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

时间:2023-10-28 07:56:2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整理8篇)由网友“阡天浩”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

篇1: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

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从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基本结构入手,阐述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依据,着重探讨了改革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处理好的几个基本关系,即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各种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基本模式与模式多样化的关系.

作 者:周志田 ZHOU Zhi-tian  作者单位:烟台师范学院教育系,山东,烟台,264025 刊 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7(2) 分类号:BO 关键词:高师院校   通才教育   专才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篇2: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交往日益频繁,商务英语人才将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但是,目前商务英语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实际商务工作中还存在着专业知识不扎实、语言应变能力不足、知识面狭窄等缺陷。

因此,要提高商务工作效率,达到最佳商务工作效果,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努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篇3: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方式。

简言之,就是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是高考成绩偏低的学生。

这些学生都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差等弱点,但是他们在思想、性格、能力等方面和同龄人并没有差别,从某个角度考虑,在非纯理论基础的学习中,他们甚至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更活跃的创新思维,进而更能在强调应用型学习的高职院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树立积极健康的职业理想。

商务英语教学发展至今,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上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各院校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当地市场需求,结合学生层次特点,汲取国内外相关专业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探索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都各有千秋,值得借鉴。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和教育面向市场的必然选择,目前就业市场很多专业出现的供需矛盾,更凸显了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该模式首先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认为根据市场的需求,商务英语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掌握系统的商务知识,熟悉文秘工作,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设备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其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实践过程中,商务英语不是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基础英语技能、商务课程、办公技能、社交礼仪与文化等知识的模块化学习,循序渐进,让学生有规律地从基础到专业、再到职业系统学习,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适应,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出现在英国。

“美国合作教育大会”指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实际工作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是学校融入企业、行业,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特点,分析区域经济和企业所需人才的特点和要求,谋定而后动,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或共同或分别或交替地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操教学。

目前,我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比较普遍,但是实践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形成指导性示范标准。

因此,在“工学结合”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高职学校必须重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化要求,要尽可能地实现商务英语学生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环境的企业化。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的一种。

学校与企业签订培养合同,即“订单”,达成共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对学生承担教学任务。

前者偏重夯实基础知识和技能,后者则重在实际操作训练中提供应用能力培训,二者相辅相成,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

该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清晰,由于因岗培养,学生是按照企业的需求量身定置的,不仅节省了企业招工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益,而且学生毕业即走上岗位,能够很快适应岗位的工作,提高了就业率,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篇4: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1.以市场为导向,清晰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升级,商务英语的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优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以市场为先导,调查和研究商务英语人才就业市场的需求结构和人才规格等,然后找准人才培养层次定位,确定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主要就业方向集中在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的三资企业和私人企业。

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要求有整体性提高,大企业和国企挑选人才时,除了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也强调学历和职称,一般要求硕士生或具有翻译资格证的人才。

近几年,内陆城市不断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涉外企业的壮大,另一方面也吸引不少企业内迁,进而扩大了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他们的要求多为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

在职场的招聘启事中,企业通常会明确要求所招商务人才应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基本的办公事务应用和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综合文化素质等。

因此,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特点和要求进行分层教学,为所培养的人才首先进行职业规划定位,再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某一商务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过硬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如下原则:突出学科主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个性发展,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确保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具有多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以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为宗旨,深化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属交叉学科,包括英语语言技能和商务专业知识技能。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更科学合理,不能简单地叠加教学,而应将商务知识和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训练基本语言技能时可以适当加入必需的商务操作技能培训,在进入商务知识讨论时,也可以辅以语言知识的扩充,以便于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课时和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传统意义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现代网络技术优势,创设虚拟的网络空间,结合案例和模拟场景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地融合,让学生进行“仿真式”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开设适当的文化礼仪和道德修养等课程,贯穿融于专业课程中,以培养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3.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

商务英语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借鉴“工学结合”和“订单式”的有效办学模式与经验,努力地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近年来,校企合作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无法跟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或企业能力有限无法为学校输送的人才提供有保障的工作福利和待遇,最初承诺的具体事项得不到兑现等。

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应引入政府监督机制,通过相应的职能机构进行宏观调控,健全相应的法规,落实校企合作的相关激励政策及行业配套措施,明确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各方利益,并形成长效机制,努力获得共同发展,达到共赢。

三 小结

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需求,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就必须以市场为标尺,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引入“双证书”制度,鼓励并帮助学生在获得学历证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借鉴国内外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1号[Z]

[2]吴寒、何宇、项伟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3)

[3]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7)

[4]王黎明.高职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5)

[5]陈曦、彭家玉.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篇5: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能够使用外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应运而生。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需求对直接培养此类人才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作为以培养特定职业能力为直接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清晰把握定位、合理设置课程、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出语言技能扎实、专业能力过硬、知识面广博的高素质商务人才。

篇6: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国家教育部教高[]16号文件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毫见>,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本文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进行探讨.

作 者:赵润杰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河南焦作,454003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5) 分类号:G712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篇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职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目前有1000多所高职院校,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培养方式、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完善,以求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

一、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学生适应社会竞争发展的需要,当前从事低端劳动力的产业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现象,但是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够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有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加强培养力度,使自己在各种竞争中脱颖而出。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是促进产业强国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客观需求。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毕业生培养质量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为了更快地缩短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当前我国的制造业、服务业等高技能人才匮乏,已经影响到了产业强国梦和中国梦的实现。所以为了更好地发展地区经济,我国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一批既能熟练操作技能又能懂现代科技知识的人才队伍。

二、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上存在错误倾向

当前,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仍然存在轻技能、重学历的错误倾向,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职业院校的广大师生,结果导致他们不能够正确人情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存在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从而使职业教育走向了重学历、重升学率、重学科建设的路子,而忽视了职业教育本身的内涵,忽视了职业化的技能教育、专门化的技能培训,就业率下降。一些职业院校专注于提高自己的学校层次,而不注重打造办学特色,导致培养路径错位,学生技能不强,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2.专业设置缺乏市场导向性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需要有浓厚的现实性和市场适应性,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仍然以理论为主,忽视了实训、实习教学,很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实训条件不达标,实训时间不足,甚至开设一些与职业本不相关的课程,而不是按照市场导向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在教材选用上,往往也是沿用本专科教材,缺乏一套与高职学生培养相适应的教材。

3.师资力量薄弱、盲目招生现象突出

高职院校的高技能教师严重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高技能性教师过少,文化课教师偏多。专业理论课教师往往达不到技能水平,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时技能不达标,只是从书本学习了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很难抓住实践重点与要点,培养不出适合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在部分高职院校,虽然有技能型教师,但是教师的理论水平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技能与理论学习的全面发展,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部分高职院校盲目招生,不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进行招生,结果导致教学资源透支、师资不足,培养质量下降。

三、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1.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思路

为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办学理念,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从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开发等多个角度拓宽教育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该牢固树立就业质量观念,坚持学以致用,切实解决现实目标需求,让学生接受更多有用的知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做好就业工作的顶层设计,打造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市场人才需求。

2.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实习和实训

专业课程设置对于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和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科学合理,适当增删一些专业课程,使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建立符合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更有效益。高职院校毕业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实践能力强,上手快,高职院校要继续发挥这一优势,增强学生各种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意识,做好教学和实践工作。

3.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力量强,教师素质高才能够带动毕业生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打造一治结构优、能力强、素质高、专业深的优秀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理论上的学习,不断充电来提高教师理论素养。通过实践基地,加强教师实践能力锻炼,做好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注意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让那些理论知识广、实践能力强的企业家引入到学校中来。高职院校还要不断健全师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激励教师扩种理论知识,提高技能素质,鼓励大家主动全面地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张鸿雁.范式视角下高职教育研究的若干考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2).

[2]李瑛.《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新举措》之评析[J].职业技术教育,(31).

[3]吴秀杰.澳大利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特点及启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作者:王晓琦 单位:辽宁警察学院

[4]李玉静.澳、英、韩未来十年职教发展战略——以“首届中国天津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为线索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21).

篇8: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不同职业岗位而设定专业;再根据不同的专业,寻找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反映高职教育内在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几种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一体两翼三同步”人才培养模式;“模块+特长”人才培养模式;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各专业,各地区性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 者:唐孝明 TANG Xiao-ming  作者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三明,365000 刊 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0(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探讨  

有关教育的开题报告

药学毕业生实习培养模式初探论文

水利工程的研究性论文

高师钢琴教学改革如何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论文

高师钢琴教学应用价值分析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

浅谈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探究(教学论文)

研究性论文

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
《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整理8篇)】相关文章: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2022-10-17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论文2023-11-03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研究论文2023-07-11

隔代教育开题报告2022-05-05

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2023-05-02

大学研究性论文范文2022-08-15

高师 音乐专业舞蹈课教学浅议论文2022-10-09

民间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及发展模式研究2023-03-03

面向研究型幼儿教师培养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论文2023-01-09

农村公共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2023-09-1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