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精选3篇)由网友“湛天碧海”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瑶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瑶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耍歌堂节
“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是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瑶族自治县瑶族人民的隆重节日“耍歌堂”是瑶语译音,意为庆丰收。也是青年男女对歌觅友的节日。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金秋季节,十月十六日左右,历时三天、九天不等。
当节日到来之前,各家各户都得事先通知远近的亲友前来观光。节日到来时,各村寨的人们抬着祖公的牌位从庙中抬出来巡游、拜祭,他们带着新收获的包谷、红薯和糍粑、米酒、山果等物品,成群结队,翻山越岭,汇集于事先选好的耍歌堂(地势平坦的村寨),炮响为号,吹响牛角曲。
蓄发盘髻、头包红布、插着美丽羽毛的英俊瑶族小伙,在锣鼓声中跳起刚健欢乐的长鼓舞。身着绣有绚丽花朵、纷飞彩蝶、秀丽山河、漂浮彩云的瑶族姑娘翩翩起舞,选择意中人。参加唱歌的青年,有时达八、九十对。小伙子唱歌一支又一支,姑娘们仔细地打量着唱歌的小伙子,暗暗地选择心爱的人。小伙子们也尽情地唱,求得姑娘的欢心,白天在歌堂上认识后,晚上便可独自向姑娘们唱歌求爱。在山坡上、树荫下,通过对歌互诉爱慕之情。其他人或是开怀畅饮、高谈阔论,或是高唱瑶歌、极目远眺,场面十分热闹。
节日期间,每户人家做二十至三十斤的糯米糍粑,招待亲戚朋友。每户还出若干水酒(七斤左右),供人们任意饮用。“耍歌堂”场上,放置众人提供的米酒,任人饮用。
晒衣节
每年旧历六月六,广西桂平县的盘瑶要隆重地欢庆一年一度的晒衣节。节日的早上,各家各户的老者指挥年轻人有秩序地把箱子、柜子及衣服、鞋子等搬到房外晒谷坪,摊开在竹垫上或挂在竹竿上,等候烈日曝晒,整个寨子色彩斑斓,成了衣物的“海洋”。晒到三四个小时后再把衣物等放回原处。到了傍晚,全寨人站在晒谷坪上,对着西沉的太阳频频招手,表示对太阳的感激和崇敬。“晒衣节”家家户户要宰鸡杀鸭欢庆,别有情趣。
干巴节
干巴节,是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一带蓝靛瑶人(瑶族支系)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他们从农历二月下旬便开始忙碌起来。大家首先商定节日这天是上山打猎还是下河捕鱼,然后再分头准备。决定上山打猎的人们就着手烧木炭、修枪、舂火药、打码子;准备下河捕鱼的人们也各置器物。各家各户都用最好的糯米酿制米酒,准备欢度“干巴节”。
节日那天,上山围猎的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征途。获得野味,大家共享,若是获不到猎物,便会被人取笑。尤其是“门胞”(小伙子)要被“门煞”(姑娘)所轻视。因此,上山的“门胞”总是千方百计满载而归。下河捕鱼虾的人们也照此办理。老人、妇女则留守,忙于准备年饭,烧鸡鸭,煮五颜六色糯米饭,春粑粑,各美酒。
傍晚,人们回到寨中,互相串门,互相祝贺。大家取出香甜的米酒,吃着香喷喷的糯米花饭,将当天猎取的野味和鱼,美美地饱餐一顿。不能吃完的,留下一部分,挂在火塘边上,烤成干巴,留着以后招待客人。晚上,当夜幕笼罩着山寨的时候,男女老幼经过一天的劳碌奔波,都围坐在火塘边,唱起动人的瑶歌。饭后,大家聚于广场,男的敲铜鼓,女的舞蹁跹。人们尽情享受劳动之余的欢乐,预祝丰收,欢度佳节。
月半节
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的重要节日(相当于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锣鼓声和欢笑声。从初十开始,各家各户都摆上鱼、肉、酒等,欢度节日或祭祀祖宗,十五是节日的最后一天,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晚上,这个晚上,家家户户都做出最好、最丰盛的饭菜,主宾欢聚一堂,互祝家庭和睦,老小健康,五谷丰登。晚饭后,姑娘、小伙子身着节日盛装,对歌跳舞,直到鸡鸣晨晓,人们才进入梦乡。
祝著节(达努节)
1986年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根据瑶族人民意愿将达努节名称改为“祝著”节。“祝著”节,亦称祖娘节、二九节、盘古节或瑶年,是瑶族人民隆重的节日之一,尤其是分布在广西都安、巴马、大化、马山一带布努瑶支系的瑶族人民。时间是当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由于居住地区不同。各地习俗和谷物成熟日期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节日周期,并非一年一度,有的地区两、三年过一次,有的地区三、五过一次,有的地区十二、三年才过一次。
节日前,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要打扫卫生,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杀猪宰鸭,酿米酒,做糯米耙粑,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节日时,瑶族同胞备上美酒佳肴,到预定的场地吃团圆饭。在村寨摆歌台,敲起铜鼓跳起舞。出嫁的女儿也带上儿女回娘家过节。
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点大炮、吹奏唢呐、武术表演、射击比赛和斗鸟等。最有趣和最能体现瑶族文化的是铜鼓舞。铜鼓在布努瑶人心目中是祖神赐予的神物,敲起铜鼓就能赶跑鸟兽,保证庄稼好收成。因此,铜鼓声如一面旗帜,集聚着民族的力量。
铜鼓悬挂在木架上,人们轮流上场,每次2男1女,男的一个击铜鼓,表演瑶族的传统舞蹈,一个击皮鼓为他伴奏,女的或撑雨伞或拿斗笠,边舞边为铜鼓手送去一陈陈凉风。鼓点铿锵,舞姿纯朴,表现了山民耕作、狩猎的生活情景,风格粗犷剽悍。表演者虽谈不上有多少艺术感觉,但在劳动中演练出的舞步,清新刚健,三人的配合默契和谐,不时博得观众的喝彩。最佳的舞者还能得到“鼓王”之美誉。
跳完铜鼓舞以后,接着是点燃冲天炮,人们把事先做好的冲天炮,按一定距离,在广场上摆上数十个,或上百个。若干男女同时动手点燃,一直点到最后一声炮响为止,看在同一时间内,谁点的冲天炮最多,比赛时,场上鸦雀无声,周围观众,屏住呼吸,注视着点炮的人们。当炮声一响,接二连三的火光直冲天空,场上一片沸腾,人们蜂拥到优胜者面前,将他抬起来,抛向空中。
入夜,灯笼、火把蜿蜒在山道上,象一条火龙向聚集点游去。人们跳起了只有达努节才跳的“兴郎铁玖舞”:猴鼓舞、藤拐舞、猎兽舞、开山舞、南瓜舞、采茶舞、丰收舞、牛角舞、芦笙舞、花伞舞等。这是一组反映布努瑶生产、生活的舞蹈。其中“猴鼓舞”的动作模似猴的动作,滑稽幽默,侧身反背,灵巧敏捷。
打山围猎是瑶族的一种生产劳动形式。出门背火铳,猎狗作伴行的围猎生活,在“猎兽舞”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山舞”气势恢宏、“采茶舞”线条优美、“花伞舞”抒发了姑娘心中的爱意。舞罢,青年们对歌去了,老人则集体唱起密洛陀颂歌。他们你问我答,歌声充满了对密洛陀的敬意。听歌的男女老少从密洛陀创世中吸取力量。除了唱密洛陀,他们还唱醉酒歌,饮酒欢呼,直到三星西斜仍不肯离去。
关于“达努”节的由来,一个较为普遍的传说是,古时候,在万山丛中有两座高大的宝山,两山对峙相望,左边那座山叫布洛西山,威武雄壮,像个武士;右边那座山很象一个拖着裙服的姑娘,名叫密洛陀。每年这两座山互相移近一点儿,经过九百九十九年,两山就要挨在一起了。
这年的五月二十九日,天空突然响起惊天动地的霹雳,这两座山同时裂开一条缝,从布洛西山走出一个高大的男人叫布洛西,从密洛陀山里走出一个女人叫密洛陀,他俩结成了夫妻,后来生三个女儿。时间年复一年的过去,密洛陀的头发花白了,一天夜晚,她想起布洛西死时说的话,便对三个女儿说:“孩子们,如今你们长大了,应该各自谋生啦!”
第二天早晨,大女儿扛着犁耙,到平原犁地耙田。后来,她与子孙组成了汉族。二女儿挑起一担书走了,她与子孙形成了壮族,三女儿拿着小米和锄头到山里开荒种地并在那里安居乐业,成为瑶族的祖先,三女儿在山里辛勤的耕耘。禾苗长得十分粗壮,籽粒饱满。眼看就要收割了,不幸庄稼被野兽、地鼠和鸟雀偷吃光了,她含着眼泪返回家里向妈妈诉苦,密洛陀安慰女儿,鼓励再去生产,并给她一面铜鼓和一只猫。
第二年庄稼长得更好,贪馋的鸟兽又来偷食,三女儿按母亲的话,敲响铜鼓,惊走了野兽和飞鸟,放出猫吃尽了地鼠,获得了丰收。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在五月二十九日密洛陀生日这天,姑娘带着丰盛的礼物,返回家里向密洛陀祝福,并庆贺丰收。后来,瑶族人民就将这天作为民族节日。
盘王节
1、盘瓠崇拜
盘瓠亦称盘王、盘护、盘古等,是神话传说中龙犬的名字。瑶族的盘瓠崇拜,实际上是一种图腾崇拜。很多瑶族人都认为盘瓠是瑶族的始祖,把他当作始祖神加以崇拜、祭祀与供奉,并形成特定的祭祀性节日——盘王节。
2、节日活动
盘王节,又叫“跳盘王”、“庆盘王”、“做盘王”、“还盘王愿”等。过去,各地规模大小与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年年举行,有的三五年举行一次。有的单家独户活动,有的数村寨联合欢度。少则3昼夜,多则7昼夜。节日期间,除杀猪宰羊,宴请宾朋外,还要诵经作法,祭祀神灵,跳盘王舞,唱盘王歌。
1984年8月,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瑶族代表座谈会上,确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节为全国瑶族共同的民族节日。1985年金色的秋天,全国各地瑶族代表和民间艺人在广西南宁的联欢会上欢聚一堂,欢度瑶族有史以来第一次全民族的盛大节日——盘王节。如今的盘王节,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节日气氛更加喜庆、吉祥、欢乐。
在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人民在十月十五日晚就举办“跳盘王”的民俗活动。祭盘王第一项内容。祭堂内设有祭坛,挂着一幅盘王像。祭祀活动在3声铁炮声中宣布开始,众人踏着鞭炮的红屑,奉上供品:猪头、糍粑、雄鸡、酒。祭祀盘王的仪式过后,族长唱起了盘王歌,歌声叙述了盘王的业绩,众人在古歌中缅怀盘王,神情肃穆庄重。
次日清晨,在一陈锣鼓声、鞭炮声、唢呐声中迎来了更欢乐的一天。众人聚集在广场中“跳盘王”。“跳”即舞之意,跳盘王是指人们载歌载舞以谢盘王的恩德,娱悦盘王,并祈求盘王保佑子孙安泰。所以,每年“跳盘王”的歌声舞影,汇成了盘王节的欢乐海洋。
黄泥鼓舞是跳盘王的主要舞蹈。它以1面母鼓,8面公鼓为主,母鼓鼓身短而粗,公鼓鼓身长而细。鼓身皆绘有寓意吉祥的.花纹。8位瑶族姑娘,拿着丝巾圈成外圈,并随着鼓声翩翩起舞。公鼓与母鼓配合默契,有时母鼓在前,公鼓列成一排在后,有时公豉将母鼓围在中央,有时相错相插,鼓声噼啪,舞姿敏捷。围观的人们也不时发出陈陈喝采声。节日的瑶山,鼓乐齐鸣,载歌载舞,欢乐中充满着神圣的气氛。
暮色四合时,节日的舞台变得更宽、更大。山坡树林、桥头溪边,老人在畅叙过去;女人在交流理家之道;男女青年在对歌物色意中人……夜深歌不停,人们仍沉浸在白日的欢乐之中。在桂北全州东山盘瑶乡,敬盘王又是另一番景象。在这里过盘王节同样十分庄重,十分严肃。
这里庆盘王有三个阶段,分为农历六月六日上王盘古的生日;农历九月九日王盘古的生日;农历十月十六日为下王盘古的生日。庆下王盘古的生日正值收获之际,人们庆盘王,是为把丰收的喜讯报告给盘王。每逢这一天。于本年度添丁的人家都要提上酒和公鸡,到盘王庙祭祖,表示新添了盘王子孙,也表示全家对盘王的敬意。
庆盘王活动要请圣接兵,开始起鼓,但最主要的是唱盘王歌。唱盘王歌把祭祀盘王的活动推向了高潮,众子孙仿佛看到盘王开天辟地的形象。
“赶鸟”节
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人民的“赶鸟节”,又称敬鸟节、歌鸟节。名称不同,形式多样。家家都要做粑粑给“鸟”吃,先将粑粑粘在竹枝上,插到田头地角喂鸟,边插边学鸟叫,意即唤小鸟来吃,莫损坏庄稼。江华、江永瑶族人民以此作为盛大节日开展欢庆活动。
江华瑶族自治县岭西一带瑶族在二月初一这天,既是欢庆歌鸟节,又是未婚男女青年以歌为媒选择佳偶的吉日。年年到了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圆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穿上一色宝蓝衬白镶边的节日民族服装,扎着彩色的头帕,套着绣花的鞋袜,撑着青布洋伞,一伙伙,一群群,聚会山头。对男对女,或四男四女,对坐于青草坪、岩头上,或依偎茶树蔸、松树下,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
对歌有一男一女对唱的,也有二男二女重唱的,还有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的,形式多样,十分丰富。在对歌中,互报姓名,倾吐爱情,唱一首歌,双方朝前走几步,一首首歌,小伙子和姑娘越走越近,双方的心越连越紧。从日出到月升,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耙。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家,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快进寨门了,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
这里传说,从前歌仙刘三妹来此唱歌,贫苦的瑶族人民得到启发,明白了许多道理。而地主豪绅非常害怕,下令捉拿刘三妹,在瑶族人民帮助下,变成一只小鸟飞走。嗣后,人们想念她,每年农历二月初一,男女青年来此唱歌,这就成为岩口铺一带说的“鸟节歌会了”。
而江永县松柏瑶族乡一带,每年二月初一至初三,举行一次盛大爱鸟敬鸟活动。俗称赶鸟会。湘桂边境不远百里的瑶、壮、汉群众赶来参加。过去赶鸟会活动有斗野鸡、赛八哥、比画眉。野鸡比斗打,八哥比学舌,画眉比抽彩,胜者得一份奖品,年复一年,赶鸟会人数越来越多,各种货郎摊贩也纷至踏来,三天的赶鸟会发展成了物资交流会。
扎巴节
每年二月十五日,居住在河口大树塘一带的瑶家人都要举行传统的择偶舞会,这就是“扎巴节”。这是未婚年轻人的节日,已婚男女都要自觉回避,如果想分享佳节的欢乐,只能在家凭窗远眺倾听。这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等三声竹笙响过、小伙子姑娘们各自撑开手中黑伞、花伞,轻盈地步入晒谷坪,一边跳起熟练的“扎巴舞”,一边用那双多情的眼睛在众男众女中寻找着如意的人儿。
若看上了,年轻人就凑上前去,轻唱着自编的情歌:世上姑娘数不清,唯有阿妹合我心。如姑娘不中意,即礼貌地报以对方一个歉意的微笑,接着轻鞠一躬,转身飘然而去;倘对方有心,即会随声应和:世上男儿数不清,唯有阿哥最多情。阿妹知哥情似火,愿与阿哥伴终身。两人一唱一和,在伞的遮掩下,双方柔情相视,互吐爱慕之情,并将伞当作爱情的信物,相互交换,到此算完成了择偶程序。然后携手步出舞场,双双对对各选择一幽静处,依偎长谈,互订终身。
送懒节
农历正月初三是宁远北部、新田等山区瑶家的“送懒”节,这天各家都要把春节期间抛丢在室内的瓜壳、果皮、鞭炮纸悄、杂物垃圾,打扫干净,挑到村外焚烧,一路上要燃放鞭炮,谓之“送懒”。焚烧前,要点烛化纸,烧香祭拜,意喻新年伊始,家家户户都要干干净净,讨一年的吉利兆头。此俗今少有沿袭。
舞春牛
“舞春牛”,是瑶族过节民俗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文艺形式,春节期间举行。活动分三个部分:迎春牛、耍春牛、送春牛。春牛由两个青年男子扮演,扎黑绑腿,穿紧身衣,牛头为竹扎框架纸糊而成,牛身由一块青土布制成。基本动作是牛走路、过桥、喝水、搔痒、撒欢、发怒等。
春牛进寨时,全寨的男女老少都在寨前相迎,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还高声念《迎牛词》。春牛进到表演场中,便撒欢、“滚水”。这时,大家都争着摸春牛的眉心,讨开年吉利。送春牛是像迎春牛那样,全寨人列队恋恋不舍地将春牛队送往别的寨子。
小元宵
宁远、蓝山、道县、新田等地瑶族,以农历正月初五为“小元宵”节。这天,各家都要摆出过年的好酒好菜(荤菜),开怀畅饮。是日晚上,有条件的村还要举行对歌舞龙活动。到正月十五日的大元宵节还显得热闹。小元宵过后即投入劳动生产。此俗今已改变。
尝新节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早稻开镰收割之前,江华瑶山家家户户先打下今年的新禾谷,做成新米饭,摆酒设宴,欢度瑶家传统的“尝新节”。尝新节的宴席上,酒肉、新米饭要先敬祖宗,再将一些肉饭喂狗,请狗“尝新”,然后一家大小才能随便吃喝。
为什么尝新之前要先将些肉饭喂狗呢?相传早先人间没有稻谷,瑶人先祖便派狗上天取谷种。狗在玉帝的谷仓里打了个滚,沾满了一身的谷种,然后返回人间。不料在渡天河时,狗身上的谷种全被河水冲走,只剩下狗尾巴上的几粒。就是这几粒谷种,使人间有了稻谷,并且稻穗长成了狗尾巴状。为感谢狗的功绩,瑶族同胞便在每年新禾收割之际的六月初六,将第一碗新禾米让狗“尝新”。
姑娘街
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期举行。每逢这个街期、各族姑娘换上艳丽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节日的小镇,一派欢乐气氛,在广场上,各族姑娘围成圆圈,在乐器的伴奏下歌舞。还有陀螺比赛也很引人注目。陀螺是用坚硬的木头做成,比赛时,两组相隔一定距离,各组的人轮流用自己旋转的陀螺去碰击对方旋转的陀螺。击中后被击的陀螺依然在旋转者为胜。
除此以外,街头巷尾摆满了五彩丝线、花边、银器、首饰等商品及各种美味小食。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把大街挤得水泄不通。在欢乐的人流中,有身着桃花图服装,佩戴耳环,手镯的瑶族姑娘;有穿大领短衣、百褶裙,颈间套有三、四条项链的苗族姑娘,有身着黑色衣裤,胸前佩戴大银环——“批索”的哈族姑娘,有身穿镶有花边,绣着美丽图案服装、头戴银泡泡“鸡冠帽”的彝族姑娘。
她们成群结伴,在集市上出售自己带来的农副产品,并在货摊前选购花边,五彩丝线和耳环、手镯等银质首饰。夕阳西下,小镇上人们陆续散去,而城外田野却歌声悠扬。各民族一对对男女青年,在山坡、树下、溪边、湖畔,纵情歌唱。歌声、琴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荡漾在“姑娘街”上。
倒稿节
倒稿节在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人民传统的欢庆丰收的日子。这时,稻子、红薯、包谷、粟米等农作物都己收割完毕,瑶族人民把这一天定为“倒稿节”。在这一天之前,谁种谁收,不准乱割滥收,否则按乡规民约处以罚款。过了这天,任何人可以上山下田收捡成果,谁收谁得,不得干涉。
讨念拜
隆回县小沙江、虎形山、茅坳瑶区,岭秀峰奇,谷深林密,方园数十里,瑶家祖祖辈辈散居在溪溪弯弯中。他们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其中最使人向往的,是那一年一度的瑶家传统节目——讨念拜节和讨寮皈节。
讨念拜意译是月半所过的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举行。这三天,瑶家山寨欢腾得象点燃的鞭炮。那些泡在清泉绿涧里长起来的姑娘,本是水色如玉,苗条多姿。这几天打扮得娇气滴流,一个个身穿绣花衬衫,腰系多种图案的挑花筒裙,戴着银项练和镀金耳环,微笑着遮在花绸伞下。小伙子们,头裹方格巾帻,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挂裤,虎身大眼,结实健壮,逗人喜爱。连老大爷、老大妈也换上节日的盛装,四面八方,熙熙攘攘汇聚在水洞坪墟场,欢度传统佳节。
说起讨念拜,有个悲壮动人的历史故事。相传康熙年间,封建统治者的军队进逼瑶山。掳掠劫杀,无所不为。瑶家山寨,暗无天日,面临着灭族亡种的悲惨绝境。在这危险之际,一位瑶家姑娘名奉姐,精明干练,沸腾着满腔热血与无比悲愤,把山山寨寨的青壮年兄弟姐妹组织起来,垒石为堡,砍树作寨,据险守防,抵抗来侵的敌人。在追击进犯者直到他们的官衙后,放了一把火,将官衙化为灰烬。
这时,司门前巡检司上奏清廷,派来了大兵。由于地形崎岖复杂,奉姐指挥合窍,群众团结一致,善守能攻,官军一筹莫展。最后设了一个诡计,使一个青年悍卒化装成卖货郎,挑着满担瑶家日常生活物品,如盐、布之类,上寨叫卖。奉姐见单人一个,不足为俱,便接进室内。那知这货郎接近奉姐时,拔出利刃向奉姐刺杀,外面亦金鼓齐鸣,伏兵四起,带伤的奉姐在一阵慌乱中冲了出来,在现今的水洞坪一带,率众与官军杀了三天三晚,600多位瑶族同胞因寡不敌众,全被官军杀死。
英勇的奉姐姑娘牺牲了,却永远活在瑶族人民心中。人们纪念她,但又怕引起封建统治者的怀疑与嫉忌,于是在每年的五月十五至十七日三天,瑶家男女老少,都来到水洞坪举行集会。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赛歌赛舞,以特殊的形式,表达他们对英烈的吊唁。最后形成为如今人人赶墟购物的传统盛会——讨念拜。
讨寮皈节
讨寮皈节,意译是逃脱凶恶的菩萨。此节分两段,第一次是农历七月初二在茅勒举行,这一带的瑶民要过了这个节日,才吃黄瓜和白瓜。传说宋朝末年,当地瑶民的祖先在江西吉安田卢地带,遭到当地赵、鲁二督统镇压。七月初二,有些孕妇逃到鹅颈大丘的黄瓜和白瓜丛中,哀求饶命,才幸免于死。因而起誓:永传后代,要越过七月初二,才能吃黄瓜和白瓜,违者子孙不昌。第二次是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小沙江举行,传说清朝雍正元年(1723),当地一豪绅追赶麻洞瑶族四姓六姐妹而引起反抗,豪绅却谎报瑶民谋反,请求清兵镇压。
瑶民先后在今大沙江和小沙江奋战后退至麻塘山居险而守清兵只好议和。当时瑶民把战地称作大杀光和小杀光,以后为求民族团结,才改名大沙江、小沙江。如今节日里,瑶民都盛装,到集会地点尽情欢乐,周围汉人,也参与同乐,人们赶集聚会,青年男女赛歌对舞、谈情说爱,充满喜庆气氛。
篇2:瑶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瑶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耍歌堂节
“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是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瑶族自治县瑶族人民的隆重节日“耍歌堂”是瑶语译音,意为庆丰收。也是青年男女对歌觅友的节日。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金秋季节,十月十六日左右,历时三天、九天不等。
当节日到来之前,各家各户都得事先通知远近的亲友前来观光。节日到来时,各村寨的人们抬着祖公的牌位从庙中抬出来巡游、拜祭,他们带着新收获的包谷、红薯和糍粑、米酒、山果等物品,成群结队,翻山越岭,汇集于事先选好的耍歌堂(地势平坦的村寨),炮响为号,吹响牛角曲。
蓄发盘髻、头包红布、插着美丽羽毛的英俊瑶族小伙,在锣鼓声中跳起刚健欢乐的长鼓舞。身着绣有绚丽花朵、纷飞彩蝶、秀丽山河、漂浮彩云的瑶族姑娘翩翩起舞,选择意中人。参加唱歌的青年,有时达八、九十对。小伙子唱歌一支又一支,姑娘们仔细地打量着唱歌的小伙子,暗暗地选择心爱的人。小伙子们也尽情地唱,求得姑娘的欢心,白天在歌堂上认识后,晚上便可独自向姑娘们唱歌求爱。在山坡上、树荫下,通过对歌互诉爱慕之情。其他人或是开怀畅饮、高谈阔论,或是高唱瑶歌、极目远眺,场面十分热闹。
节日期间,每户人家做二十至三十斤的糯米糍粑,招待亲戚朋友。每户还出若干水酒(七斤左右),供人们任意饮用。“耍歌堂”场上,放置众人提供的米酒,任人饮用。
晒衣节
每年旧历六月六,广西桂平县的盘瑶要隆重地欢庆一年一度的晒衣节。节日的早上,各家各户的老者指挥年轻人有秩序地把箱子、柜子及衣服、鞋子等搬到房外晒谷坪,摊开在竹垫上或挂在竹竿上,等候烈日曝晒,整个寨子色彩斑斓,成了衣物的“海洋”。晒到三四个小时后再把衣物等放回原处。到了傍晚,全寨人站在晒谷坪上,对着西沉的太阳频频招手,表示对太阳的感激和崇敬。“晒衣节”家家户户要宰鸡杀鸭欢庆,别有情趣。
干巴节
干巴节,是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乡一带蓝靛瑶人(瑶族支系)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他们从农历二月下旬便开始忙碌起来。大家首先商定节日这天是上山打猎还是下河捕鱼,然后再分头准备。决定上山打猎的人们就着手烧木炭、修枪、舂火药、打码子;准备下河捕鱼的人们也各置器物。各家各户都用最好的糯米酿制米酒,准备欢度“干巴节”。
节日那天,上山围猎的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征途。获得野味,大家共享,若是获不到猎物,便会被人取笑。尤其是“门胞”(小伙子)要被“门煞”(姑娘)所轻视。因此,上山的“门胞”总是千方百计满载而归。下河捕鱼虾的人们也照此办理。老人、妇女则留守,忙于准备年饭,烧鸡鸭,煮五颜六色糯米饭,春粑粑,各美酒。
傍晚,人们回到寨中,互相串门,互相祝贺。大家取出香甜的米酒,吃着香喷喷的糯米花饭,将当天猎取的野味和鱼,美美地饱餐一顿。不能吃完的,留下一部分,挂在火塘边上,烤成干巴,留着以后招待客人。晚上,当夜幕笼罩着山寨的时候,男女老幼经过一天的劳碌奔波,都围坐在火塘边,唱起动人的瑶歌。饭后,大家聚于广场,男的敲铜鼓,女的舞蹁跹。人们尽情享受劳动之余的欢乐,预祝丰收,欢度佳节。
月半节
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的重要节日(相当于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锣鼓声和欢笑声。从初十开始,各家各户都摆上鱼、肉、酒等,欢度节日或祭祀祖宗,十五是节日的最后一天,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晚上,这个晚上,家家户户都做出最好、最丰盛的饭菜,主宾欢聚一堂,互祝家庭和睦,老小健康,五谷丰登。晚饭后,姑娘、小伙子身着节日盛装,对歌跳舞,直到鸡鸣晨晓,人们才进入梦乡。
祝著节(达努节)
1986年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根据瑶族人民意愿将达努节名称改为“祝著”节。“祝著”节,亦称祖娘节、二九节、盘古节或瑶年,是瑶族人民隆重的节日之一,尤其是分布在广西都安、巴马、大化、马山一带布努瑶支系的瑶族人民。时间是当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由于居住地区不同。各地习俗和谷物成熟日期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节日周期,并非一年一度,有的地区两、三年过一次,有的地区三、五过一次,有的地区十二、三年才过一次。
节日前,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要打扫卫生,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杀猪宰鸭,酿米酒,做糯米耙粑,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节日时,瑶族同胞备上美酒佳肴,到预定的场地吃团圆饭。在村寨摆歌台,敲起铜鼓跳起舞。出嫁的女儿也带上儿女回娘家过节。
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点大炮、吹奏唢呐、武术表演、射击比赛和斗鸟等。最有趣和最能体现瑶族文化的是铜鼓舞。铜鼓在布努瑶人心目中是祖神赐予的神物,敲起铜鼓就能赶跑鸟兽,保证庄稼好收成。因此,铜鼓声如一面旗帜,集聚着民族的力量。
铜鼓悬挂在木架上,人们轮流上场,每次2男1女,男的一个击铜鼓,表演瑶族的传统舞蹈,一个击皮鼓为他伴奏,女的或撑雨伞或拿斗笠,边舞边为铜鼓手送去一陈陈凉风。鼓点铿锵,舞姿纯朴,表现了山民耕作、狩猎的生活情景,风格粗犷剽悍。表演者虽谈不上有多少艺术感觉,但在劳动中演练出的舞步,清新刚健,三人的配合默契和谐,不时博得观众的喝彩。最佳的舞者还能得到“鼓王”之美誉。
跳完铜鼓舞以后,接着是点燃冲天炮,人们把事先做好的冲天炮,按一定距离,在广场上摆上数十个,或上百个。若干男女同时动手点燃,一直点到最后一声炮响为止,看在同一时间内,谁点的冲天炮最多,比赛时,场上鸦雀无声,周围观众,屏住呼吸,注视着点炮的人们。当炮声一响,接二连三的火光直冲天空,场上一片沸腾,人们蜂拥到优胜者面前,将他抬起来,抛向空中。
入夜,灯笼、火把蜿蜒在山道上,象一条火龙向聚集点游去。人们跳起了只有达努节才跳的“兴郎铁玖舞”:猴鼓舞、藤拐舞、猎兽舞、开山舞、南瓜舞、采茶舞、丰收舞、牛角舞、芦笙舞、花伞舞等。这是一组反映布努瑶生产、生活的舞蹈。其中“猴鼓舞”的动作模似猴的动作,滑稽幽默,侧身反背,灵巧敏捷。
打山围猎是瑶族的一种生产劳动形式。出门背火铳,猎狗作伴行的围猎生活,在“猎兽舞”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山舞”气势恢宏、“采茶舞”线条优美、“花伞舞”抒发了姑娘心中的爱意。舞罢,青年们对歌去了,老人则集体唱起密洛陀颂歌。他们你问我答,歌声充满了对密洛陀的敬意。听歌的男女老少从密洛陀创世中吸取力量。除了唱密洛陀,他们还唱醉酒歌,饮酒欢呼,直到三星西斜仍不肯离去。
关于“达努”节的由来,一个较为普遍的传说是,古时候,在万山丛中有两座高大的宝山,两山对峙相望,左边那座山叫布洛西山,威武雄壮,像个武士;右边那座山很象一个拖着裙服的姑娘,名叫密洛陀。每年这两座山互相移近一点儿,经过九百九十九年,两山就要挨在一起了。
这年的五月二十九日,天空突然响起惊天动地的霹雳,这两座山同时裂开一条缝,从布洛西山走出一个高大的男人叫布洛西,从密洛陀山里走出一个女人叫密洛陀,他俩结成了夫妻,后来生三个女儿。时间年复一年的过去,密洛陀的头发花白了,一天夜晚,她想起布洛西死时说的话,便对三个女儿说:“孩子们,如今你们长大了,应该各自谋生啦!”
第二天早晨,大女儿扛着犁耙,到平原犁地耙田。后来,她与子孙组成了汉族。二女儿挑起一担书走了,她与子孙形成了壮族,三女儿拿着小米和锄头到山里开荒种地并在那里安居乐业,成为瑶族的祖先,三女儿在山里辛勤的耕耘。禾苗长得十分粗壮,籽粒饱满。眼看就要收割了,不幸庄稼被野兽、地鼠和鸟雀偷吃光了,她含着眼泪返回家里向妈妈诉苦,密洛陀安慰女儿,鼓励再去生产,并给她一面铜鼓和一只猫。
第二年庄稼长得更好,贪馋的鸟兽又来偷食,三女儿按母亲的话,敲响铜鼓,惊走了野兽和飞鸟,放出猫吃尽了地鼠,获得了丰收。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在五月二十九日密洛陀生日这天,姑娘带着丰盛的礼物,返回家里向密洛陀祝福,并庆贺丰收。后来,瑶族人民就将这天作为民族节日。
盘王节
1、盘瓠崇拜
盘瓠亦称盘王、盘护、盘古等,是神话传说中龙犬的名字。瑶族的盘瓠崇拜,实际上是一种图腾崇拜。很多瑶族人都认为盘瓠是瑶族的始祖,把他当作始祖神加以崇拜、祭祀与供奉,并形成特定的祭祀性节日——盘王节。
2、节日活动
盘王节,又叫“跳盘王”、“庆盘王”、“做盘王”、“还盘王愿”等。过去,各地规模大小与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年年举行,有的三五年举行一次。有的单家独户活动,有的数村寨联合欢度。少则3昼夜,多则7昼夜。节日期间,除杀猪宰羊,宴请宾朋外,还要诵经作法,祭祀神灵,跳盘王舞,唱盘王歌。
1984年8月,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瑶族代表座谈会上,确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节为全国瑶族共同的民族节日。1985年金色的秋天,全国各地瑶族代表和民间艺人在广西南宁的联欢会上欢聚一堂,欢度瑶族有史以来第一次全民族的盛大节日——盘王节。如今的盘王节,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节日气氛更加喜庆、吉祥、欢乐。
在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人民在十月十五日晚就举办“跳盘王”的民俗活动。祭盘王第一项内容。祭堂内设有祭坛,挂着一幅盘王像。祭祀活动在3声铁炮声中宣布开始,众人踏着鞭炮的红屑,奉上供品:猪头、糍粑、雄鸡、酒。祭祀盘王的仪式过后,族长唱起了盘王歌,歌声叙述了盘王的业绩,众人在古歌中缅怀盘王,神情肃穆庄重。
次日清晨,在一陈锣鼓声、鞭炮声、唢呐声中迎来了更欢乐的一天。众人聚集在广场中“跳盘王”。“跳”即舞之意,跳盘王是指人们载歌载舞以谢盘王的恩德,娱悦盘王,并祈求盘王保佑子孙安泰。所以,每年“跳盘王”的歌声舞影,汇成了盘王节的欢乐海洋。
黄泥鼓舞是跳盘王的主要舞蹈。它以1面母鼓,8面公鼓为主,母鼓鼓身短而粗,公鼓鼓身长而细。鼓身皆绘有寓意吉祥的花纹。8位瑶族姑娘,拿着丝巾圈成外圈,并随着鼓声翩翩起舞。公鼓与母鼓配合默契,有时母鼓在前,公鼓列成一排在后,有时公豉将母鼓围在中央,有时相错相插,鼓声噼啪,舞姿敏捷。围观的人们也不时发出陈陈喝采声。节日的瑶山,鼓乐齐鸣,载歌载舞,欢乐中充满着神圣的气氛。
暮色四合时,节日的舞台变得更宽、更大。山坡树林、桥头溪边,老人在畅叙过去;女人在交流理家之道;男女青年在对歌物色意中人……夜深歌不停,人们仍沉浸在白日的欢乐之中。在桂北全州东山盘瑶乡,敬盘王又是另一番景象。在这里过盘王节同样十分庄重,十分严肃。
这里庆盘王有三个阶段,分为农历六月六日上王盘古的生日;农历九月九日王盘古的生日;农历十月十六日为下王盘古的生日。庆下王盘古的生日正值收获之际,人们庆盘王,是为把丰收的喜讯报告给盘王。每逢这一天。于本年度添丁的人家都要提上酒和公鸡,到盘王庙祭祖,表示新添了盘王子孙,也表示全家对盘王的敬意。
庆盘王活动要请圣接兵,开始起鼓,但最主要的是唱盘王歌。唱盘王歌把祭祀盘王的活动推向了高潮,众子孙仿佛看到盘王开天辟地的形象。
“赶鸟”节
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人民的“赶鸟节”,又称敬鸟节、歌鸟节。名称不同,形式多样。家家都要做粑粑给“鸟”吃,先将粑粑粘在竹枝上,插到田头地角喂鸟,边插边学鸟叫,意即唤小鸟来吃,莫损坏庄稼。江华、江永瑶族人民以此作为盛大节日开展欢庆活动。
江华瑶族自治县岭西一带瑶族在二月初一这天,既是欢庆歌鸟节,又是未婚男女青年以歌为媒选择佳偶的吉日。年年到了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圆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穿上一色宝蓝衬白镶边的节日民族服装,扎着彩色的头帕,套着绣花的鞋袜,撑着青布洋伞,一伙伙,一群群,聚会山头。对男对女,或四男四女,对坐于青草坪、岩头上,或依偎茶树蔸、松树下,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
对歌有一男一女对唱的,也有二男二女重唱的,还有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的,形式多样,十分丰富。在对歌中,互报姓名,倾吐爱情,唱一首歌,双方朝前走几步,一首首歌,小伙子和姑娘越走越近,双方的心越连越紧。从日出到月升,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耙。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家,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快进寨门了,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
这里传说,从前歌仙刘三妹来此唱歌,贫苦的瑶族人民得到启发,明白了许多道理。而地主豪绅非常害怕,下令捉拿刘三妹,在瑶族人民帮助下,变成一只小鸟飞走。嗣后,人们想念她,每年农历二月初一,男女青年来此唱歌,这就成为岩口铺一带说的“鸟节歌会了”。
而江永县松柏瑶族乡一带,每年二月初一至初三,举行一次盛大爱鸟敬鸟活动。俗称赶鸟会。湘桂边境不远百里的瑶、壮、汉群众赶来参加。过去赶鸟会活动有斗野鸡、赛八哥、比画眉。野鸡比斗打,八哥比学舌,画眉比抽彩,胜者得一份奖品,年复一年,赶鸟会人数越来越多,各种货郎摊贩也纷至踏来,三天的赶鸟会发展成了物资交流会。
扎巴节
每年二月十五日,居住在河口大树塘一带的瑶家人都要举行传统的择偶舞会,这就是“扎巴节”。这是未婚年轻人的节日,已婚男女都要自觉回避,如果想分享佳节的欢乐,只能在家凭窗远眺倾听。这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等三声竹笙响过、小伙子姑娘们各自撑开手中黑伞、花伞,轻盈地步入晒谷坪,一边跳起熟练的“扎巴舞”,一边用那双多情的眼睛在众男众女中寻找着如意的人儿。
若看上了,年轻人就凑上前去,轻唱着自编的情歌:世上姑娘数不清,唯有阿妹合我心。如姑娘不中意,即礼貌地报以对方一个歉意的微笑,接着轻鞠一躬,转身飘然而去;倘对方有心,即会随声应和:世上男儿数不清,唯有阿哥最多情。阿妹知哥情似火,愿与阿哥伴终身。两人一唱一和,在伞的遮掩下,双方柔情相视,互吐爱慕之情,并将伞当作爱情的信物,相互交换,到此算完成了择偶程序。然后携手步出舞场,双双对对各选择一幽静处,依偎长谈,互订终身。
送懒节
农历正月初三是宁远北部、新田等山区瑶家的“送懒”节,这天各家都要把春节期间抛丢在室内的瓜壳、果皮、鞭炮纸悄、杂物垃圾,打扫干净,挑到村外焚烧,一路上要燃放鞭炮,谓之“送懒”。焚烧前,要点烛化纸,烧香祭拜,意喻新年伊始,家家户户都要干干净净,讨一年的吉利兆头。此俗今少有沿袭。
舞春牛
“舞春牛”,是瑶族过节民俗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文艺形式,春节期间举行。活动分三个部分:迎春牛、耍春牛、送春牛。春牛由两个青年男子扮演,扎黑绑腿,穿紧身衣,牛头为竹扎框架纸糊而成,牛身由一块青土布制成。基本动作是牛走路、过桥、喝水、搔痒、撒欢、发怒等。
春牛进寨时,全寨的男女老少都在寨前相迎,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还高声念《迎牛词》。春牛进到表演场中,便撒欢、“滚水”。这时,大家都争着摸春牛的眉心,讨开年吉利。送春牛是像迎春牛那样,全寨人列队恋恋不舍地将春牛队送往别的寨子。
小元宵
宁远、蓝山、道县、新田等地瑶族,以农历正月初五为“小元宵”节。这天,各家都要摆出过年的好酒好菜(荤菜),开怀畅饮。是日晚上,有条件的村还要举行对歌舞龙活动。到正月十五日的大元宵节还显得热闹。小元宵过后即投入劳动生产。此俗今已改变。
尝新节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早稻开镰收割之前,江华瑶山家家户户先打下今年的新禾谷,做成新米饭,摆酒设宴,欢度瑶家传统的“尝新节”。尝新节的宴席上,酒肉、新米饭要先敬祖宗,再将一些肉饭喂狗,请狗“尝新”,然后一家大小才能随便吃喝。
为什么尝新之前要先将些肉饭喂狗呢?相传早先人间没有稻谷,瑶人先祖便派狗上天取谷种。狗在玉帝的谷仓里打了个滚,沾满了一身的谷种,然后返回人间。不料在渡天河时,狗身上的谷种全被河水冲走,只剩下狗尾巴上的几粒。就是这几粒谷种,使人间有了稻谷,并且稻穗长成了狗尾巴状。为感谢狗的功绩,瑶族同胞便在每年新禾收割之际的六月初六,将第一碗新禾米让狗“尝新”。
姑娘街
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期举行。每逢这个街期、各族姑娘换上艳丽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节日的小镇,一派欢乐气氛,在广场上,各族姑娘围成圆圈,在乐器的伴奏下歌舞。还有陀螺比赛也很引人注目。陀螺是用坚硬的木头做成,比赛时,两组相隔一定距离,各组的人轮流用自己旋转的陀螺去碰击对方旋转的陀螺。击中后被击的陀螺依然在旋转者为胜。
除此以外,街头巷尾摆满了五彩丝线、花边、银器、首饰等商品及各种美味小食。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把大街挤得水泄不通。在欢乐的人流中,有身着桃花图服装,佩戴耳环,手镯的瑶族姑娘;有穿大领短衣、百褶裙,颈间套有三、四条项链的苗族姑娘,有身着黑色衣裤,胸前佩戴大银环——“批索”的哈族姑娘,有身穿镶有花边,绣着美丽图案服装、头戴银泡泡“鸡冠帽”的彝族姑娘。
她们成群结伴,在集市上出售自己带来的农副产品,并在货摊前选购花边,五彩丝线和耳环、手镯等银质首饰。夕阳西下,小镇上人们陆续散去,而城外田野却歌声悠扬。各民族一对对男女青年,在山坡、树下、溪边、湖畔,纵情歌唱。歌声、琴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荡漾在“姑娘街”上。
倒稿节
倒稿节在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人民传统的欢庆丰收的日子。这时,稻子、红薯、包谷、粟米等农作物都己收割完毕,瑶族人民把这一天定为“倒稿节”。在这一天之前,谁种谁收,不准乱割滥收,否则按乡规民约处以罚款。过了这天,任何人可以上山下田收捡成果,谁收谁得,不得干涉。
讨念拜
隆回县小沙江、虎形山、茅坳瑶区,岭秀峰奇,谷深林密,方园数十里,瑶家祖祖辈辈散居在溪溪弯弯中。他们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其中最使人向往的,是那一年一度的瑶家传统节目——讨念拜节和讨寮皈节。
讨念拜意译是月半所过的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举行。这三天,瑶家山寨欢腾得象点燃的鞭炮。那些泡在清泉绿涧里长起来的姑娘,本是水色如玉,苗条多姿。这几天打扮得娇气滴流,一个个身穿绣花衬衫,腰系多种图案的挑花筒裙,戴着银项练和镀金耳环,微笑着遮在花绸伞下。小伙子们,头裹方格巾帻,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挂裤,虎身大眼,结实健壮,逗人喜爱。连老大爷、老大妈也换上节日的盛装,四面八方,熙熙攘攘汇聚在水洞坪墟场,欢度传统佳节。
说起讨念拜,有个悲壮动人的历史故事。相传康熙年间,封建统治者的军队进逼瑶山。掳掠劫杀,无所不为。瑶家山寨,暗无天日,面临着灭族亡种的悲惨绝境。在这危险之际,一位瑶家姑娘名奉姐,精明干练,沸腾着满腔热血与无比悲愤,把山山寨寨的青壮年兄弟姐妹组织起来,垒石为堡,砍树作寨,据险守防,抵抗来侵的敌人。在追击进犯者直到他们的官衙后,放了一把火,将官衙化为灰烬。
这时,司门前巡检司上奏清廷,派来了大兵。由于地形崎岖复杂,奉姐指挥合窍,群众团结一致,善守能攻,官军一筹莫展。最后设了一个诡计,使一个青年悍卒化装成卖货郎,挑着满担瑶家日常生活物品,如盐、布之类,上寨叫卖。奉姐见单人一个,不足为俱,便接进室内。那知这货郎接近奉姐时,拔出利刃向奉姐刺杀,外面亦金鼓齐鸣,伏兵四起,带伤的奉姐在一阵慌乱中冲了出来,在现今的水洞坪一带,率众与官军杀了三天三晚,600多位瑶族同胞因寡不敌众,全被官军杀死。
英勇的奉姐姑娘牺牲了,却永远活在瑶族人民心中。人们纪念她,但又怕引起封建统治者的怀疑与嫉忌,于是在每年的五月十五至十七日三天,瑶家男女老少,都来到水洞坪举行集会。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赛歌赛舞,以特殊的形式,表达他们对英烈的吊唁。最后形成为如今人人赶墟购物的传统盛会——讨念拜。
讨寮皈节
讨寮皈节,意译是逃脱凶恶的菩萨。此节分两段,第一次是农历七月初二在茅勒举行,这一带的瑶民要过了这个节日,才吃黄瓜和白瓜。传说宋朝末年,当地瑶民的祖先在江西吉安田卢地带,遭到当地赵、鲁二督统镇压。七月初二,有些孕妇逃到鹅颈大丘的黄瓜和白瓜丛中,哀求饶命,才幸免于死。因而起誓:永传后代,要越过七月初二,才能吃黄瓜和白瓜,违者子孙不昌。第二次是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小沙江举行,传说清朝雍正元年(1723),当地一豪绅追赶麻洞瑶族四姓六姐妹而引起反抗,豪绅却谎报瑶民谋反,请求清兵镇压。
瑶民先后在今大沙江和小沙江奋战后退至麻塘山居险而守清兵只好议和。当时瑶民把战地称作大杀光和小杀光,以后为求民族团结,才改名大沙江、小沙江。如今节日里,瑶民都盛装,到集会地点尽情欢乐,周围汉人,也参与同乐,人们赶集聚会,青年男女赛歌对舞、谈情说爱,充满喜庆气氛。
牛节
牛节瑶族的牛节也和农业生产有关。在瑶族地区,牛是重要的畜力,犁地耙田都用牛力,过去一些地区的瑶族还用牛力拉车运输东西,牛在生产劳动中所起的这种重要作用,使人产生爱牛、惜牛的心情,从而形成敬牛习尚,并形成牛节。据瑶族民间传说,每年夏历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所以,人们将这天作为牛节。牛节这天,禁用牛一天,不能对牛高声吆喝,更不能用鞭、棍打牛。广西田林潞城一带瑶族,牛节这天,各家各户要杀鸡、杀鸭、捡田螺、捉泥鳅来祭祀牛栏。
将牛鼻圈脱下,连同3块石头、3个桃子、1个小稻草人(象征牧童)装进竹篓挂在牛栏上,俗称“保牛魂”。广西富川一带,人们用酒和鸡蛋拌饲料喂牛,将牛赶到水草最好的地方去放牧,众人则坐在草地上品尝从家里带来的食品。傍晚,将牛洗刷得干干净净,才赶牛回家。牛回栏后,人们点香放鞭炮,祭祀牛神,祝福牛无灾无难。
广西桂平一带的瑶族,家家户户用新鲜芒叶包五色糯米饭,拿到牛栏前供祭,烧香拜祭牛神,祈求耕牛无灾无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然后将糯米饭喂牛。
山歌节
瑶族的山歌节是瑶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瑶族人会唱山歌、跳山歌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国的赞美。山歌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开始,历时三天,举行地点在瑶山山脚下的广场上。
在山歌节里,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玩各种游戏,如擂鼓、祭祀、赛龙舟、赛鸭子、飞石子等。此外,还有一些民间演出,如木偶戏、龙舟舞和杂耍表演等。
篇3:瑶族传统节日盘王节
盘王节是瑶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亦称“做盘王”、“跑盘王”、“还盘王愿”、“还祖公愿”。各地节期不一。一般秋收后举行。1984年8月17~20日,在 南宁召开的全国瑶族代表座谈会,通过以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盘王节。相传,盘护为评王击败高王,娶评王三个公主为妻,被封为盘王,生育6男6女。后盘王上山打猎,被羚羊撞落山崖而死。后人为了纪念盘王始祖恩德,伐梓木作鼓,取羚羊皮蒙之,击鼓庆祝。由于时值秋收后进行,含有庆丰收意义。
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在远古时代,瑶山评王和高王作战。评王悬赏招贤,能取高王首级者, 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与他。不料第二天,一条名叫盘户的彩 狗竟衔来高王头颅。评王不失诺言,将心爱的三公主许配彩狗,并封彩狗为盘王。新婚之夜,彩狗竟变成一个魁伟健壮的 男子,公主大喜。以后,公主为盘王生下六男六女,传下瑶家 十二姓。有一天,盘王上山狩猎,不慎被一只羚羊触下悬崖身 亡。儿女们闻讯,捕到羚羊,剥羊皮制成长鼓,愤然起舞,以 报父仇。以后,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到今天,“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 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
瑶族民间有关盘王节的传说很多,主要有两种:
1、盘瓠说
古时高王来侵,平王出榜招贤,谁能斩下高王首级来献,就把公主嫁给他。这话被龙犬盘瓠听到了,盘瓠摘下金榜,渡海来到高王身边。盘瓠假装殷勤,受到高王的宠信。一天,盘瓠趁高王醉酒,咬下高王的头献给平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娶了三公主为妻。后来,盘瓠想变成人,便叫公主把它放到蒸笼里蒸七天七夜,公主照办。已蒸了六天六夜,公主担心蒸死了丈夫,偷偷揭开盖子看,盘瓠果真变成了人,只因不足七天七夜,故头上和小腿上还有许多毛未脱落,后来就用布带把头和小腿裹起来。盘瓠变成人后,平王派他到会稽山为王,号称盘王。盘王和三公主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姓,成为瑶族最早的十二姓。盘瓠虽已为王,
但仍过着俭朴的生活,教子女劳动狩猎,艰苦营生。有一次,盘王与六个儿子上山打猎,追赶一只受伤的山羊,不幸被羊角所伤,跌下山崖死了,尸体挂在一棵树上,儿女们将树砍下做鼓身,剥下羊皮蒙上,制成长鼓。他们背起长鼓,边敲边哭边唱,追悼盘王。至今瑶族同胞还保留不食狗肉的习惯,而祭盘王也是盘王节的重要内容。
2、创世说
天地洪荒的远古年代,在万山丛中有两座一样高大的宝山,相隔一里,对峙相望。左边那座叫布洛西山,像一个威武雄壮的男子;右边那座的模样则像一个拖着裙服的少妇,名叫密洛陀山。每年,这两座山互相移近一尺,经过995年,它们靠近了995尺,再移近5尺,两座山就要连在一起了。有一天,即农历5月29日,天上突然响起了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雷,这两座山同时裂开了两条缝,接着,从布洛西山里走出一个高大的男人,从密洛陀山里,走出一个壮实的女人,这一天就是一男一女的生日。后来他们结成了美满的夫妻,男的叫布洛西.女的叫密洛陀。他们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第一对勤劳智慧的父母,他们创造出世界以后,就让三个女儿各自外出谋生。大女儿扛着犁耙到平原去犁地耙田,成了现在的汉族;二女儿挑了一担书去读书,成了现在的壮族;三女儿拿着密洛陀给她的一斗包谷、一面铜锣,到山里开荒种地去了。从此,三女儿在山里安居乐业,成了现在的瑶族。所以瑶族世世代代住在高山深箐,开荒种地,铜锣成了瑶族的传家宝。密洛陀越来越老了,有一天便叫三个女儿一起回来,对她们说:十月十六日是我的生日,到那时,你们来给我补粮。他还特别嘱咐三女儿说:“你没有什么丰盛的礼物,到时候你只要酿一缸米酒,拿来给大家品尝,十月十五日你提前拿铜锣来闹场。”从此以后,瑶族就有“盘王节”,从十月十五日开始,到十月十七日结束。
★ 三下乡心得
【瑶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精选3篇)】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青春舞曲》教学设计2023-04-25
三下乡班主任的体会心得2022-11-22
四月初八牛魂节2023-04-12
试论人的自然化视阈下体育的功能与地位论文2022-05-06
美丽的龙脊梯田作文2023-03-07
龙脊梯田作文350字2022-11-10
湖南省博物馆导游词2022-10-16
湖南旅游导游词介绍2023-12-30
《糖果仙子舞曲》教案2023-08-02
介绍旅游路线学生作文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