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及其借鉴

时间:2022-05-24 01:51:4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及其借鉴(精选7篇)由网友“笙笙”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及其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及其借鉴

篇1: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及其借鉴

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及其借鉴

加入WTO对我国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素质。掌握一门乃至几门外语,才能使我们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据报道,我国进入WTO最需要的人才之一就是外语人才,尤其是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作为素质教育基石的基础外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的培养。进入90年代以来,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外语课程改革从理论上、实践上为外语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成效有目共睹。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语教学质量仍落后于形势发展:教师外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较低,教学评价标准单一,教学技术和手段落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外语课程改革之经验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吸收。本文将全面探讨国外外语课程改革的最新发展动向,以求对我国新一轮的外语课程改革有所借鉴。

一、积极的语言教育政策

在国外,无论是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国家都十分重视语言教育政策,并把统一连贯的外语教育政策看作是外语课程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语言教育政策涉及到诸多方面,如经费的投入、语言地位、语种的选择和在课程中的比例等等。

1987年颁布的《国家语言政策》(National Policy on Languages简称NPL))是澳大利亚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语言教育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促进澳大利亚向多元化社会发展,积极支持各种有创建性的语言教学。同时,它还帮助建立了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机构这一联结澳大利亚大学和教育学院语言教育的组织。在国家语言政策的影响下,各州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并用于指导广泛的教学实践。澳大利亚另外一个重要的语言教育政策是《澳大利亚学校策略亚洲语言研究》(The National Asian Languages and Studies in Australian Schools Strategies简称NALSAS),它为各州实行亚洲主要语言--中文、日语、印尼语和韩国语教学的州立教育机构提供各种资助,使得澳洲学生的外语学习扩展到除欧洲语言的多种亚洲语言。这些积极的语言政策极其有效地提升了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和国民对语言的意识和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以色列政府推出一个全新的语言政策,教育部根据学校实际对其进行修订出台了一个称之为“3+”的外语政策,除要求犹太人掌握三种语言,希伯来语、英语和阿拉伯语外,还必须学习其他语言(如传统的依地语或拉地诺语;共同语如俄语、阿姆哈拉语或西班牙语;或世界语言如日语、中文、德语等)。西班牙通过的一项政府法案(LOGSE)规定了外语为核心课程和必修的'每周时数,小学外语教学总时数达到9%-11%,既保证了外语教学的早日开展,又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国外语言教育政策非常重视提升外语的地位,许多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不但把外语作为必修课程,而且大多数还把其列为核心课程,学习者年龄也不断地前移,语种的选择也极为多样化。

二、完整的课程指导框架

除了重视制定外语教育政策之外,国外外语界还致力于建立完整的课程指导框架,以利于促进和指导外语教育朝着计划、统一、明晰的体系方向发展。完整课程框架既有国际化的(如欧盟教育委员会),也有国家的。

为适应欧洲一体化进程而由欧洲语言政策委员会制定的《欧洲共同课程指南框架》(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出台后得到了各国的积极响应,各国纷纷据其制定各自的国家标准,如意大利为此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期望,引发了教育部、工商界、家长和媒体对外语教育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欧委会还出台一系列现代外语改革框架,如《现代外语:学习、教学、评价--欧洲共同课种指南框架》(Modern 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Assessment.A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1996)等,提出外语教学共同目标,它不但有助于各国制定具体目标和评价标准等,同时对大纲设

[1] [2] [3] [4]

篇2: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及其借鉴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加入WTO对我国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素质。掌握一门乃至几门外语,才能使我们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据报道,我国进入WTO最需要的人才之一就是外语人才,尤其是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作为素质教育基石的基础外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的培养。进入90年代以来,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外语课程改革从理论上、实践上为外语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成效有目共睹。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语教学质量仍落后于形势发展:教师外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较低,教学评价标准单一,教学技术和手段落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外语课程改革之经验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吸收。本文将全面探讨国外外语课程改革的最新发展动向,以求对我国新一轮的外语课程改革有所借鉴。

一、积极的语言教育政策

在国外,无论是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国家都十分重视语言教育政策,并把统一连贯的外语教育政策看作是外语课程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语言教育政策涉及到诸多方面,如经费的投入、语言地位、语种的选择和在课程中的比例等等。1987年颁布的《国家语言政策》(National Policy on Languages简称NPL))是澳大利亚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语言教育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促进澳大利亚向多元化社会发展,积极支持各种有创建性的语言教学。同时,它还帮助建立了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机构这一联结澳大利亚大学和教育学院语言教育的组织。在国家语言政策的影响下,各州纷纷出台相应政策并用于指导广泛的教学实践。澳大利亚另外一个重要的语言教育政策是《澳大利亚学校策略亚洲语言研究》(The National Asian Languages and Studies in Australian Schools Strategies简称NALSAS),它为各州实行亚洲主要语言--中文、日语、印尼语和韩国语教学的州立教育机构提供各种资助,使得澳洲学生的外语学习扩展到除欧洲语言的多种亚洲语言。这些积极的语言政策极其有效地提升了澳大利亚各级政府和国民对语言的意识和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19以色列政府推出一个全新的语言政策,教育部根据学校实际对其进行修订出台了一个称之为“3+”的外语政策,除要求犹太人掌握三种语言,希伯来语、英语和阿拉伯语外,还必须学习其他语言(如传统的依地语或拉地诺语;共同语如俄语、阿姆哈拉语或西班牙语;或世界语言如日语、中文、德语等)。西班牙通过的一项政府法案(LOGSE)规定了外语为核心课程和必修的每周时数,小学外语教学总时数达到9%-11%,既保证了外语教学的早日开展,又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国外语言教育政策非常重视提升外语的地位,许多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不但把外语作为必修课程,而且大多数还把其列为核心课程,学习者年龄也不断地前移,语种的选择也极为多样化。

二、完整的课程指导框架

除了重视制定外语教育政策之外,国外外语界还致力于建立完整的课程指导框架,以利于促进和指导外语教育朝着计划、统一、明晰的体系方向发展。完整课程框架既有国际化的(如欧盟教育委员会),也有国家的。

为适应欧洲一体化进程而由欧洲语言政策委员会制定的《欧洲共同课程指南框架》(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1996)出台后得到了各国的积极响应,各国纷纷据其制定各自的国家标准,如意大利为此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期望,引发了教育部、工商界、家长和媒体对外语教育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欧委会还出台一系列现代外语改革框架,如《现代外语:学习、教学、评价--欧洲共同课种指南框架》(Modern 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Assessment.A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1996)等,提出外语教学共同目标,它不但有助于各国制定具体目标和评价标准等,同时对大纲设计、考试、教材、教师培训等也产生了影响。为使该《框架》得以落实,欧委会还编制了《一般指南》和《使用手册》,供教育政策制定者、课程开发人员、教材编写者、考试委员、教师、教师培训人员、学生(含成人教育)等参考。《多语和多元文化的欧洲》(-)是欧委会最新出台的语言政策,并为此制定《欧洲语言档案手册》(European Language Portfolio),用于:(1)让学生自我了解各阶段学习情况;(2)记录学生语言技能发展,供下一阶段学习或到国外就业参考。澳大利亚最有影响的外语课程框架当属1988年颁发的《澳大利业语言水平计划》(The Australian Language Levels(All)Project)。这个国家总课程框架试图提供一种既能涵盖语言共性,又包括教师发展和研究的课程综合模式。此外,《完全指南》(All Guidelines)对国家主要语言课程,尤其是亚洲语言(中文、日语和印尼语)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不但指导中学高年级教学实践,而且成为国家高中外语课程评价框架(NAFLASSL)的基础,指导大纲的编写和构建共同评价标准,同时它也为外语教师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参照系数。1993年美国全国性语言组织--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美国法语教师协会、美国德语教师协会和美国西班牙语葡萄牙教师协会获得联邦政府《教育目标2000》资助,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了新外语学习标准。《标准》制定出外语学习的五个目标: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沟通(Connections)、比较(Comparisons)和参与(社区Communities)。各州根据其制定了符合本地发展的标准和课程框架,为各学区各学校提供最佳的教学指导。

三、成功的教学策略

国家教育政策和课程指导框架为各国外语课程的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力地促进了外语教学改革、外语课程实践,其成功的教学策略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双语教育发展

虽然传统的外语学科教学仍占主流地位,但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教其他学科,融学科与外语为一体的双语教育在各国得到广泛的实践。初创于加拿大的浸入式是双语教育较为成功的一种模式,它还被推广到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并发展了多种模式,如半浸入式、全浸入式、双向浸入式等等。德国的一些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实行双向浸入式即进行混合编班,讲德语和****外语的学生各一半,柏林现有14所这类学校,教学用语除德语外,既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兰语,还有俄语,现代希腊语和土耳其语等。在美国,类似的学校已经发展到254个。以移民为主的澳大利亚情况也极为相似。芬兰目前也有4000多名学生用这一模式习得第二语言。传统的浸入式大部分是在低年级进行的,随着对外语要求的不断提高,现已不断上移。奥地利、芬兰、德国和荷兰等国一些学校的高中阶段的一些学科如:地理、历史、音乐、体育及职业技术课程都用英语讲授。荷兰的一些大型职业学校如酒店管理学校,部分课程是用法语或西班牙语讲授的。卢森堡的许多学科都是用德语或法语教授的。1996年芬兰的一些调查表明,33%以上的职业学校,15%的初中(7-9)年级,25%的高中采用了双语教育。

(二)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生交际能力既是教学目的,又是重要的教学策略。荷、法、英、美等国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各具特色。荷兰外语课程设计以“单元”组成,每单元由一些由交流情景话题或主题构成,鼓励学生在实际交往中进行广泛的实践。法国强调“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学生敢于开口、善于开口的机会和良好的语言气氛,小学外语教学通过儿歌、童谣、短故事、游戏等,培养儿童对语言的敏感性。在英国,5、6年级外语虽是选修课,但其教学目标仍强调初步的交际能力的获得,教学以听、说为重点,教材、练习以对话为主,课堂活动灵活多样,3/4的时间用于各种听说活动。更让人称道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英、法、美等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优势,纷纷与国外的学校建立联系,利用假期,两国学生互相“串串门”,各自住在对方的家中,让他们在地地道道的外语环境中耳濡目染,接受文化熏陶。由此,学生的交际能力获得了全面提长,根据欧委会的最新报告,有70%的年轻人认为能用外语与外国人交流。

(三)重视学习策略和原有语言基础

荷兰的外语教学重视对学习者策略的指导,教师帮助语言学习者不断地进行反思,帮助学习者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丹麦国民中学的外语课程规定外语教学应包括语言习得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对各种交际策略,如一般语言学习、阅读、听力、词汇学习等的敏感性.在多元文化社会进行外语教学应重视第一语言的作用已成为国外外语界的共识,第一语言可以为学生学习学科内容提供背景知识,使其产生安全感,同时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和“高级”语言能力。卢森堡在此方面进行的一些卓有成效的实验,如:DECOLAP(D髒eloppement des comp髏ences langagi髍es dans 1 education pr髎colaire),DECOPRIM(D髒eloppement des communications orales et 骳rites l ecole primaire)等充分证明了第一语言的作

用。摩洛哥的调查也发现,成功的英语学习得益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至少2门其他语言--标准阿拉伯语和法语(同属摩洛哥幼儿园-9年级语言)。国外外语教学的重要策略还包括:1)用外语教外语。摩洛哥外语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用外语教授外语,其10-级学生经过3年的外语学习,口语和书面语均已达到中等甚至中等以上水平。2)模块教学。意大利最近在第二语言选修课推行模块教学,改变过去以年龄或学年分班的做法,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编班。3)项目学习(Project-Oriented Learning)。丹麦使用项目学习外语的年级,尤其是高年级(8-级)增加,这不但强调用电脑技术获得真实的语言材料,而且更强调的是语言与内容学习的融合:深入到英语国家(不仅仅是英美)去学习其文化,如在澳大利亚学习土著文化,在加拿大学习环保等等。

四、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国外外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经验之一。它使外语学习者更充分自由地接触到所学的语言,极大地激发了外语学习者的动机,使外语学习更具交际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教学软件开发。荷兰的“英语I与II”教学软件重点突出了学习英语常见难题等。美国开发更有创意的交互式模拟教学软件,如蓝狮公司的“车票”教学软件,在保留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重视语法点操练特点的同时,强调把学生置于真实语言世界,通过亲身感受体会,在文化熏陶中掌握语法。

(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卢森堡教育部开发一种全能口语文字处理器--TEO(Text Editor Oral),鼓励学生用外语编故事,开发口头表达技巧,TEO现主要用于小学,尤其是多元文化背景的学校。此外,卢森堡开展“欧洲语言教学创新品牌”,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新技术融会到语言学习中去,培养学龄前和小学学生的口笔头交际能力。

(三)教育网络的建构与运用。国外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接触外语,许多学校建立专供外语学习的网站,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如上网、订阅电子杂志、收发电子邮件、聊天等形式,进行更广泛真实的交流。西班牙卡塔卢尼亚有250多所学校的100,000多名学生(占这一地区的12%)参加了由欧盟发起的,旨在促进跨文化意识和语言学习的COMENIUS计划。该计划支持各校开展语言教学各种活动,培训教师,帮助建立校园网等。

五、严格的教师教育

国外外语教学极其重视教师教育,不断对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使其与外语课程改革同步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外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一)职前教育

国外教师职前教育一般由学科教学、教学法和教育实习等部分组成。摩洛哥外语教师在大学或师范院校接受高水平的职前教育,其英文系教师大部分拥有英美国家大学硕士或博士学位,学生通常学习4年英语,其中1年专修文学或语言学,1年学习教学法和在教育学院进行教育实习。德国外语教师培养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外语教师必须先获得大学学位(相当于双专业双学位硕士)。语言学习分两部分,一半是专业学科,一半是与应用语言学或教学法有关的课程。此外,双专业学生各有6周实习课。第二阶段的见习时间长达一年半,由专家教师指导,每周参加教材教法研讨会,见习结束时必须参加州组织的“第二次”统考。这种考试相当严格:考生上两节公开课,撰写一篇与应用研究有关的论文,参加长达2小时的口语考试。芬兰所有教师教育在大学完成的,所有教育院系都拥有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的实习学校。起,丹麦对国民学校(1-10年级)的教师教育进行改革,师范教育专业学习改为4年,在丹麦语和数学科增加两门必修课使外语教师数量上也有些增长。此外,必修课安排上也作了一些调整,减少了一些普通教授法,增加了学科教学法,更加重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习的结合。荷兰和英国的外语教师通过在国外进修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荷兰外语教师获得第一个学科学位课程时还必须在国外学习一段时间。在英国,几乎所有专攻语言学位课程的全日制学生都要求在国外学习或工作一年(属学位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欧洲国家另一成功的做法是把外语教师教育扩大到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如今,德国教师教育的一个趋势是:各大学都可参与教师教育,为“专家教师”提供新的学位课程。

(二)在职教育

外语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西班牙从1990年起要求所有小学的语言教师都要成为语言专家,不合要求的教师要接受培训或申请作非专家教师。传统的继续教育渠道不断得到扩展,网络、教师职业发展学校(PDS)、外语教师协会及其他相关机构等也加入到外语教师教育的行列,与此同时,教育内容也进一步扩展。外语教师教育从教学理论的构建和教学技巧的训练转向对教师已有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教学能力的习得,如欧洲一些应用语言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为提高外语教师语言习得理论知识,合作编写了以小学教师为对象的外语专著;美国外语教师的教育,特别强调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德国详尽的外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随处可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挑选地方或州的课程进修。每个教师每年享有州提供的一周的课程。捷克外语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到国外学习或参加国外有较好声誉的国际课程的学习。

六、科学的评估体系

国外大部分外语测试都由科任教师完成,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对象,设计不同的评量模式,并使其尽量生活化、多元化。与此同时,建立个人档案(Portfolio),通过Portfolio获得学生信息和对学生作出评价已经成为重要的趋势。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及其策略和方法等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同时,学生在其档案(Portfolio)中可以进行比较,了解自身发展的进程。全国性或区域性大规模语言能力测试一般在学生中学毕业时才举行。荷兰的中学毕业生要参加由荷兰国家考试局(CITO)组织的全国性考试。约有30%的荷兰学生(将要加入大学预科学习的)在12年级(18岁)时参加统一考试,这种学业成绩考试包括3门外语:英语(听、说、读、写)、法语(阅读)和德语(阅读)。约40%学生(将参加多科技术学院学习)在10年级(16岁)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包括英语水平测试、法语或德语的听力/口语测试。这些考试成绩占学生学科最后成绩50%。这与欧洲框架是相吻合的,与课程也具有连贯性。此外,《欧洲语言手册》和《入门水平》也正在设计其他各种语言水平测试。国外外语课程评价总趋势是:从重视语言要素转向语言实际能力的运用;从强调书面转向口头;从重视结果转向过程;从重视共性转向个性等等。在具体操作上,听说能力的检查以课堂口语练习、角色扮演、配对、小组互动等为依据;小学以口语为主,尽量少做书面测验;中学则以口笔头相结合,书面测验以自由表达为主。评估方式并不是完全以考试、测验成绩为依据,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讲求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近十几年来,国外外语课程在教育政策、指导框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各方面进行的大胆实践和创新,为外语课程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对我国新世纪外语课程改革极具借鉴意义。

启示与借鉴

在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之际,我国又掀起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涨的外语学习热潮,外语教育再次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在全面推进我国外语课程改革之际,极有必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一、积极推进双语教育

近十年来,中国发达地区如北京、西安、上海、深圳等地进行了一些双语教育实验(主要是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现已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实践证明,它较好地解决了我国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缺乏语言环境的状况,为培养外语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关键是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加强对国外双语教育理论的研究,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指导实践,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理论;二是加强宏观指导,解决目标定位、评估标准以及后续性等问题;三是进一步扩大双语教育的范围,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的高中部分科目实施双语教育;四是汇集各类专家、教师编写高质量的、适合各种层次的教材。

二、提升外语教师素质

国外外语教师教育采取开放模式,重视知识扩展和能力,尤其是教育教学科研的培养,培养了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外语教师队伍。目前我国外语师资队伍比较薄弱,就学历而言属所有学科中最低的,小学外语教师素质尤其令人担忧。提升外语教师素质,一是开放师范教育体系,让更多的学校参与教师教育行列,以竞争促质量;二是改革教育模式,双语教育的发展对传统的外语教师教育模式提出的挑战,学科加外语的教育应成为今后外语教师的一种新的模式;同时传统的培养模式应设置更多的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课程;三是要抓好外语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各级外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培养骨干教师;四是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学习,成为专家型教师。通过教师教育,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使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大力营造外语氛围

缺乏外语学习氛围是目前我国外语“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果不改变这一状况,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的外语人才将是一句空话。国外学生虽然学习外语时间远远不如中国学生,但其语言能力和掌握的外语数量远胜我国学生,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具有很好的语言

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外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外语语言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外语教学立体化,应是改革我国基础外语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真正把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引入课堂,开展多媒体与网络外语教学,通过internet与e-mail可以更广泛地开展起真实的思想及语言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与境外人士进行交流;二是汇集外语教育专家、网络人才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软件和外语学习课程;三是发挥各种传媒,如广播、电视、报纸的作用。

四、改革评估体系

与国外先进的评估体系相比,我国目前外语评价的不足表现在:评价标准、目的、内容、方法、形式单一。评价只有一种目的,选拨学生;评价只有考试一种形式,没有包括非考试评价;评价只有教师一方参与,没有学生评价的权利。评价只关注一个点,关注结果,而不关心学习的过程。改革外语教学评估体系,一是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法和手段多样化;二是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期中、期末考试或考查与平时课内外学习行为和能力的评价相结合;三是听力、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四是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篇3:学外语的经验

学外语的十条经验

匈牙利有一位叫卡莫・洛姆布的人,学习了16种语言,10种达到能说的程度,另外6种达到能翻译专业书刊、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的程度。她把自己漫游外语天地所获得的心得体会总结为十条:

1、学习外语一天也不能中断。倘若确实没有时间,哪怕每天挤出10分钟也行;早晨是学习外语的大好时光。

2、要是学厌了,不必过于勉强,但也不要扔下不学。这时可以改变一下学习方式;比如把书放到一边去听听广播,或暂时搁下课本的练习去翻翻词典等。

3、 绝不要脱离上下文孤立地去死背硬记。

4、 应该随时地记下并背熟那些平日用得最多的“句套子”。

5、 尽可能'心译'你接触到的东西,如一闪而过的广告,偶而听到的'话语,这也是一种休息的方式。

6、 只有经过教师修改的东西才值得牢记。不要反复去看那些做了而未经别人修改的练习,看多了就会不自觉地连同错误的东西一起记在脑子里。假如你纯属自学而无旁人相助,那你就去记那些肯定是正确无误的东西。

7、 抄录和记忆句子和惯用语时要用单数第一人称如“I am only pulling your leg”(我只是要戏弄你)。

8、 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向它围攻:读报纸,听广播,看原文电影,听外语讲演,攻读课本,和外国朋友通讯、来往、交谈等等。

9、 要敢于说话,不要怕出错误,要请别人纠正错误。尤为重要的是,当别人确实为你纠正错误时,不要难为情,不要泄气。

10、要坚信你一定能达到目的,要坚信自己有坚强不屈的毅力和语言方面的非凡才能。

犹太人积极学外语的信念是:“会说几门外语,你就具有几个人的价值。”

篇4:国外育儿经验

爱的原则:既给予爱又尊重了原则

爱孩子是爱他的品德,而不是成绩

法国心理学家建议让儿童自己玩

育儿心够“狠”,长大才能成材

美国:断奶后,宝宝最佳食物是肉

育儿方法比较入门

美国:孩子的教育绝对不“外包”

餐桌上的交流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犹太人教子:可依赖的人唯有自己

爱的原则:既给予爱又尊重了原则

克利夫·巴罗斯是比利布雷汉姆牧师团的领导。一次,他的儿子鲍比和女儿贝蒂做了错事,克利夫警告孩子们,如果下次再犯,就要用皮带抽打他们。然而,两个孩子根本没把克利夫的话当回事,趁克利夫上班,他俩又故伎重演。克利夫知道后很恼火,但看着孩子们可怜巴巴的样子,又心软起来。毕竟,对自己疼爱的孩子讲原则是件痛苦的事。

克利夫把鲍比和贝蒂叫进房间,解下皮带,脱下衬衫。然后光着脊梁跪在床前,让孩子们每人用皮带抽他10下。鲍比和贝蒂哭得很伤心,他们不想抽打自己的父亲,但克利夫说:“咱们有言在先,犯了错误就要受到处罚。但作为父亲,我决定替你们承受。”

克利夫坚持要鲍比和贝蒂用力打满20下。两个孩子边打边痛哭不止,比自己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还难过。

从那以后,鲍比和贝蒂非常听话,不是怕被罚,而是他们知道:父亲疼爱他们,但不会因此而忽视他们的错误。

生活中像这种“原则”和“感情”的选择题,父母不知做过多少次,但每次都是在两个选项之间犹豫不决。克利夫却决定两项都选。

亲子之间,爱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学会用爱的方式来讲原则,就能既得到爱,又尊重了原则。

爱孩子是爱他的品德,而不是成绩

美国大多数的中小学,每学年都有一天是专门留给父母和老师会面的。这一天学生不用上课,老师与班上每一位学生的父母单独面谈,面谈时间约为30分钟。其中,与女儿五年级的班主任第威夫人的一次面谈令我印象深刻。

第威夫人在大大地赞扬了女儿一番后把话题一转,说:“对于克莉斯蒂(女儿的英文名)这样优秀的学生,我唯一的担心是如果有一天她的成绩报告单上不是那么漂亮了,有了一个甚至几个B,她会怎样去处理这个事情呢?”我和先生对看了一眼,很有些被一语惊醒的梦中人的样子。接着,她给我们讲了她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她的女儿曾经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门门功课拿A。可是上了高中后,由于功课越来越难和一些其它原因,成绩单上也有几个B了。女孩子无法承受自己在学习上不再是最优秀的事实,便想方设法寻找能让自己最出色的方面。

最后,她终于找到了——那就是节食。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小姑娘差点连命都丢掉了。幸亏发现得早,药物治疗加上心理治疗,千辛万苦地总算把她给救过来了。第威夫人说:“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你们,是希望它不要重演。我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你们的孩子。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她能身心健康成长。这是一个教育者的最大心愿。”她给我们讲解了她的打算,并说在实行这个计划之前需要得到我们的允许她准备有意给克莉斯蒂增加学习和考题难度,让她的成绩单上至少有一两个B。她要观察她的反应。她认为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一样的重要。老师这样的尽心尽责,真是令我们感动,也令我们醒悟。说实话,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更别说认识到它的严重了,倒是常常为女儿的好成绩喜形于色呢。

第威夫人有一段话让我们深受触动。她说:“时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们,大家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品德,和他们的成绩单如何则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曾几何时我们利令智昏地把这直白浅显的人生道理给忘掉了呢?

法国心理学家建议让儿童自己玩

一两岁的小孩就会试着自己穿衣服、摆弄玩具,而不少父母会热心帮助他们完成动作。对此,儿童心理学专家建议,不妨让孩子们自己完成他们想做的事情。

正在智利参加心理测定学研讨会的法国儿童心理学专家阿涅丝·桑托-费德尔指出,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玩耍,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桑托-费德尔说,仔细观察小孩子玩耍的过程就会发现,即使是一岁多的孩子也有连贯的思维和逻辑,他们的逻辑中包含相对复杂的思考、想象甚至研究,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给孩子提供自己动手的空间和时间。

遗憾的是,父母往往会想当然地替孩子“做主”。比如,当孩子长时间对着自己的手或者某个东西“愣神”时,父母就认为孩子应该转换关注对象,做些别的事情,实际上孩子往往需要时间来发现和探索周围的事物。

桑托-费德尔说,父母过多的“指导”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自主判断能力,对别人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她建议,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让他在安全的环境中自己玩耍。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个柔软的垫子;稍大一点时,可以给他一个2平方米大小的封闭空间,铺上毯子让孩子爬行。另外,在孩子自己玩耍时,不必给他太多玩具,四五件就足够了,但要注意时常更换玩具,以免孩子感到厌烦。

育儿心够“狠”,长大才能成材

在美国有所见,一些三四岁孩子玩耍时,摔了跟头,客人要去扶,父母不让;还有美国父母去市场购物时,一手拉着孩子,或大人在前面大步走,孩子在一侧紧追,不管孩子累不累,就是不背不抱。

并非美国父母不疼爱孩子,更不是他们工作繁忙,顾不上照看孩子,而是意在培养孩子的自主、自强和自我生存能力,以适应将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美国人的眼光不可谓不远。然而,我国的一些父母呢?则是另外一番景象,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可谓不深,关怀不可谓不细致。结果呢?养成孩子眼高手低,轻视劳动,懒散任性、怕苦怕累,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遇到一点挫折、一点困难,就茫然不知所措,这几乎成了一些孩子的通病 。

日本有关部门组织17户市民到上海居民家中做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使中国人大开眼界。有个日本幼儿,抓起一 只生馄饨就往嘴里塞。中国房东想制止,其母却说:“别管他,这样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小孩吃了一口,果然皱着眉头吐了 。有个日本小孩摔了一跤,先是哭着求助,后见无人相帮,只好自个爬了起来。那位日本妈妈说:“只有让孩子尝试失败,才能获得成功。”

日本妈妈为何要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呢?一位日本学者解释说: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对孩子进行努力,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使它们在失败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日本父母凭着这种紧迫感教育自己的子女,使日本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怕挫折、勇于竞争的顽强性格。

美国:断奶后,宝宝最佳食物是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茁壮成长,却不知自己给孩子吃得并不科学。针对这一问题,美国儿科专家总结出一些正确的喂婴方法。

当婴儿断奶后,父母虽然知道该喂他们固体食物了,但从亲友、

书籍甚至医生那里得到的建议,却往往出于习俗,并不科学。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父母喂给婴儿的食物可谓五花八门:非洲国家喂肉,日本喂鱼和萝卜,法国则喂西红柿。对此,美国儿科学院营养委员会会员查廷得·巴蒂亚医生说,这些差异只是源于文化传统,而非科学。

谷类误区

大多数美国父母在第一次喂孩子固体食物时就犯下错误。

他们在孩子6个月大时开始喂谷类产品,之后逐渐加入蔬菜、水果,最后才喂孩子面食和肉类。

但贝勒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南希·比尤特指出,这种做法缺乏科学依据。谷物并非婴儿断奶后最佳的食物初体验,肉才是最佳食物。可惜父母往往将肉排在进食名单的末位。

波士顿儿童医院戴维·路德维格医生解释说,谷类实际是最不适合婴儿食用的食物种类之一。因为婴儿吃谷类食物后血糖会迅速升高,这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出现肥胖等健康问题。

正视过敏

几十年来,医生都告诫父母,防止孩子过敏的最佳方法是只给婴儿吃温和、少刺激的食物。

但是研究发现,没有证据显示对无家族食物过敏史的孩子也有必要这样做。更有医生怀疑,只吃无刺激食物反倒会导致孩子更容易过敏。就像打疫苗一样,适量刺激未尝不是好事。

饮食多样

与此同时,美国父母习惯只喂婴儿少数几种食物。对此,儿科专家表示,大多数婴儿6个月大时就可以安全进食多种食物。路德维格强调,给孩子提供多样化食物有助于他们长大后适应不同种类食品,后者是孩子一生饮食健康的关键。专家提示,如果要喂婴儿以前没吃过的食物,每次只能喂一种,同时观察孩子是否有过敏或不消化现象。

育儿方法比较入门

虽然不同文化中孩子的成长步骤是一样的,但父母的育儿安排及父母对孩子的回应方式肯定各不相同。

比如,纳尔霍人的婴儿被紧紧的绑在一块育婴板上,斯拉夫人的孩子被包裹在襁褓中,而西方的婴儿却可以在摇篮中自由的悠荡,有时还可以自由的哭。

斯博克医生说,对于那些5个月大的、过于频繁的要人抱的婴儿,应该让它体会一下受挫的感觉,应该允许它哭。

这对非洲的Kung族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那里的母亲和婴儿一起睡觉,每小时要侍弄几次孩子。孩子一哭,母亲几秒钟内就作出反应。

教义说,婴儿具有高度的依赖性,没有事实证明,满足婴儿的这些要求会对它们有任何害处。

“对付孩子有个有效的办法„„永远不要拥抱和亲吻它,永远别让它坐在你的双膝上。”

——心理学家 J·B·华生

在不同的文化中,抚养孩子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多人照看(比如在传统的大家庭中——现在这种家庭形式已经衰落了),公社照看(如在以色列的基布兹中)和日托(如西方的单亲家庭和双职工家庭)。

从来没有人证明过某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好。

美国:孩子的教育绝对不“外包”

精英是要从小培养的。越是早期教育,家庭的投入就越重要。与我们关于美国人放任孩子的老印象相反,美国家长,主要是中高产阶层的家长,盯孩子之紧能让你目瞪口呆。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为了督促孩子的学业,辞职当了家庭主妇,没事就到学校当志愿人员。结果,一些富裕郊区的学校,不管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招募志愿人员时,招一个来十个,学校根本招架不住。家长全面介入学校的教学,重新界定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界线。更极端的,则干脆把孩子从学校撤出,自己来教,形成了家庭私塾热。

这种家庭介入学校教育,和中国目前中产新贵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的中产新贵教育孩子,注重的是选择好学校,把教育职责全推给老师,最多不就是多花钱吗?用当今时髦的经济术语说,就是教育“外包”。美国的中高产阶级,则认为一切都可以“外包”,但自己孩子的教育不能“外包”给别人,一定要自己监督。

餐桌上的交流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家庭聚餐时,在餐桌上讲述“家庭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能让他们与同龄人友好相处。如果这时候与孩子坦率

地讨论一些负面事件,则会让他们有更强的自控力,在面对逆境时有良好的适应性。这是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的最新研究发现。

由马歇尔·杜克(MarshallDuke)教授领导的“家庭讲述计划”,利用三年时间研究了40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名9到12岁青春期前的少年。研究人员把这些家庭吃饭时的交谈用磁带记录下来,并且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以助于判断家庭功能对儿童个性的影响。研究人员称:“我们对进入青春期的转变过程特别关注,因为这一时期对个性和自我观念的形成特别重要。”

研究人员分析了餐桌上常规的相互关系,以及交谈中涉及的话题的种类。他们注意到,几乎每个家庭就餐时,交谈都是由父母询问小孩当天在学校的情况开始的。最后,话题常常转向“遥远的事件”,比如周末的旅行计划,或者去奶奶家探望等等。

杜克教授经过分析得出结论:除了父母说什么之外,父母和孩子的共同讨论也很重要,孩子的心理成长在父母听他们讲话时得到益处。

让研究人员印象深刻的是,在家庭的故事和家族的历史中,包含着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告诉他们祖父母在哪里成长、如何相遇等。此外,与孩子一起坦率地讨论负面的事件,比如亲人去世等,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适应性。因而,不要特意避免告诉孩子负面的事件,这个时候不要假装他们不存在,实际上,他们能够从中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起起落落。

由于许多父母工作繁忙,使家庭聚餐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杜克

教授担心这样会失去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好机会,他说:“全家人在一起就餐的机会应该被神圣地保持下来。”

犹太人教子:可依赖的人唯有自己

这是发生在一个普通犹太人家庭里,父亲和儿子的故事:

儿子叫约翰,在他4岁那年,有一天他和姐姐在客厅玩捉迷藏。他们玩得正高兴,父亲抱起小约翰,把他放在沙发椅上面,然后伸出双手做出接的姿势,叫他往下跳。小约翰毫不犹豫地往下跳,在即将抓住父亲的瞬间,父亲缩回了双手,约翰摔到了地板上,他号啕大哭起来。小约翰向坐在沙发上的妈妈求助,妈妈若无其事地坐着,并不去扶他,只是微笑着说:“呵,好坏的爸爸!”父亲站在一边,以嘲弄的眼光望着上当受骗的小约翰。

这便是犹太家庭教子的方法之一,这样做的目的是灌输给孩子一个理念:社会是复杂的,不要轻信他人,唯一可依赖的就是自己。

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房子被烧着了,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如果孩子回答是钱财,母亲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财,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篇5:考研公共外语之俄语复习经验

考研公共外语之俄语复习经验分享

不管你是一战还是二战,我送你们四个字“天道酬勤”,只要你努力了,成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过程布荆棘,但是终点得花香值得你付出。

我个人情况是:,二战,公外俄语,考取某985,成绩82.高中开始学俄语,四级68.5(稀里糊涂就过了),一战俄语成绩57.

下面分别就择校、初试准备、复试准备作一建议(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一、择校

公外考研选择了俄语,就基本上把80%的学校给否定了,因为绝大多数学校不招公外俄语的学生。的考生可以参照各个学校往年的招生简章,以便提前知道你想考的学校考的专业是否招生考俄语的考生。这个一目了然,每年基本不会有变化。不过也要做好今年招明年不招的准备(有过此种情况),所以务必及时关注考研招生简章(大约大四开学后)。

二、初试准备(只针对俄语)

什么时候准备,这个因人而异。我是五月份准备考研,七月份开始正式准备考研,中间那两个月基本没什么效率,这个很正常,毕竟都有一个浮躁期。如果考数学的话,现在准备考研已经不能算早了(当然也绝对不晚),因为数学确实很占用时间,必须一点一点地攻克。从七月末一直到考研,我的学习时间基本上都能保证,很少早晨睡懒觉或者整天不学的情况,时间是保证,但是也要劳逸结合,这个因人而异。

怎么准备,我谈谈我的学习方法。

首先说下我的俄语基础。高考120多分,四级68.5,第一次考研57,第二次82.基础一般,高中主要是考语法,考研主要是考词汇,语法忘的一干二净的我们,再想拾起语法来(高中本来也没学到多少语法,大学里的课基本没怎么上过,想必大家也是这样)很难。

学习资料:俄语考研大纲(版),2014的考生也选此版,待会我会说为什么选此版,有这一版足够;考研俄语重点词汇(哪一版无所谓);考研俄语真题,2014的考生选包含2013真题的版;新思路俄语基础词汇快速记忆宝典(哪一版无所谓),简称《宝典》。 以上这四本书很重要,其他的只当做参考就行。在学习方法中我还会说到还该用哪些书。

学习方法(只是我的学习方法,跟大家分享下)。

一开始我是这么准备的,先拿着考试大纲的单词,从A到B到C这么按照字母顺序来背,结果效率可想而知。大家一开始可能也会这么做,我奉劝那些把大纲当主要参考书的同学们,尽早放弃这种做法吧,费时间,关键是没效率,记住了隔几天就忘。所以说这就是我为什么建议大家买2010版的大纲了,因为这版本的大纲有单词的意思,把大纲当做字典用,仅此而已。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每年大纲的单词都会增删几个啊,而且增的这几个会不会就出现在新的试卷中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解释两点:1.高教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如果每年的大纲完全一样的话,他还有出的必要吗?高教社也是出版社,他的第一目的'也是赚钱。2.即使新增的单词真的出现在短文中了,那又何妨,记住,大纲,仅仅把它当作一本字典,你想把字典里的每个单词都记住吗?完全没必要。

大纲就这么不重要吗?当然不是,要会用大纲。怎么用,这是我的方法:先把《考研俄语重点词汇》(简称《词汇》)和《大纲》这两本书结合着用,把《词汇》里的每个单词回归《大纲》,每个词有几个意思,词组,都写到《大纲》里(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比如红笔写动词,蓝笔写名词等等)。这个过程非常煎熬,非常繁琐,非常痛苦,因为你会发现,怎么这么些单词没有几个我认识。是的,就是没几个认识的,因为我们的基础都太差,高中能学几个单词。那个时候我每天只记这个,不学别的,一天也就是记10-20面书左右。不会不要紧,要坚持,这个很重要。这个过程是我一战的时候做的(前面提过,我是二战的)。把这些东西记下来(只是记在了书《大纲》上,并没有真正记在脑子里),大约需要10―20天的时间。我不建议每天都记这个,可以白天记,晚上学学其他的。但是尽量尽快攻克,因为这东西还是速战速决的好。

二战的时候,大约五月份,听说《宝典》不错,就再网上买了一本。分课时的,一共30课,没课的内容是单词加配套的练习,每个单词都是详细的解释,并配有句子。7月24号开始看,预计是一天一课,这时就不仅仅是看了,要记。不认识的单词回到字典中找,这样的话通完一课大约用1.5-2.0个小时,一天一课。由于中间有同学来找我玩,耽搁了几天没学习,最后就有点赶,变成了一天通完两课,8月26号,《宝典》通完,一共30课。

《词汇》、《宝典》看完(都要结合《大纲》,不会的单词立马回归《大纲》)。坚持看完之后,感觉前面的路好走了不少,长舒一口气。这个时候,没有必要把不会的单词记在笔记本上,要先巩固巩固看过的,可以每天早晨读读背背,晚上吃了晚饭写写背背,这是词汇的积累阶段,这个阶段,必须要做。如果觉得时间紧得话,可以不看《重点词汇》,只把《宝典》和《大纲》结合着看。

接下来就是真题,真题是必须要看的。真题里的短文,词汇的难度,题目的难度,都出的很有水平,不偏不斜,恰到好处。真题里的单词99%在大纲里都能查到,要把真题好好利用起来。我是这么利用的:第一遍先做,目的只有一个――记单词,也就说通单词,把短文中不会的单词通过查大纲,或者查译文,记在本子上。其实通真题的过程中,你还是觉得很多很多单词不认识,文章的意思还弄不明白,不要紧,这很正常,我们都这么大把年纪了,哪有那么好的记忆力,不要灰心,先记下来,记在本子上,等第二遍的时候再攻克之。

第一遍最好是先根据题目做,做完再总结不会的单词。我每篇大约有20――40个不认识或者模糊的单词。别忘了预留出3――5年的真题,以便考前当模拟题用。这是第一遍做真题,做真题的阶段,不要整天只做真题,也要学习其他科目,也不要每天只做一篇短文,这样就太慢了。我当时是每天两到三篇短文,大约3-4个小时,一上午或下午的时间(我是下午看的)。一开始完型和翻译的短文没看,到最后翻译的短文也补上了。第二遍真题,拿着第一遍记在本子上的单词,对照着短文记,读着短文,短文里不会的单词就往本子上找,肯定有漏写到本子上的,不要紧,添上它。这一遍就明显感觉比第一遍轻松多了,可以一天看一年的真题。第三遍,速度更快,目的也只有一个――记单词。 考研 教育网

以上所说的一切,归结起来,四个字――词汇积累。有了词汇,什么都不怕了。感觉词汇积累的差不多了,或者说感觉记得累了,那么,试着做一套预留出来的真题吧,定着时间做,把完型和翻译也做了,对对答案,看看自己的水平咋样。我当时做,阅读错三个左右,完型没准儿,因为语法这东西完全不懂。翻译说实话翻译的不好,感觉还是看不懂。

接下来说说怎么做题。

完型:没准备,这东西也没法准备,凭着感觉来吧。

阅读:这是大头,重中之重,做题的时候先读题目,根据设置的题目,带着问题去读短文,这样又快又准。我当时是看的哈工大出版社出的那些阅读训练,模拟冲刺之类的书,这种书别的不用看,只做阅读就行,说实话,市面上出的阅读材料和真题有太大的差距,做它的目的就一个:找做题感觉,也不用管做的对不对。钱小惠那本大红本,不建议买,阅读出的太垃圾,语法讲的很多。当然基础好的同学,可以看看那本书里的语法。

翻译:最好快速先读一遍原文,知道个大体意思,再针对划线句子翻译。先把句子的大体意思写在草稿纸上。

作文:考前一个月左右就要考虑作文的事儿了,在网上找几篇范文,背背,不会的或者感觉很别扭的单词可以改成自己的话。做题的时候要打草稿,草稿检查完了,没什么语法错误,字数差不多,再往答题纸上抄。务必打草稿,作文,卷面很关键。

三、复试准备

考完研感觉差不多能进复试的话,就着手准备着点,平时听听听力,准备篇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复试前一定要背熟。

关于俄语考研的辅导班,有必要报吗?当然没必要,也没必要买考研的资料。我想说的是作文这东西,只要是你写的字数够,没什么涂涂抹抹,卷面很整洁,肯定低不了,老师不看你句子是否优美,语法是否复杂,切忌,俄语和英语,判卷标准绝对不同。

考研路漫漫,做好艰辛的准备,给大家几点建议:

1.根据自身情况,系统全面地分析自己是否应该考研,应该考,就好好干,不应该考,好好准备找工作。

2.心静,少受外界干扰。

3.根据自己情况合理安排各科的时间。

4.注重效率。靠时间,拼起的早,睡的晚,要不得。劳逸结合。

5.所有学习计划都在考前二十天左右完成,利用这二十天总结回顾(很惭愧,这点我也没做到,时间太赶了)。考前这二十天,调好生物钟,千万别浪费了这二十天,考前浮躁万万要不得。

篇6:当代观念变革分析论文

当代观念变革分析论文

“跨界”英文为Crossover,其原意是多角度、多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跨界合作,指的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合作。现在更多时候,跨界代表着新移胜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跨界设计的最太益处,是让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会,从而体现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

一、跨界的核心是“创意”

德国平面设计大师马蒂斯在中国授课时,曾经重新定义了“创意”,他提到,所谓创意就是将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结合起来。设计,被认为是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在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充分地享受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现代设计是这种变化的阐释者和催化剂,它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通过理性的精神、文明的方式和视觉的便利来建立一种秩序,对当代生活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跨界设计的核心是“创新“。没有思想、观念的创新,没有审美习J赓的创新,没有表达方式的创新,那么跨界只会变成简单罗列式的“东施效擎”。这不禁使我想起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划币杜尚的一件作品:他设计了一个装置作品—一个庞然大物般的机器,如果不看题目标签,绝对没有人能猜出来是什么。在坏付了一系列大大小小复杂的皮带、齿轮和转动轴的传送装置之后,有些咖啡豆被磨成粉末倒人杯中并泡成咖啡,原来是“咖啡机”,,让人不禁哑然失笑。这样一件装置作品,重要的不轰丝吉果,作者的整个构思正是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便是其高明之处。

那么跨界究竟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界”?这个界其实并不完全指两个不同行业之间的界,这是看得见的表面的界,从更深层面来讲,这种界源自我们心中,是认识不足和狭隘偏见的界。跨界是一种新思路,它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拿来。当一个设计方案或作品仅仅变成单纯的符号或纪录片一般的简单叙事时,那么它已失去了设计的意义。

跨界是手段,不是目的。其实很多时候作品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透过作品所表达出的意义。“第 54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有不少具有跨界思路的作品,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前卫的理念,以及后现代的表达方式与观众互动。

(一)《写实的空间》:笔者在澳大利亚馆看到了这样一件人物雕塑作品,起初看到这幅作品时,以为自己的眼睛花了,因为在雕塑中看到了遥远的空间。作者运用了几根细线把一大一小两个人物连接起来,在特定的角度下就形成了一种错觉,一种强烈的空间视觉效果,让人觉得那个小人物站到很远的地平线上。能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种空间的理念和视觉效果,这在雕塑作品中并不多见。

(二)((涂鸦式互动》:在主展厅还有一件吸引眼球的作品,与其说是作品,毋宁说是一个设计方案。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展厅里站满了人,中间码放了一堆红色、黑色和白色的橡皮泥,展厅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用橡皮泥捏成的各种字母和图形。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都喜欢把自己设计的图案或名字贴上去,各种文字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等到整面墙快被贴满时才能看到整体效果,这样的作品恐怕到了撤展时才会有最终的完成效果。这件涂鸦式的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当代艺术的互动性、概念性和不确定性,称得上是一件构思奇特的作品。

二、跨界体现的是一种开阔的视野和胸怀

当代社会已进入一个消费型社会,大众消费从一个品牌延伸到一种理念和文化,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尤其是奢侈品,集中体现了这样一种新的审美诉求和消费需求。跨界成为一种时尚潮流的标志,不同领域的各大知名品牌高调合作,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当代设计更多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探究设计如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利,更加耐人寻味。跨界设计正是在寻找这样一条出路,它需要一种大视野和大胸怀。事实证明,设计师只有具备开阔的人文视野和胸怀,才会创作出不俗的作品。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就有不少傲人的作品,让人回味无穷。

(一)《迷幻的世界》:这是一间非常小的展厅,是通往快餐厅的必经之地,是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作品。作者利用黑色斑点的有趣排列,营造了一个如迷幻世界般的视觉空间。作者巧妙的构思,似乎已经把餐厅变成了作品的一部分。人口处进行了精心设计,餐厅的图案和展厅互相呼应,相得益彰,使得整个作品显得很有活力,充满现代气息。在这件作品中,作者采取了平面与立体、具象与抽象、想象与空间、虚拟与真实等对比的手法,很好地营造了一个抽象的空间视觉艺术品,这也堪称是跨界与综合的典范作品。

(二)《写实性抽象》:这是一件影像作品,由两个放映机投在同一个屏幕上播放一个经过合成的作品,影像的内容是几个芭蕾舞演员正在表演,他们来回走动着,跳着同样的舞蹈动作,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是,仔细一瞧,画面上那个穿黑衣服的演员似乎很特别,因为她能够时而隐身,时而穿透其他人,非常神秘。影像是具象的,但作品传达的理念是抽象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大隐隐于市”,能够隐藏在身边的人中间,的确够神秘的。

(三)《文明与垃圾》:这是一件由生活垃圾组成的艺术品。作品位于瑞士主题馆出口旁一个不太起目良的展厅。展厅是一个I(}时搭建的遮雨棚,走近一看让人眼前一亮,这件展厅的展品不同于其他展厅,创门全是在生活中收集的废旧物品,有废旧家电(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电脑)、图书杂志、护气车座椅、手机、玩具、破碎的玻璃制品、旧家具等等,全替阶痰透明胶带包宇!起来。这些当代文明的产物,在未来人的眼里也许就是一堆垃圾。

(四)《真实与幻觉》:与众多的装置作品不同的是,这件作品通过灯光与钢球的反射给观众制造了一系列的幻觉,这样的一种视觉体验,只有当观者置身于其中时才能真实体会到。

不锈钢,工业文明的产物,它不仅用在工业上、医疗上、军事上,而且已经走人寻常百姓家,与我们形影不离。这样一堆钢球、倒置的立方体、椭圆镜在经过一系列的简单排列之后,由光线的不同照射而产生出耀眼的变形图像,使人仿佛进入一个虚幻的视觉空间,强化了这件作品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诉求,这不电文化诉求只有当物体本身演变成一堆文化符号日加悄康氰正体现出来。

三、跨界需要不同文化的碰撞与滋养

亨廷顿说过:“文明没有明确的边界,也没有精确的起点和终点。然而,文明是有意义的实体,尽管它们之间的界卜卧睦得清晰,但这些界限却是真实的。”不同的文化创造不同的文明,如果没有文化的滋养,那么人类的精神很准栖息繁衍。当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才能激发出创造的灵感。作为释黔申创造活动的设计更是如此,设计师有了文化的滋养,具备开阔的'视野和胸怀,就不会沉溺于细枝末节的自我陶醉和艺术精神的虚无主义,从自身文才长主发出创造的灵感和勇气,向传统告别,向平庸挑战。儿宝个意义上讲,“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是一座世界文化的大看台,给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家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艺术盛宴。

5月,“设计能做什么,,( What Design CanDo!)的跨界设计国际会议在荷兰召开。“第一届跨界设计国际会议”的主题定为Access,即“通道”。大会称:

“设计能做什么”是一个聚合各方面设计师的国际聚会。他们将走到一起对职业的社会潜能发表宣言。它是寻求解决方式的活动家的会议。期望来自建筑、产品、平面和时尚等各行业设计师的跨界交流能引发新的多方位的解决方法。来自世界各地的24位设计师分享各自的经历和理念,分别从人本、城市、公众和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富有创意的工作,阐释跨界的理念与成果。丹麦新锐家居设计师Henrik认为,被常人忽略的生活细节是最具潜力的设计灵感。有计划的跨界不但能让设计有条不紊,避免思维与风格上的混乱,还会取长补短,让思维更开阔。

四、结语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说:“当审美标准缺乏时,人们就可能通过作品所带来的利润来衡量它的价值,这也是有用的。”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审美标准正在日益发生着变化,如何既能获取足够的利润,又能提升品牌的力量,设计师在产品理念的传达、企业形象的传播、营销策略的执行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跨界设计正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新思路。从外观到内在,跨界设计已经深人到更深层面的结合,正在形成新的潮流。“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从艺术角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实践证明,跨界设计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标新立异,提升格局,这也必将是未来设计的大趋势。

篇7:学好外语的经验

学好外语的十条经验

卡扎・罗姆布是匈牙利著名的女翻译家,她小时候外语学得并不好,上初中时虽然很用功,但德语成绩总是落在同班同学的后面。到了高中,她曾被人认为是个在语言方面不可造就的人。所以,上大学时,她学了理科。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些美妙悦耳的谚语使她迷恋上了语言学习。

她每学一门外语,开始先搞一本较全的词典。她先把词典当作教科书,利用它来学习读音规则。

除了词典外,她还要买来所学语言的课本,一课一课地往下学,并认真地做课后所有的练习题。她总是在练习本里留下许多空地方,以便在错误的或不够正确的词句旁边记上五、六个正确的例子,这种做法大大有利于掌握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罗姆布25年学习了16种语言,其中10种达到能说的程度,另外6种达到能翻译专业书刊、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程度。她将自己学外语的成功心得归纳为下列10点:

1.学习外语一天也不能中断,那怕每天挤出10分钟也好,

早晨是学外语的'大好时光,尤应充分利用。

2.如果学厌了,不必勉强继续,也不要放下不学,可以变换一下其它的学习方法和形式,如改听录音,看外语电视节目等。

3.绝不要脱离上下文孤立地死记硬背。

4.应随时记下并背熟常用的“句套子”,并多多练习套用。

5.尽可能“心译”你接触的东西,如一闪而过的广告,偶尔听到的话语。这是一种休息方式,也是一种训练方式。

6.不要反复去看那些未经教师修改过的练习,只有那些肯定是正确的东西才值得去牢记。

7.抄录和记忆“句套子”和惯用语时,要用单数第一人称。在应用时则能根据不同时态而发挥出去。

8.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向它围攻。如:读报纸,听广播,看外语电影、电视,听外语讲座,读外语读物等。

9.要敢于用外语说话,不要怕出错误。当别人帮你纠正错误时,不要难为情,更不要泄气。

10.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达到目的,坚信自己有坚强的毅力和语言方面的才能。

同学们,读了著名翻译家罗姆布的事迹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还不赶快行动起来?坚信自己,我也能行!

电气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

探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电工教学教育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网络教学系统论文

谈累积过程理论对我国经济的启示论文

外语专业论文提纲

浅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双语教学探讨教育论文

污水处理开题报告书

教育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

国外中学地理课程纲要的特点二

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及其借鉴
《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及其借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当代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及其借鉴(精选7篇)】相关文章:

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探究论文2024-02-03

基于慕课模式的儿科学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2022-09-15

会计双语教学体验模式的构建的论文2023-03-03

双语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2022-07-22

试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问题与对策探析教育论文2022-07-21

财政学专业自我介绍信2022-12-14

新理论背景下的英语教育及英语教师素质的探究论文2023-10-02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新进展:一个文献综述2022-04-30

学前综合教育论文2022-08-10

经济统计学个人简历2022-08-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