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浅析(共17篇)由网友“谢东东”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浅析,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浅析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浅析
摘要:根据国内外的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以赣榆县青口河为载体,分析确定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原则,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应根据不同河段的环境要求和土壤理化性质来选定,分河段分析了每段应采取的具体修复措施,从河堤、滩面、水域,提出各段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及后续管理工作,并提出对河道生态修复后的`水环境稳定性及管理技术的探讨是今后河道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作 者:张勇 祁德超 高之栋 作者单位:张勇(江苏省赣榆县水利局)祁德超,高之栋(江苏省赣榆夹谷山水土保持试验站,赣榆,222100)
期 刊:亚热带水土保持 Journal:SUBTROPIC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22(1) 分类号:X171.4 关键词:河道 生态修复 技术措施篇2:土壤生物工程技术的河道坡岸生态修复的论文
土壤生物工程是利用种植一些植物及其一些辅助工程来巩固边坡结构,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植被及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的一项工程。近年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用这种方法来加固边坡结构和保护环境,也有记载我国古代也用这种方法来达到稳定边坡的目的。,DonaldGray教授和RobbinSotir女士撰写了论文“边坡稳定的生物技术和土壤生物工程”对美国边坡稳定和侵蚀控制中的宝贵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为土壤生物工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随着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加强,逐步认识到土壤生物工程对生态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土壤生物工程利用生态学原理,周密的考察和设计实际的植物和土壤生态系统,同时利用植物强化土壤的结构,限制表层的土壤颗粒,起到保护边坡的生态,防止水土流失,确保边坡的植被达到水平的作用。土壤生态技术同传统的工程技术相比,具有技术上、生态上、经济上和美学上的显著优势。但是,生物技术工程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工程技术,两者要结合起来,达到进一步的完善。
一、土壤生物工程的.原理
植物的根、茎或整体是具有生命力的土壤生物工程结构主体元素,将它们按照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不同方位种植、插秧,建立一个个有强大生命的群体,起到稳固边坡,防止水土流失和修复生态的作用。
(一)对土壤的加固和稳定
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并且吸收其水分,使土壤的分子空间更加密集,从而使其结构更加稳固。
(二)控制水土流失
引起土壤侵蚀的原因除去人为的因素外,主要是降雨和风力。尤其是暴雨和疾风造成土壤表面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的侵蚀非常严重。边坡植物能够截留降雨,阻碍水流运动,调节土壤的湿度,一定程度上减少风力对土壤表面的破坏。
(三)修复生态
土壤生物工程影响边坡生态环境表现在以下几点:(1)利用拦截、蒸发蒸腾和存储等方式来促进土壤的水循环和土壤发育、形成表层活土,改善生态环境。(2)对接近地面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以利于植物生长。(3)边坡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平衡发展。
二、河道坡岸生态修复的土壤生物工程技术
(一)活枝扦插技术
把可以扎根的活枝直接扦插在坡岸的土壤中,等其生根成活后,能够固定坡岸的土壤颗粒使其粘结性更强,还能起到吸收多余土壤水分作用。这种方法便捷且成活率高,可联合其他土壤生物工程技术使用。能够防止土壤表面受到侵蚀,改善周边的环境,为生物构建其安居环境。这项技术适用于生态问题和水力学问题相对简单的河段。
(二)活枝柴笼捆插技术
把有根的成活植物捆成一束,形成圆柱体的条状结构,然后水平方向将其掩埋,同时在其空隙处扦插一些活枝,以便对捆扎束起到固定作用,能够对坡岸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防止坡岸受到侵蚀。水坝一样的坡岸结构,能够防止土壤颗粒的下滑,使坡岸的表面结构稳定,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有效改善植被的定居环境。这项技术可以应用在浅水的坡岸上,为了便于排水,坡岸的等高线呈阶梯状排列。
(三)活枝层栽技术
把活的有根枝条按照交叉或重叠的方式在土层间种植,为预防枝条成长初期出现垮塌、淋蚀、或者冲蚀,枝层间的土层要用土木织物包起来,用来扦插的无根枝条也采取这种方式处理,这样能有效延缓坡岸的径流流速,保护水土流失。
(四)有植被的土工布袋技术
使用土工布把坡岸的土壤包住,在土壤裸露出种植灌木。这种方法使坡岸的植被迅速生长,吸收粉尘,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有氧度。这项技术能够修复一些受到严重侵蚀的河段。
(五)指标检验方法
对于坡岸植物新生根系的测量,主要以现场挖掘法为主,即在实验场地中挖掘相关的植物根系,测定植物的生长深度和生物量,在岸坡植被的观测上,也应该采取该种方式。对于不同的岸坡种类,设置相应的固定样带,调查好植物的生活型、种类、物候相、高度、覆盖度、土壤剪切力、土壤湿度、土壤紧实度等等,采用土壤参数测试仪来确定土壤的参数情况。
三、土壤生物工程在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西部地区的一些植被,耐旱性较好,抗风护沙能力较强,在荒漠和草原中形成独特的灌木林,固沙护林能力较强。应用土壤生物工程实现对西部地区边坡的稳定和加固,再配合当地的植物资源,控制水土流失,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由于土壤生物工程方法简单、造价便宜、效果明显,可以大规模地在我国西部、东北、西南和中原等落后地区的土壤侵蚀、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中广泛应用。
四、结论
土壤生物工程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多国都已经得到显著的成效。本文就它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些技术应用进行阐述。该技术利民利国,既保护生态,维护环境,又造福人类。未来,土壤生物工程技术的运用前景将会非常广阔,值得科研工作者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周香香,张利权,袁连奇.上海崇明岛前卫村沟渠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02).
[2]高甲荣,刘瑛,HanspeterRauch.土壤生物工程在北京河流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03).
[3]陈小华,李小平.河道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及其生态功能[J].生态学报,(03).
[4]陈小华,李小平,张利权.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02).
篇3:河流生态修复浅议
河流生态修复浅议
河流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河流逐渐渠道化、非连续化,城市河流更是开发过度、污染严重.近年来,河流的生态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利用河流,提出了河流牛态修复的理念.本文对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之后从生态护岸、水质改善、生态景观建设3方面对现行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说明.
作 者:王韶伟 徐劲草 许新宜 WANG Shaowei XU Jincao XU Xinyi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875,北京 刊 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45(5) 分类号:P3 关键词:河流生态修复 理念 原则 修复技术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oncept principle restoration techniques篇4:基于维持河流健康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
基于维持河流健康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直接对城市河流造成了剧烈影响,如人们在城市河道整治中采用截弯取直、硬化河底及护岸等措施,使得城市河流中原有的自然水生态系统逐步退化,河水污染、河道淤积现象日趋严重.通过对河流健康生命内涵的阐述,分析了当前城市河道整治现状,提出了城市河道形态及河床、河床护坡和水体、河堤的生态修复方法等.
作 者:白世强 张春梅 卢升高 BAI Shi-qiang ZHANG Chun-mei LU Sheng-gao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杭州,310029 刊 名:人民黄河 PKU英文刊名:YELLOW RIVER 年,卷(期): 28(8) 分类号:X143 TV882 关键词:城市河流 健康生命 城市河道 生态修复篇5: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介绍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总结该技术治理效果,为今后类似河道治理提供借鉴经验.
作 者:季树勋 作者单位:宁波市城区内河管理处,宁波,31500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X 关键词:生态修复技术 河道治理篇6:水生态修复论文
一、大石埠水库水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1大石埠水库水质状况
通过收集整理大石埠水库近4a的水质监测资料,并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类别分析,按照《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进行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表明:在近4a的50次水质监测中,Ⅱ类水15次,占评价总测次的30%,Ⅲ类水25次,占评价总测次的50%,Ⅳ类水10次,占评价总测次的20%。
水库水体一直处于中营养至轻度富营养状态。
自起,大石埠水库曾连续出现中度富营养状态,富营养状态频次增加较为明显,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石埠水库的总体水环境质量尚好,但是水体的富营养程度相对较高,已经达到了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2)通过近几年的实地调查,大石埠水库存在网栏养殖问题,特别是在入库径流河口地段的网栏养殖。
由于养殖饵料的投放,造成水库水体的内污染源较重,而这些内污染源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无法通过具体的工程措施进行有效的修复。
(3)水库上游及周边是桃林镇政府所在地及附近村庄。
由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及生活,使入库支流产生各类污染物,特别是在汛期,这些污染物流入水库库区,对水库的水质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库区上游地带的大量土地被开发成为农田,并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由于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广泛应用,农田的面源污染给水库的水质带来隐患。
(5)大石埠水库是山地形水库,水库的岸线较长,水库的形状为狭长型,由于水库的防护带有缺失现象,特别是水库靠马陵山地段缺失较
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以致形成的径流直接入库,从而影响了水库的水体水质。
(6)大石埠水库在水流力学作用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库岸淘刷现象,有的易造成塌岸,因而影响了水库库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和防洪安全。
(7)由于水库上游是马陵山的丘陵地带,大量的灌木和原有的林地被附近的村民开发种植,原有的生态体系被破坏的现象较为严重。
虽然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但是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从而也对大石埠的生态稳定带来影响。
二、大石埠水库水生态修复措施
1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
根据大石埠水库的实际情况,从发挥区域生态功能出发,充分利用水陆植物的生态作用,以植物修复、重建和优化调整为重要手段,实行
水库的上游地带、淹没地带、消落区域和水下区域的有效结合,进行库区生态修复建设。
通过截留和净化污染物,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建设生物景观等措施,推动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库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兼顾库区的生态效益。
具体的目标是:减少水库周围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因素,降低入库的污染物数量。
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辅助以人工措施和工程措施,使遭到破坏的水库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逐步将其建设成为优质的水源地。
2大石埠水库水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
2.1防护带修复
建设3条防护带,种植乔木、灌木和果树。
即在水库西10km左右,靠马陵山山体顶部,种植耐干旱和贫瘠的马尾松等,种植长度3km。
在山体的坡耕地种植苹果、板栗等果树。
2.2建设隔离带
利用土地整理开发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在水库周围建设隔离带。
通过工程措施的配套和乡村河塘的综合整治,以及村容村貌和村庄环境建设,特别是周边村庄生态环境的优化,为水库的生态修复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2.3建造生态浮床
采用木棍和钢丝固定一块水面,其中种植芦苇和荻草等。
每个浮床大约为10m×3m。
建浮床地点,一是在大石埠水库西岸的小桃林村附近,建造放置10个浮床。
二是在水库西岸靠彭才村附近水面建造投放10个浮床。
三是在水库东岸靠关汪村附近建造投放10个生态浮床。
四是在水库东岸军民翻水站附近建造投放10个生态浮床。
2.4恢复与扩建湿地
恢复原黑龙潭水库到大石埠水库的湿地,协调处理历史留下的圈圩,进一步扩大湿地面积,拟扩建湿地30hm2。
2.5生态护坡
利用生态混凝土和生态砖种植芦苇和香蒲等。
具体的生态护坡地段为,库区上游靠小桃林村两岸约6km,库区西岸靠彭才村约2km,库区东岸靠关汪村及军民翻水站约2km,水库管理所至西石埠村地段和道埝翻水站约5km。
2.6河道整治
对大石埠水库的入库河道桃林河进行河道整治工作。
具体措施为打捞水花生和水葫芦,对河道进行浅表清淤。
整治河道的长度约3km。
三、结语
通过水生态修复措施,可有效减少入库的污染物负荷,进一步改善大石埠水库水体的环境状况,促进水体质量的提升,同时也美化了水库的周边环境。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篇7:水生态修复论文
一、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水生态修复的基本措施
1从外源污染出发
1.1建造人工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系统是人工将土壤、砂、石、煤渣等基质按一定比例铺垫,植人特定的水生植被,并将底部完全封闭的可处理废水的生态系统。
它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好的人工半封闭生态系统,促成良性内部循环的构成。
另外,这种人工湿地系统还能处理很多种工、农业废水,并且效果显著。
这种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例如深圳的石岩河人工湿地系统。
1.2河堤生态系统建设
河堤的作用非常大,首先它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其次它也是人们的娱乐地点和城市风景线。
河堤的建设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美观、实用,更重要的是它的安全性和对河道的保护性。
而所谓河堤生态系统就是将河堤建造成一个利于生物生长的,与自然相辅相成的河堤系统。
它不仅改善了水体的生态环境,也增加了河道的自净能力。
1.3生态护坡工程
生态护坡是一种既能实现河道的护坡,又能促进河道生态平衡的工程技术。
它分为植物工程复合护坡和植物护坡两种。
植物工程复合护坡技术有多种形式,例如土木材料固土种植基、铁丝网与碎石复合种植基、水泥生态种植基、三维植被网等。
上海崇明岛瀛东村河道工程中就使用了这种生态护坡技术。
从效果上来看,河道坡岸的稳定性得到有效加强,河道的水质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还促进了生物的多样性发展,使河道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
植物护坡则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它主要是利用河岸植被的根系来进行固土,防止河岸水土的流失。
这种方法既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还有美化环境和景观制造的作用。
2从内源污染出发
2.1提高水体溶氧度
在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可以向水体中充入大量的空气或氧气,以提高水体的溶氧度,进而修复河道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加快河道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速度,改善水质后,进一步修复水生态系统。
2.2利用底泥生态疏浚技术减少内源污染负荷
所谓生态疏浚,就是清除河道底部大量沉积物表层的氮、磷、有机质等富集层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底污染物对上覆水体的污染率,阻止内源释放而引发的河道水质二次污染。
我国太湖的五里湖就利用了这一技术,使其底泥中磷的含量大幅下降,进而为水生态修复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3构建水生植物群落
可以根据河道的水体特征,制造最合适的水生植物群落,来吸收河道中的N、P等营养物质,然后再将植物带离河道,从而将河道中多余的营养物质带走。
这种方法易于实行和维持。
另外,合适的水生植物的根系还可以为水中的微生物提供适合生存的环境,改善河道水生态系统。
二、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在我国有2/3的城市面临着缺水问题,大部分城市河道都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
所以,解决河道污染,塑造一个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
而人工治理污染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所以,修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增强河道自身净化能力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自古人类就喜欢临水而栖,水文化更是体现了人和水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城市河道整治的工程中,要根据当地原有的人文历史资源,将水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倡导人们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从某种方面来讲,城市河道对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有着不小的作用。
注重保护城市河道的水生态系统,将生物学原理充分的应用到城市河道规划建设中,既满足了河道的功能和景观的要求,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生存环境的质量。
三、结语
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水生态修复需要充分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使已遭到城市废水污染的河道生态系统从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城市河道不仅是城市的一道风景,更影响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篇8:浅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生态修复的一种类型.本文根据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现状,综合分析了生态退化和水土流失的.五种类型,揭示了不同生态退化类型水土流失的因为,并探讨了相应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作 者:许文锋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水利局水土保持站,江西,抚州,344200 刊 名:陕西水利 英文刊名:SHAANXI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 “”(3) 分类号:S157 关键词: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退化生态系统 技术方法篇9: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综述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综述
河流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河道的综合治理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通过分析城市河道在生态型护岸工程和景观设计2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我国城市河道整治应注意的问题,力求为我国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和恢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 者:王雪 田涛 杨建英 吴敬东 段淑怀 Wang Xue Tian Tao Yang Jianying Wu Jingdong Duan Shuhuai 作者单位:王雪,田涛,杨建英,Wang Xue,Tian Tao,Yang Jianying(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100083,北京)吴敬东,Wu Jingdong(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100044,北京)
段淑怀,Duan Shuhuai(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100038,北京)
刊 名: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ISTIC英文刊名: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 6(5) 分类号:P5 关键词:城市河道 生态型护岸 景观设计篇10: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面对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综合国内外对于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我国目前在此领域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作 者:姜正实 麻俊仁 Jiang Zheng-shi Ma Jun-ren 作者单位:姜正实,Jiang Zheng-shi(吉林省抚松县委党校,吉林,抚松,134500)麻俊仁,Ma Jun-ren(吉林省抚松县环保局,吉林,抚松,134500)
刊 名:吉林水利 英文刊名:JILIN WATER RESOURCES 年,卷(期):2008 “”(12)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河流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篇11:河流生态修复原则的探讨
河流生态修复原则的探讨
对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进行了探讨,归纳出了正确认识与客观评价河流开发历史的原则;部分修复河流主要功能的原则;修复目标因地制宜的.原则;流域大尺度整体修复的原则;景观修复辅助生态修复的原则;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的原则;经济可行性原则,以指导河流的生态修复.
作 者:韩守江 何清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1) 分类号:X7 关键词:河流 生态修复 原则 流域 措施篇12: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和实践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和实践
摘要: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知,一些符合生态修复理念的规划设计方法在工程建设中被逐步采用.在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些河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效果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文中结合几个案例,介绍近几年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部分进展.作 者:孙东亚 董哲仁 许明华 朱晨东 赵进勇 SUN Dong-ya DONG Zhe-ren XU Ming-hua ZHU Chen-dong ZHAO Jin-yong 作者单位:孙东亚,董哲仁,赵进勇,SUN Dong-ya,DONG Zhe-ren,ZHAO Jin-yong(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许明华,XU Ming-hua(浙江省海宁市水利局,浙江,海宁,314400)
朱晨东,ZHU Chen-dong(北京市水务局,北京,100038)
期 刊:水利水电技术 ISTICPKU Journal: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年,卷(期):, 37(12)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河流 生态修复 栖息地 河道整治篇1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利工程论文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利工程论文
1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
水利工程是一项浩大的土木工程,工程建设涉及道路修建、场地平整、取土采料、大坝基础、岸坡开挖、弃土弃渣堆放、移民安置等项目。具有土石方量巨大、占地范围较广、施工周期较长、弃渣量多、点线布置等特点。例如北京市永定河生态治理工程,河段治理长度M.2km,土方开挖455.6万m3,回填种植土148万m3,绿化面积278万m2,整个工程区域面积达608hm2,充分体现了上述水利工程的各项特点。因此,在土石方量巨大,施工范围广的情况下,水土流失在水利工程中变得不可避免,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水土流失以点状、线状分布
水利工程场内外的施工道路线路长,道路布设多沿江河两岸布置,施工中土石方易滚落至下游,占压植被,甚至滚落入河,破坏沿线植被,形成裸露边坡,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大坝、料场、渣场及生产生活等设施呈点状布设,大坝坝基、岸坡开挖、场地平整、料场开采、弃渣堆弃均将扰动原地貌,破坏占压植被,形成裸露面,引发水土流失。
1.2破坏占压植被,经扰动后增加植被恢复难度
水利工程占用林草地大,工程占地不仅破坏了原有植被,而且改变了其利用现状,而且水利工程中有大量的永久占地,永久占地被硬化或建筑物占压,难以恢复植被,使原有水土保持功能损失。同时,经施工扰动后的地表被压实,且多为土石混合,使土壤肥力下降,增加植被恢复难度。
1.3土石方量大、弃渣多,人为水土流失严重
水利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工程本身会产生大量的土石方挖运。例如北京市通州区运潮减河治理工程,其土方开挖量为303.54万m3,土方回填量为28.42万m3,弃渣量为123.73万m3。大量的土石方挖填、堆弃不仅形成裸露面,为水土流失创造条件,而且松散堆猹体成为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源头。
1.4工程项目多,水土流失形式多样
水利工程项目涉及道路、场地平整、土方开挖回填等众多施工项目,因工程施工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形式多样,主要表现为由水力和重力作用引发的缡础⒚媸础⒐凳础⑸胶榍质础⒈浪、滑坡,甚至可能引发石洪、泥流。
1.5水土流失重点时段为施工前期
水利工程在“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期为土石方挖填的高峰期,在项目施工的同时,水土保持措施尚未实施或未完全发挥固土保水的功能,地表面裸露,是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
2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项技术
我国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设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措施布设先是满足主体工程的要求,对不稳定边坡、堆体、场地等扰动区多采用工程治理,导致水土资源保护、生态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防治模式难以满足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形成的要求。按照生态修复理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注重保护、转变观念、重视改良、合理配置重建结构。下面通过北京市永定河生态治理工程这一案例,分析几种主要的生态修复方法和措施:
2.1保护表层种植土,确保生态修复植物重建A土壤资源
土壤是生态修复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同生态修复的效果密切相关。在水利工程“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时,表层种植土往往同开挖弃渣堆至渣场,或被回填掩埋,因开挖、回填施工具有不可逆转性,在后期迹地生态修复植被重建时,短缺的表层种植土成为重要制约因素,直接影响到植物措施实施的质量,甚至能否实施也是个问题。因此,开展表层种植土收集储存是水利工程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河道经过长时间逐渐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沙坑,由于坑壁陡峭,大部分卵砾石裸露地表,部分地段分布有杂填土,因此,在河道主体工程施工之前,特别区分了杂填土和原有种植土,将杂填土运弃后,留下了原有种植土,为后期绿化工程做好了准备。
2.2减少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其原有生态系统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减少对现有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其有生态系统是最有效的生态修复途径。水利工程施工扰动面大,原地表植被被扰动破坏后,将散失其生态功能,被施工裸露地所取代,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增加植被重建难度。水利工程施工虽然在征地红线范围内进行,但并非红线范围内可以随意进行施工扰动。施工中应避开植被良好区,控制施工占地,提高场地重复利用效率》在永定河河道治理过程中,由于工程的三家店水库段属于植被良好的地段,为了避开施工临时占地对现有植被的破坏,于是将施工临时占地往下游移动了800m,同时对土方开挖回填重新平衡,避免因施工临时占地位置变化造成工程投资的增加。
2.3转变治理模式观念,采用新型生态修复技术
裸露边坡遍布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根据所处位置和其重要性多采用喷锚等工程措施防护,此类工程措施虽然保证边坡的永久稳定,但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降水难以渗人,隔离了原边坡的水汽微循环系统,生态系统难以自我恢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喷混凝土、植生槽等新型技术巳成为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永定河河道生态治理采用了新型的护岸材料,主要以连柴柳枝与各种柔性护岸相互结合,柳枝可用作护岸中的栅栏、筑堤的材料,也可以当作附生海苔的材料使用,这些枝条也被称作“柳木“或“枝柴”,可形成连柴栅栏植物护岸的形式。加工连柴栅栏需要长度约为1.5?3.0m、直径10?25mm的枝条,并需要应用活木桩(长度约为0.8m)、死木桩(长度约为0.7?0.9m)和粗麻绳若干(直径5?30mm)对连柴栅栏进行锚固。这种新型的生态护岸,可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滞洪补枯、调节水位,恢复河中动植物的生长,利用动植物自身的功能净化水体。这种护岸既能稳定河床,又能种植芦苇、菖蒲、鸢尾等高等级的水生植物和水柳等根系较为发达的树种等水边植物,形成自然的水陆过渡带,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从而更好地形成河流生物链,同时,水边植物可以削减波浪对河道冲刷影响。
2.4综合恢复,重视土壤改良和植物配置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设中,人工植物措施类型和植物物种单一,缺乏多样性,同时,土地经施工扰动后,土壤板结,肥力降低,有机质减少,直接恢复植被将影响其生长效果,以至植被恢复后生态效益低下,易退化。如在水利工程网格梁植草护坡施工时,在网格梁完成施工后,未经土壤改良便散播单一草籽,其边坡生态效果极差。因此,实际施工中,应在网格梁内先进行除杂整治,然后覆盖种植土30?40cm,选择狗牙根、紫花苜蓿、三角梅、黄花槐等进行草、灌配置,效果会非常好。要注意的是,在植被重建前,应对施工迹地进行除杂清理,所有植物根系、种籽需建植在肥沃的种植土上,以保证植物生长效果。
2.5用于水利工程生态修复的植物物种
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植物物种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植物物种应适合项目区的自然环境,同当地物种不互克;耐贫瘠、耐干旱、抗逆;速生、管理粗放,应优先考虑能固氮的物种;生态效益明显,兼具景观观赏性;在不同区域的建植时,应考虑植物根系对工程的影响。永定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植物景观设计理念是形成以溪流湿地为主的生态景观带,故此在地被植物材质的选择上,主要选择了适合沙质土壤条件的地被植物,如紫花地丁、二月兰、麦冬等,这些地被具有耐瘠薄、生命力强等多种特点,便于后斯粗放式的养护管理。在植物材质的应用上,以混播为主,打造大色块的大地景观效果,形成单一色调,多种材质。同时,将河道根据三年一遇洪水线划分成多个区域,根据植物的特点合理布置,力求体现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护坡覆土较厚,土壤条件干燥,故此以各种旱生草本组合搭配灌木,形成大面积单一色块的地被植物效果。三年一遇洪水线以上覆土相对较厚,且离水面有一定的距离,相对来说比较干旱,故此种植主要以灌乔为主。乔灌下较阴处,种植耐阴的单一品种,如麦冬、二月兰、白三叶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各种旱生草本组合,形成缀花草坪。三年一遇洪水线以内土壤条件比较湿润,种植以各种湿生组合为主,局部种植单一开花植物品种,如马蔺、鸢尾、花叶芒等。湿生组合以开红花植物为主,主要为红蓼、红花E架草、沼生柳叶菜按2:1:1的比例混播。湖岸线高程1.5m内搭配多种挺水及浮水植物,丰富水面景观,形成了门城湖、莲石湖、宛平湖、晓月湖等几个重要湖面景观。主要的植物品种有荷花、荇菜、再力花、梭鱼草、凤眼莲等。
3结论及建议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已被参建各方所重视,打造绿色水利工程已成为水利人的奋斗目标,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大坝两岸边坡喷错支护范围偏大,限制了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不注重对表层种植土的保护,影响后期植被生长质量和效果;植物物种单一,易退化;植物措施建植后再次破坏严重;石质堆渣场防护仍为浆砌石挡墙加砌石护面的模式,需进一步改进。针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在工程设计施工时,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应减少边坡的开挖范围;对稳定的开挖边坡可采用喷混植生态恢复边坡植被;经工程支护的边坡应预留植生槽、生态笼砖等复绿技术的设置空间;在水土保持设计、施工布置时应规划表土堆存场,招标文件中应明确施工单位表土保护责任,建议表土收集储存施工单独委托单位承担;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条件’选择多种优势乡土植物物种作为植物重建物种,植物配置应为乔、灌、草;施工迹地植物措施建植后应建立管护制度,减少施工及人员对植被的干扰和破坏;转变渣场的防护形式,对经沉降、削坡稳定的渣体可采用生态袋进行护脚防护和坡面保护,渣体顶面覆土后按乔、灌、草配置林草措施。
篇14:生态修复常用词语辨析论文
水土保持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高度综合性学科,与水文学、植物学、地质学、土壤学、气象学、环境学、农学、林学、信息学、社会学等各种专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主体,由于社会环境对水保工作要求的严肃性、复杂性、紧迫性,传统的水保治理摸式正受到冲击,新时期水保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以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的现代水土保持模式上来。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其根本目的是要达到人与自能和诣共处,实现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观念的转变。生态修复作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其内容十分广泛,有许多关于生态修复方面的新名词、术语、观念、思想、理论正在生态建设领域得到普及和应用,使生态建设科学体系日趋完善,了解一些生态修复方面的名词、术语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意义重大。
1生态修复、生态恢复、生态重建
生态修复是根据人与自然以及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辩证关系的原理,采用人工治理与大自然自我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改造,恢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态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的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生态修复涉及内容广泛,它需要生态水文学、植物地理学、资源生态学、森林园艺学、地质学、环保学、材料工程学、生物遗传学等相关学科共同参与、相互渗透。生态修复不仅是水土流失地区的重点工程,也是广大城市、农村河流、沙漠、森林、矿山、海洋等区域开展生态治理的重点,由于人们居住环境的空间性,其外延已扩展到对空气大气层污染的修复[1]。
生态恢复是指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以及生物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对某一生态区域采取简单的封禁措施,让该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的进程,一般仅指恢复其天然植被和自然生态,其外延较小[2]。因此,应将生态修复与生态恢复区别开。
生态重建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对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破坏的地区进行修复治理,使其恢复原貌和改善生态的生态活动。如对因战争、地震、洪涝、台风、滑坡、泥石流、海啸等天灾人祸而造成破坏的地区进行建设治理、环境改造和生态恢复。从某种程度而言,对一个地区进行生态移民和文化遗址的修复,也属于生态重建的范畴。
2生态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统一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组成,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环境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体,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物质环境构成。生态环境按是否经过人工改造来划分,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生态修复必须做到保护自然环境,创建良好的人工环境,又不能以损坏原有生态为代价[3]。
自然环境是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由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所组成。自然环境并不等同于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非生物因素构成的整体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不能叫做生态环境。因此,生态环境反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3生态移民、生存移民
生态移民是从保护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出发,既考虑移民能脱贫奔小康,又考虑保护迁入地近期和中长期生态环境,同时还要保护迁入地原居民利益不受损害,属多目标移民。生存移民则着考虑增加移民经济收入、解决温饱,不太关注对迁入地生态环境短期和长期的损害,属于单目标移民。生存移民迁入地多居于未开垦的处女地或荒漠地区。
从改善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来看,应实行生态移民。对于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的地区,可以根据需要实行单一的生存移民,以开辟新的“生态家园”。无论何种移民方式,都应保护好当地动、植物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生物入侵、植物侵蚀
生物入侵指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引进外来生物品种和生物品种自然入类,对新生态系统物种及人在健康上带来威胁的生物侵害行为。它危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起物种的消失和灭绝,破坏生态系统功能,造成生物污染,能压制和排挤本地种群,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生物入侵已成为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必须严加预防和控制。
植物侵蚀指引种不良植物和品种或不良物种自然传播,而造成某一地区土壤结构层次和肥力受到破坏,植被受到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侵害的过程。相对于生物入侵,它的影响较小,但也不能忽视。
我国有1/2以上的外来入侵有害物种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要防治生物入侵,必须加强执法监督,认真贯彻实施《植物检疫法》和《植物检疫条例》,做到防治结合,利用自然界植物“相生相克”的原理,充分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制止生物入侵,如充分种植皇竹草就能大大减轻紫茎泽兰的入侵。
5生物圈、生物多样性、生态多样性
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生命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地球表面上到平流层、下到数十千米的地壳,形成一个有生物存在的包容层。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整体性,即任何一个地方的生命体都不是孤立的,都与自然界的其他部分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生物圈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即一个区域内生命形态的丰富程度,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3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跟多种环境因素相作用的结果,是生态系统进化的体现,同时意味着生物种群在个体数量上的均衡分布。生态修复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增加生态多样性以达到生物多样性。
6水华、赤潮、富营养化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是水域荒漠化的体现。携带营养物质的泥沙进入水域或有机物附着在泥土中吸入水中,是形成赤潮的原因之一。赤潮是水域富营养化的特征之一。
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含氮、磷生物营养物质的污水不断排入湖泊、河道、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水体中藻类及浮游生物和绿色植物迅速繁殖,使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减少,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时,随着藻类及浮游生物数量的不同,水体出现不同种类的颜色,如红色、蓝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在江河湖泊叫做“水华”,发生在海洋则叫“赤潮”。
7绿色住区、绿色生态建筑
绿色住区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多样化建筑结合体,是一个被赋予可持续发展设计思想和充满想念空间的生态概念,它是按照住宅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与系统内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绿色住区不是单纯的“住宅小区+周边绿化”模式,关键是住区内综合素质的提高。
绿色生态建筑也称可持续性建筑,是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的原理,在合理布局、科学论证、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在某一区域开发、建设的具有生态示范园区保护特生的生态范围或设施。生态建筑讲求材料的严格筛选、资源的精确配置和环境的合理布局。并不是一切新疑的、天然的和绿色的建筑就是生态建筑,苏州园林式的建筑,可以称得上典型的生态建筑。
8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利用
循环经济是一个从德国引进的新的生态文化概念,是指由“资源—产品—废物”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它包含了人类发展观念的变革。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内地各省市身体力行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新发展观念的载体。利用循环经济理念,可以进行生态工程示范区试点,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治理水域的荒漠化问题,改善和利用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成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资源再生利用的各地“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等工程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等,即是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
9生物堤、城市森林、水下森林
按照生态修复的原则,在河岸营造乔灌木混交林带,形成生物堤坝。生物堤可以约束河道摆动,缓洪落淤,避免洪水冲淘,省工效宏。对于新型河道两岸的混凝土堤坝,可以按照“技术本土化”的要求,建造“绿化混凝土”即多孔混凝土,使树木通过这些孔隙进入土壤层,达到枝繁叶茂、连成一片,形成特殊的混凝土生物堤。
城市森林是一个由美国、加拿大生态学家提出的新的生态术语,它不同于山区、高海拔区域的天然林、原始林,是直接服务于城市、服务于人群,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的建设理念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产物。城市森林建成后,可以维持大气圈的碳氧平衡,缓解城市尤其是象南京、武汉、重庆这类“火炉”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森林与郊区森林结合可形成完整的生态体系。
“水下森林”是一种新的生态修复手段,即在水面以下种树,以解决河道里黑臭问题。在水面下种植菹草等沉水植物能将河水变清50 cm,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除了沉水植物外,也可以栽培一些浮游植物和挺水植物,适当放养一些鱼、蚌、螺蛳类水生动物,达到动植物和谐共生、净化水质,从根本上消除黑臭的目的。
10效益监测、预防监督
生态修复效益监测是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4]。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试点区,通过科学监测,以“3S”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了解和掌握生态自我修复的规律和效果,为建立生态自我修复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在开展水土保持开发建设项目监督执法的同时,各部门在机构、管理制度等方面,必须把生态修复纳入水保监督执法的日常工作,要有专门队伍和人员负责生态修复区的监督管护工作,充分发挥乡村管护人员的作用,加强对试点工程区的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效益监测和预防监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1结语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新兴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飞跃发展,增强了人类知识更新、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随着生态修复工作在各地的迅速开展,将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观念在实践中涌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学会掌握和接受更丰富、更实用的新名词、术语,以指导生态修复领域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12参考文献
[1] 吴文卫,杨逢乐,赵祥华.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理论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9):138-140.
[2] 何发钧,徐洁,杨永辉,等.宁夏彭阳县土石质山区生态修复技术与效益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S2):217-219,251.
[3] 蔡继祥.淮河流域的污水处理现状与生态修复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347-348.
[4] 杨爱民,刘孝盈,李跃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分类与技术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2005(1):11-13.
篇15: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探索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探索
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日益减少的同时,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破坏活动,导致河湖水体污染,水环境恶化,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净化水质,改善、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具有治污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远行成本低等优点.
作 者:刘婷婷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河道管理所,中国,上海,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9) 分类号: 关键词:水资源 修复技术 治理 应用篇16:再生高含盐水景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水质净化效果
再生高含盐水景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水质净化效果
摘要:通过对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再生高盐水景观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实际水体水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滨海盐碱地区高盐再生水景观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水质净化效果以及河道盐份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主要污染物COD浓度在54.1 5~94.15mg/L范围内变化,几乎没有去除;氮磷净化效果非常明显,它们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TN69.35%、NH3-N50.75%、NO3--N71.89%、TP56.97%、PO34--P81.02%;河道水体全盐量(TDS)浓度在4300~5200mg/L范围内波动,TDS浓度有所升高,增加量不大,只有850mg/L左右,表明洗盐基本结束.由此说明生态修复工程对泰达再生高盐水景观河道水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明显.作 者:付春平 唐运平 陈锡剑 邢国政 徐亚鹏 FU Chun-ping TANG Yun-ping CHEN Xi-jian XING Guo-zheng XU Ya-pang 作者单位: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300191 期 刊:水处理技术 ISTICPKU Journal:TECHNOLOGY OF WATER TREATMENT 年,卷(期):, 32(12) 分类号:X522 关键词:泰达 生态修复工程 水质净化效果 高盐 再生水篇17:怎样进行生态河道治理论文
怎样进行生态河道治理论文
摘要:当今社会,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已经成了人们所讨论的重点话题, 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河道治理直接关系着生存环境的质量, 但是河道的治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其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并且已经成了环境工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对目前生态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而后根据分析出来的问题给出了改进的措施, 希望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生态; 河道治理; 分析;
生态河道的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 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 构建完整、健康、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河道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质量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 为了提高城市的品味, 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 相关部门将水环境的建设当成了一项重要的举措。目前, 我国在河道的治理工作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均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 对生态河道进行治理刻不容缓。
1 目前生态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河道中的淤积比较严重
一般情况下, 城市中的河道淤泥主要来自于建筑泥浆、河道淤泥、阴沟泥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等。由于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 (卵) 、重金属及某些难降解的有机毒物, 若处置不当, 则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河道中出现较多的淤泥后, 尤其是在河道的下游, 河道中如果出现了过多的淤泥, 就会加重水土流失的情况。因此, 河道的淤泥给百姓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 河道水面的面积没有受到保护
目前, 很多地方的生态河道由于受到了各项建筑工程以及农民圈占等行为的影响, 导致更多的建筑物和垃圾都被倒入了河道, 这对河道水面的面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使河道的截面积越来越小, 导致其面积越来越小, 不但减小了河道的容量, 还影响了河道的正常使用功能。
1.3 河道沿岸的保护措施没有做到位
河道在长期的发展中, 其自然特征也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河道沿岸的保护措施中, 将重点放在了水对河道的冲刷、水土保持等因素, 所以说, 其保护河道沿岸结构的形式也只有浆砌石、干砌块石、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体、钢筋格子笼等, 而这些保护措施都是比较单一的, 并且也破坏了各种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这也违背了现代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与此同时, 还严重的影响到了水流的生态功能以及周边植物的景观功能。
目前, 有很多城市在进行河道治理时, 都重点追求的是河岸的硬化覆盖, 这种方式只是比较片面的强调了防洪功能, 导致河道的形态出现了单一化, 而将河道的生态功能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 破坏了流动的生态链, 使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加上在此过程中对比水质造成的严重污染, 防洪能力逐渐减弱等都是我国当前河道工程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 生态河道治理的原则
为了更好的实现河道的生态治理, 将河道的生态功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下。相关人员在进行河道治理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行:
2.1 综合性
综合性原则也就是在对生态河道进行治理前, 一定要保证河道的基本功能不受到影响 (如引水、防洪等) , 在保证其基本功能正常的基础上再对其他方面的功能的完善情况进行考量。
2.2 协调性
协调性原则也就是在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时, 一定要注意保证河道与周边环境发展的特点, 要将其整体风貌的协调发展放在主要位置上。
2.3 自然性
自然性原则就是在对生态河道进行治理时, 要以自然修复为主要手段。
2.4 同步性
同步性原则就是在在进行河道修复工作时, 要使河道的修复工作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 统筹安排河道的治理工程, 在实现经济化目标的基础上, 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做好生态河道治理的措施
生态河道治理概念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来了, 在这之后, 又经过了一系列的修复和整改, 使河道中的水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从某种意义上说, 河道的治理结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借鉴国外的经验后, 我国相关的研究人员发现, 对生态河道环境进行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进行生态河道治理时, 一定要将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结合起来进行治理。
3.1 最大限度的恢复河道的各项生态功能
生态河道的治理总的来说就是在保证河道各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对河道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 使其恢复原有的功能, 从而为各种生态活动创造出舒适的生长环境。所以, 在进行生态河道的治理时, 应该将给人民和各种生物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长环境当作主要目标, 而后对传统的混凝土护岸措施进行改造, 进一步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
在恢复河道的各项功能时, 先要拆除河道中浆砌石的上半部分, 并将其换成土料筑堤, 上面再用自然草进行护坡, 有的河道中采用了生态混凝土草坪进行了护坡, 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拆除河道中的混凝土护岸, 一方面, 使河道在自然力的作用下, 形成水路, 这些水路又构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适应生物生长的水环境;另一方面, 还对河道的断面进行了改变, 提高了河道的蓄水能力, 将河道的调节功能充分的发挥了出来, 提高了河道的防洪防汛能力。由于其河道断面出现的深浅不一的现象, 也大大的提高了河道的自我净化能力, 对改善水质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另外, 还要及时清除河道中的淤泥, 挖出来的淤泥一定要外运并定点堆放, 这样不但减少了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 还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做好了保障。
3.2 在进行河道设计时, 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
设计规划人员在进行河道的规划设计时, 一定要根据本项目的特点进行, 尽量将多种设计方式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进行护岸设计要将河道的特点以及河道的生态情况综合性的考虑起来。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进行河道的治理时, 要选取适合本河道生物以动物生长和繁殖的材料, 并将生物的生长情况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设计, 进一步保证河道的水环境能够满足各种生物以及动物的生长繁殖。
3.3 加强对河道岸坡结构的防护
岸坡的防护在河道的治理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治理人员不但要保护好岸坡原来的形态, 还要保存好岸坡原生的植被生长。对岸坡的保护来说, 自然植被带来的效果要比人为植被的效果好很多, 需要说明的是, 尽量不要用人为生产的干砌石, 浆砌石以及混凝土护坡等这些护坡形式。如果发现岸坡已经出现了问题, 则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如多栽一些植物) 对其进行修复和改善, 以达到防冲固坡的目的。
3.4 做好河道的绿化工作, 对河道原有的环境进行还原
传统的河道治理虽然对一些池塘、洼地等进行了填平, 这样虽然扩大了河道空间的利用率, 但是却也大大的危害了我们的生态环境。无形中减少了水面的面积。目前, 所采用的治理河道的措施主要以敞开河道为主, 这样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奇特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环境。所以, 生态河道的治理也就是还要对河岸的环境进行美化, 使河岸的环境能够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另外, 生态河道的治理还要对河面的环境的进行还原, 有研究人员调查后发现, 目前我国自然水循环的情况并不好, 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河道的治理。所以, 在对相关的基础设施 (如雨水的管道、花坛、路面等) 的构造进行设计时, 应该重点考虑到其透水性能, 这样不但会对雨水的渗透畅通起到促进的作用, 还能够对河道的水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
4 结束语
总之, 社会的发展与生态河道的治理息息相关。生态河道中水环境的改善也是人们的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生态河道的治理过程中, 要将治理措施与生态学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加强对河道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另一方面还要对河道的环境进行改善, 将河道水质量尽可能的还原。河道治理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大工程, 需要相关人员以长远的眼光, 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为我国生态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吉.探讨如何进行生态河道治理[J].江西建材, 2017 (19) :113+115.
[2]张鹏, 王欢欢, 许昌, 等.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的思路与方法[J].建材与装饰, 2017 (38) :249~250.
[3]解学相, 刘敬初, 张永霞.生态河道治理之我见[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7 (09) :34~37.
[4]陈丰照, 赵志磊.生态河道治理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 2017, 15 (18) :121~122.
[5]韩垂志.探究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方法[J].农技服务, 2017, 34 (11) :160.
[6]黄怀祥.生态河道治理模式研究[J].吉林水利, 2016 (06) :44~47.
[7]刘宝权.对生态河道治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17) :231.
★ 软岩治理浅析论文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措施浅析(共17篇)】相关文章:
即墨市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对策研究2022-04-30
水利工程堤防建设与防洪建设浅析论文2023-08-22
浅析民族地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问题研究论文2023-01-13
生态治理中多部门合作困境与治理对策2023-02-28
水质调查报告范文2023-11-06
城市河道系统的景观敏感性与景观规划2022-10-07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措施是什么2023-01-25
山区小水电工程建设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2022-04-30
生态园林建设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论文2022-08-22
浅析松浦三桥景观设计构思202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