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知识(精选11篇)由网友“忘吃草莓”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高中知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地理高中知识
水利工程的评价
1.水利工程的评价思路
水利工程的评价包括工程建设可行性评价和建成后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两大方面。可行性评价主要从水利工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影响评价则需要从有利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
(1)可行性评价
①自然条件:包括资源条件和工程条件
②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工程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有利于工程实施。
(2)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影响评价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经济效益: 产生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调节库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不利影响: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2.评价水利工程影响的典型案例
案例(1)三峡工程
有利影响:
①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②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⑤调节局地气候;
⑥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不利影响:
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
②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
③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
④库区和库尾(远离大坝的水库末端)泥沙淤积加重;
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⑥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产生一定影响;
⑦水库蓄水可能导致蚊虫滋生,给人体健康带来影响等。
案例(2)阿斯旺大坝
有利影响:
①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效益。
②利用水电产生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了“三废”的排放:废渣的少排放可少占土地;废水的少排放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减少了水污染;废气的少排放,减少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危害。
不利影响:
①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
②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
③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
篇2:地理高中知识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2)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
(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
(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篇3:地理高中知识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原因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至60°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地处温带地区,且终年受到来自海洋的西风带的影响而形成。气候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
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全球各大洲的分布主要位于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如果我们从分布的面积上来看,位于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远远超过另外三大洲的分布面积之和。
为什么欧洲会形成世界上最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呢?
1.从地理位置看。本区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地区的大陆西部,大气环流以中纬西风带影响为主,西风来自大西洋,经过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决定了本区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的海洋性特点显著。
2.从地形角度看。本区中部为辽阔的平原,南、北部的山脉接近东西走向,使西风更易深入影响内陆,海洋性气候分布也就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广、更典型。
3.从面积和轮廓角度看。本区陆地面积不大,加上海岸线曲折、破碎,多半岛、海湾,使本区各地距海较近,受海洋的影响较大,增强了本区各地气候的海洋性。
篇4:地理高中知识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一、概念辨析
1.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与区位条件的内涵大体相似,但在答题要求上有明显的思维差异:
指出区位因素,一般说出影响因素既可,不必展开阐述与分析。
分析(评价)区位条件,则要从人地关系入手,从相互影响、彼此联系、发展变化的视角进行具体描述与阐释,强调过程分析。
2.光照与热量
光照主要是指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光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海拔有关。通常太阳高度越大,晴天越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就越充足。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高,比如新疆的长绒棉、青藏高原的青稞。
热量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热量,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一个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一般来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高;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热量低。热量状况最直观的描述就是温度。区别——光照充足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3.春小麦与冬小麦
春小麦:往往春天播种,秋季收割,分布在纬度较高地区,如我国东北平原、美国北部小麦带。
冬小麦:往往前一年秋天播种,第二年春末夏初收割,分布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我国华北平原、美国中部的小麦带等。
二、农业区位因素原理
三、我国主要农业区气候条件的比较
四、气候对种植业的影响
五、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思路
1.农业区位选择的要求
2.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基本思路
3.答题技巧
(1)全面客观,瞄准重点
①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全面思考,避免遗漏要点;②抓住主导因素,重点分析;③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找出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④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因地制宜,学会变通
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与评价,切忌机械套用思维模型、罗列所有要素,应根据设问要求和区域特征,从图文材料中选取体现实例个性的主要方面加以评价,各项内容的详略程度可以不同,也可以增加评价内容。
篇5:地理高中知识总结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
一、有利影响
1.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河流枯水期径流量;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增加流域内的蒸发量。
2.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3.“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地表径流,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量。
二、不利影响
1.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2.破坏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减少。
三、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方法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1.从时间尺度分析,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尺度分析,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从水资源利用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过度开发利用会导致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篇6:地理高中知识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一、空间定位
1.根据地理坐标定位
2.根据相对位置定位(参照重要的点和线:如城市、海陆位置,地理界线,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等降水量线、铁路线等)
3.根据区域轮廓、形状定位
4.根据地理事物典型特征定位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水文特征、动植物特征、土壤特征、自然带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定位的重要线索。从所处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自然带、地形单元、板块位置等判断。
5.根据特殊地理事物定位
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往往是定位的重要线索。
二、自然地理特征(从各组成要素及相互联系分析)
1.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是指地球上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例如,中国处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这是用与中国有空间关系的大洲和大洋来说明中国的位置。
(1)绝对位置:用经纬网来确定。(进一步确定半球位置、高中低纬、天文五带位置)
(2)自然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与周围陆、海、山、河等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海陆位置(如大陆东岸、西岸;临海、内陆,对交通和降水有影响)、所处的寒温热带、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自然带、地形单元、板块位置等。
(3)政治地理位置,指一国与邻国具有政治意义的空间关系。(与哪些国家相邻、相对位置关系、及其战略位置)
(4)经济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经济区位(苏南靠近长三角,接近市场,易受其辐射带动,比苏北发达)、交通位置(武汉成为交通枢纽与武汉位于中部地带的中心有关)
地理位置是影响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地形的知识结构:
包括地形特征:海拔、地面起伏及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组合。
地形成因:内力作用(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外力作用。
特殊地貌、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地形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表述区域内某要素的特征:突出类型的比例构成和分布的空间结构。某区地形、气候、资源的特点描述都如此)
3.气候的知识结构:
气候要素:如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地区)、气压、风(盛行风、所处气压带和风带)、蒸发量的特点和分布。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名称
气候分布:分布规律和具体地区
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在时间上的不同组合,如夏季高温多雨;又分某类型、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气候资源:光照、热量、降水、风
气象灾害:台风、洪涝、干旱、寒潮、低温冷害、沙尘暴
气候评价:以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与否为标准
气候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4.河流(湖泊)的知识结构:
河流的性质:外流河、内流河、时令河
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河网密度、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特征(弯曲系数、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流经的地形区
水文特征:流量大小、水位变化及汛期(长短、次数)、有无冰期(凌汛)、含沙量、落差、流速、水能
水利及开发利用:如水能:水能资源(流量+落差)、坝址、技术、资金;航运:大坝、船闸、港口
水害及治理(裁弯取直、疏浚河道)、河流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
湖泊的知识结构:类型(淡水湖或咸水湖)、成因、水文特征、流域概况、利用及治理。
5.自然植被、土壤的知识结构:
类型、特点、分布、成因、问题、措施、代表性品种。
6.自然带
7.海洋:海水的温度、盐度、洋流、与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关系
8.自然资源:气候资源、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资源的特点(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开发利用条件
9.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三、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的知识结构:
农业部门及结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产品(动、植物)及分布(重要的农业区)、区位条件、耕作制度(熟制)、耕地类型、生产特点(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主要问题及措施、发展方向。
2.工业的知识结构:
主要部门及结构、产品种类、工业分布(地带、基地、中心)、区位因素(包括城市内工业区的选择)、主要问题及措施、发展方向。
3.交通的知识结构: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线的分布及点的位置、区位条件、交通运输的意义、功能及作用,沿途资源及经济发展。
4.城市的知识结构: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分布、城市化、城市职能、对外联系方式、城市功能分区及结构。
5.人口、商业贸易、旅游、文化、国际组织等的相关特点
6.经济特征: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征可以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结构、工农业产品及在世界的地位和意义、生产分布、贸易特点、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等方面归纳。
四、评价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整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人口状况、生产基础对人类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针对区域发展的资源优势和限制性因素,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开发和治理不同地区在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五、反映各类地理事物空间结构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图表形式(点、线、面、图形、数据表格)及判读技能。
篇7:地理高中知识总结
区域可持续发展易错易混点
1、注意大陆和大洲的区别:世界上有六个大陆,七个大洲,但并不能说大陆比大洲范围大或者大洲比大陆范围小,比如亚欧大陆比亚洲大,澳大利亚大陆比大洋洲小。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并不是面积最大的亚洲,而是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也不是面积最大的太平洋,而是面积最小的北冰洋。
3、注意内海(伸入大陆内部或位于一国领土内的海域)与陆间海(两个大陆之间的海域,如地中海)的区别
4、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地形特征的异同:都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但具体地形类型存在差异。北美洲东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南美洲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大山系;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平原、西部为高原。
5、注意北九州与九州的区别:北九州是日本工业区的名称,九州是日本四大岛屿之一。
6、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流经印度的河流是恒河。
7、西亚石油运往西欧和北美地区最近线路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但石油运输量最大的航线是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线。
8、埃及盛产长绒棉,但其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
9、摩尔曼斯克港地处北纬70°,但终年不冻,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源源不断地向它输送温暖气流。
10、渤海是我国内海,而不是边缘海。
11、我国位置最靠北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最靠东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台湾省。
12、主要山地与山区的区别:山地是一种地形类型,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而山区既包括山地,又包括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13、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
14、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能辐射最强,但其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因为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也弱。
15、注意几条地理界线的区别: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6、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区的分界线是长城,小麦与水稻种植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17、浙赣线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至湖南省株洲市之间的铁路。京广线、浙赣线与湘黔线交会于株洲市,而不是长沙。
18、注意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的位置: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沿岸,而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境内祁连山以北。
19、我国的河流除注入太平洋外,还有一线河流注入印度洋(如雅鲁藏布江、怒江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20、注意我国两个有色金属矿的矿产地名称:湖南锡矿山——锑矿;青海锡铁山——铅锌矿。
21、注意鞍山与马鞍山的区别:鞍山位于辽宁省,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两地都是我国的铁矿产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但两地位置相差很远。
22、东部和西北地区的河流的汛期都在夏季,但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布是降水量和气温。
篇8:怎么学地理高中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再难的科目也会学好。开学第一节课,我给他们上的是“走进地理学”。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内容丰富,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本课同学们知道了为何“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常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了解了每天的天气预报,电视新闻,出行旅游,高考报志愿都需要地理知识,从传统英国绅士的标志:礼帽加雨伞反映当地的气候,由此推导气候原因主要受西风的影响,可探知英国的高级住宅一般选在城市的西边。再引出湛江买房哪里的风水好等等,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增,饶有兴趣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会倍感轻松愉快。
二、学会读书
高一有九个科目,学习任务重。还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已远远不能应付。故高中强调自主学习,我认为首先应学会阅读地理教科书,所以高一的第一节课,就教学生如何读书:
1.看书本目录(了解本章本节书在书中的地位);
2.看书本标题(由大标题到小标题,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看学习指南(看书中的思考题,带着问题去看书,有针对性)
4.浓缩书本内容(把本节课的要点、精华用划线法划出来)。
这种读书方法预习、复习都可行。这样读书,预习,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听课时目标性强,听课效率更高。复习,把本章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建立起来,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三、用好地图
地图是地理科的最大特色,“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我们提倡“左书右图”,但同学们没有养成应用地图的好习惯。
没有哪位地理成绩优秀的同学是离开地图学习地理的,地图是最直观、
最简明的地理“书”,它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臵,阐明地理事物的分布,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等,它使书本的文字更具体化,更直观,叫人一目了然。我一方面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教同学们如何去读图。
下面以必修2为例。必修2人文地理
人口统计图很多,有折线图、曲线图、金字塔图、
柱状图、分布图、三维图等,“如何读人口统计图”呢?
1.看图名(了解图表表示的内容);
2.看坐标(明确横轴、纵轴的变化,注意单位);
3.看变化趋势(了解数值的变化特征,注意“拐点”);
4.必要时要画辅助线和加以计算。
除了学会读图外,还应学会变图(图图转换,图文转换),用图和画图,
当你达到这种境界时,地理无图考图的试题,对你来讲,已不成问题,因为你已构建了一幅“脑图”。
四、学以致用
地理是一门兼跨文理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对象上至宇宙空间,下至海底深处,大可关注当今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小到关注我们的衣食住行,这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可以学以致用的学科。如:运用地图可以让学生判断某地的地理位置,由此可推断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地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地的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分布的特点等,推测当地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又如学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算出湛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学了气旋的知识,我们可知台风到来时,当地吹什么风。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对生活有用。这样,我们把学过的地理原理应用到生活中,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记忆。
五、及时复习
高中地理必修有三本书,必修1是自然地理,学习难度最大,它和物理、化学、数学联系密切,应用理科的学习方法来学。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区域地理,学习难度大大降低,但记忆内容多,强调会应用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考试要拿高分不容易。无论学那本书,当天上完地理课,就要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午休或晚休前后),马上复习,可以躺在床上,默想课堂学了几个大的要点,每个大要点包含几个小点,想不起来的可翻开书本看看;也可以几个同学一问一答复习,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又可防止遗忘。如时间充分时,就应先看书,然后做作业或练习。练习应先做,后对答案,找出错误的地方,这样效果会更好。一周后,再作小结。学完一章,将本章书归纳总结,构建它的知识框架。这个复习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跟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不要“积少成多”等到考试一起复习,那样是学不好地理的。
高中地理学习十大口诀
1.一近快,七远慢。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公转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特别注意夏至日在远日点附近,而非远日点;冬至日在近日点附近,而非近日点。由此可以分析出北半球夏半年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极昼时间比南极极昼长。
2.左焦左倾左冬,右焦右倾右冬。在地球绕日公转示意中,如果太阳在左焦点,地轴向左倾斜,左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如果太阳在右焦点,地轴向右倾斜,右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冬至位置确定了,其余三个分至点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3.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北昼越长;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昼越长。
4.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在等值线图上,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低值;等值线向低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高值。这种方法对所有等值线都适用。
5.凹坡通视,凸坡不通视。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由高向低,等高线由密变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由疏变密为凸坡不能通视。
6.河流向凹,洋流向凸。在等高线图上,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即向凹;在等温线图上,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相同的,即等温线往哪个方向凸,洋流就往哪个方向流。
7.凹岸冲刷坡度陡,凸岸堆积坡度缓。较弯曲的河流,由于河水运动的惯性,河流对凹岸冲刷严重,凹岸坡度较陡;凸岸流速慢,泥沙堆积,坡度较缓。特别注意曲流处不能用地转偏向力。另外,凹凸岸的判断必须站在河中来看。
8.北逆南顺,冬逆夏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看为顺时针;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
9.低反高同。①受洋流影响,在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同。②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同。③中低纬度洋流呈现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中高纬度洋流呈现气旋型洋流。
10.左增右平,右增左平。在三角坐标图上,读取某一数轴上的坐标时,若该轴的数值向右增大(即逆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左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若该轴的数值向左增大(即顺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右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
篇9:高中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
具体描述:
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
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
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
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
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异(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可能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
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
具体分析如下:
①总体分布及疏密状况:通过观察闭合线数值,说出最大区和最小区的位置在哪;通过观察等值线疏密,说出疏密分布位置。
②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
③凸凹变化(等值线弯曲情况——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说出凸点沿线数值高低的情况。
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
三、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描述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题目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
描述角度:范围(方位)+面积(大小、面积的变化)+伸展方向+极值区的分布。
拓展:如何学好高中地理
1初中地理会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错,那么你学高中地理一般也不会差了。因为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尤其是学习初中地理的方法在学高中地理时同样用得上,它会助你一臂之力,使你学起来轻松自如。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初中地理学得不好,那也不要紧,但你肯定要费劲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喜欢它,照样会学好。兴趣的培养有时是因为他有用非学好不可,有时是靠一次次努力而取得进步,有时是靠“亲其师,信其道”。
3死记硬背再也行不通了
如果说在初中死记硬背还可以的话,但是在高中这是万万行不通的。一是高中课程从内容上讲比初中多了许多,背是背不过的。二是现在无论哪一科在高考中命题都以能力立意为主,死记住的知识不会应用是没用的。对记忆来讲,一是要理解,二是记知识框架,三是靠积累。当然死记硬背也比不背强,记忆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基础,地理更需要记忆。
4题海是苦海,但绝不是死海
在学习时,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课本上的内容我都背过了也理解了,但一做题还是不会。这是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问题。要对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这主要靠做题来实现。做适量的题目甚至大量的题目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做题须注意归纳总结,做有针对性的专题性题目更好一些。
5用好学习方法学习地理
地理是不同于历史、政治等其他学科的,它有自己的方法论。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寻找其不同,并用在学习中。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往往把地理事物与其所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说话,另一特点它就是往往借地理图表来说话。大家应该努力提高识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6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可以解释很多的现象。同时这样做还可以加深你对地理概念以及原理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做一个有心人──多读报、多看新闻,其次还要做一个勤于思考的人,凡事多问个为什么。
7不懂就问是个很好习惯
不懂就问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它需要任课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努力,它有助于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特别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大家可千万不可因为问了不懂而气馁,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篇10:地理高中怎么学好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1、学会善于使用地图
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学习地理要学会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养成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左书右图,图文并茂”,从地图中获取知识信息,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地图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学会了使用地图的方法和习惯,学习地理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才能学好地理。
2、学会收集处理信息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地理知识和敏感具体的地理问题,我们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地理知识。课外同学们也要注意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如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及时查阅收集、检索处理地理信息。这不仅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学们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充实知识、丰富阅历的有效途径。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知识,要使自己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祖国的生产建设、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
4、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学习地理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地理问题。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分析地理事物,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地理事物,比较异同、认识本质,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学习时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5、学会研究地理问题
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会科学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是学好地理的法宝,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必备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地理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地理时,要善于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或通过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然后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规律原理、地理观点不断进行分析论证,从中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观点。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科学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乐于合作、团结向上的精神。
学好高中地理方法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再难的科目也会学好。开学第一节课,我给他们上的是“走进地理学”。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内容丰富,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本课同学们知道了为何“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常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了解了每天的天气预报,电视新闻,出行旅游,高考报志愿都需要地理知识,从传统英国绅士的标志:礼帽加雨伞反映当地的气候,由此推导气候原因主要受西风的影响,可探知英国的高级住宅一般选在城市的西边。再引出湛江买房哪里的风水好等等,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增,饶有兴趣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会倍感轻松愉快。
二、学会读书
高一有九个科目,学习任务重。还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已远远不能应付。故高中强调自主学习,我认为首先应学会阅读地理教科书,所以高一的第一节课,就教学生如何读书:
1.看书本目录(了解本章本节书在书中的地位);
2.看书本标题(由大标题到小标题,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看学习指南(看书中的思考题,带着问题去看书,有针对性)
4.浓缩书本内容(把本节课的要点、精华用划线法划出来)。
这种读书方法预习、复习都可行。这样读书,预习,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听课时目标性强,听课效率更高。复习,把本章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建立起来,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三、用好地图
地图是地理科的最大特色,“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我们提倡“左书右图”,但同学们没有养成应用地图的好习惯。
没有哪位地理成绩优秀的同学是离开地图学习地理的,地图是最直观、
最简明的地理“书”,它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臵,阐明地理事物的分布,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等,它使书本的文字更具体化,更直观,叫人一目了然。我一方面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教同学们如何去读图。
下面以必修2为例。必修2人文地理
人口统计图很多,有折线图、曲线图、金字塔图、
柱状图、分布图、三维图等,“如何读人口统计图”呢?
1.看图名(了解图表表示的内容);
2.看坐标(明确横轴、纵轴的变化,注意单位);
3.看变化趋势(了解数值的变化特征,注意“拐点”);
4.必要时要画辅助线和加以计算。
除了学会读图外,还应学会变图(图图转换,图文转换),用图和画图,
当你达到这种境界时,地理无图考图的试题,对你来讲,已不成问题,因为你已构建了一幅“脑图”。
四、学以致用
地理是一门兼跨文理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对象上至宇宙空间,下至海底深处,大可关注当今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小到关注我们的衣食住行,这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可以学以致用的学科。如:运用地图可以让学生判断某地的地理位置,由此可推断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地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地的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分布的特点等,推测当地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又如学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算出湛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学了气旋的知识,我们可知台风到来时,当地吹什么风。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对生活有用。这样,我们把学过的地理原理应用到生活中,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记忆。
五、及时复习
高中地理必修有三本书,必修1是自然地理,学习难度最大,它和物理、化学、数学联系密切,应用理科的学习方法来学。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区域地理,学习难度大大降低,但记忆内容多,强调会应用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考试要拿高分不容易。无论学那本书,当天上完地理课,就要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午休或晚休前后),马上复习,可以躺在床上,默想课堂学了几个大的要点,每个大要点包含几个小点,想不起来的可翻开书本看看;也可以几个同学一问一答复习,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又可防止遗忘。如时间充分时,就应先看书,然后做作业或练习。练习应先做,后对答案,找出错误的地方,这样效果会更好。一周后,再作小结。学完一章,将本章书归纳总结,构建它的知识框架。这个复习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跟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不要“积少成多”等到考试一起复习,那样是学不好地理的。
篇11:高中的地理怎么学
学习高中的地理的方法
一、了解考纲考题,把握复习方向
考纲(考试说明)规定了高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是确定高考命题范围、难度的基本依据。考纲规定的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考生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后,要对照四方面要求,看看自己地理学科考核能力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强化和提高。
二、联系区域人文,学会综合分析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二是地域性,地理学要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差异、联系。高三复习阶段,自然地理内容的复习要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相结合。如人文地理中区位理论的分析,影响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建设、商业等分布(或布局)的因素由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而自然因素就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
三、通过专题复习,进行归类整合
自然地理知识中,有许多内容是常考的知识点。根据常考知识点的分布,在高三复习阶段对自然地理复习时,可重点选择进行专题复习,从知识联系角度归类、整合同一主题下的知识内容,以使知识系统化。该部分内容的复习专题主要有:地球运动规律、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大气运动原理、水循环与洋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四、梳理教材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自然地理的复习重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对该部分内容的复习,考生若能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助于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现知识内化。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要全面梳理高考考查要求的自然地理内容知识点,熟悉教材;第二轮复习阶段要侧重于从整体上去把握自然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构建自然地理内容的知识体系。
五、以图导思导学,提高学科能力
地图(包括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是地理学科试题的特色,也是多年文综·地理试题的命题形式。
快速学好地理的技巧
第一步:首先你需要抓住课本,掌握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这样对于做题你才能熟练。
第二步:平时你需要多看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并且知道地图上所表示的一切与所学科目相关知识。
第三步:对于书本知识点和地图等知识,要富于思考与想象,仔细认真观察。
第四步:自己要想更好的学习这门课,一定要多做相关的题,积累对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点,见的题型多了你的知识面就会更加的丰富。
第五步:对于知识的一个学习,不光要勤于思考与做题,并且还要勤于动手写写画画图,这样你自己才会记的更清楚。
★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 高中地理小论文
【地理高中知识(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地理论文2024-01-09
高中可持续发展地理教学论文2022-07-29
高中地理论文2022-12-23
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方法2022-08-26
地理小博士论文2022-05-06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小结2023-12-27
师范生教学小论文2023-12-07
高中生地理的教学论文2023-09-15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2023-02-08
地理教学小论文1500字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