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朋友散文

时间:2022-05-30 03:26:3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农民朋友散文(合集10篇)由网友“凶柿炒蛋不加糖”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民朋友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农民朋友散文

篇1:农民现代散文

农民现代散文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村孩子,在十多年的乡村生活中,我并不觉得我与城里的孩子有多大的差距。我带着一骨子农村人的骄傲走进了社会。

我在一个三线城市的建筑公司打工,和其他地方一样,工地上有许多的农民工。他们带着农民的优点在工地上生活工作,他们大多是因为家乡经济不发达,土地又不那么肥沃,每年播种之后就来到工地上,干上几个月的苦力,待到家里的作物成熟或者其他事物便回到家乡。

看到他们,我始终觉得很亲切,常常和他们在一起聊天。然而在公司看来,我是技术员,而他们是只是普通的劳动力,整天在一起有碍身份。但是在我看来,他们宛如我的亲人一般,我和他们其实都是一样的,我也只是个不一样农民工罢了。我会在每天下班后,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坐在板房门口。点上一根烟乘凉,看着他们露天洗漱,望着他们的身影,我总会想起我儿时的见闻。我很小的时候,父母下海经商,我住在一个偏僻的山区里头,当年的路还是土石相嵌的那种,外公外婆一直带着我。贫困农村的生活不好过,但是还是吃得饱饭,只是清苦些许。我跟随他们两老一起在田间,播种、除草、收获,过着早睡早起、割草喂猪、采药砍柴的生活。我喜欢趴在田间的石头上,看着外公他们在地里薅草,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很无趣的,但是,看着一锄一锄不断升起、落下,简单的动作仿佛蕴含着无限的趣味。这种快乐一直到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的父母带着经商失败的失落,回到了家乡务工。将我接到了镇上,一直在学校和家两边转,算是较远地离开了土地,离开了农民。但是,外公锄地的样子依旧在我的脑海,不知道为什么,我好像陷到了里面无法自拔,我想这就是耕种的魅力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否认农民的作用,人活着就要吃饭,而粮食来自于基层的农民,我从未听说哪个国家不需要农民。而且在我国古代,士农工商,农民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只是生活的不好。而现在,农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但是,很多人却都不愿种地了。在社会经济发展飞快的今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在回到地里,然而在我们村里,有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拿着工商管理的高学历回来种地,放弃了在城市光鲜的工作。在多数人看来,有些太不可思议了。有人曾问过他为什么这么做,“难道种田比上班还挣钱?”他只是平淡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终归还是要种地的,现在家里就我一个人了,我不能把我父亲传给我的地荒废了。守着这片养我的`这块地,娶妻生子,再等我老了入了土,就把地再传给我的下一代。”多么豁达洒脱的思想啊,一代传一代,只要后人不懒惰、不学坏,我们的血脉得以传承。只要农民还在,我们国家也就定能稳健的发展,我想这就是农民的命吧。我想,等我漂泊够了,我也会回到农村吧,回去耕种那一份浪漫,享受那一份优哉游哉的诗意。

我一直相信,土地与农民之间,在冥冥之中是有缘分的,土地的魅力在于它蕴藏的无限资源。而农民因为耕种而富有魅力。农民是可敬的、可爱的。善良、朴实、勤劳是他们的人生信条,不管是在山区还是平原,无论是在工地上还是在农田里,这些精神却从未磨灭。一颗敢于平凡的心,做着平淡又不平凡的事。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农民的执着,是属于农民特有的骄傲。

篇2:农民现状散文

农民现状散文

时代变了,什么都有着很大变化。尤其是现在的农民,变化之大,真的叫“今非昔比”。虽然,他们还叫做农民,可是,却不是从前的样子了。无论是从劳动的方式,或是从业情况来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在随着岁月翻新,而深刻变化着。

本来,农村人被规定为“农业人口”,都被固定着做单一农业,不能从事其他行业的事。而做农业又强调单一的粮食生产,口号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可是粮食生产却无论如何也跟不上目标要求,因此,“全面发展”便无从谈起了。

当时,做农业是非常辛苦的。每当六月暑天,天气酷热之时,却正是江南农业上“双抢”大忙之季。这时候,“一寸光阴一寸金”。因为,双季晚稻对季节很敏感,早布置的禾苗,比迟布置的产量增加悬殊;特别是将近立秋之时,甚至会分出早晚来。这时候,别的行业里的人们,可以避暑,有的还能为避暑而歇业,起码可以放松一点;而这里的农民们,却既要收获早稻,又要布置双季晚稻,必须抢时间。因此,这个季节被形象地称着“双抢”,一个“抢”字,充分说明了季节的繁忙、劳动的艰辛。

即使是在平常的季节里,哪怕是收获了庄稼,在寒冷的冬天,农活不算很忙了,兴修水利却要“不失时机”地大干快上。当局下达的任务似乎没有完成的希望,因此,仍然很是繁忙的。

在那大集体的框架里,农民们经济状况普遍拮据,生活难得温饱,而劳动却都是凭体力,既繁重又艰苦;加上政策“农业、非农业”的限制,农民们的生活环境,总是年复一年地徘徊在低水平上。于是,只要有一点条件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跳农门”,致使传统的“千行万行,种田上行”的谚语,被颠倒了过来。

改革开放后,农民们自己有了土地,很快便解决了温饱。同时,农业机械化迅速普及,本来都是繁重的农业劳动,大部分被机械化所代替。随着机械化的广泛实现,国家对土地进行了平整,形成了大型化农业生产的格局,劳动力大量剩余。由于社会经济日益快速发展,农民们便觉得自己的土地出产非常有限,于是,许多地方农民的土地,转包给大户去经营了,农民只收取规定的流转金。本来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们,大多数都挣农业以外的收入去了。

开放后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需要大量的工人。于是,年轻一点的农民,都脱离农业,离开农村,凭着年轻精干,学得了一门或者多门新行业的新技术,在城市里放开手脚驰骋。一些虽然没有进入城市的年轻人,在家乡也都另行创业,走上了新的就业岗位。这些人都挣到了满意的收入,虽然还号称农民,却已经脱离了农业,算不上是农业劳动力了。正因为这样,农村经济发生了飞跃式地改善,城乡差别明显缩小。

农村里年轻人脱离了农业,年老的人便留守了下来。因为目前农民们还没有“退休”之说,现实情况是,当他们年老时,只有患上了疾病,丧失了劳动能力,才可能算是“退休”;因此,他们“退休”没有年龄规定。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多数上了年纪的农民,没有多少适应新行业的新技术,只好“做着老本行”。这些人,年纪最小的也近六十岁了,还有七十岁,甚至八十岁的人。因为农村年轻人很少,这样的老人居然成了农业上主要的劳动力。我根据这个特点,曾经写了一首打油诗:

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七十正当时。不信君看田野里,众多老人奋耕急!

也有这样的老年人,并不甘心留守于农村,而是选择了外出打工。然而,他们也是因为没有新技术,所做的总是最笨重的劳动,所挣到的,却是最低等的工资,而且还都没有稳定的工作。

目前,农业上的机械化虽然很普遍,然而,必需人工做的农活还是不少。现实中农业上的劳动力,除掉承包大户经营者还算年轻外,其他做农业的人,竟是老年人居多。由于土地流转,私人很少经营土地,这些老年人所做的农业活,基本上是给大户经营者打工。由于年纪大了,还能有这样的挣钱平台,他们的心情都还算满意。

可是,无论是给大户打工,还是在城里做工,农民们的工作时间,大多数都是十个小时左右,甚至更长。对于他们,没有“八小时”工作时间之说。所谓“节假日”,更无从谈起,即使是节假日休息,也都没有工资,休与不休,都是自己的事。他们除掉所挣的工资外,完全谈不上什么“劳保、福利”的事。

然而,尽管这样,农民们的经济条件还都有了巨大改善,生活条件也有着很大提高。他们原来所住的房子,多数是简陋的草房,瓦房很少。穿的衣服,只要可以遮住身体,不至于太冷,也就心满意足了,没有特别时髦的服装。吃的,只要能塞饱肚子,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讲究。现在,农民的房子,一般都是钢筋混凝土的楼房,砖瓦结构的房子,已经算是低等的了,草房甚至难以找到;穿着也都有了讲究,几乎与城里人没有明显区别。吃喝方面普遍好了起来,以致一些“富贵病”也出现了。

同时,国家对农民加大了福利照顾。种田的人,本来是国家税务的重要来源,用农民的话说,种田的人供养国家军队,是理应该当的`事。因此,向国家缴纳钱粮国税,在所难免。然而,现在种田不仅不再交税,国家还给予农业补助;而且,医疗保险,使农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有了大病可以安然就医。到了六十岁后,还享受养老补贴,虽然还只是象征性的,可是,这些都是农民们原来连做梦都没曾想到过的事。

更加喜人的是,国家对农村建设大量投入。给农村主要道路铺上了水泥,将电力、自来水等现代化生活设施,送到了农民家里。还大规模地“改水改厕”。所有这些,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人居环境,更是提升了农民们的生活质量。

农民们由于经济条件的提升,环境和生活方面的改善,加上医疗方面的进步,他们的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于是,寿命也大幅度增长。原来,农民们能活到六十岁,就很幸运了,俗话说,“活到花甲子,死后不用挑黄河埂”了;七十岁称作古来稀,很少有人可以活到这个岁数。可是现在,七十,甚至更年长的,身体都还健康,仍然是农业上不错的“劳动力”。这些,农民们都说,真正是盛世盛景。

以上这些,便是农民的现状,而且还是很普遍的情况;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情况,还将会越来越会提高。

农民们是从大集体的圈子里,在经济拮据的环境中过渡到如今开放的社会里来的。抚今忆昔,都是感慨万千。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他们都还在不懈地努力。农民们希望,“现代化社会”,年老退休、八小时工作制度、基本的劳保、福利,对他们也应该完善起来。因为,农民们虽然已经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但是,离“现代化”的水平,其实还有不小的差距。

现在,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体非常重视,将执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非农业的界限”正在打破,许多大政方针,也正在向农民倾斜。不久的将来,做农民,一定会与其他行业里的人一样,生活会更加幸福美满。传统的“千行万行,种田上行”的谚语,还会回归到本来的意义——确实,农民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人群,只有农民们真正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全中国才算是真正地实现了幸福社会。

写于元旦

篇3:致农民朋友一封信

广大农民朋友们:

你们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人民生产生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全面整治村容村貌。但是,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不仅破坏了农村优美的环境,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营造优美舒适。

篇4:我是农民散文

我是农民散文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正在去往省城的路上。话是平凹说的,在一本叫《静水深流》的书里。一个小时前,我们的车子路过一个村庄,爱人指着它说,那是##的故乡。##是我们的朋友,开好车穿名牌有着令人艳羡的前程,想不到他是农民的儿子。想起不知谁说却被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无论是谁,往上数三代,头顶都有未掉尽的高粱花子。我已经被人叫了十几年的医生,但我和平凹一样,我还是个农民。

我的肤色偏黑偏黄,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常有的肤色,可我因为一直在外读书并没有在劳作时风吹日晒的经历,我常常因此和母亲开玩笑说,一定是她带我的时候吃土豆太多的缘故。母亲听了我的话,就会装出愠怒的`表情说,还土豆?你问问你爸,我们那时能吃到生产队落在地里的烂菜叶子都算改善生活了。我知道母亲说的是真的,七十年代普通农民的日子只能如母亲所说或更有不及者。我的肤色一直黑着黄着,我知道这和阳光和化妆品和饮食全无关系,就像欧洲人喜欢讲贵族血统一样,我是农民的孩子,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里到外都已经打上了农民的烙印,我不想改变也无从改变。

无论是在外读书还是参加工作我最听不得这句:你看某某跟个农民似的!似乎中国人或愚昧或邋遢或顽固等等不良的习惯都是从农民衍生出来的。年轻的时候,听见这话我会和别人争的面红耳赤,也会因为这句话而疏远了过往甚密的朋友,我常常告诉我的朋友们,我就是一个农民,你看到他们身上的“毛病”我都有过或者也正有着。小时候在农村吃西瓜从来不洗的,那时在地里想吃西瓜随手一摘,伸手一磕,瓜破了掏出红红的瓜瓤大快朵颐没有什么卫生不卫生的概念。现在想来就算你想讲究卫生,人在地里劳作着,惜时如金,怎么会因为口渴先跑去几里路找个有水的地方洗洗干净再找个四平八稳的地方切开来一块一块的吃,那样的人若是生在农村一定会因为矫情饿死在荒地里。只能说不同的环境造就不一样的人生。

平凹说敏感而固执是父辈留给我们的基因。生存环境的恶劣导致了我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和自卑,我们一面渴望改变自己生存的现状一面仇视那些看不起我们却又在有些方面的确比我们优越的人。刚参加工作是在一个矿上,矿上人欺生,刚到那里被人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有背景吗?想我当时一定是憨憨傻傻地表情无辜地望着问话的人说:没有!没有背景就没有背景吧,其实这些我全不在乎,因为我从来都没有过背景不知道有背景和没背景会有什么差别。我不想被人关注也不想仰仗背景套上莫须有的光环。我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以为这样就可以天下太平,没想到“没有背景”加上“农村出身”竟然让我成了众矢之的。那是一个曲折却并不复杂的事情,过程无需赘述,只记得事情发展到高潮其中一个当事人指着我的鼻子问我:你有背景吗?我老老实实地摇头!“没有背景就算你活该,明知你是冤枉的,但杀鸡给猴看,你就受着吧!”一向爱哭的我,听完他说的话,并没有哭,我非常冷静地看着他,我想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人这张脸和他说的那句话。我从来没想过去报复任何一个伤害我的人,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记住他们,记住那句话,然后在我的日记本上用大大的字写上:十年后我一定要出人头地!因为我知道改变一个人对你的看法眼泪没有解释没用央求也没用,唯一有用的就是改变自己。工作八年后,我成了全院最年轻的科主任,我知道这对于别人来说,可能什么也不是,但对我来说我完成了让他们对我从俯视到平视的过程。我没有背景,一直都没有,我的孩子也同我一样没有背景,但我相信我用农民的刻苦和憨直会一样拥有精彩的人生,尽管那一半的动力来源于别人对我的歧视。

十一放假回家的时候,我还是喜欢穿着母亲做的布鞋到地里走走,有时也会带着筐顺路捡一些秋收后落在地里的粮食。我站在地中央,听着变得金黄的玉米秸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哗哗地响声,那声音亲切自然像是儿时母亲在摇篮边的哼唱,我知道自己还是属于这里的,走了多久,走出多远,我还是个农民。

篇5:呼唤真正农民散文

呼唤真正农民散文

今天,打滴滴快车回趟老家。一路上,风景变了貌样。

田野不见了,碧波荡荡的田野没有了!

那绿油油的麦苗,那辉黄的油菜花,那透溢清甜的蚕豆花……

她们,像我昔日的情人。转眼间,全消失的无影无踪。

田野换了新装:

一块一块,一圈一圈,一排一排……

不是一块一块的花卉,苗木,蔬菜。就是一圈一圈的作坊,仓储,小工厂。或是一排一排的雄立住房……

村庄变了模样:

一条又一条,纵横交错的宽大路面,一座又一座高架桥梁。更有那许许多多迅速庞大的村庄,一排排崭新的现代雄居。

模样全变了!田野不再是田野!土地不在生食粮!

我与滴哥,忍不住发着乡村的议论。我这位正宗的农民,也被神速的变化,弄得迷惑而迷茫。

种粮的地少了,种粮的农民也少了。可是,菜市场粮食充斥,果蔬繁多!

是袁隆平太神奇!是产粮区在高产!

我不由地打开百度,制不住地寻找粮源,领略专家对农村的金玉良言。

专家之言一:

六十年代初中国人口只有六亿多,耕地却要比现在多得多。农民有五亿多,而城市人口不到一亿……那时候粮食和农副产品都是非常欠缺的。老百姓能够吃肉都是非常稀罕的。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大规模减少,而耕地也因为搞乡镇企业和房地产等等其他用途而大规模减少。甚至许多耕地因为生态需要而退耕还林,退耕返湖等等……可是粮食和农副产品却不见得更加稀缺,恰恰相反是越来越丰富……有人说是耕地单产大规模增加了,其实耕地单产增加毕竟是很有限的。不可能是可以无极限增加的。而且现在各地撂荒的土地也是非常多的,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这样?专家如是说!专家之言二:

从长远看,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并不稳固,粮食安全还面临着很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

我三天三夜,研挖了专家们的文章,加上自己的粗浅感思,不由地班门弄斧一番。

中国,将最缺一一真正的农民我预测:中国将来,最缺真正的农民!

也许我这样说,许多人会不由地笑我,甚至驳斥我。许多人会说我睁着眼晴说瞎话,是顾弄玄虚,危言耸听。

中国向来是农业大国,十几亿人口。至今,农民仍是大多数。怎么会缺真的农民呢?

所谓真正的农民是什么?

这一设问,是不是夸大其词?农民嘛,不就是生活在农村,户口在农村的人吗?

可是,你看看现实,现在许多人;即便家在乡村,户籍在农村。但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已跟农村在无多少关系。

耕田种粮,跟他们毫无半点关系。更令人疑惑的是:

许多农村人,心不在田野,志不在农村!

真正的农民,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在六七十年代,在生产队时代。我认为,那时的农民,几乎都可以称为“真正的农民!”

那时的农村,真可谓“战天斗地!”

广大农村,都讲精耕细作。每个农民,几乎都是种田好手。收、割、栽、种,插、刨、挖、锄……样样会做。

既会管理,又会养护。许多人甚至深音时令,治理病虫,育优择良。

正是如此,昔日的生产队,才粮满仓,广有余粮。正是如此,我们的国家,才“深挖洞,广积粮。”唯一的缺憾,是机械化程度太低。

如果,那时社会像今天一样全面发展。工业经济,商品经济大力发展,生产队的机械程度提高,把剩余农村劳动力分化出来,有计划地保护好耕地,使一部份农民作为农田的护卫者,那多好啊!

现今,我以为。真正的农民,是对田野有着与身俱来的热爱!对栽种农作物有着天然的`赤爱!尤其对种植,培育有着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有志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人,才是真正的新型农民!他们热爱乡村,热爱土地,把毕生的精力,用于稼禾培育,用于农作物的研发。他们会兴修水利,治理耕地,保护土地。

可是,现实是,农村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状。耕地不是荒芜,就是僵化,甚至被蚕食侵吞。

村民们对种田,再无热望。

村里有些谣传:“老一辈的农民都在报怨,地里似乎有鬼,年轻人都不愿下地干活。

想想也难怪他们,种地的难苦钱,要靠其发家致富,更是痴人做梦。要是哪天干农活也象大腕们那样挣钱,那都愿争做“真正的农民”也!”

哈哈!这段子诙谐,但道出现状的问题。

也许粮食的价格不能太高,也许是产品的“剪刀差。”农产品的价格与价值,出入很大。这是广泛的问题。

“民以食为天!”而粮食的生产,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粮食种植的成本很大,而价格又不能高。解决这一矛盾,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调节,特别是政府的有力扶持。

回顾历史,那些战乱,那些人食人的事件……

如果粮不够食,如果没有粮食,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中国本是人多耕地少。可是现状,许多良田被占用,许多地方已无耕地。耕地被污染,被他用……危险啊!更可忧的是,许多农民儿女,不会在耕田,不想在种田……

当粮价越来越高,当粮食依赖外援,那么,我们危矣!

我呼吁:大批真真的农民站起来。做一个爱家乡,爱种粮的真正农民!

篇6:农民情结的散文

农民情结的散文

住在繁华的都市,踩在水泥路或铺有各种颜色磁砖的地面上,穿行在熙熙攘攘的车辆与人流之间的,并非都是城市人。掐指算来,我已经来到城市十余年了,感觉与这座城市有些格格不入,好象那是别人的城市。我是一个乡下人,住在城里的乡下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后生,浑身上下洋溢着纯朴的乡土气息

也许农民的印记一直在我的身上显露,所以我就很关注这座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些年来,住在城市的农民朋友越来越多,他们中有到城里来做小生意的,有来城区办事的,也有打工的,有些农民朋友,有事没事总爱到我家里来坐坐。他们说:在你家我不会拘束,不会感到陌生!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跟这群朋友时常见面聊聊天,甚至一起吃吃饭,我似乎像是回到了家乡,感到很高兴。他们如果遇到什么难心事,总是来向我们咨询,看看我们能不能帮想想法子,哪怕帮不上忙,说是倾诉一下也好……城市的住房一直很紧张,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没有正式工作的'人,混在城市里就更难了。但是,当有憨厚的农民朋友到城里来,我们还是尽可能留他们在家里住宿,让他们疲惫的身心得到些许的歇息。当然他们中的女性朋友,来到我们家也不闲着,而是热情地帮我洗菜做饭,不把自己当外人。赶上秋天,他们也会捎带几斤从树上刚摘下来水果,提过来让我们尝尝鲜。

我的邻居大多是坐office人员,回到家就把门就哐的一声紧紧关闭,若有人敲门,他们会先通过“猫眼”审视一番,然后再考虑开不开门。有一次,一对来自安徽的农民夫妇,推开了我家虚掩的房门,说是敲了好几家门没人给他们开,或者一打开门没等他们说话,房东就把门哐的一声关上了。他们是到福建来找离家出走的女儿的……我赶忙把他们让进了屋里,到厨房给两人准备了饭菜,叫他们先吃饱肚子再说。他们说:女儿今年高考没考好,父亲说了几句,女儿受不了就离家出走了,听在福建打工的老乡说来到了我生活的这座城市……那妇女说着说着就泪水涌满眼眶。我忙安慰她们不要太着急,我的先生也是热心人,问他们带了女儿的照片没有,他帮助联系电视台的朋友,给一档收视率较高的节目组打电话。联系好后,这对夫妇千恩万谢的走了。不知道他们的女儿有没有看到电视节目,但是我相信,他们的女儿想通后一定会回家的。

我是这座城市的客人,我们也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我们是小人物,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来自生活的点点滴滴,或力所能及的小事,但只要有一份坦荡就足够了,无须计较太多,也无须扣问公平不公平。就像我上次看到那位拣废品的侏儒女孩,她背上背着比她大得多的竹筐,打开一个又一个垃圾箱的门,在里面仔细地搜寻着,用火钳将可乐瓶、废报纸往背后的竹筐里放……那天正值正午,我叫住了那位女孩,让她进屋来喝了杯水,洗了几个苹果,还把家里的空油瓶等废旧物品都送给了她。她没有上过一天学,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她跟着哥哥嫂子来到城市,但没有抱怨,没有问为什么,只是默默地为生存艰辛地奔波。

是啊,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在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我们常常感叹命运的不公,抱怨世态的炎凉,常常喊累,可是我们自己又做得怎样呢?既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那么就学会善待生命,善待每一个你见到的人,善待每一个需要你帮助的人。这样看似冷漠的世界,就会在你的小善中生动或温暖起来

篇7:农民冤家优美散文

农民冤家优美散文

自小是从农村长大的,骨子里是农民,但农民朋友却几乎没有。到了四十来岁的年纪,突然很思索起这件事,非常怅惘,非常惭愧。

小时的玩伴,特别是一起背着书包长大的同村的同学,那时候好得要命。可是,时过境迁,现在简直是很少来往了。少年的友谊,也许真是靠不住的吧。人心的变,想来还是在踏上社会之后。常常很怀念小学、中学时的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割草放牛,一起风里雨里,一起说个不休,似乎山盟海誓的话也是有的吧。一个中学时的同学,极会讲故事的,便总是缠了人家在放学的路上为我讲。他是不能与我完全同路的,但他宁肯每天绕上二里多,直至陪我把一个新的故事讲完。这个朋友,十多年了,再也没有音讯。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小蚂蚁同学有幸考入了中专,但大部分同学回到了农村。回到老家,同村的老同学,每每是要聚一下的。转折的裂痕,可能是在各自成家之后吧。我回家的次数不多,他们多半外出打工,联系的渐渐少了。但我很快发现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到一起之后,谈话变得很勉强了,各自的口上,都好似套上了笼嘴。这般相见的闷酒,确实是难以下咽的,以后的见面,也就更少。就想,难道真是地位改变了人心么?或是为道不同,难以相谋?我只是侥幸到一个小县城去生活的人,脚一迈就重新踏在了田土上,何以就有了距离呢?他们倘然潜生了自卑,那又是怎么回事呢?各自为命运打拼着,忙碌得不成样子,这档子事,陀螺一般,二三十岁的年纪,真是很少思索呢。

一位表姐,长我一岁的,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一起上学,两家离得又近,的确是一起长大的。她下学后的命运便很不好,离了婚,又嫁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一直到成年的时候,我们的心还是相通的,也颇能在一起谈些儿女间的深事。可是后来,轻易便难见面,见面也成寒暄了。亲情只能让我们不遗余力地相助,但话要深入几分,的.确比潜海还难。成人的心顽如坚果,很难砸开呢。

又有一位中学的朋友,虽然不是一个班的,但简直形影不离。直到我上完三年师范,每次回到老家,第一个找的就是他。那时他已下学务农了,大做着发家的年轻人的梦。这梦的火同样烧灼着我,我们便很有谈不完的话了。后来,他尽管敢闯敢为,到底没做出名堂。有时主动联系看他,简直如一个小老头了。他有一阵突然又精神焕发,找我发展下线,要做传销的发财梦,自然被我婉拒了。之后,我们的来往完全中断。

不幸的童年、少年的友谊,就这样慢慢葬送完了。在农村,现在想来,真是没有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可以自诩为朋友的人了。就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不是一条路上的人,就走不到一起,更说不到一起吗?后来就觉得,问题还是出在了我自己身上。不管怎么说,我到底是所谓的城里的人,现在居然还混到了九品的“官仆”,如果我不主动去想起这些小时的朋友,他们出于种种顾虑,又怎好意思主动找我呢?是我这只小蚂蚁同志把那个“本”给忘了。

在县城郊区住的时候,偌大的院子,只有三间土墙瓦房。邻居都是乡间的农民,和农村老家一样,串门便如进自己的家。乡亲们有了红白之事,我和组长同志都要出面的。组长姓赵,人很通达情理,大家都很爱见,说话很管用。和他一起料理乡亲们的场面之事,我简直是一位代表本组形象的二组长。和这位赵组长处得非常要好。岳父大人很赞赏,说我们这是布衣之交,嘱我千万要珍惜。现在搬离已是多年了,常常就想起这位仁兄。他有时就打来了电话,还是过去的嗓门,让人倍感亲切。有时春节间去看他,叙一叙旧,小酌几杯,心头是那么温暖。

六年前到乡镇工作了,接触的主要是村干部。他们是农民中的农民。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农村长大的穷孩子,也就觉得又融入到农村的生活中了。很快交了几个村干部朋友,坦诚相待,相互支持,交情很牢固。有一个老支书,说话最是不客气,硬来直去,当面就捅破我的失误,真让人脸面挂不住。但我们最终成了朋友,我从心底里最感激于他。调离了这个乡镇,每当路过那里,总是想起他们。不能停留,就情不自禁地给他们挂个电话。我曾经说过:能从工作关系升化为朋友关系,弥足难得。

现在,小蚂蚁同志主动和一位88岁的老党员缔结了朋友关系,可谓是忘年交了。这位朋友当过三十多年的村支书,年龄这么大了,身骨健朗,思维敏捷,关心天下大事。每隔一段日子,他不到我办公室来,我就要去看他。听他讲讲过去,谈谈对世事的看法,对乡里工作的评价,旁观者清,那是很有裨益的。他的性格更是直爽无比,有时还有点倔强,对我这个朋友有时很不客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此直人快语,便如一面明镜,寻常哪里觅得?

农民朋友,我真正的亲人朋友,以后还得多交呢!

篇8:给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为你提供给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广大农民朋友们,大家好!因本人于4月1日接诊的`一位患者卢某某,男,42岁,农民,在B超下诊断:肝大,胆系炎变,大量腹水。通过询问得知该患者于一月前徒手搅拌农药(有机磷)之后,晚上没有洗手就睡觉了,第二天发现手肿了,没有重视,近十天来乏力纳差,腹胀难忍,逐来医院就诊,以“药物中毒性肝损害”收住入院。该患者因为一时的懒惰造成了身体的严重损害,故致信告知大家,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现在春耕在即,田间地头到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声影,各项播种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同时各种农药使用量也到了最大的时候。在您们满怀信心播种希望的同时,本着预防为主的目的特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使用农药,谨记以下几条。

一、施药人员在施药期间不得饮酒,施药时要戴防毒口罩,穿长袖上衣、长裤和鞋袜 、在操作时禁止吸烟、喝酒、吃东西,被农药污染的衣服要及时换洗,手撒或点种时,必须戴防护手套,之后勤洗手,以免残留农药通过皮肤吸收。

二、施药前仔细检查药械开关、接头、喷头,喷药过程中如发生堵塞时,绝对禁止用嘴吹吸喷头和滤网。喷洒农药时请带口罩,不要逆风喷洒,以免通过呼吸道吸收中毒。

三、农药不得与粮食、蔬菜、瓜果、食品、日用品等混载、混放,要有专人保管,农药放置在安全,小孩不易触及的地方,不要装在饮料瓶内,以免误食中毒。

四、用过的农药装置,空瓶不准用于盛粮食、油、酒、水等食品和饲料,不要随便丢弃,要集中处理。

五、五凡体弱多病者、患皮肤病或及其它疾病尚未恢复健康者、哺乳期、孕期、经期的妇女、皮肤损伤未愈者不得施药。

六、施药人员如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换掉污染的衣服,并漱口,冲洗手、脸和其他暴露部位,及时到医院治疗。

篇9: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

亲爱的农民朋友:

你们在广阔的田野辛勤耕耘,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安全生产、生活是永恒的主题,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繁荣,你们的生活生产也日益融入了整个经济社会大潮,伴随而来的是你们日常生活、出行、工作等相关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俗话说“庄稼不好是一季”,而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能再来,残废了就痛苦一生。

近年来,在我市各类伤亡事故的统计中,死亡、受伤害者80%以上是城市市民和农民朋友,我们深感内疚和不安,究其原因,除了人为的冒险蛮干,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外,我们的农民朋友还缺乏必要的自我防范、自我防护、自我保护的小常识、小知识、小技能。为进一步加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你们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对你们的伤害,我借咱们方庄镇政府发放的《市民村民安全教育手册》中的内容,向大家宣传一些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铭记在心,付诸行动。

愿人人讲安全,户户都平安,家家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XX村大学生村干部:XX

20XX年6月15日

篇10: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

农民朋友们:

20XX年面对自然灾害频发的严峻考验,我省粮食生产获得“八连增”,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你们的辛勤耕耘。2012年,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家的惠农政策,决定继续对种粮农户实行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 (以下简称 “粮食两补”)。具体补贴政策是:

一、20XX年的 “粮食两补”按各县(市、区)确定的补贴品种和2011年核定的实际种植面积,以及该县(市、区)统一的补贴标准计算分解到种粮农户。

二、“粮食两补”资金由县(市、区)财政局通过委托代发的县级金融机构负责兑付,于2012年3月31日以前将补贴资金一次性打入农户“一折通”存折。4月1日以后,您可持“一折通”和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到居住地附近的代发金融机构网点查询并领取补贴款。代发金融机构网点不得向农户收取任何费用,也不得推迟兑付,并按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存款利息。

三、为防止代领、冒领、抵扣应缴各种费用等现象的发生,请您尽可能亲自领取“粮食两补”资金,并妥善保管好“一折通”存折。乡(镇)政府部门及村组不得集中代领转付“粮食两补”资金,也不得抵扣任何款项。

四、20XX年4月至11月,您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对农户20XX年粮食种植面积和品种进行核实,以村组为单位进行张榜公示。核实后的实际种植面积,将作为2013年发放“粮食两补”的依据。请您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实际种植面积的核实工作,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反映,确认无误后,在《粮食直补面积分户登记表》上签字认可。

五、维护自身“粮食两补”资金权益是您的权利,同时欢迎对兑付工作进行监督。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举报电话:XXXXXX;省财政厅举报电话:XXXX。

春耕时节即将来临,希望广大农民朋友们抓住党的惠农政策机遇,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增收致富步伐,共同建设幸福美好的家园。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XX年2月20日

《最美的散文》读后感

听雨季羡林的读后感

我的兄弟王小波散文

兄弟我还是我散文

季羡林散文《听雨》教案

听雨季羡林阅读答案

春节的颜色散文随笔

半个农民的感思散文

友情散文《我的异姓兄弟》

黑土地的呼唤散文

农民朋友散文
《农民朋友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农民朋友散文(合集10篇)】相关文章:

动物气象员现代文阅读答案2022-11-09

贾平凹回忆文坛往事2022-11-10

八年级读后感:读贾平凹散文集后的感想2023-03-22

地里好热抒情散文2022-07-11

别总在需要时才想起他们散文2022-08-31

议论性散文 范文2022-06-13

别样小庚散文2022-08-25

乡土人才范文2022-04-30

写景状物散文教学方法2023-09-08

别样的90后散文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