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译文及阅读训练(共8篇)由网友“二丙火”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对牛弹琴》译文及阅读训练,供大家阅读。
篇1:对牛弹琴文言文的译文
对牛弹琴文言文的译文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鸣:叫声;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二: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 ②不合其耳也( )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 )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①低头。②耳朵听。③鸣叫声,作名词。④摇摆。竖直。
(2)①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②凡事要看对象,否则徒劳无功。
篇2:对牛弹琴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对牛弹琴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篇3:对牛弹琴文言文阅读
对牛弹琴文言文阅读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作者简介】
牟融(?―79)字子优,东汉官员。北海安丘(今山东安丘西南)人。少时博学,以教授《大夏侯尚书》闻名州里。初任丰县令。永平五年(62年),经司徒范迁推荐,入京任司隶校尉。八年,代包成为大鸿胪。后历任大司农.司空等职。章帝即位,代赵患为太尉,与患共参录尚书事。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寓意】:
高雅的琴曲演奏得再出色,老牛也无动于衷,模仿蚊虻的叫声尽管不是高雅的曲调,但老牛却听得很认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对牛弹琴》是东汉学者牟融的代表作之一,选自《牟子理惑论》,讲述了战国时期公明仪为牛弹奏乐曲的故事。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
篇4:对牛弹琴阅读答案
初中《对牛弹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篇5:杨万里忧国阅读训练及译文
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 hè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jiàn):超越本分。⑦邸(d ǐ):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文言知识]说“见”。“见”是个多义词。一、指“看见”。这是古今相同的。二、指“召见”、“拜见”。如“秦王见韩非”、“韩非见秦王”。三、指“被”。上文“由此不见用”,意为由于这原因不被重用。四、指代“我”,如“见赠”,即赠送给我。五、同“现”。《敕勒川》:“风吹草低见牛羊。”
[阅读练习]
1.解释:①善 ②用事 ③属 ④恚 ⑤怏怏 ⑥遽 ⑦亟 ⑧社稷 ⑨言
2.翻译:①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②皆其柄国之日也
③专权无上
参考答案
1.①好②掌权③托④忿恨⑤心里不快⑥立刻⑦立刻⑧国家⑨字
2.①想搜罗四面八方的知名人士来辅助他;②都是韩※胄掌权的日子;③专权无视皇上。
二:
3、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4、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参考答案:
3、D
4、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
参考译文: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篇6:阅读训练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训练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甲科,知平遥县,诏举良吏,擢知乾州。(后)徙知凤翔府。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点河东路刑狱,按行潞州,折冤狱。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辩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 兼判吏部流内铨①。选补科格②繁长,主判不能悉阅,吏多受赇③。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尽乎?”曰:“尽矣。”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声动京师。改知审官院,其裁制如判铨时。
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来归,辅臣议厚馆之,以诘契丹阴事。谏官欧阳修亦请留三嘏,帝以问衍。衍曰:“中国主忠信,若自违誓约,纳叛亡,则不直在我。且三嘏为契丹近亲,而逋逃来归,”乃还三嘏。
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小人多不悦。庆历七年,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乃以太子少师致仕④。卒,年八十。谥正献。自作遗疏,其略曰:“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其谋身若此,尚足与谋国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富而轻财用,宜早建储副,以安人心。”语不及私。
(选自《宋史》)
[注]①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②科格:规章。③赇(qiú):贿赂。④致仕:官员退休。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笃:重视,专注
B.后徙知凤翔府。 知:主持、管理
C.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 函:用盒子装
D.铨事悉自予夺 悉:熟悉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杜衍忠心辅国、凛然有大臣气概的一组是( )
①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
②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
③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
④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
⑤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
⑥自作遗疏语不及私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衍受命巡察河东路狱讼,他巡视潞州,平反冤案,后来又为石州官员高继升辩诬,深得章献太后赏识。
B.杜衍在兼任吏部事务时,认真研读把握了官吏任命的各项条例,任免之事都自己裁决,断了诸吏徇私舞弊的路子。
C.杜衍与范仲淹为出兵黄河之事有争执,仲淹攻击杜衍,言辞激烈。因为范仲淹和父亲一起侍奉过杜衍,所以杜衍也不恼恨。
D. 杜衍认为治国当以诚信为本。当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投宋,诸大臣建议优厚的接纳他时,杜衍力排众议,终遣返三嘏。
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
译文:
⑵其谋身若此,尚足与谋国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
译文:
参考答案:
8.D 9.D 10.C
11.(1)章献太后派使者安抚淮南,使者回来后还未来得及汇报,章献太后就先问杜衍怎么样,使者把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报告给了太后。
(2)他为自身谋划尚且如此,还值得和此人谋划国家大事吗!接纳他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把他送回契丹。
【参考译文】
杜衍,字叫世昌,是越州山阴人。杜衍从小刻苦磨砺品行节操,尤其重视学习。被选拔为进士甲科,任平遥县县令,皇上下诏举荐良吏,被提拔为乾州知府。(后来)调任凤翔知府。在(他)被免去知府返回京城时,(凤翔、乾州)二府的百姓沿途迎候,说:“为什么夺去我们的好太守?”(后朝廷派杜衍)到河东路巡察刑狱,在巡行考察潞州时,判断冤案。高继升任石州知府,有人告发继升串通蕃族图谋叛乱,(高继升)被捕关在狱中,长时间不能定案。杜衍搞清楚高继升是受人诬陷,(为之纠正,并)把诬告者关押抵罪。宁化驻军将领审讯逼供,定人死罪,没有根据实情,杜衍审察后予以改正。章献太后派使者安抚淮南,使者回来后还未来得及汇报,章献太后就先问杜衍怎么样,使者把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报告给了太后,章献太后感叹道:“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我早就知道了。”
杜衍从政谨慎细密,不用严厉的'刑法督促属下,而下属、百姓还是敬畏他的清廉整肃。(后来杜衍)兼管吏部选授官职。(原先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繁杂冗长,主管官员不能尽阅,分管的下级官吏借机索要贿赂。杜衍上任之后,就让下属将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呈送上来,问下属:“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呈送上来了吗?”属下回答说:“全部呈送上来了。” 杜衍下功夫全部读完,全部掌握了吏部选授官职的规定。第二天,(杜衍)命令下属不必升堂,只在各自分管的部门听候命令,官吏任免的事情都由他自己裁决,从此吏部下属办事的官员再也无法徇私舞弊、卖官自肥。几个月后,杜衍的名声震动京城。(后来杜衍)调任到审官院,管理的办法和在吏部时一样。
契丹与元昊在黄河以北交战,参知政事范仲淹安抚河东,打算带兵防御。杜衍说:“二国刚刚交战,(敌方自顾不暇,)势必不会来侵犯我,我们不可随便出兵。”范仲淹在皇帝面前力争,诋毁(指责)杜衍,言辞很激烈。范仲曾经像对待父辈一样侍奉杜衍,杜衍并不因此记恨。契丹皇帝的女婿刘三嘏因逃避罪责来归顺(大宋),辅政大臣主张好好地招待收留他,借以了解契丹的内幕。谏官欧阳修也主张收留三嘏,皇帝就此征求杜衍的意见。杜衍说:“中国与邻国交往以诚信为根本,如果我们自己违背誓约,招降纳叛,那样我们就要背负理亏的责任。况且刘三嘏作为契丹皇帝的女婿,却逃离契丹来投归(大宋),他为自身谋划尚且如此,还值得和此人谋划国家大事吗!接纳他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把他送回(契丹)。” (皇帝最终听从了杜衍的意见,)把刘三嘏送回到契丹。< />杜衍喜好引荐贤士,而阻止投机钻营的小人,小人大都不喜欢他。庆历七年,杜衍刚七十岁,上表请求退休,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八十岁时去世。 去世前自立遗嘱,大体意思是:“不要因为长时间天下太平就忽视边防,不要因为国库充裕就挥霍浪费,应该早立储君,以安定人心。” 遗嘱(一点)不涉及自家私事。< />
篇7:《估价之友》译文及阅读训练
《估价之友》译文及阅读训练
某公之卒也,所积古器,寡妇孤儿不知其值,乞其友估之,友故高其价,使久不售,俟其窘极,乃以贱价取之。越二载,此友亦卒,所积古器,寡妇孤儿亦不知其价,复有所契之友效其故智,取之去。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乞其友估之(乞):请求
(2) 友故高其价 (故) :估价
(3) 效其故智 (故) :过去的,原来的
2.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受到什么教育?
做人一定要正直。
3.写出与原文中互相照应的句子:
(1)某公之卒也。 此有亦卒
(2)效其故智。友估高其价,使久不售。俟其窘急,乃以贱价取之。
越二载中的载的读音是_____。意思是____。
4.文中这些所谓的意气相投的朋友,是真正的好朋友吗?为什么?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 zai ,三声。意思是年。
2 不是真正的好朋友。因为在他死后,他的朋友以极低的价格从他的遗孀手中将他生前的古玩给买走,说明他的那些朋友都不真心的朋友,见利忘义。
译文
某位长者病故之后,生前所收藏的古器物,他的遗孀和儿子都不知道这批古器能值多少钱。便求死去丈夫的好友估估价格。那位好友故意抬高这批器物的价格,使得藏品一件都卖不出去。等到这家寡妇孤儿,生活贫困,实在没法活下去了,这人就用非常便宜的价格归为己有。过了二年,收购这批古器的契友也病故了,所收购的古器,他的`妻子和儿子也都不知道能够卖多少钱,同样有个好友仿效死去老朋友玩弄过的手法,以最低价得到了故友原先骗取的这批古器。
阅读答案:
1.所契之友:意气相投的好朋友。 2.俟:等到。 3.值:价值,价格。 4.取:得到。 5.卒:死。
6.乞:请求。 7.故:故意。(友故高其价)
8、载读第三声,意思是年
道理
1.做人一定要正直,否则总有一天,你会为你的不义付出代价。
2.有一些所谓的意气相投的朋友并不是真正的好友,要看清哪个是好哪个是坏,不要轻信别人。
篇8: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康熙戊寅,噶尔丹败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入朝,封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袭爵,自以青海、西藏旧皆为领土,思恢复先业。会世宗御极,乃于雍正癸卯叛。世宗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以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之。
昊人某,少无赖,好勇,被仇诬作太湖盗,逃塞外,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一日,见岳所乘,名马也,夜跳匿厩中,将牵其缰。未三鼓,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岳上下视,问:“行刺乎,盗马乎?”曰:“盗。”问:“白日阑入乎,夜逾墙乎?”日:“逾墙。”岳微瞠,若有所思。秣马讫,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衣卧。迟明,岳起,唤盗马人同往大将军府,岳先入,良久,开军门传呼曰:“岳将军从者某,赏守备衔,效力辕下。”岳旋出,上马顾日:“壮士努力,将相宁有种耶!”
及岳征西藏,某从行。天暮,岳立营门,谕日:“此行非征西藏也,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机不可失。”收珠宝一囊,金二饼,顾某日:“先遣汝召贼母来,贼所居穹庐,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入。贼营帐四,上有三红灯者,其母也,对面帐居罗卜藏,左右居丹津、红台吉二酋。珠宝与金将以为犒。此大事,汝好为之。”解腰下佩刀授之。
某受命出,天大雾,行三十余里,至贼网城。腾身入,帐烛荧然,母上座,二首侍侧,叱问:“何人?”某日:“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识顺逆,故遣奴来问好,囊宝贝奉赠,金二饼馈两台吉。”二人闻之,喜谢。吴乃诈日:“将军在十里外待阿娘,阿娘速往!”三人相顾犹豫,某解佩刀厉声日:“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其母日:“好蛮子,行矣。”上马,与二酋随十余骑,行不十里,岳来迎。须臾,前山火光起,夹道炮发,斩母与二酋回,入军营。次日,谍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逃准噶尔部落,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追奔一昼夜,士马饥渴。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遂追入崇山,歼贼二千。罗卜藏丹津穷窘无计,乃放平日所养野骡,使直奔岳军前。骡尾有焰上腾,诸军大惊骇,岳日:“此火牛故法耳,可一不可再。”乃命士卒各持长矛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清稗类钞》)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顶是
A.秣马讫,命随入室 讫:结束
B.岳旋出,上马顾日 旋:转身
C.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 天诛:朝廷的讨伐
D.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 解事:通情达理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A.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 遂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B.珠宝与金将以为犒 不赂者以赂者丧
C.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乃放平日所养野骡 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
3.以下6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岳钟琪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①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 ②岳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表卧。③解腰下佩刀授之。 ④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 ⑤岳命竿三头徇。 ⑥乃命士卒各持长矛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4.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达什巴图尔被清廷加封为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承袭爵位,却趁世宗刚刚登基之时,发动叛乱。
B.对盗马贼吴人某的任用,体现了岳钟琪的胸襟与远见;吴人某出色地完成任务,说明岳钟琪的用人之当。
C.征讨青海一役,岳钟琪巧妙利用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杀一儆百,震摄敌顽,取得胜利。D.“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的描写,使岳钟琪平定青海叛乱的故事具有了传奇色彩。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人。
②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③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参考答案:
1.B(旋:马上,立即)
2.A(A中两个“遂”皆译为“就”;B中前一个“以”是介词“把”,后一个是介词“因为”;C中前一个“则”,是“就”,后一个是“但是,却”,表转折;D中前一个“乃” 是“于是就”,后一个是“才”)
3.B(其中(①④明显不能体现岳钟琪的胆识与谋略,只是在直接陈述事实)
4.C(“巧妙利用了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错,原文“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应是罗卜藏丹津与其母、弟间的矛盾)
5.①外面有网绳结成的城墙,上面挂满了金铃,稍有触动就有人知道。不擅长跳越的人是不能进入的。
②岳钟琪令命用长竿挑叛贼的.三颗人头示众,其余三十三家台吉都震惊恐惧,乞求投降。
③骡子感到疼痛,都反身往回奔跑,罗卜藏丹津军阵一片大乱,于是就被歼灭了。
附:文言文翻译
康熙戊寅年间,噶尔丹被朝廷打败并死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接受朝廷辖制,被封为和硕亲王。他的儿子罗卜藏丹津承袭爵位,罗卜藏丹津自己认为青海、西藏过去都是他们的领地,企图恢复先人基业。正赶上世宗刚刚登上皇位,他就在雍正癸卯年发动叛乱。世宗命令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让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讨罗卜藏丹津。
吴地有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强横无礼,喜好勇力,被仇家诬陷为太湖盗,逃亡塞外,跟随蒙古健儿干盗窃马匹的勾当时间很久,于是自已也就非常喜爱马。一目,他看见岳钟琪骑的是一匹名马,于是就在夜里翻墙跳入藏匿于马厩中,准备盗走那匹马。不到三更天的时候,岳起床巡视,亲自喂马,某不能继续隐藏,被擒拿。岳上下打量他并问:“你是行刺的还是盗马的?”某回答说:“盗马的。”岳又问:“你是白天擅自闯入的还是夜里翻墙而入的?”回答说:“翻墙而入。”岳微微地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喂完马,岳命令他跟随进入房中,赐给他一杯酒喝,随后脱下衣服休息。天刚亮的时候,岳起床,招呼盗马人一同去大将军府,岳先进入大将军府,过了好久,有人打开军门高声传呼:“岳将军的随从某某,接受赏赐担任守备一职,应当效力于将军部下。”岳钟琪很快走了出来,上马回头对他说:“壮士好好努力吧,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
等到岳钟琪征讨西藏时,吴人某也从行。傍晚时,岳站在营门,下命令说:“这次出征并非征讨西藏,而是因为青海首领罗卜藏长入以来就应当要受稽朝廷的讨伐,昨天他的母亲和他的弟弟红台吉两个首领秘密来函乞求投降,机不可失。”于是拿出珠宝一袋,黄金二饼,回头对吴人某说:“先派你去把叛贼的母亲召来,叛贼所住的帐篷,外面有网绳结成的城墙,上面挂满了金铃,稍有触动就有人知道,不能善于逾越的人是不能进入的。叛贼营中有四顶帐篷,上面挂有三盏红灯的,是他们母亲的,对面的大帐中住着罗卜藏,左右的大帐分别住着丹津、红台吉二个敌首。珠宝和黄金将要作为对他们的犒赏。这是重大的事情,你要好好地去干呵。”解下腰中的佩刀交给了他。
某接受命令出营,天降大雾,走了三十余里,到了叛贼的网城。腾身越入,见大帐中灯烛明亮,叛贼母亲坐于上座,二个敌酋侍坐一旁,他们见了吴人某大声喝问:“什么人?”吴人某说:“年大将军认为阿娘通情达理,知道事情的顺逆,所以派奴才我来问好,带来宝贝奉赠阿娘黄,金二饼馈赠给两位台吉。”二人听说以后,非常高兴表示感谢。吴人某于是就骗他们说:“将军在十里外的地方等待阿娘,阿娘赶快去吧!”三人面面相觑有些犹豫,他解下腰中佩刀厉声说:“去就要快去,如果不去,我还要回去禀报将军。”他们的母亲说:“好一个蛮子(北方少数民族对当时南方人的称呼),我们一起走吧。”翻身上马,争二酋以及随行十余个骑兵同行,走了不到十里,岳来迎接。很快,前山火光起,两边山道的大炮击发,清军斩杀了叛贼母亲与二个敌首领回到军营。第二天,密探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经逃往准噶尔部落,岳钟琪令命用长竿挑叛贼的三颗人头示众,其余三十三家台吉都震惊恐惧,乞求投降。
有人说,岳钟琪兵至哈达河时,攻打守地的叛贼,追击奔跑一昼夜,士卒马匹饥渴,塞外严寒地冻(四处无水),这时,忽然见地上涌出泉眼流成溪流,万马欢腾饱饮一顿,于是能奋力追入大山之中,歼杀叛贼二千名。罗卜藏丹津陷入绝境无计可施。于是就放出平日所养的野骡,驱赶它们直奔岳军阵前。骡子尾巴上有火焰腾起,众军非常吃惊恐慌,岳说:“这是火牛阵的老办法罢了,只能用一次而不能角两次啊可。”于是命令士卒们各拿长矛向前直奔,又用强弩一百余把尽力射杀它们,骡子感到疼痛,都反身往回奔跑,罗卜藏丹津军阵一片大乱,于是就歼灭了他们。
★ 对牛弹琴文言文
【《对牛弹琴》译文及阅读训练(共8篇)】相关文章:
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2023-12-25
鼓盆而歌文言文翻译2023-02-01
蔡邕救琴的文言文2022-06-08
小升初一般考什么作文2023-07-21
小升初常考诗句有哪些2022-12-27
画蛇添足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2023-11-16
伯牙绝弦的原文及翻译2022-04-30
八年级上册《人琴俱亡》教案2023-04-02
截冠雄鸡志阅读答案2023-04-07
阮籍《咏怀其一》原文译文及赏析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