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随州大洪山记游记随笔(锦集12篇)由网友“summit0909”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游随州大洪山记游记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篇1:游随州大洪山记随笔
游随州大洪山记随笔
天地有大美,近年随州大洪山的风景声名鹊起。余与众友于20xx年11月初至大洪山作一日游,访大慈恩寺,探两王洞、赏银杏谷。今以短文记之。
一、佛境与禅意
佛近乎神仙,住高山之巅。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远途跋涉,登临大洪山高处的大慈恩寺,拜谒各大神佛,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佛旨。
我入佛境,见慈恩寺寺院众多布局讲究,其主体结构排列整齐形成一条直线。从踏入山门拾级而上,依次到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佛足阁,最后至金顶;两座鼓楼耸立天王殿前;伽蓝殿和祖师殿分置大雄宝殿两边;地藏殿和观音殿置于藏经阁法堂前两侧;大慈阁、斋堂、经堂、方丈院散列于主体建筑两旁。一路走来,某观各庙堂神殿几乎为红柱红梁黑瓦筑就,构造精致外形壮观,每座殿堂有精美的大理石围栏相护,亭台楼阁由廊道连接相通。藏经阁前的庭院中间高耸金光灿灿的七级浮屠塔。最为注目的是金碧辉煌的金顶,金顶为全铜构造,置于山巅最高处,外刷金漆;观其新旧,应该是现代金属建筑,比武当山全铜浇铸的金顶更为宏伟高大,但稍缺历史感。各殿内大佛正坐,信众虔诚叩拜,殿外香客焚香祈祷,青烟缭绕;功德箱上贴有二维码,方便游客捐款。
佛教虽然是外来文化,但其核心理念是引导人向善,约束人性中的恶,暗合我中华文明,深得中土人士的喜爱,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很多国人的精神图腾。
我游历各地,见人们敬神拜佛,完全出自内心真诚,人生多苦痛,或须神佛化解。我与佛有缘,结识一友,年轻时自觉研读佛经,其性格温柔敦厚沉稳内敛,或与佛学有关,我“见贤思齐”深受影响。前几年机缘巧合竟然得了一整套佛学经典,戏曰“唐僧师徒把佛祖的典籍搬到家里来啦”!佛典文字为中文毛笔小楷字体,倍加珍惜,时有研读多有启示。今来到佛境,环顾四周,顿觉亲切。
立于慈恩寺凭栏眺望,群山苍苍,山谷云雾朦胧;寺旁山坡老树黄叶片片,秋色尽染。寺内游人匆匆却也静悄悄极少喧嚣;香烟袅袅升上九天,淡若清梦。佛徒修炼喜择净土,清静无扰。山静,寺静,心静,无欲无求,就是所谓的禅意吧。
二、两王洞银杏谷
出了两王洞,见景区的旅游大巴正在公路旁等着载游客去下一站。我上车的时候车里已坐了不少人,见靠近司机旁的位置空着正好落座。这是一个好位置,一来可以看山里的风景,二来清醒一下发晕的头脑。那是从慈恩寺下山的时候留下的后遗症,我和两个朋友坐在接送游客上下山的电瓶车的末尾座位上,面朝后方。电瓶车下山的时候速度极快,山路盘旋环绕坡度陡峭,眼见路边的.山壁和杂树快速离去,眼花缭乱;司机技术高超,用朋友的话说就是“下陡坡加速,拐弯处玩漂移”。我的胃终于在加速和漂移中翻腾泛涌起阵阵恶心,头脑难受起来,这之后的旅途,我一直在消化晕车的感觉。
和我一同从两王洞出来的游人迅速占满了座位,大巴启动,开始了旅行的下一站,可我的思绪还是停留洞内。两王洞就是一个溶洞,洞的进口在等车点不远的地方。洞门内有两个粗糙的石头人,也许就是所说的西汉末年占山为王的王匡、王凤。两王洞是一条地下河冲刷出来的水道,洞壁早已干涸,有一段路面略有积水;仔细聆听有微弱的汩汩声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洞内部空间的大小合适,人进去不觉得逼仄但也不空旷。洞内灯光绚丽,极有炫幻色彩,沿路安置各种LED彩灯照亮;陡峭的地方安置扶梯。钟乳石悬在头顶,表面布满光滑的向下的凹槽,像布皱起的纹路;有些挡道的地方被切割掉,在钟乳石的下方留下一个切面,我经过那儿的时候却有点担心石头缺少支撑会砸下来。我们一行人在洞内摸索前进,有些没有标识的分支路段来回走了几趟寻找出路。洞内空气缺少流动明显缺氧,出来的时候坐在洞边的石头上稍作休息。洞旁有下山的石路直达候车点。石路建在两山相接的凹处,树荫遮盖极其隐蔽;古时战难频繁,此处或是人们避险求生存的绝佳位置。
旅游大巴走在去银杏谷的路上。我一直喜欢银杏树,首先是它的叶形为扇子状不同于别的树叶,极具个性富有诗意画感;其次从春天到夏天,几乎所有的树木的叶子都是单调没有个性的绿,让人记不住分辨不出,而银杏树积累了一整年的力量把绿叶染黄,在凋零的最后时刻爆发出惊人的美丽奏响生命绝唱。
到了银杏谷的时候已是下午。群山围着一小块平地,一颗高大挺拔的银杏树耸立在正中央,四周有矮小的木围栏圈定防护,树枝上缠绕祈福红丝带。古树主干粗壮,须七八个人牵手才能合抱,其枝繁叶茂,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我不知道它的真实年龄,有说这颗银杏树龄已越千年,那么生根发芽正值中国的北宋时期;有说这颗银杏树龄已超三千年,那么见证了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建立西周。时空变换沧海桑田,早换了人间。
虽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银杏谷的秋季美景,但昨晚一场雨把大地和山野染上忧郁的色彩。银杏树下的稀疏的浮叶没有炫目的金黄色却沾染些许沙土变得灰白而显得萧瑟;树上的叶子仍然半黄半绿。我梦中金蝶纷飞的盛景呢?也许是时机尚未到来。
秋季的大洪山是别致的。眺望群山,山麓下修建一些宾馆和疗养所,山上茂盛的松树、银杏树、杉林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杂树如披着的毛发。秋天施展它的魔力,在山岭间染上色彩,各种颜色早已爬上枝头,黄、红、灰、绿,满眼的绚烂冲击着人们的视觉,这是秋之色;山壁上挂着许多黄色园果,好像游人手中拎着的金桔,一不小心撒了一地滚了一坡,这是秋之形;听,雨声、风声、溪水潺潺、鸟的叫声、虫鸣,这是秋之声。我望见满眼的风景哟,就像画师精心构思的一幅宏伟瑰丽的画卷,细碎而斑斓。
那天在大银杏树下坐了许久。深秋的风已经偏凉,树上的叶子却不再飘落。
篇2:游大洪山游记日记
游大洪山游记日记
今天,我们去了湖北的大洪山,大洪山是国家四A级景区,那里绿树环绕,鸟语花香。
下了车,我们坐着观光车来到了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有五层,很高大,前四层没有什么东西,顶层很大,和周围的山顶连在一起,上面有好几座寺,有观音寺,如来佛寺等等,里面的雕像金光闪闪,高大无比,寺里还烧着香,有几根香特别大,宽有十厘米,长有二米。
转了好大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有名的千年银杏树下,千年银杏树实在太大了,旁边的小棵根本无法和它相提并论,光树干就很大,几十个人手拉手才能把它围起来,树冠更是大,树干密密麻麻,长度都在八米左右,树叶更是不用说了,大约有几千万片,密度非常高,在树冠下看,看不到一丝阳光,只能看见那黄绿色小小的扇形叶子,最夸张的`是树冠的大小,在它的下面可以住几百个人,连巨大的榕树也要甘拜下风。
大洪山果然是佛教胜地,它真美丽。
篇3:游标本记-游记随笔
游标本记-游记随笔
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有机会欣赏这别致的“标本”,我期盼已久。
皇家风范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一进门,就看到一座高耸雅致的小凉亭,名叫天泉亭,出檐高挑、庄重质朴。
再往前,便是秫香馆,远看秀美精巧,近看古朴雅致。馆里面都是各式各样的苏绣,让人看了爱不释手。踩着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往前走,看,那就是梧竹幽居啦!屋顶上的六个檐角翘起来,有一种特别的典雅姿态,仿佛走进了几千年前的院落一样。在屋顶上还有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木头窗向外敞开着,大门也是向两侧开放着,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屋内古老的家具把我深深地吸引了,棕色的椅子背上刻着精美的图案,两个高架台上摆着两盆盆景,为梧竹幽居增添了不少生机。
走出梧竹幽居,是一座小岛,岛上的放眼亭雕镂精细,层次丰富。阳光照射下来,使它的身影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路过小岛后,就是听雨轩,它的前面有一汪清水,水中植有荷花,水边有芭蕉、翠竹,与荷花前后相映。穿过听雨轩,眼前出现一座古风浓郁、小巧玲珑的堂苑,那便是远香堂。导游说,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留听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盛夏,是荷花盛开最为美丽的时刻,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不只是为了观赏拙政园的古典美,也为欣赏这园中荷花的淡雅清秀。
古典私家园林狮子林
欣赏完皇家风范的拙政园,肯定不能错过汉族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狮子林,于是我们便赶到了这里。
狮子林以假山着称,狮子林的'假山模拟与佛教故事有关的人体、狮形、兽像等,怪石林立,水池萦绕。狮子林中有一座假山八卦阵,山体分上、中、下三层,有山洞二十一个,曲径九条。山上古柏、古松枝干苍劲。据说乾隆皇帝来到这里,在八卦阵中转了大约两个时辰才出去,可见这假山千奇百怪,蜿蜒曲折。
园内水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在假山深处,山石呈悬崖状。一股清泉经湖石三叠,奔泻而下,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
定园及其他
定园是明代开国重臣刘伯温的私家住宅。
走进园内,先是一条长廊,水声清脆入耳,向左望去,便是一座水榭廊桥,还有一个大茶壶,高耸在空中,顺着壶嘴向外喷散着伴有茶香的水,虽只不过是湖水罢了,但伴着满园的茶花泛出的清香,让这园中的景象怡人许多。走入廊桥,一幅天然水墨画随即映入眼帘。
定园内水味浓郁,一路走过,都有流水相伴,颇具灵性。一路上也都有走廊通行,中间环绕的一条河,有小船游过。还有一座座小桥,连接着两边的走廊。通过景观图一看,中间那条绿色连接两端的一大一小的湖水,分明就是一只绿如意。这时,导游便有了“正因此处有如意之形,才被称之为风水宝地”之说。
微风徐徐,碧波荡漾,我们也乘上了乌篷船,在水中随船荡摆,过足了渔橹闲人的隐。听着船橹的咿呀声,再向岸上看去,刚刚走过的亭廊似乎更加别具特色,我们置身在绿如意的柄上,眼前是有一半儿结构的“半亭”,身后便是形似一把撑开的大伞的“伞亭”,真不敢相信,竟有这样风格奇特的景观,怎不引人注目?
姑苏城内每条路都通向一座园林,每座园林都倚水而建,亭台楼阁、廊桥水榭,把姑苏城连成了一幅最美的画卷。
篇4:西行记游记随笔
又是一年鱼跃龙门的季节,又是一场选择的盛会。夏日的热烈加上学子的热情使得这个季节特别“火。”每个人都在忙,带着希望,带着力量,带着爱,奔向梦的远方,这使我想起了去年和女儿的一路奔波。各种纷繁的考试落下帷幕,走出高考考场的女儿稍事休整便又踏上了“自招”的闯关之旅。
没有出过远门的我陪着初次远行的女儿踏上西行的列车去往兰州。女儿有一点小小的激动,我看见她随手在本子上写下了“兰州之行”四个字并标上了时刻。我却是满满的担心,因为前方是未知的一切。虽然我时常把“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挂在嘴边,但当“远方”就在路的尽头时,我的担心却把“诗”厚厚的掩盖住了……我貌似平静的关照者正在看书的女儿,尽显一个母亲在陌生环境中应有的本能。女儿却非常淡定,表示她会照顾好自己,让我休息一会儿。
贯穿东西的陇海线上有着太多的景色和故事,随着站点的停靠,上下车的人们忙碌着自己的生活。列车员甜美的声音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渐渐地我把自己融入到这个流动的世界里,开始观察车厢内的旅客。
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可爱的儿子到西安看望家人;一群打工的'中年男人占了几排的座位,其中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他们聊着各自的经历。没多长时间“眼镜”的目光就被一个打扮新潮的姑娘给转移走了。他不再侃侃而谈,而是有一句没一句的回应着同伴的话。我们的对面来了一位上年纪的男人,黑红的脸膛,结实的身体,花方格的短袖衫,一双夸张的圆眼睛透露着质朴,大嘴岔,嘴角流露着善良。人还没落座,话就来了:“又坐上这趟车了,又是十几个钟头。”声音中带着豪爽和无奈。听口气是个熟客,话语中得知是德州平原的,要去兰州的儿子家。我于是暗自庆幸有了同路的。
一直坐在过道对面的女孩很安静,她正低头摆弄手机。扎个短短的羊角,衣着朴素。一个精致的粉色小行李箱放在她脚下。看模样像个学生。
女儿还在看她的书,时不时用笔做着记号。我有点累了。列车不间断地在站点停靠,有人上有人下,然后一路前行。
忽然,风风火火到来的两个人引起了大家短时间的关注------原来是看错了座号,一路顺车厢找过来的。一对年龄相差不少的父子。年轻人一身崭新的衣装:纯白的T恤,元白的长裤,脚上是一双雪白的运动鞋。瘦削修长的身材,戴一副近视镜,头发是刚理的,很精神。略显稚嫩的脸上有几颗明显的“青春痘”。长者则是一件肥大而略旧的浅色长条衬衫,一条宽松的深色旧长裤,一双半旧的黑皮鞋擦得很干净。一阵忙乱,有两个人起身离开座位和“眼镜”他们站到了一起。父子俩各自坐了下来。年轻人坐在了女大学生的里面,靠近车窗。我看见他使劲儿往窗户靠了靠,尽量离女孩儿远一点,而后便一直盯着窗外;年长者则坐在女学生的对面,和一个商人模样的时髦男子同座。
车上开始供应晚餐了。女儿和我都不饿。我坚持让她喝了一点酸奶。很明显女儿累了。
我对面的“平原君”和同座吃起了碗面,吃得开心聊得尽兴,有一种说不出的豪爽,让人不禁联想到刘欢的《好汉歌》。“眼镜”一族们在分享着自带的一大包美食,每个人都嚼得津津有味,他们是出行还是回归我不得而知,但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希望正在内心随着路的延伸而升腾……对过的女学生没有吃饭,大概是给家里报了个平安。后来从她与朋友的通话中得知她是在山东学医的,要回家办事情。
“哎,姑娘,咱俩换一下座位行吗?”那位坐在女孩对面的长者说。女孩先是一怔,继而用询问的目光看着长者。
“我是说,咱俩换一下座位,换一下。”长者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你坐在我这里,换一下。”
“我的座号就是这个。”女学生轻声但很坚决地说。我看到她白皙的面孔微微泛红。
“换一下,换一下……”长者说着站起身离开自己的座位,手里提着一个大大的黑色双肩包。
出于礼貌,女学生把自己粉色的旅行箱换了地方,起身和老伯交换了位子。女孩脸上的微笑消失了好大一会儿。我善意的微笑着冲她点了点头表示赞赏,她客气的笑了笑。女孩戴上耳机听起了自己的东西,脸上又渐渐浮起了自信的笑容。
直到长者坐好,一直望着窗外的小伙子才回过脸来,清澈的目光中有一丝的忧郁。他喝了几口水,水壶很好看。长者的心终于放下了似的将头靠在椅背上眯起了眼睛。短而稀疏的一头白发,深深的皱纹镶嵌在宽宽的前额,黑黑的面庞有着太阳的印记。魁梧略胖的身躯显示出他的健壮。不一会儿,长者重新坐好,用极快的方言和年轻人交流了几句,年轻人开始在手机上写东西,放下手机他笑了,给长者轻声说了几句话。他把眼镜摘下来趴在桌子上,脸冲窗外不再说话。
长者喝了几口水,开始在包里掏东西,好大一会儿,他拿出一个红色的布包,里面用塑料袋裹着什么。他一样样都拿出来,原来是一摞煎饼。他拿出一张煎饼又拿出一小袋孩子们爱吃的辣条,撕开,均匀地铺在煎饼上,然后仔细的卷好,便大口大口地嚼起来。
列车继续行驶,沿途经过的城市已经华灯闪烁。车厢里开始安静下来。“平原君”打起了盹;“眼镜”和伙伴们小声地聊着养生话题,小男孩一家人相互依偎着休息。女儿靠在我的肩上小憩。这时我看见长者拿出一碗上好的面,一根火腿肠。两个熟鸡蛋。他把面用开水泡上,鸡蛋剥好,静静地看着东西出神……
“请问,你们这是去哪儿啊?看这孩子像个学生。”我好奇的问道。
“要去兰州考试。”
“大学面试吗?”
“啊,对”
“我们也是去考试的,真巧。我们是聊城的,你们是哪儿的?”我有点小兴奋。
“沂蒙的。”长者的回答很简短。一向健谈的我想把谈话继续下去。
“您的孩子报考的是什么专业?”
“物理吧?我不太清楚。”
“看来学习肯定很棒。他是老几呀?您的孩子都学的这么好吗?”我觉得这几个问题有点唐突。
长者轻声笑了一下:“还行吧,拿了物理和数学的什么一等奖。这不是我的小孩,是我闺女的孩子。他妈身体不好,爸爸不在家,我就来陪他考试了。这也离家太远了……不过,这个大学挺好的。”
“是啊,孩子们的理想都远大着呢。”我笑着点了点头。
长者轻轻拍了拍外孙的肩膀,示意他饭一定要吃一点。我不便再打扰。女大学生向长者投去尊敬的目光,她大概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吧?长者看着外孙开始吃饭,自己拿出一本厚厚的有些磨损的书,戴上眼镜认真地看了起来。
女儿轻轻地对我说:“今天可能是‘父亲节’吧?明天?”原来她并没有睡着。我没有说话,只是在心里默默地祝福这位长者。
篇5:游三河古镇游记随笔
游三河古镇游记随笔
周末,我应几个老同学之约,游览了三河古镇风景区。
天气晴好,蔚蓝的天空上只有少许淡淡的薄云在悠闲地飘动。一阵微风吹到脸上,含着春天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景区游人如织,不时看到有人拿着手机或相机在拍照。我们在导游的引领下,聆听着讲解,参观了古镇的一些景点。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舒城和庐江三县的交界处,因丰乐河、杭埠河和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远看三河镇河环水绕,一座座的拱形桥横跨两岸,岸边的建筑物和民居飞檐翘角,有的是古迹,有的是后建,都类似于徽派风格。脚下的青石板路光滑闪亮,一条条古街巷狭小深长,里面住着好几户人家,都保留着历史街区原汁原味的景象;还有古茶楼、古庙会、古圩、古战场,佐证和诠释了三河的古老和悠久的文化。置身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光,使我们流连忘返。
走在这深深的小巷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戴望舒的一首《雨巷》诗:“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现在虽没有看到油纸伞,但还是有着一群群丁香一样的姑娘,点缀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想,无论是愁是怨,或悲或忧,来到三河,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你总会忘记那些烦恼和不愉快,有一个好的心情,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随着导游来到了董寅初纪念馆。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尊董寅初坐着的铜像,墙上的图片介绍和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他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和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中国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后,我们参观了杨振宁旧居。杨振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首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陈列室的小院里,有杨振宁小时候拿着书站立的雕像,旁边是一张石桌和四块石凳,体现了他从小就勤奋好学,胸有大志。再往里面是杨振宁在清华大学讲台上作学术报告的塑像,气质非凡,栩栩如生。各个展览室的图片文字介绍了他的身世、求学、研究和讲学等历程,不时吸引着我驻足观看、凝思。
走过几条街到了刘同兴隆庄。庄里面有好几间房子,一个很大的院子,在当时算是个大户人家。一间房子的货架上放着几卷布料,柜台内有一位戴着眼镜、面带微笑的老先生站立的雕像,柜面上摆放着一把旧算盘和一根木尺,好像正在做着生意,惟妙惟肖。对面一间屋是粮仓,前台有多个木屉里放着各种米谷。院内有一口水井,井沿被井绳磨出一道道又深又光的凹沟,一只旧水桶还拴在辘轳上,保持了历史的原貌。
我们还参观了太平军将领陈玉成率部击败清军的“三河大捷”旧址和抗战将领、有“东方隆美尔”之誉的孙立人将军故居。
中午时分,我们几人在一家小饭馆就餐,品尝了三河米饺、酥鸭圆面、米粉虾和米酒等三河名特产。米饺呈半月牙形,通体淡黄,里面是肉馅,咬上一口,鲜美极了。米酒晶莹剔透,外看似红葡萄酒,喝起来很是爽口,一直甜到心里。在旁边忙活的服务员看我们喝的开心,笑着说,这米酒好喝,但后劲较大,可不要贪杯哦!这些名菜名酒无不展示了三河水乡的风韵,让人回味无穷。
短暂的三河之行,在游览了名胜景观的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受益颇丰。三河古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杰地灵,物阜民丰,真是个令人留恋的水乡小镇。
篇6:游记随笔:玉成桥记
游记随笔:玉成桥记
坐看山川八百里,谁人不识玉成桥,玉成桥橫卧于绛水之上,是连接草池,三岔坝,巫庙沟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玉成锁钥,纵横雄州的'美称。
玉成桥又名王成桥,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八年(即公元15),相传时任知州朱佑平征调数千民夫采丹景山之石,伐垮龙山之木,历时三年终于筑成了一座可并排行进三乘马车的石混拱桥,桥两侧有二十四尊伏水兽镇水,离桥二十步,建有石牌坊一座,上书君恩二字,昭示皇恩浩荡。
桥建成后,乡人沿河遍植黄桷树,感其恩,将此桥命名为王成桥。历经明清战火,王成桥早已残破不堪,二十四兽和石碑坊荡然无存,只有当初的种植的黄桷树成了玉成桥著名的风景。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吊脚楼人(今玉成落魂桥一带)苏玉成,出任四川督军刘存厚副官。刘念其是同乡,从军饷中拨出300大洋,在王成桥旧址重修石板桥一座,乡人感其恩德,将王成桥更名为玉成桥,并在桥头立碑,以彰其功勛。
一桥凌云落日斜,夜半渔歌下草池。玉成桥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1972年,简阳县人民政府兴修玉成桥水电站,折除了有近60年历史的玉成桥,筑一小坝,当地人称之为小桥。同年,在水坝50米的下游,筑一砖混结构的十二孔拱桥,命名为玉成桥。二桥映月成了玉成桥老街独特的风景。
大桥小桥月中藏,绛溪河水锁二娇,相传玉成桥在三国时,就成了太子刘禅读书,溜马的好去处。现在玉成乌棒桥,滚柴坡一带还保有诸如读书台,饮马池等三国遗迹。
篇7:游通化云霞洞游记随笔
游通化云霞洞游记随笔
太阳撒野地熏烤着这古老的山城,浑江缓缓而过,没有了往日的奔腾咆哮,倒显得温柔闲静。大巴车在山中穿行,吃力却很爽。没见过世面的我,眼神觉得不够用。
在好心人大爷的导游下,很顺利,下了大巴就坐上了上山车。大约十分钟吧,进了山门,买了票,入了团,雇了导游小女,进了云霞洞。
这是我国最大的纯天然形成的岩洞,可苦了我了!拾级而下,又黑又滑,适应了一会儿,还可以。可是鞋,没办法了。走的时候,我想地下得是一马平川,再加上我穿平底鞋不会走道,因为海拔较低,总穿高跟鞋已经习惯了。就穿了双高跟鞋,这下可好了!溶洞里面潮湿阴暗,灯光弱,变幻着颜色,看不太清。深一脚浅一脚,一步一步错着走。有的地方要手脚并用。有的地方要像猫一样,伸缩着身子。有的地方要先送下一只脚,试探着走。有的地方要屏住呼吸,收着肚子挤过去。危险的地方多半是奇观。越走越冷,寒气逼人,烟雾缭绕。仿佛置身于玉砌的宫殿。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植物栩栩如生。在灯光的变幻下,如临仙境,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共有八个厅,最漂亮的大厅是在深八百多米的底下,路是直上直下的。导游吩咐大家穿上租来的衣服,做好心里准备,不想下去的,就在此等待。我此时的腿颤抖着,裙子已经被汗水浸透了,头发贴在脸上。心在犹豫,不下去白来了,下吧!我太打怵了。最后决定下,咬咬牙坚持。一边走,一边看,神奇的景物吸引着我,好心的游客互相提醒着,搀扶着,帮助我留影,我就啥都忘了,竟然掉进了水里,一只鞋灌包了。
就这样的两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游洞带着满足,带着愉悦结束了!
下山时,一位年轻的本地夫妇开车给我送到鸭园镇停车点。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我一个人走在异乡的小镇上,影子时长时短的跟我做伴,狭窄的水泥路两旁的树花和蔬菜都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人都被太阳撵回家躲起来,空无一人。我只好到门口大唤问路。脸上一道一道的,鞋都是泥。带去的毛爷爷就剩一个跟我回来,还有的都在卡里,这又打不开门,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无法形容。但我很快乐,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
篇8:陪老父亲游石门山游记随笔
陪老父亲游石门山游记随笔
由于父亲的病,行动不便,出门的机会也少了,星期天,和爱人、大姐一起带父亲去石门山。
石门山在曲阜城北二十公里,因两山相对宛如石门开而得名石门山。石门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记载,著名的《易经系辞》,就是由孔子曾在此撰写而成;不仅仅如此,石门山也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结伴游齐鲁时宴别之地;还有就是孔尚任出仕前后两次隐居在此,山上元代时曾建道观,明初改称玉泉寺,石门山山峰峻秀,洞壑深幽,林木葱茏,风光秀丽,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传有二十四景冰雪涧、藤花幄等等,尤以石门月霁最为有名。所以,这样的优美胜地,让老父亲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有利于康复,父亲特别兴奋,特别开心,一路沿途观景,不时地告诉我:到泗河了,前面就是吴村火车站……
刚到石门山,父亲说:到我的家了。父亲的.话让我姊妹几人纳闷,是不是父亲说错了,我赶紧告诉父亲,我们到石门山了,父亲说,是呀,我就是石门山人,到了我的家了。此话怎讲?
这时,父亲向我们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那在父亲童年的时候,我的爷爷很疼爱父亲,为了让父亲健康成长,听信算命大师的话,花钱将父亲拜师于石门寺的“悟深”大师,并取法号“悟允”,一段时间后,爷爷出花钱买了一头驴,将父亲赎回,从此父亲便了结了一段短暂的佛缘……
听了父亲的故事,我对石门山肃然起敬,石门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原来有着父亲一段佛家文化在支撑。心中装着对石门山的崇敬,陪着父亲在石门山角下,呼吸新鲜空气,追寻往日的回忆,熏陶《桃花扇》内涵,感受石门寺传统的佛家寺庙文化。
篇9:游三河古镇游记随笔散文
游三河古镇游记随笔散文
周末,我应几个老同学之约,游览了三河古镇风景区。
天气晴好,蔚蓝的天空上只有少许淡淡的薄云在悠闲地飘动。一阵微风吹到脸上,含着春天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景区游人如织,不时看到有人拿着手机或相机在拍照。我们在导游的引领下,聆听着讲解,参观了古镇的一些景点。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舒城和庐江三县的交界处,因丰乐河、杭埠河和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远看三河镇河环水绕,一座座的拱形桥横跨两岸,岸边的建筑物和民居飞檐翘角,有的是古迹,有的是后建,都类似于徽派风格。脚下的青石板路光滑闪亮,一条条古街巷狭小深长,里面住着好几户人家,都保留着历史街区原汁原味的景象;还有古茶楼、古庙会、古圩、古战场,佐证和诠释了三河的古老和悠久的文化。置身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光,使我们流连忘返。
走在这深深的小巷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戴望舒的一首《雨巷》诗:“撑着油纸伞M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M又寂寥的雨巷M我希望逢着M一个丁香一样的M结着愁怨的姑娘……”现在虽没有看到油纸伞,但还是有着一群群丁香一样的姑娘,点缀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想,无论是愁是怨,或悲或忧,来到三河,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你总会忘记那些烦恼和不愉快,有一个好的心情,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随着导游来到了董寅初纪念馆。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尊董寅初坐着的铜像,墙上的图片介绍和展示了他的生平事迹。他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和社会活动家,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中国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后,我们参观了杨振宁旧居。杨振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首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陈列室的小院里,有杨振宁小时候拿着书站立的雕像,旁边是一张石桌和四块石凳,体现了他从小就勤奋好学,胸有大志。再往里面是杨振宁在清华大学讲台上作学术报告的塑像,气质非凡,栩栩如生。各个展览室的图片文字介绍了他的身世、求学、研究和讲学等历程,不时吸引着我驻足观看、凝思。
走过几条街到了刘同兴隆庄。庄里面有好几间房子,一个很大的院子,在当时算是个大户人家。一间房子的货架上放着几卷布料,柜台内有一位戴着眼镜、面带微笑的老先生站立的雕像,柜面上摆放着一把旧算盘和一根木尺,好像正在做着生意,惟妙惟肖。对面一间屋是粮仓,前台有多个木屉里放着各种米谷。院内有一口水井,井沿被井绳磨出一道道又深又光的凹沟,一只旧水桶还拴在辘轳上,保持了历史的原貌。
我们还参观了太平军将领陈玉成率部击败清军的“三河大捷”旧址和抗战将领、有“东方隆美尔”之誉的孙立人将军故居。
中午时分,我们几人在一家小饭馆就餐,品尝了三河米饺、酥鸭圆面、米粉虾和米酒等三河名特产。米饺呈半月牙形,通体淡黄,里面是肉馅,咬上一口,鲜美极了。米酒晶莹剔透,外看似红葡萄酒,喝起来很是爽口,一直甜到心里。在旁边忙活的服务员看我们喝的开心,笑着说,这米酒好喝,但后劲较大,可不要贪杯哦!这些名菜名酒无不展示了三河水乡的风韵,让人回味无穷。
短暂的三河之行,在游览了名胜景观的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受益颇丰。三河古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杰地灵,物阜民丰,真是个令人留恋的水乡小镇。
篇10:游双龙溶洞游记随笔
游双龙溶洞游记随笔
双龙是个古镇,两条小河汇聚成集,故名双龙镇。因发现有溶洞,此镇声名鹊起,自去年景区开园以来,车马游人川流不息。
双龙溶洞位于巴山深处,距安康城区60公里。适逢国庆假期,携妻儿慕名而游。当日,天有小雨,淅淅沥沥,秋风习习,乍暖微寒。
双龙溶洞景区由神龙峡、青龙山、青龙寨和玉龙宫四部分组成,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先游神龙峡,由远及近探幽索游。
初入神龙峡,一条小溪奔流直下、扑面而来,水花飞溅在峡谷两岸的岩石上哗哗作响,吞云吐雾、杀气腾腾,令人望而却步。钻进峡谷,十分幽暗,和谷外判若两界。峡谷两岸,草木丛生;怪石突兀,藤蔓攀岩;抬头眺望,密不透风;林隙之外,一线光天。一条小径,回环曲折;廊桥石阶,时隐时现。走在谷内,只听流水潺潺。我没有见过如此之狭之峡谷,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最宽处也不过3---4米而已。聪明的人们分别给谷里一些特殊的景点和景物赋予了游龙池、龙涎池、见龙桥、龙鳞、龙藤、龙须等名称,使这条幽谧的峡谷顿时生机盎然、徐徐蠕动。难怪谷口水流不大却气势雄浑,原来是这里游着一条神龙呀!
走着走着,突然觉得树稀草淡了,原来一个池塘挡在面前。池里矗立着一尊雕像,一条白龙环抱玉女,玉女右手托腮、含笑露羞,白龙则昂首挺胸、张嘴憨笑。整个雕塑微妙微俏,把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演绎的活灵活现。
站在池岸,抬头一看,山势豁然开朗,土地平旷、良田数亩,屋舍俨然、鸡犬相闻,难道是到了世外桃源?仔细一瞧,田里种满了花草,盛开着各色花朵;房屋两三栋,是旅游公司建的接待站。
稍事休息,我们便开始了此程的艰难之旅——攀登青龙山。青龙山雄伟陡峭,站在山下,只见茫茫森林,不知何处是尽头。我想,既然是旅游景区,该不会太难爬吧。于是,深吸一口气,带头冲向山林。细雨继续飘洒着,薄雾如烟。为了安全,我们收了伞,每人找了一根棍子拄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百丈梯,足有80余度,共计100个台阶,爬上后已是气喘吁吁,真乃给攀爬者当头一棒,既是下马威,又像在挑战。管他的,既来之则爬之。儿子自告奋勇,越过我向前迈进。到底是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此时的台阶平坦多了,绕古木而建、依山势开凿,蜿蜒曲折、梯次而上。不多时,微风皱起,树叶沙沙作响,透过浓密的树缝,依稀可见远处的山头。我知道,我们已经到了半山腰。爬着爬着,一堵90多度的悬崖横在面前,一条索桥从空中伸向崖尖。望着悬崖下几百米外隐隐约约的树尖,我不由得四肢发软、虚汗连绵。是进?是退?儿子已经敏捷的爬过去了,还向我们招手,示意别怕、很安全。我只好咬咬牙,一手牵着妻子,一手紧抓着扶手,死盯着桥板,也不敢向下看、朝后望,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的一步一步向前挪去……翻过悬崖,小路沿山脊而建,拾级不到百步,山梁上搭有一座凉亭。站在凉亭,视野顿时开阔多了,对面的几座山清晰可见。烟雨迷蒙,薄雾轻飘。因为有了雾,对面的.青山似乎显得格外妖娆。你看,白雾朵朵,点缀青山,大山好像穿了一件绿底白花连衣裙,随风飘绕,翩翩起舞;随着风动雾飘,白雾渐渐结成一个白带子,环绕在青山腰间,连衣裙又变成束腰绿裙,把青山美丽动人的身材显露无疑;薄雾慢慢汇集、上移,飘荡到山尖,青山又戴上了白帽子,这白帽子不停的转动着方向,时东时西、时左时右,又像一位多情的少女,边跳着桑巴舞,边挑逗着对面的情郎。
由于担心感冒,于是继续前行。顺山梁爬行百米,只听前面鼓声雷动、歌乐嘹亮,是到了溶洞了吗?我们刹时身心轻松,一扫疲倦,不由的加快了步伐。
老远只见一个高高的旗杆挂着一面三角黄旗,猎猎飘荡,上书“青龙寨”三个金色大字,原来是青龙寨到了。青龙寨建在青龙山顶,占地一亩左右,四周用石头垒成围墙,西邻悬崖,东、南、北三面开门。在南边的坝子上,用木头搭建一个瞭望塔,上置一面大鼓和两个大喇叭,鼓乐声响就是从这里播出的。寨中堆砌有2米高平台,大约300平米。台西依山建有一排平房,正中为“忠义堂”,内置靠椅9座,中间座椅高而宽大,背挂“忠义堂”三角黄旗,前放书案,左右各4把较矮座椅,木制的十八般武器随放其后,一看便知是“豪杰”们的议事之地。在“忠义堂”的右面还放着一张麻将桌,让人忍俊不禁,“豪杰”们也在不断革新、与时俱进呢。“忠义堂”左面是商店,里面摆着一些山货、玩具和吃喝用品。出了“忠义堂”、下了平台北面的台阶是厨房和厕所,几个山民和穿制服的管理人员正在猜拳喝酒,看来“豪杰”们早已被“诏安”,和“官兵”打成一片了。青龙寨虽然建在山顶,但由于四周树木高大茂盛,几乎看不清外面的风景,只有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下山是沿着山梁一段长约800米、宽近1米的比较平坦的水泥路,路的两旁长满松树、桦树、板栗树和一些不知名的灌木,树上落下的松子、板栗随处可见。我们一边享受着山珍美味,一边漫步在深山丛林,听鸟语鸣蝉、赏野花翠草,别有一番风味儿。
树木渐渐变矮、稀疏多了,藤蔓漫山。据我的经验告知,我们已经走出了森林。不错,顺着一片人工种植的香樟树林而下,不到200米就是玉龙宫。谢天谢地,终于到达目的地了。
玉龙宫分入门和出门两道门,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又下了百米台阶来到入门口。入门又分正门和侧门,外面用水泥雕成层层叠叠、起伏褶皱的岩石形状,似乎在告诉人们此洞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初入洞,狭而矮,仅容一人猫腰通过。洞顶滴水连绵,洞内潮气弥漫,在两边彩灯的辉映下,雾气腾腾,让人感觉好像真的进了龙宫。行进大约100米,一个大厅坐南朝北斜矗在眼前,斜度大约60度,面积大约100平米。厅内柱台琳琅、怪石满目,擎天柱、金箍棒、竹节鞭、长矛、铁锤、沙盘、茶几、书桌、凳子、蜡烛、瓢盘、将军、武士、乌龟、鲤鱼、银元、澡池、帷帐……无所不有,大气豪迈、非同凡响,简直一个十足的龙王宫殿!沿着迂回曲折的小径,我们从不同方位和角度欣赏着大厅里的钟乳石景。这些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钟乳石,在不同灯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斓、辉煌耀眼,令人不由得东摸摸、西瞅瞅,浮想翩翩、流连忘返。最后,我干脆坐在一个石凳上仔细观赏。
续行10余米,便出了洞。出口雕有二龙戏珠,预示玉龙来到凡尘,看到人间的美景无比欢腾。据导游介绍,这个溶洞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形成约1亿年左右,洞体深远,直到山的背面。因资金、技术有限,目前只开发不到五分之一,更精彩的还在里面呢。
离开时,雨下的更大了。“人不留客天留客”,是老龙王流泪挽留我们再陪他玩玩吗?还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他最精彩的美景而遗憾落珠?
在雨雾朦胧中依依而别,不由的让人多了几份伤感和期盼,倘若在山花烂漫的春天或红叶似火的深秋,呼朋唤友再游双龙溶洞,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篇11:游九悟山游记随笔
游九悟山游记随笔
久闻志丹有名山,谓之九悟山,可一直无暇光顾。今年五一假期难得闲暇,早晨我起了个大早,早饭也没来得及吃,便携妻自驾与朋友夫妇同去九悟山一游。
九悟山,亦谓之马头山。位于志丹东南四十公里之永宁镇孙树坪,属子午岭山系,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枯木参天,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怡人,文化历史久远,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胜地。九悟山自宋徽宗宣和二年始建庙宇,至明末清初依次达到十余座庙宇宫殿,香火旺盛,为陕北著名的宗教圣地。九悟山道教真身坐化像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九悟山亦是大革命时期陕北红色根据地之一,这里曾是刘志丹将军建设的兵工厂,是陕北红军的军事基地,在革命年代的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车子行至永宁镇时,肚子饿得咕咕叫,我提议吃了饭再走。在等饭的过程中,我与饭馆老板谈及去九悟山。老板告诉我们一张门票要七十五元,老板开门后还没有客人光顾,看我们是第一拨照顾他生意的客人,便自告奋勇地与他的朋友联系,说我们是他的亲戚,希望他能给我们优惠。很快饭上桌,我们三下五除二吃完饭,便与老板告别上路。
半小时后,车子拐上了通往一个小山沟的柏油路。这便是通向九悟山的路。路不宽,但也还平整,是新油过的。车子缓缓前行,正行驶间,突然看到前面有一红砂石壁,上刻红色“九悟山”三个大字,是志丹县委书记祁玉江的题字,苍劲有力。
大约又朝前行驶了三分钟左右,我们便来到了登山处。当我们一到售票处,有人便问我们是不是从延安来的,我们说是。他便自我介绍他就是镇上那位老板的朋友,并且告诉我们不需要买门票了。他招呼我们喝水,之后就指引我们上山。
通往山顶最高处的路全是石台阶。刚步上石阶梯,迎面是一堵红砂石壁。石壁齐整,像是用剑劈出来的。石壁顶部长满了大大小的柏树,枝干枯老,叶子青翠,很有活力。石壁前面平坦处有一亭子,我来到亭子里便坐在座椅上休息了一会儿,同时尽心观赏着这奇异的石头。这种石头其实是沙子沉积而成,石质酥软,凿下一块浸泡在水中,很快就可以化成砂子。但这种砂子是不能用来做建筑材料用的,因为沙质太软。
休息了一会儿,我又起身继续向前走。妻子和朋友夫妇走在前面,他们一直在拍照,而我只是尽心欣赏沿途所能看到的大自然的美景。正向上攀行时,突然看到右手方向有一个山坳,怪石嶙峋,奇特无比,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两面山口处石壁直立,活像有人用利剑劈下来的似地,而且表面平整,像是打磨过的。石壁上部的.石缝里都长着造型怪异的树木,美不胜收。
沿途石阶两侧到处可见枯死的树木,有的分叉处像马鞍,有一颗特别独特,根部分叉,分叉处的下面已经腐朽掉了,是空的,坐在上面活像坐在马桶上,特别舒服。有些枯树看上去很像怪兽,有的又很像豺狼、猎狗。看到此景,你便会想到你好像置身于新疆的胡杨林里了。
来到一个小山丘上面,仰望最高处的庙宇,在蓝天浮云的映衬下,青砖古朴,红柱醒目,琉璃瓦熠熠发光,三座庙宇逐层而上,直插云端,恢弘大气。
不知不觉中,我们便来到坐化真神殿。正殿中央的玻璃罩中供奉着明朝初年的一尊真人肉身道长坐像。据介绍,这位道长正在打坐时圆寂了。弟子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坐像供奉起来,后来为了使坐化之身不致腐坏,有人就给他的身上抹上了胶泥,便成了现在的肉身坐化泥塑像。这尊肉身坐化塑像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也是九悟山最值得一看的景观,实属全国罕见。
来到最高处的一座庙宇前,四下环视,整座山的山体活像一匹烈马回头。至此,我明白了为什么此山又叫马头山了。它的主体马头山、山体两侧及两侧山下的沟壑里全是茂盛密集的原始森林,以柏树居多。隔沟而望,对面山顶上确是光秃秃的黄土丘,一毛不长。这也是此山的一大奇妙之处。
站在高处,我仔细观察,发现九悟山有“四奇,即:山奇:它的形状奇特,像一匹回头的烈马;地质结构奇特,周围的山都是黄土山,唯有此处全是石山;石奇,此山的石头全是红色的沙石,石质酥软,经常年的风蚀雨打,形成绝崖峭壁和嶙峋怪石;林奇,此山为石山,却林密茂盛,而隔一道沟过去的黄土山上却一毛不长。另外,此山还有“三宝”,即:文化旅游宝地,此山风景独特,历史悠久,是旅游观光之宝地;此山的道教真身坐化像是道教文化之魁宝,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此山是陕北红军赖以生存的宝地,也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九悟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是一座旅游避暑的名山,也是一座中国革命的英雄山!就这样一座名山,却很少为人所知,“门前冷落鞍马稀”,只缘“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之扼腕惋惜。
回到管理处,我又遇到了指引我们上山的那位管理员。在向他告别时,我建议他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以便他们更好地搞好此处的旅游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那位管理员非常感激地握着我的手连连道谢。
在返回途中,我在想,那位道长在那里一坐数百年,不知道他在九悟山上究竟悟出了什么?
篇12:游茌山公园游记随笔
游茌山公园游记随笔
作为上班族的我们难得放假,这次的国庆节我没有选择去外地,而是开车到了离家门口不远的茌山公园。一进公园,三岁的儿子下了车撒腿就跑,此时游人不多,也许大多去了外地。儿子像出笼的小鸟,张开双臂,欢笑着,奔跑着,好开心。因为人少,没有车,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我只稍作提醒:看好脚下的路。就可以啦,儿子应声欢笑着,仍在尽情奔跑,开朗的笑声,让人心醉。
进了公园门口,远远看到小桥的对面是一朵大红花木雕。红色的花瓣上雕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好温馨,文化气息温暖着我。即将上小桥,在路的右侧是一艘帆船木雕。上面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左侧是“讲文明,树新风”六个大字,红底白色,朝气蓬勃,让人豁然开朗。儿子的小脚止不住,一路欢笑,一路奔跑,路两旁的花草向我们微笑,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醉人的花香,好惬意。看着儿子脸上的笑容,听着儿子开心的笑声,我拍下了这幸福的一瞬间。
走过一段油漆小路,转弯上了一段石板路。一块块石板吸引了幼小的儿子,他停下奔跑,调整了双脚,开始了双脚跳石板,边跳边喊着一、二、三……在儿子腾空时,我抓紧拍了一张。下蹲,起跳,落地,小小的孩子动作挺连贯,真替他高兴。对于刚刚学会双脚跳的儿子,此时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几分钟过后,头上冒汗了,正好路边有一块石板凳,儿子一骨碌爬上去:“休息会儿,累了。” 儿子喘着粗气说。我赶紧给儿子擦汗,递上水壶:“喝口水吧。”稍作休息,儿子又开始了奔跑,又遇一石板凳,儿子开始吃东西了,吃饼干,喝酸奶,不一会儿造了一小堆垃圾。儿子手拿着垃圾,边找边说:“咦?垃圾桶呢?”我提醒了儿子:“你的正前方,路边有一个房子一样的垃圾箱,你可以把垃圾放在那里边。”儿子欢快的“哦”了一声,手拿着垃圾跑到垃圾箱面前,小心翼翼地把手中的垃圾放入垃圾箱。我给儿子竖起大拇指:讲文明,真棒!儿子咯咯笑着,又开心地跑了起来。
此时的公园人挺少,感觉这个公园就是我们一家三口的'了,儿子吃饱了喝足了,又开始了自己的快乐,一会儿摇头晃脑的诵读三字经,一会儿唱儿歌,嗓门越来越大,自我陶醉呢。我知道儿子此时不愿意让我们打扰他,他正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我知趣的走开,抬头一看,路边的牌子上有一段传统文化故事——曾子避席,正好这个故事我不熟悉,于是停下脚步细细欣赏起来,读罢故事,对曾子的高尚行为肃然起敬。见贤思齐,真好!时间到了十点,太阳有点热了,因为有路边的小树荫我们反而感到凉爽。欣赏着路边的国学文化,沐浴着凉爽的风,心情真的很高兴。此时,路边的一根枝条引起了儿子的注意,儿子捡起来抓着柳条转圈,边转边哼着儿歌,小小的柳条成了他的玩具。不一会了,儿子要喝水了,水瓶里的水喝完了,一个空水瓶又成了他的宝贝,边跑边踢,嘴里不停地大喊着:“走你!”好不开心。
不知不觉已经中午,要回家了,儿子手里拿着空水瓶和那个柳枝舍不得放下。在我们看来这可能是垃圾。对孩子来说是玩具,是宝贝。
在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的公园里,有休息地儿,有清新的空气,有凉爽的树荫,还有带给我们芳香空气的花草。有儿子快乐的石板路,小桥,空水瓶,柳条,这都是儿子的宝贝。我们一家三口尽情的享受想,不快乐都不行。我们带着满足,带着快乐回家了。
这个国庆节不一般,我们一家人的快乐,在浓浓的民族文化中,在爱国情怀中,在孩子快乐的笑声中。爱在国庆节,乐在国庆节!
★ 湖北省景点导游词
【游随州大洪山记游记随笔(锦集12篇)】相关文章:
游荆川公园小学生作文2022-08-24
六年级毕业升学考试作文范文2022-09-17
小学生作文:游诗墙公园2022-12-21
办公楼置换请示格式2022-05-06
《欧阳晔传》原文与阅读答案2022-06-06
美丽的白云湖作文350字2022-12-18
办公楼改造会议纪要2022-09-23
可爱的安陆2022-04-29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其答案2022-08-16
门长随笔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