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的研究

时间:2024-01-20 08:06:4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的研究(锦集8篇)由网友“pwfdtdkj”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对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的研究,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对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的研究

篇1:对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的研究

对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的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完善,人们开始认识到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不但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高校音乐教学还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求知欲望,很好地提升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在新的发展时期下,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音乐教育,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 创新思维 培养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授学生音乐相关的知识,还是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高校音乐来说,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感受能力,然后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让其可以更为理性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我国的教学模式仍然较为陈旧,并没有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文积极探索新时期提升高校音乐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高校音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思维更加清晰,更好地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然而,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并没有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重要的高度,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单一,缺乏新鲜感,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固定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如何开展高校音乐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高校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完善音乐教学模式,用创新的音乐去教育学生,高校音乐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可以在一种寓教于乐的状态下,有效感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富有主体性的学生,让其提升自己的主体性,而在音乐教学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美、认识美,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心灵美,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问题,改变自己的'思维观念,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新的发展时期下,这种能力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校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了高校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且开始积极发展音乐教学活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高校音乐教学活动往往并没有发挥出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具体来说,高校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系统完善的教育理念作指导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仍然更多地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重视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完善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学生往往是为了学习音乐知识而学习,教师则是单一地按照教材的规定规规矩矩地讲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音乐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忽略了音乐教育的初衷,而也正是在这种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综合教育始终无法有效开展,很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进而造成了人们对高校音乐教学价值的认识偏差,对高校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产生了误解。这不但降低了高校音乐的教学质量,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好的教学模式能够让音乐教育更加高效,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教育能力。对于高校音乐来说,其需要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只有拥有了好的想象力,学生和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融入音乐中,从而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从另一方面来讲,想象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高校音乐教学无疑是非常好的载体。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往往无法有效发挥其教育的作用。我国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较为陈旧,采用了大包大揽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在错误的引导下产生了错误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在这种被动的接受知识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在非常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反感的心态,而在教师简单机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有效理解音乐知识,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这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教育资源较为稀缺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教育资源较为缺乏,由于我国长期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足,使得我国在培养相关人才时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和扶持,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提升其他教学科目上。具体来说,我国高校教育存在一定的资金问题,为了节省投资,学校往往忽略了聘请音乐专家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人力资源的漏洞,学生们无法学习到真正专业的音乐教育,此外,当前在岗的部分音乐教师的从业能力以及专业水平都亟待提高,据相关调查发现,各个高校相对于其他基础学科的学术研究来讲,对于音乐教育的课题研究相对较少,甚至绝大多数的高校尚且没有对音乐教育研究的先例,而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缺少优秀的师资队伍所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音乐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支持,无法有效开展,进而造成教学活动的效率低下,质量不高,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产生了一定阻碍。

三、高校运用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创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人们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要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有效发挥出音乐教学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提升:

(一)积极应用培养创思维能力的教学内容

首先,我们要从音乐创作入手,尽量多培养一些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人才,音乐教育中经常提到的音乐创作指的是通过音乐创作发展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激发音乐创造的能力,而非简单的作曲。音乐创作主要分为两大块:第一是即兴创作:第二是指导性命题创作。即兴创作说的是在音乐创作之前,不需要过多的进行准备,从当前的感受当中提取创作的活动。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实际教学中穿插各种即兴创作的课程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踊跃性。而指导性命题创作则通常是由教师或学生自行命题,在教师的辅导下,有一定练习目的的较高层面的创作活动。其次,从音乐的二度创作方面培养创新型人才。在现实活动中,音乐的创作是指一首歌曲的词曲创作,而在歌曲演唱过程中的在创作是指歌者以演唱的形式将乐谱改变成实际的音响。此时,乐与谱之间的关系就变的相辅相成了,歌者在练习演唱时除了要保持作品本身的要求之外,还要与自己独特的声色做结合处理。所以,要表演者能理解、想象,创作作品后有后继更好的再创作,就必须有高质量的原创做和蓝本作为基础后盾,这样才能更好地再现原作品中的内涵并赋予其新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

对于高校音乐来说,其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音乐中探索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和创作音乐等环节中发挥出自己的创造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提升这种创造能力。正因为如此,在高校音乐教学活动中,除了要讲授相关的知识外,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鼓励其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让其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可以更加主动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创新性意见。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

好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说,培养并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是音乐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必然要求。为此,首先要增加教师数量,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专业教师,有效充实音乐教师队伍,从而保证音乐教育的质量,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发散思维。其次,要有效提升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将音乐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的知识来满足学生的需要,这需要教师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不断学习新的事物,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更好地驾驭知识。而从学校层面来说,其要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平台,让教师有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灵活把控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竞争机制,有效应用于教师队伍之中。这样就能够增加教师的职业危机感,让其主动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积极掌握与音乐教学相关的知识和动态,这样就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此外,还要有效稳定教师队伍。通过有效的考核和评定手段,给予教师合理 的待遇和福利,建立系统完善的考核和奖励制度,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而学生也会在更好的教学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高校音乐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效开发出学生的潜能。可以说,音乐教育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所能发挥出的作用是任何其他的教育无可代替的。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积极研究高校音乐教育的规律,积极应用音乐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从而更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目标。

篇2:拓展训练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拓展训练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将拓展训练由企业培训领域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一直是近年来教育界不断探索的`课题.本研究结合近三年教学实验对课堂式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及学习结构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心理测量等研究手段对拓展训练的心理影响效应进行数理统计及成因分析.希望该研究结果对拓展训练进一步在高校体育中的普及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意见.

作 者:赵世杰 周莹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沈阳,110034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35) 分类号:G444 关键词:拓展训练   心理   体育教学  

篇3: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浅析

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浅析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前提和保障,音乐教育对大学生陶冶情操、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等心理教育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通过丰富课堂内容,优化校园文化等途径,使高校音乐教育切实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作 者:琚军红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文化传播系,河南郑州,450000 刊 名:大众文艺 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音乐教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  

篇4:浅谈音乐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论文

浅谈音乐教育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论文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校园文化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具有多方面功能,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音乐教育,开展音乐审美活动,对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和空间总构成的教育资源,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底蕴的厚度和广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源头和重要基地,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建设校园文化的终极价值就在于创设一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在文化设施、制度规章等方面很容易设立,而作为校园文化核心价值的人文精神则需要经年累月、潜移默化的逐渐形成。审美教育是培育人文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在提高个人审美情趣的同时,增强人文素养,体认人类的终极关怀,知道自尊自爱,关怀自然、社会和他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施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纯净心灵,完善人格,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音乐教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育人和导向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归根到底是育人,目标就是教育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等等。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知识的传递,使广大学生通过对文化知识、文化价值的不断摄取,逐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亦即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音乐教育以音乐作品生动鲜明的旋律和艺术意象感染人,以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音乐主题教育人。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对形塑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和平、热爱人类等文化主题是国民精神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题,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爱心是校园音乐文化教育中的重点。高校的音乐教育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播此类人类传承的文化精髓。比如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时代歌曲,开展歌咏活动,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和丰富内涵来感染和教育学生;通过乐器独奏、齐奏、合奏等表现形式,在给予学生音乐艺术熏陶的同时,学生思想观念上也得到启迪和感染,让他们在器乐表演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并能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价值、理想和信念;通过音乐欣赏,加以教师的讲解和诠释,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感染和教育学生。通过这样一些音乐教育活动,在审美育人的同时,也将校园文化的正面导向功能充分体现出来。通过音乐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侵蚀,既统一了学生的思想,面向统一目标,又一致了广大学生的价值理念。

二、音乐教育能够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和激励功能

在高校校园文化中,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通过音乐课程教学的形式,在大学生中普及音乐乐理等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艺术社团音乐指导的方式,对那些有一定的音乐技能基础和热爱文艺表演的学生,进行系统、专业的辅导,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无论是学生社团联合会举办的各种活动,还是学生自发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在诸如迎新晚会、中秋晚会、联谊会、校园卡拉OK歌手大赛、街舞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合唱比赛、音乐剧展演等等活动中,音乐是这一校园文化的常规表现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思想性引导和训练,以主题性音乐表演来统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凝聚力;以催人奋进、健康向上的励志音乐作品,鼓舞学生,让好的音乐作品和音乐主题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强化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积极向上的动机。通过内容丰富、格调高雅、主题鲜明的系列校园音乐活动,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活力的同时,也将会很大程度上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和激励功能。

三、音乐教育能够增进校园文化的协调功能

校园文化的协调功能是指其能够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意义尤为重大。在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就是要达到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同发展的和谐状态。和谐校园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和谐,和谐校园建设的根基在于校园文化建设。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改变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随之也带来一系列包括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所谓“人的异化”问题。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加强和关注高等院校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有多种方式,但就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和作用来说,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人格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人格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育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呈现出来的,大量的音乐作品主题是以情感为纽带,强调欣赏作品时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的和谐统一,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获得自我的教育和情感升华,在艺术氛围中不知不觉就陶冶和完善了自我的人格。 当前,大学生们往往强调自我意识、彰显个性,易受外部社会的多方面影响,社会阅历缺乏,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常常会出现困扰和焦虑,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但专职教师的职业化程度不够,处理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往往流于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俗套。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音乐在大学生的生活随处都在,特别是流行音乐。从这样一个文化现象的侧面也可以说明,音乐对大学生心理需求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所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音乐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需求,抵制不良音乐作品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关键,也是非常必要的。音乐艺术活动是个人参与的审美历程,而按照美学的一个流行定义“审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对美的规律的能动建造、美的理想自觉追求、美的标准的积极实践。音乐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内在情感与外部形象形成相应的交流,通过认知、情感、意志在反复交流中所达到的统一,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从而让学生亲近社会、亲近自然,增进人际交往,促进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

四、音乐教育能够增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

一个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发现往往都是在具有文化精英意识的校园中产生,校园文化具有创造创新的功能。高校校园里各种文化思想聚集,相对容易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同时作为人类获取知识的高等学府,承载着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具有批判和创新的思维意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重要阵地,不仅仅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毕业生,更要培养出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有关音乐和创新关系的研究文献很多,无不明确地指出音乐审美活动对开发潜能和培养创造力具有独特作用。一个流传很广的例子,是说爱因斯坦就是在他弹钢琴时把“一个奇妙的想法、一个美妙的想法”变成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经过教育科研论证,音乐教育和技术训练能使学生的双手同时活动,促进大脑左右两半球的积极思维,锻炼大脑,提高能力。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和谐、有节奏、富于形象的声音来反映现实生活。音乐审美活动中,通过听觉产生音乐形象,唤起人的大脑中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和视觉的通感效应,促使人想象丰富,进而调动储存的表象,进行重新组合更新,构成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新意象,从而开发智力,增强创造力。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开展音乐审美活动,对增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灵魂,音乐是美的灵魂,建设符合时代需要的校园文化,必须有效的利用作为主体的人的审美需求,在高等校园里,重视音乐教育和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建设新世纪符合国际竞争力的大学,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8.

[3]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

[4]詹薇.音乐欣赏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5]冯光钰.20世纪中国音乐思考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9.□

篇5:德国音乐教育对国内音乐教育创新影响论文

德国音乐教育对国内音乐教育创新影响论文

一、德国的音乐教育模式

德国不但是世界上开展教师培养的较早国家,而且是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又是当今世界上音乐教师培养体系中比较科学和完善的国家之一。德国对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时始终坚持“4―22”式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经过实习教师―候补教师一助理教师一终身教师这样四个层次,两次国家考试、两年的实习和两阶段的培养模式等严格的体系,从而保障了德国音乐教师的质量和水平,正是由于这种方式,充分地保证了德国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德国的音乐教师教育包括两类,一类是“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另一类是“音乐学校或社会需求的专门音乐教师教育”,因此,在德国的音乐教师培养机制被称为“双轨制”,再加上不进行直接音乐教育而是单纯的做音乐教育学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从方向上来说把音乐教育分为严格的三个方向。这就是德国音乐教师培养方案中著名的“三分法”。当今德国各高等院校都把“音乐作为教学的一个方面”和“音乐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当作音乐师资培养的出发点[3]。由于“三分法”的教育模式而导致了德国的教师队伍具有相当的专业型与针对性。在不同的岗位需求不同专业的音乐教师,使得各个阶层更容易接受音乐教育。比如在小学与中学的音乐教育中,需要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可能在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相对于专业的音乐教师多一些,这样更方便学生们接受基本的音乐知识。

二、德国的音乐教育模式与我国音乐教育模式的区别以及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借鉴作用

(一)课程内容开放性

因为音乐教育的特殊性,而造成了在课堂上的学习比较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比如在练习曲的选取上,可以在老师对同学的接受程度和音乐基础方式的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可以针对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来自行设置联系的方式以及联系的曲目来进行专项的练习。另外,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同学们感到一定的新鲜感,更有效的激发同学对音乐的向往与兴趣。

(二)教学形式多样性

音乐的教学是灵活多变的,主要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方式,理论的学习不要像其他学科一样模式固定。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演示模式,比如老师进行一段演唱,让同学们说出节拍、技法等音乐元素,再经过老师的指点达到学习目的。或者老师进行相关乐器的演奏,让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中完成对乐器音色的识别。在实践课过程中,教学的形式更加得灵活多变。如采用即兴伴奏、作品赏析,老师领唱、合唱等方式。或者采用小组对歌、小队比赛的形式来达到教学目的。主要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学生的接受情况以及教学的任务与目的有关。根据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让同学感觉到每节课都是新的,对音乐产生一种由衷的期待。这样,一方面极大的激发了同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同学在音乐课堂上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从听懂音乐、解释音乐发展成能创造性地从事音乐活动”等原则,成为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原则之一被推广到各学校中去[2]。

(三)学习自主性

德国的音乐教育与整体的教育模式相关,与中国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德国的基础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类课堂是可以自主选择的,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兴趣课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对上课时间的选择。这样的教学模式决定了,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学习的同学绝大部分都是热爱音乐,对音乐有一定兴趣的同学。并且另一个选择也决定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了解音乐,为进入音乐的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而中国的教育模式决定了音乐课堂的设置,包括时间、内容等核心方面均是由相关的教育人员所制定的。这样的教育模式在好的方面主要有制定相对科学,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等优点。但是也打压了同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在另一个层面上,中国的音乐教育应该还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性,进而激发同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育体系专业性

德国音乐的教育教育体系是所有规定课程都直接与发展学生的各种音乐才能有关,而我们的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政治理论、外语等公共课程就已经占去大部分的课程学习学时。德国不是没有这些课程,而是作为公选课由学生根据兴趣和时间自由选择(专业音乐学院一般不开设,学生可以到综合大学选修),而不作硬性的规定被写入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了学生在大学期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接受更多的专业培训。例如,在我国音乐的专职教育大学中将学生的英语课放到了第一位,除了通过课程考试之外,必须要通过一定级别的国家级别的英语考试才能够获得学士学位,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是造成我们学生本末倒置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同学们往往为了毕业花大量时间在英语考试上,从而忽视了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结论

篇6:图式对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图式对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本文探讨图式对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能够促进大学生发展结构良好的.图式,培养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必备的能力.

作 者:卫永霞 冯辉 王玉锋 WEI Yong-xia FENG Hui WANG Yu-feng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南,新乡,453003 刊 名:中国民康医学 英文刊名: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年,卷(期): 21(12) 分类号:G463 关键词:大学生   图式   思维发展  

篇7: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创新精神的影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创新精神的影响

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强调整体统一、偏重直觉体验、崇尚中庸调和、侧重内倾意向为主要特点的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对于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创造功不可没,但其封闭保守、漠视个性、忽视理性等诸多弱点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提出了在批判、继承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并借鉴西方思维方式长处的基础上,确立起富有个体独立性、科学理性的.、求异多向性和发散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从而活跃创新精神、加快创新步伐.

作 者:阮爱莺 Ruan Aiying  作者单位:福建省委党校 刊 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PARTY SCHOOL 年,卷(期): “”(2) 分类号:B80 关键词:思维方式   创新精神  

篇8:灵感与环境对创新思维有什么影响

创新思维:灵感与环境

灵感的产生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优美的环境常常会吸引灵感来光顾,而恶劣的环境则会遏制灵感的产生。

那么什么环境是优美的呢?

一是大自然的景色:早晨的树林、晚霞中的海滨、鲜花盛开的公园、充满田园风光的小径等等。安徒生喜欢在森林里构思他的童话。森林中的一切,一块有花纹的树皮,一棵掉在地上的松果,都能引起他的遐想。一只蚂蚁拖着一只有一双透明翅膀的昆虫,就好象强盗劫来了美丽的公主。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认为,在森林中容易产生激。8·思维与智慧1998/6情。费米喜欢躺在青青的草地上想问题。马克·吐温对在海上写作一往情深。作家秦牧说,他如果到美丽的公园里写作,可以比平日高产三倍。

二是美妙的声音:悦耳的音乐、潺潺的流水声、婉转的莺歌可以使你的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有利于思索和灵感的来到。世界园舞曲之王施特劳斯在维也纳森林里与鸟语泉鸣在一起,创作出许多动人心魄的乐章。意大利戏剧家阿尔菲内在听音乐时想象力最盛,他的作品大半是在听音乐时酿成的。

刺耳的噪音,如高音喇叭、机器的轰响,则使你烦燥不安,精神.焕散,脑功能降低,记忆力减弱,注意力分散,甚至神经错乱。这时灵感是绝对不会来的。

三是柔和的光线和色彩:如晚霞夕阳,月夜星光。德彪西常常凝视着塞纳河,观察夕阳的余辉从事曲谱的构思。

颜色对大脑的作用也不一样。红色使人振奋警觉,绿色使人镇静安详,绿草如茵的田野,郁郁葱葱的树木,都能使人疲劳顿消。黑色、棕色、灰色则易使人沉闷、忧郁。

四是房间的布置:房间要窗明几净,光线充足,空气新鲜,坐位舒适。这样,一走进房间,会使人愉快而振奋,有利于大脑的积极思维。如果房间杂乱无章,肮脏不堪,则会使人烦燥、厌恶,必然会破坏创作情绪。

但是各人的性格、气质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他们获取灵感的方式也不同。一个性格孤僻的人面对荒原或者平静的湖水,可能会感到自然与和谐,而性格粗野的人面对狂暴的大海、电闪雷鸣的天气反而会感到振奋。卢梭在思索时,爱让赤热的阳光晒着自己的脑袋。法国作家伏尔泰和巴尔扎克常借助于咖啡。德国诗人席勒创作时常把脚浸在冷水里。法国数学家阿马达常在喧哗声中产生灵感。作曲家莫扎特在作曲前常作体操。我国古代诗人李长吉有“驴背寻诗”的爱好。李白在饮酒时创作力旺盛,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说。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高校学生组织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论文

宿舍文化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论文

大学生创业论文题目

大学生创业论文

高校体育对个人今后体育的影响研究论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论文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业教育的基本特点以及实施对策论文

论大学生创业论文

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教育论文

对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的研究
《对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对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影响的研究(锦集8篇)】相关文章: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2022-10-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友文化的意义论文2022-05-06

大学生创业素质论文2023-04-02

大学生创业心得论文2022-04-2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探讨论文2023-05-28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研究论文2022-04-29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析论文2022-11-24

大学创业的论文2023-10-13

群团组织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论文2023-09-01

篮球文化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研究论文2022-09-1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