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师资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时间:2022-05-06 21:22:52 幼儿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农村幼儿园师资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锦集10篇))由网友“腐中作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农村幼儿园师资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幼儿园师资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篇1:农村幼儿园师资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农村幼儿园师资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国家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越来越重视,但在具体实施中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存在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本文积极探索了如下策略:一是多种方式开展培训需求调研;二多渠道充实培训者队伍,提高培训的实用性;三是扩宽培训资源,多角度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四是努力提升培训过程的实践性。五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过程化管理。通过这一系列策略来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质量。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大力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可以看出国家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重视。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也很多,有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市级培训、还有县级的全员培训,培训覆盖面很广,但在具体实施中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我们探索了如下策略。

一、开展多种方式培训需求调研

目前的.培训通常采用的是‘预设菜单’式培训,由相关专家定好课题就开展讲座,不管听课的对象是谁。这种培训形式难以激发农村幼儿教师的学习动机。为制定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发挥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其自身专业化发展,我们开展了多种方式培训需求调研。具体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

1、文献法。主要用于广泛收集和检索有关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整理,以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方面的研究现状,为设计问卷、编制访谈提纲等提供依据。

2、问卷法。用于对参训教师进行大规模的培训需求调查,征求参训教师的意见,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处理和需求分析。

3、访谈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团体访谈与个体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需求访谈。

二、多渠道充实培训者队伍,提高培训的实用性

培训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培训者素质的影响,因此需要建设高水平教师培训者队伍。

1、强调结构合理,向一线倾斜。按照国培精神,培训者优先遴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50%。从培训者队伍结构的要求可以看出对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培训者的重视,这也是基于对参训教师的实践与实际的关注。通过由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来发挥其种子和示范作用,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幼儿教育村落分散、交通不便、资金短缺、教师工作繁忙,不能经常组织外出培训的难题。

2、强调团队力量,各方优势互补。各培训机构组建专家团队,设立首席专家,负责方案设计和统筹指导等工作。组建名师讲学团,保障“送培送教”有效实施。其中专家的作用在于引领,帮助参训教师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的作用在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因为她们贴近一线教师教育实际,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参训教师的现实问题;省域外专家的加人在于促进各地优秀教育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各方均有各自优势,最重要通过培训者会议和座谈交流加强彼此之间协作,围绕共同的目标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参训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扩宽培训资源,多角度增强培训的实用性

1、基于农村幼儿教育实际开发培训资源。通过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现状,挖掘利用存在于农村独特的民间游戏以及丰富的自然物质作为培训课程资源。同时我们注重结合时代特点,引导学员探索新形势幼儿教育方法,并适时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等渗透到培训资源中。根据参训教师需求,开发了《幼儿园教师应知应会》、《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范例》、《幼儿园保育教育典型案例》等相关培训读物,为参训教师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实用的指导。

2、根据培训教师个体需求开发培训资源。在培训课程资源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增设选修模块,如幼儿舞蹈创编、农村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农村幼儿家庭亲子教育、农村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幼儿园区域现场创设等不同的小规模培训活动,各位学员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要。

四、努力提升培训过程的实践性

为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过程的实践性,我们综合运用实地考察、现场观摩、问题研讨、微格训练、实训操作等培训手段。在培训过程中,师德和理念模块采用互动交流、案例研讨和经验分享等培训手段;专业知识模块采用任务驱动、情境分析和问题研讨等培训手段;专业技能模块,抓住学员专业技能薄弱点,采用现场观摩、示范操作和技能训练等培训手段。一方面组织学员到先进幼儿园现场观摩考察保教活动;另一方面聘请优秀一线教师(教研员)上示范课进行教学研讨。在观摩与研讨之后,为参训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汇报展示的平台,由各参训教师开展成果汇报活动。

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过程化管理

培训前制定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具体包括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方案;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教学督查制度;培训授课教师岗位职责;培训班班主任职责;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管理办法;培训班学员安全教育及管理办法;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评优管理办法;通过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培训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

幼儿教师的素质是幼儿教育质量的保证,促进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是幼儿园生存和长足发展的生命力。为满足农村幼儿园教师现实需求和学习发展需求,使其尽快适应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我们综合运用如上的培训策略提升培训质量,促进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篇2: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文/朱文哲

摘 要:农村幼儿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分析了农村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实现农村幼儿园课程的优化,推动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篇3: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幼儿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幼儿教育的课程质量,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现状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搭配不合理

在农村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其课程设置依旧是传统的模式,这种模式看重学科课程,却把活动课程视为不必要的课程,幼儿在幼儿园只是坐在教室里接受课本教育。一些幼儿游戏活动在农村幼儿园中慢慢消失,农村地区幼儿的活动课程相对较少。此类安排,不但不会促进幼儿的学习进步,而且对于正在刚刚接触课程的幼儿来说,不利于培养他们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对以后进行活动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自主性也会降低。

2.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设置差异明显

显性课程是以教材、教学规划的形式存在,隐性课程是在教育过程中以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中一种熏陶式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同样重要。然而,在农村幼儿园中,教师更重视显性课程,更关心幼儿是否获得了知识、学到了技能,而往往忽视了在幼儿成长阶段的性格、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的表现、幼儿的偏好。这样,在幼儿阶段就开始重视分数,无论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还是人格培养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农村幼儿教育由于缺乏相关的师资来源,很多都是由一个教师既教语文也教数学。因此,根本就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开展相应的隐性教育。

3.教材占据主要位置,缺少有特色的园本教材

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农村幼儿教师依旧保留传统思想,将六学科课程放在首位,不愿意改变教学方式。在农村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多数的学校都是由一个老师利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相应的课程授课,基本上都是采取教师授课,学生在座位上听课的一种传统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相对比较少。在教学形式上,主要倾向于对教材知识的照本宣科,没有过多地涉及相关的课外知识。这样对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幼儿的评定方法,90%以上的学校均采用考试的模式,将优秀学生和差生分开,过分地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幼儿兴趣方面的培养,使很多农村地区的幼儿在接受幼儿教育时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掘自身的兴趣爱好,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厌学问题。

二、农村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

1.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较低

调查发现,90%的农村幼儿园(班)教师均是低薪聘用的代课教师,有近一半的代课教师的学历是初中或高中学历,且有63%的教师没有取得从业资格证。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资源质量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在课程教育过程中,这些教师往往缺乏有效的计划组织能力,教育质量自然也会降低。并且在农村幼儿园中,教师跳槽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幼儿园在教师入职之初进行了重点的培训和教育,但是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离开。较高的教师流动性对幼儿的学习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连锁反应:幼儿刚刚适应一个老师的.授课方式,过了不久又要重新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这样下去幼儿会因为对教学方式的不适应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2.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导致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观落后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幼儿教师能够接受到的正规培训非常少。大部分教师都是一毕业就直接上岗,有些甚至没有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调查中显示,有超过70%的教师都是在入职后才开始接受学校小规模的培训。并且这种培训往往都是由老教师带着新教师进行几次课程教学实验,培训内容的设置往往缺乏科学性。新教师通过这样的培训上岗后,会发现一些实际的教学问题无法用培训的内容来解决,进而产生教学工作的混乱。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滞后,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模式无法传递进来。很多教师一味地沿用老一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便无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充分挖掘出幼儿的兴趣爱好。很多幼儿都是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而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也无法及时发现幼儿身上出现的问题,即使发现,也是简单地进行批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归根到底,农村幼儿教师的课程观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导致的。

3.缺乏适宜于农村幼儿园的教材

一方面,在农村,很多幼儿园使用的教材无论是科学性还是可读性都较差,内容较为宽泛和简单,缺乏有效的教学步骤指导。现行教材的设置主要凸显的是知识的传授,趣味性活动安排的较少,教材的连贯性和结构性也不是很清晰。这样,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便会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没有创新的动力,也不会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需要。有数据调查显示,有超过76%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

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在教材的选购中大多购买和城镇幼儿园一样的教材,内容过于城市化,缺乏对农村实际情况的关注,导致教学和农村实际严重脱节。这些教材里关于在农村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是少之又少。这对于农村地区的幼儿来说,在教材中学到的知识,无法和身边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导致学习如同空中楼阁,缺乏立足的根基,自然无法牢固地掌握知识。幼儿更多的是被动地学习,这很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的对策

1.扩充幼儿教师队伍,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随着农村教育的蓬勃发展,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对满足幼儿学习、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幼儿园数量的增多,对教师的数量有了更大的需求,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所以,农村幼儿园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扩大师资队伍,引进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扎实的幼儿教师。另外,农村幼儿园还要招募一些培养价值大、发展潜力高的应届毕业幼师作为幼儿园的储备师资力量,为今后幼儿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扩大师资规模的同时,幼儿园还要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幼儿教育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政策和教学思想层出不穷。而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缺乏对新事物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很容易造成教学手段的落后和教学理念的陈旧。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保证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幼儿园就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教职工的专业素质。

2.加大农村经济发展,规范课程的设置

无论是学校的建设、教师的引进、教学的实施都离不开资金,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农村经济对其发展和建设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农村经济落后,无法吸引优秀的师资,更无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对于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而言,要想最大限度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教育纳入到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为幼儿园支付引进高水平教师所花费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支撑幼儿园的建设。

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幼儿园还要规范课程的设置,加大在课程设置上的创新,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一个科学性强、实施效应高的教学氛围。

3.开发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形成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

在教材的制定和编写上,笔者认为相关教材编写和出版部门应该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制定出一套适合农村幼儿教育的教材体系,更好地为农村教育服务。与此同时,农村幼儿园要努力整合各方面的课程资源,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幼儿园发展状况和幼儿的接受能力,主动地制订出适合本园幼儿学习的教学材料,作为对现有教材的良好补充。另外,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要学会因地制宜,将农村元素融入教学,让教学内容和幼儿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让幼儿教育“接地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最后,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坚持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施教理念,结合每个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状况来实施针对性的教学。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成为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对于农村幼儿教育来说,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努力。在课程改革方面,有关部门、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要因地制宜,坚持创新,结合农村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更适合幼儿学习的课程计划。只有这样,农村幼儿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给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篇4:农村公共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农村公共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1浙江省农村公共体育活动体系现状

1.1浙江省农村公共体育活动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思想已经被广大农民所认可.与此同时,闲暇时间增多,使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一直以来,浙江省的地方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都重视农村体育工作的发展,以提高农民体质为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和农民群众体育比赛活动.据资料显示,目前篮球、乒乓球、健身操等项目是我省农村主要开展的体育活动,特别是篮球比赛和广场健身舞,参加者和观摩者人数众多.根据对杭州、宁波、台州、绍兴、舟山等地农村居民进行的调查,89%的被调查者认为体育锻炼能够“强身健体,预防疾病”;82%的被调查者认为体育锻炼能够“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还有相当多的被调查者认为体育锻炼能够“增进交流合作,和谐社会发展”[1].由此可见,浙江省的广大农民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主观上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也有很大提高.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以浙东、浙中、浙西和浙北四个片区为立足点,以海洋体育、丘陵体育、山川体育和湖泊体育为主要内容,以“环太湖”、“长三角”等为组织形式推动具有浙江民间、民俗特色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成为了区域体育文化的一种延伸.大力倡导一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村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体育模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州温岭市在短短两年间全市农村成立了近300家“文体俱乐部”,使农民健身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2浙江省农村体育机构设置现状

浙江省农村体育组织管理在宏观机构设置上,主要是在省体育局的领导下,以省、市、县三级框架为主,以各级体育局群体处、科为主导的单向垂直管理模式.这种垂直管理模式的优势有利于上级体育局政策法规的落实,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地组织、管理农村的体育工作.在乡镇微观管理体制上,管理机构设置为:县文体局或县体育局(各市的设置情况不同)-乡镇文化广播站-村委会.现行乡镇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下,各级部门职能明确,同时在各级群体处、科的辅助下,乡镇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比较协调.但在乡镇层面上,还有包括街道社区体协、政府派出的机构体育组织、企事业单位体育组织、单项体育协会等横向管理组织,这些组织分别隶属于相应的主管部门,多数企事业单位和体育社团组织,如各单项体育协会,也各有不同的隶属关系,它们都在本系统内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封闭的管理系统,相互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因此,导致管理过程过于复杂,不利于基层情况及时向上级反馈,引起信息交流不畅、办事效率不高、责任互相推诿等问题.

1.3浙江省农村体育设施现状

90年代以前,浙江省农村体育场地的总体数量不多且增长速度也比较缓慢.进入90年代特别是在90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增速明显提高.根据《浙江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与研究》的数据显示,当前浙江省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以篮球场、排球场、门球场地为主,其中室内场馆与室外场地的比例大约为1∶7,大部分的体育设施和场地都在室外,篮球场的比重最大[2].截止20xx年底,浙江省11个市35061个行政村(社区)的室外文体活动场地中的体育场地面积共计524万平方米.具体见表1.

2浙江省农村体育社团组织现状

现阶段,体育社团分担了政府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这是体育社团的外在职能,是新时期政府管理社会权力的延伸,是政府管理职能的补充[3].多年来,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滞后于城市,除了经济因素以外,组织机构的欠缺是另一大主要原因.当前浙江省农村的一些体育社团在管理方式及其它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基层体育社团的管理体制不完善,民政部门对基层体育社团管理没有到位;基层体育社团组织机构很不健全,影响了其职能的发挥;农村体育社团组织“三无”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体育社团稳定、健康的发展.因此,社会大环境和农村体育社团内部存在的问题限制了社团发展,同时也成为了影响浙江省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2.1浙江省农村体育社团数量

自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之后,各级体育总会配合当地民政部门曾对体育社团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注销了一批不符合条例规定的体育社团.目前,浙江省乡镇(街道)共有体育社团2059个,共有体育社团团体会员628个,个人会员236607人.其中,乡镇(街道)共有各类体育单项协会916个,涉及运动项目包括开展普及的奥运会项目和非奥运会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钓鱼、信鸽、登山等[3].各单项体育协会积极开展篮球、武术、乒乓球、棋类、信鸽等当地普及、群众参与面广的运动项目,为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2浙江省农村社区体育社团组织机构

虽然浙江省的省、市、县三级体总组织实现了“满堂红”,但许多地方的体总组织只是一副空壳子.目前,除浙江省体总和部分市体总专设机构和专职人员外,部分市和绝大多数的县级体总只有牌子,没有机构和专职人员,也没有相应的经费,其职能也仍由体育部门行使.而乡镇(街道)有的体育社团组织未经过民政部门审批,其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许多乡镇(街道)体育社团组织依然还是空白,使许多地方,特别是基层乡镇(街道)的体育工作处于停顿状态,影响了其职能的发挥.

2.3浙江省农村体育社团组织社会化程度

目前,浙江省体育社团,特别是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社会化程度与社团自身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社会化程度仍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体育社团寻求社会支持多,社会对体育社团的主动支持少;社会对体育社团以比赛冠名等有偿赞助多,无偿赞助少;社会对体育社团的支持有时带有某种行政色彩,社会支持面不广;体育社团的骨干队伍和热心人还远远不够,体育社团发展后继乏人;体育行政部门在体育社团发展中起绝对的主导作用,社会参与面仍较窄,导致体育社团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体育部门的社团[4].

3浙江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争创体育百强县等平台,浙江省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各级体育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浙江省农村体育公共体育服务工作有许多问题需要总结与提高.

3.1体育法制化进程明显滞后,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不够

浙江省还缺乏以规范和指导全省群众体育开展的符合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近年来,浙江省虽然对农村体育工作特别是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宣传力度有所加强,但各地区重金牌现象在各级体育部门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不利于全社会健身意识的增强,也更加制约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工作的发展.

3.2农村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

地方政府对农村体育的经费投入与城市体育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在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中困难很大.有的地区用地资源不足,有的地区土地资源审批难度很大同时还缺少统一合理的规划,这与当前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不相符的,也制约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

3.3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网络有待建立与健全

村落体育活动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还不足,锻炼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导致村落中的体育人口较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在参与人群的年龄上呈“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多数农村特别是村落的体育活动开展完全处在一个自发的形式,迫切需要科学健身的培训与指导.

4浙江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工作的发展对策

(1)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发展农村体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在社会发展规划中,应将农村体育工作经费、体育场地建设资金等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规划中,同时加强地方政府对群众体育和体育场地建设的宏观调控作用[5].(2)根据浙江省各地农村经济和体育发展差异大的状况,应有目的和有区别的对农村体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完善.对已经步入城镇化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应把政府的工作职能放在以体育为平台营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为主的工作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亲民、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加快“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在全省农村实施的进程.体育健身路径建设要配合小康健身工程,以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目标,改进和丰富全民健身路径的器材种类,同时要提高群众对体育的认识,并组织群众的体育活动和比赛,重点把体育组织建设和发动管理工作做好.(3)进一步明确各级体育总会的职能,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量化考核制度,提高体育总会对各类体育社团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体育社团的社会化程度,努力转变农村体育社团的“三无”现象[6].转变体育社团的运行机制,推进体育社团的实体化.充分认识单项运动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单项运动协会的管理,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新农村社区体协发展的新模式.

篇5: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一、问题提出

农村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相当严重。据调查,河北省某县70%的农村高中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48%为轻度、18%为中度、4%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农村高中生所处环境条件较差,他们的心理健康很少受到关注。农村高中生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经济、文化、思想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其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且复杂,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根据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从河北省某县农村三所高中一二三年级随机抽取某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学生主要来源于当地农村。利用华东师范大学周不成教授修订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对调查对象进行测验,根据该量表中测谎量表的检验标准,筛除慌分大于等于七分的学生,共得有效问卷448份。

(二)工具与方法。

1.中学生心理健康测验量表(MentalHealthTest,MHT)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主持修订,该量表由学习焦虑等八个量表组成,成为适应于我国中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结果

(一)根据测验结果看出,该县农村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相当严重,70%的高中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48%为轻度、18%为中度、4%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实验班的学习焦虑问题最为严重,普通班的冲动倾向和过敏倾向最为严重。高三年级学习焦虑最严重,高二年级心理问题更复杂,高一年级学习心理和对人焦虑为突出问题。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男生,成绩差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成绩好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低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家长文化水平高的学生。

(二)根据调查的情况总结,农村高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学习心理问题、自我认知迷失、人际关系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挫折适应问题、情绪情感问题。

四、对策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1.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协调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应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培养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建立专门机构倾听教师心声,为教师排忧解难;建立教师娱乐机制,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加强教师体育锻炼,增强教师体质;改善学校教育环境,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对教师各项工作给予坚定而有利的支持。

2.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及各学科教学中。班主任可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可以进行小组辅导,可以进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心理训练。各学科教师应努力学习心理教育知识并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其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精心整合,形成规范性的研究行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

(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教育。高中学校应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的有关精神,结合本校情况编制心理教育课程校本教材,开设由专业教师担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保证课时安排。

2.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室是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必备的“硬件措施,”能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及时、快捷、便利的帮助。心理咨询室可取名为心理聊天室、心语室等。地点应选择僻静处,室内设置应温馨、亲切,光线柔和,可摆放鲜花或盆花以示生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咨询氛围。   3.举行团体咨询活动。由于农村条件有限,心理辅导教师资源有限,通过个别辅导能解决的.心理问题则更为有限,团体辅导能弥补个别辅导的某些不足。可以对高中生进行考试焦虑、理想树立、人际关系、青春恋、情绪调节、学习动力、自信心等方面的团体辅导。

4.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评等手段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表现、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进行描述和评价,将评价结果分类保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三)农村高中生自身要掌握一定的维护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1.学会情绪调节,勇敢面对现实,养成认知自我、磨练自我、激励自我、培养自我的习惯。高中生应多看一些名人传记了解他们磨练自己的经历,学习他们磨练自我、激励自我、培养自我的优秀品质。

2.培养挫折承受能力,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高中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既要看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又要看到挫折的两面性,把挫折看成激励成长的阶梯。高中生应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加抵抗挫折的身体资本。高中生应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把挫折和痛苦转化为学习和前进的动力。

3.客观、全面评价自己和周边环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高中生应主动与同学和老师沟通,要乐于助人,主动关心他人。高中生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需要,以诚恳、公平、宽厚态度对待别人,理解并容忍他人以形成互谅、互让、互爱的和谐人际关系。

(四)开展家庭辅导,营造和谐家庭环境,尽量减少学生负担。

1.开展家庭辅导,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首先,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咨询讲座。其次,开展婚前家长培训、实行家长资格证考核制度。国家制定法律对预婚青年进行家庭教育培训,而后对其进行家长资格考核,合格者发放合格证,准予结婚登记,形成家长资格证考核制度。再次,加强我国教育机构对科学家庭教育的社会宣传力度。教育机构要多创办家庭教育报刊和杂志,通过网络和电视媒体传播家庭教育理念、知识。

2.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子女的行为与心理,家长要调整家庭教养方式,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创建民主家庭氛围。民主型家庭是家庭教养方式的典范,父母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孩子同样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心声,父母不是单纯的管制者而是孩子的朋友,父母不是冷眼旁观者而是孩子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五)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编织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安全网。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建立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三位一体”的高中生心理健康安全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江光荣,郑希付.中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肖杏烟,骆风.新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韶关学院学报,2009,30,(9).

[3]邹兵,谢杏利.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多因素影响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9,(4).

篇6: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1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现状

要想确保农村经济朝着健康稳固的方向发展,就要积极的发展完善财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群众的切实利益,带动农村改革模式的优化发展,保证社会发展稳定,确保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系统的健全,促进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确保农村基层党建设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保证财经组织稳固,促进农经人员的自身素质的提升,确保相关规章制度体系的健全,促进农经执法水平的提升,通过对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深化,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更新。在当前时期,要想符合农村经济管理的要求,就要合理的利用民权。要真正的尊重广大群众本身的意愿,不断的深化发展会计代理制度,保证财务管理体系完善,防止集体资产外流问题发生,而且要切实的完善债务体系,确保其合乎经济发展规定,切实维护群众的真实权益,带动经济组织模式优化发展,保证农村经济朝着更为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2对管理环节进行优化

第一,为了确保工作得以顺畅的开展,就要不断的完善发展民主理财体系,保证村级财务体系设置合理,保证财务公开。对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发展优化,保证相关原则得以有效的落实,满足监管工作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带动审批工作的开展,促进农村内部经济管理系统的健全。依法加强土地承包与流转的规范管理,积极的落实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不单单是当前农业机构的主要职责,同时还是当前时期强化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要当成重点来对待。具体的来说要做好如下的这些工作:认真的管理承包档案,此档案是开展承包工作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要原始依据,是党和国家农村基本政策在基层的历史记录,应该存放好,并且认真管理,防止其丢失,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切实的结合档案法相关的要求,不断的'完善承包管理体系,确保合约以及台账等完整有效。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完善土地承包体系,要保证其中的各个运行步骤合理恰当,对具体的工作内容优化,确保其对相关农村土地法律的应用需要,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确保农村土地环节的有效应用,实现土地流转环节的有效管理,以满足农村现代化建设管理的需要,促进该环节的综合效益的提升,确保整体土地运作环节的完善,确保该环节的综合效益提升,促进农村经济运作环境的稳定。

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规定,加紧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和土地流转登记管理制度,提高合同签订率,使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同时,还应该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开展流转规范管理工作,探索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强制农户流转的现象,一旦发现此类问题,必须要认真处理严肃对待,而且要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第二,要适时地对土地承包管理体系发展完善,保证所有的要素都可以有序的运作,保证承包管理工作顺畅开展,以满足具体的工作要求,促进相关土地承包经营环节的协调,促进内部环节的深化应用,确保工作经费环节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应用,确保土地规模经营环节的优化,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系统的健全,促进其实际用地难题的解决,进而保证农户的切身利益得以维护。要认真的贯彻落实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土地承包法》的立法理念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权益得以维护,确保群众的物质方面的权益得以保证,不单单是落实法规条例时首先要分析的内容,同时还是执行条例规范时要认真参照的标准。

在我们国家的个别区域的农村,存在很多的荒废土地,这显然对于农经的发展很不利,要想避免这种现象,就应该积极的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不断的优化方法,切实的提升群众的承包权益,保证流转工作得以有序的开展,确保土地流转规范体系的健全,保证自身的每个环节都能够积极的协调,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促进流转规范制度的健全,应该结合党的方针政策,认真的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保证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权益得以维护。合理的发展合作社,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合作社的存在能够发挥非常显著的作用,比如能够提升群众的生产活动的组织能力,还能够保证当前的农业活动朝着规模化等的方向发展,能够显著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以从事同类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为主本,以产品、资金、信息、技术为纽带,自主兴办,秉承着农户志愿加入的原则,创建新的合作组织。除了上文讲到的优化内容之外,还应该对管理工作的后续内容进行优化。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形,保证后续工作体制设置得当,不断的优化发展,做好协调,促进实际工作的开展,满足农村经济管理的需要,促进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健全,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促进整体经济管理环节的优化,促进农村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在当今的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全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干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结合出现的这些问题,不断的转换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真正的深入到农村之中,融入到农民群体中,做好真实的调研工作,尤其是对那些关乎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更是要认真的对待,开展详细的调研工作。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可以为机构制定政策提供必要的参照信息。

3结束语

在当前时期,要想缩减城乡差距,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就要积极的开展农村经济管理空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优化管理环节,不断的建立并且完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管理工作发挥作用,才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作者:冯立艳 单位:宾县宾州镇农村经济管理中心

篇7:农村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农村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经济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随着农村人数的大幅度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成为当前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问题,对策分析

1引言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村是敖寨侗族乡西端的一个村庄,距万山区行政中心约35公里,属于典型的农业山村,辖区国土面积27.1平方公里,全村有925户,人口有3235人,人均耕地面积为0.7亩,近两年来,中华山村通过种植食用菌,大棚蔬菜和树木育苗等项目发展产业带动型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笔者结合中华山村农业发展的经验,分析贵州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探讨贵州农业经济改革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2贵州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分析

2.1小农经济占主导,农民增收困难

改革开放30年以来,贵州农村经济虽有所发展,由于历史、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是我国喀斯特碳酸岩连篇出露最集中的地区)等原因,再加上底子薄,基础差,致使贵州农民收入增长一直处于全国末尾,贵州农村经济总是在困境中挣扎。所以毫不夸张地说,贵州真正的穷是农村的穷,贵州农村的穷是中国农村穷的极致。

2.2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不足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绝大部分农村年轻劳动力都通过进城打工的方式进入了城市,部分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员已经在所在城市安家落户,农村现有劳动力人员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部分人年龄偏大,体力较弱,生产能力低下,知识水平低,科技素质差,难以进行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经营,而且大部分人在数年或者十数年之后会完全丧失农业生产能力,农村将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状况。

2.3专项投入不足,公共事业发展滞后

最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巨大的投入,目前,贵州省绝大部分农村基本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各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实力及自然条件等因素问题以及农村剩余人口数量大幅度降低等原因使得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投入不均衡,而且整体仍然偏少,供给不足,加上缺乏专门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专项经济管理资金和管理人员,使得很多地方存在重建设轻管理,有人建设无人使用等尴尬问题,影响了农村公共事业的正常发展。

2.4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素质不足

农村经济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很多,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的不足,农业经济管理部门成员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行政素质,在解决土地承包合同,农村经济监管等方面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而且管理队伍缺乏必要的执政能力的管理水平,加上农村经济管理缺乏经费的投入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

3农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以贵州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中华山村为例

3.1借助当地优势,找准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因地制宜,借助当地的优势和条件,找到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方向,以中华山村为例,中华山村利用当地的资源,政策和人力三大优势发展适合本村农业经济的食用菌产业,由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对中华山村投入3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和100万元的精准扶贫资金,当地群众创业就业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3.2盘活当地资源,实行产业化发展

土地资源是当地最重要的资源,中华山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后村里大量田地闲置,当地部门针对这一情况引导农民以每亩800元年租赁租金进行闲置土地转让,通过村集体进行统一管理,盘活了当地的土地资源,通过实现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食用菌栽培,,全村仅凭食用菌一项人均收入就增加了3000元以上。

3.3整合资金,增强发展动力

中华山村将集体经济项目款与精准扶贫项目资金整合起来通过村集体注册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统一管理,对贫困户每人按照每股50元入股,对于拿不出钱和外出务工无法联系或不愿入股的贫困户采取多样的入股方式进行入股,用于合作社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3.4实行规范化运作,促进有效管理

在村集体注册成立合作社后,政府部门对当地进行协调扶持,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合作社共抓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格局,按照合作社负责生产菌种,农户进行生产和种植,合作社再统一回收销售的模式进行规范化运作和有效管理,极大的降低了单户农民的生产风险。

3.5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村集体的集体资金,中华山村按照乡级代管,村集体进行资金收支的支配,由村财务办公室对全村财务进行一月一审的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效率,严格控制村级消费性支出,提高村级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在每季度召开的村级党务村务发布会上公布集体经济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

4结束语

通过结合当地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对资金和土地资源进行集中科学的管理,中华山村的经济收入得到大幅度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贫困户年底分红3000元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值得借鉴和推广。

篇8: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1 农业面源污染特点

1.1 广泛性

农业面源污染没有固定的污染源,随着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超过了自然自身的承载能力,而且会随着地表径流进入到水体中,在地表层广泛分布,给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

1.2 潜伏性

农业面源污染的潜伏周期长,例如,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随着降雨和地表径流影响水体安全,而且农药和化肥在农田中存在的时间长短决定了农业面源污染形成具有潜伏性。

1.3 随机性

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除了受区域降水过程及气象因素有关外,还与土壤结构、地质地形地貌、农作物类型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这就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也是其難以治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1.4 模糊性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化肥的施用,但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除了农药化肥外,还有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农作物的类型、生长季节、土壤的性质,使用方式和降水条件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又会导致农药和化肥养分的流失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判断农业面源污染的总体状况具有较强的模糊性。

2 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分析

2.1 农药污染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每亩耕地年均施用农药的有效成分约为0.8kg,喷洒的农药中约有六七成进入到环境中,其中仅有30%左右的农药被农作物吸收,其他会直接降落到地面或飘游于空气中,农药的过量施用和较低的利用率导致了土壤水体以及农作物的污染,导致了过半数的水体和大量城市地下水发生污染。

2.2 化肥污染

为此,我国的化肥施用量每年都呈大幅增加态势,达到了6 800万t,较的5 912万t,增长了15%,而化肥的利用率却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氮肥的`利用率为30~50%,磷肥的利用率为10~20%,钾肥的利用率约为35~50%。部分化肥会随着降雨、灌溉以及地表径流进入到河、湖、水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3 养殖场污染

20,我国的水产品总量达6 172万t,人工养殖占73.6%。畜禽养殖中排放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化合物,会使生物耗氧量BOD和化学耗氧量COD流失量逐年增加(仅,COD流失量就达728.25万t,BOD流失量达498.83万t)。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体污染,水产养殖中投放的饵料、鱼药也是加剧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

3.1 积极倡导科学生产

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根据农作物的特性、土壤的供肥能力等,确定土壤中使用的氮、磷、钾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合理施肥量,维持土壤的肥力水平,提升肥料的使用效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生态农业优化模式和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农户积极使用生物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大力推广低毒、无毒农药的研制和使用,倡导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对环境污染。做好水产养殖的污水收集、处理,以及循环利用,减少水体污染。

3.2 加大治理保障力度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及到农业、环保等各个部门,需要政府牵头主导,加大治理的外在保障力度。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纳入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各部门切实履行承担污染治理的责任。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鼓励不同市场主体参与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并从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3.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大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公众特别是普通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农户尤其是农业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的环保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生态种植和养殖的专业技术,并提供后期技术指导和服务,从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参考文献:

[1]王建兵,程磊.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5-39.

[2]范海妮.浅谈农业面源污染原理及防治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33):23-24.

篇9: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一、重视了作文技巧传授,忽视了写作内容的积累,忽视了生活实际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开头结尾的指导训练,甚至在评价时,只重点强调了某词语某句子的好,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假、大、空不给予及时的纠正。还有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也没有提出积累素材的要求,更没帮助学生解决有话写的问题。于是,学生闭门造车或者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作文也就成了学生一项非常难熬的事情。这违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宗旨。

二、重视了写,忽视了学生读;重视了教,忽视了学生改

在现实农村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指导完后,就是学生写,然后交给教师批改,到下次作文,本子发下去写下个作文。这样给学生完成作文时间短。学生也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于是短时间内完成。教师也防范是为了完成作文教学任务———讲、改,至于学生是否有所得并不重要了。学生甚至没来得及读读自己文章。作文是学生成长的体现,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去读自己的作品,自己去评价,从而实现从教师教到自我检验、自我提高,达到学而有得。

三、重视了教材,忽视了生活;重视了课堂,忽视了课外

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不考虑所在的地区实际,对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加以变通,作文次数也是按照教材,一学期八次,没有结合平常生活安排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是封闭的,除了作文课外,难得日常阅读教学练笔和课外练笔。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针对以上农村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学生作文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

学生写作既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是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解除给学生的章法指导以及单纯的技巧指导,要从灵魂深处把学生当成作文学习的主人,允许他们有“出格”的见解,允许他们心有所思、想入非非,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思想的自由翱翔与精神的自由呼吸,在作文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两个基本写作观念,即“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和“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前者是指写作要求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生命,发自需要的自觉、自主的活动,即作文是“率性而作”,而不是被控制的、迎合的、被动的、失去自我主体性的写作,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后者是指写作以“我”为先,“以我手写我心”,笔端流泻自己的真情,即所谓“缘情而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的教学要向一个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向自然靠拢,向自我靠拢。(3)开展与作文有关的多种活动,激发作文兴趣,给学生作文信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参与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故事接龙、拟作文题目比赛、制作贺卡、自己拟写贺词、拟写广告词、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者喜欢的事物、拟写课后三分钟总结语和各种集会发言等,从口头作文开始。然后,写片段或者续写、改写、扩写,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笔头逐渐润滑起来。(4)通过对习作自我诵读、推荐发表、参赛等,让每个学生都领略到作文的乐趣、文章的美、文章的力量。写作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活动,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学生的写作需要的就是其中的一缕阳光、一股春风、一片沃土。学生作文的这颗种子能否发芽、抽茎、长叶、开花、结果,还得靠我们这些园丁悉心呵护和人文关怀,精心培养。

2.树立用语文教材教作文的理念。

教材给我们只是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借鉴。它是优秀语言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用教材这个点来进行生活这个面、人类优秀文化这个面的学习、吸收,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提高人的素质。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为例,浅谈我个人对教材的使用。(1)作文目标贯穿全单元教学。刚接触本单元,我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提出在生活中去发现真情、积累真情、感受真情的作文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好积累,为单元作文做好素材和情感的准备,为单元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2)丰富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教学古诗两首时,我还准备了几首和这两首一样表达真情的古诗,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也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古诗。然后,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古诗改写一篇现代文章,朗读给大家分享。余下四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谈体会和“XX,我想对你说”等片段练习,同时提供多篇和学生年龄相当,主题一致文章,让学生浏览,拉近教材和学生距离,把学生从教材的学习拉回到生活中感悟。这样很多的写作技巧就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去。(3)单元作文教学时,我没有从技巧和基础指导着手,而是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习以来所收集到生活中的事情,要求选出最感动最能体现真情的平凡事情,先和同伴交流,然后写作。我只提了唯一的要求: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完成。我没有立即收学生文章来批阅,而是让学生分组自我诵读,小组提出意见,自我修改;小组推荐一篇,小组分角色一人一部分读给全班听,班集体交流。学生再次自我修改。最后收到我手中批阅,几乎都是基础方面的批改了,比如错别字、语句通顺或者对一些句子改表达方式了。让我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句。

3.树立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观。

学校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因为能给学生系统知识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锻炼人,决定能否成功的,是社会。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对社会反映。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电视和新闻,引导他们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积累素材。莫言在谈创作时说“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所以,教师在心里把五彩斑斓的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他们感悟生活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与能力。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摄取反应农村特点的景、事、人、物,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写作做好铺垫。

篇10:农村固体废弃物现状及对策论文

农村固体废弃物现状及对策论文

农村固体废弃物现状及对策论文【1】

【摘 要】“垃圾围城”的问题在中国成为城市发展的普遍问题,如何解决农村污染已成为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

笔者从农村固体废弃物的特点,到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与危害,提出了农村固体废弃物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村;固体废弃物;危害;对策

一、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与危害

农村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农田和果园的残留物,如秸杆、杂草、落叶、藤蔓等;二是牲畜和家禽粪便以及栏圈用的铺垫物;三是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四是人粪尿以及生活废弃物;五是农村建筑废料垃圾。

以前农村生活垃圾以厨房的废料为主,厨房废料往往作为家禽饲料消化,农业生产中的秸秆等作为燃料,饲养活动中的粪便等作为农业生产的肥料,因而传统农村的固体废弃物都能自生自灭,基本不产生污染,或者污染很小。

但是随着农村消费结构、生活方式、生产活动的巨大变化以及少量乡镇企业的出现,农村固体废弃物大量的产生,随便堆放,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农村固体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危害

据农业部组织的地膜残留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地膜残留污染较重的地区,其残留量在90~135kg/hm2,高者达270kg/hm2。

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万t,残膜率达42%。

当土壤中含废旧农膜过多时,耕作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孔隙减少,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降低,影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传输,使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活力受到抑制。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活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我国已成为农药、化肥使用量最大的国家。

农药本身就有毒害作用,化肥中也参杂一些有害成分,长期使用后会使土壤本身肥力下降,土壤微生物活动受到不利影响。

过剩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渗入到地下,污染了井水,或随农田排放流入地面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乱用、滥用农药,过多单一地施用化肥,更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生物链影响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厨房剩余物、包装废弃物、一次性用品废弃物、废旧衣服鞋帽等。

由于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处理设施,部分农民环保意识又相对较差,许多难以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如旧衣服、一次性塑料制品、废旧电池、灯管、灯泡等随意倒在田头、路旁、水边,许多天然河道、溪流成了天然垃圾桶。

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不仅侵占了土地,而且还成为蚊蝇、老鼠和病原体的滋生场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垃圾腐烂、发臭、发酵,不仅会释放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而且垃圾的渗滤液还会污染水体和土壤,进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三、农村固体废弃物的特点

农村固体废弃物的特点:数量大、成分多、分布广、治理难的特点。

农村的面积广大,固体垃圾分布面很广,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固体垃圾的集中治理难度很大。

农药,化肥的滥用,塑料制品、废旧家电等固体废弃几乎在一种没有处理的情况下随意堆放,基本是靠“垃圾堆”的方式收集和堆放,然后经过焚烧或掩埋处理。

四、农村固体废弃物的防治对策

(1)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立垃圾回收机制。

借助国家进行的新农村建设运动,加强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鼓励社会资金的进入,在农村实施垃圾清运制度,建设垃圾堆放池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使生活垃圾在集中堆放的基础上进行处理。

(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农业清洁生产。

深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农民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之路相比之下,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更适应于大田作业规模经营。

走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的道路,加强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及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既是一种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环境日益改善、产品安全可靠的生产,又是一种体现人与自然相和谐、与时俱进的生产。

这样一种生产,无疑要以新技术、新设备作基础。

为此,我们的农业科技部门,要加紧科技创新,适应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不断推出价廉实用的技术设备。

(3)加强农民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

保护环境,教育为本。

由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相对薄弱,我国农民普遍缺乏环境意识,由此,化肥、农药、秸杆、家禽粪便等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民们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

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唤起农民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法制建设。

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适应新时期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力度,从法律制度上保护农村环境不受污染。

总之,农村固体废弃物问题越来越凸显,给农村造成很大的危害。

应该得到国家和社会应有的重视,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保障农民利益。

解决农村固体废弃物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农民三者共同努力,根据农村固体垃圾的特点,找出独特的处理机制,改变原有粗放式的处理模式,科学高效的处理农村固体垃圾问题。

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2】

摘要:我国农村地区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状况不容乐观,而且缺少有关部门或人员足够的重视,采用必要的措施和合理的管理方法来处理当地农村固体废弃物已刻不容缓。

基于此现状,本文根据我国农村固体废弃物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和宣传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农村地区固体废弃物治理及管理方法。

关键词:农村,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农民实现生产和再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而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固体废弃物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不仅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还严重威胁了人体的健康。

1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

1.1固体废弃物种类

1.1.1农村生产垃圾

随着畜禽粪便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数量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畜禽粪便的增多,而且附带各种伴生物和添加物。

畜禽粪便组分主要有粪便及其分解产物、伴生物和添加物[1]。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且有可能带有病原微生物和各种寄生虫卵,如不及时加以处理和合理利用,将造成严重的有机污染和生物污染,成为环境公害,危害人畜的健康。

农村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

一般情况下,作物秸秆的组成元素中碳占绝大部分,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等秸秆的含碳量占40%以上,其次为钾、硅、氮、钙、镁、磷、硫等元素。

农作物秸秆的环境影响主要有侵占土地、污染河流、露天焚烧时影响空气质量。

在生产垃圾中,塑料制品占有很大比例。

在农业领域中塑料制品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农用薄膜(以下简称农膜)、编织袋、农用水利管件和农用塑料板(片)材。

它们的树脂品种多为聚乙烯树脂,其次为聚丙烯树脂,还有聚氯乙烯树脂。

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物对市容和景观的破坏,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潜在环境问题[2]。

现在,社会上反应较强烈的实际上是废塑料造成的视觉污染。

对于废塑料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1.1.2农村生活垃圾

农村生态系统中的生活垃圾主要为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生活垃圾。

河南省农村外语教育师资现状与对策研究

学校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

农行县域支行IT运维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历史作业设计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困惑与对策论文

班主任工作总结--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农村幼儿园师资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农村幼儿园师资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农村幼儿园师资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锦集10篇)】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范文题目模板2023-11-02

小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发展措施教育论文2023-12-31

毕业论文题目2022-08-22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题目2023-08-28

品牌设计应用性人才培育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2023-05-25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2022-11-06

反季节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调研报告2022-10-25

工商管理大专论文题目2022-07-16

论文题目2023-06-24

班主任管理的论文题目202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