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毕业生实习培养模式初探论文

时间:2022-09-29 07:28:2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药学毕业生实习培养模式初探论文(共10篇)由网友“小南”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药学毕业生实习培养模式初探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药学毕业生实习培养模式初探论文

篇1:药学毕业生实习培养模式初探论文

药学毕业生实习培养模式初探论文

目前我国正由一个医药生产大国转变为医药强国,新的形势对高等药学人才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药学学科的发展又将逐步走向综合,复合型的药学人才越来越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实习阶段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关键,它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为毕业以后能尽快成为合格的药学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期间,认真制定好符合药学专业实习生的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实习教学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有关规定,已取得较好效果。

1.规范实习指导

为了保障毕业专题实习的有效进行,规范到位的实习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1.1实验室注意事顼

在实习生即将进入实验室时,指导教师应负责向实习生全面介绍有关实验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要介绍实验室特有的各项管理规定,以及对实验的各项具体工作安排、详细操作程序,以便学生尽快地熟悉和适应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更好地开展实习工作。指导教师还要注意督促实习生严格执行实验操作的各项技术规范,必要时进行操作示范=同时要十分注意保护实习生的人身安全,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力求做到防范于未然。

1.2科研基本功训练

养成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是实习科研的主要目标之一:要从实验目的制定、方案选择、实验准备(仪器、动物、试剂等)、基本操作训练、实验数据和现象记录、数据整理分析、起草实验报告、实验评价等方面强调。尤其是原始记录,极其重要却又易被忽视。

1.3原始实验记录规范化

加强实习阶段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强化学生科研作风的养成,杜绝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使学生实验原始记录规范化。具体方法是使用专门记录本如实完整地记录。研究方案包括选题、开题,实验方案、技术路线、实验步骤等,必须全面反映课题内容和研究过程。实验结果包括实验的原始数据、有关图表及统计分析结果。原始记录日期、页码必须完整有序,无随意更改现象等:原始记录规范化,定期检查很重要。检查针对性强,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实施有效整改。检查具有导向和监督作用,可提高课题研究和实验记录的质量。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有时不相信自己的实验结果而出现篡改数据的现象。通过定期检査,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分析结果产生的各种原因并对实验进行改进。

1.4论文写作格式化

研究论文在结构上大多由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和参考文献等组成,:,使学生知道这种相对固定的格式不是对论文的轻视,而是高效率学术交流的需要:科研论文的写作是科学工作者应掌握的基本功。通过学生独立写作,教师仔细点评,以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撰写研究论文时,要按照论文的格式来写,并注意以下几点:“摘要”的要求是简练明快、信息量大常见的错误研究背景谈论过多;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有所疏漏’尤其是方法方面。“引言”部分提出问题,并概述研究国内外进展。论文的研究目的要写得具体,与“结果”和“讨论”等部分所表述的内容相一致。“方法”这一节的写作要求是自成一体,即要使读者无需借助于其它参考文献就可了解论文所用方法的原理、技术和分析步骤,看出论文的学术思想和技术路线:“结果”部分所涉及的任务有二:一是展示有关数据和资料,二是对所获结果进行分析和逻辑论证,提供在“引言”中所提问题的答案。“讨论”的作用是从结果中挖掘出最大的信息量,表达出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并对实验作出总结。论文正文的最后一节是“结论”。“致谢”要写得具体,应说明为什么而谢。“参考文献”要完整写出,应按照正式期刊的要求来写。

2.专题实习

包括选题、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和答辩四个阶段。我们始终按照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要求训练学生运用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指导。

2.1选题、开题报告

我们的选题是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毕业实习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等特点,我们根据这一特点,培养高级药学人才,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学生毕业实习选题既要能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能结合实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利用国家级、省厅级课题,来自于企业的横向课题或自选开发课题:实习生在选好课题后,指导教师要指导实习生依照选定的课题查阅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当前水平、发展趋势、提出初步设计、拟定研究计划、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而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整套研究方案须经实习生与指导教师充分讨论、修改,并交指导教师审阅认定后,方可付诸实施。

2.2实习过程

实习生进人实验室时,指导教师应指导实习生严格按照实验方法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并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实验过程应尊重实验事实,完整准确地做好原始记录。专题实验完成后,指导教师应指导实习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最终得出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3在专题实习的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反复强调专题研究的重点,指导并帮助实习生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鼓励他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2.3毕业论文(设计)

每位实习生均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或阶段性研究成果,按一定的形式撰写毕业论文,特别是加强英文摘要的'写作指导。经指导教师全面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定稿后,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考核,

3.综合技能培训

为了使实习生能全面掌握药学专业知识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3.1专题讲座

开展一系列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涉及药物分析、药剂、药理、新药研究与开发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

3.2先进仪器设备的培训

为了实习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更能体现一个本科生的价值,我们不仅给实习生介绍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并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操作运用设备。

3.3实验操作实践

将实习生分配到各科研小组,并与博士生、硕士生搭配成组。使他们能在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同时,参与一些高难度的科研项目这能使实习生扩大知识面,同时掌握一些基本技术的操练以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3.4学术交流

实习生学术交流通过口头与书面两种形式完成。书面形式包括前期的资料整理、文献综述、中期报告及最终的毕业论文,而口头形式采用每日的简短汇报、问题讨论,每周的进度计划、每月的专题辩论,实习中期回顾进展等方式。可以采取师生一对一、小组讨论、学术论坛.辅以适当的多媒体或外语形式,以及其它一切可以增强学术气氛的形式,使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上升到较高的层次。此外,通过参加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和有关的学术讲座,使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和研究前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能使学生在最后的论文汇报和答辩中交出满意的答卷,较圆满地完成本科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篇2:药学保健模式论文

1.1药学保健的概念

药学保健(pharmaceuticalcare,有的译为药学服务、药学监护)的定义:“药学保健是提供负责任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治愈疾病、消除和减轻不良症状、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防止疾病或症状的发生。”美国医院药学人员协会对药学保健的统一定义是:“药学人员的使命是提供药学保健。药学保健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关心与照顾,目的是获得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确切效果。”药学保健的这些定义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即药学人员的职责不仅仅是保障药品的供应,而应当对每位用药病人的药物治疗结果(包括防治疾病和改善生存质量)承担责任。

1.2药学保健中药学人员的职责

在实施药学保健的过程中,药学人员与病人之间构成新型的信托关系,病人把自己的用药事务托付给药学人员,药学人员接受委托、承担责任,保护病人不受与用药有关的伤害。具体来说,药学人员在药学保健中应承担以下主要职责:

(1)收集和整理病人的相关信息;

(2)确定存在的药物治疗问题;

(3)概括病人的卫生保健需要;

(4)明确药物治疗目标;

(5)设计药物治疗方案;

(6)设计药物治疗方案的监测计划;

(7)制订药物治疗方案及相应的监测计划;

(8)开始实施药物治疗方案;

(9)监测药物治疗方案的结果;

(10)修订药物治疗方案和监测计划。

2现代社会对药学人员的要求

2.1药学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理想、职业作风、职业纪律、职业习惯是职业道德的内涵。药学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要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这是从事药剂专业工作的基本条件。

2.2药学人员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要向药学保健模式转变

药学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完成“对药品质量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药学人员应深入临床,加入原来由医生、护士组成的治疗队伍,发挥熟悉药物性能、掌握药物信息多的特长,承担向病人提供高质量药物治疗的责任。药学人员每天工作都应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病人的哪些问题,充分体现药剂工作的独立性。

3药学保健观对药学教育的影响

3.1药学保健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学习动机

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药房中用处不大,专业基础扎实的学生在药房工作并无很大的优势,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就会受到打击。而药学保健模式的实施,要求药学人员对病人的用药结果负责,药学人员的地位便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服从于医护的地位发展为参与药物治疗的地位,开展知识含量和技术层次更高的工作。药学人员专业形象的提升会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学习目的会更加明确。

3.2药学保健观对传统药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实施药学保健模式对药学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药学人员不仅要有渊博的药学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以观察病情及鉴别疾病症状与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而传统的药学教育是以药品为中心来设计的,因此课程设置以化学为主,各学科内容偏重于药物的制备、保管,不能很好地与药物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且医学基础课过于简单,内容上缺乏与临床学科的纵向联系,医学知识和药物治疗学知识的缺乏很难让学生进入药学保健的角色。

4将药学保健观引入药学专业教学

实施药学保健模式后,药学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药学教育也应做出相应改革。

4.1巧用第二课堂

学生在入学前对药学工作的认识是:药房发药、调配处方。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国内外药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药学人员的职责、药学以及医院药学的发展情况;利用第二课堂,邀请医院的药学专家做报告。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感触很深,重新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日渐高涨。

4.2开设一些与学科交叉的选修课程

4.2.1一般疾病与非处方药物选修课的设计

随着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非处方药物的市场日益扩大,消费者希望在购买非处方药物时得到用药咨询服务。如果以疾病为线索,整合生理、生化、药理和临床医学等学科内容,开设一般疾病与非处方药物的选修课,讲述诸如“发烧怎么办”、“腹痛怎么办”、“口腔疾病与用药”、“运动伤害”等专题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药物咨询的要求。

4.2.2保健用药选修课设计

随着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因而保健药品在社会药房的销售中占了很大比例。但普通人的医学知识毕竟有限,加上广告的误导,保健药品市场比较混乱,人们也希望在这方面得到一些指导。为此,我们可以从围产期保健用药、儿童保健用药、成年人保健用药和老年人保健用药等方面分专题来讲述。

4.3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实习

结合理论课程进度,安排药学本科学生到医院各科室轮转见习1个月,临床药学的学生到医院各科室轮转实习1年。让学生就业前就能充分了解医疗机构的部门设置及药事管理,药学部的任务、组织和人员配备,医院药剂科调剂业务和处方管理,医疗机构制剂管理,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管理,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临床药学研究等。

4.4合理安排实习内容

药学保健工作需要的是实用型高级医药人才,实习中兼顾医、药,医、药结合使学生具备医、药工作所需的.双重技能。为此,合理安排好实习时间,让学生对医院药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所了解。实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药剂科实习,包括药房、药库、制剂室、临床药学室、科研实验等。第二阶段临床实习,以内、外、妇、儿科为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线,以疾病的药物治疗为核心,全面加强和提高学生的临床用药水平。

4.5重视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培养

语言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药学人员要深入临床面对病人,语言的沟通是很关键的,所以让学生进行语言技巧的练习很重要。如: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扮演药学人员与病人,练习如何向病人做耐心的解释和讲解,向病人进行用药方面的指导。要求面对病人时应注意举止稳重、面带微笑、态度和蔼,为病人创造一个愉快的氛围。

4.6鼓励学生多学习,掌握其他更多知识

鼓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其他学科(内科学、急诊学、营养学、儿科学等)知识,多看国内外的医学杂志,了解更多的医药学信息,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高素质、多方面才能的药学专业人才。

4.7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药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药学信息检索能力以及外语能力,因而我们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都要围绕这些能力的提高来设计。如课堂教学应由“灌输式”向讨论式、启发式转变,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自学能力培养为主转变,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实验教学由单纯验证性和模仿性实验向设计性、探索性实验转变;学生考试应将闭卷、开卷考试相结合,降低记忆性内容的考核比例,提高理解应用性内容的考核比例。

5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对药学人员的知识面要求越来越广,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培养药学人才的教育工作者,结合目前培养学生的模式,不难发现,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我们不得不对目前的教育模式加以调整,将药学保健观引入药学专业教育教学中,但目前该教育模式尚未成熟,值得继续探讨并加以完善。

作者:黄建春 黄仁彬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篇3:对药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

对药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

摘 要:对目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传统观念做了概括,提出了药学研究生创新培养需要从学科特点、培养导师方式、选题和科研角度考虑,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为重点。

关键词:创新; 科研; 导师

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学业完成之后,在学术教育上更高层次的教育,其担负着掌握和推广高新技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1]。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为学术性教育,教学上以传统讲授为主,导师指导不够,科研训练不足,管理过于集中,培养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实质上是“本科化”培养模式的翻版和延续。创新作为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为,一直为人们所推崇,硕士研究生培养必须考虑创新的问题。研究生培养具有高层次性、研究性、创造性的本质特征,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能够在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大责任[2]。本文从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特点来探讨药学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1、创新人才特点

创新是推出新事物,英文含义指科技上的发明、创造,后来也指代在人的主观作用推动下产生所有以前没有的设想、技术、文化、商业或者社会方面的关系。创新有三种类型: 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 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让事物越来越美好; 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创新型人才就是人类才智体现为发展的完整性、健全性与非压抑性的优秀人才[3],他们知识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突出,多学科知识结合较好,具备做出创新性成果的潜质[4]。

2、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

高校专业重新调整后,采取宽口径、多交叉的思想,在培养创新人才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部分国家重点高校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在保留了传统专业的内涵基础上,与世界最新研究热点相结合,赋予了教育新的精神与含义,形成保留传统、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多方向发展的特点。在这种形势下,各高校纷纷进行了尝试,老专业教学中融入新内容、新模式、新方法,设立交叉学科专业,专门培养复合型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多学科交叉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特点

3.1 互补学科优势,模糊专业划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相对于传统学科划分,新兴领域不断出现,它需要一个知识互补型的师资队伍,才能够培养出跨学科知识结构的药学研究生。生物学存在杂交优势,学术上也存在学缘优势,不同教育背景的相近专业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杂交”培养,形成新知识、新思想以及看问题的新角度。药学研究生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导师应该是一个团队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导师,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弥补了导师负责制的传统培养方式缺点,改善了导师学术背景单一的弱点,纳百家之长为我所用[5]。

3.2 科研围绕学科热点,发挥师生互动药学研究生科研选题紧密围绕学科发展方向的热点,与重点相结合,既考虑国家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也考虑本部门实际情况,鼓励药学研究生思考探索进行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研究。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反映导师和研究生的研究背景、知识面和创新能力,更是一篇学位论文创新性的首要决定条件。药学研究生选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导师提议或学生自主选题的基础上,选择学科前沿热点的、自身感兴趣的关键问题,经开题报告讨论,确保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这样做有利于缩短研究周期,集中教与学的力量与智慧,发挥师生协同攻关的优势,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成果。

3.3 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方式

大学的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新型药学研究生培养要着眼于这个问题,一切工作都要以这个核心为出发点。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作为高级人才的药学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的培养有着本质的区别,应该着重于通过科研培养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培养出的毕业生应该能够达到高级人才的标准,防止出现目标降低,或者出现高学历低能力的畸形人才。

学习通过专业课程、讲座讨论的方式,既保持了专业性知识的深化,又横向学习拓宽了知识面。科学研究通过与导师课题衔接,保证了研究方向的连续性,兼顾创新性。产是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和企业,与相关企业建立协作关系,与其他院所建立共建单位等,多种形式保证药学研究生在思想学术领先的情况下能够在产业化中不落后,或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药学研究生在从理论到科研到生产的过程中,理解和能力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深化,逐步培养出工作中需要的创新能力。

3.4 加强药学研究生自主讨论培养主动思考的能力课程教学仍然是传统药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本科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使之顺利过渡到研究生教育。传统教育与创新培养在理念和方法上并不完全相符,部分传统方法甚至可以说是创新教育的桎梏,要培养具有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观念的药学研究生,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至关重要。课程教学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学习到实践、再学习提高为实践服务的教学方法,在理论、灌输学习的旧模式中融入感受、体会的启发性、研讨性新元素。讨论式教学模式进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变经验式讲授为学术交流,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多角度、多层次沟通与互动,达到学有所得,教有所得,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6]。

通过专业课的教学,教师启发性的指导,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提升包括科研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教学的目的在于自主学习、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药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药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主体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小组的帮助下培养自主探索、主动思考、合作研讨、相互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方位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3.5 教学科研并重,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培养过程的舵手,高质量创新型药学研究生培养有赖于高素质的培养队伍。建设一支优秀指导教师队伍,不但要在数量和质量上考虑,注重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提高,还要有长期规划,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在保证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下,坚持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是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水平提高的基石。加大对中青年老师队伍的培养投入,建立制度支持中青年老师攻读学位、访问进修和学术交流,并把这些因素列入考核标准。

青年老师快速健康成长,能够打造先进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的师资队伍,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重大,通过配备资深教师为教学导师,传授理论教法、教学环节控制等理论,老、中、青结合,在传帮带中互相提高。鼓励教师申报各级科研项目,与公司企业合作研究开发,并给予配套经费和奖励,在评选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通过激励与鼓励提高教师队伍科研积极性,掌握科技发展趋势,掌握科学研究新动态,建设掌握世界科技前沿技术的教师队伍。

3.6 加强管理,完善培养机制

药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能否达到预定目标,培养制度与管理力度是关键因素。药学研究生的培养与本科培养已经不能用同一种方法来进行。完成前期理论课程学习以后,中期考核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中期考核是检查研究生理论学习阶段成果和任务是否完成,达到合格标准的研究生进入论文实施阶段,达不到标准的研究生留入下一年级,进行整改,达到标准以后才能进入论文实施阶段。步步把关,层层筛选,创新型药学研究生的培养并不意味着放松标准,或者说自定标准,而是在管理上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

入学以后,学有余力的药学研究生开始熟悉科研,帮助上一届准备实验,同时学习实验技术。理论课程完成以后,就可以进行论文选题,写出论证报告,进行开题,指导导师小组会对研究内容进行讨论,给予建议和指导,通过了开题就进入了研究阶段。论文阶段是药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总体反映,是检验学习方法和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过程,这个阶段研究生会定期向指导导师小组汇报论文进展及困难,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创新型药学研究生的培养探索任重而道远,创新培养模式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长久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慧。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透视[J]。 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0( 6) : 88 —91。

[2] 刘新亚,柯瑜,宣江雷,等。 把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特点,努力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J]。 中国医药导报,,8( 26) : 122 —124。

[3] 叶丹。 研究生培养环境的创新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1( 28) :27 — 28。

[4] 丁淑琴,汤建中,张爱君,等。 “多学科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2011( 15) : 168 —169。

[5] 陈长坤。 多学科交叉专业研究生培养特点分析及建议[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19( 1) : 239 —233。

[6] 张涛。 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研讨式”教学模式[J]。 训练与科技,2005,26( 3) : 39 — 41。

篇4:药学专业实习论文

药学专业实习论文

1.前言

临床实习是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必不可少的实践学习环节,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带教老师作为毕业实习生的指导老师,带教老师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带教效果的好坏。为确保药学专业实习工作的顺利展开,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药学人才,本文就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并积极探索带教老师需要的个人综合能力,简述如何才能提高药学实习的带教能力,提高实习生的带教质量,为药学实习带教工作提供参考。

2.带教老师需要的综合能力

2.1 带教老师的资质

带教老师是药学实习生最先接触的人,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着深刻的影响。要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离不开一支专业、规范、优质的带教队伍,故必须建立一个不断优化的带教师资库。

2.2 带教老师的专业能力

对如何提高药学专业带教质量是带教药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为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实现现代药学人才需求的教育目标,药学教研室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努力为实习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条件,深入探索教学方法,教师积极争取外出参加学习、学术会,外出参加培训后及时把新知识新技能作回科交流,定期组织内部讲课,总结以往带教及临床药师培训的工作经验,通过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带教质量逐年提高,教师的实习带教能力也明显增强,得到了各院校及实习学生的充分肯定。

2.3 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

我院药师大多是传统培养模式即化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偏向于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动学方向等基础学科,临床医学知识及临床实践工作时间不长,缺乏缜密的临床思维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容易从药学的角度出发,难做到按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因此开展工作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存在非R抵识因素,非教育专业毕业的带教老师,只是通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储备的人文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不充分,交流沟通技巧确有欠缺,不了解一些最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教学安排不够合理,教学方法单一,不善于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互动,这对提高实习带教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然而药学带教工作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工作模式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加快教学内容改革,只有通过不断改革,提升带教能力,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1]。

2.4 带教老师的培养充实

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建立临床药师制,要求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查房、参与危重病人的救治和病案讨论。临床药学专业是一门医学与药学相结合的的临床应用学科,既不同于临床医学,也不同于传统药学。临床药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安全,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在毕业实习安排上,和以往的药学实习也相去甚远,不仅要求熟悉药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药品依法采够、调剂工作规范,掌握各种常见药物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还要求努力学习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并建立临床思维,要求跟随带教药师学习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医疗机构改革,以药养医的时代已终结,大批药师工作重心发生质变,必须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顺应时代发展,否则必将遭到淘汰。医院应当给予大力的扶植与培养充实,“掌好舵、扶上马送一程”,让药学这个学科在改革的浪潮中奋力前行,广大药师更应把握好机会,用好药物这把“双刃剑”,造福于百姓。

3.合理安排实习内容

3.1 调剂实习

药房作为重要的窗口科室,担负着药品供应、药学服务的重任,了解药房工作程序是以后参与合理用药咨询服务的基础[2]。我院门诊药房采用大窗口透明式发药,配合门诊自动整盒发药机,患者近距离等候调剂、审方、发药一系列过程,对药师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不容毫厘差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房的工作程序、药品管理知识、能独立审方、对处方用药进行评价、识别处方中潜在的配伍禁忌、解答患者提出的用药咨询;要求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认真调配,避免差错事故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通过处方点评,门诊用药咨询服务,与患者面对面的沟通解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为将来从事药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库房实习

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招标采购政策,药品采供程序,药品入库验收登记制度、分类储存制度、养护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以及药品储存的温、湿度要求。让学生了解药品从验收入库、药房请领到患者取药的帐物管理流程,了解药品数量管理在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使学生对财务制度及医院药品计算机管理(HIS系统)有一个基本概念。

3.3 临床药学实习

我院临床药学科建于,目前已经发展成为16名成员,(硕士5人、学士11人),其中专职临床药师9人,覆盖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ICU、肿瘤科、感染科、儿科,待规培临床药师7人。被批准为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规培基地,培训专业为通科临床药师。3月临床药学科开始面向全省招收药学专业学员,已完成第一届4名基层临床药师的培养。作为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具备丰富的临床药师带教经验,并建立起完善的临床药师培训制度。

主要带教内容:合理用药、血药浓度监测、不良反应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等。培训目标:药师在完成通科培训后,应在审核处方、用药医嘱以及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和慢性病药物治疗管理方面具备基本药学服务能力;掌握常用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方法与指标控制;了解指定学习病种的临床基本诊疗过程与初步知识;具有独立完成处方及医嘱的审核能力;掌握指定学习病种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临床药物治疗;掌握对特殊生理、病理人群开展基本药学服务的技能;具有与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交流的技能,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能力,能够参与常见慢性病药物治疗管理。培训方式:严格按照培训指南要求,通过理论授课、临床查房、药学查房、病例分析讨论、文献阅读报告等多种形式组织学员开展学习,定期考核。通过对临床药学实习模式的摸索和不断完善,科室带教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各学员的充分肯定,带教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4 制剂室实习

了解医院自制制剂生产的相关政策,了解设施设备及生产环境方面的要求,重点掌握国家GMP标准对医疗机构制剂室的布局、净化条件、生产品种申报的要求;熟悉医院自制制剂的管理制度及生产检验情况;掌握制剂车间的清洁消毒操作规范;了解并掌握普通制剂的配制和检验方法;掌握静脉营养的配制及操作规程。

4.对毕业实习的改进建议

教学必须面向社会、适应社会,为社会输送合格有用的人才。毕业实习是学生从理论教育走向实践的特殊阶段, 它对学生的思想和能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应通过实习期的锻炼 ,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观念, 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为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1 强化纪律意识和法规教育

实习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禁止实习学生未经允许擅离职守、迟到早退、树立严格的作息观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如《处方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药品管理制度》、《麻醉品管理条例》等。牢固树立法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医务工作的任, 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 ,保证医疗安全和实习质量。

4.2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目的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带教老师应为实习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除讲解示范外,尽量让他们独立操作 , 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及互联网

实习期间,学生被分到不同的部门 ,实习内容各有侧重点。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及网络资源,加强实习学生间的学习交流,通过定期组织小讲课,学生制作PPT轮流讲课,以锻炼动手动口能力, 探讨实习存在问题,适当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 ,以达到的预期教学目的。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等网络资源作为交流平台 ,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 解决学生实习中的困难, 定期通报实习进度,交流心得体会,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组织能力。

4.4 科研实践

建议由教研组牵头、带教老师拟题, 根据医院药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应课题。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 查阅资料 , 了解所拟定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写好综述 ,拟定实验计划 ,了解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 ,准备相应的试剂、药品、实验动物等。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到论文写作, 由老师指导学生一步步完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学会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

5.结语

总之,教学实习能够很好地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是养成学生良好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的重要阶段。实习带教的质量,实习内容的安排,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能否承担起药学工作任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带教药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医院也应健全配套的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带教药师的带教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整体的药学带教质量,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临床药学人才,实现既定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医院的实习,学生对医院药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有所了解 , 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 ,制定择业目标。通过各部门的学习,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使之能够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发挥作用,成为医药单位欢迎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际薇,麦海燕.临床药学实习带教模式的探索[J].中国药业,,22(22):10-11

[2]金蜀蓉,任渝江,戴萍,等.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生带教体会[J].中国药房,2011,22(20):1919-1920

篇5: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自我鉴定

我是xxx药学毕业生,四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在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是从一个对药物一点都不懂的情况下到现在都比较了解并熟练应用,这便是我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大的个人自我鉴定。四年期间,我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掌握了深厚的药学专业知识,专业课程主要有我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和其它的基础医学课程,并通过了英语六级,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通过了国家计算机考试二级证书,熟悉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等操作。

为了让自己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快地适应社会,课余时间,我积极组织院内外的活动以及假期的勤工俭学,不仅能自己挣到生活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

大四下学期,我在x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初步掌握了药品的检测和取样方法,初步了解颗粒车间,片剂车间和胶囊车间的工艺流程及生产的管理等,并受到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当然,本人思想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带动和影响周围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然,我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做事优柔寡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改正缺点不足,改善学习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加强动手能力,做一个“四有”新人。

通过几年的大学生活,作为一名药剂学学生而言,不管是专业技能还是思想认识方面,相信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四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在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篇6: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自我鉴定

我的专业是药学专业。20xx年,我在北京公司进行了几个月的实习,也是公司的第一批医大实习生。

时间荏苒,一转眼,已经度过了四个月的实习生活。这四个月,是我们紧张而充实,,飞速成长的四个月。回想在每天的实习工作中,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样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看到了自己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以前总以为液相色谱分析很简单,配样进针就完事了,可现在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在实际工作中,样品,流动相,仪器以及温度,湿度等外界因素对它都有很大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出了问题,都不能得到一张合格的图谱。前期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在老师的帮助下和指导下,使得我们能够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从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识到医药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我们不再单纯的向老师索取知识,而是更多的思考分析,不再刻板的研究书本定律,而是要学有所用。我们已经走出了大学的象牙塔,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仪器,独立完成各项试验工作,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在工作之余,我们利用公司的网络系统,搜集整理毕业论文论文素材,在大家的帮助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的开题报告,课题综述已经完成,期间陈总和赵总两位领导曾多次修改,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两位领导根据我们的实际表现如期完成了中期考核,通过不懈的努力相信我们能够完成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

还有一个月我们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四年的大学生涯也即将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在这样一个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人正在为找工作发愁。但是公司的领导很负责,在百忙之中为我们谋划未来的蓝图,并为我们安排了合适的工作,我们感到很幸运。凭借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崇高的人生目标,我们对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希望。

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所获得的宝贵经验的背后,有着各级领导对我们的殷切关怀,有着各位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所以,我再次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篇7: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自我鉴定

四年期间,我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掌握了深厚的药学专业知识,专业课程主要有我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和其它的基础医学课程,并通过了英语六级,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通过了国家计算机考试二级证书,熟悉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等操作。

为了让自己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快地适应社会,课余时间,我积极组织院内外的活动以及假期的勤工俭学,不仅能自己挣到生活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

大四下学期,我在x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初步掌握了药品的检测和取样方法,初步了解颗粒车间,片剂车间和胶囊车间的工艺流程及生产的管理等,并受到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当然,本人思想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带动和影响周围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然,我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做事优柔寡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改正缺点不足,改善学习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加强动手能力,做一个“四有”新人。

篇8:新教师留城培养模式论文

新教师留城培养模式论文

[摘要]“一校两区”实行“一所学校,两个校区,人财物打通使用”的模式,变“农村为城市培养教师”为“城市为农村培养教师”。通过组建教师共同体、丰富教研活动、开展多学科交叉培训等途径,这种模式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其教学效率和留在农村任教的概率大幅提升。不过。随着培养方案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深入,其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应评指导”现象普遍、“去农村化”凸显、新教师“话语权”缺失等问题。为实现农村新教师留城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时应关注以下三点:倡导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推行城乡“半对半”培训;给予新教师更多“话语权”。

[关键词]教育均衡;“一校两区”;教师发展

多年来,“新教师先到农村学校锻炼”已成为各地培养新教师的惯例,此举既是为缓解农村学校师资的不足,也是为了让新教师得到锻炼,但其结果却是――青年教师在农村学校专业发展缓慢。“一校两区”实行“一所学校,两个校区,人财物打通使用”的模式,变“农村为城市培养教师”为“城市为农村培养教师”,充分利用城区学校教育理念、资源和管理上的优势,用2-3年的时间加速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再将其送到农村完全小学,以带动农村学校师资整体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教研训并举,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

“一校两区”体制下,城区学校以培养农村校区的教师为己任,依托现有优质资源,多筹并举,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教师培养活动,为农村新教师提供无缝隙、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和辅助支持,进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师资水平。

(一)组建教师共同体,强化对新教师的教学指导

新教师在工作之初,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时,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学校挑选那些具有高度教学热情、足够教学经验、卓越教学技能,有着较强亲和力、自信、乐观、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新教师的指导教师,并与新教师组成教师共同体。学校既对教师共同体中的指导教师提出了帮扶的具体要求,又规定了新教师的成长目标。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听课、评课,指导教师和新教师都要一起参加,以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学期末,学校还要对教师共同体实行捆绑考核,若新教师考核不合格,则指导教师三年内不得评先晋职;若二人考核均为优秀,则指导教师优先评先晋职,以激励带教双方的积极性。

指导教师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出发,针对新教师的实际教学,在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的每一个环节予以悉心指导。课前,指导教师和新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探讨课堂教学设计,引导新教师养成分析教材的良好习惯并具备把握教材特点的敏锐性。课堂上,在培养的前期主要由指导教师提供教学示范,鼓励新教师从点滴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到严谨的课堂结构的模仿积累,学习解决课程、课堂管理等方面具体而有效的做法。中期以开展协同教学为主,指导教师手把手地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历练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并增强其自信心。后期,为了解新教师的教学、专业进展情形,以新教师上课、指导教师点评居多。课后,教师共同体要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讨论、分析,交换教学意见,在肯定新教师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就如何充分运用教学资源来备课、上课和学生交流等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既可以促进新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又可以根据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调整其专业成长的重点和领域。

(二)丰富教研活动,搭建新教师教学反思平台

城区学校,教研氛围浓厚。集体备课、轮流上课、互相评课等教研活动的全面展开,给新教师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空间和尝试体验的机会,有助于训练新教师的基本技能,加快他们专业成长的速度。以“磨课”为例,既有“一人多上、反复评”的磨课活动,也有“一课多上”的磨课活动。在新教师上汇报课之际,一方面学校创设自由、和谐、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大胆地提出问题并阐述自己的见解,经由教研组集体备课,新教师和其他教师反复讲、反复评、反复改,彼此分享教学理念和教学资源,最终磨出精品课;另一方面,学校也可先确定授课内容,由全教研组教师同上一课,然后主要从教学设计和课堂表现的角度来集体评议新、老教师课堂的“同中有异”。新教师从有经验教师尤其是名师展示课中看到差距背后所体现的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功夫”, “专家点评”又进一步明确了课的精华所在,激发他们从差距中寻求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进而逐步提高自身的开课、上课和评课能力。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曾指出: “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学校利用校园网上的QQ群、教育论坛和博客,开设“案例反思”“问题讨论”“教研札记”等栏目,鼓励新教师将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或困惑一一罗列、反思评析,并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不断挖掘或梳理出经验中蕴含的原理,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与此同时,学校鼓励新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以逐渐养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升新教师专业支持的品质,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顺利转型。

(三)开展多学科交叉培训,提升新教师的综合素质

学校打破学科界限,组织教师进行多学科交叉培训,以期将教师培养成“多面手”,更好地适应农村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科交叉培训一方面强调课程学习,培训以案例教学为主,给新教师提供详细的课程指导和丰富的教学材料,帮助他们解读有关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和原则,透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特长和优势,提供同行交叉培训,“实现资源共享。或是一方利用强项培训另一方,如,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交叉培训,美术教师给语文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等;或是不同学科间的教师开展研讨会,交流各自学科涌现出来的新思想、新做法,讨论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教师经过跨学科的交流与协作,一来可取长补短,更好地整合本学科盼专业知识;二来可知晓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并能在适当的情境下自如运用,更好地胜任“全能教师”的角色。

此外,学校还注重引导新教师开展自主学习,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一些阅读书目。新教师既要读专业理论书籍,汲取和借鉴相关知识,探索学科教学的一般规律,进而对课堂教学得心应手,也要阅读中外教育名家的著作以及名师成长启示录,不仅要学其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方法,更要学其孜孜以求的专业精神,以使自己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和引领,形成自我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成效显著。加速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经由城区学校的实践锻炼,新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城区学校把培养好的新教师送过来,直接可以挑重担”,这就大大增强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有力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迅速

“一校两区”体制下,教师无论是在城区学校还是在农村校区都是“一家人”。如此一来,农村新教师到城区学校培养,就不再只是“观众”,而是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活动当中,成为学校的主要角色之一。置身于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感触于指导教师的精心指点,新教师认真学习城区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遇到问题能及时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又能及时在工作中尝试好的经验。他们历经“实训”演练,促进了自身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回到农村学校,新教师在同龄人中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他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就是很好的例证。在施展自身才识的同时,他们也带动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新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紧抓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城区学校崇尚精耕细作,惜时增效。新教师通过城区学校培养,更新了教育理念,完善了知识结构,掌握了教材处理技巧,调整了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学技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基于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新教师自觉运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把自己当作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一方面积极建立学生档案,定期开展家访,与学生广交朋友;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其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游刃有余,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新教师的留任率大幅提升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历经城区学校的锻炼。新教师积累了丰富有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大大增强,这是确保新教师教学自信心的关键,而教学自信心又决定着农村新教师的留任率。在城区学校,新教师在压力、动力转化间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努力进取,加快知识的积淀。较之土生土长的农村教师,这些新教师起点较高,其教学水平往往会在同龄人当中脱颖而出,加之在一系列教学比武中的出色表现,新教师常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面对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困难,他们不再胆怯、不再烦恼,而是积极寻求解决的良策。农村新教师的留任率也因此而大大提高。

三、面临挑战。制约新教师培养的瓶颈

新教师留城培养的种种举措和努力,促使农村新教师站在城区学校的高度并以此为新的起点,展现了其高效性的一面,令人欣喜。但尽管如此,随着培养方案的全面开展和不断深入,其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制约着新教师的成长。

(一) “应评指导”现象普遍

由于学校对新教师的评估一般是依据“汇报课”的成绩而“一锤定音”,再加上学校对指导教师和新教师实行考核捆绑制,因而,在新教师培养过程中, “为了评估而支持”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使“汇报课”能取得好成绩,有些指导教师在辅导伊始就“目标明确”,对新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应评指导”,在反复演练之后,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大幅提升,但在班级管理,与家长、同事交往方面仍存在诸多的困惑,而这些困惑又常常干扰着平时的教学,影响着新教师的教学心态。“为了评估的指导”片面强化应评的项目,而忽视新教师其他素质的培养,这不利于新教师多方素养的均衡提升,甚至还会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乃至教学质量。

(二) “去农村化”现象凸显

对新教师的成长而言,城区学校条件好,基于教、学、研的氛围浓厚,擅长提供支持和辅助的有效策略。虽然“一校两区”体制下,城乡学校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由于农村和城市教学情境的不同,即便城区学校非常重视新教师对农村教育特点的理解,甚至模拟农村学校的教学情景,但无论是抽象的概念还是模拟的.教学情境都不能等同于农村真实的教学情境。培训期满,新教师回到农村后,在适应农村教学环境方面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仅浪费了部分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也增添了新教师的心理负担。何况农村的生活环境也是城市所不能复制的,但它又的确是新教师在农村工作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因此,新教师留城培养中存在的“去农村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农村新教师培养的实效性。

(三)新教师“话语权”缺失

长期以来,受学校“传统”观念的影响,新教师无论是在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还是在参与教研活动过程中,都过分强调要向有经验教师学习,而真正能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很少。诚然,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那里和在教研活动中学习教学,但由于没有或少有机会去发现和形成自己的声音。新教师被动的“听”多了,主动的“说”少了;接受的多了,获取的少了;新教师知道优秀教师的经验多了,而学校掌握新教师的想法少了……新教师被引入了“经验”的轨道。叶圣陶在《答林适存》中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这句话用在培养新教师上也是适用的。新教师常处于被动地位,易使其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导致主动『生和进取心缺乏,这必然会给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阻碍。

四、改进策略。力促新教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农村新教师留城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基于对新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理性思考,总结经验,以便有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既定的培养措施,更好地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倡导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尽管在城区学校,为促成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对新教师尽量减少和淡化评估,突出帮助和支持的内容,但评估能获知指导教师角色功能的发挥、新教师的受益情形,以规范和改进培养计划。为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我们就必须追求评估主体的多元化,组建评估小组,其成员应包括校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和指导教师等。指导教师主要进行日常评估,通过对新教师教学实践长期、仔细地观察,收集和整理评估所需的日常资料,督促新教师自觉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并对成长较慢的新教师给予更多的帮助。评估小组不再仅仅局限于对新教师的汇报课作评估,而是经常性、不定期地对新教师进行现场评估,主要从准备、教学、专业职责、与学生的关系和与同事的关系等方面综合评估新教师的教学及管理能力。这样可给指导教师和新教师加压,充分调动他们支持和被支持的积极性,注重新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适当的监管作用。同时,评估小组也将新教师个人精心准备的教学档案材料作为评估的重要因素,因为其记载了新教师的教学实际,并且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反思,这样也可以更好地体现评估人l生化的一面。综合三者的评估意见,评估组最终确定考核结果,并装袋存档,作为新教师今后各类培训选拔及评优晋升的依据。

(二)推行城乡“半对半”培训

由于新教师之于农村的特殊性,为提高新教师到农村学校的适应性,“一校两区”实施“半对半”培训计划,即新教师一半时间在城区学校培养,一半时间在农村学校实践。在新教师到农村实践的同时,指导教师也随之作为支教教师下乡指导。一方面,新教师在城区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的熏陶下,专业成长迅速;另一方面,新教师也深入农村,真切了解农村学校和学生的特点,明确“乡土教育”所需,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半对半”培训可真正做到将城乡紧密结合,至于“半半”时间,既可以是两个完整的“半”时间,也可以是城市、乡村来回穿插,而总体时间不变,具体安排则要视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具体事务来确定。新教师回到农村学校后,城区学校还要做好对其培养的后续工作。一方面,新教师要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经常回城区学校听指导教师上课,每学期结束,还要到城区学校上汇报课。另一方面,指导教师也要经常到农村学校,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同时,要进一步指导新教师的教学、班级管理及科研。

(三)给予新教师更多“话语权”

在新教师培养过程中,新教师所思、所想,尽管有一部分会通过其外在表现而流露出来,但更多的还埋藏在心底,因而,学校需要倾听新教师的声音,明白他们的真实想法,关注他们的动态发展。学校要为新教师提供平等、民主的“交流平台”,让新教师自觉参与教学实践学术性对话。在“对话”中,指导教师和其他有经验教师要以新教师为先,在肯定新教师的表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之前,要给新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畅谈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种种感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增强教学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一般来说,双方的谈话时间比较平均或几乎相同。此外,学校也可将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整理成册,并将其作为校本培训教材,引领新教师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启迪借鉴。

篇9: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一、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建构

(一)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幼儿教师职业是一份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通过实践来进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但这些知识怎样应用于实践,怎样从“是什么”过渡到“怎么办”,需要通过更多地与幼儿接触,以及在具体的幼儿教育情境中发现和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来实现。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出,认识过程包括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所以认识的深入也需要在实践之中不断地反复才能实现。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改变以往幼儿教师培养中理论和实践二元分立的思维模式,为幼儿教师的发展提供知行统一的平台,让幼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的无缝链接中不断深化个人的专业认识,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

(二)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价值追求:发展、融合与共生

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是建立在双方协同发展、文化融合、美美与共的主体间性关系基础上的一种合作与双赢的模式。首先是合作中人的发展。高师院校的教师、学生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和生活实践,幼儿园的教师、幼儿、幼儿家长与高师院校的文化、理念进行接轨与交流,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相互间的平等对话,在协同创新中促进合作共同体内各个成员的共同发展。其次是组织的发展。高师院校只有与幼儿园紧密合作,才能及时把握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脉动,幼儿教师的培养工作才能成为一种为了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和培养活动。高师院校与幼儿园紧密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辟实习基地,保证其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使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而且实践能力强,上手快、适应期短,能够很好地满足幼儿教育岗位需求,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美誉度。幼儿园在与高师院校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及时更新办园理念,提升办园质量和层次,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积聚力量。第三是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共同发展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高师院校与幼儿园不断地调解相互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和而不同成为共同发展的文化基础,跨文化理解成为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实现高师和幼儿园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二、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形成机制

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宗旨和意义在于提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质量,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在时间上连续、在空间上拓展、在内容上融合的真实的实习和实践训练场。虽然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和实践教学基地,但“目前我国多数相关院校与实践基地幼儿园之间的关系,大多只停留在院校派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见习和实习,实践基地教师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很多院校尚未真正把实践基地作为‘教学、科研、管理实习基地’来建设,为实践基地提供的指导和服务还很不充分,两者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良性互动,共赢关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不同于以往高师院校在幼儿园建立教学和科研基地的形式,仅仅单方面满足于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见习和实习的需要,而是基于双方共同的利益需求,高师院校和幼儿园携手共同发展,互通有无、相互依存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培养模式中,高师院校和幼儿园存在共同的利益交集,在满足各自需要的同时可以为对方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服务。这种互通有无、美美与共的关系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也为这种合作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存在的理由。

(一)幼儿园: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最佳实践场

U-K共生性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够保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深入到真实的幼儿教育场景,参加和观摩幼儿教育实践,从而提高幼儿教师培养质量,促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1.陶冶情感与增强智慧:幼儿园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训练场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幼儿园教育一线的幼儿教师为主要目标,所以在大学期间应强调学生作为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获得与提高。但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中仍然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要教育手段,相当一部分还是采取黑板+PPT课件的形式完成的,学生对幼儿教育的专业情感,对教学智慧的运用,对游戏和幼儿生活的洞察及灵活把握均缺乏一定的环境熏陶,“不少学生毕业后,或不喜欢自己的职业,或不能适应,在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均面临各种难题。她们通常缺乏对幼儿人格及思维发展的敏感性,与幼儿的沟通能力、协同游戏能力欠佳”。这种只在大学里培养教师的工具理性主义教师教育范式,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缺乏实践能力,也不具有专业性。教育工作需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也就是要以交往理性为基本范式进行幼儿教师的培养工作,“交往理性强调知识的生成性,注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交融,突出教师实践的重要性”。所以,要提高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和增强未来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情感、职业技能和实践智慧,必须充分利用好幼儿园这一非常宝贵的实践教学和学习场,把大学的理论课堂与幼儿园的实践课堂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反复体验和相互融合中深化专业认识,提高专业能力。

2.耳濡目染与言传身教:幼儿教师可以成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榜样和示范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与幼儿园的充分接触与互动中,不仅对幼儿教育的真实情境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也可以向现职幼儿教师学习关于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实践经验,将大学老师所教的理论与幼儿教师在游戏和教学中所运用的实践结合并对照起来,形成比较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在与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比较、反思和甄别能力,激发大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为未来的幼儿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信心。同时,在幼儿教育一线,有许多办园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他们可以成为大学生在幼儿园里的学习对象和效仿榜样。大学生在与这些幼儿教师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提高了个人理论结合于实践的能力,并能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确立目标和方向。另外,幼儿园里的精英教师,也可以成为大学里的校外兼职教师。在一些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堂,如五大领域的教学法课堂中,聘请幼教领域的杰出教师来给大学生讲授。优秀幼儿园教师在课堂中援引幼儿园教学一线的直观生动的案例,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教学相长与终身学习:幼儿园能够帮助大学教师丰富专业实践背景

幼儿园不仅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场,也可以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改进教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教育大学化以来,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中一部分具有学前教育的专业背景,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博士或硕士毕业生来担当。这些老师专业理论功底深厚,科研能力强,但是缺乏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就理论讲理论,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研究也多以深邃、抽象、难以实施而陷入与学前教育实际需要相脱节的困境。所以,深入幼儿园教育一线,不仅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需要,也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需要。通过幼儿园教育实践和体验,熟悉幼儿教育领域的工作现场,掌握其实践知识和管理规范,这样才能将本行业的知识、能力、情意融合于专业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之中,从而提高个人的执教水平和科学研究的适切性。同时,高师的师生在幼儿园现场所听所见到的教育案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增加师生探讨和交流的话题,更容易产生共鸣,生成创造的火花,使大学的教学活动更生动而富有智慧。

(二)高师院校:可以为幼儿园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指导和帮助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的`支持,同时高师院校也可以为幼儿园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支持和帮助。幼儿园的改进和提升也就是改变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的办园声誉,使幼儿园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和成长的过程,这些关键环节都需要大学给予支持和帮助。

1.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幼儿园的发展与更新需要大学的指导和帮助

在我国,幼儿园一般可以分为公办园、民办园,以及近年来新出现的民办公助的办园形式。这些幼儿园都可以成为大学的合作对象,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幼儿园里体验和实践。在这些幼儿园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对于一些政策性和方向性发展问题的把握缺乏敏锐的嗅觉。大学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的发展优势,而且对于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向具有比较准确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可以为幼儿园的改进和更新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幼儿园诊断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障碍,为幼儿园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目标和改进方案,提高幼儿园的改进效率,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办园层次。“一切组织都需要不断更新。根据力―场原理,任何组织现状都是两股相反力量之间均势所造成的平衡状态,促进变革的力称为推动力,与之相对的维持不变的力叫作抑制力”。大学的介入就是促进幼儿园进行变革的推动力,使幼儿园的发展与更新实现质性飞跃的突破口。

2.专业引领与素质提升:幼儿教师的发展和提高需要大学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学前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关注,幼儿教师也替代小学教师成为除父母外幼儿的启蒙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幼儿教师的理念、态度、行为等均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幼儿园发展和提升的重要维度。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现在幼儿园内执教的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偏低,表现为学历层次低、持有教师资格证及拥有职称的人员较少等。所以提高现职幼儿教师的水平和层次不仅是幼儿教师个人的需要,也是幼儿园亟待解决的问题。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虽然在实践上缺乏一定经验和经历,但在理论和理念上始终站在学科的前沿,幼儿园与师范大学合作、幼儿教师与大学教师牵手,在对话和交流中实现专业引领,会对幼儿教师破旧立新、实现自身的变革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幼儿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先进理论相结合,重构自己的经验体系,提高幼儿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有效地减免在自身变革中不断失误的过程。另外,在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在职幼儿教师也会感受到一股清新的学院之风,具有较好学历背景的大学生在给幼儿园教师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会带来动力,从而产生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个人层次和水平的愿望,这时师范大学又成为幼儿教师短期或长期进修的最佳选择。

3.发挥优势与建立信任:大学教师可以为幼儿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的两个主要生活场所,所以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智力和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对孩子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也对家庭教育日益重视。但是,由于初为父母,对于怎么教育孩子仍处于混沌状态。对于不同时期孩子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怎样引领孩子科学认知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怎么实现家园协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等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把握。虽然幼儿园在家园合作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很多幼儿园老师也试图给幼儿家庭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但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其实是一种主雇关系,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信任关系很难一下子建立起来。特别是幼儿教师的学历和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难以让家长对其所做出的指导和忠告完全信服。高师院校的教授和博士在学术上都各有所长,在幼儿教育的某个领域有很深的研究,如果幼儿园能与大学建立起来联系,邀请大学教师到幼儿园给幼儿家长做家庭教育讲座和指导,家长会感觉到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水平,会欣然接受这种“免费的午餐”。这种指导和帮助在解决家长教育困境的同时,也会使家长对幼儿园产生信任和教育依赖,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力和社会满意度,进一步增加幼儿园的生源,扩大办园规模,提高办园效益。总之,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幼儿教师是高师院校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根本命题。随着幼儿教育事业对幼儿教师实践能力的强烈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急需深入到幼儿园,急需与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情境、天真可爱的儿童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进行深度接触和交流,因此高师院校谋求幼儿园的支持成为其培养高质量幼儿教师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幼儿园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理念的更新、路径的选择、教师的提升、与家长信任关系的建立等方面,也需要高师院校给予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因此,高师院校与幼儿园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交集,高师院校应该把握好这一契机,与幼儿园建立起基于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形成U-K共生性合作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

三、U-K共生性合作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

(一)U-K一体共同建立幼儿教师实践教学基地

以高师院校为主导,高师院校与幼儿园携手,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来说,高师院校要精心选择有意合作的幼儿园,根据学生专业技能发展需要,深入分析和考察各个幼儿园的办园特点,建设成各具特色、功能齐备和互补的专业实习基地幼儿园体系。在每学期开学初,师范大学可根据不同幼儿园的不同办园特点,调整学生的实践园所,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实践训练需要,巩固学生知识,增强学生智慧。

(二)U-K一体共同开展幼儿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

在每学期开学初,要根据大学的课程开设情况和幼儿园的活动安排,双方共同协商,初步形成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的计划安排。学生具体的见习和实习活动由大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双方教师共同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实训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幼儿相处,观察、记录和评价儿童的日常活动、幼儿教师的保教行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环境创设等活动。除了见习之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幼儿园的大型节日活动和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等,让学生进幼儿园从一种偶然行为转变为一种必然的行动。在学生与幼儿园的充分接触和互动中,双方教师要以现场研讨、案例分析、观察报告、教育笔记等形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在具有实践性、交互性、协作性、动态性的真实情境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三)大学教师与幼儿教师结对实现专业发展

在带领学生深入幼儿园调研、观摩、评课的同时,大学教师也获得了与幼儿园一线充分接触的机会,这也是大学教师实现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机会。同时,幼儿园的老师也可以借此向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学习借鉴幼儿教育的新理念和新理论,借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是大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结对子,共同开展教学和科研协作,及时实现专业互补。幼儿园的理论提升由大学教师指导,大学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聘请幼儿园的教师教学,充分利用双方的专业优势,在理论和实践中遇到问题随时沟通和交流。同时,双方也可以形成提出问题来自幼儿教育一线,解决问题服务幼儿教育一线的课题研究方式,在大学教师的指导下,双方合作开展幼儿教育课题研究。(四)高师院校为幼儿园提供优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高师院校可以向幼儿园开放校内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专业资料室等专业发展资源,帮助幼儿教师实现专业理论的发展和提升,同时为幼儿教师的学历提高提供指导和帮助。为加强各合作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高师院校可以每学期定期召开园长联谊会、开展园长论坛,了解各合作幼儿园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在讨论和交流中帮助幼儿园提高办学水平。为了满足幼儿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方法的需要,高师院校可以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和不同时期家长所关注的育儿话题,派优秀大学教师到合作幼儿园为幼儿家长做幼儿教育专题讲座,普及和宣传最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和幼儿教育方法。

篇10:药学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目的

根据学校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要求,我在山东省华信宏仁堂有限公司实习。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环节,是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学生顶岗实习的目标如下:

1.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熟悉企业的组织结构及整体运作模式。

2.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中西药的销售等情况,明白基本运程。

3.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团队精神。

4.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到生产岗位中。

5.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社会、国情,激励学生敬业、创业的热情。

6.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完成从在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并为以后从事相关行业岗位群的工作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8.通过顶岗实习,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使学生在药品销售、营销、药学服务等不同岗位上,接受规范的训练,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相关的工作。

独立学院建立学习型教工党组织途径初探论文

药学论文选题

计算机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初探

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药学文献检索论文范文

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文献检索课程论文范文

药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药学毕业生实习培养模式初探论文
《药学毕业生实习培养模式初探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药学毕业生实习培养模式初探论文(共10篇)】相关文章:

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实践2023-08-07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2023-12-19

微电子焊接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2023-06-30

实践研究论文范文2022-12-18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微课程的开发与探究2023-07-30

生物毕业论文2022-04-30

毕业生药学的自我鉴定2022-05-06

“心理咨询与治疗”教学改革论文2023-11-13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探索论文2022-12-04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