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时间:2023-10-08 08:30:3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精选9篇)由网友“焯悦文录”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篇1: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1、家庭影响是失足的第一道坎

郭某自小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父亲生活。自从父亲和另一名女子结婚后,便逐渐放松了对他的管教。他在某小学就读,却很少到学校上课,经常与一些在社会上流浪的孩子瞎混,并学着电影上的情节,自任这伙少年的“老大”,以致于后来发生的持刀抢劫案便是他主使。当晚参加持刀抢劫的13名少年,最小的才12岁,最大的也只有15岁。他们有的是缺少父母管教而经常逃学的在校学生,有的是家庭不和或父母离异无人照管而流浪街头的失学少年。缺乏家庭的管教,使他们胡作非为。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离异、或家教不当、过度溺爱都会导致一些青少年形成性格孤僻、缺乏责任感等不正常心态而失足犯罪。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则为青少年团伙犯罪埋下隐患,现在很多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是非以及价值的基本判断,以致唯我独尊、任性妄为。

2、不良环境是诱发暴力的“榜样”

的一天中午,高一学生刘某又逃学准备去看录像,无意间看见有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在一家电脑游戏厅痴迷地玩电脑游戏,刘某感到好奇,便进去看个究竟。哪知这一看竟让刘某如痴如醉,大叫好刺激……就这样,刘某开始迷上了玩电脑游戏。很快,刘某就把父母给的零花钱输了个精光。为了不让父母察觉这些事,他不好再向家里要钱了。一番踌躇后,他决定学着录像片里那样去抢劫。他在地摊买来一把水果刀,到外面去转悠了好一阵子,始终没有找到下手的目标。这时,一个背着书包的女学生走过来了。刘某上去用水果刀在她的眼皮底下晃了几下:“不许动,否则,我的刀子就送你去见阎王爷。”女学生被吓得连连点头。刘某没想到这么轻松就弄到了钱,感到十分得意。他跑到游戏厅几下子就把抢来的钱输光了。回到家里,刘某整个晚上都是提心吊胆,生怕有人找上门来。几天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发生。这下刘某的胆子更大了。一天晚上,刘某在一个小巷子蹲下来,假装拿着一本书翻看着。不一会儿,一位40岁左右穿得还很时髦的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过来了,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抓起那位妇女的挎包就想跑,哪知那位妇女的反应相当快,顺手就抓住了刘某的衣服领口,刘某拔出水果刀就朝那位妇女的腰部捅了过去……

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催化剂。未成年人思想还不成熟、喜欢模仿,辨别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健康的社会文化、书刊杂志、电子游戏等都强烈刺激着缺乏分辨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心、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纯洁的心灵。在有意无意的引导下,那些故事中的“人物”被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视为崇拜的英雄偶像,竞相模仿,诱发青少年犯罪。不仅电子游戏,一些“黄色”书刊的毒害,暴力影视制品的影响,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效仿而犯罪,被电子游戏所诱惑的高一学生刘某就是此种现象的典型。

3、缺乏免疫力是悲剧的催化剂

吴某6岁丧父,兄弟3人被母亲从苦水中拉扯成人。因家里经济困难,从小母亲便把吴某寄养在亲戚家。吴某在学校时整天和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同学在一起,从不安心学习。6年级的时候,因和班里的同学打架,被老师责骂,他一气之下,纠集了一些爱打架的同学把这位老师打伤,结果被送到派出所关押教育,直到母亲凑了几百元罚款后,他才被放了出来。母亲见他无心上学,就把他交给了表兄看管。谁知表兄竟是一个瘾君子,带着吴某染上了毒瘾。由于两人吸毒,表哥的几十万卖地款很快便在他们烟雾缭绕中化为灰烬。没有了毒资,吴某与表哥开始骗,骗亲人、骗朋友,久而久之,所有的人都离他们而去,母亲整天以泪洗面。看着母亲痛苦的样子,他曾经5次下决心戒毒,但都由于承受不住每天内心像蚂蚁咬一样的折磨,又重新吸了起来。为了搞到毒品,他们实施抢劫,后来被民警抓获,这一年他才15岁。

一些学生缺乏善恶、真假、美丑、荣辱的鉴别能力,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影响缺乏免疫力,容易步入歧途。他们流落街头,寻找“知己”,结成消极性的非正式群体,久而久之,极易走上团伙违法犯罪的道路。

篇2: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1、作为青少年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青少年一旦养成了种植涣枷靶院笠谜词呛懿蝗菀椎模枰ǚ迅蟮牧ζ虼耍愦笄嗌倌昃陀Ω迷谌粘I詈脱爸校Υψ袷毓曳伞⒎ü妫裰厣缁峁拢有⊙闪己孟肮撸忧孔晕倚扪⒆晕业鹘凇⒆晕彝晟疲跃醯种莆シǚ缸镄形囊铡R髁⒆宰稹⒆月伞⒆郧康囊馐丁U馐且恢只娜松龋彩乔嗌倌杲凶晕曳婪逗陀蒙缁岜;さ耐揪丁SΩ眉忧孔陨硭刂实呐嘌吞岣撸黾拥钟缸锔腥镜哪芰ΑG嗌倌曛挥醒Ш弥叮岣簧缁嵘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另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青少年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2、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气氛。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是传播和学习科学文化、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场所和课堂。青少年家长应加强对法律常识和德育知识的学习,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的素质如何,教育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以民主、平等、宽容取代专横、权威、独断,承担起为人父母的教养责任,和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化解他们的忧虑,努力缩小代沟,以文明的谈吐举止、乐观的态度、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感染子女。尊重孩子的人格,多鼓励提高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

3、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加强法制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要加强法律、道德教育,开辟第二课堂,把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纳入德育课。组织青少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做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相统一。以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认真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贴近青少年实际,讲求科学,把正确的是非观映入青少年学生的头脑中,积极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使正气成为健康心理的支柱。通过各种心理活动情景和模拟实际训练,增强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以上是预防违法犯罪的基本知识,同学们要真正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还要靠同学们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相信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在家长的关心和监督下,在同学们的努力下,大家都能把握好前进方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篇3: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预防

(一) 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

一、教育方法失当

父母的行为不检点,或者采取溺爱、打骂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都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为人父母者,谁不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

二、家长重养轻教,放任自由,顺其自然

有些家长重养轻教,以为孩子生下来把他养大,自己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至于将来能否成人、成材却不往深处想。因此,他们只顾供孩子吃喝,而对孩子的行为品德等等漠不关心,直到孩子出了“问题”方才悔悟。

三、家长行为不健康

孩子缺乏鉴别能力,视父母为“榜样”,于是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榜样”作用,做出了“惊人之举”。苏北某县一重点中学高三学生胡某,其父经常在家看黄色录像。胡某参加高考后,因无事,便翻出父亲从黑市买来的黄色录像带观看。

(二) 学校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一、学业表现与青少年犯罪

学业表现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对所学功课掌握的好与差的程度。学业状况与青少年犯罪密切相关,学习成绩差的青少年学生,整天闷闷不乐,无心学习。同时,由于学业成绩差,有些校方老师给予的不是关心,而是批评、挖苦,渐渐地,他们成为学生群众中孤独的竞技者。

二、学校关系与青少年犯罪

我国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学校,其根本任务是把广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为了实现这个任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可是在此过程中,又产生了不少偏差和失误,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恶果,从而使有些青少年跃出了理性的王国而跌入了违法乱纪的深渊。

三、学校处分与青少年犯罪

学校处分是学校对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守则以及学生行为准则的学生所进行的处理,包括警告、记过、留校查看、开除学籍等。它是挽救学生、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运用的好,可以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起到威慑、警告的作用,使之下次不敢再犯,改掉不良习惯,重新做人,奋发向上;对其他一般学生可以起到教育作用,使他们懂得学生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可违背,违背了就会受到制裁,从而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专心攻读,遵守纪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运用的不好,容易使学生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从此一蹶不振,在邪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不能自拔,沦为违法犯罪者。

(三)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学校都是小环境,社会是大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表现在:第一,文化市场不正确的导向,当前社会上一方面是大量不良文化的客观存在,宣扬凶杀、暴力、色情等内容的非法音像制品、书籍、报刊杂志随处可见,另一方面是正面宣传教育形式过于枯燥,致使心理生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易被不良文化所吸引,沉湎其中,由于社会不良文化的长期作用,使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产生偏差,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界线逐渐模糊,误认为不良文化表现的内容就是当今的客观现状。同时,也导致青少年心理畸形,使理想信念严重扭曲,价值趋向出现误区,精神生活狭隘、空虚、颓废,寻求感官生理刺激的日渐增多,当其欲望因种种原因无法满足时,遂将低级的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作为追求目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篇4: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预防

(一)建立家庭防线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长作为第一任启蒙老师,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家长责任重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一、成立家庭学校或家庭教育咨询中心,有目的,有重点,有组织对家长进行教育

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孩子的生存空间、思维,判断,认识能力都具有时代特点,家庭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

二、给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和睦、温馨、友爱、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和环境

父母要更新教育观,克服家长作风,抛弃旧的“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棍棒底下出孝子”等旧观念。克服家长作风,应该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即:确立一种首先是朋友,另外家长要有“换位思想”,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教育孩子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替别人着想,培养孩子有个良好的心理。

三、建议实行家庭安全承包制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畸形的家庭教育也是未成年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另一个原因。位改变这种状况,建立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责任制的同时,增加落实家庭安全承包制的内容,体现家长教育未成年人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二)巩固学校防线

一、正确办学思想,正确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我国设立学校办义务教育,目的在于国家为社会输送成千上万的合格人才和劳动者,从而提高全民素质。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强化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树立良好的校风

首先要从时间上保证道德法制教育,中小学都要设立法制课,选派优秀教师,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内容上要具有时代感,使学生接受。

其次,拥有一定的文体设施、图书教具,课余活动场所,使未成年人旺盛的精力有所寄托,并得到合理、适当的满足。

(三)加强社会防线

一、提供学习机会,正确引导

社会要给他们学习的机会,把精力、聪明引到正路上来,通过国家投资办学,同时调动企业单位办学的积极性,吸引未成年人参加社会教育,使他们旺盛的精力有所寄托,聪明才智得以发挥。

二、成立帮教小组,做好帮教工作

对有劣迹的未成年人,要做好帮教工作,把关口向前延伸,不要等接近犯罪的边缘再去管。城镇街道、农村、工矿企业等基层党政组织,要成立帮教小组,责任到人,一方面对本地区本部门的“两劳”释放人员进行安置帮教,防止其从新犯罪。另一方面对有劣迹的未成年人,加强思想教育,从生活上关心他们,政治上爱护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发动社会大专院校志愿者、离退休干部及知识分子开展帮教工作。

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关系到我国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键在教育。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的青少年之所以犯罪,是多方面的原因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全党全社会要形成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都来做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工作。真正形成全党抓教育,全民齐参与的局面,这项工作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篇5:外来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外来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外来人口 青少年 犯罪 预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到各个城市,外来务工队伍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特殊群体,在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城市和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外来务工群体流入城市的规模和范围的扩大,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愈加复杂,如外来人口的安置、用工管理、权益保障、社会治安和刑事犯罪等问题。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城市犯罪中,外来务工人员所占比例在逐步加大,其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尤为值得关注。作者试就外来人口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趋势、成因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外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趋势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期公布数字显示:200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69780人,占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总数的9.1%,比2002年上升了12.7%,侵犯财产罪,占批捕总数的75.3%。 据了解,近年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逐年上升趋势。1998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8983人,占批捕总数的6.5%,2002年批捕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占批捕总数的8%。全国检察机关自1998年至2003年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17925人,占全国批准逮捕总人数的7.3%。如某区检察院在办理的案件中,外来青少年犯罪在全区外来人口犯罪中所占的比例最高曾经达到52.6%,状况堪称严重。分析外来青少年犯罪案件,呈现以下特点:     1、案件类型以侵财型案件发案率为最高。在各类青少年犯罪案件中,侵财型案件占70.2%,其中盗窃案件比例最大。总体来看,各类侵财型案件涉案数额一般不大,多为几千元数额,但是盗窃数额有逐步加大趋势,作案场所也由公共场所行窃向入室盗窃发展。同时,一般的盗窃案件有向抢劫犯罪方向发展的趋势,极有可能转化为严重侵犯人身权的犯罪,社会危害性愈发严重。     2、犯罪形式向团伙化方向发展。由于青少年自身具有善于交友、重义气、喜欢从众的心里特点,加之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熏染,趣味相投、言谈投机使得青少年很容易形成小团体,一呼百应、是非观念不清、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鉴别力极容易走向犯罪。同时个体力量小、能力差、经验少,也使得青少年在犯罪时乐于结伙同行,以减轻恐惧感,也容易减少犯罪后的罪恶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来青少年多以同乡为聚集方式,一般居住地相对集中,逐步形成区域势力,成为解决个人纠纷的团伙势力。如在某区,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河南某地和安徽某地人员为集中居住的两个势力团伙,一次,双方中有人在同一火锅店吃饭,在吃饭过程中因琐事发生争吵,继而动了手,安徽这方的人吃了亏,第二天即纠集了七、八个同乡找到河南这边的人,河南人见势不妙,迅速喊来十几个老乡,带过来一麻袋砍刀,见到安徽人就砍,双方发生群斗,一20岁青年当场被砍死,另一人受重伤。     3、犯罪手段向成人化方向发展。由于外来青少年远离家庭生活,较早地融入成人社会中,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更加成人化,很容易受到成年犯罪的利用和教唆。他们的犯罪由以往存在的偶发、稚气的特点向老道、狠毒的成人化方向发展,作案手段日趋成熟,由冲动性的犯罪向预谋性犯罪发展。特别是盗窃等侵财型犯罪中,预谋诡秘,组织严谨,呈现规模化和集团化特点。如某区办理的王某等八人抢劫、盗窃、销售赃物一案。其中最大的只有20岁,最小的15岁,共入室盗窃十余起,窃得现金上万元,还有金首饰、手机、邮票等物,销赃得款也达上万元。年仅17周岁的王某俨然是这个盗窃团伙的头儿,大部分时候他都亲自出马,其余人都听他的。每次作案约二、三个人出动,先采好点,哪几个人在外面望风,哪几个人入室盗窃,偷到钱物就赶紧跑,分工明确。这几个十几岁的少年胆大妄为,入室盗窃时手持菜刀,如有人进来即可采取威胁的方式。这群少年成天厮混在一起,将不义之财用来泡网吧、洗桑拿、上饭店……整日吃喝玩乐,花完之后再去偷,靠此为生。     4、犯罪主体多以流动性大、无固定职业青少年为主。外来青少年带着美好憧憬离家来到城市,而社会人口流动加剧也增加了寻找工作难度,加上一些青少年自身无一技之长,又不能吃苦耐劳,在心理失衡、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意志薄弱者极易产生社会对抗心理,特别是看到身边一些人采取非法手段发起不义之财,便经不住诱惑,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些人员作案场所和区域流动性大,同时也给打击犯罪增加了难度。     5、传统节日前成为侵财型犯罪的多发时间段。受中国人传统观念的影响,逢年过节成为外来人口返乡的高峰期。特别是青少年务工人员更是念及家中亲人,每逢大的节日,如春节,更是他们离开暂住地回家团聚的时间。然而,由于一些人在外打工收入不高,怕回家无法向家人交代,便很容易产生走前捞一把的念头。于是,盗窃等犯罪一般在这个时间段在城市中成为多发高峰期。     二、外来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青少年自身的生理特征、社会辨别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都处于不成熟阶段,缺乏辨别和控制能力,尤其是外来青少年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法律观念淡薄,加之其生活环境的影响,耳濡目染,很容易沾染不良习俗,从而极易导致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发生。分析外来人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居住地社会治安不佳,生活环境差是造成犯罪的外部原因。由于受自我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从事具体工作区位限定,城市外来人口一般聚集在城乡结合部。这里作为城市发展和扩张的过渡性地区,居住人员成分复杂。他们一般租借城市郊区人口的简易出租房屋,大多是多个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合租在一块,其中难免参杂着一些从事不法行为的人员。这种复杂的生活环境对生活其中的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城乡结合部人口流动性大,给相关部门的人口管理增加了难度,加之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对该地区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使这里成为城市综合治理中的薄弱区域。城乡结合部大多成为城市犯罪的多发地带,犯罪率普遍较城市和农村地区偏高。在这种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居住于此的外来青少年由于缺乏辨别是非能力,极容易对某些不法行为盲目效仿,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受教育程度不高,结交不良朋友是产生犯罪的自身原因。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良好教育、以及必要的生活约束对其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外来青少年大多是来自于农村,他们一般是初高中文化水平,为了家庭生计和自身的前途,较早地离开家庭,走入社会。由于脱离于家庭的管教,加上自我约束力差,他们大多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无规律,交结朋友成分复杂,喜好结成小的生活圈子,很易被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特别是生活在同乡身份的朋友圈子之中,极易形成消费攀比、争强好胜、拉帮结派、江湖义气等不良行为,已经成为外来人口青少年团伙犯罪的重要特征。     3、现实生活与预期相差大,是部分青少年走向犯罪的动因。走进城市中的青少年目睹富余的城市生活后,便自然地与自己所生活的贫穷相比较,心里容易产生不平衡。特别是经历自身劳动的所得还远不及城市的生活水平时,一些人心里上由羡慕逐步发展到嫉妒,便想到采取违法手段获取财富的目的,发生的盗窃、抢劫等案件大多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进行的。     4、劳务纠纷是导致部分青少年犯罪的又一诱因。由于社会观念影响和社会劳动法制制度贯彻不力等因素影响,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地位,他们劳动报酬不高,而且经常受到包工头和业主的不公正待遇,拖欠工资报酬已不是偶发事件,为追讨工资而引发的犯罪案件近期不时见于各地。由于一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加上自我法律意识淡薄,在自恃有理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采取违法犯罪的极端手段,以求得到自身利益的实现。分析这类犯罪的青少年,多是由于没有法律观念所为,一般主观恶意性不大。但这已经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     三、外来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外来青少年犯罪目前已经成为城市社会治安工作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他们与成年人犯罪相互影响、互为结合,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十分严重。加强对外来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找出防治对策,应该是社会各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实施社会整治工程。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扩展,外来青少年逐渐增多。政府应将外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纳入社会治安的长效管理之中,构建对外来青少年成长的立体网络。在政府机构中,应设置管理外来人口(包括外来青少年)的专门机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起相适应的法律规章,学会用法律手段来控制外来人员的犯罪,为外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社会法制保障。必须加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区的综合治理工作,针对多发性犯罪和苗头性违法行为,应及时研究对策。对外来人口要加强管理,不断优化社会治安环境,为生活于此的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对青少年犯罪应注重教育和挽救,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如对外来人口犯罪的审判,可以将法庭设在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组织当地青少年旁听庭审,寓教于审,创造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2、强化措施,使外来青少年生活和务工得到有效管理。党的十六大报告突出强调了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改进社会管理、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等重要观点,为强化外来务工人口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高度重视外来人口管理工作,要把其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应该建立统一管理、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对外来人口可以建立“谁用工、谁管理”、“谁租房、谁管理”管理方法,强化用工单位、业主和房主的责任制。要规范劳动职业中介行业行为、落实用工劳动合同制度。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正确引导他们用诚实的劳动服务于城市建设,达到个人劳动致富的目的。尤其是对青少年外来人口要在制度上保障他们的劳动和生活权益,可以组织开展优秀外来青少年评比等有益的活动,激励奋发向上的精神。     3、调动一切因素,加强对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要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培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的教育活动,遵循规律,以人为本,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由于青少年处于成长和发育期,思想和观念都处于不成熟阶段,这个时期,对其影响最大的除了周围的社会环境外,自身家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对于离开家庭生活的青少年,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及时与青少年家庭建立联系,随时通报其在外生活和工作情况,发挥其父母和家庭对其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应善于做青少年的知心朋友,建立亲情,赢得青少年的信任,以便随时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地方政府应为外来青少年创造学习生活环境,如建立外来工子弟学校、开设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等,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建立法律服务保障机制,对青少年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就业十分必要。如开设外来务工法律维权站,及时提供法律援助,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势必产生长期的教育效果。     加强对外来人口特别是外来青少年的管理,是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城市改革的成败和社会治安的稳定。只有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外来青少年问题,建立起多位一体的社会预防网络体系,外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才能得以有效遏制与减少。

篇6:外来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外来人口青少年犯罪预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到各个城市,外来务工队伍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特殊群体,在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城市和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外来务工群体流入城市的规模和范围的扩大,随之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愈加复杂,如外来人口的安置、用工管理、权益保障、社会治安和刑事犯罪等问题。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城市犯罪中,外来务工人员所占比例在逐步加大,其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尤为值得关注。作者试就外来人口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趋势、成因和对策进行探讨。一、外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趋势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期公布数字显示:200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69780人,占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总数的9.1%,比2002年上升了12.7%,侵犯财产罪,占批捕总数的75.3%。据了解,近年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逐年上升趋势。1998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8983人,占批捕总数的6.5%,2002年批捕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占批捕总数的8%。全国检察机关自1998年至2003年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17925人,占全国批准逮捕总人数的7.3%。如某区检察院在20xx年办理的案件中,外来青少年犯罪在全区外来人口犯罪中所占的比例最高曾经达到52.6%,状况堪称严重。分析外来青少年犯罪案件,呈现以下特点:1、案件类型以侵财型案件发案率为最高。在各类青少年犯罪案件中,侵财型案件占70.2%,其中盗窃案件比例最大。总体来看,各类侵财型案件涉案数额一般不大,多为几千元数额,但是盗窃数额有逐步加大趋势,作案场所也由公共场所行窃向入室盗窃发展。同时,一般的盗窃案件有向抢劫犯罪方向发展的趋势,极有可能转化为严重侵犯人身权的犯罪,社会危害性愈发严重。2、犯罪形式向团伙化方向发展。由于青少年自身具有善于交友、重义气、喜欢从众的心里特点,加之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熏染,趣味相投、言谈投机使得青少年很容易形成小团体,一呼百应、是非观念不清、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鉴别力极容易走向犯罪。同时个体力量小、能力差、经验少,也使得青少年在犯罪时乐于结伙同行,以减轻恐惧感,也容易减少犯罪后的罪恶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来青少年多以同乡为聚集方式,一般居住地相对集中,逐步形成区域势力,成为解决个人纠纷的团伙势力。如在某区,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河南某地和安徽某地人员为集中居住的两个势力团伙,一次,双方中有人在同一火锅店吃饭,在吃饭过程中因琐事发生争吵,继而动了手,安徽这方的人吃了亏,第二天即纠集了七、八个同乡找到河南这边的人,河南人见势不妙,迅速喊来十几个老乡,带过来一麻袋砍刀,见到安徽人就砍,双方发生群斗,一20岁青年当场被砍死,另一人受重伤。3、犯罪手段向成人化方向发展。由于外来青少年远离家庭生活,较早地融入成人社会中,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更加成人化,很容易受到成年犯罪的利用和教唆。他们的犯罪由以往存在的偶发、稚气的特点向老道、狠毒的成人化方向发展,作案手段日趋成熟,由冲动性的犯罪向预谋性犯罪发展。特别是盗窃等侵财型犯罪中,预谋诡秘,组织严谨,呈现规模化和集团化特点。如某区办理的王某等八人抢劫、盗窃、销售赃物一案。其中最大的只有20岁,最小的15岁,共入室盗窃十余起,窃得现金上万元,还有金首饰、手机、邮票等物,销赃得款也达上万元。年仅17周岁的王某俨然是这个盗窃团伙的头儿,大部分时候他都亲自出马,其余人都听他的。每次作案约二、三个人出动,先采好点,哪几个人在外面望风,哪几个人入室盗窃,偷到钱物就赶紧跑,分工明确。这几个十几岁的少年胆大妄为,入室盗窃时手持菜刀,如有人进来即可采取威胁的方式。这群少年成天厮混在一起,将不义之财用来泡网吧、洗桑拿、上饭店……整日吃喝玩乐,花完之后再去偷,靠此为生。4、犯罪主体多以流动性大、无固定职业青少年为主。外来青少年带着美好憧憬离家来到城市,而社会人口流动加剧也增加了寻找工作难度,加上一些青少年自身无一技之长,又不能吃苦耐劳,在心理失衡、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意志薄弱者极易产生社会对抗心理,特别是看到身边一些人采取非法手段发起不义之财,便经不住诱惑,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些人员作案场所和区域流动性大,同时也给打击犯罪增加了难度。5、传统节日前成为侵财型犯罪的多发时间段。受中国人传统观念的影响,逢年过节成为外来人口返乡的高峰期。特别是青少年务工人员更是念及家中亲人,每逢大的节日,如春节,更是他们离开暂住地回家团聚的时间。然而,由于一些人在外打工收入不高,怕回家无法向家人交代,便很容易产生走前捞一把的念头。于是,盗窃等犯罪一般在这个时间段在城市中成为多发高峰期。二、外来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青少年自身的生理特征、社会辨别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都处于不成熟阶

篇7:外来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段,缺乏辨别和控制能力,尤其是外来青少年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法律观念淡薄,加之其生活环境的影响,耳濡目染,很容易沾染不良习俗,从而极易导致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发生。分析外来人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居住地社会治安不佳,生活环境差是造成犯罪的外部原因。由于受自我经济条件的限制和从事具体工作区位限定,城市外来人口一般聚集在城乡结合部。这里作为城市发展和扩张的过渡性地区,居住人员成分复杂。他们一般租借城市郊区人口的简易出租房屋,大多是多个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合租在一块,其中难免参杂着一些从事不法行为的人员。这种复杂的生活环境对生活其中的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城乡结合部人口流动性大,给相关部门的人口管理增加了难度,加之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对该地区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使这里成为城市综合治理中的薄弱区域。城乡结合部大多成为城市犯罪的多发地带,犯罪率普遍较城市和农村地区偏高。在这种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居住于此的外来青少年由于缺乏辨别是非能力,极容易对某些不法行为盲目效仿,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受教育程度不高,结交不良朋友是产生犯罪的自身原因。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良好教育、以及必要的生活约束对其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外来青少年大多是来自于农村,他们一般是初高中文化水平,为了家庭生计和自身的前途,较早地离开家庭,走入社会。由于脱离于家庭的管教,加上自我约束力差,他们大多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无规律,交结朋友成分复杂,喜好结成小的生活圈子,很易被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特别是生活在同乡身份的朋友圈子之中,极易形成消费攀比、争强好胜、拉帮结派、江湖义气等不良行为,已经成为外来人口青少年团伙犯罪的重要特征。3、现实生活与预期相差大,是部分青少年走向犯罪的动因。走进城市中的青少年目睹富余的城市生活后,便自然地与自己所生活的贫穷相比较,心里容易产生不平衡。特别是经历自身劳动的所得还远不及城市的生活水平时,一些人心里上由羡慕逐步发展到嫉妒,便想到采取违法手段获取财富的目的,发生的盗窃、抢劫等案件大多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进行的。4、劳务纠纷是导致部分青少年犯罪的又一诱因。由于社会观念影响和社会劳动法制制度贯彻不力等因素影响,外来务工人员普遍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地位,他们劳动报酬不高,而且经常受到包工头和业主的不公正待遇,拖欠工资报酬已不是偶发事件,为追讨工资而引发的犯罪案件近期不时见于各地。由于一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加上自我法律意识淡薄,在自恃有理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采取违法犯罪的极端手段,以求得到自身利益的实现。分析这类犯罪的青少年,多是由于没有法律观念所为,一般主观恶意性不大。但这已经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三、外来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外来青少年犯罪目前已经成为城市社会治安工作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他们与成年人犯罪相互影响、互为结合,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十分严重。加强对外来青少年犯罪的研究,找出防治对策,应该是社会各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实施社会整治工程。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扩展,外来青少年逐渐增多。政府应将外来青少年犯罪问题纳入社会治安的长效管理之中,构建对外来青少年成长的立体网络。在政府机构中,应设置管理外来人口(包括外来青少年)的专门机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起相适应的法律规章,学会用法律手段来控制外来人员的犯罪,为外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社会法制保障。必须加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区的综合治理工作,针对多发性犯罪和苗头性违法行为,应及时研究对策。对外来人口要加强管理,不断优化社会治安环境,为生活于此的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对青少年犯罪应注重教育和挽救,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如对外来人口犯罪的审判,可以将法庭设在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组织当地青少年旁听庭审,寓教于审,创造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2、强化措施,使外来青少年生活和务工得到有效管理。党的十六大报告突出强调了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改进社会管理、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等重要观点,为强化外来务工人口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高度重视外来人口管理工作,要把其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应该建立统一管理、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对外来人口可以建立“谁用工、谁管理”、“谁租房、谁管理”管理方法,强化用工单位、业主和房主的责任制。要规范劳动职业中介行业行为、落实用工劳动合同制度。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正确引导他们用诚实的劳动服务于城市建设,达到个人劳动致富的目的。尤其是对青少年外来人口要在制度上保障他们的劳动和生活权益,可以组织开展优秀外来青少年评比等有益的活动,激励奋发向上的精神。3、调动一切因素,加强对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要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培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的教育活动,遵循规律,以人为本,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青少年由于青少年处于成长和发育期,思想和观念都处于不成熟阶段,这个时期,对其影响最大的除了周围的社会环境外,自身家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对于离开家庭生活的青少年,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及时与青少年家庭建立联系,随时通报其在外生活和工作情况,发挥其父母和家庭对其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应善于做青少年的知心朋友,建立亲情,赢得青少年的信任,以便随时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地方政府应为外来青少年创造学习生活环境,如建立外来工子弟学校、开设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等,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建立法律服务保障机制,对青少年务工人员的生活和就业十分必要。如开设外来务工法律维权站,及时提供法律援助,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势必产生长期的教育效果。加强对外来人口特别是外来青少年的管理,是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城市改革的成败和社会治安的稳定。只有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外来青少年问题,建立起多位一体的社会预防网络体系,外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才能得以有效遏制与减少。

篇8: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自身预防

(一)自身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这里谈的“自身原因”是内因,后面要谈的家庭、学校、社会原因,是外因。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正如古人所言:“养不教,父之过。”这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管不了,因为没有从早期教育入手、管得晚了;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四是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为了自己而不顾及或无暇顾及孩子,使之浪迹社会;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人们总结的一句话:“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确实不无道理!前文谈到的我所曾承办的三名未成年人强奸案,三个被告人的家庭都是离异家庭,其共性是对孩子缺乏关爱。法庭教育时,这三个父母都痛哭流涕,说对不住孩子,表示以后要加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三)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

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但现在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领导的政绩如何,一个教师的水平怎么样,都要由“升学率”来衡量,来体现。学校有快、慢班之分,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到青睐,可以吃小灶,学习差的学生则受到歧视和排挤,结果是差距越拉越大。好学生一旦考试落榜,则感前途无望,万念惧毁;差学生则破灌破摔,厌学、辍学,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出现问题。他们一旦流向社会,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发和影响,就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2、对学生处分缺乏慎重考虑和处分后对处分生放弃教育。

对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处分,是教育、挽救学生的一种手段,若运用得好,可以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起到警告、震慑作用,使之不敢、不会再犯;若运用不好,则会使受处分的学生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从此自暴自弃,在邪道上越走越远,从而滑向犯罪的泥潭。一个18岁的黑帮“老大”——王海,在其自述中谈到:“有一次上课迟到,老师罚我在教室的角落里举砖头,我心里发狠就用砖头一下砸在一张课桌上。 老师上来就踢了我一脚,我和他打了起来。就这样,我被学校记大过处分。我认真学习的日子也随之结束了。我和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混在一起,整天寻衅滋事。”(18)

3、法制教育的缺乏或者流于形式。

学校缺乏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青少年学生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前一段时间,笔者办理的刘×抢劫案,被告人刘×在学校、网吧门口强行向其他学生索要钱财,以满足其上网消费。他感觉这些都是小事,压根没有和犯罪联系起来。

(四)社会原因

社会不良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现在人们所说的“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为甚!

1、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

低级、庸俗的文化会侵害、腐蚀人们的灵魂。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其中,“黄色污染”对青少年的腐蚀则最为严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3条)明确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可一些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网吧老板,利欲熏心,贪图眼前利益,致使一些青少年沉湎于此,心灵遭受毒害,理想被严重扭曲,他们为满足自己的超前消费和感官刺激,而逐步走向犯罪。笔者曾办过一起赵××奸淫幼女案,赵××只有15岁,就“糟蹋”、奸淫了8名女孩,这些女孩小的仅有4岁,大的才11岁,赵××年纪不大,但却花样翻新,手段残忍,这些都是他看黄色录像学来的。他经常光顾的录相厅老板也因此案被判刑。正像一位中学校长所发的感叹:“课堂教育一个钟头,不顶录相厅一个镜头”,“老师苦口婆心讲一天,抵不上学生书摊转一圈”。

2、以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

腐败现象对下一代的影响亦不可等闲视之。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走后门拉关系,使一些青少年也耳濡目染。他们受家庭环境影响,相信“权大于法”,依靠自己的家庭势力而违法犯罪,有些是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3、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

这几年来,我国带有“黑社会”性质(称之为“涉黑案件”)也越来越多。一些比较具体的宣传报道,虽然有正面的法制教育的作用,但过于细致的宣扬和描写,使一些青少年纷纷模仿,讲“哥们义气”,跪拜结盟,打打杀杀,危害社会。对此,前文已作了例举。有专家讲,“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少年犯团伙极易发展成为黑社会势力”。(19)

(五)司法原因

这里主要谈的是刑事法律制度的缺陷及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犯罪人的改造措施所致犯罪的因素。

1、刑事诉讼制度及其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朝着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迈出了一大步,但仍存在一些缺漏和尚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比如,“沉默权”的问题,羁押措施的限制和完善,等等。还有,在执行刑诉法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如“刑讯逼供”、“律师会见难”和“超期羁押”等“老大难”问题。这些都可能使受到不公正对待和遭受枉法追究的人,产生逆反、继而对社会进行抵抗甚至敌视的犯罪心理。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容易产生这种心理。由此,加强对青少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尽量减少对其羁押,显得更为重要。

2、监狱的“交叉感染”。

关于“监狱”的致罪性问题,经过犯罪学家的长期研究和讨论,其结论应该是肯定的。正如法国当代犯罪学家所指出的:“可以肯定的是,在包括法国和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执行监禁刑的可悲现状,验证了监狱具有致罪性的论断。”(20)日本犯罪学家研究后指出:“我国现在的监狱劳动,是用极少量的奖金来约束服刑人的身体……其实际用意不过是避免和防止犯人逃跑而已。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犯罪人得以改善和更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已坐过监狱的人中,仍有三分之二的人又成为再犯者,重新回到监狱。”(21)监狱对青少年犯罪的“交叉感染”作用更是突出,因为他们的抵抗力更弱,模仿力则更强。对此,应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篇9: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自身预防

(一)力行十戒

1、戒娇(1)积极参加劳动,养成劳动习惯。(2)敢于正视挫折,提高耐性能力。

2、戒奢(1)树立勤劳致富思想,养成节俭习惯。(2)参与家庭理财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

3、戒惰(1)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2)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勤奋实干。

4、戒骄。(1)虚心好学,不耻下问。(2)谦虚谨慎,积极进取。

5、戒贪。(1)培养正确消费观、抵制畸形消费。(2)通过正当途径,获取合法权益。

6、戒散。(1)树立纪律、法制观念,确保规范。(2)制定学习,生活规划,养成规律。

7、戒假。(1)诚实守信,实事求是。(2)珍惜荣誉,摒弃虚荣。

8、戒妒。(1)树立信心,赶超他人。(2)主动交流,抒发感情。

9、戒黄。(1)学习青春期知识,提高免疫力。(2)接受性道德教育,增强抗腐力。

10、戒毒。(1)了解毒品性质和危害,提高禁毒意识。(2)克服不健康心理,培养健全人格。

(二)是自我规范,防微杜渐青少年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应自觉抵制有害健康成长的行为,做到“十不”:

1、不吸烟、酗酒。

2、不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3、不携带管制刀具

4、不强行索要财物。

5、不早恋。

6、不旷课、夜不归宿。

7、不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8、不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9、不参看色情、淫秽读物、音像制品等物品。

10、不做其他危害自身、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调查报告

六级作文:青少年犯罪

街面侵财犯罪的调查报告

违法犯罪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总结

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调研报告

济源市小麦白粉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

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的情况报告

法制安全进校园演讲稿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精选9篇)】相关文章:

法制宣传片心得体会2023-08-21

党员违法犯罪检讨书2022-06-26

检察院公诉科个人总结2024-03-18

艾滋病宣传片心得体会2022-08-28

代理检察长考察材料2023-06-01

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范文2023-09-21

校园暴力案件的调研报告2022-05-02

法制进校园演讲稿2023-03-20

青少年法制教育实施方案2023-12-08

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调查报告2023-09-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