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推荐14篇)由网友“风爱吹不吹”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新课程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新课程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人是第一要素,任何改革首要的是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革.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式.新课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中,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冲击,旧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已变得十分必要.新课程改革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以新的定位、新的观念来善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构建一个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
作 者:陈靖诣 作者单位:卢氏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南三门峡,4722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5) 分类号:G648 关键词:新课改 新型 平等 师生关东篇2: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作者:董灵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第07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使得我国教育事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挑战。为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有所改变,不再是传统的师生关系,其更符合现代化的教育发展要求。在现代化教育事业中,要求教师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可差异对待,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生活情况,以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
一、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学生对教师十分敬畏,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现如今,学生在社会环境的改变下,性格特点都与以往有所不同,说教这种方式不再适合当今学生,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逐渐走向平等,教师纷纷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相处,和学生共同学习,以满足新课程理念的新要求,更好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实现最佳效率。教师要爱护每一个学生,不可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区别对待,要做到一视同仁,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在应试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素质教育改革则要求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为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不是弱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反而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和伙伴的关系
为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和学生成为朋友,以朋友的角色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以心换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加强与学生间的合作,与学生一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教师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扮演好引导的角色,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朋友关系,不仅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还可以促使教师更快地接受新事物。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和谐,对教学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素质教育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教学热情,要爱护自己的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要寓学于乐,与学生成为朋友,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或是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编辑 赵飞飞
篇3: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当前,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大地上开展起来,怎样才能把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落实到实处,师生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需要
新课标的颁布、实验教科书的试运行,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已日渐深入,同时,社会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目的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学生对老师则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们知道,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而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今天的教师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教”教材的方法来面对信息来源广、智力发展快的儿童了。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样,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为伙伴、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必修的课题
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既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1、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我们必须不断地“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使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渗入我们的教学中。许多学校实验了“研究性学习”、“小主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主体性学习”等多种重在培养学生素质的、新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新的教学形式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饶有兴致地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他们的观赏、调查、讲述、写作…
[1] [2] [3]
篇4: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新型师生关系研究
面对汹涌而来的改革浪潮,作为教师,应争做时代的'弄潮儿,而要在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中自由游弋,就必须抛开尘世的喧嚣,静下心来,潜心研究,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念.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违背教育的初衷.
作 者:李梅 作者单位: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011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 21(12) 分类号:G635.6 关键词:师德修养 教学艺术 师生关系篇5: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
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大地上开展起来,怎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师生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新课标的颁布、实验教科书的试运行,向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深入,同时,社会的迅猛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对象。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严肃认真地讲解,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专心听讲。老师讲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就达到教学目的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师对学生最为关注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学生对老师则敬而远之,甚至关系紧张,很难向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今天的教师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教”教材的方法来面对信息来源广、智力发展快的儿童了。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样,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为伙伴、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必修的课题
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既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1、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我们必须不断地“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使新的教育思想渗入我们的教学中。许多学校实验了“研究性学习”、“小主人教育”、“主体性学习”等多种重在培养学生素质的、新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新的教学形式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饶有兴致地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他们的观赏、调查、讲述、写作……乐此不疲,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由凌驾于受教育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主体发展的良师益友、合作伙伴。有一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们的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来表达他对学校的认识。于是,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出现了“我看我校,我爱我校”的作品展览:有摄影爱好者为学校拍摄的彩照,有小诗人写的“校园美”、“老师颂”,有关注学校发展的调查报告,有《我们的乐园》、《未来的学校》等多篇习作……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不但提高了学习的欣赏水平、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而且密切了师生关系,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字写得好坏,无论他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哪怕他考试不及格,他们也都将走向未来,都将居于新世纪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我曾见一次语文课上,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一点偏差,老师立刻打断学生的话想予以纠正,但又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于是诚恳地对那个学生说:“我打断了你的话,对不起!请你继续说下去!”由此,清楚地看到学生在这位老师心中的地位――学生是和自己一样的人!我们要与学生交心,不妨蹲下身来或坐在孩子们当中与他们谈话,而不要让孩子们仰视你;不妨耐心听完孩子们那不够流畅甚至答非所问的话,而不去打断他;不妨像这位老师一样,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当面向学生赔礼道歉……这样,学生会加倍地向老师学习,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健全人格,并且使师生的心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其次,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利用的资源,要充分保护它、利用它。有一个学生在学习《鲸》一课时,突然发问:“鲸是哺乳动物,它成长过程中会不会像我一样要换一次牙?”这其实是一个与课堂教学目的无关紧要而且我也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我没有回避,引导学生课下寻找答案。于是师生共同行动,有的翻阅图书,有的网上咨询,有的请教他人,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锻炼了他们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
另外,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实践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让腼腆的孩子领读课文、代表小组发言,让性格急躁的孩子跟细心的孩子一起办板报、描花边儿,让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帮老师”查资料……渐渐地,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了锻炼、增强了自信心,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变“我能行?”为“我能行!”
3、发挥教师的评价功能
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教师绝不能仅凭本身并不一定十分科学的知识检测来评价学生,或仅凭一时一事给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妄下断言,必须注重发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看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并且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一节观摩课上,我听到授课教师运用许多这样的句子:“你们真聪明!”“你读得真好!我都要感动得流泪了。”“要是你写了文章,也可以拿去发表了。”……这些评价,既是对学生成绩的一种肯定,又有助于鼓励学生进一步发展。巧妙地运用我们教师欣赏性、模糊性、鼓励性、幽默性的评价吧,那将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现在的教学中,教与学是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篇6: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题记:面对汹涌而来的改革浪潮,作为教师,应争做时代的弄潮儿,而要在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中自由游弋,就必须抛开尘世的喧嚣,静下心来,潜心研究,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念。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违背教育的初衷。那么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一、问题的探讨:
教室内,气氛非常热烈,二十几个同学在讨论师生关系问题。一个女孩皱着眉头说:“我们的班主任好凶哦,总是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什么都要管。”另一个男同学接嘴说:“对对对,态度特别不好,一批起人来就老半天,八辈子前的事都要提,烦都烦死了。”一个其他班的同学说:“我们班还不是嘛,老班一上班会课就训人,说什么都会扯到学习上。”其余同学纷纷作群情激愤状,噼里啪啦地说起来。
“我们老师就会向我爸妈告状。”
“我们老师讲起话来总那么刻薄。”
“我的数学老师专门针对我。”
“我犯点小错误老师就小题大做,说话那么夸张。”
……
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会,我完全可以理解。在每个人的豆蔻年华中,我们总希望能够肆意的生长,自由伸展自己的枝桠,吐露自己的芳芽。然而老师就是那把“可恶”的大剪刀,咯嚓咯嚓地修剪着每位同学,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于是,在许多人的学生时代,老师是头号天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迫在眉睫。
二、问题的思考:
篇7: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回顾历史: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统治者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政治目的,采取的是奴化的教育,什么“天地君亲师”“一旦为师终身为父”“传道授业解惑”“尊师重道”,无不把教师的权威绝对化,把教师神化为精神领袖。对出自老师之口的“道”,只能接受,这是在扼杀学生的个性、灵性、思维,熄灭学生的创造之火。学生只要犯一点小小的错误,就要遭受皮肉之苦。于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老师在学生的眼中几乎成了不近人情的冷血动物,学生有什么看法却不敢向老师倾诉,从而导致教学的古板、生硬。
几千年的教育实践,无不证明了这点:师就是师,生就是生,学生要绝对服从老师。
(二)研究现状:
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了素质教育的热潮。素质教育要求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本身就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爱护人,相信人和培养人,强调以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作为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创新教育的历史阶段,作为教师,应清醒的认识到“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育--财富蕴藏中》),要知道,学生决不是我们手中可以随意塑捏的玩具。作为受教育者,学生有权利从教师那里“挖掘个人最大身心潜力,求得身心的满足,成为崇高、有尊严、自豪的人。”
三、问题的解决:
众所周知,爱迪生、华罗庚当初在学习期间的成绩并不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的确,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不确定的。眼下学生的不良表现并不代表他没有前途。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认可学生形形色色的发展状态。
(一)从思想上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的大写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新一代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有自己的选择。有新俗语说,“年龄相差五岁就存在代沟”,可见新生事物是如何迅速地占据着年轻人的头脑。在这样的情形下,师生间的距离可能会加大。此时,作为教师,首先要容忍他们的想法的存在,应该鼓励他们个体的体验。因为有了这些与世俗不同的看法,有了个体体验,那他们离创新也不遥远了。其次,要让自己明确学生的要求,努力让学生的需求与教学内容达成一致。而不能死守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旧有观念不放。这,应当是转化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从地位上把学生当作朋友式平等的合作关系,用心倾听学生的观点、见解,而不是唯我独尊的师道尊严。
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蹲下来倾听,与学生对话,与学生一起研讨学习,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畅谈体验,展现个性。同样的教育内容,同样的教育对象,甲老师的课堂回应频频,乙老师却收获寥寥,其微妙之处在于,学生更喜欢甲老师。喜欢某老师上课,上课听讲就认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有利于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构建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学习伙伴关系。不喜欢某老师上课,则会挑老师的错,拒绝上该老师的课,老是唱对台戏,甚至搞恶作剧捉弄老师。因此,只有在一种真正民主、朋友式的和谐环境中,才能可能言创新,任何一种唯我独尊、专制式的教学环境,都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从学术上把学生当作研究者,而不是接受者。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研究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接受、判断、筛选、组合的过程。学习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在进行研究,是个研究者。教师是个研究者,学生也是研究者,从这个角度说,师生是平等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以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室这一文化生态圈中,大胆地想,尽情地说,无拘束地问,相互协作,共同切磋,真正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和心灵成长的欢欣。
只有将学生当成是研究者,才会在课堂上出现其乐融融的学习气氛,才会真正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总之,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要把自己从以往教育模式的束博中解放出来,只有解放了老师,才能解放学生。让我们共同期待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到来!
篇8:在改革中形成新型师生关系
在改革中形成新型师生关系
中国教育报 -03-19 奋斗小学校长 宝和 李莹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不仅在课程方面较原来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而且对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
多少年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直被人看作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种质朴的早已被人们所接受了的师生观,在新课程中则越来越不适应。且不说教师“这桶水”的满与不满对学生“杯中水”的影响,单就教师“桶中水”的质量严重地影响到学生“杯中水”的质量而言,就足以让人们对这种师生关系产生怀疑。教师和学生的相处是人与人的相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仅仅来自教师,而是多元的`、立体的、和学生的生活经历有关的多渠道知识。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对学生的见解、新意,或有创造性的观点按教师的要求“格式化”。教师是中心,是至高无上的,而学生则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这种主次关系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尤其可悲的是这样的师生关系被人们长期接受,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定势。新课程的出现使这种旧陋的师生关系将被打破,师生在平等、互动的原则下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共同体。
教师同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了互补,在相互的交流中形成互动,这种互动既有师生间的互动又有生生间的互动,包含着丰富和实用的合作文化,是走进新课程后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它降低了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权威作用,凸现了教师的参与、指导和“首席官”的功能。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师生关系如果仅仅停留在“严”与“从”上,必将长期制约学生的发展,压抑学生的需求。学生是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有潜力的人,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是有差异的人,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要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空间。
篇9: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论文
论文摘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推动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师生关系和谐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而实现和谐则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模式下,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新型的和喈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的安全感、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去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价值,有利于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实现自主创新性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再学习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初中生正在经历从长辈(包括教师)的依附到人格独立的转变,从主要是“向师性”到主要是“独立性”的转变,既迫切希望与老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遵从甚至害怕的心理。因此,如何有效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事实上,与亲子关系一样.师生关系并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虽然从理论或期望上说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必然存在指导与被指导、领导与被领导的不平等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师生关系巾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师生关系的促进和改善也应该以教师为重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原来的许多教育观已经不适应新的需求.尤其是关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地位、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等都需要做出新的解释。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树立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合作学习,每个教学环节不忘尊重学生,不忘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教师要做到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时刻关心他们。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学生的学习可分层次进行.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布置作业.可以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或自选作业,让优等生有发展的余地.让后进生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既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从不同层次面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学习的过程.不在于学习的结果。学生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就是成功了。教师在工作中要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孩子们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对学生的自尊,还表现在肯定、赏识学生的成功上,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时时处处要尊重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为学生竖起了通往成功的阶梯。
二、注重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现在的课堂已不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的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在课堂学习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这样的教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沟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提的问题成为教师的资源.让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就会提出许多不理解但十分重要的问题。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的教学方法,使师生、生生之间产生互动。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弄懂的问题;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太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学生在发问中唤醒了沉睡的潜能.不但积极发问而且也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课堂真正达到活而有序,学生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演能力、概括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辩论中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这时要摆脱单一的惯性视角的束缚,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求殊途同归。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自由地学习和成长。教师尤其要注意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交流和互动。
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
大部分老师,尤其是不做班主任的老师.很少和学生在一起活动交流.这无疑使师生关系停留在工作的表面上.不能深入学生的心理和感情。事实上,非正式的师生交往可以起到正式交往所起不到的教育作用.它能使师生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交往,缩短心理距离,它也能丰富师生沟通的渠道和方式,促进师生的双向交流。例如课余时间,与学生玩玩游戏,和学生一起唱唱歌、踢毽子、抖空竹等。下活动课,与学生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在回家的路上和学生边走边聊双方的苦恼、双方感兴趣的话题。等等其乐融融,师生的和谐不言而喻。对于那些调皮闯祸的学生,下课时我会单独找他们.循循善诱,尽量使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
四、按学生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教师良好的人格品质可以改善和促进师生人际交往.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心目中好老师的样子应该是:有合作精神、无私的爱心和宽容的精神.有耐心,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有良好的仪表风度,公正公平,有幽默感态度温和,行为果断,处理问题具有灵活性,对所教学科精通熟练,善于鼓励学生等。因此,21世纪的教师要想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用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老师用宽厚待人的胸怀影响学生;用诚实守信的人生观感染学生:用少说多做的行为引导学生。因人施教,循循善诱,找学生促膝谈话,谈学习,谈人生,谈生活,谈健康,谈爱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陶行知先生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只有树立民主作风在教学中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尊重学生并与其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篇10: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师生关系的新认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师生关系的新认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师生关系的新认识――树立新的学生观
东茅街小学 彭 辉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是教学过程能否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运行的前提和保证。”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在传统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所以说,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随处可见对这种师生关系既新的学生观的要求的体现。
如《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的“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就明确的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质、体、美的和谐发展。第(二)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也非常清楚地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还有很多具体阐述,就不一一例举了。)
试问如果教育教学活动不是在构建了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又如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和谐发展,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呢?所以说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既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根本。
教师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这在以往的教学现实中是很常见的事,这些都是阻碍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主要因素。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构建起新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改变过时的观念和专制的作风。并且要从思想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教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上都应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处处落实。
最根本的还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
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复印机和传声器。他是人,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教师应用积极的、乐观的眼观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造就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好心做坏事”的例子。例如在教室门锁了的情况下一个学生为了帮助同学拿丢在教室里的文具翻窗而入。我们的教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该如何处理呢?我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首先会肯定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然后再把翻窗的危险性告诉他,再告诉他今后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我也相信这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乐于助人,而且处理事情起来也会成熟很多。我们再试想一下,如果教师采取相反的态度,忽视学生助人为乐这一美好动机,而一味指责他违反校规爬窗户这一行为,那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二)“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
这是我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相信也是每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这说明每个教师都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在教育实践中,有不少探索,正是基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学习成功的潜能的信念,取得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良好效果。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教育家去到一个班做实验,随意从中抽出一部分学生进行谈话,告诉这些学生他们是教育家从同学中选出来的最聪明的孩子。一段时间后再来校发现这些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正是教育家点亮了这些学生心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信念之灯,使他们发挥出了潜能。
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教师不断的期待和鼓励中获得点点滴滴的成功与进步的。
(三)“多一份爱心,多一分宽容”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是和发展观点想对立的。其实,作为发展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身为人师者爱斤斤计较,喜欢小题大做,你的学生又怎么会是一个宽容的人呢?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失败的例子。
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位班干部,各方面素质都不错,我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一直把他做其他学生的榜样。一次音乐课后,任课教师告诉我这堂课纪律非常不好,还指出几个人的名字,其中就有这位班干部。听了之后当时我就气过了头,急匆匆走进教室,大声的责问全体学生是怎么回事,并当众训斥了这个班干部。事后我对自己发那么大的脾气很懊悔,但没想到的是我的小题大做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来话就不多的他言语更少了,轮到他值日的时候,登记本上总记了一大串名字。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到后来在意见箱中看到学生给他提的意见,说他动不动就记人名字,我才知道他的心因为我的那一次过激的行为变得有狭隘倾向了。
虽然后来我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这个学生纠正了过来,也让每一个学生和我一起懂得了宽容对每个人的重要,但这件事留给我的教训的确是非常深刻的。
综上所述,要构建一个新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新的课程改革才刚刚开始,就让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表者从今天开始,以新的定位,新的观念来善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构建一个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书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
《〈基础教育实施纲要〉(试行稿)解读》
篇11: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我市教育局职社处组织的职业学校教师“洋思三日行”活动中,我对洋思初中课堂教学中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感触颇深,洋思人摒弃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洋思人的课堂上,教师围绕学生转,片言只语,或画龙点睛,或点铁成金,学生滔滔不绝,呈现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热烈气氛。过去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现在真正成了学生自发主动求知的“学堂”。洋思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之处,除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外,我认为另一成功之处在于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达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生存)”这整体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
新形势下,课堂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已成共识。然而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确定要想从传统教育体制中突围,还需要一个接触、了解、认可、效仿、灵活运用的过程。西方一些国家在90年代初期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学校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消费者中心”的观点,即视学生为学校教育主要“消费者”,这有助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实现,有助于形成一种新型师生关系。那么,如何构建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笔者以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宽松型的课堂氛围
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心理驱动力,也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凝聚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脸上的笑容无疑会像春风一般轻拂每个学生的心胸,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学生在心理上从接受老师、认可老师到期待老师,形成一个飞跃,进而达到想学、乐学的境界。其次,教师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课堂,把宽容与爱心化作无声的语言——眼神,教师眼中流露的期望与鼓励将时刻提醒着学生:老师注重我,老师相信我,进而达到使学生产生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使用激励性的课堂语言
激励性语言的使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技巧,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创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效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者要尊重学生,巧妙设疑鼓励思考,营造学生主动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杜绝“这个问题都不会,怎么搞的?”此类打击性的语言,多使用“好好想想”、“再思考一下”、“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等鼓励启发性语言,形成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多讨论、多提问、多辩论、精讲授。
三、培养自由讨论式的课堂风气
教者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切口。放手让学生在课堂讨论,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这里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要达到这种效果,教者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基础实情,提出科学的讨论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要保持教学节奏,完成实际教学任务;其次要有教学机智,教者在学生讨论中要及时把握、及时引导,不但要求思维敏捷,而且要引导得时,信息吸收要迅速,这就要求教者备课时要备到学生。再次,为了保证一个讨论的“面”,教者要在课前、课后做好每个基础较差同学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也可事先进行适当引导,防止课堂讨论中产生“死角”。
四、提供多重式的成功体验
让学生获得成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巩固手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比比皆是的现象是:老师讲授时学生抬头目视老师,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立即低下头。纠其原因,不是此类学生不想学、害怕学,而是此类学生长期处在课堂教学的失败氛围之中,他们害怕嘲笑和惩罚,不敢正视老师,更不要说主动提问。事实表明,传统的强制性方法并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有为学生搭建多重式的成功平台,才能使每个学生对知识产生如饥似渴的追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创建一个成功导向的课堂,营造一个“持续的支持性环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更新教育理念,什么是人才?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人才,因此,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要获得成功。其次,要在大班授课制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多层面、多角度的成功及愉悦,这仅仅靠一些激励性语言和高频率互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使差生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支持,课前预习、课内外辅导等等;再次让学生合作学习,组织优生与差生建立帮学小组,并落到实处,这样做,使差生及时获得支持,扫清知识障碍,容易感受进步,从而感到自信,只有如此,“持续的支持性环境”才会建立,所有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形成,班级内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局面才能逐步形成。
五、树立研究型的学习楷模
研究型教师将是学生探究型学习的持续动力,我们教师为人师表,不仅表现在师德上,更多的应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探讨和追求上。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教法,研究新教材,努力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制定好个人发展计划,研究专业领域新动态,积累各类资料,教师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情,会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个学生,从而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心理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学生将更加崇敬老师,可以加速构建和巩固新型的师生关系。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全面地投入。一旦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也就能水到渠成。
篇12: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论文
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论文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在师生关系中蕴含着教学价值观。当今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学价值观在发生着变化,时代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互敬、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师生关系;现代教学价值观;民主性
Abstract:The new typ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carrying out education,in which the value of teaching is implied。Now we are in time of being in great need of such a relationship in the change of value of teaching in the changing society。It bear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emocracy,equality,mutual。respect and hamony.Teachers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establishing the new type relation.
Key words: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he value of modem teaching;democracy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关系,而是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这个深层意义就是教学价值观。事实上,任何教学活动都不可能回避教学价值问题。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价值观在悄然发生着变革,现代教学价值观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本文从教学价值观角度重新认识人们习以为常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历史渊源及现代价值取向
纵观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自古就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教育教学的专著《学记》就明确提出了尊师重道的思想,认为尊师才能重道,重道必须尊师。一方面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提出“师弟子者,以道相教而为人伦之一。”即师生是一种道义的结合,教师负有正人心的任务,“主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谨教有义,正道为渐摩之益。”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而正确的知识,能够温故而知新,“欲明人者先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教育中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偏重于师道尊严,尤其强调师德,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在西方教育史中,自古就有着与东方文化不同的内容,首推亚里士多德所提倡的自由教育或文雅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当适应自然,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发展。在师生关系方面西方学者认为师生要以人道相处,尽可能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西方现代人文教育学者如夸美纽斯、洛克、维多里诺、伊拉斯漠等人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要尊重人性,按照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去育人,师生关系应当是平等的、互助的。教师更应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给儿童充分的自由,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施教。这种儿童本位的教学价值观对西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的人本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强调儿童本位,强调以尊重儿童的自然健康和主动发展为教育出发点。
在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就先后提出了“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体”以及“主体问性”等概念。这些提法实际上是在东方教学价值观与西方教学价值观相互撞击之下形成的.。应当看到,在中国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道尊严仍然是主流价值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权威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动的。因此,把西方的“儿童中心”自然教育价值观完全移植到中国的确有着相当的困难。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工业化社会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转变,随着社会的变化,教学价值观也在变。传统的教学价值观更重视知识的传授,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师的地位自然处于中心地位、支配地位、权威地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上。尤其是应试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甚至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的素质教育也因此不得不放慢脚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呼唤教育民主,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呼唤教学价值观由重视知识传递向重视人的健全、主动发展方向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这种转变有些困难,但既然是社会变革,就必然要付出代价。当前,大批有识之士正在创建新型的关系,努力在中国的土壤上培育着这些花苗,希望它能够在中国土地上开花结果,繁盛不息。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在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时期,在学校教育教学领域师生之间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以发展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平等、互敬、民主、和谐的人与之间的关系。新型师生关系首先要建立在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全发展的现代教学价值观基础上。现代教学价值观并不完全以西方教育价值观为标准,应当是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精华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应当既保留中华民族尊师重教、注重师德的传统美德,又吸纳西方教育思想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施教的教育民主性。现代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不仅仅为学生提供知识、发展认知,更重要的在于使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感、伦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起来,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完善的人。
平等、互敬、民主、和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其中民主性可以说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精华。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服从者、被动的接受者,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特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换意见,共享不同的个人经历和人生体验。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形成民主与平等的价值观,学会尊重差异、尊重生命。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师生相互对比、相互评价,共同发展着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形成对世界的新认识。这样的师生关系将逐渐摆脱“纯知识传递”的束缚,愈来愈多地激励对学问的思考,教师将成为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发现矛盾的人,而不是只会讲大道理的人。教师的工作也将会更富有创造性,更富成果,更具激励性和鼓舞性。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关系的民主性。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1.更新观念,树立以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健全发展为目的的现代教育价值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的最主要特征是平等、互敬、民主、和谐,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以民主的心态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不应当只是表现在121头上,更应渗透在灵魂深处,在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2.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型师生关系的优越性
新型师生关系的优越性在于它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如何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新的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因为探究性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了一个现实的平台。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而是与学生一样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结果不完全了解的探究学习的参与者。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主动性,使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5):4.
篇13:浅析交往教学理论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分析论文
浅析交往教学理论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交往教学理论思想是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首先提出系统的交往教学理论思想,其立论的基础是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我国班级授课制中实行交往教学,必须重新建立师生关系模式,文章提出了建立课堂交往中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应当渗透着教育情感和人文关怀;师生在心理相融、行为互动的交往中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完成和师生互惠,教学相长。
论文关键词:交往教学课堂教学师生关系
交往是人际间借助于言语和动作等媒介实现的相互沟通、相互认知与相互作用。强调教学中的交往,早已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交往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①。
课堂教学是学校这一社会群体的一种特殊交往时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说十分强调学生与教师交往对学生发展的决定作用,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当代心理学家则强调学生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学生发展有重要影响。俄罗斯学者季亚琴科更明确指出“教学——这是交往的特殊变体”,“教学是有知识和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和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
②叶澜教授提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③。
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首先提出系统的交往教学理论思想。交往教学思想把教学看成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通过课程中介而结成的一种交往关系,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思想为基础,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中通过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进而促进教学相长。
一、交往教学理论中的师生关系
交往教学理论作为一种富有生机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给我国课堂教学传统中的师生关系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尽管也强调和提倡启发引导和讨论,但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灌输型,把课堂教学看成一种简单的给予与接受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占统治地位,是知识和学术的权威,主宰课堂;学生则被看成被统治者、服从者,教师拥有绝对权力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甚至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致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无批判思维的全接受过程,学生缺少独立获取知识的时间与空间,学习缺乏自主探索和创新。在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同样存在着将教学等同于传授知识、将课堂管理视为控制的现象,“特别是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和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④
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把教学认识活动过程中的主客体性,归结为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主体—客体”结构模式。而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师与学生二者是教学中的两个能动主体,教师与学生是双向认知、互动的。在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同时,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影响,具有能动的主体性的反作用。师生关系呈现为“主导性主体—受动性主体”模式。该模式揭示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个平等的主体共同作用的相互交往过程,克服了所谓的“教师中心论”或者“学生中心论”片面性的错误。在这种交往结构中的教师和学生,各自都是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课堂教学应该是自由民主、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形成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交往关系。
二、交往教学理论下的师生关系的特征
(一)地位、作用的平等性与不平等性的统一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责任,而学生要获得发展,也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与学生权利和义务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为“人的尊严是超越年龄、知识、能力和经验水平的,它只取决于人作为人的内在的本质”。⑤师生关系的平等性,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对学生一视同仁又区别对待,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条件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而不能无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将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
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在师生的具体交往过程中总会有一方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事件中居于主要地位,从而使交往表现出事实的不平等性。为了弥补这种缺陷,交往教学理论提出一种“补充的相互作用形式”。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者多尔用“平等者中的首席”界定教师的作用。事实上,教师由于自身条件和社会责任等,决定了他在教学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等的限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学习的主动性作用。双方以教材为媒介展开交往,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师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存在着差异的状态中追求理想的平等状态。事实上,正是由于这种差异和不同,使教学交往目的实现更为顺利。
(二)心理相融是实现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必要条件
在交往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应当渗透着教育情感和人文关怀。情感是制约品德和人格形成的最直接因素,具有对行为的直接导向性。情感来自于人对待事物的态度体验,课堂式的教育情感可以来自环境的气氛,更主要来自他人的影响。如果没有现实的人际交往以获得体验,学生情感空间必定是狭小的。交往教学中,教师应以参与者的角色融入教学活动,以丰富的情感与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影响学生,把对学生的热爱、体谅、关怀、同情、帮助等情感体现在对待学生的言行和态度上,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同时,教师也从学生在这种影响下呈现出来的多样化情感表现中获得理解、体谅,在相互沟通和融合中产生情感体验。
另一方面,在交往教学中,教师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学生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学生对知识和课堂信息的认知、质疑、接受和转化,不是一种知识输入的单向流程,而是与教师之间平等的双向精神交流,通过理解与对话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相互验证、修正及强化,这种交流与沟通渗透着人文关怀,真正确立学生在人的价值与尊严方面的人学意义和地位。
在交往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应当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师生各自的社会角色已经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或特殊性。因而他们在课堂中表现出不同的需要、价值和行为。固有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引起多样的矛盾与冲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教学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师生在课堂交往的矛盾所引发的斗争与统一,进而使教学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实现课堂的目标。因此,课堂上任何不受控制的冲突都被认为是不对的。交往教学必须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平衡,将师生情绪对立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这就需要对课堂中的冲突采取适当的控制和包容态度,师生双方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方对于处于劣势地位的一方增加理解与谦让。这种包容度越大,课堂中的群体或个人就具有更多的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就可以保证师生关系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交往教学理论将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采取的态度等纳入课堂学习内容,力图实现“对称的自由”,让师生关系在不断地解决交往冲突与矛盾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与进步,使学生从单纯的受教育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发展成为具有独立的人格,进行独立思考、判断与活动的现实的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构建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认识观念上的解放和方法论的指导。
(三)必须实现互动与互惠
师生课堂中的交往,是为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服务的。交往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与共享,而且也是师生之间人格、精神、情感的相互交流,教师从学生课堂表现中捕捉灵感,获得启发、激励、人格的完善和学术的提高,相互沟通和融合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从功利目的看,交往是教育教学的工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师生进行交流,进而产生情感的互动、思维过程的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求知的主渠道,也应是学生情感、意志等个性发展的主渠道。教师所要做的无非是促进学生发展,而发展又必须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来实现,教师的包办代替和权威压抑,忽视学生心智发展,把学生视为知识容器,只能阻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个体内部具有大量的有助于自我理解、有助于更改个体自我概念、态度和自我主导行为的资源;而且,假如能提供明确的、使人奋进的态度这样一种心理气氛,这些资源就能被开发”⑥。
交往教学在要求教师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由教师施舍,而是由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学习问题而赢得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是互动,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是教与学双边的共识、共享与共进。这种教学交往不仅促进学生新知识的良好学习和能力发展,而且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学习氛围中促成了学生全面人格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课堂管理控制能力、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等发展。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15.
②朱佩荣.季亚琴科论教学的本质(上)[J].外国教育资料,1993(5):38-45.
③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0.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9.
⑤(美)埃里希·弗罗姆.自为的人[M].万俊人,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8:91.
⑥钟启泉,黄志成.美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篇14: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
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
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副部长 袁贵仁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越来越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推动科技迅猛进步,进而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步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因素。我国的教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到千百万教师的成长,关系到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全面推进,关系到一代新人思想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关系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在教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改革发展中,首先要有先进的理念。要自觉地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要把教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放在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改革发展的大系统中加以考虑;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出思想,出思路,出措施,注重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其次,要有明确的思路。中国教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100多年来,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成功的经验,也有过曲折。要很好地总结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发展规律、教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发展规律,总结我国教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基本经验,研究国际教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发展趋势,提出科学的、体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规律、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思路。第三,要有得力的措施。按照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以改革促发展,注重制度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途径,渠道和载体,确保教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系、终身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系提供坚实的、高质量、专业化的师资保证。
在当前教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发展的诸多工作中,培养和培训适应我国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需要的'新型教师,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2001年6月,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颁布《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它提出:本次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体系,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设置具有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的课程结构,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积极鼓励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有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课程评价制度,推行民主化的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实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的重建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制度的创新。《纲要》特别强调:“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www.xfhttp.c
[1] [2]
【新课程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推荐14篇)】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学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2022-04-30
《乒乓正手攻球》教学反思2022-07-29
浅析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与借鉴论文2022-08-05
构建新型校园文化的思考论文2022-05-12
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心得体会2022-06-12
学校疫情防控培训总结2022-05-06
教学研究型论文2024-02-05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2023-12-19
对新课程下体育教学改革的探析2022-11-02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