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实践对语文能力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2-09-11 07:44:43 语文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议语文实践对语文能力的影响论文(通用11篇)由网友“买得一枝春欲放”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小议语文实践对语文能力的影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议语文实践对语文能力的影响论文

篇1:小议语文实践对语文能力的影响论文

小议语文实践对语文能力的影响论文

一、联系生活实际来积累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是相等的。语文教学不能封闭在课堂内,而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联系生活进行品读,能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语言的学习与积累。如在教学《学会查“无字词典”》时,有位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积累:“爸爸是怎么解释‘骄阳似火’的?请同学们把文中相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写了什么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爸爸是用他所看到的现象来解释“骄阳似火”的。接着,教师就顺势利导:在生活中,你见到过这类“骄阳似火”的景象吗?同时出示句式:“,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学生根据句式,回答得很精彩:

生1:烈日当空,水池里的水都被晒得热了起来,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生2:树上的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让人心情烦躁,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在这一片断中,教师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文本的知识,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把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外化为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是通过学生自主的、生活化的语言实践活动获得的。联系生活来积累,就能使语言学习与精神成长同构共生,学生生动的、智慧的、活泼的语言就会如清泉般汩汩流个不停。

二、在解惑处培养

“学贵有疑”。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就要把质疑问难的权利充分下放给他们,引导他们在有“疑”处思辨,这样就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如教学《祁黄羊》一课时,教师紧扣住晋悼公评价祁黄羊的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来展开学习,让学生感悟祁黄羊的优秀品质。学生通过一番朗读、感悟、思考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解狐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但是他还是举荐解狐担任中军尉。”有的说“: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但是他在举荐人才的时候,只想到了祁午有没有才能担任这个职位,而没有想到祁午是不是他的儿子。”……但是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我认为祁黄羊做事根本不是出以公心,而是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他知道解狐重病在床,还推荐解狐当中军尉,其实真正想推荐的是他自己的儿子。”此时,教师趁势利导,让赞成的一方和不赞成的一方开展一次辩论赛。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找理由。为了能辩倒对方,正反双方都铆足了劲,异乎寻常地认真读书、思考。“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孩子的天性。当学生在矛盾之处、不明确之处提出疑问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有效的策略,或辩论,或反诘、或追问,使相同的声音相互交汇、激荡,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闪光,在互动交流中加强语言实践,在思辨的快乐中提高语文能力。

三、在想象品读中培养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那些符合教材内容的想象点,引导学生去想象,放飞他们的个性,释放他们的情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自然状态中生发出活泼的语言。如在教学古诗《江雪》时,课伊始,教师就把学生带入了想象的世界。师:古诗,充满了诗情画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幅画,就是一首精美的小诗。今天,老师愿意和大家一起再来学习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师:既然古诗是诗中有画,那透过这个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画中又有哪些景物呢?谁再来读读课题,然后来说一说。(学生读课题后交流。)

生1:我仿佛看到鹅毛般的大雪从天上飘落下来,江水很冷很冷。

生2: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江面都被大雪笼罩了。

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把诗题想象成一幅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原本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的古诗,因为丰富的想象,文字就不再是单调、枯燥的文字,而是化成了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在想象中,学生也实现了与作者的.精神对话,而“外化”的语言也更丰富、生动。

四、在学科整合中形成

我们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方式吸收外界信息的。而在语言实践中,如果我们能够注重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把这些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就能创设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增强语言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就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锦上添花。如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山水诗经典诵读,在学到太湖主题的诗文时,我们把它和美术、音乐相整合。我们让学生制作了画信。画信是一张空白的明信片,一面可以画画,另一面可以题诗,并能写上自己的名字通过邮局寄送出去。学生在画信上画了关于太湖题材的画,大到烟波浩渺的太湖、鳞次栉比的太湖人家,小到一块太湖石、几条太湖鱼、几株湖边垂柳;反面题上了关于太湖的诗,如“有浪接天高,无风还练静”,“烟波万顷太湖奇,岛屿浮沉鸥鸟飞”。学生展示着自己的画作,吟诵着自己题写的诗文,无不动心动情,课堂在这情感的激烈碰撞中进入高潮。而在音乐课上,给经典诗文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精彩的说唱,或者在优美的音乐中深情吟唱,孩子们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吸收了多学科的教学经验,以灵活的方式激活了语文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形象思维的功能,开发了大脑的潜能。而在这样环境下,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以生成、发展。

篇2:教师语文能力和语文基本功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语文能力和语文基本功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和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对教学的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讲述教师语文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作 者:罗雪峰  作者单位:高碑店市教研室,河北,高碑店,0740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18) 分类号:G633.3 关键词:语文能力   语文基本功   影响  

篇3:语文实践活动对习作的影响论文

语文实践活动对习作的影响论文

一、让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选材

很多学生都有同感,老师若布置自由作文,便无从下笔。其实,在我们的日常语文实践活动中,有许多可写的内容。课堂上的师生对话、朗读竞赛、解答疑难、表扬批评……课外的游戏,阅读、作业……都是能写之事,只是学生不会选材。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习作就如读书写字一样普通,就是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和人物,它的材料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例如,写一种植物,我们可以带学生先参观校园,发现众多的植物中有很多月月红。那我们今天的任务就专门写月月红,写清它的茎、叶、花。行文时,我们可以借鉴前文提到的总、分、总来布局谋篇。先写总印象,然后分述三个部分,最后总结。

由于有了方法,再加上细致的观察,详细的讲解,学生很快就进入了习作状态。很多同学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有同学这样描述:“在这个金黄的季节,开得最旺的就是月月红。你看,远远望去,一大片红得耀眼的花束,既像天边燃烧的晚霞,又如一团熊熊的烈焰……”这样的`习作,已经能证明学生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对于学生的选材及写作,我都及时给予点评,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粗糙,都一一告知学生,动情处,还可以辅助感情朗读,让他们明白:语句通顺、描写真实具体就是好习作。之后,又安排学生观察其他植物,梧桐树、桂花树、农田里的稻子等,作为日记形式布置下去。这样一来,一组质量较高的状物类习作就应运而生了。我想,长期在活动中教学生选择材料,学生就不会觉得没东西可写,以至于无从下笔了。

二、让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积累

如今,课程改革的春风刮遍大江南北,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更多了。确实如此,要想提高习作水平,不大量阅读是不行的。其实,不仅要读,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让学生抄、背、记。我任教的班级,多年来一直坚持每日一句或者每日一词。长期的积累,使得学生许多妙词佳句脱口而出,习作也能运用自如。例如,同学们刚刚背诵了描写春景的优美段落,在接下来的春游活动中就能恰当地表达,而且,能按照景物描写的方法去写夏天、冬天。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交流课,也给学生带来很多益处。有的向同学推荐自己正阅读的书籍,有的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还有的,深情并茂地读起来……周围有爱看书的伙伴,有在书中等待的老师,有每天阅读半小时的作业,这样一来,即使不爱看书的,也逐渐和书结为朋友。想想课改真的带给学生很多益处,不仅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面,还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习作水平。当然,积累也是需要选择的,应用也应该是恰当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以指导,让学生不仅在语文活动课上学会动手写,还学会动脑想。

三、让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表达

1。激发表达欲望。现在很多学生都不太乐意发言,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鼓励和表扬来激发学生说。课堂上只要有人肯站起来说,我就奖励大拇指,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有了鼓励,就有了信心,同时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不爱说话的也都有了说的习惯。

2。创设表达情境。通过教师的清新优美、沁人心脾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敬仰教师,同时,创设一个轻松、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还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选择情节非常吸引人的材料,通过教师的带讲,使学生逐步进入表达的情境。

3。提高表达质量。学生的说是有目的地说,能做到声音响亮,字句清楚,能使用普通话,意思明白,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就说明学生已经逐渐掌握了说的方法,说的能力也逐渐提高。

如果能够按要求口述,这就为习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这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训练的时间上,可以选择语文实践活动的任何时间,训练方法上,也可以形式多样,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说的机会。总之,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学到很多很多,只要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多看、多记、多背、多说,鼓励他们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写真人真事,写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能教育他们学会习作、学做真人。

篇4:论文:语文实践

论文:关于语文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

1.《标准》中讲的语文实践与哲学讲的实践有所不同。哲学讲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标准》提出的实践只是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即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

2.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也就是说,学语文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掌握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既是工具,就不能当作摆设,而要用以参与种种实践活动。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首先是拿它用于学习实践,用于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技能;还要把它用于生活和种种社会活动。学生学了一些字词,学了一些句子,读背了一些诗文,如果仅仅是为了记住它,把它储存起来,那是我们一贯反对的死读书,必然导致死记硬背,使学生的思想僵化,才智被扼杀。积累和运用兼有,才是完整的语文能力。我们期望学生们学过的语文知识技能,能够对学生学习新教材、新知识发生积极的影响。所谓从已知到未知,举一反三,前提是要会用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用一去反三。学生在学习中有困难,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所学的内容像天书一样难懂,而是由于已经学过的东西用不上,不会用。这怎么能谈得上语文实践能力呢?

3.语文实践能力,谈到根本处,还是要重视、强调能力。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语文实践能力。《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不意味着语文知识不重要了。《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多处讲述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丝毫没有否定语文知识的意思,问题是怎样认识和对待语文知识。《标准》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是说,语文实践能力不应当按照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去设计、培养。对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它,这跟要不要语文知识不是一回事,不能把语文知识与语文实践能力对立起来。

4.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主要是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培养。也就是说,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主要不是在教师的讲解分析中来培养,也不是在一问一答中来培养;不能靠孤立的、烦琐的、重复的大量单项练习来培养,也不能靠死记种种语文知识来培养。能够把语言文字运用于听说读写之中,才称得上具有了语文实践能力。如果只能用于做练习,就不算是实质意义上的语文实践能力。人民教育出版社新修订的语文课本已经把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原有的字·词·句板块删去,新设了读读·背背,另有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显然,课本的修改是试图从一个侧面体现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当然,单项基础练习并非一无是处。有的练习,如写字等,本身也是一种语文实践,有的练习对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不应一概否定。然而,那毕竟不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尤其不能指望让小学生记忆一些有关语法、修辞和文章写法的知识、名词、术语等来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果盲目相信类似的种种办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5.语文实践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规定的点目标中提出的10项要求,具体地阐明了语文实践活动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从一个方面说,这10项内容是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从另一个方面说,它也是语文实践能力的基础。尤其应当注意的是,这10项内容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不可分地综合联系在一起的。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字、词、句、篇的学习和运用,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听、说、读、写的活动,是相互作用的。同时,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之间,也是紧密相连,有机地综合在一起的。

(3)在阅读实践中,学生的眼、口、耳、手、脑并用,以思维为中心,相互结合;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相结合。在习作和口语交际实践中,观察、思考、想像、感受、评价和表达相结合;倾听、表达、文明态度和语文修养相结合。

(4)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活动结合;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

(5)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重视开发语文资源,拓宽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启发学生时时、处处学语文,用语文。

(6)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各个学段分别有所侧重,但是不能人为地割裂、孤立,而应互相渗透,有机地衔接,循序渐进。

6.语文实践是主体的实践活动。主体,哲学上指的是有实践和认识能力的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语文实践的主体是一个个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怎样,决定于其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既然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语文教学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提倡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便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的理想境界,是我们语文教育追求的目标。总之,语文实践是主体的实践,而主体作用要在语文实践中体现。

7.主观能动性在语文实践中起决定作用。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应当是积极主动地思维、探索,能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离开这种主观能动性,就不存在真正的、有价值的语文实践。获取与得到是看来相似却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获取,意为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索取;得到,则是消极被动地等待接受。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不能把获取与得到,主动与被动区分清楚。

拿课堂阅读教学来说,就存在一些貌似主动,实为被动的现象。课内40分钟里,学生在不停地动。读书,写字,提问,回答,甚至辩论气氛够热闹,够活跃。但是,冷静地想一想,学生种种的动,实质上的内在的真动少,而形式上的外在的假动多。比如读书,不是学生按照自身的需要迫切要求读,而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读全文,读某段、某句。比如理解词语、句子,似乎学生也是在动脑筋想,然而不是自己在字术其训,句索其旨,推敲琢磨,而是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去寻找答案。比如质疑问难,多半是由于教师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学生自己真正在边读边想中发现了疑难所在,并经过自己的努力不能解决,非常希望跟同学、老师切磋而主动提问。至于一问一答,用一连串的问题牵着学生走,更看不到学生主动的影子。与上述情况类似的现象课内有,课外也有。比如在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实践,也基本上是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凡此种种,都极大地妨碍着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目标的实现。

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不能削弱,而要加强。正是在教师正确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得以养成。为此,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8.提高语文实践能力,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运用语文的方法。任何一种实践,都离不开必要的工具和操作方法。语文实践也不例外。因此,《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有了方法,知识才可能转化为能力。掌握了方法,并且能自觉地运用于听说读写的活动之中,便能逐步形成语文自学能力,就能自主地获取丰富的知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生的学习在于变成许多方法的主人,深刻地说明了方法对学生是多么重要。

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适用于任何情况,也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不必强求统一。

教给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应当注意:第一,教给学生的,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第二,循序渐进,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可超出各个学段的要求;第三,不能把语文学习方法当作知识来教,教师讲、学生背,是大忌。应当引导学生在多次反复的语文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去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9.《标准》在阐述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时,还讲到了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合作学习,以及如何评价等许多方面。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实践。

篇5: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语文论文

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语文论文

周有光先生认为,人类的语言生活发生了三次飞跃。第一次是文字的产生,突破了口头语言的局限;第二次是共同语的出现,突破方言交流的局限;第三次就是语言留传和转换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语言的功能。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和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语言符号的产生、传输、存贮、加工等媒介系统的巨大变化,人类的语言生活自然也要随之发生改变。作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教育,也必须适应语言生活发展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第一次语言生活的飞跃产生了文字教育,第二次产生了共同语的教育,这两次语言生活的飞跃对语文教育产生的影响都不仅仅局限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层面上,而是深入到语文教育的目标、课程等各个领域。同样,第三次语言生活的飞跃对语文教育产生的影响也不会仅仅局限于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根据教学方式变革的需要引进信息技术,以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将进一步意识到其作为一种基础平台的教育价值,根据信息时代语言生活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条件,调整乃至重新设计语文教育的目标、课程、学习、教学和评价等各个方面。本文着重从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载体与相关的术语等方面谈谈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发展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目标

总的来说,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的目标应该符合这个总体目标,为培养信息时代的人才服务。同时,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服从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它应该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特殊任务。

1.语文课程的目标观

民族性与多元化。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教育也逐步走向国际化。同样,语言生活和语言教育也趋向全球化、网络化和虚拟化。因此,我们必须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审视语文教育目标,制定语文教育政策。一方面,民族语言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最有力的纽带,正确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及其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抵制外来语言和文化的霸权与殖民,是母语教育无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全环化必然导致多元化。因此,就语文教育而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确处理好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关系,正确理解双语教学的意义以及准确把握其分寸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总的说来,应该加强民族语言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使自身有一个参照系,更好地向西方学习。

人文性与技术化。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的操作技术成为语言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比纸和笔的操作更复杂,更具技术色彩。同时,多媒体和超媒体技术丰富了人类思想的表达手段,非文本的可视化媒体将与语言文字紧紧地融为一体。发展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追求高效率,因此,培养学生高效率的技术化语文能力,将成为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由于高效率的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化、标准化和统一化,因此,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又容易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当前,科技与人文的割裂正呼喊着科技与人文整合,这将使人们在追求语文能力技术化的同时,追求语文教育目标的人文性,包括对语言思维、语言道德和语言审美情趣的重视,对文学作品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其思想品德教育价值的重新评估。

普及性与艺术化。普及性是指过去仅局限于一小部分人群、具有高不可攀的神圣地位的语文教育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成为大众化的目标。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电子写作、电子投稿与发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可以不受应试教育和语文教师的约束,人人都可以自由地、随时随地地发表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从而出现了大众化的“网络文学”,曾经神秘的“创作”成为一种普通的、大众的“写作”。在文学的发展上,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语言的话语权威发生了变化,公众话语早已成了明日黄花,个人性话语、私人写作渐渐盛行。至于艺术化,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便利的多媒体表达与文本表达融为一体,语文教育目标带上了更多的艺术色彩;二是由于键盘输入、扫描输入、摄像输入、摄影输入和语音输入等输入方式的不断丰富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章修改与编辑的方便性,传统的纸笔书写可能将逐渐让位,而隐退为一种少数人所专有的、纯粹的书法艺术形式。

生活化。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目标的生活化提供了条件。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能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社会,使语文教育目标更富有真实的交际价值,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用一体化。如多媒体的互动技术可以模拟演讲、报告、采编等应用语文的真实环境和活动,网络技术使写作具有真实的交际目的,这就为语文教育目标生活化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个性化。信息时代文化价值的多元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使语文课程目标不再整齐划一,而应该承认语文能力的个体差异,从“一纲多本”发展为“多纲多本”,从“教学大纲”发展为“学习大纲”,鼓励学生根据社会的发展、自己的需要和潜力确定语文学习目标的总体要求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这样就有助于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个性化,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语文能力的变化

电子化的读写能力。电子读写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语文形态,它与传统的读写一样,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电子读写能力包括多媒体阅读能力、超文本和超媒体阅读能力,基于网络和资源库的检索式阅读能力,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扫描输入等多样化的输入能力,多媒体写作能力,超文本和超媒体写作能力,网上写作能力,电子投稿与发表的能力以及电子读写一体化的能力。这些能力除了必须具备传统文本读写的基本能力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的知识、技巧与策略。如多媒体的解读,各种字体、字型、字号和不同文本版式的处理,页尾、页脚、脚注和尾注的运用,网络导航的技能,网上交流工具的熟练使用,网络礼仪和网上交际规则的把握。此外,电子读写对传统的文本读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由于电子读写的便利性和极强的交互性,电子化的文本资源极大丰富,以及情景化的多媒体与文本的融合,使其所表达的观点往往比传统媒体更加多样、复杂乃至隐晦,这就对批判性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如在网上阅读时,由于超文本的功能,读者的眼光变得更加挑剔,如果文章缺乏吸引力,读者就可以迅速转移阅读目标,点击其他的栏目;反之,如果读者发现了优秀的文章,便会通过BBS、E-mail等电子手段在Intemet上迅速传播,影响范围极为广泛。并且读者还可以利用网上的交互方式,打破与作者的鸿沟,与作者甚至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这些特点对网上的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作者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快速读写的能力。质量和速度是衡量语文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传统的语文学习注重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强调对语言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文章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的全面把握,强调字斟句酌的写作和修改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特性的必然。在信息时代,它仍是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目标。但不限于此,由于信息时代网上信息的发布更加自由、开放、随机,人们所能接触的信息量剧增。在这些信息中,既有大量有价值的,也包含了许多价值不大甚至有负面影响的垃圾信息。因此,信息的快速捕捉能力、筛选能力和鉴别能力必将进一步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为了应对全球化浪潮带给人类的更加频繁的交往,在信息时代培养快速的写作能力也显得很有必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写作成为有真实目的和意义的交流工具,如果能提高网络写作的速度,那么其快捷与方便的特点就会使它的交际价值能与日常口语交际相媲美。又由于网络写作能整合传统写作本身的优点,因此,它在远程、长篇和深思熟虑的交流方面则将超过日常的口语交际。

实用性和研究性文章的写作能力。文字处理技术如WORD、WPS使写作快捷而简便,网络技术如E-mail、BBS使写作具有真实的交际目的。写作将像口语交际一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电子写作与传播,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思想、交流看法,而这有赖于实用性文章写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CD-ROM和网上信息资源的丰富性、电子写作工具的便捷性,使研究性文章的写作不再局限于大学生、研究生和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也有条件参与到研究性的写作中来。他们能方便地利用电脑网络请教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并开展网上协作,能搜集、阅读大量的信息资源,并进行不断的重组、加工与再创造。

规范性的口语表达能力。随着人机对话技术的发展,人与电脑之间的口语交流、人与人之间通过电脑与网络的口语交流将日益频繁。无论如何,电脑还不是人脑,人与电脑的对话就要求口语的表达具有适当的规范性,并掌握人机交互的会话策略,使电脑能够理解。由于当前的人机对话研究主要基于书面语言,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口语表达的规范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出现向书面语靠扰的趋势,如词汇省略现象的减少,句子趋向于完整,口语能通过电脑显示出来,从而具有书面语的视觉特征,能够被修改、补充与保存。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内容

1.语文学习对象的变化

多媒体。传统语文学习的对象主要是语言文字,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图像、声音、视频的运用与文本一样便利,它们不再局限在少数人专有的艺术创作领域,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表达思想的共同方式。从当前的多媒体作品来看,多媒体与文本的融合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过去语文课文中的插图或朗读时的背景音乐一样,对文本的理解起辅助作用;二是以多媒体的表达为主,文本起补充、说明性的辅助作用;三是像文本一样都是表达思想的主体,如果删除多媒体部分,思想的表达就不完整,文本也得不到顺畅的解读。因此,掌握多媒体作品的特征与格式,理解和灵活运用多种媒体的能力,如图像解读、音乐鉴赏、视频阅读、文字处理、多媒体创作、E-mail技巧、网上实时交流、电子投稿与发表、电子工具书的使用等,成为语文课程的一项新内容。这些内容与信息科技课程不完全相同,信息科技侧重对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技术的基本操作,属于基础性的技术课,语文课程则侧重利用信息科技表达思想内容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利用文本媒体与其他媒体一起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网络语言。随着网上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文字在词汇、句式、语体和语用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日益增加的缩略语、大量出现的谐音词、界限逐渐淡化的各类语体,从而产生了“网络语言”,包括网上的口语、书面语甚至网上的方言。一些“网语”正从网上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成了语言生活的一部分。一旦“网语”约定俗成,就会引起社会语言的变化,从而引起语文学习对象的改变。

网络文学。电子写作的便利和网络语言的产生,催生了网络文学的兴起。网络文学是指首次以电子形式在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具有通俗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并且篇幅短小,多数在字以内,但数量众多。在内容上,主要表达自我的感受和心情,所以一些较成熟的作品深受年轻读者的青睐。由于计算机网络尚未得到全面的普及,也由于传统的印刷媒体根深蒂固,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仍由传统媒体出版发行,这样做虽然失去了网络文学的一些特点,但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但不管怎样,经过“优胜劣汰”,网络文学都将与传统的文学作品一起,成为语文学习的对象。

主题词。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论文的写作要求概括与提炼主题词或关键词,以方便电脑的处理;获取信息的检索式阅读和快速阅读也要求输入主题词或关键词,以进行准确的查询。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虽然也重视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但都没有上升到信息检索的高度来进行,因此,信息时代的语文教育应该加强对主题词的教学。

2.语文课程内容选择范围的变化

语文学习领域的广阔性。网络技术的普及,网上的资源共享与交流,使人类的语言生活和语文的学习领域更加广阔。语文的外延不仅包括现实的生活领域,还包括网上虚拟生活中的语言活动,语文的外延等于现实生活和网络虚拟生活的外延之和。语文学习的材料和范例也因此更加多样并富有动态性,语文课程真正成为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或“全语文”课程,“大语文”教育也更容易得到实现和推广。

语文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语文学习领域的广阔性拓展了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这必然要求语文课程采取主动、开放的姿态,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各种主题、各种风格的语言学习材料。既可以选择贴近社会发展的社会历史作品,如时代主题、斗争、革命、爱国主义、群体意识,又可以选择讲人性,讲亲情、爱情、友情,讲平凡小事,讲普通生活与工作的文章;既可以选择革命文学,也可以选一些改良、保守、通俗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性。但在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甚至极度泛滥的背景下,更要注意语言学习范例的选择,一方面要积极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另一方面也要正确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5.语文课程结构、载体和相关术语的变化

语文课程与教材虽然历经多次变革,也提出过以言语实践和能力训练为体系的课改思想,但由于印刷媒体的局限性,传统文选型的结构体系始终无多大变化。信息技术的产生,为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要素提供了契机。信息时代的课程资源除了传统的线性、文字型的印刷书本外,还包括大量网状的超媒体电子读物、多媒体资源库、多媒体教学软件、网上报刊和个人主页。课程的载体既可以选择传统的印刷媒体,也可以选择电子媒体,以CD-ROM形式或网页形式发布。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电子载体编辑、存储和传输的便捷性,使教师和学生有充分的条件突破单一的文选型体系;而根据能力点、主题活动、探究的课题以及其他要求自由地选择和重组课程资源。

此外,随着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和载体的变化,课程中的有关术语也有可能发生改变。在信息社会里,学生的主体性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观念由“教学”向“学习”转变,“教材”向“学材”转变。但“学材”这一术语似乎并未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而另外一个相关的术语——“学习资源”,却使用得非常频繁。原因在于全球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兴起,使教育与传播、课程与资源的区分日趋淡化,使用“学习资源”一词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符合信息时代课程体系的特点。就语文教育领域而言,“语文学习资源”比“语文教材”这一术语的包容性更强,范畴更宽泛。传统的“语文教材”包括印刷书本、音响教材、图表教材和影视教材,而“语文学习资源”除此之外,还泛指当前正在迅速发展的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子书、语料库、语文教学软件、网上的语文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因此,“语文学习资源”这一术语有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篇6: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

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影响的,甚至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是决定学生能否成功的关键。遵循这一教育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观、健康的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发兴趣

知识的展现方式体现在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面。语文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它在教学内容和课堂结构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可以是老师准备,也可以是学生设计,可以是编排课本剧,也可以是参观访问;教学方式可以是个人展示才华,也可以是小组共集智慧;教学方法可以是老师穿针引线,也可以是主持人大显身手;活动可以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教室里进行,也可以在充满泥土芳香的大自然开展……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活动,教师都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参与实践、参与活动的是学生,这样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有机会做自己乐意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情感

笔者曾见过两篇这样的文章:一篇是《孩子的心为何这般冷酷》,讲的是北京一名十一的女孩因劝过自己的哥哥少与一名十四的`男孩来往,结果被这名十四岁的男孩杀死了。另一篇是《今天的孩子有点冷》,写的是现在的孩子因多数是独生子女,对于父母之爱、老师之情及同学间的友谊,很多学生都无动于衷。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一条联系纽带是“情”,这说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一项非常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如果仅靠语文教材上的几篇文章,是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的,而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锻炼意志

学习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才会取得良好的成绩,达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正像巴其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妙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因此,要注意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和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刻苦性,时时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处于旺盛的状态。

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首先可借助榜样的力量锻炼学生的意志。其次,由于语文实践活动最本质的特征是“实践性”,在学生的实践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时,老师如果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咬紧牙关、战胜困难、再坚持一下,学生往往会意识到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养成习惯

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创新能力外、开阔视野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多,时间久了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遇到问题时,知道要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阅读时,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要摘抄读书笔记,并且要注明作者、出处;习作时,要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和写作技巧……在长期的实践中,学生 不但会学、善学,而且会妙用、巧用,才能在说话时“能说会道”,习作时“妙笔生花”,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它是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催化剂,它能让这两种因素相互交错、相互渗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达到培养学生的个性,激活他们的创造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篇7: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论文

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论文

一、语文实践活动的种类

在语文的教学中,除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外,课外的大千世界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需要师生们共同去努力开发,完善利用。读万卷书需要课本知识,而行万里路就要学生自己切实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万千形态,了解历史人文,遍赏名山大川,结合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丰富人生经历。语文无处不在,多彩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学习的影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充满好奇,课外实践活动能让他们更加贴近生活,观察社会,在激发他们好奇心的同时,培养学生兴趣,了解现代科学知识,学以致用,提高相应的生活技能,热爱语文学习。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一)要注重实践活动的探索性

语文实践活动目的不是带学生做游戏或者出去玩那么简单,而是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活动进程和展示自己的成果,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求知识和道理。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付出劳动来完成,才能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教师从旁指导。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让他们尽情发挥想象,开拓自己的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

(二)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反复性

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中学到知识,领会道理。但是,实践活动不像学习课本,在教科书上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和道理都写得清清楚楚,而实践活动则需要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感悟和体会。因此,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必须反复进行尝试,才能从中得到真理。

(三)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创新性

语文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维,勇于尝试。活动不要拘泥形式,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实践中完全可以不受约束,开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掘学生无限的创新潜能。

(四)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完整性

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指导,引领学生从头到尾完成整个实践活动,而不是以零散的片段进行,要让学生能从整个过程中明白做每件事所需要的准备、实施、分析、讨论、总结等步骤。积极思考,主动求知,只有进行这样全面完整的体验,学生才能真正将实践与知识结合起来。(五)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不仅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自身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重要。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正是为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供的平台。它让学生看到了课本以外的世界,接触到了更广阔的天空,也让学生经历了更多的事件,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成功中体会喜悦,积累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也锻炼了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六)注意评价的开放性

在每次语文实践活动结束后,总结性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一来可以促进同学交流,并系统概括本次活动进行的内容和情况。大家一同讨论,集思广益,积极发言,也是一次非常有特色的交流学习。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

(一)亲身体验式

亲身体验即是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不局限于在课堂上,更多时候是在课外进行。活动可以是为家人做一件小事,或者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可以是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亲身体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它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具有才艺的学生能够发挥特长,有能力的学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让大家更加了解社会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而这种实践学习方式正在为广大学校所接受。

(二)解决问题式

这种实践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和统筹组织能力。它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实际问题,让他们去分析研究,然后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学生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也是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以组为单位进行解决问题式实践,可以促进彼此间的合作,明确分工,共同努力去完成任务,注重发挥团队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

(三)综合式

这里所说的综合式实践活动是指在语文课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各学科,或者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活动而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可以从实践中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从各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综合式实践也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注重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实际联系,促进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和沟通。语文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它不仅是教授文学知识的学科,也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用好语文的知识,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水平。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满足了学生对世界的好奇,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学校在传授学生学习知识之余,也培养了他们的生活常识和生存技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篇8:深化师范语文改革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论文

深化师范语文改革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论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上下传承五千年,乃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国,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造成我国语文教学极为反复的局势,总是徘徊在西方国家语文的教育模式和儒家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正是这种不成熟的教学方式,才使得我国语文整体的教育水平落后。

为了准确了解到目前我国语文的教育水平,可以从师资方面着手调研,教育部门也要加强改革力度,正确引导语文教学新的师资力量稳步前进。

语文不仅代表着交际工具,更代表着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语文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科目,语文存在的意义无可替代。语文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习过程中所涉猎的整个环节,对于师范教育语文改革,不仅要注重对师范生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师范生毕业后很有可能会成为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对于我国整体的语文教育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目前我国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大多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太注重以课本、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这种老旧的教学模式不但束缚了教师的思维,而且也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积极性和热情。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求知欲低,也就造成了该类师范生将来可能不会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顶尖力量,新课改后,部分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积极响应号召,将教学的新理念引入到教学之中,但却也仅仅只在于形式,没有从新教育的核心宗旨出发。相对而言我国目前师范教育的理念尚有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提升语文能力的空间。

(二)对作文教学的依赖程度高

作文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师范语文教学的要求,师范教师的思维太过于狭隘,完全依照考试提纲,然后对学生命题考试,严格控制作文的中心思想和字数,这样的约束往往磨灭了一些学生对作文的热情,让学生不得不屈服于作文考试的限制之中,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已经造成了学生的厌倦心理,甚至师范学校的一些学生对作文都产生了恐惧心理。例如有的学生害怕语文考试,面对作文时感觉无从下手,或者直接就不写作文。也有的老师专门为学生固定了作文的写作模式,说明文应该按照怎么的模式套路去写,又要服从那些条条框框的规定。太过于依赖作文教学,导致很多学生都丧失了对语文作文的兴趣。

(三)教学手段和内容有待更新

受到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和西方教学模式的冲击,我国目前师范类学校的教学方式普遍落后,师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对语文兴趣的感知,忽略了学生自身对语文的认识认知,教师一味地按照教学教材与考试大纲对学生进行灌输性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正是由于这种状况的出现,在一些师范学校语文课堂中,出现了一些本不该出现的状况,例如学生上课玩手机、看小说、网络游戏等现象。

二、针对目前我国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现状的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

(一)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入手

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提高上课的效率,在多样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对学生不再是传统的灌注式教学,而要让他们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因为应付考试而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将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而学习。

(二)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表达能力

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但汉字寓意深远,语言也同样精辟,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体现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因素,师范学校对于学生的语文教学有着特殊的要求,他们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在学校所学习的一些语文知识,不但要求他们能够熟练的驾驭,而且还能够准确无误的传授给下一代。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关语文的课外活动,辩论赛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不但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对语言表达能力也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也可以让学生参选演讲,这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之一。

(三)将语文教学引导到实际中来

课堂上面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师范生的学习要求,更希望他们能够将语文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身体力行地了解到语文的魅力,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不要仅仅满足于语文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内容,那对即将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师范生来讲,还远远不够。例如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喜帖春联,春联上面的内容则是属于语文的范畴,我国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不但表现了语文的魅力,更为佳节增添一抹喜色。

三、结语

师范生语文改革,对于我国当前传统语文教学方式有着重大意义,师范生语文的表达能力以及语文的学习能力,将影响到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师范学校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传统的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作文教学的依赖程度较高,没有新意让人索然乏味、教学手段和内容都普遍落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师范生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经过研究与分析,相对目前我国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存在的现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首先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入手;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表达能力;将语文教学引导到实际中来,如此一来,才能够真正加快师范语文改革进程,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我国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

篇9:珠心算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珠心算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在科学技术腾飞的新世纪,聆听着知识经济的脚步声,面对未来,放眼世界,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机遇难得。三年来,在我们学校这个大花园里,改革高潮迭起,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形成,回顾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有感触。十几年前,我们学校率先走上了科研之路,点燃了农村教育改革的星星之火。在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学校首先确立了以“珠心算”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作文大训练”两个课题,旨在通过课题研究,逐步推进我们山村小学的科研教育再上新台阶。这是一次小小的尝试,正像一只蝴蝶的小小试翅,却在西北农村刮起了一股旋风。我们学校从学前班到五年级都开设了珠心算。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确实体会到,珠心算教学能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真可谓“一技在手,多方受益”。

一、珠心算教学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珠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大创造,它能提高少儿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少儿的高效率、高速度观念,增强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空间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师都知道二年级是识字阶段,生字的教学最愁人,既费时又费力,且收效不大,也可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但自从学校开展珠心算课题研究,全校学生学习珠心算以来,生字教学让每个语文教师感到不再和原来一样费劲,而且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每课的生字不必花费那么大的`精力了。究其原因,是珠心算起了作用,因为在珠心算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形成珠象,而为了让学生形成珠象,要经过一系列的练习、训练,比如看数报数、看珠报数、看数布数、看数写数、看算等各种形式的训练,最终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大脑,充分调动各种神经系统,开发学生瞬时和短时记忆,通过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训练学生的长时记忆。珠心算教学后,学生的脑图像建立了。出示一排生字,没学过珠心算的学生是书写笔画到哪,想到哪,如写“筝”字,当写完“竹”字头,方想到“争”。而现在呢,教师简单一讲,学生可以在脑中看到上面一排生字的图像,余下的就是“照抄”脑中图像了。所以,当教师一提问,学生马上就能回答出讲了哪些生字,分别是什么。

二、珠心算教学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儿童生性爱玩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保持长久,注意力易转移,常常一节课都坚持不下,学生认为教师讲的已听懂,自己做一会儿小动作不会影响学习,久而久之,听课时注意力难免会分散,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注意力的培养。在珠心算教学时,不管珠算、心算还是布数、译珠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师读题也是一晃而过,学生若不集中注意力,八九个数字的加减法根本无法进行,通过长时间地练习,会使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明显增长。注意力增强后,对作文大训练中的“听、说”能力帮助大,比如听故事录音,如果让没学过珠心算的学生来听,一个五六百字的故事最少需要五遍才能听懂大概意思,而学过珠心算的学生听一遍就能把故事讲下来。

三、珠心算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阅读很重要,但阅读能力的提高实在不容易。但是学生学习珠心算后,他们有了心算脑图像,进行阅读后就能把故事情节、人物外貌像电视剧一样清晰地反映出来。这样,阅读速度就会提高,学生读的多了,记的东西也多了,视野就会拓宽,思维就会灵活,随之胆子也越来越大。学生谈起话来就会表情生动,而且话语滔滔不绝,甚至手舞足蹈,时时有妙语连珠。我结合我们学校的作文教改,以“听说读写”为手段,以“扶——放——收”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目的,要求学生写生活小事,说心里话,吐真情实感,每次作文,架起说写桥梁,所以他们动笔写起作文来,自然洋洋洒洒,一挥而就。我去年教三年级学生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不但能把阅读中读到的知识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而且篇幅也拉得较长。同年级四个班相比,我们班是学过珠心算的,同样的题目,我班95%的学生可以写出400字作文,而其他的班仅有50%可以写到400字。

四、珠心算教学的“神威”

今年暑假开学后,我接待了一批新“客人”,他们来自全镇各村,甚至有外乡镇的,由于他们的学校没有实行珠心算教学,低年级仍以字词教学为主,没进行说话、听力、阅读的训练,他们还是以应试教育的形式进行教学,束缚了学生的听力,以至他们的听说水平、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诸方面都与我们实小的学生有很大的距离。初接班,我给学生讲了一个300字的小故事,讲完后,我请学生起来讲,95%的学生站起来不会说,要么没听清开头,要么故事的情节没记住,要么主人公不知是谁。一堂课讲几个生字学生也记不住,并且上课管不住自己,有时做小动作,有时左顾右盼。每次上课,我设计的教学程序都会给打乱,致使我不得不临时改变教法。更别说写作文了,三年级学生了,他们中有的是根本不会写话。但是,经过近两个月的珠心算教学,我暗自高兴,因为学生的变化之大着实令人吃惊。就拿学生的“听力”来说吧,刚开始接班时,一个很短的故事,学生听一遍,只有5%的学生能站起来说个大概,现在同样的故事,听一遍后,有50%的学生能讲下来。同行们每每谈起总会由衷地说:“珠心算教学真棒!”家长们来访,他们往往喜形于色地说:“学生来你们学校后,变得爱学习、活泼、喜欢读书了。”我信奉“投我一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样的人生哲理,我没有琼瑶的文采,然而却有一颗“涌泉相报”的心。我写出自己对珠心算的真情实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当更加不懈努力。

篇10:媒介素养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媒介素养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二、媒介素养悄然绽放的基石

(一)构建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手段多元化

将网络资源导入语文教学,学生在提取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信息时,就提高了识别资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网络“BBS”、博客、微博的交互功能可使学生实现广域交流,学生发帖、跟贴、回帖,教师也可以用过这一媒介与学生沟通、传递知识、可开展网络主题性阅读等,这不但可以获取所需的资源,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二)开展多角度的课堂媒介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解读教材文本的同时,辅以图片、影视资料等媒介素材,循序渐进地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最后提高对媒介信息的认知、筛选、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我在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时,有意识的选取了新闻、小说、作文这三个模块。策略1:新闻模块中,让图片说出更多的情感【教材篇目】苏教版必修2《落日》【教学构思与感受】《落日》其学习目标要求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恨,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从题材选择上特别适合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落日”这个标题意味深长,耐人咀嚼。教材中,出现了制作精美的图片,这些图片或让文本中的各种关系更为清晰,或更加明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图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对于图片往往一眼带过,或仅注意到了停留在图片表面上的一些信息,却没有留意到图片的.细节、隐藏在图片背后的重要信息。课前让学生自主寻找日本侵华战争罪恶的史料,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与媒介资源的整合,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记者在新闻事件中的作用。学生们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与同学们合作交流,形成自己对图片的个性化的认识,有理有据地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有力的控诉。策略2:小说模块中,跟影视作品学“画”人【教材篇目】苏教版必修2《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构思与感受】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是授课的重点。然而对于古典名著,学生一直抱有畏惧心理,一是文言文语言习惯让人觉得晦涩,从情感上便有了距离;二是古典名著中的很多词语用法和意义较为生僻,阻碍了学生阅读;三是古代名著多重情节与动作描写,这对于女生来说就缺少吸引力。因此,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我播放了87版《红楼梦》这一集,让学生在电视剧中反观文中“进贾府”“寒暄见面”“摔玉”“进餐”等情节中人物的性格,并进行人物描写练习。策略3:作文模块中,巧观新闻找素材【教材篇目】议论文写作技巧指导【教学设想】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反应与解读。因此,处于媒介传播终端的我们来说,应该具有良好的解读新闻的能力:一是如何认清新闻有它不客观与真实的一面;二是在新闻面前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对新闻事件的分析及选取能力。在授课中,我试图要解决的问题是:1.谁是信息的作者,这则信息的目的是什么?2.不同的人在解读这则信息的时候,会有怎样理解上的差异?3.这则信息背后还有什么潜台词?4.你能够从这则新闻中获得哪些信息?这一环节,不但让学生在面对新闻的时候够不盲从,更加理性地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分析新闻的真伪与写作的立场及态度,更学会了从新闻本身出发,从自己的立场与思考出发,对新闻进行解读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并非只给出学生倍受质疑的新闻或是以偏概全的例子,而是给他们正反两种角度的新闻,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进行解读与分析,避免一味剖析负面新闻或伪新闻,造成学生对新闻本身的误读。

二、总结

媒介已成为青少年成长里程中的重要元素,这就需要社会、学校、教师,甚至是学生家庭几方面共同努力,在尊重授课对象的现实条件与文化语境条件下,达成相互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媒介素养教育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爽 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

篇11:用人单位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用人单位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1培养中职生的情商能力

企业用人时,几乎都把人品好、心态好、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吃苦耐劳作为用工的首要条件。在就业的学生中,总会有一些人不太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表现为自由散漫不守规矩、沟通能力差、抗挫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可见培养学生先做人,提高为人处世的“情商”很重要。语文教学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把育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必强制性地灌输,而应主要凭借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和优秀时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还可以适当补充《道德经》《弟子规》等专门修身养性的文章,进而提高师生共同的品德修养。与此同时,语文教师更应具备最佳师表形象,率先垂范,做师德高尚的好老师,用积极的心态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在授课时满怀激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景交融地讲授所教内容,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从而引起学生愉快稳定的情绪体验,使他们精力充沛、兴趣盎然、充满自信。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最成功的,即教书又育人。

2强化培训中职生的'文字书写能力

如今信息时代的中职生常常是提笔忘字,更别说汉字书写了。企业来面试时,都需要学生写份简历,仅仅一张纸几百字的小简历,很多人是错字连篇,字歪歪斜斜的。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如果书写流畅,字迹工整,文字准确,就业时就会赢得一定机会。所以强化汉字书写训练,不仅仅是企业的需求,其实也是每位国人的必修课。常言道:字无百日功。习字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结合专业,一入学就对学生进行写好字意义的教育,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求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字帖,每天必练一页钢笔字。第一学期练楷书,第二学期练行书(建筑绘图练仿宋字),每周收批一次,寒暑假也不例外。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并定期搞展览。在校期间要求班主任配合,最好坚持训练两年。二是督促学生最好天天记课堂笔记、写日记、摘录优秀诗文或做读书笔记,备用新华字典及时纠正错别字。事实上,学生在校两年,只要能坚持不懈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文字书写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3强化培训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同时也是交际的社会。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一面试时就腼腆害羞,说话结结巴巴,不敢也不善于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进行各种交流与交往,那么学生毕业后走到工作岗位上又如何立足呢?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训至关重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训可作为语言训练模块,分项累计加分,单科结业。其具体做法是:

(1)开设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刚开学时学生可以进行自我介绍、专业介绍等,也可以围绕单元教学重点确定演讲内容。更可以畅所欲言,讲奇闻逸事、成语典故、神话传说,可谈事业、谈家庭、谈友谊等,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个人都得说,必须说,事先做好准备,做到脱稿。

(2)课上师生多互动、多交流。必要时以学生为主,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为同学讲授一节课,每个同学都给一次机会,事先把讲课内容确定下来,然后回去备课,可以自己做电子课件。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口头作文既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每学期都可以进行几次口头作文,让学生走上讲台,按事先拟好的题目进行口才训练。

(4)课余时间可组织各种辩论会、讨论会、演讲会等。可设主题,内容为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焦点热点或有争议的话题,学生可以运用各种演讲技巧一展风采,既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又锻炼口才。

(5)组织学生到企业或人才市场见习。主动了解本专业就业情况、人才需求情况、岗位技能要求等,以自己的实践经历为材料,整理提纲,然后向全班同学做汇报。社会实践本身就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总结汇报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模拟记者招待会,模拟求职应聘、模拟岗位情境等。通过创设生活场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给学生真实的印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锻炼学生对答如流、随机应变的能力,增强口语训练的时效性。

(7)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抓住一切可“说”的机会,能说则说,不怕说错、不怕见笑、不怕受挫。只要多实践多锻炼,敢说敢讲、会说会讲,就能成为会交际善沟通的企业所需之人。

4强化培训中职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1)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应用文体和用人单位及每个人的关系都最直接,使用频率最高,实用性极强。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根据企业需求并联系工作生活的实际,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使其产生新鲜感及实效感。

(2)精讲多练。应用文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文体也非常多,教师可以结合本专业特点,灵活选取。虽然应用文写作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文通字顺、格式正确、内容简明并不容易。所以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要尽量精选例子,尤其是本专业、本行业最新的实例范文,课上课下反复讲评,反复训练,只有这样才会收到满意效果。

总之,有个好品行好心态、会写字写好字、敢说话会说话,还能写好日常应用文,可以说是每个中职生最基础、最实用的能力,也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素质。所以身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勇担重任不懈努力,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提高素质增强能力,虽然会非常辛苦,会付出很多,但这样的语文课才更出彩!

小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

小议科学教师的转变

小议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的论文

小议小学教学课堂效率的创新论文

小议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论文

架构远教资源平台优化教育教学实践

小学体育课中的逻辑学小议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教案:作文指导 拟题 刘燕

小学英语教学中活动式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小议论文

小议语文实践对语文能力的影响论文
《小议语文实践对语文能力的影响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议语文实践对语文能力的影响论文(通用11篇)】相关文章:

小议地理略图在教学中的作用2023-05-28

小议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2023-07-28

小议小学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论文2022-08-06

小议中小学生的厌学心理论文2023-04-18

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之我见2023-02-11

考场作文要写出视觉冲击力-小学语文论文2022-05-08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2023-09-28

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论文2022-11-02

英语教学艺术论文2023-10-17

对中学生“自主式”创新作文教学的认识和探究2023-06-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