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正正直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2-12-07 07:54:2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文言文正正直练习及答案(精选11篇)由网友“公狗消灭机”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文言文正正直练习及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文言文正正直练习及答案

篇1:文言文正正直练习及答案

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封识:即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

说“辞”。“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二、指“告别”。《木兰诗》:“言词”、“文词”。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游 ②方 ③以 ④成立

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 ② ③内文正怀中

3、“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4、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

答案: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同“纳”)。3.之当以[之]还汝。4.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

篇2:《正正直》阅读答案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封识:即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

说辞。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二、指告别。《木兰诗》:言词、文词。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游   ②方   ③以   ④成立

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              ②        ③内文正怀中

3、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4、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

篇3:正正直文言文阅读训练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封识:即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

说辞。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二、指告别。《木兰诗》:言词、文词。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就可以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游 ②方 ③以 ④成立

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 ② ③内文正怀中

3、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4、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

32.范文正正直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

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同纳)。

3.之当以[之]还汝。

4.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

篇4: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精选2篇练习及答案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馑粥不充⑤,日昃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日: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馑(zhān)粥不充:馑,稠粥。充,充足。⑥日昃(zè):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

(3)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___

(4)感泣辞母: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

3.翻译句子。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____________,[乙]文范仲淹是:②________。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________、___ _(要求填写两个)。

参考答案:

1.(1)用作动词,“佩带”;(2)通”,”;(3)热水;(4)辞别。

2.C点拨:A①连词,”;②连词,”。B①助词,取消独立性;②动词,”。C①和②都是介词,都当。D①人称代词,”;②加强反问语气。

3.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4.①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②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③囊萤映省、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画荻凿壁等

篇5: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两则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选自《国语.文公伐原》)

[注]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乙]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④,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⑤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选自《说苑》卷六《复恩》)

[注]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②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③次:次序。④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⑤惠公:晋国国君。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公令疏军而去之去:________

(2)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居:________

(3)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 亡:________

(4)是吾骏马也是:________

2.下面加粗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令疏军而去之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

B.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C.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德出而福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文公和秦穆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读了这两则小故事,你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概括一下晋文公和秦穆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两则故事,你有何感想?请写出你的感想和体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2)过了。(3)丢。(4)这。

2.B

3.(1)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

(2)这就是给人恩惠而得到福佑的回报啊!

4.取信于民。

5.晋文公讲信义,言出必行。秦穆公宽容豁达,不拘小节。

6.示例:作为国君,只有对百姓讲信义,具有宽容豁达的精神,才能民心所向,天下大治。而作为普通人,我们同样需要信守诺言和宽容豁达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美好。(意对即可)

篇6:《正正直》阅读答案及原文

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阅读练习

1、解释:①游②方③以④成立

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② ③内文正怀中

3、“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4、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

参考答案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

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同“纳”)。

3.之当以[之]还汝。

4.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

翻译:

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注释:

1.范文正公: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2.悴:困苦。

3.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4.会:适逢。

5笃:严重。

6.善:通“擅"擅长,善于。

7.封志:封存并加以标志。

8.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9.尔:你。

10.俾(bǐ):使。

11.成立:长大。

12.封识:标志。

13.宛然:依然如故。

14.长:长大

15.方:正要

16.而:然而

17.成立:成人

18.足:够得上,值得

19.付:交付

20.游:游乐、

21.以:给

22.当以还汝: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省略了介词宾语“之”

23.封识宛然:封存与标记依然如故

篇7: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械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释]①畏日: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生岁直子:_________

(2)室无完器:_________

(3)假五六猫:_________

(4)购僮罗捕之:_______

2.用“/”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你认为本文寓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值”,正当(2)家具(3)借(4)雇佣

2.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3.(1)粮仓和厨房里,都任凭老鼠肆虐而不去过问。

(2)它们以为那种饱食终日,无灾 无难的日子是可以长久的呢!(意对即可)

4.借写永某氏家的鼠仗势欺人,因其所依仗的外力消失,最后落得可悲下场的故事,讽刺中唐时代的反动官僚擅作威作服,虚有其表,结局必将同鼠一样。(意对即可)

篇8: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模板

文言文阅读。(12分)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①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

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不试之以足B.不敢以累他人C.以中有足乐者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欧阳公年轻时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充分显示了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 源于他能心怀百姓。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 能尽以输官而赈民 赈: (2) 素号难治 素:

(3) 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食: (4) 食讫: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分)

⑵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4分)①赈:救济②素:一向 ③食:给……吃 ④讫:终了,完结

小题1:(4分)⑴(2分) 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⑵(2分) 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

小题1:A中与例句“以”都是“用”。

小题1:“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这种说法不确切。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篇9:文言文练习及阅读答案

文言文练习及阅读答案

居争夺奔竞之中,而见旷逸高世之举。嚣尘滞虑一扫而空,心开目明,顿还旧观。暑风旱雨不足以喻其快也,渴浆饥炙不足以喻其美也,沂浴雩游不足以喻其清也。

晋文公反国之初,从行诸臣骈首争功,有市人之所不忍为者。而介子推独超然处众纷之外,孰谓此时而有此人乎?是宜百世之后,闻其风者犹咨嗟叹颂而不能已也。

虽然盗跖之风不足以误后世,而伯夷之风反可以误世。凡人之情,既恶之则必戒之,其所以陷溺而不知非者,皆移于所慕也。推尤诸臣之贪功,其言未必非也;其言之所自发,则非也。使晋文赋之以禄,推以此为辞禄之言,虽不尽中理,犹不失为狷介也。而推之言不在于禄方赋之初,而在于禄不及之后。吾固疑推之不主于理,而主于怨也。

推,高士也。未易以凡心窥、利心量也。事固有外似而中实相远者,安知推之果出于怨也?以怨断推之罪,非吾之言也,乃推之言也,非推之言也,推母之言也。推自谓:“既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亦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母子之间,真实底蕴,举皆披露,推安所逃情乎?

推若果以从亡之臣为不当赏,则狐、赵从亡之臣也,己亦从亡之臣也,其不赏,均也。文公之赏狐、赵,固滥而可责也。赏者为滥,则不赏者乃理之常也。是文公失之于狐、赵,而得之于我。君待我以常,我自安其常,怨何为而生?身何为而隐乎?是非无两立之理。赏者是,则不赏者非;赏者非,则不赏者是。今推既咎文公之滥赏,又怨文公之不赏,此近于人情乎?吾是以知推之言,特借理而逞怨也。

天下固有迹高而心卑,形清而神浊者矣,如推之徒是也。聚争名者于朝,聚争利者于市。山之巅、水之涯,忽遇如推者,焉非不萧然可喜也?怨心内积,则林麓未必非幽絷之网,涧溪未必非忿激之声也,吾未见此之果胜彼也。 (选自吕祖谦《东莱博议》,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开目明,顿还旧观     旧观:本来的样子

B.推尤诸臣之贪功     尤:责备

C.真实底蕴,举皆披露     底蕴:内情

D.天下固有迹高而心卑     卑:谦卑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孰谓此时而有此人乎     去今之墓而葬焉

B.推若果以从亡之臣为不当赏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今推既咎文公之滥赏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焉非不萧然可喜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介子推隐居“不言禄”的行为,受到历代人的赞赏。但在此文中,作者深刻地剖析了介子推的内心,揭露了介子推的虚伪。

B.作者从“人情”角度出发,认为介子推的话未必是错的,但他的话的出发点是错误的,流露个人对封赏不及于己的怨忿之情。

C.作者对介子推之为人虽有批判,但还是肯定其“狷介”的一面,毕竟介子推不与人争名利而退隐山林,这一点还是超越世人的。

D.此文文笔生动,分析透彻。尤其是作者不囿于以往对历史人物的定论,发前人之所未发,体现了作者独立思考的精神,对读者极具启发意义。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凡人之情,既恶之则必戒之,其所以陷溺而不知非者,皆移于所慕也。(4分)

(2)吾是以知推之言,特借理而逞怨也。(3分)

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以君子之言借小人之口发之则天下见其邪而不见其正以小人之言借君子之口发之则天下见其正而不见其邪是故大诰之篇入于王莽之笔则为奸说阳虎之语编于孟子之书则为格言

《孟子辨惑》

答案:

16.【答案】D

【解析】卑:卑劣。

17.【答案】A

【解析】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18.【答案】C

【解析】作者并不认为介子推是狷介之士。

19.【答案】(1)一般人的感情是,如果讨厌它必定会戒除它,那些沉溺其中而不知错误的人,是因为都被自己所仰慕的人改变。(2)我因此知道介之推的话,只不过是假借道理来发泄怨恨。

20.【答案】以君子之言借小人之口发之/则天下见其邪而不见其正/以小人之言借君子之口发之/则天下见其正而不见其邪/是故大诰之篇入于王莽之笔/则为奸说/阳虎之语编于孟子之书/则为格言

译文:处在人人竞相奔走抢夺的境地,才显现旷达闲逸,超脱凡俗的行为。喧嚣的尘世和凝滞的欲念一下子扫除干净,那么心态就开朗,眼睛就明亮,顿时恢复了自己本来的样子。酷暑时的凉风,干旱时的雨水,都不足以比喻这种愉快;口渴时的琼浆,饥饿时的烤肉,都不能够比喻这种美味;在沂河洗浴,在雩台游玩,都不足以比喻这种清泉。

当初晋文公回到晋国,跟从他的`人竞相争夺功劳,有些事商人都不忍心做得出来。然而介子推一个人超脱在众人纷争之外,谁会想到这个时候还有这样的人呢?难怪百世之后的人,听到他的道德风尚之后都会不停地感叹赞颂。

虽然如此,盗跖的风范不能使后人迷误,而伯夷的风范反而可以使后人迷误。一般人的感情是,如果讨厌它必定会戒除它,那些沉溺其中而不知错误的人,是因为都被自己所仰慕的人改变。介子推责备各位大臣贪恋功劳,他的话未必是错的,他的话的出发点却是错误的。假使晋文公给他厚禄,介子推把这话作为推辞俸禄的话,虽然不是很合理,他还不失为狷介的人。介子推的话不是在俸禄颁发之前,而是等到自己没有得到俸禄的时候才说的。我本来就怀疑介子推不是立足于道理,而是立足于怨恨。

当然,介子推是个高士,不容易用凡心来窥视,不容易用利害之心来测量。事情本来就有外表貌似而内心实际相差很远的,怎么知道介子推果真是出于怨恨呢?用怨恨来断定介子推的罪名,不是我的话,是介子推自己的话,也不是介子推的话,是他母亲的话。介子推自己说:“既然说出了怨恨的话,就不吃他的俸禄了。”他母亲也说:“为什么不也去求俸禄呢?以死亡来怨恨谁呢?”母亲与儿子之间,说出了真话和本来想法,都是自我披露,介子推又怎么逃得掉真情呢?

介子推果真认为跟从晋文公流亡的功臣不应当奖赏,那么狐毛、狐偃、赵衰作为跟从流亡的臣子,自己也是跟从流亡的臣子,如不奖赏,就都不奖赏了。晋文公奖赏狐、赵固然很泛滥了,可以责备。行赏是道理穷尽了,那么不行赏是常理。这是晋文公对待狐、赵等人有过失,而对我是有理的。国君以常理对待我,我安于常理,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自己为何要隐居呢?对错没有并行的道理。奖赏对,那么不奖赏就错;奖赏错,那么不奖赏就对。现在介子推既然责备晋文公滥行赏赐,又责怪晋文公不赏赐,这还是近人情的吗?我因此知道介子推的话,只不过是假借道理来发泄怨恨。

天下固然有行迹高远而内心卑劣,形态清绝而神情污浊的人,像介子推这样的人就是。在朝廷有聚在一起争夺名誉的人,在市场有聚在一起争夺利益的人。在山的顶端、水的岸边,突然碰见像介子推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突然感到高兴呢?怨恨的心在里面积聚,那么森林与山脚未必不是幽禁拘留的渔网,山涧小溪的水流声未必不是愤恨激烈的声音,我没有发现这些地方要胜过其他地方。

篇10: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目,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初极狭,才通人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二者不可得兼

D.遂与外人间隔 奉命于危难之间

【答案】B。

1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何陋之有? D.愿陛下亲之信之

【答案】D。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答案】译文:(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久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14.“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3分)

【答案】示例:“如此”是指代词,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①发现桃源村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状;③归途中做标记的事。(答对一点给1分,共3分。)

15.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今天,请描述你理想中的“桃源”景象。(3分)

【答案】示例:我理想中的“桃源”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人人安居乐业,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每一个公民都能分享到社会文明成果的美好社会。(开放性试题,扣紧题意,文从句顺即可。)

篇11: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

课外文言文练习答案

(一)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 ②反归取之()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反归取之( )

②何不试之以足( )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答:

(三)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 ) ②顾反为女杀彘( )

③特与婴儿戏耳( ) ④婴儿非与戏也(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四)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 ) ②或曰( )

③啖菱须去壳( )④欲以清热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 )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③臣闻之( )④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

2、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七)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嬉:

②此非吾所以处子也处:

③复徙居学宫之旁徙:

④遂居焉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3、你从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得到什么教益?

(八)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子之少也

2、翻译句子

孟母以刀断其织。

旦夕勤学不息,

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

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你能对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评点么

(一)

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二)

1、① 坐 座 ② 反 返

2、D 度

3、① 尺码 ② 履 ③到、往 、尺码

4、① (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②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三)

1、① 同“汝”,你 ② 回来 ③ 罢了 ④ 开玩笑

2、D

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四)

1、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B

3、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五)

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2、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六)

1、离开正想要回去

2、老妪以前的知识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七)

1、游戏,玩耍安置、居住搬家住

2、经常把处理丧事作为玩耍。

这里可以用来安置我的孩子了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人熏染太重要

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

(八)

1、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故:原因

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提炼

一、三个“遵照”

遵照原文语气、语义和习惯。

二、四个步骤

1.审。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释。

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在逐一查对原句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纸上。在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三、六字歌诀:留、对、换、补、删、调

1.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

2.对:即对译法。对应直译,逐字落实。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

3.换:即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4.补:即增补法。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5.删:即删削法。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部分连词等,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如:

6.调:即调整法。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找出该句的谓语,再以此为核心找出主、宾、定、状、补,然后分析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等现象,再做调整。

范文正正直文言文翻译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阅读及答案

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

《病梅馆记》高二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教学设计

《李勉埋金》翻译及阅读答案

师旷撞晋平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课件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陋室铭》教学设计

文言文正正直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正正直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言文正正直练习及答案(精选11篇)】相关文章:

《三国志魏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2023-11-29

屈原列传教案2023-09-09

高二语文《病梅馆记》教学设计2023-03-23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2022-09-19

选修语文《屈原列传》教案2023-11-02

《三国志·魏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其答案解析2023-01-04

《新唐书吕文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2022-07-22

《爱莲说》教学设计朱红2022-07-25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07-16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202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