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散文(共12篇)由网友“御茶ノ水地主”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国学经典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国学经典散文读后感
最近,我们都在学习国学。我也读了一本书名叫《国学经典》。读完了这本书,我不由得发出一些感叹。
这本书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个部分。第一单元主要讲的是节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是呀,这句话用于我们现在是再适合不过了。当我把第一单元读完时,我想到了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一次,我在洗碗时,把水开得很大,妈妈看见了,提醒我说:“把水开小一点吧,一吨水可要好几块钱呢!”爸爸也在一旁也说:“节约钱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要节约水资源。”我听了,惭愧不已,连忙关小了自来水。
节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它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用心,我们就会想出节约的好办法。你瞧,这是我和姐姐想出来的:
1、将用剩的小块肥皂收集起来,做成了大块肥皂。
2、把雨水收集起来,用来浇花。
3、把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合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新本子。
4、把洗完脸的水用来冲马桶。
怎么样?这些节约的办法你用过吗?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篇2:国学经典散文读后感
第二单元主要讲的是强自信。“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选自于,《孝经。圣治章》。意思是: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为尊贵。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没有发挥出来罢了。我就把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发挥出来了:
1、我把字写得很好。
2、我的作文常被老师称赞。
3、我的舞蹈跳得很不错哦,还获得了证书。
4、我很守时,上学,集会从不迟到。
瞧!我的优点和特长很多吧!相信你也一定有很多优点和特长,赶紧发挥出来吧!
第三单元主要讲的是智慧。“知者创物”。这是《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由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下面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贺龙同志在紧要关头让战士们扔掉草帽,使敌军自相残杀。包公运用智慧,使用了计谋,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还有许多的例子……就不一一说明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篇3:适合国学朗诵的散文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长江、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她们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从小就该懂得传承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们讲中国话、写中国字,做中国事,将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我们有50的文明史,这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
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常常会有被人忽略掉的文明。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我们应该积极地投入到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中。
还记得《弟子规》吗?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化。从小时候起,就开始学习《弟子规》,《弟子规》里面都是古人的圣言,这些圣言感染着我,使我在成长中遵循着中华文化。比如:在学校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见到同学点头微笑……在家里,听父母的话,主动帮父母干家务活,孝顺长辈……懂得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这些是一个人在时代发展中该有的基本品质。
这次的读书活动又让我可以多解些中华文化。我会认真对待这次活动,将这次的文明主题牢牢记下。我发现自己传承的中华文化还远远不够。我要抓住这次机会,更加完善自己的中华文化。一个人首先要爱国,才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我会比以前更加爱国。在成为国之栋梁的前提下,我要勤奋学习,对凡事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我希望自己做的这些将来可以创造美好未来。
记得我们敬爱的总书记曾指出:要深入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些话正是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中国梦的文化根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篇4:适合国学朗诵的散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一个真正强大的中国,必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壮大这种文化力的精神原点和指南;而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精神命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责任。
“月满则溢,水满则亏。”古人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推理出一些道理:谦虚谨慎,能让人际关系和谐,让大家更开心,生活更美好,正如欧阳修所说: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习古人的谦虚谨慎。
中国古人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也常常说: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这告诉我们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有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学而时习之,才能获得真知识。正如孔子所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在古文中“节”指气节、节操;“义”指道义、正义。“节义”是中国古代君子怙守的行为准则,在利益面前想到道义,遇到危险愿意挺身而出,经历长久的穷困都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算得上完人了。《三国演义》中关羽就是忠义的代表,如“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这都是他忠义的表现。
古人们倡导“天人和”,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地之间有万物,万物之中有人类。人类要想生存,必须依靠万物。古人以和为贵,主张人顺应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也有自身的规律,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但无法改变规律。我们要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共盈生命绿色。
“古今贯通”这是季羡林老爷爷提出的。国学给我们留下了众多耳熟能详的经典:他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我们要细细品尝,细细品读,读懂了自然也就理解了,这种优秀的文化也将一直伴随着我成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然是立足于当下,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篇5:国学
在讲述悠久的中国精髓时,最重要的一项是——国学,对于国学,给以以下数据∶73.1﹪的家长和86﹪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在以上数据看来,国学的经典,国学的发展,国学的重要性对中国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经典表示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而中国的国学可所谓是经典之中的经典。国学的经典要早灌注在这些孩子们的心灵之中,让他们在这写经典中慢慢酝酿,就像是一坛上了号的酒,也是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美味,变的陶醉的。
国学在我们许多人的眼中并不是完全丢弃了的,现在我们身边的学校里,时不时的都会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这些内容来自《三字经》,来自《弟子规》,来自《千字文》。所以我们想一想——连小学生都可以熟练背诵的国学内容,为什么那些总是说要赶上时流,赶上时代的大人们不会呢?为什么不在赶上时代的同时,低头品味那些悠久的中国历史的长河呢?而且,不仅仅是国学,中华民族的精髓都应该理解。
国学,可以这样来分析』﹕“国”代表某个国家,“学”则代表某个国家的学识,某的国家历史的文学。中国的文学主要以儒家学派的哲学为顶梁柱,国学里的内容是圣人所总结出来的智慧,是心灵的故乡。只要你真正做到了——读国学﹑品国学﹑学国学﹑通国学这个样子,便胜过读了万卷书的人。
我这个人也不是特别的了解国学,略知一二。我个人觉得国学值得去学,国学值得去读,但国学不仅仅包括了这一种,我觉得,只要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学、数学、科学,都可以称之为国学。我在上面也非常明确的分析了我所认为的国学的含义,只要是“国学”,我们都要应该去学习,去了解,去体会。但是国学的主题依然是我们现在的《弟子规》、《三字经》、《论语》、《中庸》、《大学》……
这两个不同的国学,都存在着不同的意思。我们可以把国学理解为是美国的、英国的、意大利的、日本的……只不过的是,这是我理解的国学,但我并不知晓你是不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唯一一个不可否认的便是——国学就是经典,只有真正得到自己国家独具特色的国学的熏陶后,才可以成为以国家真正的好公民。因此——只有让国学走进我们的课堂,让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接受到国学的洗礼,才真正的有可能使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信仰。
最后,我用国学《论语》中的一句话,来当做结束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篇6:国学经典语录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9、满招损,谦受益。
1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2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2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9、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3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4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44、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4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6、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5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5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5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60、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6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6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6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6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66、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6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6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7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篇7:国学经典名句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5. 尽信书,不如无书。
6.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8. 满招损,谦受益。
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2. 多行不义必自毙。
23.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7.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9.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30.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1.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篇8:国学经典作文
今天下午我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里的一篇文章叫《包拯辞官事双亲》。
讲的是包拯是个孝子,包拯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评事,出任建康县知县。但是因为父母老了,走不动了,包拯想时时待在父母身边,便推辞不去。后来又得到监督和州赋税的职务,父母还是不想和他去赴任,于是包拯辞官回去奉养双亲。过了几年父母去世了,包拯在家乡守孝了三年。三年后,还犹豫不忍离去,乡里的人多次劝他,又过了好久他才去做官。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在不远游,包拯为了侍奉在父母身边连续两年次拒绝做官,直到父母去世以后他还守孝了三年。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原来我们全家生活在深圳,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想落叶归根,所以回到了老家。妈妈担心我们便向老板提出辞职,老板三翻五次的挽留,并加工资希望妈妈能留下来,妈妈想到我们依然决定辞掉不错的工作回家。这不正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吗?
通过这两个故事便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帮父母减少负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穿衣服、帮父母扫地、洗脚等这些小事做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帮父母做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推荐】国学经典作文锦集6篇】
篇9:国学经典作文
当我进入一年级后,开始学习国学经典《弟子规》。里面有很多经典名句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行为规范。
以前我总是不听妈妈的话,常常惹妈妈生气,做错了事也不认错。学习了国学里的名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之后,我知道了父母教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现在我已经能够虚心接受批评,知错能改了。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尊老爱幼,学习了国学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后,我明白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子女,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我们应该要把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尊老爱幼从我做起!
我会继续在国学里学习和体会做人的道理!
【有关国学经典作文7篇】
篇10:国学经典作文
一说国学,我就想起上幼儿园时学的《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小朋友们都声嘶力竭的跟着老师朗读,我也大声地读着。当然却不知所云。直到现在,才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也理解了国学魅力所在。
“入则孝”讲的就是亲情。“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告诉我们要认真听取父母的教诲。“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告诉人们要善待、照顾父母。现在家里有暖气空调,不需要我们扇扇子暖被窝,但我们也应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去真心的爱我们的父母。
关于学习,孔子也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这个最好的学习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能弄虚作假,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不懂装懂,而且要做到学了新知识不忘旧知识,要不断复习巩固。
助人为乐、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都是良好的优秀品质。作为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从身边的一些所谓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
现在《三字经》和《弟子规》已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向导,是我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它就像一位严肃的启蒙老师,教给我怎么做才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不断修正我的坏习惯,伴我成长。
愿我们这一代在这些经典的文学的熏陶下,能拥有许多优良品质,能为国家作出一份贡献,在其陪伴下健康成长。
【【精品】国学经典作文合集6篇】
篇11:国学经典作文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巍巍如山,勃勃如海,是什么让我们民族的文明如此含宏阔大,深沉磅礴?又是什么让我们民族的文明,如此经久不衰,那就是我们的国学经典。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在没读这篇文言文之前,我一直都认为我不够聪明就永远比不上那些本来就很聪明的人。其实不是这样,只要我比任何人都要努力尽心尽力的去做任何事,这样即使我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即使我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尚往来;有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誓死保国;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志存高远;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每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我们的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了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形成积极向上的观念。
让“国学经典”中智慧之光,引悟我们走出迷茫,努力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精选】国学经典作文7篇】
篇12:国学经典作文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经典,争做博学少年。”
挥汗如雨,金桂飘香,在这个喜悦的季节里,让我们掀起诵读经典的高潮,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经典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经典的传承。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园。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名族精神,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经典文化的结晶,是建设文明社会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国学经典,文化蕴含丰厚,蕴藏着丰富的文明礼节和做人道理。如《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许多循循善诱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至理;也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说法。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令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这件事讲了白圭总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只图个人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到别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现。孟子则用和蔼的态度、尊敬的言辞批评了白圭自以为是、以邻国为壑的错误做法,体现了孟子的仁爱思想。主要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处理事情的时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邻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母爱如空气,阳光和水,拥有他就拥有了世上的珍宝,什么也不能换取,她却让平凡的生活充满色彩。但没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宝,也不过是一堆货物而已。母爱神圣、淳朴,只求给予,不求回报。但我们一次次的辜负她,只求索取,不求报答。可恶的我们却将母亲一声声甜蜜的问候当做一次次烦躁的唠叨,将母亲一次次的关心当做是一种施舍、、、苍天无情,世间万物,唯独将母亲渐渐变老。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如此孝顺的孔融,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都知道孝顺和谦让。孝顺是一个人的品德,谦让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当今社会发展较快,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素质越来越低,都遗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现在一个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会做到孝顺和谦让。好听的话语谁都会说,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语言在行动面前往往都是苍白的。经典文学都是易学难行。放眼望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虽然生活贫困,但精神的财富战胜了生活的贫寒。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财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气。
经典诵读可以提高我们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通过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华文化历史,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经典浸润人生,传承国学文明。
【关于国学经典作文七篇】
★ 传承国学演讲稿
★ 经典常谈的读后感

【国学经典散文(共12篇)】相关文章:
美文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博客2023-08-28
学生课外必读书目推荐2024-03-23
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心得体会2023-02-24
教师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方案2022-05-07
国学教育有益于少年儿童一辈子2022-05-25
朗诵介绍范文2023-03-19
季羡林散文《学习吐火罗文》2022-07-13
课外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方案2022-11-08
4.23读书日主题活动策划方案2022-10-18
季羡林《忆往述怀》读后感1000字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