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六年级作文

时间:2024-02-15 07:28:03 六年级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六年级作文(精选15篇)由网友“king52”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六年级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改革开放四十年六年级作文

篇1:改革开放四十年六年级作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六年级作文

这个暑假到乡下,问了奶奶才知道以前的生活有多么穷和苦。

奶奶说,她小时候住在山上,山路很崎岖上下很不方便。那时候很穷,生病了没钱看病,只能听天由命。房子很小,是用木头、烂泥和石头造的,如果漏了也只能烂泥和石头修。家里的马桶不是冲水马桶,而是木桶,多了就倒专门装粪的大缸里。上厕所没有纸只能用破裤子破衣服代替,洗洗反复用。那时候没有电,晚上没有灯只有煤油灯,大热天没有电扇,只能用手摇蒲扇。一日三餐有时吃不饱,平时只吃些自己种的蔬菜,没有肉吃。生活中买什么都要用票,例如粮票、肉票、布票……奶奶九岁才开始上学,学校是一间平房,只有一位老师教,上了四年就不上了,主要是经济问题,当时一年学费要四块钱,对当时来说已经很贵了。十三岁开始到地里干活,干到十九岁才转到厂里干活,这时国家才有了起色。

现在国家富裕了,强大了,人民生活水平也奔小康了。

家家住起了钢筋混凝土造的高楼,哪怕狂风暴雨也能安然无恙。家里有空调,不怕冷也不怕热,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马路四通八达,有汽车、火车、高铁、飞机等,出行方便。网络科技也很发达,像一张巨大的蛛蛛网,可以在线预约医疗门诊;也可以在线预约订购各种票,例如火车票、飞机票、电影票以及各种门票等等;可以在线跟远方的亲朋好友视频聊天;也可以导航、GPS定位,不怕找不到要去的地方……

学校好大好美啊!教学楼是四层的`,有三栋。还有体育馆,塑胶跑道的操场,不论风霜雨雪我们都可以安然地上体育课。学校里,到处是高大挺拔的的大树,绿油油的小草。学校还有许多活动让校园变得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四十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没有这四十年,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篇2:改革开放四十年作文800字

奶奶说,他们都是文盲,幼年时,人们连吃饱穿暖都是问题,没精力考虑上学,农村都是文盲,民办教师有的也只上四五年学,没觉得有什么差别,无处挣钱,爷爷当工人每天只挣两毛钱。出门基本靠走,主食洋芋糊汤,穿衣主要靠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各种出差上交款主要靠借贷,穷好,一穷二白,成分好,住着茅檐低小的土屋,守着几亩薄田,在高寒地区年复一年过着贫穷闭塞的生活。眼界见识限制了他们的想象,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艰辛与不幸,没有知识,没有技能,只能出苦力劳动,饱经风霜的脸上总是写满沧桑。

爸爸说,80年代普及小学六年义务教育,他是第二界六年级毕业生,能幸运地上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他同时代的人,很多因家里穷没上学。上学给他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饿。上初中要走六七十里路。由于干农活苦,弄柴手常被荆棘划得到处都是伤,年幼手没劲,薅不动包谷草,不想干活,才觉得还是上学轻松,学习特别有劲头。社会发展慢,整个商洛楼房最高只有11层,商南车站是当时商南最高建筑,商场就只有百货大楼。商南只有一条街,到处都是砖房瓦屋。交通不便利,从丹凤到商南都得大半天。刚工作那会,一天只挣9块钱。那几年国家的苛捐杂税特别重,既有上缴款农业税,还有三提留五统筹,再加上教育附加费,当时提倡“人民教育人民办”,每年还有各种劳役要服,公路水利拉电,样样都得老百姓集资出义务。当时的人们勤劳不致富,无处挣钱,即使到灵宝潼关背金矿,也挣不了什么钱,有的人还莫名其妙就失去了生命。

20xx年前后,人们才慢慢解决温饱,家家有了摩托车、彩色电视机,生活有了大改变。20xx年前后,人们都在城镇有了自己的商品房,人人手中有手机,陆续小轿车进入普通家庭。义务教育全免费,种地护林国家发补助,人们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商南发展日新月异,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街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整洁,商业街繁华,商品琳琅满目。生活天天像过年。

从老辈人口中,我感受到了改革开发,普通老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祖国越来越强大,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无忧的童年生活。做为新时代的学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记忆力最佳时期和大脑发育高峰期,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武装好自己的大脑和身体,努力为祖国更强大添砖加瓦。

篇3:改革开放四十年作文600字

改革开放四十年作文600字

夜,很安静。半梦半醒间,耳边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我眯缝着眼睛,只见床头柜上的相册自己翻开了,翻到的那两页分别是爷爷照和爸爸照,挂在墙上的儿子照也睁开了双眼。

只见儿子照嘲笑道:“你们怎么这么不清晰,而且怎么都穿的那么朴素呀,特别是爷爷照,这不是您的结婚照吗?怎么穿的那么普通,照片也还是黑白的,看起来根本没有结婚的喜庆;爸爸照,您虽然有颜色,可是颜色是那么的暗淡,也没有我那么鲜艳。总的来说,你们都没有我那么漂亮!”

儿子照刚说完,爸爸照就训斥道:“你懂什么!你怎么能这么跟长辈说话呢?再说了要是……” 一直在旁边默默不语的爷爷照不等爸爸照说完,就打断道:“孩子,你还小呢!这一张小小的照片呀,反映出的`可是我们国家的大变化。你要知道,要是没有改革开放,你们今天是不会有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

儿子照问爷爷照:“我怎么听不懂呢?什么是改革开放呢?”爷爷照语重心长地说:“改革开放呀,这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革命!它呀,使我们的人民富起来了,使我们的国家强起来了,使我们的民族站起来了!你是在改革开放后才拍的,我和爸爸照是在改革开放前拍的,差别当然很大啦!现在你明白了改革开放是多么重要了吧!

儿子照懊悔道:“哦…原来改革开放这么重要!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新一代的好日子,也就没有这么完美的我!”听完这话,爷爷照和爸爸照见儿子照懂了这个道理,便一起哈哈大笑起来。这笑声带着感怀,带着欣慰,也带着期待。我也不知不觉地在这片笑声中进入了梦乡……

到了早上,我翻开相册一看,爷爷照和爸爸照依然好好的放在那,我又看了看墙上挂着的儿子照,心想:“昨晚你们仨的谈话可真有趣,哪天晚上有时间,一定也陪你们聊聊天。”想着想着,我仿佛感觉到照片上的爷爷和爸爸在对我点头,似乎在说:“好啊,晚上不见不散!”

篇4: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作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作文

从我记事起,爷爷就常常对我说起他年轻时的艰苦生活,感慨现在美好的日子。爷爷口中的艰苦生活我没感受过,但爷爷的美好日子我却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

爷爷口中的过去买布要布票,一年能穿一件新衣服都很奢侈了。而我眼中的现在,买布不但不用布票,而且一年到头什么时候想买新衣服都可以。不止是新衣服、新裤子,连新鞋子也从未断过。

爷爷口中的过去吃饭要饭票,经常吃“人头饭”,而且还吃不饱,更别提有鱼有肉了。而我眼中的现在不光饭吃的饱,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是超市里有的`都能吃得到。

爷爷口中的过去大多都是木头房,冬透风,夏漏雨,一家着火牵连万家。而我眼中的现在,木头房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用钢筋,水泥建成的高楼大厦,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雄伟。并且,舒适,安全,环境优美。

爷爷口中的过去,一家有一辆自行车已经非常难得了。人们出行大多都靠双腿。去远的地方虽然也有火车,但火车的速度很慢,比如爷爷过去回厦门都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而我眼中的现在,自行车不再是出行的主要工具,而是更多的用于运动。而现在的火车不仅有动车,还有高铁,那速度更是一年比一年快,而且也一年比一年舒服、安全。现在爷爷回厦门只要一个多小时了。

这就是爷爷口中的过去,这就是我眼中的现在。爷爷口中的过去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眼中的现在我也会好好珍惜,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更会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未来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

篇5: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心得体会作文

改革开放40周年有感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举世瞩目,举世公认。这种“变”,不但是令世人瞠目的经济腾飞奇迹,是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吐故纳新之变,更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脱胎换骨之变。

这种“变”,对中国而言,无远弗届,事无巨细。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惊叹于这“弹指一挥间”,竟能容纳如此众多的“变”。

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历史,拥有前仆后继众多改革者的中国,积累了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物质财富。而对一个曾把祖宗之法看得重逾泰山的民族来说,四十年的改革,确实是奇迹中的奇迹。和王安石变法之类士大夫的“书斋革新”不同,当代中国改革拥有极其广泛的社会共识,既有自下而上由草根阶层发起的“小岗破冰”,也有顶层设计智慧推动的“深圳兴涛”、“浦江逐浪”——由执政党领导,在没有大规模社会动荡的情形下,中国改革加速度地走向深入,结出硕果,同时改革具有普惠性特征,最广大的国民创造并分享着改革成果,这在世界改革史上堪称前所未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关键一招,需要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需要满足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充分激发释放基层群众、企业家、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的创新活力,我们才会有继续催生奇迹的“四十年”。中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就是改革开放。有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不移,才能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

“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改革开放这40年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性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讲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了祖国改革开放的过程,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还是建设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改革开放40年的感想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今天,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继续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 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春节团拜会、博鳌亚洲论坛20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以及众多国际性重要会议上都曾提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干部,直接感受到了改革的红利。犹记得小学时代,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住的是平房,随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深入,到现如今受到网络普及的便利,出行便利。

现在工作在基层乡镇政府,更是能够感受到改革的福利惠及农村,恩泽农民。如今,如火如荼的扶贫脱贫工作开展,让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医疗保险改革让普通百姓也能看得起病、吃的起药;土地承包权到期后再延长30年,让靠土地吃饭生活的农民又吃了定心丸;农村淘宝进村入户让农民的购买方式不再单一,在村也能购买网上丰富多彩的商品。农村争当美丽乡村,城镇争做文明城市,一幢幢一件件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的红利,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承载来40年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更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信,未来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改革开放正确方针政策下,社会会更加进步,国家会更加繁荣。

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

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跨越腾飞的40年。40年艰苦奋斗,40年风雨磨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睿智的共产党人抓住了富强的契机。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激情飞扬的时代。我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爬山过坎,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不断走向美好。我的家乡怀柔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记得小时候,东关村还有好多农田水稻,每年都要播种水稻,每户都包种农田,秋收到场院去晾晒粮食。现在农田都没有了,华北市场变成了绿化,场院位置盖起了高楼,建立了学校,也就是现在的怀柔五中。现在的农民收割不用再用手去割麦子,都是收割机,人轻松很多,现代化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小时候家里穷,父母上班一个月就几十元钱,那时候春节是最快乐的,因为春节可以吃好的,穿新衣。每到春节饭桌上都要有炖排骨,炖鸡等。心情可开心了,那时候吃肉也奢侈品,家里一两个月才能吃一次肉,现在天天鸡鸭鱼肉,吃得多了反而开始怀念小时候偶尔才吃一次的猪肉的香味。我们小时候想吃鱼时就去河里抓,那时候怀柔水库可以去抓鱼,游泳,现在为了保护好水资源,水库已经保护起来。那时候上学学费特别贵,每次开学都要交很多学费、书费等,那时候学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家人一年省吃俭用才能把学费节省出来。现在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马上幼儿园也要义务教育。现在的青少年儿童能享受到现代教育发展的成果。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吃饱穿暖、基础教育不成问题后,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更宜居的社会环境成为现代人更关心的话题。

改革开放40周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农村盖起来二层小楼,马路越来越宽敞,高楼林立,网络全覆盖......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40年改革开放成果丰硕,祖国美好明天更可期!

篇6: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作文3000字

天地玄黄,世事沧桑,改革开放转瞬间已经四十年了。最近,我常常扪心自问,反思自己在这四十年里究竟为改革开放做了点什么,是否对得起此生所处的这个巨变中的时代?

我是一个山区农民的儿子,出生于1947年,家境贫寒,年少时就经历了不少人生的窘迫、屈辱和艰辛。1966年高中毕业恰逢__废止高考,中断了上大学的玫瑰梦,亲眼目睹了__初期的痴迷、疯狂和暴虐,1968年被分配到一个县属小企业当了月工资18元的学徒工。1971年,因涉嫌与一桩经济案件有牵连,我被送入县里的“一打三反”学习班接受审查。冤情洗涮后,大出意料地被调到县工业交通局,走上了专职理论教育的工作岗位。1973年,又被调至县革委宣办即县委宣传部,继续从事理论教育工作。在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前,我辅导学习过《费尔巴哈论》、《国家与革命》、《哥达纲领批判》、《帝国主义论》等经典著作,宣讲过“批林批孔”、“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抓纲治国”等中央文件,是“红太阳”毛泽东的崇拜者,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理论”的信奉者,充当了宣传“以阶级斗争为纲”、“孔子名高实秕糠”、“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等“最高指示”的“喇叭筒”。当时,我以为这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就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就是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应尽责任。

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此后的的“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大潮,像滾天而过的隆隆春雷,震醒了愚昧、盲从、混沌中的我,使我受到了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和洗礼。自此以后,我尽量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方法论看待并分析所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作为座右铭,发独立思考之语,为实事求是之文,让自己的脑袋真正长在自己的脖子上即使有可能冒犯天威、遭遇某种风险和不测也在所不惜。

1979年夏天,在宣讲邓小平年初刚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时,我联想到__中“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基层”导致的惨痛灾难,觉得列宁所阐述和强调的无产阶级专政并不适合我国国情(马克思虽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但他和恩格斯均没有对其作具体阐述,只说过“共和国”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好形式”,而且他们晚年已经修正和放弃了早年提出和坚持的许多思想观点),把“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的一个内容并不妥当,还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比较合适些。于是,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地把这个看法写成一篇《我国需要无产阶级专政吗?》寄给了党中央主办的《红旗》杂志。当时,知道这件事的领导和朋友都为我捏一把汗,怕我引火烧身,惹出什么麻烦和灾祸。但我不仅平安无事,还被《红旗》聘为“第一读者”,编辑部每期都把新出的杂志寄给我以征求意见。到1980年底,或许是偶然的巧合吧,邓小平把四项基本原则中的“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也改成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使我受到很大鼓舞,独立思考探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勇气和劲头更足了。从1979年后半年到1982年,我写的《左倾路线与对苏政策》、《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止党政领导干部职业化倾向》,分别得到中央相关部门和权威人士的认可与鼓励(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确立了被坚持至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__年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的会谈,标志着已实行三十来年的左的对苏政策的纠正,标志着我国和苏联的关系实现了正常化),有一篇《官僚主义与委任制》在省报发表后被《新华文摘》创刊号全文,有两篇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了,其中一篇《共产主义信念与理论修养》还被置于理论版的头条。这些文章引起省里有关部门注意,省委党校党委1981年7月决定调我来校任教,经办理相关手续后,我于1983年到职。21世纪伊始,我还应邀兼任了十来年某高校的硕士生导师。

我国有数千年的皇权至上、极权专制历史,浩如烟海、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传统文化没有孕育出“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的思想理念。历代王朝之所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深陷恶性循环不能自拔,没有民主的思想理论和制度安排是最根本的原因。毛泽东1940年代初曾说,中国最缺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按照这个看法,1949年以后中国已经有了“独立”,最缺的就是实质性的“民主”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伊始也振聋发聩地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政治上发展民主”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与“经济上实行改革”并列的“两项最重要新政策”之一。1949年以后历次__特别是__的沉痛教训,更从反面证明了政治上发展民主的极端重要性。基于这些思想认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一直坚持把民主建设、发展民主作为自己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旋律”,一以贯之,愈久弥坚。

在主要承担的行政学、政治学和科社类课程教学中,我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贯彻和渗透到各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之中,既力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世界和中国历史、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讲清楚民主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和规律性,更立足于我国当前客观的现实状况,通过逻辑判断、案例分析、历史经验和教训总结等方法,着力阐述地方和基层政权建设中发展民主的内容、方式及途径,尽量使学员和学生对民主发展的历史大趋势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理解,对政权建设、政府管理及基层群众自治和党政关系、党群关系中发展民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基本方向、基本要求有一个比较清醒的把握。受邀在校外一些地方和单位作时事政治专题讲座时,我大体上也是这样做的。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教学的需求就是科研的方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的科研基本上是围绕着民主建设和发展进行的。主要成果,一是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论文数百篇,有代表性的主要是《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人民日报1981.9.21)、《从制度上保障干部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人民日报1984.2.27)、《政府职能转变与民主化进程》(理论探索1986.10期)、《论不同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质》(山西大学学报19874期)、《还权于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1989.2期)、《“两次飞跃”都是在主要防“左”的过程中实现的》(人民出版社学习杂志1993.12期)、《充分认识领袖的权威和作用》(人民日报.5.15)、《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光明日报.10.1)、《没有民主就没有共产党》(炎黄春秋.3期)、《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蓝图及其实现》(炎黄春秋2007.7期)、《什么是党的领导,怎样坚持党的领导?》(理论探索.4期)等。二是出版著作十多部,有代表性的主要是《干部制度改革与民主》(群众出版社1986)、《民主建设论》(人民出版社1993)、《民主探求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三是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级课题二十来项,有代表性的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地方和基层的实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四是20至今在中国选举与治理、爱思想、共识等网站发表文章上百篇,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看共产党执政》、《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苏共以党治国亡党亡国的历史警示》、《改革地方党委对人大的领导方式》、《强化地方人大行使选举权的法律保障》、《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制度改革探索》、《民主集中制不等于民主加集中》、《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人民民主的根本和基础》、《向往民主中国》(电子书)、《党和法均为手段,人民当家做主才是目的》、《共产党领导反思札记》等。

实地调查是科研的必要条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难免要在文章中说空话、套话乃至假话。只要有机会,我就尽量向干部群众了解改革、发展特别是地方和基层民主建设的实际情况。比如,1987年党的十三大前后,我被抽调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主持的本省“政治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起草小组工作了半年多,与同事一起在全省多个市、县、乡镇和企事业单位,就各层次党政关系的实际状况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搜集掌握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为研究民主建设中的地方和基层党政关系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现实依据。

反躬自省之后,内心稍感宽慰,觉得自己对改革开放大业还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的。虽然这点努力像精卫填海一样微不足道、劳而无效,虽然我国民主发展的现状和前景迷惘朦胧、令人忧虑,近些年来甚至冒出了愈益甚嚣尘上的否定改革开放、为__翻案的历史逆流,研究和宣传民主竟然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让人畏惧的敏感区域,但我四十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直至现在仍然“一根筋”地为发展民主笔耕不辍、竭力呼喊,没有辜负真理标准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对自己的启蒙,没有辜负当今世界民主潮流浩浩荡荡的时代大趋势,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篇7: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作文3000字

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亲历者,回忆往事百感交集,许多相关事件恍如昨日,浮现眼前。我们这些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人经历了国家改革开放前后数十年的变迁。我们可以客观公正分析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国家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变化,从中领悟出一些值得后辈们深思的问题,供他(她)们健康成长过程中不走或少走“弯路”参考。当然,为了话题具有针对性和客观理性,我选择“高等教育”作为讨论话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点四十年来我国大学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认识。

我们学校前身的北京地质学院由于受到__的重创(__中首都“五大学生领袖”所在高校,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和北京地质学院),在改革开放之前三年被迫从北京迁址武汉,1987年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目前在武汉和北京两地独立办学。改革开放前,学校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上的其它七所国家重点大学一起成为我国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著名“首都八大学院”(农机、林业、石油、矿业、地质、钢铁、航空和医学)。她们培养了大量国家经济建设栋梁之才,为我国基础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时我留校任教已经8年。因此,我经历的改革开放主要体现在大学教师“教学和科学研究”职能与状态的变化,这些变化带有鲜明的“改革开放”烙印,容我娓娓道来。

先说大学教育。在我的记忆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职能主要属于“传授知识”,这一基本特质至今没有根本性改变。我留校第二年的1971年,学校在湖北丹江校办地质队招收了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学生来源的知识基础从小学(其中有的年龄相当于我的长辈)到1966届高中毕业生(比我晚一届)。我们这些“老五届”(指__中毕业的1966至1970届),尤其是我们1970届留校任教的“新工人”(按照清华大学对1969和1970届留校教师的称谓,区别产业工人)没有经过完整的大学本科学习。由于处在__中,有的老教师还没有完全“解放”,恢复教师身份,只好让我们在课堂上“滥竽充数”给这些“工农兵学员”上课,可以想象这样的大学教学质量怎么可能得到保证。

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的显著标志是恢复了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高考,众多莘莘学子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国家开始派遣大学中的学术骨干前往欧美大学访问学习,接受西方高等教育理念和思想;另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逐渐回国充实大学教师队伍,使得我们的大学教育从形式到内容发生了大的变化,一些具有普世价值的高等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大学管理。同时,我们这些“先天不足”留校任教的大学老师乘改革开放春风,勤奋刻苦学习,严格要求,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例如我在担任助教期间,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多轮跟班完整听完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从讲师、副教授到教授(包括博士生导师),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当年有一件与改革开放相关的事件至今记忆犹新。那是1982年我们晋升讲师时,除了其它常规条件(多数条件依然属于论资排辈)学校首次要求统一考试英语,并作为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显示了一点高等教育向“欧美国家”学习势头。由于我们原先的第一外语是俄语,英语属于“自学”,大家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然而改革开放使我较早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通过自学英语打下了一定基础。我在这次职称晋升英语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教研室8位申请者中只有我及格,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改革开放使得大学学习英语蔚然成风,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有力保证。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广泛国际化高等教育理念使我意识到,大学本科专业教学不仅是向学生讲授书本知识,还需要传授“基础知识、前沿知识和应用技能知识”,同时还要向学生传达治学理念,为他们成为一个“通才”奠定基础。至今多位学生回忆当年我的教学风格时如数家珍:留学澳洲和英国的中山大学TYT教授(国家青年千人)记得我当年强调同学们要注意阅读高山教授(后来当选中科院院士)发表在国际专业刊物的代表性著作:“中国东部大陆地壳地球化学组成”;美国休斯顿大学助理教授SJJ博士(当年我担任他们的学术班主任和主讲“地磁学”课程)说,他至今记得一次班会,我问同学们谁上过美国两大地球物理(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 AGU和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 SEG)网站。留学日本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WD教授说,他对我上课时“强调同学们要有思想”印象深刻。还有一位拥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万人计划三顶帽子的南方科技大学教授LQS(留学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期间对我科学研究的热情和风格记忆犹新,我们之间始终保持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

科学研究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最大。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高等院校主要以本科教学为主。研究生学位教育始于改革开放之初,据说我国18位首批博士学位颁发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彰显其神圣与庄严。__前,我国部分大学只有一些规模小的研究生学历教育。因为,那时大学教授基本没有科研项目支撑,研究生教育实际上“徒有虚名”。在我的记忆里,改革开放前学校图书馆基本上没有及时更新的图书文献资料,尤其是外文资料。由于国家穷,不能直接订购国际原版图书和期刊,只有在西安、广州等地设置了几家国际图书和期刊文献影印机构,每份杂志只需购买少量原版,然后影印后向全国大学和科研单位发行。显然,这属于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当然,那时候我国还没有加入国际版权组织,管理者们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

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是改革开放在科学研究发展重要阶段的显著特征。上世纪80年代中我首次以讲师身份应邀在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引起学校一位知名教授(后来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注意。为此,三年后,他推荐我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就一项“古地磁”项目合作科学研究,所有经费由对方支付。此后促成我1994年首次出国前往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访问交流,并顺访德国基尔大学,全面开启了我的国际合作科研和交流历程。

改革开放后,国家成立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这是我国科学界的一大盛事。这是科学管理向欧美先进国家学习成立的国家级第一个面向全国“童叟无欺,老少咸宜”的科研投资机构。为此,我及时组织申请并前后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一项为青年基金项目(高山负责),另一项为我负责的面上项目,彰显了国家基金项目评审的公开、公正和公平。记得我获批面上基金项目的当年全校获批的面上项目只有8项,青年基金只有5项(其中现任校长和一位副校长各一项)。此后,全面开启了我的基础科学研究之旅。

科学评价是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基本特质。她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促进我国学术机构和个人“自由、公正、公平”有序竞争的有利手段。科学评价有力地遏制了我们传统的“论资排辈”,“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落后思想。摒弃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人治”思维。在科学评价中最为显著标志是通过引入三大检索(科学引文索引-SCI, 工程索引-EI和会议索引- ISTP),开启了我国学术机构和个人的适度量化指标评价机制。记得当年南京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引入SCI,并连续6年SCI收入论文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记得__年我们学校公布的国际SCI论文只有8篇,__年国际SCI论文也只有16篇,而目前已经翻了几十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采取适度量化指标的科学评价机制,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了我国科技成果的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大学开始恢复教师职称晋升,但那时基本属于“论资排辈”,例如晋升副高和正高者多数为__前的讲师和副教授。我们学校在改革开放10年左右后,开始实行“破格晋升”职称举措。其中__年地质矿产部的副高破格还有一段趣闻。当年我们学校按照部里要求,只能提供15名破格候选人。在学校选拔候选人时,高山博士位居第16名,眼看就要失去这次地质矿产部的破格晋升副高机会。这时传来学校可以再补充5位候选人参与破格答辩,这给高山博士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机会,他在地质矿产部副高破格晋升答辩中“一鸣惊人”,其事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间新闻进行了报道。

改革开放给我国政治经济生活带来勃勃生机。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只会开的更大。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历,我有几点深切体会:

1、改革开放的最大变化是“打开了国门”。我们国人从“排斥”到逐步认识和接受国际先进的思维方式。大家认识到普世价值的发展观是人类共同财富,我们应当参与分享。社会公众对知识分子的认识从“臭老九”到“香饽饽”,从“知识越多越反动”到“知识改变命运”认识的根本性转变。爱护人才,尊重人才已经形成一种社会风尚。

2、国家政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形成。我们享受到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在我的家乡,广大农民在沿海企业打工挣钱,用勤劳双手创造财富。他们在家乡盖起了城里人羡慕的漂亮舒适别墅,过上了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3、高等教育的公正公平逐步得以实现。大学打破论资排辈,适度的学术指标量化评价机制使得那些凭自己努力勤奋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获得了他(她)们应得的荣誉、尊严和待遇,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让大学生享受到那些学术等身的知名教授资源,大大提高了大学的社会地位,让大学生及其家庭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

4、自由科学研究机制有力促进了基础科学研究的进展。大家逐步认识到“基础科学研究是用金钱产生知识,应用技术服务社会是用知识创造金钱”的普世价值理念。现在国家自由申请科研项目的渠道呈现多样化。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全身心投入自己钟爱的事业中,实现了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要保证科研人员每周有5/6以上时间从事科学研究的目标。

篇8: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作文3000字

20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十九大描绘了这样的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说,未来32年,在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标志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取得伟大成绩。

实际上,这三大历史任务是相辅相成的,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现在,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此时此刻,祖国完全统一便处于突出位置。用什么方式实现中国统一?当然是用一国两制的方式。我们用一国两制这种方式实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也要用这种方式,台湾的具体情况和香港、澳门不同,但只要创造条件,积累各方面共识、找到统一的根基,一国两制就可以应用于台湾的回归。

台湾问题的形成是历史造成的。1949年至1979年,两岸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以军事对峙为主,共产党和国民党互相敌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的适时发表,党和国家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共建国家的层面审视台湾问题和探寻解决台湾问题的全新方法。自此,两岸开启了对话、交流、共享发展机遇的行程,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由国共两党推动,两岸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两岸关系处于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期。由于国共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改革时弊、开放市场,坚持传承宏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坚持国家现代化建设等,国共两党的对立和敌意大为消除,合作共处,两岸一家亲成为共识,中国甚幸、两岸甚幸。国共两党的这种关系,在历史上也出现过,那是在孙中山引领的国共合作北伐时期以及国共合作抗战时期,回溯往事昭明,中国人民要成就一番事业,国共合作就能成功,国共分裂就会损失。现在,两岸关系中,国共两党由以前的对抗转变为合作,与共产党对抗的因素成为民进党,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挟洋处重,搞__分裂活动,煽动两岩同胞敌意和对立,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台湾和平稳定,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盱衡当代,国民党在台湾再也不是当年起绝对支配作用的政治力量,这时候,中国共产党有义务整合两岸统派力量,主动作为,创造条件,提升国民党形象和实力,建立国共两党政治互信,在消除国共两党政治分歧上做好必要的基础性工作,以求巩固“九二共识”的理论和实践,抑制分裂势力,使分裂势力悬崖勒马。为此,今后一个时期,要做好三件事务。

第一,把两蒋的灵柩问题解决了。

蒋介石去世43年,蒋经国去世30年,如今灵柩还暂厝在台湾慈湖,两蒋在大陆和台湾都是很有影响的名卿巨公,其灵柩得不到妥善处理,不能不说是两岸关系中令人尴尬的事件,两岸人民关注此事,世界各国注目此事,根本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历史心结没有解开,政治分歧没有彻底化解,__势力利用国共两党历史上的不利方面和台湾所处的特殊环境趁机投机取巧,兴风作浪,阻碍一国两制在台湾实施,这对两岸大局是不利的。大陆方面不能因为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划定了红线,就对台湾局势采取袖手旁观、坐山观虎斗的态度,随物应机、不主故常,而是应当有所作为,正本清源,黜昏启圣,端正国家原则和价值观,以安定两岸人心。为此,要动员协商国民党及蒋氏家族,把两蒋安葬在台湾,规格以中华民国国家元首的名誉是适当的,同时在两蒋的故乡浙江奉化,采取衣冠冢的形式进行安葬,规格比照中国历史名人安排,这样做比较合情合理,公私兼顾,既满足两蒋的个人心愿,又彰显两蒋对中国及台湾所做出的贡献。两蒋对中国和台湾的贡献是众人皆知的,那就是在抗日战争救亡国存中,坚持抗战到底,正面战场发挥主导作用,向世界昭示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抗战胜利后,光复和建设台湾,传承宏扬中华优秀文化,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__分裂活动。

第二,以国家的名义,做一个《关于1949年以来两岸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

台湾问题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演变所造成,是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结果。清王朝没有抓住西学东渐的机会,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政治腐败,抱残守缺,不思变革,国弱民困,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利,中日甲午战争被迫割让台湾,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那真是不堪回首的一页,在此背景下,中国要进步,国家要富强,社会要民主,民族精神要振兴成为时代潮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革命终于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实现中华共和,建立中华民国,但国家面貌并未改变。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华民国成为军阀混战的国度。此时,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以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社会革命。中国革命风云际会,在孙中山的旗帜下,实现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所向披靡,各路军阀纷纷臣服于中华民国政府,中国形式上基本统一。其间,孙中山逝世,给中国革命造成重大损失,其后继者们,对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的理解出现偏差,加上国际势力的推波助澜,国共两党失去政治互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革命又遭一大损失。

中国社会思想混乱,政府组织不严密,各派势力拥兵自重的状况,助长日本称霸东亚的野心,继“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后,日本又发动“七七事变”,大举侵略中国,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接踵而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加入以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为主的同盟国反抗以德国、日本、意大利为主的轴心国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正义力量的协助下,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革命进入以救亡图存为主的阶段。在存亡绝续的严峻时刻,中华民族意识在国共两党中得到极大地唤醒,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同国际正义力量一道,赢得反法西斯的胜利,战胜日本军国主义,洗刷了半个世纪的民族耻辱,中华民族精神大为高扬,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跃升世界五大强国之列,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和平建设有望实现。然而,历史进程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国共合作又一次破裂,又陷入主义之争的怪圈中,三年内战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大陆践行共产主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秩序,中华民国则移植台湾,实行三民主义,形成事实上大陆、台湾隔海分治的局面,造成迄今的台湾问题。“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这里便涉及到蒋介石、蒋经国对中国和台湾地区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的积极肯定。因之,有必要以国家的名义,做一个《关于1949年以来两岸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梳理两蒋的功过,表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对于两岸问题的核心价值及核心利益,陟罚臧否,澄清历史是非,以实现政党和解,稳定两岸时局,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特别是“__”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了总结和评价,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出了正确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如今所取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都与《决议》划时代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完全肯定,通过《1949年以来两岸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必能在两岸起到架海金梁、定海神针的作用。

第三,完善提升北京作为首都的形象。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党和国家首脑办公所在地,具有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和三千多年建城史,在中国人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其形象建设要紧跟时代,体现时代的变化和进步,反映时代要求,贴近人民的心灵,成为人们观察体验中国的窗口,这当然是对北京人文环境的要求。人们一到北京,第一观感自然是北京天安门广场周围这些地方,这里是中国的中枢所在地,人民大会堂在那里,天安门广场在那里,中南海在那里,这里的人文观感只有毛泽东气氛,毛泽东肖像挂在天安门上,毛泽东纪念堂占据天安门广场,显然人文形象单调,与时代的要求是不协调。中国已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久的将来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祖国统一,因此,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人邓小平肖像挂在天安门广场上,把孜孜追求中国现代化先驱者孙中山肖像也挂在天安门广场上。邓小平、孙中山的肖像具体就挂在人民大会堂楼顶上,这样北京的人文精神就满足了全体中国人民的需要,大陆台湾都照顾到。建设和谐社会首先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理念在人民心中的和谐,这样的规划布置,中国统一就有了心理基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得到推进,一国两制在台湾也得到推进。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就会得到很好的现代中国表达。

篇9: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作文3000字

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周年了,作为改革的发源地,农村这四十年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回头看一下总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但我感觉,不管从什么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是从乡村开始的,而乡村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世界绝无仅有的,也是前无古人的,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8亿农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完全改变了他的生产生活方式。

四十年来的农村变化,说上几天几夜也难以表述完全,我想通过几个时间节点来观察,总的趋势是,农业、农村、农民均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走上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演进道路。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不再赘述,想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时间节点。

01第一个时间节点,1984年。

仅仅是联产承包全面推行两年之后,我们国家第一次出现了“卖难”,这让中央万万没想到。因为1984年时候,我们的概念首先还是如何填饱肚子的问题,但这一年却意外出现了粮食卖不掉的问题,各地的农民在粮站外面排队,粮食交不进去。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让人看到了农业巨大的潜能。出现“卖难”之后,中央及时调整了政策,允许农民自己卖粮食。这个政策现在可能很难想象,难道卖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还要国家批准?但过去农民是不能自己卖的,因为必须统购统销。这个政策壁垒一打开,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因为自己卖还是不能化解粮食过剩,于是农民又要求自己加工,中央再次批准了。今天我们经常学习贯彻的“一号文件”,其实这是跟上世纪80年代学的,当时为了推动农村改革,自1982年将起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确定为农村主题的,大家于是约定俗成,让“一号文件”变成了三农政策的代名词。上世纪80年代一共连续发了5个三农的“一号文件”,迄今让人怀念,因为含金量非常高,创新性非常强,最重要的是尊重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换句话说,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完全是农民一手推动的。也就是1984年开始,国家似乎对农业感到有点放心了,改革全面转入城市。

02 第二个时间节点,1991年。

这一年乡镇企业吸纳的劳动力达到了1个亿,这又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也就是说,农民已经开始告别种田,过上了半工半农的生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当时把这种现象叫作“泥腿子上岸”,“离土不离乡”。关于乡镇企业的崛起,中央用了一个词叫“异军突起”,现在的很多企业都是过去的乡镇企业转制而来的。当然,“乡镇企业”这个名词还是要界定一下,它不是指办在乡村的企业,而是指由过去的乡镇、村集体办的企业,最出名的乡镇企业是春兰,而最出名的乡镇企业现象就是“苏南现象”,费孝通先生为此专门写过文章。但让人遗憾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上半叶也是乡镇企业的巅峰时期了,此后在国企改革、外资进入、私人企业崛起等多重因素的竞争下,乡镇企业日渐式微,由此导致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农民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减少了,只能“离土又离乡”,大规模的民工潮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

03第三个时间节点,。

这一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值改革开放二十周年之际,因为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又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会议集中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对加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有重要意义。这一年,全国各地粮食丰收的消息纷纷传来,而农产品卖难现象也继续涌现,所以农业方面的总体评价是已经进入总体平衡而结构性不足的时代,总体够吃了,但是结构有问题。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开始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04 第四个时间节点,。

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叶到新世纪初,三农度过了一段很难煎熬的时段,可谓“病灶”集中暴发,农产品价格徘徊不前,农资价格节节攀升,粮食生产下滑,农民税负很重,基层干群矛盾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于建嵘等人披露的农民有组织反抗现象。初,湖北省一个乡镇党委的书记李昌平向时任总理朱镕基上了万言书,大声疾呼“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三农问题由此引发强烈的社会关注。1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分析和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核心,__同志首次提出,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开始,中央每年都要下发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核心的思路是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来统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到已经连续下发14个中央一号文件。

05 第五个时间节点,。

这一年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了51.3%,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多一半的人是城镇居民了,而不是农民了。此后,这个比例还在以每年一个多点的速度增加,到了底,我们国家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7%,农村居民只剩下43%。当然,这里面如果按户籍算,则户籍城镇化率是41%,也就是说还有16个百分点的农民身份者常年在城里待着,他们还不是完全的城镇居民,甚至还可能倒回农村去。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农民帝国”到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经彻底被扭转了,亿万农民从此在城镇化中迎来“新生”!

06第六个时间节点,。

这一年的三农又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非农的收入首次超过了家庭经营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超过了农业经营收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也就是说,今天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也跟城市人一样,是工薪阶层了。农民收入有四大构成,目前的结构大体是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各占40%左右,而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共占20%左右。但家庭经营收入包括一产、二产和三产,种地是一产,加工是二产,搞乡村旅游是三产,如果单独把种地、养殖这样的农业部分拎出来算,已经比工资收入少了,也就是说今天农民收入不再主要靠地里“刨食”。这就应了过去那句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于是,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原来浑然一体的“三农”,走上了逐渐分化的道路。农业、农村、农民,按照过去的理解是浑然一体的,农民是种地的,住在农村,但是今天一切都不大一样了。

01首先,农民正在由社会身份向职业身份演化。

过去讲的农民,多是社会身份,也有对应的概念,如农村户口、种地的、没文化、小农意识、保守等等。但现在来看,农民特别是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农民已经不一定再务农了,目前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职工80%以上都是农民工,农民成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阶级主力军。留在农村的人,也不一定在种地,主要表现为兼业化,真正种地的劳动力已经很少了。因为今天机械化发展很厉害了,农民于是有了大量的时间从事二三产业,不用再守在地头。而且,农民进城与城里人下乡相对出现,还有700万农民进城再返乡创业。目前出现的“新农人”群体已经上百万,他们大多数并不是农村人,却从事了农业,这让“农民”这一身份进一步职业化了。

02其次,农业呈现出现代与传统交织的转型特征,大农场与小农户并存,高科技与传统农业同在。

一方面在东北、新疆,出现了现代化大农场,规模上万亩,飞机作业,超大机械耕作,其场景恍若美国。而另一方面,在贫困的山区,还是零散种着地,甚至还有刀耕火种的场景。但在大部分农业区,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成为事实上的主要务农者,农民已经基本告别繁重的体力劳动,大量离开土地;另外也有一些农民成为职业化的农业经营者,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达280万个,其中农民合作社179万家。农产品的供给也呈现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的特征,价格加速与国际市场一体波动,原有的政策性价格体系加快与市场机制并轨,农业补贴方式被迫转型。

03第三,农村正在面临命运的重大转型,消亡、合并、转型每天都在上演。

有报告说,每天我们国家消失100个左右的自然村,在一些贫困山区出现了10人以下村的辛酸衰败场景。还有的农村则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迎来了新生,有的成为了城中村,有的被征用成工业用地,有的移民搬迁到其他地方。还有的在新一轮撤乡并村过程中与其他的村合并,有的变成了农村新型社区的一部分。

所以,整个三农在今天已经不是传统的田园牧歌印象。我最近看一个人写的回乡记录后很感慨,他说现在要找乡愁,连乡愁的角都抓不住了,为什么?因为农村都没有了炊烟,农民现在做饭都用上了电磁炉或者煤气灶。有的村甚至没有了鸡鸣,因为新农村不许在家里养鸡。上世纪80年代的“倒蛋部队”是从农村收鸡蛋往城里卖,今天正好反过来,一些地方是把城郊养鸡场的鸡蛋倒卖回农村,这是农村深刻变革中出现的新现象。

三农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也有一些担心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比较严重。

01农业面临“四面埋伏”的风险。

首先是价格的“天花板”在下压,我们国家的农产品价格大多数已经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为什么国家从20开始实施玉米价格政策的调整?因为不好补了。我们的玉米价格比国际市场高20%以上,按政策价格收进来以后就入到国家的仓库卖不了,而企业用的玉米是从美洲进过来的,到岸价比我们国家的收购价还低,农产品竞争力面临压力。第二个是成本的“地板”不断抬升,工资涨了,农资涨了,农产品价格不涨,所以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低,种地越来越不划算,一些偏远地区存在大量的土地弃耕荒芜现象。第三个是补贴政策的“黄灯”亮起。我们国家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对农业的直接补贴上线是8.5%,到现在已经逼近这个上线。而美国人的测算,说我们现在对农业的补贴已经达到了25%,要把中国告到世贸组织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农业补贴政策就面临调整和转型。第四个是资源和环境的“红灯”亮起,环保部和国土部发布的数据,农村现在成了最主要的被污染地,农业面源污染也成为重要污染源,特别是化肥、农药、大型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污染,耕地受污染情况也不容乐观,有些地方的田园牧歌场景已经被污染得不像样了;宝贵的矿物质资源被粗暴开采,低效使用。可以说,农村的环境受不了,农业的资源在哭泣,农业部推出的“化肥零增长行动”就是这样背景下的针对性举措。

02农产品的安全经受考验。

一方面优质不能优价,真正种出来的好产品卖不了;另一方面,农产品大量进口,特别是洋奶粉市场比例持续扩大,跨境电商最火的商品就包括农产品及食品。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城里人对农村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不信任,有钱人宁可吃远跨重洋的非新鲜国外农产品,也不吃国产的。但客观上,农业的生产体系也确实存在投入品滥用、检测体系不全的问题,更有一些农产品有机、绿色的标签随便贴,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感。某种程度上讲,恢复消费者的信心,建立城乡之间的互信,比建设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还难,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

03农民还在城乡之间徘徊。

现在有句流行的话: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今天我们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虽然给了农民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农民要留在城里,成本依然是高昴的,特别是在大城市,农民根本就没有办法留下。而且,在社保、教育、医疗方面还没有完全平等,农民人在城市却依然享受着农村待遇。这种不完全的城镇化在“农二代”身上表现出来更加激烈的矛盾心理,他们很小就随父母进城,或者干脆就生在城里,却背着农民的身份,自己当自己是城里人,却不被城市认可,而他们的故乡连面目都已经模糊,于是身处夹缝之中,成为城镇化的隐患。

04农村正在艰难的转变之中。

很高兴卖了地成为城市一部分的城中村乱象丛生,已经成为很多城市难以根治的“牛皮癣”。一般农村加速“空心化”,“三留守”群体——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生活艰难,心理压抑,特别是留守儿童没有享受到好的教育和成长陪伴,经常能看到有关他们自杀、受侵害、行为不端等不好的消息。而全民似乎也进入了乡愁的别样惆怅年代,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恰恰在一些地方正在消失。现在最恶俗的是把原来的农村原生态破坏了,重新搞一批假的乡村田园场景,这是很悲催的事情,这种对农村的功利性利用和破坏,导致农村原来的一些乡土文化气息荡然无存,某种程度上是断了农村文化的根。

然而,历史总在进步之中,无论是成绩还是问题,都是三农在巨大的时代变迁中表现出来的真实面目,是伴随发展而来的时代产物。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农业、农村、农民的未来一定也会不断进步,让现有的问题逐步得到化解,让未来更加美好,对此我们充满了憧憬和期待,也有理由信心满怀。

篇10: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作文3000字

__年,我来到云南交通战线,60多年的经历,使我切身感受到,是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使贫穷落后的中国真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从一个饱受屈辱的弱国,变成了无人敢小视的世界强国。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光辉和屈辱

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曾经是长时期雄踞环球的世界强国,早在__年以前的汉代,就与欧亚大国波斯(今伊朗)等国和睦相处,商贸不断,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唐朝盛世以其繁荣富强和对外开放,成为公认的世界大国。直到600多年前的明朝初期,朝廷实行睦邻友好,广开商贸的政策,先后七次派遣“三保太监”郑和为统帅,率领28000多名官兵、水手、工匠等,由200多艘舰船组成的浩大船队,从长江口经南海、太平洋、印度洋,远达非洲索马里等地,遍访了30多个国家,比欧洲许多航海家早到非洲上百年。这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从未侵占和屠杀过任何国家及原住人民,而是传播友谊,互赠礼品,通商贸易。至今在马六甲、瓜哇等所经之地还保留当地纪念郑和的寺庙、亭、井等建筑。

然而,清朝以后,统治者实行对内强权镇压,对外闭关锁国政策,致使国贫民穷,招致强敌侵略不断。从1840年开始,英国两次发动鸦片战争,法国紧随其后入侵中国;19以后,八国联军以武力瓜分中国;__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从此开始了长达的__,独霸世界的罪恶战争。在世界列强长达百年以上对中国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中,昔日繁荣富强的泱泱大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成为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

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腾飞之路

__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然而,受极“左”路线的影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潮,造成__接连不断。尤为严重的是“__”十年,在“__”的破坏下,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走到了危险的边沿。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挽救了党和国家,特别是在1978年底,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拨乱反正,端正革命的航向,使全党全国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康庄大道,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加快了我国前进的步伐。

改革开放至今,转瞬已有40年。回首往事,我所参加的云南每一项公路、水路重大工程,无不都是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在省委省政府和交通部的领导下,经过全体交通干部职工和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所取得的。__年,中央决定利用国家库存粮、棉、布,实行“以工代赈”政策,帮助贫困地区修建公路水路,时任省长普朝柱亲自主持召开全省公路建设大会,做了感人的“猪坐滑竿”的动员报告。经过各族人民三年多的苦战,新修、改建农村公路24200多公里。

__年,中央决定引进世界银行的优惠贷款,加快我国公路建设速度,我厅立即行动,按照世行的规定和要求,在省部的领导下,迅速选定建设项目,设置贷款机构,快速测量设计,及时上报资料,取得了贷款资格。然后,按照世行规定,对扬武至红龙场干线公路项目实行全国招标和工程监理制度。省公路局路桥三公司中标后,与省公路局签订工程建设承包协定,组织施工指挥部,学习世行的技术规范和制度要求。经过两年半施工,扬红公路__年6月竣工,经过厅验收组正式验收,评定质量良好。由于施工单位违反标书技术规程,偷工减料,公路局缺乏检查监督,致使扬红公路通车后才十多天,即出现沥青路面严重损毁的问题,引起新闻媒体及有关部门的关注。经厅组织联合调查并向省政府、交通部汇报后,决定让施工单位限期修复,对事故主要责任人给予了必要的处理。这次改革取得的收获是很大的,这是我省在公路建设中第一次实行招标和监理制度,还学到了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以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打下了基础。

改革思澜公路建设体制。思茅至澜沧公路(以下简称思澜公路)全长173公里,是昆明通往澜沧、西盟、孟连等边境县的捷径,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防和经济干线,早在解放初期,就已经完成测量设计,据专业施工单位测算,每公里造价至少60万元。当时全省一年征收养路费仅1亿元左右,还不够修这条路。普朝柱省长决定要改革靠专业单位一家修路的体制,他找省计委、交通厅和思茅地区的领导商议,提出“省地结合、专群结合、地方承建、省给补助”的办法,以思澜公路建设做实验。按每公里省给补助15万元考虑,大家表示赞成。__年初,思澜公路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施工才半年多,地区领导带着总工等人来到交通厅,反映这条路工程艰巨,物价上涨,很多包工队都不干了。当时的厅长要我立即向省政府办公厅汇报。普省长亲自开会听取施工情况汇报后说:“你们专员签了字,要发动群众一起修路,你们却招包工队,回去叫地委、行署认真开会,按承包协议的要求去干。”地区于是召开动员大会,重新组织开工。又过了半年多,王专员和指挥长亲自上门,找杨厅长和我,说这条路石方太多,桥涵挡墙工程又大,省的补贴太少,思茅是个穷地方,能挤的钱都挤完了,不敢再找省长,只有要求交通厅帮助了。厅长叫我再去省政府办公厅反映,办公厅回复说,省长要你厅立即派工作组到工地全面调查,弄清情况回来汇报。我同工程、计统处和设计院负责同志赶赴思茅,地区王专员和指挥部全体领导和我们一起,从思茅沿工地步行至澜沧,边走边看边议,在澜沧县招待所研究了3天。地区领导要我们明确表态能否增加补助费,我只好答复回去向省政府汇报,工作组意见在原定省补助2300万元的基础上再补800万元。地区领导一致表示同意并感谢,表示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回昆后我通宵难眠,自己擅自表态增加补助,搞不好轻则处分重则撤职查办。在向省政府领导的汇报会上我心情凝重,如实汇报了思澜公路调研情况和增加省补资金的建议。普省长要大家发表意见,省计委主任首先表态,认为工作组深入工地调查,实事求是反映情况,计委同意增加补助。省建委、财政厅等领导都表示赞成,最后普省长说:“这次改革试点是有成效的,公路建设投资比专业队伍起码少了一半,地区贡献很大,有困难应该增加一点补助。省计委拿400万,交通厅请交通部也增补400万。”__年底,思澜公路如期竣工,我们代表省政府参加验收,庆功会上地区给我们披红戴花,地区王书记和我在万人大会上,为通车典礼剪彩,__专门题写了“思澜公路”碑文,人民日报为思澜公路建设模式的改革发表了短评。

开始修建高等级公路。实行改革开放几年后,全国工农业生产迅速得到发展,客货运输量快速增长,流通与生产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有些厂矿出现了“以运定产”的情况;有的地区出现客运一票难求的现象。我省铁路里程短,水运不发达,90%以上的客货运输依靠公路,问题更为突出。__年5月,交通部召开全国重点公路建设会,部领导讲交通运输已经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瓶颈”,我国的现有公路仅有99万公里左右,不及印度的一半,而且普遍存在数量少,标准低、质量差的问题。会议要求各省要在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县乡公路建设的同时,要认真抓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有条件的要考虑修建高速公路。会后,我们汇报了部会议的要求,向省政府建议,以修建碧鸡关至安宁一级公路,昆明至石林二级公路为突破口,使我省公路建设上一个新台阶。__年6月,省政府成立重点公路建设领导小组,朱副省长任组长,省计委健副主任、交通厅杨厅长任副组长,在交通厅设重点公路建设指挥部,任命我为指挥长,开启了建设云南高等级公路的新征程。__年底,昆明碧鸡关到安宁,昆明至石林一、二级公路先后竣工通车;__年我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昆嵩高速竣工通车,从此我省全面跨进了建设高等级公路的新时代。

开辟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__年以后,党中央做出了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深入探索充分发挥我省的区位优势,把云南由原来处于对外开放的末梢,转变为改革开放前沿的路子。经过多次研究,提出了“打开南门,走向亚太”的战略决策,为了集思广益、科学决策,遵照省政府指示省经研中心和交通厅__月共同举办有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参加的研讨会,讨论开发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的可行性,经过两天时间近百人的讨论,一致认为这一方案可行。同年底,和省长率代表团访问老挝政府,共同签署了中老联合考察和开发上湄公河国际航道的协议。从此,开展了长达十多年的联合考察、两国谈判、四国会议、高层会谈等工作,经历了许多艰难复杂的谈判协商。其中斗争最为激烈的一次,是云南船队到达老挝首都万象引起的。__年10月,省政府收到老挝政府的邀请函,正式邀请云南参加年底在万象举办的老挝国际博览会,根据省政府指示,我厅抽调四艘轮船组成船队,运送参展的35吨机械和物资,并由省、地有关部门单位共__人(老挝2人)组成考察团,再次考察湄公河。船队从景洪出发,行程12天,行程1100多公里,安全到达老挝首都万象。中国船队的到来,顿时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有的国家驻老大使馆的官员当即老挝政府提出:“中国违反中老联合考察开发上湄公河航道的协议,擅自把船队开到老挝首都,要求追查是谁批准的。”由此引起了老挝政府内部矛盾。我感到这个问题十分严重,立即到我国驻老使馆同黄大使商议对策。最后确定由云南考察团举办宴会,邀请老方的交通部、外交部、经贸部、万象市及华侨总会的主要官员共20多人到会,黄大使出席宴会作陪。由我在致辞中把有关问题和情况做个说明,我在发言中首先汇报了两次联合考察都取得成功,对老方的真诚合作与大力支持表示感谢。然后,我说明了云南省政府收到老挝政府邀请参加万象国际博览会的文件后十分重视,立即精选参展物资,支持老挝办好博览会。我们船队是根据老挝政府邀请来万象的,目的一是运送参展物资,二是再次联合考察湄公河,希望早日开通澜湄国际黄金水道,促进中老及各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随后,老挝交通部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两国交通人员要继续开展合作,努力排除各种干扰,早日完成开通湄公河国际航道的历史使命。通过这次宴会,消除了老方的顾虑和矛盾,让少数国家企图挑起内斗,干扰开发国际航道的打算落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砥砺前行,开拓奋进。

“十二五”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党组,遵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组织交通战线党员和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视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紧紧抓住“一跨越、三定位、五着力”的战略任务,主动融入服务“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厅党组先后组织制定了深入治理“四风”的11条措施,《云南交通运输行业价值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全面建设“四个交通”的实施意见,“智慧交通”建设纲要等措施和办法。近五年来,全厅开展高速公路三年攻坚大会战,先后建成了昆武,武易,大丽等24条总长1375公里的高速公路。全长1032公里的南北大通道全线贯通,仅年就新建改建了农村公路16000多公里,为云南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到20底,全省已建公路总里程超过24.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突破5022公里。全省已有77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所有的建制村都通了硬化公路,我省的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__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十三五”高速公路建设目标,全省将开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82个,总里程7186公里,预计到,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万公里。实现16个州市125个县区高速公路能通则通的目标,建成21条出省通道,5条出境通道。水运建设方面,__年省政府已经批准了省航务局制定的《云南省水路交通发展规划(__-2030)》,主要任务是打通“两出省,三出境”水上通道,融入国家“一路一带”战略。同时依托“长江经济带”,以水富港为枢纽,北上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经富宁港进入珠江主航道,直通港澳连接南方海上丝路;东进长江流域,与长江经济带衔接;西出南亚、东南亚,连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从而使我省的水上运输线形成“干支相连、水陆相接、通江达海、四通八达”的现代化水上交通运输网,为促进我省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篇11: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作文素材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话题作文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国营企业的重大改革——自主经营权、自主调控市场。

改革开放最初就是从我们的家乡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的,如果将改革开放称之为燎原之势的话,那么便从一开始安徽就是星星之火的源头,由此安徽省的改革开放可以称之为是最为显著的案列之一。我作为一名九零后,当我出生时正是改革开放进行的如火如荼的阶段,我下面就带大家看一看我们这一代人眼中的改革开放。

说到改革开放对我们最明显的影响莫过于对我们生活“衣食住行”的种种影响了。现在提到“三大件”想必很多同学都已然不知道谈论的是什么,但在我们国家还未进行改革开放的时期,“三大件”可是我们爷爷奶奶那代人不可或缺或者说额外珍贵的一份礼物。想起我的外婆对我说起她们那时的三大件,其实就是

双方结婚的定情信物一般的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国家百废待兴,三大件就是“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在现代生活的我们,一定无法想象结婚的定情信物居然只是这么简单便宜的几样小工业制品。但在那个还未经历过改革开放的年代看来这几种物品,看起来都是一些很是“金贵奢侈”的物件。甚至,在当时也并非所有家庭都能够轻易消费得起的。

随着我的角度,时间维度跨越到上世纪八十九年代,改革开放进行到热火朝天的年代,所谓三大件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三大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成了我们这代人父母结婚必备的“冰箱、彩电、洗衣机”这个时代的父母们眼界也比以前的同龄人开阔了不少,那时在安徽等一些中部城市,兴起了南下,大批的有志青年南下寻找适合自己的机遇,为国内的改革开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改革开放影响我们父母那一代的不只是生活层面的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层面的内容,那一代人热衷于看电影,那是那时的一种时髦。热衷于迪斯科,这种音乐形式对于他们是一种潮流,国内众多的知名导演,演员也都在那时名声大噪,诸如姜文、巩俐、娄烨、冯小刚、葛优等。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创新也从未止步。

视线回到现代的我们。如今,当年时兴的三大件也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消费价值观,那些早些年的三大件到了现在,也几乎成为家庭内的标配,同时因为改革开放的力量,三大件最开始的“洋车洋表”变成了我们身边物美价廉,质量可靠的中国制造!借用知名艺术家在纽约大学演讲的一段话“新一辈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群人,因为我们的机会是的,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越来越重要。总有一天,中国会变成世界上影响力的国家,那取决我们这一辈的努力。年轻一辈的创造力,是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巨大财富,为中国做一些事,就是为整个世界做一些事。”

改革开发四十周年的心得体会

改革春风吹满地,人民高兴乐开怀。共庆改革开放好,人民安居又乐业。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祖国政治、经济、国防、科技、教育,工业,农业,民生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的迈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各方面的变化人们有目共赌,而且媒体多有报道,自己就不打算罗列了,今天只想从自家的生活变化写上几句,算回忆,也算纪念,以便使后人看到历史的沧桑变化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978年我考上大学读书,那年正是改革开放第一年,自己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全过程。下面仅从工资、衣、食、住、行、娱几个方面说说自家的变化。

1978年读大学时候,伙食不是很好,那时家庭收入很低,父母每月只给我40元钱吃饭,到食堂买饭菜时候,都要节省着花。那时每周有一顿红烧排骨,0.72元一盘。每到那天中午,我们寝室的同学中午下课回来,赶快拿起饭盒到食堂站排去购买这个好吃的菜肴。可是我在那所大学读书四年,竟然从没有买过这个菜,因为0.72元对于我来说,能吃三顿饭菜呢,买红烧排骨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奢侈品。每天中午,我在只花费0.10元购买一个土豆炖白菜。花0.10元买两个馒头。

记得一个朋友对于我说:

从吃上看,记得他结婚后十几年间,四口之家,吃粮就靠自己一个人每月40斤的商品粮(里边有少许大米、白面的细粮指标,就是年、节改善用的了)和三亩口粮田种的粮食,基本是玉米,高粱等粗粮,勉强维持着温饱。油很少,一个月不到一斤,菜基本是自家种什么吃什么,很少出外去买。现在想起来还感到非常遗憾和内疚的是,两个孩子小的时候在我的记忆中根本没买过什么零食小食品之类的,就那么粗茶淡饭的过来了。那时最缺的还是烧柴,三亩口粮田打点玉米秸根本不够烧的,买又没有钱,所以只好下班后或节假日到野地里去拣柴禾,要不出去拣,锅底就没烧柴了啊!记得是73年吧,曾经在7月份到豆地里去拔草凉干了当柴烧,为了省烧柴,把大锅改成了小锅,用木头自己和同事一起做了一个小风轮,当吹风机用了。现在呢,吃的什么就不用说了吧,米、面、肉、菜,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吃粗粮当改善了,烧更不用说了,用的是电和煤气了。

从穿着来看,现在是想穿什么就可以买什么,虽然不能算怎么高档,但也是应有尽有,内衣,绒衣,西服,风衣,皮衣,皮鞋,运动鞋等等与四十年前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啊!记得那时候是上班在家经常穿的就那么一套中山装,冬季是穿着自家做的棉袄,穿的步鞋,胶鞋,下雨天就要光脚(为了省鞋),记得我在中学上班的时候,有一次刚下过雨,在村南的高岗上,我赤着脚跑步上班去,附近的老百姓看到了问我:“跑什么呀?”我说:“锻炼啊!”(实际是怕迟到),我还记得65年入中专读书前,根本就没铺过褥子,就那么一床棉被呀!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胶鞋、背心都打过补丁的。现在恐怕看不到谁穿打补丁的衣服了吧。

从行上看,现在虽然没有私家车,但出门行走随处可以坐车,太方便了。想当年是步行为主,我还记得在中专读书的时候曾经一天步行50多公里回家,在中学教书的时候家距学校6公里,就是天天步行。还记得父亲48年参加教育工作到80年离休,就没买的起一辆自行车,上班全是步行的。现在想外出的话,坐火车,飞机,轮船,都可以的,交通的便利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

从娱乐方面来看,现在虽然家庭的配置不算高档,但也是彩电,dvd ,vcd,电脑及附属设备,录音机,照相机,射像机,收音机等一应具全了,坐在家里,可以知道天下大事,看电影,看戏剧,可以随时随地的,但四十年前,家里连个收音机还没有呢,要看场黑白电影也要跑10几里路啊!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从自己采撷的四十年前后变换的几个镜头,足以看到社会的变化,自己家在当地只能算个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但我已经感到很满足,真的是感谢党,感谢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否则不会有我和我的家庭的今天,现在自己即将退休,我要好好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好成果,开开心心的安度晚年,自己要为改革开放鼓与呼,让更多的人体验到这种幸福和快乐!

改革开放四十年身边的变化

自从这四十年过去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善。让我们先说说“衣、食、住、行”吧。

我妈妈小时候,要想买粮食要用“粮票”买,那是如果一家有九口人,数“人头”,“‘王家’九人,五两银子,每人二两小米,五两大米。”说完后,就会把相应数量的粮票给你。买布是“布票”……而如果想得到一张肉票,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而且,冬天没有除了白菜土豆的任何蔬菜和水果,每家每户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用优等面粉包的饺子,平时只能吃到一些粗粮,而现在在我们的餐桌上没有四季之分,夏天的蔬菜在冬天照样可以吃到,饺子甚至被人们当作了快餐食品,粗粮杂粮被当作贵宾请上了餐桌;关于以前人们的生活状况还有一个笑话:以前,人们总会去买一小块油多的猪皮,挂在门上。每次出门前往嘴上擦一些猪油,以表示自己家里吃得起猪肉。而现在,这早已成为不讲卫生的行为。

咱们再说说“衣”吧。以前,除了过年是小孩子可以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外,其它时间,人们都千篇 一律穿着蓝灰色衣服,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我们看到人们的衣着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但颜色、样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服装还有了不同的“分工”,爬山时有登山服、运动时有运动服、外出玩耍时有休闲服、上班时有职业装等等,真是应有尽有啊。

那么住是什么样子的呢?最早以前是“三级跳坑”,后来变成了四合院,在后来变成了单元房,以前一家三代人同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小孩子不会有自己的房间,甚至也没有自己单独的床,从小到大都是跟爸爸妈妈挤在一起,卫生间、厨房都是公共的,家里没有单独的卫生间;而现在我们小孩子都能拥有自己的房间,一家里有两个卫生间也是很正常的事。

最后,咱们说说行吧,以前哪里有什么公共汽车、出租车、小轿车,人们出行主要靠两条腿,也叫11路公共汽车,你可能没听过“三转一响”吧,这三转中的一转就是自行车,在那个年代谁家里有自行车那是大家非常羡慕的,而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小轿车,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再说一个和我们有关的,我的爸爸妈妈是在小人书、连环画的陪伴下长大的,他们小的时候玩具也很少,爸爸最喜欢的玩具是一个自己做的木头枪、而妈妈最喜欢的玩具是姥姥自己做的一个布娃娃,而我自己的书柜里有各种类型的书籍:科技类、故事类、漫画类、游戏类等等,玩具的种类也很多,光娃娃就有几十个,爸爸妈妈把他们的爱都给了我一个人,妈妈说给我买玩具就好象在实现自己的童年梦想一样。

“住房装修像宾馆,三人两个卫生间,一家两台大彩电,家中有了电影院,出门跟着轮子转,电话装在兜里面,衣着越来越大胆,奶奶也把婚纱穿,客人来了不做饭,除夕围炉上酒店,退休大妈会操盘,买车买房去贷款,大学毕业自己干,休闲花钱买流汗,高雅音乐露天演,走出国门看新鲜。”一首打油诗让身边的变化略见一斑。

在这短短四十年中,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显而易见,亲爱的祖国,希望你的明天更加美好、富强。

篇12:改革开放四十年身边的变化1200字作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身边的变化1200字作文

自从这四十年过去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善。让我们先说说“衣、食、住、行”吧。

我妈妈小时候,要想买粮食要用“粮票”买,那是如果一家有九口人,数“人头”,“‘王家’九人,五两银子,每人二两小米,五两大米。”说完后,就会把相应数量的粮票给你。买布是“布票”……而如果想得到一张肉票,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而且,冬天没有除了白菜土豆的任何蔬菜和水果,每家每户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用优等面粉包的饺子,平时只能吃到一些粗粮,而现在在我们的餐桌上没有四季之分,夏天的蔬菜在冬天照样可以吃到,饺子甚至被人们当作了快餐食品,粗粮杂粮被当作贵宾请上了餐桌;关于以前人们的生活状况还有一个笑话:以前,人们总会去买一小块油多的猪皮,挂在门上。每次出门前往嘴上擦一些猪油,以表示自己家里吃得起猪肉。而现在,这早已成为不讲卫生的行为。

咱们再说说“衣”吧。以前,除了过年是小孩子可以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外,其它时间,人们都千篇 一律穿着蓝灰色衣服,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我们看到人们的衣着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不但颜色、样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服装还有了不同的“分工”,爬山时有登山服、运动时有运动服、外出玩耍时有休闲服、上班时有职业装等等,真是应有尽有啊。

那么住是什么样子的呢?最早以前是“三级跳坑”,后来变成了四合院,在后来变成了单元房,以前一家三代人同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小孩子不会有自己的房间,甚至也没有自己单独的床,从小到大都是跟爸爸妈妈挤在一起,卫生间、厨房都是公共的,家里没有单独的卫生间;而现在我们小孩子都能拥有自己的房间,一家里有两个卫生间也是很正常的事。

最后,咱们说说行吧,以前哪里有什么公共汽车、出租车、小轿车,人们出行主要靠两条腿,也叫11路公共汽车,你可能没听过“三转一响”吧,这三转中的一转就是自行车,在那个年代谁家里有自行车那是大家非常羡慕的,而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小轿车,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再说一个和我们有关的,我的爸爸妈妈是在小人书、连环画的陪伴下长大的,他们小的时候玩具也很少,爸爸最喜欢的玩具是一个自己做的木头枪、而妈妈最喜欢的玩具是姥姥自己做的一个布娃娃,而我自己的书柜里有各种类型的书籍:科技类、故事类、漫画类、游戏类等等,玩具的种类也很多,光娃娃就有几十个,爸爸妈妈把他们的爱都给了我一个人,妈妈说给我买玩具就好象在实现自己的童年梦想一样。

“住房装修像宾馆,三人两个卫生间,一家两台大彩电,家中有了电影院,出门跟着轮子转,电话装在兜里面,衣着越来越大胆,奶奶也把婚纱穿,客人来了不做饭,除夕围炉上酒店,退休大妈会操盘,买车买房去贷款,大学毕业自己干,休闲花钱买流汗,高雅音乐露天演,走出国门看新鲜。”一首打油诗让身边的变化略见一斑。

在这短短四十年中,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显而易见,亲爱的祖国,希望你的明天更加美好、富强。

篇13: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话题作文 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变

改革开放40年温州的变化

温州,它是我的故乡,也是我的成长之地。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我的家乡就坐落在美丽的瓯江之畔。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吃货,我当然品尝过不少温州的特色美食。猪油糕滑而不油,松糕糯而不肥,汤圆甜而不淡,鱼丸汤辛而不涩。每当夜幕降临,夜市上的小摊一家一家地摆出,我总会这个品尝一点,那个品尝一点,同时还不忘点评几句:“嗯!这家好吃,那家盐放少了……”

而在温州的市中心,有一条温州人尽皆知的五马街,据说是因王羲之骑着五匹马而来因此得名。五马街古色古香,在国庆期间,它“焕然一新”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五马街内部有多家书店、电影院、服装店、餐厅,是集吃穿住行于一体的商业中心。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温州的品牌也登上了国际大舞台:森马、康奈、红蜻蜓等代表了温州的国际荣耀。

温州的变化,使得我们全体温州人为之自豪。我爱我的家乡——温州!

改革开放的巨变

“改革开放”这四个字的含义对我来说是模糊的,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对我来说却是真切的。

首先我的童年和妈妈的童年就有着天壤之别。童年的妈妈每天只有吃自家种的粮食和菜填饱肚子,想吃零食就简直是妄想。小学时,教室是泥巴墙,课桌是家里自制的长板凳,板凳就是几块砖头。作业本用完后擦了再写。为了节省纸笔,就用树枝在地上打草稿。所谓的小店,只有一样商品,那就是一位老太太从井里面打来的井水放上糖精,一分钱三杯,那就是所有学生最渴望最美味的“饮料”。而今的我每餐必有鱼肉,再也不用过妈妈那种填饱肚子的生活。我的教室也从泥巴墙过渡到了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取代了长条板凳。小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妈妈常常羡慕地说“你真幸福”。

不仅我是幸福的,我们家也是幸运的。四十平方米的瓦房变成了一百二十平方米的楼房。黑白电视机换成了液晶大彩电。搓衣板换成了全自动洗衣机。微波炉、电磁炉、电脑这些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现在却成了我们每个现代家庭必备的东西。

我的生活在变,我家在变,我祖国也在变。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三十年!从一九七九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从二零零三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二零零五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了航天科技强国!二零零八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籽现实!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三十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改革开放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些处在农村的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故乡的浦江。听我的外婆讲,以前我的家乡很贫困,一大家人都挤在一件小小的茅屋里,里面的光线很暗,没有暖和的衣服穿,一件衣服要打好多补丁,并且大的穿了,小的又接着穿。村子里的人是吃不饱、穿不暖,农民们靠抢公分、分粮、分钱。一年到头分的粮食,不够吃,钱也不够,有时连盐都买不起吃。村子里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每逢雨天泥泞不堪,人们走路都要从山上绕道。孩子们在破陋的教室里读书,也有孩子因交不起几元的学杂费上不了学。以前没有电气设备,要与远方的亲朋好友取得联系靠信件,这种方式又慢又不方便。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村里开始有了电视机。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聚集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里播放的精彩节目,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精彩的明天。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下,家乡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原先村民们挤在狭小阴暗的老式木房子里面,现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红砖青瓦房,并有了卫生厨房,卫生厕所,有的还建起了两层以上的楼房。以前窄小的土路,一下雨泥泞不堪,现在变成了宽阔的。

篇14: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录片主题作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路

改革开放四十年:老家的路

每次回老家,我总爱一个人,从村口走到村尾,那条路,是全村人连接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也是我背着行囊,走出村外,成为当年村上第一个考上大学吃“国家粮”的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我已四十岁,村上的路,在我记忆中,从泥巴路到水泥路,再到柏油路,演绎着不同的形态,诉说着不同的故事,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泥巴路——光棍路

1980年9月,我出生在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村子叫做丰林村。山路,弯多,坡陡,泥泞,是爷爷辈们用锄头、簸箕挖出来的。山路顺着村上的山边走的,平均宽度不到两米,长约两公里,黄泥,下点雨就成了标准的“水泥路”,穿上靴子,一脚陷进去,一不小心就拔不出脚来,或是铆足了劲拔出脚来便泥水四溅,飙到头上、衣服上。

小时候,我体弱多病,妈妈用箩筐挑着我去镇上看病,一头是我,另一头是一二十斤红薯。镇上距离村子十多里地,妈妈总是要一大早起来,因为路实在是太难走,就算不下雨,十多里地也要走上三四个小时。看着腿脚本就不灵便的妈妈满头大汗,硬撑着往前面打着踉跄,很小的我只想快点好起来,不让妈妈受累了。更渴望的是有条好走的路,让我更快地飞出这个闭塞的小山村,把爸爸妈妈接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

“好女不嫁丰林村”,没条像样的路,成了村上男人们的噩梦。我的父辈,四个兄弟,有三个是单身汉,其中媒人也说过几个姑娘,来到家里相亲,看到进村的路就摇头走了。好在我父亲长得比较帅,脑子也比较灵光,遇到了我娘,我娘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一点残疾,她不顾一切嫁过来。为此,外公生了好久气,后来有人告诉我,我父母婚礼,外公都没有来参加。

村上一个叫“绵屎坨”的,能说会道,人也长得标致,那时候快四十岁了,别人问他:“绵屎坨,么子时节讨堂客啊?”他总是回两个字“不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现在,村上多了一句本土歇后语:绵屎坨讨堂客——不急。

而这一切,都因为村上没条像样的路。

“没出路,没出路”,村上的老人们经常这样叹着气。我沿着祖辈们的足迹,在这条路上,走完了小学、初中的求学路。

水泥路——集资路

1995年,村上终于打上了水泥路。

“搭帮廖矮子屋里的满崽廖五”。

廖五是我们队上的明星,读过高中,没考上大学,跟着两个同学去了广州打工。做过焊工,开过汽车,后来开宾馆发了财,成为村上第一个买轿车的老板,手持黑色大哥大,脚踩黑色的桑塔纳,当年绝对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1994年腊月二十八,他第一次带着“堂客”开着轿车回老家,村道上第一次出现小车,平时连摩托都难得看见,村民们都跑出来看稀奇。

走到半道上,车子轮胎陷进去了,因为前段一直下雨,没出过几个像样的太阳。看热闹的迅速围上三四十个劳力,前面用绳子背纤的,后面有用力推的,还一些人帮着铺稻草,或者搬几块石头,填在轮胎下方的泥巴里。费了一肚子力,终于把他那满身泥泞的轿车弄回了家。

“只要村上答应组织修路,我出十万块!”喝得满脸通红的廖五,对村上的支书胡国梁丢下了狠话。

“要得!不把这路修好,我这支书也不干了!”支书胡国梁有了十万块铺底,豪气一下子冲上来了。

出了正月十五,村部喊了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小组长五十来人开大会。“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一定修好村上的路!”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平时开个会,不吵架骂娘,还真难开出效果。这一回,难得的高度统一。

村民集资,一事一议,村民集资一块,上面配套三块。在外面工作、经商的,或者混了个一官半职的,都是集资对象。村里有个女婿,在县里交通局,硬是托他的关系,拉着交通局长哭了半天穷,答应给两公里村级公路硬化指标。

过了“五一”,村上来了一台挖机。这家伙,也是稀奇把戏,村上没有来过。这算是宣布,全长两公里,宽四米的“丰林大道”正式开工哒。

1995年国庆,我从学校放假回来,正赶上水泥路通车了,每家每户都带着炮竹,在路上放,喜气洋洋,锣鼓喧天。从小到大,村上从没有这么热闹过。一直到天黑,路上仍有许多盏手电晃来晃去,一辈子没有走过好路的大娘大爷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不知疲倦地走来走去,夜空中不时响起几句花鼓戏《刘海砍樵》《打铜锣》的经典段子。

“搭帮改革开放啊,政策好了,国家有钱了,村上有几个娃下了海,发了财,修起路来,讨得钱到手哒!”支书胡国梁喝了庆功酒,满脸通红,兴奋地在桌子上感慨起来。

柏油路——致富路

的春天,村上来了一个工作队,带队的是县林业局的唐局长。

“乡亲们,我们是根据组织的安排,到你们村上来扶贫的来了!中央提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除贫困,一个都不能掉队,所以我们来了,就是带领大伙脱贫致富的!”在村部,唐局长面对一百来名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发出了掷地有声的见面讲话。

“要致富,还得先修路啊!村上杉木、油茶这么多,还有这么大一个水库,加上还有一个小有名气的丰仙庙,如果把路修好,做好村上的山、水、庙文章,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让村上的贫困群众彻底脱贫就有了希望啊!”

台下的掌声,一阵高过一阵。唐局长和工作队全体起立,向村民们鞠躬。

20的“五一”,我带着刚生不久的二孩回家看外公外婆,这次村上来了挖机、卡车,还有压路机。“要拓宽、加固路面,铺油路!”母亲一脸的激动。

最激动的是住我老家旁的平婶娘。

平婶娘菜种得好,家里的地坪宽,修了柏油路,“平婶娘农家乐”马上要挂牌了,主推的就是农家土菜。这都是扶贫工作队的功劳!村上的丁运谋支书(换届新上任的支书)也出了大力,带她去了好几个特色农家乐参观考察了,还和工作队的一起,帮她屋里改造了厕所。“现在厕所跟客厅一样干净哒”,我一回家,平婶娘搬条凳子过来不歇气地讲起来。

要说平婶娘,是个苦命的女人,男人不到五十就中风了,现在靠着拐杖,走路一瘸一拐,生活都不能自理。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两人一直没有生育,生活全靠平婶娘种点菜挑到镇上卖了,换点药钱、零用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通过村民评议,村上公示,报到上面,确定了她家是贫困户,隔三差五的有干部上门慰问的、看望的,送种谷、鸡苗的,帮着想办法解决困难的。连我家老娘都有点羡慕了,打电话问我,这个贫困户指标,我能不能帮忙搞一个。

“卖菜收入少,还得躲城管,有时候因为不是时兴菜,像卖‘瘟药’一样。村上修了油路,开个土菜馆,自产自销,收入还要高,这个事情想想都快乐呢!”平婶娘一脸的信心。

元月份,我放寒假了,回到老家,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带着一股沥青的清香,整个村子似乎都变年轻了。

晚上,遇到了离任老支书胡国梁。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照着他红光满面的脸庞,看得出又喝了一小口,他止不住地兴奋,抓着我的手,重复这一句话,“路越走越好,路越走越宽,这条路子是对的,这条路子是对的啊!”

我知道,他说的这条路,不只是我脚下踩的路,还是村上发展的路子,更是我们党和国家走的全面改革开放的宽广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之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在脚下,我坚信,村上的路,会越来越宽、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亲历见证“天路”腾飞

我是“90后”,也是“藏三代”。近30年来,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雪域高原扎根生长,亲历见证了西藏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其中,被人们誉为“天路”的西藏交通发生的巨大变化,与我紧密相联,让我刻骨铭心。

小时候,听爷爷讲过一些发生在川藏公路的故事:一位军人回家探亲,步行路过102滑坡群,时值正午,烈日当头,他在极其困乏之下躺到山顶的一棵树下休息,不知不觉沉沉睡去,但醒来时,却惊骇地发现自已身处山腰,流动的砂石竟连人带树向下滑了几十米!故事讲的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102滑坡群,位于川藏公路西藏波密县通麦镇以东9公里左右,因附近驻有102道班而得名,由于沿线山体疏松,附近遍布雪山河流,遇有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因而有“死亡路段”之称。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6月至12月,102路段发生翻车事故20起,两台推土机报废,9人死亡。1995年以后,因滑坡出现断道年均50天以上。

爸爸年轻时常年跑川藏线搞运输。当时,他们拉物资从四川雅安走川藏公路入藏,到拉萨需要七天七夜时间,路上还得在兵站住上几个晚上,这还得是在一年当中交通状况最好的时候才行。要是遇上大雪、暴雨等恶劣自然天气或者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时,那基本就没个准了,不仅有被堵在路上的可能,关键还很危险,经过72道拐、102滑坡群、通麦天险等路段,都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当时由于交通的不便,人员和物资进出西藏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拉萨要购买内地的货物很不方便,品类很少几乎没什么可选性,最明显的是价格比区外贵得多。

十岁那年,和妈妈雪夜被困唐古拉山口,让我今生难忘。20春节前夕,妈妈准备带我回四川老家过年,可是当时进出藏航班本来很少,加上临近年关回内地的人陡然增多,机票非常紧张,就连军航“老母机”的机票也买不到(当时由于西藏民航运力不足,军用飞机曾在一段时期经常执行民用运输任务,执行飞行任务的伊尔76运输机被戏称“老母机”)。无奈之下,妈妈和我只能乘坐长途卧铺大客车走青藏线回内地。大客车从拉萨出发后的第三天半夜三点左右,行至唐古拉山口时,由于天降大雪,天黑路滑,发生了翻车事故,车上好多人受伤,我也受了轻伤。当时无法联系救援车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车外气温零下二、三十度,大家只能蜷缩在侧翻路边的车内,虽然司机打开暖风,但那一夜彻骨的寒冷和疼痛、黑暗、无助,让我这个当时还不到十岁的小姑娘刻骨铭心,后来还经常因梦见那个情景而惊醒……

多少年来,由于受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西藏交通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对西藏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出藏的交通环境已然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区已形成以铁路、公路、航空、邮政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青藏、川藏公路建成通车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投资数十亿元,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整改。如今全长1156公里的青藏公路拉萨至格尔木段达到国家二级油路标准,行车时间由以往的两三天缩短为十几个小时,可以说这是高原“天路”伴随社会发展的一种质的飞跃。今年春节休假,我和家人自驾走青藏线回内地,一路穿越茫茫的羌塘草原,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还特意在当年翻车的地方停车,给大家讲述雪夜被困的情形。不过,觉得儿时的记忆一下子被刷新,在青藏公路上来往穿梭的车辆速度均在百公里左右,平整的路面使驾车的感觉十分惬意。年以来,西藏自治区政府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着力整治川藏公路危险路段,经过对102滑坡群几年的全面整治和观测,这段困扰了西藏交通近半个世纪的“死亡路段”终于“起死回生”,如今天险终于变通途,而且102整改工程已经受了多年雨季的考验,未发生滑坡、塌方等灾害,现已成为川藏路上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据新闻报道:截至去年年底,西藏全区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万公里,其中近5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5万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954公里,进出藏大通道高等级化步伐加快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是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和航空事业也在西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了起来。西藏铁路建步伐更是不断加快,先后建成青藏铁路和拉日铁路两大铁路干线,通车里程达到800公里,川藏铁路正在抓紧修建之中。如今要是“坐上火车去拉萨”,无论从北上广,还是成都、重庆出发,都只要四十来个小时,兰州、西宁则只需一天时间。虽然看上去时间仍然不短,但与过去单纯依靠公路进藏的线路相比,如今进出西藏已经称得上舒适和便捷。民用航空领域,西藏先后开辟了国内外航线86条、通航城市47个,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周边大中城市的航线网络。要是乘坐飞机的话,进出西藏更是便捷、相当容易,毫无距离感,可以说“香巴拉并不遥远!”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让西藏真正建起了一条条天路,让天堑变成了通途。

西藏交通的变迁,就是西藏发展的缩影。我充分相信也十分期待,在改革开放号角的鼓舞下,西藏交通必将更加便捷,西藏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高原“天路”的腾飞必将推动西藏新的跨越。

《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观后感

从1978年到,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走过来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40年,是跌宕起伏的40年,是一路高歌猛进的40年。四十年的改革与开放,四十年的探索与创新,四十年的繁荣与发展,四十年一代代儿女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伟大的中国!让我们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40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数不清的第一次,雕刻出崭新的社会肌理,彰显了大国荣耀与勇气。对于一些人来说,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记忆并未走远,新的生活已然扑面而来。吃穿住行物质极大丰富、品质极大提高。改革开放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普通大众对改革的感受是生动而具体的,每个人经历过改革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恢复高考、下海创业、南下打工、留学海外、取消农业税、教育医疗改革,每一次改革都影响和改善着数以亿计普通民众的生活,甚至是命运。仔细想想,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于决策、决心与举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1987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举行……事实证明,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每一轮大发展大飞跃,都起始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突破。

可以说,中国改革的大幕首先从农村拉开,从安徽小岗村18位村民按下包产到户“红手印”到设立经济特区,从开发南方城市到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40年间,从深圳特区“杀出一条血路”到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鸡毛换糖的小个体到世界500强企业,从一颗高铁螺丝钉也要向国外进口到国产大飞机开出“中国速度”。40年众志成城、砥砺奋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各行各业焕发蓬勃生机。从改革开放第一村,第一届春晚,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艘航空母舰,第一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一个个第一,标记了我们40年所走过的路。

40年改革开放历程启发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时期世界发展大势,有待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众志成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齐心协力,没有跨不过的沟坎。改革开放刻在中国大地上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刻在人们心里的,又何尝不是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和为祖国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的坚定信念!总结好改革开放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庆祝,而且能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回望过往,珍惜当下,开创未来,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篇15: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

关于最新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

前几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党校组织的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课上我认真听取了教授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式的分析讲解,使我受益非浅。通过切身体会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使我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更加充满了信心。

改革开放四十年,每个人都能看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经济而论无疑是大大发展大大进步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无疑得到了极大改善,也似乎更现代化了。但是,弊端渐渐显露,保障缺失已成众矢之的。对于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这个看起来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事实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因为,这些年来,不管是社会上还是党内,人们对过去近40年的改革开放,在认识上并不是很一致的。有的人甚至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简单地都归咎于改革开放本身。持有这些观点的人虽然是很少的,但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成对改革的共识,重聚改革的人气,将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能否真正把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工作大局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近4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实行了40年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展开的,改革开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又要对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系列陈规陋习进行变革,在没有任何可资借鉴样板的环境下进行探索,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构经济和社会秩序,同步加快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必将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巨大社会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探索从拨乱反正、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起步,紧紧围绕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中心,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实践。

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视野和战略,总结、观察和俯瞰40年的改革开放。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证实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突显了改革开放的划时代意义,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对普通民众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虽然与我们渐进式改革的推进策略有一定联系,但最主要的是由于一些关键性的改革还没有深入、到位所致。因此,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如政府自身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是化解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问题的惟一途径。用这样的视野、高度来分析认识改革开放,不仅可以清晰地分析大势,研判大势,保持清醒的头脑,也不会由于过多地纠缠一些具体的细微末节,影响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评价。这正像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近40年改革开放最好的概括。

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无疑是为了更好地把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未来改革开放能否继续深入发展,不仅关系到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来说,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按照城乡统筹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更加积极地推进对外开放;按照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时代总是在进步的,倒退没有出路!在当前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动荡的时期,我们更应该充满信心,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走我们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路子。我相信我们的党有能力让中国普通老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有能力让中国的各类社会福利保障与世界接轨,让最广大同根同源的老百姓们也能共同分享改革收获的成果!

最新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范文

今年二十岁的我算不上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但是却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人说四十而立,在经历了大风大浪以后,相信我们眼中的祖**亲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健康.

我喜欢用母亲这个词来称呼祖国,在英文里用motherland来称呼祖国,作为80后的这一代热血青年,并没有原离所谓的民族情感,反而却深深沁入。从前几年的she的“中国人”事件到火炬传递的愤怒,从轰轰烈烈的抵制家乐福到排着队去给地震灾区献血,我们穿的是fashion的牛仔裤,摆出的是卡哇伊的表情,顶着的是不同颜色的头发,但是心却是中闪亮滴!恰有一首“俗不可耐”的“革命歌曲”表明了我们的心迹——《我的中国心》。

小时候总是听爸爸说当时还在上小学的他得知毛主席去世了,哭得昏天暗地,在学校的桌子上直打滚,觉得天都塌了……是啊,对于他们那一代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人来说,革命情感是渗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今的我走在天安门广场依然会在那幅画像前肃立,无论是时代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代,我相信毛主席看到今天蓬勃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肯定会非常欣慰。

听爸爸说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缘故,爷爷的收入渐渐多了起来,家里的地窖里经常会储存一些梨子,苹果甚至还有虾仁之类的东西,那时候的他经常会趁爷爷奶奶不注意的时候偷了地窖的钥匙去吃吃。过年的时候为了能多卖些小鞭,和大爷到处搜集废铜烂铁卖了钱去换小鞭,用换来的小鞭把邻居家孩子的新衣服炸一个洞……后来家里的收入渐渐多了起来,每年过年大家都会有新衣服穿了,还有丰富的小鞭。

后来结婚生子的爸爸就有了我,接下来的生活就由我来诉说吧。

在88年的那个冬天,不是第一场雪的一个早上,一声惊天的啼哭从保健院的产房里传来……一个伟大的我诞生了!因为守旧的思想,爸爸还曾经怪过那个干冷干冷的早上,出生的全是女孩子,没有赶上“好时段”,甚至在我小的时候(几岁的时候)还遭受了“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毒害,那时候看小孩子的保姆还很少(市场经济相对不发达),我这个以后早晚得如“泼出去的水”的女孩子家家得不到老人们的疼爱,经常孤零零的呆在托儿所里,哭得惊天动地死去活来,大嗓门就是从那时候锻炼出来的。

小龙人,大大,唐僧面具,脆皮雪糕,泡泡胶,娃娃乐,跳房子,红旗大块……那里有我童年的影子,第一次学着骑自行车摔得前仰后翻,第一次坐在教室里上课坐的笔直,第一次考试得了双百,第一次偷着溜出去不上课,第一次不听妈妈的话,第一次照大头贴,第一次唱忘情水,第一次去网吧,第一次说夹着英文的话,第一次跳街舞,第一次包宿,第一次用直板夹,第一次拿起了刀叉,第一次知道台湾有个周杰伦,第一次染完头发不敢回家,第一次为未来发愁,第一次考试兜里放了小条,第一次拉起他(她)的手,第一次上大学晚上还偷偷的想家……不知道我的第一次们是不是也是你的第一次。

父母总是说不能理解我们今天的生活,我只想说,这是时代的步伐。

四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良多,虽然没有坎坷的个人经历,没有耀人的工作成绩,自己的经历也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但是这四十年仿佛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这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实实在在惠及更改变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关于最新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

1978年到天津市某局工作至今整四十年,这四十年是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转折时期。来到某局始终在物资管理处工作,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从一个侧面见证和亲历了我国物资流通体制、物资计划分配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开放历程。

物资处是某局一大处室,最多时职工人数约1500人,主要职责负责天津市该局系统所需物资的供应与管理,主要部门是供应、管理和后方生产,下设几个工业小企业,也是为建设工程提供产品,为完成物资供应任务配套服务。

物资处本身为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全额拨付。自1981年起,事业经费只给付一半,另一半靠收取材料管理费解决。为了适应这种变革,随之机构开始了改革,处变更为公司。由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系统内所需主要物资必经该公司,经手三分肥,因此即使1%材管费也足以满足经费开支所需。因此,该公司的机构必然重经营轻管理,同时公司的名称又不利于开展系统内的管理工作。因此,为了强化全系统的材料设备管理工作,1983年又更名为物资管理处。到1984年“断奶”,不再拨付事业经费,至此,物资处实行全额自收自支。

随之而来的改革进一步深化。1983年底,物资处开始试图扩大经营,在计划分配物资之外开展营销活动,为适应经营工作,将计划供应科的计划组、管理组、供应组分别独立,成立物资计划科,主要负责物资计划、分配和调拨;物资管理科,主要负责全系统的物资管理工作;物资供应站,主要负责实物供应和经销,同时扩大经营,开展钢模板租赁业务,经销计划外物资。领导层看到了计划外物资经营的潜力,为了强化经营工作,1984年9月将三个部门统并到物资供应站。此时的国家物资工作实行双轨制,有权且心怀不轨的人利用批件就能捞钱,计划内物资转计划外销售是挣钱的一大捷径,与此同时也是产生腐败的温床。而物资处严格按计划渠道分配供应计划内物资,这也是“不出事”的重要因素。物资处从领导到职工观念上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从管好物资到增加收入,更加注重经济利益,逐步建立了经济指标的考核制度。在计划外物资资源方面不断扩大渠道,那时不必考虑销售,永远是卖方市场,拿到资源就等于拿到钱,因为系统内各单位在社会上尚未建立起自己的进货渠道,计划外物资还是认物资处这一条道。

从1984年到1993年是物资处的辉煌时期,有许多耀眼的光环罩在头上,上下内外也显得比较和谐,同时造就了一位副局级干部(升迁)。1989、1990年尽管国家出现通胀,我们没有深刻地感受到,或者说,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而正是干得火热,财源不断的时候。90年代初,计划物资已经很少,并逐步实行双轨制并轨,经营活力更强,千方百计占有物资资源是赢得经营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向铁厂投资,用生铁换钢材,这样的生意几方都得利,各自占有各自的资源。为进一步扩大经营,广开经营门路,1993年春,物资处成立实业总公司,下设14个经营公司(含房地产开发公司),9个生产企业,三个合资公司,若把三级公司算上最多时达35个独立法人单位。所涉及的行业多种门类,有房地产开发、房屋装饰、物资流通、建筑机具租赁、专用及通用设备配件、汽车维修、文化商品、宾馆旅游、国际贸易,被称为“东方不亮西方亮”。此时,正值物资处红极之时,火热的场面足以使系统内外熟知物资处的人眼热。

然而,到1993年年中,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控制基本建设规模,清理楼堂馆所,压缩基建投资,银行收紧银根,实行强有力的调控政策,使得向我们这样的企业难以为继,我们如梦初醒,原来我们就是国家调控的对象。库存物资高价进入,出手就赔钱,等待涨价,越等越落赔得越多,从此经营活动一蹶不振,合资企业倒闭破产,物资经营公司停业清理,唯有起步不久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还能在小面积插建中维持生计。接踵而来的是职工下岗、内退、企业减员,清理外欠款、清算公司。时至今日,实业总公司还是在房地产开发领域蹒跚走步,已经与物资处本行物资流通相去甚远。

四十年风风雨雨,起起落落,揭示了一个企业的兴衰史,勾画了一个人工作生命的曲线。

与改革开放40年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假释思想汇报范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党课

明史·陈瑄传的阅读答案附翻译

环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例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原文及翻译

曹操怎么死的

《宋史·何灌传》附原文及翻译

《孔子世家赞》原文及赏析

孔子世家赞的文言文翻译

改革开放四十年六年级作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六年级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改革开放四十年六年级作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文学家嵇康的生平事迹2022-11-03

《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二》阅读答案及译文2022-11-22

生平事迹2022-10-14

安禄山生平事迹材料2023-07-08

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2023-12-12

《宋史·王安石传》2022-12-14

关于改革开放40年主题的优秀2023-01-03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杨砺传》的阅读试题2023-05-03

《新唐书·韦丹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2-21

《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6-0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