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综述范文

时间:2022-07-30 08:08:1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心理学研究综述范文(精选19篇)由网友“乙木”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心理学研究综述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心理学研究综述范文

篇1:心理学范畴内的校风研究综述

心理学范畴内的校风研究综述

在国外,校风研究有数十年历史,研究领域比较广泛,研究成果丰富,包括多种校风测量工具,但其概念缺少严格而统一的定义;在我国,心理学范畴内的'校风研究才刚刚起步,且多集中于理论研究,而量化研究十分匮乏,也缺少相应的测量工具.目前,我国的校风领域尚有大片空白,亟待丰富与完善.本文从国外与国内两方面对校风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我国开展校风研究的未来走向.

作 者:叶明泽 王菲 俞静雅 唐冰洁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刊 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英文刊名:ZHONGXIAOXUE XINLI JIANKANG JIAOYU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校风   量化   综述  

篇2:综述类心理学论文

综述类心理学论文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心理学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在21世纪,世界逐渐的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因此面对的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当代社会仍然处于转型阶段,作为大学生,置身于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所以在心理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的问题频频发生,激发了社会对于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需求。面对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学生们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认识和管理出现偏差,应用心理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例如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迫切,但是心理学毕业生仍旧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这就值得我们深刻反思,需要从自身的角度寻找合理的解决对策。

一、社会转型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

培养目标就是学校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确立人才培养的规格。培养目标就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我们重点努力的方向,学校需要积极的构建教学内容并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已经恢复了部分心理学专业,但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

(一)定位不准确

伴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导致社会的矛盾日益增多,加之人的心理失衡现象较为普遍。社会非常需要心理学人才,但是因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定位不准确,使得培养的目标发生改变,无法体现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却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作用,导致学生们整体的实践能力较差、

(二)缺乏针对性

应用心理学专业需要的是合格的人才,同时也应该满足当前各个领域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需求,应该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关键。现阶段,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为了向社会各个领域输送心理学人才,缺乏了针对性,以至于授课的内容较为庞杂、零散,无法及时的形成拥有明确方向的课程体系。学生们在学习相关课程的时候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明晰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框架,使得学生们在心理学应用领域无法学以致用。

(三)培养目标狭窄

学生在毕业之后真正的发展空间狭窄。主要的原因是在高校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较为狭窄,尤其是出现了封闭、方向单一的问题。国家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方向设置笼统,不够细化,所以无法达到具体的标准和规定,延伸出的课程设置相对杂乱,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多种多样,使学生们无法细化的掌握专业知识。

二、社会转型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途径

(一)合理教学内容的选择

构建起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同时积极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重视实际的应用成果。学校在设置学科的时候,应该重视通识课程的重要性,这是符合我们日后就业发展需要的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認真的跟随老师的`指导,有目的的参与到学科的选择中,并且积极的参与实践活动的训练,保证在第一时间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这是我们实习和见习的前提,只有我们积极的参与到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会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跟随老师的指导,重视自身心理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积极的参与学科的实践环节,保证符合实践课的操作性和专业性,更好的联系教学实际,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拓宽专业的方向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拓宽专业的方向,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机会,并给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的心理学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的领域越来越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方向实现人才的分流成为必然。相对宽泛的专业方向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并给依照我们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使我们更顺利的就业,从而获得长远的发展。

三、结语

作为当代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就是为未来的就业打基础的关键,因此需要我们正视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优势。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发展需要,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需要我们正视细化后的专业方向,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出积极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之上,努力的学习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迎合未来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丽萍.社会转型期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J].教育与职业,,(22):87-89.

[2]王健,宋玉萍,孙延超等.关于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06):18-19.

[3]徐大真,陈祥新,朱程程.目标导向的多元动态“KSCQ”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03):47-50.

[4]胡丽萍.社会转型期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7):105-106.

篇3:研究综述:李清照

研究综述: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女性作家,她以其女性身份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成为20世纪宋词研究中仅次于苏轼的第二大研究“热点”。—两年间有关李清照其人其作的研究论文多达60余篇。本文试就两年来李清照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情况综述如下:

一、对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化观照

近年来,以女性的视角对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进行文化观照已成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动向,这种新动向突出地反映在李清照研究之中。罗斯宁《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中山大学学报》第1期),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考察了李清照的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认为:宋代女性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自尊自强的要求、自恋自怜的情结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艺术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浅白通俗。李清照词集宋代女性词之大成,成为宋代女性词的杰出代表。由于李清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过人的抱负,故而其词具有了一种超乎女性词的“丈夫气”。这种丈夫气表现为:(一)芬馨神骏,柔中见刚。(二)意境沉博,大家风度。(三)感性与理性并重,自然而尖新。这样便对兼有女性词与士大夫词之长的“易安词”有了比较全面的体认。

杨海明《凄清孤寂:李清照词所表现的女性情怀》(《文史知识》20第8期),认为李清照词之所以能卓然自成一家,一个颇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这种女性特色体现在词中便是那一种凄清孤寂的情怀。接着他从社会背景、婚姻家庭生活和个性气质等方面阐述了这种情怀产生的原因。文章最后结合朱淑真和魏夫人这两位女性词人的生平与创作,指出哀怨心绪和孤凄情怀是宋代女性词人所共有的“时代病”。

张忠纲、綦维《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文史哲》第5期),对李清照这位生活在男性本位文化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文学家的心态进行了细致而又深入的剖析。作者认为,李清照追求男女平等,刚强洒脱,但又不失女性之柔美。她厌恶俗世,心志高洁,深受隐逸思想的影响,甘心“隐于闺阁”,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着辅君报国的人生价值。她真诚地对待爱情婚姻,既隐忍大度,极尽为妻之道,又勇毅决绝,断不与无耻小人苟且为伍,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李清照的女性意识。透过作者的分析,我们看到了李清照身上折射出来的聪慧典雅、柔婉坚韧的东方女性美的光辉。

二、对李清照主体情感和个性气质的探寻

对李清照主体情感和个性气质的研究与探讨,一直是李清照研究的重要内容。莫惊涛《李清照的情感世界及其表现形式》(《理论学刊》2000年第2期)、苏建新《从李清照的词看她一生的情感历程》(《孝感学院学报》20第5期)、李淑芬、廖雄飞《闺阁情·丈夫气·家国思:李清照思想性格特征浅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王树荣《李清照的人格魅力》(《西部社会》2001年第5期)、李卫东《易安词的心路历程及其独特风格》(《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等数篇论文,即是对李清照主体情感和个性气质的继续探讨。其中莫惊涛一文是值得关注的一篇。作者认为李清照词作“无论是表现少年的天真活泼,还是反映初嫁的夫妻温情;无论是抒发离别的绵绵情思,还是展示晚境的凄凉悲苦,都渗透着一个‘情’字”。进而对其情感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概括:内容上,以李清照的爱情词为观照对象,指出李清照的爱情是建立在知己之爱基础上的,她对于夫妇爱情生活的抒写纯洁高尚,艺术品位较高;表现技巧上,易安词善于移情于物、融情入景,审美体验摇曳多姿;语言上,作者认为李清照以惊人的才华,创造出明白如话、清新自然、音律和谐的诗词语言,淋漓尽致地传达着她内心的情感。苏建新一文谈到了李清照词对苏轼“自是一家”(即抒发真实性情)的继承,人们可以从李词中清晰看见她一生各个阶段欢快、幸福、相思、自信、悲凉的情感历程。李淑芬、廖雄飞一文则从社会环境、政治背景、个人遭遇和对李清照诗、词、文论作品的具体分析入手,充分展示了李清照既有女性柔婉的闺阁幽情,又有丈夫的倜傥豪迈之气以及慷慨激昂的家国之思的多重人格魅力。

三、关于李清照的比较研究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不平凡的女性作家,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除去其自身非凡的才华、渊博的学识之外,还与她善于学习和吸收前人的艺术经验有关。吴帆《论李清照词及〈词论〉对李煜创作的继承与借鉴》(《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2期),就探讨了李煜对李清照的影响。首先,二李词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这种概括性表现为拓开了词的时空跨度与容量。其次,二李词都善于以独特的抒情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最后是李清照《词论》对李煜《书评》的借鉴与继承。它表现为:1、两文的论证形式十分相似。2、两文俱敢于大胆揭露评析前贤,语势咄咄逼人,风格遒劲而有魄力。3、两文皆善用比喻,形象而逼切。谢皓烨《论李煜和李清照后期词作中悲剧体验的差异》(《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二李后期词的情感特质进行了研究,以二李后期词带有浓郁的悲剧性为着眼点,指出由于个人经历和思想意识的不同,二李词在传达生命感受和生命体验方面的差异性:李煜置身于生命无常的视点,仰视宇宙自然的永恒,表现了生命的现实悲剧性;李清照则置身于日常生活的视点,直面社会自然的变幻不定,传达了一种生活层面的悲剧性体验。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注意到了李清照对其它作家的学习与借鉴。王爱玲《纤细幽微显个性:秦观李清照词异同比较》(《河北学刊》2000年第4期)一文从风格、题材内容、语言及艺术表现几个方面论析了秦观与李清照词作同中见异的美学特征。陈祖美先生《〈香奁集〉和〈漱玉词〉》(《文史知识》2000年第12期)一文考察了韩偓《香奁集》对李清照词创作的影响,并以之为“窗口”,对待字少女李清照的心灵世界作了一番窥探。

四、关于《词论》的研究

李清照的《词论》是我国词学批评史上出现较早的一篇论词专文。它不仅描述了当时词坛的创作情况,还根据作者的审美观念提出了对词体艺术的规范,因而受到历来研究者的重视。近两年的《词论》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拓展。顾易生《关于李清照〈词论〉的几点思考》(《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一文,对旧著(1981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册》)中曾批评李清照《词论》“片面强调音律”、反对“以诗为词”的观点进行了反思,认为:李清照对词的音律提出严格要求,也展示了词律有其自由宽松的一面,并为以声律服务于抒情写景作出示范。从苏轼突破词律某些束缚到李清照强调音乐特征是合于历史进程的辩证发展,宋词文学性与音乐性结合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李清照对南唐君臣以及晏几道等词的评说中,反映出她的审美兴趣非常宽广,力图兼采众美,以诗赋散文的表现手法来充实开拓词境。

王昊《论李清照〈词论〉的女性主义话语立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2期)一文,以女性意识作为李清照《词论》话语立场的基点,强调《词论》是词体建构发展至该阶段对词体内部音乐性和文学性这一矛盾的一种共时性把握,其词体本质论的思想基础也正是女性意识。文章列举了今人对《词论》话语立场两种截然相反的阐释取向:“主旋律”论和“市民同调”论,并对此进行了剖析与反驳,认为:正是个性心理、家庭和时代文化氛围诸因素的综合作用,方能产生妇女文学史上李清照“这一个”特出的女词人及其空前绝后的理论建树——《词论》。

此外,还有文章涉及李清照的再嫁问题。这个问题,历来学者众说纷纭,近年来学者似乎已基本形成共识,认同李清照改嫁的事实。这两年马瑞芳先生连续发表《李清照再嫁之谜》(《文史知识》2000年第7期)和《李清照的两次婚姻》(《山东文学》2000年第8期),力图揭开李清照再嫁之谜。作者认为,因赵明诚曾纳妾,李清照与之有感情裂痕。赵去世后,李清照极端孤独,渴望温情,其时张汝舟明为爱“才”而实图“财”,李清照不幸落入张汝舟的圈套。前此虽已有人揭开此秘,然马先生以她女性特有的敏锐善感和优美的文笔,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入到李清照的心灵深处,对其心理与性格进行分析,故读来仍有兴味。

总体上看,这两年李清照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但选题大量重复,论者只管自己立论而不顾已有研究成果的现象仍很严重。有些文章观点看似新颖,其实早有人道,只是没有去查阅前人的成果。本是陈词滥调,却自视为石破天惊之论。希望今后的李清照研究包括整个古代文学研究,论者在发表文章前,最好查查已有的成果,看看自己的“新见”是否有人“先获我心”。如果是“英雄所见略同”,最好是别开蹊径,何必浪费自己和读者的宝贵光阴。

篇4:郑观应研究综述

郑观应研究综述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和实业家。其生平活动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其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外交、文学、教育、法学、新闻等诸多领域。曾对康梁、孙中山、毛泽东等人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迄今出版、发表了一大批有关研究郑观应生平和思想的专著、论文和资料。本文拟对1949年以来郑观应研究的概况,分门别类,进行简要的介绍,以期对进一步深化郑观应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一、专著、文集

1981年,夏东元出版了第一部研究郑观应的专著《郑观应传》。,作者又在原书基础上补充、修订成《郑观应》。[1]作者立足于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揭示出郑观应思想体系和实践活动的历史进步意义。作者指出,郑观应思想体系的核心是:欲攘外,亟须自强;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该书认为,郑观应把“攘外”作为救国的头等大事,把“振工商”作为富强的根基,把“速立宪法”作为达到富强的政治保证。这一思想体系,在19世纪下半期的历史条件下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作者运用历史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社会经济形态变革的历史背景中去把握郑观应的思想发展脉络,进而从郑观应的思想体系框架内探究其社会实践的动机和意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线索将郑观应的思想和活动穿联贯通,揭示历史人物性格演变的内在逻辑,论证了郑观应思想和实践的历史进步性。从而作出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是揭示民主与科学序幕的启蒙思想家的历史评价。,易惠莉出版了《郑观应评传》,[2]对郑观应的思想和生平,作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和研究。2000年,邓景滨出版了《实业诗人第一家――郑观应诗歌研究》,[3]为第一部专门研究郑观应诗歌成就的著作。

文集方面,1982年和1988年,夏东元编辑出版了《郑观应集》上、下册,[4]收录《救时揭要》、《易言》、《盛世危言》、《南游日记》、《西行日记》、《盛世危言后编》、《罗浮待鹤山人诗草》、《罗浮待鹤山房谈玄诗草》、《待鹤山人晚年纪念诗》、《香山郑慎馀堂待鹤老人嘱书》等书。该书收罗宏富、校勘精良,为研究郑观应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基础。此外,尚有1995年邓景滨编的《郑观应诗选》。[5]

二、郑观应生平与思想的综合研究

1957年发表的王炳义的《郑观应的改良主义思想》[6]和1958年发表的王永康的《郑观应其人及其思想》,[7]是较早对郑观应生平与思想进行较全面研究的文章。王炳义的文章指出,作为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的改良主义者,郑观应认为要使中国真正富强,必须进行变法维新。其改革方案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振兴商务”,进行“商战”,从发展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出发。经济上,主张实行保护贸易的关税政策,准许民间自办企业,并且要求朝廷加以保护;发展机器工业;开采矿产,举办近代交通事业;发展农业生产等。政治上,主张设立商务公所,以保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学习西方议会制度和创立宪法;革除原有政治机构的腐败、贪污、冗官太多等弊端。在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也提出改革措施。作者指出郑观应的思想代表着自19世纪60年代以后到戊戌变法以前改良主义的思想。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主以中学(君主),辅以西学(立宪)”,是一种君主立宪论。他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并与封建统治阶级进行思想上的斗争,打击清政府的君主专制政体。同时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极力呼吁自强救国。因此其改良主义思想具有反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当时广大爱国人民的要求,对以后的改良派产生一定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但郑观应的思想也存在着对封建统治的依赖、对帝国主义的幻想、理论上落后和复古主义”倾向等局限性。王永康的文章认为,郑观应是一个商人出身的知识分子,具有较多的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所以他在经济上特别提出“商务”、“护商”和“商战”的主张,在政治上也强调议院政治的重要性,他所反映的资产阶级要求是较同时代的人更为迫切的。郑观应从中国儒家唯心思想体系出发,提出“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实际上,就是要在政治上维护封建传统,在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这就是他的改良主义思想的基本依据。郑观应在经济上,从振兴商务的角度出发,要求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财政金融业,不但强调商品流通,而且注意商品生产;在政治上,主张在中国实行议院政治;在外交上,主张依照国际公法,修改或废除中国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文化教育上,主张改革科举制度,推行实用教育与普及教育。作者还分析了郑观应与顽固守旧派在经济上、政治上、体用关系上的矛盾与斗争,强调郑观应的改良主义思想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1964年,邵循正发表《论郑观应》[8]一文,对郑观应的生平活动和思想的若干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在郑观应与买办的关系上,通过比较郑观应与买办唐廷枢、徐润经历、思想的异同,指出郑观应首先是一个爱国忧时,不满社会现状的封建知识分子。他虽然寄身买办阶层,但和一般买办并不气味相投。在郑观应和洋务派关系上,指出他们既存在合作共事,也存在观点上鲜明的冲突。关于郑观应向西方学习及其失败的问题,作者是认为《易言》和《盛世危言》分别代表郑观应19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向西方学习的见解。在《盛世危言》中,郑观应主张更广泛地学习西方的“天学、地学、人学”,主张设立议院。但甲午战争以后,其思想日趋保守。他以中国民智未开,力主不可亟开议院,反映了改良主义者向外国资产阶级学习的愈来愈没有出路。作者还分析郑观应和盛宣怀集团分歧和合作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郑观应政治思想的迅速退化以至反动的影响。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有关郑观应思想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夏东元连续发表《郑观应思想发展论》、[9]《论郑观应的一身四任――再论郑观应》、[10]《郑观应是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思想家》[11]等文章,对郑观应的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郑观应思想发展论》中,作者指出,郑观应思想的精髓,首先是他的变法救国和重点防俄;其次是注重兵战,更注重商战。作者还通过郑观应兴办企业所采取的形式,反映郑观应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抵制的一面,也有依靠的一面。关于郑观应与盛宣怀的关系,作者认为由于两者在经济利益上密切联系,因而在诸多政治、经济问题上,观点一致。但由于郑观应毕竟是一个要反对侵略以救世为志并身体力行的思想家,故在实行立宪、设立议院等问题上,与盛宣怀又有分岐。对于郑观应不同时期的设议院行立宪主张的评价问题,作者指出甲午以后,郑观应主张缓行立宪,这与康梁等人为了避免维新运动的阻力把设议院暂不提到日程的思潮以及迎合江苏藩司邓华熙的意见有关。而1900年郑观应又力主速行立宪,这固然与维护风雨飘摇的清政府有关。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郑观应的立宪以收民心,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论郑观应的一身四任――再论郑观应》,通过对郑观应既是外国洋行的买办、又是民族资本家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并兼任洋务企业的重要职务等四种交叉身份的剖析,指出买办可以变为自己的对立物民族资本家和改良主义者,而民族资本家、改良主义者同洋务派也有着同一性。郑观应能从一个买办变为民族资本家和改良主义者,主要是由于他

在青年时就有较为强烈的爱国思想。至于郑观应参与洋务运动,则是民族资本家和改良主义者参与洋务活动来实现其富强救国的主张的。作为主导面,郑观应是民族资本家和改良主义者。《郑观应是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思想家》则通过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求的勾勒,以及郑观应“富强救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分析,指出郑观应把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发展近代工商业,作为达到“富强救国”的两根杠杆。这两根杠杆实际上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两面旗帜的胚胎。

吕杰的《一部资产阶级的福音书――郑观应和他的〈盛世危言〉》[12]认为,郑观应的思想包含:倡言商战以卫国,为本国资本主义辟路;学习外国经验,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主张政治改革,为资产阶级争取参政权。作者指出,郑观应的思想尽管有诸多的局限,但它对摧毁封建顽固思想的堡垒,传播爱国主义,争取民主和社会进步,促进新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且在19世纪末的思想界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近代史上,郑观应的改良主义思想闪耀着特有的光彩。汪熙的《论郑观应》[13]指出,就思想格局而言,郑观应继承了鸦片战争以来有识之士的“变局”思想,主张以西学培养人才,否定以孔孟之道为基础的封建科举制度;提倡议会政治,否定封建君主专制;鼓吹既学习西学的“长技”,也学习西方的人文科学,包括资产阶级上层建筑的政法制度,从而达到他的前辈和同辈所未能达到的认识高度。以这种体、用观为基石,郑观应提出了他的政治和经济纲领,那就是在君主立宪的体制下的民富和国强。关于郑观应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关系,作者指出郑观应在戊戌变法时期,对康梁的关系是冷淡的,甚至有点敌意,证明他是立宪派的右翼。辛亥革命前夕,郑观应反对保路运动,说明他已成了时代的落伍者,关于郑观应抵御外侮思想,作者认为郑观应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对瓜分危机的估计,对清廷投降政治的揭露以及抵抗外侮的政策建议,是比较有远见、有胆识和中肯的。他在这一方面的著述和活动启迪过很多人,不愧为强调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者。关于郑观应与发展资本主义的关系,作者认为发展资本主义是他的“民富”与“国强”的灵魂。其最大功绩是向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进行猛烈的批判与揭露,并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呐喊开路。他把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同抵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问题直接联系起来,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提出来,这在当时是很突出的,称得上是鼓吹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家和实践家。此外,作者还对郑观应与盛宣怀的关系、郑观应的晚年际遇进行分析和介绍。

90年代以后,夏东元发表了《郑观应与中国近代化及其超前意识》,[14]指出郑观应所处时代的中国近代化,就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并相应地进行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改革,其中尤其是变封建专制为民主制即君主立宪议会制的改革。郑观应的思想不仅与此潮流相吻合,且有不少超前设想。具体体现在集抵御外侮、振工商、改良政治于一体的思想体系;突出“商战”的重要地位,主张“大开门户”,兴办“万国公共商场。”胡波的《同光时期郑观应民本思想初探》,[15]认为郑观应的政治思想,既具有民权民主思想的倾向,又带有浓厚的民本思想特征。他不仅自觉地运用儒家民本思想去解读西方民主政治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学说,而且有意地借用民本思想的话语来为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民主政制在中国的推行,保驾护航,指出议院、立宪、君民一体,是西方各国富强之本,主张在中国设议院、行立宪、伸民权、实行君民共主。民本思想既是他接受民权认同民主的基础和衔接点,又是他追求富强救国的精神助力,但同时还是他维护清王朝专制统治、抵制革命的借口,其思想认识水平一直停留在民本和民主之间。姜义华的《郑观应与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发端》,[16]则通过郑观应《易言》和《盛世危言》所体现的思想主张的深入分析,指出郑观应是近代中国最早全面触及启蒙思潮各项基本问题的启蒙运动前驱。贺立华的《书生人格的现代转型――论郑观应的当代价值》[17]从人格转型这一新角度切入,认为郑观应的“商战”思想,首次打破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模式,将商品经济观念提升到“富国强兵”的重要地位;同时他又是“商战”出色的实践者,其行动本身对中国长于“务虚”“论道”的书生人格具有大于话语启蒙的价值。他的“君主立宪”、“设议院”等改革主张,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独裁,其中的西学参照,打开了他世界性的文化视野,提升了他跃入工业文明的思想境界;但同时他又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底蕴深厚的人,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浸润了他的人格精神,也给了他“商战”行动的智慧。作者指出,郑观应是中国书生人格真正完成现代转型的启蒙思想家和先行者。易惠莉的《郑观应与他的家族》[18],则通过对郑氏家庭的详细介绍及其对郑观应思想活动影响的深入分析,指出过多的家庭责任和义务的承担,除了消解他事业的成果,还必然异化他对其事业蕴涵着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承担;同时也必然异化着他的个性。这也是他的事业在获得一定成功后即开始走向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是他在复出后不得不完全依赖盛宣怀的原因之一。家庭传统既是辅助他事业成功的翅膀,同时也是他事业成功的沉重负担。此外,丁凤麟的《论郑观应和薛福成思想的“相与呼应”》、[19]李德超的《郑观应与王韬》、[20]李志刚的《郑观应与中外基督教人的交流及对传教的主张》[21]等,在题材的拓宽和分析的深入方面,也颇见新意。

三、郑观应与戊戌维新运动

夏东元的《略论郑观应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矛盾表现》[22]指出,郑观应对于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运动的态度,同一贯主张相左,表现了多方面的矛盾。其一,政治改革方面言论本身的矛盾。他行立宪的意志是坚定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有时说马上设立,有时说等到开民智之后。其二,言与行的矛盾。郑观应把行议院制度作为救国关键,却在行议院制提到实践日程的时候退缩不前。其三,发展经济的进取性与内政改革的消极性的矛盾。郑观应在戊戌维新运动中的经济活动特别积极,是一个爱国者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挽回利权的强烈反映。他与康梁变法所要达到的这方面的目的是一致的。然而,郑观应在政治改革的实践上却是消极的,同康有为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其原因是郑观应是企业经营家和思想家,而不是政治实践家;在经济活动中与洋务运动骨干盛宣怀利害与共;政治思想理论与康有为相同,而在行动上跟着盛宣怀转。作者还对郑观应向盛宣怀报告梁启超行踪的问题加以说明,认为称郑观应陷害维新人士梁启超仍然论据不足。因为盛宣怀接到郑观应密告时并无协捉康梁的任务;英日等国对康梁维新派采取庇护态度;郑与康梁政治观点相同,不致于“落井下石”;盛宣怀本人对梁启超也颇为欣赏。武曦的《郑观应与梁启超、经元善――兼评其对戊戌变法的态度》,[23]则通过郑观应对梁启超和经元善的密告事件的考察,指出郑观应只是一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理论家、思想家,并非改良主义实践活动家。他诬蔑康有为为“叛逆”,向盛宣怀密告正在追捕中的“奉旨要犯”梁启超、经元善。其作为与写《盛世危言》时如出两辙,被人齿冷。作者认为郑观应要置梁启超于绝境,内因表现在对戊戌变法的态度;外因反映在他与盛宣怀的关系,而归根结蒂是不赞同康

梁的变法。对于郑观应在戊戌变法时期的倒退表现,作者指出主要原因在于郑观应名曰改良主义,但他毕竟是从买办、洋务派中过来的,除有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还夹杂着买办、洋务派的劣根性。两者驱使他成为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而多年的宦海生涯,也使他成为一个于封建不舍汲汲的功名迷。李向东的《浅谈郑观应的两次不义之举》,[24]也认为郑观应对梁启超和经元善的密告事件,是他人生的两个污点。吴雁南的《郑观应的变法观与心学》,[25]则着重探讨他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其变法维新思想与心学的关系。作为维新思想的先驱,郑观应借用心学把变法维新说成是“天心”,圣人之心,强调“天之心在民”的思想主张,以“天心仁爱”,指斥时弊,要求改革,呼吁揣摸仁爱之天心,实现世界大同。传统心学的影响,对于他陶铸变法维新思想理论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此外,作者指出,在郑观应的变法维新主张中有两点值得重视:其一,在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中,郑观应取兼容并蓄,吸其精华的方针;其二,爱心学的影响,郑观应把便民得民心作为变法维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四、郑观应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钟卓安的《郑观应与孙中山》[26]认为,在兴中会成立之前,郑观应以爱国为根本,商战为核心,开议会、立宪法为精髓的思想,无论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是在系统完整性方面,都为孙中山所不及,不愧为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但是,随着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接二连三的惊世骇俗的表演,郑观应的历史地位便相形见绌。辛亥――壬子年间,孙中山终于以革命家和胜利者的形象矗立于世,这更是郑观应所不能比拟的。但郑观应始终不改爱国初衷,一生致力实业救国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还在为教育救国而努力的品德,仍然十分值得后人肯定和纪念。黄明同、张冰的《郑观应与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历史承传》,[27]则从商务与商战、税制改革、农业与垦荒、货币与银行和交通建设5个方面,探讨郑观应与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历史承传关系。

夏东元的《辛亥革命前后的郑观应》,[28]深入剖析郑观应在辛亥革命前后思想上的矛盾发展。作者指出,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以后,郑观应的思想核心虽然是富强救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在政治上的君主立宪主张,则是与时代不相适应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他镇压会党起义;积极拥护清政府的假立宪,极力反对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沦为政治上的落伍者。但是,作者又认为,由于郑观应一生是坚定的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致中国于富强之境为出发点的爱国主义者,因此,他在政治上落伍的同时,经济主张上仍有积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赎回粤汉路权和商办集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政治上也有可取之处,表现在民国初年对共和制的赞同和对北洋军阀专制独裁极端仇恨的态度。

五、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活动

作为近代杰出的维新思想家和实业家,郑观应的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与实业、经济密切相关,其理论中涉及经济的成份最多。特别是他提出的“商战论”,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更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郑观应研究中,有关其经济思想和经济活动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郑观应综合研究的文章里,已有专节对其经济思想进行研究。而对郑观应经济思想为题的专文,较早的则是1980年史全生发表的《论郑观应的经济思想》,[29]作者指出,两次鸦片战争以后,郑观应及时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以资本主义挽救国家的危亡,初步提出救国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两大基本任务,切中时弊,适应当时中国的客观要求,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他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认识比他的先驱者们更前进了一步。特别是他的“商战”口号喊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心声。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郑观应提出了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促进生产,充分发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桥梁作用等一系列经济理论,基本上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1981年,汤照连发表《郑观应学习西方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30]指出,郑观应是近代经济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的进步思想家。他相当完整地提出了学习西方,建立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革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抨击李鸿章等洋务官僚在洋务运动中实行官督商办,压制和排挤民族工商业的行径,主张在政治上、经济上采取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的政策措施;要求以商业为中心全面发展国民经济,并对商、工、农等各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初步论证。其见解和主张,可以说是对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表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所作的全面总结,并为稍后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的经济纲领奠定基础。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郑观应“商战论”的研究,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1984年,常汝琪的《郑观应的商战论》[31]指出,郑观应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就是提出了“商战论”。其“商战论”有下列几个特点:主张跟外国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针锋相对的商业竞争,抵制外国侵略;强调“以商立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国民经济;提倡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制度。“商战论”的进步意义体现在:它始终贯穿着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主张富强救国这一爱国主义思想主张;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商品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奠定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而且影响过以后许多杰出的爱国者和革命者。同年,郑学益的《郑观应的商战论》[32]也认为,为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郑观应不但提出加强国防力量,以“兵战”防御外国的军事侵略的主张,而且还要求大力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以增加“商战”能力,有效抵抗外国的经济侵略,并且强调要把“商战”放在首位。郑观应的“商战论”并不局限于单纯的狭义的商业范围中同资本主义列强进行斗争,而是要求以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为中心,在国民经济各主要部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扫除“商战”的障碍,郑观应的“商战论”把限制和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洋务派官僚垄断政策作为商战的首要前提。1992年,王相钦发表《中国近代重商思想的杰出代表――郑观应》,[33]在分析、介绍郑观应重商思想的形成、发展、特点、内容的基础上指出,郑观应的重商思想,突破了中国几千年来重本抑末,重农轻商传统经济思想的束缚,对中国近代商业思想政策的转变和自然经济分解,商品经济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在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最先明确提出了商战思想,以辨证的关系论述商战与兵战之间的关系,这种抑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商战思想,适应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步潮流,不但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要求,而且也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共同愿望。从而,也对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94年,程连升的《郑观应“商战”思想新论》[34]则强调,郑观应“商战”思想是一个旨在采用资本主义方式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纲领,其中心含意是通过增强中国近代实业及其市场竞争力来战胜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用富强救国代替单纯的兵船救国,而绝非纯粹的重商主义或贸易立国论。2001年,汤照连的《郑观应:近代“商战论”的代表者》通过对中国近代“重商”思潮发展演变的考察、分析以及郑观应“商战论”的主要内容的系统介绍,

指出薛福成、马建忠的“重商”观点,特别是王韬的“兵力商力并用论”,是郑观应“商战论”的先行思想材料。郑观应的贡献是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商战论”这一新概念、新思想,而且作了较充分的论证。他既做到兼容,又做到创新,难能可贵。

此外,关于郑观应经济思想中的官督商办观、市场观和时代特点等,也是不少学者颇感兴趣的课题,1984年,徐元基发表的《从〈商务叹〉看郑观应对官督商办的态度》[36],通过对《商务叹》不同版本的异同和郑观应从事官督商办企业经营活动的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1900年以前,郑观应基本上是赞成官督商办的,并始终为官督商办企业尽心效力,仅对官督商办制度的弊病作了一定程度的批评;而1900年以后,开平、电报、招商三局相继发生一系列重大变更,郑观应也蒙受打击,于是他先后指责“官夺商权”、“官督商办势如虎”,表示了极度的愤慨。而《商务叹》抨击的具体对象,系指袁世凯及其亲信杨士骧、邮传部以及张翼等人。郑观应并没有停留于就事论事,而是提高到对官督商办制度的批判,并进一步提出了对封建专制政体的指控。1995年,李坚的《郑观应的市场观》[37]认为,郑观应建立在商战理论之上的市场观是以正视中国历史进程发生巨变的“变局观”为出发点,反映了他为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国内、国际市场拥有一席之地所做出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思考,为近代中国参与国际社会,加入市场竞争奠定了思想基础。19刘仁坤发表的《略论郑观应的市场经济意识》[38]认为,郑观应破除传统观念,提出了“国以商为本”的思想主张,进而提出了建立上至“商部大臣”,下到各级“董事”的完全独立于政治体系之外的自成体系的商务管理体制,并就改进股份制、市场竞争、市场营销提出具体的新设想,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增添新的内容。,杨华山的《论中国近代早期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郑观应个案研究》,[39]指出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第一,政治功利。郑观应身为近代企业家,他经营企业的主要目的不是谋求个人经济利益,而是将振兴工商、富强国家以与世界各国争强竞胜置诸首位。第二,借鉴创新。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是对列强的学习和模仿,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始终结合中国实情,择取各国优势,有针对性的引进创新,甲午战后则更注意对日本经验的吸纳;同时他又以弱小国家的反面教训为中国的镜戒。郑观应经济思想的特点反映了近代早期中国社会的过渡特质。2000年,杨华山又发表《郑观应近代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探论》,[40]认为郑观应的近代经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引进,西方经济思想和经济方式与中国古代的经济、理财思想是郑观应形成近代经济思想的两个重要出发点,郑观应的经济思想正是中西圆融的结晶。2001年,张泽洪发表的《买办郑观应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资本家的本质》,[41]则从买办的角度切入,通过对郑观应长达的买办生涯的考察,指出郑观应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其买办生涯一直是积极向上和进步的;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化前驱之一,他“集投资者与管理者于一身”,推动步履维艰的中国近代化迈出了不可或缺的一步。

对于郑观应的经济活动,也有不少学者撰文研究。杨华山的《郑观应与汉阳铁厂》、[42]颜廷亮、赵淑妍的《黄世仲和一九○六年的反郑风潮》、[43]黄逸平的《郑观应与中国棉纺织业近代化》、[44]戴鞍钢的《郑观应与晚清漕运改革》、[45]顾柏荣的《郑观应与上海机器织布局》[46]等,对了解郑观应的实业实践,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帮助。

六、郑观应的哲学思想

1986年,朱光甫发表的《郑观应哲学思想简论》,[47]较早对郑观应的哲学思想进行专门的论述。作者指出《道器》、《〈盛世危言〉自序》等篇,是郑观应哲学思想的代表作。郑观应通过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管理科学的吸收,从事借用中国某些传统形式来变革中国传统哲学尝试,因而使自己的世界观具有若干近代哲学的特征,为中国哲学史增添新内容。在本体论方面,郑观应首先提出带有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色彩的“道”范畴,并把“道”归结为物质性实体,从而闪烁着机械唯物主义的光芒。同时他又把伦理道德规范的“中”作了非科学的抽象,并把这个抽象化了的“中”也规定为“道”的内涵,因而其哲学变革还深受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束缚。在认识论方面,郑观应对我国传统的名实关系、知行关系等理论,赋予了西学的内容,主张学以致用,行而后知。在发展观方面,郑观应提出了具有新学内容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常与变等问题。他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出发,认为人既能改造自然,也可仿行西法,从事于对社会的改造。在常与变问题上,郑观应提出“以西学化为中学”的命题,在发展观上具有着质变的意义,但是,郑观应最终还是肯定了“器可变,道不变”,从而在方法论上陷入形而上学。总之,郑观应的发展观是一种承认渐变乃至承认突变,而又歪曲突变的渐变论。这是资产阶级既要求改造封建生产关系,而又妥协于封建等级制的形而上学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反映了中国近代哲学在机械唯物论的倾向中,包含有联系、发展的思想特点。作者认为,就哲学史而论,郑观应哲学是中国资产阶级哲学发展圆圈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哲学中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后来的严复、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产生直接的影响。

1992年,方志钦发表的《郑观应〈道器〉平议》,[48]则认为郑观应以《道器》作为其代表作《盛世危言》一书的首篇,实为点缀门面以防御顽固分子攻击之作;《道器》篇虽然反映了郑观应世界观中保守的一面,但与其诸种改革主张并无直接联系。作者指出郑观应不是卫道者而是改革者,郑观应主张国家富强之本,在开议院,中国应仿效英、德两国议院之制,实行君主立宪,其余各种兴革都不过是末。作者认为不应把郑观应的哲学观点与政治观点混为一谈,指出郑观应的世界观非常复杂,并从思想来源、哲理、践履等方面分析造成郑氏世界观与社会政治观自相矛盾的原因。作者强调郑观应服膺“道不可变,器可变”的传统观点,写了区区一篇《道器》,不过重复前人学说,并无创造发明,实为表达之作而已,对《盛世危言》全书主旨无实质性影响。不管郑观应认为书中提供变的是“道”还是“器”,总之是希望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国家,这才是变的实质。

七、郑观应的文学思想

尽管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曹思彬就已发表《郑观应的反美诗歌》,[49]对郑观应的诗歌进行初步的介绍,但直至80年代之前,人们对郑观应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政治、经济诸方面。80年代之后,研究的触角开始深入到郑观应的散文、诗歌领域,在诸多有关中国近代文学史的著作中,对郑观应的散文成就和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曹思彬的《爱国诗人――郑观应》,[50]也较早对郑观应的诗歌创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90年代以后,邓景滨先后发表《郑观应的诗歌创作观》[51]和《实业诗人第一家――郑观应诗歌研究》,[52]作者先全面阐述了郑观应的诗歌创作观,指出郑观应在诗歌与社会关系方面,主张“直记时事”、“寓意规谏”;在诗歌与感情关系方面,主张“吟咏性情”,“畅叙襟期”;在诗歌与形式关系方面,主张“不拘格调”、“不取法古人”;在诗歌与语言关系方面,主张“力扫靡词”、“文字尤贵显浅”。在近代诗歌口语化和白话化的道路上,郑观应确乎比颇负诗名

的黄遵宪迈进一大步。其次,对郑观应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指出其中以实业诗最负盛名,它反映了振兴实业的目的、内容、措施和保障。最后,论述郑观应诗歌的特色和价值,指出郑观应诗歌的风格既有慷慨激昂、豪气干云的一面,又有恬淡清和、温醇朴实的一面。其诗具有“不立崖岸,不尚修饰,随事隶词,称情而言”的特点。认为郑观应诗虽以直抒胸臆为主,但亦不乏形象生动、富有诗意的描绘。其诗歌在题材的开拓、触觉的敏锐、思想的深度诸方面,堪称走在同时代诗人的最前列。郑观应诗歌中最具特点、最有价值的是实业诗,其价值在于展现了中国近代创业史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揭示中国近代振兴实业的一系列宝贵经验,开拓了旧体诗题材的新领域。此外,《郑观应诗选》精选了郑观应各类诗歌的代表作,有助于了解郑观应诗歌的概貌。《实业诗人第一家――郑观应诗歌研究》分“图像篇”、“研究篇”、“评议篇”和“资料篇”四部分。其中以“研究篇”和“评议篇”为全书重点,最富学术价值。“研究篇”以《郑观应的文学地位》为开卷,提纲挈领地点出郑观应在散文、诗歌和小说三类文体上的成就,确立其作为文学家的历史地位。接着对郑观应的诗歌创作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研究,阐述了郑观应的诗歌创作观、特色和价值,并且还对郑观应关于澳门和邓世昌的诗作进行论述。“评议篇”则收录10多位学者对《实业诗人第一家》及《郑观应诗选》的评论文章。

郑红群的《诗情如杜甫,雅韵若青莲――试论郑观应的诗作》,[53]也对郑观应诗歌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指出其诗歌具有革弊自强与忧民自怜的文学精神,慷慨激昂与恬淡清和的文学风格、不事雕琢、质朴无华的语言特色。李文初的《关于郑观应诗歌的评价问题》,[54]则在肯定郑观应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尤其大量反映工商实业的作品,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诗中洋溢着抵御外侮,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的同时,分析了其诗歌在艺术上的缺陷及其原因。

此外,还有学者对郑观应的军事、外交、法律、教育、文化、新闻、人才、养生、医学思想等进行专门的探讨,发表了一批有关的论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50多年来,有关郑观应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就研究成果的数量而言,据不完全统计,50余年间共发表专著、文集、论文、资料达249篇,可谓硕果累累;就成果的时间分布而言,其中50-60年代为13篇,70-80年代为43篇,90年代以后为193篇,呈不断推进的势头;就涉及的领域而言,包括郑观应的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外交、法律、教育、文学、人才、新闻等诸多方面,可称题材广泛。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资料的搜集、整理,有待完善。郑观应一生勤于思考、勤于著述,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著作、书信、手稿等。夏东元的《郑观应集》,收罗宏富,为目前研究郑观应最有价值的资料集。但该书所不收的《陶斋志果》、《修真四要》、《中外卫生要旨》等著作,在价值和影响上虽不及《盛世危言》等书,但它们对读者全面研究郑观应的思想仍有帮助。此外,散落在各图书馆等机构的郑观应书札,未被《郑观应集》所收者,数量也不少。这些资料对研究郑观应的内心世界无疑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值得认真整理出版。其次,研究领域有待拓宽。郑观应一生交流广泛,其上司、同僚、朋友,对其思想、活动的影响巨大。将郑观应与其交际圈中的重要人物进行比较研究,无疑有助于郑观应研究的深化。此外,除经济思想外,对郑观应的研究在不少方面尚显薄弱,这些均有待广大学者的继续努力。

收稿日期:-07-30

【参考文献】

[1] 夏东元.郑观应[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 易惠莉.郑观应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3] 邓景滨.实业诗人第一家――郑观应诗歌研究[M].澳门:澳门近代文学学会,2000.

[4] 夏东元.郑观应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988.

[5] 邓景滨.郑观应诗集[M].澳门:澳门中华诗词学会,1995.

[6] 王炳义.郑观应的改良主义思想[J].历史教学,1957,(10).

[7] 王永康.郑观应其人及其思想[J].历史教学,1958,(1).

[8] 邵循正.论郑观应[N].光明日报,1964-04-22.

[9] 夏东元.郑观应思想发展论[J].社会科学战线,1979,(2).

[10] 夏东元.郑观应的一身四任――再论郑观应[J].学术月刊,1979,(8).

[11] 夏东元.郑观应是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思想家[J].江海学刊,1982,(4).

[12] 吕杰.一部资产阶级的福音书――郑观应和他的《盛世危言》[J].南开史学,1981.(1).

[13] 汪熙.论郑观应[J].历史研究,1982,(1).

[14] 夏东元.郑观应与中国近代化及其超前意识[J].社会科学,1992,(11).

[15] 胡波.同光时期郑观应民本思想初探[A].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澳门,2002.

[16] 姜义华.郑观应与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发端[A].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澳门,2002.

[17] 贺立华.书生人格的现代转型――论郑观应的当代价值[A].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澳门,2002.

[18] 易惠莉.郑观应与他的家族[A].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澳门,2002.

[19] 丁凤麟.论郑观应和薛福成思想的“相与呼应”[A].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澳门,2002.

[20] 李德超.郑观应与王韬[A].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澳门,2002.

[21] 李志刚.郑观应与中外基督教人的交流及对传教的主张[A].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澳门,2002.

[22] 夏东元.略论郑观应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矛盾表现[J].天津社会科学,1984,(6).

[23] 武曦.郑观应与梁启超、经元善――兼评其对戊戌变法的态度[J].近代史研究,1983,(1).

[24] 李向东.浅谈郑观应的两次不义之举[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

[25] 吴雁南.郑观应的变法观与心学[J].江海学刊,1993,(6).

[26] 钟卓安.郑观应与孙中山[J].岭南文史,1994.(4).

[27] 黄明同,张冰.郑观应与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历史承传[A].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澳门,2002.

[28] 夏东元.辛亥革命前后的郑观应[J].辛亥革命丛刊,1980,(2).

[29] 史全生.论郑观应的经济思想[J].南京大学学报,1980,(2).

[30] 汤照连.郑观应学习西方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J].经济研究,1981,(12).

[31] 常汝琪.郑观应的商战论[J]

.学术研究,1984,(5)

[32] 郑学益.郑观应的商战论[J].经济科学,1984,(2)

[33] 王相钦.中国近代重商思想的杰出代表――郑观应[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2,(6).

[34] 程连升,郑观应“商战”思想新论[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4,(4)

[35] 汤照连.郑观应:近代“商战论”的主要代表者[J].岭南文史,2001,(3).

[36] 徐元基.从《商务叹》看郑观应对官督商办的态度[J].历史研究,1984,(5).

[37] 李坚.郑观应的市场观[J].新疆大学学报,1995,(3).

[38] 刘仁坤.略论郑观应的市场经济意识[J].北方论丛,1996,(3).

[39] 杨华山.论中国近代早期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郑观应个案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4)

[40] 杨华山.郑观应近代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探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0,(4)

[41] 张泽洪.买办郑观应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资本家的本质[J].株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42] 杨华山.郑观应与汉阳铁厂[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

[43] 颜廷亮,赵淑妍.黄世仲和一九○六年的“反郑风潮”[A].纪念郑观应逝世8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澳门:澳门历史学会、澳门历史文物关注学会,2002.

[44] 黄逸平.郑观应与中国棉纺织业近代化[A].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澳门,2002.

[45] 戴鞍钢.郑观应与晚清漕运改革[A].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澳门,2002.

[46] 顾柏荣.郑观应与上海机器织布局[A].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澳门,2002.

[47] 朱光甫.郑观应哲学思想简论[J].湘潭大学学报,1986,(2).

[48] 方志钦.郑观应《道器》平议[J].史林,1992(4).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澳门,2002.

[49] 曹思彬.郑观应的反美诗歌[N].南京日报,1964-05-16.

[50] 曹思彬.爱国诗人――郑观应[J].南风,1983-12-15.

[51] 邓景滨.郑观应的诗歌创作观[J].岭南文史,1995,(2).

[52] 邓景滨.实业诗人第一家――郑观应诗歌研究[J].许昌师专学报,1999,(1-2).

[53] 郑红群.诗情如杜甫,雅韵若青莲――试论郑观应的诗作[A].纪念郑观应逝世8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澳门:澳门历史学会、澳门历史文物关注学会,2002.

[54] 李文初.关于郑观应诗歌的评价问题[A].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澳门,2002.

篇5:攻击行为研究综述

攻击行为研究综述

在学校、幼儿园、家庭,攻击行为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经常发生在青少年儿童中.暴力行为者通常是高攻击性行为者,攻击行为对于以后的暴力行为有一定的预兆警示作用.攻击行为较频繁的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有攻击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会招来更多的攻击而成为被攻击者,这势必会导致攻击行为的加剧;而本身不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在频频受到攻击的情况下,要么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要么奋起反击而成为一个有攻击行为的人,从而可能导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青少年以后出现暴力的高发生率.

作 者:曾玲娟  作者单位: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课部,湖南株洲,41 刊 名: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U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6(3) 分类号:B848.4 关键词: 

篇6:宗白华研究综述

宗白华研究综述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宗白华研究进行回顾和评价,可以分为90年代和新千年以来两个时段.其中宗白华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意境、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生命美学特征及宗白华美学思想开创现代美学的新范式等等.

作 者:王进进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杭州,310028 刊 名:云梦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MENG 年,卷(期): 25(6) 分类号:B83-06 关键词:宗白华   宗白华美学思想   意境   生命美学  

篇7:《吕氏春秋》研究综述

《吕氏春秋》研究综述

本文对20世纪关于<吕氏春秋>的研究状况作了比较系统的述评.文章对<吕氏春秋>研究中的不同学术观点,作了客观的'描述和简要的评说.文章述及的主要内容有:<吕氏春秋>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学派属性与思想倾向、哲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思想特点、与<淮南子>的关系、历史评价.

作 者:陈宏敬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 刊 名:中华文化论坛  PKU英文刊名:FORUM ON CHINESE CULTURE 年,卷(期): “”(2) 分类号:B2 关键词:<吕氏春秋> 的知识脉络' >  杂家   学派属性   综述  

篇8:应激研究综述

应激研究综述

国内外对应激理论进行了研究,包括应激的含义,应激的生理机制以及应激发展过程中的'几种主要理论模型:刺激理论模型、反应理论模型、CPT理论模型、系统理论模型.以往应激研究中还存在着问题,今后的研究还须努力解决.

作 者:王明辉 张淑熙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心理学系,河南,开封,475001 刊 名: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Y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3(1) 分类号:B845 关键词:应激   应激源   理论模型  

篇9:乌桕研究综述

乌桕研究综述

乌桕是一种集能源、药用、材用、观赏为一体的多用途树种.该文从资源现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与利用价值等方面对乌桕的特性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播种育苗、无性繁殖及人工林培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乌桕栽培、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应解决的问题.

作 者:李冬林 黄栋 王瑾 金雅琴 LI Dong-lin HUANG Dong WANG Jin JIN Ya-qin  作者单位:李冬林,LI Dong-lin(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53)

黄栋,HUANG Dong(青岛四方区园林绿化总公司,山东青岛,266071)

王瑾,WANG Jin(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71)

金雅琴,JIN Ya-qin(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江苏南京,38)

刊 名:江苏林业科技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SU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36(4) 分类号:Q949.753.5 关键词:乌桕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特性   资源培育   开发利用  

篇10:自我概念研究综述

自我概念研究综述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及发展状况.

作 者:鞠红霞 JU Hong-xia  作者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6 刊 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2(1) 分类号:B842.2 关键词:自我   自我概念  

篇11:自我概念研究综述

自我概念研究综述

自詹姆斯1890年把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至今,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曾几度兴衰.在行为主义出现之前,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兴趣浓厚,但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自我概念的研究逐渐被忽视.后来人本主义的出现,特别是罗杰斯对自我概念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认知流派对自我概念的研究也很重视.在研究自我概念时,由于认识、方法、人性观及研究取向上的差异,不同学派的心理学者之间同中有异,侧重点有所区别.

作 者:孙灯勇 郭永玉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刊 名: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N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 分类号:B84-06 关键词:自我概念   自我图式   多维层次模型  

篇12:国外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会排斥研究综述

国外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会排斥研究综述

社会排斥最早是社会学中的理论,伴随着大民族排斥少数民族或是社会的主流群体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排斥社会弱势群体而发展起来.近年来社会排斥也成为了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只要个体认为自己受到了他人的排斥,不管是真实存在或是臆想的,都会带来独特的心理变化,进而导致自我控制行为的改变.文章主要介绍国外对于社会排斥进行的较多心理学实验研究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希望更多的学者能以新的视角看待社会排斥问题,以本土的知识传统,引发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作 者:涂薇 余嘉元 Tu Wei Yu Jiayuan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刊 名:池州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1(5) 分类号:B84 关键词:社会排斥   自我控制   认知解构  

篇13:心理学研究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调查目的:

1、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发现问题并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2、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

3、分析出现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健康状况,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5、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和心理素质,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的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我将大学生心理状况作为此次专题调研。此问卷针对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统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前出现的校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大学时代是个人的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心理断乳意味着个人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彻底切断个人与父母家庭在心理上联系的“脐带”,摆脱家庭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建构。当多重发展任务同时落到大学生身上时,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现在的大学生有着许多自己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中坚贮备力量,大学生将会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与冲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必然会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此,针对大学生几大类心理问题研究设计了一份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我总共设定19条问题,通过为期两周的问卷发放调查,最后共回收40份问卷进行分析,希望能通过分析数据初步了解到大学生心理状况以便发现问题并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由于设定的题目较多,在这里我就挑选更具代表性、问题更突出的选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解决本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问题一、你认为紧张情绪会给你的考试成绩带来影响吗?

由这个表格,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有百分之六十多的人觉得紧张情绪会给考生带来影响。这也就说明,会有一大半的人很重视考试,他们期望通过考试取得优异成绩。那么,怎么调整自己的紧张情绪以从容面对考试就显得尤为重要。当遇到考试或自己所重视的其他事情我们又过于紧张时,做个深呼吸,并暗示自己,我已经努力了,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体验这个过程,做好每一个细节。这时我们就会放松很多,我们离成功就会更进一步。

问题二、你对自己的专业是否满意?

有这个问题可以看出,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就业形势的日趋恶化,很多人已不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所以对现在所学习的专业热情度不高。

问题三、你对自己的外貌满意吗?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对自己相貌的人满意的人很少,绝大多数觉得还好,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对自己的相貌不太满意。更有甚者,还会抱怨自己不够美丽或者帅气,久而久之,会让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严重者会导致自闭。所以,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白身体发肤来自父母,更大部分取决于先天,为了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更应该多读书,多学习。

问题四、上大学后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选项

A、 学习成绩不理想 B、 恋爱不成功 C 、不适应宿舍生活 D 、经济困难 E、就业竞争压力太大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 ,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律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有一部分人习惯了往日的教学方法,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失去了老师的重视,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落差。因此,这就提醒辅导员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学生成绩问题不可小视,一旦发现同学有消极情绪,就要立即给学生做好疏导工作。

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 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可喜的是调查结果显示这部分人只占极少数。但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要多多关心身旁的人,尤其是那些少言寡语的人,帮助他们融进集体的生活中来。

大学生一方面生理上成熟,有一定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同学们纷纷恋爱也给自身一个刺激,于是想恋爱。但有恋爱的也就会有失恋的,不过总体来说对于失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很看得开,但因失恋问题而跳楼自杀的也不是没有,所以对这种问题,同学们也不能小视,当我们遇到这种问题时要及时向周围的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周围的朋友失恋时也应该及时开导他(她)。

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让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感到压力很大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占有绝对优势。

问题五,这些心理健康标准中,你满足几条(多项选择)

选项

A、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B、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C、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D、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E、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F、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G、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H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K、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I、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

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这个问题是我根据心理学家划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改变的,旨在测试本校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大体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人都集中在ABF选项上,听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校大学生绝大部分有充分的安全感,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等。

通过对本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我提出如下建议:

学校角度设:公共课及团体辅导。学校心理咨询结构的进一步完善。适时的对大学生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对发现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帮助。

学生自身角度:要转变观念,正视心理问题,及时与辅导老师沟通接受心理辅导。但如果你真的`不想与人沟通,那么你要学会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如:

①自我激励 ②情境迁移 ③情绪宣泄 ④讲究处事技巧 ⑤学会自我放松 ⑥要经常自省

心理健康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在接受外界帮助的同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的调节。保持心情愉悦,乐观面对生活。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正确的学习观对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学习是“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自主性学习,因此应树立大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观念。这首先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的自主学习观;其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继承前人知识经验,更要敢于另辟蹊径,敢于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2、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4、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5、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6、正确认识自我,克服焦虑。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克服学习过度焦虑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目标制定过高,会打击学习者学习的自信心,使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能力产生质疑;学习目标太低,则会降低

学习者学习效率。学习者应增强自信心,勇于挑战学习;也要从态度上正确对待考试,提高应试技巧;当出现考试焦虑状态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应对怯场,稳定情绪。

小结: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难以培养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篇14:的心理学研究

每个人都喜欢给别人提建议,网上充斥着各种类型的伪心理学建议。在这些建议中,哪些才是真正有科学依据的呢?本文列出了10条真正有科学依据的心理学研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如何识别谎言

谎言是很难被识破的。研究表明人们识别谎言跟靠蒙的没什么两样。部分原因可能是充斥在我们周围的关于识别谎言的大都是虚假信息。点击了解如何识别谎言。

2、如何让你的笑容更有吸引力、更真诚而不那么张扬

这项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长时间的微笑(持续0.5秒)比一个短时间微笑(0.1秒)显得更真诚和有魅力。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发现长时间微笑显得更有吸引力、更真诚而不那么张扬。头部微斜同样会增加吸引力和可信度前提是斜对了方向。

3、如何说服他人你的观点代表全部人的观点

如果你想说服他人你的观点是代表大多数人的观点,那么你只需要不断的重复它。这项令人吃惊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群体里的一个人重复他的观点三次,那么它有90%机会的影响其他三个人支持你的观点。

4、如何有一个焕然一新的假期

这项环境心理学研究指出假期宅在家里可能限制精神上的恢复。另一方面,当我们在户外畅游时,我们可以做喜欢的运动或者在公园里漫步。

5、如何预防欺诈

如果我要我对一个对心理学一无所知的人只讲一项心理学,那肯定是人群心理学。了解并注意这项可以让我们的生活。

6、通过e-mail来说服别人

在发送e-mail之前你要知道通常女性没那么容易通过e-mail说服因为这种沟通方式不太可能建立能让对方改变态度的关系。而男性则不同,他们通过e-mail交流会减少对对方的戒心因而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而不会因为把对方视为威胁而分心。了解通过e-mail说服别人。

7、你是否满意你们的关系

一旦一段关系变成了长期的,虽然我们仍然会谈到爱和承诺,但满足感会变得重要起来。确实,低满足感是预测分手的一个重要标准。点击了解对一段关系感到满足的行为有哪些。

8、降低你的胆固醇水平

来自两个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仅在25天后,实验组在写下了情书后胆固醇有了显着下降。这些实验对象胆固醇的下降似乎与一些如年龄、饮酒习惯、吸烟习惯等等一般的健康因素无关。根据这份早前的数据显示,怀着激情书写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

9、如何通过自我揭露交友

从熟人变成好朋友可能会很难。无论感情是浪漫的或是柏拉图式的,关于人们没有更进一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了解如何通过自我揭露更进一步。

10、告诉其他人以上的研究让他们惊讶于你丰富的知识

好吧,实际上并没有关于以上研究结果是否会让人印象深刻的调查。但是,这十大心理学研究多少都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类,而那是有益无害的!

篇15:心理学研究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1、调查背景和目的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断言:“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越大。”在当代社会,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无数这样或那样的光环笼罩在他们的头顶,似乎光环下的青春和生活就没有一点遗憾和阴影。然而,在这些天之骄子中难道就没有如“马加爵“一般内心自卑和孤僻的人吗?难道就没有心理扭曲的“马加爵”还在歧路口徘徊?“马加爵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重重的再次敲响心理教育的警钟。近年来校园里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一系列恶性事件也不只一遍的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心理问题是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烦恼,也是大学生成才的一大障碍。请看下列资料:

自杀事件:

1.3月,身为教授儿子的黄毅留下遗书之后,在自家的楼上坠身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又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校园里消失。有关人员向记者证实,黄毅留有一份100字左右的遗书,大致内容是:学习负担太重,实在承受不了压力,不想活了。

2.9月17日凌晨,广州市海珠区某学院一名刚入校两天的新生无法适应新环境,连续失眠两天后从宿舍楼跳楼身亡。

3.月9日约凌晨1时,广州某高校99级化学系学生石某不顾同学和女友的劝阻,从海印桥上纵身投江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遇难的还有另外一位救他的大学朋友。经调查,石某先后谈了3个女朋友都不顺利,加上父亲又下岗,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又不好,对不起家里人。

4.年11月,广州某名牌大学新闻系2001届毕业生梁某,参加工作不到半年在家采用电击方式自杀身亡。毕业后,梁某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觉得压力很大,身边又没有特别谈得来的同事。面对种种不顺心,性格内向的她很少和家人沟通,越来越封闭,对生活、事业感到绝望。

5.2001年12月31日上午,广州市五山某高校级研究生坠楼身亡。据了解,他们研究生的每门课要根据成绩排名,排在最后5%~10%的学生,给予黄牌,累计三个黄牌就换一个红牌,得红牌的学生毕业难度较大。该学生可能是成绩太差,受不了刺激。

犯罪事件:

6.2月23日,云南大学广西籍学生马加爵因平日性格孤僻多疑,与同学打牌产生误会后残忍用钝器连续伤害四位同学,近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马加爵死刑。

《中国青年报》报道:即将毕业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周一超参加公务员应聘,因体检不合格被取消录取资格后,竟用尖刀行刺嘉兴市劳动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造成1死1伤。

7.203月上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一分院批准逮逋了涉嫌故意杀人的大学生马晓明。只因功课不好被学校“劝其退学”,上个月,自感没法向家里交待的马晓明把自己的爸爸和奶奶杀死了。

8.年3月,在长沙市某高校发生了一起杀人碎尸案,犯罪嫌疑人因为感情的纠葛,残忍地将同班女友杀害并肢解。

9.22岁的刘海洋,原清华大学机电系学生。2002年一二月间,他先后两次在北京动物园熊山黑熊、棕熊展区,分别将事先准备的氢氧化钠(俗称“火碱”)溶液、硫酸溶液,向展区内的黑熊和棕熊倾倒,致使3只黑熊、2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伤熊”案一时间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热点。

我们不愿想起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但不得不面对用生命化成的一个个问号:我们这些大学生怎么了?我们接受的不是这个时代最多元的教育文化,享受的不是这个社会最先进的物质产品吗?只是为什么在耀眼的光环下,我们的心灵却如此脆弱?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研究起步很晚,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现,这种状况又常常被人们模糊地认识着,若走近真实和清晰,我们的思考也许将更有价值,这份调查报告正是由于这样的目的产生的。

2、调查方法和样本构成

本次调查选择了本市南通大学、南通职大两所高校,共发放45份调查问卷,收回42份有效问卷,无效问卷3份。本次调查采取匿名方式,共调查人数42人,其中南通大学8人,南通职大35人,男生12人,占28.5%,女生30人,占71.5%,年级分布:大一年级18人,占43%,大二年级13人,占31%,大三年级11人,占26%。调查问卷样本构成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以及“大学生人格健康测试”(UPI)。

3、调查结果和初步分析

对大学生活满意度与人格健康测试结果

表一: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人格健康自我评价情况

调查范围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满意,但无法改变 有明显心理问题 需要关注群体心理健康

大一年级 11% 44% 44% 1% 44% 12% 44%

大二年级 16% 38% 46% 0% 54% 7.6% 38.4%

大三年级 9% 55% 36% 0% 36% 36% 28%

通大整体 0% 62.5% 37.5% 0% 37.5% 37.5% 25%

职大整体 11% 40% 46% 3% 46% 14% 40%

(1)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从各年级学生情况看,一、二年级学生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小,感觉满意、基本满意的人数比例与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基本持平,但感觉不满意人数比例过大,应引起重视。三年级学生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大,感觉满意、基本满意的人数比例为64%,感觉不满意的人数比例为36%。从整体上看,通大学生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大,职大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小。(详见表一)

(2)大学生人格健康测试(UPI)。

从各年级学生情况看,二年级学生有明显心理问题人数比例均为各年级最高,三年级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包括需要关注群体)高达72%,一年级学生有明显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人数比例相同。从具体数据统计,7%学生曾经有轻生的念头,38%学生自认为心理有问题,大三年级学生心理状况不如低年级学生,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略差于通大。(详见表一)

(3)大学生生活困扰状况

从选择人数上看,大学生感到最困扰的事项是:“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69%),其次是“思想上有困惑”(52%),选择人数比例排序为3—6位的分别是:“课程学习有困难”(45%),“自我管理能力不强”(40%),“经济困难”(35%),“人际关系与沟通上有困难”(30%)。(详见表二)

表二:大学生生活困扰状况

题号 事 项 大一 大二 大三 整 体 排序

1 不适应大学生活 11% 30% 0% 15% 9

2 课程学习有困难 55% 38% 36% 45% 3

3 经济困难 38% 38% 27% 35% 5

4 思想上有困惑 38% 61% 63% 52% 2

5 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33% 30% 63% 40% 4

6 人际关系与沟通上有困难 38% 30% 27% 33% 6

7 与异性交往方面有困难 11% 15% 18% 14% 10

8 家庭变故或困扰 11% 38% 27% 23% 7

9 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 50% 84% 81% 69% 1

10 其他 16% 9% 36% 19% 8

(3)大学生对心理辅导的需求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有38%的一年级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有53%的二年级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有的45%三年级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显示还表明,一年级学生不需要心理辅导的人数比例是各年级最高的,可见低年级对心理辅导方面的信心不足。

(4)大学生对生活辅导的需要情况

从选择人数上看,大学生最需要辅导项目为:“在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和“解答一些思想问题”(62%),2—4位为“介绍为人处事的经验”(53%)“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52%)“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45%)。除了经济援助这样非辅导性的项目外,大学生对辅导的需求状况与他们的生活困扰状况是基本一致的。(详见表三) 表三:大学生对生活辅导的需求情况

需要内容 大一 大二 大三 整 体 排序

1.介绍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 16% 8% 18% 12% 7

2.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 50% 61% 45% 52% 3

3.解答一些思想问题 55% 53% 81% 62% 1

4.介绍为人处事的经验 50% 69% 36% 53% 2

5.协助解决学习问题 55% 8% 36% 42% 6

6.协助解决心理问题 38% 53% 36% 43% 5

7.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 44% 46% 45% 45% 4

8.在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

提供参考意见 88% 84% 63% 62% 1

9.其他 0% 15% 18% 9% 8

二、分析原因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8—23岁之间,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有着不同于中学生和一般社会青年心理发展基本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

(2)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思维易带主观片面性。

(3)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

(4)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这些特点是了解和分析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客观基础。

大学校园是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接的地带,多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在这里得到延伸或是方向性的改变,,再加上大学生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缺乏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其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大学生心理疾患正是在这一特有环境中多种诱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那么这些心理疾病和障碍又是从哪里的呢?

(1)大学阶段的特殊性。大学里的学习生活与中学已大大不同,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转型期。中学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已经转变为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同学在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导致考试失利。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些同学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相对中学单纯的人际关系,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有同学、同乡、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同居一室的有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经常埋怨自己没有,甚至想逃避。转型期是一个动态期,一系列的转变都可能让人茫然、忧郁、甚至恐惧,必然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2)家庭教育方式不适当

许多家长寄望于的不仅是自己孩子上大学,出国读书,更多的是今后的出人头地、为家 争光。然而,家长期望值过高会给学生造成现实和理想的不统一的落差,使他们背着重重的心理包袱,遇到问容易产生自卑、暴躁的情绪。从读书开始,学校和家长只注重智力教育,往往忽略子女的健康心理和人格的教育,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而上大学后,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和不断更新的过程,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比关系。

(3)社会现实的影响

从个体发展心理来看,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确认期,在他们脑海里设计出美好的未来和前程。然而,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客观障碍常阻碍“理想自我”的实现。近年来高校扩找范围越来越大,时常使之毕业就业出现巨大竞争压力,大学生变得到处都是,而自己却什么都不是?什么也都做不成?考研、就业、还是出国……众多学子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徘徊。如何面对早晚都要涉入社会的现实,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是他们心理的一个结。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学习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部分学生逃避现实,消极颓废,沉溺于玩乐放纵,甚至滋生自杀倾向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4)人际交往关系困难

当校外网吧成为了学生打发时间的去处,当日记本成为自己唯一的朋友,当宿舍只剩下各自的呼吸,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马加爵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造成人际交往困难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述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心理疾病。此外,网络作为新兴的一种通讯方式,已成为年轻一代的越来越推崇的一种沟通和排谴方式。但我们必须看到,网络作为心理排泄的一种方式,具有其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在虚拟的世界中一切都没问题,回到现实中各种问题却越来越不能解开。如果过于依赖网络,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

(5)情感困惑和危机

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伴随性发育的成熟,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不成熟之间发生激烈的碰撞,渴望爱情,憧憬婚姻,却缺乏成熟的爱情观念,和正确的性观念和性道德,当遇到这类问题或相关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6)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本次调查中发现,64%的学生不满意所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而同样也有42%的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和帮助。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据报道,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另外,心理咨询的一些手段、方法落后、陈旧,适应不了学生的要求,以致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问题,也不太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解决。此外,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跟上时代步伐,要善于针对大学生的不同个性心理因势利导。

(7)对贫困学生关怀不够

贫富差距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同样也出现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是一个班的同学,一些花钱大方,追求“卓越”的生活,而另一些同学却省吃俭用,到处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这种落差给贫困生带来了比较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虽然贫穷并不是马加爵杀人的主要理由,但确实是他产生自卑内向的性格的根源。贫困生出现“心理危机”应该是社会的责任。这些年,城乡的教育差距也在加大,为了跳农门,部分农家子弟和农村学校的眼睛只盯着学习成绩,而且受制于经济条件,一些乡村中小学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特长,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个性缺乏充分发展,除了学习之外,其他方面的能力都较弱。可在大学里,评判学生的标准是多元的,这样一来,很多贫困生进入大学后就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很差,变得自卑、敏感、脆弱、封闭。

三、提出建议

(1)全社会应该转变观念,更新认识。今后需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大家知道,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对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不可歧视他们、嘲弄他们。

(2)树立一个良好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睦,互爱互助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再像传统的“棍棒”教育,也不因是独生子女而过分溺爱,父母与儿女的沟通方式应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对于涉世未深的.子女,要多告诉他们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使他们对社会能有更深刻的看法和认识,比较及时的洞察自己孩子的各种心理动向。

(3)高校应加强心理学知识、常识的教育和普及。高等院校应加强对心理学、生理学知识的教育、宣传和普及,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通过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便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

(4)高校应完善心理咨询工作和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心理咨询的形式很多,一般有面谈、集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等多种形式,通过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特别是对刚入学的新生,应为他们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心理检查。据统计,我国每百万人口中只有2.4个心理工作者,10个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在引导方法上产生偏差,所以培养高水平的专门从事心理工作的人员队伍迫在眉睫。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学校和家长要从根本上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过正常有益的生活,帮助他们选择多样性的校园生活,参加丰富生活的社团,勇敢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同学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以有利于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特别是要鼓励大学生们与各种不同类别的群体进行充分沟通与交流,了解自己以外的人群的生活生存状态。

(6)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犯罪事件提醒我们,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之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约束和责任感,提高自己的自控和自律能力。

(7)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特别像一些比较特殊行业的学校,如军事院校、警校等,军事化管理制度下的学生易生产焦虑和压抑的心理状况,学校应在规章制度上多地为学生着想,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人文关怀空间。

(8)增强自身调节能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免疫力,也许并非解决心理疾患、压力的唯一途径。面对太多的、更严重的心理疾患的时候,打消掉心理疾病不是病、看心理医生丢人的观念,去勇敢地面对心理医师可能更为必要,但是心病需要自己积极主动的调整依然是解决问题重要的一环。

结束语:我们每个人这一生要面对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承受的压力也实在太多了,并不只是在大学阶段。评价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是简单的问卷调查可以得出的,也不是某个时间段可以体现的,而即使是不健康,也不是看几次心理医生和上辅导课能完全解决的,做这份调查报告只是想告诉大家,告诉自己一个答案:面对问题和压力,不要选择逃避,只有承担,才会发现自己原来能够举重若轻。重视自己的心灵,温暖自己的心灵,心理健康离我们并不遥远。

篇16:心理学研究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大学生生存竞争和压力的增大、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心理健康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面对社会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对自己期望值很高却对挫折承受力又不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都在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化,承受的心理压力和面对的心理问题远大于以前,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所以了解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拥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为此我针对此问题对周边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通过此途径找出实际问题所在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希望为广大同学提供帮助。

随着大学生独生子女及贫困生的大量增加,这些心理问题将更加突出,如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解决,不仅将严重影响未来高级人才的质量,还将诱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已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才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威胁,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已成为当今社会和各高校关注的重点,为此我对同学之间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通过问题的发现了来解决这一问题,为广大缓解心理压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一、 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调查方式是在我的同学之间采取随机抽样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借助腾讯QQ进行问卷发放,也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支持。这次调查一共发放了120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本科及大专的在校大学生,男70名女50名,一共收回108份具有分析价值的问卷。这次调查得到了同学的大力配合具有一定的分析价值和较高的可信度。

二、 调研分析

(一)、人际关系问题

根据调查可发现,有的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自负的心态,待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总想表现自己,经常抱怨别人不理解、不体贴、不关心。有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调查中发现有4%的同学当自己不受到别人理解时会和别人冲突,缺乏理性,15%的同学会有不同程度的怨愤和心情压抑!不愿和同学交流、合作,一心只读圣贤书,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此外,大学生之间由于个性、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也容易产生冲突,导致有些大学生相互冷漠,甚至仇视打击对方,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在内心积聚心理问题,极易产生心理疾病。

(二)、学业问题

调查发现14%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就是三点一线之间教室、寝室、食堂缺乏激情与热情枯燥乏味。据了解学业上的主要问题是:(1)学习压力大;(2)学习动力不足;(3)学习目的不明确及学习成绩不理想;(4)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三)、恋爱与性的问题

大学生大都处18 ~ 25 岁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已进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阶段,不少大学生开始谈恋爱,但在如何处理恋爱与性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

(四)、情绪问题

在情绪方面调查发现,12%同学不敢在同学面前大声说话 ,这反映了一些情绪问。进入大学后, 社会角色的换位引起了大学生许多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大学生易出现的情绪困扰主要有:

(1)抑郁。抑郁是大学生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如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咨询及治疗,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造成严重后果。

(2)焦虑。通常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罪恶感的增加等,是由几种情绪混合而成的情绪体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3)自卑。自卑的人大多性格内向, 常常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实践,因而抑制了自己的才华和进取的时机。

(4)冷漠。一般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既不与人交流思想感情,也不多管闲事,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从表面上看,冷漠的学生是无动于衷,实际上一些学生内心十分痛苦,有很重的压抑感,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将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五)、做法分析 经验与启示 存在问题及原因

据了解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有发展过程中自身主观的因素。社会因素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物质文明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处于不稳定阶段,心理素质还十分脆弱,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和情绪的起伏不定,致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家庭因素现在的还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下来嘴里就含着金钥匙是家里的宝,从小的娇生惯养导致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

自身因素,大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心理个体的人格缺陷大学生的人格结构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良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导致其人格发展有缺陷。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发展缺陷,表现为孤僻、冷漠、多疑、悲伤、急躁、冲动、固执、好钻牛角尖、易偏激、骄傲、虚荣、以自我为中心等。自我意识缺乏客观性和正确性,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方面,是个性发展的最集中的表现之一。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大学生对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有浓厚的兴趣,但却常常缺乏客观性、正确性。有时自我感觉太好而自负骄傲,自我期望值过高,偏离实际水平,而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时,又因偏离而出现逆转,走向对立面,产生自卑情绪,自我评价过低,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最为关注也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也影响到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说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惑最多、最直接的原因。生活环境变迁,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环境的巨大变迁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生活环境的变迁对新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结论与建议

对于以上调研结果发现的问题我向大家提出我个人的看法以及意见希望能对大家未来就业有所帮助。

1、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们应该应当更加积极主动,而不应该等待他人的主动。而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显得更加重要。大学中老师不再是中学时代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结合的老师了,大学中的老师自身也有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任课老师也一般在课堂上才能见到。因此,在师生交往中的主动权就掌握在学生的手中。当遇到心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主动找老师寻求解决的方法,有可能的话尽量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对学生非常有利的。

2、同学之间的长时间相处,尤其是舍友长期生活学习都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3、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仅能够给人情感的满足感,而且可以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异 性互相补充,更加嫩完善自我的性格,培养健全的人格。

4、当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时候,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压抑,这是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此时,自己应该尽可能地与别人增加沟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平时的交往中,讲究诚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让他人由衷地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此外我们在发现自己已经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的时候,应当勇于正视,寻求方式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采取自我调节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相结合,解决方式应避免单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从心理问题的阴影中走出。

5、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是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实现奋斗目标的灯塔。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无论是大学生活,还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这就需要大学生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积累挫折经验,丰富人生阅历,让自己心理日渐成熟,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7、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如何恰当地处理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学习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长期的目标,使大学生缺乏奋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受到中学时代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留下了些许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父母还存在依赖性,没有完全从中走出来。因此,有必要努力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准备。

调查总结

大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加之社会坏境的剧烈变化,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和心理失衡。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由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总结了一些在实践收到良好效果的方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大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转变观念、改善管理、改进教学、拓宽社会活动领域和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及教育等多方面入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本人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持续、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篇17:心理学有趣研究

这些研究发现没法让你眼前一亮,却能让你豁然开朗——原来,人们的常识的确是有科学依据的,近日,美国《大众科学》刊登了一组研究——“科学证实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讲的就是以下这些被科学证实的传统智慧。

父母对长子女更严格

科学家在对生育顺序的研究中发现,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更严格,而对较晚出生的孩子较纵容。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许多家庭中最小的孩子总是不听话。

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表示,家长对长子女严格背后有一种潜在的动机,那就是保持长幼有序的家庭状态,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小一点的孩子效仿大孩子的反抗行为。而当年幼的子女长到十几岁而长子女已经长大成人离开家庭后,家长便失去了严格教导孩子的动力。而对最小孩子的宠爱容易导致其产生不听话、不感恩、不谨慎的行为。

情绪不好时购物多花钱

一个最新心理学研究显示,如果人购物时心情不好,那么花钱的欲望就会更强烈,付出的钱就会更多。“人在难过时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所以会导致这种后果。”主要研究者——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辛西娅·E·克莱德说。“我们的研究显示,那些难过时越容易自怜的人,购物时花的钱就越多。”这一研究结果在美国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学会年度大会上被提交,

男性易将女性友谊当性暗示

许多女性都有这种经历:自己把某个男子当作普通的异性朋友,但是他却把自己对他的好感当成性暗示。在一项最新的心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大学阶段,男生误将女性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错认为是性暗示的比率是12%,而大学女生错误判断男性示好的比率只有8.7%。这一研究发表在四月号的《心理学》月刊上。

爬楼梯的确好过坐电梯

美国密苏里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少爬楼梯不仅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能够导致疾病。

研究人员让那些平均每天爬1万步楼梯锻炼身体的男子在两周时间内尽量使用电梯或以车代步。两周后,研究人员在测量志愿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脂肪含量后发现,那些不积极锻炼的志愿者从血液中清除这些物质的速度更慢,这种情况更容易导致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

生孩子是最遭罪的活

每当电视上出现女人生孩子的镜头时,女人们总是显得痛苦万分,她们大声喊叫着,汗水湿透了衣服。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宣布,其实,女人往往低估了自己在生孩子时所遭受的痛苦。

研究人员梳理了欧美的32个研究,这些研究将产妇生孩子前对痛苦的预期和生孩子时的真正体验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女人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生孩子有多难熬。

根据这项研究,研究者建议,医院应加强产前教育,确保孕妇了解生育孩子的痛苦,为生育做好心理准备。

篇18:周邦彦研究综述论文

周邦彦研究综述论文

周邦彦是北宋末年最杰出的词人,历来属词学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两宋十大词人“排行榜”上,周邦彦与苏轼同居第二位(参见王兆鹏、刘尊明《历史的选择——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20世纪的周邦彦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月,《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刊登了崔海正、阎立亮的《近年周邦彦词研究述略》一文,湖北大学词学研究中心主编的《词学研究年鉴(1995~)》(武汉出版社3月版)刊发了董希平《苏轼、周邦彦及其词研究综述》一文,两文分别对前周邦彦及其词的研究成果作了回顾与描述。—三年中,对周邦彦及其词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共发表了近20篇学术论文,关于周邦彦与大晟府的关系有了新的发现,对周邦彦在词史上的地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关于周词艺术诸方面的探讨在角度上也有创新。现将三年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一、对周邦彦与大晟府及大晟词人关系的考证

这是三年中对周邦彦及其词研究取得的新突破。周邦彦曾出任大晟府提举官,使得大晟府在词史上蒙上一层炫目的光彩。诸葛忆兵《周邦彦提举大晟府考》(《文学遗产》19第5期)一文考辨了周邦彦在大晟府的任职经历,澄清了诸多史实,有助于重新审视大晟府对宋词的影响。该文认为后人对周邦彦的误解的关键点在于周任职于大晟府的时间及因此所发挥的作用。作者从周的履历和其他大晟府的提举官任期两方面加以考辨,认为周提举大晟府的具体时间,是在政和六年(1116)十月至政和七年(1117)三月之间,任期最长不超过半年,短则或许只有一二个月。此外,作者考证出,大晟府诸多重大举措,均与周无关;而且,周在大晟府期间与其他六位“大晟词人”(据有词收入《全宋词》者)鲜有共事与交游。这样,周对大晟府的贡献显得较小,澄清了自《碧鸡漫志》历《词源》而下的诸多不实之说。

龙建国《大晟府与大晟府词派》(《文学遗产》第6期)一文承杨海明的说法,将周邦彦归入大晟府词派,认为“大声”不仅是周对万俟咏词的审美评价,而且是周及其他大晟府词人共同的艺术追求。将周纳入一定的流派,在群体透视与个案分析中全面把握周词的艺术追求、艺术渊源与艺术表现等是一个新的进步,其思维与视角的突破,实大有功于周词研究。

诸葛忆兵《大晟词风和北宋末年世风》(《文学遗产》19第6期)一文称周邦彦为“大晟词人”。作者探讨北宋末年世风对周邦彦等人的创作影响,认为以周为首的大晟词人创作上呈现出某些共同特征,形成大晟词风。世风的谄媚、浮糜与趋雅相应地形成词风的谀颂、俚俗和醇雅。将周并入大晟词人,并据此而论其词风与世风之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词体内部的某些演化嬗变轨迹。

二、对周邦彦的词史地位的论定

对周邦彦词史地位的探讨,近二年涉及的论文较多,其中以蒋哲伦《论周邦彦在词史上的地位》(《古典文学知识》年第1期)和杨万里《论清真词在宋代的文学效应》(《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为代表。

蒋文对前人“集大成”说提出异议,认为在周氏之前,苏轼等人“以诗为词”,已经对词的传统作了很大的突破,但他并没有接受这方面的成果;在他之后,辛派词入沿着苏轼的路子继续开拓,更有发展,也决不是他的词风所能包容得了的。从后面这个角度来看,周氏尽管“精工博大”,毕竟够不上“集大成”。此外,作者重点从词史演进的角度论述周在词体演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认为,周作为“词人词”的最大代表,在词史上有着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同时,作者指出将清真斥作唯美主义或形式主义词风开启者的做法,则不仅无视于其词内蕴的深情远意,实际上也反映出对词史的演进过程的偏颇之见。我们不必完全同意“集大成”、“正宗”之类的封号,但其继往开来之功不可磨灭。

杨文从清真词在宋代被理解和被接受的过程来考察清真词在宋代的文学效应,以此论证周邦彦在宋代的词史地位。作者从宋人对清真词的评价和有代表性的宋人创作实绩两方面入手,对清真词进行历史面貌还原的阐释。宋人对清真词的评价,从三方面探寻:一是宋人词集序言或提要,二是宋人词话,三是宋人选宋词;从宋代词人的创作实绩来看,宋人学清真未得其真。通过两方面的考察,作者勾勒出清真在宋代的接受过程,并总结出三点结论:一、清真词名,始盛于殁后80多年,在此以前,词名并不显著;从南宋中后期开始,特别是到了南宋末,清真成了词坛的领袖,开始了统治词坛几百年的历程。二、宋人学清真往往只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忽视了从词藻、词法、词律等方面去学他,实际上是没有真正地了解他。广而言之,每个时代,只会依据自己时代的特点与风尚来理解和接受历史上的'某位文学家或某种文学传统。三、清真词集词体之大成,最为词家雅词正宗。

谈周邦彦在词史中的地位,不能不涉及到周在词雅化中的作用及其艺术成就。近年关于这个问题论述较多,依然集中在“集大成”或“结北开南”上,如王洪《试论唐宋词发展史上的五个里程碑及其词史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二期)一文认为“词史之流变,赋予周邦彦的使命,正是上承苏轼的雅格,并完成这种雅化之集大成的历史使命。清真词中的每个字,似乎都经历华夏几千年文明之酒的浸泡,洋溢着几千年文明的高雅之魂。”王兆鹏《宋词流变史论纲》(《湖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一文以代表词人为纲,对宋词的发展流程作了概括和总结。作者认为周邦彦注重词的章法结构,使词的艺术规范性得以提高,因而周最大的贡献,即在于对词艺的规范化。 三、对清真词内容题材及艺术表现的探讨

这是三年中对周邦彦研究的热点,不仅研究论文多,而且质量高。此外,对清真部分词作的鉴赏文章也多有妙解。

曹章庆《论周邦彦羁旅行役词的感情心态特征》(《广西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一文运用心理批评的方法,指出周邦彦的羁旅行役词表现出两种比较突出的情感心态。一种是追忆心态,其内容是对故乡的美好回忆的向往,对故乡亲人,尤其是对情人、歌妓们的想念和相思。其特点是在仕途受挫以后,退回内心,一步三回头,默默地咀嚼着过去美好的情景,以作心理补偿。一种是悲抑心态,词人心中的悲苦寂寥往往不是直接地宣泄出来,而是把它埋入心底,强行抑制而造成的一种欲说还休、沉郁顿挫的心理特点。“周邦彦始终没能像苏轼那样,以超然旷达的态度来化解政治上的挫折,而是竭力把这种悲伤加以压抑,潜流暗转,使人感觉此中有无限悲酸,但又无法说破。”这两种心态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一个品行正直、性格软弱的知识分子在40多年苦海浮沉中痛苦挣扎的灵魂。

陈磊《从清真、白石词看宋代咏物词的嬗变》(《复旦学报》1998第6期)一文从清真与白石的咏物词入手,对宋代咏物词的嬗变轨迹作过程性描述。在喻象的选择上,清真词喜好以柳作为咏物的对象,来抒发他那郁结于胸而吞吐不尽,令人梦回魂萦的情怀,也造成了他词风上的“蜿蜒流美”。(田同之《西圃词说》)在喻象再现的手段上,周词素以“描写物态,曲尽其妙”(强焕《片玉词序》)著称,周词中的花卉类意象多半呈独枝状态,以使词人描摹物态时逐一加以点染,词人作为超然于物外的独立角色,保持了颇为清醒的自我意识。虽然物象在词人带有移情色彩的观照过程中都被赋予了拟人化的形象,但客体与主体间的距离感却昭然可见。而正是这种空间上的距离感,才使词人得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物象的具体形态与外貌特征,才能以细腻熨贴的笔触再现出来。在比兴寄托的方式上,周词并不着意于寄托,表现出缘物起兴,情物交感的创作倾向,即所谓“感物言志”。

孙家政《勾勒,暗转,蓄势——周邦彦词艺术三题》(《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1期)一文,总结了周词的艺术表现内涵。周词一般在慢词长调中运用勾勒,讲求谋篇布局,血脉意气,首尾贯穿。题旨勾勒出后,后面的铺陈紧紧围绕,形成一唱三叹之致。暗转手法在周词中运用得极为成功,由于清真一生仕途坎坷,胸中块垒多于常人,作词喜制长调,自然暗转这种技法最适合表达内心抑郁不平,吞吐凝咽的情感。清真情深似海,作词喜欢蓄势,使情满不得不发,使无限情怀,最后展露无遗。勾勒、暗转和蓄势三种技法在周词中结合运用,把柳永慢词的直线型章法结构转变成网状结构,形成自己的独特抒情范式。

清真“下字运意,皆有法度”(沈义父《乐府指迷》)。对周邦彦的艺术规范,今人论述较多,王兆鹏提出“清真范式”,并在《宋词流变史论纲》(《湖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中作了总结,王文对清真词的章法结构、句法炼字和音律诸方面作了阐释。作者认为清真词的章法结构,由柳永词变化而来,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声景交错叠映,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清真词炼字的主要诀窍是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同己出,而意境更新,音律方面清真更是严格规范,用字分平仄,仄字中严分上去入三声,使语言字音的高低与曲调旋律的变化相结合。

关于清真词的雅,论述较多。罗章《从柳、周、姜词结构看宋婉约词的雅化过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一文较有特色。作者认为周词结构在词雅化中的重要意义是矫变了柳词的平叙结构,清真的这一改变,被视为一种进步,一种雅化的努力,此种结构方式即为“腾挪之法”,不直接抒情,闷住情感,转而研究理性,援用“腾挪”的技术性布局。这种需要反复咀嚼方能领会的结构方式提纯了风月情事中“情”的成分,降低了恋妓内容的刺激强度,有着明显的雅化功用。从审美角度观察,“腾挪”构筑了层层脱换的有意味的形式结构,形成了深深包藏的表现风格,这是将宋代文人极为洗炼的趣味感觉深深融合词这一样式的本来面目或纯粹抒情的质以后所产生的全新境界。

关于清真艺术上的问题,研究的视点趋向多元化与交叉化,在历史还原的基础上,体现出清真词作为当代存在的意义。更为深广的研究有待今后的努力。

关于对清真词作的赏析文章,三年中共有5篇,都写得文辞优美,给人双重享受。集中在对清真名作的赏析上,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技法诸方面都有精到的描述。其中以黄维华《浅说周邦彦节序词〈解语花·元宵〉的造境技巧》(《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4期)一文较有特色,显出较高的水平。作者对清真词中的本事及用典阐析精微,并且能旁征博引,将全首词解析得让人尽知其味后觉味之无穷。点明清真此词艺术上的成功之处在于咏节序而又说尽人间风情,以常人之心写出了常人皆能感之的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

纵观以上所述,近年清真词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研究者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在逐步发展变化,新的理论方法在逐步得到运用。但是,与苏、辛的研究相比较,仍稍逊色。首先,关于周邦彦与大晟府的关系并未得到最终确认,其中仍有许多争议之点。此外,在基础性研究方面,虽然已到较为完备的阶段,但是一部质量较高的词集编年注本仍是人们期待的。再者,作为一个大文学家,其诗与文的研究仍嫌欠缺。如何进一步开拓与创新,将是新世纪的周邦彦研究所面临的课题。

篇19:《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

三条《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

关于《红楼梦》主线问题,学术界意见纷纭复杂,莫衷一是。而把握《红楼梦》的主线是认识《红楼梦》的主题及其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关键。因此本文将50年代以来,有关《红楼梦》主线的各种见解加以梳理,以供红学研究者参考。

从50年代起,红学界开始提出了《红楼梦》的“主线”,或称作“中心线索”的问题。1980年前后,围绕《红楼梦》主线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从那时到最近,不断有人对这一问题发表有卓见的文章。据笔者所见,迄今为止有关《红楼梦》主线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单线”、(二)“双线”、(三)“三线”。现分述如下。

“单线”。此种意见又可梳理为六种观点:

一、“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说”。此说提出最早。下举三家·①李希凡、蓝翎在《关于〈红楼梦〉的思想倾向问题》(《新建设》1955年4月号)中说:“《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恋爱故事作为贯串全书的中心线索。”②舒芜同志在《“谁解其中味”—有关〈红楼梦〉的若干问题讨论》(《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1辑)中认为:“无论如何,宝、黛、钗之间的故事,才是《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或者说,是贯串和联络千头万绪的一条主线,这是不可否认的。”③邓遂夫在《<红楼梦>主线管窥》(《红楼梦学刊》1982年第1辑)中指出:“这部作品的主线,正确表达,应该是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作品中‘描写主人公具体活动的具有连续性的、贯穿全书的一个中心事件’,也不仅仅是宝玉、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还应包括与此紧密相连而不可分割的宝玉、宝钗之间的婚姻悲剧,实际上是相互交错地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更具典型意义的中心事件—宝黛钗三人的命运悲剧。”除以上三家外,诸如吴组缃《论贾宝玉典型形象》(《北京大学学报》1956年第4期)、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组写的《<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北京大学学报》1973年第3期)等文章也都持此观点。

二、“宝黛爱情悲剧说”。持此观点的文章最多。下举5家:①何其芳在《论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面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②李春祥在《<红楼梦>的主线与主题》(《开封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1期)中说:“从以上概括的情节线索中无可辩驳地说明,宝黛爱情婚姻悲剧决不是《红楼梦》的附属部分,而是贯穿全书的情节主线或中心情节。”③黄立新的文章题目就叫作《宝黛爱情故事应是<红楼梦>的主线》(《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4辑)。在该文中,他首先阐明什么是“主线”,及“主线”应具备的条件,然后指出,《红楼梦》“以宝黛爱情作为主线,是‘确切’的,符合实际情况的。”④何永康在《纲绳擎起,美目盼兮—<红楼梦>艺术结构小议》(《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4辑)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线索,……成功地负起了全书矛盾主线的使命。”⑤韩进廉在《衔山抱水建来精—<红楼梦>艺术结构试绎》(《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0辑,1983年8月)中指出:“综合起来看,全书的结构主线应该是宝黛爱情悲剧。”除以上5家外,持此观点的文章还有:郭预衡《论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北京师大学报》1963年第3期);张信生《<红楼梦>——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面镜子》(吉林师大《读书与批判》1973年第1期);辽宁大学中文系青年教师进修班的文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地主阶级垂死的诊断书》(《辽宁大学学报》1973年第3期);冯宇《论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兼论<红楼梦>的主线》(《北方论丛》1979年第1期);胡念贻《谈<红缕梦>的艺术结构》(《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辑,1979年11月);张文潜、颜纯钧《试论<红楼梦>的爱情主线》(《福建师大学报》1980年第2期);邢治平《浅谈<红楼梦>的艺术结构》(《河南师大学报》1982年第5期);郭英德《佳作结构类夭成—<红楼梦>网状艺术构思的特征》(《红楼梦学刊》1991年第4辑)等。

三、“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说”。下举4家为例。①刘世德、邓绍基在《<红楼梦>的主题》(《文学评论》1963年第6期)中说:“曹雪芹在《红楼梦》全书内用荣国府、宁国府由盛而衰这样一根基本线索把许多大大小小的情节贯串起来。”②程鹏在《人物千姿百态,意境气象万千—漫谈曹雪芹刻画贾府外围人物的艺术特色》(《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辑,1979年11月)中说:“《红楼梦》全书的主线,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由鼎盛走向崩溃的衰亡史。”③孙逊在《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谈<红楼梦>的主题与主线》(《红楼梦研究集刊》第5辑,1980年11月)中说:“我们看《红楼梦》的精心艺木构思,可以看到它在结构上的这样一个显著特点:即以贾府荣枯盛衰作为统括全书的一个总的脉络。”“贯串小说全部情节和人物的,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这条主线。”④曾扬华在《<红楼梦>艺术结构试探》(《红楼梦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提出:“从《红楼梦》全书所反映的内容来看,足以担当得这付担子,成为全书主线的,就只有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因为只有这个过程才能容纳得了书中已写的一切人物和事件。”除以上4家外,持“衰亡史说”的文章还有:石一歌《<红楼梦>不是爱情小说—略谈<红楼梦>的主题》(《学习与批判》1973年第4期);王一纲《从第四回看<红楼梦>》(《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3辑);张春树《<红楼梦>结构简论》(《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3辑);王西彦《大波与潜流—关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的笔记》(《我读红楼梦》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1月版)等。

四、“贾宝玉叛逆道路说”。①张锦池力主此说。他在《试论<红楼梦>的主线》(《哈尔滨师院学报》1978年第3期)中说:“围绕着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而展开的叛逆与反叛逆的斗争,构成了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他又在《也谈<红楼梦>的主线》(《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1辑)中说:“一部《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心,以贾宝玉和贾政等人在人生道路问题上的叛逆和反叛逆为主线,以四大家族衰败为结局,全面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张锦池先生还在《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红楼梦>主线与明清小说传奇结构形态》(《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1辑)中说:"《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正像‘桃花扇’是《桃花扇》不容置疑的主线一样,《石头记》不容置疑的主线当是‘通灵玉’……《红楼梦》以‘通灵玉’为主线,实际上也就是以贾宝玉为主线。”②马国权先生也是力主“叛逆道路说”的。他在《灰蛇伏线,终有迹象可寻—从四次大的矛盾冲突看<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沈阳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中说:“笔者认为。反映在宝玉和贾政之间的叛逆与卫道的斗争是小说的情节主线。”③鲁云涛在《也论<红楼梦>的主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中说:“《红楼梦》的主线,与其说是宝、黛、钗的爱情纠葛,毋宁说是宝玉的成长和生活道路。后者同《红楼梦》里的各种生活、事件、人物的联系更直接更密切,这条线索才是真正贯彻了作品的整个始终。”④余致君在《<红楼梦>结构论》(《红楼》1990年第3期)中指出:《红楼梦》“是‘石头’的自传。顽石投胎为贾宝玉,因此,本书就是贾宝玉的传记。贾宝玉的成长与成熟就是本书的主线。”除以上4家外,主此说的还有王景霓等3人合写的《试谈<红楼梦>的主线》(见《延边大学学报》1974年第1期),韩黎范的《略论<红楼梦>艺术结构的总纲》(《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4辑)等文章。

五、“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说”。①洪广思在《阶级斗争的形象历史—评<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10月版)中说:“作者选择贾、史、王、薛这样的四大家族,以它们的盛衰为主线展示封建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是有深刻的典型意义的。”该文还批评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的观点。②柏青《封建家族的兴衰—谈<红楼梦>的主线》(《北京大学学报》1975年第3期)也指出:“宝黛的叛逆悲剧(包括爱情悲剧),在全书中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但是,宝黛的叛逆,并不是《红楼梦》的基本线索或主线,它只是从一个方面来呈示四大家族的兴衰。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才是《红楼梦》的基本线索或主线。”

六、“爱情关系的复合情节体是主线说”。主此说的姜耕玉先生在《草蛇灰线,空谷传声—<红楼梦>情节的艺术特色兼论情节主题》(《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3辑)中说,“贾宝玉与金陵十二钗的关系,特别是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关系的复合情节体,应该是《红楼梦》‘拽之通体俱动’的‘主体线索’。”

双线。此又可分为两类:一是认为《红楼梦》的主线是两条,它们之间是并列或交叉关系,没有主从关系。二是认为《红楼梦》有两条线索,但它们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主一副或一明一暗。

一、认为两条主线是并列或交叉关系者又有4种不同意见。

1、“宝黛爱情和贾府衰败两条主线说”。下举3家:①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30页)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是在现实生活中成长和发展的,其性格也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全书也明显地贯穿着两条线索:宝、黛的恋爱和贾府的盛衰。前者是日趋更高更美,后者日趋崩渍瓦解。”②刘建军在《<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悲剧结构》(《西北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中说:“宝黛的爱情悲剧和贾府的日趋衰败,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两条主要情节线索。”③郝炘在《<石头记>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4辑)中说:“从《石头记》的情节安排看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贾府由荣变枯,由盛到衰的发展;一条是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这两条线索原是并行不悖,互为因果的。”

2、“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家族衰亡两条主线说”。下举4家:①蒋和森在《<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成就》(《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辑,1979年11月)中说:“《红楼梦》在艺术上是采取的多线条结构。它以贾宝玉作为全书的主人公,并以主人公的爱情婚姻悲剧作为贯穿全书的情节故事。但是,整个小说并不是仅仅沿着这条线索发展;还描写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其中又集中描写荣国府。不妨说,这也是贯串全书的一条线索。”②王启忠在《试论<红楼梦》的艺术结构》(《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1辑)中说:“《红楼梦》中的家庭衰亡和爱情与婚姻悲剧两大主线便是全书的中心事件。”③刘生良在《简论<红楼梦>的主线》(《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4辑)中说:“笔者认为《红楼梦》是两条主线。两条主线是:一,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二,贾宝玉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④李兴汉在《<红楼梦>结构线索新探》(《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中说:“笔者同意《红楼梦》有两条线索的基本观点”,“我认为两条线索,一条应是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两个悲剧,一条应是贾府没落衰败的过程。”“它们各有自己的完整的发展过程,只有交叉关系,没有从属关系。”除以上4家,同意此说的主要文章还有蓉生的《试论<红楼梦>的结构》(《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3辑)等。

3、“顽石下凡历世和神瑛、绛珠及作‘陪’的女冤家下凡历世两条线索说”。徐子余先生在《<红楼梦>主题论议》(《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4辑)中说:“在《红楼梦》中有顽石下凡历世和神瑛、绛珠及作‘陪’的女冤家下凡历世两条线索。”“再就这两条线索的关系来说,石兄下凡经历的‘离合悲欢’,一方面是他的俗身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离合悲欢’,另一方面是与作‘陪’的女冤家的俗身的离合悲欢。所以,在《红梦楼》的结构上,宝黛爱情故事与作‘陪’的女冤家下凡历世的故事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4、“贾宝玉人物情节线与王熙凤人物情节线说”。主此说的杜景华先生在《王熙凤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文史哲》1982年第1期)中说:“《红楼梦》不再属于说话的艺术,它是依照生活本身的逻辑,以宝、黛、钗爱情与婚姻悲剧及王熙凤理家的悲剧这两个主干线索、牵动着作者描绘的广阔的生活面,平行地向前发展着。”杜先生在《论<红楼梦>的结构线》(《红楼梦学刊》1993年第4辑)中,对他的观点又作了进一步阐述:“一部长篇小说有两条平行的结构主线,不仅有前例,而且也得到了论家的认可,”“贾宝玉人物情节线与王熙凤人物情节线二者为小说结构主线,其它为暗线或支线,至于宝、黛爱情婚姻悲剧故事,……如果我们不将它与贾宝玉情节线归在一起,它只能被认为是主统之外的一条支线。”

二、认为两条线索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主一副或一明一暗者有6种意见。

1、“宝黛爱情悲剧是主线,家族衰败过程是副线说”。主此说者主要有3家:①冷宴明在《略论<红楼梦>的结构艺术》(《青海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中说:“与所反映的广阔的生活面相适应,《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展开,采取了多线推进的方法。贯穿全书的线索有两条:一条是宝黛的爱情悲剧,这是一条主线;另一条是贾府衰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件,这是一条副线。”②薛瑞生在《佳作结构类天成—论<红楼梦>的结构艺术》(《文艺研究》1982年第3期)中说:“《红楼梦》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以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盛衰为副线的。以这两条线索为经纬,形成了许多网眼,然后盘根错节,在极其广阔的生活场景上,勾画出了封建社会鲜明的艺术图画。”③赵秉文在《简论<红楼梦>前五回的整体作用—兼评第四回是全书的总纲》(《红楼梦学刊》1988年第3辑)中说:“《红楼梦》的中心故事和结构主线到底是什么,这在目前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比较一致的看法,一是宝黛爱情中心说,二是四大家族兴亡说。而笔者倾向于把二者结合起来,以宝玉的爱情为结构主线,以贾府的兴亡为副线。”

2、“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是主线,贾府衰亡过程是副线说”。张松泉在《<红楼梦>与长篇小说美学问题》(《北方论丛》1980年第6期)中说;“《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与婚姻关系的矛盾纠葛为主线,在艺术表现上处理为‘明线’,以贾府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为副线,在艺术表现上处理为‘暗线’,全书以明暗交织,主副交叉的推进方式,构成贯穿全书、平行发展的情节线索,显示出《红楼梦》悲剧结构的多样统一的特征。”

3、“王熙凤理家过程为主线,宝、黛爱情为副线说”。何宁先生在《论<红楼梦>的主线》(《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4辑)中说:“我认为以王熙凤为主人公,通过王熙凤在管理荣国府过程中和赵姨娘、邢夫人、贾琏三组矛盾,使王熙凤由威重令行到心劳日拙到积劳以死,从而表现了这个家族的衰败,这才是《红楼梦》的主线。”“至于宝、黛爱情这根线,那是一根副线。”

4、“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是主线,其他少女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副线说”。翁柏年在《论<红楼梦>的爱情主题及其情节结构》(《社会科学》(兰州)1984年第3期)中说:“一、《红楼梦》的主人公就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二、《红楼梦》围绕这三个人物的爱情婚姻悲剧,具有一条脉络清晰,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这就是全书中唯一的主线。……五、大观园中其他少女的爱情婚姻悲剧,是为了供托主线,加强主题的政治意义而谈的。如称之为‘副线’,亦无不可。”

5、“宝黛爱情悲剧和大观园女儿的悲剧故事为主线,贾府的衰亡为副线说”。白盾在《“诗”与“史”的交融—论〈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与创作目的》(《红楼梦新评》,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1月版)中说:“所以,《红楼梦》的构思也就显出了这样一个迹象:即是他将宝、黛爱情悲剧和大观园的悲剧故事置于最中心的地位,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处理:将最主要的篇幅献给了这些‘原应叹息’(元、应、探、惜的谐音)和真应怜(甄英莲谐音)的不幸的女儿们。与此同时,他将贾府的树倒猴散,一败涂地的故事,则作为宝黛爱情悲剧和大观园女儿们的悲剧故事发生的背景,置于次要的地位,当作情节发展的副线处理。”

6“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是明线,暗线可能是宝玉的人生道路说”。刘敬圻在《红楼梦》主题多义性论纲》(《红楼梦学刊》1986年第4辑)中说:“这部大书也存在着一明一暗两条主线。明线,无疑是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暗线却不一定只是归纺为贾府的衰亡历史。”“就一般而论,在这一大作品中,男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和个人命问题,往往构成那条潜在的、深层次的、与作品主题有着更密切关系的暗线,《红楼梦》似乎也正是这样。”

“三线”。即认为《红楼梦》的主要线索是三条。此观点主要有3家各不相同的意见。

一、“王熙凤的权势地位变化,众多女儿们的命运和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发展”三条线。丁淦在《<红楼梦>的三线结构和三重旨意》(《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2辑)中说:“《红楼梦》全书的人物、事件、情节、命意如此纷繁复杂而又条理井然,方寸不乱,原因在于它们很明显地由三条大线索成麻花形交织串连组成。一即:以封建皇朝衰败为表,封建家族衰败为里,王熙凤的权势地位变化为标志的发展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金陵十二钗为主体,众多女儿们的命运为背景的发展线索;和贾玉玉的‘补天—济人’为核心的叛逆性格或叛逆事业的发展线索,将全书诸多头绪编串成一个宏伟的整体。”“这三条线索紧紧绾联、相互交叉、此起彼落、时明时暗,因此孰为明线,孰为暗线,很难一概而论。”

二、“宝黛爱情悲剧、大观园女儿的悲剧和贾府败亡悲剧”三条情节线。白盾在《<红楼梦>的审美序列与主题的界定》(《济宁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中说:“宝黛爱情悲剧、大观园女儿的悲剧与贾府败亡悲剧的三重题材所构成的三条情节线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形成的网状结构显示了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综合审美效应。”

三、“‘玉黛钗情爱’、‘千红一哭’、‘家族纷争衰败’三条情节线。周书文在《<红楼梦>的主体艺术结构》(《江西师大学报》1990年第1期)中说:“经过作者审美意向的简化与整合,提炼出三组人物系列,组构为三条交叉并进的情节线流,……一玉黛钗情爱发展流程。……二‘千红一哭’发展流程。……三,是家族纷争衰败流程。……这三条情节线流,……便组构成一个庞大而又精巧,复杂而又有序、多样而又和谐的艺术结构,呈现出‘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多义性艺术意境。”

认知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化学心理研究建议教育论文

西方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述评

浸入式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退休人员幸福感心理学研究论文

课题研究的方案

教育研究方法范文

当代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

数学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

心理学研究综述范文
《心理学研究综述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心理学研究综述范文(精选19篇)】相关文章:

教育管理论文选题2023-08-08

大学生文献综述范文2022-10-13

课题研究方案2022-10-19

激发农村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开题报告2023-11-10

研究方案2022-08-22

当代建筑业中新型建材发展的分析与研究的论文2023-08-28

“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动力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报告2022-10-14

跨文化心理学中从众心理研究评析2023-10-08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综论文2023-09-11

课题研究方案怎么写(范本)202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