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奶奶的抒情散文(锦集12篇)由网友“qk1980”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描写奶奶的抒情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奶奶经典抒情散文
奶奶经典抒情散文
我奶奶的坐功是一般人无法比的。我小的时候,见到奶奶最多的状态,就是坐在小板凳上或者土炕上。她不扎花绣花,更不裁剪缝补,更多的却是坐着说话,而且是喜欢坐在一帮老女人中说话,说到高兴处,她会眉飞色舞,有意无意地透露一点儿我家的消息。
女人们一片哗然,而她在哗然中坐得更加端正,说得更加郑重,表情似乎也活泛和生动起来,整个人竟好像年轻了十岁。
一个老女人说,老大家,你怎么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另一个老女人说,我看你早应该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了,这不是明摆着欺负老实人吗?……
我看见奶奶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不知怎么,她竟然有点得意呢?
我问娘,奶奶怎么这么喜欢坐在人堆里说那些话呢?
娘说,可不是因为她闷得慌?!
闷得慌?她为什么会闷得慌呢?我家这么多人围着她,她不应该闷啊!等到我长大了,我才确切地理解了“闷得慌”的意思,她也确实闷得慌。
爷爷死得早,她从四十多岁就开始守寡,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帮孩子除了吵闹就是打架,为饭食吵,为干活吵,更为未来的生活担忧。守着半大不小的孩子们,她又能说什么呢,说又能听她一句体己的话呢?漫漫长夜里的孤单泪流和皓皓白日里的人声喧哗,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这会不会也是人生的一种平衡,一种需要呢?
时间一长,娘就对奶奶有了微词,怪她只坐着说话,不起身干活。但奶奶说了,我就乐意这样,你管不着!
后来,娘就不愿理奶奶了,但毕竟两人还得在一起。于是,鸡毛蒜皮的事情来了,你怨我怨的毛段也来了。
同一个屋檐下,人与人风风雨雨几十年,有缘,有怨,更有情。在奶奶逐渐老去的岁月里,不仅娘原谅了她,想起了她的不易,就连后辈人都对她产生了依恋。老去,实在是人生中最最残酷的事情,但谁人不老呢?不止芳华凋零,青春不再,而是面对偌大的世界,你忽然成了垂暮之人!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谁能体会行将就木的绝望,独立街头的萧索,以及横躺在病床上的无奈……
娘试图从炕上拉奶奶坐起来说说话,但奶奶怎么也坐不起来了,她的身体已经发沉,沉沉地僵在土炕上,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灵魂仿佛已飘到空中,而那些经年的往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风流云散,不见踪影了。
当我们将奶奶抬离土炕之时,我听见半空里传来一个声音:“原谅她吧,原谅她碌碌无为的一生,因为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乡村女人;原谅她吧,原谅她的贪和痴,因为她只是一个寡居的女人;原谅她吧,原谅她说话时所流露出的那一点点儿的刻薄,因为那只是她的一点小性情……
当生命走到尽头,所有的辛酸已无法说起。回眸她的脚步,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生如春花之烂漫,死如秋叶之静美,在生死的末梢,我更愿意看到,所有的凋零不悲戚,不绝望,哪怕遗世独立,满目洪荒,我自在这个世界上走着。
篇2:祭奠奶奶抒情散文
祭奠奶奶抒情散文
奶奶去世时84岁,如今已经一周年了,奶奶是用她那双玉米棒一样的小脚蹒跚完她辛劳简朴人生的。
早年,奶奶家在铁路机务段的水塔附近住。小时候从乡下来看奶奶时,奶奶是在修铁路的工地上砸石头,每天挣几毛钱补贴家里的生活。六十年代初,从共和国主席到普通百姓都节衣缩食的时候,奶奶又在市区边上的空荒地上开些荒地,春天散些菜籽,夏秋的饭桌上也就多了几样烀苞米,土豆、茄子豆角之类的农家食物。冬天,奶奶则挪动着一双小脚擓着个篮子到机务段的煤灰山上捡煤核儿。
记得我的孩子都上小学了,一次我到奶奶家时,竟在抽屉里找出了一盒在炕沿上和布鞋底上一划就着的“不安全”火柴。奶奶家的筷子也是用了几十年的,筷子头上都留下了凹凸的牙印儿。
奶奶是在旧社会时缠的小脚,解放后奶奶买不到这样的小鞋,母亲年年为奶奶做鞋,奶奶的鞋不分左右脚,前头尖尖的的象是没长成的苞米穗。每次都由我来佳木斯给奶奶送鞋。那时,奶奶便从炕稍的的篮花布帘下拽出用烟盒纸糊成的.小笸箩,从里边抓出花生给我吃。
她边坐那慈祥地看着我吃,边用粗壮的手将我剥下的花生壳撕成细小碎沫,用两手捧着,挪动两只小脚摇摇摆摆地送到外间的用小木条钉成的鸡笼子边的食槽里,我因此知道了小鸡不仅吃粮食,也吃花生皮。
每次从奶奶家走时,奶奶总要给我带上一两个她用三角花布拼缝成的屁股垫,由于老样式与现代款式的沙发配不到一块,妻一直把它们锁在了箱底,现在它成了对奶奶的永久记忆。
篇3:我的奶奶抒情散文
我的奶奶抒情散文
我奶奶的生命非常短暂,短暂得只有四十九岁。
奶奶十四岁嫁给我爷爷,四十九岁去世。奶奶和爷爷共同生活了三十五年,在这短暂的三十五年里,奶奶生儿育女,忙忙碌碌,熬过了人生最难的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奶奶将儿女养大,将公公婆婆送走,在夹缝中生活的她,好不容易“媳妇熬成婆”,刚要享福的时候,她却突然去世了。
奶奶的一生,是在惊慌失措中度过的。她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经历了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经历了无数次的年馑,过着缺衣少食的日子,这些苦难的、惶惶不安的日子,练就奶奶的坚强、豁达、勤劳、善良、睿智。虽然奶奶也逃不过裹脚的悲惨命运,并且,奶奶的脚真的是“三寸金莲”,但奶奶是非常麻利,将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
奶奶从旧社会到新社会,在封建思想中接受新的思想,思想的转变,是一个人的觉悟,奶奶虽然大字不识一个,没有文化,但她传承了农耕文化的精髓——通情达理,尊老爱幼,三从四德等等的传统文化,都在奶奶的身上卓越地体现出来。奶奶一生都在饥饿、贫穷中度过的,这些大的历史背景不说了,单说奶奶遇上我爷爷这样脾气不好的男人,三天两头挨打,时时刻刻挨骂,在诚惶诚恐中度日,已经是悲剧了,再加上我爷爷是长子,奶奶是长媳妇,那时,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还健在,他们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保守着多子多福的思想,喜欢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我爷爷弟兄四个,个个都成家立业了,还是生活在一起,奶奶是长媳妇,是家里的管家婆,是贤内助。想想一大家子,二十几口人,吃喝都要奶奶去安排操持,这样的日子,奶奶可以说是身心疲惫的。
因为在我还没有出生之前的很久,奶奶就去世了,我对奶奶同样也是陌生的,奶奶也没有留下照片,我也压根不知道奶奶的容颜,不知道奶奶身高和胖瘦。关于奶奶的一切,我也是听母亲讲的,母亲讲奶奶的事情,我就像是听故事一般,奶奶如同故事里的人物,冰凉凉的一个人物,一个概念。从我记事起,我就很羡慕村里有爷爷奶奶的人,他们可真幸福,从小就有爷爷奶奶的疼爱,犯了什么错误的时候,被爸爸妈妈打骂时候,有爷爷奶奶护着,不像我们没有爷爷奶奶的人,没有保护伞,被爸爸妈妈打死,也没有人保护,我更羡慕那些小孩子,躺在奶奶的怀里,尤其是夏夜,在院子里乘凉,奶奶一边摇着怀里的孩子,一边给孩子讲故事,这样的场景,让我这个从小就没有奶奶的人,滋生了无限的羡慕。
听母亲讲,奶奶是典型的“三寸金莲”的小脚老太婆,因为脚小,走起路来摇摆不定,说到摇摆不定,我脑海里出现一个词——风姿绰约,当然了,很小的时候,我还不懂,也不知道这个词语,直到后来,我有了一定知识,懂得了这个词,每次一说到奶奶的走路,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风姿绰约的老太形象,或许这个形象和我奶奶有着很大差别,却让我觉得,奶奶的形象,不再是那么的生硬而冰凉凉。因为操劳,奶奶比实际年龄苍老得多。母亲说,奶奶去世的时候,才四十九岁,但看起来比现在七八十岁的老妪们还老。因为“三寸金莲”,双脚想要支撑自己的身子,都感觉有些困难,自从母亲嫁进段家,奶奶就开始拄上拐杖,那时,奶奶不到四十岁,已经老态龙钟的样子,尤其是走长路,必须拄拐杖,借助拐杖才能前行。
奶奶是长媳妇,是爷爷那一辈人里,家里第一个娶进门的女人,按先来后到的思想,奶奶在家里有一定的地位。后来,我的二爷爷将二奶奶娶回家,三爷爷将三奶奶娶回家,四爷爷将四奶奶娶回家,这些大事情,都要太奶奶和奶奶主持家里的场面,奶奶也从这些大事情中,学会了管理和持家。农村人是很讲究的,尤其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年代里,各种礼仪,在一个大家庭里各种规章制度,大小事情中的繁文缛节,奶奶都是她们妯娌中的标杆人物,我几位奶奶们,都是以大媳妇(我奶奶)作为自己行为举止的为榜样。可想而知,在家大、人多、嘴杂,尤其是家庭几组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中,婆媳、妯娌之间的那种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奶奶要让大家心服口服,她自身就要有被人心服口服的素质——那就是奶奶有着沉着冷静、真诚善良、宽容大度的品质。
还是说奶奶的.“三寸金莲”的小脚吧!我见过这种变态的脚型,因为我的外婆也是小脚,在我很小的时候,村里也有不少的小脚老奶奶,随着岁月的流逝,村里的小脚老太太越来越少,但是,这些驾鹤西去的老奶奶们,不管她们的年龄大小、身体胖瘦,还是个头的高低,她们走路的姿态,几乎是一样的。我常常坐在有老奶奶的人家院子里,看着小脚奶奶忙出忙进,因为是小脚,她们大多数已经不能下地干体力活了,只能在家里做饭,帮着带孙子,这就给我这个没有奶奶的人,提供了很多观察她们的机会,看着她们,想着我的奶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像她,像她还是像她,我将村里的老奶奶,个个作为我奶奶的参照物,在心里刻画着我奶奶的形象,但是,我始终不知道我的奶奶是什么样子的,但有一点我知道——奶奶有一件月白色的大襟衣服,一丝不乱的长发,盘在后脑勺上,头顶一个白色的手帕(关中八大怪之一——帕帕头上戴),奶奶是陕西人,从来没有离开生她养她地方,当然要戴着帕帕,拄着拐杖了。这是奶奶她们那一代农村妇女的共性,所以,我深信不疑,奶奶一定有这几样东西。每次从爷爷奶奶的坟前经过,我都要多看一眼我奶奶的坟头,我多么希望奶奶能像村里那些老奶奶一样,在我家场院里忙出忙进,或者奶奶能从她的家里(她的坟里)出来,给我讲故事,或者拄着拐杖,素颜鹤发,慈眉善目地看着我们,好像从来离开我们似的。但是,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我的奶奶永远地去了,她留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这堆掩埋她肉体的黄土之外,还有她的儿孙们血管里流淌着她的血液,以及后人对她的思念。
说起奶奶的去世,至今为止,都是一个所谓的迷,奶奶是去戏园子看戏,戏散场的时候,才发现奶奶仙逝了,吓坏陪同奶奶看戏的大姑和大姑夫两口子。母亲说奶奶最多,也是奶奶去世上前,去大姑家临走前情景,母亲说她做梦也想不到——这一次,将是她和奶奶的永别,也许奶奶也没能想到,自己这一次出门,将是她与这个家里的一切永别。奶奶的突然去世,让所有的人无法接受,这也是母亲常常念叨的原因,想想看,好好的一个人,说没了就没了,而且,自己没有亲眼看见这个生命死亡的过程,说什么也不能相信,这个生命就这样的死了。这种感觉是大家深有体会,也能理解的。在奶奶去世之后的很多年里,母亲都过不了自己情感里的坎,她接受不了奶奶去世的事实,母亲觉得奶奶只是出远门了,不久就回来了,日子在母亲期盼中,一天天过去了,奶奶再也不会回来了。
所以,母亲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也是奶奶那天出门时的情景:那是1962年正月十二日,奶奶早早做好晌午饭,等着爷爷、父亲和母亲从生产队放工回来,虽然是正月,但生产队里已经在准备春耕的事情,那时,化肥还没有出现,耕种方式也原生态,用的肥料都是粪便。生产队破五(正月初五)一过就开工了,爷爷、父亲、母亲是家里的主要劳力,要到生产队里挣工分,养活一家人,所以,奶奶做好饭,就等着这几个人回来,才能开饭,等一家人大大小小十几口子吃完饭,奶奶将锅碗洗干净,爷爷、父亲、母亲已经在生产队队里背了三趟粪了。爷爷和奶奶带着两个姑姑,去大姑家送灯(一种风俗),爷爷和母亲只能向队长请假,爷爷奶奶去大姑家,母亲要在家里看大哥和二哥,我二哥那年才一岁多。
奶奶是小脚,拄着拐杖,怎么努力也走不快,等爷爷领着两个姑姑,都过了丹江河上的独木桥,奶奶才走到山底下,爷爷在桥边大骂奶奶磨叽,等奶奶蹒跚地走到桥边,爷爷将奶奶背过独木桥,就领着姑姑们前面先走了。奶奶站在河北的官路上,看着河南岸半山腰上的家,片刻之后,向下游走去,一步三回首地看着家的方向。
母亲抱着二哥,领着大哥,站在院塄上,目送着奶奶。母亲说,那天也不知道怎么了,二哥一个劲地哭,哭得母亲都哄不住,母亲一边哄着二哥,一边走到家东边的照壁梁,照壁梁是一座小山梁,因为山梁顶部和我家是一条直线,而且近在咫尺,我的祖先在梁上修了一块很大的石碑,石碑周围都种的柏树,虽然没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气势磅礴,但是绿树成荫、幽静之地,可以说是我家的乘凉的地方。可惜,那块石壁被红卫兵“破四旧”,一人怀抱粗的松树和柏树也被砍掉了,从此,照壁梁就像削发为尼的女子,幽怨安静地耸立在那儿。站在照壁梁上,眼目就很宽了,上能看到丹江河上游中流村,下游能看到邵湾。奶奶在站离照壁梁近的河对门,对母亲大声喊道:“把娃们带好,把家里看好,晚上早早把门拾掇好(关好门)……”母亲站在这边也喊:“晓得了!您快走吧!一会天黑了,又要挨骂了。”奶奶给母亲招手,让母亲把哥哥领回去。母亲也向奶奶招手,意思让她快走,爷爷的暴脾气,家里人都知道,母亲害怕奶奶挨爷爷的打,所以,就催着奶奶快走。等奶奶走过了段湾,拐过这个湾,就看不见了,奶奶停下来,又向母亲招手,意思让母亲把娃领回去。母亲也向奶奶招手,意思让奶奶快走。奶奶整理了一下头上的帕帕,这才转身走了。母亲看着奶奶瘦小的背后,那件出门时才舍得穿的月白色的宽大大襟衣服,在风中飘着,头上的手帕也“忽闪忽闪”地飘着,奶奶就这样姗姗而去了,母亲直到看不见奶奶,才带着大哥,抱着啼哭不止的二哥回到家里。
到了后半夜,母亲在睡梦中,被后墙屋檐下的动静惊醒了,房后墙边放着许多盖房的木料,母亲以为是小偷来木料,赶紧叫醒父亲,父亲侧耳一听,觉得也不对,肯定是小偷。父母亲赶紧穿衣服,这个时候,我的三爷爷在窗外,叫我父亲的名字。父亲一听是三爷爷,就问:“三大(三爸)咋啦?”三爷爷说:“你俩都起来,也别害怕,你妈生病了,住院了,让你去看看。”父亲吓得不会穿衣服,只是一个劲地说:“咋会哩?后晌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母亲看父亲坐着炕上,吓傻了,拿着衣服,却穿不到身上。三爷爷害怕吓坏父亲,一个劲地说:“就是病了,现在已经在医院里,没啥事,你们都别害怕。”父亲战战兢兢地穿好衣服,跟着三爷爷走了。
母亲坐在炕上,不一会儿,母亲听见父亲在河滩里喊了一声:“妈……”再无动静,母亲知道奶奶大概不在了。
就这样,奶奶走了,从此,那堆黄土,就是奶奶的代表,除了她的儿女之外,她的孙子辈,见过个她的只有大表姐、二表姐,大哥和二哥,他们却因年龄小,对奶奶的记忆,也是模糊不清的。我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是想纪念我的奶奶,因为我们是她生命的延续,是她的亲人,是血管里流淌着她血液的人,我想让我们这些后人记住她——我的奶奶。
我奶奶的大名:余茹娃。19——1962年,享年49岁,一生养育两儿四女,其中的我的叔叔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所以,就是一儿四女。虽然奶奶一生很短暂,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更没有什么名扬天下,她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女人,用她那双“三寸金莲”的脚,从旧社会的战战兢兢中,走到新社会的共产主义道路上,她是历史的见证人,她是千千万万个传统妇女中的一员,像滚滚沙尘中的一粒尘埃,从出生到死亡,忙忙碌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她在子孙后代的心里,是一块永不褪色的丰碑。
篇4:写奶奶的抒情散文
写奶奶的抒情散文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不喜欢我的,因为我的性别。在我之前,家里已经有两个女孩了。奶奶因为只生了父亲一个男孩,所以极希望家里能赶紧添个男丁的。具大的失望让她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到了我的身上。曾听母亲讲过我悲凉的婴儿时期,那时,父母要去上工,姐姐们要上学,因此,我总是孤身一人躺在冰凉的土炕上,困了就睡,醒来就睁着一双黑豆豆的眼睛四处看,肚子饿了,哭上几声,但是不会有人理睬的,即使奶奶就坐在门口,她也不会进来瞧上一眼。因为久不见人,偶尔有人来,我反而吓得直哭。也许正因为此,导致我的性格内向而又懦弱。
我渐渐在别人或喜欢或讨厌的目光中长大。奶奶似乎对我也添了一些疼爱,但这份疼爱相比起姐姐来显得是那样的稀有。那时,我的两个姐姐晚上都可以跟着奶奶睡,唯有我,很少有和奶奶亲近的机会。幸而那时有母亲给了我一些偏爱,让我不至于觉得孤单。为此,邻居们总开玩笑地说我是没有奶奶的孩子。
因了这些,我与奶奶总是显得很生疏,我不敢和姐姐一样在奶奶面前撒娇,不敢让奶奶给我梳辫子,甚至不敢和奶奶多说话,在我的心里,对奶奶的敬畏多于亲情。记得有一次,奶奶上厕所的时候摔倒了,二姐看到后立刻跑了过去,把奶奶扶了起来,我却犹犹豫豫地,终于没有过去。后来,我听到奶奶给别人说我和她不亲,看她摔倒了也不管,其实,我知道,不是我不管,而是我心里的那份敬畏阻止了我的脚步。
然而,固然有一份隔阂存在于我和奶奶之间,那份亲情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割断的。我对奶奶的感情随着年龄的递增也日渐深厚。那年,当看到一直神采奕奕的奶奶突然瘫痪在床的时候,我的心里涌上深深的'疼;当看到不能动弹的奶奶用手捶打自己的双腿时,我忍不住泪如泉涌。
记忆最深的,是那年我考上中专离开家的那一天。临走时,我到奶奶房里和她告别,奶奶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叮嘱我在外面要小心。走出房门,我回过头去,看到了玻璃窗里奶奶满含不舍眼神,沟壑纵横的脸上布满了对远行的孙女的慈爱。我咬了咬唇,在心里暗暗说:奶奶,等着我,我一定要请来最好的大夫为你治病,然后带着你到全国旅游。那时,刚满16岁的我天真地以为,我亲爱的奶奶至少还会活十年。
可是,一年后,我的心愿被一封突然而至的信击碎了。信是一位要好的同学寄来的,她告诉我说我的奶奶去世了!信是在上课的路上收到的,打开信后的我,一下子被消息击蒙了,泪水也在瞬间夺眶而出,我踉踉跄跄地奔回宿舍,心里早已有一份撕心裂肺的痛。整个下午,我就晕晕糊糊地躺在床上,哭一阵,想一阵,想一阵,再哭一阵,满脑子都是奶奶的身影,满眼都是奶奶那双不舍的目光……
两天后,我收到了父亲的来信,他告诉了我奶奶去世时的情形,并说,因为离得太远就没有告诉我,想到奶奶去世时,我不能陪在奶奶身边,我的心里又是一阵钻心地疼。
寒假回到家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跪在奶奶地遗像前,磕了几个头,然后对着她的遗像诉说着我对她的思念和没能送她一程的遗憾。那时,我能感觉到奶奶慈爱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我,我想奶奶一定能听到我的话。
时光飞逝,转眼奶奶离开我们已有二十多年,然而,对于我们这些思念着她的亲人来说,却似乎觉得,她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
篇5:孤独的奶奶抒情散文
孤独的奶奶抒情散文
我是一个不常回家的混儿,每逢过节,母亲打电话出奇的殷勤,倒不是她有多想念自个儿,而是常常埋怨自家的那个老太太。老太太是我的祖母,年纪跨了百年,身子骨依旧相当硬朗。清明之际,我回到家的时候,看见老太太独自一个人坐在铁门外,双眸空洞地望着稻田上拔秧的叔伯。老太太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早夭,剩余三个儿子轮着赡养她,真是过上了皇太后的生活。照理来说原本安详晚年的日子,却怪生异端。
老太太的脾气越来越大,逢人就骂。
老太太喜欢独自一个人生活,我父亲原本好心地劝劝她,却被老太太劈头盖脸骂了一顿,无奈之下,一家人给老太太整了一个大仓库出来,供她烧菜做饭。记得那天母亲把我接回家的时候,原本放农具的仓库被整理得干干净净,老太太像尊佛像一样坐在铁门旁,也许因为年老失聪的关系,听不着狗唤鸡叫,更不知常年未回的孙儿站在她的身后。我母亲赶紧催促我和老太太打声招呼,老太太的年纪大了,脾气越来越糟,他们说老太太连自己儿子都瞧不清了,可是却见得自己的孙儿。
每逢过节,我依旧有一堆事情要做,这回,我倒是没有那么赶急,而是卸下自己身上的重物,搬了一根小凳子挨在老太太的身边。小的时候,我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偌大的房子独独亮了一盏灯火,老太太成了我的长辈,又成了我的养育人。十几年前,老太太似乎还听得见,看得清楚,认得谁是她的儿子,脾气也没那么糟糕。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老太太还做得一手好菜,饭桌上老太太会喝些小酒,唱段小戏曲。酒足饭饱过后,也顾不得饭桌上的那些残渣,而是搬两张小木凳子坐在后门旁端倪着天上的星星。老太太一生似乎没有什么爱好,信了一辈子的佛,如果真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收藏经文,尤其是地藏经。两个人坐着的时候,老太太念念有词,小时候我不懂,现在我倒是明白了,也许老太太是念给天上的老头子听的。
我在她身边了唤了一声,老太太充耳不闻。我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看着老太太的脸颊,灰暗的双眸像是两颗鹅卵石一样镶嵌了枯皮当中,如同老树盘根一样。我想老太太尽管看不亲切,灰色的眼眶下一定藏着她自己的一方世界,在那个世界中老头子还在。我又唤了她一声,老太太突然打了一个激灵,转过头来向我露出了一排残缺的牙齿。
老太太的腿脚不利索,看见我回来了,非要起来给我拿些水果,我摆摆手,可是拗不过老太太的性子,把一些快烂掉的苹果放在我手心里,又蹒跚地回到自己的椅子上。有时候,我母亲经常偷偷把老太太一些快烂掉的水果扔掉,换成新的放在她房间里,奈何老太太的记忆过人,我母亲常常会因为这些事情连遭老太太的怪罪。久而久之,老太太成了镇上出名的“骂人精”,腿脚还好的时候,自己还会走门串巷的,只是谁都知道老太太的名声,每逢见着老太太在路上,大家伙都得避着走。
老太太坐在椅子上,我见着她手上拿着地藏经,口中和常年一样念念有词。当翻到“地狱受刑图”的时候,手就停在那儿,也许,今儿,老太太开始担心自己的事儿了。
午餐的时候,我母亲让我收拾一下,清明之际,按照惯例是要放饭祭祖的。往常,老太太思想还清楚的时候,都是她一个人来主持,过了几年,就由赡养老太太的母亲来做仪式了。我是不懂乡镇世俗的这套,农村人的祭祖相当考究,要选在正午,摆上大圆桌,上面放着十大碗的贡品,子嗣至亲都应该十叩九跪以示敬畏周遭鬼神,老人说,这个时候跪的是阎王殿,叩的是鬼门关,总有些鬼差会欺负新鬼的。
对于这些事儿,老太太是格外上心,不用家人去喊她,自个就拄着拐杖过来了,家里人都知道老太太脾气蛮横得很,若是这桩大事不由她亲眼过目,怕是整个家庭又要遭罪了。房子的正上角就放着祖宗的神龛,老太太将手上的黄酒樽洒在神龛下,转身将桌上的一碗米饭举过头顶,面对神龛,静默了几秒,随即用含糊不清的方言对我道:“正平啊,来,拜拜你爷爷!”
我知道,老太太不会说,但是会做,她的脾气很古怪,她的身体如同是钢筋一样坚韧。我难以想象一个年过百岁的老人还会为了这些事情操心操肺,一个被人说成疯子的老婆子,却怀着一颗敬畏世灵的心。
老人迷信,认为供奉过鬼神的贡品有着护佑世人的力量,太太做完了自己份的活儿,仿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样,不管不问自顾自地回到后门口端坐着。我父亲偷偷地在母亲的耳朵旁说道:“别人说咱娘老年痴呆疯了,我看没事儿,这老婆子脑袋清楚得很,干活干事比咱们还讲究呢!”
母亲只是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看着老太太孤寂的背影,也许母亲和老太太想的一样,终有一天,坐在那儿的是自己。仪式之后,也没有我什么事情了,母亲的意思就是想让我多去陪陪老太太,毕竟母亲也知道,我是老太太亲手带到大的,总有一些特殊的感情在。
当我回到仓库的时候,老太太并没有把那张小凳子撤掉,偶尔会撇我一眼,然后又失望地望向稻田上。现在想想,我还小的时候,老太太经常会和我提一些她自己小时候的事情,老太太出生在战争年代,年轻的时候没有过上好日子,我祖父用一辆自行车就娶走了老太太。听老太太说,我祖父在私塾读过几年书,会写些字,祖父就用芦苇杆在草地上笔画图形,老太太看不懂,还真以为是字,其实那些只不过是祖父乱涂乱画的,不过后来老太太知道了,倒也不责怪我的祖父,两个人就这样过了一个世纪。改革开放之后,老太太把剩下的了一些大洋都分给了孙子孙女,这些烙印了岁月的`大洋垫在手心里相当沉重,我依稀还能看见刻在大洋上的故事。
老太太紧攥着地藏经,眼眸中流露出了丝丝的忧虑。这个被街坊骂成“疯婆子”的世界里似乎藏着别样的情怀。俗话说:向佛之心,其言必善。对于我这个不懂世故的年轻来人说,真的弄不清楚这个年事已高的老太太会被这么多人唾弃。每当谈起老太太的事情,我的耳畔总会响起一些谩骂和诅咒,年幼的身份让我无法去辩驳长辈们所说的一切,身之善心此刻变得那么软弱无力,愚昧的世俗枷锁让我无法去开脱这个养育了我好几年的老太太。
母亲在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通常会埋怨老太太一番,可是最后总会说些感慨话来:人有时候瞎了聋了,未必是件坏事,等到你看透了世间的浑浊,老天爷就给你蒙上一片黑,朦朦胧胧的,就是让你不要再去参与这个世间的争端。我总是取笑我母亲是个哲理大师,母亲笑笑不说话,每个人到了一个年纪总要经历一些俗世俗难,挺过了就是福气,挺不过就成了劫难。
我陪坐在老太太的身旁,突然,老太太起身去往自己的房间,好像在老箱子里捣鼓起什么东西来。我母亲责令我不要进去,老太太有怪脾气,每当丢东西了,总会找子女儿孙发难。我就静静地等在外面,半柱香的功夫,老太太走了出来,手上还多了三张旧黄纸,看纸貌已经碎得不成样子了。老太太踌躇了一下,颤抖着把三张黄纸交到我手上,仰在椅子上不停地念叨着。
“正平,好东西,好东西哇!”
现在想起来,小时候,我也总是会听老太太说,她有三样宝贝,神神秘秘的,即便是我哭闹央求,老太太也不愿意给我看。三张黄纸上用墨汁涂着一些画儿,也许是时间有点久了,黄纸上的墨汁都散开了,不过看得出老太太将三张黄纸保存得依旧相当完整。
在那个年代,三张画成了老太太一辈子的宝贝。想来,老太太想在离开人世之前把这些宝贝交给下一代的人。此刻,我的情绪难以言表,杵在原地,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晚霞早已散去,落叶飘过眼帘,老太太已经回到了房间里,原地独留下两张凳椅……
篇6:缠足的奶奶抒情散文
缠足的奶奶抒情散文
梧桐花落了一地,穿过巷子的我注意到了这一地的凋零,弯下腰用手轻轻地抚摸那落下的梧桐花,细腻温和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想起了小的时候奶奶经常用梧桐花煮水给我洗长疥疮的腿。
童年时光里,那个整日整夜疯跑的我,经常贪玩得忘记了回家吃饭,因为怕挨打便顺路拾些干柴,交给父亲。可有的时候因为错过了写作业的时间,还是要挨打的。当父亲的拳头将要落下时,奶奶踮着小脚死命地拦着,才幸免于难。
那时,奶奶在我的记忆中就是一位慈祥的保护神,她梳着一个老式的发髻,身穿一件旧式自制大褂,十分勤劳,除了擅长讲鬼的故事,还喜欢做一些花糕,刺猬馍,糕上面镶嵌的是红枣,刺猬馍是发好的面团揪出一个个的小刺,然后用绿豆或者是红豆镶嵌在馍的两边做眼睛。有时她也教我包水饺,包水饺的时候,奶奶眯着双细长细长的眼睛,十分耐心,当看到我学的十分认真时,就用两只长长的胳膊搂住我使劲地亲了又亲。花在包水饺的过程中,从奶奶的嘴里知道饺子的别名叫扁食,这是山东人的传统叫法,直到今天,有许多地方还在沿用,回想起来奶奶的祖籍应该在山东,是什么原因让他背井离乡来到河南鲁山与爷爷成为了一家?奶奶是童养媳吗,是在她很小很小的时候便因生活所迫被父母亲送人了吗?一个个谜团油然而生,到现在我突然发现从小到奶奶离开的那一天,听过奶奶讲过无数古代的奇人趣事和鬼怪的故事,但却从没有听过一次她讲自己父母亲的事情。好可怜,顿时觉得奶奶是非常的可怜,也非常坚强的。
一个小女孩子从小便离开了父母,那么或许她的父母对她也不是格外地疼爱,或许就没有给她亲情。是三岁还是五岁或者是六七岁?奶奶便离开了父母远离他乡?再或许从小就没有了父母,被哥嫂卖到我的老家河南鲁山爷爷家?唉,想来想去也没有一个结果,儿时只顾着吃,顾着玩儿,哪里过问过奶奶的辛酸和不易,一个劲儿地享受着奶奶的爱,而如今品读着童年人生的我,却又想挖掘奶奶的过去史了。
奶奶的学名叫董学新,一个很有朝气,很有学识的名字,单冲这名字我就猜测判定奶奶的父母是个有学问的人,没有把自己的孩子起名叫狗蛋狗剩什么的就是相当有文化家底的了;再或许奶奶是个书香门第,可为什么却从小便将女儿遣送他乡了呢,或许是那个时代闹饥荒,全家落魄搬迁?嗨,这可真是个谜啊。再或许,奶奶的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但却渴望自己的孩子有学识,掏钱请人起了这么个有文化的名字?董学新,简言之就是要把生活过出新模样。想着想着,思绪被风儿牵动着回到那个悠久的年代,我剪着齐耳的短发,蹦蹦跳跳地在院里的'大槐树下,缠着奶奶要吃的,吃过了还要听奶奶讲鬼的故事。奶奶已经累了一天了,想休息休息,但还是摇着蒲扇,坐在那个古老陈旧的大藤椅上,一边讲一边替我扇走身后脚下的蚊子,那些鬼怪都是虚无缥缈的,但总被她描绘得有鼻子有眼儿,有的时候我竟真的认为屋后会时不时冒出个女鬼来,经常吓得鼻窍生烟。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一直很平静,也很坦然。我依偎在奶奶的身边,享受着这份温暖。
直到有一天,奶奶的朋友来看奶奶,那是一个小脚老太太,个子矮矮的,满脸的皱纹,牙都瘪了,裹着双和奶奶一样的小脚,穿着个旧式大褂端着一盆自制米酒送到我们家里来。我在一边玩耍,奶奶与她并排坐在院内的石墩上,同聊了很长的时间,言语间,我瞅见她们俩都先后抹了眼泪,又用衣角拭了拭眼角,然后顺了口气,沉默了一晌后,小脚奶奶便要告辞了似的。等她走了后,奶奶告诉我:“这位奶奶可怜得很呐,从小送到丈夫家做童养媳,等成家了后,丈夫又嗜赌,为了还赌债,骗她出了门骑上驴子将她卖了,唉一提起她就想起了自己……”说着,说着,又用衣角拭了拭红红的眼眶,我也装模作样地怜悯了起来,但并没有陷入这种氛围当中,真的无法融入她们的情绪里。但感觉奇怪,奶奶为何也会抹眼泪?难道她真有类似的遭遇?她也象那位小脚奶奶一样从小便被卖来做童养媳?真的记得爷爷年轻的时候好赌,想到这里不敢再想了,我怕自己的记忆中会穿插一段有关奶奶的悲惨史。这位骑驴来到信阳的奶奶以后很少出现在我的眼前了,我倒希望经常可以见到她,因为她有着和奶奶一样善良的眼睛。尤其是临走时,我望见她将一盆米酒倒在了我家的老瓷盆中。那一霎那,好像有许多的不舍与难以表达出来的情感,她有像我这般大的孙女吗?一想起她是骑着驴子被卖到信阳的,便会心酸。
她走的时候,有些蹒跚,是因为小脚的缘故吗,一时间对小脚也产生了好奇,等奶奶晚上休息的时候,我绕到床尾,脱去她的布袜子,仔细地端详那一双被缠过的小脚,看到整个脚掌处只留一个大拇指,其余的四个脚趾全被弯曲地扭到脚掌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状。哇,四个脚趾的骨头都被扭曲了,那当时缠足的时候有多疼啊。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又仔细地询问了奶奶缠足的经历,又在百度里查阅历史记载,“小脚一双,眼泪一缸。”才完全得知女子缠足是要蒙受极大痛苦的。缠足约从四五岁开始,讲究的人家一般挑农历八月二十四日这天给女孩裹小脚。缠时先将脚拇趾以外的四趾屈于足底,用白棉布条裹紧,取其涩而不易松。等脚型固定后,穿上“尖头鞋”,白天家人扶着行走,以活动血液,夜间将裹脚布用线密缝,防止松脱。到了七八岁时,再将趾骨弯曲,用裹脚布捆牢密缝,以后日复一日地加紧束缚,使脚变形,最后只靠趾端的大拇趾行走。缠到“小”、“瘦”、“尖”、“弯”、“香”、“软”、“正”,才算大功告成。这时我仿佛看到四五岁时的奶奶,被大人扶着墙根,一步一步地挪动着,脸上的表情痛苦忍耐,心中不由得寒噤起来。奶奶出生于一个男权社会中,是女子受压迫和摧残的年代,男性的扭曲审美观导致许多女性脚部畸形,我看着这三寸金莲,一点美的感觉也没有,反而觉得很丑陋也不健康。或许在古代男人眼中,缠足女子都是楚楚可怜的,是淑女,我觉得很幸运生在现代社会,我可不想生活在那个封建年代做一个缠足的淑女。
过年的时候,我经常和姐姐哥哥们一起跪在供桌前,冲着爷爷年轻时的照片拜了又拜,拜过后就可以吃年夜饭,得压岁钱了。拜完后,我望着爷爷英俊的照片,使劲地端详着,仿佛可以从照片中看出奶奶的故事来。望着望着,有些遗憾,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就嗜赌了呢,听说经常偷拿家里的钱,被奶奶失望的拳头撵出了家门,后来便杳无音信了。难道在外又成了家,每次问奶奶,奶奶先是叹口气,失落地回答道:“被抓了壮丁,遇上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被炸死了。”爷爷年轻时这么英俊,看来奶奶当年缠足后相当窈窕,令人倾心,不然一个童养媳在爷爷面前怎会如此强势,竟将嗜赌的爷爷打出了家门。随着一朝一夕的轮回,我逐渐结束了对奶奶身世模糊的判断,在很久的时间里,没有对任何人包括父亲提起奶奶的身世之谜。
又一次起了好奇心的时候,是在父亲四十五岁的那天。记得那天,奶奶又包了水饺,边包边嘴里念叨:“吃扁食喽!”包好后,又踮着小脚,颤巍巍地围着锅排数数:“一五,一十,一十五……”扁食,一种古老的名称,这两个字便隐藏在脑海里,时不时被我翻阅出来,从百度和书籍里得知叫扁食的山东省临沂有新字辈,难道奶奶的是山东省临沂人,那样挺好的呀,我喜欢山东,因为山东有令人留恋望返的海,有这样的一个祖籍,我以后便可以去寻根了。一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忘记了奶奶曾经受过的缠足之苦,也抛掉了那位骑着毛驴被卖的奶奶的悲惨身世,一个劲儿地高兴着呢。这个时候的我,真的忘记了她们毕生的遭遇,或许奶奶的朋友,曾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被卖到信阳的她生活状况如何?再嫁的丈夫善待她吗,她辗转一生,颠沛流离,与奶奶成为莫逆之交,或许在与奶奶聊天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纠结。奶奶却完全懂她,并用柔善的胸怀容纳了她的故事。而我却不能完全地懂,心里牵挂的是她还来不来,来时是否还带来一盆香甜的米酒,过去压抑女性的年代,摧残蹂躏多少颗女性的心,她们碎了的心是否得到过慰籍?一个个的问号,迎面扑来,我不停地思索,仿佛那些追寻的脚步从不会停歇。
这种追踪的心情,一直在胸间萦绕,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听见生活在平顶山的亲戚说起扁食的典故,一时间,象落入了万丈深渊似的,失望了,原来奶奶是河南平顶山那边过来的,而不是山东人,我竟不能做着寻根去山东的梦了。急忙回家查阅资料,果然河南平顶山也有董字辈,唉呀,自己太孤陋寡闻了,但突然思路一转,心想要知道不该和平顶山的亲戚聊天的,那样我就可以继续做着晚年追踪寻根去山东居住的梦了。在山东生活多好,长年有海相伴,还可以吃海鲜,这样的美事竟被一盆冷水给泼灭了,好扫兴。于是,再也没有兴趣去翻阅山东董氏辈资料的闲情逸致了,但心里在长久盘旋的是奶奶的小脚,奶奶童年的经历,奶奶短暂的爱情,奶奶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送米酒奶奶尚未透露的人生故事。余下更多的时候,我便空对着爷爷年轻时的照片和奶奶弥留后的照片凝神,仿佛要从这两张照片中继续挖掘出一段爱情史话似的。
奶奶的身世似乎被好奇的我揭开了,但又好像仍然是个谜,留给了我,像燃起的一柱香袅袅绕绕,经久不散。
篇7:描写雪景抒情散文
是谁予大地清新怡人,是谁予天空深邃碧蓝。遥遥天际,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穿过纷杂的树隙,掠过烦乱的心间。出污尘而不染,仍留下一片净白。
我赞美雪,思绪在浩瀚的辞海里游曳搜寻,是洁白?圣洁?总感无力描写它的美。只得捏一把洁白,任它的冰凉渗入热血,把那份纯洁铭刻。
雪还在下,再下。一片一片仙女散花般飘落。我乐于雪中孑然独行,任它落在发梢,净化着心灵,又顷刻消失不见,变成滴滴晶莹,挂满全身,于是不忍抖落。
圣洁的雪啊,我不忍把你踩踏,你的洁白让肮脏和丑恶血指汗颜,躲在黑暗里啜泣。只得静立,尽享这天地交融的美,心灵的深处感应着温馨的喃呢细语,全然忘记了车流涌动,红颜笑过。
雪还在下,再下。细数万千飘雪,是谁剪下烂漫朵朵。树白了,房子白了,大地如玉砌。《雨的印记》唱着雪的旋律,穿着红色上衣的女人,高跟鞋踩着白雪的古典节奏在雪中飘扬,留下一串串歌的音符。陶醉,雪戈然而停,高楼、玉树---,按下心灵的快门,就把这一刻装在灵魂深处,当做人生的永久屏幕。
鳞次栉比的高楼再也挡不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魂早已在广袤的鄂尔多斯雪原翱翔。银装素裹,地如被覆,绿在白色的襁褓里萌生。又似一张白宣,等待春天绿地书写。
圣洁的雪啊,你本是上天之物,何以轻落苍生风情万种让人情愫百转,思绪万千。圣人驾着飘渺的雪云,咏着经,梵音便与你一同飘荡: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敬慕你柔美不失豪迈,温柔的姿态谱写千里净白。豪迈不失厚重,宽阔的'胸怀承载万物复苏。
雪还在下,再下。没过鞋底,什么时候能没过脚尖?明天,你是否不惜飘零?谁惜你飘散而落,谁怜你默默消融。渴望,在茫茫天际升腾,化作朵朵游云。
篇8:描写春天抒情散文
经历了寒冷的冬天,更加憧憬梦幻般的美丽的春景,更加向往那和熙的阳光和温柔的风抚摸脸颊的感觉。于是,在这乍暖还寒的早春三月,我就压抑不住对春天的渴望,与老公和朋友一起去花园口的黄河滩踏青挖野菜。
“春来了”,这是遍野的绿色告诉我的,真的很诧异,刚刚才脱离了冬那寒冽的怀抱,田野就牵上了春的手,几周前公路两边还只是一片黄土,夹杂着几片稀疏的麦苗,可现在:黄绿、嫩绿、翠绿、青绿……数不清的绿色勃发着生命的魅力,还有那夹在绿色中的花儿,虽然大多数才含苞欲放,却已酝酿着五彩缤纷的生命。不知道是不是一个冬天的酣睡让万物攒足了精神,春天一到,这些绿色的精灵就随着春的衣袖散落大地上了。
车窗外刚冒新芽的柳丝在微风中飘摇着急速的后退,黄河滩快到了。老公下车问路边的农妇,哪里野菜最多,农妇答:往前500米的苗圃里。我们一路赶去,见苗圃的门口是一个整洁的小院,正要进院问讯,忽然一条大黑狗叫着扑了过来,随后走出一个中年肤色黝黑的男子,他呵住狗,听完我们的诉求,便热情的把我们让进苗圃,还从屋里给我们拿了四个小铲。大黑狗也开始对我们摇起尾巴表示欢迎。
漫步在苗圃的田埂上,迎面吹来了阵阵春风。脚下沉睡了一冬天的小草,此时已苏醒了,倔强地把头伸出了地面。虽然只见一点嫩绿,却充满了生机。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一朵那一簇的洒在田埂上。翠绿的树苗整齐的立在格田里。举目远望,苗圃的左边正在拨节的麦苗儿一望无垠,像绿色的地毯厚厚的铺在田野上。右边金黄的油菜花儿开的正旺, 微风吹过金波荡漾;田野中还间种着一排桃树,桃花正艳。招引了各色蝴蝶翻飞其间,这春天的田野处处充满了勃勃生机。
因为是苗圃,这里牛羊是不让进的,地上长满了野芫荽、水萝卜颗、苦苦菜、曲曲菜、灰灰菜、黄须菜、马牙菜,它们的叶子绿绿的,肥肥的,贴在地面上,很是诱人。我将那些嫩的野菜一棵一颗的铲下,然后把土甩掉放进纸袋里,没一会儿就挖了一大兜。抬头看身边的夫君和朋友,他们臃肿的身躯委屈的蜷曲着,蹲下的样子很是滑稽,而且已是满脸汗水的喘着粗气,夫君对我笑笑说:“干这活还真减肥,不用喝减肥茶了。”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的暮春,那场人祸与天灾编制的旷世罕见的饥荒。当时,苦苦菜、曲曲菜、灰灰菜、黄须菜、马牙菜、车前草、蒿草、紫云英都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我和儿时的小伙伴一群群地拎着篮子,拿着小铲刀,在那空旷的田畴里寻觅,将好不容易寻觅到的野菜小心熠熠的撬起来,饥饿驱使我将采挖到的野菜只在沟渠里稍微漂洗一下,就塞进嘴里咀嚼,那酸涩的味儿,至今仍记忆犹新……
这时候,同来的大哥忽然对着天空大喊几声,好似要把整个冬天在城里蜗居聚下的浊气都喊出来似的。树丛里几只不知名的小鸟被惊起,鸣叫着飞走了……同来的大姐此时也是满脸春光,她手里的菜兜满了,便直起腰向我走来,我们聚到一起,看着不远的油菜和麦苗情不自禁的放声歌唱:“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了咱们农庄,千家万户齐欢笑呀,好似那春雷响四方―――”
时光荏苒,春去春回。生存的沉重,岁月的沧桑,所有的一切关于人生的重大亦或琐屑的课题,在人们不经意间触摸到春天的律动的某个午后,在一种遥远的曲调不知从何处飘来的时刻,在枝间不断穿梭的鸟儿的啼鸣中,在若有若无的淡淡花香亦或青青嫩草野菜的气息里,都已经融化为一种淡泊亦或无谓。不管你有多么感伤的心路的历程,不管你正处于多么忧郁的情绪的低谷,只要你在春天的田野上走一走,便会在潮湿泥土的纹理中,在层层绿意的氛围内,感知春天如歌,生活如歌的生命真谛。
看看这繁花百草,蚁鸟虫萤,还有戴着嫩柳枝儿编的帽圈儿玩打仗游戏的孩子们――万物生灵都在以一种简约的情势、质朴的情态、烂漫的情趣亲悦着自然,讴歌着生命。暂且忘掉案头积压的公文卷宗吧,暂且抛开肩头承载的职责义务吧,朋友,到春天的田野里走一走吧,不然你我又上哪里去寻觅春日绿树嫩草野菜醉人的芬芳,又到何处去倾听春雨渗入沃土时的沙沙絮语呢?
篇9:描写冬天抒情散文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
晚上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天放晴了。小红向妈妈提议:“妈妈,我们去公园玩吧!”“好啊”妈妈答应道。于是他们来到了公园门口,眼前白茫茫一片,仿佛进入一个冰雪童话世界。地面好像铺上一层厚厚的地毯,树木仿佛披了一件白色的大衣,公园门口那可爱的小雪人仿佛在向人们打招呼,说:“欢迎来公园玩!”
小红和妈妈来到小山旁边。妈妈说:“就在这里照个相吧。”小红摆了一个“POSS”。妈妈正要拍照,突然发现镜头里的小红跑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小红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小弟弟摔倒了。小红急忙跑过去安慰到:“小弟弟别哭了。”
在不远处的妈妈看见这一幕,赶紧按下快门,把冬天最美的景象拍了下来。
我觉得这就是冬天最美丽的景色了。
篇10:描写冬天抒情散文
今年的冬天不同寻常,尽管漫天风雪在门前肆虐飞扬,但由于很少尝试这冰天雪地的快乐,所以,我觉得这冬天多么美好!
踩着很厚很厚的雪,踏着很厚很厚的冰,留下一串串艰难的脚印,我们来到老家过年。来源:由于地势较高,老家是一片银装素裹、冰天雪地的景象:房屋的白帽子久久不得摘下,屋檐上挂着亮晶晶的冰条,树上裹着毛茸茸的雪,远处的小山,像穿上了银白色的婚纱,还一闪一闪的……
有的人经不住寒风的刺骨,躲在屋里,坐在火炉旁取暖。正是一群小孩子,尽管手上、脸上到处是冻疮,还挺着气,出来堆雪人、掷雪球,顽皮得不得了。不一会儿,他们就像一个个小冰人,也慌慌忙忙地跑进屋里烤火去了。尽管天气这么寒冷,人们还是在年末的这一天表现得十分兴奋,完全把寒冷抛在了脑后。大家一起欢呼着,热热闹闹地过20xx年的最后一天,欢欢喜喜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欢乐的气氛中,我感觉到,太阳越来越温暖,越来越柔和了。再看不远处的雪,似乎也变薄了,变少了。我不由得生出一个奇异的想法:雪融化了是什么?客观上讲,雪融化了是一滩泥水。但我却说,这个答案不怎么好。雪融化了是什么?应该是春天,生机盎然的春天。
篇11:描写冬天抒情散文
走进济南,细细感受济南的冬天,一定会使你感慨万分:“济南的冬天竟是如此美好,这里平和、宁静,而美景也无处不在,美不胜收!”是啊,这就是济南,没有烈日,总是洋溢着平和的温柔。这里的山水草木,处处充满了生命的喜悦和温和的保护。
济南的冬天总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欢乐。当雪花随着风轻轻飘落到地上,缓缓聚多,成为洁白的白雪。孩子们便会结伴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温暖的手套跑到雪地上一起嬉笑着滚出一个又一个大雪球,堆出一个个可爱的雪人娃娃。一起打着雪仗,小雪球纷纷在天空划过条条弧线,那是孩子们眯着眼睛,享受冬天带给他们的喜悦。当孩子们的身上积满打闹时留下的雪,便会满意地咯咯笑起来。满地的白雪留下一双双孩子们快乐的足迹。
篇12:描写冬天抒情散文
秋天,已经过去了,迎来了寒冷的冬天,迎来了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天。
今天已经是冬天了,虽然还没有下雪,小河也没有结冰,但是现在已经是刺骨的冷了!风刮在我的脸上,如同脸上划了上百道口子那样疼。风呼呼地叫着,好像在说:“我现在就是王,你们得听我的,就是有多么冷,也不能有怨言!”
我就这样忍着到了教室,我的脸、脖子,还有耳朵通红,分明就是吃了几斤辣椒的样子!我用手摸一下,哇!真的好凉,但又感觉热呼呼的。一直到了上操的时候,我们真想把手插在口袋里,但老师说这样太危险,我们把手拿出来,哇!北风又呼呼地吹了起来。
我们越把手伸出来,风吹得越大,我们就要和你奋战到底,北风也拿我们没办法!到了放学回家的时候,风也是久久不愿离去,刮得我全身瑟瑟发抖!
这就是冬天,一个寒冷的季节。
★ 现代文寓言故事
【描写奶奶的抒情散文(锦集12篇)】相关文章:
绿教案2023-03-23
散文的表现手法2022-09-27
小学生抒情类作文范文2022-09-18
高考记叙文写作指导:记叙文的六要素2023-11-19
同样的情景散文2022-05-22
我的二叔抒情散文2024-04-22
2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的开头技巧2023-07-22
小学散文作文2022-12-21
史铁生小说《奶奶的星星》阅读答案2022-05-07
幸福的感觉高中第一册单元作文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