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

时间:2022-05-08 13:26:2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精选13篇)由网友“不理你个小笨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

篇1: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

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

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

安徽省含山县长岗中学 徐贤友

要真正参与当前的课改,教师需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中转变观念。观念的转变,最显著的特征,是课堂教学习惯的改变。笔者认为,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应从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几种关系入手。

一、“人本”与“文本”

“人本”与“文本”的关系,即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按照新的课程观念,就要从学生的人生建构、知识建构和发展需要出发来处理文本。比如说教材,它是教学的凭借,是师生合作交流的平台。从教师的角度讲,叫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与书本中心完全不同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可能,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例如,有一位教师上过这样一节课,这节课的总课题是执教者自定的,叫做《走进游记》,把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峡江寺飞泉亭记》临时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四篇课文同是游记,表达的却是同中有异:或于高峻中寻求快感、或于山水之中享受与民同乐之趣、或于平淡中释怀抒情等等。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感悟。文本重组,为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审美功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改革精神。在价值取向上也是如此。比如学习有关鲁迅的课文,要让学生从这位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方向的巨匠身上吸取教益:理解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人品和在统一中求变化的文风,能培养孩子们的一种“爱民”胸襟和气度,是一种高品位的人文关怀。

二、“设置”与“生成”

“设置’’是指由文本和预料的学生状况而预设的教学方案,“生成’’是从学生那里发现新问题,或由学生提出新问题而改变预设方案或临时局部生发。任何一节课,从设想到实现,一般包含四个环节:设想、设计、实施、实现。这四个环节方向大体一致,但并不一定同步。单从“教’’的.角度而言,有时心想事成,有时会事与愿违:这是因为从实施到实现,要面对学习主体。学习主体的反馈和追问,常常能够发掘出隐藏的文本资源,“生成”始料不及的新课程,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生发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在认为必妥的时候临时改变教学预设,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那才真正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去了。这样的教学行为一旦形成常规,那么我们的课堂面貌就会发生深刻变化,积久成习,有助于新的课堂文化的形成。

三、“内容”和“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应该是指经过教师的策划而负载和运行于学生心里的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资源。一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资源,一是学生心智,还有二者的动态统一,这些因素决定着

[1] [2] [3]

篇2: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

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

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

安徽省含山县长岗中学 徐贤友

要真正参与当前的课改,教师需在教育教学中转变观念。观念的转变,最显著的特征,是课堂教学习惯的改变。笔者认为,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应从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几种关系入手。

一、“人本”与“文本”

“人本”与“文本”的关系,即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按照新的课程观念,就要从学生的人生建构、知识建构和发展需要出发来处理文本。比如说教材,它是教学的凭借,是师生合作交流的平台。从教师的角度讲,叫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与书本中心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可能,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例如,有一位教师上过这样一节课,这节课的总课题是执教者自定的,叫做《走进游记》,把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峡江寺飞泉亭记》临时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四篇课文同是游记,表达的却是同中有异:或于高峻中寻求快感、或于山水之中享受与民同乐之趣、或于平淡中释怀抒情等等。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感悟。文本重组,为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审美功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改革精神。在价值取向上也是如此。比如学习有关鲁迅的课文,要让学生从这位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方向的巨匠身上吸取教益:理解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人品和在统一中求变化的文风,能培养孩子们的一种“爱民”胸襟和气度,是一种高品位的人文关怀。

二、“设置”与“生成”

“设置’’是指由文本和预料的学生状况而预设的教学方案,“生成’’是从学生那里发现新问题,或由学生提出新问题而改变预设方案或临时局部生发。任何一节课,从设想到实现,一般包含四个环节:设想、设计、实施、实现。这四个环节方向大体一致,但并不一定同步。单从“教’’的角度而言,有时心想事成,有时会事与愿违:这是因为从实施到实现,要面对学习主体。学习主体的反馈和追问,常常能够发掘出隐藏的文本资源,“生成”始料不及的新课程,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生发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在认为必妥的.时候临时改变教学预设,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那才真正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去了。这样的教学行为一旦形成常规,那么我们的课堂面貌就会发生深刻变化,积久成习,有助于新的课堂文化的形成。

三、“内容”和“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应该是指经过教师的策划而负载和运行于学生心里的语文教育资源。一是教育资源,一是学生心智,还有二者的动态统一,这些因素决定着教学实施的形式(策略、方式、方法、呈现形式等)。作为人文科学的中学语文课,它的教育因素或者说普遍性价值,都隐含在千差万别的选文中,以单篇呈现的教学文本,除了体裁的类型性以外,个别性、特殊性是其主要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必定多种多样;而形式的选择完全决定于内容的性质意义、教育价值及其实现的可能。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选择什么样的策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办法,必须视内容的需要而定。当前所提倡的合作、自主、探究性学习无疑是对传统课中的“一言堂”形式的反拨和纠正,这有助于开发教育资源和学生心智。

四、“个别”与“一般”

语文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包含在人类精神现象之中,特殊性、个别性是其基本特征,其价值隐含在个体本身。因此,语文教学要认真研究每一个“这一个”。语文教学和研究的真正价值决定于对个别问题的把握水平。因此,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爱好:认真地研读每一篇课文;有计划地啃它几本经典;认真研究有代表性的教改个案;热心细致地研究以学生为载体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语文学习过程、学习心理和个性差异;独立地、精心地设计好每一个教案,安排好每一个课堂程序;经常回顾自己的教学,记下自己的体会和反思;鞭策自己每学年写一两篇文章。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持之以恒,定会产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逐步形成教学个性,产生特有的教学魅力。语文老师愈是个性鲜明愈有魅力,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五、课内与课外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是开放、有活力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开放设计。这不仅包括语文学科课程,也包括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学习课程,课程内容除了面向教材,还要面向校园、学生、家庭、社会、自然界开放。开放的语文课堂可以将学生放归自然、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春游,通过踏青赏春,让学生感受明媚的春光,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春季,感受时代的春天。

同时,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意义重建,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创设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氛围与环境,让语文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例如,有位老师为了努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感受能力,做到厚积而薄发,开设了课外阅读课,引导学生做到:备名著──分组订计划──阅读课交流读后感。实践证明,通过阅读和写作,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它连接了课内和课外,既检查、督促读者的读书行为,也对读者的成果进行了表扬。

编辑短评:作者思考有一定的理论深度,相信对于一线教师有理论上的指导价值。(温立三)

(来源:《中国教师报》107期)

篇3:新课程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新课程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长期以来,国内英语写作教学课程普遍存在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对“写”的`要求列入了英语语言技能的目标中,注重培养中学生书面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

作 者:徐和才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学,江苏,常州,213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1) 分类号:H3 关键词: 

篇4:小议公共关系学教学方式

小议公共关系学教学方式

目前的公共关系教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选择教材讲义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走进课堂,逐步替代了黑板板书的方式,教师开始使用PPT等电子教材辅助教学。硬件设施的改善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节省不少课堂时间,但教学模式的实质还是未发生改变。要从实质上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关注焦点,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自由思考。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介绍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的皮亚杰提出的,其提出的目的在于培养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让他们可以对整个学习过程自我控制,对自我有一个具体的分析和评价。并在评价之后进行自我反思,运用创新的`方式进行改善。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的意义在于如何将其进行建构,建构主义者提倡知识的自身构建性,强调知识是由自己吸收后进行选择性加工而得来的,并不是由外界强制灌输得来的。建构主义中还强调能动性,所谓的能动性就是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发起的,认知主体将新旧知识与自身经验相结合,从而转化为永恒的知识。在这里,学者更倾向于与情景结合的学习方式,不同的情景之下的思维方式和大脑活跃度是不同的,情感也是有所不同的,学者将知识的吸收与情景相结合,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进行思考。当然在成功的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也是使其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在这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年龄、社会阅历、知识范畴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并支持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现实情境的融合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建构主义教学的实施与开展

虽然我国各校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在师资力量、硬件措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在教学模式方面还是大同小异,都陷入传统教学的误区。建构主义教学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展开:

准备阶段,选取主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构主义教学方案实施的目的及意义,教师应在展开该方案之前进行宣讲,向学生传达该教学模式的优势,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此教学模式当中。之后,可以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主题的选取,例如分组讨论、问卷调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一个大致的主题,在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考,最后决定详细的主题。

主题研究阶段在该阶段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就该主题的选取背景及选取意义进行开放式探讨,从社会角度、经济角度等方面展开讨论。确定其意义之后,开始研究实施阶段的准备项目。例如小组成员的分配、时间进度的安排、资源需求的提供等。

方案实施阶段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开始进入具体的方案实施阶段。学生根据安排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此时需注意与时间进度安排的相符性。信息收集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方式为查阅法(查阅相关书籍文献)和问卷调查法。各小组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信息收集法。信息收集完毕之后,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经验和相关知识去判断所收集信息的真伪性,淘汰多余的文字,利用总结归纳的方式将所筛选后的信息进行汇总,转换为自身的知识。再根据所整理出来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推断,最后得出结论。

总结分析阶段得出结论后,各小组应派代表,对自己讨论出的结论进行一个总结,并展示出来。可以通过图表、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进行宣讲。针对实施阶段所发现的主要问题点进行分析过程的展示、成果探讨。最后庆祝小组成功,对大家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

结语

传统公共关系教学方法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还是普遍存在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导入是整个公共关系教学中的一大革新项目。它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成果方面,更可贵的是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更有利的成长环境,使其个性得到适宜的发展,能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并游刃有余地将用公共关系学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促进了教学与社会的相容性。

作者:齐丹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5:学院公共关系学教学革新

学院公共关系学教学革新

公共关系学又是一个较新的学科,这方面的老师更是缺乏,学校为了维持该学科的正常进行给老师安排了繁重的课时。老师们常常是疲惫不堪的教学,进而会影响到教学的效率。还有很多院校招聘来的教师是一些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没有教学经验,而公共关系学是一个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在高等专科学院的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在下面小声议论或者呼呼大睡的情况,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的。学生因为该课程的基础较差,就是去了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反应由于没有相关学科的基础,在接受该课程时很吃力,因此,如何提高教学的课堂学习效果是一项重大的责任。

公共关系学教学应采用“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法

要实现案例教学首先要明确案例和举例的区别,目前很多院校均提倡课堂上老师要尽量使用举例的形式将学科内容形象的展示在同学面前。和举例不同的是案例是通过实际的实力来启迪同学们的思维,用所学的理论去思考现实中的问题。案例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以教师为主题,在上课之前选出和本节理论有关的经典案例。当然在上课之前老师是要做很多工作的,因为案例的选择不仅要具有普遍性也要具有典型的特点。因为公共关系在实际的环境中会由于因素的变化发生变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现实中发生一模一样事件的可能性比较小,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思考来启发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在选择案例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案例,失败的案例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以通过对失败案例的反思更好地理解教学的理论,激发他们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2.以学生为主,按照课前老师的安排找出和具体理论相关的`案例。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同学们课下亲自去收集相关的资料,课堂上让他们自己去讲解,这样不但使得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也能更好地认识公共关系。

3.模拟周密的公共关系环境。模拟类似的环境可以避免学生出现纸上谈兵的学习效果,也通过模拟监测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在模拟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以比赛的方式记下他们的得分,这样也锻炼的他们的策划能力。

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中“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在案例分析时教师要从各个角度全面的引导学生去思考,要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启迪学生思考存在的几种公共关系问题。让同学们逐层的去分析、思考,做到对案例的分析要透彻,达到能够举一反三的效果。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由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的不同,造成他们学习效果有差异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时就要教师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看法的行为,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训练。最后,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其他课堂不同的是教师是这里的组织者并非指导者。特别是案例分析的阶段,教师要给学生们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很多实践证明上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课堂上搬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们亲身处于公共关系的环境之中,这样学习的理论得到应用,更是提高了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使得高等专科学院的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更具成果。

小结

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教师采用特别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等的专科学院中,对于公共关系学的教学改革应积极利用“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齐丹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经济管理系

篇6:公共关系学的教学课件

公共关系学的教学课件

1.什么是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

2.公共关系学的渊源和发展

渊源:(1)古人对公共关系的认识

中:西周末年,有人针对周厉王暴政而带来的怨声载道提出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观点;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他们从各自学派立场出发,就如何处理各种人文关系进行了论述,如老子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思想;墨子“兼爱”、“非攻”与人为善的交往原则;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在维系人文关系方面提出了更为系统、成熟的箴言性见解。孔子的“仁”,孟子的“民贵君轻”。

孔孟之后,儒家学说又有发展,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思想影响更为深远。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人及人文关系的处理提出了至为深刻的见解,有不少见解带有超越历史、超越疆界的普遍意义;但毋庸讳言,这些认识相对局限于“形而上”的人文关系上,但在“形而下”的层次上缺乏对规范化操作方法的研究。 外:古代西方为原始民主政体实验的推行,曾在演讲、修辞、逻辑等人文领域有过认真的研究,着眼于如何“劝说”他人的技巧和方法便成为重要的认识课题。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就怎样运用语言来影响听众的思想和行为做了精心的阐述;

凯撒对如何与民众沟通也很重视,《高卢战记》促使其政治上成功; 西方人的认识多立足现实基础,充分调动人的主体性,积极求实;他们的认识成果主要表现在操作层次上的体系建立和规范程序的制定;关注对关系的具体处理,认识到“劝说”的重要性。

(2)古代公共关系实践

中:商周时,商代的盘庚迁殷,周代的公刘迁豳(音同宾),皆在迁居前对其部族进行过宣讲、动员、劝说;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群雄争霸,类公共关系活动更为活跃。如秦国商鞅变法时为取信于民在咸阳城门立柱一根悬赏若干;

秦汉以降,类公关活动从未间断,在有些历史时期曾呈现创新、跃的情景,如刘邦的“约法三章”。

西:古雅典:陶片放逐法;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西方天主教会和**之间的类公关处理方法可能是更为典型、完备的。组织上自成体系;公众上**众多、遍布各地;劝说过程上,散发《圣经》,礼拜、弥撒等形式;

教皇发动“十字军东征”;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古代的类公共关系无论从理论建树还是操作技巧上都是比较原始、随意、粗糙和未成“体统”的。

发展:(1)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

兴起原因:相对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有其自身特点;美国是个多民族移民国家,国民中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和群体观念;南北战争后,国内市场体系发育比较健全。

19世纪30年代,“报刊宣传运动”,《纽约太阳报》首倡;

186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并以此获得了广大公众的支持;

1904,艾维·李在纽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宣传顾问事务所”,这是现代公共关系诞生的标志;艾维·李公关思想核心是“说真话”,帮助洛克菲勒财团摆脱窘境;艾维·李被称为“公共关系的鼻祖”;

伯内斯,被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为公共关系学成为一门独立而又系统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2)公共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向西欧国家“输出”公共关系,最初进入英国,而后走向其他国家;

二战前,公共关系局限于英语国家;

战后,扩展到其他语系国家。

(3)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公共关系实践:1980年,中央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建立经济特区。不久,在深圳的一些“三资”企业都先后设立了公共关系部;

3.社会关系的一般调节手段

(1)刚性调节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政治手段;

(2)柔性调节手段:道德手段、心理手段、礼仪手段。

4.公共关系的调解法则

互惠互利法则;主动法则;承诺法则。

5.对象公共关系

员工关系;消费者关系;政府关系;媒体关系;社区关系;股东关系;竞争对手关系;国际公共关系。

6.关系人文主义

(1)含义:虽然承认作为个体的人的基本权力和独立价值,但人必须和他人合作才能得以生存,才能实现互利和公益。

(2)特征:人性和个体独立性存在于关系之中;关系决定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关系本质上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必须维护互利、公益。

7.公共关系调查的.过程(详见P181)

(1)调查课题的确定

(2)调查方案的制定

(3)调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

(4)调查结果的评估和应用

8.公共关系策划过程

(1)信息的分析

(2)目标的确定

(3)公众的辨认

(4)主题的设计

(5)媒体的选择

(6)计划的编制

(7)经费的预算

(8)方案的审定

(9)策划书的形成

9.口语传播的技巧

(1)口语传播的传播者环节

首先要明确即将开始的口语传播的目的;要认定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传播角色,最通俗的说来就是要知道“我是谁”;在传播过程中不仅要用口,也要投入自己的身心;要克服不适当的言语习惯和口气。

(2)口语传播的传播内容环节

确定口语传播的主题;发言要围绕主题、紧扣主题;要言之有物、有根有据,力避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3)口语传播的媒介环节

用语准确、简洁;要注意口语的流畅和连贯;要学会控制声音;注意发挥非语言因素的传播作用。

(4)口语传播的接收者环节

要了解接收者;要尊重接收者;要临停接收者。

(5)口语传播的传播语境效果环节

注意谈话的知识性和启迪性;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欢快的语境气氛;要不断根据对方的反应进行即时反馈调整;要选好谈话的场景。

10.文字传播的技巧

(1)文字传播的一般技巧

注意文字内容的刺激度;注意文字形式的对比度;注意文字出现的重复度;注意文字结构的变换性。

(2)汉字传播的技巧

注意运用汉字的语言声调;注意文字的通俗易懂、简洁利落;注意创造意境。

11.“35”次紧急电话启示

有时候危机反映的是事物的一种不稳定状态,关键是如何使这种状态向好的方面转化,而不至于转向负面,最后酿成危机。

12.什么是公关危机

对组织和相关公众构成威胁、造成伤害、引起冲突的那些“紧急的或困难的”关头和状态。

13.“发言人制度”

(1)三大等级: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各部、省级人民政府;

(2)设立目的:为保证对外宣传的高度一致性,主动引导舆论,危机管理委员会必须设立“发言人制度”,“一个声音、一个观点”,以正视听,掌握危机处理的主动性。

(3)“发言人”的选择:第一,他必须负责任地向外发布真实的信息;第二,他必须从容面对新闻媒介,面对公众,甚至要面对意想不到的不利环境;第三,他必须有利、有理、有节地驾驭场面,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公众。

14.危机管理组织架构设置

危机管理委员会(决策机构)——危机管理办公室(常务执行机构)——危机管理工作小组(基层操作机构)

15.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

(1)赶赴现场、了解事实;

(2)分析情况、确立对策;

(3)安抚公众、缓和对抗;

(4)联络媒体、主导舆论;

(5)多方沟通、迅速化解;

(6)有效行动、转危为机。

篇7: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二三四

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二三四

湖南省嘉禾一中  李桐林  罗石文

一、贯穿一个理念

在课程教学中要贯穿新课程理念。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的角色地位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重建学科教学价值观: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抓住两规律

在课程教学中要抓住知识规律和知识应用规律的学习。

1.把握知识规律:即引导学生弄清本堂课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堂课与以往所学的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要用图、表或条理清晰的语言表述知识结构,以帮助学生将客观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主观的认知结构。

2.把握应用规律:即引导学生明确知识应用的范围;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切入点的选择方法;总结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

三、展开三个层次

1. 情境创设:这是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2.新知学习:实现知识内化形成学科技能。解决两个问题: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在新知学习阶段重点是让学生把握知识规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是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这是实现学生在教学中认识主体作用的一次质的转化,也是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这里“教”是条件,“学”是关键。从认知程序看,教师是从整体到局部,而学生是从局部到整体,教学过程正是在新知识这个认知连接点上实现认知的转化,即由教变学的转化。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的环节。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二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的环节。学生群体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交流、讨论自主探索的学习成果,批判性地考察所提出的各种理论、观点、假说、思路、方法等,通过社会协商的方式使群体的智慧为每一个个体所共享,内化为个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知识视野,是形成学生表现、交往、评价、批判能力的重要环节。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给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3.知识应用:重点是让学生把握知识的应用规律。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设计训练题,题型要多样化,注意精练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为此应该设置智力台阶:基础性应用即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综合性应用有两个维度,一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二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往已学的相关知识的综合;发展性应用:有三个维度,一是一题多解,二是多题一思路,三是学科综合。

四、落实四项训练

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训练,即观察能力的训练、操作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以四项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2]  下一页

篇8: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需要沟通与合作,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作 者:郭德斌  作者单位:兰州市西津路学校 刊 名:发展 英文刊名:DEVELOPING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2 关键词: 

篇9:浅谈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

摘要: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标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新课标精髓,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合作,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场所。

关键词:新课程 过程 渗透 应用

新课程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宗旨,教师不再处于“主角地位”只起“导演”作用,其具体任务就是专门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研究用哪些方式和手段才能更好的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的目的。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标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新课标精髓,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加快自身发展,积极主动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学习,大胆实践,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合作,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场所。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倡导“教师为主导”,并不是指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角”;“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指对学生放任自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是“主演加导演”,学生只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被动地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传授新课时,要想办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或紧密联系生活的事件作为新知识的引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先引出国际象棋的故事:据说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象棋传到宫中,国王非常高兴,决定奖赏发明者,让发明者任选奖品,发明者说:“陛下,请在棋盘的第一格里放上一颗麦粒,在第二格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三格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吧!”国王觉得这人真傻,不要金银财宝,只要一些粮食,就欣然答应,让大臣下去兑现,才发现把全印度的粮食都拿来也远远满足不了发明家的要求。后来估算了一下,若将这些麦粒铺在地球表面上可得约9mm厚的麦粒层。这个惊奇的故事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怎样计算以及计算结果是多少。这就为引入“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制造了悬念,学生非常感兴趣,有解决问题的冲动和热情,在后面的下教学中过程中学生很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很好。

二、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要简单地死记结论

前苏联教育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高中数学知识比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背上,新课标要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强调了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地思考和主动地构建,切不要把知识生硬地塞给学生去认识、去理解。

例如,在讲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和学生一起得到等式后,就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化简过程,并要求学生记住椭圆的方程,但这里并没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后来我充分挖掘教材的本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还知识以本来面目,即它是怎样形成的。实际上“运算量大,化简过程繁”是学生学习解析几何感觉最大的难处,所以这里很有必要与学生一起探索方程的化简过程。

三、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脊髓与灵魂。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核心,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它比结论性的知识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如果能掌握一定数学思想和方法,那么就会在一定意义上会使学生能更直接更有效地理解数学、接受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数列这一章为例,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渠道渗透:(1)在设计知识形成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观察、分析、猜想、抽象、概括、归纳、类比等数学思想。(2)在等差数列通项推导中要揭示出“累加法”,在前n项和的推导中要概括出“倒序求和法”;在等比数列通向推导中要提炼出“累乘法”,在前n项和的推导中则要领悟出“错位相减”的精髓,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例题、习题。

四、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在有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例如:运用函数、数列、不等式等知识直接解决问题,还应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作为新形式下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加强理论学习,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驾御课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罗强.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8月.

篇10:公共关系学中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公共关系学中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根据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步骤,并以危机公关案例分析为例,具体阐述了项目化教学如何与公共关系学课程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而把实践操作融入理论讲授之中,提高学生的公关技能、协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公共关系学;教学实践

项目化教学是指引导学生真正参与某个指定项目的组织、策划、执行和总结等工作,使学生自己动手,在团队合作中获取各种经验和教训,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项目化教学提倡以项目为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团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团队为中心开展探究式的学习,进而通过完成一个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公关技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化教学可以把公关理论与公关实践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枢纽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运用公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1]

一、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公共关系学课程是法学、管理学、广告学等专业的大类基础课程,于大一第一学期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公关的理论、方法及技巧,从而提升公关能力、沟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使学生今后在从事各种职业时具备基本公共关系素质。公共关系学课程在社会中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仅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架构,同时还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是传统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普遍。目前高校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轻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教师讲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过度看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所以,笔者认为,在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准确做好教学角色定位十分重要,应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做好引导和启迪工作,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热爱课堂热爱学习。

(二)轻视能力训练,重视知识传输

在传统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分关注理论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而不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那学生将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层面,无法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样的教学方法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增强,与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创业人才差距很大。

(三)轻视教学手段的灵活性,重视其规范性

在公共关系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很少被提倡,相反规范性却占据主要地位,单纯的课堂讲授、抑或是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只会在技术和形式层面提升对学生知识的灌输量,而无法真正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技能、综合素质。

(四)重课堂实践,轻社会实践

公共关系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研究,在实践教学这块有一定发展,但就现状来看,这门课的实践教学还是以课堂实践为主。虽然课堂实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公关理念,然而一旦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公关实践时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为了让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用公关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提供学生到企业或媒体参与公关活动的机会,从而学会更好地把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步骤

鉴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公共关系学课程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确立以实践项目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社会对毕业生的实践技能的要求水涨船高,因而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应设定若干个公关实践活动,把项目作为活动的载体,让学生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主动参与项目的计划、执行和总结,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公关应变能力等。项目化教学不仅关注项目完成的结果,更为关注的是学生有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所具备的综合能力。[2]项目化教学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六个部分:选定项目、创建项目小组、撰写项目方案、项目执行、成果汇报、项目小结。具体教学流程参见图1。

(一)选定项目

项目化教学首要的工作是选择并确定好合适的项目。教师在选择时应根据学生水平和兴趣选好适宜的项目。若项目难度太大,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钻研兴趣;若项目难度过低,则会起不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因而选定项目十分关键。本课程主要选取以下七个项目,每个项目考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有所区别,本课程项目分析表如下:

(二)创建项目小组

当教师项目确定以后,需要指导学生创建项目小组。每组的学生人数以4到7人为宜,建议学生在选择组员时以互补为主要原则,应在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男女比例等各方面予以均衡,以便更好地推行项目。每个项目小组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整个项目的开展,做好协调、沟通和落实分工等工作。组长工作做得好,整个项目小组的活动将会有条不紊地开展,整个项目获得成功的概率就更大。接着在项目任务的引领下,各项目小组开展调查研究,组长负责把任务结细化并列出项目步骤,然后根据小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通过以上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撰写项目方案

项目小组创建好后,接下来开始撰制项目方案。整个小组应在小组组长的组织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设计适宜的项目方案,力求可行、客观、科学。在学生撰写项目方案之前,按照项目的难易程度和教学计划安排,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时间段,让学生在给定时间内设计好项目方案。项目方案是整个项目的行动指南,因而在撰写过程中务求周密细致,具体来说应包括每个项目步骤开始和结束时间、每个项目步骤的具体负责人等,通过设计完整的项目方案,有助于学生掌握项目方案的撰写方法和格式要求,为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项目方案制定过程中,首先小组内部应采用面对面或QQ、微信等方式,进行充足的讨论;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定位,关键要推动学生尽量凭借自身努力解决在撰写方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项目执行

项目执行对整个项目能否成功起到关键作用。项目方案一经制定,小组组长应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让每位小组成员知晓自身的工作任务及如何合作,并监督每项任务按计划执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每位成员在保持与组内其他成员的良好交流和沟通,齐心协力共同把项目执行好。这一环节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在各小组成员按计划执行方案过程中,教师主要承担的是启发和引导的工作。教师应经常关心项目执行状况,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会,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不偏离教学计划,保障教学目标圆满完成。

(五)成果汇报

在项目执行环节完成后,由教师安排好计划,全班统一时间开展成果展示。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下一个项目活动中。成果展示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小组PPT汇报、校园展板和海报宣传、把项目成果形成论文发表等等。通过成果展示,学生可以通过与其他组的对比,总结本组的优点和缺点,在对比和鉴别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生成果展示后,教师应及时给出点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六)项目小结

项目小结是项目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是否做到位,关系到学生能否巩固在项目教学中学到经验教训。通过让学生对项目进行评价和总结,使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得以提升,同时还能对整个项目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在项目教学中自身学到了什么知识,自己哪些能力提高了,又有哪些不足的地方,以后如何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后,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打分。可选择的评价方式有自我评分、组内互评、教师评分等,也可以多种相结合。在打分前应把制定好的评价标准发放给每位同学,评价标准宜详细具体,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此外,为增加评价的公平性,教师也可以成立一个专家评分小组,为学生打分和点评。项目评价打分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对整个项目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在充分了解学生反馈基础上,对该项目教学进行效果评估,形成文字后要及时归档,以便为下次项目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不断完善项目化教学。

三、项目化教学在公共关系学课程中的实施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公共关系的概念和含义、公共关系的历史和发展、公共关系的功能和作用、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危机公关、网络公关、公关礼仪、公关专项活动等专题,都涉及实践操作的内容。所开展的项目化教学均匀分布在以上各个专题中。每个专题采用的方式是,先由教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项目任务开展具体的项目。下面以危机公关案例分析为例,阐述项目化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如表2。项目化教学运用到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而且更是公共关系学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项目化教学在实施中会遇到一些难题,例如学生会因作业数量多而有抵触情绪,教师会因工作量的增加而产生畏难情绪等,但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一定能在教学探索中克服这些困难。总之,项目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公关能力和实践技能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慧夷.职业能力导向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76.

[2]J.D.弗雷姆.新项目管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62.

作者:夏慧夷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篇11:新课程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反思

今天,我学习了《新课程教学反思的问题与对策》深有感触,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我国著名教育 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大学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最有效手段。是使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而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反思,本身就是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普遍特征。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一方面,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反思越来越被广大学校、教师所关注和重视。我们一线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期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教师对 教学反思都能准确把握,我就是这样,我在当前的大学实践中,教学反思存在着一些问题。1、 不愿反思 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2、 无效反思

无效反思即无成效的反思。反思不深刻。反思效果低效,甚致无效。大量的反思只停留在对一些大学、教学现象的描述上,而对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影响、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材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变化、今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却不是很多。也有些 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作深层次反思。3、 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主要表现为反思的范围很狭窄,反思的层次也很低。4、全面而不深刻、零散而不系统

就是内容方面较为全面,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所有的教学反思都转来转去离不开同一话题,套话空话连篇,显然过于机械化、模式化,而且这种遍地开大学、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时间、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体性、针对性、鲜活性和深刻性。今后努力方向:

1:端正思想,明确反思目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以便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反思中谈到的优点与不足,都是积累的资料、研究的素材,不应该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教师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思课堂,并且要用学而不厌、从善如流的态度听取同行的意见,收集教学信息,将同行的意见和自己的感悟一并写入教学反思中。2:提高认识,勤于反思。首先,要提高认识。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个人或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动机。另一方面,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实验、不断完善的体系。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其次,要勤于反思,坚持反思。目前,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通偏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一名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同时任教几个学科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但这不是回避教学反思的借口,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能找到时间进行反思。教师不仅要有反思的意识,还要经常性地认真总结经验,把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体会、感受等用反思日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逐渐积累资料便于今后对比、分析、总结。3:加强学习,掌握反思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反思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的自我检查、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

篇12:新课程教学感想

新课程教学感想

新课程教学感想正文:新课程教学感想一个半月已经过去了,新课程的教学到底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我内心还是没有明显的体会。在9月中旬,试着上了一节公开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在处理上,我截去春秋战国部分和教材原有的思考题没有讲,单讲了秦统一和统一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间刚刚好。讲完之后,自己以为比较成功,结果在询问一位同事时,她说了一句:“这和以前的公开课有什么区别?”听完这句,我当时的心凉了半截,后来仔细回味这句话,我的确没有发现这节课和以前有什么区别。教材变了,倡导的理念变了,但我的授课方式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我陷入了苦闷之中,到底该如何做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局呢?其实说实话,我现在最大的困难不是新理念的问题,而是时间问题,50天到了,在授课中,我从头讲到尾,最多的班级上完六节课,基本上是一个星期一节课,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每节课只能花费一个课时,但是怎么做也不能达到那个程度。国庆节之前,参加了武昌区一次公开活动,大多数教师都面临和我一样的问题,在课程进度上都差不多。但是部分学校上的.也比较快,询问原因,回答是对教材进行了删减,有的部分直接让学生阅读,教师没有进行讲解,我胆子太小,不敢进行删减,我怕我删减的就是考试要考的。现在的考试是教材上的每个知识点都可能成为考点。让学生直接看,不讲,我不敢。9月底,学校给每位高一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高一教室里也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当时我心中狂喜,这下用课件上课,时间上可以节约许多,讲课的速度一定会快了许多,但20天过去了,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问题有三:一是我在课件中补充了大量材料,解决这些材料太费事,上回参加武汉市高一历史研讨课,主讲刘正涛老师说无材料不成课,他的说法我非常赞同,在新课标要求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将来的考试更多的会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把握能力,在课堂上补充一定的材料是必要的,但选择材料和解决材料都太费事;第二,用课件上课,图片、影音资料等很好看,学生也很是感兴趣,但这些多少会冲断课堂教学主题。我在上完《太平天国》一课后,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学生回到我是“你杀我,我杀你”,他还不能准确表达那是“天京变乱”,我晕了;第三,课件上课用屏幕取代了板书,屏幕一放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使学生感到知识很零散。但这个问题现在我用多次重复和最后小结来加以弥补,同时我还增加板书,估计可能缓解。50天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我希望我能尽快走出困境。我也相信自己能够。

篇13:新课程文言文教学初探

【摘 要】

文言文可以像现代文一样讲出精彩,教师要引领学生把文言文内容读懂,读出感情,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文言文内容更加情景化、具体化,把学生带入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更新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

对新课程下体育教学改革的探析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基础会计》有效教学的策略的论文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究教育教学论文

[中学地理论文]地理课程教材改革诸矛盾分析

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
《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新课程教学中的关系学(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新课程下如何体现教师角色2022-12-08

浅谈课程改革中校长的责任和职责2022-07-05

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2022-08-16

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管理探讨论文2022-09-03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师的角色定位2023-12-05

教师走进新课程的演讲稿2023-09-01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分组教学的初步探讨2022-05-07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2022-11-25

试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2022-06-23

新课改论文2023-10-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