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尘子散文(精选8篇)由网友“qiushu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尘子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青尘子散文
青尘子散文
先生本姓孙,字润鑫,号青尘子。河南开封人士。
先生为卜者,年近而立,会布阵,能占卦,懂天文,明地理。可掐指一算定凶吉,提笔一挥解缘由。对于《周易》、《滴天髓》、《鬼谷子》、《三命通汇》、《梅花易数》等中国古今卜术皆有涉猎。先生今之所钻研者,《梅花易数》也。
初与先生相交,便由卦起。
那时与先生在同一车间工作,由于人手过多,便有很多人是候补的,而先生便是候补我那一工站的。当时先生常站在我背后观看学习我们的作业手法,不懂时常俯身请教一二。而我在有事或劳累之时,总会让先生顶替一二。
一次我去其它工站帮忙,便让先生顶岗。回来时,发生先生一人坐在那里低头思索,便走近观瞧。发现先生一边思索一边在笔记本上圈圈点点的,我虽对卜卦算命一窍不通,可也多少见过,明白先生所画为八卦部分。便开口问道:“这是做什么呢?研究八卦么?”
先生抬起头来,看了看我,笑道:“这是我对自己在这里能工作多久所卜的一个卦象。”说着,他指了指笔记本。我看了一眼,七横八竖画的颇为好看,可惜我看不懂。
“你懂卜卦?”我坐在了他身旁,惊讶地问道。我是较为信命的。我一直认为,命由苍天定,路由自己走。苍天在你来到这个世界时,便已经将你未来所走之路定好了,而我们所要做的、来到这世上最基本的便是将这条路走到尽头。至于在规定的路上是走的辉煌,还是走的低贱,又都是在于自己。
“鄙人对卜术,倒是略懂一二。”先生微微笑道。先生就是这样,说话聊天时总是文绉绉的。
“哦?不知可否为我占卜一卦呢?”不知为何,我闻言玩心大起。
“正所谓‘无事不起卦’,你若有事所问,我可为你起一卦,若是想玩乐玩乐,不起也罢。”先生笑着对我摆了拜手。
“自是有所问的'。”我笑着对先生说道。
“那你想问什么呢?”先生用笔在手指间旋转一圈后,看了看我,问道。
“在下近来有一事徘徊不定,不知当做不当做?”我想起了在起点写书之事,便随口问道。
“何事?”先生惊奇地问道。在那漆黑的眼瞳里,我似乎看到了一点点火焰的光芒。
听先生一问,我又不好意思说出口了。便冲先生“嘿嘿”一笑,说道:“保密!嘿嘿,保密。”
“哦?哦。哦……”先生似乎明白了什么,也不在多说什么。只是那接连三个语气变换的“哦”,再配上先生那严肃之中带着奸邪的表情,倒是把我给吓着了。
“那个,那个你想多了,真的。”我慌忙地解释道。
“哈哈,多说无益。且让贫道为你卜之一卦,定此事凶吉吧!”先生大笑几声,只是那笑声让我感觉那么的刺耳,听得我一身冷汗。“好了,0至99,你任选俩个数吧。”
“就6和11吧。”我思索了一下,说道。六和十一,取自六月十一,确实是对我印象深刻的两个数字。
“嗯,6和11吗?”先生似乎在问我,可又不像在问我,更像是在自言自语。他低下头,拿起笔在笔记本上横横竖竖地画了起来。
“嗯。”我小心翼翼地回答了一声,只是那声音很低很轻,以至于我都不确定我是否真的发出音来。
过了一时半刻,先生抬起头来,将笔记本挪到我身前,说道:“好了,你且来看。”
我跟着先生的笔,看到了几道横线,有分有合,不禁使我想起了罗贯中老先生所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说了。不过细想来,占卜似乎跟《三国演义》没啥关系。我摇了摇头,不禁苦笑,我还是改变不了胡思乱想的毛病啊。
“你且来看,你这,体卦为离卦主火,用卦为坎卦主水。”就在我愣神之际,先生却已是开始讲解卦象。“在五行相生相克之中,水是克火的,也就是用卦克体卦。这为不吉之象。”
闻言,我细细望去。且见那笔记本上,先生用笔所指之处,竖写着“T、Y”两个字母。而在T、Y之后又分别画了三道横线,线后写着火、水二字。不同的是,T后面的三道线中间一道是断开的;而Y后面的三道线却只有中间是完整的,上下两道都是断开的。猛然一看,倒是颇有几分古人占卜之感。
“这么说,做那件事会不吉了?”看了一会儿,我终究是不懂。不过听先生的意思似乎是不吉之兆啊,不然怎会水克火?
“呵呵。”先生对着我笑了笑,不过这次的笑容可是正常多了,至少我个人感觉正常。接着,先生缓缓说道:“这是主卦之象,我们再看这变卦之象和互卦之象。”
说着先生又用笔指向了刚才所看卦象的后面,果然,还有两个与之前看那个卦象类似的卦象。不同的是,之前看的下面写了一个“主”字,后面两个却分别是“变”和“互”字。
“你且再看,这变卦卦象与主卦卦象恰恰相反,说明你做此事的过程是吉兆。”先生认真的为我讲解着,我也只能点头诺诺,毕竟看不懂嘛。
“哦,然后呢?”我看着先生问道。
“然后,我们再来看这互卦卦象。”先生依旧认真而缓慢地说道。只是我突然有种感觉,想揍先生一顿的感觉,不是我有病,而是似乎所有占卜的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吊你胃口。真的,就像现在,说了这么多,我所问之事究竟是吉还是凶呢?我是不知道的。还好,先生长了膀大腰圆的一副强壮之躯,我是打不过他的,更何况有求于人,诸事尽皆需忍。
这一失神间,先生一将互卦卦象解释完毕,还一脸认真的问我可否明白。我心中暗骂一声,听都没听,明白个毛线。但还是点了点头,问他卦象究竟如何?
先生一身正气,微微一笑,轻声朗道:“以卦象来看,你所行之事,起步流畅,开头横行,但过程却有诸多艰辛困难,你若挺过,则以后一帆风顺,事可成矣;你若不能挺过,则寸步维艰啊。”
我点了点头,这次是真的听明白了。也就是说,此事初行,一切顺利的时候让我戒骄戒躁,到了中间有困难险阻时,让我坚持不懈,最后方可成功。当初我心有怀疑,兀自不信。只是后来经历之后,却发现是句句言中,心中不由得钦佩万分,敬若高人。
后与先生相交,常请教于其,待若挚友,敬若恩师。
先生睿智非常,超凡脱俗,不为凡尘琐事所困扰。
时值晚夏,有一挚友同事言其友窃其财物,被其发现后,连夜逃走。
我听闻后,安慰同事,大怒斥之,不忠不义。
先生站立一旁,未曾言语,只是淡笑。
事后询之,先生微微一笑,道:“其友与我略有相识,以我看来,非行窃之辈。而其上次你我欢聚之时,尚言其已馕倾,如今又说丢失许多?是何道理?是他欺骗了我们,还是诬陷了其友呢?”
我略皱眉头,说道:“或许是他欺满于我们,毕竟身家不便外露。”
先生却是哈哈一笑,说道:“你我相交,推心至腹,无话不谈。当初酒席桌上,你我面前推杯换盏,倾吐心话之时,尚且言论不实,如今隔了外人竟说的是实话不成?”
我不禁无言,沉默片刻,说道:“那其友又为何不言而逃?岂非畏罪潜逃?”
先生一笑,说道:“此事你更不知其实。昨日我路过其舍,听起大呼小叫,呼朋唤友,扬言欲废其友,哪里听其解释?此事于谁,谁都会因自保而先逃。”
我恍然大悟,释然道:“先生言之甚是!看来日后此人不足为友,当敬而远之。”
“非也。”先生一笑,挥了挥手,说道。“这不过是我一人猜测而已,并不能做下决定。或许其友真是见利忘义之徒,盗了其财物而逃,也非不可。但是,无论真假是非,都与你我无关,我们无需去掺和其中。只是经此事罢,你当于心中暗记,此人切不可深交。”
我点头称是,言其有理。遂于心中铭记,此人不可深交,渐而远之。
后听友人言此同事行事种种,无信无义,被其坑害者无数。心中不由得暗叹,先生果神人也!
之后,我便跟随先生左右,浅学易数。
先生颇为豪爽大气,赠我《梅花易数》一册,望我详加钻研。怎奈我本就愚钝,又加懒惰,后遂无所成。
一日,夜,与先生共饮,询其毕生所愿。
先生曰,其愿卜数有成,丹青留名。
我心中大震,先生果非凡人也。遂举杯祝之。
后别离,在无相见日,不知其况如何,是否卜数已成,能否丹青垂名。只在闲暇时余,拿出《梅花》一书,略看一二,借以表怀,先生种种。
篇2:青尘依依,红颜眷眷散文
青尘依依,红颜眷眷散文
“仙女回来啦!”正在单位食堂就餐的同事们见我一袭长袍,翩跹而入,不禁声言。
我取了个铁钵,添了适量的素食,回屋午餐。
7月1日凌晨12:00过几分,我因为白天嗜睡,晚上清明,见学姐沈玉琼在朋友圈寻友一道出发去鸡足山。想来早年在丽江就读时我曾萌发去鸡足山出家念头,至今未遂,而且,广南通往大理的高铁今日已开通,全程只需四个多小时。再有,顺路我可以回趟丽江,将我在校时工行发给的额度只有10元,年费50元的信用卡注销。我便及时回复穷儿姐咱两一道出发。具项商量至凌晨两点,商妥为7月2日即出发。
7月2日,我来单位参加了周一例会,去跟镇长请了假后,即刻跳出办公室,驱车回城,13:52准时出发去大理。我于18:22到大理站,等了十多分钟,琼儿姐也从昆明赶到。我站在出站口晒台,久久寻觅琼儿姐,不见孰是她,方才纳闷。而她先认出了我,朝我走过来。浅拥而叙。七年不见,我瘦了,她胖了。生活的苟且与颓唐及繁事锁身,让我们彼此都深深刻印着苦楚与辛酸。
我们兜兜转转在大理站周围寻车赶往鸡足山。
打了滴滴,有位师傅接单,我们两人的拼价为70多元,师傅来电,以人均70元方才送我们去鸡足山。我们默许。
师傅是为退伍军人,一路上滔滔不绝,关于人生,关于梦想。我和琼儿姐缩在面包车最后排,听他眉飞色舞地讲鸡足山大事小事。他讲到激动处,双手丢开方向盘,我们坐在后排胆战心悸。一路下坡,飞速前行。约晚八点多,我们到达鸡足山脚下。
琼儿姐学佛三四年,开口闭口都是“阿弥陀佛”。我作为一个外行者,不解其意。
在售票处我们用微信扫一扫购买了门票,80元/位。而后寻找住宿。
“您好,请问这是村前寺吗?”几位在月色里散聊的白族妇女听了我的问话忍俊不住爆笑,“孩子,这是寺前村。”我不禁也笑得前仰后合,原来牌匾上的字应倒着念。
我们在寺前村入住了一家阁楼小院,潺潺的流水声,迂回的廊道,淡雅的木质雕花小窗,朴实无华的房间配饰,无不让我们欣喜若狂。
老板娘做了两道素菜给我们,一道是树花伴海带丝,另一道是茄子滚薯片。我们净手后,琼儿姐嘘嘘楚楚念了一些辞,才开始就餐。两道素菜倒也绝味,上等的舌尖美味。
7月3日清晨六点,朦朦胧胧里我听到她说:“传秀,起来啦,我们得出发啦。”我被琼儿姐唤醒。
我们吃了早餐,买了香烛,便徒步爬山了。
沿路我们询问了很多僧侣哪里可以皈依,有说佛塔寺,有说报恩寺,有说祝圣寺……当我们到了祝圣寺而知主持不在,暂不能皈依,琼儿姐想方设法联系熟人咨询哪里可以皈依,后联系到放光寺课堂,他说下午1点前放光寺可以。我们便继续前行,乘坐观光车后走了一段泥路,约11点多,到了华首放光寺。
在等候皈依的时光里,我给已逝家人及单位新逝的何哥及他已逝的家属都列了莲花位让师傅超度,我在空旷处等琼儿姐时还遇到一位坐轮椅的叔伯,他气色惨白,没有多少生机,我便站在门外跟他叨念,“人身体出毛病了,就如受伤的花草树木,在一定的修复期,它们都会修复起来的,我们也一样,一定不要在内心上放弃自我,如果精神跨了,躯体就消损。”
和僧侣、比丘、居士及星零游客一起素餐后,下午一点多,在佛前,四位师傅为我举行皈依仪式。我跪在佛前含泪辞别红尘。琼儿姐陪伴在旁边。
皈依三宝后,我们趁时间尚早,便继续赶往山顶。去朝觐金顶寺。
我们乘坐索道而上,那索道如一个鸟笼,关着几只被束缚的小鸟,沿着一条溜索一滑而上。俯瞰绿翠如银,茫林遍地,仰看云层漂浮,蓝天澄湛,感觉无依无靠地飘到了山顶。
在金顶寺露台,一群鸽子围聚在一个小男孩身旁,他在抛洒葵花籽,鸽子们欢悦地抢食。我忍不住坐在他身旁,一粒一粒地将葵花籽剥壳,喂食鸽子。“小鸽鸽,来!”鸽子们有漫步的,有惊恐腾飞的,有趁我刚剥了壳直接来我手里抢食的,它们的毛色有花白的,银白的,净白的,灰絮的等,甚是讨人喜欢。我慢吞吞剥壳喂食,博得芳心,便可以安然自在抚摸它们,亲昵的接触。
我俩去金顶寺朝拜后,转身去了金殿求签。琼儿姐求到上上签,我求到中下签。欢喜地解了签,匆匆下山,而琼儿姐一心想去华首门,却也落了空。不得已,她总是委屈了自己的心愿。
我们下山后即刻出发去大理站。乘坐绿皮火车回丽江。当一长条绿皮火车出现在我眼前,时光倒流至七年前,毕业季,我没有参加毕业典礼,没有领毕业证,急匆匆回家乡和他去民政领了结婚证,去参加特岗考试,在他怀里放声痛哭等记忆幡然浮现。红楼飞雪,水木年华,曾以为岁月漫长,转瞬间已分别七年。丽江,我回来了。
阿庆的温暖,在于不论岁月如何支离破碎,不论情怀如何青葱已逝,他总是执着地专注着自己的内心与向往。
我们大概晚间九点抵达丽江站,阿庆安排了专人来接车,而且安排了住宿,我和琼儿姐都受宠若惊。
花间堂·青尘,是一个古朴而含蓄的纳西民院,曲折婉合的.四合院,清灰瓦楞,苍茫的木质阁楼,安静如初的台级,星星零零的鹅卵石小道,莲开四院,树荫凉席,它的每一次呼吸都匀称,每一个清晨都皎洁,每一个夜,都温婉幽清。
7月4日,我睡眼惺忪醒来,趁天色还没有清明,我换上莲禾乳白色改良旗袍,拧着手包,屐了双高跟鞋,走在丽江古城青幽的小径,那被踩踏数以万遍的青石板路,经我踩踏,发出阵阵清脆的响声,我仿佛感觉自己似一匹马,嘀嗒的马蹄声回向母亲朦胧的心田,我在疾驰归来,她扶在门首翘楚。
我慢悠悠享受着一个人独享古城静谧的时光,清溪川流,老桥不渡,一排排古香古色的民宅如农村的少妇,姣好而朴实,一条条如抹布一样粗糙而厚道的青石板路,延伸至爱人熟睡的左肩。走着走着,不由心猿意马,思绪不禁飞奔回七年前我在丽江求学的年华,想起挽手前行的初恋小男生,想起失魂落魄时共患难的蓝颜知己,想起从家乡赶去丽江衷情表白的夫君,嬉笑打闹的伙伴,还有一个人泪走丽江的一夜夜……初来丽江,我青涩懵懂,莽撞奔逸,再来丽江,我初熟茫然,踌躇惟志。时光,被一把利剑斩断,前半截碎尸万段,后半截,残喘渡日。
我在工行总行将那张20学校发给的额度只有10元,年费却有50元的稀奇工行信用卡销了户,将非恶意逾期信用记录消除,愤恨转身。这张卡,如魔掌,规划了我毕业后诸多经济破败之路。因其扣年费而我不知而导致逾期200多天,以致于我成了黑户,无法办理任何贷款业务,无法办理任何信用卡,而贷款和信用卡是穷族翻身的奠基石。我曾因为自己是黑户无法办理信用卡而请中介办理活生生被骗三四万元,也曾因为无法贷款而办理信用贷勉强救济而将经济状况愈演愈劣,付出高达数万的利息。经济的惨败必然引起幸福指数飙降,也必然引起心境低迷。所以我怨恨工行的这张黑恶的额度才10元的信用卡。它这几年来深深伤害了我。
如割了毒瘤一般痛爽,我飘摇走过一个个红绿灯,向往幸福而美好的生机勃勃。
可我正踌躇满志的时候,琼儿姐来电,说她家里有急事,我们得急忙返程。我只好赶紧联系唐老师和我的班主任,并且让阿庆陪着琼儿姐把我们的行李直接从古城花间堂·青尘客栈提来丽江师专,我们在那里会合,看看老师,把礼物奉上便立马赶往火车站。可唐老师已约了其他几位老师,打算和我们一起吃个便饭后,她开车送我们去车站,一瞬间,我忽然觉得不忍如此匆匆离别,于是,在还未见到老师前,我联系了琼儿姐,叫她赶紧退票,我们先陪陪老师,再另行安排返程事宜。琼儿姐确实退了票,而我忘记退票。琼儿姐和阿庆赶到后,我们和老师一起吃了午餐,会面的有唐湖老师,张玥老师,张庆梅老师,段仕爱老师,杨慧梅老师,及一个即将离别的外教,而恰好适逢学期末考,老师们都是12:30领取考卷去监考,我们在短暂的相聚里急匆匆去学校草坪上合影。一次重逢百循念。
只好,又住一晚,阿庆重新给安排了住宿,依旧是花间堂·青尘,我们当晚吃了素食,就餐时琼儿姐从佛家角度说起爱惜粮食的美德,我直接提起《醒世姻缘传》里那位浪费粮食而被雷劈死的家伙,大家默默地你一口我一口把剩余的食物都分吃尽。而后,我和琼儿姐去四方街,古城一条街,忠义巷等到处走走。与丽江阔别这些年,长情的是不变的青石板路,和沿路的民宅座落,路旁的花草,许已几度春秋,物是人非,难免愁肠。小瓶盖,闻波,兔子,阿胜,照妖镜,那些在此世别的交好情谊,都已凋落,不变的是念百千。琼儿姐买了十双老北京布鞋,我买了套棉麻袍子,一双布鞋,一个玩具等。当晚我们总的花了1300多元。一路上琼儿姐嫌弃我不会给她拍照,一会说我把她的脸拍没了,一会说我拍的只有一道黑影,一会说我拍给了她一顶绿帽子,我自是随她抱怨,自己开怀着窃喜。
都快凌晨12点,我们依然找不到回客栈的路,走了差不多一天,双脚几乎要罢工,倏然想起原先我在丽江边读书边打工挣到点钱买过一辆自行车,而有次我在新知书店看了一整天《穆斯林的葬礼》,把它丢在楼脚,走时把它忘记了,返回找时已不见踪影。也不知它如今尚在,在为谁效犬马之劳。边走边问保安叔叔,兜兜转转,幸好凭着一丁点儿的记忆,我们原路返回到了青尘客栈。
凌晨一点许,我躺在寂静的夜色里,本是困顿,却也没睡意,一直隐藏的相思成苦如决堤之水,我在念她——雅涵,那个秉烈而执着的小女子,那位曾经和我有着交好如棉的友谊,却凋零成怨仇恨的小女子。我原本执着而隐忍地深爱另一外男士,却在与雅涵诉苦里,与雅涵相见恨晚里及自己的防患失位、措不及防里把他丢失,雅涵上位,对她的友情成了我至今不明的爱恨情仇。我开始给自己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找心理师给自己进行心理咨询,我皈依,我数夜不寐,及数次无以言表的伤怀,似乎都为她。想舍弃,又放不下,想深爱,又不能。无数次的气势争吵,无数次的诀别友尽,曲曲折折,分分合合,总也分不开。也许,我们都太晦涩,太规避现世,太堂而皇之,真正相好,不论性别,不论年轮,仿佛日落有影,月归无华,道而道,常而常。
青尘依依,红颜眷眷,而我,已辞别。清泪,如琉璃,碎了一宿宿,赤棉(指枕头)成湿,悬了几许无尽的哀怨。
篇3: 尘语散文
尘语散文
太阳落山,光之门渐渐关闭,夜之门逐渐打开,我不知哪是死之门,哪是生之门。
彩霞的衣服褪去颜色,骚动的声音慢慢平息,灯光开始把语言变得温柔无比,梦钻进鼾声一重一重的敲击灵魂。
夜吞噬了一切,拥有了一切,我敢肯定,什么都]有黑暗更伟大,它创造着光明,也创造着生命。
我的脚步跟小偷一样轻便,我没有惊醒那些幸福中呻吟的人,也避过那些醉酒的狂徒。
我真诚赞美前者,赞美他们生命的真理与毫不虚伪的野性,也赞美他们白日的忙碌和对利益的麻木。
我也想赞美后者又找不到理由,他们只管谋划而不会创造,他们从别人的劳动中得到果汁又不知道感恩,他们在白日里要么低眉顺眼要么趾高气扬。
我同情那些暗叹人生没有意义而又放不下尊严的人,他们无中生有的挑起事端抬高自己,他们想要释怀又暗藏杀机,每登高一步灵魂都做出痛苦的挪动。
我感谢这个时空,这一阵季风,让我走进黑夜,走进这秋风里舍去枯叶而保存生命的野地,去聆听泥土和种子的爱语。
我敬佩于大地这个参禅的怪物,在季节的变化中呼吸自如,在宇宙的运行中默守着亘古的定律。
生命的春天来临,伸出矛的草,准备呐喊的花,人们解冻的勤劳,一同拉开大地的画布。
童年的旷野远得听不见了妈妈焦急的呼唤,父亲的嘱咐也惭愧得成了遗憾,老师的教诲又自我们的口传给了学生。
这饱胀的'现实,说不清有点儿什么东西正在萎缩,又有什么东西正在疯长。
一份情,感念半生;一次牵手,永存一生;一声祝福,渗透来生。
一个缘字,解释了万万千千离奇的相遇,可又怎么能解释我这喷发的情感是来自前生还是相聚于来世。
我们毫不否认,天和地是最大的通灵者,所有的悲和喜都来源于他们自由的吐纳。
我不知道,你们的伤和痛来自于你们自身的行走还是来自于你们子孙欲望的过剩。
你们在风雨中参禅,在裂变中静坐,指引着自然万物返璞归真。
篇4:尘说散文
尘说散文
(一)
近来连文字也变得搁浅了.
终是俗人一个,洗衣做饭,带孩子和逛不完的菜市场.
人始终是不满足的动物,有了一部车,便想要房,有了车房会想换更大更好的.现有的生活总想要更好的.
这生活什么时侯才是个头.
难而,谁不想要?
总想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将自已安放,而这里便是我的静所.
先生说这是世态炎凉.我说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故他喜闹,我喜静.
(二)
每个人都拥有自已的生活方式,要活给谁看?
怎么能丢了自已?
只有自已觉得好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日子.
我找一个爱人,我结婚,我生一个孩子,只是为了向那个更好的我前进.
如果那个“我”为此渐行渐远,我又何苦还固执地坚守现有的生活?
这一切所做的只为了让自已能生活得更圆满.
并且做一个有能力,有责任和担当的人,快乐的生活.
说吾固执也好?说吾冷漠也好?
吾就是吾.你是你.不要用你那所谓的爱的借口来干涉.
吾有吾的自由,也自有分寸.
你信也好,不信也好.
要知道自由有时比生命和爱情更重要,你的管束只会让人逃.
(三)
每人终有每人的烦吧.
烦得有时不敢想以后的日子,想着头疼.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我心释然.能拥有如此好心态的人总归在少数吧.
有时也总会以“怕什么怕,天塌下来还有高人顶着呢”来安慰自已.
天是不会塌下来,可人的生命固然是有限的.
以至于我现在总会以“烦什么烦,还不知道能活到什么时侯呢,还不知道能活着明呢?”来警告自已要快乐.
虽然年青的我还不到三十,说这些未免会显得不吉利.
但这招似乎还真见效,一些烦恼也释然了.
无外乎,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如果失去了它,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而事实上,我们真的无法保证因为比别人年轻而活得更长久,这些仿佛只有老天爷所能决定的事情.
我见过一些人,一生注重健康,小心谨慎,却落下一身的病,身不由已.
也有人年记青青,就失去了生命.
最近流传飞机,火车,轮船都不能坐了.而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不影响自已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为人低调谨慎,保重自已,其它也只能交给天了.
是一个现实的人.
也愿意面对现实.
(四)
年幼的女儿看芭拉拉小魔仙,电视里的角色可以不同变换.
小男孩也会模仿奥特曼打败怪兽拯救地球.孩子们因缺乏对世界的认知,所以对于很多看到的事情也容易相信.
然而我们早已不是孩提时代了.
故所周知,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也是丑陋的`,是冲满期待的,也是令人失望的,是平淡的,也是无常的,是遗憾的,也是拥有奇迹.
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把一件事情不要想得太好和太坏,顺其自然.在最坏时,能有足够的勇气去应付.在最好时,切勿大喜,免于乐极生悲.
一直以为,人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功不是取得多大的功名,而是按照自已的意愿过活,哪怕平淡,哪怕无庸.
(五)
群山纵岭.
我们只是其中的一点尘.
篇5:尘归尘散文
尘归尘散文
夜间的冷风似乎很亲,帽檐压得再低它都想去抚摸你的脸。远处的灯光里面似乎有舞者起舞,其实就是我这个近视眼在摇头晃脑罢了。
今晚似乎时间过得很慢,心情不好,连脚步都学会偷懒了。我以为那是孔明灯,可是已经两晚了,它还在那,定是我看错了。
眼泪顺着脸颊而下,清冷的.风过后,很快就干了,只是心里的泪水却不容易风干。累了苦了从不落泪,只有受了委曲才会落泪。抽噎着、泪水止不住,五指山烙在脸上,时间冷冻,冲动地举动伤了四个人的心,坏了原有的可以压住的火星,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暴发。
该受罪的人,无癞似的生活,美其名曰:我是无癞我怕谁?仗着变态的心理令人做呕与恐惧。想大声地喧泄只是四野都是人家,疯狂的举动也得收敛,还得做好粉饰工作,不能让外人看出一丝破绽。摇尾乞怜可谓无人能敌,别人是爱于情面还是果真倾服于你,心眼若明了,自个也就醒了,何须四处托人,乞讨他人的可怜,折了自己的容面,又使人觉得真是个无癞之人。他日黄土里一栖身,也不知道睡得可否安稳。笑容也许成了过多的粉饰,沟壑早已没规律的开始侵蚀那不再年轻的脸,炫耀的资本折了一大半,唉,还有那文邹邹的俗气值得卖弄。洞打穿了,即使合上了也会有缝隙,雨水一来,缺口胀大,再想修补也似无期。姑且判个无期,和可以就此了无牵挂,能改变最好,改变不了了,就埋在心里,就此殴烂吧!
篇6:以青尘渡为题的散文
以青尘渡为题的散文
郁孤台下,江水依旧。千古菩萨蛮,滴墨横绝,道尽了红尘。青山犹在,昔年长安枉感伤。风清、云散、烟淡、江流去。
花开花落,沧海桑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总是挡不住时间的浪潮,纵然三峡大坝再高再坚固,也只是仅仅调整一下水姿,终究挡不住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波又一波的汹涌向前,就算被泄洪口分割的支离破碎,碎了也就碎了,溅起的浪花依然倒映着洁白的云朵,依然折射着天空的蔚蓝,依然还能回归大海,依然还能利润万物。魂牵梦绕着过去,忧心忡忡着未来,不如去交融浪花的`美丽。怨古愁来的我们太贪婪了。
渴了就喝水,困了就睡觉,有葫芦就浮游于江湖,岂不快哉!你可以说全世界都不懂你,但你必须懂自己,没有永远的伤痛,没有过不去的坎,曾经只会留给昨天。不是所有的恩怨纠葛都有公正的决判,甚至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是非对错。
小草不厌恶露珠的微小,露珠点缀了小草的碧绿柔美;露珠不嫌弃小草的低矮,小草映衬了露珠的清澈透明。不要再徘徊于街头,不要再彷徨于人海。人生的路上,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在一直向前。活着,永远是最最值得令人高兴的事情。既然活着,那就与死不同,还需要什么活着的理由吗?好好活着吧,因为我们还活着,那就活出点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来,虽然没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篇7:传说中的子青
传说中的子青
连自己也感到意外,在提笔要为子青说几句话时,竟悠地冒出这么个标题.不知是因为我们相识于虚拟的网络,还是子青的.性情与文字,原本就带着某种传说般的虚实相问,似梦如幻色彩. 这里的传说,与蒲松龄和他的<答朱子青见过惠酒>无关.虽然,我曾与子青在乌鲁木齐机场把盏小饮;虽然,在吟咏“锦堂蕴藉诗千首,褐父叨沾酒一盛.公子风流能好士,不将偃蹇笑狂生”时,我曾差点把子青,与那位生于清康熙九年庚戌(1670)、著有<橡村诗集>五卷、吟古今体诗351首的朱子青混淆,但此子青确实不是彼子青.
作 者:周闻道 作者单位: 刊 名:作品 英文刊名:ZUOPIN 年,卷(期): “”(6) 分类号: 关键词:篇8:尘・静散文
尘・静散文
总是认为,无数的尘飘荡在芸芸众生之间。
佛曰:“色、声、香、味、触,为五尘,攀缘则为大罪过。”
而这尘嚣的俗世,又何止五尘呢?
微风轻觯拂起一粒微尘,吹入心湖。没激起任何涟漪,湖面依然平静,可我们却要用抽干一湖水的代价,去洗那拂尘。
多少受尽俗世劫难的人,了却了红尘,皈依佛门,渴求一种解脱,可终是徒劳之做,依旧在痛苦中走完了人生路。
其关键在于没有真正领悟禅道要讲究“静”。虽没有涉红尘之事,却带着凡世中的那颗浮躁的心。
人生不正是如此吗?金钱,名誉……在这物欲纵横的社会,谁能做到真正的静呢?得到,害怕失去;失去,又渴望得到。生命进行在物欲带来的愁思中旋回。
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生命不是缓溪,而是奔水,岁月终会有汇入大海的那天,蓦回首,一生沉浸在忧湖中,毫无意义地浸着。
还是要去想一想一粒拂尘,拂尘带来的不正是恰似春水东流的愁吗?
弘一法师也曾是红尘中人,度在红尘富贵中的他,并没有得到他真正想要的东西。而晚年后的他的“咸也好,淡也好”却截然不同。弘一法师的老友来拜访他,斋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老友不禁问:“难道这菜不会太咸吗?”他淡淡地说:“咸有咸的味道。”饭后,他倒了一杯白水,老友又不禁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么平淡的开水?”他又淡淡地说:“开水虽淡,可是淡也有淡的味道。”
咸也好,淡也好,各有各的味道,这位佛门法师对于咸淡的看法非常简单,可能也就是这看似简单却又不平凡的真谛,让这位俗世公子寻到了精神的归宿。
记得有一句话说:“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而尘世中的我们,又有谁能做到“不扰”呢?又有谁能说出“咸也好,淡也好”呢?心被尘所侵扰,又想去追求所谓的宁静,又有几多难呢?
咸,咸有咸的内蕴;淡,淡有淡的洒脱。若为一道菜尚且愁虑,那人生呢?
总是会听到一些人抱怨自己不幸福,抱怨自己付出的太多,失去的太多……试想,假若真的没有经历过幸福,那么怎么会体会到不幸福呢?假若真的没有得到,又怎么会懂得付出呢?假若从未拥有,又怎么会失去呢?我们总是去想自己的`不幸福,去想自己的付出,去想自己的失去,那恐怕永远不会幸福吧。
从道家对于万物的双面性的看法来论,每件事都是双面性。金钱对于腰缠万贯的人来说是累赘,对于身无分文的人来说是生存;名誉对于老成深重的人是烟云,对于年轻气壮的人来说是成功;失去对于拥有了太久的人是解脱,对于怀抱着不舍的人是痛苦。一粒尘对于心胸坦荡的人是细云,对于心胸狭隘的人确实痛苦。万物都有自己的双面性,好与坏,在于一种的心态,乐与悲,在于一片心怀。
不要去过意在意一粒尘,尘带来的只能是心痛苦,只有不去过意在意,才能带来心的清明,心的清净,只有心清净了,才不会被喜悲而左右。
★ 古诗词选集
★ 含有青字的词语
★ 女生微信名字

【青尘子散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有品位的男人微信名字500个2022-11-21
感伤如心中的红颜生活随笔2022-12-11
两个字的名字500个2023-08-09
经典游戏名称2023-03-31
故乡的云唯美散文2022-06-23
铁锅子散文2023-09-14
汪曾祺的散文《花园》2022-12-05
常礼成俗生活散文2022-05-19
故乡的云的经典散文2022-08-08
素衣相待执子之手爱情散文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