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听后感

时间:2022-04-29 11:57:1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VY”为你分享5篇“冬吴相对论听后感”,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冬吴相对论听后感

篇1: 冬吴相对论听后感

冬吴相对论听后感

读后感是小时候寒假作业中经常会出现的字眼,眼下又到了寒假,改个字眼叫做“听后感”,因为一档叫做“冬吴相对论”的节目个人认为很值得关注。

因为某些原因,“理想主义者高峰论坛”(通俗而言就是我们几个大学同学通宵达旦的海聊)将延迟召开,而这档节目中的内容和形式恰巧与我们论坛很是类似,所以之前都向另两位高谈阔论者推荐了这档节目。

以前写读后感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因为要完成寒假作业;现在写听后感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因为想要知道的更多。接下来会不定期的就这档节目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一些见解分析,今天先起个头,说说总体的印象。

之一,这是个广播节目。我们总以为这年头广播没人听了,其实不然,广播的魅力在于只占用听觉,于是私家车主成了很重要的受众,相比于其他,这部分人的购买力更旺盛,节目与广告的互动能够使传播效果精准到达,更使得大众传媒的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循环,在杭州“西湖之声”转型为“汽车电台”就是一大很好的印证;广播对终端的要求不高,收音机已经能内嵌到很多小物件里,最典型的就是各种各样的MP3,而且音频文件相对容量较小,非常利于储存与传播。记得传播学上说:任何一种新媒体形态出现之后,都不会把以前媒体形态消灭。

之二,节目每次总有一个片头,而且有一句反复的口号: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可见节目定位很准,关于经济,大家其实都很关心,要不然不会坐到一起就说房子车子以及股票,只是大家需要更加专业更加广阔的话题引导者,但又不能太学究、太高深、太专业,所以在“经济”后面加个“生活”,显得亲和力非常饱满。

之三,梁冬,这个主持人挺有意思,早年关注过他在凤凰卫视主持的“娱乐串串烧”,很欣赏他的主持风格,后来这档节目不见了,想必和此人的发展轨迹有关,他在百度公司谋过职,在中欧管理学院求过学,在眼下的节目中他的身份是某公司的老总,一个娱乐节目的主持人能发展到经济界,既不失当年风趣幽默的.风格,又能随行就市的拿捏显学话语,算是个跨学科的人才吧。

之四,吴伯凡,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另一位主持人。只看人名,不熟悉,看了其头衔,知道这人的分量了。每天我的邮箱里都会有21世纪经济报道的电子版,我想在国内有很多报纸都做了电子版,而在多数报业媒体还习惯于“pull”让读者主动去查的时候,像21世纪这样的媒体就已经把报纸主动“push”到读者手上,这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是很有竞争力的一大举动。而这一举动后面牵涉到内容、技术、管理等等各方面环节的统筹协调,没有高瞻远瞩的领导视野,恐怕难以完成。果然,听过节目,发现这节目的另一主持人确实能体现主编的风范,经典案例信手拈来,学术理论深入浅出,激起听众的好奇心,引人无限思考。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即为成功,这是我深信的一条道理。谈话型节目其实很简单,不就是几个人闲聊吗?然而,做好了,比如锵锵三人行,能成为四两拨千斤的利润率极高的媒体产品,做不好,比如实话实说,能从开始的收视率宠儿沦为最后停播的栏目;希望冬吴相对论看似简单,却能真的不简单。

篇2:《冬吴相对论》第一本书的读后感

《冬吴相对论》第一本书的读后感

《冬吴相对论》第一本书的读后感 《冬吴相对论》是我唯一坚持收听了两年的节目。高三时期一个偶然的夜晚,我打开收音机,听到了《冬吴相对论》,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坐着帮您大同经济生活的任督二脉”梁冬的幽默,吴伯凡的睿智,碰撞出了无限的火花。 从高三时期我苦学中得到放松提升的收听到现在大学二年级一边收听一边做大量笔记的收听。《冬吴相对论》指导着我的生活,增加了我对未来的信心,也更加明确着我的目标。节目中提及到书籍、电影我都会去看,一档节目改变着我的生活。  月,《冬吴相对论》第一本书出版,我立刻就在卓越网上订购了一本,有有幸在当当网上买到了一本有两位老师签名的书作为收藏。这档节目,我推荐给好多同学收听,又把《冬吴相对论》的书赠送给我的好友阅读,他们都很受益。不过也只有我坚持每期都收听并做笔记、深思,受益无穷。  前些天,看到《冬吴相对论》的官方博客的新书征集,写下对第一本书的读后感》。我拿出书,再次导出光盘内容,再次阅读一本,又是一次思想上的获益。作为节目的热心资深听众,我认为出一本书是十分重要的.。在我的周围,听广播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正如《老子》中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我们还会用多少时间来读书思考呢》一本书,可以随时来读。作为一个对经济学感兴趣而非经济学专业的同学,节目中的一些名词我并不是很懂,而书中有了很好的注释。对于节目内容听到和看到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更不用说既听到有看到。作为一个很上进的孩子,这本书(节目)增长了我的学识,激发我我的理想,坚定我的信念,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希望第二本书多收录一些节目,《冬吴相对论》一直做下去,我的留言会刊登在新书中的哦。

篇3:《子夜吴歌冬歌》诗词鉴赏

《子夜吴歌冬歌》诗词鉴赏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赏析

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味。

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

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看来大功告成,她应该大大松口气了。

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情急起来,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含多少深情呵。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结得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篇4:子夜吴歌·冬歌原文及赏析

子夜吴歌·冬歌原文及赏析

原文: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译文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注释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驿:驿馆

鉴赏

《子夜吴歌》诗题又作《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春夏秋冬四时。这里所选是第四首。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即有《子夜四时歌》,因属吴声曲,故又称《子夜吴歌》。此体原为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诗人的独造,而用以写思念征夫的情绪更具有时代之新意。

《子夜吴歌·冬歌》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时间是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性。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诗人有所取舍,只写抽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既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加强情节的生动性。天气的严寒,使手指也不灵巧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然而,她从自己的冷想到“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那边的`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然而随即又情急起来,她想: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包含极度的深情与牵挂。《子夜吴歌》中的第三首《秋歌》是正面归结到怀思良人之意,而《冬歌》却纯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势突兀,结句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如果说《秋歌》是以间接方式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则通过个体形象以表现出一类人——思妇形象。其语言的明转天然,形象的鲜明集中,音调的清越明亮,情感的委婉深厚,得力于民歌,真是“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诗薮·内编》卷二)的佳作。

篇5:唐诗子夜吴歌·冬歌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赏析

《子夜吴歌》诗题又作《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春夏秋冬四时。这里所选是第四首。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即有《子夜四时歌》,因属吴声曲,故又称《子夜吴歌》。此体原为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诗人的独造,而用以写思念征夫的情绪更具有时代之新意。

《子夜吴歌·冬歌》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时间是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性。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诗人有所取舍,只写抽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既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加强情节的生动性。天气的严寒,使手指也不灵巧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然而,她从自己的冷想到“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那边的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然而随即又情急起来,她想: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包含极度的深情与牵挂。《子夜吴歌》中的第三首《秋歌》是正面归结到怀思良人之意,而《冬歌》却纯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势突兀,结句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如果说《秋歌》是以间接方式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则通过个体形象以表现出一类人——思妇形象。其语言的明转天然,形象的鲜明集中,音调的清越明亮,情感的委婉深厚,得力于民歌,真是“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以句摘,句不可以字求”(《诗薮·内编》卷二)的佳作。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第三次浪潮读后感

第三次浪潮读书笔记

我们不再联系的心情个性签名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简评论文

经济浪潮的感言

《名师面对面》听后感作文

电子商务推进工作总结

公共课《7的乘法口诀》听后感

《梁祝》观后感

听后感作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听后感

冬吴相对论听后感
《冬吴相对论听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冬吴相对论听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党课培训听后感2023-05-29

《感恩报告会》听后感2022-10-15

法制报告会听后感2024-04-11

法治讲座听后感范文2022-05-07

《同桌的你》听后感作文2022-10-30

记忆力讲座听后感初中作文600字2022-04-30

记忆力讲座听后感2023-08-06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的听后感2023-10-17

有关毛主席故事的听后感:毛主席的故事2023-02-16

《让生命充满爱》听后感202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