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后巩固练习题

时间:2024-01-06 08:18:4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琵琶行课后巩固练习题(共4篇)由网友“md20090608”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琵琶行课后巩固练习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琵琶行课后巩固练习题

篇1:琵琶行课后巩固练习题

琵琶行课后巩固练习题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湓浦口(pén) 贾人(ɡǔ)

六幺(yāo) 迁谪(dí)

B.转轴(zhóu) 拨弦(xián)

幽咽(yè) 花朝(zhāo)

C.船舫(fǎnɡ) 衣裳(shánɡ)

信手(xìn) 虾蟆陵(há)

D.慢捻(liǎn) 荻花(dí)

钿头(diàn) 琵琶行(xínɡ)

提示:A项迁谪zhé;C项衣裳chánɡ;D项慢捻niǎn。

答案:B

2.默写填空。

(1)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

(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6)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

答案:(1)江州司马青衫湿 (2)犹抱琵琶半遮面

(3)相逢何必曾相识 (4)别有幽愁暗恨生

(5)唯见江心秋月白 (6)大珠小珠落玉盘

3.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

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

C.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

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

提示:C.思:悲伤。

答案:C

14.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B.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为”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提示:为:①写作,②替。其:③那个声音,④那个人。

答案:B

5.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提示:A、C、D三项互文。

答案:B

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最喜欢用景物描写反衬人物心境和音乐效果,请找出三处描写景色的句子。

参考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③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7.《琵琶行》中“行”属“歌行体”古诗的标志,从本诗看,这种诗体的主要特点是哪一项( )

①篇幅较长 ②篇幅较短 ③音节、格律有严格的规定 ④句式长短偏差,富于变化 ⑤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⑥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

A.①③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提示:“歌行体”是古诗,所以②“篇幅较短”不对,③“音节、格律有严格的规定”不对,⑥应是近体诗的要求。

答案:B

8.对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不仅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而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提示:D.“反问”应为“设问”。

答案:D

9.对诗句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提示:A项人物未出场露面,应是个人感受,并非直接刻画。

答案:A

10.对诗句及词语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丝竹”是借代修辞格,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

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用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C.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从巨大的落差中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这种描写的审美价值在于以点带面凸现她沉沦的社会根源。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

提示:B项以偏概全,诗歌不仅浓缩春秋二季,还有朝夜两时。

答案:B

11.对诗中描写有关音乐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B.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可理解为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

C.第二乐段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句表现了乐音的婉转、流畅、动听,接着描写乐音由低沉至缓慢半终止的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提供给读者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深化了人们对诗人所描绘的琵琶乐音的玩味和品评。

D.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音乐高潮到来的信号;“铁骑突出刀枪鸣”,乐音激越雄壮,强化了热烈而紧张的场面,是音乐的高潮所在;乐曲的终止也写得非常精彩,“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撕心裂肺戛然而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均从侧面烘托,使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韵味中。

提示:D.并非一样,前者未从侧面烘托。

答案:D

12.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诗人与琵琶女则是素昧平生,两人的情感是如何产生共鸣的?(开放性试题。)

参考答案:他们的心灵呼应并非空穴来风。诗人是在“醉不成欢惨将别”时,在“终岁不闻丝竹声”的浔阳江头,听到了琵琶声,他“寻声暗问”“移船相近邀相见”“千呼万唤”,而琵琶女则是“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两人的感情是有隔膜的。而一旦“低眉信手续续弹”,琴弦便成了心弦,自然地流露出“心中无限事”,琵琶女的弹奏与诉说,使诗人积蓄已久的情感变得波澜澎湃。对琵琶声,他不仅用耳朵听,更用整个心灵去感应,两人虽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失意飘零的情感却是相同的,两道感情的激流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这条河床上相遇、相交、相融。

篇2:《琵琶行》课内巩固练习题与答案

《琵琶行》课内巩固练习题与答案

1.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D.曲终收拨当心画。 终岁不闻丝竹声。

1.D 明年秋:明年,第二年;今指(将来时的)第二年,即下一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是“因”和“为”两个词的连用。因:连词,于是,就。为,动词,写,作。今常用作表原因的关联词。B.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突然爆发出;今指超出一般而显露出来。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整理。今指治理。C.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年龄大。今指“长子”“长兄”。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今指去了又来。D.“丝竹”古今都是借代音乐。

2.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B.自言本是京城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

C.轻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轻别离。

D.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2.B 都是判断动词,是。A.使快弹数曲。数: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一曲红绡不知数。数:名词,数量。C.轻拢慢捻抹复挑。轻:形容词,轻轻;商人重利轻别离。轻:动词,轻视。D.满座重闻皆掩泣。泣:动词,哭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泣:名词,眼泪。

3.介宾短语后置的一项是D (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张良具告以事。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4.不含有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 D ( )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秋水时至。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左右欲刃相如。

5.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 )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5.②正面写琵琶技艺。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个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点题的这两句诗表达了正直的士大夫,满心忠君报国,反遭贬斥流落异乡的感伤之情。

篇3:语文必修三琵琶行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湓(pén)浦口 水浆迸(bèng) 呕哑(ōu yā) 悯(mǐn)然

B、贾(jiǎ)人 轻拢慢捻(niǎn) 嘲哳(zhāo zhā) 荻(dí)花

C、恬(tián)然 声声思(sì) 钿(diàn)头银篦(bì) 铁骑(jì)

D、六幺(yāo) 虾蟆(há mā)陵 转徒(xǐ) 铮铮(zhēng zhēng)

2.与例句中红色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分别是

①凡六百一十六言( )

A、气度不凡B、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C、(项脊)轩凡四遭火 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②命曰《琵琶行》( )

A、遂命酒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民不堪命矣 D、时人因其前殿位于阿房,故以阿房命之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信口雌黄 D、余固笑而不信也

④六百一十六言( )

A、七言律诗 B、自言本是京城女

C、东船西舫悄无言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3.下列各句中不具备 “互文”特点的一句是 [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主人忘归客不发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4.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5.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 [ ]

A.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6、阅读《琵琶行》一诗的小序,回答①~④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①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湓(pén)浦口 琵琶(pá)

B、贾(jiǎ)人 遂(suì)命酒

C、悯(mǐn)然 转徒(xǐ)

D、恬(tián)然 迁谪(zhé)

②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语

a. 明年秋( ) b. 铮铮然有京都声( )

c. 穆曹二善才( )d. 年长色衰

e. 委身为贾人妇( )f. 使快弹数曲( )

g. 曲罢悯然( )h. 因为长句()

j. 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比较下列两组句中红色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听其声 ┏遂命酒

┗问其人 ┗命曰《琵琶行》

A、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④“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官职制度。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二、填空回答

7.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明年秋________

②铮铮然有京都声________

③穆、曹二善才________

④年长色衰________

⑤委身为贾人妇________、________

⑥使快弹数曲________

⑦曲罢悯然________

⑧因为长句________、________

⑨凡六百一十六言________、________

⑩寻声暗问弹者谁________

(11)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

(12)整顿衣裳起敛容________

(13)秋月春风等闲度________

(14)老大嫁作商人妇________

(15)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

(16)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

(17)凄凄不似向前声________

8.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形容音乐忽然爆发、激越雄壮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有些环境描写的句子很好地烘托了气氛,试分析其作用。①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写到五烈士遇害时,有一段这样的话:“原来如此!……”这里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白居易《琵琶行》中能揭示出这种表达效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11.怎样评价《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别有幽愁暗恨生”中“幽”能否换成“忧”?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今夜闻君琵琶语”中“语”如果换成“曲”,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训练

15.下面是一首白居易写的另一首诗《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试与《琵琶行》作比较: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

思想内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①C ②D ③C ④A 3.B 4.A 5.B 6①B ②a. 第二年 b.铿锵脆亮 c.原为琵琶高手的姓名,后代指精通琵琶的人。d.姿色 e.托身,这里指出嫁。 f.畅快 g.忧郁的样子 h.于是作了 j.总共 字 ③B ④C

7.①第二年 ②铿锵脆亮 ③乐师 ④容颜 ⑤托身,这里指出嫁 商人 ⑥畅快 ⑦忧郁的样子 ⑧于是作了 七言诗⑨总共 字 ⑩轻声地 (11)随手 (12)整理 (13)随随便便地、轻易 (14)年纪大了 (15)走了以后。来,助词,无义 (16)更加叹息声 (17)刚才

8.①千呼万唤始出来 ②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此时无声胜有声 ④唯见江心秋月白

⑤相逢何必曾相识 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9.①渲染诗人送客时落寞伤感的情绪

②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音乐魅力

③烘托了琵琶女所处的孤独寂寞的环境

10.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1.琵琶女这一女主人公形象塑造得非常生动真实,并且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1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九江后的苦闷与凄凉的心境。

13.不能。诗中“愁”即忧愁,不须再用“忧”;“幽”是深的意思,用“幽愁”突出了演奏者郁积在胸的痛苦和乐曲强大的表现力。

14.“语”既指曲声,也含有琵琶女通过音乐所表露出的心曲,比“曲”的含义更深广。

15.思想内容,相同点:都写了乐伎歌女的悲惨命运,也都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不同点:《夜闻歌者》只是较客观的叙述描绘,也没有交代歌女的身世。《琵琶行》写了琵琶女的身世,也有诗人自身遭遇的深切感受,反映的社会现实更为深广。表现手法,相同点:都用秋月来渲染气氛,都压入声韵,显示了两诗的基调的凄凉压抑。

不同点:《琵琶行》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地描写难以言状的音乐;《夜闻歌者》只概括地写出歌者声调的“愁绝、凄切”。另外,《琵琶行》对琵琶女的外貌描写只作概括,而《夜闻歌者》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

[知识拓展]

说说琵琶女的琴声和身世为什么会引起诗人的强烈共鸣?你是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句的意蕴? 2说说诗人是如何表现琵琶女弹奏时的声和情的?

诗人是通过两种途径来认识琵琶女的,即听她弹奏琵琶和听她诉说身世。

(1)琵琶曲,可以说是一种音乐语言,诗人借助这一媒介,听出了琵琶女的“平生不得志”,感觉到了她心中的“无限事”

(2)从她弹奏的乐曲的不凡,举止容仪的端庄,隐约地猜到她的来历,所以有“我闻琵琶已叹息”之语

(3)听琵琶女诉说身世,则更是直接地了解到她昔日的风光和今天的落魄。琵琶女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说和诗人有共同点。诗人在长安期间,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参预朝政,忧国忧民,不顾身计,结果落得远谪僻地、无所事事的下场。在中国文学中,自屈原的《离骚》起,就有“香草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女人的容颜盛衰、得宠失意往往使人联想到男人的仕途穷通,所以诗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正像《唐宋诗醇》(清代乾隆钦定)评论的那样:“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后来这两句诗,已经脱离了本诗的原始意象,具有了更为广泛更为丰富的应用。 对“声”的表现,主要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使用了形象感很强的拟声词,以及对音乐效果的渲染;对“情”的表现,主要描写了琵琶女优雅的举止,娴熟的动作,以及琴声和心音的完美融合。这样,就达到了以“声”带“情”,以“情”传“声”,声情并茂的效果。

篇4:2023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巩固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8%)

chu sheng d ao j i zheng zhong x i q i

( ) ( ) ( ) ( )

chu fang shu f u yun x u bai fang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扩词。(6%)

祖( ) 经( ) 残( ) 念( )

阻( ) 颈( ) 线( ) 吟( )

租( ) 径( ) 浅( ) 琴( )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词造句。10%

情同( )( ) 天涯( )( ) 心心( )( ) 一见( )( )

推( )置( ) 无( )无( ) 无( )无( ) 不分( )( )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5%

1.今年春节文艺晚会的节目真丰富 有独唱 相声 小品 杂技

2. 噢 我认识那位老先生 他来过几次 售货员和颜悦色地说 他常想要双软点的鞋子 我这儿还有几双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4%

1.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总是虚心地帮助我。

2.王东东光荣地被评为“雷锋式文明学生”的称号。

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几句话,在括号里写上序号并完成填空。5%

( )一闻,呵?那香甜的味儿直钻进喉咙,怪痒的。

( )我小心翼翼地剥开了荔枝那华丽的红装,随即露出一层粉红色的薄膜。

( )我迫不及待地撕开那一层薄膜。

( )那荔枝的味道呀,真够香甜。

( )那薄膜紧紧地贴着丰满的果肉,宛如一盏透亮的红灯笼。

( )啊,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颗不断往外溢着果汁的白嫩嫩的荔枝,简直像一颗透明无比的珍珠。

以上这段话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

七.按要求,把下面的古诗句补充完整。(6+5)%

1.______ 霜满天,_______ 对愁眠。_________寒山寺,____________到客船。

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景物,

你体会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别董大》这首诗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劝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9+2+1%)

1.( )中挂着一轮( ),下面是( ),都种着( )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 ),手捏一柄( ),向一匹猹( )。那猹却( ),反从他的胯下( )。

(1).以上这段话表示数量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话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1+2+2+2+1%)

多亏又看了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朋友对我讲:“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就利用假(jia jia)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到处都是荒凉破落的庄园,衣衫褴(lan)褛(lu)的男人和面色憔(qiao)悴(cui)的女人。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惰混日子的人也找到了———一个满脸乱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竟然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小块马铃薯(shu)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漆的小木棚。”

“我恨不得立刻就转身回家,坐在打字机前去写我的书。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从另一个角(jiao jue)度朝老人望了一眼时,我一下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的椅子边竟然靠着一副残废人的拐杖,老人的一条裤腿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一下子变成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liao)上几句话的人,轻易下判断和做结论了。”

“多亏我回头又看了一眼。”老朋友说。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百折不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最初第一眼看锄草的老人是什么样的?用“------”画下来;

“我”从另一个角度看时,那个老人又是什么样子的?用“ ”画下来。

4.想写书的老朋友为什么说“多亏我回头又看了一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把它记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习作(30%)。

题目:二十年后相会在母校

要求:假如二十年后,同学们相会在母校,你、我、他将会变成什么样?母校到底有什么变化?老同学相聚的情景又是什么样呢?请你大胆发挥你的想象力,例习作内容富有创造性,新奇而有趣。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下课后如何巩固课后知识的技巧

《一剪梅》课后习题

山石田土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美术第二单元活动一教案

z c s小学课堂教案设计

高二《六国论》语文说课稿

烟台的海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附课文原文)

三个儿子课堂课堂教案设计

《Unit2Good morning》课堂教案设计

民族乐器分类课件

琵琶行课后巩固练习题
《琵琶行课后巩固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琵琶行课后巩固练习题(共4篇)】相关文章:

英语教案-Unit 3 How many? 第三课时2022-10-10

材料作文范文教师版2022-07-25

过秦论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2022-05-07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用于高中语文的实践探讨2022-07-27

四年级英语教案Unit 2 My schoolbag 第三课时2023-04-23

《身体的结构》的课堂教案设计2022-05-04

《古诗》课堂教案设计2024-02-24

《画风》第一课时学案2022-06-23

教学案一体化《理想》(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2023-08-09

说课稿获奖2023-12-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