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路的记忆散文(推荐7篇)由网友“再贱再也不见”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村路的记忆散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村路的记忆散文
村路的记忆散文
我出生在农村,在农村长大,从小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村路给我的记忆,有欢乐和甜蜜,也有心痛和忧伤。
小时候,父亲种地常常会带着我。那时,家里养着一匹草驴,肚子大大的,腰凹凹的。每年草驴会下一只小驴驹。父亲给小驴驹脖子上拴了一串铜铃铛。小驴驹一走起来,脖子上的铜铃就哗啦哗啦地响。出地时,父亲牵着驴,让我骑在驴背上。驴走起路来身子一摇一摇,我像坐在摇篮里,觉得好玩极了。小驴驹总是快乐地跑着,一会儿跑到母亲的前面,一会儿又跑了回来,亲昵地用头贴着妈妈的脖子。一会儿又朝着来时的路跑回去好远好远,急的妈妈哼哼哼的直呼唤。它听到妈妈的叫声,又疾驰而返,脖子上的铜铃,哗啦哗啦响个不停。我听着铃声兴奋地叫着笑着,在驴背上,直想打滚儿蹦蹦子,可是我不敢,那驴好高好大,我怕摔下来摔坏了。父亲看着驴驹儿撒欢,又看看我高兴的样子,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我们走在村路上,那份甜蜜,那份幸福,是一生难以忘怀的。想起那时,乡村小路对我来说,是再舒服不过了。只有那样的路走起来才有味儿,才和我们乡下的情调合拍,那弯弯的小路简直就是一首充满乡情韵味十足的诗。
我长大后,到乡里、县里工作,但我总觉得乡下亲。村里小屋烟囱上冒出的炊烟,像一只手,时时召唤着我。村里的天旱雨涝,冰雹霜雪,村里人的喜怒哀乐,婚丧嫁娶都和我密切相关。对我来说,只不过是城市里的过客而已。每当星期天或节假日,我都会回到村里,和父亲种地、锄田、收割庄稼。多少年来,我一直奔波在乡村和县城相连的那条路上。有很多发生在乡村道路上的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那年秋天,庄稼成熟了,我赶回村里收割黍子。我们村的黍子是远近闻名的,也是种的最多的。黍子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种植在北方干旱少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山西省雁北地区是主产区。黍穗像稻穗,只不过稻粒是长的,黍粒是圆的。黍子颜色有黄有白也有红的,像一粒粒碎珍珠,碾去皮里面是金黄的米,我们叫它黄米。黄米磨成的面叫黄米面,也叫糕面。它就是蒸糕的材料。蒸出的糕我们叫黄糕或素糕。把黄糕捏成圆圆的薄薄的饼子,用胡麻油炸,就是油炸单饼子。要是包了馅儿炸,就叫油炸糕。黄糕是我们村里人的.主食。它顶饥,不像白面馒头,吃下去一会儿就消化了。干活的男女劳力,一天不吃糕,活就干不到头,中间会感觉肚子饿。我们这儿,婚丧嫁娶没有油炸糕,就不算个事,会让人笑话呢。过时过节不吃油炸糕,那就不算正经人家。外乡爱吃糕的人们常常到我们村买黍子。后来有人看出了商机,就开着三轮车或四轮车,拉着白面去乡下换黍子,从中渔利。这时我们村人才大量换着吃白面。但是吃白面的时候还是没有吃糕的时候多,白面一般妇女小孩吃的多,干活人大部分还是吃黄糕。菜里面有点肉,或者纯粹炖肉有肉汤,素糕是最受欢迎的。我们那儿的名吃就是“鸡肉泡素糕”,过去是用来招待新女婿和贵客的高级饭。
在我们村有两类地,一类是水浇地,一类是旱地。水浇地一般种玉米、甜菜和山药蛋。这些地,春天是最早下种的一批。等忙着种完水浇地,旱地赶上一场春雨,就能接着种黍子、谷子、胡麻、黑豆、葵花等小日期作物了。我们家承包的土地多是旱地,只有少量水浇地。所以大多种黍子、谷子、葵花。黍子也有早种的,那是大日期黍子。大日期黍子有时苗上的不好,也有改种小日期黍子的。
实际上,我们村最适宜种黍子。村里薄地多,户均六十多亩,“夏至”过后,人们还一个劲下种。春天的时候,一块一块的地里,红红的不见一根苗,夏天过了一半,才看到地里有了绿意,可到秋天你看吧,一块块黍子长得像疯了似得,那穗子沉甸甸地弯着,在秋风的吹拂下,互相绞在一起,像懒女人的头发。那些改种的黍子,因为肥料下得多,更是长得出奇地好。尤其黍穗发黄的时候,那平压压的样子,简直让人惊讶。它们是那样齐心,一样高的个头,一样齐的脖子,连穗子好像都一样大小。远看每一块地都像一块方方正正的大蛋糕。
我们家黍子年年比别人家长得好,主要是投资大,底肥足,加上父亲是老庄稼把式,种地有经验,苗留得均匀,分孽多。
割倒黍子后,我和父亲紧接着就捆成了一个个小捆,按道理黍子割倒是要暴晒一两天的,不然拉回谷场码在一起的黍个子会发霉,那样碾下的黍子也便有了霉点子,做成的糕也会有苦味和霉味。要知道,我们村每家种的黍子是太多了,光割黍子就得二十多天,要是不把黍杆子晒干是非发霉不可。我早捆黍子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怕往回拉的时候翻车,黍子壳口松,翻车就把黍子粒砸下和土混在一起了,那样就有了损失。不暴晒,黍穗子湿,翻车也砸不下多少黍粒儿。二是我每年趁别人忙收割的时候,谷场空着,拉回就铺开碾了,顺便就晒干了黍粒,所以黍杆来不及发霉。碾罢黍子,秸秆都挑到场外撒开晒两天,然后披成垛,根本不会有发霉的机会。
我和父亲拉的黍子地就是父亲头年种西瓜的地方。种完西瓜的茬口是好茬口。西瓜收获早,地可以歇半年,种西瓜用农家肥多,农家肥能有两年的肥力,加上黍子对水肥要求少,所以那年长得出奇地好,用我们村人的说法就是“长溢了”。
父亲赶着驴拉的板车,我坐在车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沐浴在秋天的阳光里,我们和大部分乡亲们一样,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在地里,我站在车上装,父亲往上递。装车是很考验技术的,装的时候是边走边装。以前都是父亲亲自装,后来我学会了装车,就再不用父亲装了。装车要里外距离相等,每层两耳一心,也就是两边各装一个,中间压一个,一层一层装上去,装好的车上下里外整整齐齐,要是路平,即使不绞也没事。可我们村的路太难走了。因为自古就起土熬盐,到处是盐土疙瘩,盐场沟,不绞,不用走多远就颠散开了。装起的车有两米半高,晃晃悠悠的一大车。一条绞绳的两个头拴在两根车辕上,车底拴一个“倒样”,也就是一个半圆形木弓,一条一头尖的木锥穿过木弓,扎进黍个子里,把绞绳别在木锥一边,用另一根木棍插入绳套间,一圈一圈地绞,绳子越绞越紧,直到把黍子和车子绞死在一起才算搞定了。
父亲怕我赶车技术不行,主动赶车上路了。我跟在车后,看着一车黍子,摇摇晃晃走在路上,心里一阵阵不安。父亲也有同样的感觉,边走边嘟囔“看这灰路,想走快点都不能。”父亲实际上已经处处小心了,他手拉着驴缰绳不敢让驴走快,而我们家的驴却有种越难走越要使劲的习惯。它喘着粗气呼哧呼哧地用力拉着,随时都有那种百米冲刺的准备。最担心的事到底还是发生了,在一处上坡路走罢又下坡的时候,车辙右边有一个小坑没有及时绕过,正好左边是个小坡,两厢一颠一跌,车翻了。父亲红着脸卸下驴,我赶忙解开绞绳,把黍个子一个一个搬开,拉出车来,又一个一个装上去,绞好。我看到,翻车的地方,碎珍珠似的黍粒铺了一地。我好心疼,这都是我们辛辛苦苦才种出的粮食啊。在这条路上,似我们这样翻车的痕迹有四五处。父亲送回一车,让我回家取了铁锹,父子俩花了半天时间才把不平的地方都修了一遍。像这样翻车的事天天都有,家家都会发生几次。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
村路给我留下更深刻记忆的是一九九九年。那年春天,母亲病了,我骑着摩托车带着儿子回村探视。当我们走到离村不远的地方时,被正在浇地的水拦住了。
说起我们村的浇地,外边人不了解,知道的人没有不生气的。我们那地方是河灌区,用的是桑干河的水。这股水平时蓄在东榆林水库里,浇地时再卖给各村种地户。我们村习惯秋浇,但常常因为上游不能按时浇完,影响地处下游的我们村秋天浇不上,只好等来年春天冰解冻了,天气暖和了才可以浇,不然,渠水结冰,冰堵水渠,还是浇不成。我们村还有个坏习惯,浇地老是大水漫灌。虽然干、支、斗、农、毛几级渠都有,但因为地不平,这里浇透了,那里还没上水,加上渠道高低不齐,放小水还好,放大水渠就垮了。渠破了口堵也堵不住,野水肆意流淌,谁也浇不成。后来,村干部就干脆不管小渠结不结实,斗渠好就行,斗渠把水送到一个地方,就敞开口子任水流。因此,一到浇地的时候,那水就像脱缰的野马,横冲直闯,冲破地塄,冲断路,灌得满世界都是水。村里垫高的路,没有留过路的涵洞。有的村民为浇自己的地,就把路挖断,让水流过去。一时,村子成了一个孤岛,外面人进不去,村里人也出不来。
我回家的路本来是条大路,可还是被人挖断了,一边是集聚了很多水的农田,一边是灌了不少水,仍然在浇着的地。我支好摩托车,试着在水口跳了个来回,感觉单人过去没问题,过摩托车就难了。我看看周围,一个浇地的人都看不见。没办法,眼看就要进村了,母亲还在等我们。我只好让儿子先跳过去,给我接着摩托车。我两条腿叉在渠口,企图把摩托车递过去,不想,试了几次,都不行。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劲。后来我和儿子都拖不动了,只好把摩托放进了水里,儿子试着往上拉,拉不起来。眼看摩托车要被水冲走了,情急之下,我只得跳下水,把摩托车扛起来,推上对面。结果摩托车排气筒进了水,发动不着了,我下半身湿透了,被冷风吹得直打哆嗦。没办法父子俩只得推着摩托车回了村。
村里没有好路,不仅影响出行,更能影响收入。
我们村是有名的西瓜种植基地,几乎每家人家都种西瓜,有二、三十亩的,有五、六十亩的,最少的我们家也种了十多亩,有几家种到一百多亩。我们村的西瓜是出了名的好西瓜。我在县城住了二十几年,哪里的西瓜都尝了,都没有我们村西瓜好吃。我们村大部分地是壤土,特别是西边和北边傍着桑干河的地,是沙壤土,种西瓜更好。这里长出的西瓜,瓜瓤又甜又沙,瓜皮薄厚适中。每年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瓜贩子都要到我们村拉走几百车西瓜。我们村不少人因种西瓜发了财。村东一大片新房子都是用卖瓜钱盖起的。平时,人们种别的庄稼,每亩收入也就是三、四百元,最高也就五、六百元。而种西瓜就不一样了,赶上好行情,一亩地收入千元是平常事。种西瓜还有个好处就是管理简单,用地膜覆盖种下去,瓜苗长到两个叶时放出苗就算完事儿,勤快人锄一下垄背的草,懒人就等着西瓜成熟了摘下来卖钱了。哪像种庄稼,一次一次地锄草啊,追肥啊,打下了粮食还得扬啊,晒啊,卖啊。卖的时候嫌你湿呀,脏呀。
可是这一年大家打错了算盘。农历七月初,正是西瓜上市的季节,各家的西瓜长得真是少见的好,一个西瓜平平常常十来斤,最大的有二十多斤,小瓜很少。那瓤口又沙又甜。谁都说今年一定能卖上个好价钱。可是,一场连阴雨打破了村民们的致富梦。那场雨下的好缠绵,一天一天又一天。眼见得西瓜皮由绿变黄了,可泥泞的村路让大小车辆寸步难行。我心里牵挂着地里的西瓜,冒雨往回村里赶,可摩托车一路打滑跌跤,车轱辘被胶泥和柴草缠得走一走就得掏一掏,等回到村里,车成了泥车,人成了泥人。人都不能走,大车更是没办法进村,一家家都干瞪眼,眼看着西瓜烂在了地里。我的一个本家外甥,干什么都很认真,人又勤快又能吃苦,他家的西瓜长得最好。他不甘心西瓜烂在地里,雇人装了半四轮车,原准备拉到城里卖,没想到,走到半道,车就瘫痪了,只得把瓜扔了,雇了链轨拖拉机才把四轮车拉回村,除没卖了西瓜还倒贴了一大笔钱。这一年,全村就西瓜一项损失一百五十多万元。乡亲们埋怨着村路的泥泞,一个个说着泄气话:“再也不种西瓜了,就是给个金娃娃也不种了。”路,制约了我们村的经济发展。路,严重影响了乡亲们的生产和生活。可以说,我们村人盼望有一条平坦坚实的大路就像盼水妈盼水一样迫切。
现在好了,村村通了水泥路,乡亲们可高兴坏了。父母去世后,我不再种地了,回村的时候也少了。但我还是常常打听村里发生的事。去年,本家兄弟来县城找我办事,听他说乡亲们还在种西瓜,西瓜又是个丰收年,外地的瓜贩子就住在村里,每天把一车车西瓜拉走,把一沓沓票子留下。靠种西瓜有的人家收人四、五万元,有的收人七、八万元,最高有收人十万多元的呢,我真为乡亲们高兴。早就有人说,小路小富,大路大富,无路不富。这话一点不假。
篇2: 村路散文
村路散文
从县城出来到阎家冲村大约有二十多分钟的车程,途中是一条山路,路面颠簸不平。
这条路我也曾走过无数次,记忆中最深的是在那个深秋的黄昏,放学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路面积了水,坑坑洼洼的,我打着手电筒一直走到深夜才到家。
这么多年来,一直未曾改变,路面年久失修反而更加恶劣些,我想这时候无论如何我都没有勇气再步行回家。
每次在坐车回家的途中,我总会生出别样的感受。路两边的山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风情,我喜欢春天山花烂漫的视野,喜欢夏天淅淅沥沥的雨,喜欢秋天荒芜萧条的苍茫,喜欢冬天冷若冰霜的严峻。
在飘雨的时节,隔着车窗看外面的青山,雾霭沉沉裹着朦胧的色彩,苍茫中带着让人期待的传说,在很小的时候我曾听奶奶说过山那边有个洞里埋着地主留下来的金银财宝,也曾信以为真带着伙伴去寻找,结果将核桃园那座山翻了个遍也没看到金银财宝的痕迹,山洞到是看到了几个。年少时那些飘忽的想法与做法想来有些可笑,然而我却深深地记下了这条路,那时候我并不知道通往这条路的外面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只知道外婆家在山的那头,我家在山的这头。
渐渐长大,更多时候坐车到县城里是木然,颠簸已经成为习惯,特别是干燥的.季节,猛一回头竟看到灰尘尾随车后,看不到后面的行人以及车辆,灌进口鼻里的是污浊的气息。
后来,离开家乡到更远的地方去拼搏,我幻想着每一次的重逢,与这山与这路,它同我的青春一样,蔓延了整个曾经。我惊艳于它的美丽景致,流连于它的深情款款。且看那山,在雾的遮掩下如羞涩少女,多想撕开那层面纱,将那美丽看个真切,然而一层一层的雾,一座一座的山你永远都看不完,那朦胧深处,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
也曾想过,在山花烂漫的时节带上自己喜欢的人走一走这熟悉的路,看一看这家乡的景致。然而,这四季更替永远都是一个人,也就更加喜欢上了这蜿蜒的山路,它把我的世界装扮成无数个样子,体会到不同的感受,路的尽头是家,我栖息的地方。路的两旁是四季的颜色,我挂怀的感觉。
若能静下心来,忽略掉灰尘,以及路面颠簸,你会在季节深处发现青山之中别样的颜色,朵朵红花掩映在丛林之中,在蓝天下,在和风中像是迎接路人最灿烂的笑容,那朵朵鲜艳的山茶花呀,像一个个美丽又活泼的精灵,给这寂寞的山路增添了一份情趣,我想到了少女脸上的红晕,不就像这丛林之中的山茶花么?
还有那丁香,静静地伫立于高山上,优雅的盛开,不用走近便能感受到那圣洁的清香,我喜欢它那孤独的姿势,不失风度,不失优雅,总是在看惯了绿树红花之后看它那白色的花瓣,每一次都给我带来欣喜与感动,让我的心在回家的路上不寂寞。
我又将拜别这蓝天,这青山,这绿树红花,这凹凸不平的路,离开家乡去追逐我的梦想,我想来年春天它一定会更加美丽,我将要在春天回来,回来细细描绘这些色彩。
篇3:记忆中的路散文
记忆中的一条路散文
二月的风还是和昨日的一样凛冽,就像这食指之中夹的烟,一根接一根被吸食下去,触碰了这该死的回忆,让它一触即发。
眼前是一片黄色的土地,冬风的残酷将它洗刷的更加干净,没有了一盯点的绿意。幸好这二月的春风又在这个即将来临的离别之际吹来,然而这黄色的土地即将被绿意覆盖的季节我将再也看不到。或许明日我将拖着行李箱,开始了新的征程。或许,我将守在这里,看花开花落。
领子梁上的这一条山路,此时还完全处在冬日的包裹里。那里曾是我在外城多少个日夜思念的地方。那里亦曾是我跟着母亲走了二十三年的路。因为在那条路的俩端有着我生命中的俩个最疼爱的人。
路的一头是母亲,路的一头是母亲的母亲,路的中央却成了我写下的忧愁的文字。似乎还有总有着些许的'文字在那里拾起亦或许丢弃,就像有些人有些故事。
儿时的时候,母亲总是带着我们三个孩子,前往母亲的母亲家里,母亲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姥姥。而领子梁上的这条山路也就成了我们母子四人的必经之路。
这一路的黄了的草,还有那些黄色的土地,承载着过多的记忆。在这一路杂草纵深的地方,夹杂着一条泥泞坎坷的路。记得母亲跟我说过,这样泥泞坎坷的路在杂草丛深处有着很多的坑。坑里扔了很多夭折了的孩子。也正是母亲这样说,生为子女的我们三个,总是被母亲牵在她的手里。就这样来来回回的牵到了我们兄妹三人二十二三岁。
只是在后来的时候,因为是我们兄妹长大了的原因,母亲似乎越加的眷恋路那头的家,因为那个家里有着一个已经老了的母亲。因此母亲很是盼望在缝年过节的时候时常想回家看看自己的母亲。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兄妹会陪着母亲去往姥姥家里。因为母亲说过,你们三个跟着我去姥姥家,你姥姥会很开心。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并不是姥姥一人开心,姥爷更是喜欢我们三个。而当我们走后,回来的时候,自己的爷爷奶奶又站在岭子梁上的这条路,等候着自己的孙子到来。时常因为这些事而感到自豪,同时也庆幸自己有着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
走在路上我看着这条走了多年的山路,发觉似乎这里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儿时母亲给我说过的那些坑少了许多,或许是路面的拓宽缘故,然而山路间的环绕还是能够稀松的看见几个坑。记得母亲说过,这些个坑里是当年夭折和谁的母亲没有领好自己的孩子,不小心掉了下去,她的母亲也就跟着下去了。说到这儿的时候,我和后边贪玩的妹妹不知不觉的跟紧了母亲的步伐。
或许是长大了的缘故吧,如今总是喜欢腻歪在父母的身边。虽然没有多少话题,就是喜欢母亲的唠唠叨叨,就像现在的母亲待在自己母亲身边,虽然不知道他们说着什么。但却能够看到她们乐在其中,很是享受的样子。
母亲总是在聊天的时候时不时的跟我说,她不想回家,她还想在待一天,想和姥姥在睡一天。然而离我归城的日子渐渐逼近,母亲虽然心里有些不忍,但还是拖着步伐离开了姥姥的家里。那天走的时候,我清楚的记得姥姥站在家门前,一只手擦着眼泪的样子。然而姥姥的样子,让我想起了我离家的时候,母亲站在家门口看着我远去的背影。也就因为这样,默默的将自己今年的归期又晚了几日……
打了半天的火机却不知道怎么打不着了,也因此停止了这潮涌这的回忆。看看这个黄土高原的山坡,心里多多少少的有那么的一丝凉。就这样绕着山路又走了一圈,然而山路的一头却始终没有走进。因为我怕,怕在看到姥姥站在门前拭着眼泪的样子,怕奶奶和母亲难舍的身影。
午后,也许是一个人在山路上的游走有些累,也许是心里有些凉意,随便找了个疙瘩角落,躺在长满杂草得土地上。点了一把火,看着乱窜的火苗,嗅着荒草燃烧的味道,体验着黄土地冬日冰凉。似乎这些味道就像我游走在各个城市,总是多年抽的兰州烟一样。好像它才是在这个世界上,真真正正的才可以给我的安全感的物件。
山上的风大了,黄色土地的被风吹了起来,头上的发梢此时已经凌乱。黄沙漫舞的时刻,让我的眼有些迷蒙。使劲挣着眼睛细数着手里烟盒的烟,一根、俩根、三根……又一根接一根的点燃,如果时光真的可以倒流,我一定要陪着母亲在走一走这条山路。
篇4:记忆深处的那条路散文
记忆深处的那条路散文
在时光荏苒间,岁月的痕迹,在我大西北黄土地上的家乡,深深地留下了一道履迹。这便是我那四面环山,偏僻、落后、寂静家乡的小山村里,一条通往外面世界;同时,也连接村里、村外,在我记忆中、最熟悉的一条土路。
从我十几岁开始,就从熟悉的家门口出发,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背着半袋干粮,带着简单的行李、铺盖卷,沿着这条村里的土路,走向距离家门50多公里的甘肃省定西中学充满知识的校园。是这条连接村里、村外的简易土路,方便了我的出行,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外面五彩缤纷、精彩的世界。同时,也是这条土路,促使我独自一个人开始了外面的生活;也是这条土路,无私地支撑着我在上甘肃省定西中学期间,每个星期天的早上,天蒙蒙亮启程,下个周六的深夜归来。风里来、雨天去,霜里来、雪天去,从来没间断过,一直陪伴着我读完甘肃省定西中学。在我人生记忆中,那段学生时代、是最美好的三个春秋!
对于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生活在乡下的农村孩子来说,一旦走出这条路,当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无论外在环境是多么艰苦,却永远改变不了他如诗如画的梦呓!求知的那种欲望,自从走出家们的那一刻起,也曾不设想未来的日子,是否充满桃李芬芳!只知道这条路的终点,是充满知识的校园;这条路的起点,便是温暖的家园。有了充满知识的校园,便有了对知识渴望的起点;有了温暖的'家园,便有了母亲精心准备给我可口、香喷喷的晚餐。可经年懵懵懂懂的少年,在这条路上走的太匆忙,竟忘记了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但是,这条路上的风景依旧!没有路标的路况依旧……
是大西北黄土地上我的家乡,那淳朴善良的民风、丰腴厚实的地气孕育出了我一种坚韧、执着的精神,我要面向大海、我要看似锦繁华、我要远走他乡!我被广阔天地所召唤,我被博大精深的文化所魅惑。不到20岁的那一年,我就沿着这条村里的土路,走出了小山村,去了异地他乡上学,每年只回来一、两次。随着学业的完成,也在异地他乡,成家立业,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安家落户。从那时起,我便变成了离家的孩子,在外面流浪,沿着这条路,每年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了!陪伴我的是、为生活奔波,一串串带泪的诗行!
从此,这条大西北黄土地上我家乡的路,便成了我一生中永恒的挂牵和凝望!牵挂的是路起点的那端,是我小时候最幸福、温馨、舒适的家园,家里还常年居住着我那年过花甲、满头白发、体弱多病的父、母双亲,他们从来没离开过这条村里的土路半步,是否身体安康?凝望的是村里常年居住,心地善良、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是否已经踏上这条路,奔向小康,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今天在异国他乡艰辛拼搏的游子,带着生命的躁动、带着父辈的嘱托和叮咛、带着迷茫和渴望,我开始在生命里漂泊,年年在异国、岁岁在他乡。当每次回去的时候,沿着这条土路,风尘仆仆,踏进小山村,做了片刻的停留,又匆忙踏上北上远去的列车,静静地站在窗口,不停地张望,望着远去的家乡、望着渐渐消失的土路,心里布满了一层厚厚的忧伤和不舍!就连随身携带的行囊里,似乎装满了浓浓的母爱、父爱,和沉甸甸的乡情。那是母亲用乳汁浇筑的生命的底色;那是父亲用肩膀扛就的一排排足印;那是心地善良的父老乡亲,用朴实憨厚绘成的本色。
在异国他乡之后,总盼着回家的日子,当再次沿着村里的这条土路,踏进小山村的那一刻,顿感在异国他乡为生计拼搏的艰辛、无助、委屈化为无有,仿佛看到路边长的那一株草、那一棵树、那一株花,显得如此亲切!同时,也看到眼前安静、祥和的小山村,这里四面青山环抱;这里绿树成荫;这里山清水秀;这里水秀山青!远方高低起伏的山恋叠嶂,向远方延伸!小山村就像一位恬静、美丽的少女,与世无争,静静地偎依在群山环抱之中……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副丹青水墨画,美丽极了!同时,也看到小山村傍晚时分,每家农户的屋顶,袅袅升起了一缕缕晚餐的炊烟,也嗅到了从空气中飘来,记忆中最熟悉的饭香……
今天在盛世欢歌,党中央“服务三农”、“城乡一体化”各项“惠民”政策的带动下,我的家乡每年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村外一条从东到西连接外面世界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也被政府投资,加宽和水泥硬化了路面。但是,进小山村的那条土路依旧;小山村周围的黄土大山依旧。这里没有高耸入云的大厦;这里没有车来人往拥挤的柏油马路;这里更没有摄像头、太阳路灯等多元化、高科技、防盗、照明的设备、设施。可这里有丰腴、朴实无华的苍天厚土;这里有世界上最疼爱我的父、母双亲;这里有心地善良、憨厚质朴、为人正直的父老乡亲;这里有淳朴、浓浓的民风乡俗!
在游子心里,这里已经远离了尘世的纷争和利益的纷扰,永远是一片最纯洁、祥和、安静、肥沃的神圣乐土!在外面常年漂泊累了,感觉这里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草木本无价,山水皆有情。那是一种融入大自然,和谐、深沉的美!尤其是在今天“我的梦、中国梦”带来的弄潮中,我家乡的小山村里,好多土生、土长的农家莘莘学子,已经开阔了视野,沿着这条小山村的土路,踏进充满知识的校园,顺利考进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校门,放飞了自己的梦想,看到了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
同时,也在党中央“服务三农”英明政策的引导下,村里的年轻人,已经转变了“开荒种地”、“以农为本”的思想观念,沿着这条路,勇敢的走了出去,到外面更远的世界,打开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创业之路!来建设自己山更青、水更绿,更加美好的家乡!昔日低矮的农舍不见了,现在每户农家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房……
村里的这条路,有力的见证了党中央,改革开放以来,在今天的和谐盛世,给我大西北黄土地上我的家乡,带来了前所未有“实实惠惠”的沧桑巨变!也是这条路,凝聚着我那心地善良、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把“脱贫致富”的斗志、决心,和奔小康生活的愿景,早已抒写在蓝天、白云端;抒写在陇原大地上,正与时俱进,绘就着日新月异的美丽画卷!
篇5:宏村叠加的记忆-精美散文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自来,我对江南水乡总有种莫名的情愫,是种梦境,是种朦胧美。如同黑瓦白墙掩映下的小桥流水,如同长柳晚荷陪衬下的青石拱桥,如同曲折幽深小巷的安逸意境,不管走在哪里,都像游弋在淡淡的水墨画中。
走进安徽宏村,无声无息中,邂逅了内心深处柔软的思念。
驻足村外,轻轻一撇就,就窥见了宏村神秘的身影,直觉告诉我,这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定是个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夹杂在空气里的竹林、花草、树木气味,无拘无束地交织着,随着微风丝丝缕缕地漫漫弥散开来。在这里,城市的.喧哗悄然淡去,似乎一切都宁静了。忍不住,闭上眼睛深深一吸,那似曾相识的味道,沁人心脾。小心翼翼地轻踏在“牛肚”弯曲的青石板路上,生怕履步声惊扰了这份宁静。可不一会儿,又下意识地用力跺了跺这古老的青石板,想听听深藏的古老记忆。
别有一番景致的南湖风光,不由放慢行走的脚步。青藤盘绕的参天古树,那探入水面的欲望,流露出错落凌乱的意趣;枝叶婀娜的垂柳,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正当中午,明媚的阳光,飘动的白云,顿时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湖中画桥、远峰近宅随意跌落水中,明丽的南湖显得幽深静雅。忽然想起古诗“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更增添了些许南湖情景交融的动人景象。
穿梭在九曲十弯的牛肠水圳里,曲折幽深的小巷,像精巧的蛛网,把村落串连成整体。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门前潺潺流过,滋润得满村清凉,使静谧的山村有了份动感,正是“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啊!听说这里的祖先曾立下规矩,每天早上八点之前,为饮用之水,过了八点之后,才能在这里洗涤。一路只听见流水低吟,却看不见流水源头,仿佛迷失在弯转九曲中。热心的村民告诉我们,不会迷路的,只要跟着渠中流水,一定可以走出宏村的。
处在“牛胃”的月沼,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屋檐上高高挂着大红灯笼,蓝天白云悠然漂浮在水面,装饰着这一汪碧水里的倒影。你看,这里老人祥和地闲聊,妇女们专注洗着腌菜,还有些宏村人摆摊位做着小生意。顿时,我产生了一种幻想,就在“中国画里的乡村”隐居吧,让心灵虔诚无比地归隐在神秘的古朴中,从此过着理想的田园生活。
脚步越想停,可就越停不下来。耳边传来更遥远的声音,那是古民宅的呼唤,沧桑而暗哑,气势恢宏的承志堂、傍水而立的南湖书院、民艺收藏馆的树人堂……据说宏村的古民宅宏村完好保存的明清民居有140余幢,敬德堂、桃园居等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均建于明清年代,是闻名遐迩的雉山木雕楼,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精美的雕花门,楼空雕刻的铜钱图案,雕刻精致的窗棂和栏杆,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着花样繁多、寓意深刻的雕刻技术,都在诉说一个悠久的历史故事。眼前恍如时光倒流,古朴的韵味浓重地迎面扑来,触摸得到,呼吸得到。恍若间思绪飞越那千古的梦回,好似我们是履着唐风宋月,一路迤逦而来,穿越到了明清时代。
思绪未回,时光却匆匆,终究要在鹅卵石铺就的归程路上踟蹰前行,溪水渐行渐远,回望美丽的南湖,满心的依恋和不舍,因为这一汪碧水里有我曾经的倒影,有我心灵真切的感动。
篇6:怀念散文《记忆中的坝光村》
怀念散文《记忆中的坝光村》
怀念散文《记忆中的坝光村》
穿过繁华的深圳市区,走过深盐第二通道,再通过盐坝高速路,路的尽头就是坝光村。
一方窄窄的小池塘,倒影着这个不知建于何年的小村落。村子的后头是一湖小海湾,岸边有生长了百年的红树环绕着。那几丛与海浪相伴了百年的老银树,让人领略到,年老后越发有内涵的不仅仅是人类,还有树。
涨涨落落的海潮,无数遍地冲刷过它们的根部,盘根虬节已超越了海平面,高高地矗立于地面,在树根的节孔缝隙间,树与树之间的泥涂中,招潮蟹与跳跳鱼在玩皮地穿梭走跳,旁若无人地欢乐着。
海湾里,几个渔妇在海滩的泥涂中淘拾着蛤蜊,有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捧一本书,干脆走到海水里的礁石上看将起来。
这是三年前,我偶尔认识的坝光村。一切的一切,是那样的静谧可人,从这儿走过,客心洗流水般的把都市里的尘嚣忘到了脑后,也想找出一本书或一套随身听来,跃到浪花飞溅的礁石上,静静享受这海天一色的景象,管它外面是车如水马如龙。
处在从那次惊鸿一瞥的浏览过坝光村后,却再没有机会多去一趟,记忆中,那个小渔村永远会在那里,在广袤的大海一角,静静的,等候着我的再次造访。那怕是几片枯叶,几丛芭蕉,也会勾起我对大自然的'眷恋、对梦想中的故乡的丝丝情怀。
三年后的今天,我却忽然听说,坝光村已然发生了改变,高速路已经修到了村前,海滩也圈起来搞开发了。坝光村与深圳周边的其它村庄一样,走进了城市。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不禁有点儿失落,仿佛正徜徉在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嗅着迷人的花香,却被人从梦境中唤醒一样。城市令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而在走向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却不可避免地把一些可以温润心灵的东西牺牲掉了。
擦肩而过了,那个可爱的小渔村。不知那天在空中觑着我的几只海鸥,现在找到新家没有?
篇7:小村路散文
小村路散文
“村道终于修通了!”看到三叔在微信朋友圈发的感言和一张尚未完全竣工的村水泥路面图片,心中有种难抑激动的喜悦,并勾起了我无限回忆!
老家地处中原,放眼一马平川,但经济始终感觉欠发达。我们村是个自然村,也就是村委会的一个村民小组。村子不大,从东到西长不足三百米,南北宽不到百米,只有一条街道,大概二百口人左右,原生产队时分东队和西队。在我的印象中,从小到大,包括离家的二十几载,家乡人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物质条件愈发充裕,彩电、空调、洗衣机,冰箱、煤气、热水器,手机人人掌中持,汽车多数家中有,可谓城里人用的,农村也都用上了。农村老家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不得不说也是改革开放几十年的丰硕成果。我为什么还说经济始终感觉欠发达呢?这既有和发达地区的比较,更有从村貌村路多年不曾有较大改观来讲的。
多年来,村中街道一直都是土路,坑凹不平。少年时代,我们经常在街道玩耍,玩弹玻璃球、打四角(纸叠)、踢沙包、斗拐等游戏。最有趣的还是玩开车,把架子车前辕绑在另一车轮轴上,一人掌方向,众人推着跑,可搭乘人。由于路不平,掌方向之人可需要些掌舵本领的。遇月亮之夜,小伙伴会一起玩捉迷藏;每年元宵节,我们会挑着灯笼满街跑,有时会比看谁的灯笼漂亮。午饭时分,爱热闹的街坊会端着饭碗蹲在街边,三三两两,边吃边扯些张长李短,讲些道听途说的奇闻趣事,或互开玩笑以取众乐。街道边,时常有家户堆垛的麦秸秆、柴火垛。农闲时节,闲散的人们便会聚靠在麦秸垛晒太阳,或凑在一起打纸牌,悠闲自得。
在老家时,我不喜欢下雨和下雪天。因为每逢阴雨便无法出门,街道一片泥泞,无处下脚,易滑难行。下雪虽感好玩,但雪融化后道路和雨后类同。雨雪过后天晴,街道日晒渐开,因有人踏车轧,留下坑辙,路就更不平了。记不清哪一年,村里用四轮拖拉机从砖厂拉了些灰碴,铺在街道上,好像比以往好走些了,但没过两年便恢复原状了。我离家后少有回去,但每回皆会对村路哀叹,特别是雨天进村,坐车上车辆左右滑摆,走路更是寸步难行。我便猜想长期居此的村民天天要走此村路,恐怕比我哀怨会更多吧!
据我所知,村村通公路已经提出好多年了,我所工作的陕南山区都已基本实现,却不知中原大地为何如此滞后?前几年,村西头的大路通了水泥路,父母也从老宅搬到了临路的西院住,回去大可不必为进村路难行发愁了。
上次回家,看到村中街道地面已碾压平整,走在上面土似面粉扑散脚面,虽裤腿和皮鞋沾满了尘土,我却似走在了充满希望的康庄大道上,心情别样舒畅。母亲和我交谈时,感慨说:“这路早些年修才好,现在即使修好也走的少了。”在与担任村干部的'儿时伙伴闲叙时,他对我讲,路铺好后还有装路灯的设想,在赞许的同时,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个美丽村庄,宽敞平整的水泥路边闪亮着一盏盏迷人的灯光,一幢幢别墅型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群群男男女女有说有笑。
村路终于铺上了水泥路面, 从三叔的微信朋友圈让我看到了所有村民和我一样的喜悦心情。“村村通公路”的好政策虽然来得有些慢,但大多数村民还是等到了!
★ 散文-高三的路
★ 柳月弯弯观后感
★ 柳月弯弯的观后感
★ 村前那条小溪散文
★ 小村的路优秀散文
★ 通村路架起民心桥
★ 村口那座小桥散文
★ 村口散文
【村路的记忆散文(推荐7篇)】相关文章:
村口有佛散文2023-02-26
优美抒情散文:老家的三棵梧桐树2023-01-14
初中散文:梨花般的结局2022-05-05
心灵的吟唱经典散文2023-10-08
梨花少年和母亲散文2023-05-16
看梨花小学生作文2022-09-22
人生路上的过客高一作文2023-07-23
路小学生作文200字2022-11-03
美国,美吗900字作文初中生版2022-08-11
看梨花作文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