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随想议论文

时间:2023-06-14 08:12:21 议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的随想议论文(合集15篇)由网友“烤面筋”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诗的随想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的随想议论文

篇1:诗的随想议论文

诗的随想议论文

加缪在《正义者》中写道:“我不热爱生活,而热爱生活之上的正义”,我无法再全然回述当读到这句话时灵魂的战栗。对于许多拿着笔渴望叙述或者创造的人来说,生活就像一口井,有人关注生存,沉浸其中,在里面如鱼得水,有人永远恐惧并且解剖井的深度,向往天边的白云。诗歌于我是一种致命的体裁,或者恰当一点说是一种形式。我,我的生命和生命之外的思绪都是实现它的内容。

当把生活在当下的我这个主体作为一种质料奉献出去后,自然将导致生活意义的茫然。如果说,人的理性自我是自己的上帝的话,那么生活之上真的有一个我追求的诗歌或者文学理想吗?而且,我甚至无法说清我是否热爱生活,因为这个生活的定义本身是不确定的,但我很清楚的知道一点——我无比的热爱生命,除了我一生所拥有的时空历程、情感和未来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值得我投入更大的激情和勇气了。我倾情那些开在荆棘上的花朵,那些被迷雾掩盖的本真的善良,那些被束缚了的自由人性,我感动于那些黑夜里的灯盏,那些孤独的飞鹰,那些为我,为文字关照的眼神。于是,诗歌,我倾情于它,人群中我守望它,每一个以心为灯的夜晚,我借笔接近并且描述它。它是我渴望攀爬的大树和渴望呵护的花朵,它与我的生命同在。

诗是一种呈现,但绝不是一种直接的呈现。诗在诗之外,就像生活的'意义在生活之外。然而诗与生活,诗与诗人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存在着呢?诗永远关注人的灵魂,摒弃并且抨击人的物质欲望,还是诗就是或者很有可能同等于生活,诗甚至就像人吃饭,看娱乐杂志一样平常,它的缥缈和高尚是否根本就是一种形而上的被扭曲的道貌岸然?诗与诗人呢,他们同一吗?精神的高尚者却在现实的物质世界里贫穷,悲哀一生;才能满腹的莱布尼兹信奉的哲学思想和自己公开宣传的几乎完全矛盾;或者像贾平凹所说:“我们可以卖狗肉,卖羊肉,但我们的身上长的根本是人肉。”换句话说是否马克思一定要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呢?

太多的问题困扰着,勇敢的直面它们,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即便引来的结果是招架不住的荒谬,矛盾或者虚无,也是一种收获。这种收获是对灵魂的一种交代,是见证生命真相的途径。

海德格尔在阐释荷尔德林“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大地上。”时提出“我们的此在根本上就是诗意的”,他又从词源考证上发现表达存在原始意义的“Physics”原意乃是“涌现”,意思也就是存在者从遮蔽处走出来成其本身。于是在他那里诗乃是对存在和万物之本质的创建性命名,而且这绝不是任意的道说,而是让万物进入敞开式的。所以海德格尔理解的诗及艺术的创作乃是一种抵达开敞,无蔽之境的解蔽过程。这一理论的建立以及哲学解释学的不断丰富无疑给诗歌创作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建设性的思考。到这一步,如果任何人还跟我起初料想的一样,企图给诗一个定义,或者一个修饰的话,那就都是一种遮蔽,一种阻塞,一种否定,因为诗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集合,它抵达了表象之后艺术的本真,一旦诗的定义具体化,它也就片面了。

荷尔德林的诗歌后来被评价为对解放了的近代人性向主客观世界“狂飙突进”这一不可扭转的历史进程予以某种“至高的约束”,这一约束的根据,在于人和世界在本体论和知识论上不可逾越的局限,这局限的彼岸,就是那超越的生命力量——神。他宣称“一切宗教按照其本质而言都是诗性的”,并且预言世界上的多种宗教会因为一个共同的诗性的神统一为一个宗教,他的诗及理论也与西方基督教形影不离。

现今世界物欲横流,丑恶,伪善的假面具充斥社会,恐惧,空虚而茫然的心理扎根于每一个人心中,很大程度上讲是源于道德信仰的迷失。但这是否就意味着诗需要承担宗教,道德的责任呢?这点是值得怀疑的,诗歌应该并且可以成为人类精神天空里的那弯圣洁的明月,但这也不是阻止诗歌多样性,灵活性,无限指向性的理由,只能说“具有神的光辉”的诗歌是这无限可能中的一种。仅此而已。

诗的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的自由是它永葆魅力的一个重要保证。这样看来,也就是说诗是一个主体,一个独立并且独自发光发热的存在。它没有外在规定性,我们应该勇敢的回到诗歌本身,回到一个没有束缚的,以语言为质料的形式本身去研究并且丰富它。因此韩东说“诗到语言为止”和于坚说“诗人应该怀疑每一个词语”都有其时代意义。诗的无限指向性决定了它对工具理性,技术理性的抛弃,诗的自由,诗意在精神时空中的延伸以求达到无限的渴望决定了它对功利性充斥的枯燥乏味的当代荒谬物质生活潮流的排斥和超越。于是,诗歌的敌人就凸现出来了,诗歌永远是在向虚妄,浮躁和功利性的反面发展,它的疆域像人类的思想一样广袤。思想有多远,诗歌就能走多远。

西川说:“当代生活使精神陷入尴尬”,诗歌的敌人是否也包括这个浑浊不清的当下生活呢?我的回答是:是也不是。因为按照上面的分析,诗的取材内容,诗的主题和诗能够延伸到的范围都是自由,开放的,不确定的,诗歌作为一个独立的本体完全有这个权利。生活很多地方与我们的思想矛盾,但面对这些矛盾,逃避的办法就是像康德那样在物自体与理想世界之间划上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诗歌将会陷入形而上的空洞,飘飘然而没有直指人心的力量,我们应该战胜这种“理性的怯弱”勇敢的向生活内部挺进,吸收生活的养料,恰当地,选择性地运用艺术的手法呈现生活的场景将会给诗歌注以动人的元素。唐晓渡说过:“为存在和美作证被视为现代诗的伟大职责之一”因此,伟大的诗人就是既扎根在他的时代,又超越了自己的时代的诗人。好的诗歌也应该是既关注当下的存在,又要以个体的方式去寻求诗歌在精神上包括形式上的某种普遍性的美感。从这种意义上讲,生活与诗歌是一个矛盾的同一体,他们在对立中相互灌溉,相互滋润,共同发展,它们因为敌对而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诗歌的对抗不仅体现在对生活中虚假,鄙俗成分的毫无妥协的批判上,还体现在对其自身不断的对抗之中。诗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定了诗歌体裁走不完的流浪之旅,诗歌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很多的流派和创作形式,它们也许都只算是诗歌旅途中的一个驿站,但是他们也都点缀了那片绚丽多彩的诗歌天空。譬如在今天也还有很多的问题在争论之中,包括诗歌是写个人的感性体验还是写内省的人类的经验;诗歌是否有客观的内在规律性;在诗歌创作中作者感性和理性谁占支配地位,以及近来网络上出现的“反诗”,特意追求诗歌的精确性,数字性等等问题和现象,相信这种诗歌自身形式与内容的对抗将会反而触进诗歌的不断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我深信在整个敞开的诗歌世界里面,我们只是沧海一粟,而诗的境界将会无涯。诗人作为一个创造者和精神的清醒者,是时代的灵魂,他们用一生去捍卫人类的理想之花。正如诗人冯至说过的:诗人站着,人类就站着。

篇2:月夜随想(诗)作文

月夜随想(诗)作文

月色正浓,昏暗的.天空繁星点缀,握着手中的书,回忆着校园的美好时光,微笑浮现脸上。中学,已不再遥远,分别,即将出现。能否坚强勇敢地面对?我问自己。放下手中的书,望着昏暗的黑夜。我若有所思地睡下……月夜随想(诗)作文1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3:诗及诗人的随想

关于诗及诗人的随想

用吃奶的力气写诗,再把奶水吐出来写诗论. 诗论阐释着诗人的`诗,诗也阐释着诗人的诗论.一个精神上持续的良性循环,共同阐释着诗人生命的奥秘.

作 者:金汝平 作者单位: 刊 名:五台山 英文刊名:WUTAISHAN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 

篇4:诗和远方议论文

诗和远方议论文

如果现实,让我们无法飞翔到远方,我们必须为了眼前生存的苟且而苟且,但我们心中要保留有一个诗意并且辽阔的远方。去不了真正的远方,但我们自己,要坚守内心那个无比辽阔的世界。

外界的事情,我们无法把握,但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只有我们心中的那个远方。

生活会养成我们世俗,我们变得必须接触地气,否则会被看成逃离世俗的边缘人。就让生活养成我们世俗,但我们要让自己变得雅痞,就算很痞,也要耍得有情操。

生活不遥远,它让我们听见海里面四季怎样变迁,让我们知道春天如此短,她一去就不再来,只有一次。看着窗外流过的光,伸出双手摸着。而心中的远方让我们能掀起诗篇,让怀念停留在那一天,永不改变像是一根线,让所有的钟表都停掉。你可以举着一枝花,等着有人带你去流浪,你也可以睡去在远方,像一个美丽童话。

我们心中的远方,可以允许我们疯狂地做梦,梦那些我们不敢做的事,想那些不敢想的事,我们可以有很多质疑。为什么天上有月亮?为什么地上有远方?为什么眼睛有泪光,看得天地之间一片白茫茫?为什么四季要歌唱?为什么我们要成长?为什么有那么多墙?

而生活,眼前的苟且,却要我们无时无刻不直击,无时无刻不快速反应。因为没有可以重来的机会。而诗意的远方允许你可以多次做梦,错了还可以修改,直至尽善尽美,天下无敌。

生活匆忙,活的紧张,怎样去做才可以放松,怎样去做才可以坚强,为了唤醒那些少年时的梦想和希望,永远不再悲伤,诗和远方可以带你暂时逃离那个地方。

世界太大,我们太小。去时高飞,归时疲惫,披星戴月,好在有诗与远方天涯相随。

让我们保留一个净土,给诗与远方,不要为了眼前的苟且,而忘了其他的美好。

生活,诗和远方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同样的雨,有人看到的是愁绪万千,有人看到的是润物无声;同样的落花,有人欣赏它的缤纷美丽,有人怜悯它的柔美无助;而同样的豆浆,当你以不同的心情去品尝时,其味道也并不始终如一。

是的,生活在物质之间,而又在物质至上,是选择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只取决于心灵的选择。

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是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总要与物质打交道,总要为物质而辗转奔波,没有人能高居于物质至上,甚至脱离物质而生存,但我们可以选择诗意地生活,以优美的姿态去完成宿命给予我们的任务,去跋山涉水、去翻山越岭、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而诗意和远方是生活的本质。生活并不等价于生存,“活”有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清新优雅以及其所带来的愉悦鲜活的之感;而生存是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物的状态,它是生命的基本状态,并不需要任何心理素质或是更高的精神追求。然而,反观今日的人们,却有无数的“生存者”,在物质之间流离失所,无所皈依,本已心力交瘁却仍不知疲倦地耕耘着,成为一种常态的存在,岂不悲哉?

总是记起慧能祖师那首小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难道不是对那些热衷于物质而执迷不悟的芸芸众生的告诫吗?佛曰:破我执,破法执破无明。诗意才是甘霖,远方才是归宿。物质带来的是枯燥与沉沦,心灵永远不需要物质来喂养,恰恰相反,在缺乏物质的世界里,心灵才能茁壮成长。

在我看来,在生活的各个维度中,总能找到一维,那是梦想的领地,是诗意的栖息地,他超脱了物质的三个维度,是心灵生长的净土。

《华严经》有云: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请不要忘记,还有诗意的梦想,和美丽的远方!

生活,诗和远方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同样的雨,有人看到的是愁绪万千,有人看到的是润物无声;同样的落花,有人欣赏它的缤纷美丽,有人怜悯它的柔美无助;而同样的豆浆,当你以不同的心情去品尝时,其味道也并不始终如一。是的,生活在物质之间,而又在物质至上,是选择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只取决于心灵的选择。

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生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是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总要与物质打交道,总要为物质而辗转奔波,没有人能高居于物质至上,甚至脱离物质而生存,但我们可以选择诗意地生活,以优美的姿态去完成宿命给予我们的任务,去跋山涉水、去翻山越岭、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而诗意和远方是生活的本质。生活并不等价于生存,“活”有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清新优雅以及其所带来的愉悦鲜活的之感;而生存是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物的状态,它是生命的基本状态,并不需要任何心理素质或是更高的精神追求。然而,反观今日的人们,却有无数的“生存者”,在物质之间流离失所,无所皈依,本已心力交瘁却仍不知疲倦地耕耘着,成为一种常态的存在,岂不悲哉?

总是记起慧能祖师那首小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难道不是对那些热衷于物质而执迷不悟的芸芸众生的告诫吗?佛曰:破我执,破法执破无明。诗意才是甘霖,远方才是归宿。物质带来的是枯燥与沉沦,心灵永远不需要物质来喂养,恰恰相反,在缺乏物质的世界里,心灵才能茁壮成长。

在我看来,在生活的各个维度中,总能找到一维,那是梦想的领地,是诗意的栖息地,他超脱了物质的三个维度,是心灵生长的净土。《华严经》有云: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请不要忘记,还有诗意的梦想,和美丽的远方!

篇5:海蓝诗歌诗的随想

海蓝诗歌诗的随想

跳跃的诗篇

是燃烧的烈焰

在世俗的荆棘中

在沉寂的生活中

飞快地旋转

高吭地呐喊

翱翔在生活的海洋

冲破沉闷的空间

把爱情颂扬

把快乐歌唱

悲伤、激昂、畅想……

一切都是那样真切

充满热情的语句

照亮黑暗的角落

点燃萋萋的草原

奇异的笔锋

把捉摸不定的思想

变成一条闪光的链条

在历史的长河伸延

梦幻对诗说

你和我差不多

都是现实的扭曲和盗版

我们截取人生的片段

把自己妆扮

诗蔑视着梦幻

你只是把现实的痛苦放大

或者把快乐放大

或者无中生有

或者张冠李戴

而我却清除生活的.杂芜

梳理世事的纷乱

臃肿的现实

被我削成锋利的匕首

把真理呈现

或者把祝福

变成飞得更远的千纸鹤

把爱意相传

或者面对被你麻醉的人们

发出前进的呐喊

或者为寒冷的人们

送去温暖……

不要平平仄仄咬文嚼字

不要哼哼叽叽自作多情

文是心声

诗为我用

像火山

该爆发就尽情爆发

像彗星

绚烂瞬间化为灰烬

裁剪思想的彩虹

留下生命的痕迹

孤寂的夜

灯光充斥斗室

屏息凝神

读诗

犹如万马奔腾

恰似彩虹当空

纤细的触觉在舞动

平平仄仄像阶梯

把思想推向奇峰

端详忧虑

品味梦想

缄默变成波涛汹涌

痛楚感觉佳期如梦

夜的帷幕渐渐退去

眩目的光

让心驻足

篇6:初中议论文:坐火车的随想

坐火车的随想

今天早上,爸爸带我去赣州看我外公。

买票时,售票员的态度N不好,以前都不会这样的。。。我们没买到票,在火车上买,结果比在售票的地方买的要多2元钱。。我晕,售票员不售票,叫我们上火车买票,干嘛呢?后来在火车上,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终于明白了。他们是想多赚点钱,所以才。。。

本来是想在火车上安安静静的看书到赣州的火车站,可是,很吵!!!!

我想,乘客们聊聊天是可以的,但他们很大声,这也就算了。为什么火车上的工作人员要推销产品?

工作人员总在火车上宣传,先是宣传某某牌的袜子,穿着又好看又舒服,然后又推销高露洁的牙刷,说是什么很好用,以前10元1盒2把,现在10元3盒6把,再送一盒牙膏,前五名购买的还会赠送一盒牙刷。接着又推销弹球,在地面弹一下有灯亮起,这吸引了很多小孩,于是,那些小孩吵着要他们的爸妈给买,可想而知,火车上的东西都是很贵的。。。我想,他们这么努力的推销各种产品给乘客,也是为了多赚点钱吧。。

那些牙刷,我以为没有人会买,可是,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竟然有很多人抢着购买,他们也许是因为好奇,也许是因为不想让工作人员打扰自己休息,也许是因为被工作人员推销时说的话给冲昏了头脑,一会儿牙刷就被人一抢而空了。。

坐我对面的那个老爷爷,他也买了牙刷,他拆开来看,结果竟然坏了,要知道他只是轻轻的拿的,其它地方根本就没碰。于是,他找工作人员,那工作人员说那是老爷爷自己弄坏的,所以不赔偿,老爷爷没办法,只好作罢。

我想,现在火车上的工作人员和售票员,为什么与以往的有这么大的区别?

他们只顾着自己的好处,自己的生活,却没想过别人;而以前的,他们都是想着乘客的安全,一切都为乘客着想。

篇7:面向未来随想而谈议论文

面向未来随想而谈议论文1200字

作为“90后”的年轻人,和多数同龄段的人一样,有着各自的梦想和向往,对身处时代寄予无限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在青春之时放飞梦想。然而,当我们把视觉推到与我们同为“90后”的年轻人身上时,不知道为何,是自己不跟时代潮流,亦或是他们太过追求时尚。他们说:“青春需要有个性、潮流、时尚、与众不同……”我沉思,看者他们抬头便是45度角仰望天空,身穿五颜六色的服装,口里喊着“不走寻常路”我明白了,原来这就是“90后”所谓的非主流,似懂非懂,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我想说——

青春是我们的一个过客,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若不珍惜,留下的将是我们的往后无限的感伤。那首《明日歌》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决不是我们所想要的。青春如昙花一现,屈指一数,我们又有多少个明日可言。前人之鉴,我们当知“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的确,“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的青春,我们要慎思、慎选、慎行。

其实主流也好,“非主流”也罢,青春是我们的一个特殊时期,所以也就有了这一特殊的群体。那些张扬个性的'少年,那些不断向世俗命运抗挣的青年,那些高喊青春忧伤的的“90后”他们又真的是无病呻吟吗?角度不,说法也有异。我们的眼光应该看的是深处,那些孩子为什么会叛逆,为什么会抗争?社会发展如此之速,时代的产物也日新月异,而年少我们却社会遗忘在那个无人理解的角落里,无人注视、甚至无人理解。都说青春是美好的,那里有百花盛开般的绚丽与芬芳;都说青春是明媚的,那里有阳光般的灿烂与温暖;然二,事实真如此吗?我们的青春十年如一日的在学校里度过,除了那厚积如山的课本辅导书做了又做,试卷考了又考,生活就象一杯白开水,清淡的没有任何的甜味。一如青春的另一面,当岁月和美丽已成风尘中的叹息,便只能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与落寞中草草收场,这不知道算的上是命运的悲哀。

“非主流”是一个看不懂的词,里面有多少谜,我们都不清楚,演绎了多少故事,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了解韩寒片面的现在,可又有谁真正理解韩寒。“主流”也好,“非主流”也罢,二者有太多的界限吗?我们时尚“非主流”,可我们曾想否,更多的时候,我们却在做“主流”的事。“非主流”能体现我们的价值与存在?也许能吧。然而,当我们做完那些所谓的“非主流”的事之后,我们有该面对的是什么?那是我们的未来,我们要面对,更要负责。

青春是一笔流水帐,太深、太沉、太重,我们不可儿戏。想过另类的生活,我们还太懵懂吧。青春是我们的一次机遇,我们要知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真谛;青春是我们一次挑战,我们明白“人老何曾再少年”的道理。流水东逝,落花飘远,敢问“谁道人生能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我们的青春,我们无从选择。青春是会流泪的,青春是要割舍的,我们要面对未来。

很欣赏那句“在主流之外继续唱着主流之内的梦想曲”。的确,我想这也是大多数青春少年的共鸣之音吧。“非主流”虽然符合“存在即合理”,但当我们把视角重新拉回到我们自己的身上时,想想未来,一切的一切都不由分说了。

篇8:高中议论文:谈诗

高中议论文:谈诗

首先,也就是写这篇文字之前,我得先申明下,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只是爱诗而已。当然,你们也得知道,我仅是一个平凡的人,文笔,观点什么的都只是一个普通高一学生的水准。

正文:

谁也不会说他自己懂诗,因为这无疑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而且是莫大的愚蠢。因为诗是一个玄奥的东西,且范围广阔,大到宇宙,小到细胞分子。都无一不在诗的涵盖范围之内。

而诗在人类的生活中,也是不可以少的。可以假想,如果诗消失了,那么这个世界又应该是怎样的。可能这个世界上所居住的人类的精神就缺少了一部分。可想而知,一个精神都缺少了一部分的世界或者是生物,存在与不存在,都是一样的结果。

诗的重要性也不是一些不爱诗的人所能明白的。对于那些根本就不爱诗的精神不全的人来说,这重要性,他们知道了也没有用。而我谈的,是对于那些爱诗的人来说的。他们爱诗的心不需要太激烈。不需要天天沉浸在诗里面。只需要在你那忙碌的工作中留下一点属于诗的时间,就够了。

诗的内容有激烈,有委婉。那正是一首诗的各种不同之处,有了这些不同,才有更可贵的诗。跌宕起伏的诗句,流畅而又清晰的诗句。太多不同了。诗作为一种表达诗人本身的心情之物,其实更多的',表现了世界,表现了许多人。与诗人共鸣的人,往往是与那个诗人心理所思也都差不多了。

记得有许多的诗都差不多,同出一辙。然而这样的诗句却被人说成的仿造,抄袭。可是那些质疑的人就问没问过自己,你懂诗吗?这个诗的世界是有共通的。就连一样的诗句都可能出现,其中可能抄袭,但同时也可能是原创。就像是电话的发明,你能说第二个发明电话的人是抄袭贝尔吗?质疑的人也该好好的质疑自己。

就比如我曾写过这样一句:你在雾中看雨,我在雨中看你。而这句话是我在从未看到过卞之琳的断章的情况下写的,他们说成仿,而我也只能无奈,我不能说我是仿的,因为那不真实。而我也不想说我不是仿的,因为和不懂诗的人解释就是一种浪费。浪费时间,与其那样浪费,不如留下一寸。留下一寸给诗。那点时间,也可以品茗一首小诗了。

那些不懂诗的人总是说自己懂诗,这样的虚假世界里,诗又如何发展?那些对诗有着极深造诣或者抱一颗真心赏诗的人却不曾说自己有多懂诗,略懂,不叫懂。诗的境界是无边际的,俗人所说的懂诗的人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有着一句不变的话:其实我还不懂诗!他们总是这样对自己说,哪怕只是重复着。重复着一个自己不懂。对于世界,宁可抱以一个真实,也不抱以一个虚假的心。这样的心,叫诗心,在世界里,诗心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应有的全部。包含的,是真实,不是所谓的声誉,不是虚假。(然而对于真假的含义,我们也有必要清楚,真和假不是说说真话就是真,说假话就是假,就如你的朋友,用真话来把你营造而出的对别人,对自己都美好的东西给破坏了,你会认为他是真吗?)

现如今缺的却是一种真实,我有时也想问,为什么现在人的诗词总是那么华丽呢?难道华糜文风又要兴起了吗?这样的诗界是怎样的呢?留下一堆的困扰有着时代的悲哀。

篇9:诗的高中议论文

树影摇曳,桌前小人儿手中捧着本诗书……

读月,月中有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宁静,有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寂静徘徊,又有李白简单易懂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读懂月,懂月的心,它的心中装有几千年诗人的愁心与思念,饱含了几千年的爱。母亲对游子的思,正因爱组成。

同在月亮下,游子对故乡对父母对爱人的心,是愁苦的,而在另一边,他们的亲人也可能独自坐在窗旁,织着一件件衣服,也对望着明月,正是因为他们爱,才愁才思。读懂了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有了别样的味道。读懂了月,怎么还不懂爱?

读日,有《乌衣巷》中“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海桑田的感慨;有《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游山玩水的愉悦;有《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空灵飘逸的畅快;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凋零衰落的惆怅。

读懂日,阳光中含有温暖,有人性的温度,一切生命都需要阳光。人们把无限美好放在朝阳上,以把无限愁苦系在夕阳上。但回头一想,这儿的黄昏落幕,却是另一端的朝霞初始。一切生命的结束是另一切生命的开始。读懂了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刷新出了别样的味道,一切都会“重新”开始。读懂了日,心怎么不懂乐观?

读花,春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夏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秋有“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冬有“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读懂花,花中有四季,四季皆有花,花中有百态,百态亦人心。清高淡雅如莲,繁花四锦如桃,雍容华贵如牡丹,暗香疏影如梅。每朵花都有不同个性,就像每一个不同的人。读懂花,就如对看着生离死别,每朵花的绽放与凋谢都安然有序,世间对它再多的宠爱也不能令它在世上多留一分。读懂花,花中有千千万万个少女的心。读懂花,怎么还不了解自己?

原来,“看山不是山,望水不是水。”诗早已不是诗,诗中有千姿百态,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奇百怪,发现的每一面都如初见窈窕淑女,惊艳不已。一生读不尽古诗,诗中却以看破人世……

夜深,诗尚未读完,小人儿手中的诗书却早已滑落在地。诗带着几世清香浅吟而来,滚滚卷入梦乡,蝉吟树诵,诉说着诗人笔下千年未尽的韵……

篇10:诗的高中议论文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般的美妙,是乡村;“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般的热情,是乡村;“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般的悠闲,还是乡村。

我爱古诗,更爱古诗中的乡村风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像极了我的个性写照。

我出生在城市,学习在城市,可是我时常觉得自己的血液里流淌着一些与城市格格不入的东西,这些让我倍感城市压抑了我的心情,蒙胧了我的双眼。

何处找寻“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景致来释放心灵呢?走进古诗中的乡村,走进乡村中的古朴;在古诗中去寻找乡情乡韵,在乡村中来体验古诗中的舒馨与恬淡。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当视线被一望无垠的玉米田、星罗棋布的稻池和悠闲展翅于天空的飞鸟填满时,我的世界豁然开朗。

在乡下的奶奶家,我挽起袖子,卷起裤脚,几步窜到那个土里土气的灶台下,麻利地点火添柴,

虽然烟雾撩人,但注视着那橙黄的火焰在秸杆上起舞,渐渐地,我的心被这古老的乡韵充满。

乡村那特有的淳朴与亲情流淌在我的心中……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走在乡村的小径上,抬头看见一只威武骄傲的公鸡飞上桑树枝头,一声声鸣叫是呼朋引伴,亦或是悠闲心情的释放?这时,一阵由远而近的“汪汪”声传来,那是一只棕色的小狗,是奶奶家的看门犬---乐乐。

黑亮的眼睛、摇动的尾巴都似乎沾有灵气,特别惹人喜爱。

它在阳光下连蹦带跳地向我扑来,那时我喜悦激动,这种温馨的感觉仿佛荡涤着我身上的浮躁,净化着我的灵魂。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习惯了城市的喧嚣,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此刻,行走于乡间的简朴与宁静中,感受着乡村的那份和谐与安宁,心中那份压抑早已烟消云散。

简朴的小房,错落而非有致的一个个小院,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乡村景致。

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又似乎走在诗人笔下的画卷中。

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面前,令我悠然神往。

感受古诗,感受乡村,感受“复得返自然”的畅快……

披一路风尘,看春山依旧,唱大江东去。

抛下那份焦虑与浮躁,用心行走于古诗间,用灵魂去感受古诗中乡村里的那片芬芳……

篇11:诗的高中议论文

一生一世一梦繁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题记

笑望碧空云卷霞飞,闲看庭院花开花落。翻开历史尘封的书页,低声吟唱醉人心肠的.诗句,时而淡雅,时而激昂又时而忧伤。低眉颔思,若能在浅吟中感悟人生,领悟成长,在诗词里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此生无憾。

红颜醉,胭脂泪,伊人待君君未归。很多人都曾坚守两情长久在于朝夕,相知相伴。此时秦观发出了《鹊桥曲》的感慨,“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点醒万千离愁,真挚的语言,深深的文字惊漾牛郎与织女那可歌可泣的倾世之恋的同时,感叹自己似有似疑的情愫也成为过往,往事如烟,也因此成为情人眼里的千古绝唱,造就段段人间佳话。

战时乱,家难归,感时溅泪泪难挥。身处国家**,烽烟四起,战火连连,百姓惶恐,流浪逃灾。杜甫不禁抹泪伤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不禁让我叹息,可怜大好河山如今竟是战乱时起,惨不忍睹,百姓无安宁,又想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社会现象以及那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人——杜甫,忧国忧民,一生热爱祖国却始终被遗弃的伟大诗人,他已无法看见一个时代的辉煌热闹。最终依赖于歌吟,也最终湮灭于歌吟。

春风吹,万物苏,含苞待绽绿枝芽。又是一个生机勃勃、朝气蓬发的暖春之季,于是白居易感言那春的点缀——小小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看似柔弱却刚毅的小草,哪怕寒雪侵袭,风雨交加都不曾弯下枝丫,昂头站立,不屈不傲的坚守最后的尊严,如果有一天它倒下了,并不是他认输了,而是在泥土里聚集一身力量,等待来年的轻风把它唤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它拼命地往上爬最后终于钻出了地面,与大地共存,风儿共舞,与清泉共饮、飞鸟共旋。

“断桥边,青石巷,青烟漫卷黛瓦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高歌畅饮、把酒临风,拉开万缕情思缠绕心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寄托心中思念和忧愁,以及双眼蚀明之后的豁达胸襟,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笑问世间,淡然面对世事变迁。

诗,中国文学之魂,博大而精神,韵寓传神,引人入胜,诗之精髓,入骨三分,让我们共同去诗的海洋畅游吧!

篇12:诗酒人生-议论文

诗酒人生-议论文

一路高歌,一路豪饮,放荡不羁,这就是你,我的主人,李白。你为我取名,醉,一个普通而又充满幻想的名字。“但愿长醉不愿醒——”这就是我被起名的原因。“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他吟诵的诗句。我陪伴他的时日里,恰巧是他在长安最颠沛流离的岁月,他的青丝总是散乱,眉头时常紧蹙,但眼中那种扑朔迷离而聚精会神的希望从未断绝。“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山”,官路的坎坷,这句话用在主人的身上是何等神似的。

在旁人的议论中,我已了解了他三戏杨国舅、侮辱高力士、戏谑杨贵妃的故事,也暗知官场的黑暗,料定主人必会颠覆于此,但唯一能做之事只有为他暗自担心。果然不出料,在一个官人匆忙离去的背影下,主人的寂寥无言,默默地望着烛光发呆了好一阵,然后携我离去,来到一片空旷无垠的花间,一边开怀大饮,一边吟着“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饮,醉后各分散”的狂乱不羁的诗句。我无言以对,默默地听他倾诉宣泄,直到他筋疲力尽地倒在书桌前,我仍是爱莫能助,“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沧桑,心中暗暗相信你已有了明确的答案。

翌日清晨,主人捋好发丝,将昨日的烦恼一并拢走,轻快无比来到我面前,带着我出门。我已明了他的心意已决,他去拜见“竹林七贤”,把酒言欢,不在话下。什么愁绪,什么悲欢离合。全在这杯酒中了……。至此之后,沦落江湖,大好河山浏览无数,浪迹天涯,留诗无数。又是一个明月夜,月痕分明,主人诗兴大发,他带着我寻觅舞台,想抒发己志。船静静浮在水上,默默地望着月亮,一切毫无征兆,他以一个漂亮的.姿势入水,水面仅微颤了一下又归于平静,只剩下我孤独地在水上打漂,这就是我的主人的“葬礼”?!我叹息,随即也缓缓滑入水中……

诗酒常伴,不离不弃,无怨无悔。你生活的时代,是最繁华的盛世,与你相伴的日子,是我最憧憬的时代,即使我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歪嘴葫芦酒壶……

篇13:诗和远方的议论文

如果现实,让我们无法飞翔到远方,我们必须为了眼前生存的苟且而苟且,但我们心中要保留有一个诗意并且辽阔的远方。去不了真正的远方,但我们自己,要坚守内心那个无比辽阔的世界。

外界的事情,我们无法把握,但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只有我们心中的那个远方。生活会养成我们世俗,我们变得必须接触地气,否则会被看成逃离世俗的边缘人。就让生活养成我们世俗,但我们要让自己变得雅痞,就算很痞,也要耍得有情操。生活不遥远,它让我们听见海里面四季怎样变迁,让我们知道春天如此短,她一去就不再来,只有一次。看着窗外流过的光,伸出双手摸着。而心中的远方让我们能掀起诗篇,让怀念停留在那一天,永不改变像是一根线,让所有的钟表都停掉。你可以举着一枝花,等着有人带你去流浪,你也可以睡去在远方,像一个美丽童话。

我们心中的远方,可以允许我们疯狂地做梦,梦那些我们不敢做的事,想那些不敢想的事,我们可以有很多质疑。为什么天上有月亮?为什么地上有远方?为什么眼睛有泪光,看得天地之间一片白茫茫?为什么四季要歌唱?为什么我们要成长?为什么有那么多墙?而生活,眼前的苟且,却要我们无时无刻不直击,无时无刻不快速反应。因为没有可以重来的机会。而诗意的远方允许你可以多次做梦,错了还可以修改,直至尽善尽美,天下无敌。生活匆忙,活的紧张,怎样去做才可以放松,怎样去做才可以坚强,为了唤醒那些少年时的梦想和希望,永远不再悲伤,诗和远方可以带你暂时逃离那个地方。世界太大,我们太小。去时高飞,归时疲惫,披星戴月,好在有诗与远方天涯相随。

让我们保留一个净土,给诗与远方,不要为了眼前的苟且,而忘了其他的美好。

篇14:诗和远方的议论文

民国老课本里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引子

有人曾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深以为然。就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在我心中这世界上有两种事物是最为美丽的,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诚然,我们身旁充盈着太多能够使人“美好”的事物,以致于我们深陷其间。且不说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但是大多数人的日常行为,便足矣悲哀了。

从前的车马很远,路途漫漫,人们一旦分别,便只能寄情书信。行路的人步履安缓,才能见得“霜叶红于二月花”。现在的科技发展,交通便利,人们一旦分别,便是顷刻间千里。行路的人神色匆忙,只望得高楼林立,钢筋水泥。其实你的头顶就有耿耿星河,你的脚下就是万里江山。只要你想,不论你身在何方,抬头就能望见璀璨,低头就可窥见瑰丽。只可惜你的心中有远方,但你的灵魂里却没有诗。我们大多数人都太像那食草的牛羊,只顾得贪婪的吞咽,以保腹中饥辘,而不曾瞥见近在咫尺的花朵,走近一赏。足下遍地都是青草,而花仅仅一朵。

我们哀叹着纸质书籍的没落,却仍旧捧着手机愉悦地刷新着朋友圈和微博;我们赞美着他人遒劲的书法,挥斥方遒,却摇摇头提笔忘字;我们感慨着传统文化的兴衰,却依然读着情节单一的网络小说,喜笑颜开。罗丹曾这样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不是看不到美,而是美在我们身旁,我们却不愿留意。摄影师肖全曾多次揽获国际性奖项,他的摄影作品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对于摄影,他这样讲:“我只是比别人多看了一点儿,多等了一会儿。”有许多摄影师急功近利只想“吃草”,无心“看花”,过度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被人拆穿好不狼狈。而肖全却在能够“吃草”的前提下,坚守着“看花”,那么受人尊敬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我们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因为这种情怀会扎根在我们的血液之中,告诉我们如何处世,而不仅仅是学会饮食起居。我们在满足温饱的同时,应当望望前路,惦念着诗和远方。

篇15:诗和远方的议论文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一被提出就引发了无数人的思考,去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成为无数人立志的目标。可为什么要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呢?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不只有当下的动荡不安,去寻找诗和远方,发现生活的美好,才能使人生更富有意义,使生活不沦为“活着”。

当然,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有个重要的前提是“安身”。只有活着,才有好好生活的资本。怎样得以安身呢?我以为它不止步于苟全性命,它更要求我们有家国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在身处茅草屋难以维持生活的情况下依旧忧国忧民,即使难以安身也心系祖国。诚然,我们未处在从前那战火飞扬的时代,但那份厚重的家国情怀应该永存于心。

有了生存的资本,就应该去寻找生活的诗与远方了。生活的诗与远方让人能苦中作乐,让人能在漫漫人生路上寻一方静谧的湖,将生活的苟且沉入湖底。只是寻找的旅途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的枷锁,冲破禁锢的牢笼。乐观造就着卓绝,勇敢成就非凡,这是人生中不变的真理。霍金说过“在我21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在世人眼中,遭受了莫大不幸的霍金放宽心态,乐观的面对生活的苟且,造就了他的卓绝。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患有脑瘫却立志成为网络作家的刘晓琳,被渐冻症折磨却转而致力于绘画与慈善的汪玉婷,他们用乐观这把钥匙,打开常规的枷锁。而鲁迅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困境中,勇敢是冲破牢笼的力量。平昌冬奥会上,滑雪选手伊丽莎白本是一名业余的滑雪爱好者,但她在面对难关与旁人的阻拦下勇敢前进,她的勇气成就了她的非凡。他们向我们证明,要乐观、勇敢,才能寻找到生活中的诗。寻找远方,是无数人心之所向,但它要求我们放远眼光。代表着成功的马云说:“人若把自己框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容易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和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放远眼光越来越成为必需,放远眼光,展望未来,才能看到生活的远方。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去寻找生活的诗和远方吧,不只为了活着,更为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春的随想的作文

随想经典散文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

浅析余秋雨的散文创作特点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写作风格

诗词(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流水随想抒情散文

分之六的随想作文300字

诗的随想议论文
《诗的随想议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的随想议论文(合集15篇)】相关文章:

诗,诗人,诗意作文2022-09-20

生命长河里的随想美文2023-08-15

观书随想生活随笔2022-11-07

感恩节的随想作文300字2023-10-23

有关圣诞节的随想作文800字2023-11-01

九年级上册三单元作文:青春随想1900字2023-01-08

平视死亡的散文2024-03-17

广播稿开头语2022-06-11

徐志摩的散文集2023-07-11

校园午间广播开场白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