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长度作文

时间:2022-04-29 11:00:14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hanges”为你分享23篇“青春的长度作文”,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青春的长度作文

篇1:长度小学作文

长度小学作文

今天数学王国派了三位著名的大将来和我们见面。它们就是在数学王国里小朋友们最熟悉的米、厘米和毫米。

我觉得它们三个兄弟,毫米是老大,因为它能测量很短的东西,很精确。厘米是老二,因为它不长也不短,人们经常会用到它。米是老三,因为它只能量比较长的东西,小朋友们用的比较少。

今天,我们要给它们三兄弟在教室里帮它们找各自的测量对象。

我们先给米找测量对象。我在教室里左看看,右看看,发现教室里好多东西都可以用米来测量。比如:门的高度大约是2米、教室一边的窗户高度大约是一米多,我抬头一看,呀,原来还有日光灯的长度,大约是一米……看来,我们教室里许许多多的东西都能用米来测量啊!

厘米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常见了,我身边到处都是。比如:我每天用的橡皮,长约两厘米、书本的长度,大约三十厘米、我的水杯,它的高度大约是二十厘米……厘米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数也数不清啊!

毫米大哥最喜欢和我们玩捉迷藏,虽然它躲了起来,但也都被我们找到了。比如:老师的`眼镜厚度约三毫米、十张纸的厚度就是一毫米,就在大家像小猴子一样在教室里找来找去的时候,我发现我手表上装零件的洞眼大约是两毫米……如果你不仔细发现,毫米的确不太好找啊!

帮它们找完测量对象,它们就要和我们告别了,最后三兄弟叮嘱我们,考试的时候一定不能把它们三个搞混淆!

篇2:生命的长度作文

每个生物的生命都有起点与终点。有的人说生命的长短不就是在世上存活了多少时间吗?在一些人来看,这句话是正确的,其实生命真正的长度在于这个人在世上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曾经有一位作家就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就更意味着,生命长度的含义了。

就拿鲁迅先生来说,他代表着那句作家所说的后半句话中的他,还活着。因为鲁迅在世时为人民为祖国贡献了许多的力量。他年轻时为医生,但当时中国人民都处于一种无法言说的状态之中,他认为学医无法拯救精神,便弃医从文了。他的许多文章都振奋了人民,让中国离成功更近一步。这说明无论人在世上活了多久,但只要为社会贡献的越多,那么他的生命就越长。虽然鲁迅现在已经离世了好几十年,但人民一直都记着他。

那么前半句话中的他已经死了,又将是怎么样的人呢?

就拿当时的腐败者来讲,他们虽然表面上的`职业都十分光鲜亮丽,但他们在背地里压榨人民的血汗钱,还骑在人民头上,让人民做牛做马。而这种人在社会上没有人会忘记他们,都将他们恨之入骨。所以即使他们还活着,那么也会被当成已经死亡了。这也更加体现出了即使你活了很长久的时间,如果你在社会上没有创造价值,也没有人赞同你,还为社会带来了恐慌。虽然说会有人记得,但即使过了多少年,别人对你的议论都不会改变。

从两个例子可以看得出来生命的长度在于为社会的贡献以及个人的品质。

如果想要生命的长度足够长,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好好的利用时间,只有利用好时间才能使生命延长。假如,一个人一生都在浪费时间,那么生命就没有意义且十分短暂。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的生命长度要怎样才能变长呢?只有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多付出,不浪费时间,多做一些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这样才能使生命更长。

有时候,生命的价值更来源于我们对自身的肯定,以及自我的坚持不懈。假设我们想要延伸生命,那么,我们就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只有如此,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

篇3:测量长度妙法作文

测量长度妙法作文

测量长度妙法作文

杭州市余杭区耕读缘学校三年级 王睿瑜

金老师让我们测量教室的长度。我心想:这太简单了,直接用尺量不就行了。金老师说不能用尺量,只能用身边的`物体去测量。

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用手臂量,有的说用铅笔量……大家说了一些方法,可是金老师说都不行,因为用手臂量误差会很大,用铅笔量太麻烦……

最后,我们决定用两本书量。我和郑熠辰、沈吴祺一组。我负责做记号,郑熠辰负责计算,沈吴祺用书测量。我们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测量,就怕稍有倾斜,使数据的误差变大了。测量到最后,还有一个小空缺没法测量出来,怎么办呢?

哈哈,有了!沈吴祺想到他口袋里的糖果。他拿出糖果,往空缺里一放,刚好。第一步完成,接着第二步是测量出书本的长度和糖果的长度。两本书共长40厘米,糖果长2厘米。最后一步,把这些数据加起来算出总和就行了。我们一共用书本量了17次,那就是17×40(厘米),再加上最后那颗糖果2厘米,答案出来了:682厘米。

(指导老师金明娟)

篇4:长度作文450字

长度作文450字

我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曾经以为任何东西都该有长度的。就是有特别明确的答案。但是我现在不那么确定的原因也很明晰。因为有些东西真的不能以实物衡量。就长度而言我是完全无法来衡量的。像是能精确测量的东西当然可以言说,但是不能精确测量的`呢。我们的时间有长度,我们的岁月有长度,我们的身高有长度,我们的书本卷子一切实质的有长度。

可我们的思想有长度么?我们的想法有长度么,我们的好多好多的青涩的东西有长度么?

答案是几乎能确定的,没有。这些不能确立长度的东西才是我们该实质追求而且热爱的。我们思想的无涯。我们的爱和感情的无涯。我们拥有着美好的东西的无涯。我们美妙感觉的无涯,这些都是不可测量的。更何况测量的尺度。拿一米的长尺,还是人生的尺条。更何况人生有尺条么。把年纪刻成数字么。感觉上也是有些不对劲的,我们只能做到什么,其实算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到。无非珍惜当下,做好现在。拿以后得尺度来衡量如今的努力,拿现在的状况来衡量之前的拼搏。这都是一种尺度,一种能拿来丈量的长度。

可是人是什么,这就又是一个难题。我们能计量的东西。其实无非也就那么多。所以请认清你该去在意的东西。

篇5:速度•长度•精度

速度•长度•精度

速度•长度•精度                   ――小学作文训练的几种方法     本文主要就如何运用电教手段,对小学生作文的速度、长度、精度诸方面进行训练谈谈体会。     一、训练速度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速度训练是很有必要的。美国专家约翰•霍尔特在小学生中试验了一种称为“作文大赛”的教学方法,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这项比赛采用不计较拼写错误的方法进行,从而使学生解除顾虑,随意去写他们喜欢写的事情。霍尔特每天要求学生不停地写作半小时,题目不拘,内容不限,在半小时内写的字数最多的为优胜者.我们认为霍尔特的这一方法很值得借鉴。根据我校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来看,写作速度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许多学生觉得没内容可写,再加上写作思想不集中,写字的动作慢,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缺乏紧迫感和时间观念。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首先解决学生没内容可写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写作速度,我们充分发挥电教的优势,利用投影、录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让学生观察后进行写作.训练速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限学生在30分钟内写300字以上的作文,进行快速作文比赛等。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训练长度     有了写作素材,作文仍达不到一定长度,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比较普遍。如有位四年级的学生星期天随家长到思施城郊五峰山游览了连珠塔,回家后家长要他写一篇日记,他只干巴巴地写了60―70字。这篇日记反映了两个带有共性的问题:一是观察不细,浮光掠影;二是无所适从,表达不畅.为了使学生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言之有物,按照写作要求,我们将五峰山上的连珠塔用摄像机按从外到内、从下至上的顺序拍摄下来,让学生仔细观看后进行写作,结果大多数学生不但写得具体生动,层次清楚,而且字数也达到了500~600字。     三、训练精度     所谓“精度”是指作文中遣词造句的精确度。目前,在小学生作文中遣词造句不恰当的不在少数.要使学生克服这些毛病,除了认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采取一些相应的补救措施.比如准确表达与细致观察密不可分,学生在练习写动物的外形时,我们把小白兔和小花猫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在课堂上放映,让学生比较观察后再进行说、写,在说、写中训练学生恰当运用词语、准确描述的能力。如在写小白兔和小花猫的眼睛时,许多同学在描写中不仅能区别它们的不同,而且还使用了“绿色的宝石”,“红色的珍珠”等形象贴切的比喻,遣词造句的精度普遍得到提高。

篇6:《长度守恒》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大班量的守恒学习中,长度守恒是幼儿最先接触的守恒问题。长度守恒是指两个长度相等的物体,即使位置、形状发生改变,其长度仍然保持不变。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大班数学领域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初步认识量的守恒,能不受外形、摆放位置等变化的干扰,基本保持量的守恒”。幼儿处于大班上学期,已初步具有测量、比较的经验,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认知活动的概括性也使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增强,但仍显表面化、肤浅化。因此利用幼儿身边熟悉的材料,在游戏操作中学习长度守恒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次活动的设计就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在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摆一摆中理解长度的守恒,对长度守恒有初步的概念。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认知领域的目标,及我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出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长度守恒现象。

2、能不受物体位置、形状等变化的干扰,理解长度守恒概念。

3、在活动中养成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三、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在游戏操作中正确感知长度守恒的现象。

活动难点:使幼儿做到不受外部因素变化的干扰理解长度守恒的概念。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活动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操作法、游戏法;学法有观察法,合作法等。并且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探索和实践,从而为突破活动重难点打下基础。

五、说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比较物体长度的测量经验;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黑板 双响筒 铅笔两根一组,共五组 投影仪

2、幼儿操作材料:毛根 丝带 毛线 绳子 纸条 电线 塑料绳(每种2个)小棒(双色各10支)

六、说活动程序: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及重难点,我将整个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一)通过改变物体摆放位置,感知长度守恒。

(二)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感知长度守恒

(三)通过等长且数量相同的物体随意造型,感知长度守恒。

第一环节:直观教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在这个环节我运用的教法是情景教学法、操作法;学法有观察法,操作法)

活动一开始,我带领孩子们进入神秘的“线条王国”,首先请幼儿以目测的方式感知平行摆放的两支铅笔,幼儿能够较快的判断出两支铅笔一样长。有了这层的感知后,第二步难度递增,变化两支铅笔的摆放位置,铅笔位置改变后,幼儿的判断也出现干扰。这时引发幼儿的思考:这两支铅笔一样长吗?你怎么知道的?用什么方法来检验?

我充分给予幼儿表述的机会,并引发幼儿想办法证明到底谁长谁短?并请幼儿进行操作验证。幼儿采取比较的方式,验证出两支笔是一样长。同时,在幼儿验证过程中,我引导幼儿共同关注验证的步骤:一头对齐后再看看另外一头是否对齐,如果对齐说明他们一样长。让幼儿感受验证的严谨和数学的科学性。最后,在孩子们判断比较后,引导幼儿发现秘密,做出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摆放位置改变了,但它们的长度不变。

第二环节:游戏过程中动手动脑,在探究解决问题中学习。(在这个环节主要运用的教法是操作法;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观察法,游戏法等。)

1、找一找──在这个环节,我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宽窄不同,长度相同的纸条;颜色不同,长度相同的毛根、毛线、电线、大绳、丝带等等,相同材料,一样长的找朋友。

2、变一变──引导幼儿改变物体的形状,看谁变得最有创意。

3、说一说──启发幼儿相互猜测改变了形状后它们还一样长吗?为什么?怎么验证?

幼儿在自由的操作、游戏之后,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这时师幼(配合投影仪)一起验证结果,发现:

1、两张纸条宽窄不一样,但长度相同,形状变化后,长度不变。

2、相同长度的毛根,电线,不管形态怎么变化,它们的长度都不会变。

3、大绳、丝带、无论摆出什么样的图形,它们的总长度是不变的。

在幼儿讨论和交流自己操作的过程后,我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小结:只要是长度相同的物体,不增加,不减短,无论宽窄、颜色、形状怎么变,长度不变。

第三环节:讨论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形成长度守恒的感性认识。(教法我运用了游戏法,操作法;学法有观察法,合作法等。)

在这一环节,我把幼儿分成两组,竞赛游戏的趣味更加浓厚。我用一句话引出第三环节:“在规定时间内拼一条首尾相接的小路”,这句话激起幼儿跃跃欲试的情绪,每组幼儿通过商议,合作拼出不同造型的首尾相接的小路。这时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这两条小路是一样长吗?为什么?怎么验证?”在幼儿充分议论后,发现小棒的数量和长短是一样的,得出结论,这两条路的长度是一样的。最后大家通过交流梳理头脑中的信息,小结出:相同长度,相同数量的小棒,无论拼出什么造型,长度不变。

七、说活动延伸:

益智区——投入两根长度相等的绳子,用剪刀将其中一条剪成段,让幼儿再次判断长短。

美工区——数量与长度相等的吸管、火柴、毛线、毛根、绳子让幼儿拼出不同的造型,判断它们的长短。

家园共育——请家长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物品,迁移长度守恒经验进行比较。

八、说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现象人手,形象地将数的守恒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便于幼儿掌握,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达到教学的目标。

整个教学以进入线条王国探秘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在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主探索,提高了观察力,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但活动中也有遗憾的地方,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让教学更加灵活;因为时间的关系,所展示的环节也略显单一。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篇7:《长度单位》教案

教学内容: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

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

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

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

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篇8:《长度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的长度最好用相同的工具来量,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具:1角硬币、回形针、小方快、小刀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二年级的小朋友,比身高。

一、激趣引入:

师国庆节到了,聪聪和明明正在准备宣传板报,看多漂亮!(出示没有花边的板报)咦,好象还缺点什么。贴上美丽的 花边吧。一会儿,他们就完成一大半了(出示贴了两种花边的板报),聪聪说:我的贴得快。明明说我的贴得快。同学们你们说谁的速度快?(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1:聪聪的速度最快。她贴的花边长些。

生2:明明的速度最快。他贴的花边长些。

生3:一样快。他们贴的花边一样长。

师:到底谁贴的花边长?我也看不出来。你们有什么办法比出花边的长短呢?

生:可以用铅笔来量一量

师:你的办法真好!当我们用眼睛不容易看出物体的长短时,就可以找一个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

二、探究新知。

1、用不同的物品量相同的长度。

师:比如,我们要量着本数学书的宽,(出示数学书,老师带着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宽)也就是这条边有多长,我们可以找些什么物品来量呢?

生1:我找三角片

生2:尺子

师:不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来量呢?

生3:小刀

生4:橡皮

……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就放在你们桌子上的文具盒里。下面就两人一组,没个同学选取一种物品来量数学书的宽。开始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量数学书的宽)

师:都量完了吗?请你上去量给大家看看。(点一生带回形针上展示台来量数学书的宽)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他量怎么样?

师:你也是这样量的吗?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来量的?数学书的宽有几个物品那么长?

生1:数学书的宽有7个硬币那么长。

生2:数学书的宽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

生3:数学书的宽有2把小刀那么长。

生4:数学书的宽有15个小方块那么长。

师:都是量的数学书的宽,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1:因为我们用的物品不一样有的是回形针、有的是硬币。

师;对呀,用不同的物品量得到的结果都不一样。有的人量的结果又相同,这是为什么?

生:他们用的饿物品是一样的。

师:看来我们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就要用相同的物品去量。

2、 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

师;好,我们再用手中的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好吗?

(学生动手量,师巡视指导)

师:都量完了把谁来说一说你们组量的结果

生1:文具盒有3把小刀那么长

生2:文具盒有9个硬币那么长

生3:文具盒有7个回形针那么长

生4:文具盒有20个小方块那么长

师:请观察并比较一下两次测量的结果,你发现了怎么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小组交流讨论)

生1:课本的宽有7个硬币那么长,文具盒有7个回形针那么长,它们的长都是7,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师:为什么它们的长都是7,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生:因为两次用的物品不一样。

生:文具盒比课本的宽要长,正好7个回形针比5个回形针长。

师:你们听清楚他们说的吗?请你在说一遍。

师:你们真会观察,用同样的物品做单位来测量就能很快比出物体的长短。(板书)

师:刚才我们在量数学书的宽,文具盒的长的时候,正是用了不同的物品,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长度单位(出示课题:长度单位),才使得我们量出的结果各不相同,还与事实不符。所以,我们在去量物体长度的时候,选择做标准的物品就应该

生1:相同

生2:同一物品

生3:一样的物品

……

师:对,要用统一的物品,要有统一的标准,要把长度单位统一。(补充课题:统一)

师:我们把课题一起来读一遍。(学生读)谁来说一说统一长度单位是什么意识?

三、有趣的故事。

师: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知道统一长度单位非常重要,让我们一起回到古代看一看吧——(故事略)

他们为什么要打架?

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不打架?

四、标准的选择

师:我们现在明白了,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同学们认为选择什么物品做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1:小刀

生2:硬币

生3:小方块

师:量较长的物体,我们就用较长的物品做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我们就用较短的物品做单位。如果要量这张小贺卡的边,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小方块

师:好,我们就用小方块做单位来量贺卡的长边和短边

学生操作后汇报

师:贺卡的长边有——14个方块长,贺卡的短边有——10个方块长,长边比短边多几个方块长?(4个)

五、巩固练习

(1) 师:先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几种蔬菜——(师演示课件:由凌乱到整齐。)

这里的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长呢?这到题是我们课本第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请同学门在书上完成

(2)同学们在看,这里有一些文具——

(师出示课件:)估一估,这些文具大约有多少个方块长?

六、小结略

篇9:《长度单位》教案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请同学们拿出橡皮量量自己的书,拿硬币量自己的书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 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四、小结

篇10:《长度单位》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点:

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在明确长度单位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一)说一说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有多长?(学生用手比划出长度)

(二)比一比

学生依次用手比划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等长度。

(三)揭示课题

大家都认识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们会用这两位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用手比划实际长度,为后面估测物体的长度作铺垫。

二、探究新课

(一)引出问题。

1、学生猜测

课件出示旗杆。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高吗?

2、提出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

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二)解决问题。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想法一:学生可以通过用手比划1厘米、1拃长等,推断出旗杆的高度不是13厘米。

想法二:利用学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对比,学生身高1米多,估测旗杆的高度相当于10个小朋友的身高,大约是13米。

想法三:借助身边十几厘米高的物品来比较,旗杆的高度是不是和学生手上用的铅笔、铅笔盒的长度一样,比如,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3、得出结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板书)

4、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来确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考多比较。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活动中观察、分析、交流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教师适时指导,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三)运用新知。

课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间里有一张漂亮的床。

1、学生思考:这张床的长度是200厘米还是200米呢?

2、同桌交流想法。

3、指名回答,说说选择的理由。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或父母的身高来推测,父母的身高一百多厘米,我们睡得床的长度比我们的身高多一些,是200厘米更合适。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单位时,不仅要注意单位的大小,还需考虑数量的多少。

三、巩固新知

(一)教材第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二)教材练习一第8题

1、课件逐步出示每一小题。学生独立判断,说明理由。

2、师生给予合理评价。

设计意图: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深刻体会到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从而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本课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判断选择什么长度单位合适时,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比划,借助身高、身边物品来估测物体的实际长度,最终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小结,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1:inch是什么长度单位

英寸在荷兰语中的本意是大拇指,一英寸就是指甲底部普通人拇指的宽度。当然人的大拇指的宽度也是长短不一的。14世纪时,英皇爱德华二世颁布了“标准合法英寸”。其规定为:从大麦穗中间选择三粒最大的麦粒并依次排成一行的`长度就是一英寸。

在建筑材料中,对管材的称法用英寸这个单位,为2.54cm,而不是用市寸。在液晶显示器中,规格一般有17寸、19寸、23寸、27寸等。在手机中,屏幕尺寸一般有4.0寸、4.2寸、4.5寸、4.7寸、4.8寸、5.0寸、5.2寸、5.5寸、5.7寸、6.44寸等。在平板电脑中,屏幕尺寸一般有7.9寸、9.7寸、12.9寸。显示屏的大小是以对角线的长度来衡量的,以英寸单位。

篇12:条码长度

条码长度(barcodelength):从条码起始符前缘到终止符后缘的长度,

条码长度

篇13:《长度比较》教学反思

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构自主学习的平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对学生的了解与关注,将课本资源与学生周围的生活资源有机结合,合理选择与组合,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在导入新课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视觉直接比较旗杆的高矮和小伙伴的身高。紧接着,出示长短一致但放置方向不一致的两根小棒。由于不易用眼睛直接比出长短,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引发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比较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先猜测然后进行进行长度比较,并在交流中获得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比较绳子的长短。当学生基本学会“长度比较”后,再次自选身边的物体进行长度比较的实践操作。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找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新知得以巩固,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得到培养。通过这样反复操作,帮助学生积累“长度比较”的经验,逐步体验、感悟比较物体长度要有基准,需一端对齐??为学生自己概括出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创设条件。此后又有意设计了当物体不能进行直接比较的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灵活运用比较方法的同时,获知可以借助数方格等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渗透间接比较长度的思想方法。

这样,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灵活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组织、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提供操作素材与机会,充分感知与体验

新课程理念提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最佳的呈现素材的方式,尽可能地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把学知与学做紧密的结合起来,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以往的教学中要学生理解(掌握)一个结论时,往往通过一个例子,就给出结论,再按照教师告诉的结论反复的操作。这节课设计时,教师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和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几次的动手操作——从不同材料的操作中积累一定感性经验,逐步体验、领悟,自己概括出“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

三、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合作,人人参与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本节课中,教师努力改变自己的角色,特别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各种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都能得到发展。如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在此后的再次实践中留给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在发展新知中,更是留有自由思维的空间:比较方法、发现问题??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也有利于在学生的交流、启发中培养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本领。

整节课教师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为学生体验过程创设合适的情景,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体验,有所创新。

关于教学媒体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形象直观、动静结合的独特优势,强化了学生对数学抽象算理、深奥复杂的数学问题的感知与理解,它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有能激活课堂教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反馈速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它既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日趋完美,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又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教师在数学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所具有的集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的独特优势来精心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模拟出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情景,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使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就学到知识。真正领略“数学来源与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深刻意义。例如:我在教学“绳子的比较”这一教学环节时,先运用多媒体来创设与生活相似的情景,出现三个小朋友跳绳的情景,猜测谁的绳子长,如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探索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再通过动画演示比较的过程揭示结果。再如在教学“郑人买履”环节时,通过观看影片,使学生看过之后感悟到我们只要用自己的脚去和鞋子比长短就可以了。那什么时候会用到尺码呢?学生注意力异常集中,在此运用信息技术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二、 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意识,开发潜力,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学会探究。如:在教学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学习用品的长短这一教学环节。我在多媒体的设计中先出现学习用品,再覆上一张方格纸,学生情不自禁的参与了教学自觉地数起了刀片和橡皮所占的方格数。并且还把数方格的过程一一展示出来,非常地形象。又如最后创设的“智力加油站”一关一关的智力游戏题不时地吸引着学生。而且每个问题都有正确方法的演示和结论的得出。

这样运用多媒体,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深刻的表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扎实、深刻,顺利地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三、 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中“声、图、文”于一体的优势,有利于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比如:在教学“T”形线段的长短比较时,学生已经能够非常快地把同一起点的几个物体进行长度的比较。这时,课件再出示两个一样长的小棒(一根横着放、一根竖着放),让学生猜想这两根小棒的长短。学生马上活跃起来,有的说横着的长,有的说竖着的长,有的说一样长。然后让学生进行动手尝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随后课件再演示把其中的一根旋转后

和另一根移在一起,正好重合。在这个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首先让学生尝试,产生各种不同的猜想;接着引导学生验证,从中明白因为两端没有对齐,所以用眼睛看是会有误差的,通过移动这一动手操作使一端对齐,从而进行验证。因此这样改变了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了以学生生活实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重点、师生互动“做数学”的新教学模式。

四、 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的功能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不仅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而且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教学“哪只猫先吃到老鼠”和“哪张纸长”这些环节老师都是让学生先进行阐述自己的想法,然后把想法和结果用现代技术一一呈现出来。这里面渗透了1、“变曲为直”的思想。2、长度比较不但要看两端,还要看中间这部分。3、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有些题目的答案情况是不唯一的。

总之,在现代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能让数学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独特的魅力。

篇14:长度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同时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本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发现教学法为主,充分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操作、思考、交流,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演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在教学过程,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征,注重了对情景的设置。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环节清楚,层层递进

本节课教师目标明确,设计了4个层次的观察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认识直尺——认识厘米——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认识几厘米”几个环节的教学,已经为学生探索“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作好了铺垫,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与作用。

2、巧设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有人说:学习数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并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当学生自主探索出了测量方法,并能测量出身边物体的长度之后,他们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课堂平实高效

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平”与“实”的课堂,该讲授的地方教师精心而准确地讲授,该探究的地方则放手让学生探究,课件辅助教学用得恰到好处,做到了真正的切实高效。

4、给学生继续学习的渴望

一堂课的结束,恰好是另一个知识学习的开端。在教学接近尾声时,本课的结束设计,即呼应了前面引入阶段的测量课桌长度的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用直尺去测量更长的物体或距离的局限性,学生产生了学习更多知识需要。

篇15:长度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测一测、量一量、估一估等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及如何对一些较短的物体进行测量。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0”刻度。看来在今后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对于这课中涉及的估算内容学生们完成得不好,估算能力差,大部分学生是*用尺子量来完成估算习题的。看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必须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

篇16:长度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花了近二周的时间结束了第一单元的新课和练习,并且进行了单元知识测验。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已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做单位,学生能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1米到底有多长,1厘米到底有多长,并且知道1米=100厘米。在建立长度单位观念的基础上,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估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测量出它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点有哪些,以及学生能够用刻度尺画线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落实的比较好的是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测量教室里的物品,家中的物品,积累关于实际物品的长度概念,对于孩子建立长度单位的直观概念很有帮助。当然,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烦恼,比如说,个别孩子因发育差异,动手能力比较差,教学画线段时,手握不紧尺子,画出来的线段是歪的,在课堂上我一遍又一遍地提示,在教室里不断地巡视,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通过多次练习逐渐掌握了画线段的方法和技巧。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力求教学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篇17:长度教学反思

本周学习了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学习重点如下:

1、统一长度单位

在课堂内,我们通过组织孩子们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长度,引导孩子们提出疑问:明明是同样长的物体,为什么量得的数量不同呢?使孩子们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实践生活中充分感受1厘米和1米的长度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充,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在课堂内引导孩子们观察尺子上有些什么?有刻度线,数字,大格,每两个数字之间叫作一个大格,像这样的一样大格的长度定义为1厘米、在生活中去寻找1厘米,量一量孩子们的每一个小手指,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呢?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1厘米长度的物体很多很多,1厘米它比较短。

出示米尺,感受1米的长度、用手势来表示出1厘米,1米究竟有多长、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再拿尺子来准备测量。

3、学习测量的方法

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数字几、不过,有的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引入小数的介绍,但是不宜过多强调。

4、线段的认识

线段的认识重点抓住两个特征:1直;2有两个端点、在黑板上画上一条直线,问:"这是一条线段吗?"有的孩子说:"是的,因为它很直、"有的说:"不是的,它没有两个端点、""对,这是一条直线,它没有两个端点,它的左右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我们无法用尺子量出直线的长度、但是,点上两个端点,就像用剪刀剪下了其中的一段,这就是"线段",线段是可以测量出具体的长度、其实,线段的定义是由直线引出的,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但是,在低年级阶段,我们通过比较形象的语言,比较有趣的比方来引导孩子们理解什么叫作"线段"。

5、学会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画法指导:画线段时,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尺子断了,没有了"0"刻度了,那又该怎么办呢?引导孩子去发现用任意的一个刻度线做为起点,都可以的、如:用刻度"1"为起点开始来起,画3厘米长的线段,那就1+3=4,画到刻度"4"的位置,画完后,记得点上两个端点,表示这是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如果没有点上两个端点,那你画出来的就是一条没有长度的"直线"。

6、本周的学习问题:

口算的准确率退步较大、在课堂练习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孩子"口算"退步很大,11-7不记得了,84-8写出的答案也是非常奇怪,还有100—10等于几?有的孩子怎么样都想不出答案了、这两周需加强口算的训练。

篇18:父爱的长度美文

父爱的长度美文

盛夏繁荣了父爱,那堆积的爱如盛夏的庄稼,日渐增高,渐渐在阳光雨露中吹响爱的乐章。父亲是位沉默的人,他用沉默丈量着生活的空间,用沉默呵护子女的成长,也在沉默慢慢变老。

当你长久在外拼搏时,再回老家,不经意的体会,那些过往的岁月痕迹里尽显儿时的回忆。这时,你会发现父亲老了。他的身影不在笔挺,他的眼神满是沧桑,他的.笑容尽显慈祥。他的鬓角布满白发,他的眼梢已见苍老,他的微笑愈发厚重。

面对苍老的父亲,心中会涌现层层落落的酸涩,或许是因为父亲的苍老,或许是因为爱的沉重,抑或是感叹岁月的无情与飞逝,又或者是对这份父爱内心得解读。

当你明白父亲老了,你会蓦地理解所有岁月给予你的苦涩。那些过往的艰难,就会点点滴滴化成唇边的微笑,鼓励你继续前往。纯白童年的美好有父爱的紧紧跟随,而今看来变得更加纯美透亮。青葱少年有了父爱的依依相伴,而今回想变得更加完美飞扬。

父亲的岁月是恒长的,源远流长的父爱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更显厚重,更显浓郁,更显伟大。

当我们长大了,当我们可以独立的生活了,当我们走到了离家很远很远的地方了。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离父亲越来越远了,但是离父爱越来越近了,你会看到父爱一直跟随,随着我们的远去,父亲把爱的绳子越收越紧,爱意越来越浓,也越来越沉默。

这是盛夏的季节,侵染的气息是生机与繁荣。它让我们开始丈量思念,权衡心底最深的思量,追思梦里最深的爱意。父亲就是我们长大以后的思念与牵挂。我们在日日忙碌后,在夜色初上时,在黎明来临时,都会从心底涌上这些对爱的思念。

假如爱有长度,儿女对父母的爱,比起父母对儿女来说,相差几许?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伴随我们人生的每一步,始终如一;父母深挚的爱,无时无刻不在浸润着儿女们,毫无保留,毫无怨言,因为不求回报,才更加难以还清。

父爱悄无声息的陪在我们身边,这么多年,有他的地方才是家。

篇19:《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钟面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 )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 )作单位。

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

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及时练习。

①填一填:(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③画一画:(出示下面的题目。)

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3.复习认识时间

(1)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

(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

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

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动手测量,最后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顶点是给定的)

4.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篇20:《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

【设计理念】

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回顾梳理

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3、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4、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练习。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

3、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1、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

2、 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 )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 )厘米。

(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细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 )厘米 30厘米+6厘米=( )厘米

100厘米 – 40厘米=( )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3、知识运用:

(1)抢答题:(出示练习)填写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黑板长约4( ) 我们的身高约130( )

旗杆高15( ) 橡皮擦长3( )

小红的手臂长约40( ) 床长2( )

爸爸的鞋子长25( ) 我们的房子高3( )

4、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设计意图】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三、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到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物体,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我们就用( )作单位,如果测量较大物体时我们就用( )作单位。

篇21:《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

【教材分析】

例8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意在巩固学生初步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进而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

从呈现形式来说,教材仍然以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反思与回顾三个步骤呈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其中,在分析与解答环节,特别突出了判断(估测)的方法,即运用自己熟知的一定长度作标准(如一拃的长度、身高等)去比较或推测,既有方法上的引领,又有测量思想的渗透。回顾与反思环节,则是以学生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回到情境中对解答的结论进行检验。这两个环节中,都突出了用长度表象解决问题,使学生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学情分析】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必须建立在长度估测的基础上。由于学生只认识了“厘米”和“米”,很容易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推断。

虽然旗杆、课桌、小鸟、篮球场等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学生并不一定都清楚它们的长度,也就是说我们应高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运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及借助参照物的方法,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判断方法。

难点:学会借助参照物进行判断。

【教学准备】

课件、橡皮、杯子、直尺等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探究新知→会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

巩固应用→通过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5厘米、1米各有多长。

2.播放课件:长颈鹿与小羊比本领的动画片。

师:在长颈鹿和小羊比本领时,为什么长颈鹿赢了?

生:因为长颈鹿长得高。

师:长颈鹿到底有多高呢?是5厘米还是5米?由此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1.想一想。

课件出示高大的长颈鹿图片。

师: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长颈鹿吗?在哪里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师:联系实际想一想,你和长颈鹿相比,谁高?

生:长颈鹿比我高。

2.议一议。

提出问题:长颈鹿高5厘米还是5米?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手势比划感知5厘米和5米有多长,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注意发现有代表性的观点,为向全班汇报作准备。

3.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1:我大拇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5厘米就是5个1厘米,也就是用大拇指的宽量5次的长度,这跟我的中指的长度差不多,长颈鹿不可能那么矮,所以我觉得长颈鹿有5米高。

生2:我尺子上从0到5的长度就是5厘米。

这太短了,还没有长颈鹿的耳朵长,所以我觉得长颈鹿不可能是5厘米,只能是5米高。

生3:我伸开双臂,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1米,还没有长颈鹿的脖子长,我觉得长颈鹿有好几个1米,应该是5米高。

生4:我的身高1米多,还没有长颈鹿的脚高,所以长颈鹿应该是5米高,而不可能是5厘米高。

生5:4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长颈鹿一样高,所以长颈鹿是5米高。

……

【巩固应用】

1.教材第7页做一做。

2.选择合适的长度,在括号里画“√”。

(1)黑板长:①3厘米②3米()

(2)橡皮长:①2厘米()②2米()

(3)大树高:①10厘米()②10米()

学生自己辨别以上物体的长度,教师及时反馈。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较长(高)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

橡皮长2厘米长颈鹿高5米

大树高10米

篇22:《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观察、实践等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尺子量线段和按要求画整厘米的线段。

2.让学生在操作中,形象、直观的感受线段的特征。

3.尝试同学互助的学习方式,会用语言正确阐述发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欣赏数学中图形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

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体验线段是直的。在一系列的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的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验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特征,为后面的画线段作好铺垫。“我是小小设计师”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将所学知识与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感受数学美,从而想学、乐学。

教学重、难点:

感受线段的特征,会用厘米尺量和画整厘米的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一根30厘米的绳子,一把尺子(厘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一)游戏

名称:玩绳子。

规则:将一根绳子摆放出不同的形状。

学生汇报:摆放出绳子的形状,特点。(如果有学生摆出直的,则直接导入新课。如果没有,教师可以直接展示直的,说明这样摆放用的时间最短,而且最简洁。)

(二)板书:直的

(三)导入新课。这样拉紧的一段绳子,可以看作一条线段。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四)学生动手拉一拉,说说拉直后是什么?(线段)

强调两手之间直的一段看成线段。

(五)板书: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慢。设置课前的摆绳子游戏,难度不大,可以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通过摆、拉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感知曲与直的不同,形象、直观地认识到线段是直的。强调“看成、作为”,注重数学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线段有两个端点。】

二、创设活动,探究新知

(一)找一找,摸一摸:寻找生活中的线段。

1.小组合作,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全班汇报。(注意纠正学生口头叙述的错误,保证叙述的准确性。)

3.课件依次出现黑板、桌子、书。它们的线段在什么地方?

4.学生边回答,电脑边演示。(抽出线段)

5.教师小结: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6.欣赏生活中的线段。(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通过找、摸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出线段进一步深化他们对线段是直的感知,帮助学生从直观事物到抽象数学概念,建立初步的数学模型,尝试站在数学的角度上感知世界。欣赏活动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便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探究。】

(二)找一找,量一量: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1.出示书第5页的三条线段,它们都是线段,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小组探究,全班交流。

3.教师板书:都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4.你们真是好眼力。既然线段可以量出长度,请量一量这三条线段的长度。

5.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6.全班汇报。让学生口述量的方法和过程,说说要注意什么。

7.教师小结:量线段时,线段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线对齐,看线段的另一端对着数字几,线段的长度就是几。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试着表达自己的思想,将形象、直观的线段内化成抽象的概念。而学生刚刚学习物体的测量,运用测量线段为后面的画线段做好铺垫。】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画线段

1.在纸上设计一条3厘米的线段。看谁设计的样式多。

2.展示学生的作品,表扬设计好的学生。让他们说说是怎么画的。

3.教师讲解示范后,教师小结。

4.教师小结:画线段时,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不论横着、竖着、斜着画,只要是直的就是线段。

5.你们还想设计多长的线段,自己画一画。

6.同桌检查,再画一条跟同桌一样的线段。

7.(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画法的错误。)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一)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第1题。

1.主要从曲和直的特征上去区别线段。

2.要求学生可以口头说明判断的原因。

(二)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第2题。

1.这题放在图形中,增加做题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回答:一共画出了3条线段。画出的是帆船。

3.可以适当地说说这道题渗透的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的知识。

(三)教材第6页的“做一做”第1题。

1.小组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全班汇报。(先测量出线段的长度,再画出和下面同样长的线段。)

3.动手画一画,说说画时要注意什么?

(四)教材第6页的“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认真审题后,理解题目的意思。

2.画花在距离旗子3厘米的地方。

3.画树在距离旗子5厘米的地方。

4.画气球在距离旗子10厘米的地方。

5.展示学生的作业。

6.结合图形做一些练习:

(1)花在距离气球()厘米的地方。

(2)气球在距离树()厘米的地方。

……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课本,从曲、直来区分线段,从过两点画一条线段等知识设计练习,不同的题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了新知,检测了教学效果。展示学生的作品,适当的赞许,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让他们用各种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线段设计更复杂的图案。】

四、总结评价,完善板书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关于线段你有什么了解?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五、课外延伸

你知道吗?(介绍各种尺子的不同用途,丰富课外知识。)

篇23:随笔:生命的长度

随笔:生命的长度

一辈子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一辈子又很长,悠悠岁月,万古流长。对于生命的长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释,很多时候,似乎在活着的岁月里思考生命的长度并不是讨好自己的一件事,毕竟,真的对死亡能够淡然释怀的人并不多见。如果真的要等到生命终了的那一刻再来思考生命的长度,又仿佛有限的人生少了一件有意义的思考,对于活着的`意义少了一层深入的探讨。

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讲了一位老人的故事:他退休之后,74岁周游世界,87岁陪着孙子考大学,91岁和孙子一起大学毕业,98岁获得硕士学位,又跑到清华大学旁听中国文学史,在105岁的时候壮心未老准备报考中文所博士班,这位老人叫做赵慕鹤!

你能说着这是生命的奇迹吗?单说能活到100岁以上,本身就是人生的赢家,至于从74岁开始环游世界,87岁再次考大学,98岁获得硕士学位,105岁准备考博士,那不过是在他的人生画卷中抹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归根结底,我们丈量赵慕鹤老人生命的标杆是他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姿态。

当我们抱怨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时,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一辈子这么短,难不成真等下辈子再学?当我们感慨这也做不了、那也干不了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停下来问问自己,一辈子有多长,经得起几番搪塞与推脱?如果活着只是为了应付公事,那么活着的意义岂不全成了枯燥与无味?如果活着是希望多姿多彩地走上一遭,那么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活法?

人这一辈子,从来不给自己思考其长度的时间,有限的光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逝得一干二净,等你开始感慨时光匆匆之时,也应明白,留给自己挥霍的光阴终归是有限的。老生常谈的一句话,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时间的长度,那就应该努力地拓展生命的宽度。其实也应该明白,纵使是生命的宽度,也并非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可以随心摆动,真正能够让我们无愧于此生的怕是莫过于我们改变自己对生命本身的认识,唯有此,方能不负青春!

赵慕鹤老人的故事给与我们的启发在于,任何时刻,都是人生的新起点!无论人生有多长,所有人的终点站无一不是迎接死亡的到来。只是,在我们仍然活着的日子里,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完成对生命长度的思考,它将使得我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的一切不幸与委屈,也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待人生的一切辉煌与成就。

昨日如过眼云烟,人生路还要继续,沉溺于过去的日子太久,总会不自觉的放慢自己的脚步,落后于时代的步伐。而明天的朝阳仍然耀眼,小桥流水依旧,问君向何去?寻梦,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生命的长度更重要作文1000字

人生的理解作文

八年级月考作文

那阳光下的影子初中作文

初一第一单元作文题目

活出生命的长度议论文

高考写作素材:脚比路长

高三时间作文议论文

CDRW擦写速度

初一作文第一单元

青春的长度作文
《青春的长度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青春的长度作文(精选23篇)】相关文章:

初一第一单元关于写景的作文2023-08-21

关于时间的高三作文2022-08-08

初一第一单元作文600字2022-07-21

平凡刻度作文2023-03-25

暑期班数学教学计划2022-06-17

生命的空隙初一作文2022-12-25

相对论简介复习高三物理教案2022-09-26

时间会永恒高三作文2022-07-17

一纸间的距离作文2022-12-28

初中二年级作文:科学202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