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生哀辞原文翻译

时间:2023-12-04 08:01:0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欧阳生哀辞原文翻译(精选11篇)由网友“mzdd11”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欧阳生哀辞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欧阳生哀辞原文翻译

篇1:韩愈《欧阳生哀辞》原文及翻译

韩愈《欧阳生哀辞》原文及翻译

原文: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①齿者,未尝肯出仕。

今上初,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衮以文辞进,有名于时;又作大官,临莅其民;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必召与之。时未几,皆化翕然②。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闽越之人举进士繇詹始。

建中、贞元间,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名尤甚。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自后詹归闽中,余或在京师他处,不见詹久者,惟詹归闽中时为然。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故余与詹相知为深。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③。其燕私善谑以和④,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十五年冬,余以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其徒伏阙下举余为博士,会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

呜呼!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卒詹志云。

【注】①上国:指京城等文化发达的地区。②皆化翕然:很快形成了一种好风尚。③嶷嶷然:端庄温厚的样子。④燕私:指个人的闲暇时间。善谑以和:喜欢说话且话语柔和。

译文:

欧阳詹世代都居住在闽越地方,他的祖先都在闽越做过官,其中做到州佐、县令的也有不少。闽越土地肥沃,有山泉禽鱼带来的乡野乐趣,虽然百姓中也有不少杰出人物,他们通文墨,懂法令,可以与京师名士相媲美,但却不肯出来做官。当今皇帝建号之初,以前的宰相常衮任福建诸州观察使,管辖闽越这地方。乡县的庶民百姓凡能读书、作文、吟诗的,常衮亲自结交他们,以上宾的礼节接待,一同交游饮宴。过了不久,在学习、做文章上形成了和顺的风气。欧阳詹那时一枝独秀,常衮对他更是加倍爱护,其他文士对欧阳詹也都推崇信服。

建中、贞元年间,我寓居江南谋生,与人交往不多,但往往能在民间听到欧阳詹的大名,可见欧阳詹名闻江南已有很长时间了。贞元三年,我初次进京应试,那时听到欧阳詹的名声更大了。贞元八年春天,我与欧阳詹同榜考中进士,那时才相识。以后欧阳詹回到闽中省亲,我有时在京师,有时在别处,长时间没有见到他,只有欧阳詹回闽中时才这样。其他时候与欧阳詹离别,都不满一年,离别过不多久就能再见,见了面就不想往别处去,长时间之后才离开。所以我与欧阳詹交往很深。

欧阳詹侍奉父母恪尽孝道,对妻儿仁爱,对朋友义气而真诚。他气质淳朴,品行端正,体貌不凡。他平时喜欢说些玩笑话来调节心情,他的文章寓义深远、迂回曲折,善于用自己的话说明问题。读他的诗文,知道他对慈孝之道最为推崇。十五年冬天,我以徐州从事的身份进京向皇帝朝贺,欧阳詹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助教,准备率领他的学生到宫门跪请皇上,推举我为博士,正巧那时国子监有狱讼之事,上书一事没有结果。看他一片诚心,只要对我有利,他可以忘却自己位卑言微而去做的’。

唉,欧阳詹现在去世了!欧阳詹是闽越人,父母年迈,他舍弃朝夕奉养父母之职,来到京城,他的本愿是为了在京城能有所得,衣锦荣归使父母感到荣耀。即便他父母的心愿也都是这样:儿子在身边,虽然没有离别的忧愁,心里却并不快乐;儿子在京师,虽有离别的忧愁,但心里在为他高兴。像欧阳詹这样的人,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以达成父母的愿望来敬养父母的人吧!

欧阳詹虽然没有得到高的官位,但他的名声流传在京城人中,他的德行已取信于朋友间,他和他的父母都没什么可遗憾的了。欧阳詹的事业和文章,李翱已经为他写了传记,所以我写下这篇哀辞以寄托我的哀思,用它流传下去,寄给他的父母,宽解他们的哀伤,并了结欧阳詹的心志

篇2:《欧阳生哀辞》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欧阳生哀辞》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①齿者,未尝肯出仕。

今上初,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衮以文辞进,有名于时;又作大官,临莅其民;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必召与之。时未几,皆化翕然②。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闽越之人举进士繇詹始。

建中、贞元间,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名尤甚。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自后詹归闽中,余或在京师他处,不见詹久者,惟詹归闽中时为然。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故余与詹相知为深。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③。其燕私善谑以和④,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十五年冬,余以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其徒伏阙下举余为博士,会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

呜呼!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卒詹志云。

【注】①上国:指京城等文化发达的地区。②皆化翕然:很快形成了一种好风尚。③嶷嶷然:端庄温厚的样子。④燕私:指个人的闲暇时间。善谑以和:喜欢说话且话语柔和。

9.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 齿:相等

B.闽越之人举进士繇詹始 举:推举

C.会监有狱 会:恰逢

D.余就食江南 就食:谋生

10.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詹有名望的一项是

①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 ②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

③往往闻詹名闾巷间     ④其德行信于朋友

⑤观游宴飨,必召与之    ⑥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

A.②③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①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詹祖上世代都在闽、越一带做官,他本人也因文才出众倍受时任福建诸州观察使的常衮的爱惜敬重,成了当地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一人。

B.文章对欧阳詹进行了评价,他尽孝道,以父母望其成名的意志为意志来孝养父母。虽不寿而终,但是他的德行和表现其才华的文章,却是与世长存的。

C.欧阳詹看重友情,曾率领自己的生徒们到朝廷上去举荐韩愈做四门博士,结果因国子监有诉讼之事,加上自己的地位卑微,举荐以失败告终。

D.韩愈写作此文,主要在于抒己之哀痛,慰死者之双亲,完成朋友的遗愿。因为担心欧阳詹死后湮没无闻,所以把他的才学、品德写进文章,加以彰显,以永传后世。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3分)

(2)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3分)

(3)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3分)

参考答案

9.B

10.A(①是说欧阳詹祖上世代都在闽、越一带做官;⑤是说常衮对当地文人的重视,不仅仅只指欧阳詹一人⑥李翊为之作传,并不能说明他名望之高,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11.C(原文中是说“将率其徒伏阙下”,即打算去举荐;“不果上”,结果没有去举荐,且有强加因果之误。)

12.

(1)欧阳詹在那时,超过众人,一枝独秀,常衮对他更是加倍爱护,其他文士对欧阳詹也都推崇信服。(出:超过;推服:推崇信服;各1分,句意1分)

(2)其他时候与欧阳詹离别,大都不满一年,离别过不多久就能再见,见了面两人都会忘了想去的地方。(率:大都;移时:不多久;各1分,句意1分)

(3)所以我写下这篇哀辞来抒发我的悲哀,把它流传下去,来送给他的父母。(故:所以;遗:送给;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欧阳詹世代都居住在闽越地方,他的祖先都在闽越做过官,其中做到州佐、县令的也有不少。闽越土地肥沃,有山泉禽鱼带来的乡野乐趣,虽然百姓中也有不少杰出人物,他们通文墨,懂法令,可以与京师名士相媲美,但却不肯出来做官。当今皇帝建号之初,以前的宰相常衮任福建诸州观察使,管辖闽越这地方。乡县的庶民百姓凡能读书、作文、吟诗的,常衮亲自结交他们,以上宾的礼节接待,一同交游饮宴。过了不久,在学习、做文章上形成了和顺的风气。欧阳詹那时一枝独秀,常衮对他更是加倍爱护,其他文士对欧阳詹也都推崇信服。

建中、贞元年间,我寓居江南谋生,与人交往不多,但往往能在民间听到欧阳詹的大名,可见欧阳詹名闻江南已有很长时间了。贞元三年,我初次进京应试,那时听到欧阳詹的名声更大了。贞元八年春天,我与欧阳詹同榜考中进士,那时才相识。以后欧阳詹回到闽中省亲,我有时在京师,有时在别处,长时间没有见到他,只有欧阳詹回闽中时才这样。其他时候与欧阳詹离别,都不满一年,离别过不多久就能再见,见了面就不想往别处去,长时间之后才离开。所以我与欧阳詹交往很深。

欧阳詹侍奉父母恪尽孝道,对妻儿仁爱,对朋友义气而真诚。他气质淳朴,品行端正,体貌不凡。他平时喜欢说些玩笑话来调节心情,他的文章寓义深远、迂回曲折,善于用自己的话说明问题。读他的诗文,知道他对慈孝之道最为推崇。十五年冬天,我以徐州从事的身份进京向皇帝朝贺,欧阳詹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助教,准备率领他的学生到宫门跪请皇上,推举我为博士,正巧那时国子监有狱讼之事,上书一事没有结果。看他一片诚心,只要对我有利,他可以忘却自己位卑言微而去做的'。

唉,欧阳詹现在去世了!欧阳詹是闽越人,父母年迈,他舍弃朝夕奉养父母之职,来到京城,他的本愿是为了在京城能有所得,衣锦荣归使父母感到荣耀。即便他父母的心愿也都是这样:儿子在身边,虽然没有离别的忧愁,心里却并不快乐;儿子在京师,虽有离别的忧愁,但心里在为他高兴。像欧阳詹这样的人,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以达成父母的愿望来敬养父母的人吧!

欧阳詹虽然没有得到高的官位,但他的名声流传在京城人中,他的德行已取信于朋友间,他和他的父母都没什么可遗憾的了。欧阳詹的事业和文章,李翱已经为他写了传记,所以我写下这篇哀辞以寄托我的哀思,用它流传下去,寄给他的父母,宽解他们的哀伤,并了结欧阳詹的心志。

篇3:韩愈《欧阳生哀辞》

韩愈的《欧阳生哀辞》层波迭浪,行云密迭,文章自然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①齿者,未尝肯出仕。

今上初,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衮以文辞进,有名于时;又作大官,临莅其民;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必召与之。时未几,皆化翕然②。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闽越之人举进士繇詹始。

建中、贞元间,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名尤甚。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自后詹归闽中,余或在京师他处,不见詹久者,惟詹归闽中时为然。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故余与詹相知为深。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③。其燕私善谑以和④,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十五年冬,余以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其徒伏阙下举余为博士,会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

呜呼!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卒詹志云。

【注】①上国:指京城等文化发达的地区。②皆化翕然:很快形成了一种好风尚。③嶷嶷然:端庄温厚的样子。④燕私:指个人的闲暇时间。善谑以和:喜欢说话且话语柔和。

译文:

欧阳詹世代都居住在闽越地方,他的祖先都在闽越做过官,其中做到州佐、县令的也有不少。闽越土地肥沃,有山泉禽鱼带来的乡野乐趣,虽然百姓中也有不少杰出人物,他们通文墨,懂法令,可以与京师名士相媲美,但却不肯出来做官。当今皇帝建号之初,以前的宰相常衮任福建诸州观察使,管辖闽越这地方。乡县的庶民百姓凡能读书、作文、吟诗的,常衮亲自结交他们,以上宾的礼节接待,一同交游饮宴。过了不久,在学习、做文章上形成了和顺的风气。欧阳詹那时一枝独秀,常衮对他更是加倍爱护,其他文士对欧阳詹也都推崇信服。

建中、贞元年间,我寓居江南谋生,与人交往不多,但往往能在民间听到欧阳詹的大名,可见欧阳詹名闻江南已有很长时间了。贞元三年,我初次进京应试,那时听到欧阳詹的名声更大了。贞元八年春天,我与欧阳詹同榜考中进士,那时才相识。以后欧阳詹回到闽中省亲,我有时在京师,有时在别处,长时间没有见到他,只有欧阳詹回闽中时才这样。其他时候与欧阳詹离别,都不满一年,离别过不多久就能再见,见了面就不想往别处去,长时间之后才离开。所以我与欧阳詹交往很深。

欧阳詹侍奉父母恪尽孝道,对妻儿仁爱,对朋友义气而真诚。他气质淳朴,品行端正,体貌不凡。他平时喜欢说些玩笑话来调节心情,他的文章寓义深远、迂回曲折,善于用自己的话说明问题。读他的诗文,知道他对慈孝之道最为推崇。十五年冬天,我以徐州从事的身份进京向皇帝朝贺,欧阳詹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助教,准备率领他的学生到宫门跪请皇上,推举我为博士,正巧那时国子监有狱讼之事,上书一事没有结果。看他一片诚心,只要对我有利,他可以忘却自己位卑言微而去做的。

唉,欧阳詹现在去世了!欧阳詹是闽越人,父母年迈,他舍弃朝夕奉养父母之职,来到京城,他的本愿是为了在京城能有所得,衣锦荣归使父母感到荣耀。即便他父母的心愿也都是这样:儿子在身边,虽然没有离别的忧愁,心里却并不快乐;儿子在京师,虽有离别的忧愁,但心里在为他高兴。像欧阳詹这样的人,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以达成父母的愿望来敬养父母的人吧!

欧阳詹虽然没有得到高的官位,但他的名声流传在京城人中,他的德行已取信于朋友间,他和他的父母都没什么可遗憾的了。欧阳詹的事业和文章,李翱已经为他写了传记,所以我写下这篇哀辞以寄托我的哀思,用它流传下去,寄给他的父母,宽解他们的'哀伤,并了结欧阳詹的心志。

篇4:韩愈《欧阳生哀辞》

9.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 齿:相等

B.闽越之人举进士繇詹始 举:推举

C.会监有狱 会:恰逢

D.余就食江南 就食:谋生

10.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詹有名望的一项是

①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 ②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

③往往闻詹名闾巷间 ④其德行信于朋友

⑤观游宴飨,必召与之 ⑥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

A.②③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①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詹祖上世代都在闽、越一带做官,他本人也因文才出众倍受时任福建诸州观察使的常衮的爱惜敬重,成了当地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一人。

B.文章对欧阳詹进行了评价,他尽孝道,以父母望其成名的意志为意志来孝养父母。虽不寿而终,但是他的德行和表现其才华的文章,却是与世长存的。

C.欧阳詹看重友情,曾率领自己的生徒们到朝廷上去举荐韩愈做四门博士,结果因国子监有诉讼之事,加上自己的地位卑微,举荐以失败告终。

D.韩愈写作此文,主要在于抒己之哀痛,慰死者之双亲,完成朋友的遗愿。因为担心欧阳詹死后湮没无闻,所以把他的才学、品德写进文章,加以彰显,以永传后世。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3分)

(2)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3分)

(3)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3分)

参考答案

9.B

10.A(①是说欧阳詹祖上世代都在闽、越一带做官;⑤是说常衮对当地文人的重视,不仅仅只指欧阳詹一人⑥李翊为之作传,并不能说明他名望之高,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11.C(原文中是说“将率其徒伏阙下”,即打算去举荐;“不果上”,结果没有去举荐,且有强加因果之误。)

12.

(1)欧阳詹在那时,超过众人,一枝独秀,常衮对他更是加倍爱护,其他文士对欧阳詹也都推崇信服。(出:超过;推服:推崇信服;各1分,句意1分)

(2)其他时候与欧阳詹离别,大都不满一年,离别过不多久就能再见,见了面两人都会忘了想去的地方。(率:大都;移时:不多久;各1分,句意1分)

(3)所以我写下这篇哀辞来抒发我的悲哀,把它流传下去,来送给他的父母。(故:所以;遗:送给;各1分,句意1分)

篇5:欧阳生哀辞文言文阅读练习

韩愈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未尝肯出仕。

今上初,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衮以文辞进,有名于时;又作大官,临莅其民;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必召与之。时未几,皆化翕然。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闽越之人举进士,繇詹始。

建中、贞元间,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名尤甚。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自后詹归闽中,余或在京师他处,不见詹久者,惟詹归闽中时为然。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故余与詹相知为深。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十五年冬,余以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其徒伏阙下举余为博士,会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

呜呼!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卒詹志云。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率不历岁 率:全、都

B.其燕私善谑以和 谑:开玩笑

C.将率其徒伏阙下 阙:宫阙

D.以卒詹志云 卒:最终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欧阳詹名声流于人人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有名于时;又作大官 ②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

③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 ④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

⑤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

⑥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

A. ①②⑤ B.②③⑥ C. ③④⑤ D.①④⑥

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詹世代居住闽越之地,出身于官宦之家,其故乡闽越富饶而美丽,代育才士,但其长材秀民却不肯外出做官。

B. 常衮为福建观察使,亲近士民,而又有文章高名。文中写闽越富饶美丽、常衮掖进后生对写欧阳詹起铺垫、衬托作用。

C.韩愈从从闻名钦佩欧阳詹到两人相知为深,再到欧阳詹以四门馆教的低微身份,力举韩愈为博士,足见两人情谊之深。

D. 欧阳詹虽然事父母尽孝道,但在他父母已老之时,毅然舍朝夕之养,远去京师求取功名,因未能尽孝道而留下遗憾。

8. 把文中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4分)

(2) 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3分)

(3) 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3分)

篇6:欧阳苦读原文及翻译

欧阳苦读原文及翻译

欧阳苦读原文及翻译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译文:

③ 惟读书是务。 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1.D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等到他稍微大点的时候,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③只是致力读书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篇7:欧阳晔破案的原文及翻译

欧阳晔破案的原文及翻译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版本二: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译文 版本1:

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版本2:

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掌管鄂州政事时,百姓中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的人,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庭院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的.喝的。吃完后,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地左右看。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假装不知道什么原因,欧阳晔说:“我观察吃饭的时候人都使用右手拿筷子,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肋骨,不是你还是谁?”囚犯完全没有充分的理由和语言来反驳欧阳晔。

字词解释

1,致:致使。

2,狱:案件。

3,临:到。

4,狱:监

5,讫:完。

6,色:脸色。

7,惶:惊慌。

8,顾:四下看。

9,佯:假装。

10治:管理。

11劳:安慰。

12箸zhu:筷子。

13欧阳晔:复姓欧阳,名晔。

14鄂州:古州名,今湖北境内。

15决:决断。

16独:只。

17治:管理。

单句解释

1、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百姓有因为争舟而互相打架的人。

2、坐囚于庭中:让嫌疑犯坐在院子中。

3、囚佯为不知所以:疑犯假装不知道什么原因。

4、囚无以对:囚犯没什么好回答的。

5,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的喝的。

疑问解答

(1)、“死者伤在右肋”与嫌疑犯“左手持箸”有什么关系?

答:左手打在右肋上

(2)、“狱” 在本文中的不同释义:

“狱久不决”(诉讼案子)

“晔自临其狱”(监狱)

介绍文中人物

欧阳晔,江西庐陵人,系欧阳修之叔父。宋大中祥符年间,为随州推官。修幼孤,往依之。晔卒,修葬于安州应城市高风乡彭乐村,为铭其墓。

篇8:《欧阳晔决狱》原文及翻译

《欧阳晔决狱》原文及翻译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致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欧阳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泣涕服罪。

(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释】

1决:决断。2狱:案件。3劳:安慰。4惶:恐惧,惊慌。5顾:回头看。6佯:假装。

【文学常识】

欧阳晔,江西庐陵人,系欧阳修之叔父。宋大中祥符年间,为随州推官。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后经明代著名学者冯梦龙增补,重刊时将原名《智囊》改名为《智囊补》,其他版本也称《智囊全集》、《智囊增补》、《增广智囊补》等。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依内容分为二十八卷,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参考译文】

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百姓中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的人,案件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来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庭院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的`喝的。吃完后,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庭院中,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假装不知道什么原因,欧阳晔说:“我观察吃饭的时候人都使用右手拿筷子,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肋骨,不是你还是谁?”这个囚犯没有话回答了,只能一边流泪一边认罪。

篇9:《欧阳伯和墓志铭》的原文及翻译

《欧阳伯和墓志铭》的原文及翻译

作者:张耒 原文: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裹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日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译文:

老人家姓欧阳,名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欧阳修的大儿子。他为人纯真朴实,不欺骗人,表里如一,清静寡欲,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只是专心一意爱好礼义,在学习方面很刻苦。胡瑗掌管太学,号称大儒,用法律制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候他的父亲欧阳修已经显贵,他年龄已15岁,就拜胡瑗为老师,恭谨温顺,谨小慎微,又完全能够讲解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年长以后,学问大有长进,他不钻研科举方面的文词,只研究原始宇宙立“道”方面的原理,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君臣世系、制度文物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学问他没有不研习的。他研究学问不致力于抄袭掠取他人的成果来应付眼前的需要,一定刨根究底,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论定编次,分门别类,对某一问题的考证一定要有所得,获得的`结果一定能够得到运用。唉!他的志向太宏大了。然而他与别人不随便合流,论辩事理时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即使)遇到权贵也不稍微屈从退让,关键之处一定表明自己的想法,因此也不肯轻易尝试显示自己所拥有的看法,人们也很少能真正了解他。他的死,现在眉山的苏轼哭他,认为他得到了他父亲欧阳修的学问,与汉代蔡邕、晋代的张华属一样的。

他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死了,朝廷下诏书要求确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襄拿不定主意不能解决,正要上朝,召见他询问相关制度,他不慌不忙地回答,陈襄就上奏朝廷,采用他的建议。当时朝廷正下达司天监讨论古代占问天象的书是否相同,将调和综合为天文之书,长时间不能完成,而陈襄正总管这件事情,就推荐他负责修订。他推求、考证正确、错误,采纳、舍弃、比较、排序,书写成后,朝廷下诏收藏于太史局中。

他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写成的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等,没写完的书还有十多部。

他的夫人吴氏,是过去的丞相吴充的女儿,被朝廷封为寿安县君。有一个儿子,叫欧阳宪,担任滑州韦城县主簿。有七个女儿。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他被安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他父亲欧阳修的墓旁,他的儿子欧阳宪来请求我为他父亲写此篇铭。

篇10:《霍生》原文及翻译

《霍生》原文及翻译

原文:

文登霍生与严生少相狎,长相谑也,口给交御。惟恐不工。霍有邻妪,曾与严妻导产,偶与霍妇语,言其私处有两赘疣,妇以告霍。霍与同党者谋,窥严将至,故窃语云:“某妻与我最昵。”众不信。霍因捏造端末,且云:“如不信,其阴侧有双疣。”严止窗外,听之既悉,不入径去。至家苦掠其妻,妻不服,搒益残,妻不堪虐,自经死。霍始大悔,然亦不敢向严而白其诬矣。

严妻既死,其鬼夜哭,举家不得宁焉。无何,严暴卒,鬼乃不哭。霍妇梦女子披发大叫曰:“我死得良苦,汝夫妻何得欢乐耶!”既醒而病,数日寻卒。霍亦梦女子指数诟骂,以掌批其吻。惊而寤,觉唇际隐痛,扪之高起,三日而成双疣,遂为痼疾。不敢大言笑,启吻太骤,则痛不可忍。

异史氏曰:“死能为厉,其气冤也。私病加于唇吻,神而近于戏矣。”

邑王氏,与同窗某狎。其妻归宁,王知其驴善惊,先伏丛莽中,伺妇至,暴出,驴惊妇堕,惟一僮从,不能扶妇乘。王乃殷勤抱控甚至,妇亦不识谁何。王扬扬以此得意,谓僮逐驴去,因得私其妇于莽中,述衵裤履甚悉。某闻,大惭而去。少间,自窗隙中见某一手握刃,一手捉妻来,意甚怒恶。大惧,逾垣而逃。某从之,追二三里地不及,始返。王尽力极奔,肺叶开张,以是得吼疾,数年不愈焉。

译文:

文登有个姓霍的书生,与一个姓严的书生小时很要好,长大了经常开开玩笑,顶起嘴来,谁也不让谁。

霍生邻居有个老婆子,曾给严生妻子接过生。有一次,婆子偶然与霍生妻子说起严生妻子阴部有两个肉瘤。霍妻又告诉了霍生。霍生与同学们谋划好了,听到严生将要来时,故意小声说:“某某人妻子曾与我私通。”众人敢意不信,霍生便捏造了始末情节,并且说:“你们不信,我知道她的阴部有两个肉瘤。”严生正走到窗外,听得明明白白,返身便走,回家拷打他的.妻子。妻子说没有这回事,严生打得更厉害。妻子不堪其苦,就上吊自杀了。

霍生这才懊悔莫及,但又不敢向严生说明情况。后来,严妻冤魂夜夜哭闹,全家人不得安宁。没有多长时间,严生也突然死了,鬼也就不哭了。

此后,霍生妻子夜夜梦见一个女子披头散发朝她大喊:“我死得好苦啊!哪能叫你们夫妻欢乐?”霍妻醒来就得了病,几天也死了。霍生也梦见一个女子来指点着骂他,并用手打他的嘴。醒了以后,感觉嘴唇隐隐作痛,用手一摸,高高肿起,三日后成了两个小肉瘤,成为顽固的症状,不敢大声说笑,一开口就疼痛难忍。

又:本县有一个姓王的书生,与同学某生要好。某生的妻子要走娘家,王生知道某妻骑的驴怕惊,他就预先藏在路边草丛里。等某妻骑着驴走过来时,他猛地出来吓驴一跳,某妻就摔倒在地上了。赶驴的是个小憧,无力扶她上驴,王就殷勤周到地把某妻抱扶上驴。某妻也不认识王生是谁。

王生洋洋得意,对人说:小僮追驴去了,自己曾与某妻在路边草丛里私通,某妻穿的是什么袄,什么裤。说得清清楚楚。某生听后,非常羞愧地离开了。

过了一会,王生从窗缝中看见某生一手持刀,一手扯着他妻子朝自己走来,满面愤怒凶恶之色。王生吓得跳墙就跑,某生在后紧紧追赶不放。约追了二三里路,某生看看追不上王生,才回去。王生却因极力快跑,肺叶扩张,得了哮喘病,几年都治不好。

篇11:贾生原文翻译

贾生原文翻译

贾生

作者: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写给姥爷的哀辞范文

文言文《文心雕龙》的概述及作者介绍

《文心雕龙》读书心得体会

欧阳修《偃虹堤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韩愈《马说》中考真题训练

新师说作文

春雪的古诗

课文《师说》分析

王安石《子贡论》的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欧阳生哀辞原文翻译
《欧阳生哀辞原文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欧阳生哀辞原文翻译(精选11篇)】相关文章:

选修语文《石钟山记》教案2022-08-16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语文版高二选修)2022-10-15

登泰山记教案2023-09-29

师 说2023-07-17

韩愈的简介总结2022-11-08

师说课件2023-08-04

歌曲韩愈的师说2022-07-05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2023-05-15

韩愈《马说》释义-自我价值的遗落与重建2023-01-29

晚春古诗词20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