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包拯》的练习题

时间:2024-05-03 07:28:0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文言文阅读《包拯》的练习题(合集8篇)由网友“路过左边”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文言文阅读《包拯》的练习题,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言文阅读《包拯》的练习题

篇1:《包拯》文言文阅读答案

《包拯》文言文阅读答案

《包拯》

(1)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来告私杀牛者,拯:“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2)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3)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4)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5)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下面各组字的意思和用法一样的是

[ ]

A、知:包拯字希仁,……知天长县。——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B、若: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C、之:闻者皆惮之。——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D、以: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2、请试着解释划线的`字。

(1)第归,杀而鬻之( )

(2)寻复来告私杀牛者( )

(3)召权知开封府( )

(4)迁右司郎中( )

3、选文每段都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特点:(1)是写包拯的为官机智,(2)是写包拯的为官清廉,(3)是写包拯__________(4)是写包拯_________(5)是写包拯的克己奉公。

4、翻译: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现在为官要学习包拯的哪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1)但,只管

(2)不久

(3)暂时

(4)调动官职,指升官

3、为官清廉 巧言善辩,不辱使命

4、(1)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2)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到官署(递交状子)。

5、属于侧面描写。从侧面衬托包拯威名远扬,为官刚正,执法严峻。

6、廉洁奉公、广开言路、执法公正等。

篇2:《包拯》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包拯》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包拯

脱脱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2、下列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B、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C、拯性峭直,恶吏苛刻 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满井游记》)

D、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闻者皆惮之。

惮:______________

(2)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布衣:______________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两项是(4分)( )

A、包拯为官机智,善于断案,曾判过一起瞒报私杀耕牛的案件。

B、包拯出使契丹,能言善辩,回击了契丹的发难,不辱使命。

C、包拯为官廉洁,亲近百姓,他的笑比黄河水还要清澈。

D、包拯办案允许百姓到跟前陈述案情,使办事的小吏不敢欺瞒。

E、包拯生活简朴,对子孙要求严格,想方设法预防他们贪赃枉法。

参考答案:

12、D(2分)

A、来 因为;B、表顺承 表修饰;C、凶残 通无,没有;D、不久。

13、(每词1分,共2分)

(1)害怕;

(2)平民,百姓

14、(每题3分,共6分)

(1)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吗,满一年没有拿一方砚台回家。

(2)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

15、AC(选对1个给2分,共4分)

C项应理解为他的笑和让黄河水变清一样是不可能的;E项应理解为包拯让牛主人将被盗贼割了舌头的耕牛杀掉,并非瞒报私杀耕牛,与文章文意不符。

篇3:包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包拯传》阅读原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欧阳修言:“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包拯传》阅读题目

1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赴调,知天长县 ______________ (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________________

12. 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诉他?

B.(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诉他?

C.(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D.(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他的状?

13. “割人牛舌者”其实就是谁?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4. 本文表现了包拯 的品质。(3分)

《包拯传》阅读答案

11.(1)(2分)主持管理 (2)(2分)足够

12.(3分)C

13.(2分)来告私杀牛者(答“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得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不得分。)

14.(3分)孝顺、英明、诸廉(每点各1分)

篇4:文言文《包拯》阅读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包拯》阅读习题及答案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注释】:①鬻:卖

1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赴调,知天长县 ______________ (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________________

12. 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诉他?

B.(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诉他?

C.(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D.(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他的状?

13. 割人牛舌者其实就是谁? (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4. 本文表现了包拯 的品质。(3分)

11.(1)(2分)主持管理 (2)(2分)足够

12.(3分)C

13.(2分)来告私杀牛者(答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得1分;

用自己的话回答,不得分。)

14.(3分)孝顺、英明、诸廉(每点各1分)

篇5: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李化龙,字于田,长垣人。万历二年进士。除嵩县知县。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化龙阴察其奸,悉召置之法,县中大治。迁南京工部主事,历右通政使。二十二年夏,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初,总兵官李成梁破杀泰宁速把亥,其子把兔儿弟炒花据旧辽阳以北,居两河之中,益结土蛮为患。其年四月,把兔儿围辽阳,朵颜小歹青、福余伯言儿分犯锦、义,掠清细河,巡抚韩取善坐免。化龙受事甫两月,把兔儿与伯言儿等寇镇武,又约土蛮子卜言台周犯右屯。把兔儿先至吴家坟。化龙与总兵官董一元定计先击把兔、伯言儿,伯言儿中流矢死,把兔被伤。卜言台周至,攻右屯不利,亦解去。于是把兔、小歹青、卜言台周益相结,谋复前耻。化龙与一元严备之。一元又出塞:捣巢有功,而把兔伤重竟死,边塞袭服。化龙进兵部右侍郎。三十一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与淮、扬巡抚李三才奏开淤河,由直河入洳口抵夏镇二百六十里,避黄河吕梁之险。以忧母去,未代。叙前平播功,晋兵部尚书,加少保,荫一子世锦衣指挥使。三十五年夏,起戎政尚书。化龙以京营①根本,奏陈十一滥、十二苦、十九宜,又上屯政十二事,皆置不理。兵部自二十七年后,左、右侍郎皆空署。未几,尚书萧大亨亦致仕,化龙掌部事。三十七年正月,京师讹言寇至,民争避匿,边民逃入都门者数万,九门昼闭。辅臣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帝亦不报。辽战士二万余皆老弱,而税监高淮肆虐,辽人切齿。化龙请停税课,且增兵万人,又条上兵食款战之策,帝皆不报。一品秩满,加柱国、少傅兼太子太保。卒官,年七十。谥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京营:明代京军编制,分设京师京营和南京京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化龙受事甫两月                                      甫:才

B.以忧母去,未代                                     代:代理

C.胥吏易之                                               易:轻视

D.巡抚韩取善坐免                                     坐:被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化龙勤政的一组是

①悉召置之法    ②破杀泰宁速把亥

③定计先击把兔、伯言儿④奏开淤河

⑤言兵部尚书惟一人,何以应猝变⑥请停税课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化龙担任工部右侍郎时,疏通由直河人洳口到夏镇二百六十里的河道,避免了黄河吕梁那样的.险阻,李化龙因功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少保。

B.任戎政尚书期间,李化龙立足京营,向皇帝上疏提出很多兴利除弊的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七十岁死于官任,谥号襄毅。    ,

C.李化龙二十岁就担任嵩县知县,明察秋毫,处置了那些奸吏,一时嵩县政治修明,局势安定。

D.二十二年夏,李化龙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与总兵官董一元合力,先后消灭了勾结作乱的伯言儿、把兔儿,边塞安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元又出塞,捣巢有功,而把兔伤重竟死,边塞袭服

(2)京师讹言寇至,民争避匿,边民逃入都门者数万

篇6: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关于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6分)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1)善回人主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中辍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皆严装已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尝得佳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小题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善于、擅长 (2)停止 (3)完成、结束 (4)曾

小题1:(3分)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小题1:(3分)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分析。

篇7:阅读文言文及练习题

阅读文言文及练习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

【乙】初,权谓①吕蒙曰:“卿今当涂②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③为博士邪!但当涉猎④,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⑤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注释】①谓:告诉;②当涂:当道、当权;③治经:研究经典;④涉猎:粗略地阅读。⑤士:读书人。

1.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    )

(2)及为相  (   )

(3)家人发箧视之(    )

(4)肃遂拜蒙母(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自以为大有所益

C.跪而拾之以归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熟悉 (2)等到 (3)打开 (4)于是

2.(1)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或者:太祖常用多读书来劝告他。)

(2)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

(3)我难道是要你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学问精深的人)吗?

3.A

4.示例: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但读书太少,限制了水平的发挥;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意思对即可)

篇8: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三句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欹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欹,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①欹(qī):倾斜。②宥(y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诲女知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_与________应该相结合。

4、思考。

(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论语》中的经典名言都是孔子的语录,你认为这一看法对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教诲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

2、一个人要谦虚,不能自满。

3、态度 学 思

4、(1)孔子要想检验宥座器的特点。

(2)有必要。因为孔子听说过,但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都能确认。(提示:也可答没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了守庙人的证实,没有必要这么麻烦。)

5、不对。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在课文中就有两段曾子的名言,这不是孔子的语录,只能是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以上主观题,意思对即可)

包拯的事迹

《元史·列传第五十五》原文及译文

宋史·索湘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包拯简介

包拯翻译

《朱然,字义封》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译文

《包拯》阅读参考答案

金圣叹先生传节选阅读理解附答案译文

阎罗包老原文及翻译

关于国学的作文200字

文言文阅读《包拯》的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包拯》的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言文阅读《包拯》的练习题(合集8篇)】相关文章:

缠人的历史初中作文2023-01-23

强项令教案设计2022-04-30

徐霞客传文言文阅读答案2022-06-11

《笠翁对韵》教案2023-06-03

《笠翁对韵》教学反思2022-09-16

《笠翁对韵》上卷教案123456782023-09-18

国学范文2023-06-23

国学经典话题作文2022-10-15

萧何曹参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3-02-21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学案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