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林荣的诗赏析

时间:2022-10-05 07:34:46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千家诗-林荣的诗赏析(通用8篇)由网友“哎呀喂”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千家诗-林荣的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千家诗-林荣的诗赏析

篇1:千家诗-林荣的诗赏析

千家诗-林荣的诗赏析

林荣,常用笔名东方明月,衡水作协签约作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刊发在《诗刊》《诗选刊》多家期刊及网络媒体。出版诗集《天边的月光雪》《蓝火焰》。诗集《天边的月光雪》荣获第十五届北方十五省、市文艺图书奖,第四届衡水市“宣传文化振兴奖”。

写作观:在文字中找回并完善那个更真实的自己。

灯光下的教堂

天快黑下来的时候,我才走到它的近前

灯光下的教堂

是人的,还是神的美

我为它拍照,留念

因为喜欢

但不知道喜欢的是它的肃穆,还是它的意义

“如果它的存在真的有意义”

当我这么想着,我能感觉到头顶的夜空

更深地,黑下来——

传道者的寓所

天一亮

他就握着《弟子规》出门传道去了

一沓来自远古的信件,是他寓所忠贞的守护神

昨夜写下的几张诗页

像一个旗袍女人的发丝,空气中弥漫着

君子兰孤单的气息

一再更换刀片的剃须刀——它锋利的刃

继续保持着

独立自我的精神,如同

他的作风和生活习惯

房间内,忘记穿的大衣,几本书和一支笔

无声地各居其位,它们遵从着

主人的理想,成为一个自由国度的良民

天黑时

他默念着《道德经》归来

继续做一个典型的剔除了奴性的

守夜人

3月23日衡水湖看越冬而来的“枯荷”

它们,遗世独立

枯瘦的身体一直保持着站立的姿势

坚强如此,除了

倔强的站姿

它们什么都不需要,却是这个世界显而易见的.美:

简单,自然

这些静物,它们从不招惹方向不定的风

不搅动涟漪

它们只是神安气定

从一汪净水里,向上,向上

像极了

我想要的生活

她有自己表达热爱的方式

已是深冬

经卷不敌窗外寒风

镂空的木门裂开更大的缝隙

她顺应佛珠和经文:

隐或者不隐

她有自己表达爱的方式

你不必纠结于她的克制和沉默

她正把散乱在额间的发丝慢慢梳拢,抚平——

辨别,取舍

她只打开朝向星空和蓝月亮的门扉

她有些害怕暮色降临

暮春的一个傍晚

她从阳台上隔着玻璃窗看夕阳

她有些害怕暮色降临

她忽然就想起了迪金森:“我为什么爱你,先生?”

不远处的居民楼下

一棵无声地活了多年的青藤,正做着蓬勃的梦

零度明月

那不动声色的事物就是月亮

人们说的阴晴圆缺其实和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不管黑夜,还是白天

秋雨还是冬雪

她其实都只是零度,不流动

也不结冰

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

她从来就不沸腾,也不清冷

她只是在她自己的位置

让周围的星子和地上的人们一看到她

就心生向往,和宁静

他手里拿着笼子的钥匙

一个在梦里都厌憎束缚的人

又钻进了新的铁笼

但他并不是被强迫关进去的

只是由于惯性,他已惯于把牢底坐穿的誓言

他在这硕大又逼仄的铁笼里

麻木地做事,时针和秒针一样

有着相同的沉重

他手里拿着笼子的钥匙

但不到时辰,他并不打算打开那把锈蚀的大锁

放出尚存梦想的自己

她睡在一枚荷叶上

她抚弄着一枚莲蓬

她一点点地,剥开它

她从一个绿色的小房间里,剥出一个没有完全发育的少女

她放她出来

放出从前的自己

篇2:高荣林简介

高荣林

姓名:高荣林

职称: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社会兼职:中医内科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传统医学文化委员会常务理事

学历: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毕业

工作经历:1969至1979宁夏西吉县人民医院医生;1979-1981中医研究院研究生;1981-1984广安门医院内科研究室;1984-广安门医院内三科

主要专科:内科

主要专病:疑难症、睡眠障碍、心肺系疾病

医疗特点:睡眠障碍的中医辩证治疗,调理脾胃法治疗冠心病

科研成果:路志正调理脾胃法治疗冠心病经验的继承整理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理论研究二等奖

篇3:《千家诗》优质诗词赏析课件

千家诗丨《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①这首诗以概括洗练的笔法描绘江南春色、春声与建筑,写出了辽阔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与深邃迷离,表现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与热爱。也有人认为此诗借楼台虽在而南朝已亡讽刺唐代佞佛政策。

②绿映红:绿叶映衬着红花

③水村:水乡。山郭:依山而建的外城,古代内城为城,外城为郭。酒旗:悬挂于酒店门口招揽生意的招牌,又称酒望子、酒帘、青旗。

④南朝:公元420—589年先后建都健康(今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封建王朝的总称。南朝君臣好佛,广置寺院,据说有五百余所,此处四百八十举其约数,并非实指。

⑤楼台:寺院佛殿建筑。烟雨:蒙蒙细雨。

千家诗丨《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释】

①诗题一作《初夏睡起》。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继位,重新起用张浚,杨万里被荐为临安教授,以父丧未能赴任。诗作于诗人赋闲丁忧期间,诗描绘初夏午睡醒来后闲观儿童捕捉柳花的情状,形象地写出梅子给人的感受,书写了赋闲在家的闲愁,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②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当时被奉为诗坛宗主。其诗生动活泼、幽默诙谐,被称为“诚斋体”。

③留酸:带酸;留,一作“流”。软:一作“溅”。

④芭蕉分绿与窗纱:写芭蕉的绿荫映照在窗户上,使窗纱也多了些绿色。与:一作“上”,一作“映”。

⑤长:一作“高”。无情思:无心绪。

⑥柳花:柳絮。

千家诗丨《题屏》

宋·刘季孙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注释】

①诗题一作《题饶州酒务厅屏》,是作者在饶州监督酒务时在官厅屏风上题写的。诗以幽默而轻松明快的笔调写燕子惊醒睡梦,于是杖藜携酒游赏芝山,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闲适心情。饶州:今江西鄱阳。据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三载,刘季孙当时以右班殿置监管饶州酒务,王安石从宪江到饶州视察,在官厅墙上看到这首《题屏》诗,大为赞赏,立刻召见刘季孙。两人聊了好久,最后王安石登车而去,竟然忘了问酒务事。

②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督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精于鉴赏。

③呢喃:燕子低鸣声。

④底事:何事,为什么。

⑤浑:全然。

⑥芝山:在今江西鄱阳北,初名土素山,据传唐代刺史薛镇曾在山上拾得灵芝仙草,因而改名芝山。

篇4:《千家诗》优质诗词赏析课件

唐代诗人: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代诗人: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赏析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庚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庚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篇5:《千家诗》优质诗词赏析课件

经典千家诗赏析精选:送郭司仓

唐代诗人: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友谊的作品,是一首送别诗。全篇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感情表达得十分细致。

诗的开头用了画意般的描写,点明时间和地点。这是临水的地方,淮河碧绿的颜色被映在门上,应该是晚上吧,白天太阳下水的影子应该是闪烁不定的,不能看清楚颜色。只有静夜下平静的水面才会将绿色抹在人家的门户上吧。当然做这个推测,也因为诗人后面还写有留客的句子,应该天色已晚主客都有了不便之处,诗人才会生出挽留的心意吧。后面的两个短句都有祝福的意思。尤其用渐渐高升的明月来比喻朋友将要得到的发展,表明诗人不但希望他能高官厚禄,而且希望他能成为清正廉明的好官,诗人真是在用善良的心对待朋友。春季的淮河潮水会夜夜高涨,诗人用潮水来形容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心,这里即使有夸张地一面,但是也很形象化了那看不见的心绪,诗人的思念一下子变生动了。比喻的作用有说明,也有加深理解的一面。

作者以淮水之绿表明主人留客之心殷殷切切,以明月、春潮来表达分别之愁,从环境入手,让周围景物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和思想,这种手法在王昌龄送别诗中占大多数。

这首作品里对朋友的心意写得具体又深厚,选材有特点,而且素材的针对性也强。

独坐敬亭山

唐代诗人: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篇6:《千家诗》优质诗词赏析课件

登鹳雀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周复纲说,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咏史

唐代诗人: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赏析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这两句歌咏历范睢的一段故事。诗中的“尚有”,还有;“绨袍”,用一种比绸子厚实、粗糙的纺织品做成的袍子。“范叔”,指范睢。范睢字叔,故称。诗中的“寒”,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寒冷,而应有贫寒、穷困潦倒的意思;“尚有”与“应怜”相连接。“尚有”、“应怜”,写出须贾赠袍时的那种怜悯心态,并不以为范睢能够发迹,更没有看出范睢已经发迹,看出须贾只是一个平庸之人。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这两句写须贾并不知道范睢已贵为秦相,还把他当成平民看待。诗人在这里是在借题发挥,意在讽刺须贾徒有怜寒之意而无识才之眼,竟然把身为秦相,把天下所重的范睢看成是布衣寒士,实在可悲可叹。诗中的“天下士”,即国士,杰出的人才。“布衣”,代指平民。古时一般平民穿布衣。诗人是有感而发,像诗人这两句中所说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比比皆是,诗人少年落魄,晚年才发迹,少年时虽然没有范睢那样的遭受奇耻大辱,但也没有少遭达官贵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没有人在他没有发迹的时候把他当作人才来看。因此诗人借范睢之事批判了这种糟蹋人才、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间接地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天下士”,要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让世人刮目相看。

这首诗夹叙夹议,鞭挞了须贾之辈的平庸,赞颂了范雎的美德。讽刺势利小人,对白眼看寒士而鸣不平。诗人在诗中发古之幽情,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篇7:《千家诗》优质诗词赏析课件

《答钟弱翁》原文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①。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②。

《答钟弱翁》诗意

【注释】

①弄:相合。

②蓑衣: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译文】

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答钟弱翁》赏析

这首诗载于南宋诗人刘克庄编的《千家诗》,署名“牧童”。钟弱翁,名叫钟傅,弱翁是他的字,钟傅是宋朝人,以此可推断这位“牧童”是宋代人。钟弱翁曾因人推荐而做了官,但多次被降职。这首诗是在安慰他,也是在劝勉他,不必争功名利禄那些虚名,与其和人勾心斗角不如全身而退,去过一种闲逸舒适的生活。

诗的全景是一片广阔的田野,人烟稀少,描写主体里只有牧童和他放的牛。但是这里所有的是宁静和悠闲,并没有太多孤独冷漠等等,至少诗里没有写出来那些田野里孤独的人或事,着重于山野之趣,以及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

诗是工整的,像六七里对三四声等,但又脱离了对对联的嫌疑。后一句更是把七言诗这种体裁的优点发挥了出来,写得极尽意味。饱饭后牧童可以休息了,他选择穿着蓑衣躺在草地上看月亮来放松自己。一个人赏月,是有种与世无争的态度,还是躺在厚厚的草地上。牧童的心情是很轻松的,他也很惬意。虽说这样的生活没有奢侈和喧闹,但这也正是如此生活的长处,可以使人的心静下来,得到真正的休憩。纵情于野外,即使是现代,还是许多人心里向往的田园生活。政局混乱,朋党间相互倾扎,使钟傅屡遭贬职。诗人写这首诗,是想劝说他与其苦苦挣扎,不如退而求其次,既然不能达则兼济天下,不如独善其身。既然混乱改变不了,那就离它远些,省得白费力气,出力不讨好。

诗里说牧童是穿着蓑衣的,这可以和前一句有个映衬。之所以晚风中只有三四声的笛声,是因为有雨声。即使是在广阔的田野上,开阔的草地上,雨声还是遮住了笛子的声音。断断续续的音乐,有点愁绪。牧童是这样面对这愁苦的:穿着蓑衣躺在月光里,风雨过后,欣赏着明月,早把那不快扔到了九霄之外。诗人的意图是劝钟傅不妨学学牧童的人生观,间接表露了他对仕途坎坷的钟傅的同情。诗人是善意的,对文字的运用也很细心。

《答钟弱翁》作者简介

牧童

据说,钟弱翁和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钟弱翁于是指着牧童对道士说:“您能对此情景赋诗吗?”道士笑着说:“这孩子也能作诗,哪里用得着我呢?”他们就让牧童作诗。牧童拿起笔来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牧童,也可能只是一个化名,到底是谁,很难考证。

篇8:中华女子千家诗:碧青的诗

中华女子千家诗:碧青的诗

碧青,本名张书琴。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滦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唐山市作家协会、唐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现代禅诗流派成员。主持的石竹花女子诗社,在“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评选暨作品大展”活动中,跻身三十六家入围现代诗群流派。

出版诗集《告别一个季节》《母亲的诗》;散文集《谁会送我一双香草鞋》《近处有多近》《守着老边》。文学评论主要有《中国现代禅诗的重大美学贡献》《禅对世界现代诗的影响初探(中国部分)》等。作品被选入《菩提树下—现代禅意散文选》《2012年中国散文经典》《镜中之花—中外现代禅诗选》《世界现代禅诗选》等多种选集。

诗歌、散文和评论曾获得多项省级以上奖。

诗观:追求以心灵为创作主体的诗歌境界。回归自然,还原自我,希望以诗歌的方式,回到人自身。

托钵的女子

今生或来世

你若在繁华的街市

偶遇一位身穿青衣的女子

头戴着花冠

手托一个紫铜钵

千万不要随意施舍几枚金币

一些食物或果品

她只想托举

一钵清水 一钵阳光 或一钵明月

一钵美 一钵爱 或一钵欢愉的智慧

冬天 梦想江南

如何追问冬天的植物

茂密的叶子

为谁绿了江南

从一座图书的圣殿

翻开了一本哲学经典

陌生的字符

像古老的密码在安眠

那种时刻

我等待的油菜花

忽然在田野里金黄地涌现

有一种风景

漫过扉页和经卷

我看见了

一个高大的人踏着竹筏子

撑来远方一河的清流

两岸的青山

走进雨水之中

独自走进雨水之中

无边的小小雨丝呵

我真的想有一个箩筐

全部收下

然后

我背上箩筐

饮一生清流

走天涯

夜 黑

时空里

弥漫着夜色

空荡而柔软的黑

时间的牙齿

和胃

那时刻 它却嚼不动

蟋蟀鸣叫的清脆

殿堂里的灯火

星辰的光辉

一片梧桐叶在飘落

轻轻穿过

不再问彼岸在哪里

不再问彼岸在哪里

我的家园

远古丰沛的流水

缓慢地冲洗出

第三纪红石岩的丹霞

烽火台坐着的连绵群山

都是时间凝固的潮水

世界沧海桑田的.变化

是多么壮丽,

自然造化的手掌

抚摸着岁月的大地

古老的大海和河流消失

留给我

每天行走的大地

此岸和彼岸合一

若画一幅青山

此刻 若画一幅青山

根本无须铺开一张白纸

或丝绢

吸墨的笔 早就蘸满了

泉水 叮咚的

空淡

云雾的远山 小路隐没的丛林

流出 无人的舟船

矮小的背影 在古寺之外

坐长了彼岸

万物之上

高处的虚空

自现

云天含着雨水

夏日的午后

云天含着雨水

窗外的虚空含着鸟鸣

玫瑰含着果粒

像鸟蛋含着羽翼

像太极图含着阴阳鱼

大地含着什么样的道路

却从不在我的面前

显示全部的踪迹

我忘记了母亲乳汁的滋味

我忘记了母亲乳汁的滋味

母亲乳汁的滋味,在

生长的日子,吞咽什么后

消失……

我忘记了母亲乳汁的滋味

忘记在母亲的怀抱

小手捧吮母亲乳汁的滋味

……

青草地上,羔羊在跪乳

谁,在坟墓前忏悔

我忘记了母亲乳汁的滋味

母亲的乳房,在苍老的胸脯

干瘪松垂,我和岁月,共同

吸老母亲,人类,所有的人类

谁,还记得母亲乳汁的滋味

这遗忘,这背弃,是什么

让我忘记,人之初

母亲乳汁的滋味

我把自己弃之大海

至今

那种遗忘

还没有洗去

初中作文诗

诗初中作文

关于雪的诗句——《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柳宗元《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译文及鉴赏

秦观《江城子》原诗注释译文赏析及阅读题附答案

纳凉原文及翻译

我家的对诗大会初中作文

黄庭坚的诗歌主张

古诗特色评课稿范文

声声慢教学反思

千家诗-林荣的诗赏析
《千家诗-林荣的诗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千家诗-林荣的诗赏析(通用8篇)】相关文章:

文化站站长考察材料2023-07-01

李白满分作文范文大全2024-02-01

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翻译及赏析2024-04-04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2022-04-29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原文翻译与赏析2023-01-11

王昌龄写的送别诗2022-11-02

理学通向诗学的一个中介2022-09-15

见事,见事陆游,见事的意思,见事赏析2024-01-15

王维桃源行原文,译文及赏析2022-07-01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长簟迎风早原文、赏析2022-11-26