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时间:2023-08-18 07:29:2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体温的评估和护理(锦集7篇)由网友“小叮咚”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体温的评估和护理,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篇1: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一、异常体温

1.发热——因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而导致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发热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①低热为37.3℃~38℃;

②中度热为38.1℃~39.0℃;

③高热为39.1℃~41℃;

④超高热为41.0℃以上。

(2)发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体温上升期——特点为产热>散热,患者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无汗。体温上升方式有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和渐升(如伤寒)。

②高热持续期——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患者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加快。高热持续时间因疾病及治疗效果而异。

③退热期——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患者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退热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两种。体温下降时因大量出汗,易出现虚脱,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护士应注意观察。

(3)热型

①稽留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日差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

②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时间后,又再次升高,如此反复发作,见于疟疾。

③弛张热——体温高低不一,日差>1℃,最低温度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等。

④不规则热——体温在一日中的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

(4)体温过高患者的护理

2.体温过低——体温在35℃以下称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创危重患者。对体温过低患者的护理首先应提高室温,以24℃~26℃为宜,还可用热水袋保暖。

3.与体温相关的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①主要诊断依据:体温高于正常范围。

②次要诊断依据:皮肤发红、触之有热感、呼吸心跳加快、痉挛或惊厥。

③相关因素:暴露在热的环境中、剧烈活动、药物或麻醉、衣着不当、新陈代谢率增高、疾病或外伤、脱水、不能出汗等。

(2)体温过低

①主要诊断依据:体温在正常范围以下,皮肤发凉、苍白。

②次要诊断依据:毛细血管充盈减慢、甲床青紫、汗毛竖起。

③相关因素:暴露在低温环境中、患病或创伤、营养不良、衣着不当、药物引起的血管扩张、新陈代谢下降等。

二、测量体温的方法

1.口腔测量法

2.腋下测量法

3.直肠测量法

三、体温曲线的绘制:将所测体温绘于体温单上,用蓝铅笔绘制,符号为口温“●”,腋温“×”,肛温“⊙”,用蓝笔或用骨棒蘸蓝油印打印在体温单上。相邻两次符号用蓝线相连。降温半小时后所测得的温度,绘在降温前温度符号的同一纵格内,用红圈表示,以红虚线和降温前的温度符号相连。如体温和脉搏符号在体温单的同一点上,则在体温符号外绘一红圈。

四、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和检查法

1.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常用消毒液有:1%过氧乙酸、75%乙醇、20%碘伏、l%消毒灵。将体温计用后放人消毒液中浸泡30min,换另一容器后,再浸泡30min.浸泡时口表、肛表分开放置。

2.体温计的检查法:将体温计的水银甩至35℃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以下的温水内,3分钟后取出,读数相差上下0.2℃以上或水银柱有裂隙者,不能使用。

篇2: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护理评估部分

一、收集资料的目的

病人的健康资料是确立护理活动方向的依据。因此客观、完整地收集资料有利于护士准确地确立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计划,明确护理活动的方向。将评估贯穿于护理全过程,有利于收集病人的健康动态资料,指导护理计划的修改和补充。

二、资料的类型

1.主观资料——病人的主诉是病人对其所经历的感觉、思考的问题及担心的内容进行的描述。

2.客观资料——是护士通过观察、体检、借助诊断仪器和实验室检查等获得的资料。

三、资料的来源

1.病人:是健康资料的主要来源。

2.病人家属、抚养人及关系密切的朋友、同事等。

3.有关保健人员,如主治医师、营养师、心理医师等。

4.病案记录、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既往健康记录、儿童预防接种记录等。

5.体格检查所见。

6.医疗和护理的有关文献资料。

四、资料的内容

1.病人的一般资料——主要有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家庭住址、宗教信仰、联系人等。

2.现在健康状况——此次发病情况、住院目的、入院方式及医疗诊断等。

3.过去健康状况——既往患病史、家族病史、过敏史、住院史、手术史、婚育史等。

4.生活状况及自理程度——如饮食、睡眠或休息、排泄、清洁卫生、自理能力、活动方式等。

5.护理体检——包括身高、体重、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皮肤、口腔黏膜、四肢活动度、营养状况及心、肺、肝、肾的主要阳性体征。

6.心理状况——如性格特征、情绪状态、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康复信心、对护理的要求、希望达到的健康状态、应对能力等。

7.社会状况——工作环境、医疗保健待遇、经济状况、家属成员对病人患病的态度及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等。

8.近期的应激事件——如失业、丧偶、离婚、家人生病等。

五、收集资料的方法

1.观察:是护士运用感官或借助简单诊疗器械系统收集健康信息的方法。包括视觉观察、触觉观察、听觉观察、嗅觉观察

2.交谈:护士与病人沟通思想和治疗信息的有效方法。

(1)目的:有助于获得可靠、全面的病人健康资料;沟通感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向病人反馈有关病情、检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信息;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2)方式

①正式交谈:按护患双方预先拟定的计划进行的交谈。常用于病史采集。

②非正式交谈:在日常工作中与病人进行的随机交谈。此方式可使人感到轻松、自然,有助于护士了解病人的真实感受。

(3)交谈要点:交谈环境舒适、安静,有利于保护病人的隐私;向病人明示谈话的目的和所需的时间;抓住主题,引导交谈;注意倾听,及时反馈;语句表达清晰,语意明确,语速适当;谈毕小结。

3.查阅:在评估前及护理活动中,护士需要随时查阅病人的医疗病历、护理病历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

六、资料的组织及记录

1.组织——将收集的健康资料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并检查有无遗漏的过程。

2.记录

(1)及时记录。

(2)客观记录病人的叙述和临床所见。

(3)客观资料用可测量的词描述,主观资料记录病人原话。

(4)记录要简洁、清晰、准确使用医学术语。

篇3: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一、异常呼吸

1.频率改变

(1)呼吸增快:成人每分钟呼吸超过24次,称呼吸增快。见于高热、缺氧等患者。

(2)呼吸减慢:成人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称呼吸减慢。见于颅内疾病、安眠药中毒等。来源:

2.节律改变

(1)潮式呼吸(陈-施呼吸):是一种周期性呼吸异常,呼吸由浅慢逐渐加快加深,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然后暂停数秒钟(5~30s),有时可达30~40s,又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如潮水涨落,故称潮式呼吸。潮式呼吸是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的表现,见于呼吸中枢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

(2)间断呼吸(毕奥呼吸):为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间断呼吸是呼吸中枢兴奋性显著降低的表现,见于呼吸中枢衰竭患者。来源:

3.深浅度改变

(1)深度呼吸(库斯莫呼吸):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患者。

(2)浮浅呼吸:浅表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见于濒死患者。来源:

4.呼吸困难

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患者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并出现口唇和指(趾)甲床发绀、鼻翼煽动。根据临床表现可分:

(1)吸气性呼吸困难:见于上呼吸道梗阻时。吸气时间延长,出现三凹征。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的病人。

(2)呼气性呼吸困难:见于下呼吸道梗阻时。呼气时间延长。多见于哮喘患者。

(3)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和呼气均感费力,呼吸快而表浅。多见于肺部感染。来源:

二、测量呼吸的方法

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为转移其注意力,护士在测脉搏后手不离开诊脉部位,观察患者胸或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并注意节律及深度变化。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次数,计数1min.

篇4: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一、异常血压的观察

1.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

2.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41~159mmhg或舒张压91~94mmhg.

3.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

4.脉压变化——脉压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硬化等;脉压减少见于心包积液、主动脉瓣狭窄等。来源:

二、测量方法

(1)检查血压计。

(2)测量血压时患者须在安静状态下,运动后需休息30min,取坐位或卧位,露出一臂,衣袖卷至肩部,伸直肘部,手掌向上,坐位时使肱动脉平第4肋软骨,卧位时平腋中线,使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放平血压计,打开盒盖,开启汞槽开关。将袖带气袋中部对肘窝,袖带下线距肘窝2~3cm,平整无折地缠在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1指为宜。

(3)听诊器胸件紧贴肱动脉,关气门,充气到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再使汞柱升高30mmhg.缓慢放气(每秒钟下降4mmhg),听诊器出现的第一搏动音所指读数为收缩压,搏动音变弱或消失所指读数为舒张压。来源:

三、注意事项

(1)要防止血压计造成的测量误差,如水银不足可使测出血压偏低,因此应定期检查水银量。

(2)袖带太窄,需用较高的充气压力阻断动脉血流,使测得数值偏高。袖带过宽,使大段血管受压,增加血流阻力,测得的数值可偏低。缠袖带的松紧度应适宜,过紧使血管在未注气前已受压,使测得数值偏低,过松则使测得数值偏高。被测肢体位置过高,由于血液重力作用的影响,可使测得数值偏低,肢体过低,则测得数值偏高。重复测量血压,要驱净袖带内气体,使汞柱降至“0”点,稍待片刻再测,避免连续加压,使肢体循环受阻,影响测量数值。来源:

(3)对须密切观察血压者,做到定部位、定时间、定体位、定血压计,以保证测量值的相对准确。

(4)为偏瘫病人或肢体有外伤病人测量血压时应测健侧肢体。防止患侧血液循环障碍或肌张力降低不能真实反映病人血压情况。来源:

(5)测得的血压异常或听不清搏动时,需重新测量。此时需将袖带内气体驱尽,使汞柱降至零点,稍停片刻再测量。取其测量结果的最低值。

篇5: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一、异常脉搏

1.频率异常

(1)速脉: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见于发热、大出血等患者。

(2)缓脉: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每分钟低于60次,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

2.节律异常来源:

(1)间歇脉:在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为间歇脉。如每隔一个或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过早搏动,则前者称二联律,后者称三联律。多见于心脏病患者或洋地黄中毒者。正常人在过度疲劳、精神兴奋、体位改变时偶尔也会出现间歇脉。来源:

(2)绌脉(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快慢不一,强弱不等,极不规则。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患者。

3.强弱的改变

(1)当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小、动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脉搏强大有力,称洪脉,见于高热患者。

(2)当心输出量减少、动脉充盈度降低时,脉搏细弱无力,称丝脉,见于大出血、休克等患者。

4.紧张度异常

动脉硬化时管壁变硬失去弹性,呈迂曲状,诊脉时有紧张条索感,如按在琴弦上。来源:

二、测量脉搏的方法

凡浅表靠近骨骼的大动脉都可用以诊脉,常用桡动脉,其次是颞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诊脉前患者应安静,剧烈活动者休息20min后再测。一般病人测30s,将所测脉搏值乘2,即为脉率。对心脏病患者应测1min,必要时听心率。如发现脉搏短绌,应由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始”、“停”口令,计数1min.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

篇6: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输血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与症状评估:致热原引起。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l~2h内发生。出现发冷、寒战、体温可升高至39℃以上,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有的病人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症状。

(2)医护合作性问题:体温过高,与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污染,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有关;与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抗体有关。

(3)护理措施

1)暂停输血,给予生理盐水输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对症处理,病人发冷、寒战时给予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3)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退热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4)预防:严格管理血液保养液和输血用具,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

二、过敏反应

(1)原因与症状评估: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病人呈过敏体质;病人多次接受输血产生过敏性抗体,再次输血抗原、抗体作用产生过敏反应。

(2)医护合作性问题:过敏反应,与病人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同过敏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致敏有关;与献血员在献血前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使血液中含有致敏的物质有关。

(3)护理措施

1)根据过敏反应表现,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

2)出现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人,喉头水肿严重时可配合气管插管或切开手术,若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

3)根据医嘱给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或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4)预防: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采血前4h内不宜食用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用少量清淡的饮食。

三、溶血反应

(1)原因与症状评估: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溶血;输入异型血;rh因子系统不同引起溶血。前期头疼、四肢麻木、腰背剧疼、胸闷、黄疸、血红蛋白尿,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后期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可迅速死亡。溶血反应还可伴有出血倾向。

(2)医护合作性问题:与输入异型血、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溶血关;与rh因子血型不合有关。

(3)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与医生联系,并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2)维持静脉输液以备抢救时静脉给药。

3)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防止肾小管痉挛,保护肾脏。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处理,出现休克症状时,立即配合抢救休克。

5)预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核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采用变质血液。

四、大量输血后反应

(1)循环负荷过重同静脉输液反应。

(2)出血倾向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五、其他如空气栓塞、细菌污染反应

以及因输血传染的疾病(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及梅毒等)。严格把握采血、贮血和输血操作的各个环节,是预防输血反应的关键措施。

篇7: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排尿护理

一、正常排尿的观察

1.正常情况下,排尿受意识支配,无痛、无障碍、可自主随意进行。每次尿量200~400ml,24h尿量约l000~2000ml。

2.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比重1.015~1.025,ph为5~7,呈弱酸性,正常晨尿因尿素分解产生氨,故有氨臭味。

二、异常排尿的观察

1.次数和量:24h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少尿,见于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24h尿量少于looml称无尿或尿闭,见于严重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

2.颜色:红色或棕色为肉眼血尿;酱油色或浓茶色为血红蛋白尿;黄褐色为胆红素尿;白色浑浊为脓尿;乳白色为乳糜尿。

3.气味:新鲜尿有氨臭味提示有泌尿系感染;烂苹果味尿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

4.膀胱刺激症: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每次尿量少。

三、影响排尿活动的因素

1.年龄和性别

2.饮食与气候

3.排尿习惯的改变

4.治疗因素

5.心理因素

四、尿失禁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励,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3.设法接尿,对长期尿失禁病人给予留置导尿管、观察排尿反应。

4.健康教育

五、尿潴留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励。

2.提供排尿环境,用屏风遮挡,保护自尊。

3.调整体位和姿势,酌情扶卧床病人坐起排尿,并训练床上排尿。

4.热敷、按摩下腹部,以放松肌肉,促进排尿。

5.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让病人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

6.经上述处理无效时,根据医嘱采取导尿术。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无菌技术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各种注射法分论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护理模式部分

初级护师考试的考试介绍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晨晚间护理

初级护士工作总结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排尿护理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年度初级护师工作总结

初级护师复习计划具体有哪些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体温的评估和护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体温的评估和护理(锦集7篇)】相关文章: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总结2022-07-30

初级护士资格考试题纲2023-11-07

初级造价员资格考试题2023-11-23

初级护师资格考试题2022-12-09

版护理学专业初级(士)模拟试卷2(专业实践能力)2023-10-01

一期褥疮护理记录范文2023-03-24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2022-05-05

护理实习生带教计划2023-12-18

大学生防艾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2023-08-28

医护人员年度工作总结2023-02-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