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蕴含的教学之道(精选5篇)由网友“蕙水恒”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易经》中蕴含的教学之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易经》中蕴含的教学之道
《易经》中蕴含的教学之道
《易经》是华夏五千年的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凝结着远古先民的睿智卓识,对我们华夏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易经》被奉为群经之首,是我国古代先贤所著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书籍。《易经》揭示了天地自然宇宙的法则,对我们的言行有着深刻的影响。生活中无不体现出《易经》中的道理,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再加之《易经》难读、易理难明,以至于“百姓日用而不知”,但它的确实实在在的存在,并时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一切。
心理学家荣格说,如果人类世界有智慧可言,那么中国的《易经》,应该是唯一的智慧宝典。我们在科学方面所得的定律十有八九是短命的,只有《易经》沿用数千年,迄今仍有价值。 既然要了解易理中蕴含的智慧,并它应用到生活中指导我们的具体生活,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易经》,其中蕴含了什么样的理念,之后我们才能做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易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要认识《易经》,最好的办法是从“易史”着手,依据易学的演进的来寻求其中的道理。最终做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发挥易经中蕴含的智慧。
一、易之渊源
在《系辞·下传》中有“古者伏羲氏之王者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刘君祖.详解易经·系辞传[M].新星出版社,.1.)其意味深长。
高怀民先生形容这一个最简单不过的符号,乃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放射出来的第一道曙光,由此发展称为枝繁叶茂的.易学。他说,伏羲氏当时如何称呼这个符号“—”,我们不敢妄言。后来,人们渐渐发现这个符号的重要性后,便称之为“太极”。万物并非是一去不复返的运动下去,而是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运动,除‘—’这股强大的力量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另外一股与之相反的力量,用这个‘- -’符号来表示。
“—”和“- -”分别代表两大能量,这便是宇宙万物变动的法则和根本,后人称之为“阳”和“阴”,把“—”称为“阳仪”, “- -”称之为“阴仪”(见图示1)。
(阴仪) (阳仪)
阴 阳
- - —
图示1
“阴” 、“阳”两仪就好像学生和老师一样,“阳仪”代表老师,“阴仪”代表学生。通过前面我们知道宇宙万物变动的根本,就是阴阳两股能量相互作用产生的,简言之就是“阴阳相荡而万物生”,放到教学之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师生互动”。这也说明了“阴” ,“阳”虽分属两个能量,但彼此是整合的一体不能分离,否则的话万物就不会运化生成,宇宙也就不复存在了。就像学生和老师一样,学校只有老师没有学生是不行的,但光有学生没有老师也是不行。老师学生都存有,但如果老师很认真而学生不爱学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学生很好学而老师不教还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其中重要的是要师生彼此互动做到“教学相长”,才能促进教与学的进步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而学校就是一个“太极”(如图示2),教师与学生就存在于这个 “太极”之中的阴阳两仪。如果没有了教师或者学生,阴阳失衡学校也就不能称之为学校,也就无法构成学校这个太极了。
(学生)阴- - 阳—(老师)
太极—
(学校)
图示2
周文王将伏羲八卦两辆重叠,推演出六十四卦,后人称之为“重卦”。周文王不仅推演出六十卦并且将每一卦都标注有卦名、卦辞,以便于后人领会每一卦的含义,在卦的每一爻又系有“爻辞”,使人明白目前所处不同阶段的具体状况。孔子是《易经》的集大成者,他晚年读易,并为《易经》写了传,分别为《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合起来称之为《十翼》,意思是《易经》的十只翅膀,有助于《易经》的发扬。可以说《易经》是伏羲、周文王、孔子为主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再后来出现的各门易家学派都是以此为根基发展出来的,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有记载。虽然易学的流派很多但总的来说可归纳为两派六宗,其根源还是来自于《易经》这部古老的著作。
二、以“蒙卦”为例阐释其中的智慧
蒙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卦,上卦艮为山,下卦坎为水,“山水蒙”(如图示3)。卦辞:“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朱熹.周易本义[M].中央编译出版社..9.)意思是:不是老师求学生来学习,而是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学问。第一次问,老师告诉了他。轻慢不敬地再三问,老师就不会告诉他。这是我国先贤倡导的教学之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过,卦辞中所说意,不在于强调“童蒙求我”,实际上是强调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的重要。所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中华书局编.论语[M].中华书局出版社..12.)他如果没有学习的自觉要求,尽管“我求童蒙”,也无济于事的。所以孔子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蒙,首先要启发他向学的愿望啊!一方面“学而不厌”,另一方面“诲人不倦”,这才能志趣相应,共同完成教、学的互动。《论语》中孔子云:“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引文出处同上)这与“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有异曲同工之意。孔子的意思是:“我告诉他一个道理,他不能举一反三,我就不再教了。”如果学生求教与老师某事,但老师的回答不是并不是学生想听到的答案,就再三再四地问,一定要听到自己想要听到的答案,这是对老师的不信任,不尊重。这样的态度老师就是回答一百遍也没有用,也解决不了学生自己的疑惑。所以不必再回答,先要端正学生自己的态度。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式,重在启发其领悟。培养其思考。不必一答再答,让他在苦苦思索中领悟不是更好些吗?
篇2:易经中的成功之道
易经中的成功之道
1天之道
乾卦讲的是天之道,天之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是刚健,是不息。我们要学习天道,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做人之道。
仁:只管付出,不求回报。
信:诚实守信。
刚:刚强不屈。
勤:勤奋不息。
具备了天道刚健不息的品格,我们在工作事业中就能无往不利。乾卦的六个爻,反应了事物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或位置角色。在工作中,就是几个不同的工作职位:新员工、基层、中层干部、高层干部、决策者……
具体爻辞如下:
初爻:“潜龙勿用”。相当于我们刚刚进入单位的阶段。这时,我们还默默无闻,就象一条“潜龙”。我们虽然一心想要成就一番大业,但还是应当“潜龙勿用”,因为我们还不堪大用。这时我们要安下心来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爻:“见龙在田”。相当于我们在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经过努力,我们已经显露出自己的才能,大家对我们也有了认可。
三爻:“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三爻的位置相当于我们的`才华已经得到了公认,并已成为单位的骨干或中层干部。这时我们就要终日辛勤努力、发愤图强,同时要时时保持警惕,修正错误。
四爻:“或跃在渊”。四爻靠近“九五之尊”的五爻,这时已相当于是高层干部,在最高权力者的身边工作。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时就要有“或跃或在渊”的准备,要能上能下。
五爻:“飞龙在天”。五爻相当于这时已经当上了最高领导。“飞龙在天”,说明此时正是大展宏图、成就伟业的时候!
上(六)爻:“亢龙有悔”。从初爻到五爻用的都是刚健的方法。但是,太刚则易折。刚强过了头,就会“有悔”,刚辟自用就会犯大错。这提醒我们即使是刚健,也不可太过,要刚柔并济 。
2地之道
坤卦讲的是地之道,地之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之道是柔、是顺、是厚德载物。我们从坤卦中,能学到不少的为人处世之道:
柔:温柔、谦和。像大地一样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万事万物。
顺:顺从、服从。地顺从天,与天同心协力,成为一个整体。
恭:恭敬、守礼。地敬天、重天,以天为上,自己甘愿为下。
育:天地结为一体,孕育了生命,也养育了生命。
具备大地温柔顺从品格的人,在工作中的气象,就是几个不同的工作态度……
具体爻辞如下:
初爻:“履霜,坚冰至”。初爻相当于我们刚进入单位的时候。“履霜,坚冰至。”是说早起出门踩到了霜,就知道寒冷结冰的季节就要来了。这说明事物都是渐变的。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爻:“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二爻相当于我们在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但还在基层工作。“直方大”,就是要坚持正直、方正、宽厚的本性。这样子本性纯正,即使不学习那些取巧的方法,也没有什么不利。
三爻:“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三爻相当于中层干部的位置。这时要含蓄守正,不狂妄自大。事业有了结果也不居功。
四爻:“括囊,无咎无誉”。四爻靠近代表最高领导的五爻,是最高权力者身边的位置。此时要闭口隐忍,知道进退,小心谨慎。
五爻:“黄裳,元吉”。五爻相当最高领导的位置。黄:温和的颜色。裳:衣为上,裳为下。黄裳:温和谦下。身为最高领导,却甘当服务员,为下属服务,协助下属工作。下属全都成功了,当领导的自然也就成功了。这是一个谦逊的领导者形象。
六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俗话说“过犹不及”。太过柔顺了也不好,会引起别人的争斗、混乱。
学习地之道温柔谦下的品格后,并不是只能当好属下,也一样可以当好领导。
从这两卦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易经告诉我们工作要随时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合理的调整才可以走向成功。
知识扩展:易经风水起源
风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也称叫做堪舆。因有风水著作《青囊经》《青鸟经》影响广泛,故也有人称风水为“青囊”和“青鸟”。“风水”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是有关风水的最早的定义。这部著作中还提出了风水的要旨:“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学的根本基础和核心思想依据来源于《易经》。
太极生两仪(阴阳、正负),两仪生四相(五行),四相生八卦,八卦生二十四山。风水分为:龙、穴、砂、水、向、意、形、天(天体布局)。所有的风水师,都是按这些理去做,但要结合人命理,本性去计算;因为以前的人一句发家名言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
我们不妨连起来一起读做:堪舆风水地理。我们也不妨可以这样解释:堪(观察天)、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的研究分析理论)。在地球上,占最大体积的物质是什么?就是风、水、地。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是什么?也是风(空气)、水、地(土地)。请大家在谈论风水的时候,不要把“地”忘了。在地球上,除了由天体进来的物质之外,几乎所有物质都由“风水地”三者所承载所包含所孕育。当然,也包括人类。可见,古代人所说的风水,就是泛指地球中的所有物质。
风水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根据古人的感知,在大地上除了地和水之外,余下的就是空间了,空间里只有风了。古人认为,风和空间和天是联在一体的,风水学中所说的风,既是空气,也代表空间,同时也包含天。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简易经》里记载:“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这里所指的风水,应是风水的原义。
篇3:揭晓《易经》中蕴含的20个修身奥秘
揭晓《易经》中蕴含的20个修身奥秘
《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诸子百家都从其中汲取营养。易道广大,洁静精微。其中不乏教育人修身处事的至理名言,这些修身的金科玉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1、潜龙勿用
出自《易经》乾卦。潜龙就是潜在水底的龙。这是要告诉你,刚开始做事情的时候要注重积蓄力量,韬光养晦,不要随便做出什么大动作。还有一种说法,是说的隐士,潜龙是有德行的隐士,“遁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人间的繁华不能搅扰他安静的心;得不到别人的肯定也不会觉得难过烦闷。
2、亢龙有悔
出自《易经》乾卦。飞的过高的龙会有悔恨。我们常说,物极必反,日中而昃。做事情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发生转变,好事就会开始慢慢变坏。亢,就是穷高,只知道往高处飞,知进不知退。这样做一定会有悔恨。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自《易经》乾卦文言。健是刚健的意思,天刚健,所以阴阳交合,万物生长,四季变化相推。君子看到这种情况,就要效法天,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字面意思是:强大自己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深层次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4、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出自《易经》坤卦文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一个人要能承受自己能力以内,要自己权衡。一个拥有博大胸襟与高尚品德的人,不断进取,宽厚待人,自然会得到众人的敬佩与支持,进而取得巨大成功。
5、君子以成德为行
出自《易经》乾卦文言。什么叫“以成德为行”?就是说把成就自身德性、品德作为行动的一个目的。我们现在都说,生活就是修行。在古人那里,也确实是这样,“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修行、修道、自我提升,这些都不需要刻意为之,都在个人的生活中。
6、无平不陂 无往不复 艰贞无咎
陂是坡地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平地和山坡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去就会有来。艰、贞是两个词,艰是说外在环境的艰苦、穷困;贞是君子内在对贞正的坚守。君子在艰苦、穷困的环境中,保持内心和品行的贞正,是没有什么过错的。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就是君子和小人一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7、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指以谦卑自守。语出《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牧,就是养,引申为自守。卑以自牧就是谦卑自守也。谦卦是64卦当中,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
8、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周易》第三十二卦是“恒卦”,其卦辞大意是,这一卦象征恒久,亨通,没有过错,利于守持正道,利于前行。后来,《易传》对这一卦解释说,天地运行规律就是恒久不停的,日月顺行天道而能永久照耀天下,四季往复变化而能永久生成万物,圣人永久保持美德而能教化社会;观察这些恒久的现象,天地之间万物的性情就可以明白了。
9、君子以同而异
君子应该在求大同的前提下,保留小的差别和不同。
10、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这句话出自《易经》第四十二卦:益卦。这两句话和《论语》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有些类似。“迁”就是改变的意思。
11、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语出自《易经》的第四十六卦升卦。《升》卦谈的是上升之卦,亦犹其爻辞所说的“升阶”之义。君子也应当效法这一精神,谨慎自己的德性,不断进修,由小处著手,累积成高大的德行或者功业。
12、君子以果行育德
这句话出自《易经》蒙卦。一般都将“果行”理解为果断的行动,其实这有些说不通。果断和武断区别有多少?什么果断的行为可以培育道德?果是植物结出的果实,放在人身上,就是指行动要有结果,也就是要实实在在地行动、做事,不要空谈,不要没有结果就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培养人的德。
13、日新之谓盛德
这句话本来是讲阴阳变化的,阴阳相摩,八卦相荡。世界时时都在变化,万事万物在下一刻都是新的。《大学》里面讲: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是说君子修身,应当效法阴阳变化日新,不断提升自己,改掉过错。
14、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语出《易·系辞下》尺蠖(huò):虫名,体细长,爬行时一屈一伸。北方称步曲,南方称造桥虫。蛰: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尺蠖弯曲身体,是为了伸展向前;蛇类冬眠潜伏,是为了保全身体。比喻人暂时忍辱求全,是为了日后有更大的发展,泛指循环往复是一切事物的运动规律。
15、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出自《周易·系辞下》。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器”可以指学问、能力,就是所谓的“藏器于身”。深藏不露,还不要表示出来。有器不用可以,但不可无器。但是,有“器”还要看时机。历史上,很多人物有能力,有才,但是生不逢时,没有好的时机,所以也就埋没了。你有了本事,机会未到,命运未到,也是没有用的。虽然时机和机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却可以时刻警惕,做到时机来的时候,一下抓住。这就很厉害了。
16、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轻慢高傲。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非常难,一般人都是:上交谄,下交渎。
17、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几就是苗头,兆头;作就是行动,有所作为。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采取措施。《易经》这本书把变化讲得非常透彻。事物的变化总是从微小的地方开始。君子修身做事,一定要善于发现这些变化的苗头,及时采取措施,机会稍纵即逝,不要一天一天地拖着。
18、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
出自《周易·系辞下》。君子自身安定了,才能有所行动;推己及人以后,再有所言语;和别人有了交情以后,才会有所求。这三句话后面还有句: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可见《周易·系辞传》认为这三个方面度做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19、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古人论易,有三易说,变易、简易、不易。《易传》也说,神无方而易无体。意思就是万物的变化无常,没有固定的规律。这里推究道人事上、修身做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变”字。
20、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易经·说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大意是:穷究天下万物的根本原理,彻底洞明人类的心体自性,以达到改变人类命运的崇高目标,从而使人类行为与自然规律能够和谐平衡、生生不息。
道家养生家以性命指人的生命。而内丹学又予性命以独特解释。即性指人心的本性,又有元性、真性、元神、真心、本来一灵等别名;命指物质形体方面的气、元气。宋元以来的内丹书中,性命实际上是元神元气的代称。王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元明以来的内丹家还取理学之说,谓性即是理。《玄宗真指万法同归》:“性在天地间谓理。”
南怀瑾:用心在生活中窥探《易经》的奥秘
中国有一本老书《易经》,是有关一切治世的书,上面画有八卦。世界上人都把它当成神秘学来看待,其实一点都不神秘,而很普通,是人类思想的来源。我认为《易经》这本书,是上个人类文明时期的文化,用八卦图案作代表。《易经》包含的意义只有五个字,发挥起来的作用,每个字表达的含义都是好几部大书,这五个字中文就是:理、象、数、通、变。
“理”是包括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则、原理。
“象”就是宇宙各种万有的现象,包括一切人类生活的发展。宗教、哲学、科学与万有的现象都各有关联,是互通的,也就是中文讲的“息息相关”,生命活着随时有关联。
“数”是数字,比如一个“零”,再到“一”,一加一,一直到九,到了十就是一和零,零像是没有,但也包含了所有。
“通”是能够知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发展。
“变”是变化。宇宙万有随时随地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等于我们人,思想、情绪、感觉,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没有不变的道理。至于宇宙万有变的法则,明天会变成什么,是有一定规律的。
这个规律的法则可以找得到,不过大原则是:物理世界也好,精神世界也好,总而言之,没有不变的事情。刚才提到认知科学的基本也就在这里。
重点是,我们要能够首先认识怎么变。如果知道了变,跟着变,那就差一点了,没有智慧了;如果宇宙万有人类所有的变化已经过去了,自己在那里埋怨,忧伤,再想办法补救,那就是普通人,也没有智慧了。
所以认知科学和《易经》的关联,就是首先认识变、能领导变,这才是智慧之学。现在我们这样讲,似乎太严肃了。先讲两个笑话给你们听,大概就知道了。
譬如我们等公共汽车,每人都想第一个上车坐前面的位子,有的人赶不上车,拼命骂汽车为什么不等我,气得不得了。第一流有智慧的人,算好时间车子一到,就先上去了;第二等人是和大家一起挤上车去;第三等人排在最后,上不了车,车子一开,后面臭气放出来,只好在那里骂。
如果我们知道了世界怎么变,诸位自己要准备好如何应变。
第二个故事是英国人的故事:有两个好朋友,站在那里等公共汽车,很讲礼貌,都想让对方先上去。车子来了,两个人推来推去,你先你先,结果车开了,不管他们了。
第二次车来了,他们还是你先我先,车子不等又开走了。
第三部车来了,他俩都想把对方推上去。司机看着很讨厌,结果车开了,把两个人都压死了。
死后两个灵魂去投胎,因为感情太好变成了双胞胎。到生产的时候,两个人在里面还是你先我先。医师拿听筒一听,糟糕了,他们又在里面谦让,你先出,你先出(众笑)。
篇4: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兴小学 薛泽芳
【摘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作为小学生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基础教学,一直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由于小学生处于学习心理发育和习惯养成阶段,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现象进行探析,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童话故事 教学策略
童话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故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故事大多浅显易懂,同时又富含深刻的人生道理。这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往往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充分发挥童话故事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童话故事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讲一个童话故事,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而通过问答的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们自主思考,这十分有利于学生们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到《小猫种鱼》这个短片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在故事的结尾留下问题,小猫把鱼种在田地里,到底能不能长出鱼呢?学生们会回答: “鱼都烂了。”教师就可以顺势接着引出这个童话的主旨,也就是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生搬硬套,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不会适用于各个时期。这样学生们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充分懂得了《小猫种鱼》这一童话故事的内涵,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
2.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思维能力
童话故事教学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效率,更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童话故事具有一定的纯洁性,十分适用于不谙世事的小学生。在小学时代,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逐渐确立,这一时期,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能够极大地促进同学们自主思考的主动性,进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童话故事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也为小学语文教育带来十分积极的影响。
二、目前童话故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师的童话素养较低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很多小学院校中,语文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童话素养。童话作为富有趣味性的小故事,在讲解时应该充满激情,然而,在很多语文教师中,缺乏讲童话的幽默感和趣味性。面对这些充满趣味性的童话故事,()教师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将童话故事当成具有教育意义的语文课文来讲。这样极大地减少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使童话教学枯燥无味。
2.过分注重教育,忽略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受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在童话故事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这就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和自主思考。在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只能亦步亦趋跟随着教师的方向。而教师一厢情愿地注重童话素材中教育意义的部分,这就导致在课堂中,教师反复申述一篇童话故事充满的各种教育意义,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十分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低级童话较多,高级童话较少
语文教材作为小学学生长时间学习的'书本,对学生学习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童话故事,可是在众多童话故事中,水平偏低的童话故事较多。这些低水平的童话故事能够给人的思考空间很少,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乌鸦喝水》等,这些童话故事寓意十分简单,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此类故事时,从中得到的启发十分有限,其中蕴含的道理更是过于浅显。根据小学课本的调查和研究,其出现的童话故事大多为低水平的童话故事。高水平童话故事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对于童话故事教学的几点建议
1.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的教学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童话故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多阅读相关的童话故事。在课余时间,教师应该进行发音练习,争取将每个童话故事都能讲得生动有趣。只有教师自身对童话有足够的兴趣,才能在这一领域领导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沟通和交流,将彼此的经验进行交换,这样能够提高彼此的教学能力,弥补彼此之间的不足。这样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培养优秀的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
2.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兴趣主导课堂
童话故事教学,意在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日常小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些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将童话故事讲的生动有趣。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趣味的童话天地。此外,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不可以过分的注重教育。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太小,过多的教育讲义会打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以兴趣主导语文课堂,通过一些引导来使同学们自主思考,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来加以教育,这样既能够帮助同学们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又能够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3.师生互动,为童话故事留下悬念
教师在讲解童话故事时,可以通过对学生发问的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气氛,进而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这样能够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当学生产生问题时,能够更加及时的寻求老师排忧解难。在童话故事的结尾,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主人公,那么你会怎么办呢?让我们下节课通过作业的形式交上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童话故事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而方法还需要不断的改进。
【结语】
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在教育方面应该被寄予充分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教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也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乐趣。因此,要想提高童话故事教学的积极效果,就必须对其不断完善和改进。
篇5:传统易经风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易经风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学是一个高度跨学科性的学科,它研究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易经》是我国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它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吕氏春秋》评价其“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何谓易?关于“易”的解释很多,说法之一是“上日下月为易”,即易是古人在对宇宙中日、月等天体运行规律观察后概括归纳出来的。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提到“生生之谓易”,他认为易经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生生,生是天地的功能,是先天的,生生是后天的,指人类应体察先天之“生”,使宇宙创造生命的精神继续不断,生生不息。笔者认为,以上“易”的解释与地理学“人地关系”这一研究内容和高中地理课程“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的提法是一致的。
《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中医、风水、数术、兵法等诸多的中华文明即脱胎于此。风水又称地相,古称堪舆术,风水研究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关系,其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近年来,以易经风水知识为主要元素的悬疑小说很流行,高中生对此亦很感兴趣。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尝试着寻找易经风水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交叉点、渗透点,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以帮助学生有趣、轻松、高效地完成高中地理学习,同时从易经风水角度入手也为学生理解地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并增加其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一、“冬至—阳生”
在“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课学习中,不同节气地球位于公转轨道面的位置、该日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状况及其年变化是学习的重点和学生理解的难点。
笔者在教学中先给出冬至节气的由来:夏至、冬至等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然后简单介绍《易经》八卦的两个基本符号“—”“--”,其中“—”为阳爻,性刚属阳,“--”为阴爻,性柔属阴,并给出《易经》中八卦符号和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见下表),以说明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阴气渐去而阳气始生,是节气循环的开始,因此称为“冬至—阳生”。最后给出古人对冬至的提法: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本文,故曰“冬至”,以此概括冬至日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状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该重点内容。
表 农历二十四节气、农历月份与八卦对照
二、“气”、天气与“生气”
在“地球上的大气”一章学习时,锋面、低压带和西风带控制下多雨等处,学生普遍感觉较难理解、难记忆。笔者选取了《葬书》中的一段文字作为导入:“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借助“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的提法,在黑板上画出冷暖气团相遇的图示,用“升而为云,降而为雨”随之画出形成锋面、暖气团沿锋面抬升进而凝云致雨的图示。通过强调“升而为云,降而为雨”,帮助学生理解大气的垂直上升运动与天气的关系,并用“不管是大气的'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如果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气温降低,更易出现阴雨天气”来归纳低压带和西风带控制下多雨的原因,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节教学中,笔者再次选用了这段文字,并且在文字最后增加“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的描述。借助该段文字,帮助学生从整体性的视角来理解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联系,教学效果较好。
三、“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学习时,河流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是本节内容学习的重点和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笔者将《晋书·郭璞传》中的一段文字作为本重难点内容的探究素材:“璞以母忧去职,卜葬地于暨阳,去水百步许。人以近水为言,璞曰当即为陆矣。其后沙涨,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通过让学生简单解释古文的含义提高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最初去水百步,其后去墓数十里皆为桑田?”“郭璞为何这般能掐会算?”设计这样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本知识学习始终,使学生带着疑问来听课、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尽可能自己去解决疑问,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四、“山南水北谓之阳”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内容学习时,笔者用“山南水北谓之阳”作举例,帮助学生从日照角度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我国处在北半球,全年而言正午时太阳更多的是从南往北照射,因此山的南面获得更多日照为阳坡,山北为阴,而河道下凹因此河道的北岸获得更多日照为阳,水南为阴,即“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笔者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启发,多角度理解“山南水北谓之阳”。“从城市建筑方位的选择角度来理解这句话也是正确的:人们一般把城市建筑的方位选择在阳面,即山坡的南面和河流的北面。山的南面好理解,为何人们会把城市建筑的方位选择在水的北面呢?你可以从地转偏向力角度予以合理解释吗?”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回忆,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大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在北半球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右岸(南岸)更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而左岸(北岸)流水的堆积作用更强,因此较为平缓的北岸更适合人类作为城市建筑的选择之地。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当引入中国传统易经风水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乐于、更易于接受相关的地理信息。选择合适的易经风水内容用于导入、探究等课堂教学环节,有助于教师在增加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同时促使其更积极主动地调用日常经验和已有知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从而帮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牢固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 如何学习易经
★ 如何自学易经
★ 读懂话
★ 人生讲稿
【《易经》中蕴含的教学之道(精选5篇)】相关文章:
心法读后感与心得2023-01-2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职校生文化自信2022-05-06
佛教禅宗思想与人生智慧2023-07-03
解读易经的心得体会2022-08-16
谈《周易》和孟子的教育思想2023-12-09
尚节亭记阅读练习和原文翻译2023-01-08
《周易》的哲学思辨2022-05-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后感2023-09-27
道德经高中读后感800字左右2022-10-18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