值活动的效率着手提高整条价值链的竞争优势,因此,价值链本身就是一个协同的系统。在这个协同系统中,价值链间无形资源的协同具有重要价值。
企业无形资源的协同是指通过价值链间或价值链的活动之间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播产生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来源于价值链结点或整个价值链之间基本属性的相似性,主要有:相同的基本战略、相似的价值链模式、相近的客户或外部环境关系等。尽管有些价值系统中的有些资源不能共享,但业务单元的基本相似性意味着从一个业务单元中获得的技巧对另一个业务单元是有价值的。基于无形资源协同的战略并购就是从这一目的出发的,如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为搞活国有企业所发生的大量并购案例就是基于无形资源的协同的。优势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战略、畅销的产品、优秀的人力资源、成功的管理体系等等,通过将这些无形资源复制、传播到被兼并的企业中,在提升其价值链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三、协同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价值链上的价值创造活动间的各种形式的协同可能给企业带来利益,但同时也要产生成本,所以在并购整合过程中协同效应的产生还有一个基本的前提:由于活动的共享所产生的成本节约或差异化利益应大于为共享所支付的成本。
基于价值链的资源协同要求业务单位以某种方式修正它们原有的行为模式,这必定要发生成本。波特在分析价值活动共享时认为,共享价值活动的成本一般有三种:协调成本、妥协成本、刚性成本。协调成本指的是业务单元为实现共享必须在诸如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重点和解决问题矛盾等方面进行协调的成本,它取决于共享的类型。妥协成本指的是共享一个活动就要求这个活动按照某种一致的方式运作,而这种方式对所涉及的任何一个业务单元而言可能都不是最优的。刚性成本指的是共享可能带来的对竞争变化反应方面存在的潜在困难,以及可能增加的退出壁垒。共享一项活动可获得的竞争优势的大小与共享成本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其中的协调与妥协成本是必定要发生的,因此,确定成本与收益的大小是价值链上活动共享的关键。这些成本是在追求协同效应时产生的,在并购整合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在整合时也应加以评估。这一工作的困难在于,这些成本并不能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反映出来,有时对这些成本的界定也不是完全清晰的,所以要准确地评估这类成本并不现实。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在整合之前有效地识别这些成本的来源,在整合过程中进行系统化的控制。在评估这类成本时还应注意,这类在价值链层面发生的成本,在企业整合的层面也可能会发生。
四、结论
本文经分析认为,在并购企业的知识与能力的作用下,资源的替代与互补机制、转移与共享机制、冲突消除机制、学习与创新机制揭示了并购整合中协同效应的产生机理,通过对并购企业的价值链的关联分析可以实现并购预期的协同效应,应该注意的是,协同的产生过程是有成本的,应该综合地评价协同的成本与收益才可能实现预期的协同效应。
篇5:企业并购整合学习心得
听了崔凯老师的《企业并购实务》,老师从资本的游戏规则,并购程序与关键点,尽职调查的玄机,合同协议的关键点,如何进行企业估值,整合与重级:协同效应,全面的讲述的企业并购的理念、方法及实务操作。由于内容较多,这里不一一的复述。学习过程中我的一些个人感悟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业绩评估。不能只限于企业的经营情况,企业的获利能力。而更应该看中企业在所属行业的排名和地位。企业并购也好,扩张也好,可以拿出来的竟争的优势是你的行业地位,行业竟争力。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同样的两个家庭结构,父辈的实力也是相当,可两个不同的儿子,那就有很大的竟争力差异。
二、判断是否投资的关键点是评估企业的未来价值,而不是企业的现时报表、经营数据。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氛围,人文氛围。
三、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偏好也是很重要的判断依据。如企业是缴进型的、稳健型还是保守型的。更注重眼前的利益还是未来的发展。
四、中介机构的报告不能作为你的重要判断依据。我们在作收购判断时,不要指望中介机构能结出最终的答案。因为,中介机构很容易走进数据的误区,为统计数据而统计数据。作好并购评估,我们应该站在管理的角度深入解企业,站在管理的高度上判断企业价值。
五、产业价值的评估应该站在企业发展的“微笑线两端”上,也就是应该关注头端的创新、研发、设计和未端的营销、品牌和战略。目前,我们国内作的较好的有华为---技术(研发);美的—品牌;夏兴—资本(战略)。
六、关注即时现金流。我们每个月都出具报表和分析。报表出来了,我们就说这个那么努力怎么才这些一点成绩,分析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问题出在这里,如果在日常运作中能及时发现,第一时间作出调整等等。这种事后的统计,让我们身受其害,错失机会。即时关注现金流向,分析它,应该成为我们的重要的且每天都要做好的事情。
七、企业并购和作资本运作时,我们应该“广交朋友”,这跟人应该广交朋友一样,是企业打破资本运作困局的无限法宝。
篇6:企业并购整合学习心得
资本运营是指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的,将本企业的各类资本,不断地与其它企业、部门的资本进行流动与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重组,以达到本企业自有资本不断增加这一最终目的的运作行为。并购是企业的重大决策,并购并不是买卖产品,而是买卖公司。
在课堂上,崔老师用人生的婚姻作比喻形象生动地讲解了《企业并购与融资》一课。颇有收益的:
一、认识到企业并购能带来经营协同、技术协同及财务协同。
二、多数的企业家都有这样的想法:我的公司要上市,要做强做大。其实,企业并不一定要做大做强,要适可而止就好,即刚好就收。也就是说决定选择何种鞋子的根本要素是脚的大小,决定企业选择何种战略的根本要素是人的素质。每个企业都应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能力优势及环境优势,也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经营之路。
三、任何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都要取得文化上的重组和认同。对于企业而言,仅仅实现对目标企业的组织并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目标企业的战略、业务、制度、人力资源和文化等所有企业要素进行进一步的整合重组,最终形成双方的完全融合,并产生预期的效益,才算真正实现了并购的目标;并购是否真正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整合双方企业的人力资源。不成功的交易在整合期间就会露出端倪。根据第三方机构对并购失败案例的调查,有50%以上是因为缺乏或不重视对融资的有效整合,而其中85%以上又与人力资源于并购有关;有资料显示,企业并购后如果不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并购的第一年中,有47%的被并购企业高管人员将辞职,三年之内,将有72%的骨干员工最终选择离职。故企业是否并购真是慎之又慎。
四、值得深思的是:是否有钱有权就可以“君临天下”?一种落后文化或许可以用财富或武力从形式上“征服”一种先进文化,但最终的赢家却还是后者。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之所以屡遭败绩,根源就在于此。“百年老店”更是廖廖无几。这对所有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篇7:企业并购整合学习心得
一些企业在发生合并、分立之时,常常置自身的义务和职工的权利于不顾,借机推脱责任,草菅职工权益。如此,自然是引火烧身,当职工奋起维权,在法律面前,这些企业也不得不为自身的行为“买单”。
20 年1月小曼与A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劳动合同的期限是5年,但是,20 年10月,A公司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后A公司被B公司吸收合并。但是在公司合并之后,B公司强行变更小曼等人的劳动合同,致使他们的岗位、薪酬变化很大且毫无选择余地。
小曼等人怀疑公司这样的做法于法无据,于是想向律师咨询一下有关公司合并后,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问题。以及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云律师观点:
公司是劳动合同上的重要内容,它是劳动权利义务的履行主体之一。公司的变化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实体变化,一类是实体变化。
非实体变化是公司信息的变化,比如公司的名字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这些不会对公司实体产生什么影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所以,针对非实体变化,无需签署变更协议,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是继续有效的。
实体变化包括公司合并、分立。公司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共同组成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公司分立则指一个公司分成两个以上的公司。吸收合并是指公司接纳其他公司加入本公司,接纳方继续存在,加入方解散。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这说明通常情况下,原先签订的劳动合同可以继续履行,没有必要重新签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合并还是分立,如果原先签订劳动合同的公司在合并分立后会被注销,员工最好还是在公司被注销前签署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再与新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篇8:企业并购整合学习心得
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是指收购方获得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所有权、股权或经营控制权后,对企业资源要素进行整体系统性安排,使彼此资源更好的被利用,使并购后的企业按既定的并购目标和战略开展经营,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战略整合
所谓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企业并购后,并购企业要根据并购双方的具体情况和外部情况,将被并购企业纳入其自身发展规划后的战略安排或者说是对并购后的企业整体经营战略进行调整,以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或协同效应,这就是战略整合。
战略整合的重点就是要从并购后的企业所有业务中进行战略上的重新组合,找出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出发,构成企业长期主要盈利能力的、相对独立的经营领域的战略业务重组,围绕核心能力构筑和培育企业的战略性资产。
在战略整合管理过程中,需要识别出并购双方在独特的资源、技能和知识各要素之间的互补性。可以通过调整经营策略、组织现金流及进行资产置换等方式,将不具有战略性资产特征的要素剥离,对具有战略性资产特征的要素重组整合,当然,剥离是要以不影响战略性资产发挥作用为前提原则的。
战略整合成功的案例:一场双赢的并购―强生并购大宝
大宝在中国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化妆品品牌,它主要是面向低端化妆品市场,利润空间小,产品结构单一,虽然产品销量在国内护肤品企业中名列前茅,但在整个中国化妆品市场的份额并不高。2008年,美国强生出资23亿元购买了大宝全部股份,这次并购是一场双赢的并购,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战略整合成功。第一,大宝系列化妆品从1985诞生,经过多年的锤炼,是一个被众多客户认可、具有相当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优秀品牌,但在中国化妆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这次并购,大宝可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研发和管理等支持,可以继续提升品牌的形象。第二,美国强生在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综合占有率不高,其在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开拓和培育方面,远远落后于宝洁、联合利华等著名企业,通过和大宝并购可以快速改变其在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困境。第三,大宝产品定位低端,在二、三级及农村市场拥有良好的口碑,强生产品定位中高端,渠道网络集中在大中城市,正好形成渠道资源的互补融合。借助大宝,强生可以更迅速、更有效的开拓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 第四,并购后公司在战略上继续保留大宝品牌,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稳步上升。
二、管理整合
收购方实施一宗并购是否能实现并购前预估的潜在价值,除了取得对被并购方的控制权外,并购后的企业还需要步入正常的经营轨道,依赖持续的经营来创造持续的价值。这就要求将企业所有的理念、制度、组织、活动等归结在一个管理系统之下,发挥最大作用。
管理整合是指在企业并购后,系统全面思考影响管理效果的各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整体设计、系统规划、系统控制,以确保预期并购目标实现的过程。管理整合包括管理思想的整合、管理制度的整合及管理机制的整合。
三、人力资源整合
在企业并购整合过程的诸多困难中,人力资源整合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人才是立业之本,人员是企业的筋,伤筋则动骨,甚至会动企业的元气。所以,企业在并购后,要进行人力资源整合,要依据战略和管理的调整,引导企业内各成员的目标与企业目标朝同一方向靠近,使人力资源的使用达到最优配置。
当年惠普并购康柏,联手向IBM和戴尔发出挑战。单从战略角度看,是一种寻求市场竞争优势的明智之举,但在并购之后却优势难显,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整合之难。合并之初,康柏方面就对菲奥莉娜出任CEO心存不满。菲奥莉娜上任后大范围调整高管人员,就在她被解雇前夕,她还解除了包括惠普销售总监在内的三名高层官员的职务。惯用解雇利剑的她却终被解雇,这凸显出并购中人力资源的整合之痛。
并购整合的过程中企业要慎重决定管理层和员工的去留,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这有利于留住人才,达成预期并购目标。
四、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在并购整合中占据最核心的地位,许多研究表明,并购整合的最大障碍来自于一体化过程中不同企业文化冲突。文化整合就是企业并购后要将相异或矛盾的文化特质在相适应后形成一种和谐的、更具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体系。
文化整合首先要分析并找出双方企业文化上的异同点,找出文化整合的主要障碍,确立并购后企业文化发展的理想模式,在继承、沟通、融合的基础上创新企业文化。
2006年华润集团启动并购华源集团,2007年初华润就在华源内部开展一场“思想整风运动”――使其员工接受“行动学习”培训,通过这场头脑风暴使华源员工认识理解华润文化,为对接和融入华润做思想准备。这些文化层面的整合,打造了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鼓励华源中高层认真思考华源和华润的差距及改进措施,有利于实现双方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业务体制的对接,助推并购成功。
五、财务整合
财务整合,是指收购方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制度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统一管理和监控,使被并购企业按收购方的财务制度运营,最终达到对并购后企业经营、投资、融资等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管理和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具体包括对财务管理目标、会计人员及组织机构、会计政策及会计核算体系、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存量资产、资金流量、业绩评估考核体系的整合。财务整合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运用策略,刚柔并济。
并购整合是一门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艺术,把并购各方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是完成预定并购目标的必经之路。
企业并购整合学习心得
★ 会计学论文题目
★ 硕士论文选题攻略
★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企业并购整合中的薪酬公平问题分析(共8篇)】相关文章:
广播专业及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10-11
工商管理大专论文题目2022-07-16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2023-12-20
并购人力资源整合困境与建议的研究论文2022-09-03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2022-08-14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选题2023-10-29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推荐2023-09-12
财务管理论文选题2024-05-06
市场营销专业mba论文选题2023-03-02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