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各种注射法分论(共10篇)由网友“驾势堂”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各种注射法分论,希望大家喜欢!
篇1: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各种注射法分论
一、皮内注射法(id)
(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骤。
(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来源:
二、皮下注射法(h)
(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2)目的: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
(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来源: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
(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篇2: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绪论部分
一、护理学的性质:护理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应用科学。
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基本概念是组成护理的组织纲要,即宗旨。
1.人——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服务的。人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统一体。
2.环境——外环境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居住条件、空气、目光、树木、水等。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交往、风俗习惯以及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制度等。内环境指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3.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4.护理——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是指护士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使人与环境保持平衡,达到使每个人均获得保持和恢复健康的最佳状态。
人、环境、健康、护理的关系是护理对象(人、家庭、社区)存在于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互为影响。护理作用于护理对象和环境,通过护理活动为护理对象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帮助护理对象适应环境,从而促进由疾病向健康转化,以达到最佳健康状态。
三、整体护理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概念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全身心整体护理。可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1.从单纯照顾病人的生活和疾病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
2.护理服务对象不只是病人,还应包括健康人,即不只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还包括健康人的预防和保健工作。
3.护理服务于人的生命全过程。从生到死,从出生到衰老,各个阶段都需要护理。
4.护理不但服务于个体,还要面向社会,并注意保持人与环境间的平衡。护理必须将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机体对待,并且还要重视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篇3: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护理支持性理论部分
一、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1.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1)人的基本需要层次: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纳为五个层次,按先后次序,由低到高依次为:
①生理的需要:个体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食物等。
②安全的需要:个体需要有保障、受保护、有安全感、生活稳定。
③爱与归属的需要:个体渴望归属于某一群体,希望爱与被爱,与他人友好相处。
④尊重的需要:有自尊、被尊重和尊重他人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体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2)各需要层次间的关系:先必须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再考虑较高层次的需要。随需要层次的上移,各种需要满足的意义越具有个体差异性。各需要层次间可相互影响。个体的基本需要满足程度和健康状况成正比。
(3)影响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因素:主要有生理障碍、心理障碍、认知障碍和知识缺乏、环境障碍、社会障碍、个人障碍、文化障碍等。
2.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1)帮助护士识别病人未满足的需要,即确定需解决的护理问题。病人常出现的未满足的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与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2)使护士更好地理解病人,预测其尚未表达的需要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3)使护士按基本需要的层次,判断问题的轻、重、缓、急,以确定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护士满足病人需要由先至后的顺序依次为:生理的、安全的、爱与归属的、自尊与被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4)护士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满足病人的需要,即对完全无法自行满足基本需要的病人,直接帮助病人满足需要;对只能部分自行满足基本需要的病人,协助其发挥最大潜能满足需要,使病人达到最佳独立状态;通过健康宣教、咨询、指导等方法,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发生。
(5)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是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
二、压力一适应理论:压力是机体对来自环境的各种不同刺激所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
1.压力源——指产生压力刺激的来源。
2.压力反应
(1)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需氧量增加、免疫反应下降、胃肠蠕动减弱、肌肉张力增加、括约肌失去控制等。
(2)心理反应
①积极心理反应:指能采取适当对策,如改变对压力源的认识和采取积极的行动,从而稳定情绪。
②消极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情绪低落、认识功能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中断、自我评价能力降低、自卑及行为变化(大量饮酒、吸烟)等。这种心理反应又会作为一种刺激作用于大脑,从而导致机体压力反应的加强和延长。
篇4: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冷疗法部分
一、目的
(1)控制炎症扩散和化脓
(2)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
(3)减轻疼痛
(4)降温
二、影响因素
(1)冷效应和用冷面积成正比,高热病人降温宜选用全身用冷或大动脉部位用冷,局部出血者应在局部置冰袋。
(2)用冷时间一般为10~30min,时间过长可引起不良反应。
三、禁忌证
1.组织破损及慢性炎症——用冷使毛细血管收缩,血流减少,组织营养不良,影响伤口愈合及炎症吸收。
2.局部血液循环明显不良——防止用冷后因循环障碍而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变性坏死。
3.下列部位禁用冷疗——枕后、耳廓、阴囊(防止冻伤)、心前区(防止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心律失常)、腹部(防止腹泻)、足底(防止引起冠状动脉收缩)。
四、操作程序
1.评估病人
(1)评估病人病情是否能应用冷疗法,有禁忌者不能应用。
(2)明确冷疗的目的、确定用冷的方式、部位和时间。
(3)评估病人对冷疗法的心理反应和合作程度。
2.环境准备
3.局部用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方法
①冰袋
②冰槽与冰帽
(2)注意事项
①冰块融化后,应及时更换。
②注意观察用冷部位的血液循环状况,如出现皮肤苍白、青紫或麻木立即停止用冷。
③如为降温,使用30min后需测体温,当体温降至39℃以下时,可取下冰袋。
五、全身用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方法
①乙醇擦浴
②温水擦浴
(2)注意事项
①乙醇温度应接近体温,避免过冷的刺激使大脑皮质更加兴奋,横纹肌收缩,致使体温继续上升。
②拭浴时以拍拭方式进行,不用摩擦方式,以免生热。腋下、腹股沟、胭窝等大血管处应多停留以利散热。
③禁擦后颈、胸前、腹部和足底,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④擦浴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如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
篇5: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护理模式部分
一、奥瑞姆的自理模式:奥瑞姆(d.e.orem)的自理模式也称自我照顾模式,强调自理的概念,认为自我照顾的需要是护理重点。
1.奥瑞姆对四个基本概念的阐述
(1)人:整体的人应具有躯体的、心理的、人际间的和社会的功能,并有能力通过学习来达到自我照顾。
(2)健康:奥瑞姆认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心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健康有不同的状态,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3)环境:即人以外的所有因素。个体生活在社会中希望能够自我管理,并对自己及其依赖者的健康负责。对不能满足自理需要的个体,社会则应提供帮助。
(4)护理:克服或预防自理缺陷发生和发展的活动,并为自理需求不能满足的个体提供帮助。个体的健康状况及自我照顾的能力决定其对护理需求的多少。
2.奥瑞姆自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1)自理结构:自理是指个体为维持生命和健康而需要自己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是按一定形式、连续进行的。自理活动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行为,其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个体的健康。个体的年龄、健康状况、学习能力会影响其自理能力。同时个体所处的外界环境,如社会和家庭因素会对其自理活动产生影响。
人的自理需求包括:
①一般的自理需求:主要包括对空气、水、食物,排泄,维持活动与休息平衡,维持独处与社交平衡,预防有害因素,努力被群体认同等六方面需求。
②发展的自理需求:包括不同时期特殊的需求,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不利时、预防和处理不利情况的需求两方面。
③健康不佳时的自理需求:可由疾病或医源性因素引起。
(2)自理缺陷结构
①治疗性自理需求:即某一个体目前正面临的自理需求。
②自理力:个体完成自理活动的能力。
③自理缺陷:个体自理能力不能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当个体出现自理缺陷时就需要护理的帮助。
(3)护理系统结构:奥瑞姆依据个体自理缺陷的程度设计了三种护理补偿系统:
①全补偿系统:病人完全没有自理能力,需要护理给予全面帮助,满足其所有的基本需要。
②部分补偿系统:病人自理能力部分缺陷,需护理给予适当帮助。护士和病人均需参与自理活动。护士一方面帮助补偿病人的自理缺陷,另一方面需发挥病人的主动性,帮助其提高自理能力。
③支持教育系统:当病人通过学习后才能具备完成某些自理活动的能力时,护士需为病人提供教育、支持、帮助,以促进病人自理能力的提高。
二、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纽曼(b.neuman)的保健系统模式,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模式,认为个体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重点强调人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个体对于环境中应激原的反应。
篇6: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护理诊断部分
一、护理诊断的概念:是有关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目标(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
二、护理诊断的组成
1.名称是对护理对象的健康状态或疾病反应的概括性描述。
(1)现存的:健康资料显示目前存在的健康问题。
(2)潜在的:健康资料显示有危害护理对象的因素存在,不采取护理措施将会发生的问题。陈述形式为:“有……危险”.
(3)可能的:有可疑的因素存在,但缺乏有力的资料支持,或有关原因不明。陈述形式为:“有……可能”.
(4)健康的:是对个体、家庭或社区具有向更高健康水平发展潜能的描述。陈述方式为:“潜在的……增强”,“执行……有效”.
2.定义:是对护理诊断名称的一种清晰、正确的描述。
3.依据:是做出护理诊断的临床判断标准,通常是相关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病史。
(1)主要依据:做出特定诊断必须具备的症状或体征。
(2)次要依据:做出特定诊断可能存在的症状或体征。
4.相关因素:是使护理诊断成立和维持的原因或情景。
三、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1.三部陈述法——护理诊断名称(p)+相关因素(e)+临床表现(s);多用于现存的护理诊断。
2.二部陈述法——护理诊断名称(p)+相关因素(e);用于“有……危险”的护理诊断。
3.一部陈述法——护理诊断名称(p);用于健康的护理诊断。
四、书写护理诊断注意事项
1.一个护理诊断只针对一个健康问题。
2.护理诊断须采用规范的名称。
3.护理诊断陈述的健康问题必须是护理措施能够解决的。
4.相关因素是制定护理措施的依据,因此必须准确,陈述使用“与……有关”.若无法确定相关因素时可写“与未知因素有关”.
5.确立知识缺乏的诊断,可陈述“知识缺乏:缺乏……方面的知识”.
五、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医生和护士共同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属于合作性问题。多指由于脏器的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的潜在并发症。陈述方法为:“潜在并发症:……”.
六、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1.研究的对象不同——前者是对个体、家庭或社区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反应的判断;后者是对个体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判断。
2.描述的内容不同——前者的描述随病人的反应变化而变化;后者在病程中保持不变。
3.决策者不同——前者是护理人员,后者是医疗人员。
4.职责范围不同——前者属于护理职责范围内,后者属于医疗职责范围内。
篇7: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护理评估部分
一、收集资料的目的
病人的健康资料是确立护理活动方向的依据。因此客观、完整地收集资料有利于护士准确地确立护理诊断和制定护理计划,明确护理活动的方向。将评估贯穿于护理全过程,有利于收集病人的健康动态资料,指导护理计划的修改和补充。
二、资料的类型
1.主观资料——病人的主诉是病人对其所经历的感觉、思考的问题及担心的内容进行的描述。
2.客观资料——是护士通过观察、体检、借助诊断仪器和实验室检查等获得的资料。
三、资料的来源
1.病人:是健康资料的主要来源。
2.病人家属、抚养人及关系密切的朋友、同事等。
3.有关保健人员,如主治医师、营养师、心理医师等。
4.病案记录、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既往健康记录、儿童预防接种记录等。
5.体格检查所见。
6.医疗和护理的有关文献资料。
四、资料的内容
1.病人的一般资料——主要有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家庭住址、宗教信仰、联系人等。
2.现在健康状况——此次发病情况、住院目的、入院方式及医疗诊断等。
3.过去健康状况——既往患病史、家族病史、过敏史、住院史、手术史、婚育史等。
4.生活状况及自理程度——如饮食、睡眠或休息、排泄、清洁卫生、自理能力、活动方式等。
5.护理体检——包括身高、体重、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皮肤、口腔黏膜、四肢活动度、营养状况及心、肺、肝、肾的主要阳性体征。
6.心理状况——如性格特征、情绪状态、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康复信心、对护理的要求、希望达到的健康状态、应对能力等。
7.社会状况——工作环境、医疗保健待遇、经济状况、家属成员对病人患病的态度及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等。
8.近期的应激事件——如失业、丧偶、离婚、家人生病等。
五、收集资料的方法
1.观察:是护士运用感官或借助简单诊疗器械系统收集健康信息的方法。包括视觉观察、触觉观察、听觉观察、嗅觉观察
2.交谈:护士与病人沟通思想和治疗信息的有效方法。
(1)目的:有助于获得可靠、全面的病人健康资料;沟通感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向病人反馈有关病情、检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信息;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2)方式
①正式交谈:按护患双方预先拟定的计划进行的交谈。常用于病史采集。
②非正式交谈:在日常工作中与病人进行的随机交谈。此方式可使人感到轻松、自然,有助于护士了解病人的真实感受。
(3)交谈要点:交谈环境舒适、安静,有利于保护病人的隐私;向病人明示谈话的目的和所需的时间;抓住主题,引导交谈;注意倾听,及时反馈;语句表达清晰,语意明确,语速适当;谈毕小结。
3.查阅:在评估前及护理活动中,护士需要随时查阅病人的医疗病历、护理病历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
六、资料的组织及记录
1.组织——将收集的健康资料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并检查有无遗漏的过程。
2.记录
(1)及时记录。
(2)客观记录病人的叙述和临床所见。
(3)客观资料用可测量的词描述,主观资料记录病人原话。
(4)记录要简洁、清晰、准确使用医学术语。
篇8: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护理计划部分
一、排列优先顺序:根据健康问题的轻、重、缓、急,将多个护理诊断按紧迫性的次序进行排列。
1.首优问题——威胁病人生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去解决的问题排在首位。多是有关生命体征方面的问题。
2.中优问题——虽不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但也能导致身体上的不健康或情绪上变化的问题。
3.次优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可稍后解决的问题。
二、制定预期目标:护理预期目标是经过护理活动期望病人达到的健康状态。
1.分类:护理预期目标分两类,7天内可实现的目标叫短期目标,需较长时间才能实现的目标叫长期目标。
2.陈述:护理预期目标的陈述有5个部分:主语、谓语、行为标准、条件状语和评价时间。主语是护理对象时,可以省略。
3.注意事项
(1)目标的主语是病人或病人身体的一部分。
(2)陈述要简单明了,切实可行。
(3)目标要可观察和可测量。
(4)潜在并发症的目标重点放在监测其发生或发展及配合抢救上。
三、制定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是护士为帮助病人达到预定目标所需采取的具体方法。通常围绕导致病人健康问题的原因制定护理措施,因此制定措施是一个决策的过程。
1.内容:包括7个方面即协助病人完成生活料理;治疗性的措施;危险问题的预防;病情及心理活动的观察;健康教育与咨询;提供的心理支持;制定出院计划。
2.制定措施参考的因素
(1)病人的具体情况。
(2)护理人员的构成情况。
(3)医院设施、设备等。
3.注意事项:护理措施应具体、可以执行;注意个体化;与医疗措施相一致。
4.护理计划成文:将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等按一定格式书写成文,构成护理计划。
篇9: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热疗法部分
一、目的
(1)促进浅表炎症的消散和局限
(2)减轻深部组织充血来源:
(3)缓解疼痛
(4)保暖
二、影响因素
(1)湿热疗效比干热强。因水是热的极佳导体,比空气导热能力强且渗透力大,可达深层组织。
(2)用热时间一般为10~30min,时间过长易引起不良反应。来源:
(3)用热温度,干热50℃~70℃,湿热40℃~60℃,应以病人的耐受性而定。此外,环境温度也影响用热温度和用热效果。
(4)热效应与用热面积成正比。
(5)昏迷、瘫痪、循环不良的病人,其局部感觉障碍,对热的敏雌,应防止烫伤。
三、禁忌证
1.急腹症未明确诊断前——以防用热后缓解疼痛,掩盖病情而贻误诊断和治疗。
2.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时——因该处血管分布丰富,且与颅内海绵窦相通,用热后血流加快,细菌及毒素进入血循环,促进炎症扩散,造成颅内感染。
3.各种脏器内出血——因用热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血管的通透性而加重出血。
4.软组织挫伤、扭伤早期(24~48h)——以防用热后血流加快而加重皮下出血、肿胀、疼痛。
四、操作程序
1.评估病人
(1)评估病人病情是否能应用热疗法,有禁忌者不能应用。
(2)明确热疗的目的、部位,确定用热的方式、时间、温度和面积等。来源:
(3)充分考虑病人对温度的敏感性,对于昏迷、瘫痪、循环不良的病人应防止烫伤;而对于长期受同一温度刺激的病人,应考虑其对热的敏感性的降低。
(4)评估病人对热疗的心理反应和合作程度。
2.环境准备病房的温度应适宜,对于需要暴露身体的病人,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保护其自尊。热源应安全放置,防止烫伤的发生。
3.操作方法来源:
(1)干热法
1)热水袋
2)红外线灯
(2)湿热法
1)湿热敷
2)热水坐浴
3)局部浸泡
五、注意事项
1.注意用热安全,防止烫伤发生,做好交接班。
2.观察病情变化,重视病人主诉,注意用热局部及全身反应。
3.对伤口进行热疗时应按无菌技术操作处理伤口。
篇10: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医院饮食
一、基本饮食
1.普通饮食——适用于消化功能正常、病情较轻或疾病恢复期的病人。l日3餐。
2.软质饮食——适用于老幼病人、口腔疾患或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1日3~4餐。
3.半流质饮食——适用于发热、消化道疾患、咀嚼不便、手术后病人。1日5~6餐。
4.流质饮食——适用于高热、口腔疾患、各种大手术后、急性消化道疾病、危重及全身衰竭的患者。l日6~7餐。
二、治疗饮食
1.高热量膳食——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热、烧伤病人及产妇等。每日供给的总热量为l2552kj(3000kcal)。
2.高蛋白质饮食——用于长期消耗性疾病、严重贫血、烧伤、肾病综合征、大手术后等病人。蛋白质供给量每日每千克体重1.5~2g,成人每日蛋白质总量为90~120g.
3.低蛋白饮食——用于急性肾炎、尿毒症、肝昏迷的病人。成人每日蛋白质总量不超过40g.
4.低脂肪饮食——适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肝胆胰腺疾病、肥胖症及腹泻病人。每日脂肪用量不超过40g.
5.低盐饮食——用于心脏病、急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重度高血压等病人。每日可用食盐不超过2g(含钠0.8g),但不包括食物内自然存在的氯化钠。
6.无盐低钠饮食——适用范围同低盐饮食,但水肿较重者。无盐饮食除食物内自然含钠量外,不放食盐烹调。低钠饮食,除无盐外还要控制摄取的食物中自然存在的含钠量(控制在0.5g/d),禁用咸制品含碱食品及含钠的食物和药物。
7.少渣饮食——适用于伤寒、肠炎、腹泻、食管静脉曲张等病人。要求膳食纤维含量少,且少油,可食蛋类、嫩豆腐等。
8.高膳食纤维饮食——适用于便秘、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人。可选择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
9.低胆固醇饮食——适用于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等病人。膳食中胆固醇含量应在300mg/d以下,食物中少用动物内脏、饱和脂肪、蛋黄、脑、鱼子等。
三、试验饮食
1.潜血试验饮食——协助诊断胃肠道有无出血,可做大便潜血试验。
2.胆囊造影饮食——适用于x线或b超进行胆囊检查的病人。
3.忌碘饮食——适用于甲状腺吸l31碘测定及用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
★ 护理学毕业论文
★ 胃镜室个人总结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各种注射法分论(共10篇)】相关文章: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晨晚间护理2024-05-01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清洁、消毒和灭菌2022-12-05
医师三基培训总结2023-02-12
本科护理学毕业论文2023-03-13
初级护士考试《护理学基础》辅导:排尿护理2023-12-24
初级护师资格考试题2022-12-09
护士赴香港医院进修的学习总结2022-05-07
初级护师考试的考试介绍2023-10-31
护理实习生带教计划2023-12-18
护理人员学习培训计划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