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时间:2024-01-15 07:28:3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共8篇)由网友“wmwlove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篇1:浅谈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浅谈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陆游爱国主义诗歌主题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继杜甫、屈原之后最具影响力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我国文坛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作家。他的诗词感情真挚、内容丰富、气势磅礴,处处洋溢着浓烈的爱国情感。他一生忧国忧民,写了大量的有关于爱国主义的诗歌,用笔揭露南宋统治的黑暗与腐朽,并激励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为民族努力奋斗。

爱国主义情感在陆游诗中的渗透是一种心灵之间的呼唤,是心与心的连锁感应,是心与心的强烈触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诗歌创作中,陆游是最多产的作家,他是一位创作力和想象力非常旺盛且丰富的作家,他一生都在辛勤的写作,甚至达到“无诗三日却堪忧”的境地。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他的作品极其丰富,“六十年间万首诗”,而现今存在的有九千四百多首,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丰厚的遗产。

一、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体现在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上

陆游诗歌的内容涵盖了当时社会的的各个层面,其中爱国主题是其最大的特点与成就。陆游诗歌的气势磅礴体现在他将爱国情怀表现在“金戈铁马”“气吞残虏”的英雄气魄上。

1.借助幻想梦境寄托报国理想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孕育了千万优秀的子孙。华夏儿女热爱和平、注重礼仪、追求真理、崇尚自由、自强不息。每个儿女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和报国的梦。陆游的一生虽然命运坎坷,却常常在梦境中幻想自己热血报国,起笔写下现实的冷酷,陆游热爱人民生活,常常亲自深入到劳动人民的生活中,体验人民生活的疾苦,满怀同情。他的《楼上醉书》中“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就是将报国理想寄托于梦境中,他往往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联想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2.探寻自我理想的存在方式

陆游诗歌中深刻的爱国情感也源自于他家庭生活的熏陶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影响,诗歌中体现了护国杀敌的英雄气概和宁死报国的献身精神,无情地讽刺了南宋朝廷的屈服、妥协的投降态度。所以其诗歌中爱国主题体现在探寻自我理想的从存在方式上。陆游的诗歌《秋思》中有一句“壮心自笑何时豁,梦绕梁州古战场”,恰恰解释了他将爱国情怀寄托梦境的原因以及宣泄情感的内容。在这类型的诗歌中,陆游将自己时而想象为一员大将,一跃而起,过关斩将;时而想象自己成为一名军师,披荆斩棘,随帝亲征。当他做一幅草书时,就好像对敌激烈的作战,故诗中有闻:“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当他一听见鸿雁的啼鸣,便会勾起无限的遐想与感慨:“夜闻雁声起太息,来时应过桑乾责”(《冬夜闻雁》)。陆游这种借梦境幻想抒发的深刻爱国情怀,在诗歌中也是一种独到的体现,他的独特情感注入方式实现了人生的超越。

二、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体现在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上

1.陆游与劳动人民共同生活数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陆游于农村的生活长达三十多年的时光,中国古代没有一位诗人能与之相比。他的目光几乎都投在了老百姓的身上,不仅与人民朝夕生活在一起,而且还深刻了解、忧虑人民的劳苦辛酸。他将自己与人民进行对照,深深查验自我,对老百姓倾注了深切的同情与关怀,看到人民群众的疾苦,他不顾一切地想办法帮助那些贫困的人民摆脱穷困潦倒的生活,亲自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迈向光明的大道上。在这一点上充分表现了陆游悲天悯人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在诗歌《农家叹》中表现了广大农民辛勤劳作、善良性格以及残酷的剥削阶级对他们的无情掠夺,表达出作者对农民大众深受劳苦的莫大关心。陆游还曾为融入到人民生活中而作诗表达情怀,“身杂老农间,何能避风霜。夜半起饭牛,北斗垂大荒。”他经历着农民的生活,亲自扮演纯粹农民的形象,体验真正农民的生活,用远离尘世、淡泊名利的方式来贴近人民大众的内心。只有像陆游这样切身的去体会广大农民的艰难困苦,才能发自内心的对农民的生活报以强烈的同情,才能有感而发写出感人心扉的诗句。在对广大农民的疾苦的同情与关怀方面,深深体现了其诗歌中的人文关怀。

2.陆游与人民感情深厚,同甘共苦

陆游的诗歌中不乏多篇与人民共命运、同生活的内容,他为平民百姓送医问药、赠送礼品,忧人民之忧,喜人民之喜。以“雨”字为例,他就写了许多关于人民生活的记载,有久旱逢甘雨的快乐,有大雨滂沱的忧虑,还有雨夜不能寐的慨叹。陆游融入人民生活而且还十分虔诚地为自己身为一名农夫而感到自豪,为自己能够远离喧嚣的士大夫阶层而感到光荣。他的诗中无比热情的歌颂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流露着真实淳朴的感情。其诗作主题涉及到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草木虫鱼无孔不入,纷纷被纳入诗中,正所谓“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

三、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体现在他忧国忧民、心系国家上

陆游所生活的年代是饱经风霜、内忧外患的年代,由于宋朝统治者的重文轻武,导致外族的不断侵略,陆游因此自小从少年时代就饱受流离失所、兵荒马乱的疾苦。但是成年后的`陆游也没能摆脱坎坷的命运,虽然走向仕途,可也无比艰辛。不过陆游并不委身屈服,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励志要成为一名反对投降、决不妥协、坚持抗战的爱国将士。所以他以笔墨代利剑、立场坚定地站在民族大义上,挺身而出,不仅不屈不挠地痛斥入侵者的行为,而且还极力揭穿卖国者的丑恶面目。他坚持身为一名爱国志士该有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坚持“雪耻御侮,收复失地”。其爱国之雄心并不局限于纸上,他不满足于以口击贼,而是要亲临战场杀敌,将爱国情怀化为热血,为国效力。陆游的诗歌直抒胸臆,如“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就是《书愤》中情感的直译。但是他如此报国的丹心并没能得到重视,没有为国效力的机会,只能借助诗赋抒发自己的压抑和愤慨,用慷慨激昂的词句吟唱思国的悲怆。   陆游的壮志雄心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但并不影响他对国家的热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由衷感慨。在他的心中,爱国家、爱人民、爱山河这三者是一样的,并且他描绘祖国的山河壮丽的情感与他的爱国情怀密不可分,如《思故乡》中“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诗人无比畅怀的感情抒发。还有《柳桥晚眺》中“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陆游借助描写纯美的自然风光来感叹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再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将黄河、五岳群山这样气象雄壮、意境宽阔的祖国山河十分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饱含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由衷的赞美以及对沦陷区人民由于国家沦陷而艰难生活的真切怀念。

四、结束语

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他的充满着爱国思想感情的庞大诗篇给宋代的诗坛特别是给那些迂腐顽化、萎靡不振的南宋封建王朝带来了激情澎湃的战斗气息。但是,诗人出身在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避免不了存在着许多时代性的、阶级性的局限。诗人虽然与人民共同生活数年,接近人民,并且体会到了他们的痛苦和希望,但他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还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与人民紧密结合起来,所以他的爱国情怀与抱负只是寄托希望在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想法和决策上面,还要依靠统治者的重用才能建立自己为国奉献的伟大事业。他还把对抗外敌、舍命救国的志愿常与个人的功名成就紧紧纠缠在一起。于是,当他一旦遭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厌弃和打击时,便会顿感失去力量与支持,而产生一种孤独、空虚、悲观的思想感情。遂他时而面对现实的残酷采取逃避的态度,时而以“狂放”“旷达”“不羁”的性格从精神上将自己麻醉。所以在他的诸多诗篇中有不少消沉、感伤的情绪融入其中,有时甚至在他写得那些慷慨淋漓的诗中也避免不了夹杂一些消极的情绪。难能可贵的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直至终寝时候,还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可见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是多么的深厚和挚烈。

陆游的诗歌以南宋现实残酷的环境为背景,广泛真切地反映了南宋前期的社会的黑暗,跳动着这一封建时代的脉搏。他的诗歌内容显得颇为丰富、有力,所涵盖的层面涉及了当时社会的各个生活方面。陆游诗歌中所洋溢的炽热的爱国情怀,风格多种多样、气壮语豪,感情真挚、激昂、慷慨,从诗歌的本质特征来说,是无比自然地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人文精神。它就像一泓清灵却看不见底的深泉,一旦激发,却具有震人心弦、贯穿人心的巨大艺术力量。后人对其诗歌中爱国情怀的深入研究和宣传,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精神,是极其必要而有深远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游国恩.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严修.陆游诗集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

[3]游国恩,李易选.陆游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4]钱钟书.唐宋诗集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5]濯银波.谈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6).

篇2: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摘要: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恢复中原、统一祖国是其一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诗歌的中心内容。本文着重分析了陆游爱国主义情怀形成的原因及其诗歌中爱国主义情

关键词:陆游;爱国诗歌;渊源;影响

Abstract : Lu You is a great patriotic poet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generation leader in the poetry,an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enjoys a high status.Restoration of the Central Plains,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is the core of his life thingking,also is the center of his poetrie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u patriotic feelings and their poetry reflects feelings of patriotism.Pointed out that the Patriotic Poetry i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s great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Keywords: Lu You; Patriotic; Poem; Origin; Implication

前言

陆游,生于1125年,卒于1210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他认为:“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钱钟书先生评陆游诗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梁启超也曾热烈的赞扬陆游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为何后人对陆游如此推崇?只是因他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方吗?其实不然,这主要是因为陆游的诗歌总是洋溢着爱国情绪。始终表达出一种激烈而深沉的民族情感。

陆游生在金人入侵,国力衰微,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年代中。抗金复国、收复失地是他一生的伟大志向。他一生之中创作了大量诗词,许多诗词都写出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的仇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和对祖国的热爱。探究其爱国思想的形成也绝非偶然。当时如此多的文人骚客,可为何陆游会具有如此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甚至于成了他一生的志向?我想这就与陆游当时所处的时代、社会、家庭环境和个人自身的经历分不开了。

一、陆游诗词中爱国主义形成的原因

(一)时代影响

陆游生于北宋末年,当时正值金军灭辽后南下入侵北宋的**时期。陆游一家迫于战乱,到处逃难,直到他9岁时才到故乡越州山阴定居。正是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幼小的陆游便已深切的感受到了国破家亡的奇耻大辱。南宋初期,金统治者继续挥兵南下,国家严重分裂,百姓过着流亡生活。广大人民从反抗民族压迫,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坚决要求抗金。而以宋高宗、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却只希望通过对女真贵族的屈膝求和来换取东南半壁的苟且偷安。这样,和战之争开始了,爱国主义风格成为了许多进步作家追求的共同倾向,张元干、张孝祥、辛弃疾的词,陆游、范成大的诗,陈亮、叶适的散文,共同把我国文学史上的爱国主义传统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陆游则是这些文人中最杰出的代表。

(二)家庭熏陶

陆游出生在一个富有学术和文学空气的仕宦之家,其曾祖父、祖父在文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父亲陆宰是位著名的藏书家,也是个有爱国思想的官员。他以国愁为念,常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家谈论国事,斥责祸国殃民的昏君赃官。当他们谈到悲愤之处,有的拍案大骂,怒发冲冠,有的义愤填膺,怆然涕下。少年陆游看到这景象,深深地被父辈们的爱国激情所感动。20岁时,他就写出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诗句,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可是直至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而亲临前线的经历使他亲眼目睹了抗金将士的战斗热情,也使他了解了北方人民在金人统治

下的悲惨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忍死望恢复”的急切心情,这就使他更加迫切地渴望收复失地,实现自己多年的愿望。

(三)、名师影响

陆游早年跟随曾几学诗,曾几一方面教给他作诗的技巧,另一方面却也给他灌输爱国主义思想,他赠陆游的诗说:“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塞心”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曾几的爱国思想对陆游的.影响很大。所以陆游前期的诗歌虽缺乏生活经验,阅历不多,但爱国主义还是创作的基调,热情洋溢,气势奔放。这也为他后期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四)、个人际遇

陆游出生时,正是北宋腐败不堪,国家遭受入侵之时,靖康之乱后,为避战乱,随家人逃亡,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童年。后来陆游曾这样写到“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麦草间伏,往住经旬不炊窜。”正是这样一段逃难生活在陆游幼小心灵上铭刻了对敌人的仇恨,而在逃难中看到的人们豪侠义勇、保家卫国的爱国行动又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就是这样的幼年经历使陆游从小就产生了抗敌御侮的爱过理想和“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而陆游29岁参加进士考试时,却因名列秦桧的孙子之前而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被黜落,直到秦桧死后才得入仕。他在后来的仕途中又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黜。正是这种崎岖的人生遭遇,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之情。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直到临终前仍在绝笔诗《示儿》中谆谆嘱咐儿孙:“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总之,陆游的一生都是在内忧外患中度过的。自记事起,目睹的就是金兵对中原的践踏肆虐,百姓无奈的背井离乡;耳闻的也是父辈们救国救民的爱国言辞,使得陆游的思想很早的就定格在忧国忧民、舍生报国之上。此外,陆游的个人修养很严格。强烈的是非观,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以爱国先驱为自己的楷模,在个人生活上的严格要求,以及从前辈诗人的篇章中汲取的滋养,都是陆游具有始终如一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保证。

二、陆游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

(一)坚持收复中原,大声呼吁抗金救国

陆游亲历了丧乱之痛,从小便树立了恢复祖国统一的大志,他的一生心系国家,忧国忧民。在他的诗里一再表示“杀身有地初非”“裹尸马革固其常”的为国牺牲的愿望,甚至老了病了他也不灰心,就像《夜读兵书》中说:“老病虽惫甚,壮气复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表明他自己老当益壮,如果有报国的机会,他愿意即刻投笔从戎,上马杀敌。又如《十一日四日风雨大作》一诗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戊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当时陆游已经68岁,虽然年老体衰,疾病缠身,但他杀敌雄心尚在,报国壮志犹存,一心只想能为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而且这首诗中巧妙地通过了自然界的风雨,将梦境和现实联系起来,渲染自己的心无时不在中原,表现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崇高精神境界。陆游重整山河的豪情壮志和杀敌报国的赤胆忠心,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意志的坚强,感情的热烈。然而还不止如此,甚至在陆游意识到自己生命将终老的时候,写下了那首作为遗嘱的《示儿》,也是陆游最后的一篇充满了血泪的歌唱。《示儿》中蕴含着对儿孙的谆谆嘱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它是作者一生抱负和理想的总结,也是诗人爱国思想的艺术结晶。诗中没有只言片语涉及家事,唯一使他放心不下的是失地没有收复,祖国没有统一,含着老泪告诉儿孙,一定要继承先辈的遗志,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人至深,诗人强烈的统一祖国的愿望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

(二)抨击朝廷和戎政策,揭露奸臣罪恶行径。

南宋统治集团的罪行,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而对外却又表现了投降的一面。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爱国志士和诗人,陆游因南宋统治者的对敌屈膝求和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和愤懑。陆游的深哀巨痛集中体现在《关山月》中写到“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和壮士心,沙里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早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诗人借守边将士之口,痛斥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政策,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更愤怒的斥责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腐败无能,揭示出了那个年代尖锐的阶级矛盾。这正是南宋中叶沉闷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诗人用反问的态度“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表达了对权贵的憎恨,对兵士们空有报国之志,无用武之地的愤慨,以及对沦陷区遗民百姓的同情,种种爱国忧民的深沉感情。他的词《桃园忆故人》(题华山图)中“云外华山千刃,依旧无人问”揭露了南宋王朝不愿收复失地的卖国行径;《清商怨》揭露了统治阶级刻薄寡思,卑鄙地打击坚持抗金的爱国战士们的罪行。

篇3:陆游的爱国诗歌

陆游的爱国诗歌

一、《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本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时年五十二岁。陆游在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挥笔泼墨,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之作。

作品开篇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现实景况,身体刚刚病愈,并且因被罢官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岷江江边,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阖棺”是在写自己的忧国心智,也不乏对眼下压抑情绪的抒发。顾炎武曾有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诗人陆游在当时显然不能向天下人呼吁,只能勉励自己,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这是一个被罢了官的普通百姓的爱国情怀。至于对自己的不公平,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还要待盖棺方可定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这是诗人的企盼,也是天下百姓的企盼。当时因为宋朝朝廷腐败,君主昏庸,至使大宋失落了半壁江山,老百姓处在外族蹂躏的水深火热之中,正如诗人写的那样:老百姓天天企盼天地神灵能好好地保佑国家和君王,天天盼望皇帝能早一天起兵讨伐外族侵略者,还百姓一个完整的国家和太平盛世,可事实上这些只是枉然。这对于诗人陆游自己来说也再明白不过了,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作品通篇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

二、《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像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处境。前两句以夸张之法写大雨瓢泼,其声响之巨,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很是生动,波涛汹涌之声正与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之心相印。后两句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这首诗也道出了作者处境悲凉。

第二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四、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之作,在结构上具有由物及人、层层拓展的特点。全诗分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提刀独立顾八荒”,从赋咏金错刀入手,引出提刀人渴望杀敌立功的形象。第二层从“京华结交尽奇士”到“一片丹心报天子”,从提刀人推扩到“奇士”群体形象,抒发其共同的报国丹心。第三层从“尔来从军天汉滨”到结束,联系眼前从军经历,揭明全诗题旨,表达了“中国”必胜的豪情壮志。

诗人感叹“丈夫五十功未立”,这里的“丈夫”,是一个爱国壮士的形象。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这段话有助于理解“丈夫”的涵义。诗句中所说的“功”,不能仅仅理解为陆游个人的功名,而是指恢复祖国河山的抗金大业。“一片丹心报天子”一句,似乎有忠君色彩,但在那时的历史条件下,“天子”与国家社稷难以分开,“报天子”即是报效国家,其积极意义仍应肯定。

诗人还指出:“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怀抱报国丹心的并非只有自己,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爱国志士群体。隆兴初年,朝中抗战派势力抬头,老将张浚重被起用,准备北伐,陆游也受到张浚的推许。这些爱国志士义结生死,同仇敌忾,是抗金复国的中流砥柱。因此,诗人在诗的最后发出了“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时代最强音。引用战国时“楚虽三戾,亡秦必楚”的楚车民谣作比,用反诘句表明:汉族人民定有英雄人物能赶走女真统治者收复中原。楚民谣虽仅八字,但深刻说明民心不会死、民力可回天这一道理。陆游虽生活于国力衰微偏安江左的南宋,但基于对民心、民力的正确认识,在述志时他坚信中国有人,定能完成北伐事业,其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这首诗题为“金错刀行”,但并不是一首咏物诗,它不以铺陈描绘宝刀为宗旨,而只不过是借宝刀来述怀抱、言志向。因此,诗中多议论和直抒胸臆的句子,以气势、骨力来感染读者、激励读者。诗中无论是“丈夫五十功未立”的喟叹,还是“意气相期共生死;的表白,无论是“一片丹心报天子”的誓词,还是“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宣告,无不是以诗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正义必胜的自信心为底蕴,因此决非粗豪叫嚣之作可比,读来大声鞺鞳,气势夺人。长于议论,同时又富于充沛的感情,是此诗艺术上成功的首要原因。

好诗毕竟离不开鲜明的形象。这首诗在描绘具体形象时着墨不多,却起到了重要的点染作用。

先看对宝刀的描绘。“黄金错刀白玉装”一句,描绘宝刀外观之美。黄金装饰的刀身,白玉镶嵌的刀柄,金玉相映,华美无比。“夜穿窗扉出光芒”一句,描绘宝刀内质之佳。它在黑夜中光芒四射,竟可穿透窗户,确实不凡。这两句,从诗歌意脉上说,是托物起兴,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人形象。而从内在意蕴上说,又对提刀人的身份和志趣起着一种映衬作用,实质暗示了宝刀无用武之地,英雄无报国之门。

次看对提刀人的描绘:“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这里有三层意思:“提刀独立”写提刀人的动作,显出其急欲上阵杀敌;“顾八荒”写提刀人的神态,既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怅,更顾盼自雄的豪迈气概;“丈夫五十功未立”则慷慨直陈,向天浩叹,更显出了提刀人的胸怀大志。

再看对汉中终南山的描绘:“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写终南山顶山石嶙峋、白雪耀眼,虽只是略施点染,但雪光与刀光相辉映,却为爱国志士之“一片丹心”大大增色,最终还是突出了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凛然不可屈服的形象。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歌行体诗往往转韵,此诗在用韵上是四句一转,与诗人情感表达的流泻起伏变化相适应,读起来抑扬顿挫。全诗共十二句,前面十句皆为七言,最后两句却变化了句式,先用叹词“呜呼”提唱,末句则用一气赶下的九字反诘句,读起来显得铿锵有力,仿佛掷地有金石之声。

陆游生活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南宋国势衰微,恢复大业屡屡受挫,抗金志士切齿扼腕。陆游年轻时就立下了报国志向,但无由请缨。他在年将五十时获得供职抗金前线的机会,亲自投身到火热的军旅生活中去,大大激发了心中蓄积已久的报国热忱。于是他借金错刀来述怀言志,抒发了誓死抗金、“中国”必胜的壮烈情怀。这种光鉴日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体现,永远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起的巨大力量。

五、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此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古今诗人感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者颇多,但大都从个人遭际出发,境界不高。陆游则不同。他感叹双鬓斑白、不能再青为的是报国之志未酬。因而其悲哀就含有深广的内容,具有崇高壮烈的色彩。此联为“流水对”但其后关连,不是互为因果,而是形成矛盾。读者正是从强烈的矛盾中感到内容的深刻,产生对诗人的崇敬。陆游类似的诗句尚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等。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山阴奉祠,时作者已家居九年。 山阴是江南水乡,作者常乘小舟出游近村的山水,夜泊水村为即景之作。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羽箭久凋零”,足见其闲居的郁闷。“燕然未勒铭”,典出《后汉书·窦宪传》:窦宪北伐匈奴,追逐单于,登燕然山(即今蒙古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燕然未勒,意谓虏敌未灭,大功未成。这一联用层递手法,“久凋零”,乃言被弃置已久,本就失落、抑郁;“未勒名”,是说壮志难酬,则更愤懑不平。起首就奠定了一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

颔联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愿,表达了对那些面临外寇侵凌却不抵抗、无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斥。上句是说大丈夫在神州陆沉之际,本应“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才对,怎么可以安然老死呢?一个“犹”字道出他不甘示弱的心态。“绝大漠”,典出《汉书·卫将军骠骑列传》,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语。两鬓萧萧,仍然豪气干云,朝思梦想着驰骋大漠、浴血沙场;这就反照出朝廷中的那些面对强虏只知俯首称臣割地求和而不思奋起抵争的文官武将的奴相。(另一说是取老子(李耳)骑青牛出关,绝于大漠之中而悟道的传说)“诸君何至泣新亭”,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风景不殊,正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同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作者借此典,表达了他对那些高居庙堂的衮衮诸公在国家山河破碎之际要么醉生梦死,要么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精神面貌的不满。

颈联以工稳的对仗,揭示了岁月蹉跎与夙愿难偿的矛盾。“一身报国有万死”,尽管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尽管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为了拯救国难,“我”却甘愿死一万次。“一”与“万”的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诚可谓掷地有声。“双鬓向人无再青”,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即便我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可是又谁能了解我的苦心我的喟叹呢?这两句直抒胸臆,是全诗之眼。

尾联点破诗歌题面,回笔写眼前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你想,一个老翁,处江湖之远,眼看着干戈寥落了,铁马逝去了,战鼓静灭了,大宋江山是任人宰割了,他的心怎不会如刀割一般的苦痛!“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可是梦醒之后呢,所看到的是荒寒的'汀州上寻寻觅觅的新雁,哪里有可以安栖的居所!这怎不教人潸然落泪呢?这两句是借象表意,间接抒情。

全诗以夜泊水村所见的景象而写怀遣闷,而落笔却跳转到报国之志上,寄慨遥深。“壮士凄凉闲处老”(陆游《病起》),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这是这首诗慷慨悲歌的一个根本原因。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浑灏流转”(赵翼 语),使本诗在悲歌中又显出沉雄的气象。

六、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宋军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军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篇4:爱国主题的诗歌

关于爱国主题的诗歌

爱国,是一种坚定的民族精神,是一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我们青少年要用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描绘祖国未来的宏图,将一片丹心献给祖国。

《我爱祖国》

北方的郎

祖国山水美如画,锦绣大地多壮丽。

滚滚长江不尽流,滔滔黄河奔腾急。

长城蜿蜒数万里,青藏高原称屋脊。

地下宝藏无穷尽,石油花开香千里。

北疆牛羊肥且壮,琼地椰子甜如蜜。

各个民族步调齐,团结友爱胜兄弟。

五星红旗高飘扬,台湾一定能统一。

天下兴亡应有责,祖国和谐是真理。

《爱祖国更爱家乡》

淡黄的温情

我的心灵纵然追随那

澎湃在北国大地上的黄河水流动蜿蜒,

我的心灵激荡追寻那

惊涛在南国热土上的长江水直奔东海。

她们

是国人生命海岸中的一抹金黄的闪光

隔河两岸是心驰神往的天堂

抬头豁然,祖国好

低头乐怀,家乡美

脚下是我追寻的圣土,蓦然回首

爱祖国,更爱家乡

岁月悄无生息地流淌,沿着时间的路途

祖国欣欣向荣一片好

忆往昔,千古风流人物

看今朝,英雄尽显本色

我欣欣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于是乎?

便置身百里杜鹃,才知花的天堂,鸟的天堂;

走进草海,去感受海的静谧;

旭日从上帝山爬起,无数柳枝与海共舞;

浓浓的乡景乡情,与谁同醉?

是谁谱写一曲曲乡间的民歌?

伫立在微风中感受绿树野草散发出的清香

瞬间春暖花开,温馨无限

条条乡间道路四通八达

片片绿色树林装扮家乡

心灵顿时感到倚天长剑划破天宇

爱祖国,更爱家乡。

《我爱祖国的蓝天》

鬼狐聊斋

红旗在蓝天飞扬

鲜花在大地绽放

我亲爱的祖国迎来了她六十岁的华诞

六十年,沧海桑田弹指一挥

六十年,赤县神州旧貌换新颜

六十年

山河破碎任人宰割的祖国

已经站在了安理会的主席台

紫荆花依着国旗诉说着赤子对母亲的爱

中山陵畔,陈江用双手抹干地下30万祖先的泪眼

大会堂里一张张笑脸告诉你——

960万平方公里,如今是我们的天

六十年

军旗猎猎飞扬在噶拉昆仑雪域高原

橄榄枝跨洋过海扎根在亚非拉人民的心田

天安门前滚滚驰过的钢铁洪流宣示着华夏的尊严

划破长空的东风导弹深深烙印在丁汝昌的心间

北洋舰队官兵的血泪啊

幻化成罗布泊上空灿烂的云彩

六十年

老外开始嚼着《论语》醉卧《红楼梦》中眠

国歌一次次跳动在奥运的琴键

百年梦园

神舟飞船遨游在天上人间

青藏线上,藏羚羊望着窗后游人的笑脸告诉你——

这里就是天堂,我爱祖国的蓝天

歌声在蓝天飞扬

笑脸在大地绽放

13亿人民共庆祖国的荣光

美酒一杯杯饮,功绩一件件讲

紧跟党的脚步我们要把家园建设的.更加辉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肖清华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篇5:爱国篇主题诗歌

爱国篇主题诗歌

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和谐更强大。

《从我心底深爱我的祖国!》

(一)

清晨,站在高高的石碑下

平静的松柏,有着刚强的性格

我,一个无名的诗人

迎着清风写下这组诗歌

这是一组深情的诗歌

写给烈士,写给鲜艳的五星红旗

写给我的祖国

来到将军墓前

也就站在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我看到在嘹亮的冲锋号声中

英勇的战士迎着炮火倒下

我看到鲜红的血液在流淌

我感到一种力量驰骋于我的身体内外

坐下来,我眼含泪水

坐在战争中的这个土坡上

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

我的灵魂在一朵云里

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

那是一首雄浑和深厚的歌

在风中扬起,一首歌

就这样打开了我的情结

我时常在这里行走

看着松柏肃立成凝重的诗行

红色的泥土,生长着绿色的植物

同样,也生长最真的缅怀

在那首激扬奋进的歌声中

我的梦,还在战场中驰骋

还难以忘记:“为了新中国,前进!”

(二)

春天的风仍然有些冷

但谁又会错过张扬生命的季节

从城市到乡村,每一个新的物种和生命

都以一种原始的真实保持一种微笑

我看到一些惊天动地的事物

从岩石的裂缝中走出来

我看到一株株小草体内的血液在上升

今天,回首过去

我站在历史的山峰上

看到咆哮的江河,愤怒的民族

我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燃烧着不屈的火种

是的,我们从不向命运妥协

我们从风尘中走来,又从硝烟中穿越

历史早已把我们写成殷红的血书

祖国,我就这样地从清晨醒来

不为动情与一滴眼泪抑或

倾洒一腔的热血

只为用我滴血的心守护您的尊严

使您的灵与肉达到完整和统一

只为在一片荒芜的山坡上

写一首诗与种一棵树

这一刻,我抬起高昂的头颅

在祖国面前,我感觉

我的柔弱已然变得刚强

我、花朵和任意一只飞鸟

都可以流连于生命的河川

抑或葬身于民族危亡的前沿

的确,我们已然没有彷徨的余地

(三)

纯情的五月和热烈的六月没有界线

我端起一杯殷红色的液体

迎接灿灿的月光和喧响的太阳

音乐响起庆典的歌声飞舞

沉沉浮浮的回声中有一只手青青上扬

清波荡漾在天空,凝聚激情

我的祖国!一声呐喊从高脚杯里沸腾

此刻,我不想把祖国称呼为“母亲”

因为在祖国面前,我实在是太渺小,太卑微

我只是无名的诗人,就像一个乡村的孩子

常常被春天里的一些芽,蒙醒。

她们翠绿了我心中每一个生长的故事

于是我学会爬行、奔跑,学会思考与成熟

我学会以一条河流的姿势,眼含泪水和欢笑

于是,我在祖国的山河中穿行

您那巍峨的高山、奔腾的大川

广袤的田野、无边的草原

祖国,我这个乡村的孩子

已然触摸到您那坚强刚毅的骨

已然悄悄地进入您的生命

直至您深邃的血脉

那么,我开始把自己当做一粒种子

用水、诗歌和生命

种植在祖国的土地上

那么,我以一种最纯净的声音

向无垠的天空宣布

我就是一棵祖国的小草,或者

一株秋天已然成熟的红高粱

(四)

我的祖国,如果可以

我还想以一个无名诗人的身份

篇6:爱国诗人陆游作的诗歌

宋代:陆游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篇7:爱国诗人陆游作的诗歌

宋代:陆游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篇8:国庆节儿童爱国主题诗歌

1、五千年的风雨也动摇不了您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五千年的风霜让您更加富强,五千年的世事让我们为您骄傲,啊!祖国我爱您!世上最美丽的画卷描绘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世上最动人的诗篇歌颂的是祖国永恒的春天。啊,祖国我爱你!!

2、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各项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片姹紫嫣红,气象万千;全国人民朝气蓬勃,精神振奋,到处充满着青春活力,洋溢着胜利的豪情。全国人民正以昂扬的斗志和辛勤的劳动,阔步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3、奔腾的长江翻卷起晶莹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荡着深情的马头琴声。华夏儿女向祖**亲致意!

4、面对荆棘林莽重峦叠嶂泥淖沼泽,有无数忠贞的儿女,不怕洒尽热血,抛却头颅,尸裹马革!直到年前那个金秋十月,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一位巨人的宣言,使一个古老民族傲然屹立,纵情欢乐。

5、五千年的风雨也动摇不了您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五千年的风霜让您更加富强,五千年的世事让我们为您骄傲,啊!祖国我爱您!

6、一曲颂歌为何?一片痴情为何?曾经那段被枪林弹雨异国铁蹄蹂躏过的记忆已被历史深深收藏,走过屈辱走过苦难的先辈们,用千年如一的信念凝聚成一面鲜红的旗帜。沸腾的黄河水咆哮着,激情澎湃,浪花翻滚,一阵高过一阵,驮载着祖国走过波折,走过屈辱,走向成熟,走进辉煌,走向成功。

7、中华儿女心连心,遇到困难共打拼,和谐社会同携手,祖**亲少烦忧!

8、民生丰裕达三江国运昌盛,安邦有道通四海国威大振!

9、古老的文明,镌刻在残矛断戟上,勇敢与忠贞、高风与亮节浸沉在历史的每一页,而这一切,早已成为融在我心中恒的情结。苦,为了您!甜,为了您;生,为了您;死,为了您!您的忧虑便是我们的忧虑,您的欢乐便是我们的欢乐!

浅谈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关于古代文学的论文范文

小学古诗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新课标指导下的古诗教学

一段诗词介绍

闲居初夏午睡起原文译文 杨万里

试论艾青的诗歌特色

简析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试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共8篇)】相关文章:

古诗文学评论范文赏析2024-03-23

一上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2023-03-30

试论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2022-10-06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2023-05-21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2022-05-06

采薇教材分析解读2023-04-21

范仲淹词的美学特征2024-02-02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023-02-10

心理学研究综述范文2022-07-30

陶渊明的资料202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