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浴传原文及答案

时间:2022-07-05 05:47:0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郝浴传原文及答案(集锦11篇)由网友“逆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郝浴传原文及答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郝浴传原文及答案

篇1:郝浴传原文及答案

郝浴传原文及答案

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少有志操,负气节。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时张献忠将孙可望、李定国等降明,据川南为寇,师讨之。郡县吏率军前除授,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将吏始敛迹。

九年,平西王吴三桂与李国翰两路兵俱败,三桂退驻绵州。浴在保宁监临乡试,可望将数万人薄城,浴飞檄邀三桂,激以大义,谓“不死于贼,必死于法”。逾月,三桂乃赴援,可望等引去。上诏询收川方略,部议谓战守事当听三桂主之。三桂入四川,浸骄横,部下多不法,惮浴严正,辄禁止沿路塘报①。及保宁围解,颁赏将士,浴不受。疏言:“平贼乃平西王责。臣司风宪②,不预军事,而以臣预赏,非党臣则忌臣也。”因陈三桂拥兵观望状,三桂深衔之。降将董显忠等恣睢虐民,浴复疏劾,改原职。三桂嗾显忠等入京陈辨,浴坐镌秩③去。

大学士冯铨等交章荐浴,三桂乃摭浴保宁奏捷疏,有“亲冒矢石”语,指为冒功,论劾,部议当坐死,上命宽之,流徙奉天。浴至戍所,益潜心义理之学,以“致知格物”颜其庐,刻苦厉志。

康熙十二年,三桂反。侍郎魏象枢疏言:“浴血性过人,才守学识,臣皆愧不及,参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始终恭顺,浴一书生耳,即老死徙所,谁复问之?今三桂叛矣,天下无不恨三桂,即无不怜浴。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三桂之所仇,正国家之所取,何忍弃之?”上乃召浴还,复授湖广道御史。十九年,授广西巡抚。广西新经丧乱,民生凋瘵,浴专意抚绥,疏陈调剂四策,上辄报可,时南疆底定,满洲兵撤还京师,浴疏言请为死事巡抚马雄镇、傅弘烈建祠桂林。

二十二年,卒官。丧归,士民泣送者数千里不绝。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七》)

[注]①塘报:朝廷下发各地的传抄令、奏章和朝廷大事等的官报。②风宪:风纪,法度。③镌秩:削职,免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以臣预赏 预:预先。

B、可望将数万人薄城 薄:逼近。

C、据川南为寇,师讨之。 师:军队。

D、以“致知格物”颜其庐 颜:作为门框上的横匾。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B、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C、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D、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郝浴执法严明,招致排挤。违纪者甚至是忌惮,以至朝廷诏令不能传到军中,从而与吴三桂结怨,使他远徙奉天。

B、郝浴一身正气,拒绝利诱。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仗义执言,多次上疏,即使被远徙,仍然刻苦励志,潜心义理之学。

C、郝浴才守出众,深得赞誉。曾被同僚交相推荐,在吴三桂造反之后,魏象枢又极力劝谏,使得郝浴重新被任用。

D、郝浴宽厚爱人,关注民生。任广西巡抚期间,面对凋敝的局面,他积极安抚百姓,医治战争创伤,受到朝廷认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⑵ 参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始终恭顺,浴一书生耳,即老死徙所,谁复问之?

答案:

4、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5、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断句的能力。

6、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与吴三桂结怨的原因不是诏令不能传至军中,被远徙的原因也不对。

7、(1)略(2)弹劾郝浴的是吴三桂,如果吴三桂始终恭顺(没有反叛),郝浴只是一个书生而已,就算老死在流放的地方,谁又会问起他?

[参考译文]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年少时就有志向和操守,志气坚定。顺治六年考中进士,担任刑部主事。当时张献忠的部将孙可望、李定国等人投降南明,占据川南为乱。大军讨伐他们。郡县的官吏都是在战场上任命的,他们随意做贪婪残暴的事,郝浴到任后,严明纪律,将吏才收敛行迹。

顺治九年,平西王吴三桂与李国翰两路军队全都战败,吴三桂退守绵州。郝浴身在保宁监察主持乡试,孙可望率领数万人逼近保宁城,郝浴飞送文书给吴三桂,用大义激励他,说到“(不救的话,你)没有死在敌人手里,也一定死在法律上”。过了一个月,吴三桂才前来救援,孙可望等人领军退去。皇帝下令征询攻取四川的方略,部里商议认为进攻和防守的'事情应当听从吴三桂主持。吴三桂进入四川,逐渐骄横,部下大多不守法,害怕郝浴的严明正直,就禁止沿路递送的塘报①。等到保宁城的包围解除,吴三桂颁令奖赏将士,郝浴不接受。上奏说:“平定反贼是平西王的职责,我管理风纪,不干预军事,却让我参与奖赏,这不是要与我结党就是顾忌我。”接着汇报了吴三桂统兵观望的情况,吴三桂深深记恨他。降将董显忠等人胡作非为虐待百姓,郝浴又上疏弹劾,(使董显忠等)改任为原来的职务。吴三桂指使董显忠等人进京陈述辩解,郝浴获罪免职离开。

大学士冯铨等人交替上奏推荐郝浴,吴三桂就摘取郝浴保宁奏捷的奏章中,有“亲冒矢石”的话,指摘是郝浴冒领军功,论罪弹劾,部议要获罪处死,皇帝下令宽恕郝浴,把他流放到了奉天。郝浴到了流放驻守的地方,更加潜心于义理的学说,用“致知格物”(的字样)作为房屋门框上的横匾(的内容),下苦功钻研并磨练自己的意志。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叛。侍郎魏象枢上奏说:“郝浴刚强正直过人,才能、操守和学识,我都惭愧赶不上他。弹劾郝浴的人是吴三桂,如果吴三桂始终恭敬顺从(没有造反),郝浴是一个书生而已,即使老死在流放的地方,谁又会过问他?现在吴三桂反叛了,天下没有人不恨吴三桂的,也就没有不同情郝浴的。郝浴在吴三桂身为王爵,手握兵权时,不畏惧吴三桂的威风,不屈服吴三桂的权势,致使被吴三桂仇恨。吴三桂所仇恨的,正是国家应任用的,怎么能忍心抛弃郝浴?”皇帝就召郝浴回来,又任命他为湖广道御史。康熙十九年,任命他为广西巡抚。广西刚经历战乱,民生凋敝困顿(瘵:音寨,困顿、劳敝),郝浴一心安抚,上奏陈述调整使符合要求的四个策略,皇帝马上回复同意。当时南疆达到平定,满洲军队撤回京城,郝浴上疏请求为死于平叛的巡抚马雄镇、傅弘烈在桂林修建祠堂。

康熙二十二年,死在官任上。遗体送回家乡时,哭送的官吏百姓数千里不断。

篇2:《郝逢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郝逢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郝逢传

郝逢字致尧,成都人,幼好学,攻诗。性柔而惰,或谓其性懦,非能立事。常欲求乡荐,未竟。属盗起于境,资产略尽,迫寒馁而无忧叹。

咸平中,蜀掌兵者失律,兵乱为贼盗,杀守臣而据郡。自春徂秋,驱老幼以守城,或献谋于贼,令尽索郡中书生署职,俾立效。凡得数十辈,列兵而胁曰:“不从者即此诛戮,仍及其族。”皆震慑而从。逢前绐贼帅曰:“公所索儒士,某非儒,岂可徼禄?不能从命。”词气刚愤,不可屈抗。贼怒令引去,临刃复召者三,词皆如初。会解于贼,檟楚①而释之。既获免,遂匿于家。天兵至,逆党歼夷,或闻于郡守,将上其事而中止。逢亦不复言,居贫自若。

噫,当是时,有位者尚或苟命,而逢一士尔,能致命贼所,不陷非义。彼同禄衒势,私于身以媚时,得无愧乎!逢贫处晦迹,混于俗而人不甚知。噫!人名存诚岂易知乎?

逢居州里,皆以为怯懦,洎乱而能尔,始明其所履焉。是时无他虑也,去就而已。去为顺,就为逆,去难而就易,能为其所难,志以守正,是亦几乎智勇也。

夫忠烈节义,何时无之,然晦于无闻,在遇不遇尔。使越石父不遇晏子,则一拘囚尔;聂政非其姊,则无名暴夫尔。其遇,千金之重;不遇,鸿毛之微。然不可欲其遇而始为也,谓不遇而不为也。兰生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不以困穷而改节。苟有善,虽不我知,斯善矣,岂止蒙其庆乎?苟不善,虽不我知,斯恶矣,岂止罹其殃乎?

《易》曰:井渫②不食,为我心恻,王明③并受其福,又曰:“何校灭耳,凶。”其是之谓乎?若逢所履,虽曰:“未闻。”吾必谓之闻矣。故为声其实,亦得有所劝焉。

(选自宋·黄休复《茅亭客话》)

【注】①檟楚:用檟木荆条制成的刑具,用以鞭打。②井渫:井水洁净。③王明:到(那里去看看)就明白。王,通“往”,到。明,明白。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临刃复召者三,词皆如初

刃:行刑,杀头

B.去难而就易,能为其所难

去:距离

C.斯恶矣,岂止罹其殃乎

罹:遭受

D.故为声其实,亦得有所劝焉

声:声张,宣传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郝逢“几乎智勇”的一组是(3分)

①幼好学,攻诗。性柔而惰

②逢前绐贼帅

③ 既获免,遂匿于家。 ④词气刚愤,不可屈抗

⑤临刃复召者三,词皆如初。⑥或闻于郡守将上其事而中止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郝逢的生活一直不如意。早年“求乡荐,未竟”,后来家产全部被盗贼抢掠,尽管在盗贼面前“不可屈抗”,但在逆党被剿灭后仍未受到表彰。

B.郝逢面对敌人的威胁,一口咬定自己不是读书人,只遭遇了一顿鞭刑而侥幸得脱。他从此之后不再说自己是读书人,安然自若地过着贫穷的生活。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表彰郝逢的精神。他为像井水一样洁净的郝逢不被赏识而感到惋惜,因此一定要给郝逢写篇歌颂的文章。

D.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忠烈节义的看法。他认为忠烈节义的思想什么时候都有,只不过有个机遇问题,人不应当因为贫穷而改变气节。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性柔而惰,或谓其性懦,非能立事。(3分)

译文:

⑵公所索儒士,某非儒,岂可徼禄?不能从命。(3分)

译文:

⑶逢居州里,皆以为怯懦,洎乱而能尔,始明其所履焉。(3分)

参考答案

9.B(去:去掉,去除。“去……就……”可以译为“放弃……选择……”)

10. C(①交代郝逢的爱好和性情;③不能表现智勇;⑥是说有人准备把郝逢的事情上报给朝廷,但中途停止了。)

11.B(“只遭受一顿鞭刑”不准确,还有多次临刑的威逼;“不复言”所指的事情是他在盗贼面前的智勇表现,不是“不再说自己是读书人”。)

12.⑴(郝逢)性情温柔而懒惰,有人认为他性情怯懦,不是一个能够建功立业的人。(“或”“立事”翻译正确各1分,语句大意正确1分。)

⑵您所要的'是儒家人士,我不是儒家的人,哪里能够贪图这份俸禄?(我)不能顺从您的命令。(“索”“ 徼禄”翻译正确各1分,“岂可”句式正确1分。“儒士”可译成“读书人”。)

⑶郝逢居住在乡里,(大家)都认为他胆小怯懦,到了危乱时(他)却能做到这样(坚强不屈),才明白他所经历过的事情(一般人不容易做到)。(“以为”“能尔”“所履”翻译正确各1分。)

【参考译文】

郝逢,字致尧,成都人。少年时就喜欢研究学问,特别注重研究诗歌创作。性情温柔而懒惰,有人认为他性情怯懦,不是一个能够建功立业的人。他常想请求州县举荐去应试进士,没有结果。恰遇到境内起了盗贼,郝逢资产尽失,他被饥饿寒冷所困却毫无忧虑和哀叹。

宋真宗咸平年间,四川带兵的统帅对部下约束不严,士兵作乱成为盗贼,杀掉防守大臣占据郡城。从春天到秋天,盗贼们驱赶老人和儿童为他们防守城池。有人向盗贼献计,下命令搜索城中的所有读书人,让他们署理官职,要他们立功效劳。一共搜得数十人,在他们面前陈列兵器威胁他们说:“不顺从的人立即在这里杀掉,并且还要株连你的家族。”这些读书人都因震惊害怕而服从了。郝逢上前骗盗贼统帅说:“您所要的是儒家人士,我不是儒家,哪里能够贪图这份俸禄?我不能顺从您的命令。”郝逢的用词语气刚正愤激,不能屈服。盗贼生气地命令把他拉出去杀了,刚要杀他又把他喊回来,重复多次,他的回答都同开始一样。恰巧遇上被盗贼解送,把他一顿鞭打之后盗贼就把他释放了。他被免除关押后就隐匿在家。朝廷的军队到来,叛逆的贼党被剿灭,有人把他在盗贼面前刚直不屈的事讲给郡守听,郡守准备把这事报告给皇帝但中途停了下来。郝逢也不再说什么,还是像以前一样过着贫困的生活。

唉,在那个时候,有地位的人有些尚且是在苟且地活着,何况郝逢只是一个有士人而已,他能够在盗贼那里不怕捐躯,不让自己沦落到不合道义的境地。那些与他处于一样命运却眩惑于威势的人却因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讨好盗贼时,难道没有一丝惭愧吗?郝逢过着贫困的生活,行踪隐秘地混杂在世俗之中,因而人们不了解他。

唉,人的名声要保存于世,哪里是容易知道的啊?郝逢居住处的同乡人,都认为他胆小怯懦,但他在危乱时却能做到这样,才证明他所走过的轨迹。当时没有别的想法,只不过是拒绝或顺从而已。拒绝(盗贼的要求)是合乎正义的做法,顺从(盗贼的要求)就是叛逆朝廷,拒绝是难以做到的,顺应是容易做到的,郝逢能做到他难以办到的事,立志坚守正道,这样可算智勇双全的人了。

至于忠烈节义,什么时候都有,然而很多时候却会默默无闻,这在于是否遇到机会。假使越石父没有遇见晏子,那他就只是一个被拘禁的囚犯而已;聂政如果没有他姐姐的教诲,那他就只是一个无名暴徒而已。一个人如果遇到了机会,就可能会成为比千斤还重的人,如果没碰上机会,就可能还是如鸿毛般轻微的人。然而一个人不可以因为希望遇上机会就采取做某事,也不可以因为没遇到机会就不去做某件事。兰草生长在深山密林中,不因为没人而不发出香气,有道德的君子也不因为困苦走投无路而改变气节。如果有了善行,即使别人不知道是我,这个善行啊,难道仅仅是让人蒙受吉庆吗?如果做了坏事,即使别人不知道是我,这种恶行啊,难道仅仅是让人遭受灾祸吗?

《易经》说:“井水被疏浚得很洁净了却没人喝,为此我感到很伤心,大家到井边去看看就明白了,让我们大家共同享受井水的福泽。”又说:“肩负重枷,失掉耳朵,有凶险。”说的难道就是这种情况吗?像郝逢所经历的事情,虽然说大家没听到,但我一定要让大家知道。所以替他宣扬他的事实,自己也得到勉励。

篇3:郝逢传原文及翻译

郝逢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郝逢字致尧,成都人,幼好学,攻诗。性柔而惰,或谓其性懦,非能立事。常欲求乡荐,未竟。属盗起于境,资产略尽,迫寒馁而无忧叹。

咸平中,蜀掌兵者失律,兵乱为贼盗,杀守臣而据郡。自春徂秋,驱老幼以守城,或献谋于贼,令尽索郡中书生署职,俾立效。凡得数十辈,列兵而胁曰:“不从者即此诛戮,仍及其族。”皆震慑而从。逢前绐贼帅曰:“公所索儒士,某非儒,岂可徼禄?不能从命。”词气刚愤,不可屈抗。贼怒令引去,临刃复召者三,词皆如初。会解于贼,檟楚①而释之。既获免,遂匿于家。天兵至,逆党歼夷,或闻于郡守,将上其事而中止。逢亦不复言,居贫自若。

噫,当是时,有位者尚或苟命,而逢一士尔,能致命贼所,不陷非义。彼同禄衒势,私于身以媚时,得无愧乎!逢贫处晦迹,混于俗而人不甚知。噫!人名存诚岂易知乎?

逢居州里,皆以为怯懦,洎乱而能尔,始明其所履焉。是时无他虑也,去就而已。去为顺,就为逆,去难而就易,能为其所难,志以守正,是亦几乎智勇也。

夫忠烈节义,何时无之,然晦于无闻,在遇不遇尔。使越石父不遇晏子,则一拘囚尔;聂政非其姊,则无名暴夫尔。其遇,千金之重;不遇,鸿毛之微。然不可欲其遇而始为也,谓不遇而不为也。兰生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不以困穷而改节。苟有善,虽不我知,斯善矣,岂止蒙其庆乎?苟不善,虽不我知,斯恶矣,岂止罹其殃乎?

《易》曰:井渫②不食,为我心恻,王明③并受其福,又曰:“何校灭耳,凶。”其是之谓乎?若逢所履,虽曰:“未闻。”吾必谓之闻矣。故为声其实,亦得有所劝焉。

(选自宋·黄休复《茅亭客话》)

【注】①檟楚:用檟木荆条制成的刑具,用以鞭打。②井渫:井水洁净。③王明:到(那里去看看)就明白。王,通“往”,到。明,明白。

译文:

郝逢,字致尧,成都人。少年时就喜欢研究学问,特别注重研究诗歌创作。性情温柔而懒惰,有人认为他性情怯懦,不是一个能够建功立业的人。他常想请求州县举荐去应试进士,没有结果。恰遇到境内起了盗贼,郝逢资产尽失,他被饥饿寒冷所困却毫无忧虑和哀叹。

宋真宗咸平年间,四川带兵的统帅对部下约束不严,士兵作乱成为盗贼,杀掉防守大臣占据郡城。从春天到秋天,盗贼们驱赶老人和儿童为他们防守城池。有人向盗贼献计,下命令搜索城中的所有读书人,让他们署理官职,要他们立功效劳。一共搜得数十人,在他们面前陈列兵器威胁他们说:“不顺从的人立即在这里杀掉,并且还要株连你的家族。”这些读书人都因震惊害怕而服从了。郝逢上前骗盗贼统帅说:“您所要的是儒家人士,我不是儒家,哪里能够贪图这份俸禄?我不能顺从您的命令。”郝逢的用词语气刚正愤激,不能屈服。盗贼生气地命令把他拉出去杀了,刚要杀他又把他喊回来,重复多次,他的回答都同开始一样。恰巧遇上被盗贼解送,把他一顿鞭打之后盗贼就把他释放了。他被免除关押后就隐匿在家。朝廷的军队到来,叛逆的贼党被剿灭,有人把他在盗贼面前刚直不屈的事讲给郡守听,郡守准备把这事报告给皇帝但中途停了下来。郝逢也不再说什么,还是像以前一样过着贫困的生活。

唉,在那个时候,有地位的人有些尚且是在苟且地活着,何况郝逢只是一个有士人而已,他能够在盗贼那里不怕捐躯,不让自己沦落到不合道义的`境地。那些与他处于一样命运却眩惑于威势的人却因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讨好盗贼时,难道没有一丝惭愧吗?郝逢过着贫困的生活,行踪隐秘地混杂在世俗之中,因而人们不了解他。

唉,人的名声要保存于世,哪里是容易知道的啊?郝逢居住处的同乡人,都认为他胆小怯懦,但他在危乱时却能做到这样,才证明他所走过的轨迹。当时没有别的想法,只不过是拒绝或顺从而已。拒绝(盗贼的要求)是合乎正义的做法,顺从(盗贼的要求)就是叛逆朝廷,拒绝是难以做到的,顺应是容易做到的,郝逢能做到他难以办到的事,立志坚守正道,这样可算智勇双全的人了。

至于忠烈节义,什么时候都有,然而很多时候却会默默无闻,这在于是否遇到机会。假使越石父没有遇见晏子,那他就只是一个被拘禁的囚犯而已;聂政如果没有他姐姐的教诲,那他就只是一个无名暴徒而已。一个人如果遇到了机会,就可能会成为比千斤还重的人,如果没碰上机会,就可能还是如鸿毛般轻微的人。然而一个人不可以因为希望遇上机会就采取做某事,也不可以因为没遇到机会就不去做某件事。兰草生长在深山密林中,不因为没人而不发出香气,有道德的君子也不因为困苦走投无路而改变气节。如果有了善行,即使别人不知道是我,这个善行啊,难道仅仅是让人蒙受吉庆吗?如果做了坏事,即使别人不知道是我,这种恶行啊,难道仅仅是让人遭受灾祸吗?

《易经》说:“井水被疏浚得很洁净了却没人喝,为此我感到很伤心,大家到井边去看看就明白了,让我们大家共同享受井水的福泽。”又说:“肩负重枷,失掉耳朵,有凶险。”说的难道就是这种情况吗?像郝逢所经历的事情,虽然说大家没听到,但我一定要让大家知道。所以替他宣扬他的事实,自己也得到勉励。

篇4:《郝逢传》原文及译文

《郝逢传》原文及译文

郝逢字致尧,成都人,幼好学,攻诗。性柔而惰,或谓其性懦,非能立事。常欲求乡荐,未竟。属盗起于境,资产略尽,迫寒馁而无忧叹。

咸平中,蜀掌兵者失律,兵乱为贼盗,杀守臣而据郡。自春徂秋,驱老幼以守城,或献谋于贼,令尽索郡中书生署职,俾立效。凡得数十辈,列兵而胁曰:“不从者即此诛戮,仍及其族。”皆震慑而从。逢前绐贼帅曰:“公所索儒士,某非儒,岂可徼禄?不能从命。”词气刚愤,不可屈抗。贼怒令引去,临刃复召者三,词皆如初。会解于贼,檟楚①而释之。既获免,遂匿于家。天兵至,逆党歼夷,或闻于郡守,将上其事而中止。逢亦不复言,居贫自若。

噫,当是时,有位者尚或苟命,而逢一士尔,能致命贼所,不陷非义。彼同禄衒势,私于身以媚时,得无愧乎!逢贫处晦迹,混于俗而人不甚知。噫!人名存诚岂易知乎?

逢居州里,皆以为怯懦,洎乱而能尔,始明其所履焉。是时无他虑也,去就而已。去为顺,就为逆,去难而就易,能为其所难,志以守正,是亦几乎智勇也。

夫忠烈节义,何时无之,然晦于无闻,在遇不遇尔。使越石父不遇晏子,则一拘囚尔;聂政非其姊,则无名暴夫尔。其遇,千金之重;不遇,鸿毛之微。然不可欲其遇而始为也,谓不遇而不为也。兰生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不以困穷而改节。苟有善,虽不我知,斯善矣,岂止蒙其庆乎?苟不善,虽不我知,斯恶矣,岂止罹其殃乎?

《易》曰:井渫②不食,为我心恻,王明③并受其福,又曰:“何校灭耳,凶。”其是之谓乎?若逢所履,虽曰:“未闻。”吾必谓之闻矣。故为声其实,亦得有所劝焉。

(选自宋·黄休复《茅亭客话》)

【参考译文】

郝逢,字致尧,成都人。少年时就喜欢研究学问,特别注重研究诗歌创作。性情温柔而懒惰,有人认为他性情怯懦,不是一个能够建功立业的人。他常想请求州县举荐去应试进士,没有结果。恰遇到境内起了盗贼,郝逢资产尽失,他被饥饿寒冷所困却毫无忧虑和哀叹。

宋真宗咸平年间,四川带兵的统帅对部下约束不严,士兵作乱成为盗贼,杀掉防守大臣占据郡城。从春天到秋天,盗贼们驱赶老人和儿童为他们防守城池。有人向盗贼献计,下命令搜索城中的所有读书人,让他们署理官职,要他们立功效劳。一共搜得数十人,在他们面前陈列兵器威胁他们说:“不顺从的人立即在这里杀掉,并且还要株连你的家族。”这些读书人都因震惊害怕而服从了。郝逢上前骗盗贼统帅说:“您所要的是儒家人士,我不是儒家,哪里能够贪图这份俸禄?我不能顺从您的命令。”郝逢的用词语气刚正愤激,不能屈服。盗贼生气地命令把他拉出去杀了,刚要杀他又把他喊回来,重复多次,他的回答都同开始一样。恰巧遇上被盗贼解送,把他一顿鞭打之后盗贼就把他释放了。他被免除关押后就隐匿在家。朝廷的军队到来,叛逆的贼党被剿灭,有人把他在盗贼面前刚直不屈的事讲给郡守听,郡守准备把这事报告给皇帝但中途停了下来。郝逢也不再说什么,还是像以前一样过着贫困的生活。

唉,在那个时候,有地位的人有些尚且是在苟且地活着,何况郝逢只是一个有士人而已,他能够在盗贼那里不怕捐躯,不让自己沦落到不合道义的境地。那些与他处于一样命运却眩惑于威势的人却因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讨好盗贼时,难道没有一丝惭愧吗?郝逢过着贫困的生活,行踪隐秘地混杂在世俗之中,因而人们不了解他。

唉,人的名声要保存于世,哪里是容易知道的啊?郝逢居住处的同乡人,都认为他胆小怯懦,但他在危乱时却能做到这样,才证明他所走过的轨迹。当时没有别的想法,只不过是拒绝或顺从而已。拒绝(盗贼的要求)是合乎正义的做法,顺从(盗贼的'要求)就是叛逆朝廷,拒绝是难以做到的,顺应是容易做到的,郝逢能做到他难以办到的事,立志坚守正道,这样可算智勇双全的人了。

至于忠烈节义,什么时候都有,然而很多时候却会默默无闻,这在于是否遇到机会。假使越石父没有遇见晏子,那他就只是一个被拘禁的囚犯而已;聂政如果没有他姐姐的教诲,那他就只是一个无名暴徒而已。一个人如果遇到了机会,就可能会成为比千斤还重的人,如果没碰上机会,就可能还是如鸿毛般轻微的人。然而一个人不可以因为希望遇上机会就采取做某事,也不可以因为没遇到机会就不去做某件事。兰草生长在深山密林中,不因为没人而不发出香气,有道德的君子也不因为困苦走投无路而改变气节。如果有了善行,即使别人不知道是我,这个善行啊,难道仅仅是让人蒙受吉庆吗?如果做了坏事,即使别人不知道是我,这种恶行啊,难道仅仅是让人遭受灾祸吗?

《易经》说:“井水被疏浚得很洁净了却没人喝,为此我感到很伤心,大家到井边去看看就明白了,让我们大家共同享受井水的福泽。”又说:“肩负重枷,失掉耳朵,有凶险。”说的难道就是这种情况吗?像郝逢所经历的事情,虽然说大家没听到,但我一定要让大家知道。所以替他宣扬他的事实,自己也得到勉励。

篇5:明史郝杰传阅读答案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畿辅。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己,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并论副使沈应乾,游击李信、周冕罪。帝为黜应乾,下信、冕狱,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工部执奏,不从。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拱罢,起故官。旋以私议张居正逐拱非是,出为陕西使。再迁山东左布政使。被劾,降辽东苑马寺卿兼海道兵备,加山东按察使。

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十九年春,成梁用参将郭梦徵策,使副将李宁袭板升于镇夷堡,获老弱二百八十余级。师旋,为别部所遮,宁先走,将士数千人失亡大半,成梁饰功邀叙。杰具奏草,直言其故,要总督蹇达共奏。达匿其草,自为奏论功。巡按御史胡克俭驰疏劾宁,词连成梁,亦诋杰。兵部置宁罪不议。克俭大愤,尽发成梁、达,追数成梁前数年冒功状,及达置杰会稿功罪疏不奏。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

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移疾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赠太子少保。

篇6:明史郝杰传阅读答案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B.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C.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D.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 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C. 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意义相同的词还有“移病”“抱疾”。

D. 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而“赠谥”是指古代帝王、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赠给一个相应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 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人受到律法的严惩。

C. 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不应该的;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D. 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

(2)师旋,为别部所遮,宁先走,将士数千人失亡大半,成梁饰功邀叙。

【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皇帝登基的诏书中罢除织造刚一年,又派遣皇帝的使者,这不是统一的.政令。而且宦官专横放纵,有关官员盘剥百姓侍奉他们,对圣德的损害不小。

(2)兵马返回时,被其他敌军拦截。李宁先逃跑了,数千将士损失大半,李成粱粉饰功劳请求按功提升。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句式,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画线句子讲了两层意思,前一层说的是李成梁有威望,后一层说李成梁弄虚作假,“然”表转折,应放在句首,“然”前面应断开,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或敛兵避”意思是“他或者收拾兵马躲避”,“避”字前面不能断开。故排除A。C项断句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C项解说不正确,“移疾”“移病”的意思是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而“抱疾”是真的生病。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项分析有误,原文是“敕焘、随卿还籍听勘” 。听勘,意为听候勘问、审讯,以判定是否有罪,并非惩处。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1)罢,罢除;恣,放纵;有司,有关官员。(2)旋,返回;遮,拦截;叙,评议等级。注意语意准确连贯。

【点睛】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

参考译文: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亲郝铭,担任过御史。郝杰考取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被授予行人一职,后提拔为御史。隆庆元年,巡视京郊地区。冬天,敌寇大举侵入永平,他上奏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的徭役、赋税,并称:“连年的处罚对文臣施行却对武将宽缓,追究主帅而忽略了偏将,请求整顿法纪以振兴国威。”皇帝都答复可以。此后,他弹劾蓟州总督刘焘、巡抚耿随卿彼此观望,敌寇退却后他们斩取死者的首级报功,又窃夺辽东将士在棒槌崖的战绩,皇帝敕令刘焘、耿随卿返回原籍听候审讯。诏令宦官李祜督理苏、杭地区的织造。郝杰说:“皇帝登基的诏书中罢除织造才一年,又派遣专理的使者,这不是统一的政令。而且宦官专横放纵,有关官员盘剥下民侍奉他们,对圣德的损害不小。”皇帝最终没有听从。皇帝驾临南海子,命令京营的各军全部随从。徐阶、杨博等人劝谏,皇帝不听,郝杰又争辩此事,最终还是不听从劝谏。刑部侍郎洪朝选因为纠正皇帝的过失被罢免,上奏做自我辩解,郝杰等人弹劾他违背了定制,于是,洪朝选被削夺了官籍。郝杰因为曾经评论高拱没有辅政大臣之才,被高拱嫉恨。等到高拱第二次被召回,郝杰就请求赶快离开朝廷。

万历十七年,他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视辽东。因为督率诸位将领抗击敌人,将他的一个儿子录入官籍。当时李成梁担任总兵官,威望很高,然而他的功绩也不无虚假。敌寇攻入关塞,他或者收拾兵马躲避,待敌退去,才尾随敌人袭击老弱之兵,或者乘虚捣毁零散的敌人,诱杀投靠关塞的人充作功绩,已经习以为常。督抚大臣都庇护他,郝杰却独不与其交结。皇帝说李成梁以前的功绩都是由巡按大臣核查并报告,最后将李成梁等人的问题搁置不理,而内心认为郝杰没有欺骗他。不久,他升任右副都御史。

日本攻占了朝鲜,朝鲜王准备到辽东避难,郝杰请求在境外选择合适的地方安置他,并且接济他的随从、卫士,皇帝回复可以。不久他升任兵部右侍郎,统辖蓟、辽、保定地区的军务。神宗召他负责兵部的政务,升他为右都御史。日本受封与朝贡的议论兴起,郝杰说:“平秀吉死有余辜,如果加以封爵,境外的人民听到此事,会说我朝没有能人呢。”意见不合,他调任南京户部尚书。称病回乡。后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改任兵部职位,参与机要事务。死于任上,追赠为太子少保。

篇7:郝士美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郝士美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郝士美传

郝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苹、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用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秸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予、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都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路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徒。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山且山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捡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挠,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拴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节选自《新唐书·郝士美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九龄、李邕数称之 数:多次

B. 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 不回:正直

c. 未冠为阳翟丞 冠:帽子

D.出禀钱市物自给 市物:购物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斩首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C(冠:弱冠,成年)

5.B

6.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错误,赞赏他的是萧颖士、顔真卿、柳芳,不包括他的父亲。)

7.(1)当遇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栽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即“、“处”、“不纳“、“辞疾“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2) 士兵护卫官衙府门,本来就是应尽的职贲,怎么能大大肆花费作为私恩?(“牙”、“因”、“安将”、“为”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亲郗纯,字高卿,参加进士、拔萃、制策科举考试都取得高等级,张九龄、李邕多次称赞他。自拾遗七次升迁做到中书舍人。他处理事务正直,被宰相元载所忌恨。当时鱼朝恩派牙将李琮任两街功德使,李综依仗势力凶暴蛮横,在禁中当众污辱京兆尹崔昭,郗纯说:“这是国耻啊。”当即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来任官。德宗即位,崔祐肃任宰相,召郗纯担任大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他不接受宫职,以年老请求退休。改任詹事,听任退休。皇帝召见他,褒奖赞叹很久,賜金紫,世人崇尚他的名节。

郗士美十二岁时,精通《五经》《史记》《汉书》,并且都能背诵。父亲的友人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他讨论,曾经说:“我们以后应当交往于二郗之间了。”郗士美未成年时担任阳瞿丞,为李抱真潞州幕府佐僚。因为他有才干,先后在王虔休、李元那里任职,都留用不迁徙。很久才晋升房州剌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賊向子琪率领八千人依据山险进行剽劫,郗士美讨伐平定他们,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升任京兆尹,天子多次向他征询。

郗士美出任鄂岳观察使。当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他的儿子伊宥留守,很傲馒,母亲死在京城他不发丧,想要巩固他的权位。郗士美知道这伴事后,派幕府属吏到他的境内,伊宥出迎,于是把他母亲去世的事情告诉他,当即为他置办行装,伊宥十分惶恐地上了路。

郗士美改任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担任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都是武臣担任节度使,私厨每月花费米六千石、羊一千头、酒几十斛,潞州百姓很困乏。郗士美到任以后,全都废除,拿出俸钱购买物品自己供给。另外,卢从史在位时,每天准备三百人的饭菜来慰劳卫兵,郗士美说:“士兵护卫官衙府门,本来就是应尽的职责,怎么能大肆花费作为私恩?"也废除了。讨伐王承宗时,他派遣大将王献督领一万人作为前锋,王献恣意横行逗留不前,郗士美就斩杀他来示众,下令说:“胆敢落后的人斩!”他亲自击鼓,大敗賊兵,攻下三营包围柏乡。这时,诸镇兵力合并十余万包围賊兵,大多玩忽敌寇违犯法令,唯独郗士美的军良精锐肃整,最先有功。宪宗高兴地说:“本来就知道郗士美能为我办事。”王承宗十分震惊恐惧。不久,适逢皇帝下诏班师,然而他的声威震慑两河。郗士美因病召入授任工部尚书。后来为检校刑部尚书,担任忠武节度使。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叫景。他生平与人交往,许诺的事情都能办到,因此在当时很有名望。

篇8:杨传原文阅读答案

杨传原文阅读答案

杨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人。偕少从种放学于终南山,举进士,授坊州军事推官,知汧源县,再调汉州军事判官。

在官,数上书论时政,又上所著文论。时郭皇后废,偕与孔道辅、范仲淹力争。道辅、仲淹既出,偕止罚金。乃言愿得与道辅等皆贬,不报。富民陈氏女选入宫,将以为后,偕复上疏谏上。马季良以罪斥置滁州,自言得致仕。偕以谓致仕用优贤者,不当以宠罪人,又数论升降之弊,仁宗嘉纳之。

及元昊入寇,密诏偕选强壮万人,策应麟、府。偕奏:“出师临阵,无纪律则士不用命。今发农卒赴边,虑在路逃逸及临阵退缩。不禀号令,请以军法从事。”诏如所请。并人大惊畏。有中官预军事素横,前帅优遇之。偕至,一绳以法,命率所部兵从副总管赴河外,戒曰:“遇贼将战,一禀副总管节度。”中人不服,捧檄诉。偕叱曰:“汝知违主帅命即斩首乎?”监军怖汗,不觉堕笏,翌日告疾,未几遂卒。于是军政肃然。

偕在并州日,尝论《八阵图》及进神盾、劈阵刀,其法外环以车,内比以盾。其后王吉果用偕刀盾法败元昊于兔毛川。元昊乞和而不称臣,偕以谓连年出师,国力日蹙,宜权许之,徐图诛灭之计。谏官王素、欧阳修、蔡襄累章劾奏:“偕职为从官,不思为国讨贼,而助元昊不臣之请,罪当诛。陛下未忍加戮,请出之,不宜留处京师。”帝以其章示偕,偕不自安,乃求知越州,道改杭州。时襄谒告过杭而轻游里市,或谓偕合言于朝。对曰:“襄尝缘公事抵我,我岂可以私报耶?”

还,判太常、司农寺,改右谏议大夫。请老,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于其归,特赐宴。尝召问,赐不拜。卒,遗奏《兵论》一篇,帝怜之,特赠兵部侍郎。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偕止罚金 止:仅仅。

B.有中官预军事素横 素:一向。

C.一绳以法 绳:准绳。

D.帝怜之 怜:怜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偕刚正不阿、胸怀磊落的一组是 ( )

①在官,数上书论时政。

②时郭皇后废,偕与孔道辅、范仲淹力争。

③偕叱曰:“汝知违主帅命即斩首乎?”

④偕不自安,乃求知越州。

⑤偕以谓致仕用优贤者,不当以宠罪人。

⑥偕对曰:“襄尝缘公事抵我,我岂可以私报耶?”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偕从小在终南山学习,后中进士,为官多年,针对朝廷用人不当的问题,多次向仁宗上书进谏。

B.杨偕与孔道辅、范仲淹为郭皇后被废,据理力争。而孔、范二人遭贬时,杨偕表现出为人仗义的特点,并且为富民陈氏女入宫选后之事继续上书进谏。

C.杨偕性情刚烈而忠诚质朴,一心为公,敢于为国家和百姓说真话,而对持不同意见的官员不搞小动作,不公报私仇,表现出光明磊落的特点。

D.杨偕具有很强的政治才干和军事修养,平生既有胆量,又有见识,特别是在军事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建树,但对敌人有些心慈手软,以致晚节不保。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偕以谓连年出师,国力日蹙,宜权许之,徐图诛灭之计。(4分)

(2)陛下未忍加戮,请出之,不宜留处京师。(3分)

(3)其法外环以车,内比以质。(3分)

参考答案

10.C (绳:约束。)

11.D (①是一般性介绍杨偕的生平作为,④是说杨偕

在舆论压力下如何自处:均不表明杨偕刚正磊落。)

12.D (并非对敌人心慈手软,也没有晚节不保。)

13.见“参考译文”中画线句。

(参考译文)

杨偕,字次公,是坊州中部人。偕从小跟随种放在终南山学习,中了进士,授予坊州军事推官,担任汧源县知县,又调任汉州军事判官。

在官任上,多次递交文书讨论时事政治,又递交所写的文学理论。当时郭皇后被废,杨偕和孔道辅、范仲淹据理力争。孔道辅、范仲淹被贬至外地,杨偕只是罚款。他就说自己愿意和孔道辅等人一起遭贬,没有获批。富人陈氏之女选入宫中,准备让她作皇后,杨偕又递交奏疏进谏皇上。马季良因罪被贬放置滁州,他自己提出愿意退休。杨偕说,退休只适用于优秀贤良的人,犯罪的人是无权退休的。他又多次论述升降任用中的弊端,仁宗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到了元昊入侵时,皇帝秘密命令杨偕选拔强壮士兵一万人,策应麟、府二州。杨偕奏道:“出兵临战,没有纪律士兵就不效命。现今派遣民兵奔赴边疆,恐怕在路上逃跑以及临阵退缩。对不听号令的人,请让我用军法处置。”皇帝下达命令同意杨偕的请求。并州人知道后大为惊畏。有个宦官一向干预军事,,以前的军帅不敢惹他,总是宽容优待他。杨偕到任后,无论将领还是士兵,一律用军法约束。他命令宦官率领所统领的士兵跟随副总管开赴黄河以外,并警告他说:“遇到敌人要交战,一定要报告副总管并接受副总管的指挥。”宦官不服从副总管,拿着官样文书上告,杨偕严厉地批评他说:“你知道违抗主帅的命令就要杀头吗?”宦官非常惧怕,汗流不止,将笏板坠落地上。第二天就请病假,不久就死了。从此以后,军队的管理上下严明。

杨偕在并州时曾经钻研过《八阵图》并且献上了神盾、劈阵刀,那方法是在外用战车环绕成阵,在阵内并排使用盾牌。后来王吉果使用杨偕的刀盾阵法,在兔毛川将元昊打败。元昊求和但不愿称臣,杨偕认为,朝廷连年征战,国家的实力一天天弱小,应该暂时答应元昊的要求,慢慢谋划消灭他的办法。谏官王素、欧阳修、蔡襄等多次上奏弹劾:“杨偕官职是皇上的侍从官,不想着为国家讨伐敌人,却帮助元昊实现不称臣的无理要求,罪过应当处死,皇上您不忍心杀他,请求您让他到外地做官,不适宜把他留在京城。”皇上将王素、欧阳修等人的奏章拿给杨偕看,杨偕心里很不好受,就要求出任越州知府,中途又改任杭州知府。当时蔡襄探亲路过杭州在街上招摇过市,有人告诉杨偕可以上书告发蔡襄。杨偕回答说:“蔡襄过去为了公事反对过我,但我怎么能用私怨报复人家呢?”

杨偕调回朝廷后,兼任太常、司农寺,改任右谏议大夫。后来请求告老还乡,在尚书工部侍郎任上退休。在他回家时,皇帝特地设宴欢送。退休后皇上还曾经召见过他,并恩赐他不行跪拜之礼的待遇。杨偕去世后,留下一篇《兵论》的奏折,皇帝很爱怜他,特地追封他为兵部侍郎。

篇9:苏武传原文答案及翻译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监。……数通使相窥观……前后十余辈。……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年轻时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逐渐被提升做了栘中厩监。……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前后共十几批。……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抵挡。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译: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让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回国了。汉武帝嘉奖他的义气,于是派遣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机给单于送厚礼,答谢他的好意。

3、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

译:摆出礼物赠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适逢缑王……

4、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私候胜曰 ……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贷物与常。……虞常生得。 译:(缑王)和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私下拜访张胜……希望受到汉廷的赏赐。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虞常被活捉。

5、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

国。……虞常果引张胜。

译: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个案件。……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把真实情况告诉了苏武。……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被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

6、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译: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

7、引佩刀自刺。……蹈其背以出血。……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译:拔出佩带的刀自刎,……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单于觉得他的节

操壮烈

8、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副有罪,当相坐。

译:单于派使者告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趁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副将有罪,你也应该判处连坐罪。

9、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女为人臣子……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反欲斗两主。……头县北阙。

译: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以后即使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见你干什么呢?况且单于信任你,……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自

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

10、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乃幽武,……天雨雪,……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译: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威逼,告诉了单于。……就囚禁了苏武,……天下雪,苏武卧……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隔离了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11、杖汉节牧羊。……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译: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苏武出使

篇10:苏武传原文答案及翻译

今天语文课上,廖老师教我们玩了一个游戏:传口令。

传口令的游戏规则很简单:1、每组人数相同。2、老师把口令传给每组第一个同学,再由这个同学依次传下去。3、传口令时声音要小,不能让第三个人听见。4、口令传的又快又准的小组获胜。

班级一共分成四组,为了让每组人数相同,廖老师让李轩宇和吴伯鑫当裁判。老师把口令传给每组第一个人后,大喊一声:“开始!”丁鸿彬迅速把口令传给宛均后,宛均再把口令传给黄子轩,快了,快到我了,黄子轩听完后,到我耳边说:“踏步、立正、向前转、向后转、向右转。”我又传给馨颖……“快点,”我着急向后面望去,终于到最后一位同学杨逸凯。我们整个组的成员都着急地跳了起来,但是,还是比一组、四组慢了一步。

该向老师汇报了,第一组传的又快又准,所以第一名是名至实归,没有任何问题。第二名是第四组,他们如果速度再快一点,说不定还能拿第一名呢。第三名就是我们了,可是我们把口令传错了,原来是“踏步、立正、向右转、向左转。”可被我们传成“向前转、向后转、向前转、向后转”。最搞笑的是第三组,他们不仅传的慢,而且传到后面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在传什么口令了。

老师公布了每组传的口令,第一组的口令是“藤动铜铃响”,第二组是“踏步、立正、向右转、向左转”,第三组是“小处不可随便”,第四组是“粉红墙上画凤凰”。

第二轮开始了!这次我们传的口令比较简单,就是“喜羊羊小朋友都热爱它。”比赛开始了,有了上次的经验,我们组不再着急,而是清楚地把每一个字都说明白。这次荣获第一名的还是第一组,他们传的口令是“小懒虫睡到太阳晒屁股。”第二名当然是我们第二组了,第三名是第三组,第三组的口令“光头强是小坏蛋、小混

蛋。”可被他们传成“光头是坏蛋”,第四组的口令是“熊大大踏步地往前走”,可被他们传成“熊他妈打他向前走”,听完后,我立刻大笑起来,其它同学也不例外,有的同学抱着自己的肚子哈哈大笑,有的同学使劲的拍打着桌子,还有的同学拼命的跺着脚。老师费了好大劲才让我们安静下来。

通过了传口令游戏,我知道了规则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了规则,那我们班一定会乱成一锅粥。

篇11:《欧阳询传》原文答案及翻译

《欧阳询传》原文答案及翻译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父纥,陈广州刺史,以谋反诛。询当从坐,匿而免。江总以故人子,私养之。貌寝侻,敏悟绝人。总教以书记,每读辄数行同尽,遂博贯经史。仕隋,为太常博士。高祖微时,数与游,既即位,累擢给事中。

询初仿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法。高丽尝遣使求之,帝叹曰:“彼观其书,固谓形貌魁梧邪?”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乃得去。其所嗜类此。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卒,年八十五。

子通,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居母丧,诏夺哀。每入朝,徒跣及门。夜直,藉藁以寝。非公事不语,还家辄号恸,年饥,未克葬。居庐四年,不释服。冬月,家人以氈絮潜置席下,通觉,即彻去。迁累殿中监,封渤海子。天授初,转司礼卿,判纳言事。辅政月余,会凤阁舍人张嘉福请以武承嗣为太子,通与岑长倩等固执,忤诸武意。及长倩下狱坐大逆死来俊臣并引通同谋通虽被惨毒无异词俊臣代占诛之神龙初追复官爵。

通蚤孤,母徐教以父书,惧其堕,尝遗钱使市父遗迹,通乃刻意临仿以求售,数年,书亚于询,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褚遂良亦以书自名,尝问虞世南曰:“吾书何如智永?”答曰:“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得此?”曰:“孰与询?”曰:“吾闻询不择纸笔,皆得如志,君岂得此?”遂良曰:“然则何如?”世南曰:“君若手和笔调,固可贵尚。”遂良大喜。通晚自矜重,以狸毛为笔,覆以兔毫,管皆象犀,非是未尝书。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自名其体 名字

B.年饥,未克葬 攻克

C.徒跣及门 徒然

D.尝遗钱使市父遗迹 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谋反诛 母徐教以父书

B.及疲,乃布坐 三日乃得去

C.仕隋,为太常博士会凤阁舍人张嘉福请以武承嗣为太子

D.尺牍所传 尝行见索靖所书碑

3.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欧阳询书法影响力大的一组是(3分)

①询初仿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 ②尺牍所传,人以为法

③高丽尝遣使求之④观之,去数步复返

⑤管皆象犀,非是未尝书⑥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

A.④⑤⑥B.②③⑥ C.①④⑤D.①②③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询其貌不扬,但是书法仿效王羲之并且险劲过之,高祖感叹说,看到他的墨迹,肯定会误以为他形貌魁梧。

B.欧阳询与他的儿子欧阳通书法造诣都很深,两人都矜持自重,父子齐名,号称“大小欧阳体”。

C.欧阳通丧期未满时,每次入朝,都赤脚走到皇城门外,因此得罪了权臣,最后惨遭杀害。

D.褚遂良认为,虞世南的书法不仅逊色于书法家智永,也难以达到欧阳询那种无论用什么笔纸都能书写如意的境界。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及长倩下狱坐大逆死来俊臣并引通同谋通虽被惨毒无异词俊臣代占诛之神龙初追复官爵。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高祖微时,数与游,既即位,累擢给事中。(3分)

②“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得此?”曰:“孰与询?” (3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D.(A.命名 B.能够。C.因判……罪)

2. 【答案】A(以:连词,因为。介词,用。B.乃;副词,才。C.为:动词,担任。D.所:助词,与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

3. 【答案】B(①写欧阳询的书法风格,并无涉及“影响”。④写欧阳询痴迷于索靖的书法。⑤欧阳通晚年矜持自重,非“影响”)

4.【答案】A.( B.矜持自重的只是欧阳通。C.欧阳通是因为反对武承嗣做太子才惨遭杀害的。D.张冠李戴,是“虞世南”认为“褚遂良”)

5. 【答案】(1)及长倩下狱/坐大逆死/来俊臣并引通同谋/通虽被惨毒无异词/俊臣代占/诛之/神龙初/追复官爵/[每错漏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①高祖未显贵时,经常和欧阳询交往,高祖即位后,欧阳询多次获得提拔,官至给事中。 [ “微时”指“不显达”1分,“游”指“交往”1分,句意1分。] ②(虞世南)回答说:“我听说他的一个字值五万钱,您的字哪能值这么多钱?”(褚遂良)问:“我和欧阳询相比谁强(或“如何”)?”[“直”通“值”1分,“君岂得此”、“孰与询”大意对各1分]

【译文】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父名纥,在陈朝任广州刺史,因谋反被杀。欧阳询应当连坐,因躲藏起来而幸免一死。江总因为他(欧阳询)是旧友之子,就私下收养了他。欧阳询其貌不扬却聪敏过人。江总教他读书识字,(他)每次读书都一目数行,于是博通经史。在隋朝做官,任太常博士。高祖未显达时,多次与他交游,高祖即帝位,(欧阳询)多次获得提升,官至给事中。

欧阳询起初仿效王羲之的书体,后来在险劲方面超过了王羲之,于是自称欧阳体。他流传下来的墨迹,人们当作楷模来效法。高丽曾经派使者来求他的墨迹,高祖感叹说:“他们看到他的墨迹,肯定会说他形貌魁梧吧!”他曾在路上见到索靖书写的碑石,就观摩它,离开数步又返回,看累了用麻布铺地坐下来看,以至宿在碑旁,三天后才离去。他对书法的爱好大概如此。贞观初年,欧阳询历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儿子名通,仪凤年间多次迁任中书舍人。为母守丧,丧期未满皇帝下诏叫他出任官职。他每次入朝,都赤脚走到皇城门外。值夜班时,就睡在草席上。不是公事不语,回家就痛哭哀号。赶上饥荒之年,不能下葬,他住在守丧的小屋中,长达四年,一直未脱丧服。冬天,家人暗中把氈絮铺垫在席上,欧阳通发觉后,马上把氈絮撤掉。几次迁任为殿中监,封渤海子爵位。天授初年转任司礼卿,负责处理纳言事务。辅政一个多月,适逢凤阁舍人张嘉福请求以武承嗣做太子,欧阳通和岑长倩等坚持自己的'观点,违背了武家的意愿。等到岑长倩入狱,因犯大逆罪处以死刑,来俊臣同时检举欧阳通为同谋犯,欧阳通虽然惨遭酷刑却始终不承认,来俊臣代为口授供词,把他杀了。神龙初年,皇帝下令追复他的官爵。

欧阳通早年丧父,母徐氏教他学习父亲的书法,害怕他懒惰,曾给他钱让她去买父亲的书法遗迹,于是欧阳通就刻意摹仿以求出售,几年之后,书法稍次于欧阳询。父子齐名,号称“大小欧阳体”。褚遂良也因为擅长书法而闻名,他曾经问虞世南:“我的书法比智永怎么样?”虞世南回答说:“我听说他的一个字值五万钱,您的字哪能值这么多钱?”褚遂良说:“我和欧阳询比谁强?”虞世南说:“我听说欧阳询不论什么纸笔,都能书写如意,您哪能做到这样呢?”褚遂良说:“那么我该怎么做?”虞世南说:“您如能做到手笔协调,那肯定能受到尊崇。”褚遂良非常高兴。欧阳通晚年矜持自重,用狐狸毛做笔,覆上兔毫,笔管都是象牙犀角做的,不是这样的笔他就不书写。

我的旅游建议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雅思阅读是非题的解题技巧

A类雅思阅读判断题原文及解析

雅思阅读题型大解析

苦练原文阅读及答案

剑桥雅思阅读8原文翻译及答案解析(test1)

英语解题技巧阅读理解

英语阅读理解常见题型一览 勤思考多动脑

英语六级阅读临场技巧:对错选项特征

郝浴传原文及答案
《郝浴传原文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郝浴传原文及答案(集锦11篇)】相关文章:

科技文范文2022-05-23

《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2023-10-21

《千轴不如一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7-01

《胸有成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5-27

考研英语新题型解题技巧分析2023-08-03

【大学英语六级经验】英语六级阅读高分应试技巧2023-04-06

《传习录》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4-28

说明文解题阅读理解技巧2023-03-25

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2-09-10

12月英语六级阅读精选考试题及解析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